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考试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waswalkingintheparkwithafriendrecently,andhiscellphonerang,interruptingourconversation.Therewewere,walkingandtalkingonabeautifulsunnydayandCpoof!CIbecameinvisible,absentfromtheconversation.Theparkwasfilledwithpeopletalkingontheircellphones.Theywerepassingotherpeoplewithoutlookingatthem,sayinghello,noticingtheirbabiesorstoppingtopettheirpuppies.Evidently,theuntetheredelectronicvoiceispreferabletohuman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
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1)由训练者(或练习伙伴)以适当的语速现场发布源语信息,长度应掌握在1至5分钟之内。
(2)接受训练者凭记忆储存源语内容,并尽量用译语记忆。
(3)接受训练者用译语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要点复述。
(4)复述后可进行讲评、切磋,探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
(5)练习可分阶段进行。复述的内容逐渐由大意进入细节,并逐渐提高对细节准确性的要求。
(6)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记笔记。
三、数字记忆训练
在口译过程中数字的记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数字是意义单一且固定的“死”信息,内容不具有可伸缩性。所以数字记忆不包括其他信息记忆过程中的分析、整理过程,而是单纯的强型记忆。
下面是训练数字短时记忆的“数字广度”训练。
练习一:顺背练习
把数字按照3-9位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组。让译员一组一组或两组两组地听辨数字,然后口头用译语复述出来。可以从一组3位数字开始,练到两组9位数字。练习时不得记笔记。
练习二:倒背练习
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求译员听到数字后用译语倒背出来。目的是帮助译员强化自己的“数字视觉”能力,在听辨和复述的过程中尽量摆脱数字的源语或译语载体,将数字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保持在短时记忆里并将其投影在译员头脑中的屏幕上,从而提高译员对数字的感知和记忆的敏锐程度。
1. CATTI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的影响
1.1 作为一种职称认证考试,考试本身未涉及职业道德这一重要的内容。
CATTI考试是国内同类考试中最具权威的,其内容侧重对报考人技能的考验,以及考试内容的现场模拟性和实用性即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广泛性。其内容的确比起其它同类考试如教育部与北外所推出的口译考试、上海市的口译考试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三者却无实质性的区别。而口译作为一种职业,除了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知识外,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同样不可忽视。道德素质也是用人单位考核评估口译人员的要素之一。诚然,有些人辩驳到,即使考试中出现有关“译者行为准则”也只有落得“形式主义”之名,毕竟,译者的职业操守只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但是,包含有职业道德考察的考试至少会使考生意识到其重要性,而且也符合CATTI考试的实质———职业认证考试。而现阶段的CATTI似乎并未提及职业道德素质。这样一来,我国职业口译群体将会有缺乏行业规范化的趋势,而CATTI的考试也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权威。
1.2 CATTI考试的社会影响。
CATTI以其在业内外所具有的权威性,使其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为的指导性。它不仅反映出市场对此领域的要求,还折射出社会群体的反应。在CATTI考试的报名事项中给出了报考相应级别考试的能力要求,如二级口译考试中要求“掌握8000个以上的词汇,了解中国和英美国家概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双语互译能力。建议具有英语系研究生水平以上的人事报考”。 (1) 而在实际报考人中,大多数人怀着从众心态盲目地报考。甚至有些从国外回来的全职太太们也跃跃欲试。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她们仅仅凭借在国外的生活经验及无障碍的语言交际,把CATTI当作一种打发无趣生活的调剂品。此外,考生的盲目性加上CATTI本身的难度性,使得每年报考人数与通过率成反比趋势。换而言之,报考人数在剧增而通过率却缓慢地爬行或停止不前。这样一个结果势必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2. 口译教学的难点及盲点
要解决口译行业领域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CATTI考试,我们可以从口译的教学改进中找到办法。在增进高校口译教学的指导下,有关口译考试的市场势必会有一系列新的整合活动,将大大地提高口译培训机构的质量来与大学等教育政府机构的培训班进行竞争。同时,国家正统的教育机构是输出合格口译人员的主要地点,而高校口译教学工作的进步会直接提升口译这一行业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口译教学是提高口译行业素质的关键。
目前,我国口译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尽快解决这些难点和盲点。
2.1 中国高校的口译教学尚未走入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轨道。
首先高校口译教学规模太小,学科定位不科学,而且课程设置不科学:分工不细,专业化程度低,选取教材不够广泛,学生缺乏实习机会。高校本科教育应是重视实践的一个阶段,这是其同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不同。口译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校应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口译方面的专业化训练,应该把口译当成一门基础课贯穿到外语专业的整个过程中,同时,把它当成一门有挑战性的选修课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培养有潜质的口译工作者。专业化不强还体现在所学内容分工上不够细化,过于笼统。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有的大学和机构根据职业目标将口译专业进行分类,有法庭口译、陪同口译、会议口译、医学口译和技术口译;加州大学有法律口译和医学口译;蒙院有文科口笔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和社区口译;巴黎高翻学校只培养会议口译。这种做法突出了目的领域的专业性。其次,国内的口译教程缺乏广泛性,所以,口译材料的选择应多样化,使学生熟悉各种语音语调,增强他们的语言适应和理解能力。再次,不同的文体差异在口译材料中未有所体现。口译虽是口头表达为主,但是涉及的领域广、接触的人员多,不仅有文学、艺术方面的,而且政论、演讲、经贸、广告等方面都会遇到,故选择口译材料时必须兼顾不同文体的差异,以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口译有很强的时效性,教材没有统一性和固定性,因此,任何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都可以成为口译的教程。最后,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没有真正的“上战场”的机会,有点“养兵千日,无用兵之时”的遗憾。
2.2 口译教学中的“领头羊”———教师的素质问题也不可小视。
很多高校口译教师本身就缺乏口译实战经验,使得教学犹如纸上谈兵。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聘用外教和有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弥补我们口译教学的不足之处。
2.3 对学生的挑选。
口译工作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潜力要求,换而言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口译人员,也不是每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一些能力如良好的听力、清晰的发音、敏锐的反应力、特殊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些能力都不是靠后天培养所能完善的。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师们要善于发现好的口译苗子,同时,在对待其他学生时,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主,尽量挖掘他们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有松有弛。同时,在口译的理论教学部分我们应该加上口译工作的职业规范和译员道德素质的部分。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和培养好的口译人员。
口译认证的兴起给社会和有关个人及我们的口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相信,在口译教学提高的同时,它将带动整个口译行业的规范化和职业化,也将有效地推动相应市场的一系列的整合和调整。
摘要:随着“全国翻译专业 (水平) 考试”的诞生, 中国掀起了一场“口译”狂潮, 同时它也给社会和考生带来了盲目性, 影响了口译行业及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这给我们高校口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高校口译教学的提升也将有利于口译行业和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口译考试,口译教学,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纪康丽.论口译教学.外语教学, 1997年4期.
[2]艾娣雅.口译教学思考.语言与翻译, 2002年2期.
[3]顾鸿飞.浅谈口译及口译教学.中国俄语教学, 2005年5期.
