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的意义(精选10篇)
形成性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互评和老师、家长评价为辅。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我认为其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一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诊断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不断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研究表明:课堂上成功的、有效的学习发生于学生对其学习具有自主感之时,发生于学生理解他们努力的目标之时,发生于他们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还发生于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并且具备学习能力和方法的时候。
二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校正
通过自我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活动,并不断对学习的预期做出调整,以求学习效益的最优化。形成性测评能使学生明确是否已达到了阶段目标、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以起到强化学习活动的作用。
三是可以有效地“展示激励”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给予一个评说,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个 “路标 ”,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个“路标” 应该要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的作用。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形成发展、形成结果。要形成,激励是不可缺少的。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在于“激励”两字,终结性评价难以完全发挥这个作用。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享受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愉悦,在互评及家长、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了下一步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主动去调整,监控自己学习过程。
最后它还有教学反馈调节的功能
1当前方剂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因为历史原因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1.1基础知识熟记不足“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1]。”是方剂学课程的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七版《方剂学》教材收录的方剂共362首,九版《方剂学》教材收录的方剂共333首,而无论哪一版教材,除需要熟记正方的组成外,还需要记忆其用法、功用、主治及方解等众多内容。任务重、内容多、压力大成为该课程的突出特点。正是因为内容多、记忆量大,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与记忆并重,在课后及时对所学方剂进行背诵。
然而,由于终结性评价在中医药院校的教育评价中根深蒂固,“在以总结性考核形式为主体的考核体系中,学生平时学习松散,到期末临时突击,学习态度消极、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再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2]。”导致学生对方剂基础知识熟记不足成为普遍现象,乃至严重影响《方剂学》的教学效果。
1.2应用能力培养欠缺除熟背一定数量方剂之外,“培养较强的辩证、立法、组方的能力[1]。”则是方剂学课程的另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方剂教学存在着“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内容多,学时少;理论多,实践少等问题。因为内容多、学时少,老师上课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一张嘴、一支笔、一言堂,老师不断讲,学生不断记,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更严重的是由于理论多、实践少,缺乏临床思维锻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并不能转化成为其临床技能,导致出现高分低能,一到临床便手忙脚乱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实用型人才已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因而,如何结合现有条件,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技能,迫在眉睫。
2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是由美国专家M.Strive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后被美国教育学家B.S.Bloom引进教学领域[3]。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主流的总结性评价相比较,它具备以下优点:(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评价。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又能“帮助学生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这些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4]例如将考试成绩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2)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运用形成性评价还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其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从而又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 CBL教学的优势
CBL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常运用于桥梁学科,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该教学法除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综合理解、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CBL教学法运用于医学教育,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锻炼,帮助其尽快实现从教科书思维模式向临床思维模式的转变,进而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故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4形成性评价与CBL教学结合应用在《方剂学》教学中的意义
方剂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既要熟记大量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较强的临证组方能力。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并不利于高效地完成该教学任务。一方面是总结性评价的评价体系束缚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致使学生不能即学即背,疏忽了平时课后复习,导致大量基础知识熟记不足。因此,探讨如何改变沿用已久的总结性教学评价为形成性评价,让学生能实时的、动态的了解学习效果,进而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修正,对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意义重大。例如增加测评次数,把繁多的记忆任务分散在授课过程中,从而达到“复习的时间增长,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待解决的问题中,有助于将所学知识内化,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目的[4]。
一方面是传统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临床思维锻炼,致使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欠缺。因此,探讨如何在传统课堂讲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下,适当引入CBL教学,利用该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优势,帮助中医专业学生提高辩证、立法、组方的能力意义重大。孙丽英通过研究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方剂教学中效果显著,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方剂理论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临证处方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5]。
近年来,随着CBL的兴起,越来越多教师把它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毋容置疑,该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然而,它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并且,也不可能同时实现方剂教学中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的两种要求。为此,在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作为目前国内主流教学模式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较大改变的现状下,利用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快速而扎实的掌握方剂基础知识,利用CBL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技能,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与CBL教学各自的优势,才有利于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
[2]霍磊,孙宁.形成性评价在中医院校考试评价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10):70-72.
