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五年级语文(精选8篇)
一、阅读 80分
(一)16分
1.(1分)说明消费时代产生的作家富豪榜和经典写作时代的主流文学是分野的。(或答第⑶段最后一句话。)
2.(2分)因为两者的写作追求不同,郭敬明们追求畅销的写作契合了消费文学时代的需求,有市场传播价值。
3.(2分)C
4.(2分)①为时而著(富有时代精神);②文采斐然便于传唱;③妇孺易懂。(答出①给一分,答出②③两点的其中一点给一分)
5.(5分)①将文学推向了人们注目的中心;②给作家们树立了一个市场化写作的标杆;③给文化拓展了更红尘的大众化路径;④给大众文化添了娱乐的佐料;⑤是更多年轻人实现文学梦的催化剂;⑥客观上逼迫上榜作家写出传世作品;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使命。(答出②③④⑤的给3分,答出①⑥⑦其中两点的给2分)
6.(4分)参考示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揭露封建统治黑暗,塑造了成名、黄英等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我国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可是蒲松龄一生穷困,没有因《聊斋》而富裕,所以说财富不完全等同于作家的写作价值。
(二)21分
7.(3分)“短”实指多伦路只有500米长;“长”指多伦路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对所在城市长远的影响。
8.(2分)与当年富丽悠闲的多伦路对比,同时与下文叙写改造后的多伦路作对比铺垫。
9.(4分)留下我童年与少女时代成长的印记;马路菜场的石子路及前后的变化;感受鲁迅及左翼进步人士的青春与激情;充满风情且风格各异的海派建筑;旧书店的怀旧气息以及让“我”心动的书籍。(答到四点给满分)
10.(5分)E、F(答对一个给3分,对两个给5分)
11.(2分)这三个关联词呈递进层次,突显出“我”对古书由发现到动心到迷恋的由浅而深、由识而知的心理变化过程。
12、(5分)相同:两位作者都表达了怀旧、感伤、留恋之情。不同:《胡同文化》作者认识到封闭的胡同及胡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走向没落是必然的,态度达观而理性,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本文作者认识到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多伦路的改造是必须的,担忧中有认同,失落中更多的是期望。(相同点2分,《胡同文化》1分,本文2分。)
(三)13.6分(每空一分,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⑴接天莲叶无穷碧; ⑵低绮户; ⑶何当共剪西窗烛; ⑷无案牍之劳形;
⑸君子生非异也; ⑹其实难副; ⑺工欲善其事; ⑻领异标新二月花。
(四)8分
14.(2分)小令;醉翁(六一居士);
15.(3分)D
16.(3分)一个“疑”字,与上阕的“醉”相呼应,交代了产生“行云却在行舟下”“水中别有天”这种感受的两个因素;一是自己醉了,二是湖水清澈、平静,收到了物我一体的艺术效果。
(五)17分
17.(4分)①定罪,判罪,由„而获罪;②刚、刚刚、正好;③拿起、张开;④数落、责备。
18.(2分)A
19.(2分)A C
20.(3分)①(杨政)敢作敢为爱夸耀自己,但他为人忠实(忠诚)于义气(或情谊)。(采分点:省略句,矜,笃)
②(3分)(他们)认为是被(盗匪)劫持了,拿着兵器站满两旁,杨政神态像平时那样。(采分点:省略句或被动句,兵,颜色)
21.(3分)三件事:一是冒险为老师向皇帝乞求宽罪;二是平等与皇亲国戚交谈,不屈从权贵;三是敢于指责权贵傲视英才,即使面对兵器也坦然自若。
【参考译文】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杨政年轻时爱好学习,跟随代郡(地名)的范升学习《梁丘易》。他擅长讲说经书。京师因此流传这样一句话:“说经铿铿杨子行。”他教授的学生有几百人。
(杨政的老师)范升曾被已休的妻子告发,判罪囚禁在大牢里。杨政就赤裸着上身,用箭穿透自己的耳朵,然后抱着范升的儿子躲在皇帝经常走的御道旁边,等候着皇帝的车驾。(皇帝经过时)杨政拿着状子,一边叩头一边大声高喊:“范升一辈子娶了三次妻,只有这一个儿子,他刚三岁,(如果杀了范升)一个孤儿不是很可怜吗!”把侍车驾的武士骑兵们担心(杨政)惊吓了(皇帝)的车马,张开弓箭射击杨政,(杨政)仍不肯离开;武士们用戟叉住他,划伤了(杨政的)胸部,(杨政)仍然不肯后退。(还)坐在地上哭着为(范升)请求脱罪,打动了皇帝,口下旨意“乞谅杨政的老师。”皇帝立即颁布诏书放了范升,杨政也因此事而扬名。
杨政好酒,不拘小节,敢作敢为爱夸耀自己,但他为人忠实(忠诚)于义气。当时,皇帝的女婿梁松、皇后的弟弟阴就都仰慕杨政的名声,来拜见(杨)与他结交。杨政每每与(他们)在一起恳切地讨论问题,从不屈从(他们的观点)。(杨政)曾经到杨虚侯马武那去(拜见)他,马武不高兴见杨政,称病不起床。杨政走进(马武)房间,径直登上(马武的)床推着马武,抓住他的臂膀斥责道:“你深受国恩,位居藩辅,不想着寻求贤能来回报(皇帝)对你的恩宠,却小看天下英才,这不该是你的养身之道。今天敢动一下,我捅了你!”马武的几个儿子以及侍从大惊失色,认为是被盗匪劫持,拿着兵器站满两边,杨政神态自若(跟平常一样)。恰逢阴就赶到,训斥马武,命令他与杨政结为朋友。杨政刚直不阿,(为人处事)任意性情大都像这样。到建初年间,做了中郎将。