总的说来,本次3.19高级口译笔试听力部分与2005年秋季的考试难度基本持平,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点评。
Spot-dictation(听写填空)
本次听写填空题的文章内容一改以往“学术派”面孔,讲述了企业优厚的员工待遇问题,此题材为高级口译增加了些许生活气息。文章中出现了大量实际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如:perks (额外补贴)、canteen (食堂)、bonus (红利)、staff discount (员工优惠)、motivational effect (激励效果)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中必须更加注重实际知识的积累,而不能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只要背熟GRE单词,就能应付口译试题的方法来操作。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反映听写填空部分并不难,但从笔者调查到的监考情况来看,答题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许多考生拼写一些常用单词时速度较慢,以至不能在听音中完成答题;另外,过于求全,导致一些简单空格没时间填完而失分也是听写填空部分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
本次听力理解部分整体难度不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常识,比如英语中经常出现的简写形式(如ATM: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等等。这些内容新东方老师在听力课上都做过详细讲解。而在应对新闻题这一部分时,只要能把握新东方课堂上讲的“首句原则”,考生就能顺利过关。另外,Interview题型中出现了一个较为生僻的主题词汇——cockney(伦敦东区音),其为此次考试中考生们普遍认为比较棘手的一个难点词,然而大家只要在备考过程中仔细研读了《高级口译听力教程》和新东方出版的《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这两本书,就不会被这一类词难倒。
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 (笔记填空)
此次考试的笔记填空部分与2005年秋季考试的难度相当,考生只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对EQ的定义,记录下重要的排比成分和数字对应信息,就可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Listening translation (听力翻译)
听译题较前三类题型难度稍大。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句子长度加长、词汇量加大、书写时间减少三个方面。听译题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对考生的词汇量要求较高,并需要考生的思维在不同语境下跳跃。同时听译题一如既往地对数字听力和排比信息进行了考查。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听译题的第三句基本上是《高级口译听力教程》中的原文,并且其在新东方高级口译课堂上也曾被作为重点习题进行讲解,详情可点击www.shnosbbs.com(上海新东方论坛)。
阅读点评
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实考研究以及考生反馈,基本上可以断定本次高级口译考试的阅读部分因文章强度与准确度上的极高要求,难度堪称考试各部分中最大的。 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章长度大。除此之外,每篇文章后的五道题目字数也不少。
2、文章词汇量不封顶。由于高级口译阅读文章全部采用外刊原文,因此其中的新词与生僻词仍保持原样;且文章不做删减,熟词转义的现象极多,并大量出现类比、暗喻等手法。
3、文章内容逻辑跳跃大。作者思路灵活,表意转换极多,大量使用例证、引证及暗示手法,且作者态度一般不直接表述。
4、文章信息量大。尽管字数在600~800之间的文章看似很长,但若要完全理解文章含义,考生仍会觉得很多表达不够充分,需要根据文章意思推测深层含义的句子仍然很多。
5、所有文章都建立在此assumption 之上,即:读者应该具备英美人士的相关文化、地理、人文知识,并具有相关知识的发散联想能力。
针对以上五大难点,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时抓住以下几个方面集中训练:
1、对于较长的文章,考生做题时要掌握读与不读之间的节奏变换。应对的要诀是:态度词、转折词、大词、框架结构略读。
态度词与作者的思路有关,往往指那些具有明显提示作用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例如:(un)fortunately、concede、favor、strongly advocate、people get the sense that...这几个词汇(句型结构)都有其各自的作用:fortunately所表示的提示语气较为缓和;unfortunately所表示的提示语气则比较严肃;用sb. concede句型通常表示说话人描述的是自己的弱点;favor一词比较中性,但是与take one's side或stand by sb.这些词相比时,则褒义居多;strongly advocate 一般指比较强烈的支持,往往不够理性,作者采用此词进行描述时,通常使用批判语气;people get the sense that 表示人们对某现象产生怀疑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
转折词是诸如however、nevertheless一类直接引起下文内容发生改变的词汇。转折词还包括一些非常见词汇,如whatsoever, albeit with 等等。
大词指表示概念而不是具体实体、表示抽象而不是具象含义的词汇。比如environmentalism、future、dilemma等等。这些词汇不是出现在全文主旨句中,就是出现在各段主旨句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框架结构指的是:not only...but also,not...but...等强调句式、感叹句式、并列结构等等。对于这些结构我们只需注明即可,在迅速领会作者意图后即可掠过细节,进行跳读。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要通过大量的相关阅读以积累语感,才能做到熟练取舍;一般说来,外刊作者对用词通常有一定偏好,所以有目的地进行总结和训练,对于短期内快速攻克篇幅较长的文章很有帮助。
2、对于新词和生僻词,大家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理解其义的方法。如:hoots of derision 这个词组,我们只需知道hoot 表示猫头鹰的叫声,而猫头鹰又是不吉利的动物,那么就不难猜出derision 的大体含义是不好的声音。再比如:The new, clean cars will emerge not from a tinkerer's garage, but from the well-funded research labs of the same big auto companies that initially fought their introduction. 本句中的tinkerer(补锅匠)就是一个生词。但是从not...but 句型中不难推测出tinkerer's garage是与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相反的场所,也就是类似穷乡僻壤的意思。
对于转义的词汇,则要抓住英文善用类比、暗喻的特点来理解。比如:holy seat 直译为神圣的座位,也就是指某个很重要的、有影响力的职位,这样与原意相去不远 (注:holy seat:大主教的传教区域,大法官的管辖范围)。
另外,如上文所述,积累总结一些外刊作者的用词偏好也十分有用, 比如“起诉”一词,除了使用sue、go to court、bring an accusation这样一些简单表达之外,口译考试中大多出现的是:indict、implead、prosecute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词汇。
3、考生若想解决文章内容和逻辑方面的棘手问题,通常要进行一些熟悉文章结构的训练。一般说来,高级口译阅读文章很少在全文开头、段落开头直接出现观点,尤其是重要观点。在给出观点之前,作者总会先在文字上做一些铺垫,所以我们要正确识别这些铺垫的内容。如:
“Forward Drive” covers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f the hybrid and fuel-cell vehicles poised to take over from the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In some ways, Motavalli is an unlikely narrator. A self-vowed car nut who stumbled into a job editing E, the Environmental Maga-zine, he seems bia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ssue. But ultimately, that's what makes him best suited to tell the story.
本段讲述Forward Drive这本书的内容,一共有三层意思:首先,以中立的态度描述书的内容是支持环保汽车;接着使用in some ways 作为分论点开始的标志,并使用unlikely提示作者的反对态度;最后使用best suited来表示作者倾向于支持本书的观点,而从下文开始,观点逐渐显现。
诸如此类在一个段落之内反复转换观点态度的例子屡见不鲜,这要求大家充分认识高级口译文章的曲折性,阅读时要有定力,不要心浮气躁。
4、关于背景知识的积累。高级口译文章的题材比较集中,这就便于大家归纳背景知识。考生应有目的地去熟悉欧美(特别是英国)国家的政治体制、历史沿革、法律体系、地理概况等背景,并且最好能对近期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大事脉络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汉译英点评
题目:
光阴似箭,转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整整4年。4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绝大多数承诺都已经兑现,部分承诺的兑现甚至走在规定的时间表之前。在世贸成员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启动法律修改工程,查处大批侵权案件,这些努力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政府还全面清理了部委和地方的行政法规。
一诺千金,有诺必践,传送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在世贸组织的年度审议中,这几年中国都受到充分肯定。为使国内经济与世贸规则相符,中国表现了承担义务的强烈志愿,并且一如既往从未动摇。
专家点评:
本次高级口译的汉译英部分难度适中。据调查,大部分考生对该部分答题颇感自信,与前面听译部分答卷的较多留白形成鲜明对比。但最终结果是,大部分考生在这部分的分数都集中在30分(及格分)上下,35分以上的考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40分以上的考生更是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汉译英部分的难点和易错点:
第一段“转眼间”大部分考生都没有译出来;“知识产权”大都被译作“knowledge rights”等五花八门的非准确表达;“世贸成员关心的”被译作“concerned by WTO members”或“the WTO members are concerned”,这两种表达均不符合英文的习惯;“侵权案件”很多考生都译成“law violating cases”,而此表达的正确翻译是“犯法案件”。“清理了”和“行政法规”被错译成“deleted/eliminated”和“executive law”的例子很多。
第二段中的“一诺千金,有诺必践”这句话,尽管很多考生的译文和正确答案有出入,但只要意思正确就能得分;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这句话,很多考生译成“show the big breast of a responsible country”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如果将“受到佳评”和“受到充分肯定”都译成“be praised by”,尽管不算错,但由于表达太过单一,也得不到高分。“从未动摇”很多考生译成“has never shaken”也不准确,因为这里的“动摇”是指思想上的动摇,因此应用“waver”表达。
参考译文:
How time flies! In a twinkling of an eye it has already been 4 years since China acceded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Over the past 4 years, China has honored most of the promises it made when joining the WTO, and the fulfillment of some commitments was even ahead of schedule. In respec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 that is of concern to WTO members, China launched a law revamp program and investigated a great number of infringement cases. These effort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revamped the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at ministerial and local levels.
By making and honoring promises that can be counted on, China has shown its utmost sincerity and largesse of mind as a great and responsible country/nation, gaining acclamations from WTO member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At the WTO annual deliberations, China's efforts have been fully recognized over the years. To accord its domestic economy with the WTO rules, China has manifested strong willingness to undertake responsibility; it has fulfilled its obligations as always and has never wavered.