[3]曹妍,祁赞梅,曹雅明,等.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应用现况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2):23-62.
[4]郭丽双,孙延斌,王和仁,等.形成性评价对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储备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99-802.
【关键词】数码显微;实验技术;应用;评价;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01-01 ①资助来源:长沙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长医教[2014]9号
教学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基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定性与定量评价[1],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宗旨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使之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2]。显微形态实验技术,主要包括组织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实验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正常人体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与病理变化的识别和操作能力。显微形态实验技术还是医学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基础。因此,熟练掌握与强化显微形态实验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1 显微技术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人体医学形态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500 B.C.)时期。而显微形态学起步要晚一些,是在19世纪后叶才逐步兴起。是伴随显微镜的发明和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相继发展成熟的。自1838年德国科学家J.Slchleiden(1804-1881)的研究导致了细胞学的诞生,拓展了人类视野,促进了人体组织学(Histology)的建立和发展,标志新纪元的起点。显微技术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也经历了200余年的不断改进和革新,并走过了从光学到电子技术的历程,放大倍率在数百倍、数千倍乃至数十万倍,其分辨能力已由0.2mm提高到0.2nm(超微)不等。无论显微技术发展现状如何,光学显微镜仍然是医学教育的常规设备之一。近20年来,从简易单筒到双目观察,无论就机械性能还是光学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別是高科技数码技术在显微成像科技中的应用[3],有效地促进了医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免疫学等科学的内涵建设与发展[4],目前已拓展到应用于分子基因科学领域。使得数码显微技术的可控性能、高清图像和互动效果,已成为新时期医学形态实践教学改革可行性的必要手段。
2 开展实验改革提高操作能力培养效率
显微形态实验是医学基础重要的技能训练与实践项目。长期以来,传统的显微单机操作观察,不便于老师指导,观察效果的确难以得到保证。近年以来,项目组成员充分利用学院数码显微互动教学资源,大胆开展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改革,实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实践能力的提高[5],主要措施如下。
2.1 改革显微形态实验运行程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的应用,改革了显微实验程序,由原来的单纯上切片,观察,改革为,主机示教观察、操作练习、远程指导、修正操作、肯定正确实验结果等,必要时可申请老师援助或临位指导。使其操作效率大为提高。
2.2 强化显微结构准确观察效率提高分析鉴别能力
显微结构的观察,是组织细胞的局部剖面,并非整体的表现,一定要关注局部的结构特点,形成联想,建立整体观念,以提高其对组织结构的分析鉴别能力。
2.3 规范显微结构描绘操作要求提高形象表达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下观察的典型结构,要求学生将其描绘下来,作为课堂作业成绩,以加深对组织细胞的形态印象。当然,要完全写真是有困难的。项目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绘图要求。首先由指导老师绘制一个示范模板,传给学生,经过几次模拟训练,现在大多数同学的显微形象描绘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2.4 完善显微形态考核标准设定提高学习思维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的观察效果,每学期举行2次阅片技能考核,通过互动频道随机组合,检验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识别效率,考验学生的科学分析和形象思维的准确度。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计划进一步增加考核的项目,如显微镜操作、维护、寻找显微结构和提出理论依据等,进一步完善显微形态实验形成性评价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内涵。
3 数码互动教学可促进形成性评价提升
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节省了教学信息发布时间,方便了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获得新知识,及其操作技能的提升,有了可靠的保障,并为显微形态实验形成性评价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分析讨论
尽管当今医学生物科学已进入蛋白分子与基因水平,但目前仍然是细胞学的黄金时代。无需置疑,医学显微形态学的知识修养及其技能的强化对医学生来说,仍是至关重要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医学生涉及不同专业的必修课程约有30~40余门类,需应用显微技能的医学专业课程不少于20门类,已占50%之多,足以说明医学生显微形态知识的修养与技能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无论是传统显微教学,还是现代技术的应用,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是,显微形态教学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通过娴熟的操作,继而达到提高对组织细胞的阅片能力。因此,学生仍需要增强直接在显微镜下操作组织切片能力,才能取得组织结构的直观效果,这是任何图片或屏幕图像不可取代的。基于这一点,指导老师也应该明白的是,无论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发展到何等智能化程度[6],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带教老师必须还得走到学生身边去,直接指导操作与观察。这种面对面的肢体语言互动效果,远远胜过网络信息的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数码显微形态实验技术的应用在学生形成性评价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光文著.教育评价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22.
