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作文(通用10篇)
又是一年国庆,我们在欢庆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为我们幸福生活所付出的英勇的人们。我翻开红色经典这本书籍,把一个个故事细细地读下来。合上书本心里只有两个字——感动。感动于他们的艰苦努力,感动于他们的无私奉献。
例如赵一曼女士,一位英勇的母亲。身受多种酷刑也不出卖组织的秘密。还有被成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虽然只读完小学四年级,但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学会了制造炮弹和各种武器,多次身负重伤仍然战斗不息,研究不止。还有两弹之父邓稼先,为祖国研发原子弹抛家弃子,驻守边疆……
在现在和平的时期,英雄们也是这样刻苦努力,无私奉献。“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杨利伟叔叔经过艰苦训练做了中国飞天第一人……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红色经典,陌生化美学,新武侠电影
一、一脉相承, 致敬红色经典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3D》基本上沿袭了60年代京剧样板戏的结构和人物设定, 主要人物形象、情节线索甚至一些黑话对白都未作变动。这样的一种故事讲述方式, 让很多观众尤其是了解经典样板戏的观众倍感亲切, 于是在它营造的这种重温经典的氛围中, 观众的怀旧情绪被激发, 并愿意为电影买单。
徐克为拍此片, 曾亲自拜访过《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家人, 并在题材创作时遵循“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的原则, 希望能够在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原貌。并且我们也可以从电影的一些细节里, 窥视出徐克对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敬意:影片开头与结尾都出现的京剧画面, 被张涵予演绎得亦正亦邪、十分传神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黑话对白, 杨子荣打虎上山、舌战栾平、会师百鸡宴等几幕经典戏段的保留, 甚至演员表演乃至角色化妆, 都烙有鲜明的京剧戏曲美学印记。由此, 我们便可以看出徐克版《智取威虎山3D》对于原著精髓的领会与继承, 他是站在原著的肩膀上来拍摄《智取威虎山3D》的。
“变则其久, 通则不乏”, 这是文学艺术的一条发展规律。仅仅只有继承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创新才能让经典迸发出新的活力。徐克便在继承原有版本的基础上, 凭借自己的特长与才华, 对经典进行了改造与创新, 从而取得了《智取威虎山3D》的成功。
二、红色经典的新武侠演绎
1964年, 毛泽东在看完《智取威虎山》京剧之后指示:“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但是在武侠世界里, 孤胆英雄恰恰是侠客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所以徐克在影片中就刻意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杨子荣一出场, 便以一身皮毛、一脸络腮胡, 还有浓浓的紫黑色眼影示人。他独闯匪窝, 在与土匪的斗智斗勇中不断将获取的有用情报传递给我军, 且在最后的“会师百鸡宴”这场戏中, 里应外合, 炸开大门, 使得我军士兵迅速控制住局面, 奠定了剿匪胜利的基础。于是, 一个亦正亦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形象便被刻画出来了, 同时“杨子荣”也从传统的解放军英雄形象中解脱出来, 染上了徐克武侠的侠义色彩。
当然, 仅仅有侠客还不能构成真正的徐氏武侠, 其营造的怪诞邪魅的气氛同样至关重要。在《智取威虎山3D》中, 徐克将其武侠电影中惯常出现的沙漠、荒原、鬼蜮等换成了莽莽林海雪原中的一座巍峨险峻的威虎山, 而且威虎山上的土匪老巢充满着神秘、恐怖、奇异的气氛, 座山雕突兀的鹰钩鼻、苍白僵硬的脸庞等都为影片增加了神秘、恐怖色彩。
而3D技术的运用无疑是老片新看的最大亮点, 它使这部红色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 使其变得陌生化, 使观众从感官上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从而产生观看欲望。而这, 便是陌生化美学的成功运用。
三、陌生化美学的成功运用
陌生化美学理论的源头可追溯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认为, 熟知的东西往往由于熟知而没有被真正理解。而从影视美学理论的角度来说, 陌生化就是通过艺术使观众对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 从感官上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为之动容, 获得美的愉悦性享受。
电影《智取威虎山3D》在片名上与红色革命样板戏完全相同, 而为了尊重红色经典, 内容也不能做过多的改编, 那么导演要如何运用陌生化美学来扭转乾坤呢?首先, 通过戏中戏的结构来陌生化叙事结构。在影片开场的时候, 屏幕上闪现“纽约, 2014”的字眼, 直到影片中KTV的屏幕上出现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桥段, 观众才恍然大悟, 进而产生兴趣, 想知道这部影片究竟会怎样对红色样板戏进行演绎。其次, 用武侠动作陌生化革命斗争。《智取威虎山》是红色革命经典, 观众往往会先入为主地把它定格为革命斗争内容, 而徐克竟然营造出了一个武侠世界。解放军小分队与土匪之间的激烈战斗其实就是新武侠功夫的变形, 只是把刀剑棍棒换成了枪炮手雷而已。最后, 用3D技术陌生化京剧样板戏。由于样板戏的京剧影响, 观众可能会认为《智取威虎山》主要以深歌慢唱为主。然而, 影片却结合3D技术, 从声、光等方面进行技术处理, 震撼着我们的视听。影片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全新方式的演绎, 使得观众所熟知的经典变得貌似相同, 其实有异。
四、结语
时代在变, 观众在变, 经典势必也要变, 它必须剔除掉自身僵化而不合时宜的部分, 并与时俱进, 才能够永远称为经典。而经典如何才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呢?《智取威虎山3D》给了我们答案, 它对经典的继承和创新为经典作品的与时俱进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因此它的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大的。我们希望它能够为红色经典电影的改编创作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希望有更多的红色经典剧目能够被搬上大荧幕, 期盼中国电影能够更具中国本土电影的美学特色, 在世界电影史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黄丝雨.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武侠化改编[J].大众文艺, 2015 (4) :182-183.