诸如此类的WTO话题是中/高级口译笔试和口试中的常考话题,因为这是将来口译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中/高级口译的考题大多选自一些国际经济、政治等经典案例,所以考生可以自行总结一些口译工作常涉及的话题类型,比如:经济全球化(WTO)、招商引资、名校演讲、旅游与文化、大会发言、高峰论坛、改革与发展、科技产业化、亚太经合、中美关系、一国两制、国际关系、记者招待会等,熟悉了这些话题中相关词汇的各种表达方式,考生们应对翻译试题时就能胸有成竹。
作者简介:
邱政政,上海新东方学校综合能力部主任、口译教研组副组长;
郭中宝,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硕士、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名师;
郭文,南开大学语言文学硕士、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名师;
背景介绍: 雅思 7.5 / 托福 106 / 专八 79 / 专四:80 / 上海中高级口译证书 / 大学期间上过口译培训班 /
良心建议三点:1.英语听说读写基础扎实,尤其是听力!否则准备口译事倍功半。我的听力基本功是大学里听写并跟读常速BBC 和VOA 以及高级listening to this 打下的。听力练习材料个人认为不需精挑细选,大量的输入和复杂句型的快速反应是关键。2.系统学习口译:不管什么形式,大学口译课程或校外培训班都可以,不要闭门造车,虽然我是九年前上过一段时间的口译入门课,真心受益匪浅。通过老师的讲解,你会明白如何记笔记(重中之重),然后自己不断去实践,找到理解和笔记的平衡点。3.再痛苦,也要录音,做视译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录音并回听自己的录音,慢慢揣摩你就会发现哪个音调听起来是舒服的,哪个说话频率是适合的,哪种说话方式是自信的。
具体到两场考试对比:去年11月5号一战,综合部分:那场考得还行(69分)关键就是抓紧一切时间理解题目并注意一些字眼,比如:nearly,totally,not等,这些地方容易混淆视听。但是!切不可小瞧综合,这次我的综合就只有60分。做篇章听力部分明显感觉很多信息处理不过来,当时真有一种考试还未开始就要结束的感觉。总结:综合一定要争分夺秒的看题且多做教材和真题,熟悉catti 套路,至于summary 我的理解是:抓住总起类句子且保证文章逻辑通顺即可。
实务部分:一战时英译中很多地方没听懂,自己强行编造或省略,切身体会:如果英翻中你自己都觉得编了或漏了超过2/5,那应该就是没戏了。中译英部分自己觉得还行,但翻译的语调不够沉稳,会的地方说得很溜,不会的地方明显慢下来。最后我的实务:48!二战感觉英译中的理解比上次好多了,几乎只有两处左右没听懂,但是中文表达始终欠缺,有些累赘或僵硬。所以积累和巩固通俗中文表达是非常必要的。中译英部分自我判断一带一路会是热门,所以忽略了最基本的经济加数字类话题的练习。翻得时候不够自信,有停顿(但没有嗯),表达单一,甚至还有一个重要数字没有听到。总之,当时走出考场,挺失落的,还夹杂着一丝遗憾,想着为什么平时没有更努力一些。今天查分,实务也是60分,所以算是擦线过了。心里只有感恩。为什么分数不高?我认为可以归结到平时练习量还是不够。
两次备考都用的官方教材,最后20天用真题练习。唯一的区别是降低视译的练习量,老老实实做录音,再回放,想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再录。非常注重输出效果。
发表于:2009-6-23 浏览:422 次 来源:华浦
参加中级口译对我而言,本来只是“无心插柳”的一次尝试,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多少有些意外。早在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就听闻有这样的一个考试,也自己买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的一套三本的备考复习用书,但是一直因为自信不足,也就只能望而却步。直到08年年末,与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说起她想报考中级口译,并想有人同她一起到上海参加考试。于是,我和这位同学一同报了名,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检验一下上大学以来英语方面的学习成果。
我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寒假的时候复习了词汇,把《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前文所提的参考书中的一本。下同)从头到尾大致翻了一遍;二月底开学到三月十五考试这之间的三周时间集中精力看了《中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上从97年到02年C-E,E-C翻译的真题及评析,然后临考的时候做了05-08年的几套真题。下面我再具体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备考的经过,权作抛砖引玉,希望能对有意参加中口考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复习算是突击打“闪电战”的类型,基本上是针对考试本身有的放矢。更适用于本身英语基础较好,仅需要对中级口译考试进行适应性训练的同学。
首先,对任何一种英语能力考试而言,词汇是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考试中的各个单项都无法很好应付。中级口译作为一种翻译考试,需要考生对翻译中特定的,经常出现的词汇有一定的熟悉度,能够在较短的时候内反应出来。因此在备考的时候,所谓“背单词”也就是尽快地将翻译中涉及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相关复习记忆,并且根据词汇可能出现的部分(如听力词汇,阅读词汇,翻译词汇)确定自己对各个领域词汇的掌握程度。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将学到的词汇进行很好地分门别类的记忆归整,迅速提高背单词的效率,而且在此过程中你还会发现自己的sight vocabulary也大大增加。其实很多词汇其实本身就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和记忆的动力。一旦我们及时地,有意识地将新词汇进行记忆分类(根据领域,根据掌握程度),背单词便不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而备考的单词储备也自然不在话下了。如前所述,我把寒假的时间也就用在单词上。在这个阶段,我尽量地避免去想真正面对考试做题的压力,平时在家也就看电视听听cctv-9,随便浏览一下China Daily及其它外文网站。这不仅是保持对英语的感觉,同时也是尽快地为自己学到的新鲜词汇寻找实际的运用联系,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率。
打好了词汇的基础,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熟悉考试的题型,摸索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在回学校之前,我并没有做过一套完整的中级口译的真题。回到学校之后,距离考试还有整整三周时间。为了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我在华浦上看了不少前人经验,也对题型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听力的语速对我而言不算快,唯一的难点在于最后的听译,尽管听得很清楚,笔记也基本能记全,就是在短时间内实现英文到中文的转换始终感觉别扭,对自己翻译过来的东西总看不顺眼。阅读难度适中,相信有大英六级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的同学都能很好应付。最不熟悉也最难的部分就是翻译了,E-C的困难是译文往往失之流畅简洁,明明能完全理解的英文句子翻译出来的中文却总是生硬累赘,而C-E的难处则在于整个翻译的遣词造句在语法正确的基础上,还要尽量符合native speaker的表达习惯。对照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和参考译文,始终感觉到在表达上的差距。有了如上的分析,我决定将重点放在听译和最后的翻译上。于是,我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将《备考精要》上的翻译真题做了一遍,再和参考译文和解析进行对照比较,找出问题所在,比如定语的位置,状语的翻译,固定表达的翻法。之后,我在华浦上下载了能找到最近的几年所有真题。做了一周的真题,都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在此期间,不断查漏补缺,及时记忆有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等到真题做完,也就是考试了。采用我这种复习方法的同学,最好能算好时间,模拟完稍微调整下状态就参加考试,比较能够保持兴奋,减少心态波动。
平心而论,今年的考题相较往年似乎要简单不少。听译和最后的翻译都没有难度的提升,至少远低于我的心理预期。但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一个原则“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真正决定考试成败的不是复习时间的长短,而是平时的积累和备考时行之有效的方法。考试的难度和内容都是我们无法决定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备考方法,有效率地做好准备。
最后,祝愿所有有志于中级口译考试的同学们都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经验分享
作者:谢一帆更多期刊>>
只要身在学校,考试就是绕不过去的弯,三月有两件大事,一件是08年12月四六级考试查分,详细的查分日期会经确认后在沪江四六级网上公布,查了分数的同学不要忘记登记成绩申请领取沪江四六级奖学金。
另一件大事就是三月的上海中高级口译考试,中高口译是很多同学都会去参加的考试,因此沪江口译网友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大家提个醒:
英语学习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操练、积累和总结。但考试不同于学习,考试有其规律性,我不敢谈如何学好英语,只谈谈我知道的高级口译笔试的一些规律。
高级口译的笔试分成六个Section,共300分,180分及格,答题时间是3个小时。
Section1:听力
(1)听写填单词,短语。重点放在听和理解文意上,基本信息应该填完整,不能顾此失彼。重点在名词、动词、形容词,这部分的好办法是复杂单词用中文记录,可在考试时省下不少时间,比如environmental,写个“环”,over-dependent,写成“过-依”。
(2)选择共20题,1-5是一篇对话,6-10是5段新闻,11-15是一段采访,16-20是一段报告或者演讲。对话是一篇但有五题,所以五道题的每个选项都有助于猜测文意,迅速扫一遍,录音机就开始放音了,这部分一般不难。新闻有五题,其中四题考Main idea,一题考detail(数字),选项很长的全是考Main idea,信息都在第一,二句里。考查数字的应该在考卷上做点记录,因为会有很多数字出现,但只有一个问题。听力语音语调基本模仿VOA。
Section2:阅读
(1)多背单词,看不懂第一第二段理解文章就很困难。
(2)可以做真题体验一下,不是体验难度而是时间,时间严格控制在45分钟内,做不完就猜,但要合理猜测。比如问Main idea的题,答案一般在前两段。四个选项三个积极的一个消极的,选消极的,比如真题(A)makes new discoveries、(B)provides further opportunities、(C)brings new problems、(D)makes breakthroughs,就猜(C)。此外,有些细节也要留意,如问题里有某批评家认为某次画展很糟糕,选项里写批评家认为画展Fairly糟糕,显然批评者不会用这种词语形容他讨厌的事物。
Section3:英译中
英译中考察的是词汇。翻译是很深的学问,三言两语地说技巧无异于亵渎,高级口译的英译中应该注意中文的遣词造句。
Section4:听力
英译中做完会收卷,休息十分钟继续第二场考试。
先拿到记录纸,然后开始放音,完了再发考卷根据记录的内容填空。可以把听到的除了冠词和连词,其它一股脑儿地记上去,勤能补拙,当然,记的时候应该有条理,以便于填空时找出记录下的单词。“听译”部分,听句子翻译有别于听段落翻译,前者应该少记多听,后者则应该多记多听。
Section5:阅读
基本答题原则是这样的:首先,答题完整,即使是Why+A的句子,答题时也要按照A+Because的方式完整回答。其次,时态对应,问题是用什么时态,回答就用什么时态,此外,这里常见的“In your own words”,考试时可以照抄原句,同时把原句深奥或非正式的个别单词换掉即可。
Section6:中译英
翻译时注意句型的变换,长短句的变换,看看《高级翻译教程》,考试的句型书里几乎都涉及到了,熟悉句型临场的翻译就不难。关注动词,语言美美在动词上,把利润丰厚翻成“Yield great benefits”,要比翻成 “achieve great benefits”美上好多倍。
高级口译只是测试的手段,目的还是要学好语言这个重要的技能。胡适先生说过:“功不唐捐”,只要努力,功夫是不会白白浪费的。
高级口译考试经验谈
发表于:2010-5-24 浏览:0 次 来源:原创
口译听力
想要在口译听力中拿高分,一定要好好练速记。在blank filling, 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以及listening translation中,过硬的速记本领是拿高分的基础。像我报名参加的华浦口译培训班的老师就教了我们许多精彩实用的速记符号。学习之后一定要多练,加上自己的创造,最终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得心应手的速记符号,这样在口译考试中才不会因为记不下来而白白丢掉了分数。
阅读和翻译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翻译应该说时间很紧,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建议大家在上半场考试中先做翻译。对于阅读,平时复习中就要训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的能力。
阅读中skim and scan很重要,因为不可能有时间让你认真读完整篇文章。要学习从题目入手,到文章中找答案,这样一来只要看短短几句就行了,事半功倍。
翻译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高口考试中最难的部分,对我也不例外。我的体会是:不能放弃!上翻译课时常常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因为自己的译文和华浦老师的几乎都不一样。这时候千万不能放弃。课后认真把练习中好的句式,词组单词,翻译技巧等等总结出来,结合讲义好好复习,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进步了很多。另外,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些热点话题的词汇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词汇
高口考试中的词汇有一定难度,但很多阅读中的词汇其实并不影响解题,所以在考试中千万不要被生词吓倒。
我比较喜欢在阅读中积累词汇,这样做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强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也比较实用。像China Daily, TIME等等这些报刊杂志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复习
多练,多做,多记。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另外,备考的过程中总结是相当重要的。在做完一套题之后,一定要认真分析错的原因,及时发现自己在实战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进步,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高口考试在上午,所以在距考试一两周的时候就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能够在考试的这段时间内兴奋起来,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考试
首先要相信自己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一定能通过。其次,在答题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不要影响到之后的答题水平。最后,答题时要认真仔细。总之,相信自己准没错!
