微型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稿(精选7篇)
一、上课,同学们好
二、教学过程
1、演唱歌曲《火柴天堂》:“有谁来买我的火柴,有谁将一根根希望全部点燃;有谁来买我的孤单,有谁来实现我想家的呼唤;每次点燃火柴微微光芒,看到希望看到梦想,看见天上的奶奶说话,她说你要勇敢你要坚强,不要害怕不要慌张,让你从此不必再流浪,奶奶牵着你的手回家,睡在温暖花开的天堂。”
2、导语:一首悲情的《火柴天堂》,把我们再一次带到那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大年夜,再次来到我们上一节课刚认识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身边,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把打开课本翻到22课,(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分别看到了什么?(找到答案可在书上做标注)
4这么多同学举手,小兰,你来回答,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她回答的对不对,(出示课件)回答得很准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填写这个表格吧。
(出示表格)
5、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情景
①先来看看阅读提示吧: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第10自然段。
②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了,好,你先说,“看到了火炉”谁来补充一下?体会到小女孩现实生活是寒冷的,说明她需要温暖。结果是什么呢?
同学们找的答案非常正确。
(出示课件)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③、下面用你的朗读,汇报小女孩的情感和你的感受吧。④、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小女孩幻境中的幸福美好和现实的无奈、悲惨。
6、现在,让我们利用刚才的学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
①让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提示 :小女孩第2-4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结果怎样?(回到残酷的现实。)
②展示的时刻到了,好,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理解很到位,答案找得很准确。
7、在这四次擦燃火柴中,哪次最让你感动?
①第四次啊,和老师的想法完全一致,尤其是小女孩呼唤奶奶的语句:
“奶奶,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
②、读得怎么样?要读出什么情感?小女孩此时什么心情?讨论一下。要读出小女孩痛苦的心情和得到幸福的渴望。再来读一读吧。
③、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读出了小女孩此时痛苦的心情和得到幸福的渴望。
④、小女孩最终结果怎样?同学们找一找吧。
“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了。” 找的真对。
“天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还有谁补充?(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她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⑤、小女孩就这样悲惨的在大年夜死去了,直到第二天清晨,新年的开始,人们才发现她:
(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微笑原本一个优美的词语,此时,却刺得老师锥心的痛!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明明是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文中却说她含着微笑而死去? ⑥、可爱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可悲的小女孩只能对着美好的幻景微笑,现实的生活是根本不可能让她微笑,哪怕是一丝丝。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笑哪,你能体会她临死前的心情吗?一读,再度,反复读。
⑦、此时的世界怎样?人们又怎样?(出示倒数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吧:
圣诞节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互相祝贺着圣诞快乐,小孩们穿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⑧、句子读完了,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交流,下边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人们无情,根本没人在意小女孩的死活!)⑨、你能想象一下,小女孩用微笑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吧!(现实残酷、生活无奈、人们无情、制度黑暗„„)
8、本文采用表达方式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都是采用幻想加现实的描写方法,这叫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可怜。板书:
幻景 —— 幸福
(虚实结合)现实 —— 冷酷(对比描写)
命 运 悲 惨
三、拓展,情感教育。
1、读完这个童话,一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地方吧?每个读完这篇童话的人都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把你要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吧。
同学们都好有爱心,都愿意帮助这个可爱的,可怜的小女孩。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现在的年代,还有一些孩子们,她们过得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不了多少。(出示课件)大家看到了吧,她们就是现代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同学们,今后,你还嫌弃自己的衣服不够新潮吗?还嫌弃自己的一日三餐不合胃口吗?还抱怨自己过得不幸福吗?除了这些,你看到这些苦难的孩子们,你能无动于衷吗?你想帮助他们吗?打算怎么帮,相互说说吧。
四、作业超市。
师出示安徒生作品目录,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一串珍珠》、《雪人》、《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课外多多阅读,两周后我们举行故事会看谁故事讲得完整生动,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22、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 幸福
(虚实结合)现实 —— 冷酷(对比描写)
一、课前谈话,巧妙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听了主持人的介绍,你们知道我是来自哪里的老师了吗?
生:甘肃兰州。
师:听得真仔细,那让我来猜猜你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吧。我猜你们一定对我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对吗?
生:(齐)对!
