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美援朝的若干思考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抗美援朝的若干思考(精选8篇)

对抗美援朝的若干思考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二十公”会议上曾经指出:“在所有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落实好从严治警,既是一项长期的治警方针,也是公安交警部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将民主法制建设提到新高度,进行了系统的新概括,明确提出了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思路。这就凸现了民主法制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生活进程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作为执法机关,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时代赋予公安交警的神圣使命。因此新时期的公安交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基石,要想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严治警。从严治警必须要从严治“心”,用严格的思想、道德、作风等方面来教育塑造人;从严治“行”,不断强化纪律作风,警容举止及正规秩序的日常养成,树立良好形象。只有不断增强用科学方法管理队伍、建设队伍的先进理念,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才能够把交警队伍打造成威武之师,文明之师,钢铁之师,培养一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队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公安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如何从严治警,对于公安交警队伍来说,这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又是摆在全体公安交警面前一个全新的课题。之所以是个老话题,因为它年年讲,年年喊;之所以它是新课题,因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找到一套完整的真正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从严治警”之道。笔者以为,要想真正落实“从严治警”,就应当从强化内部督察措施大作文章,坚持做到日常督察不放松,专项督察不留情,认真办理和受理群众信访及投诉,强化现场警务督察,加大对执法环节、执法过程的监督,加大对交警队伍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交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打造一支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执法队伍。

一、健全督察网络,完善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督察工作的领导,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建立起包括支队督察大队、大队督察科及部门督察组在内的三级督察网络。各级督察组织要针对不同情况开展现场督察、专项督察和全程督察。其中支队督察科在完成对支队交警每月检查考核的同时,要与部门督察组联合组织一次明查暗访;每季度组织各大队督察人员进行一次互查互访;每半年组织各部门兼职督察员对基层民警的执法情况进行一次明查。每次检查后,要编发一期督察通报,将检查中发现的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到各单位,并纳入目标考核成绩,强化督察效果。

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

督察工作中,各级督察组织要紧扣重点,从严治警,执法为民,采取明察暗访、实地抽查、与民警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做好督导情况记录。注重发现和纠正工作措施不落实、领导不到位、民警不在岗、出警不出力、上令难下达、下情难上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动迟缓、不作为等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通过督察,进一步增强各部门负责人抓落实、抓队伍的自觉性,保证政令、警令畅通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三、加强现场督察,保障公正执法。

各级督察组织要积极主动深入执法执勤活动一线,紧紧抓住交通民警执法活动中易出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强化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和案件倒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偏差,督促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增强民警的法制意识,落实“四个坚决”的要求,保障执法为民。一是对车管部门存在的办事不公、效率不高、服务态度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暗访力度,采取“沉下去”蹲点暗访的方法,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提出督察建议督促落实。二是对勤务民警落实《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情况、各检查站点民警履行职责情况以及在执勤执法过程中有无乱扣滥罚、随意执法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督察,强化对民警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

四、强化内部管理,树立良好警风。

各级督察组织要结合贯彻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同志“四句话”要求,积极开展专项督察,重点加强对车管所、违法处理中心和交通勤务等窗口单位的明查暗访,认真纠正、解决民警警容风纪不整、纪律作风松驰、内务管理混乱、服务态度恶劣等影响交警外在形象、损害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使各项规定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一是要严格要求,积极开展对“五条禁令”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察,积极督促有关部门健全规章制度,做好对民警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做到常抓不懈,加强对民警的养成教育,筑牢民警“铁规”不可违的意识,变“不敢违”为“不愿为”。有效预防民警涉枪、酒、车、赌等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二是要抓好“四句话”要求落实情况的现场督察。对警容风纪、内务管理、值班备勤、为民服务情况进行持续不断的监督检查,继续对“冷硬横推”、“四难”等严重伤害群众感情的“顽症”加大治理力度。及时表扬执勤姿态端正,服务热情等较好的典型,通报作风懒散、态度冷硬等较差的典型,督促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交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三是要加大对警用车辆的专项督察力度。深入开展赃车、无主车和警车牌证清理整顿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使用扣押、追缴的赃车、无主车,套制、挪用警车牌证等问题。着力整治民警开“英雄车”和“霸王车”、疲劳驾车、驾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等问题,降低警车肇事致群众和民警伤亡的事故。四是要将督察工作向八小时之外延伸。要针对工作实际,从强化民警思想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入手,对民警管理由八小时之内向八小时之外延伸,由民警的工作圈向生活、娱乐、社交圈延伸,做到以制度建设的完善来保障对民警非工作时间行为的有效制约,减少队伍管理的空白点,减少和避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有效的促进了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一是定期召开民警家属座谈会,通报民警的工作状况及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防患于未然。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与民警及其家属签订廉政、勤政责任书,向民警家属公布领导的手机号及住宅电话,邀请家属积极协助对爱人或亲属八小时以外的社交活动、娱乐活动以及贯彻“五条禁令”情况进行主动监督和管理,时刻约束民警言行。二是不定期开展民警家访。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做到民警发生思想波动必须家访;民警家庭遇有红白事或发生意外变故必须家访;民警及其家属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必须家访。通过开展家访,真诚关心民警疾苦,关注民警在八小时之外发生的重大事项,同时完成对民警八小时之外工作、生活、娱乐、对外交往及其遵纪守法情况的收集以及本部门小矛盾、小纠纷、小磨擦情况的调处,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和解决,使思想政治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三是完善制度管理。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贯彻实行民警在非工作时间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警或家属接受非正当财物必须及时上报或上缴;民警非工作时间远途外出,必须事先报告和审批;民警家庭有困难或家属有从事与自己职权有关的经营,必须及时上报,不得通过非正当渠道解决或隐瞒不报并为之提供帮助。对家不在本地的民警,严格宿舍管理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晚点名,不定时突击查岗,真正实现对民警的全天候管理,切实把监督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通过内外机制的建立,形成岗上有检查,岗下有监督的良好局面。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内外结合,严格监督,严格的约束机制使民警的日常行为日益规范。有效促进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和良好警风的树立。

对抗美援朝的若干思考 篇2

“小句结构”中没有谓语, 在句中可做主语, 宾语, 状语, 也可以独立成句, 多运用在诗歌等短小韵律和谐的文学作品中。赵彦春对曹植《妾薄幸》一诗标题的翻译, ‘Me alone’就是一个小句结构。将“I am alone”的谓语省略, 用Me做主语, 这一小句结构比“I am alone”更加简洁, 抒发情感的力度也更强烈, 作为标题再合适不过。又如赵译《猛虎行》中的最后一句, 将“云雨散洪池”译为“clouds and rain dispersed to the pool”。小句结构的运用使译文更加简练, 结构清晰明了, 读来也比较规整, 韵律和谐。赵彦春的译作中, 小句结构的使用非常频繁, 在他的译作代表《音韵三字经》中, 开篇的“人之初, 性本善”译为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就是一个小句构成的表意单元。整部作品短小精悍, 堪称佳作, 在此不再赘述。