我的口译学习是这样的:先抓听力和阅读,因为翻译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提高很快。听力的学习最简单不过了。在我说明之前,我先说个事情:有一根绳子长1米,不剪断它怎样让它变短?答案是找根比它更长的绳子。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通过高级口译绝对不是问题。听力难,你训练时要求自己比它要求还高,你会通过不了吗?这就是指导思想: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
1:听力:在抓好听力课本的基础上,自己加压。课本是关键,每年都会有课本上的题出现,所以课本磁带,如果你想一次通过,至少听上十遍。精听十遍。在此有个听力笔记的问题,不要老是问别人怎么做的,关键在于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可以借鉴别人的,但不可全盘照抄。鼓励自己创造。
2:阅读:课本要按精读要求来(这也属于自我加压)。有条件读一下纽约时报,中国日报等。在考试之前要做上至少十套题,让自己对题型滚瓜烂熟。每套题至少做十遍。滚动式做,不要连续把一套题做上十遍再进行下一套!
3:翻译:还是自我加压。英译中问题不大,能看懂,单词量到了就行。中译英我练习材料是****报告,40多页。哈哈,水平眼看着上升。
最后,学习要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仅仅想要还是一定要?仅仅想要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你一定要,谁也无法阻止你的成功。自我激励能让你在无人喝彩的时候坚持下去(我2004年春节在家全是学习),还有,不要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就下定决心要成功,第二天又照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在2006年3月的高级口译的笔试中我取得了239.5分的成绩,在高兴之余我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学习口译的一些心得体会。
口译听力
想要在口译听力中拿高分,一定要好好练速记。在blank filling, 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以及listening translation中,过硬的速记本领是拿高分的基础。一般辅导班或者相关备考书籍中都会教我们许多精彩实用的速记符号,学习之后一定要多练,加上自己的创造,最终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得心应手的速记符号,这样在口译考试中才不会因为记不下来而白白丢掉了分数。
阅读和翻译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翻译应该说时间很紧,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建议大家在上半场考试中先做翻译。对于阅读,平时复习中就要训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的能力。
阅读中skim and scan很重要,因为不可能有时间让你认真读完整篇文章。要学习从题目入手,到文章中找答案,这样一来只要看短短几句就行了,事半功倍。
翻译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高口考试中最难的部分,对我也不例外。我的体会是:不能放弃!上翻译课时常常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因为自己的译文和老师的几乎都不一样。这时候千万不能放弃。课后认真把练习中好的句式,词组单词,翻译技巧等等总结出来,结合讲义好好复习,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进步了很多。另外,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些热点话题的词汇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词汇
高口考试中的词汇有一定难度,但很多阅读中的词汇其实并不影响解题,所以在考试中千万不要被生词吓倒。
我比较喜欢在阅读中积累词汇,这样做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强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也比较实用。像China Daily, TIME等等这些报刊杂志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新东方的《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和《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也是考生们的必备。
复习
多练,多做,多记。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另外,备考的过程中总结是相当重要的。在做完一套题之后,一定要认真分析错的原因,及时发现自己在实战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进步,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高口考试在上午,所以在距考试一两周的时候就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能够在考试的这段时间内兴奋起来,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考试
首先要相信自己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一定能通过。其次,在答题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不要影响到之后的答题水平。最后,答题时要认真仔细。总之,相信自己准没错!
一、什么样水平的人考高口比较有戏
我在学校时考的四六级还是100分,05年的托福还是750分制的,我的感觉,按老分制,六级能考到70分以上,托福600分以上,词汇量比较大,起码7000以上吧,可以直接报高口了。其他考试没试过,所以不在这里说了。
二、要不要买指定教材
我的答案是:一定要买,不过不用每本都买,五本书里,我认为,买听力,口译两本就够了,听力是准备笔试的,口译是准备口试的,而且一定要下教材的MP3的配套录音。其他练习材料,比如新东方或昂立的什么,我都没买,除了教材,我只做真题,买一套历年真题,一个礼拜扎实做一套,足够了。
三、关于辅导班
应该要上,但不要指望辅导班能大幅提升你的水平,功夫还是要自己下在平时,上辅导班,最大的作用是收集信息,关于考试的方方面面,还有考试的同道,互相的交流非常重要,看看班里比较优秀的同学,往往过高口就是他们的水平,对比一下,看看自己哪方面还有差距。另外上辅导班也算是逼着自己学习,考前的冲刺班有必要上上,老师往往是考官,不要指望他给你透题,但他告诉你考试中要注意什么,还有考试小技巧,非常重要,运用的好,过于不过,就在这一线间。
四、个人的准备方法
对于笔试,我准备的较早,因为工作后没怎么摸英语,为了找回感觉,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从08年10月中开始上辅导班(我只上听力和口译,翻译阅读都不去,因为觉得那不是我的弱项),最初两个月不看教材,也不做真题,只听美国之音,每天三篇,先放一遍,再来回精听,尤其是听不懂的地方,看过文字后,再反复听,直到全篇每个单词都听出来为止。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综合听力能力,高口笔试听力占1/3,采集者退散口试八段录音翻译英译汉四段,而且是考试最难的部分,不下苦功夫不行。两个月后,美国之音放一遍,能听懂50%到70%的话,OK,可以了。开始啃教材。
针对个人特点,我听力较差,所以下班后的学习时间全都集中在听力上,每天照例两篇美国之音,不过以泛听为主,热热身,再练习听力的教材(阅读和写作翻译我只靠每周六的一套真题练习,不专门练了,我始终认为听力最重要)。
如果你不重视教材,那就错了,教材是最接近实考试题的材料了,无论内容,语速,腔调,风格,建议每位同学,把教材练三遍,哪怕看着材料听三遍,也行。配套MP3网上都有下的,不用买磁带了。两天一课,15课(好像是)练完,也就一个月,所以你完全有时间在笔试前把教材练三遍,关键在坚持。
五、口试的准备
其实很多学友最头疼的不是笔试,而是口试,我也一样,因为这击中了大多数中国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听,说,记忆。口试难就难在还的记下来,不能听懂了大意就可以过关了,必须要复述,所以还的学速记方法,一心二用。
我个人的感觉,听力是基础,听力不过关,再练速记也是白采集者退散搭,只有在听力过关的基础上你才能分心来记笔记,6分脑记,4分笔记,否则写出来的一定是一片自己看不懂的碎片。
我的方法:一本口译教材,练三遍。
很多人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哪有时间练,关键是,一考完笔试,立刻开始准备,两个月的时间够了。我上班都可以,你在学校时间应该不会比我少吧?把教材的MP3下下来,用一个软件MP3directcut,很小免费的,网上随便下,把教材的课文,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独立MP3文件,你会发现,基本上一段可以分一个,时长一分钟左右,而考试的每一段录音是40秒左右,语速稍微比教材的快),长的段落就分两段,这样一篇课文可以分10多个小段出来,然后干什么?模仿考试练吧,放一段,练一段,限定翻译时间40秒,一开始不达标很正常,哪怕你看了内容再听,你也要学着边听边记关键词,放完后看着笔记,翻出来。哪里没记住,再练,直到这一段能做到看着笔记完全翻出来为止。
这样练很累,很折磨人,但是,没有付出,哪有回报,现在不痛苦,将来哪里有快乐,坚持就是胜利。
对于中翻英,我的建议,先看着课文,边看边口译,首先要做到你看到句子和段落就能立刻口译出来的水平(考试的试题所能出现的句型和结构都在课文里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练习),这一阶段我把全书练了三遍,然后再练听录音记文字再翻译,中文笔记相对好记的多,但注意考试的语速比教材录音要快,所以不可轻敌,要能做到听录音,看笔记,立刻翻译,时间适当放宽,45至50秒。
说一句,所有的练习不许用耳机,只许用电脑音箱。盒式录音机最好,因为考试用的就是它。
六、关于笔记符号
其实大多数辅导班里介绍的都大同小异,选自己最常用的,练习的时候坚持使用,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的,我也没有特别的秘方,积累吧,自己记笔记时用的最多的词,就想个符号或字母来代替,然后固定下来练,一定能加快你的笔记速度。
七、关于口试的注意事项
起码,你要知道考试的方式和细节,侯考的时候,可以带MP3和耳机,放几套真题,热热身,当然这几套真题你已经练的烂熟,不要带没做过,自己听不懂的真题,不然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口试前,一般会在教室门口先等,里面的人还在考,你可以试试把耳朵贴在门上(如果不被制止的话),你耳朵尖的话说不定能听到里面的考生之言片语,你大概就知道听力的话题是什么了,这样做有点作弊的感觉,但却是容许的,如果你运气好,知道了大概是什么话题,听懂并记下来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我运气不好,没听到)
进去后,不要乱说话,说声good morning,teacher就可以了,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考的时候不要去看考官面前的打分本,看都不要看。考试时,流利很重要,没有记下来的,记得一部分的,尽量编出来,中译英时,不可能所有的点都翻译到,漏掉一些次要的点是难免的,但你不能时断时续,记住,流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过于不过之间,决定你命运的就是你的流利程度,和考试时的气势。
考完,考官录音停止了,说声thank you,就走人,其他什么都不要说。
顺便说一句,最早进去的考生多少有点吃亏,因为开始的时候考官的状态最好。
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就等待成绩的公布吧,相信我,只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口译笔译技巧心得:我是如何考出高级口译232分的?