师:我的家乡兰州有五张文化名片:一条黄河穿城而过,一碗牛肉面享誉天下,一本《读者》销量亚洲第一,一座中山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一尊黄河母亲雕塑意味隽永。希望同学们有机会都去兰州玩儿,好吗?
生:(齐)好!
师:我继续来猜猜你们心里想的吧。在这样一个体育馆,有摄像机,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猜你们心里一定很紧张。我猜对了吗?如果猜对了,请站起来,鼓励我一下。(七八个学生陆续站起来)
师:这回我猜得不太准,看来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比老师还要好。同学们,你们觉得想要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因为别人心里想的,你听不见,也看不见。
师:的确如此,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就用这样一张图来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出示“冰山一角”图片)我们每个人所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人物的内心就像大海中隐秘的这部分,有限的文字对于深邃的内心来讲,表现力远远不够。因此心理描写的训练,无论对于大作家,还是我们未来的小作家,都非常重要。(板书:心理描写的训练)
师:上课!
二、一次练笔,展现起点———牛刀小试显真功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情景和人物的表情,想想他们各自心里都在想什么。瞧,他们闪亮登场了———(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师: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你的练笔对象,写一写他的心中所想。把这个片段写在你作业纸的“作品一”处,时间3分钟。开始!
(学生练笔)
师:时间到。同学们,如果你还没有写完,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口头来补充,好吗?谁来读读你写的?
生:我选的是第三幅图。这个孩子觉得他妈妈的唠叨很烦,他多么想逃避妈妈这种无休止的唠叨,找个清静的地方躲一躲啊。
师:你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小男孩的心中所想。我们把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称之为“旁观分析”。(板书:旁观分析)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我选的是加菲猫这幅图。我写的是:哇!才给我这么点儿食物,我三两下就把它们消灭了,还不够我塞牙缝儿呢。乔恩,我亲爱的主人,你也太抠门了吧!
师:你用加菲猫的口吻写它的心中所想,这种方法叫“内心独 白”。(板书 :内心独白)
师:同学们,刚才在“作品一”中大家用到的这两种方法,是描写人物心理常用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学习心理活动描 写的另一 种方法———用幻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板书:幻象)
三、由读学写,领会方法
(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图片)
师:一个寒冷的大年夜,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个小女孩在饥饿和寒冷的胁迫下蜷缩在墙角。当她因为寒冷擦燃火柴时,在火柴的微光中她看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大火炉,那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生:小女孩还看到了一只烤鹅,烤鹅的肚子里填满了梅子和苹果,正向她走来。
生:她还看到了一棵又大又漂亮的圣诞树。
师:还有呢?
生:小女孩还看到了疼爱她的奶奶。
师: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吗?
生:(齐)不是。
师:不是真的存在,但却分明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幻象。在安徒生描写的几个幻象中,你对哪个印象最为深刻?请你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讲一讲。
生:我对第一个幻象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小女孩当时特别冷,因为冷她想到了要取暖,所以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出现在她的眼前,那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师:你发现安徒生透过大火炉的幻象,实际表达出了小女孩心中———
生:对温暖的渴望。
师:大火炉的幻象直指小女孩心中 的渴盼。 还有谁想说?
生: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时候,因为她非常饥饿,需要食物来填饱肚子。而这一天又是大年夜,所以她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餐,还看到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一摇一摆地朝她走来。
师:嗯,这个幻象同样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心理活动。那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看看这几处幻象描写的片段吧。(出示)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 一根烧过 了的火柴梗。
师:请你读读写幻象的画线部分,说说哪里写得精彩。
(学生品读)
生:我觉得大火炉写得精彩,因为通过它我们就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心理。
师:那你觉得把“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半句去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样就没有了细节。文章中如果没有了细节描 写 ,就会显得 非常生硬。
师:有见地,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师板书:细节)这句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才让整段话变得熠熠生辉。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我们看了以后印象才更深刻。写幻象更是如此。我们一起再来品一品。
(师生齐读该句)
师:再来看另一个我们刚才交流过 的、留给我 们印象深刻的幻象。请你读画线部分,看看哪个地方写得精彩。(出示)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生:我觉得“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一处很精彩,因为这个时候小女孩已经饿极了,走不动路了,她特别渴望有一只鹅 能飞进自 己的嘴里来。
师 :淋漓尽致 地描写出小女孩饿极了。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这种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因为小女孩此时特别渴望美味的食物,所以她仿佛看到一只烤鹅摇摇摆摆地向她走来。这个幻象很好地表现出了小女孩的渴望。
师:你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幻象不一定是生活中有的,它可以基于生活,也可以超越生活,比生活更奇妙。(板书:奇妙)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教师读描 写现实的 文字,学生读描写幻象的文字。)
四、二次练笔,迁移运用
师:瞧,安徒生就这样用他的笔,在现实与幻象中来去自如。接下来,让我们再次看看刚才练笔时的这几幅画面,这回请你用安徒生的办法来写一写你在“作品一”中表现的人物心理,完成“作品二”。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快览,了解学情。)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没写完的同学继续写,写完的同学请你接着完成下一项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修改清单”完善自己的习作。(出示“修改清单”)
仔细读一遍“作品二”,看看:
(1)有幻象吗?能否表现人物的心理?