二、语序问题

语序对翻译的影响非常大, 即使是同样的句子结构与单词组合, 我们也可以调整句子中各成分的组配, 用不同的语序组合表达相同的意思。以汉语来说, “你去哪里?”“哪里去你?”虽然语序不同, 却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在外语中也不乏变换语序获得不同表达效果的例子, 如“There comes the bus”、“Long live Chairman Mao”。这种语序的灵活变换在诗歌的翻译中尤为有用, 诗歌翻译注重音韵和谐和意境的传达, 这就要求了在诗歌译作时注意句式语序的灵活变换。如莎士比亚的spring一诗, “When daisies pied, and violets blue” 把blue violets变为violets blue, 使下一句中的“hue”能与“blue’押韵, 读来流畅上口。又如“The cuckoo then, on every tree, Mocks married men, for thus sings he”将“he sings” 变为“sings he”。

三、隐喻手法的运用

隐喻, 讲究的是形与义的巧妙结合。隐喻在翻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巧妙地使用隐喻, 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此处截取赵译《音韵三字经》为例:

曰岱华Arch, Flora, Tower,

嵩恒衡Scale and Ever!

此五岳These high mountains

山之名Are five chieftains.

岱、华、嵩、恒、衡这五岳, 对中华文化下的人来说十分熟悉, 不需别的联想就能领会其所指, 而如果将其直接英译, 就失去了它们名字的含义。外国人读起来也没法体会到这五岳到底有何特点, 只能理解为相似的几座山罢了。对于这样的译文的处理, 隐喻手法就显得很有效了。“岱”或“泰”为五岳之首, 为宗, 译成Arch达旨;“华”为“花”, 喻指精英、繁盛, 译为Flora可也, “嵩”为“高耸的峰峦”译成“Tower”不谬;“衡”译成Scale兼顾“权衡”与南岳大帝“鳞甲水族”的神职, 可谓圆通;“恒”译成Ever, 自然有恒久、恒常之意。通过隐喻的手法, 每座山都有自身的特点, 也就不会出现“mountain Heng”这样尴尬又重复的翻译了。

当然, 隐喻在日常的翻译中也很常见, 例如“狗不理”原来就是直接被英译为“gou bu li”, 对外国人来说, 发音困难而且没法传达这个包子铺的品牌形象。而译为“gou (go) believe”则非常巧妙, 不仅发音相似, 也赋予了更好的意义, 是形与义的很好结合。又如“北塘”译为“best tang (town) ”, 就比north tang更有意义。

四、译名问题

“名”的翻译不是一个小问题。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使得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注重对译名的翻译, 兼顾各国的文化背景。对于天津、蓟县这样的行政区划词, 译成Tianjin , Jixian Country是否合适?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代多有变更。“天津”的由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天津以“直沽”之名始见史籍, 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延佑三年时在直沽设“海津镇”。直至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 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 即天子渡口之意。清朝, 天津升卫为州, 升州为府, 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将天津译为Tianjin无法体现其历史渊源。我们可将其译为“Kingford”一词, 这与“渡津之地”的含义相照应, 与将Oxford译为牛津有异曲同工之妙, 外国人也更能理解。同样的, 广州”是译为“canton”还是“Guangzhou”?“龙、麒麟”译为“dragon, unicorn”是否能传达它们在中国表达的吉祥之兆的寓意?这些问题无一不体现译名的重要性, 在翻译中必须予以重视。

五、总结

综上所述, 翻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而通过一些翻译技巧和方法可以使译作更加贴近原文, 生动形象。通过运用灵活的句子结构和语序, 同时注意不同语种间的文化差异, 巧妙加入隐喻等手法, 达到意义与形式上的统一, 可使译作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对档案鉴定的若干思考 篇3

在我国,档案鉴定“采取的是档案人员、业务人员和有关领导三结合的办法”。整个鉴定过程可分:文书或业务部门鉴定,档案室鉴定,档案馆进馆鉴定和馆内鉴定三阶段。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前两个阶段大都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的同志依照档案馆进馆要求来完成。正是因为进馆档案是在档案业务指导部门指导下按照进馆要求鉴定的,档案馆进馆鉴定和馆内鉴定基本上就成为多余。在这种模式下,档案业务指导人员的素质成为档案鉴定的关键。

2 档案鉴定面临的问题

2.1 档案室工作人员变换频繁。由于各单位档案室的档案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素质低,有人做过统计:“从事档案工作5年以内的占到40%”,“1978年后任职时间明显比1978年前缩短。近几年,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一些单位差不多每一二年就换一任档案员”,大部分档案室的档案人员不能熟练地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表“正确地”划分档案保管期限。

2.2 业务指导人员少任务重。2006年,新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将档案保管期限的具体划定由“备案制”正式改为“审批制”。由于每个单位的职能不同,工作流程不一样,产生的档案文件也不一样。要对各个单位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审批,必须对各个单位的三定方案、工作职能、工作流程和产生的档案文件了解熟知。但是,一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也只有三五人,这几个人要面对的是百余个单位,短时间内难以做到。

2.3 鉴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贫乏。档案鉴定,要求鉴定者既要有档案鉴定知识,又要有很好的历史文化素养,还要有思想敏锐力、预见能力和相当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由于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最少要面对二三十个单位,所以,还必须至少熟悉掌握二三十门专业知识。这些素质要求对于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来说是可想而不可企及的奢望。

2.4 档案馆的实际困难。从档案馆来讲,一是人员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历史知识、档案鉴定知识的训练和培训;二是基本上都没有设置档案鉴定工作机构;三是档案鉴定工作既具有高难度,又需要重新整理档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基于上述原因,使得档案馆很少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3 几点思考

3.1 建立档案鉴定机构。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档案工作中最具挑战性、最有知识含量的工作,且有相当的工作量。然而,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档案馆既没有专门机构来做,也没有专人来管。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档案馆就应当建立档案鉴定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这是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和人员保证。

3.2 开展档案鉴定培训。档案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历史知识、档案鉴定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是提高档案鉴定人员素质的必要措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鉴定培训工作。培训的人员是档案室档案人员、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和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重点是培训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

3.3 改变档案鉴定方法。除了建立机构、开展培训外,还要改变现有的档案鉴定方法。在无法改变档案室的档案人员素质的情况下,只有从两方面来改变现有的档案鉴定方法。其一,在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没有能力做好档案鉴定的情况下,应该在参照档案保管期限表下,尽量多选留档案,才能为以后档案进馆留下挑选的余地。其二,在档案馆建立档案鉴定机构的情况下,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可协同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在每年一度的档案室整理档案中,对档案进行提前鉴定,最大限度地为未来选择真实完整全面的历史。