张颖,复旦大学04级英文专业学生,于2006年秋季高级口译顺利通过,考分232。
距离口译考试已经一年了。一直都想考高口——为了督促自己练英语,也为了让自己在求职前至少拿到一张像样的证书,一张或许对求职没多大用,但有助于增加自信的证书。于是那年寒假,匆匆地去报了高口培训班准备考试。
这么冷的冬天,和室友住在寝室“相依为命”,每晚在图书馆取暖,一边复习当天的高口内容,一边拿上课老师打趣,然后每天清早,我们挣扎着起床去上课的教室报到。这样的日子在我们的家长看来很痛苦:两个女孩子为了读书不肯回安逸的家,宁愿住在寝室与寒冷为伴。而对于我们来说,那20天的课程却快乐无比。
当然,课程信息量是极大的。实话实说,读高口前,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如此无知过。因此,自己一下子从天不怕地不怕的以“大二学姐”自居的我,变成了踏踏实实的小学生——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记好笔记,跟上老师的练习步伐,并且课后乖乖做好当天预习复习工作。作为口译,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所以我觉得,在准备考试、上培训班好像寻宝的过程。那宝藏是你的潜力,而四位老师的工作就是让你理解宝藏的存在并产生开发它的热情,指点你挖掘的步骤。而那最关键也最辛苦的挖掘,得靠自己。我难忘Jeffery老师练“I Have a Dream”的故事,难忘小新老师说自己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练翻译的故事,难忘Lillian老师为了爱好毅然转系的故事,也难忘小夏老师可怕的词汇量。他们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我们,让我看到在这些牛人的背后,不光有天赋和才能,也有努力和汗水,更让我看到了通往成功最可能的路径。
于是在1月的高口课程结束后,当很多一起读高口的同学热情渐渐退去,我开始了漫长的准备。3月的笔试我放弃了。老师们让我燃起了对高口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多么的不知深浅,让我学会了重新考量自己的英语能力。我开始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听英文,主要是新闻,当然还会有一些audio books,有一些很好听,在学校的FTP或者在Emule上都可以下载,比如Harry Potter系列,还有Hillary Clinton的自传Living History,以及Jane Austen的Pride and Prejudice。当然,我听这些文学性的作品并不完全是为了高级口译的一纸证书,建议要急着参加考试的同学还是应该多花时间听新闻,多听不同人讲话的声音和不同的节目,培养感觉和拓宽知识面。
不过,光听懂是不够的。因为高口的听力考验的还有记忆力和速记。记得当初Lillian和Jeffery两位老师都教了我们大量的速记符号和训练方法,告诉我们要通过练习努力把这些符号吸收成自己的记录方式。于是,时不时地把文汇报和Shanghai Daily上的文章改写成最精准的符号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有时我也会听一段新闻然后速记下来,但感觉总是不太好。最大的弱点是对速记符号不熟悉,而且总有把第一句话完整记下的冲动。经过了当初准备高口时的大量练习后,现在尽管当我听写齐用的时候,仍然觉得力不从心,但相比之前的紧张好多了。总结下来,比较重要的是在练习一段时间文字和符号的转换,固定下来之后,再一边听一边记,可能要比一开始就边听边记效率高一点。而且,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别急着记第一句话。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同一段材料的听和记最好都进行两遍,第一遍之后,看一下笔记,反思一下哪些东西是多余的、哪些句子不能用符号表达,想完了符号再听第二编,尽量精简笔记,同时扩充自己的符号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和记的练习之后,大概就能初步养成哪些东西该记,哪些东西不该记的习惯了。
对于阅读复习,我觉得小夏老师教我们的从题目中找关键字,再代入文中找答案,以及揣测出题人思路的那套模式很不错。另外阅读速度也是个问题。我比较偷懒,所以平时无论看什么都习惯于一扫而过,这样我的skimming and scanning速度就比较快。当然我觉得每天强迫自己在半小时内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一下Washington Post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也试过Jeffery老师说的那个一周读完一本英文书的办法。开始是小心翼翼地读,看到不认识的字还会认真查字典,结果完全读不光。后来查得烦了就干脆生词统统跳过,扫过一页大意就翻下一页。用这样的方法我读了四五本小说,阅读速度提高还是很明显的,不过毕竟是一周读几百页的书,仍然要占用大量业余时间。比较空闲的同学可以一试,而且许多英国文学还是非常美的。至于词汇,我看的是《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自己平时注意积累普通词汇和口译词汇的同学可能不需要这本书。但是我想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词汇量不够的同学,它就非常“宝书级”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系统的分类和大量的中国特色词汇,尤其要注意那些固定的说法。相比于高口的那套教材,它的词汇因为条理清楚、背诵方便,所以更适合急着备考的同学复习使用。另外我记得第二部分的阅读不是选择题,需要自己概括文章意思来回答。我觉得主要的方法就是平时看新闻或科技文章段落时注意理清结构,找thesis statement,基本上就像初中语文课一样分段,然后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还有经常把难的长的句子paraphrase,不光是用synonyms代替,尽量把句子的结构也变简单。这样有助于自己的理解,也有助于答题。
翻译部分的准备主要是靠练习。听小新老师讲了这么多翻译技巧,但真正做翻译的时候还是觉得吃力。想起老师在班上说过他曾经练过无数笔译才达到今天的程度,于是效仿之。我利用暑假把高口翻译教程认真做了一遍,虽然只有16个单元,但因为篇章很长,加上花时间对答案、反思比较,以及领会文后的翻译理论说明,还是用了两个多月才完成。我的结论是,翻译的进步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因为高口的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技巧的成分还是很大的,通过练习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比较固定的句型和说法。多亏那段日子练的这几十篇翻译,虽然离口译还差很远,但个人觉得应付高口考试还是足够了。
最后我想说,尽管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和准备,考试报名之后的那一个月我还是得了“高口狂躁症”。主要症状就是整天担心无法通过,却完全不想复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父母把浮躁的自己批评一顿,然后静下心来重拾高口。虽然这样的方法很幼稚很“作”,但只有真正安静下来了,复习才有效率,至少这是我个人行得通的办法。
从那个读高口的寒冷日子,到最后通过高口,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迟迟不敢走入考场。感激Jeffery, Lillian, 小新,和小夏各位老师,他们让我明白信心要靠努力来树立。而事实证明,虽然我最后232的分数还不理想,但的确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不含什么侥幸成分,因此我也心满意足。
想起日剧《悠长假期》里的那个比喻。悠长的假期并不代表能力低或者失败,只是为了最后成功的来到做好准备,在这期间,必须认识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然后脚踏实地。
1,关于听力,高口听力比起中口最大的改变就是gap-filling,以前可以凭记忆做完中口听力multiple choice和translation的朋友估计在高口沿用老办法是不行的,记笔记我个人的体会是你爱怎么记就怎么记,随便是用字母缩写还是画图或是只记辅音什么的通通都可以,但关键是要自己用着舒服,找准自己的路子再加上一些注意事项,如数字一定要记,多记一些关键词,记住不要记在一堆,要分行,有段落感等等估计就差不多了,还有就是听懂最关键,宁愿少记一些也要听懂文章,像gap-filling有时你懂了文章大意自己估摸着添个词进去老师也会算你对的,至于听力练习的材料,我觉得你把历年全真全部听过做到听懂有印象已经很了不起了,有空做做word by word的dictation也很有帮助,最后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一点,历年translation部分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听力课本中的内容,所以照偶老师的话,就是你不听起码也要把script都看一遍,偶就是这么做的,考试确实考到了。
2,关于阅读,高口的阅读历来都是让大家很头疼的,时间紧,难度大,这一点偶也做得不是很好,直到现在还觉得阅读是偶的弱项,但考试时可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每篇7-8分钟自己控制好,实在看不懂就猜吧,反正其实没几分,要是真的空在那里影响考试心情就得不偿失了,另外,阅读材料和听力一样,历年全真题能搞明白已经很了不起了。
3,关于翻译,自己觉得高口的翻译并没有比中口难太多,时间的因素除外,有一些我们所谓的考点把握好估计也没什么问题了,高口翻译首先注意句子的切分,有时太长的句子为免错误还不如分成短句处理,记住英语的句子是头轻脚重的,找准句子中心,还有,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追求完美是好的,考试时就实在不必了,翻译评分都有一个基本分,除非你特别出色,否则不会差很多的。还有文章中出现的成语、俗语,你背过最好,没背也别急,挑句最贴近意思的大白话也没有大碍,偶记得自己考到“头悬梁,锥刺骨”,也就“work hard”过去了,分数也还好啊。
4,关于口试,许多同学说要体验一下考场气氛,多考几次也没关系,偶的建议是你掂掂自己的心理素质,过得硬的当然不怕,不然的话还是别轻易尝试,贸贸然就去考,花钱事小,留下心理阴影就不划算了。所以偶也是放弃了第一次机会第2次才去的,去之前背出了口译课本,偶觉得这是必须的,没有这个你凭什么去考啊?英语功底好的自然除外。不要怕考不到,相似的词组,同一类型的词汇总是有帮助的,退一万步来讲,背的时候考考自己的反映也不错。当然,这里的背不是说象小学生背书那样一字不差,偶的策略是背之前自己看一遍原文,试着翻翻,有个大概印象,再看提供的译文,自己差距在哪里,看完一遍之后再试着自己对着翻一遍,翻得八九不离十就ok了,有时间有毅力的同学不妨再看看梅德明的口译实践,就象偶老师说的,看完这几本书他想考课外的都很难了。考试之前如果准备得比较充分,不妨找一些领导讲话过来练练自己的视译,看自己反映怎么样,如果反映的比较好,心理也有个底。最后,临考那天,带上所有能让你觉得舒服的东西,水,巧克力,mp3,设想一遍自己第一个考或最后一个考的可能,放轻松,成功就在眼前!!对了,考试时当老师不存在,不要让他们的stone-face影响你的心情。至于free talk,我想考高口的同学都不应该紧张这一关了吧。
