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讲话稿(共6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简要总结XX年工作,客观分析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XX年工作任务,扎实推动我市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始终坚持为民导向,XX年全市体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刚刚过去的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认真落实省体育局、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体育为民、体育惠民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统筹抓好群众体育、业余训练、体育产业、赛事活动等各项工作,实现了体育工作“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体育惠民取得新实效。海门市成功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和县(市)区省级示范区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增健身步道近100公里。海安县体育中心对社会开放,如东县体育中心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海安县雅周镇彩蝶湖公园等10家单位被命名为第四批市级乡镇体育公园,农村健身条件大为改善。市区新建3个街道多功能运动场地,为110个社区更新了老旧健身工程点器材。同时,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下发了《xx市市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管理办法》。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全年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x人,市区免费体质测试x人,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市级新增徒步、登山等6个单项运动协会,县级新增5个单项运动协会,体育社团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了《江苏省全民健身服务指南》xx分册的编写工作。围绕第八个“xx体育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相继举办了第三届体育道德模范表彰暨市首届广场舞比赛、科学健身大讲堂、首届小康村农民广场舞大赛、“体育大篷车、健康xx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第二届健身气功比赛和大众健步走等一系列活动。各县(市)区以及相关体育协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多项次,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组团参加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我市分别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最佳参与奖和最佳办赛奖。
(二)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在举世瞩目的31届里约奥运会上,xx籍奥运健儿陈若琳不负众望,勇夺女子双人十米台冠军,续写了xx连续七届奥运会“届届见金牌”的历史辉煌。马晋获得羽毛球混双第四。各训练单位立足省十九运备战,狠抓业训管理,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全市802名运动员,参加21个项目的省青少年锦标赛,累计获得金牌49枚、银牌74枚、铜牌88枚,参赛成绩实现新提升。体育科研工作再上台阶,定期组织市级体校运动队医务监控和身体形态测量,为选材育才和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成功举办第一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3篇论文被全国运动增强体质与健康学术会议录取,两项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市体科所获得江苏省体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足球改革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市政府出台的《963行动计划》,年初印发《足球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市区新建足球场地补助办法》,会同教育部门出台了《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考核办法》,有力促进了足球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和各县(市)区切实将足球改革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全市新建标准和非标准足球场地各60片、新增10所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国内首个“全国友协青少年足球国际交流基地”落户xx,“三星杯”中国国际友城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和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研讨活动、国际青少年足球文化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在xx成功举办。xx首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支云足球俱乐部亮相全国中乙联赛,并在如皋成功举办中乙联赛开幕式和9场主场比赛,达到了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目的。足球改革发展工作荣获市政府创新奖。
(四)体育产业取得新提升。在认真开展产业现状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初稿。积极做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申请工作,铁人公司、华强商业运营公司水上乐园等7个项目获得省级专项资金补助经费550万元;通州区体育馆等3家单位获中央开放补助资金70万元,如皋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等5家单位获省级开放补助资金205万元。不断发掘体彩发展潜力,确保了安全稳定运营,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3.6亿元,继续保持苏中苏北第一。认真抓好游泳场馆开放管理,全年安全运营无事故。切实加强对系统内基础建设项目的跟踪督查力度,运动学校异地新建项目土建工程顺利完工,新天地游泳馆顶棚维修、儿体校体育馆、市体育馆网球馆等维修工程顺利完成。
(五)体育赛事取得新跨越。围绕品牌赛事打造,在连续举办两届地方龙舟赛的基础上,成功举办濠河国际龙舟邀请赛,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伊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队伍与xx本土的4支龙舟队同场竞技,吸引了数万市民现场观战,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连续四年承办第七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荣获“城市特殊贡献奖”和“群体工作优秀组织奖”。相继承办了全国男排冠军赛、四国篮球邀请赛、全国射箭邀请赛等,办赛工作得到一致好评。此外,海门举办了“珂缔缘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如东举办了第十七届国际风筝会、如皋举办了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和全国围棋精英公开赛、海安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自行车公路赛、通州举办了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分区赛等。全年累计开展田径、排球、篮球、乒乓球、桥牌、风筝等15个项目的裁判员培训,参培人数近千人,考试合格率超过90%。
(六)“两学一做”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年初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作风建设大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体育工作实际制订了《市体育局党组领导班子主体责任清单》,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以清单的形式加以明确,并逐一落实到位。把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深学”为基础,以“真做”为关键,取得明显成效。将每月第三周的周五确定为党员活动日,集中开展交流讨论,举办了市体育系统迎奥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坚持把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贯彻学习教育的始终,重点围绕督导巡查反馈问题以及万人评议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整改到位。市体育运动学校还在运动员和广大团员中延伸开展“学党团章程、学女排精神,做标兵团员”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部分基层党组织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严格“三会一课”,认真开展党员清理和党费收缴补缴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去年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离不开全社会的真诚关心和积极支持,离不开全市体育系统同志们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借此机会,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体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切实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责任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部署和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总书记多次就体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论述,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动足球改革的多个政策性文件,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工作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布局,指明了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对xx而言,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确定xx为江苏唯一的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地级市,为全省足球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通州区、海门市被省体育局确定为首批体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市委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就体育工作提出要求;市政府将体育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将于近期就体育工作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体育系统自身看,我市业余训练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变,市体育运动学校异地新建已进入配套设施建设和内部装修阶段;儿体校新校选址建设已摆上议事日程。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市体育改革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创新举措还不够实,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比如,业余训练体制相对封闭、吸引力不断下降,依靠社会力量兴办业余训练几乎还是空白,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缺乏发展后劲;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高、产品还比较单一,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结构不尽完善,健身服务业、培训业等才刚刚起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高水平体育赛事总体看还不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体系尚未真正形成;部分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不够,特别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引领带动群众健身能力不强等等。
总之,我市体育事业改革一方面才刚刚起步,还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困难,另一方面也迎来翻开新篇章、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机遇,可谓困难与机遇共存,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全市体育战线要深刻认识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建设健康中国是体育事业的目标所在;深刻认识改革创新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切实树立“大体育”的理念:一要跳出体育看体育。体育事关民族复兴和民生幸福,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体育人,无论想问题、干事情,都要自觉将体育工作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考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相适应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体育产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各项政策落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做优体育休闲旅游业,做大体育健身服务业,使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以我们的“有为”争得体育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有位”。二要立足长远谋体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尤其是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地方品牌赛事培育打造、足球改革发展等,都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我们要立足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谋划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断完善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品牌赛事打造途径办法,不断创新推动足球改革发展思路举措,咬定目标、久久为功。三要敢于担当干体育。推动xx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关键靠人,关键靠在座各位。无论是县(市)区体育部门,还是直属单位、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都肩负着重大责任,都应把市委市政府要求和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抓关键问题、抓实质内容、抓管用举措,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应始终围绕一个“干”字,对看准了的事情,要敢于拍板、敢于担当,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只有切实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责任担当意识,撸起袖子、狠抓落实,才能闯出一条新路,才能干出一番业绩。