3.4 开展馆际档案鉴定交流。在实施上述三种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馆际档案鉴定的交流,通过进行现场交流与观摩,提高档案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来稿日期:2011-12-10)

对我国开征生态税收的若干思考 篇4

摘要、关键词-----------------------------3 1我国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问题及成因-----4 1.1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4 1.2我国生态税收存在的问题-------------4 1.2.1现行税制中缺乏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4 1.2.2税收优惠政策相对单一-------------4 1.2.3征收管理存在较多问题-------------5 1.2.4所得税的调节作用甚微-------------5 1.3我国生态税收存在问题的成因----------5 1.3.1以保证财政收入为核心的税制改革弱化了环保税制--------------------5 1.3.2公民的生态危机意识薄弱----------5 1.3.3税收体制实施的监督不到位---------5 2国外开征生态税收的启示-----------------6 2.1生态税收种类多样化------------------6 2.2生态税收手段和其他手段相结合--------6 2.2.1生态税收与法律手段结合---------6 2.2.2生态税收与政府调控手段结合------6 2.2.3生态税收与其他经济手段结合-----6 2.3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纳税意识薄弱--------6 2.4注重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7 2.5完善环保立法,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资力度----------------------------7 3我国开征生态税收的构想-----------------7 3.1调整完善现行相关税种----------------7 3.1.1完善现行相关税制-----------------7 3.2调整现行相关税种--------------------7 3.2.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7 3.2.2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采取差别税率------------------------------8 3.2.3取消污染环境的农业用品免征增值税规定----------------------------8 3.2.4对所得税的综合调整---------------8 3.2.5开征专门的生态税-----------------8 3.3实施税收优惠措施--------------------8 3.3.1认真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8 3.3.2政府的宏观调控-------------------9 3.3.3执法部门的监督-------------------9

3.3.4公民的积极响应和配合------------9 3.3.5完善进出口税收的优惠措施--------9 3.3.6其他税收的优惠措施--------------9 3.4对生态税收立法----------------------9 3.5实行财政补贴政策--------------------10 4研究结论-10 参考文献---10

对我国开征生态税收的若干思考

摘 要:我国目前还没有纯粹的生态税收,虽然税收方面也有一些支持环境保护的措施,但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着眼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现有税收体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善和调整现行的相关税种,开征专门的生态税收,并对生态税收进行立法保护和监督,同时结合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措施和政府给予的鼓励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公民社会意识、环保意识和纳税意识,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老师,靠谱老师电话:*** 关键词:生态税收;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森林锐减、土壤沙漠化、水和空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环境保护纳入税收制度,利用税收杠杆保护环境,对破坏、有损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课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税制,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政府也明确强调要积极运用财税、信贷等调控手段,来加强环境保护,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税收即绿色税收、环境保护税收。生态税收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纳税人而课征的税收。典型的环境税有:二氧化碳税、硫税、噪音税、垃圾税、资源税等。生态税收最早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他提出了政府可将税收用于调节污染行为的思想。而真正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西方。生态税是生态环境补偿费,它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保护原则。生态税收具有双赢效应,是为保护环境而征收的税种。生态税的征收不仅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可以调节有利与不利环保行为,而且有利于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我国不断的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平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以环境保护为根本目的的专门税种,且税收优惠措施单一,环保建设措施不力,从而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

开征生态税收是实现生态和资源价值合理补偿,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且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计划,说明了传统的发展观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动摇。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指导思想,而税收手段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手段之一,明确列入了政府的文件。重新认识现行税制结构,调整税制设计思想,将生态税收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设计出合理的生态税种。我国的税制结构调整应该考虑到21世纪对税制的这种要求,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

来发展经济,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开征生态税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不但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税收政策最终服务于可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而且有利于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强环保建设,提高社会生态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1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1.1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

1978年至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在总体上没有摆脱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这种成功伴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提高,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据统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水土流失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公里,1997年至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4亿亩;缺水城市数量已达60%以上,每日处理城市污水规模达到7000万吨,处理率达6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堆存6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增长。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国一直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对环境污染征收费用,对一些资源开采征税,并利用法律法规的环保条款等措施来保护环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税收,税收在环保方面应有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我国目前环境税收上仍然是以征费为主、征税为辅的体制,同时没有对环境污染征收专门的税种,相应的法制不健全,公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了征收效率低,征收的费用使用方向不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单一等。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能循环稳定的发展,创造和谐社会,切实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和生命健康,我国的生态税收制度必须得到改革和完善,开征专门的生态税收完全符合我国的现状。

1.2我国生态税收存在的问题

1.2.1现行税制中缺乏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

在控制污染中,税收有着非常显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政府筹集环保资金的最有效途径。但因为没有设置独立的环保税种,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环保税的专项收入也难以运用到环境污染治理中,同时也使环保事业发展产生了阻力。比如我国消费税中对无铅汽油征收每升0.2元和对含铅汽油征收每升0.28元的消费税率,这主要是为调节消费结构,抑制超前消费需求,并非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并未把煤炭能源消费主体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纳入征收范围,这样只能对环保起到补充性作用,不能有效治理当前的环境污染。正因为缺乏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所以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个中有10个在中国。

1.2.2税收优惠政策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性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以减免税形式分散于各税种中。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力度也不足,有些税收优惠措施在扶持或保护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却起了负面作用。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但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1.2.3征收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征收方式不合理,征收不具有针对性,对象也不明确,环保法制不健全;征收的费用有些项目过低,征收效率低、成本大。比如废气、废水的排污量仍是按几分钱一公斤来计算,这种收费制度使“三废”日益严重。另外,为支持农业发展,增值税对农产品按13%征收,但对农药、农膜等也实行低税率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污染更加严重;征收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不明确,很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1.2.4所得税的调节作用甚微

所得税本来在社会分配环节应该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两极分化的严重局面下,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都显得束手无策。多年来,内资企业税负与外资企业相比一直较重,尽管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基本解决了上述税负不公的问题,但由于给予五年的过渡期,这就意味着彻底解决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的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的差异必然导致非公平竞争。另外我国西部丰富资源的地区,区域优惠不到位,使资源得不到保护。税收优惠政策的漏洞就扭曲了企业的经营行为,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1.3我国生态税收存在问题的成因

1.3.1以保证财政收入为核心的税制改革弱化了环保税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也是成正比的迅猛增长,因此在解决温饱问题的状态下,毁林造田,乱砍滥伐,填海填河变耕地,大量开采自然资源(可再生的、不可再生的)等现象变的非常严重。随着GDP的高速增长,“三废”问题日渐突出,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也日益严重,CO2、SO2、CFC等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中国的税制改革从1994年就开始,数次的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历次税制改革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没有从财税收入改革转变到以环保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上,从而导致了税收环保调节作用的弱化。1.3.2公民的生态危机意识薄弱

