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精选14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篇1

人生就如同行驶在茫茫大海中的航船,所要经历的是一次没有回程的旅行。愿好习惯成为孩子航行的航标,一路引领孩子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习惯决定命运,习惯改变人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习惯实际上就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基本在3-6岁之间形成。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主要是和父母呆在一起,潜移默化影响其性格的就是父母。因此,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拥有诸多的玩具,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那么就应该从孩子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培养,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下面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些方法:、做游戏开始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态度

做游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在我们很多家庭不是这样的,父母很难以自己站在孩童的心理去陪孩子,让其泡在众多的玩具堆想玩就玩,毫无规则。那么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就是从游戏开始的。无论做什么游戏,事先都要讲清楚游戏规则,前提是和孩子商量,孩子是认可的,然后建立好奖惩的方法,比如发放小星星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在游戏过程出现了犯规,不管孩子哭闹、撒娇都应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认识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克制力和对自己决定事情的责任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

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时常表扬和鼓励孩子,教育孩子做事负责,认真是一种做事态度。

2、按时吃饭睡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晚餐吃少,白天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睡前活动,要活用唤醒的方式。

3、热爱劳动

在劳动中锻造孩子的品格:让孩子以劳动为荣,父母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考虑孩子的兴趣,及时赞扬孩子的成绩。让孩子参加劳动,不仅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能让孩子学到许多做事的方法,从中培养体贴、负责的心,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晚餐吃少,白天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睡前活动,要活用唤醒的方式。让孩子习惯于讲卫生:让孩子人生到不讲卫生的危害,让孩子自己洗漱,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保持整洁,勤换衣服和袜子,诱导孩子要爱护环境,定期整理书包,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多督促,检查,让孩子改正,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或失败。

4、合理地安排饮食:

饮食要有规律,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等等。健康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人生便成功了一半。

5、不要欺骗你的孩子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些所谓善意的谎言,我们在心理门诊经常见到这样的,比如父母离异后,孩子知道的结果是其中一方因工作去国外了,可能要很久才能回来,怕孩子不能接受;孩子经常会问到我从哪里来的,家长会说捡的、而不能科学的解释;孩子对性的好奇,而家长认为过于早熟,随意搪塞两句就过去了等等。如果你不想孩子欺骗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欺骗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因为这时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撒谎行为,及早教育、及时纠正。

6、与孩子多交流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要与孩子多交流。平常要与孩子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孩子对父母更加有信任感,同时也能平静地解决很多误会和冲突。父母主动跟孩子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环。

7、让孩子有一种乐观的心态

教育孩子保持积极心态,让孩子学会幽默,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管教孩子要适度,给孩子一份简单生活,培养孩子广泛地兴趣与爱好,让孩子又自信心。开朗乐观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卓越的品质。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而且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让他们有一个乐观的心境。

8、培养孩子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高效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提前预习,注重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习惯于清晨读书,孩子学习要有条理,养成认真观察,思索的好习惯,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孩子习惯于勤奋学习:教育孩子又责任感,遵守作息时间,多给孩子讲名人勤奋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利用时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孩子爱书的习惯,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读书,教育孩子边读书,边思考,做好读

书笔记,帮助孩子选好书,习惯有浅入深的读书,温故而知新,对于不同的书,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批注阅读法,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学会认真听讲:保证孩子正常的睡眠时间,让孩子每天叙述听课的情况,及时与孩子交流、沟通,积极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学会用心倾听,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9、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可以使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有助于记忆,独立思考可以将脑中的知识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倾听孩子叙述自己的想法,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想,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必须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让他自己去动手、动脑,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10、培养孩子热爱环境和遵守公共秩序

让孩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孩子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利用节日进行教育,远离白色垃圾,学会废品利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孩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不要在楼梯或滑梯打闹,与朋友或同学乘滚梯时候要规范,走急行通道,不妨碍他人,不需要急行时则靠右站立。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篇2

一、性格塑造的特点

性格塑造强调在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孩子良好性格从无到有、先入为主地形成并巩固下来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

1. 主动先行性。

性格塑造在时间上要抓住早期,把握先机,并走在不良性格形成之前,具有显著的主动先行性特点。贾军朴等人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智力,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

2. 相对简单易行。

性格塑造强调抓住11、12岁之前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主动先行给予良好影响。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独立性和逆反性不明显,所以,他们会较容易地接受先入为主的良好性格的影响,从而能从无到有、相对自然轻松地形成良好性格。相对于不良性格改造的迂回和曲折,性格塑造则显得较为简单、易行。