(2)你用细致的描写让幻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了吗?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五、评议展示,完善提升
师:先修改到这儿,下面请大家来展示自己修改完善后的“作品二”。谁愿意一展文采呢?请你来。
(指名学生上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品二”。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小男孩仿佛看到了朋友们对他说:“嘿,兄弟,快出来踢球吧!别管那无聊的作业了。”
“太好了!”小男孩飞快地跑出家门,像逃出牢笼的小鸟,长舒了一口气:“我终于能出来玩了!”
他们一起飞奔在球场上。小男孩个头虽矮,但他奔跑的速度却极快,不一会儿他就轻松突破了对手的防线,带球冲到了禁区,向对方球门开了一个大脚。“ 球进了 ! 我们赢了!”小男孩被队友们高高地抛了起来,可随即他又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哎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定睛去看,眼前还是那堆 积如山的 作业。“哦,不!”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在写的时候,很巧妙地用上了“仿佛看到了”这样的话语,一下子把我们从现实带入了幻象。(用红笔勾画学生幻象描写的部分)瞧,这些都是他对幻象的描写,不仅细致而且有情节,老师给他四个“赞”。(在学生作业纸上,用红笔圈画相应的赞数。)除此之外,这位同学在描写了幻象之后,又通过小男孩被重重摔到地上的情节,再次回到现实,过渡很自然,因此,我再补给他一个“赞”。(用红笔再圈画一个“赞”的图标)祝贺他,获得满“赞”的好成绩!
师:还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请你吧。
(另一学生上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品二”。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小男孩眼前恍恍惚惚地出现了一个游乐场,他自己正置身其间呢,游乐场里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在向他招手。正当他疑惑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山一样多的作业竟然不见了。他“哈哈哈”地大笑着,向海盗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可正当他要坐到海盗船里的时候,眼前的东西突然消失了,他使劲揉揉眼睛,却发现桌上还是放着成堆的作业。
师:把你的创作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写这个幻象是为了表现小男孩想逃避繁重的作业,想要放松一下的心理。
师:嗯,这样的幻象的确能表现小男孩的心中所想。其他同学就他的“作品二”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肯定优点,也可以提出建议。
生:我觉得他写的幻象不够细致。
师:怎么完善,有好的建议吗?
生:他可以把游乐场里的情形、场面再好好写一写,像有什么好玩的啦,人们的快乐呀都可以写。
师:这个建议不错,游乐场里的情形描写得越细致,就越能表现出小男孩心中的向往。刚才这位同学给你的建议,你接受吗?
生:接受!
师:(在学生作业纸上,用红笔圈画相应的赞数)祝贺你获得三个“赞”,再接再厉啊!
师:看了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展示,相信其他同学也一定跃跃欲试,那么我们就开展一个“我的习作你点赞”的活动吧。(出示点赞标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为其“点赞”,指出优点或提出建议 ,最后推荐 一篇在全 班交流。
———通过幻象写心理
———幻象描写细致、逼真
———幻象奇妙,有吸引力
(教师巡视 指导 ,学生互评。)
师:我们看看有哪些同学获得了在全班交流习作的机会。谁先来?请你。
(一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饿极了的加菲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完了一大盘千层面。可尽管如此,它的肚子还是饿得咕咕叫。加菲猫头晕目眩,在饥饿中它看到了自己所有渴望已久的美食,它们全都长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朝加菲猫飞来,仿佛若能进入加菲猫嘴里,帮它解决饥饿,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加菲猫看着环绕在自己身边的美食,流着口水笑了。它似乎看到自己吃得饱饱的,挺着大肚子,打着愉快的饱嗝,正左摇右摆走路的样子……
师:我采访一下你们小组的同学。你们给了他几个“赞”?