三、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凝心聚力推动我市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XX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XX年全市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党代会、全国全省体育局长会议和市“两会”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品牌赛事工程、产业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等“五大工程”,让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让体育为实现“两聚一高”新蓝图、建设“强富美高”新xx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要以贯彻落实市政府《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省体育局即将印发的《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XX-2020年)》、《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体系(2.0版)》为抓手,不断丰富示范区建设内涵,实现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一要继续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市区主动接轨“三城同创”,提升“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水平,打造2-3个体育公园,配套建设10个篮球场和50个以上社区室内体育活动室,更新78套健身工程点器材。农村以乡镇为重点,新建20个以上省级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启动实施行政村健身设施升级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健身设施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开发区、港闸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并对社会开放。同时,在全市大力推广建设户外健身营地、笼式足球场和拼装式游泳池。二要大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创新,在全市新建1-2个省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4个市级指导站,实现县(市)区指导站全覆盖。市区全年完成x人以上免费体质测试,确保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其余各县(市)全年完成测试人数x人。组建市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专家团队,参与科学健身宣传和健身指导公益活动。继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年新增二级指导员x名以上,对x名一线指导员实施技能再培训。完善一线指导员与活动注册管理系统,鼓励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参加指导员培训并专兼职从事基层公共体育服务。加快推进“智慧体育”互联网+建设进程,尽早建成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三要不断激发体育社团活力。以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实体化为方向,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延伸。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体育社团增强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提供多元化体育健康服务,激发体育社团发展活力。加强体育社团等级评估,推动体育社团参与社会治理,引领体育社团规范管理和自律发展。鼓励和指导体育社团举办品牌赛事,开展小型多样、合法健康的赛事活动,通过活动建设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影响力。四要大力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筹划、继续打造全民健身日、xx体育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等品牌活动,依托节庆、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和传统体育资源,广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我健身、我快乐”的浓郁氛围。
(二)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高业余训练质量和整体实力。
今年是市政府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十九届省运会备战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强势推动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备战省运会为抓手,带动业余训练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实现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强势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夯实足球人才培养基础。作为全省唯一的足球改革试点城市,省体育局对xx寄予厚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完成市政府足球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加快推动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力争市足球训练基地及早开工建设,全市年内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和非标准足球场各30片以上。要大力推广普及足球运动,尤其要重视足球青苗工程,推动校园足球活动蓬勃开展,确保中小学每周正常开设一堂足球课,在全市新建1-2所足球学校、10所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夯实足球人才培养基础。要大力扶持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指导xx支云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全国中乙联赛,如皋要扎实做好中乙联赛主场比赛的安全和服务保障工作,力争参赛成绩有新提升。要积极争取试点城市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筹备成立xx市足球发展基金会,并及时出台举办足球活动补助办法。各县(市)区要切实将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摆上全年工作重要位置,严格按照“xx市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要求,逐一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市体育局将适时进行专项督查。二要扎实备战省十九运,检验人才培养成效。省十九运明年在扬州举行,这是对本周期后备人才培养成效的一次综合检验,备战工作时不我待。各训练单位要围绕参赛目标,层层分解金牌、总分任务,压力传导到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要进一步加大训练管理力度,出台训练工作统计报告制度,规范训练工作流程,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要定期召开备战形势分析会,查找差距,解决问题,检查教练员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及时总结训练和比赛得失。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省比赛和省运会任务补助奖励办法。要将后备人才输送、参赛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调动教练员备战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项目主教练负责制,制定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大力开展新老教练“帮带工程”,举办年轻教练员训练比武活动。三要不断优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益。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体校和体育传统校人才培养输送的考核奖励,积极推动市队县办项目或训练点落地,制定和完善体教结合学校考评补助办法。调整市级竞赛年龄组,建立与后备人才输送相衔接的年龄组梯队,做强做大县级业余训练基础,推动形成市有重点、县(市)区有特色、学校有传统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业训体系,促进县级后备人才输送量质齐升,不断提高业余训练人才培养效益。四要切实做好全运会服务保障,关注高水平人才的成长。今年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我们要紧密配合省体育局,关心关注xx籍参赛运动员,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力争xx籍参赛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在全运会上再创佳绩,为江苏体育争光添彩。
(三)大力实施品牌赛事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
参照四年一届的惯例,xx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将于今年举办,这是全市人民体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以举办市十一运为契机,着力提高办赛组织水平,大力培育具有xx特色、广泛影响的品牌赛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一要精心组织市十一运。组织举办市十一运,是对全民健身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的综合检阅,已经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本届市运会,拟设中小学生部、职工部、市级机关部、老年部、农民部、大中专院校部和社体部等7个部别,共44个竞赛项目,各县(市)区均要组团参赛。比赛将于4月至10月陆续举行,开、闭幕式初定于9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举行。我们要举全系统之力,以全民健身活动展示为主体,精心策划开、闭幕式,力争有特色、有新意;以发现体育后备苗子和拓宽群众参与面为宗旨,认真组织各项目比赛,力争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由于首个项目的比赛4月份即将拉开帷幕,各县(市)区要将市运会参赛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紧做好组队参赛工作,同时,要积极申办市运会办赛项目,主动参与开、闭幕式展演。二要着力打造品牌赛事。继续加强与香港龙舟联会合作,不断提升濠河国际龙舟赛的社会影响力,着力将濠河国际龙舟赛打造成具有xx特色的品牌赛事。各县(市)区也要立足本地特色,积极举办承办高水平赛事活动,做到“一县一品”。如东县办好中国如东国际风筝会、海门市办好“珂缔缘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三要积极争办高水平比赛。全力办好“环太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全国排球冠军赛,积极争办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及“丝绸之路”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等有影响的赛事。指导如皋办好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其他县(市)区也要积极争办全国全省赛事活动。
(四)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工程,有效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46号、国办77号、85号等一系列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群众体育健身消费结构升级新需求,主动作为,不断提升体育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效益,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要加快推进产业政策落地。《xx市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经过反复酝酿修改,已上报政府待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即将印发。各县(市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推动产业政策落地。二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公共体育产品,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扩大体育产业规模。积极推动国家、省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发展。认真做好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申报工作,争取更多国家、省财政资金扶持,促进体育企业发展和体育场馆开放水平的提高。积极组织我市体育企业参加省体育产业大会,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开展体育健康小镇创建,引导县(市)区以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宜居等功能叠加为目标,打造1-2个省级“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今年,要全力支持海门规划建设“海门国际足球特色小镇”。三要继续保持彩票销售良好势头。不断拓宽体彩销售市场,切实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全年体彩销售12亿以上,继续保持苏中苏北第一位置。四要全面加快基础工程建设。海门要在先期规划的基础上,抓紧推动体育中心立项建设,启东要积极争取将体育中心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破解本地大型场馆设施不足的矛盾。同时,全面加快市体育运动学校异地新建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工搬迁。加快推进儿体校新校选址建设,年内立项,力争尽早动工。
(五)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切实营造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要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领导带头、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原则,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求实效、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折不扣落实好两个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持续保持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从“全覆盖、重日常、抓关键”三个方面管好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表率、树形象。持续加强体育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改作风、强服务、争作为。积极探索鼓励干部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二要大力推进依法治体。加快体育部门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依法治体、依法行政,着力加强体育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体育执法工作推进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透明度。三要切实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围绕社会关切的热点、重点工作,利用好主流媒体和现有的《江海体育》、《江海体坛》、《xx体育网》等平台,重视新媒体宣传,拓展新的宣传途径,有组织地策划体育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一是城乡基础教育走向均衡。义务教育, 启动了“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年计划”, 2014年投入12.6亿元, 新建、改扩建校舍38.7万平方米, 改善了3442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60%, 全市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83%。渝中等6个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验收, 累计通过国家验收认定的区县达到10个。普通高中教育, 投入4.44亿元扩容改造学校57所, 其中贫困区县55所。学前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72%。在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 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
二是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建立。加快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拓展中职学生上升通道, 1.63万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 占毕业生总数的12.5%;积极探索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6所高校成立了转型发展联盟。实施职教实训基地、示范学校、重点专业三大建设计划,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实现中西部“五连冠”;参加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连续5年获特殊贡献奖。职业教育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