[2]孙玮志.《智取威虎山》:对经典的通变[J].电影文学, 2015 (3) :101-103.
[3]刘永昆.新武侠与红色经典的精彩相遇——浅析徐克3D电影《智取威虎山》[J].电影评介, 2015 (5) :35-36.
永远的“江姐”
空政歌舞团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创作的经典歌剧《江姐》,曾轰动了全中国,影响教育了几代人。歌曲《红梅赞》更是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姊妹篇,是同一主题繁衍出来的“并蒂花”。
当空政歌舞团决定以歌乐山革命英雄传奇题材为蓝本创编一部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的时候,艺术家们的压力很大:歌剧《江姐》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并且它的经典效应无形中给了观众一把衡量其他同一题材艺术作品的标杆和尺子。
既然艺术舞台上已经有了那么多不同样式的江姐,并且歌剧《江姐》的影响力几乎已经达到同一主题的文艺作品无法企及的高度,空政歌舞团为什么还要重排舞剧《红梅赞》呢?
打开编导室创作成绩登记册,我们惊奇地发现,近十年来,出自空政歌舞团艺术家之手的舞剧、舞蹈、曲艺、歌曲等作品有1300多件,其中100多件在国际、全国和全军文艺大赛中获奖,17件获“五个一工程”奖。80年代创作的歌曲《军营男子汉》、《说句心里话》唱响了军内外;90年代的《长城长》、《兵哥哥》、《父老乡亲》等歌曲,依然风靡全国。
让我们看看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主要编创、演出人员的履历:
总编导杨威,是近年军旅舞蹈编导者中的一颗新星。1991年创作的舞蹈《唱出火红的信天游》获得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创作二等奖;舞蹈《云上的日子》荣获全军第七届文艺汇演的编导一等奖和全国第五届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2000年创作的舞剧《阿炳》荣获当年的“文华编导奖”。
灯光、舞美设计孙天卫,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灯光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为《飞向新世纪》、《精神文明赞》和《云上的日子》等大型歌舞晚会和舞蹈剧目的灯光、舞美设计。
音乐制作吴旋,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及多部电影、电视作曲,并3次荣获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创作的500余首音乐作品中有40多首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大奖。
舞剧主角、江姐的扮演者李青,曾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奖”表演奖、首届中国“孔雀杯”表演金奖、“荷花杯”舞剧表演金奖。
这个编创群体,不仅人人创作经验丰富、成果丰硕,而且在艺术创作上有一致的追求: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用典型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去演绎、阐述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用富有深刻的思想蕴涵和艺术魅力的文艺精品,去陶冶公民道德情操、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那样平凡而渺小,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一旦义无返顾地交付于国家、民族的兴旺,交付于正义、真理时,便有了不惧地狱烈火煎熬、九死不悔的豪气,并由此迸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革命烈士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经岁月流逝愈显其弥足珍贵。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时代更需要江姐精神。”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总编导杨威的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编创人员的心声。
浪漫的舞剧
作为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的总编导,杨威深谙舞剧是最适合表现浪漫主义题材的艺术品种,而在所有的浪漫主义中,革命浪漫主义无疑是凝聚着崇高、悲壮、博大、纯真之美的最动人的浪漫主义。
在排练教室或练功房里的编织绝不能代替自己真切的生命感受,如何能从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舞蹈动作,如何编织起整个作品的动作大厦,是杨威一直在苦苦寻求的道路。
在四川、重庆等地采风期间,她看到了那些死去的革命烈士的雕塑,想到了他们临死前与敌人搏斗的场面,更体会到了他们的人生追求……杨威深感只有用英雄的群像去塑造面对敌人酷刑而精神不灭的灵魂,才能完整地表现出先烈们崇高的精神境界。返回歌舞团后,杨威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之中,粗重的铁链、黑暗的监牢总在她眼前闪现。
渐渐地,除了坚贞不屈的江姐之外,一个英雄群体的形象凸显出来。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杨威的脑海中浮现:以美与崇高的自为式毁灭作为主题,以黎明前“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的黑暗牢狱反衬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光明心怀,采用新颖的舞蹈语汇,运用舞剧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书写一曲为理想献身、为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舍生取义的英雄群体的革命浪漫主义壮歌。
在与编创组成员充分讨论后,《红梅赞》所有编创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排练中。排练时,杨威对每个舞段的每个细节、每个人物的每套服装,甚至连每套服装上的每个装饰都严格把关。每次给演员说戏时,杨威都是一边流泪一边讲。为了专心致志地投入排练,她甚至把“家”搬进了歌舞团的招待所,一住就是 4个多月……