生:五个“赞”,因为他很多细节写得很精彩。
生:他的想象很奇妙,也特别幽默。
师:你们很会评价。我发现他不仅写了美食的幻象,而且还写了加菲猫吃饱后的幻象,这两个幻象叠加在一起具有极大的视觉容量,让我们看透了加菲猫的心思。你是当之无愧的满“赞”!还有哪位同学想展示?
生:我写的是第三幅图,我是这样写的:(朗读自己的习作)
听着妈妈的数落,他突然觉得妈妈变成了张牙舞爪的大魔鬼。在她那张可怕的脸上有几千张嘴巴,每个嘴巴都在说:“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啊,你真是一个白痴,傻瓜!”他吓得连忙捂住了耳朵,不想让这难听的话语再钻进来,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那些话还是刺进了他的耳朵,把他的心刺得像被几千只钢针扎了一样痛。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脸又变了回来,可话语还是那么的冰冷、锋利。
师:同学们,你们给他几个“赞”?
生:(齐)五个,满“赞”!
师:全班同学的肯定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位同学,你知道吗?听你读自己的习作,我眼前也出现了幻象,我看到一颗“写作新星”正从这里冉冉升起!
(生鼓掌)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交流只能进行到这里,课下大家可以再继续交流。同学们,这节课上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在掌握了“内心独白”和“旁观分析”这两种写心理的方法之外,又学会了用幻象把人物心理写活的方法。其实,心理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最后,祝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写心”大师。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所体现的教学思想,简言之,就是“找寻一个习作知识的训练点,制订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有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型写作”。
一、找寻一个写作知识的训练点
从现有的教材引出表达课,要求具有高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语文功底,充分发挥教材的“例文”作用,更要熟悉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1. 基于文本的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创作于去国外旅行的途中,当时朋友在信中寄来三张画片,要求他据此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色的长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到这张画片,受到触动,继而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一以贯之地展现了他“借助于 梦境或幻 象布局谋篇,展示主题”的成功经验,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和次第出现的幻象,是全文的亮点。安徒生正是用这样的幻象来呈现人物内心的渴盼,以弥补现实世界的诸多缺憾,使主题具有深度。艺术起于至微,因此,文中细致入微的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理应进入教学视野。
2.基于教材的解读。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由叶君健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这篇童话被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著名篇”单元,同时选编的还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学习本组课文,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获取表达“给养”,得到经典文化精华的滋养。因而,将本文“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作为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既可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品析精彩语段,又可以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感悟、运用作者从现实到想象的创作技法,用亦真亦幻笔法,绘五彩斑斓心理,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大有裨益。
3.基于学情的把握。写作知识训练点的选择不仅要对学生的起点状况有所了解,而且要瞻顾知识的链接,循序渐进,层级推进。对于学习主体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此前学过的《学会看病》《穷人》《一夜的工作》等课文中,已接触过不少心理描写,在描写人物时,他们也大多能运用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的方式“直陈”人物心理,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通过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不啻为教给学生心理描写的另一种“特殊武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增加心理描写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实心理描写的内容,有效改变学生心理描写“贴标签”式的浮泛之风,从而在心理描写这一点上有效落实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珍视个 人的独特 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制订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
有道是“教材透,才能教法秀;预设精,才能课堂新”。要想上好一堂课,除了要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更具基础性与首要性的“教什么”的问题外,还应制订一个准确、精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明确方向。