三是高等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 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5个、市级特色专业27门、精品课36门、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63门, 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领域39个, 4所高校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科技创新方面, 全市高校获准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0项, 资助金额4.3亿元。在渝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 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实现我市直辖以来牵头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成为36个国家级中心之一, 新立项建设6个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新遴选市级择优支持协同创新中心4个、优秀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2个。基本条件方面, 高校新校区竣工校舍70万平方米, 设备仪器值比上年增加10.8%。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开局良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课改中心在全国第一个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个区县成为国家课改试验区, 一大批课改专家深入我市指导课改工作。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 68.5万义务教育学生平稳有序入学;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到70%, 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下降到10%左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有序推进中考、高考改革各项前期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雏鹰计划”, 加强高校与高中联合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探索;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增企业冠名班53个;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遴选计划项目342个。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重庆正大软件职院升格重庆工程学院, 成为我市第二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 全市高校新增办学投入7.8亿元。创新队伍建设举措, 出台了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 投入资金3.52亿元、惠及除主城7区外的33个区县10.4万农村学校教师;在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基础上, 启动了学前教育“3+2”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新增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9个;全市高校长短期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127人, 比2013年增长24.6%, 生源国别增加至134个。市委改革办确定的8项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是教育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3项重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 新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17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6962套、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59所,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投入资金9.1亿元, 惠及学生209.2万人, 14个试点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 安排资助经费34.8亿元, 惠及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144.3万人。关心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 全市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34万人, 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1.3%;累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4385个、校外托管机构1292个。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2031名农村学生享受单独划线政策升入重点大学;首次实施市属本科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录取农村考生317名。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帮扶, 全市大学毕业生9月底就业率88.5%,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重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17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党的十八大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现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新形势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四有”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让13亿人民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也十分关心教育事业, 多次研究教育工作, 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 也为我们科学谋划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 经过多年努力, “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 家长“上好学”愿望更加强烈,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
2015年, 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治理、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5年, 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 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85%, 新增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4个;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同时,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教育民生进一步改善, 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年度工作要点中作了全面安排, 已经印发大家。稍后,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将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下面, 我从改革、发展、质量、公平、治理、保障六个方面, 就今年的重点工作强调如下:
一、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是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 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实实在在抓紧抓好。
一是细化实施规划。近期,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印发《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长期规划》。各区县和学校也要按照对接原则, 制定相应规划, 进一步明确重点改革事项、时间表及路线图, 细化改革具体任务。
二是落实重点任务。按照市科教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深入推进7大重点改革任务, 分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健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衔接机制,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这里我特别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 去年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4个配套文件, 今年是落实年, 市教委正编制全市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及配套实施细则。总的思路是:义务教育, 继续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中考, 将逐步扩大区县自主权, 继续实施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中职, 采取“学生申报、学校选择、学生确认”的选拔和注册入学相结合的方式招生。普通高考, 将研究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以及自主招生的实施方案。高职,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入学考试制度, 适度增加高职单招院校, 扩大高职单招规模。去年我们建立了高校新生报到率考核机制, 要严格执行, 切实提高高考录取率。
三是抓好试点带动。市级将开展2014年确定的67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 并启动“一区一县一高校”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各区县和学校要按照“一授权两报备”的工作机制, 对需要申请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 按程序主动向市教委申请授权, 事前报备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 事后报备实施进展情况。
四是注重改革实效。教育综合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增强改革的针对性。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拿出触动根本的举措, 真抓真改、改出成效。教育改革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要树立底线思维, 积极稳妥推进, 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有民意基础的, 具备改革条件的, 先行改革, 改革过程中要加强问题研判和评估, 避免出现偏差和失误, 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
二、着力加快各类教育发展
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一是要用规划引领教育发展。市教委正编制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16个专项规划。近期我们将召开会议, 专门布置全市教育系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学校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大意义, 切实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并与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中期总结评估结合起来,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提出一批重大项目、政策和举措, 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 推动列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加快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 加之我市实行的流动人口子女“零门槛”入学政策, 大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在主城和其他区县城有所反弹。2015年, 市教委将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出台《都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主城各区要加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 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建成49所配套学校的年度任务, 缓解入学矛盾。其他区县也要结合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实际, 加快区县城中小学规划建设, 同时因地制宜办好村小, 防止因为办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被迫远离家庭就学。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要用改革的办法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全面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展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中职与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巩固中职办学规模, 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协调发展, 拓展职业教育学生上升通道,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购买服务等形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 探索组建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职教集团, 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加强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建设, 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四是优化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通过优化结构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层次结构上, 我市是全国本科院校设置薄弱的地区, 本专科院校结构不够合理, 本科院校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新增本科高校,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类别结构上, 支持鼓励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今年教育部将启动转型发展国家和省级试点。转型是已有本科院校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深刻调整, 不是挂牌、不是更名, 不搞一刀切。市教委将制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 出台配套政策, 积极支持转型发展。性质结构上,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建, 促进行业举办高校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发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和民办高职“升本”、提档提质;提高教育开发水平, 努力吸引国外高水平大学来渝合作办学。
五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要坚持开放办学, 利用富余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 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强部门配合, 开展扫盲教育。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要积极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级各类学校更要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摆在首要位置。
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现象, 坚决摒弃片面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学生、考核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德育首要地位, 强化每一个教师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德的观念, 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各个环节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今年, 将举办第三届中小学课程育德优质课大赛。去年底市政府召开的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会, 全面部署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各区县、学校要抓好落实。我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决落实体育艺术教育规定课时, 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艺术课。市教委今年将开展督查, 对不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落实规定课时的, 要通报批评直至严肃问责。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市级将确定100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要继续实施“卓越课堂”建设计划、体艺科技“2+2”项目和实践大课堂“1+5”行动计划, 进一步落实减负提质“双十条”, 着力改革课堂教学, 改进教法、学法,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因地制宜开好选修课、活动课,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当前, 小学教育特色不断增强, 高中教育水平持续提升, 初中教育相对薄弱。今年, 市教委将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着力解决初中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单办初中数量偏少、城镇初中大班额现象突出、优质初中相对不足、寄宿制初中生活设施不配套和运行经费困难等问题。学前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3—6岁儿童发展纲要》, 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今年, 将争取出台《重庆市政府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意见》。各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我市6+1支柱产业、10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布局, 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合作举办冠名班、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 深化校企合作。抓好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继续办好职业技能大赛,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核心工作。学科、专业、课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今年, 市教委将启动实施高校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计划、研究生课程建设计划、开展首批特色专业检查验收。各学校要围绕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突出特色优势, 避免盲目布点、重复建设, 防止“同质化”。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 市教委将启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各高校要以教改项目为抓手, 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革。要狠抓教风学风校风“三风”建设, 加强教学和考试管理, 加强学生诚信考试教育。