(六)12分
22.(2分)心为形役(或“田园将芜”);《桃花源记》
23.(2分)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表现了他的清高坚贞,寄寓归隐之志。
24.(3分)上文写了回归田园的欢悦,隐含理想受挫的无奈,“已矣乎”这一感叹句贴切地表现了作者抉择“归去”时内心挣扎后的绝决和释然。
25.(2分)B
26.(3分)归途之乐;(天伦)家园之乐;劳作之乐;(田野)出游之乐。(答对3点给满分)
2009学年虹口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17分)1.国民社会观念 2. A 3.资源分配,成果处置 4.(1)说明国民把守官发财作为读书归属的痼疾。(2)说明当官对学术的影响。
5.(2)并且,表递进。从“任何政府”到“整个社会”范围更大,程度更探,作者意在强调后者为“最高利益”,更应重视。
6.如:马寅初在中国提出的人口控制理论——(新人口论),由于与“人多是好事”的政治主张相抵触.而遭到声势浩大的批判与迫害。社会缺少理性的宽容不仅造成了马寅初个人的悲剧,更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走了许多弯路。(理论、遭遇、后果各1分)
二、(20分)7.结构上启下,内容上圈定下文写作的重心
8.及早将记忆和过往沉淀为一种文化,才能留下人生最美好的财富
9.类比,用山鹰择高岗而坠表现荆轲的决绝壮烈;借代,以血迹斑斑凸现他的侠气英豪。10.C E 11.强调人生漫漫,必将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滋味。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旅店。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才可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12.《胡同文化》唤醒我们对于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其文化的演进的思考;唤醒我们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深切反思。
[只要言之有理,结合课文内容,说明启发所在,即可。)
二、(6分)13.(1)工欲善其事;(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山气日夕佳;(4)师不必贤于弟子;(5)粟深林兮惊层巅;(6)高处不胜寒;(7)叶上初阳千宿雨;(8)正是扛南好风景
四、(8分)14.(1分)青莲居士
15.(3分)C(“客栈”应为“栈道”;上句写的是人蜀途中栈遭上的景致,下句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16.(4分)“起”亏:把本来是/庠态的岩崖写成动态,凸显山势的迂回、峭拔;“生”字既写出云雾之飘动,又见栈道之高危。这两个字用得极富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奇伟。(意近即可)
五、“7分)17.(1)大约,大概i(1)率领,带领;(3)恰逢,适逢,正好,正赶上;(4)才,刚刚 18.D((1)形容此词尾,——的样子;(2)代词,这样;(3)“为所”表示枝动;(4)动词,成为)19.(1)拘泥于占籍的人愚蠢,怎么竟然会愚蠢到这个地步呢!(2)刚删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也不会偏执于旧谱。20.性孤僻,好讲古制(答“迂阔不可行”不得分)21.纸上谈兵(或“食古不化”、”墨守成规”)22.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意近即可)[参考译文]
刘羽冲,他的正名到现在已没人记得了,是沧洲人。我家先太祖父厚斋公当年经常与他诗词唱和。他的性格孤僻,喜欢讲究古制,但实际上都是迂腐而行不通的那些理论。他曾经请董天士替他画画,让厚斋公在画上题诗,其中有一幅秋林读书图,题的诗是:“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这是厚斋公用诗句给予他的规劝。
他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伏案熟读,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伏案熟读数年,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六、(12分)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点。24.(2分)D(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26.(2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浦东新区2009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语文答案
一、80分
(一)1~6(17分)