1.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做到一课一得。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典范,它所涉及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单就文中描写幻象的部分而言,可挖掘处就甚多,如作者描写幻象次第出现的逻辑、幻象与现实的联系与过渡、幻象描写中的情节与场面等。教学时显然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在把握文本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找出其在言语表达上具有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便让所制订的核心教学目标烙上文本特有的印记。鉴于此,我制订的核心教学目标为“学习作者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2.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如果说“学习作者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需要扎实推进的话,那么立足文本,把“读”的样板立起来,充分发掘安徒生幻象描写中的言语技巧,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内化,对于学生学习运用幻象,生动表达人物心理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制订本课教学目标时,我的表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融合在了一起———复述、赏析文中几次出现幻象的片段,感悟、运用安徒生的表达技巧,掌握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留有生成的空间。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指向学生,以促进学生言语经验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基础。但这种预设并不是僵化固定的,而是动态开放的,要留有生成的空间。执教本课,我拟定了一条检测核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延伸目标———运用以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这一目标中“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留有很大的生成空间,因为每个学生对练笔对象内心世界的解读不同,受他们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为练笔对象所虚构的幻象也各不相同。学生原有的言语经验和个性化的表达,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也使教学现场更加灵动、生动。
三、设计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
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顺应学生学情,就比较容易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1. 聚焦“两个水平”的差异,把教材文本作为“学习支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聚焦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以虚写实”的心理描写,其难点在于它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等心理描写的知识经验。因为不能逾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跨越式教学,所以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原有的心理描写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然后借助教材文本的 范例“搭 建脚手架”,再通过引导复述文中几次幻象的精彩片段,唤起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再现,从而进入课文情境,积累、内化课文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洞悉文本的写作秘妙。实践表明,运用教材范例这一“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对“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这一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构建新的心理描写“图式”,再通过即时性的片段训练,花较少的时间,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迁移,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2. 设计“两次练笔”的分解动作,把写作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写作是一种能力,作为心智技能,其教学策略应该是在传授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尝试程序性知识。应像体操教练那样,从训练分解动作开始,逐步让学习者形成连贯、自动化的整体动作。开课伊始,我当即布置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实践,并借此作为本课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开展后续教学。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心理描写的方法后,我布置学生进行第二次练笔,即在“一次练笔”的基础上,创设相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以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再试身手,展开创写活动,教学呈现出了动态生成的态势。实践证明,教学中“两次练笔”的设计,体现了“化知识为能力”的思想,它使艰涩的写作知识内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动态的写作 中习得了 规律 ,并将其转化 为自己的“ 表达图式”。
3. 体现全程指导的过程,使习作评改、交流有的放矢。回顾本节写作教学,我除了在学生“习作前”的指导上下足功夫外,对学生“习作中”和“习作后”阶段的指导也是不遗余力。比如,当学生完成“练笔二”后,我适时出示了“修改清单”,引导学生对照修改,改变了学生修改作文“无标可依”的局面。此外,“修改清单”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习作的交流、展示阶段,我相继展示了两篇不同水平学生的课堂练笔,然后基于学生的习作现状,紧扣训练点评价“点赞”,使评有引领。紧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把他们分类组织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我的习作你点赞”活动。因为前面教师示范“点赞”的评点到位,同一组学生又有相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体验,所以,在“作者圈”交流习作时,学生就能很快根据评价标准为同伴给出相应的赞数,准确指出习作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分享感受、沟通交流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这节课的施教过程中,如果我对教学实施阶段的学情判断再精准一些,引导再精妙一些,这节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评析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教学中,牛老师充分挖掘文本的例文功用,引领学生由读学写促其发展。笔者现在要交流的与其说是评析,不如说是把牛老师此次课堂教学这一优质资源,作为“例课”,站在观“气”的角度,来分享学习体会。