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把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要坚持开门办学, 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 积极探索共建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合作双赢。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市教委将开展本专科新设专业评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落实实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制度, 开展学位论文抽检和重庆市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建立质量检查评估结果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有机结合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这是新形势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水平的关键。要实施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计划项目,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 确保取得实效。深入实施“2011计划”,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 汇聚优秀创新团队, 聚集各类创新资源, 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技”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促进科教深度融合, 引领支撑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平台、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增强高校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平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让身处不同环境的孩子都有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网底”的原则,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改薄计划”, 2015年, 新建成寄宿制学校147所, 累计完成校舍改造规划任务的30%, 完成教学仪器改造规划任务的40%。各区县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 将其作为“改薄计划”优先保障、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 纳入规划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今年我们将对此开展专项督导, 强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积极争取出台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标准, 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流入人口聚集地区的“入园难”问题。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改造工程, 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二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年前, 市委组织部、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这项工作在前几年4个区县试点的基础上, 今年将全市推开, 重点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在区县域内向薄弱学校流动, 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各区县要精心组织, 积极稳步推进, 实现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探索建立县管校用的机制。同时, 继续实施好“双特”计划补充农村教师, 抓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落实好乡村教师岗位补助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全面推进中小学“捆绑发展”战略, 各区县要进一步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校校结对等办学模式改革, 发挥优质学校帮扶作用, 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三通工程”, 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这方面应该优先保障, 优先实施。每所学校花钱不多, 但对农村薄弱学校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师生远程互动, 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山村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 都将产生十分重要影响。
三是提高困难家庭孩子的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工作要特别关注各类困难家庭孩子, 确保他们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2015年, 将扩大家庭困难在园儿童资助范围, 提高普通高中和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4个试点区县实现全覆盖, 其他区县也要努力推广学校食堂统一供餐模式。全面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实施好高考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切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
五、着力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教育治理能力, 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既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教育各项工作, 既是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决策部署的要求, 也是顺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市教委正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 依法梳理职责权限, 形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各区县教委、高校也要形成“两个清单”,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未经法制机构审查的规范性文件, 一律不得印发公布。要切实加强教师法治教育, 促进教师自觉学法、模范守法、依法履职、依法执教, 不得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法治教育, 今年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将“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列为“一号提案”, 也是唯一一个现场办理的提案, 说明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市教委正着手组织专家修订重庆市地方教材《法制教育读本》, 并将免费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各区县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 抓好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 落实好法治教育课时,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积极吸纳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聘请法治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 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
二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总方向。“管”, 根本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正确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把该服务的服务好, 把该协调的协调到位, 营造更好的办学氛围, 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静下心来按教育规律办事。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 市教委将调整直属学校管理体制。“办”, 核心是完善学校依法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健全学校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机制, 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高校章程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学校内部规章制度, 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章程已经教育部核准备案, 各市属高校要抓紧章程建设, 今年内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并报市教委核准备案。“评”, 教育评价不能“王婆卖瓜”, 关键是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更多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价, 积极探索建立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家长代表、有关单位等社会各方参与的教育评价机制, 不断完善社会评价、监督和支持教育的制度。
三是全面加强教育政风行风建设。管行业, 必须管行风。全市有11000多所学校、615万学生、39.8万教师, 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好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进一步防止和纠正“四风”, 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要敢于担当、崇尚实干、深入学校、贴近师生, 不断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 落实“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入学、中职招生和资助、高校自主招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信息公开等方面, 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以招生、收费等为重点,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严肃查处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 防止“破窗效应”,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六、着力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教育是重要的公益事业, 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 离不开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作为, 主动争取重视和支持, 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 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中央和市级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了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力度, 积极对渝东南、渝东北等农村区县支持倾斜, 但个别区县出现了“挤出”效应, 没有做好这事。各区县应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做到法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 这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和体现。2015年, 将开展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 加大教育投入督导检查力度, 今后此项工作将进一步常态化。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向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加强教育民生和质量内涵建设保障,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做真正惠及学生的事, 少搞锦上添花、不搞“面子工程”, 使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要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办教育首先要抓师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要求,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深化职称和岗位制度改革,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提高教师待遇, 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落实教师编制政策, 及时补充配备教师。严格教师招录聘用标准, 把好教师入口关, 把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不断壮大名师队伍。近年来, 教育部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些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要求, 要严格执行, 对各种师德不端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要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 “安全不保, 何谈教育”。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战线长, 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属地管理责任,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健全人防、技防、物防体系, 开展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认真排查整改各种隐患,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管理。现在学校开始陆续放假, 春节临近,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切实做好学生离校期间安全工作, 提醒学生假期注意安全防范, 加强假期留校大学生安全管理, 确保学生安全度假、愉快过节, 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 加强安全工作督查力度, 严格执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责任不落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严格按照“一案双查”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引领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强力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12-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分析了2012年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四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五是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扎实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八是加强跟踪督导,大力推动 4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九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6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总结了2011年全区的旅游工作,并对2012年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2011年全区旅游业发展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旅游局专门发了贺电,祝贺去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为此作了重要批示。郭书记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马主席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步伐,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中去。桂林旅游对全区旅游贡献很大,入境人数、收入都超过全区总量一半。自治区对我市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纪念品展销、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将旅游工作全面融入到自治区中心工作中;二是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三是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五是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六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七是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八是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围绕“两改一融合一示范”、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境外、国内市场两手抓,提服务、优环境、育品牌、建精品、保民生、促和谐,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取得新成效。