环境保护是需要全民总动员的,人人环保,才能社会环保,才能全球环保。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1997年黄河全年入海仅有5天到1998年抗洪,从2003年SARS病毒到2008年罕见的雪灾,生态危机不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美国现在汽车不断增加,但美国全民动员保护环境,使CO2的排放量反而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了90%,空气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所以只有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都

能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运动中来,相信我国的环境一定能够得到改善。1.3.3税收体制实施的监督不到位

我国目前对污染环境行为征收排污费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其根源在于环境收费制度作为行政行为,缺乏法律的规范和监督,容易滋生个人不规行为,从而损害环境收费的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制来约束和制约,这样就造成那些税收实施有很大阻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国外开征生态税收的启示

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开征了环境税。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征了SO2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丹麦、芬兰、荷兰、挪威、美国和瑞典等国为了控制CO2的排放,相继开征了碳素税。1991年瑞典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税收调整法案,其中规定对每吨二氧化硫排放征税305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税120美元,对其他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规定了征税标准。德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日本和瑞典等国都开征了水污染税;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开征了噪音税;美国和比利时等国开征了固体废弃物税;荷兰、芬兰和英国开征了垃圾税等等。另外,OECD成员国都对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在税收上区别对待,规定无铅汽油适用低税率。

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税收的实践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2.1生态税收种类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环境税多以能源、有害物和有关行为为征税对象,且税种呈多样化。例如瑞典是实施环境税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典政府设置的环境税有燃料税、水污染税、汽车排气税、土壤保护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等十几种之多,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开征新的生态税种要呈多样化,并逐步循环开征。

2.2生态税收手段和其他手段相结合

税收手段应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2.1生态税收与法律手段结合

美国环保工作的显著成效就是在使用税收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对环保税收立法,用法律对税收实施监督和保护作用。2.2.2生态税收与政府调控手段结合

日本税收最初是为了筹措道路交通服务和管理的必要资金,但现在建立了世界上最庞杂的运输税收体系,这都是与政府的调控相互配合起到的作用。2.2.3生态税收与其他经济手段结合

丹麦在开征生态税收时,对那些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项目、购进的设备和回收利用废旧物等都给予经济奖励和补贴。

2.3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纳税意识薄弱

公民自觉环保和纳税意识是基础,完善的环保立法和有效的税收征管是保障。德国通过

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和纳税意识,并制定严格执行环保法,由政府到公民人人参与环保事业,公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环境污染也就大大减少了,相对的为环保而纳的税也就逐渐减少了。相比之下,仅我国的排污收费,其漏交率就在30%以上。因此我国的公民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2.4注重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为了提供正确的市场价格信号,更好的引导人们的行为,完善国家的奖励机制,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因此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丹麦的能源税实施不同时期的税率差别,能源税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税率相同。美国环境税体制尤其重视税收优惠减免,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使用清洁燃料和减少污染,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设备,设备投资额的10%可获得税收减免,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每千瓦可获得1.5美分的税收抵免等。

2.5完善环保立法,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资力度

美国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将主要由政府重视的环保工作变成全民参与、人人重视的环保事业。并且通过完善的环保立法,使税收等经济政策均能严格依法执行,大大减少了偷逃税款的现象。另外荷兰对环保事业的投资力度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对燃料税的征收是政府每年根据环境部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所需资金数额来确定征收率的。

3我国开征生态税收的构想

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现代的生态税制改革并不是对现有税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以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为着眼点的税收制度的全面调整。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使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循环发展,就要保护生态环境,设立专门的生态税种,调整完善现行税种,并对其立法,相应还要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公民的自觉意识。

3.1调整完善现行相关税种

3.1.1完善现行相关税制

完善有关环境保护和税收调节措施,优化生态体系。完善现行的消费税、增值税、资源税和所得税等税种,使税收制度更加具有生态功能。在现行增值税制度中,应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尘、除尘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施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额的规定。在保持资源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原有的生态功能上,合理制定计税依据和税率,使征收更加合理。另外应更多地将环保的目标体现在车船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税制的设计上,充分发挥这些辅助性税种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3.2调整现行相关税种

3.2.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资源税的调整是要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应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等列入征收范围,以有效保护我国短缺的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对非再生、非替代性特别稀缺的资源课以重税。应扩大资源税目,将现行针对土地课征的耕地

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一并划入资源税,统一进行管理,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从而借助市场调节机制引导矿业生产主体合理开发节约资源。3.2.2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采取差别税率

对消费税而言,应扩大其征收范围,采取差别税率。可适当提高汽油、柴油、鞭炮、焰火等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对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在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达标与否方面实行差别对待,促使消费者做出降低污染的理智选择。提高消费税的环保功能,将那些难以降解和无法回收利用的、使用中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一次性使用的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比如对塑料购物袋征税,提倡使用环保袋;还有一次性餐具等使用品。3.2.3取消污染环境的农业用品免征增值税规定

降低环保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增值税,对节能设备、环保设施等环保项目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规定,以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虽然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免征这些农业用品的增值税,但是从国家长远利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仅不该免这些税,甚至还可以多征税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污染。3.2.4对所得税的综合调整

2008年1月1日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其中国家对所得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重点是在环境保护的所得税收方面进行了调整。首先是明确了对减免税的具体范围和对象,其次是对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的项目所得实施“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对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的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最后还对合理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这些调整体现了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同时也在逐步的实施生态税收。3.2.5开征专门的生态税

开征独立的生态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垃圾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当然还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分配,并对其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制,确保专税专用。税收具有监督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环保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税真正起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比如对污染排放收费方式改为生态税收中的税种,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开征初期课税范围不宜过宽,在税基上,可采取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双重标准;在税率上,制定要适中,最优税率应使企业的边际控制成本与边际社会损失成本相等,可采用幅度定额税率、从量计征,根据环境整治边际成本的变化,税率随之合理地调整,以便使防治污染的总成本在每一时期都能趋于最小化。

3.3实施税收优惠措施

3.3.1认真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

2008年国家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二为一为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

了重大调整。新的企业所得税涉及更多生态环保方面的优惠措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抵扣抵免等方法,统一税收优惠的标准和管理办法,有效的解决了税收优惠单

一、区域优惠过多和优惠政策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应研究贯彻新所得税法政策法规,调整企业生产结构,以便获得税收优惠待遇。3.3.2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使新企业所得税法能有效合理的实施,政府部门要严格监督执法部门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引导企业和公民认真落实。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对环保做出贡献的企业给予鼓励和补贴等政策。3.3.3执法部门的监督

执法部门要认真依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进行监督,对偷税漏税要严格依法处理,保护公共利益。