5、关于培训,偶是在昂立培训的,中高口都是,觉得不错,因为老师很好。偶不是打广告,各家培训机构师资都是良莠不齐的,就碰运气了,虽然好的老师真的很有帮助,可还是不要全部把宝都押在老师身上,关键靠自己,培训的时候不要功利心很重,我是注重过程的那类人,读的时候很用心很享受,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当然,英语牛人们自学也是提倡的。
美音纠音 邱政政 口试主题模板 口试考试精要60篇
一、心态问题
心态问题非常重要。特别是高级口译,时间紧张,难度偏高不论是阅读听力还是翻译内容都无所不包,很难在考试前能够做到复习地全部到位。因此很有可能在考场上会“不幸”地碰到不熟悉的话题……所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功与否。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在心态调节上的一些经验。
首先要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合理的估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并且记住高口只有一个pass与fail的结果,所以只要尽力完成就可,不必因为为了追求完美而增加压力……
其二考试前要有合理的复习安排。最好有一个大致的复习时间表,绝对不要到最后一天还捧着一本词汇书狂背。我以前有一次考托福,因为复习安排欠妥,到考前一天还在背开头字母为M的词汇,心里愈发紧张,直接导致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第二天上了考场糊里糊涂,脑袋一直耷拉着,身体很不舒服,差点答题卡涂错。虽然最后考取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但是离自己真实的水平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其三,最好在考前三天就不要在复习了,听听英语新闻,练练耳朵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使自己在考试时看到英语会有亢奋的感觉。
其四,考试时不必追求完美,尤其是reading部分的short answers(这也恰是本人的弱点所在)。适当时候可以放弃。我有一位学姐,放弃了4道的short answers,但最后凭借其他部分的出色发挥依旧考到了196分。还是那句话,高口只有pass与fail之分,拿到该拿的分就可以了,放弃一些题目就意味着为其他题目争取时间。(当然这点对于那些立志拿取诸如新东方奖学金的同学不适用了^_^)
其五,在考试时千万不要因为前面题目的作不出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像我,听译部分的第一段根本没有听清楚,最后写了几句就往后做了。事后我重新听了一遍才发现自己的意思完全写反了,心里虽有些担忧,但也庆幸考试时没有绕着这篇文章不放,否则又浪费时间,更没心情作后面题目。
二、技巧
其实我在考试时不太喜欢用技巧,比如阅读,我一定要看完全文,否则我会觉得肯定漏了一些东西。但是仍旧有一些技巧是值得去使用的,特别是那种能够加快速度的技巧。关于技巧新东方老师上课已经讲的很多了。这里就重复一些对我帮助比较大的。
一 阅读时的定位。阅读定位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拿到阅读,现看选项,划出关键词,找到文章中对应的关键词并且划出,然后在关键词附近寻找答案。事实证明,阅读效率因此大大提高。
二 听力根据选项推测原文,判断答案可能出现在哪些地方。比如news里面,如果选项里有because,那么就是问why。意味着要关注新闻后半段……其他则不细说,可以多复习老师上课的笔记……
三 关于复习技巧。建议听力复习尽量放在早上,因为听力与状态关系比较大。翻译阅读则可以放在下午和晚上
四 考试的顺序安排。我建议先做翻译,再作阅读,你会发现自己做阅读的时间会超过30分钟。
1.必要的三证:准考证、口试证、身份证。2.按口试证上的时间地点报到、候考。
我的口试证上写的是上午7:30,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号楼一楼”。早上7:25我到了该楼,楼口处有许多等着进场的学生,一位老师发套伞的塑料袋(当天早晨下大雨),另有几位老师进行第一道检查(检查三证)。
通过检查后进入候考教室。教室门口有位老师负责将考生的手机(关机状态)封进信纸袋。随后等待老师叫号、分组。因为叫号是随机的,所以要集中精神听老师叫号,错过了就只能轮到下一批甚至最后一批。叫到号后老师会告诉你一个组号,即为你的组号。随后按次坐在教室第一排,进行第二次三证检查。
检查完毕后就被带入走廊尽头的另一个教室,再次核对三证后发口语Topic的卷子。阅读并准备5分钟后收卷。该卷上不能作任何记录,因为要循环利用。如要写提纲可以写在自己的纸上或口试证的背面。但考试时不能看。
收卷后沿着走廊按组号分散坐在各个教室或办公室门口的位子上,等待正式考试。
3.进入考试教室后,面前有一张A4大小草稿纸和两台录音机,一台播放录音,一台录音你的口译。两台录音机后坐着两位老师。
检查口试证和准考证后开始录音,先要用英语说“My name is...”和“My registration number is...”。然后开始讲Topic,讲到等老师喊停后停(一般不会说满5分钟),开始口译部分。
4.口译部先后为两段英译中和两段中译英。每段又分为两小组句子(中口句子较短,高口的句子比较长),组间停顿时间为中口约25-35秒,高口45-50秒。
口译结束后,收拾东西离开,但是草稿纸不得带出考场。二、一点点心得:
1.摸清“地形”很重要。
就我所知,口试在候考和考场就是上外的“逸夫会堂”和“三号楼”。如果不熟悉上外(本部)的校园建议早些出门或提早“踩点”,考试当天就不用浪费很多时间找楼了。要知道口试证上写明“迟到者不得参加考试”的。
2.吃饱但不要喝足
因为候考时间很难把握,所以为了保证有充分的体力撑到考试的那刻,早饭要吃饱,还可以带点巧克力这种高热量的食品做能量补充。如果是下午考,则不宜吃太饱(容易犯困)或可以提早些吃午饭。进入候考教室后就是一轮一轮的叫号,这时不宜走开,所以不宜喝太多水。
3.战胜紧张就赢了一半。
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尽可能的放松,这样才不会影响发挥。我在候考时与身边的一位同学交谈了一会儿,就感觉轻松了很多。而且候考处的老师和判分的老师都很和蔼,一点也不用“畏
惧”。紧张很可能导致舌头打结或是漏听许多信息,或“聋”或“哑”还怎么做口译呢?所以克服了紧张的情绪这场仗就赢了一半啦。
4.A bad beginning is just a bad beginning.虽说“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但对于口译考试来说“A bad beginning is just a bad beginning.”。由于紧张或未进入状态,加之第一段是英译中很可能发挥不好,这时应该及时调整心态,不能因此而乱了阵脚,影响之后的口译。所以考试中的不断调整也是相当考验心理素质的,相信这也是作为口译员最基本的能力吧。
5.做笔记不能走火入魔。
许多参加过口试的同学都说考试时笔记写不全,而且最后潦草得自己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我认为这是个误区,个人认为记是重要的,但是听比记更重要。听时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就能把握准意思主干,加上适当的笔记作为提示,这样才能译得完整。一味地追求完整笔记,记的时候忽略了理解反而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考试必备物品
考试必备的文具包括蓝黑色水笔、圆珠笔,答题用;橡皮(不能用修正液和修正带);收音机(收听听力考试的音频,上海考区收听东方都市广播FM89.9、AM792播音;外省市考点按考点规定的频率收听广播。准考证背后也会写明收听频率,考场上老师同样会说明。听力内容是公放的考区另当别论。);准考证和身份证不要忘带。另外,要随时掌握时间的同学请准备手表,因为考场上不能看手机。
另外,不要带可以收听广播的MP3——考试规定不得携带各种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进入考场,所以MP3是不能用的,手机就更加不行。同学们请准备好收音机,或者大四大六考试用的那种可以收听广播的大耳机——普通收音机就好,领到准考证后可以自己根据准考证背面写的收听频道调试一下自己的收音机。不要等到考试当天再去考场外面买,到时候不一定有得卖的。至于耳机,大家可以随意选用自己觉得用着舒服的耳机,大小不限。但是为了携带方便,还是不要选那种太大的吧……记得多准备一些备用电池!考试中不能用自带的草稿纸,高口NTGF部分会发一张专门用来做笔记的白纸;其他题目大家尽可以在试卷上做笔记、写写画画什么的。
考试答题卡是直接填写的,不需要用2B铅笔涂。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带铅笔,因为在听译部分做笔记的话,用铅笔记录是速度最快也最方便的,这个也是口译老师强调过的——专业口译员做笔记的时候就是用铅笔。注意是铅笔不是自动铅笔,自动铅笔容易断。
四、备考时间安排
从3月至四级考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备考阶段,自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共计30天 第二阶段:高分突破阶段,自2011年8月至2011年8月20日共计20天 第三阶段:考试冲刺阶段,自2011年8月21日至2011年9月10日共计20天 第四阶段:模拟实战阶段,自2011年9月11日至2011年9月18日考试
考生每天要保证至少3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每天记生词,复习生词,量不用多,贵在有效。
五、复习目标
1、基础备考阶段目标:这个阶段是基础备考阶段,考生要熟悉考试题型,着重掌握各个题型的基本知识考点,夯实基础。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很多考试基于对中高级口译考试的认识不足而忽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前熟悉考试题型和流程,在准备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谱。再来,词汇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每天坚持背诵。在这一阶段,建议大家以中高级口译考试教程为主,重点提高听力、阅读和翻译这三个方面的水平。同时可以写一两套真题,明白真题的难易程度。
2、高分突破阶段目标:通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很多考生可能感觉自己做题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做题速度依然匍匐前进。在高分突破阶段,考生要根据自己基础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缩小复习范围,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对考试重点和难点的复习上,我们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通过做部分模拟题和部分历年真题,及时检验自己复习效果,巩固提高。
3、冲刺阶段目标:由于考生对各个模块的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都有了熟练的掌握,但是口译考试是由模块组合的一个整体,在这个阶段,考生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由原来的专项练习转化为整体的突破。我们建议大家在这一阶段的真题练习时,为自己把关好考试时间,严格按照口译考试流程来做题,通过真题练习考生可以积累临场经验,感受考试气氛,掌握做题节奏,提高应试能力。这一阶段核心在于整体真题练习,重点要查漏补缺。在这个阶段考生还要抽出时间看一些经济学人上的文章,因为,有些阅读文章就是来自于这个周刊上的。
