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的发展策略(精选9篇)

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篇1

作者: 李静

来源:现代幼教

当前,“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广为社会所关注,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2010年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专门部署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两部重大的教育法规均强调了教育要坚持公平性和公益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合肥地区学前教育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为了指导和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缓解“入园难、入园贵”这两难题,近年来,合肥市先后出台了十多份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如《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合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等。仅2011年,合肥市就新建了133所幼儿园,改扩建13所幼儿园,相当于前3年增加的总和。同时不断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市和县区财政均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2009年、2010年市财政均拿出500万元专款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11年扩大至2000万,今年增加到了5000万元。合肥市自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以后,学前教育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仅2011年市区就有超过60所民办园(包括企事业办园)被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但目前合肥地区的学前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公办园稀缺化

目前,合肥市共有744所幼儿园,其中公办144所(占19.35%),民办549所(占73.79%),企事业园51所(占6.86%)。从数量上看,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严重不当,公立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人们的需求。公立幼儿园有政府监管,办学规范,价格合理,师资力量好,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都深受家长的认同,但是,公办幼儿园每年入园名额稀少。虽然各种民办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力,但“入园难、入园贵,入公办园难上加难”的社会现状依旧存在。

(二)民办园的收费两极化

从整体上看,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普遍高于公办幼儿园。一些民办幼儿园硬件设施一流,装修高档,各种所谓的特色办园理念层出不穷。在这些民办园中,凭借特色教育的旗号和优质的硬件设施,入园价格也大幅飙升,费用从每月一千到几千不等,让部分家长望尘莫及。而另一部分幼儿园虽然收费低廉、价格亲民,但办园不规范,投入小、面积小、办园硬件较差,师资良莠不齐,甚至是无证园,难以让家长放心。

(三)幼儿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除少部分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享有正式的事业编制,大部分幼儿教师都属于招聘签约型。不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也良莠不齐。在部分民办园,幼儿教师没有身份保障,流动跳槽现象严重。同时还普遍存在幼儿教师的收入偏低、工作压力偏大、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等问题,特别在职业规划和发展方面,如在职培训、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幼教队伍稳定性受到影响。

二、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策略思考

(一)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机制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财政投入不足,前几年呈下降趋势见表1,近几年稍有上升。2008年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1.33%,2009年是1.39%,而国际平均水平是3.8%。在有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7.8%,甚至有的高达11%。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目前,有关《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指出,合肥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为2.21%,除庐阳区外,其他县(市)区均未达到“县区人民政府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按不低于5%比例安排学前教育经费”的规定。[1]因此,政府要切实履行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经费投入、监管引导的职责,努力增加普惠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涵盖公办、民办幼儿园的生均拨款机制,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二)强化普惠性幼儿园的理念和公益性办园体制

“普惠性幼儿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既普及又实惠的幼儿园,就是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面向大众的、适龄儿童普遍接受的、收费合理的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其直接指导和辐射的村园或班,其中,留守幼儿更应该成为被优先考虑的对象。第二类是城市平价幼儿园,包括运用公共财政举办的普惠性教办园、企事业单位园、工厂园、街道园和新建普通住宅区的配套幼儿园,以及社区幼儿班、幼儿活动中心等,主要服务对象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包括外来务工家庭的幼儿。[2]

因此,在现阶段,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是要建立和扶持大批适合普通公众家庭优质低价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平价幼儿园。

(三)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目前,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大公办资源:一是在公办资源短缺的城乡地区,要新建一批公办园;二是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幼儿园;三是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扩大公办资源;四是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办园。

鼓励和扶持民办园可包括:一是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二是创新支持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强调民办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园具有同等地位。[3]四是调整办园门槛,鼓励民办幼儿园办出个性和特色。总之,缩小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各方面之间的差距,是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举措。

(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学前教育处于整个教育系统的起始阶段,但对其师资的要求并不能因此降低。因此,要严把幼儿教师用人关。首先,认真执行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其次,政府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完善社保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持教师队伍稳定。最后,应大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学前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服务。