3.3.4公民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认真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公民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是关键。公民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有利于新税法的顺利贯彻实施,同时也是在为环保事业做贡献。3.3.5完善进出口税收的优惠措施

进一步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研究完善出口退税和进口税收政策,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短缺资源性产品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3.3.6其他税收的优惠措施

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扩大税收优惠范围。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支出政策,减少不利于污染控制的税收支出,对清洁能源减税。

环境税应当具有较大的弹性,即对那些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实行低税率,而对损害环境的产品或劳务课以重税。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大幅提高上述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环保投资优惠,鼓励企业开展环境领域里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投资于治污设备的税收优惠。

3.4对生态税收立法

我国现行环保收费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急需进行环境税立法。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立足我国具体国情,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是我国税法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目前对污染环境行为实行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环保收费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存在诸多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根源在于环境收费制度作为行政行为,缺乏法律的规范和监督,容易滋生个人不规行为,从而损害环境收费的目标。因此,我国在加快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方面,急需通过立法的方式开征专门的环境税,充分发挥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有效的调节作用。我国于200

年加入WTO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了,但在环境税立法方面却仍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面对目前的现状,开征生态税收已经迫在眉睫了,对生态税收的征收当然需要一个监督的工具和后盾,所以对生态税收立法不但可以鼓励更多的贸易进出口,而且还可以使税收资金可以在法制的旗帜下得到合理利用。

3.5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这是政府为企业治理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给予的直接补贴,通过提供补贴,从价格上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鼓励削减污染。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都是国家生态环境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税收体制对于环境、资源有关的问题关注不够,无法充分利用税收这类经济手段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尚需借助政府干预手段,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投资来建设环保,鼓励环保者并给予补贴政策。另外政府还要领导广大公民尊重环境,重视环保,提高自觉纳税意识,灌输人本意识,全球意识。

4研究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税在保护环境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加强。需要注意的是,脱离当前的具体国情来探讨环境税制的建立是不妥当的。一味的模仿国外的生态税收模式是盲目的,我们必须审慎地研究发达国家在环境税制构建和运行方面的经验教训,着眼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现有税收体制,采取相应的生态环保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保护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经济循环稳定发展。当然环保的理想情况是需要多种手段,多管齐下的。一种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在于它的建立完善,更有待于它能有效地执行,因此在完善环保税收制度的同时,还要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加速发展环保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素质执法人员的培养以及环保宣传教育的大力推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出台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挥其应有功效,达到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在借鉴国外环境税实施的丰富经验,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去芜存菁,必可使我们开征环境税的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董伟.关于绿色税收问题的探讨.《财经之窗》,2007年10月:第68页.

[2]李绍平、王甲山.关于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科技与管理》,2004年第1期:13页.

[3]刘润明.关于建立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陕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第3期:第19页.

[4]易远宏.环境税的设立及其经济影响.《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1期:第46页.

[5]朱雪艳.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思考.《北方经贸》,2005年第10期:第32页. [6]陶屹.对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探讨.《环境管理》,2001年12月:第21页.

[7]刘凌波、牛庆磊、李士梅.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6月第24卷第3期:第20页.

[8]杨帆、赵敏.生态税收与可持续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2月第20卷第2期:第148页.

[9]贺新宇.循环经济与我国生态税收.《商业研究》,2006年4月第336期:第90页. [10]张俊、马力.环境税立法的构想,《圆桌论坛》,2007年7月:第33页.

对抗美援朝的若干思考 篇5

城镇住户调查是通过抽选一部分城镇居民家庭,按月登记其家庭收支情况,来反映城镇居民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人民生活、市场物价、货币流通、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的一项统计调查。

自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渠道和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住户调查方法存在样本量总体偏小,样本分布不尽合理的缺点,另一方面,调查户对耗时劳神的日记账调查方式认为负担过重,导致配合程度下降,数据采集不能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准确描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更好地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城镇住户调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以来,该项调查已经历了多次改革,调查内容从简单的“商品”和“服务”两大类,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由于调查内容越来越多,调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住户调查数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推断总体的可信度。

(一)抽样框的问题

1、抽样方案的限制,影响了样本的代表性。

由于调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同时受人员、经费等多方面条件所限,大多数市县的经常性调查户数,一般是地级市调查200-300户,县(县级市)100户左右。1998年城市住房改革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建设的豪华别墅、高档小区,成为富人聚集地;另一方面,以经济单位为主体进行的大规模房屋开发建设,同行业集中居住的小区也很普遍,如电力、教育、银行、机关等住宅小区。如果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有的小区处于抽中区以外,漏掉某一群体,大样本中某些行业就会出现空白或比例偏低的现象。由于调查样本量总体偏小,样本分布不尽合理等方面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常性调查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

2、居民户数确定难,造成大样本抽样框的误差。

居民户数资料是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基础资料,由于收集精确资料难度很大,因此,实际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操作中,在抽取社区居委会时存在一定误差。其原因,一是所参照的人口普查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时效性较差,与住户调查方案人口指标口径不一致,需要补充或修正;二是公安户籍部门的人口统计资料,对空挂户、户口不在本区的住户不掌握;特别是城市大量拆迁带来的空挂户,以及有些繁华地段的住宅,将一楼改为门面房,或由住宅改为他用(纯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等)的非住户。这些现实状况,使得在编制大样本抽样框时,无法对居民户数资料进行准确核实,收集到的户数资料偏差较大,造成大样本抽样抽样框的误差,导致抽选的调查样本不准确。

(二)大样本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培训工作难以到位。

现场调查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它直接决定抽选样本的准确问题。近几年,市县调查队在组织大样本调查工作时,多数配备辅助调查员,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辅助调查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方法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培训工作难以真正到位,执行起来难以避免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调查质量。

2、质量控制措施难以完善。

由于基层调查队人员少,调查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在组织大样本调查时,对现场调查的监督和检查就特别重要。由于工作量大,部分地区只有调查员一人深入现场,既负责抽样工作,又承担入户访问和数据质量控制,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复杂,辅助调查员的责任心也有一定差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对不配合调查者难以约束。

城镇住户调查,相比之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在群众中知名度不高,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住户调查工作对被调查者难以进行法律约束。在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时,对抽中户进行大样本调查填表时,如果受访者不配合,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能否成功、数据的真实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者自愿。

(三)经常性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经常性调查与大样本调查不合拍。

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就业、孩子上学、二手房买卖等客观原因造成了居民居住地点改变,在大样本调查时该户是张三,落实经常性调查户时却住进了李四,物是人非。另有一些大样本调查时该户三说两说接受了调查,落实经常性调查户时,任凭调查员死磨硬泡也不愿记账。