预期目标: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
三、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尤其是旅游行业要围绕“加快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发改、国土、财政、商务、林业、环保、海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持。重点做好“一推二抓三融合四建设”四大方面工作,以大融合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打造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一推”:全力推进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坚持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和广西旅游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强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这个“一号工程”。要按照“一点三星三区”旅游空间结构,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功能区和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福休闲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高新七星区甲天下大剧院、雁山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桂林·香港3D国际城动漫产业园、桂林国际足球产业园以及中华桂林航天城、平乐漓江小镇、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恭城山寨-水寨、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彭祖坪生态旅游景区、瑶族千家洞古镇、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桂林冠岩旅游泽润大酒店项目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紧会仙湿地公园前期工作。今后凡是在星级酒店建设、国际酒店品牌引入,其功能区划分、规划、设计等方面市旅游局要介入指导和服务。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市要形成狠抓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和推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旅游工作。
“二抓”: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旅游市场开发。
抓旅游体制创新,就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进一步充实旅游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强化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权责对等、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桂林市旅游行政执法监察支队。旅游部门要提升协调、融合的能力,单打独斗做不成什么事,要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各记其功。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漓江游览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漓江游览经营机制,多部门合作联动,全方位提升漓江景区品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
抓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就是要强化营销、创新业态。
——深化旅游市场开发。要通过自己发力和善于借助外力等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果,不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努力快速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和支持开辟新航线。加强市场广告宣传和客源地旅游促销力度。加大桂林旅游形象宣传特别是产品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桂林旅游营销中心。拓展旅游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高效益有序增长。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同时,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巩固扩大阳朔、兴安乐满地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漓江游览及各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品质化建设,逐步实现旅游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推进桂林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创新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提升4条旅游发展轴带,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路、公路、自行车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和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高尔夫游、自行车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徒步游及攀岩、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着力解决产品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进以漓江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城市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的新产品。实施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战略,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生产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完善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支持、打造、开发一批新的旅游纪念品。
“三融合”:推进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城与老城的融合。
——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市工信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游客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新体系。旅游与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力争桂林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全面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坚持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间》、《夜王城》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体系。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桂林特色文化,尝试游客参与“百姓大舞台”的新形式,努力把桂林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古灵渠、各类博物馆以及秀峰区鲁家村民俗旅游村、高新区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园区、雁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强做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推进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精心办好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以及县(区)旅游节庆节事活动。
——新城与老城的融合。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疏解老城、提升品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在桂林城打造以象山景区至伏波山景区为轴线,涵盖正阳步行街、王城东巷、西巷、靖江王府等街区、景区的“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同时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下大力气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辖区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休闲区建设工作。把即将于今年五月推出的“梦幻桂林·数码象山”4D夜景灯光秀、大型玄幻杂技歌舞秀《山水间》、正阳文化旅游步行街、滨江民俗演艺休闲街、桂林文化书市及着手创意策划的王城夜游串成一体,打造成为集现代声光电艺术、杂技歌舞艺术、民间民俗历史以及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酒吧等不同业态的有机聚集,形成桂林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充分考虑新区与老城之间的功能、设施及空间结构上的协调建设与互动发展。
“四建设”: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监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化工作,营造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及旅游违规、投诉公示制度,依法高效处理每一起投诉,严密监控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行为。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银行征信体系试点工作。培育和打造“诚信桂林”品质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促进旅游业监管逐步向旅游市场管理转变。市公安、交通、旅游、物价、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涉旅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重点强化漓江游览秩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突发事件中的指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网点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功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安全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试验区成果。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晋级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桂林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整体提升一线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通过举办导游员大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导游员。通过定期举办县区旅游局长、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统筹和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同志们:
再过十几天,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考就要举行了。经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年全市普通高考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考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的高考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高考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今年的考试安全工作。市招委主任刘占方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XX年高考工作成效显著,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打造平安高考、和谐高考、诚信高考,是全市教育战线、招生战线为之奋斗多年的工作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治理,我市高考生态显著改善。XX年高考组织工作平稳顺利,招生工作成效显著,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为全国各级各类普通高校输送了67323名合格新生,其中76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河南省文理科状元双双花开xx,14名同学考入海军航空兵飞行学院。这是我们教育战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构建xx“大教育”战略部署的丰硕成果,是xx最大的荣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也非常满意,徐光书记、刘继标市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在依法治考、从严治考方面,我们采取更加严密的工作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立了招生考试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把高考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管领导亲临一线,亲自部署,加强监督协调;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坐镇指挥;市、县招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公安、武警、保密、宣传、无线电、供电、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城管、工商、环保等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导、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招生考试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为高招平稳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等从严治考的工作措施。市、县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标准化考场建设,及时购置无线电侦阻设备等先进仪器,有效提升了技防能力;认真执行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实行现场和网上双重监考、双重巡考、考生身份双重验证等新措施,做到联防联控、源头治理,确保了考试规范有序,安全顺利。
3.营造了诚信高考的良好氛围。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所有涉考人员和广大考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警示教育和诚信教育。全市涉考人员服从组织,严守纪律,不辞劳苦,不徇私情,做到了从严治考、依法治考;广大考生诚信高考的意识明显增强,考风考纪明显好转。二是通过声屏报网多种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诚信高考的社会氛围。三是结合依法治教年活动,开展了高考舞弊专项治理,重点是综合整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有组织、团伙性、高科技作弊,各县(市、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平安高考的目标,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尤其是各高校对我市高招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总之,XX年平安高考的实现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不懈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党组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XX年高考形势依然严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高考的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工作目标要求更高。一是国家和省对今年高考目标要求更高。省里要求必须做到“四无”、实现“四不发生”,即做到考场无作弊器材带入、无替考枪手混入、无涉考信息传入、无考务差错发生,努力实现不发生失泄密事件、不发生严重舞弊事件、不发生组考群体事件、不发生媒体负面炒作事件。根据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我们提出了“四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无一人替考,确保无一人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确保无一例考务工作失误,确保无一例媒体负面炒作事件发生,确保高考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
二是市委、市政府要求更高。随着市委、市政府构建“大教育”战略部署的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尤其是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展示xx形象的一张名片,是xx最大的荣耀和骄傲。为了保护好这张名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高考组织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必须确保不出问题。如果我们稍有松懈,出了问题,砸了牌子,是无法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待的!被追责问责也是必然的!