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篇2

1.幼儿教育中的 “小学化 ”倾向性的体现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过早灌输小学教育理念。在许多家长心中 ,“不能输在起跑线”这句话成了衡量孩子成长的标准,而许多幼儿园也抓住家长的心理,以教学代替教育,将知识传授代替智力开发,使得幼儿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过早地进行小学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违背幼儿学前教育的宗旨。

(2)忽视孩子身心健康。许多幼儿园由于只看重孩子的成绩结果,将每周的课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张,理论课更是琳琅满目,其幼儿园根本功能已经丧失。对幼儿的心理教育、智力开发、身体锻炼等方面的无视,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失去该有的效果及目标,幼儿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无味,难免产生身心压抑。

(3)填鸭式教学。幼儿园学前教育 ,老师经常会要求幼儿要背诵古诗词,掌握运算方式、认字写字等,完全忽视幼儿阶段探索知识能力的开发,使得幼儿失去探索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失去应用的兴趣,只是将其看做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日积月累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适得其反。

(4)对幼儿评价标准较单一。许多幼儿园对幼儿在园的表现评价较为单一,只是评价幼儿硬性作业的合格与否,没有相应多元化的评价,忽视幼儿全面发展,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5)融入小学纪律管理制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 ,许多幼儿被要求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不能随意乱跑,一言一行都要在老师的视线之中。这样的管理模式,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完全被无情地压抑,容易使得孩子失去活泼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活力。

2.新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

(1)善于转换思维对幼儿进行教育。将传统的一对多的教育思维转化为多对一的教育思维, 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比如给幼儿讲文明礼貌内容时,我会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有人随意乱丢垃圾,你们会怎么做? 有的孩子说:“我会告诉他 ,这样做是不对的。”有的孩子说 :“我会等他走后捡起来。”有的孩子们说:“我会报警。”听到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我对孩子说:“希望你们永远都要保持这种想法,还大自然一个绿色的环境,一起做大自然的保护者。”孩子们都认真点头。通过这样的转换思维,学生充当情景角色,深入其中,探索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计划生育的顺利实施 ,使得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许多父母视孩子为掌中珠, 加倍呵护。这种照顾方式使得许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想法,我行我素。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想法,让其学会尊重他人。例如定期制作山区孩子生活疾苦的视频, 让孩子自觉发现生活上的不当之处,学会改变,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并为山区小朋友邮寄礼品,互相做朋友。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并与其他孩子分享与交流,愉快地和睦相处。

(3)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 管理的力度。幼儿学前教育除了幼儿园与家长的努力支持外, 也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相关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门应对当前幼儿园教育不得当的行为进行相关管理与指导,使其走上正常教育管理行列。而且教育部门要检查各幼儿园师资情况,抽查教师教学水平及心理素质状况,对学前教育不适合的地方进行相关意见指导, 调整幼儿园对幼儿学习的评价标准,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现象,对不达标准的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处罚措施,情况严重者责以停业通告。教育部门通过对幼儿园的明察暗访,使得幼儿园加强自身,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为幼儿学前教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男园长的专业发展策略 篇3

一、男园长的职业角色特点

物以稀为贵,幼儿园男园长在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的同时,更承载了更多的期望。幼儿园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儿童成长的一个虚拟家庭环境,环境的适合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单纯的性别结构会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这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园长,尤其是幼儿园男园长,必须明确自身的特殊角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认识男园长的职业角色特点,能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分析自身劣势,扬长避短,实现全面发展。

1. 男园长能为幼儿园投入更多的精力

每个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同时满足事业和家庭的双重需求,所以家庭与职业的平衡是一个不可化解的矛盾,这成为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基本因素。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的责任远远多于男性,于是在家庭中投入的精力远大于男性。与男园长相比,女园长在园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对家庭冲突和影响更加的明显。所以,与女性园长相比,男园长可以为幼儿园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时间,具有更大的优势。