1.C(2分)2.善恶标准(价值观念、是非判断)(2分)3.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增强语势;用引申论证(归谬法)加强说服力,证明“无法定下绝对善恶的标准”的荒谬,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批评态度。(3分)4.介乎两性、跨过年龄层、似尘世似脱俗(3分)5.C(3分)6.同意者可谈:文化多元,热点多变,英才辈出等。不同意者可谈:真正的英雄是永恒的。价值观各异、评判标准不统一、对英雄的认识分歧等。(4分。联系实际举例2分,阐述2分)
(二)7~12(20分)
7.雨巷(1分)8.苦难命运的主观原因。或:与无锡人格格不入的性格特点(“荒唐”行径)(3分)9.B、F(6分)10.(1)肯定了阿炳故居依然保持历史原貌;(2)反衬了阿炳的灵魂被偷走的现实(3)表达了作者希望还阿炳历史真实面貌的愿望(4)委婉批评了曲解历史人物的做法(3分。答对第1点给1分,答对后3点中的任一点给2分)11.阿炳真实的身世、情感和他音乐作品的内涵都被抽走或偷换,只留下一个贴着政治标签的、“悲惨化”的躯壳。(3分)12.(1)来自民间的艺术家;(2)身上有不少市井陋习;(3)他和他的音乐被贴上了政治标签(4分。每个要点1分,语句连贯1分)。
(三)13.(1)往者不可谏(2)下饮黄泉(3)何时倚虚幌(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起舞弄清影,(7)鸟雀呼晴(8)赢得生前身后名(6分。每空1分。若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四)14~16(8分)
14.宫调;曲牌(2分)15.C(3分)16.【思想内容】甲写田园生活场景;享受田园之乐;乙写世事多变,浮生如梦。看破红尘。【表现手法】甲白描;乙:用典。【语言风格】甲质朴通俗;乙典雅凝练。(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五)17~21(17分)
17.(1)治罪(2)满(3)同“叛”,背叛(4)生育,生小羊(4分。每词1分)18.C(2分)19.(1)白白地用自己的身体使草野肥沃,还有谁能知道这样的事情呢?(3分。)(2)(于是)单于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到大窖中,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吃喝。(3分)20.威逼;利诱(2分)21.(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形象地写出苏武努力吞咽旃毛的艰难动作,表现了苏武为了完成使命顽强活下来的坚强意志。(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个细节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苏武虽然历经磨难,仍时刻不忘国家使命的忠贞品格。(任选一例)(3分)
(六)22~26(12分)
22.(1)料想;(2)一个接一个(2分)23.C(3分)24.如果女子爱才,超过那些无能的试官不知道多少倍。(2分)
25.即便是被那些昏聩之人点中状元,自己的价值也不能真正被认可。或:如果不是知音,即便是被点中状元也感到羞耻。或:出自像李林甫杨国忠之类的奸臣门下,作者感到耻辱。)(2分)26.“太息”是作者对王阮亭的叹息深有同感:试官昏聩、奸臣当道,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选拔和赏识。(3分)
二、70分
27.参照200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一类卷(63—70)基准分67分;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五类卷20分以下。【附】译文一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苏武比划,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的坚贞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苏武是个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没有粮食,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它,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附】译文二
(你)来信说我写的《清平调》杂剧,替我们这些读书人扬眉吐气,只是没料想到那个胖胖的女子竟然大大胜过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王维因为玉真公主而中状元,李白因杨贵妃而登科,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非常惭愧,读完此剧发出感叹,(继而又)手舞足蹈。
我说天底下的试官都是妇人罢了,(其实)女子如果真的爱惜人才反而超过那些试官许许多多。(我在剧中说)李白作《清平调》、《上情调》时,杨贵妃便用玻璃杯斟上西凉葡萄酒笑着劝饮,同时整顿衣裳起身再拜,(这)不正是说明天子门生其实是贵妃的弟子吗!