三是依法治考要求更高。今年是《刑法
(九)》实施后的首次高考。去年十一月一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第284条明确规定考试舞弊以刑事犯罪论处。《刑
(九)》把考试舞弊犯罪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叫组织作弊罪,第二类叫助考罪,帮助替考是助考,卖器材是助考,泄密是助考,泄密要罪加一等。第三类叫替考罪,不管是替的和被替的,都是犯罪行为。明确规定替考、助考以刑事犯罪论处,最高可判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21条对在考试、录取工作中违规舞弊的行为明确了处理办法,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处分,除了党内处理之外,往往后面接着是行政的处分,行政开除的处分。今年是法纪治考的第一年,法纪为我们提供了依法治考的有力武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法纪为准绳还要以事实为依据。对于涉考违法行为,教育部门要求协助公安部门调查取证,考务实施要全程留痕,作为查处犯罪的证据和倒查追责的依据。我们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开创依法治考的新时代。
2.考试环境仍然不容乐观。当前,威胁国家考试安全的土壤并没有彻底铲除,公正诚信的社会风气还远远没有形成,国家考试的社会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从外部看,一是助考犯罪活动依然猖獗。经过多年综合治理,高考外部环境总体上有所好转,但由于国家教育考试的高利害性,仍有许多不法分子不收敛、不收手,继续铤而走险,采取更专业、更隐蔽的手段实施助考犯罪,还存在一定规模的“助考”犯罪团伙,以窃取、贩卖各类考试试题、制售高科技作弊器材和组织舞弊为业,呈团伙化、网络化、专业化、高科技化态势,对考试安全和教育公平构成严重威胁。去年高考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就打掉了32个作弊团伙,抓获了240余名犯罪嫌疑人。二是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给考试安全带来挑战。在网络媒体、新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快速,考试工作哪怕出现一个微小差错,都可能迅速发酵,产生难以控制的局面。从教育系统内部看,我们的个别同志对考试环境的复杂性和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仍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满足现状,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个别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替考等舞弊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舞弊行为处理不力;一些地方在技防建设上投入不足、能力不强;一些地方执行制度不严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个别涉考人员绕不开人情关,工作不敢负责;极个别人甚至内外勾结,以身试法、参与舞弊。从去年考试的情况看,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和谐高考、平安高考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个别学生和家长,还存在侥幸心里,千方百计企图作弊。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3.考试任务艰巨繁重。今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河南报考最多,我市普通高考报名84350人,居河南第一位,占全省参考考生的十分之一,全市共设64个考点、2411个考场,参与考务人员达到1万多人,全市总计涉考人员将达到10万人,可谓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多事稠压力大,组织好领导关注、社会关注、全民关注的高考,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要求更高。
三、今年高考工作目标更高,必须保证完成任务
.全面加强考务人员队伍建设。确保考试安全,考务人员是关键因素。要把好三关:一是选聘关。要选择那些政治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业务精通的同志进入考务工作者队伍,从源头上确保考务工作队伍的纯洁性。二是培训关。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学习省教育厅对杞县、通许等近年来高考舞弊案处理情况的通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有关条款以及相关处理办法,引导大家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要加强业务培训和作风纪律教育,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增强纪律观念。三是奖惩关。严格落实《河南省教育考试监考员管理办法》,建立监考人员工作档案,做到事前教育有效,事中管理有力,事后奖惩有据。同时要妥善安排好考务工作人员的食宿、交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按规定落实好应有的待遇。
2.认真落实高考新政策。今年首次实行“无声入场”,即所有考生入场检查时,金属探测器没有发出报警声响。各学校要按照省招办要求,精心做好各项准备,组织模拟演练,考前对考生身体、所准备的衣服鞋袜等,进行一次全面探测检查,确保“无声”通过。要注意做好考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让考生思想上理解,准备上充分,受检时配合。各监考员派出学校要做好监考员的培训,使所有负责违禁物品检查的监考员都能熟练使用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检查。各考点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考点适宜位置分设男、女更衣间(或帐篷或更衣围挡),准备适量的汗衫、运动裤和拖鞋,供考生临时急用。
3.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今年,全国有26个省使用全国统一命制的高考试题,保密要求更高,失密成本更大,一点失守,全盘崩溃。据国家保密部门统计,在各类考试泄密案件中,95%都是内部人员作案。教育部考试中心屡次强调,保密制度要建立在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基础上,必须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市、县、考点三级都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并明确一名副职负责保密工作,严格按规矩办事,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
4.强化法纪诚信宣传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把组织作弊、买卖考题、替考等入刑定罪,彰显了国家严打考试作弊的力度。今年是刑法修正案
(九)颁布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教育系统要用好这把尚方宝剑,通过课堂教育、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同时利用已公开的涉考犯罪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努力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提前教育、提前警示、提前防范,让考生和家长了解作弊犯罪的严重后果,自觉远离作弊。各县(市、区)、各高中要充分利用考前和发放准考证的机会,对考生进行诚信考试教育,继续让考生人人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以此提高广大考生的诚信意识和守纪意识。
5.严密防范利用高科技通讯工具作弊。从已发现的作弊技术手段看,利用高科技通讯工具作弊往往需要内外勾结,在外围一般都有接应人员和设备。各考点要加强周边巡查,配合公安人员及时发现可疑人员、车辆和装备,堵截一切可能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的渠道。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金属探测器、无线信号侦测与屏蔽设备的作用。
6.加大考试舞弊的处理力度。凡是考场上发现违纪舞弊的,监考员应如实记入考场记录。对替考、通讯工具作弊等违法嫌疑人,要坚决移交公安部门,依据《刑九》严肃查处。各考点都要公布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违纪舞弊事件,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7.切实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各县(市、区)要将高考考场全部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提高考试安全整体保障能力,增强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及视频监控系统,用好考生身份验证系统,加强和改进作弊防控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应急指挥系统和综合业务系统的应用,确保考试全程正常使用。
8.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教育部门要与公安、武警、无线电管理、保密、宣传等部门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可能出现的考试治安、设施故障、网络传输故障、大面积违纪舞弊、群体性食物中毒、消防及交通安全事故、异常天气、自然灾害等,进一步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在第一时间启动工作预案,在第一时间有效处置,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9.加强高二学生和高三任课教师的教育与管理。高考期间,高二学生不准放假、不准请假,要以班为单位集中管理,每场开考半小时后,由市巡视员、县(市、区)教体局有关责任人和高二班主任按照原采集的照片,分班级逐人点名核查。特别是要重点管理全县理科成绩前200名、文科成绩前100名的高二学生,要责任到人,利用身份验证设备清查点名。高三任课教师也要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管理,考试期间由县教体局和所在学校组织专人逐人检查。
0.落实巡查监督制度。市教育局将向各县、各考点派驻巡视员,市、县招办还要做好网上巡考工作,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做好重点岗位、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舞弊等行为及时查处。
同志们,高考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崇高、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协调联动,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主动当担主体责任,精准规范做好各项考务工作,平稳、顺利、圆满地完成今年的高考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陈局长作了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XX年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税收工作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了XX年的工作任务,大家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为了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提高我市地税系统党建工作水平,根据局党组的研究意见,我就党建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紧抓“五项”建设,系统党建工作取得新成绩
XX年,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固树立“围绕税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税收”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强系统党建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提升了党建工作生命力。紧扣中央、省局党组和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和强化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市、县(区)两级地税局层层改选了由党组“一把手”任书记的基层党组织,设立了市局党建工作办公室和金川区局党组,按照“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工作要求,对市局所属各支部进行了改选,由科长、分局长担任支部书记,确保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肩担当、一体运作,凝聚了党建工作合力;将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目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量化考核指标,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构建起了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费缴纳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支部组织生活会,听取思想汇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思想上常交流、工作上常沟通、生活上常关心,营造了讲团结、顾大局、促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严格党费收缴,对全系统在职党员及退休党员缴纳党费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共清理补缴XX年以来的党费x元。
(二)以素质建设为抓手,提升了党建工作发展力。坚持把素质教育摆在系统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思想建设入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教育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按月制定计划,采取集体学习、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全年各级党组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32次,专题研讨41次,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集中学习162次,到所在支部和联系点讲党课19次,确保了学习教育的实效。坚持以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按照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领导讲党课与学习交流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专题教育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加强教育培训,认真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为干部职工购买了《税法一》、《税法二》等学习书籍,征订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党报党刊和《中国税务报》《纪检监察报》等专业性报刊,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力促进了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三)以文明建设为载体,提升了党建工作创新力。党建工作需要有效的载体作为支撑,我们通过找准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的结合点,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效,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其中。一是积极投身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工青妇会员、青年志愿者“逢六”上街执勤、参加“全民公益日”除草护绿、街道卫生治理等志愿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的复查验收,展现了良好的地税形象。二是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市局机关与南坝乡何家湾村结成帮扶对子,选派“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常驻帮扶村,实施精准扶贫;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置身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XX年分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双联户家中排查情况、排忧解难,先后开展道路建设、村庄搬迁、人畜饮水等10个项目,投入30万元帮助何家湾村建设了72座高标准的日光温室,较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三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紧紧依托国家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向雷锋、焦裕禄等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为税收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以文化建设为途径,提升了党建工作凝聚力。一是深入开展“四德”教育。定期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传播凡人善举,倡导修身律己,引导党员干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激励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深入开展党内关怀活动。始终把党员干部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开展职工生日慰问,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开展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辅导,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工作压力。三是积极开展“五必访”活动。组织开展退休职工、困难职工、老党员等各类慰问活动,认真落实职工大病补助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四是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先后组织开展了庆“七一”趣味运动会、第四届职工运动会、“重走红军路、争做好党员”主题教育以及夏令营(秋游)、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五)以廉政建设为保障,提升了党建工作执行力。坚持把党建工作与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检验标尺和“111”督查落实细则,及时分解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强化考核,确保“两个责任”落到实处。扎实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中纪委、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廉政准则》《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纪党规,开展警示教育、廉政短信提醒、廉政谈话等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政氛围,筑牢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规范“两权”监督运行为核心,以加强预防和监督为重点,紧紧抓住“人财物、征管查、减免罚”等关键环节,积极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新机制,促进党员干部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在“三重一大”事项上,始终坚持党组集体研究决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效防范了为税不廉行为的发生。