2. 男园长有一定性格上的优势

社会化进程中,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特征,从而指导男性和女性更好的胜任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幼儿园多以女性教职工居多,由于女性的细腻和敏感的性格,在这种单一女性的群体中,一些琐碎的小事,就会引起矛盾、误会和不愉快,不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工作的开展。男性性格中的大度、幽默和忍让,以及不同于女性的思考问题方式,可以缓幼儿园工作中出现的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同事关系,调动幼儿园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增强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形成强大的集体的凝聚力。

3. 男园长工作上的不便

由于幼儿园以女教职工居多,男园长在工作中会产生一些不便。男女有别,女性教职工有一些私人问题是不便向男园长反映的,同时,幼儿园男园长在与女性教职工的相处中,沟通方式、管理尺度等也是很难把握的。这些问题对于男园长,特别是年轻的男性领导者是很难处理的。

二、男园长职业角色所承担的主要责任

1. 遵守园长专业标准,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园长,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园长专业标准》的要求,以及了解幼儿园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办园,以法治园。幼儿园园长作为幼儿园的最高管理者,要全面指导幼儿园的园所建设、保教活动、文化建设、教职工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掌握幼儿园管理实务。一名合格的幼儿园园长应不断的进修学习最新的幼儿园管理经验和学前教育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 营造温馨氛围,优化内部管理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男园长,应该发挥男性的性格优势与特点,展现男性独特的思维方式、做事原则,营造更加积极与阳光的幼儿园氛围,利用“异性效应”,优化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同时,男园长比女园长更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这样的可以帮助幼儿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探索出更多的发展道路。面对日益增加的幼儿园男性教师队伍,男园长比女园长更能给予男教师重视和理解,针对不同性别的教职工特点,做出不同的安排。

3. 开发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幼儿园

对幼儿身体健康的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环,我国一直将健康领域作为五大课程领域的中心,各个幼儿园深入贯彻。男园长一般是从幼儿园男教师成长起来的,男教师们往往在体育方面有所特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男园长则更加偏向对能够促进幼儿体能健康发展的课程的开发。不仅如此,在几大领域的课程设计上,男园长会着重让教师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失败的自信心。同时在课程中,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符合幼儿身体“最近发展区”的要求,锻炼儿童抵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幼儿园在男园长的领导下,对课程的开发思路会更加活跃,更加注重对幼儿视野的开拓,注重幼儿肢体的协调,注重幼儿游戏的创新,让孩子们在自由、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幼儿园男园长的专业发展策略

1. 坚定专业理想信念。当今社会,选择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性仍是极少数,有些曾立志从事幼教行业的男性,由于社会的舆论、幼儿园被女性包围的工作环境等因素,导致了他们改变了初衷,在工作很短的时间以后就转向其他的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最大的动力就是热爱幼教事业,树立“以园为家”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孩子,学会尊重、团结幼儿园的每一名教职工。幼儿园男园长从一名幼儿园教师开始成长,一般需要跨过入职适应、职位提升、业务熟练、称职这几个阶段,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努力,同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男园长发挥主体意识,坚定自己的专业理想信念。

2. 积累专业实践经验。目前的幼儿园园长大部分是由幼儿教师成长而来的,所以更加需要重视平时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教学和管理的实践经验。优秀的园长应当对全园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熟知各个岗位的职责,这样才能制定幼儿园的管理条例。我国为了提高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定期提供了进修学习、各级培训的机会,这些珍贵的机会能使园长接触到先进的幼儿教育、管理知识,形成科学现代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管理经验。在参加培训获得丰富管理理论的同时,幼儿园园长要在日常的幼儿园管理中保持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事求是的指导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篇4

角色游戏更多是由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自主生成的游戏,自主性游戏的产生是以幼儿身心发展为前堤的,而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促进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策略。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前提。

游戏本身就是以幼儿能了解和想象的事物、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的。因此,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能保证游戏情节顺利发展,更能不断地丰富游戏情节的内容。

1、引导幼儿关注家人的生活。

经常提醒幼儿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如何关心爱护自己,让他们说说在家里的所见所闻,然后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到角色的扮演中。慢慢地,幼儿对爸爸、妈妈在家中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反映的就越逼真。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沿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进公园如何购买门票以及要爱护公共财物等。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能让游戏情节更加逼真和顺利。因此我们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其生活经验。