2、调查户的“开户难”、“落实难”。

由于城镇居民对住户调查的认识不够,很多普通居民对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目的意义不了解,第一次入户时要解释很久才能明白,就连一些领导也不了解城调队究竟是干什么的,更谈不上支持工作了。高收入户认为暴露家底,低收入户认为给他们解决不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富怕窥视,穷怕麻烦”。经常性记账户有相当比例是通过社区和调查员反复做思想工作才接受记账任务的,上门后一次性就接受任务的比例相当低。同时,记账补贴低,难以体现调查户记账劳动的价值。每月20元钱的调查费与调查户付出的烦琐劳动相比微不足道,在工资收入和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过低的调查费用,难以激起调查户对这项工作的热情。

3、与调查户联系难,入户辅导记账难。

调查户(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调查户)不愿意调查员到他们家,一些调查户不愿与调查员见面,电话联系不是说忙,就是说不在家或不在单位(部分调查户可能确实情况如此)。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调查员只能在电话上进行访户和辅导,电话访问辅导效果肯定没有面对面进行访问辅导好。有时对调查户的记账要求稍严一点,但调查户认为要求过高,就想打退堂鼓。收账本难,有的调查户每月要跑四五趟才能收到账本。

4、极端值对消费和支出数据影响很大。

由于经常性调查样本数量有限,极端值的影响就很大。对于200户经常性调查样本,如果一户某月有3万元的大笔收入出现,就会影响可支配收入人均上调50元左右,如果一户某月有数万元的购车等大笔支出,就会直接影响消费支出更大的波动。个别指标的设置不科学,如住房和汽车的买卖,同样是大额收支,买入住房不计入消费,但买入汽车却计入消费,卖出住房收入的增值部分可记入投资收入,卖汽车只能记入出售财物收入。因此,不管数据采集方法有多科学,大额收支等极端值的出现,使推断总体的准确性都要受到样本规模偏小的限制。

5、现行的核算方法使推断总体的可信度降低。

现行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因此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都存在一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居民家庭间收入差异悬殊较大,采用现行的简单算术平均法核算出的收入水平往往高于中等收入水平,一般高于平均水平的调查样本户约在40%,若有特殊高收入户情况出现达到平均水平的调查样本户将还会减少,有的只有30%左右,往往给人感觉其数据可信度差,有水分、缺少代表性。

二、对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进的方法与建议

(一)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宣传力度

1、集思广益地征集建议。

在每届大样本调查前,国家统计局及各级调查队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征求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组织专题研讨会或调查,收集各地大样本调查及经常性调查户开户、指导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为制定完善的大样本调查方案提供依据,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对调查工作的配合意识。

在组织大样本调查前,开展全国性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手机短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调查的宣传动员工作。工作的重点应面向抽中调查小区,争取让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能了解调查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调查工作要与法律法规相配套,提高国家调查的权威性,增强居民对调查工作的配合意识。

(二)改进调查核算方法,完善指标评估体系

1、控制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它既是不可避免,又是可以控制在某一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在调查中,要对调查样本要做如下检验:一是用抽样误差检验法,计算抽样误差是否符合调查要求;二是用概率分布检验法,检验样本是否近似对称的正态分布,如近似正态分布,说明代表性较好;如呈偏态分布或峰度过陡过缓,说明代表性较差;三是利用调查指标与全面统计指标验证法,计算全体调查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职工平均工资,就业结构、货币收入等指标同人口、劳动工资、购买力等全面统计数字及银行业务统计数字是否接近。

2、加强事后数据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是统计调查事关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世界各国统计工作系统中都把数据审核作为对登记数据差错进行补救的重要措施。在统计调查水平为世界一流的加拿大国家统计工作系统中,非常重视应用统计方法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加拿大国家统计把审核定义为:“应用各种检查规则来辨别缺失、无效或不一致的记录;通过补救措施保证调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保持审核结果的科学性。目前国际统计实践中,普遍推广、应用的方法技术有:运用“聚集法”和“离群值检测”方法来审核数据;应用推理、均值、比率、等各种插补法进行校正无回答、无效、不一致性的数据;要加强对住户抽样调查实际的统计方法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使大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上先进的方法技术。

3、改进现行指标核算方法

对现行指标核算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现行调查统计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除去最高和最低收入极端户的汇总核算办法。在具体进行可支配收入核算时,首先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将5%的最高收入组和5%的最低收入组不参加汇总核算,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极端户的高或低对总体指标的影响,提高指标数据的代表性。

4、完善指标评估体系

要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保持科学性、准确性,真正让该指标反映客观实际,完善指标的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应尽快完善并出台完整指标评估体系,以适应城市住户调查工作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完善指标评估体系。一是把该指标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与居民家庭人口数、结合调查就业状况、负担系数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并给出量化评价区间值;二是把该指标产生的源居民收支资料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情况与商品零售贸易统计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并给出量化评价区间值;三是结合历史资料把握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规律性及走势情况,用同期的居民消费指标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四是结合调查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与本地区的调资增资措施与范围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在全面系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异常情况应运用科学可行的修正措施和方法进行修正,最终确认后正式上报或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和配合,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加强沟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小康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级调查部门一定要把握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越来越受到领导和社会重视的良好势头,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从上到下,争得政府对住户调查工作的支持,把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中,借助政府的臂力,为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2、强化街道和社区的配合作用。

依靠政府的力量逐渐把调查户的落实和巩固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政府,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去。政府把会开到街道办事处,开到社区,住户调查员要密切加强与他们的联系,督促他们按照要求作好工作,使整个调查工作在住户调查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强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下,共同做好调查户工作。

3、提高记账补贴,体现记账劳动的价值。

适当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各种形式的补贴,从经济角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目前给调查户每月的补贴是20元,平均每天0.67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不少居民来说更是偏重于经济利益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用公民义务去要求居民记账不太现实,特别是要求他们准确记账,可以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从经济角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适当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各种形式的补贴,提高调查人员辅导记账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居民记账劳动的价值,从而提高住户记账质量。

(四)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新型工作关系。

1、提高调查员的综合素质。

一名住户调查员不同于一般的机关工作人员,他还要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面对各种调查户,住户调查工作的艰巨性,向调查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要应从了解人的心理变化、灵活处理调查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等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住户调查员。

2、建立“参与式”的工作关系。

要逐步把与调查人员、调查户的“感情”工作关系转变为“参与式”新型工作关系。这是今后住户调查工作的突破方向。任何调查工作从本质来讲都是脆弱的,它最终依赖各种积极的支持,不论统计调查拥有什么样的法律权限,最终都需要调查对象的配合。住户调查工作更是如此,现场登记数据的准确性是取决于调查人员、调查户的合作意愿。因此,创造一个调查人员、调查户支持调查工作的环境,是我们能否控制调查误差和保证整个调查工作成功的关键。由于一些辅助调查员、调查户不是城调系统行政直接管理对象,与他们的关系是一种调查业务聘请关系。因此,不可能依靠强硬的行政制度来加以约束。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种“人本论”思想。就是说,任何组织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受人支配的事物。人是“社会人”,要尊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要体现人社会的劳动价值。在组织管理中,要体现对人的“关心、尊重、服务”要求,从而提高人的主动参与性。从组织管理学角度来讲,城市调查的组织过程与企业管理具有“共性”,调查的对象是人,调查者是人。从“人本论”原理出发,创建一个调查人员、调查户有良好意愿配合支持的环境,就是要尊重、关心、服务调查人员、调查户,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意愿,建立“参与式”的工作关系。