[2]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1-10.
[3]张新华,孙建华,徐辉等.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4,27(2):50-53.
[4]徐辉,郭慕依.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介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411-412.
[5]刘万珍,姚秀玲,宋芳等.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11-913.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往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变化的过程。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不但有其自身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符合事物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学业的完成,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同时,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即时的`,其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要使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事先要构建一套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构建评价学生参与某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标要求,构建评价学生进行即席演讲的指标要求等。有了这些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要求,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经济技术的交流,英语写作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实际教学受着中考指挥棒的制约,教师和学生都缺乏英语写作的兴趣,这不利于素质教育原则的贯彻和落实。本文结合笔者实际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利用形成性评价工具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在写作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写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76-01
初中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体现。但因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学科开课较晚,又缺乏一定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严重受到唯分论的制约,所以整个农村初中英语的底子普遍薄弱。特别表现在英语写作方面,这种英语能力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原则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在唯分论之外,提出新的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许多英语老师常为学生的写作水平?y以提高而感到苦恼,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就写作教学的实践而言,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关注写作教学中积弊较深的作文评价问题。本文把形成性评价理论具体应用英语写作能力教学评价中,促进英语写作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贯彻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阶段性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活动。采用形成性评价调整教学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形成性评价策略和实际形成性评价系统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现有水平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英语写作实践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对形成性评价工具在高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对在英语写作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形成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系统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二、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针对初中生的心智特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正确运用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就是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改进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英语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
1、开展合作互助小组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荣誉感,这样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梯度地把学生分为多个英语学习小组。具体可如下操作:写作教学课堂中,把各个同学分成合适的小组,每次作文完成之后,各小组成员先轮流评阅组内各个同伴的习作,然后总结和归纳本组同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作文的内容、典型的语法问题等,并讨论改进的推选出本组最佳习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促进者和监督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它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要给以具体的引导,引导学生有秩序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评价方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主查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和成就,而且还能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交流,改进不足之处。在评价中学生是主体,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提高。促进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快乐写作。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诱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部分,更重要的是这种评价方式充分地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够让每个同学找到自己写作的成功点,感受到写作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的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我们的教学应该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写作过程是作文完成的基础。关注作文的写作过程,关注学生收集素材的过程,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很注重结果,学生完成作文后交给老师,老师面对作文,首先考虑的是写作文的技能、知识等,很少去考虑到学生在写这一作文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更要考虑到学生运用写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并体现在作文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作文才是有生命力的作文。使学生体验到了英语写作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3、英语写作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传统的教学中容易出现仅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偏狭的学生评价观。形成性评价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来评价学生,而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教师应设计各种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不同优势的评价活动,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的发展,并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总之,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着巨大潜力,教师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去激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策略,并且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写作策略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切实做到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玉林市第十二中学