气 ,有人气、文 气、地气……万物皆有其气。人气,可指人的心气与情绪;文气,则指文章的 气势及连 贯性 ;地气,可指地球的磁场和能量。
那么,课气呢?当为课堂教学的气势与景象。从内在来看,为整堂课的逻辑力量,即课堂教学结构,如目标明确、流程连贯、层次分明等;从外在来观,为课堂中显现出来的节奏魅力,如教学程序的快慢、缓急,教学操作的轻重、强弱。
牛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本人认为即 做到了以 “气”养课,课气动人。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层递,改评结合,丰展逻辑力,立显结构美
一堂课有如一篇文、一幅画,围绕立意自有它内在的行文线索和外在的呈现结构,转承勾连处步步递进、层层叠加,彰显着其逻辑力量和结构美态。
本节课教学亦如此。核心目标着力于一点———学习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教学遵循并体现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逻辑顺序:谈话引入题→“一练”明起点→读悟学方法→“二练”显发展→修改促运用→评议享收获。
其中,学生由当初不识“幻象”法,到最终能运用幻象写心理。他们这种生长、发展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在牛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真实而生动。“一练”时学生呈现原生态,“二练”时教师巧妙设计“同材异写”(仍用“作品一”中的素材,改用“幻象法”表现人物心理,完成“作品二”),学生学以致用再次练笔。写罢仍不休,一份“修改清单”让学生进一步清楚本次练笔的目标,做到有“的”改文。一次自能修改,引导学生学会观照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自我;一次相互评议,教会他们发现美丽、懂得欣赏、学会品鉴、展示风采。
于是,此次写作的历程,便形成了学生一次蜕变的成长历程,学生走得主动,教师引得无痕。如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段落时,教师一句“在安徒生描写的几个幻象中,你对哪个印象最为深刻?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以学定教、由学导教。教师收放自如,角色隐匿而不乏力。又如“一练”时,教师一声“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你的练笔对象,写一写他的心中所想”,孩子们便独立而积极地完成了“作品一”。学生多处的自主状态,让课堂立体丰满且生机勃勃。
二、轻重相宜,快慢有致,力呈调控力,尽展节奏美
一堂课的教学,可以像一支乐队演奏优美的乐曲,其轻重、缓急、高低、扬抑,皆恰到好处地在预设的基础上妥帖自如地调控出应有的节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牛老师俨然就是乐队的优秀指挥,带领着孩子们徜徉在“用幻象写心理”的快乐体验中。
1. 轻 描 淡 写 入 主题
牛老师在引入本节课训练点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课前谈话,引出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教师作出两次猜测,轻松切入主题。二是“一次”练笔后,相机归纳出常规心理描写的方法,顺势引出“幻象法”。两个步骤一气呵成,毫不矫情。
2. 浓墨 重 彩 悟 方法
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理应惜时如金。但有些至关重要的环节却必须舍得投注时间和精力。
牛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用“幻象法”写心理时 ,不惜耗时费力,先引导学生观察《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后说话,让他们明了什么叫幻象,了解幻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基于人物心中的渴盼。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品味文中几处描写幻象的片段,让孩子们体会到细致描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至此,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进行“二次”练笔便水到渠成。
3. 利 落收 尾 引 运 用
一堂课的尾声,一般教师或给学生留下学习期待,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或助学生总结提升润心田,或让学生意犹未尽忘回神。本节课教学的结尾则是干脆利落得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脆生生地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成为“写心”大师的种子,引导他们积极运用今日所学。
一堂课下来,牛老师这位优秀指挥,优雅地挥动着她的指挥棒,营造着动人的气场节奏,娱己悦人。
三、关注细节,巧用资源,彰显人文力,凸显理念美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见功夫。本堂课的教学处处皆见动人的细节。如对学生练笔时间的规定,便借机对学生进行了写作速度的训练。
又如“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口头补充”一处,让我们感受到牛老师在惜时之时,仍然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未写完、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又有限等实际情况,因此提出可以口头补充的建议。这样尊重自己、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教学机智真该点赞。
再如,在组内交流、学生互评点赞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评价手段与时俱进,借用网络点赞的形式,结合主题出示相应点赞等级评价标准,让学生赞有理由、赞有收获。
……
诸多细节,无一不透露出教者的人 文美、理念 美和气度美。
下雪了,小女孩想,这么冷的天,大家都要取暖,应该有人需要火柴吧。于是,她出了门。
小女孩走了好多地方,一根火柴也卖没出去,她失望地靠在一家的门柱上。她用火柴棍在地上拼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家。
忽然大门开了,走出一个小男孩,出神地看她拼房子。
不一会儿,屋里走出一个女人,弯腰抱起小男孩。“宝贝,怎么跑出来啦?冻感冒了咋办!”
小女孩收起地上的火柴,转身离开。
“小姑娘!”她身后响起男孩妈妈的呼喊,“请卖一盒火柴给我。现在很少见到火柴了,小弟弟喜欢玩,闹着要呢。”
终于卖出一盒火柴,小女孩高兴极了,她想:现在很少有人用火柴取暖了!小弟弟喜欢用火柴玩拼图……或许……
第二天,小女孩来到商场,鼓起勇气对售货员说:“我想卖火柴玩具,就是用火柴拼出的各种图案。”
说着,小女孩用火柴拼出了花园、小动
物……很快,柜台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周围响起一片赞叹,“太棒了!”“火柴真好玩,妈妈我也要!”
商场经理也被吸引了过来:“我们可以合作吗?小姑娘,你挣了钱,可以买好看的公主裙。”
“不!”小姑娘说,“我想用所得的钱给流浪的孤儿们建个家。”
经理欣赏地看着小女孩,说:“这会实现的!我们一起努力吧!”