3. 家庭教育先入为主。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影响环境,加之血缘关系形成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和家庭生活的日常性、长期性,使得家庭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中具有突出的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及与此相关的家庭教育观念、方式方法、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自身的性格示范作用等,都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作为最初的因素占据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从而有力地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尤为关键,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

二、性格改造的特点

性格改造是个体克服自身原有性格缺点、弥补不足的过程,其实质是改造主体自我矛盾斗争的过程,即与自己原有不良性格特征作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 反复性和曲折性。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性格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由此看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先天的神经类型特征,具有一定的惯性和稳定性,对于不良性格则表现为顽固性。因此,不良性格在改造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使性格改造变得曲折复杂和困难。

2. 矛盾性和痛苦性。

改变和克服原有不良性格,不仅需要改造主体对自身原有不良性格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反省,同时还需要改造主体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即通过个体的自制力、恒心和毅力去克服性格中的缺点,否则,性格改造难以成功。而这个过程必然会使改造主体产生一定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否定的痛苦体验,因此,性格改造又表现出矛盾性和痛苦性。

3. 随年龄增长,改造难度递增。

通常情况下,性格改造随年龄增长难度逐渐增加。11、12岁之前,既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佳时期,又是其性格改造的好时机。这一阶段的孩子,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顺从性较高,性格改造主要在外界力量(父母和教师)的提醒与监督下进行,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性格改造较容易。而青春期的孩子,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较大发展,独立性和逆反性显著增长,使得这一时期的孩子不太容易接受外界的建议与批评,性格改造具有显著的抗拒性,难度增加。青春期以后的孩子,逆反性降低,思想和心理的成熟度与稳定性提高,但随年龄增长,不良性格的顽固性和惯性也明显增强,性格改造的惰性和难度也随之增加。

4. 客观环境的成见制约。

良好性格的塑造受到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及主观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良性格的改造亦然,它是改造主体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诚然,孩子的主观因素是性格改造的内因,但同时性格改造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支持与配合。当孩子主观上具有性格改造的愿望和决心时,客观环境应给予积极、长期的支持与配合,比如父母、老师、同学态度的转变及他们经常性的鼓励、肯定,等等。而现实中,客观环境常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成见、不信任、没耐心等,都会极大地挫伤孩子性格改造的积极性和信心,成为制约孩子性格改造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困难。

鉴于以上,不良性格的改造确非易事。所以,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中,家长一定要树立“塑造重于改造”的观念,以性格塑造为主、改造为辅。

三、家庭教育如何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1.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重视孩子性格的早期培养和教育。

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树立性格教育的自觉意识,抓住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形成并巩固良好的性格特征。相反,如果在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任孩子在环境的影响下自然形成自己的性格,就会使一些不利因素乘机而入,从而导致不良性格的形成。之后,再去克服和改造,就比较被动、困难,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2. 建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有调查发现,性格良好的儿童,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地是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可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孩子性格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 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家庭教育中,各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是否一致,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同样重要。因为成长中的孩子缺乏独立的是非判断力,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容易形成焦虑不安、缺乏主见、矛盾,甚至阳奉阴违的不良性格。当然,家庭成员由于各自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不同,难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分歧。正确的做法是:避开孩子进行商讨,从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和选择办法。

4. 塑造为主、改造为辅,及早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性格。

相对来说,性格塑造容易而改造难,性格塑造是一种更积极、能动的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途径和办法。所以,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长要树立“塑造重于改造”的观念,以塑造为主、改造为辅,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早期教育和先入为主的正确引导。

然而,强调“塑造重于改造”的观念,不是孤立静止、机械割裂地看待性格塑造和性格改造的关系,不是认为抓住先机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他们就不会产生不良性格了,就不存在不良性格的改造了。实际上,孩子性格的形成常常表现为塑造和改造的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或同时进行。因此,家长在重视孩子良好性格塑造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性格,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或早期状态,从而降低不良性格改造的难度,提高性格培养的能动性和有效性。

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   篇3

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从有生命起就开始产生了。如婴儿饥饿时需要饮食,而妈妈喂奶的反复刺激,使得婴儿只要妈妈一抱到怀里,即使是正在啼哭的婴儿也会立即停止,并产生吸奶动作,这就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初表现。当他们吃饱后,母亲的逗引取乐,又使他们得到无限的快慰和感情的充实,从而他们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逐渐地发展起来了。

心理活动包括许多方面,性格也是它的一个方面。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性格都是逐渐发展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成熟。性格的发展和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但后天环境影响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先天遗传因素是指每个人性格的个别差异而言,如有的孩子生下来比较温顺,容易抚养,而另外一些孩子生性急躁,稍有不适即哭闹不安,较难抚养。……这种先天性生物性差异,对于在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性格来说,也是具有某种倾向性的。

