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习方法介绍(精选8篇)
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了考生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
一、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积累知识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广是任何一门功课都比不上的,语文的高考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
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三、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四、求同思维
这是语文的独特之处,尤其适用于思考一些语文选择题时。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模糊性的艺术,它不是那么明晰和唯一。经历过语文题海战术的人都感觉到,有太多太多的选择题你是可以得出与所谓标准答案不一样的答案的。我们暂且不要去探讨语文考试是否适合用选择题这一形式。作为老师和学生,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去适应这一题型。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是求同思维,是尽可能地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分析题目时,不要为自己的已被判为错误的答案找理由,因为你成心要找,在这样的一门模糊性知识的学科中是一定可以找到的,但这样的找到不但不能给你带来收获,也许让你损失更大,你离出题者的思路会越来越远。你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一答案会是标准答案,它是怎么得出的。只有顺着它去思维,你才能越来越靠近出题者的思维方式,才有利于你的高考。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
六、勤练语言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勤练语言。任何艺术长期不练都会生疏,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就感觉异样,我们语文写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写日记,长短不限,但每天写写;实在做不到,一周无论如何得写一篇。而且还得注意多写写应试作文,加快自己的作文速度,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现在高考作文批改较为流行“一票肯定制”,就是说只要你的文章在某一方面很是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只是一般,也可以因此得到很高的分数。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得分,平时我们格外要注意多练习遣词造句,让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在日常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比如,多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议论文善于运用设问、疑问、反问、排比、对比,记叙文巧用明喻、暗喻、拟人、比拟、象征。如果这些你都不会用,那也没关系,如果你喜欢唱歌,那就用歌词吧;如果你喜欢看电影,那就引用经典电影的经典台词吧;如果你很新潮,你就多用一些时尚词汇吧…… 但是,我所说的这么多语言的修饰,并不是要你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使用,这样一来,整个文章一定会显得杂乱无章、华而不实,难免有堆砌之嫌。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注意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我所说的语言的锤炼也不等于追求华丽的词藻,美丽自古以来都和质朴清新、浅显通俗并不矛盾,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铸就了千古绝唱,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用极其普通的语言倾倒了无数海外游子,关键是看你擅长于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你的文章适合用哪种风格,你只要把你的特长在文章中发挥出来即可。我们勤练,就是试图通过练来让自己有这样的特长。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是的,生命的美丽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所经历的那一段历程。高中生活尤其是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珍惜它,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会是我们今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远远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追求只是过程而非结果,孜孜以求的一生,本来就是一支动听的歌。
一、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语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大系统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系统, 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 甚至还可分得更细, 如词语的感情色彩等。这一轮复习中, 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 应有意识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二、以《考试大纲》为依托, 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
《考试大纲》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 (高考命题不得超越或违背《考试大纲》) , 又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 透明度最高的命题“信息”。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能力要求、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 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要求及题型。准确抓住《考试大纲》的前后变化, 从中可摸索出命题趋势。如2000年《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题型及试卷结构上与前几年相比, 作了一些调整, 在减少识记内容的同时, 加大了对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 着重测试语言表达、阅读、写作三项能力是今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明确这一点, 在备考中才不至于走弯路。
《考试说明》把语文能力分为ABCDE五个层级, 并给每项考试内容都注明了能力层级, 在复习时, 我们指导学生首先将这五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和后面附录的考试内容一一对号, 疏理清楚,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再进行能力训练, 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全面研究高考试题, 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 对于“稳定性”试题应特别关注, 认真地探索。稳定性试题指的是年年都要考的平平实实的试题, 它既有良好的检测功能, 同时也具有训练的价值。如文言文阅读中实词词义的理解, 特别是根据语境选择、推断词义、虚词的作用、句子 (关键句) 的翻译、句意的理解。文义方面主要是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联系等。很多人关注高考试题, 往往对其中的新题、巧题津津乐道, 但是, 必须明白, 新题、巧题是可遇不可求的, 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新题巧题在试卷中也不会占很大的比重, 在今后的命题中往往不会再现, 如果重复出现岂不又成了陈题拙题?