二、加强教师有效介入,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关键。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该如何介入?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

1、当游戏情节内容单

一、无趣、停滞不前时,教师需要介入。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开展的进展情况,如果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停滞不前,则需要教师的介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内容总是重复的几个,显得非常单一。如果长期下去,孩子的游戏水平就会显得停滞不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让情节的内容更丰富,变得更有趣。如:小班娃娃家的爸爸总是超市来回买东西,买完就放到娃娃家的桌上,放好了又去买。看到这样的情节,教师进行了介入:“哇,爸爸,今天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家里有开心的事情呀?”爸爸一听,看看桌上这么多东西,很快就想到了好主意,“对呀,宝宝打针不哭,我给他买好吃的。”教师继续追问,“噢,真的呀?那这么多东西都是给宝宝吃的吗?”爸爸想了想,“吃不掉,吃不掉,宝宝吃一点点,等一会儿,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叫他们都到我们家吃饭。”通过教师的介入,原本单一的游戏情节,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2、当游戏情节发展出现价值偏离时,教师需要介入。

有时候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会出现价值的偏离,有些内容不符合社会规范,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让游戏情节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即便是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情节出现不积极的一面,也需要谨慎处理,以免打击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如:一次大班的自主性游戏,两名男孩在娃娃家喝老酒干杯,边喝边聊,然后就开始骂人,“你有神经病”“你脑子坏掉了”。这一听就是在模仿家中成人的语言。于是,教师采取了介入,扮演客人的角色进入娃娃家,“你们在喝酒干杯呀?是不是喝多了,怎么开始骂人了呢?”一男孩回答,“哈哈,喝酒就是这样的呀,有一次我爸爸和爷爷在家里喝酒,喝醉了还打架呢!”教师一听马上说,“是呀,酒喝多了,醉了可就会发酒疯的,所以呀,喝酒要适量。”接着又说,“你们干杯,肯定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吧?”另一名男孩说,“对的,我是爸爸,今天我找到了新的工作,是超市的老板,哈哈!”教师马上追问,“噢,太好了,那你今天上班吗?可要少喝一点呀,否则会丢了新工作的哟!”两位孩子一听,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嗯,不喝了,我要上班去了。”教师一系列的追问,让原本消极的游戏情节有了转折,体现了教师介入的教育价值,让游戏情节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下去。

三、落实材料支持策略,是游戏情节发展的能源。

我们都不会忽视自主性游戏中的情境创设和材料提供,因为,这是支持孩子游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可以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但是可能我们很少去思考,材料支持策略如何为游戏情节发展服务。如果材料提供仅仅只是一种形式,那只能满足幼儿的简单操作,可能对情节的发展缺少真正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有效落实材料支持策略。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梳理一些有效的材料支持策略

游戏前:1、2、3、创设富有情境性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开展游戏。

中大班提供百宝箱,鼓励幼儿自主寻找替代物,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呈现新增材料,引发幼儿积极思维,促进情节丰富。

游戏中:加强观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丰富,促进情节继续深入。(材料提供注意:多一些低结构材料,多一些半成品材料便于幼儿创造性地使用,促进情节创造性地发展)

游戏后:加强反思,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时调整材料。

四、把握游戏交流环节,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助推器。

游戏的交流环节的确是一件很难做好,但做好了又很有利于推动游戏发展、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

1、分享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和成功解决问题的行为,让游戏情节不 断丰富。

我们经常会在游戏中捕捉一些孩子们有价值的创造性行为,及游戏中幼儿成功解决问题的事件,在游戏交流的环节,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不断地丰富游戏情节。如:小医院的医生如何应对一位骨折的病人,拍片、绑石膏,从百宝箱找到各种材料,替代纱布及石膏等游戏行为,这样的事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交流,一方面丰富了医院的游戏情节,也更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展开师生互动式游戏交流,让游戏情节不断深入。