经过全体演职员的共同努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舞剧将原本极为复杂的故事冼练到只写狱内斗争,场景自始至终只囿于监狱里,从而酿造了一个人外有人、境外有境的艺术天地,将看似坚固封闭的铁牢与社会上的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地下工作以及战场两军对阵等等光明与黑暗大搏杀的时代风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舞台美术设计大气活泼,简洁明快,具有创新精神。黑色狱门作为天幕,成功地营造了阴森可怖的监狱整体氛围,放大的铁窗象征着被囚只是对光明与自由的期盼,升降式舞台随着剧情的进展的巧妙的位移,脚镣铁链等刑具的夸张让演员和观众都得到了“自由”,在灯光的设计上,陈旧的平面舞台漫光模式被扬弃,动态的焦点化灯光合成,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舞剧的曲作者吴旋,把古典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传统的音乐风格大胆地结合起来,注重在增强舞剧的感染力,升华舞剧的主题上下功夫。在处理江姐刚刚受刑后的内心世界的那段音乐时,采用了感染力强的电子合成吹管和交响乐队结合的音乐,低沉、伤感、如泣如诉,具有浓烈的悲剧色调,充分展现了监狱的压抑沉闷和江姐遭叛徒出卖后内心的痛苦和悲愤,赋予了舞蹈以灵魂和生命力的同时,给了演员广阔的表现空间。
红色的诗篇
高雅的艺术和严肃主题的作品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能有它的观赏性吗?创排《红梅赞》之前,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疑虑和担忧。2001年8月8日到11日,《红梅赞》在北京保利大剧院连续进行了4场演出,观众达4500余人次,为保利剧院创下了当年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最好的上座率。
剧场内,随着大幕徐徐开启,音乐缓缓奏响,带着镣铐舞蹈的铿锵舞步,满场观众静谧无声。观众的眼球被舞台上的舞者牢牢吸引,那幻化的美丽蝴蝶,那想象中柔情万种的恋人相依,那映照天地的红旗与响彻云天的主题歌,那伴随着解放军攻占重庆的炮声同时响起的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那忠魂起舞庆祝新春的红色浪漫之舞,那如泣如诉、如歌如梦的一幕幕场景,无不震撼着观众的灵魂。《红梅赞》积蓄了太多的情感,和着感动和美,激情地喷发出来,久违的泪水一次次润湿了观众的眼眶。
许多影视界的老专家看完后都非常感慨:“搞影视艺术几十年了,已经有很多年没看过舞剧了,这次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戏的,没想到真的被感动了。这个舞剧真的很有激情、很好、很激动人心……”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和老伴看完舞剧后,眼含热泪地找到团领导,动情地说:“没想到舞剧《红梅赞》这么感人,真是没想到!演员们演得真是太棒了!”
在保利剧院门口,许多观众把主创人员团团围住,向他们表示祝贺。大家反映,革命题材的故事能搞得这样抓住人,确实不简单!通过《红梅赞》可以看出空政歌舞团的整体水平之高。
很多观众看了两到三遍,他们说,看过很多舞剧,从没这样感动过,从头哭到尾,止不住地流泪,这部舞剧积极向上,艺术性强,编排细腻,演员表演投入,感情真挚。舞美运用独到,音乐非常有震撼力,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舞剧精品。
2002年,在香港回归祖国5周年之际,《红梅赞》剧组应邀赴港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庆祝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连续5场演出,长达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1000多人的剧场内没有一人走动,没有一人说话,没有一丝杂音,只有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剧场里回荡。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自动起立,向台上演职人员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里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据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统计,空政歌舞团《红梅赞》5场演出的上座率均达到了90%以上,是近年来大陆来港演出的舞台节目中上座率最高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当时的战士是多么英勇啊!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死的英勇、死的壮烈,他们为了党死,为了我们自己的祖国——中国而死。
有很多英雄用自己的鲜血来灌溉祖国的大地,用自己的肉身来保护祖国的大地使祖国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
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成千上万条生命。有些英雄只不过是小小的孩子,都把年轻的生命牺牲在了敌人的刀、枪、炮上,你会非常气愤,但是他们要为了祖国,为了党不顾一切的去奋斗、去奉献。
党和祖国为了我们人民付出了那么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人民了。我们都应该为了党去奋斗、去奉献。
让我们为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默默祈福吧!比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环境是多么恶劣,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台进手术室,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台出手术室,一滴又一滴的鲜血洒在了战场上,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一堆又一堆的武器被搬上战场,霎时间尘土飞扬,又是一阵枪林弹雨……
一本本红色经典总是诉说着一个个革命先烈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教导我们,要为我们的党付出一切,要为我们的祖国付出一切。也告诫我们,在危急时刻要不顾一切的为了光明与正义去牺牲、去付出、去奉献。
同学们,让我们把革命烈士和他们的故事永记心中,让这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去照亮你们的人生吧!