假如李白当年真的中了状元,(其实)也不过是瞎了眼的宰相作试官(胡乱点中的)罢了,更不幸的是出自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臣的门下,还有比这个更羞耻的吗?哪比得上杨玉环在众人之中(对他)回头一笑呢?但是我刚刚写成这个剧本,就有人指责我,说我是骂状元的人,当初王九思(渼陂)写了《杜甫游春》这出戏,有人说他是在骂宰相,如今我也遭到了这样的指责,为什么李白杜甫这类人如此不幸,而李林甫、高力士之类的人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世上呢?这正是我要和你一起叹息的啊。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 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 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 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 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 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 总结出相关的规则, 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 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 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 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 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 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 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 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 有的学生知道答案, 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 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 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 提升教学质量。同时, 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 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简化, 或挖掘, 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 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 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 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 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 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 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 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 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在学习中有目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 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 提高
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 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 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 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 进行有效的迁移, 总结新的学习方法, 由学习到领悟, 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 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 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 让书越读越薄。例如, 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 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 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 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 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 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 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 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 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 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知识学习不是目的, 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 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 那么, 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 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 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 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 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 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 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 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 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 2014 (29) :3-5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的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他干过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了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相信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写出第一次眨眼和第二次眨眼的用意。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初三语文 试卷 2018.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2. 3. 4. 5. 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东边日出西边雨。(刘禹锡《竹枝词》)
,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
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B.“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D.“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
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又曰:‚无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子韶曰:‚只这迟疑,已自不可。‛上极喜,握其手曰:‚卿问得极好。‛ ——选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臣安敢当见教之语 ⑵上极喜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 B.皇上尝试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 C.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 D.皇上曾经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
13.对宋孝宗称赞张子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张子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人感动。B.张子韶的提问切中“至诚”的精髓。C.张子韶的提问大胆尖锐,咄咄逼人。D.张子韶的提问循循善诱,促人深省。