很快, 火柴玩具面世,风靡(mǐ)了整个城市。
几个月后,一幢大楼拔地而起,那里是孤儿们的乐园。
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像雪天里绽放的一朵梅花。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6个生字,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写句子。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体会到社会主乂社会的温暖幸福。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课前准备:
安徒生及其作品简介。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吗?(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介绍安徒生。2.字词
a重点字:
(1)查字典:“魂”查“鬼”部。(2)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暧烘烘)梗(火柴梗)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b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3.课文结构
a主要内容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b中心思想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文章结构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暧,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一段可以分为五层:
第一层,文章开头,作者把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第二层讲她为什么赤着脚——她一向没有鞋,脚上穿的是她妈妈穿过的一双很大的拖鞋,后来也被横冲直撞的马车吓得她把它跑丢了。
第三层讲她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这里反复强调无人购买的事实,也为她不敢回家作了铺垫。
第四层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写了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同时还入情入理地写小女孩的内心活动。
第五层讲尽管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不敢回家,因为怕爸爸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突了她家里的贫穷。
第二段(第5——12自然段)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几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第三段(第13—14自然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对比多么鲜明!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课文第一段,作者首先描写了故事是发生在大年夜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大年夜本是家人团聚极为欢乐的夜晚。但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画面是阴冷的,与大年夜气氛极不协调。
这时,小女孩——“赤脚”在街上走着。
进而描写她的美丽,“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却有家归不得: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此外“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可以“灌”进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美丽、纯真、无辜的小女孩是难以生活下去的,为后面悲惨地死去埋下了伏笔。
文中的第二段,即中心段。作者不直接写小女孩如何饥饿、寒冷、孤独„„而是通过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一次次产生幻景,表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
第一次幻景由于她“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希望得到温暖。她第一次擦燃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面前,“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第二次幻景:由于她十分饥饿,又擦了一根火柴,只见“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向她走来。
第三次幻景她希望自己享受节日的欢乐,又擦着了一根火柴,眼前现了一棵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
第四次幻景:面前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疼爱她,她希望能见到死去的奶奶。她在火焰中和慈爱的奶奶团聚。当她点燃了成把的火柴,在火焰中奶奶带着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
这四次幻想,结构相似,前三次幻想是并列关系,第三课时
1.总结全文
a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请用题目做主语,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
b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全文。
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多次写到“冷”,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板书:
天冷极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请用“冷”组词,然后组成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说起,然后说说她所处的社会。
寒冷的天气
冰冷的雪地冷漠的社会 阴冷的寒风冷酷的世界
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阴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c现在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在上面“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句的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你会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从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中,我自然地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的两句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指做官的、有钱的人家。这两句诗非常有名,它是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缩影。由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两句诗,又从这两句诗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明不仅我国封建社会是这样,当时的丹麦王国也是这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穷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饥饿和痛苦中,我们多么希望全世界的大人、儿童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会里。2.简要复述
明确了中心,要复述课文就容易多了。
要抓住最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哪里,怎么样。主要情节、幻想,幻想着哪些,结果怎样。
七、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在组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在教案的设计中,我虚拟了“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情境。
3.合作品读,朗读中感悟:“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我家外面的角落里,我会毫不犹豫地邀请她到我家,给她穿上运动服和运动鞋,让她背着一个漂亮的书包,每天和我一起快乐地去上学。放学后,我们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吹着空的曲子,愉快地一起做作业。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我会热情地邀请她吃饭。如果她想尝尝西餐,我会不假思索地为她叫外卖。肯德基或必胜客是她的选择。如果她想尝尝我们家乡的小吃,我会毫不犹豫地带她逛大街。
与她共进晚餐后,我会小心翼翼地教她在电脑上聊天,这样她无尽的烦恼就会随风而去。如果她喜欢,我也可以带她去这里欣赏风景。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希望她勇敢坚强,克服一切困难,让她看到黎明明的黎明和雨后楚青的彩虹。那时候,她是最幸福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3、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教学难点:
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2.介绍作者。
这么有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呀,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检查预习,初读文意
1.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让我们一起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可闻主要理清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将课文的每个自然段用序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
1、字词的检查,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服务。
2、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不可少,因为这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为
理解这篇童话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做好铺垫。
三、细读文本,理解升华
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
师: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同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
1、教师多媒体出示语段: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板书:冷
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这一语段。
教师预设: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教师板书:饿
4、教师启发: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寒冷,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
学习文章结尾部分
教师过渡: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这一天是大年夜,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大街上到处弥漫着烤鹅的香味,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叫买火柴,马车差点把她撞死,小男孩欺负她,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新年的脚步近了,小女孩的结局怎样了呢?