★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 红色故事作文
★ 永安红色故事读后感800字
★ 红色经典小故事读后感1000字左右
★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
★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 红色之旅读后感
★ 红色经典阅读读后感
★ 关于红色经典故事的演讲稿
2012年7月19日,经过几个星期的着手准备,我来到了陕西延安革命根据地,践行“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这一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们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加油助威。
从洛阳出发到延安,途径南泥湾。1941年春天,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生产自救运动。解放区的部队、机关、学校,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为丰衣足食的目标努力。
进入延安市后我们可以看到宝塔山。这座始建于,现为明代建筑的宝塔共有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便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其后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时住的窑洞,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同学们谨记。记得当时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的“菜园”,解说员说当年这里的一片地里只种了一种蔬菜,辣椒。因为毛泽东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我站在“菜园”里想象着当年的延安,当年的红色革命,突然觉得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远离了战争和国家的分裂,不会有饥饿和贫苦。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在学校刻苦学习,出生社会之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1931年起,蒋介石发动武装力量,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围剿”,妄图将共产党消灭在襁褓之中。根据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的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同时期的中国西北,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的人民同样进行着顽强抗争。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西北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许多著名的革命领导人都曾居住在这黄土高坡上的窑洞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
1935年12月17日,隆冬的陕北高原,寒冷难耐,而瓦窑堡一座5孔窑洞大院里,却是热火朝天。中央领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刘少奇等13人围坐开会。会开了8天。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通过了,决定广泛吸收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人民政权。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大旗在陕北高原高高举起。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率部队进驻延安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革命的指导中心,成为举世瞩目的“红都”。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领略并深深感受到了当年的红色革命气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党中央领导人依然坚守阵地,带领工农人民奋起反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家卫国。因而,红色革命才能在这片热土上成为不朽的经典。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革命领导人,是带领全民解放的时代英雄,更是为开拓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纪元的旗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经久不息的追求和理想。如何践行初心、承担使命,让美好的憧憬化成现实,让伟大的蓝图变成果实,需要一代人跑好一代人手中的接力棒,朝着目标笃定前行、锐意进取。“船到中流浪更急,车到半山路更陡”,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唯有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伟力,才能行为致远于伟大时代的大道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砥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向中央、省委和全省人民上交满意答卷。
守初心,讲政治。在江西红色革命土地上,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他们视理想信仰比个人生命还珍贵,这份初心在于为民族解放、为人民福祉敢于牺牲,政治意识在于听党指挥、服务领导,最终取得革命事业伟大胜利。_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年代初心力量、政治信仰,彰显在抛头颅、洒热血之中。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可恪守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秉承替党尽忠的职责意识,于新时代长征路上绽放光芒、收获价值。
担使命,重公道。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党员干部的含金量和生命力蕴藏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办好一件又一件事情,从而增进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全省党员干部务必保持高昂激情履职尽责、担好使命。当然,权由民来、利为民谋。禀权办事的本质要义是公平、公正、正义,做到担当不担偏、用权不谋私,确保每一份权利为群众谋取一份福祉。否则,失去公道、观念扭曲,哪怕干得再好、做得漂亮,群众自然不会买账、不会答应。所以说,担当使命之际,不能忘记公道天平,耿直无私、刚正不阿,挺立担当的“铁石心肠”和“铁肩铜臂”。
找差距,业务精。“铁打的桩头能栓马,纸糊的凳子不中用”,干好工作、挑好单子,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更不是敲锣打鼓的活,而是需要打铁的身板、揽瓷器的精钢钻。党员干部时刻准备接受组织考验、群众检验,就得练就一身本领和高超技能。俗话说,“五指伸出有长短,树木成荫有琳琅”。每名党员干部有优劣、长短之分,因此得下功夫查找差距、改正缺点、匡误祛谬、扬长补短,不断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方能经得住风雨吹打,在大事难事面前胸有成竹、在危机险情当前豁得出去。
一、读“整本书”, 展现宏大的叙事背景
早在1941 年, 叶圣陶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 把单篇短章作辅佐”[1]的主张。“红色经典”阅读, 尤其要采用“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让学生在完整的历史语境中感受一个时代的革命情怀。
《红岩》是传统红色经典小说, 也是我校初中语文组为学生推荐的第一本“红色经典”。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作为学生名著阅读的起点, 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符合我们“作品一定是健康的, 美的, 可以带给孩子正能量”[2]的选书标准,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本书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特色较为契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节选自《红岩》的课文《狱中联欢》, 讲述了渣滓洞里革命者与敌人的斗争。然而, 这不足1800 字的节选, 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狱中革命英雄的乐观向上、英勇坚韧。只有真正走进《红岩》整本书的情境,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连特务都感到“乐在其中”的“乐”字有点刺眼, 为什么革命者会讽刺敌人用机关枪“保卫”他们的“安全”。有学生在自己的读书随笔中写道:“最近读《红岩》, 一翻开书, 尽是精彩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好像一下子就被空降到了60 年前的重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是“长征组歌”单元, 收录了《七律·长征》《老山界》《草》等经典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定、乐观。然而, 当学生捧读王树增的纪实文学《长征》, 却仿佛跟随红军的脚步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 真切感知到每一场战役背后的惊险与艰难, 深刻感受到每一个普通的红军所带来的精神震撼。除了《红岩》《长征》, 我们也让学生整本阅读 《抗日战争》《野葫芦引》《黄河东流去》《解放战争》《林海雪原》等系列作品, 让学生从丰厚的文字记录中感受近代革命的风潮, 体会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