三、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
文章阅读和写作占分比例大, 是区分考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项目, 从每年的高考之后的语文试卷抽样分析来看, 阅读题失分较多, 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 我们在备考中必须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在阅读方面, 必须加大训练力度, 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 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指出的是老师们一定要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或规律 (前面已指出) , 例如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 我们指导学生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 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 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 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其次, 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的, 把握材料的核心。命题设计者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而确定测试重点, 而这些测试重点常常是材料的核心问题, 也是学生理解这篇材料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 懂得试题设计的这一性质, 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本意内容出发, 抓住全文的核心, 然后一个一个地突破试题的侧重点。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为例, 这篇抒情散文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但基本内容是谈托尔斯泰的坟墓, 核心问题也只有一个, 就是托翁坟墓的特征, 如果能先把握住托翁坟墓的特征是朴素, 并以此为突破口, 那么命题者为此而设计的一些测试题, 便能一一迎刃而解了。
写作训练切不可以仅限于找些题目来写一写, 批改批改, 讲评讲评。一定要增强训练的力度, 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 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在引导学生写作时, 我们还应注重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做到勤思考、慢动笔。一定要先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 (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 , 决不能盲目求快。花一定的时间构思看似慢, 实则快,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其次, 要求学生要开好头, 结好尾。开头、结尾往往是作文表情达意最突出的地方, 也是阅卷老师最“感兴趣”之处, 学生如果在这两个地方多动点脑筋“露一手”, 往往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四、做真题, 调整状态
最后阶段, 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 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一、实词积累
(一)本义联系推导法
实词经过时代的发展,许多含义在现代很少用,如果通过探求实词的本义,进行联系推导,形成一段话,笔者把这种方法叫“本义联系推导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实词的某些含义,而且还有利于记忆实词所有的含义。比如“除”,现代常用义有“除去,除了”,而“任命、授职”不常用,学生很难理解这个含义,如果告诉学生:“除”的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而“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整理、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经过本义联系推导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除”有“任命、授职”的含义了,而且除的其他含义也游刃而解了。
(二)成语助记法
对实词的理解、记忆,除了用本义联系推导法还可以配合成语助记法,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词,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可谓一箭双雕。比如“被”有两个读音,读“b€鑙”和“p€"n”,可以先进行本义联系推导:“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穿、披”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其中表示“穿、披”的含义是读“p€"n”,其他含义读“b€鑙”。可以让学生联想带“被”的成语。学生可能会想到: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被坚执锐(被:读“p€"n”穿、披):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成语。通过成语助记法,学生不仅能深刻地理解实词的含义,还能掌握相关的成语,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在课堂上,学生绞尽脑汁想成语,争先恐后说成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
二、虚词积累
(一)结构分析法
虚词的用法很多,且不好理解,如果从词性的角度,对虚词常用的句子来进行结构分析,能找到一些规律,笔者把这种方法叫“结构分析法”。下面以“之”为例:
1.作代词。一般在句子作宾语。结构:动词+之。如: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2.作动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结构:代词或名词(一般指人)+之+名词(一般是地点名词)。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作助词用。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作结构助词,翻译成“的”。结构:之+名词。(区别2:之作动词是句子中一般没有其他动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名词或代词+之+动(作谓语的形容词)。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③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结构:时间副词+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从词性、位置的角度来找规律,学生遇见陌生的句子时也可以凭借已掌握的规律来推断虚词的词性、用法,进而推断出虚词的含义。在课堂上,笔者首先以“之”为例,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结构分析法归纳其他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两个虚词,每个小组以卡片的形式来呈现探讨成果,课堂上再派小组推荐人用幻灯片呈现、讲解。经过方法示范,小组活动,呈现成果,学生复习虚词摆脱了旧有的死记硬背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复习积极性更高,效率也更高。
(二)谐音法