4、模拟实战阶段:在最后的模拟实战阶段,建议考生每天一套模拟试题,保持做题的感觉,同时把自己在前几个阶段做题中的做的笔记(单词、句子及碰到的问题等等)拿出来复习,总结问题,重点强化,熟悉做题顺序,考前两天可以用2009年和2010年的真题进行最后模拟测试,看看自己的水平。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切忌依赖裸考、答案等心理。
实战训练
口试的准备
其实很多学友最头疼的不是笔试,而是口试,我也一样,因为这击中了大多数中国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听,说,记忆。口试难就难在还的记下来,不能听懂了大意就可以过关了,必须要复述,所以还的学速记方法,一心二用。
我个人的感觉,听力是基础,听力不过关,再练速记也是白搭,只有在听力过关的基础上你才能分心来记笔记,6分脑记,4分笔记,否则写出来的一定是一片自己看不懂的碎片。
我的方法:一本口译教材,练三遍。
很多人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哪有时间练,关键是,一考完笔试,立刻开始准备,两个月的时间够了。我上班都可以,你在学校时间应该不会比我少吧?把教材的MP3下下来,用一个软件MP3 directcut,很小免费的,网上随便下,把教材的课文,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独立MP3文件,你会发现,基本上一段可以分一个,时长一分钟左右,而考试的每一段录音是40秒左右,语速稍微比教材的快),长的段落就分两段,这样一篇课文可以分10多个小段出来,然后干什么?模仿考试练吧,放一段,练一段,限定翻译时间40秒,一开始不达标很正常,哪怕你看了内容再听,你也要学着边听边记关键词,放完后看着笔记,翻出来。哪里没记住,再练,直到这一段能做到看着笔记完全翻出来为止。
这样练很累,很折磨人,但是,没有付出,哪有回报,现在不痛苦,将来哪里有快乐,坚持就是胜利。
对于中翻英,我的建议,先看着课文,边看边口译,首先要做到你看到句子和段落就能立刻口译出来的水平(考试的试题所能出现的句型和结构都在课文里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练习),这一阶段我把全书练了三遍,然后再练听录音记文字再翻译,中文笔记相对好记的多,但注意考试的语速比教材录音要快,所以不可轻敌,要能做到听录音,看笔记,立刻翻译,时间适当放宽,45至50秒。
说一句,所有的练习不许用耳机,只许用电脑音箱。盒式录音机最好,因为考试用的就是它。
关于笔记符号
其实大多数辅导班里介绍的都大同小异,选自己最常用的,练习的时候坚持使用,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的,我也没有特别的秘方,积累吧,自己记笔记时用的最多的词,就想个符号或字母来代替,然后固定下来练,一定能加快你的笔记速度。
关于口试的注意事项
起码,你要知道考试的方式和细节,侯考的时候,可以带MP3和耳机,放几套真题,热热身,当然这几套真题你已经练的烂熟,不要带没做过,自己听不懂的真题,不然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口试前,一般会在教室门口先等,里面的人还在考,你可以试试把耳朵贴在门上(如果不被制止的话),你耳朵尖的话说不定能听到里面的考生之言片语,你大概就知道听力的话题是什么了,这样做有点作弊的感觉,但却是容许的,如果你运气好,知道了大概是什么话题,听懂并记下来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我运气不好,没听到)进去后,不要乱说话,说声good morning, teacher就可以了,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考的时候不要去看考官面前的打分本,看都不要看。考试时,流利很重要,没有记下来的,记得一部分的,尽量编出来,中译英时,不可能所有的点都翻译到,漏掉一些次要的点是难免的,但你不能时断时续,记住,流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过于不过之间,决定你命运的就是你的流利程度,和考试时的气势。
考完,考官录音停止了,说声thank you,就走人,其他什么都不要说。
一口译及口译教学方法
口译 (Interpretation) 是这样的一种活动:译员 (Interpreter) 在听取源语后, 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以目标语向听众传达讲话人的意思。按口译的方式可以分为:交替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同声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耳语传译 (Whisper Interpretation) 、联络口译 (Liaison Interpretation) 。根据口译服务的场合和内容还可分为:会议传译、陪同传译、社区传译、法院传译、医疗传译等。
口译能力的造就首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口译技能。业界一般认为, 口译的标准为:信、达、雅。真实为信, 流利为达, 动听为雅。对于英语口译的教学, 主要分为:英语口译听辨、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转换以及口译教学综合技巧。
英语口译的听辨:口译中的“听”是对说话人希望表达的真实意义的听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用例句体现这样的学习要点:
第一, 抓住关键词、意群和意义单位。在一个句子里, 关键词通常包括核心主语、主要动词、宾语、数字、表时间地点的词, 以及表强调的词语。
第二, 抓时态。时态在口译中非常重要, 因为时态在英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表意工具。抓住动词的时态, 给中文翻译的准确性提供保证。
第三, 听出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逻辑上区分, 句群之间常有六种关系: (1) 原因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2)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然而……”; (3) 条件关系:“只要……就……”, “如果……”, “假如……”; (4) 让步关系:“即使……也……”, “尽管……也……”, “就算……”; (5) 时间先后关系:“之后……”, “接着……”; (6) 结果关系:“从而……”, “导致……”。
第四, 听出四字词组和富含文化底蕴的表达的实际含义, 了解讲话人的弦外之音。
口译记忆:在口译过程中, 译员要充分调动和协调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各项资源, 才能保证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专项技能的具体方法如下: (1) 信息组织。在听取信息的过程中, 教导学生尽可能找出信息内容的组织方式和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对提高学生短期记忆的效率有帮助。 (2) 大脑重复。对同一信息有意识的重复可以延长其在短期记忆力的存储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反复重复所听到的信息, 并作比对实验。 (3) 信息视觉化。将听到的内容在大脑里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叙述性和描述性的信息材料, 如自东向西描述中国地形分布图。
口译笔记:口译笔记不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记录方法, 不同于速记、课堂笔记等。它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为的是最终将信息的源语形式转化成目的语形式。其内容多为数字、人名、地名、时间等, 反映发言人主要观点的关键词和意群, 动词的时态, 逻辑关系词, 发言人列举的一系列实物。
口译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 主要的方法: (1) 多采用自上而下的“阶梯结构”记录。每个意群作为单独的一行, 一行之内的字尽量精简。 (2) 译入语和源语并用, 文字与符号混合。 (3) 简短书写, 笔画可少, 明确界定每一段的分界。
这个环节要注意指导学生由简到难, 循序渐进地做多个练习, 让学生逐渐掌握记录口译笔记的重点、要点和格式。
口译转换是口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英语和汉语分属于西方语言和东方语言, 两者在句法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不熟悉这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规则, 会导致译员在知识处理上花费很长时间, 并影响口译输出的质量。
二口译转换的规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感受到英、汉语之间的明显的差异:与汉语不同, 英语是通过词语本身形态的不同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 英语中动词和名词词尾变化都比较多, 而且不同的变化会有不同意义的产生, 而汉语则要是通过虚词、词序的变化等手段来表现。此外学生们还应掌握一些转换上的规则:
1. 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
有不少语言学者对英、汉进行比较研究, 总结出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的特点。所谓“形合”就是指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所谓“意合”就是指语言组织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
英语中是“显性连接”, 而汉语中是“隐性连接”。因此, 我们在进行英汉转换时, 一个常见的策略就是要有意识地根据英语“形合”的特点在语句衔接与连贯之处添加连接词。
2. 汉语“主题突出”到英语“主语突出”
汉语中位于谓语之前的成分可能是一个主题、话题但不是主语。而且汉语中有很多没有主语的句子。而英语里, 除祈使句外, 都必须有一个主语。也就是说, 汉语是“话题凸显的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凸显的语言”。因此, 在教授学生时, 要重点教授如何找到或者确定主语, 并在汉语的合理位置出现。
3. 汉语中“多种词类均可充当谓语”到英语中的“谓语结构以动词为中心”
汉语中, 能充当谓语的绝不仅仅是动词, 形容词也是典型的谓语词, 甚至名词也可以。而在英语中, 充当谓语的一定是动词。在授课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的谓语动词就是抓住了句子的灵魂。举例练习时, 重点训练, 英语句子的主谓之间有一种语法的对应关系。
4. 汉语中“修饰语+中心词”到英语中的“中心词+修饰语”