1.学习课文11、12两个自然段。
学生读 教师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教师:看到这,同学们,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让学生们带着悲伤的心情
再读这句话。
教师引读:是这样的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旧年的大年夜被冻死了看着小姑年那小小的尸体,人们只是好奇的猜想着:“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可是,谁也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教师启发:
明明是不幸,明明生活得很悲惨,为什么说她曾经是多么幸福?
学习文章幻想部分。
学习文章5至10自然段
教师过渡:小女孩曾经看见过哪些东西?给她带来哪些幸福?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划出小女孩看到的事物,并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怎样?
她擦着了第一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她擦着了第二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她擦着了第三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她擦着了第四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教师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
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提问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教师启发:从那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些有吗?她身边只有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可是面对这些火柴,他又犹豫了,他的忧郁表现在哪里?谁能把这种犹豫读出来?
教师相机出示第五自然段并让感情接读: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教师提问学生读,相机指导:读得很幸福!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
幸福地读读。
教师过渡;:小女孩在这一刻是多么幸福啊,我们大家仿佛听到了她的声音,孩子们,你们听到了吗? 她再说什么?
2.学习比较课文5和10自然段。
教师过渡:是的,就这样,小女孩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幸福的看到了烤鹅,看到了圣诞树,看见了自己的奶奶,烤鹅,圣诞树的出现是那么的短暂,她是那么的绝望, 为了留住自己深爱的奶奶,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燃了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教师启发:小女孩这一次擦燃火柴,与第一次擦燃火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再读这句话: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
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四、课外拓展,布置练笔
看看我们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中国,有的地方还充满战争,有的地方还很落后贫穷,这里的孩子还得不到好的教育,生活的还很艰苦,甚至连生命都无法得到保证,面对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将学文感受,写出来。
小男孩坐在彩虹城的空中电影院里,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卖火柴的小女孩》。突然间,电影中的人物从银幕中飞了出来,小男孩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等小男孩回过神来,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电影中的主角——卖火柴的小姑娘。小男孩“噌”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拉住了小女孩的手问:“你怎么从银幕上飞出来啦?”
小女孩说:“我不喜欢饥寒交迫的生活,小哥哥,我能去你家吗?”
小男孩欣喜若狂:“我叫正男,正缺个妹妹呢,走,和我回家吧。”正男把自己的羽绒服给小女孩穿上,还把爆米花塞到了她手里。
回到家,正男把小女孩介绍给爸爸妈妈,他们非常热情地留下了她。小女孩脱掉羽绒服和正男玩起了玩具,爸爸妈妈则做了一大桌美味佳肴。开饭了,小女孩饿坏了,她说了一声“谢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到小女孩吃饭的模样,爸爸妈妈的眼睛都红了,他们不停地给小女孩夹菜。
正男在一旁看傻了眼,因为他觉得小女孩恨不得把一桌子的饭菜全吞进肚子里。正男从来没觉得自家的饭菜有多香,他总是抱怨自家饭菜最难吃,为此他经常叫外卖。正男疑惑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尝,嗯,今天的饭菜真的很好吃。
吃完饭后,小女孩抢着收拾碗筷,扫地,爸爸妈妈怎么劝都劝不住。妈妈喜上眉梢,一个劲儿地夸小女孩聪明能干,还抱着她亲了又亲。正男心里酸溜溜的,这么小的妹妹都会做家务,而他除了偶尔“帮”着家里吃饭,几乎什么都不做,他感觉很惭愧。
他默默拿起抹布擦饭桌,然后去了书房,他要告诉安徒生爷爷,是他让自己感到了幸福和快乐,他要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留下来。
【微型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稿】推荐阅读: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作文06-06
卖火柴的小女孩预习教案07-22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1000字作文07-05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650字07-26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500字小学11-13
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封信750字作文07-12
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生读后感400字10-08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300字11-03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作文200字07-14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作文550字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