笔者在教”之”的用法之前,发现“之”有一个用法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学生不好记忆,心想如果把这种用法简称为“消独”(与“消毒”谐音),这样应该比较形象了,虽然与“消毒”无关,但是当学生听闻时应该会感觉很新奇,很快能联想到“消毒”一词,也就能记住“之”的这种用法了。在课堂上一用,果然效果不错。
三、朗诵法培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多诵读、熟读、背诵。诵读中反复体味,增强语感、悟性,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文言文学的多了读的多了,课外的自然读懂了。高三复习实词虚词,首先应该以课内为主,课内的文言文能熟读熟背,对实词虚词的积累也有很大帮助。笔者让学生朗读成诵,把朗诵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再遇见课外的类似的句子,便能以此类推,不难判断用法了。
进入高三,许多老师的课堂变成了讲加练,练加讲。笔者认为,高三的课堂同样也是精彩的,高三的课堂也应该是书声朗朗的。笔者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诵、背诵。比如举行了《劝学》的背诵比赛,“最爱文言篇目”朗诵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能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来铁中是第四个年头了,但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从12年开始的,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我还处于向各位班主任学习的阶段。
说实话今天在这我心里十分忐忑,因为自己资历尚浅,在座的都是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还有我学生时代的班主任及老教师,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我只能简单的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简单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收获的。当然作为一个体育老师的我在时间方面相对其他班主任来讲,有更多的时间去走进这个班集体。
一、首先管理班级 要有一颗爱心。
在管理班级方面,我们时刻要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严而有爱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例如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我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特别是跑操过后提醒同学们适当增减衣服。班级有感冒的同学,及时提醒他们注意治疗及其他同学的预防,班级里备有常用药物,体温计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很在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除了关心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每次考试过后,我都会很及时的到年级组去拷贝我们班的成绩,但成绩拿到后我不会第一时间去告知学生而是告知我们的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这次考试的动态。在学生那一方面我首先给学生灌输一个思想,考试考的好坏那都代表过去,没到最后一天谁也不能断定你的成绩是差的谁也不能断定你高考就考不上,现在你所要做的是分析一下自己这次考试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住,在把错题去做一遍。对于那些学习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我会先给他们谈心拉家长,闲拉呱,然后顺便带些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这样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同时也把学习方面的事给以分析。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在排位上不偏心,不优待哪一个优生,不排斥哪一个差生,让学生在班级那个位置都能讨论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在第一排和最后一排都是一样。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我时刻要求自己对学生要起到一个模范作用,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班级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也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我对学生说,我最关心你们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不注意安全其他的都是空谈。二是品行端正,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你的学问再大,如果没有德,也就是缺德,那他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多做积德的事,不做缺德的事。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学习要认真,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的父母是在那工作如何关心自己成长的,然后告诉他们,父母挣钱不容易,把你们培养长大更不容易,父母在培养你们成材的道路上不但花费了钱财,更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你们要懂得感恩,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三、完善班级管理。
1、时刻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注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人人都是班干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坐班,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班级的状态,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班级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还是分工到各个学生。我就是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例如每次考试,考场布置我只要告诉学生我们这个考场人数,其他就不需要问了,学校安排的大扫除,我就会在晨会上讲:课外活动大扫除,相关班干部做好人员分工,中午劳动委员任务就分工到人了,张贴上墙,劳动委员负责检查。哪里不干净,找到当事人立即补上。大扫除后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在这方面班主任懒了学生也就勤快了,我们要时刻激发学生的潜能。
2、永远不要相信学生有自觉性
对于少部分比较听话的学生,自觉性是有的;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而且是大部分是没有自觉性的。试想如果他们都有自觉性,何必催着他们交作业?何必逼着他们背知识点?现阶段的学生还是玩心较重,虽然是高三但还是不能完全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很多学生很有潜力,但是以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出来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现在高中自由度大了,他们就更把持不住自己了。针对学生这一方面我的做法是勤进班,主要是