二、群体阅读, 发挥阅读的“场效应”
场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我们认为, 在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过程中, 也会形成一个复杂的信息交流环境, 即“阅读场”。所谓“场效应”, 即群体阅读对个体的知识吸收、外部的教学交流所具有的积极影响。[3]我校在备课组系统探究的基础上, 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开展了“红色经典”的阅读活动, 每个年级统一向各个班级推荐相应的书目, 每个班级同步开始对同一本书的阅读。这样, “阅读场”就从一个人扩展到一个班级、一个年级, 乃至整个初中阶段。学生们同读一本书, 同谈一本书, 同写一本书, 这样就营造了一个强大的“阅读场”,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期待, 并吸引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阅读行为。正如于树泉、吴凌在《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阅读是美丽的, 一个班的阅读是绚丽的, 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阅读是壮丽的。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共读一本书, 这会形成一个多么庞大的‘场’!”[4]
对于41 万字的《红岩》, 一些从未完整读过文学著作的学生曾感到巨大的压力, 但当整个班级、年级都开始阅读的时候, 这些学生也在课堂之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中获得了巨大的阅读欲望。一旦捧起书来阅读, 对于“整本书”的畏难情绪就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 是越发强烈的读书欲望。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读书随笔中, 将《红岩》称为“一本永远不会下架的老书”, 认为《红岩》不但要读, 还要重读, 常读常新。就这样, 阅读的“场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们往往刚刚读完一本书, 就急切地让老师推荐下一本。有学生坦言自己的阅读经历:“回眸过去的一年, 竟然读完了十三套共十八本书, 其中有近半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要知道, 我上小学时连茅盾文学奖都还不知道呢!”还有一些学生不仅读完了老师推荐的书目, 还自己主动寻找好书, 并推荐给老师、同学, 比如王树增新近出版的三卷本《抗日战争》, 就是学生发现, 主动向老师推荐的。
三、立体阅读, 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
“红色经典”在20 世纪90 年代后的传播样式, 除了经典作品的再版重印之外, 很重要的就是借助视觉影像时代的媒介工具。比如《红岩》, 作为一部由回忆录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 在出版发行之后曾有多个版本的影视戏剧改编作品, 这也为我们引领学生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 我们采用了立体阅读, 即“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书面材料的阅读方法”[5],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 我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红岩》写作背景的《〈红岩〉档案解密》和当代学者解读《红岩》解读的文章,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走近真实的先烈原型;其次, 我们向学生推荐老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及电视连续剧《红岩》, 让学生通过影视视频资源感受 《红岩》 的历史情境, 使学生对英雄先烈具有更深入、更生动的了解。在此基础上, 我们组织学生为电影、电视剧的特定片段改写剧本或重新配音, 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融入他们对英雄最真挚的情感, 表达对作品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 我们还在读原著、读背景材料、看影视剧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来直观感受作品的内涵。比如, 在学生阅读了《红岩》原著之后, 我们推荐学生参观重庆渣滓洞遗址;在学生阅读了《四世同堂》之后,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作品中“小羊圈胡同”的原址“小杨家胡同”;在学生阅读了抗战文学作品之后,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卢沟桥抗日纪念馆等。这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参观, 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也让学生真正走进了作品的历史语境和作者的情感世界。
四、以读促写, 同步提升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传统手段之一。在引领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 我们也始终坚持读写结合的做法, 让学生通过自由写作读书随笔来分析作品, 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个性理解。
以《红岩》为例, 七年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书中的英雄形象, 但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随笔中的个性阐释比比皆是。比如, 有的学生分析人物在特定故事情节中的伟岸形象:成岗被捕时的凛然从容、江姐受刑时的镇定眼神、齐晓轩就义时的壮烈英勇……有的学生分析人物在故事情节中传达的坚定声音:有学生写渣滓洞中的滴血声、挖墙声、机关枪轰鸣声, 并说“这都是革命烈士‘信念的声音’”;有学生写狱中新年时的欢歌笑语, 并说“她们在院坝戴着镣铐跳舞, 那是怎样的一种舞蹈?在沉重的脚镣当当的伴奏中、在刺骨钻心的疼痛中, 我听到的是不屈的呐喊和永恒的誓言”……有的学生写狱中朗诵《囚歌》的场景:“不要那屈辱的自由, 不要那羞耻的苟活, 我们都渴盼着———光明的烈火燃尽罪恶。让永恒的生命, 化作涅槃的凤凰”……除了从具体的人物分析作品, 也有学生从主题、手法的角度深入分析作品, 以较为宏观的视角谈阅读感受, 同样写出了精彩的读书随笔。
在学生完成读书随笔的基础上, 各班定期印发读书随笔范文, 通过阅读课、讲评课, 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评论学生的读书随笔, 让学生在品读中更深入地解读作品, 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比如在品读《红岩》读书随笔时, 他们很快能够看到范文中各具匠心的写作角度、脉络结构、文采语言、文体特色等。在生动的课堂交流里, 学生们会对一个标题品头论足, 会对其中的一个词语玩味不已, 会对其中的细节侃侃而谈, 也常常会对文章中的观点较雌论雄、争论不已。比如, 一学生的读书随笔《微光》就曾在班级里引起热烈的讨论, 这篇随笔描写了《红岩》中的无名英雄, 并将他们喻为汇聚成熊熊火炬的微光, 值得永远的敬仰和纪念。读完这篇随笔, 学生们看到了题目“微光”的新颖巧妙和写作角度的独特, 又特别赏析了全文使用的比喻手法以及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同时, 还有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 谈及中国文化“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传统……
我们认为, 在“红色经典”的阅读活动中, 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 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重效果。
如今, 以《红岩》为代表的“红色经典”阅读已成为我校名著阅读活动中的突出特色, 展现出我校倡导名著阅读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果。学生在捧读“红色经典”的同时, 也逐渐打开了名著阅读的大门。我们坚信, 只有有了这样的精神补钙, 才能够让我们学生的精神底色多一点敬畏, 多一点崇高, 多一点厚重, 多一点真善美, 多一点正能量!
摘要:“红色经典”阅读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精神价值的需要, 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读“整本书”, 展现宏大的叙事背景;群体阅读, 发挥阅读的“场效应”;立体阅读, 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以读促写, 同步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红色经典,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204.
[2]于树泉.读书比什么都重要[N].光明日报, 2014-12-2 (14) .
[3]胡斌武.提高课堂教学场效应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 :53.
[4]于树泉, 吴凌.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序.
何谓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作品。红色经典是当代演出宣传中的常用词,没有人刻意阐释,也不是什么科学严谨的定义,但大家似乎都能意会。笔者理解红色经典是借用经典词义,意指那些特定时代诞生的歌颂党、歌颂祖国、颂扬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比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等等都是长演不衰的红色经典。它们都是跨越时代的优秀之作、典范之作,其共同之处在于具有“主题先行”、追求舞台化戏剧化的效果、作品张扬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红色经典何以在当代流行?