3、对调查人员、调查户实行动态维护管理

对会计委派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6

对会计委派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 王君

发布时间: -04-18

会计委派制是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滑坡、严重亏损,财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被严重侵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从初起在全国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会计委派制试点。

据财政部统计,截止19末,全国共在105个地(市)、404个县进行了委派会计主管和财务负责人的试点工作。从试点的情况看,企业在经营机制、领导人员素质、财务监管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但总的来看,其试点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大多数企业的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近九成企业的会计报表失真,国有资产不实,会计委派制真正的作用体现在何处,不能不令人深思。可见,会计委派制并不是解决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灵丹妙药。

一、会计委派制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从会计委派制实施的效果看,可以说并没有达到人们对它的预期。随清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环境的进一步变化,会计委派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还将不断显现。那么会计委派制是否真正适用于当前国有企业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

1.会计委派制与转变政府职能不相适应。现行会计委派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计监督的独立性问题,但其管理体制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运作模式,分所有制、分行业管理,范围有限,只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虽然能够解决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部分问题,但其他类型的企业依然委托和依靠行业主管部门治理,随着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削弱,以及无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特别是国有股份不占控股地位的企业增多,会计委派制将面临不适应的问题。

2.会计委派制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不相适应。游着改革的推进,非国有经济如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得到较快发展。会计委派制仍重对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委派,忽视了对非国有企业经济单位的会计人员管理,不利于全社会整体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不利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国家总体调整趋势不一致。

3.会计委派制与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不相适应。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行会计委派制没有给委派人员和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没有相应的法律细则加以保护,因此该制度只具有临时性。由于各地实行的委派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委派人员及会计人员往往无法抵制来自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单位领导的行政干部预,会计信息仍然出现大面积失真的情况。

4会计委派制与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修订后的(会计法),虽然对日有企虫。会法委。派作出了规定,但与有关法律仍相矛盾,而且并没有相应的保证条款。当前委派会计人员执法艰难

对政府理财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7

一、我国政府理财面临的问题

1、财政体制不尽合理, 部门内部领导专权

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 财政部的财力分配权是层层下移的, 往往是部领导定大数, 这就导致财政部协调各部门的利益能力十分有限。部门内部财力安排的所有问题汇集于统一的部门预算中, 财政必然在改革中成为部门利益矛盾的焦点。另外, 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实行首长负责制, 各部门的财务支出最终由一把手说了算。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收支的执行机构, 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有时需要看首长脸色行事, 很少顾及资金的使用去向和使用效率, 这就很难保证财政绩效。

2、政府部门的内部财务缺乏制度保证

这主要表现在聚财用财上。一方面, 政府集税收之涓涓细流, 把纳税人的血汗钱汇成财政的江河大海, 用于公共支出;另一方面, 审计却披露出政府财力使用中存在巨额的损失、浪费。财务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财务上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从而积累了一些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的呆账坏账。

3、预算约束不到位, 政府预算外开支膨胀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一方面财政支出捉襟见肘, 很多公用经费预算安排不足, 甚至拖欠公职人员工资;另一方面, 批钱的条子堆积如山, 追加预算频频发生, 甚至不惜财力修楼堂馆所, 搞形象工程。而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顺利通过。

4、财政支出结构缺乏有效论证, 支出重点不突出

一方面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财政投入凸现不足;另一方面, 政府却在一般竞争领域里投放数十万亿的国有资本。公共财政出现缺位和越位, 政府财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 过分追求投入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产值的增长, 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助长了机构人员的膨胀、行政支出的畸形增长。

5、法制不健全, 税制管理中执法不严, 偷税漏税问题严重

财政活动中的一收一支影响经济效益, 作为政府应注重提高财政质量, 使财政尽快走出困境, 树立新型政府理财观, 以促进经济效益的好转, 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新型政府理财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树立新型政府理财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财源建设

财源是财政之本, 没有充足的财源, 政府理财也就无从谈起。当前, 在总量矛盾缓解、结构性矛盾日益暴露的情况下,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当前财源建设的新突破口。首先, 要从以直接创办企业、直接向营利经济领域投资方式培植财源, 转变为以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促进财源成长的方式。其次, 要从侧重发展公有制财源向培植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复合型财源转变。最后, 地方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要办好诸如社会治安、法律秩序、公共卫生、福利救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与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事情, 为营利性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收支规模和结构的年度预计和预算, 它是政府组织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也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要坚决贯彻《预算法》, 强化预算, 将可支配的财力纳入预算管理, 统筹安排, 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要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收取的各种配置基金, 亦应属于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财源。预算外资金管理得当, 将在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要求, 认真清理预算外资金, 将合理的收费和基金建立财政专户。

二要增强政府公共预算的约束力。公共预算是经同级人大批准,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税收和收入, 其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确保政府执行职能所必需的开支, 投资发展公益事业, 并将节余转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三要加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要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要鼓励国有大型企业扩张, 形成集团优势, 增强市场竞争力, 并通过搞活小型企业, 带动各种经济成分发展, 以开辟更多的财源。

四要建立外债偿还的预算监督机制。世界银行和国际上其他金融组织的贷款, 一般是由政府提供担保。要用好这笔资金, 加快经济发展。同时,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应增强还债意识, 加强债务管理, 建立偿债基金。

3、提高财政效益

提高财政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加快费改税步伐。政府应该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收费, 将部分服务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 所得收入依法纳税。第二, 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根据国内外经验, 政府采购可节减支出10%左右, 并可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第三, 改革财政投入机制, 变财政无偿投入为有偿投入,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会计管理

会计工作是理财的基础。要加强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 都必须从会计管理抓起。当前, 要着重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杜绝和铲除不建账、建假账、假账真算、真账假算、伪造票据、虚报盈亏等现象。为此, 必须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认真贯彻会计法律法规, 切实把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以做到依法理财, 依法管理。

5、坚持依法治税

依法治税是保证财税收入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造就自觉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尽快把一些合理的、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东西用法规确定下来, 堵塞漏洞;要改进征管手段, 加大征管力度, 提高征管质量;要从严查处涉税案件, 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新型政府理财观的启示