1、在早晚自习去班课堂在班外巡视(在窗外观察教室内情况)勤进班听课。这样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时刻在关注着教室内的情况,然后自觉的专注用心的去学习。慢慢地去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一段时间下去,即便是平时在不学习的也会经过长时间的违学习而变成一种习惯,最终慢慢的去学习。
3、手机管理方面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学生中的手机很多,有的是家长在外打工的给学生配备手机,也有的是学生自己交话费送的手机,也有的是自己花钱购买的手机,针对学生的手机状况,我的做法是主动上交、每次大星期回来学生主动把手机交到我这,大星期带回,交到我这的我负责给你充电及告知你家长来电等情况,不交的可以自己关机放在宿舍柜子里,但是如果你玩,被我发现或者是被其他老师发现,这样你的手机暂时由我保管,直到高考结束。这样就限制了大多学生,班级内有手机的学生基本上都会上交。
4、考试后随时调整关注对象
每次考试结束,首先分析学生在年级及班级所处位置,关注成绩浮动较大学生,一般情况下班级前十名是不要问事的,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及学法上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平时只要给他们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没必要干涉他们每天学习生活的规律,有可能你让他按照你的思路去走,他们反而不适应,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临界生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只要我们抓住了,整体班级成绩也就上去了。
四、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人都喜欢被表扬。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更需要表扬。其实学困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
上年我们班赵浩宇同学刚分班的时候是年级700多名,可以讲成绩是一塌糊涂,可在其他方面确非常积极。每次学校及班级有活动都是主动去帮老师和班干部。活动结束后我都会在班级内公开表扬,后来发现渐渐地他有了改变,到班时间早了,上课认真记了,后来主动要求我把他和马佳同学坐一起,慢慢的从学习方面的被动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在班级我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地给予表扬,他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尽管他的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学习态度有了较大转变,最终从年级里的700多名转变为年级里的300多名,因此,我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要多激励学生。其实,有时候,我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火,但事后想一想,自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火样子是不是很难看,是不是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如果能通过其他方式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发火,训斥学生呢?这样既伤身体,又使班级氛围很压抑。其实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基础,来自不同的家庭,智力水平不一样,因而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了,我想,所谓“蹲下来看学生”,大概就是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吧。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
5、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会自得其乐。
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着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要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文盲,而是不能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能够运用学习方法,主动获得必要的知识、学习、优秀的人。高三时,“死记硬背”和“读死书”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经常同学发出这样的问题:记得自己以前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高中后突然觉得语文基础很差?为什么其他的科学很容易学习,而中国的学习却变得无所适从?怎么学中文?如何尽快提高我的语言成绩?许多学生带着这样的疑惑苦苦摸索,没有什么效果,从引发痛苦,好多感叹:多么难学中文!客观地说,语文作为一门基本的工具性学科,很难学好。它内容广泛,集思想、知识、艺术于一体,需要逐步培养良好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写作和语言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流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为此,应该说难度较小,有规律可循。首先,需要正确的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取决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一个渐进而微妙的过程。
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不应急功近利。为了达到考试的目的,我们应该奠定语文基础,努力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来学习。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主要标志。在高三的时候,我们应该掌握这两个精髓。阅读是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有计划地读一些名著,不断扩大我们的知识。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应该根据相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它们可以分为古典和现代以及诗歌和散文的体裁。国家可以分为中国和外国,但他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偏好。我们还要学习今天的报刊和精致的时文,关心时事和新闻。仅仅用课本学汉语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阅读社会,了解生活。当时,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解释。多读多看,多了解自我、自力更生和自我提高。阅读要与背诵相结合,广泛积累语言材料。阅读也应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不读书不笔墨”是合理的。写作可以增强记忆力,组织思维,提高认识。阅读可以广泛摘录词句、警句、谚语、名人名言、精彩段落,还可以提取情节大纲:做作品评价、欣赏、阅读后的感受等。