龚汉康
2011年秋季期,我担任高一数学的教学工作,我引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为了提供操作化材料,我编写了“高中数学(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和“教学单元课内形成性练习”,并且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现就本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形成性练习三个问题加以阐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目标,则是依据数学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数学水平设计的,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过程的依据。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我把研究教材的自然小节特别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重点。一堂具体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知识块规定学生应掌握哪些概念或定理,学会哪种技能,训练哪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同时确定在能力培养方面所要达到的层次,以及进行思想教育和进行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要求。
参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分类理论和现行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标分类精神,我把中学数学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具体说明如下:
A.了解(相当于识记)指的是知道单个概念、命题等得含义。具体要求知道已经学过的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法则、公式、解法步骤、基本方法(如代入、换元、消元、降次、转化、替换、分析、综合、配方、待定系数法等)和基本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等量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思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记住其中重要的常用的内容,以便在应用时能够再认再现,不致成为知识缺漏或应用障碍。这是解决“知”的问题。
B.理解(相当于领会)指的是达到了理性认识,知道概念或命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和其他概念命题的联系,具体要求是:(1)能说明数学材料的由来,如能推证重要定理或公式,举例解析数学概念或性质;(2)能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之间进行表达形式上得转换;(3)能说出数学材料的特征、相互关系或应用范围等;(4)能把数学材料在标准情景下进行直接应用。
这是解决“懂”的问题。
C.掌握(相当于简单应用)指的是知识变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有了应用的能力。具体要求是能把某一数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景中解答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不是课本相关知识的简单重复,因而不能依靠单纯的记忆或模仿加以解决;而且所用数学材料是单一的,或者解答的障碍只有一个,所用的方法是常规的基本的,其难度相当于课本中较难练习题或习题中的题目所达到的要求。
这是解决“会”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 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节中进行的评价, 是为了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 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之后, 由于形成性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和强化教学的效果的功能而备受关注[2]。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最早是由Scriven提出来的[3], 后来布鲁姆等外国学者又对形成性评价做了新的定义[4], 使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相关研究机构, 得到的研究结果对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传到中国。 虽然仅仅十几年间的时间, 但是得到了教育学家的重视并且快速发展[5], 知网上在2002年之后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文献数目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我国高校课程考评中已开始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 越来越多的课程不但付诸实践并总结出一些具体做法, 本文尝试总结我国的形成性评价文献关于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已有做法, 以供参借鉴。
1.形成性评价的内容类型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结果, 也习惯称为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类型与设立者的分类角度相关。 以多元化主体评价方式的角度为例, 平时成绩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同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校外专家评价等;而以评分类型为例, 众多专家学者对此意见不同, 他们所提出的相关评价内容详见表1。
综合表1及相关其他文献发现, 形成性评价内容的名称众多, 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案例分析、笔试闭卷、开卷考试、口试、课程论文、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课堂讨论[10]、小组合作、读书报告、辩论、课堂笔记、课堂提问、堂上小测、教学设计、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听课报告等, 名目众多源于不同的课程类别要求不同, 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考勤: 形成性评价中绝大部分课程将学生的出勤情况列在评价内容的首位, 占分值从10%~25%不等。
书面作业:完成各种课程的文本作业, 如设计、报告、论文、心得等。 分值比重在20%~40%。
随堂测验:以小测验分值记录平时成绩, 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 此形式应用并不广泛。 但在有此项目的课程评价中, 分值比重往往较重。
能力实践:包括讨论、辩论、小组汇报、小实验等活动性评价内容, 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分值比重约20%~40%。
其他类别:具有学科特色的评价内容, 如上网交流、在线交流与学习等。
2.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高校专业中关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评价方法, 学者们各有论述。从文献中看到, 专家学者们就高校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价参与教学做了诸多实验, 但主要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关系作为重点, 以下就文献中提出的相关课程评价方法, 简述如表2。
在表2中可看到, 在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中,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平时成绩处理是研究者在致力做的事情, 如模糊评判、矩阵模型、标准分计算等,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将分散的评分类型集合转化为数值, 从而改变成绩评定的随意性, 也能通过科学的数理处理的方式, 使学生清晰可见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水平,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不可否认, 学科老师本身在数理方法处理数据知识掌握的有限性影响了科学统计手段在更多学科中的应用, 综观文献可发现, 讨论如何对平时成绩进行数据处理的文献要大大少于讨论评价内容类型的文献, 在更多的课程评价中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出学生成绩。