在新型政府理财观下, 政府首先要明确其管理的目标。政府在确定目标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层次设立目标, 要根据财政管理的级次分别确定不同的管理目标, 只有确定目标, 才能让各个部门明确管理职责, 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二是按可操作性确立预算目标, 应主要以定量指标来确定, 同时辅之以定性指标, 而且不仅要考虑短期目标, 还要考虑中长期目标。三是目标应具有激励性。激励性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 各级财政部门应认识到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制定出比较合理的业绩评价标准。四是目标应具有统一性, 应保证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协调一致问题。

其次, 政府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资金在其流转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和环节, 且资金流量大环节多, 因此加强对政府资金的使用监督尤为重要。政府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二是要进行风险评估;三是要制定保证理财目标实现的各种制度和程序;四是要做好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五是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最后, 要提高政府部门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随着部门规模的扩大化和形式的复杂化, 部门权利的分散化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化也显现出来, 这就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资金业务, 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他们对理财的态度和认识, 以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是提高政府理财绩效的关键。要树立新型政府理财观, 必须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 认清我国当前的政府理财形势, 树立新型政府理财观, 全面提高政府的理财水平和理财质量, 增强政府理财的效益, 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应引起上下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Gargan, John J: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Ca-pacity:A Political Perspective[J].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87.

[2]Ward, Raymond C:Integrity and Accountability in Govern-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Getting Better?Getting Worse?[J].1992.

[3]林秀香:企业理财对政府理财的启示[J].中国财政, 2004 (8) .

[4]刘华富:论政府的理财思想[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1999 (6) .

[5]邴志刚:政府理财之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J].理论界, 2007 (3) .

[6]方小桃:政府理财也应讲求质量[J].审计与理财, 2005 (5) .

[7]周胜利、陈艳艳:浅谈政府理财新思路[J].上海财税, 2000 (4) .

[8]杨智杰、黄晓波:论政府理财与会计控制[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6 (4) .

对文物鉴定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文物鉴定;社会变迁;历史发展

文物是经过一定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产物,它与其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文物的形态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甚至很难对其原本的面目进行认识,这无疑为现阶段的文物鉴定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近年来出现一些不法分子不择手段的对珍贵文物进行仿制,意图谋取暴利,类似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文物鉴定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从现阶段的情形来看,怎样对文物的真伪进行确定已经成为文物鉴定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文物鉴定的方法

专业文物鉴定人员在对文物展开鉴定的过程中,会根据文物质地、性质以及所属时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鉴别方式。在对文物进行鉴定的过程中,专业鉴定人员会对其进行清洗的辨别。经过长时期的研究与探索,专业文物鉴定人员总结和出一系列有规律性的鉴别文物的方法。从总体上来说,本文探讨的这些文物鉴定方法是以不同类别文物作为主要载体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文物展开的分析与对比。

(一) 比较法

在对历史文物展开鉴定的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鉴别文物真伪的主要方法,所谓“没有比较久没有鉴别”在文物鉴别中同样适用。不同种类的文物是由文物的性质来决定的,不管使用传统的鉴定方法还是使用现代科学的鉴定方法,一般都会使用比较法。例如,专家不能对文物的科学价值及真伪年代进行鉴别时,会在鉴定期间选择能够对文物真伪及年代进行辨别的标准器。应用标准器对文物的性质、所在时期等方面展开比较,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对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总结。此外,专业人员还能通过标准器的使用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和冲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与实际鉴定结论是非常接近的。

(二) 综合考察法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综合考察法始终是文物鉴定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鉴定方法,从长时间的鉴定中发现,使用这种方法得出的鉴定结论是比较准确的。专业人员会将鉴定的出发点放在文物特有的性质上,并将各时期文学史料作为参考。同时将同类别同时期文物性质作为辅助,针对文物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因为一些文物史迹存在较大的占地面积、繁多的内容,因此这种综合考察法是比较适用的。

二、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虚伪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不管文物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尤其是那些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比较高的文物,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出现一些仿品,甚至会出现一些劣品,面对这种情况,各种文物在珍藏之前都要请专业人员对其真伪进行鉴定。一般来说,专业人员在对文物的真伪进行判断的时候,都是针对馆藏文物或者流散文物来说的,对于具有传世价值的文物古迹来说,只需要专业人员对其局部进行鉴定即可,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文物古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上的各种文物受到一定腐蚀之后,后代人还会在原有文字基础上进行再次的雕镂,所以对文物史迹局部鉴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断代

断代是对文物真伪进行鉴定的首要前提条件,只有将文物断代工作做好,专业文物鉴定人员才能与同一时期的文物特点相结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文物真伪鉴定的关键在于所处时期存在的差异,同时制作文物的材质、花纹之间的差别也是鉴定文物真伪的重要条件。文物经过世代相传以后必然不会得到较好的保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这一问题的存在也为文物断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我国现存的很多碑刻已经不能辨别其年代,这就需要专业文物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清楚的断代。

(三) 评定价值

文物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才能成为珍品,这样的文物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专业文物鉴定人员应对其是否具有实际价值进行鉴定,其价值得到确定之后,再由专业文物鉴定人员对其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进行探索与分析,此外,专业文物鉴定人员才能对其价值的高低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三、 文物鉴定的特性和基本要求

在文物鉴定工作中,文物性质和内涵都是不同的,所以根据文物鉴定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即严密、具体、求实以及细致。下面将文物鉴定基础作为根本出发点,对其基本要求进行分析。

(一)文物鉴定应该坚持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用辩证主义观点看待问题,对文物展开科学的研究与调查,并对文物中存在的社会和科学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二)由经验丰富的文物鉴定人员对文物所属时期以及其真伪进行正确的判定。

(三)专业文物鉴定人员应针对文物展开综合性的考察与分析,对文物的性质和文物本身蕴含的寓意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将其作为依据对文物各方面的价值进行断定。

(四)专业文物鉴定人员应该具有非常丰富的鉴别丽水文物的知识与经验,还要对多种文物伪造方法进行深入掌握,掌握各种文物鉴定方法,并以此作为对文物真伪进行判定的依据。

(五)專业人员在对文物进行鉴定时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保持高度的鉴定能力和崇高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在鉴定开始之前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并针对需要鉴定的文物提供鉴定意见。

结语

在文物工作中,文物鉴定时其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员只有对各种文物鉴定方法进行掌握,将文物鉴定工作做好,才能将文物鉴定工作做好,进而使我国人民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使东方文明屹立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郑道春. 我国文物鉴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9):275.

[2]王治国,王晖. 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和完善——新创六维十八步三论文物鉴定概念简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9):92-99.

[3]李坚. 视觉盛宴 华美乐章——评《中国古代文物鉴定丛书——玉器、陶器、铜器、瓷器鉴定》[J]. 美术之友,2009,(4):34-36.

[4]石晓. 文物鉴定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谁来为文物鉴定正名[J]. 收藏界,2011,(6):32-35.

上一篇:物流公司发展方向下一篇:中南大学大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