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积极地创造。高三的学习方法是多练笔,经常坚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感受。在学习汉语时,应该用好三本书。除了学校和教师需要使用的语言之外,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准备三本书:知识书、杂书和随笔书。知识手册用于记录语言和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可用于笔记和个人校对。高中三年级的学习方法通过初中的学习,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所触及,但仅限于理解能力,很多学生都是半理解、零碎的。当涉及到高中时,有必要有系统地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参考相关的解释,从字形、单词、标点符号、句法、修辞学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注意收集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汉语知识框架体系。杂注这是一个非常广义的称谓,旨在汉语学习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包的。从优美的文字到精美的文章,从历史的对立面到民间的俚语,从术语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写到专题研究,随时都可以从大量的摘录中抄袭出来。
到了高考考前100天的时候,考生们就已经经过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了,也算是身经百战了。虽然说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同,但是剩余的复习时间却是一样的。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尽管说高考前只有100天了,但是这100天里也能做很多的事情,成绩优秀的学生吗,可以在这100天中对语文进行查缺补漏,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来巩固自己语文已经掌握的知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还有时间去改变自己。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情况,你都需要以激昂的情绪、乐观的心态、一丝不苟的要求,接着进行语文复习。
二、抓好重点
一、让学生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目标与人文素质目标
让学生掌握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学习朗读方法, 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 感情的转化, 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基础。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并且阅读大量课外读物, 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体会其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的习惯。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地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 语言生动。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 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于生活中, 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二、只有切实抓好基础知识, 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在复习后期, 备考应结合《考试大纲》的知识点对照教材逐个掌握, 把缺漏的知识补上, 重建并巩固基本的语文模型梳理基础知识。然而, 在高考总复习中, 不少老师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轻教材、重复习资料的倾向。其实, 教材才是高考复习的根本, 复习资料只是高考复习的辅助。因此, 在语文复习中时应充分利用课本, 透彻理解概念, 真正理解语文的本质特别是在临近高考的日子, 应注重通性通法, 不能一味钻研难题、偏题。万变不离其宗, 教材永远是考试的依据, 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工夫。
三、学生应跟上教师的思路复习
教师思路要是全方位的, 如果你认为高三学习是第一位的, 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要求, 那你就错了, 学校和老师在高三一年中不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加重, 而放松对纪律的要求, 反而会强调纪律, 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学习上更要听从老师的建议, 高三老师都是经历了几次或十几次的高考非常有经验, 复习的进度、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顺序都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的, 高考的变化及新的要求都会在复习中渗透。不听老师的, 自认为有一套很好的复习方法的学生, 每年都有最后碰得头破血流的。
四、高三学生必须注重正确处理语文复习的关键点
1.关于上课 。高考是个人行为 , 也是集体行为。要求学生上课时紧跟老师, 仔细听讲, 积极思考, 倾听别人的想法, 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果高三任课教师发生变化, 大家就应该尽快适应。而不应该因为不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 就不喜欢这个老师, 甚至是不喜欢这门课程, 这样受损的只有自己。
2.关于复习 计划。复习每天都要进行 , 即使今天没有语文课, 也要对知识加以复习, 这就要求有一个计划, 首先对时间加以计划, 每天都要花时间复习语文, 四十分钟左右, 周末应有两节课的时间。其次对学科加以计划, 哪个时间段看哪门学科要做到心中有数, 计划有了, 贵在坚持。
3.关于语文 作业。作业是检验听讲和复习效果的手段 , 不应将其看做负担, 作业要认真对待, 把每一次作业看成一次考试, 不能敷衍了事, 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与同学研讨, 但不要直接抄写, 也可以不写, 提供给老师一个信息, 老师会单独或全体讲解, 每次作业都是练习的机会, 不要错过。
4.关于语文 考试。考试是对知识 、方法、能力 、经验的检验, 每次考试, 大家应该充分运用。首先, 考试要独立完成, 不要看别人的, 否则会掩盖你的漏洞, 失去老师对你的关注, 也会失去老师对你的正确估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好坏, 说明不了什么, 考好了并不证明你就没有问题, 考不好也不是不行了。考试成绩不真实, 会在高考中体现出来, 吃亏的还是自己。其次, 考试要注重基础题的解答, 要明确考试是靠做对会做的题得分, 而不是做不会做的题得分, 取得好成绩是依靠做对多少, 而不是做了多少, 大家要学会放弃, 不要因为一个题目而影响整个试卷的成绩。
5.关于交流 。学习中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包括同学之间的交流, 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尤其应该做好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 可以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帮助你解决问题。不会的题目要注重随时解决, 不要积攒。这种交流不只是学习上的, 复习是很枯燥的, 若心理上出现静不下心、成绩不稳定、时间分配不好的情况, 求助于老师是正确选择, 你的这些情况以往的学生中都出现过, 老师知道如何解决。
6.关于改错 本。改错 本在学习 中起到的 作用受到 了学生的一 致肯定。 改错本就 是收集错 题的本子 , 也要一科 准备一个, 本子要准备厚一些的, 以便多积累错题。错题本忌讳成为 难题本 , 有些学生 错误地理 解了错题 本的含义 , 把自己不会 做的一些 难题写在 上面 , 这就失去 了错题本 的意义。错题本应该积累自己在平时做练习和考试中“会做”而做错 了的题目 , 积累的目 的是在以 后的考试 中 , 特别是高考 中避免出 现类似错 误。错题 本应经常 翻看 , 对一些已 经掌握了的 不再错的 题目要删 除 , 考试前复 习时只要 看看错题本就可以了。