班级“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游戏过程中生成了门票。游戏结束后的讲评分享我将这些植物园门票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在肯定了“新门票”很多优点后有孩子质疑“门票”颜色太淡,看不清。雯雯建议用黑色水笔画,孩子们现场演示对比了一下,植物园的佳佳心服口服表示下次换黑色水彩笔;轩轩又提出应该用绿色水彩笔制作门票,因为绿色代表植物,教师表扬了轩轩。但让孩子思考如果用绿色水笔画,那么淡紫色手工纸合适吗?马上有孩子说改换成白色纸。之所以将“新门票”作为话题进行交流,一是将幼儿自主制作的游戏材料与全班进行一次分享,让大家都知道植物园有新门票这件事情,并肯定孩子的行为。二是对已经制作好的门票通过集体智慧进行修改调整,使其更符合游戏使用要求,也可以让门票事件进一步发展下去。

巧用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篇5

摘 要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巧用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语言记忆能力,在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策略 促进 语言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27-02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是幼儿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在运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在新《纲要》中,幼儿园语言领域总目标为:喜欢与人谈话、交流、礼貌讲话;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那么,在幼儿园里,老师应如何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呢?围绕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我巧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语言活动,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中来。枯燥的语言学习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强个人经验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语言包括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动机愿望,不断获得学习语言的快乐。如在引导小班幼儿学说“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方位词时,我首先采用了游戏《小老鼠,藏在哪儿》,将小老鼠藏在大树上面、大树下面、屋子里面、屋子外面,让幼儿大胆说出小老鼠藏在哪儿,并反复练习“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方位词。”接着运用游戏《小老鼠不见了》,将小老鼠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请幼儿寻找,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方位词说说,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小老鼠。最后,运用游戏《我也藏起来》,请幼儿藏在四周,教师寻找,引导幼儿相互说说自己藏在哪里,巩固对方位词的练习。整个活动以《捉迷藏》的游戏为主线,幼儿在富有童趣的游戏中积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在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语言记忆能力

1.在故事中记忆。故事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它与幼儿密不可分。在语言教学中,我常常把语言内容用一些恰当的关联词语或过度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幼儿听起来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记忆。如在教大班幼儿学习绕口令《猴和狗》时,我就把这首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猴子和小狗,一只在树上,一只在树下,我怕你,你也怕我,最后相互吓跑了。”在活动中,老师重点引导幼儿练习狗(gou)和猴(hou)的发音,幼儿能愉快的参与在活动中,并能较好的念出绕口令。

2.在情景中记忆。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展开积极地思维,理解作品。如在中班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学中,我请来了几名大班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三只蝴蝶和三朵花姐姐,进行情景表演和角色对话。在活动中,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在操作中记忆。《指南》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所以,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内容,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摆一摆、拼一拼。如在小班看图讲述《小猫在哪里》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五只小猫、草窝、床、椅子、篮子等卡片,让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复述看图讲述内容,学习正确使用介词“在”和方位词“上”“下”“里”,并教会幼儿短句。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忆。

《指南》中强调,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兴趣,让幼儿带着乐意的、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从而达成积极主动、卓有效率的学习效果。

4.表演记忆法。根据《语言》具体内容,编一些简单、形象、有趣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动作表演,增强幼儿记忆。如教中班幼儿学习儿歌《小雨点》,为了让幼儿理解象声词“沙沙沙”,想象“小雨点”落下的声音,以及掌握 “张”“摇”“拔” 等动词,教师可引导幼儿表演花儿“张嘴巴”、鱼儿“摇尾巴”、苗儿“向上拔”等各种模仿动作,边做动作边学儿歌,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

三、在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在 “娃娃家”游戏时,“妈妈”和前来做客的客人发生了争执,“妈妈”跑过来告诉我。这时,我说:“那怎么办呢?”“妈妈”说:“我又不是真的妈妈。”旁边的幼儿就开始提醒她:“可是你现在就是妈妈啊!”这种情况下,我退出了“娃娃家”,旁观孩子的表现。“妈妈”在争执之中不断地为自己辩解,这也锻炼了她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让她学会了怎样去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为自己开脱。使幼儿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把目光投向孩子,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期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 篇6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然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为此,笔者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