在英语中, 一个典型的语法现象就是“中心词”出现后, 其后面的修饰语是开放的, 可以加上多个短语、从句等。而汉语中则刚好相反。在复合句中, 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 一般放在句首, 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 即“重心在后”。
在各教学环节, 要采用不同的句式来锻炼学生理解不同的语法位置, 使翻译更加自如。
最后,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对学生在口译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做一些归纳: (1) 对英语无法即时理解, 原因是反应速度慢。无法在听完录音后及时在脑海里迅速映现英语的中文含义。 (2) 对外国口音不熟悉。我在选题时, 往往采用英语母语国家各种人员的录音, 由于学生平时听得最多的是老师的口音, 所以会感觉不适应。 (3) 对生词放大, 一段录音练习中往往总是有一些词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 许多考生就“卡”住了, 没有跳过去听完全文, 而继续停留在这一个词上, 根本没听完全部内容, 更何况翻译。
三口译教学技巧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具体的准备工作如:术语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 在每次录音口译练习之前, 要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和术语, 让学生具有最起码听懂大意的基础, 否则难度过大, 或者生词过多, 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时, 根据每次上课的知识要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练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的设计用途和口译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技巧。每次练习之后, 要帮助学生总结问题所在, 然后给出好的建议。
多和学生一起分享一些时事新闻,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对新的事情和资讯有兴趣, 同时不断地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虽然每次是专题训练, 可最后都要有几段英汉互译的练习。这样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连贯, 不会是一节一节的。因为毕竟从事口译活动是很多方面技巧的综合体。应多提供实战练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译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 而要在短短几星期内全面提高口译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 要学好外语必须有扎实的基础, 而这一积累要靠长年累月的苦学得来。
坚持操练。与学其他知识一样, 学习英语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对于学到的东西努力做到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学习都有收获, 掌握的英语知识才会越来越多, 水平才会越来越高。特别是当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时, 那份喜悦是没有经过努力学习的人难以体会的。
参考文献
[1]Gile, D.Basic Concept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1995[1]Gile, D.Basic Concept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1995
[2]Gillies, ANote-takingFoeConsecutiveInterpreting.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2005[2]Gillies, ANote-takingFoeConsecutiveInterpreting.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2005
[3]仲伟合、刘绍龙.英语口译实务 (二级)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3]仲伟合、刘绍龙.英语口译实务 (二级)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
[4]许均、何其莘.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4]许均、何其莘.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关键词】英语口译 数字口译 方法 技巧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是得口译工作变得尤其重要,随之也提高了翻译人员的要求。在研讨会、各种陪同访谈以及商务谈判上,经常不可避免的运用数字,但由于中英文数字的计量方法存在差异,数字口译给翻译人员带来了许多困扰,且数字口译还具有特殊性,很多数字难以记忆,一般要求口译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数字翻译出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进行商务或者外事谈判时,一旦错译或漏译一些数字,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可能造成谈判失败,还可能会引发一些无法避免的争端。因此,对于英语口语中的数字口译,必须要掌握良好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出现数字口译错误,以保证顺利完成口译工作。
一、中英数字表达方式的区别
1.中英数字位数表达的区别。英文中的数字表达却与中文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知道,在中文中每一位数字都有固定的表达方法。中文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列,依次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以十的倍数计量的,这种计量单位简单、易记。然而,英文数字是以三位数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依次计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其计量单位依次是百(hundred),千(thousand),百万(million),十亿(billion),通常是按照这四个基本计量单位对其他数位的数字进行计数的。另外,在数字口译中还必须注意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区别,主要是在十亿以上的数位表达上存在差异,比如对于70亿的翻译,美式英语是seven billion,而英式英语则是seven thousand million。即英式英语通过thousand million来表达billion。
2.中英数字计量单位上的区别。中国与国外的数字单位有很大不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单位,比如两、斤、尺等等,而在英语中是没有这些单位表达方式的,英语数字单位主要有gram、kilogram、mile、inch等等。口译人员不仅要掌握这些单位的表达,而且还要进行准确的换算,比如one kilogram相当于中国的2斤。由此可见,计量单位的区别给口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中英倍数与分数表达的区别。在数字口译过程中,中文与英文对于倍数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中文中对倍数的表达可以采取两种形式,比如用A和B来表示,即“A是B的N倍”和“A比B大N倍”,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然而在英文中,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例如,在中文中,A是B的6倍,那么A等于6B,而A比B大6倍,就相当于A是B的7倍,也即后一种表达方式是前一种的N+1倍。但是,在英文倍数表达方式中,对上述中文倍数的两种表达方式的意思却是相同,即“A is N times larger than B”,也可表示成“A is N times as large as B”。
二、中英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
1.长数字的翻译。数字口译中难度最大的就是长数字的翻译,可以根据英语以三位数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的特点,使用逗号标记法对数字作三位标记,从千位开始进行依次转换,一个逗号表示千,两个逗号表示百万,那么三个逗号就表示十亿。
2.模糊表达策略。在数字口译过程中,很多时候数字用来表述具体情况而选择的手段,这时数字虽然重要但还要能清楚地表达语境信息。特别是在没听清数字的情况下,能够清楚地表达语境信息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根据整句的内容大致猜测数字的趋势,然后选取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但是,口译人员必须要选取合适的模糊词语,不要扭曲原文的意思,比如十几个表示为more than a dozen,几十个则表示为dozens of,不能混淆。
3.单位的翻译。在口译过程中,要对单位进行准确地翻译,这样才能保证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在记录数字时,出现了单位的翻译错误,就会导致整句口译出现错误。因此,口译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单位的翻译的重视,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要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以及重量的翻译方法,对一些常用的单位,学会简写,方便翻译和记录。
总之,口译工作是机具挑战性的,而数字口译又是口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口译人员必须掌握以上介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口译精准度,以保证顺利完成口译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士誉,董润喆,高飞.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124-124.
[2]包欣欣.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