7.关于身体 锻炼。高三长时间紧张的复习会消耗大量体力, 而体能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来积蓄。高三学习时间紧, 锻炼时间较少, 大家要充分利用好体育课、课间操这两个时间段的锻炼机会。课间操在上完两节课后, 起到调节作用, 使疲劳的大脑得到放松, 以利于后面的学习。高三的每一节复习课的容量都很大, 如果没有很好地利用课间操时间, 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摘要:越是临近高考, 越要静心生慧;越是暂时落后, 越要奋起直追。相信自己, 执著前行, 就会才涌思进, 就会翼丰飞天。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高效而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学生,语文复习,方法技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育 学习习惯 朗读 书写
进入高三以来,考生对语文的关注会因其他学科复习的深入而越来越减弱,语文的地位也越来越尴尬(尤其是理科生),简直就是主科中的副科。他们能够用好课堂的时间就相当不错了,但复习的知识点多,提高课堂的效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也要依赖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习惯的培养得从高一入手开始抓,那么如何在高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书写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会有不少卷面因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而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尤其是作文,因此无形中就会被多扣几分。而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的试卷则会让人眼睛一亮,即使你的表述稍微欠佳,也会因为阅卷老师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我们知道规范的书写不是一两天就练出来的,而且也不可能在学习任务重的高三才开始练习。因此从高一开始,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每天临摹一定数量的钢笔字,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通过强化练习,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并且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卷面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朗读
作为文字学科,语感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在高考的复习中,有些试题完全可以通过语感而解决。例如文言文的断句,语感好的同学通读过去就可以正确作答;修改病句也可以凭语感排除一些选项。而朗读的培养,得要心、眼、口并用。通过从高一开始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将所朗读的内容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积累
高三的复习中,有的同学由于高一、高二积累的知识太少,所以到高三感到无所适从。比如文言文的复习中,考纲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很多考生不容易记住,即便记住了又容易遗忘。而文学常识、名句也更是如此。有的考生认为文学常识一共才6分,花的时间又多,但见效不明显,不如做对一个理综的选择题,因此他不想到高三才认真去记。还有的考生写作文时老是苦于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写作文就心烦。鉴于此,从高一就开始广泛、大量的积累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尤其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要求学生动笔默写;教材中的多音字的读音、易错字的字形,要求多写。这样即使有遗忘的地方,高三复习时也容易记住。作文的素材更是要靠高一开始的点滴积累。
四、良好的听课习惯
高三复习时,对课堂的听课质量要求更高。考生要做到专注的同时记好笔记。但是高三复习中上课的专注程度会因压力、长期的“抗战”产生的疲劳而难免下降,而课外考生用于语文的时间是很少的。如何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当然一方面有赖于教师的高效指导,另一方面也对考生的听课习惯有较高的要求。在高一时,培养学生上课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做到耳听、目视、心思相结合。同时认真记下相关的笔记,以便及时复习。
五、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不少的考生会出现非知识性失误,比如审题不准,把题干中的要求看错,以致本可以做对的题却不能得分或不能得满分,造成过失性丢分。如果把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找出来,就可能避免这样的丢分。如果没能做好选项在原文的位置的勾画,很容易出现失误。因此,从高一开始就培养学生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就是必要的。我们知道读书的过程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信息、再造信息的过程。在读书时,应该在书上圈点勾画,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有同感的地方也可以写上几句。这样来读书,就能在长期坚持之后把书本知识和写作习惯逐渐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
六、多练笔的习惯
作文一直是高考得分的“大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叫高考的第七个学科,地位是如此重要。但作文水平不是通过一时半会的练习就可以提高,更得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练笔。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定时的、经常性的练习,这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及时巩固、反思、搜集错题的习惯
高三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更应注重对当堂知识及时反思、巩固、以便及时弥补。而大量的练题更是需要不断反思,尽量避免错过的试题一错再错。对于典型的错误更要及时摘抄。而这些习惯也都得从高一培养。
总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坚持不懈中养成的,没有耐心和恒心就无法收获成果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是要注重从高一开始的习惯培养。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介绍】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学习原则介绍07-07
浅谈高三语文学习方法06-26
高三语文辨析病句的方法07-11
高三语文成绩差怎么提高的方法05-25
高三语文高三议论文07-22
高三语文趣味10-22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06-05
高三语文专题教案07-19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09-09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