形式的常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一、角色扮演常规管理趣味化

1.模仿喜爱动物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并痴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就乐得神采飞扬。于是,我就将诸多可爱的动物引进班级管理,与枯燥的常规进行匹配、链接。如:学小猫轻轻走路;学百灵鸟大声歌唱;学小猴大胆游戏„„这样,幼儿玩的开心,学的主动,掌握的也轻松。渐渐地,也就习惯成了自然,2.扮演故事人物

除了动物是幼儿乐衷扮演的形象,许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幼儿所欢迎的对象。为此,我们有意选取作品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形象,让幼儿直接模仿。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也给每名幼儿七个花瓣,让他们学主人公,做七件帮助同伴的好事;学儿歌《小熊过桥》后,让幼儿学小熊大胆过小桥,做游戏;学儿歌《我上幼儿园》后,鼓励幼儿学儿歌中的小

朋友,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

二、环境熏陶常规管理形象化

1.设计视图标志

幼儿对常规的认识常易理解,难遵守,这是幼儿自身控制能力欠缺使然。为此,我在创设物理环境时,总是与幼儿一起设计常规标记图,并张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以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醒。如:为引导幼儿摆物有序,便与他们画各类物品的简笔画,当做物品的“家”的标志,张贴在相应的玩具橱上;为减少幼儿间碰撞,在进出卫生间的过道上,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也就是在这些“家”、“小脚丫”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2.播放优美音乐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创设幼儿语言环境, 让幼儿有机会说。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物质环境, 让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 成为幼儿学习、表达、探索的刺激物和桥梁, 为幼儿创造说的空间。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 他们爱玩、爱画、爱制作, 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饰活动中来, 激励幼儿去想、去说、去做, 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 在这里, 他们乐此不疲, 教师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自然角饲养的小白兔, 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 幼儿在观察、照料的过程中, 可以描述它的外形、行动, 交流喂养的好办法, 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发展了语言。带着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 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每个孩子会像小鸟唧唧喳喳地, 和小草说, 和蓝天说, 和自己的同伴说, 说自己的感受, 说自己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的东西。如今的孩子对动画片百看不厌, 教师充分利用融动画、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 给孩子展示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 让每个幼儿在入情入境的环境里感受语言, 学习语言, 表达语言。

二、在活动中练习幼儿的口语能力。

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不仅使幼儿身心得到愉悦, 更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口语的表达水平。我利用幼儿园组织的“讲故事”比赛, 让幼儿逐一上台表演故事, 幼儿按得分高低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奖品, 孩子们争先恐后, 兴致浓浓。组织“小小记者团”活动, 通过“小小记者”的采访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锻炼。活动中, 教师满意的微笑、夸奖的话语、小小的奖品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 都是激发孩子表现欲望和兴趣的催化剂, 能促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有趣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语言的乐园。一段时间过后, 家长们普遍反映, 孩子喜欢与人交谈, 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见闻, 能大胆为客人表演儿歌、故事, 比以前更活泼开朗了。教师一定要做到相信孩子并及时给予幼儿指导, 多给幼儿思考和讲述的时间。让幼儿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在用词、语句的连贯方面给予指导, 起到一个调色的作用。

三、在教育活动中, 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 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 而思维活动的成果, 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 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 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 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 还要学习单一反三, 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 填换内容, 表达新的意思, 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 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 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 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 等等。做好后, 让幼儿边演示边讲, 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语言教育中, 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在活动中, 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

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篇8

关键词: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30-02

一、研究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高原期”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她们的工作态度、上进心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成长。

1、表象:“高原期”教师出现专业发展缓慢的现象

由于“高原期”教师个体性格差异,身体健康状况不一,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又要面对不同的家长、幼儿,常有情绪低落、焦虑等现象。又因教师职称评聘有限,一些教师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

2、反思:“高原期”教师潜藏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这些教师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自我实现的激情未减,更需要有成就感和认同感。