XX年,系统党建工作又取得了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纳税人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党员干部负重奋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长期关心支持地税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特别是地税党员干部及其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管党治党形势,切实增强抓好系统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在新时期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面对党的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发展、创新为主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为抓手,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惩治,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扎紧制度的笼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从严管党治党”已经在全党形成共识。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省局党组一直强调要把基层党建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我们如何做好系统党建工作,如何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等,都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应对。
面对新常态、新要求,回顾过去一年的党建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系统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仍然存在着“只要完成税费收入任务、干部不出事”就是最大政绩的不良思想倾向。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放在抓业务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成效不突出。个别党组织自身能力、工作方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无人理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党支部形同虚设,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好。
(二)党员教育不够深入。有的党组织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党员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政治学习的现象,特别是个别支部书记有畏难情况,党员日常管理不到位,党性教育缺乏有效抓手,“只当和尚不撞钟”。
(三)党建工作不够扎实。个别党组织没有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工作理念,组织活动仅限于政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有的党组织组织生活形式单
一、创新不足,组织生活会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有的党组织数月不开会,会议记录不详细;有的党组织组织生活不正常、不严肃、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有的党组织党建工作习惯于做表面,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党组织党建工作与税收工作实际、与党员干部需求结合不紧,党建工作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先锋意识不够突出。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标准要求,一些党组织不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不强,“四种意识”不够牢固,日常工作中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甚至个别党员都不如普通群众。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工作不够主动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五)党员管理不够严肃。个别党组织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把系统党建工作置于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在“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去认识,放在地税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把握、去落实,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系统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努力实现系统党建工作的新突破。
三、坚持严字当头,全面落实系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XX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省局党组制定了《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地税系统党的建设的意见》,在今年的全省地税工作会议上,省局又提出了“党建责任落实年”的重大举措,刚才,陈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就抓好这一活动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面落实系统党建工作新要求,为金昌地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明确责任,在组织建设上体现从严治党新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能否落实,关键是细化职能任务,抓好责任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各单位要按照抓党的建设是党组主体责任和最大政绩的要求,健全完善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具体抓、机关党委组织协调推进落实、科室分局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科学确定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副书记、党支部书记的党建责任,建立和完善党建责任清单,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增强党组抓党建的行动自觉。党组书记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机关党建工作,每年至少要专题研究一次机关党建工作,为机关党员至少上1次党课,与基层党组织书记至少进行1次谈心谈话;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分管领域内的党建工作,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党建工作情况,每年至少听取1次分管部门党建工作汇报,与分管部门党支部书记至少进行1次谈心谈话;纪检组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至少每半年会同被监督单位党组织专题研究1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检组长要抓好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向上级党组织和上级纪委报告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条例》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系统党建工作机构,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配强党建工作力量,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各级地税机关的党支部原则上设在科室、分局,同时为便于开展工作,党支部要按照局领导的分管单位重新联合设置,并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强化党务知识专题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地税事业持续发展、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深化教育,在思想建设上体现从严治党新要求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要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以理论上的成熟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要开展道德讲堂和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坚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通过开展内容丰富、载体新颖的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党员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外化于党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这一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的思想实际,依据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特点和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
(三)抓住关键,在廉政建设上体现从严治党新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年初开始就把贯彻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检验标尺和“111”督查落实细则抓在手上,凡会必讲、凡讲必记(录)、凡记必签(字),做到有始有终,抓出成效,不出问题,并要作为制度长期坚持。要坚持知责为基,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带头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税收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坚持履责为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作风建设的要求,严查“四风”问题,确保把主体责任落在实处;坚持问责为重,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健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责机制,加大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的处理力度。要进一步落实“一案双查”制度,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杜绝“破窗效应”;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要采取提醒警示、诫勉谈话、责任追究等必要措施,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各级领导干部要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四)把握重点,在作风建设上体现从严治党新要求
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使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地生根。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定力,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同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问题上,必须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强化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遵循组织程序,严格按照权限、职责和程序办事。要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质量,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经常化、规范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党务工作环境。要巩固“三严三实”、“正风肃纪”、“两学一做”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机制,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职工提出新点子,形成新措施,让广大党员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要发扬“说了算、盯着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攻坚破难,真抓实干,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强化保障,在制度建设上体现从严治党新要求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破立并举,从长建章立制,筑牢制度笼子,要按照简便、务实、管用的原则,坚持科学制定制度,增强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让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成为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今天,我重点对以下规定进行明确,长期抓好落实:一是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要求每个支部每周学习1次,分管领导参与并负责抓好落实,支部每周的学习可与周五学习日和各科室工作例会结合起来,每周五下午上班就召开,总结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各个科室联合成立的党支部,可以按照支部的总体学习安排,由各科室以党小组的名义组织学习并总结安排工作;中心组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要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集中讨论,引导大家思考问题、思考工作,不能搞空对空,大话空话连篇或任意下载摘抄复制,鼓励副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交流发言,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分别进行点评,交流发言及总结点评要求尽量脱稿;领导讲党课每季度一次,此项规定从年初开始,由分管领导负责抓在手上,做好记录,写好笔记,抓出成效,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要将每名党员的入党日期作为党员的特殊生日,按月发放特殊贺卡(信),提醒党员干部牢记党员的第一身份。要组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按照“每个支部行动起来,一名党员不掉队”的要求,实现全局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全覆盖。将每月第一天定为“支部主题党日”或者“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读党章、缴党费、重温入党誓词、集体学习等规定动作,以及志愿服务、民主议事等自选动作,让党内政治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载体。
(六)狠抓落实,在实现目标上体现从严治党新要求