3.形成性评价内容与方法简述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并不只是选拔少数优秀学生, 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力, 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 并为教师提供一定反馈。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 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教学进程的信息, 可以使得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 按照需要采取适当修正手段, 使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纠正能力的系统。
我国高校课程考评中已开始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 但在具体做法中, 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做法存在困境, 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不明确;评价标准较为混乱;平时成绩评价的公平性存在一定质疑;平时成绩评价的效率低下[14]。 据调查,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课业学习的平时成绩评价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基本上都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 自主决定平时成绩的相关评价标准[6]。 我们认为平时成绩至少要有一个公开而又明确的计划, 这计划要切实并可行, 必须设计合理的构成方案, 即平时成绩设计要以“学”为中心, 要考虑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相长, 要以公开的、公平的、公正的作为基本原则, 在学校允许的条件内, 选择合适的依据, 尽可能量化。
在本文关于形成性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归纳比较中发现, 在平时成绩评价内容的构成中, 学生的学习态度被不约而同地认定为是一项重要因素:如出勤率、课堂纪律。 分值占有率高达25%, 教师认为学生对课程的尊重是课程学习的基本前提;此外关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是教师从普通的文本作业转向能力作业的一大变化, 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网抄作业的不良习惯。 而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中, 越来越多的老师尝试引入数学的方法对成绩进行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增强学科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也使学生在此方法体系中清晰个人的能力与在群体中位置, 从而激发动力, 促进更有效学习。 研究也发现, 鉴于目前缺乏简单易行的通用的课程评价方法, 教师受个人能力限制影响了科学的评价方法的广泛应用。
摘要: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法, 总结归纳我国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现状。我国高校课程考评中已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权重, 在内容类型上主要可分为考勤、文本作业、能力实践、随堂测验等类别;而在形成性的评价方法上, 引用数学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管理。
关键词:化学课改;形成性评价;尝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45-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23
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即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结合终结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为此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学习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等:
1.化学课堂纪律评价表
我们把化学课堂表现分为四个等级:A.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B.基本遵守课堂纪律,偶尔有违纪现象但并未影响周围同学;C.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偶有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的违纪现象;D.不能坚持遵守课堂纪律,自身的违纪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且有被老师公开批评的记录。每周学生先自评,再依据实证确定组评等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准确的定位自己,从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有意注意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2.化学作业情况评价表
平时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按“优、良、中、差”评定,把每周学生化学作业的表现也分为四个等级: A.能够按时完成,且正确率较高;B.能够按时完成,但正确率一般;C.无法按时完成,且正确率较低;D.经常迟交或缺交,有抄袭现象。每周学生先依据要求自评,再提交本周作业本及其它实证在小组内交流,从而确定组评等级。
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找出和别人的差距,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化为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二、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纸笔测验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体系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地位和评价要求,但在日常教学评价中,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感到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两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评价。
(1)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法
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做到恰如其分,只有从学生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才能考查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例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社会上发生多起使用浓硫酸伤人的事件,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浓硫酸为什么能伤人?”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相处时心胸开阔的重要性,小肚鸡肠则会最终害人害己。再如,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热点话题设置成问题让学生作答,学生在作答时能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时所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化学观点、态度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是让学生通过纸笔来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它具有推广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为评价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态度,教师可采用这样一张诊断量表:
化学学习态度诊断量表
下面各个问题,都有5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从左到右,以代号A、B、C、D、E分别代表: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不确定,D—偶尔如此,E—从不如此。请把符合个人实际的代号填到题后的括号内。
(1)讲化学新课前,我都能做到预习。()
(2)化学课上有时思想开了小差,我会赶快强制自己集中精力听讲。()
(3)课后我很愿意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化学问题,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
(4)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我也能好好学习化学课程。()
(5)不完成当天的化学作业,就不出去玩。()