红色经典是时间磨洗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审美艺术价值。无论何时观看你都能感受到它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它传递的激情昂扬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所感染。人是需要精神鼓舞的,更需要昂扬向上的精神传承。那些峥嵘岁月的革命意志、奋斗故事的确具有荡涤世俗、令人激情燃烧的特殊魅力。此外,红色经典表演自然真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红色经典有一批特定的观众群,它曾伴随一代人的成长岁月,如今他们大多已人过中年,有了回眸重温的情怀,红色经典的适时推出迎合了他们观摩的愿望。配合各种主题纪念活动举办的红色经典演出,首先是起到了传承的积极作用;其次能够得到上级肯定、甚至拨专款扶持;第三市场业绩不俗。
流行歌坛的“翻唱”风也正是源于此。现在江西卫视热播的“红歌会”,收视率不低,显然也是基于《东方红》等“红歌”深厚的群众基础。
如何正确解读红色经典?
重新翻作的红色经典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滥用经典之名。有些演出贴上经典复排的标签,借题发挥,为的是沾经典的人气;其二,只为应景,以经典充数。翻作经典走的是创作捷径,省去很多创作经费,但是有些翻作只为应景,缺乏再度挖掘,表演与初创时无法相比,很多演员眼中没有、心中也无经典所要求传达的精神内涵。即使是照搬照演经典,也存在着有些剧目为赶档期急于登台,粗制滥造。其三,改编经典,歪曲原作。在还没有吃透经典原作之时,擅自改编,这方面问题尤其严重。这三种对待经典的态度,潜移默化当中产生了“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倾向。
上述现象如果长此以往,将影响红色经典本身的艺术魅力和红色经典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复排人员对原作精神吃得不透同样影响其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对并不熟悉那段革命历史的后辈也将产生消极影响。本报就曾接到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评委周荫昌来电反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冼星海百年诞辰活动中,《黄河大合唱》特定的精神内涵没有表达出来,那种特定时代发出的中国民族怒吼的声音被轻松地消解了,令人非常失望。
每逢各种主题纪念日,红色经典的集中上演成为当代文化生活中当仁不让的浓抹重彩。去年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武警文工团于国庆期间推出大型史诗音画《十送红军》,以多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再现了红军长征史诗般壮阔的历史画卷。演出创意非常可取,但重表演形式不重精神内涵也是突出问题。舞美、演员比以前漂亮了N倍,但该传达的精神气质却没有。个别演员一出场就摔倒了,和经典应有的要求很不相配。
作家丛维熙说:一切应时小卖的吆喝,或以此壮门面者只能亵渎“经典”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词义。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在今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强调“创作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优秀作品是当前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同时指出:抵制艺术创作中出现的“戏说经典”“恶搞崇高”“消解价值”等不良创作现象。网友“中国文化人”说:红色经典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那段历史的思想观念的一种阐释,其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献身精神等高贵品质恰恰是对当下人文精神缺失的补偿。
依赖经典不是长久之计!
红色经典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作品,其推出有其不可回避的历史背景,当然也有其创作的历史局限,其所反映的时代内容、表现的叙事手法、蕴涵的审美形态都与当下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重新恢复红色经典首先要尊重历史,在翻作红色经典时首先要吃透原作特定的精神内涵,演出时应继承而不是创新。
中国人历来重视年节文化,今年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明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这些重大纪念,按惯例都将会产生一批应景的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文化主管部门也将会为此拨出艺术生产经费,但如何把纪念的情结与创作和艺术质量挂钩真的是门艺术。
诸城市石桥子镇八二班 赵金波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1、《可爱的中国 》 方志敏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2、《党旗颂 》
你有晨曦一样的颜色 映红了东方的天宇 你有沸点一样的温度 让神州变为热土
你是阵痛中分娩的彩红 嫁接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桥梁 你用卓越的成就谱写歌词 将春天的故事传唱
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 割去旧中国腐朽的毒瘤
那把高高擎起的铁锤力重千钧 已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 你是一面真理的旗帜
穿越88个春秋永不褪色 你是一面飘扬的战旗
无数优秀儿女为你前赴后继 你是一面永恒的党旗
旗下回响着庄严神圣的誓词 你是漫漫长夜指路的北斗星 你是大海上指引航行的灯塔 你将金黄的党徽融进殷红的血液 积淀出永远不变的信仰 你用太阳般的光芒编织未来 建设起富饶美丽的家园
因为你,七月跳动着熠熠的火焰 因为你,七一有着火红的主题 你是一张宏伟的蓝图 由三代领导人精心设计 你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由十三亿人民共同描绘 你如春风吹拂 将荒漠变成绿洲 你如号角长鸣
给了我们奋进的力量
3、《赞美党的>诗歌 》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是你刚强的性格,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当洪水肆虐的时候,当地震到来的时候,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伸出双手拯救生命。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撑起一片安全的天;在泥石流的奔跑中,以巨人的脚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光芒。你是那喷血的朝阳,用生命书写乐章。
你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辉煌。是你钢铁的意志,有力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是你刚强的性格,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4、《七一 》
这一天空是蓝蓝的
白云漂浮着细数着一个个往事 此时祖国人民