狠抓落实,是地税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基本能力。狠抓落实,首要的是练好抓落实的基本功。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和培养守土有责的理念和品格,在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坚决克服讲空话、说套话、图虚名、不务实、摆花架子的不良作风,树立干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狠抓落实,关键是要接地气。坐在办公室里出不了深化系统党建工作的思路,也出不了落实从严治党的好办法,要深入税收工作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把握真实情况,了解实情,摸准脉搏,找准工作着力点,做好党建工作与税收工作、与素质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的规划和措施,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狠抓落实,关键是要紧扣中心。党建工作只有紧扣新形势新任务,与中心工作合拍,才能步调一致,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高点定位,创新举措,紧紧围绕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贴近地税中心工作,努力做到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实现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把抓落实和干部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紧密挂钩,对干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作出明确区分,褒奖那些狠抓落实、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干部,问责那些只尚空谈、推诿扯皮的干部,惩处那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干实事、抓落实上显身手、见高低。
同志们,抓好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从严从实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开创系统党建工作新局面,努力为金昌地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XX年卫生计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省市“两会”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XX年卫生计生工作。刚才,市卫计委副主任李玉堂同志全面总结了XX卫生计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会议还签订了XX年卫生计生系统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今年卫生计生各项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XX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及省卫计委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创新特色,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深入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推动卫生工作向健康管理转变;注重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特色得到有效发挥;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卫生计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并呈现诸多亮点,有的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了省卫计委的肯定,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卫生计生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疫情的能力还不足;公立医院收支矛盾突出、改革推进难度较大;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稳定;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任务还很艰巨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上,都高规格的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对卫生计生工作作出专门的批示,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决心,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健康甘肃建设的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甘肃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健康甘肃2030”规划》、《深入开展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制定实施,各级政府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迎来了凝聚合力、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全市各级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用改革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有效的举措全力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着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
XX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健康金昌建设为主线,抓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药品供应、分级诊疗等重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统筹推进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等各项事业。
(一)统筹推动“三医”联动,在深化医改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医改目前已进入巩固成果和攻坚克难的关键性阶段,全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抓住重点难点,完善细化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和改革红利。一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在补偿机制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人员编制管理改革、行业薪酬制度设计、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下功夫。要注重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通过深化改革,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获得合理合法的待遇和社会的尊重,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健康。二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全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完善以强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资源下沉、人才下沉,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要在坚持基层首诊的基础上,强化县级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基层首诊的优越性。三要深化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机制,将社会医疗救助关口前移,用足用好医疗救助资金,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最大限度地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要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病种、床日、人头和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四要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保障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加快实行从药品生产企业到流动企业开一次票和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票的药品流通“两票制”,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二)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在健康促进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我们要抢抓国家和省上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以创新的理念培育发展健康产业新业态,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一要推动医疗与养老融合。要创新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好医疗机构养老床位补助、养老机构医保报销、医养结合机构准入等问题,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老年病和临终关怀服务。二要推动中医药与健康产业融合。全市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药膳、药菜两用蔬菜种植、中医药养生旅游、中医药文化、医养结合等健康产业发展,利用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三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开展公共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健康影响评价评估,重点职业病、放射卫生、饮用水水质和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监测的覆盖率要达到国家要求。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取得新跨越。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做得比较扎实,但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些传统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全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考核和培训指导,同时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要在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疾病谱分析制度,对发现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提前介入,及早干预。要认真做好防治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促进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上升势头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防治宣传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
(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取得新提升。医疗质量就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各级医疗机构要始终把患者利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围绕改善病人就医感受和就医环境,创新医院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服务能力。要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病人等候时间等多种办法,为群众看病提供便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核心制度落实,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逐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服务和质量的全面改善和提升,有效防控医疗纠纷发生,切实维护卫生系统稳定。医疗服务优化民生行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要抓好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县、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年底主体完工,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各项目单位要将项目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五)围绕人口协调发展,在生育服务管理上取得新改进。一是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健全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推进“一次登记、全程服务”,不断优化办事程序,推行网上办事,加强出生人口统计监测,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变动趋势,确保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约束性责任指标。二是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强化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一次性奖励工作质量,推动幸福家庭创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以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育龄妇女、流动学龄儿童为重点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及促进行动,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四是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强化意识,提升能力,努力形成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合力
今年的卫生计生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振奋精神,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卫生计生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工作的推动力。习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与健康事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正确的工作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工作的推动力,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从而有效推进卫生计生工作。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肩负起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抓好具体落实。要建立有效的问责问效机制,坚持目标管理,对各项重点工作,逐项细化量化,层层分解任务,不断强化工作督查,严格兑现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增强争先意识,提升工作的创新力。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找出影响制约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瓶颈问题和短板问题,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用符合实情、群众接受和拥护的办法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制约和常规束缚,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努力开创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四)增强廉洁意识,提升工作的公信力。要强化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各级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廉政建设负起总责,常抓不懈,对规划财务、招标采购、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加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努力打造卫生计生计生系统廉洁高效、风清气正、为民利民的良好风尚。
【XX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荐阅读:
XX年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讲话稿10-30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06-11
全市防汛工作会议讲话稿12-05
全市紧急信息工作会议讲话11-20
人社局2012年全市工作会议汇报材料12-21
在全市禁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30
在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1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08
市长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