(6)化学课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我都能掌握。()
(7)我经常看有关化学的课外书,学习化学知识不满足课本上的内容。()
(8)双休日及节假日,我常安排一定的时间把学得不好的化学内容补上。()
(9)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如家庭小实验等都能不折不扣的完成。()
(10)化学考试过后,对于我不会做或做错的地方,我都弄明白错在哪里。()
[计分和诊断说明]
a) 计分:A—10分;B—8分;C—6分;D—4分;E—2分。
b) 诊断:总得分在80分以上,学习态度优秀;总得分在65—79分,学习态度良好;总得分在50—64分,学习态度一般;总得分在50分以下,学习态度还需转变。
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调查评价,还要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及时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在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中健康地成长。
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可以设计如下表格,下面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探究”为例加以说明:
注: 综合评定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70-80分)、中等(50-60分)和还需努力(50分以下)四个等第。
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又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通过对学生活动过程中探究能力及实验技能等能力的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化学考核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更加强了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有意地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作答,可结合自我报告、小组讨论、学生互评与学生答辩结合的方式给予评价。
如可设计以下问题:
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人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2.请你联系实际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3.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分解的产物。
4.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并提出具体的方案。
5.从媒体上收集当地半个月来有关空气污染的报道或相关信息,分析这一段时间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通过这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客观准确地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学习评价结果的呈现可以是分数或等级,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可以采用评语和等级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如在学期结束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汇总评价:
1.学生学期评价总表
表2XX中学化学学科学期评价总表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评价日期_______
期末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总评,按一定的比例评定四个等级,其中“优”占30%;“良”占35%;“及格”占30%;“不及格”占5%。评定要注重实际,结果能让学生信服,并及时与家长通报情况,作好沟通工作,力争家长的支持。
2.学生学期总评成绩表
平时表现得分按学生学期评价总表的等级量化,如“优”得20分;“良”得15分;“及格”得12分;“不及格” 得11分以下。
这样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表能体现学生每周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做得好的学生,就可能得到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的赞扬,从而更加坚定信心阔步前进。做得不好学生,也能对比找出原因,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提高。
2006.6.7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阐释了将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思想、方式结合起来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最后强调了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的好处。【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口语教学;学生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情景性、互动性更给评价研究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环顾左右,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总的来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标准飘忽;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师生多方面发展;评价主体错位,教学管理人员是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改变这一切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出能推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良性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指的是单一的标准化测验形式与多种评价形式结合使用的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英语形成性评价着重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的保持、知识的运用。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口语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评价可以保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口语课堂。结合终结性评价,并通过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呈现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将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结合起来
1.将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可以说,这也就是口语教学的目的,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勇敢地说,发扬合作精神进行有创意的表演都是极其重要的。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师就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2.将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提倡方式的多元化”。同样,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从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说;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时,也应创造开放、宽松的氛围,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场景,并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加工。
3.将英语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其评价的密度较大并最大程度地对大面积的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评价。“熟能生巧”,要使口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必须有一个密度的要求。譬如每节英语课的常规俩俩对话,除此之外,还采取了其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
4.将英语形成性评价与口语教学结合的实际操作例子。(1)“博闻五分钟”的开设。每次课开始时,由一名学生进行五分钟有准备英语口述,话题可以是一则新闻,一个故事,一个笑话或诠释一句格言等。内容不限,形式上越新颖越好,可以板书,使用幻灯片,也可设置与其他同学互动的问题等。其他学生做简单记录并评分(1~10分),选出学生代表发表看法和建议,评价口述中的优缺点,最后老师把学生平均成绩计入平时考核册,纳入个人量化考核。这样做好处很多:首先学生课下根据个人兴趣,专长,自己选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竞争,有的学生为了平时成绩多得分,都会竭尽全力准备,力争高人一筹,这无形中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还可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言组织,思维创新,评价总结等能力。