二、现代文(4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
水痘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2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3水痘好发于温带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干燥、寒冷的月份中,水痘疫情的发生率会达到全年的高峰。有学者曾对水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多数报道提出男性和女性对水痘病毒的易感性无差别;中小学生则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具有群体社会性特点,一旦出现水痘传染源,容易造成蔓延传播。
4水痘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预防的总效果为44%~100%,其中预防中等与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86%~100%,预防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100%。
5但是,水痘突破病例也并不少见。水痘突破病例,是指在接种过水痘疫苗 42天之后患水痘的病例。有学者对2011学年长宁区小学生水痘病例进行统计,1828名学生中共有138例病例,其中幼儿期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6.68%,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2.00%。
6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为原发性免疫失败,即疫苗没有刺激受种者产生对水痘病毒的体液免疫。原发性免疫失败者不断累积造成了突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二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推迟了发病年龄,但还不足以在学校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同 时水痘突破病例仍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突破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皮疹少且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推荐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即1岁儿童接种第1剂,4~6岁时加强接种1剂,但我国对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和接种效果还在深入研究中。
7除了接种水痘疫苗这一保护措施外,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还需综合运用包括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等在内的其他常规传染病控制措施。
14.下列不属于水痘传播途径与方式的一项是()(3分)
A.经空气飞沫传播
B.经不洁食品传播
C.经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传播
D.经接触患者黏膜分泌物传播
15.第③段说明了水痘疫情在、、方面的分布情况(6分)16.下面句子应该放在原文中的位置是()(填选项)(2分)
统计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有一定免疫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A.第2段后
B.第3段后
C.第4段后
D.第5段后
理由是
。(5分)17.根据本文内容,目前我国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3分)
A.注射1剂水痘疫苗。
B.注射2剂水痘疫苗。C.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D.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5题(22分)
对不起,孩子 张亚凌
(1)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作文是半命题:‚对不起,‛,整体写得都不错,看来应试作文的模式孩子们完全掌握了,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2)《对不起,老师》,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眼睛一亮:符合我一再强调的‚题目设立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
(3)这家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强烈的好奇怂恿着我一睹为快。
(4)‚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张老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您的事。‛哦,他在表达对我的愧疚?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惹我生气呀,都很乖的。我继续往下看——
(5)‚我从来没有想到,进入初三后我会突然喜欢上一直很讨厌的语文,真的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我喜欢看您上课的神情,喜欢听您说话的语调,甚至您调侃的话我都顺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有一次,别的同学说您是纯正的‘醋溜合阳普通话’时,我还跟他动了拳头。可是,可是我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张老师。‛
(6)我再往下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因脸红而不好意思往下看的羞愧。
(7)‚您叫我回答过两次问题,一次叫我‘第二组第三排最右边的男生’,一次叫我‘中间第四排唯一没戴眼镜的男生’,呵呵,两周换一次座位。我真的想让您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心眼,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
(8)虽然脸红,我还必须看下去,——他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咋就没印象呢?(9)‚为了让您记住我,我故意把物理作业夹进语文作业里交了上去。可您讲评作业时,只是说,‘还有学生粗心交错了作业,下次注意点啊’,并没有对我点名提出批评。或许,您觉得交错作业只是小马虎,是可以原谅的。可我,沮丧到了极点。(10)‚为了让您记住我,我上课故意大声说出荒诞不经的话。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摇摇头,笑了。我能感觉到您笑里面的无奈,可您不知道,我,更无奈!
(11)‚……
(12)‚老师,我最喜爱的张老师,剩下十几天就毕业了,我真的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雷明哲。为了这点小自私,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请您原谅我吧。‛
(13)看完这篇作文,我有种很难受很难受的感觉,在雷明哲的试卷上写下了:(14)对不起,明哲。
(15)要说‚对不起‛的是我,你的不称职的语文老师。你那么喜欢语文,那么喜欢语文老师,甚至不惜挺身而出捍卫她自己都不在乎的面子,真的让老师很感动。更多的,则是惭愧。——老师辜负了你对她的喜欢。
(16)我记住你的名字了,雷明哲。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满脸带笑,一次课间跑到我的跟前,一脸正经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妈,我想吃香蕉。‛
(17)……
(18)我写下了或清晰或朦胧的关于雷明哲的点点记忆。也就是那一刻,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作业:看着试卷上的名字,能想起关于这个学生的多少印象或事情。
(19)很快,结果出来了,一个班75到79个学生(严重违规的大班啊),我竟然有近20个印象模糊或没一丁点记忆。换句话说,一年了,两个班就有近40个学生在我心里没留下痕迹!
(20)看来,不只是雷明哲遗憾自己的名字没有被教了一年的老师记住。
(21)我试图原谅自己:毕业班,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多少会分散一些激情。可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埋头‚培优‛,终究不是称职的老师!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22)那天晚上,我写了篇《对不起,孩子》。我决定,第二天上课就给他们道歉。我不祈求孩子们的原谅,只想表达自己的愧疚。
18.雷明哲同学在《对不起,老师》一文中向老师道歉的原因是:(4分)
为了达到的目的,他曾多次
。19.第17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可能是
(3分)
A.有一次,我故意在试卷上把自己会做的默写题全部做错,„„ B.有一次,我在您上课前替您泡了一杯热茶放在讲台上,„„ C.有一次,您把一杯热茶放在我的讲台上,„„
D.有一次,我看见你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踢球,远远地看见我就招手„„ 20.第3-8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6分)