心情澎湃万千思绪 虽然这短短的时间 只有二十四个小时 而在我们心底
拥有的是长长的回忆 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 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 汇聚了一代伟人
酝酿着一次划时代的会议 从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它领导人民扭转了乾坤
唤起了无数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 为了搬掉三座大山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 为了人民的解放 多少好儿女前赴后继 用赤诚和热血浸染了旗帜
5、《七一献诗 》 走进七月流火的季节
漫步在现代化都市的街道上 看着林立的高楼 穿梭的车辆 衣着光鲜的行人
享受着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 目睹着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在 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便有一股馨香在我的心中绽放 便有一股激流在我的心中奔涌 七月伴着时代的脉搏 在我们的心中唱响的是 中国史册上最激动人心的 “没有国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七一不仅仅是党的生日
他是一个盛典
是我们华夏儿女国共同的节日 共产党员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在满怀毫情迎来你84岁生日之际 我们会时刻铭记
南湖上航行的那条小船 井冈山上的松柏和翠柳 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荣辱与沧桑 长征路上进军的号角 战争场上的硝烟弥漫
那在枪林弹火中应声倒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穿越岁月的时空
镰刀或斧子把七月尽情渲染
在血泪铸就的鲜红的党旗上写下了 辉煌璀璨的一页 七月我们不会忘记
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12亿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 我们是党的孩子
我们的根已扎进了七月的深处 踏在新世纪的征途上
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豪情万丈 点燃七月的圣火
我们高歌《红旗飘飘》
6、《面对鲜红的党旗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您是一面旗帜,又是一个整体,是您把镰刀铁锤高高举起,因为您代表中国工农。三十八年前的“七一”,我举起右手面对您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此我就是您的儿女。
年年“七一”我总把历程回忆。难忘那:
旧中国的“三座大山”,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送来了马列主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井冈山的烽火 从遵义会议到毛泽东力挽狂澜;从“五次反围剿”到抗战八年赶走侵略者;
从“三大战役”到打败国民党蒋家王朝。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 二十八年的前仆后继,千百万党的好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您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7、《党旗飘飘 》 听着歌声成长,凝望红旗长大,过着甜蜜生活,挽着幸福走路。
我是快乐的“山顶洞”后人。当我举起铁拳,站在党旗下,那是一种庄严,那是一种神圣,那是一种荣光。
是党旗叫我有远大的理想 是党旗给我坚定的方向。我成为一名党员 有一种责任 有一种奉献,是我事业的指南 有一份热情 有一份宽容 是我待友的信念 有一种吃苦,有一种肯干 是我工作的态度 有一份真诚 有一份关心 是我家庭的航船 党旗飘飘四季如歌
你伴我们走过岁月峥嵘。党旗飘飘江山如画,你领我们奔向时代高峰。7月1日 是您的生日,今天
我揩一把泪水,串成感恩的珍珠,给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一件生日的礼品:
那是和平环境下自己在三尺讲台耕耘的一点收获,那是党的好政策给“右派”子女播出的生活美景;那是改革开放渐渐丰腴起来的农村的小康生活,那是科技创新给我们山区人带来的锦绣前景。我唱起赞歌,激昂的是伊通河的汹涌怒涛,低沉的是大孤山的松林阵阵。悠扬的是长江的亘古绵延,高亢的是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我举起酒杯,醇香的是感恩的汉字,浓烈的是对党的赤诚。我捧上鲜花,含苞的是青春的祝福,怒放的是新世纪豪情 唱不够党的政策 说不完党的英明。鲜艳的党旗啊,你是一道闪电 照亮如漆的夜空 “神七”在月球上成功 您是一声惊雷 抖擞神州精神
奥运的火炬点燃在北京的上空 党旗飘飘
你用智慧收获上海世博的丰盈 冬雪弥漫征程的寒意,你用温暖召唤士 气从容。夏雨挥洒炽热的激情,为受灾建起了一道道高楼,为国人送去万条富民的政策,只要你是56个民族,只要你是中国人。九十年的历程,见证着您奋斗的足迹。
九十年的沧桑,留下了您坚韧不屈的身影。党旗,前赴后继,穿过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党旗,高歌挺进,跨越建设征途的漫道雄关;党旗,载歌载舞,接受13亿人民欢庆90周年华诞的光辉灿烂;党旗,昂扬屹立地球东半,飘扬在21世纪的春天。
沐浴着五千年灿烂文化教育的阳光
我在党旗下健康成长由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一个有自律性的共产党员。凝视着鲜红的党旗 回首走过的教涯 半百人生的文化洗礼 30多年的教坛挥汗
我的热血,我的激情,我的爱更加倍添。太阳如炽,光华耀眼。在明媚的春光下,祖国编织着一幅幅日新月异的彩卷。
在漫长开放的海岸线上,收获的是科学与文明;在三峡拦河大坝的涛声中,收获的是大禹未谱完的乐章;在矿山、油田、炉台中,收获的是效益和铁人精神。
8、《有一首歌 》 有一首歌,在大地上传播,在阳光里穿梭;有一首歌,在脉管里流淌,在心里头铭刻;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歌词铿锵有力,旋律气势磅礴;这首歌,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这首歌,是吹沸热血的风,是酿造蜜汁的果;这首歌,曾被大风搓揉,曾被暴雨打磨;这首歌,愈搓愈加光亮;愈磨愈是闪烁;这首歌,唱了半个世纪,愈唱愈加鲜活;这首歌,植根几代人的心灵,在代代人心上蓬勃......这首歌
在我们心上活着;它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的血液;