(2)“短剧表演”的运用。采用生动活泼的短剧表演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平时课堂口语评价的一部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他们在选题的过程中增加了彼此的交流,在排练过程中锻炼了口语,在表演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口语水平,有利于他们学习他人长处。同时,由于短剧活动的趣味性,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一活动在英语的口语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将点与面结合起来,教师还能在此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同步性原则。口语测评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在“学中评,评中学”。而且口语测评的“Topics”与学生所学教材要同步,内容相关。
2.交流性原则。要确立正确的测评思想,明确测评的目的意义,进行科学的测评,根据所学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交流场合、语言环境,创造出学生宜于萌生独特见解的氛围,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迅速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3.趣味性原则。英语的口语测评要避免枯燥、单调、机械性,应该富有趣味性。力争把口语测评与平时英语教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既熟悉,又乐于参与,消除口语测评过程中的紧张心理。
4.激励性原则。在口语测评过程中,对学生付出的每一次努力,所获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接受测评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5.包容性原则。对学生在口语测评中的错误和不足,要采用包容性评价,让学生从根本上摆脱对口语测评望而生畏的窘态。
6.分散性原则。将测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测评看成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孤立的评价过程,做到课课有测评。
7.发展性原则。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测评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更是学生自身的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是一种再学习的方式和再学习的过程。
不管怎样的评价原则或方法,肯定成功都是发展的原动力。评价的首要要素便是融入老师的情。人是感情的动物,对于交流,学生同样倾注了情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可能会让学生爱上口语交际;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讨厌。获得成功是学生交际水平提高的原动力,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教会学生捧出你的心去赏识别人。成性评价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好处
形成性评价,作为正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可以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与其学习目标相关的重要信息,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提高。形成性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将英语形成性评价与口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稳步提高。通过采用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万蓉平.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要素分析[M].
[2]牟新建.小学生日常英语口语教学研究[M].
这两天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这节课。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3.导向性原则。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表现为:
(一)识字、写字:重在考察认读汉语拼音,使用字典、词典,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用罚抄来纠正错别字。
(二)阅读:综合考查阅读过程(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材料、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
(三)写作:求真情:作文评价要努力保障学生真情实感的顺畅表达,鼓励独立有创意的思考和想象;重过程:评价要重视材料准备过程,考查占有运用材料的方法、途径;多修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关注修改的态度、内容、方法。
(四)口语交际: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语文、解决问题、探究创新。评价着眼点在于:活动中合作与参与的态度;主动发现与探索的精神;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积极性;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实际教学中,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学生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更加注重总结对学生学习有关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更加真实,更加有用。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连续几天,我细细品读了《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及其意义。体会到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成色。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工程之中、活动之中的蓝图、预案。教师倘若能够做好,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好。反之,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差。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是教师完成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工作。在设计过程之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基础构思教学设计、实战构思教学设计。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①关注构思“入点句”的设计。②关注构思“配合句”的设计。③关注构思“归纳句”的设计。在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入门之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构思教学设计升级。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明确三类“基础题型”的“入点句”设计方法;第二、学会设计“变易题型”的“入点句”;第三、了解构思教学设计升级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劳。
以前,我在作文教学中也经常考虑如何教学生更好地审题、如何将文章写得更好,但学生似乎缺少一种有效方法的指导,有话不知从何说起的感受。我认为袁老师的讲解把以前学生在作文中常见的冥思苦想这种“比较抽象”的作文方式具体化了。我想,教师若能认真研究袁老师讲解中“三步构思入门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训练学生这种能力,学生写作时就有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日渐提高。
【形成性评价的意义】推荐阅读:
形成性评价的开题报告09-22
丰富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11-02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09-14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05-27
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20105-24
办公室管理形成性考核11-01
电大开放英语1形成性考核作业11-14
电大调剂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06-18
电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