3、问题:缺少对“高原期”教师更新专业需求的策略

幼儿园专业发展培训缺少对“高原期”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类型与水平方面的研究,使得这些教师一直停滞不前,不再发展。

二、分析高原期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正确“定位”

为了准确地研究分析“高原期”教师,我们发现 “高原期”教师存在以下几种消极类型:

1、自满型。满足于现有的经验和技能,对教学工作的热情逐渐减退。

2、退缩型。对现在激烈竞争及教育理念的快速更新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已经落伍,渐渐处于不断被边缘化的状态中。

3、抵触型。一些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对日复一日的教学产生厌倦。

4、矛盾型。部分教师内心渴求专业成长,但在行动上有抵触,阻碍了其专业成长。

面对以上现象,我们从关注“高原期”教师内部需求出发,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的外部推动入手,积极为“高原期”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三、针对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完美“塑形”

1、点燃激情——促进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对“高原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清晰的认识,重新点燃激情是促进高原期教师发展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开展了“三大讨论”活动。

(1)讨论之一——设计教师的形象。根据高原期教师的实际生活,从教师的风采入手,提升教师对美的认识,体验“爱”在工作中的真谛,得出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一脸真诚的笑容,一身适宜的服装,才是一个健康、知性、智慧教师的完美形象。

(2)讨论之二——创造教师职业美。组织开展多种活动,让教师发现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意义,强调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和发展自我价值,享受职业的快乐和幸福。

(3)讨论之三——教师的职业追求。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工作是一种幸福,我们开展 “最美教师”活动,将她们的经验和长处放大,挖掘身边兢兢业业的好教师,引导教师在平凡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文化滋养——促进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涵养,我们积极创建学习型教师,努力形成“书香、人文、激励、和谐”的文化氛围。

(1)有形文化,润物无声

幼儿园文化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可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温馨的“教师书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每位教师。

(2)无形文化,沁人心脾

我们通过踏青赏花、趣味运动会、幼儿园好声音等活动渗透文化内涵,让教师们在放松之余,树立了团队意识,不断自我超越。

3、学习浸润——促进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化

我们提倡把零碎时间用起来,开展“读好书”活动,,选择与教学实际 “近一点”“实一点”“新一点”的书籍,通过推荐书目和教师自选书目相结合,让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4、真情投入——促进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升华

我们不仅在制度、资金、专业上给予支持,更是将“高原期”教师的发展定位于以“情”入手,以唤起教师对专业成长的追求。

(1)在教师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高原期”教师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也是家中的顶梁柱。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即使一句理解的话语,也能让她们倍感温暖。

(2)在教师失去信心时给予鼓励。在教师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他们鼓励,重建信心。如B教师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我们让她带徒弟一起研课,在磨课的过程中该教师获得了成长。

(3)在教师退缩时给予引导。有部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常缄默不语,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C老师就是这样的教师,我们经常给她鼓气,充分肯定她的想法和建议,在多次肯定后,C老师终于能大胆地发表意见了。

四、提供高原期教师个性化成长平台,持续“激能”

1、量体裁衣,分层培养——克服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我们针对不同的“高原期”教师采取的培养方法是“量体裁衣”,有的教师虽不善于公开课但经验丰富,就送其进修;有的教师有特长,管理班级有章法,我们则安排年轻教师向她们学习,让她们感到了压力,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2、创新学习,合作共进——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1)智慧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在教研活动前开展多种游戏,让教师从游戏中得到启示,不仅营造了教师间融洽的气氛,还增进了教师间情感,使教师愉快地进入教学研讨环节。

(2)网络式艺友学习方式。组织教师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某个教学情境,导入设计、提问内容、合作学习、幼儿能力发展等进行逐一研讨,并在网上互动交流,使教师们学有收获。

(3)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我们请教师通过自荐上课或邀请听课方式,让教师拿自认为较自信的活动或疑问颇多、难度颇大的活动请大家来听,既激发教师的热情,又能发现每个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并解决了实际问题。

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9

[摘要]通过对歌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去发现、接纳、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歌唱教学 策略 幼儿 全面发展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无纸化考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关于《我的同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