21.第21段开头写“试图原谅”,结尾写“还是无法原谅”,对其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客观原因。
B.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愧疚之情。C.突显自己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D.突显自己对称职老师的标准的深刻认识。22.文章以《对不起,孩子》为标题的好处是:(6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題(10分)
‚燃‛这个词最初开始于荧幕,继而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总之,你心中那股进击的小火苗升起的时候,‚燃‛就出现了。用‚燃‛这个词,表达生命中那些激动、热烈的时刻,亦是目前年轻人最流行的语言。
《战狼Ⅱ》是不折不扣的燃文化的推广大使,让人惊呼的票房背后,亦有燃文化的助推。网友、观众用‚超燃‛‚从国内燃到国外‛盛赞这部电影,而影片的思想含量、阳刚之美,所表现出的澎湃激情、强烈责任感,以及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更是诠释和丰富了时下正流行的‚燃文化‛内涵。
《人民日报》也关注燃文化,用文章《以‚燃‛表达直面现状》来点赞网络综艺节目《吐丝联盟》,点赞青年人以‚燃‛的态度直面现状,讨论‚燃文化‛与‚丧文化‛的对撞。
从‚葛优瘫‛的走红开始,到网络段子毒鸡汤,乃至‚丧茶‛实体店的成功创办,反鸡汤、丧文化逐渐变得无孔不入,席天卷地。
而‚燃‛的崛起,似乎要在‚丧文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23.根据以上文字,从下列图片中选出最符合“燃”的内涵的一项()(2分)
(A)
(B)
(C)
(D)
24.“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还是形容词。上面材料中,“超燃”中的“燃”是
词,“从国内燃到国外”中的“燃”是
词。(4分)
25.给下面这段文字,续写一句话,使其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都曾有过属于他们的“燃”:“燃”是爷爷上山下乡时挑起扁担的瞬间;“燃”是妈妈看到中国女排五连冠奏响国歌的瞬间;“燃”是哥哥为灌篮高手“流川枫”呐喊的瞬间;“燃”是小弟弟学着小猪佩奇踩水塘的瞬间„„对我而言。
四、写作(60分)
26.题目: 意外的收获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3.借助对汉字部首的认知,实现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4.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5.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2.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学“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汉字“江、河、沟、海”,引导学生观察四个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明确:我发现四个字都有一个三点水旁。
师:你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个汉字最明显的特征。再动脑想一想,这几个字在意思上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明确:这四个字表示的都是与水有关。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形旁表义”,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跟这个字的意思密切关联。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偏旁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汉字、词语。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两个偏旁“厂、穴”,指名说说这两个偏旁的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1)出示生字:
厨 厕 厢 厦 穴 窟 窿 窑 窄
(2)交流识字方法:
前四个字都含“厂”;后五个字都含“穴”。
教师明确:“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厨、厕、厢、厦”都是厂字头的字,它们大多与房屋有关;“穴、窟、窿、窑、窄”都是穴宝盖的字,它们大多与洞穴、房屋有关
课堂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厂字头的字和穴宝盖的字?
(厂字头:厅、原、厩等;穴宝盖:窝、窗、窃等。)
二、教学“字词句运用”
1、过渡引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有多种意义,再组成词语就更多了。下面就来看几个:
(1)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思考这些词语都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读准“破涕为笑”中“涕”读“ti”不要读成了“di”
(3)学生交流对9个含有“笑”字词语的理解,同时运用相应的表情来演绎对于词义的理解。
学生明确: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微笑、笑眯眯、笑呵呵、眉开眼笑”几个词语中“笑”的程度稍浅,“哈哈大笑、瘁腹大笑、狂笑”等程度更深,而“破涕为笑”则写出了情感上由悲转喜的变化。
2.知识拓展,还有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小组讨论,明确:苦笑讥笑狞笑嘲笑谄笑哄堂大笑哑然失笑等)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思考这六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学生熟读、识记词语,交流讨论。
明确:“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即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对剩下的词语进行验证。(出示课件)
教诲:“教”和“诲”都有教导的意思。
伙伴:“伙”和“伴”都有同伙、作伴的意思。
灾难:“灾”和“难”都是指遭遇的不幸。
明亮:“明”和“亮”都有光明、亮堂的意思。
柔软:“柔”和“软”都有轻柔的意思。
4、课外拓展: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追赶跳跃飞翔打击疯狂温暖弯曲等
四、句子朗读
1、出示句子。
(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问题预设:句中加点词反映了小马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很高兴,活泼。
朗读指导:用轻松,愉快的口气读这句话,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小马怎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有点不好意思。
朗读指导:用犹豫的、不好意思的语气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些
(3)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问题预设:从加点的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出应该有的语气。
3、总结方法,分小组比赛读,最后全班齐读。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翻译内容:
明确意思: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熟记内容。
4.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六、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5.这篇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反复读文章,交流领悟)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角度不同,好事看起来像是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七、课堂小结:
就像《好天气坏天气》一样,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由浅及深的表达着“角度”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画杨桃》,先直接明了的阐述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杨桃被画成了五角星,这是由于“我”所处的角度不同,和平时看到的杨桃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学科;五年级教学;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學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2]邹淑敏.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3).
【徐汇区五年级语文】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