有了它,生活就会充满色彩;有了它,生命就会充满蓬勃......这首歌,内涵极其丰富;值得一生咀嚼;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是党,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才尝到翻身的喜悦,是党,领导改革开放,富裕才走进百姓生活;是党,倡导西部开发,戈壁才崛起新城座座;唱着这支歌,我们又听到祖国的吩咐;唱着这支歌,耳畔又响起党的嘱托;我们会接过革命的红旗,我们会挑起父辈的大业;我们会让未来的世界,充满鸟语花香;我们会把一个个日子,烹制成香甜可口的音乐......有一首歌,照亮我们的岁月;芬芳我们的生活;有一首歌,鼓起理想的风帆;填平征途的沟壑;有一首歌,越唱眼睛越亮;越唱心胸越阔;它是前进时的火炬 它是焦渴时的清波;它是沉闷时的惊雷,它是迷路时的星座;它是心上的一轮明月,它是生命之树的一片绿叶;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9、《庆七一诗歌 》(一)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二)秋收暴动的长缨,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岗山头的号角,万里长征的战歌,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高擎镰刀斧头的旗帜,率领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三)遵义会议的曙光,抗击日寇的胜利,西安事变的调和......党啊,我的母亲,您用超常的智慧,挽狂澜,拯万民,定国运......(四)国共的几度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工农红军的改编......党啊,我的母亲,处处显示您:
博大坦荡的胸襟,酷爱和平的真诚。(五)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党啊,我的母亲,您以非凡的魄力,率领百万雄师,过大江,追穷寇,缚苍龙,把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的上空。(六)党啊,我的母亲,您生命旅途的每分每秒,都凝聚着蓬勃生机。
您沾满尘土的汗水,浸透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您披荆斩棘,从希望走向新的希望。(七)建三峡,抗洪魔,收港澳,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用慈母般的情怀,温暖着普天中华儿女的心田。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用坚强的臂膀,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八)而今,您依然精力充沛,雄风犹在,率领着亿万中国人民,演奏着改革开放的交响曲。(九)从东海到西藏,从南沙到北疆。党啊,我的母亲,在您英明正确的指引下,我们正唱着春天的故事,昂首跨越新的世纪。(十)党啊,我的母亲,今天是你的生日。作为您的儿女,我们向您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无论何时何地,您永远是儿女心中--最慈祥,最伟大,最圣洁的母亲。党啊,我的母亲,您永远在我们心中。
10、《七月的天空 》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八十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八十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照亮
红色的中国
11、《光的赞歌(节选)艾青
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世界要是没有光
也就没有扬花飞絮的春天 也就没有百花争艳的夏天 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 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世界要是没有光
看不见奔腾不息的江河 看不见连绵千里的森林 看不见容易激动的大海 看不见像老人似的雪山 要是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对世界还有什么留恋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湾的灯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光从不可估量的高空 俯视着人类历史的长河 我们从周口店到天安门 像滚滚的波涛在翻腾
不知穿过了多少的险滩和暗礁 我们乘坐的是永不沉没的船
从天际投下的光始终照引着我们......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 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 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 然而我们的信念 像光一样坚强--经过了多少浩劫之后
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 现在我们正在开始新的长征
这个长征不只是二万五千里的路程 我们要逾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 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 我们要夺取的也不只是 金沙江、大渡河
我们要抢渡的是更多更险的渡口
我们在攀登中将要遇到更大的风雪、更多的冰川......但是光在召唤我们前进 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
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 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 让信心和勇敢伴随着我们 武装我们的是最美好的理想 我们生活在最美好的社会里 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 让我们的每个日子 都像飞轮似的旋转起来
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 让我们像从地核里释放出来的能 极大地撑开光的翅膀 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飞翔 让我们以最高的速度飞翔吧 让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飞翔吧 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
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做新的起点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11、《聆听 》
总是听见铿锵的脚步在黑暗中启程 总是听见星星之火从历史深处
呐喊着一路奔跑,总是听见一支步枪 惊醒沉睡的山河,总是听见一捧小米 喂养着嗷嗷待哺的革命
九十年的长诗读得岁月热泪盈眶
九十年一个信念将日子擦得越来越亮
九十年,在镰刀、麦穗、铁锤的骨头中碰出火花 一次船上的伟大会议,一次洪水般
浩荡的会师,一段二万五千里路的破茧成蝶 一腔热血,一朵烧红的信念......党啊!当我像一棵小草偎依在大地胸前 迎着朝阳,我听见您把春天掰开 种植富足民生的声音,听见火焰
在时间里奔跑的声音,听见一匹快马
将生活驮向光明的声音,还听见那个 曾经柔弱瘦小的七月变得高大 漫山遍野都是她歌唱的声音!
12、《长征 》
信念越来越高,苦难矮了下去 铿锵的脚步让几万座大山集体醒来 阳光的金子在一张张跋涉的影子上闪烁 绿军装的苍翠蕴含生生不息的力量 那深深的脚窝是革命的花朵 二万五千里不仅仅是一条路
是一把锋利的刀斩断了敌人的阴谋诡计 二万五千里甩掉了悲痛与绝望 走出了坚强,勇敢,乐观,点燃了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光明
此刻,我多想到红军走过的路上再走一次
【红色经典作文】推荐阅读:
红色经典征文10-18
红色经典主题班会05-31
红色经典朗诵作品11-14
观看红色经典后感06-19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10-05
重温红色经典读后感06-09
读红色经典弘扬爱国精神10-16
二十本红色经典书籍推荐06-09
讲红色经典故事比赛活动方案09-25
《红色经典100例》读后感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