后天环境因素包括小儿的家庭环境、生活条件、所受教育等。由于孩子是在父母的抚养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父母的举止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甚至父母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也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活动。当孩子们生活在融洽和睦的家庭环境里,或在品德高尚、举止文明的父母影响下,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情操。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互相吵骂,打架,闹家庭纠纷,或为一点小事打骂孩子来发泄私愤,在这样恶劣环境影响下,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急躁、暴戾的性格,或者是自卑,畏缩的性格。还有些父母过分疼爱孩子,以生活享受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百依百顺,使幼小的心灵里便开始滋长了优越感和自私自利的观点,养成任性,娇气、心胸狭隘、好嫉妒的性格。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后天环境因:素是培养孩子们良好性格的重要冈索。

为了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性格,须从以下儿方面加以注意:

一、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们所在的家庭气氛应是愉快和睦、团结友爱的,,只有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才能使孩子的心理活动健康的发展。

二、父母应是具有良好性格的典范。学龄前儿童特别喜欢模仿成人的行动,在家里父母就是模仿的榜样。所以,做父母的也应该努力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成为乐观开朗性格的人。

三、教育孩子要注意说理、正面引导,切忌打骂体罚,更应防止父母管教态度不一的现象。晟好的办法是在管教孩子之前,父母统一认识之后进行。

父母与老师紧密配合进行教育,互相树立威信,尊重师长,有利于孩子养成有礼貌及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四,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制定教育内容:

1、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有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对父母因怕孩子跌跤,而不让孩子学走路的。同样,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吃饭、穿衣、洗脸、梳头,铺床、叠被子等,要不怕困难,有始有终地进行锻炼。

2、要在集体生活中成长。当孩子三岁时应送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的训练,使他们体验小朋友相处的友情和快乐,培养爱集体、守纪律的良好品德.从而养成助人为乐、心胸豁达的性格。

3、培养自尊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前儿童对于是非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如称赞和表扬他们时会表现出高兴和自得,而批评和责备时,会感到羞涩和自愧。因此孩子如做错了事,家长对孩子的指责应恰当,否则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此外应帮助孩子具有约束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被娇惯得说要什么东西,立刻就得满足,如果迟了,不是赖地打滚,就是大哭大闹。一般说来,对这种脾气的孩子不能处处迁就,当他大哭大闹时不予理睬,待他闹完后再慢慢地进行说理教育,这样几次的不予理睬,孩子感到用这种方法已达不到目的了,也就不再闹了,渐渐便能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篇4

性格品质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因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性格是在一个人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所处环境、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的影响,逐渐发生、发展和形成的。性格具有可塑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加强教育,以理育性

我主要是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规范》作为学生言行的准绳,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来培养其性格。首先,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我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规范》,使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开端,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坚持不懈的把《规范》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并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出本班的班规,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几十条,每条量化为1至15分,根据学生的遵守情况,给每个学生加分奖励或减分惩诫,让每个学生都牢记、重视和遵守班规;每周亲自检查学生遵守班规情况,并及时进行小结。再次,在学习《规范》中,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做到到自觉的、高兴的遵守《规范》,并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二、培养集体,以群育性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的强大力量。班集体为学生的性格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情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如一个巨大的陶冶性格的熔炉。所以,我平时注意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首先,就是建立一个积极向上,有良好班风、学风的集体,有助于学生形成守纪律、诚实、助人、奉献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其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学会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乃至学会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在每年的校运会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有体育专长的参加比赛;文采好的,负责投稿,有美术专长的,负责设计班徽,工作细心的,负责搞好后勤及清洁卫生工作,其它同学做啦啦队,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都乐意为班集体出一份力。即使平时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都能变得开朗、活泼。

三、热爱学生,以情育性

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性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热爱和信任。如果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信任、关注,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也相应的会形成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的性格,以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相反,如果学生经常遭到教师的冷漠、批评、训斥,就会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

四、以身作则,以性育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篇5

如何赶走孩子胆小的一面?

一、在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大胆做事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有些家长用强硬的态度,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向行事,这样做其实是很自私的。支持孩子大胆做事,支持孩子能独立自主地作选择,以及自行解决问题,对于孩子做事过程中的失败和过错持宽容的态度。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恐惧,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要多加鼓励。要明确孩子怕什么,针对孩子所怕的事物进行科学的解释。鼓励孩子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下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父母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成长。事实上孩子并不如家长想象当中的脆弱。训练六七个月的孩子自己抱着瓶子喝奶,大一点后学用勺子吃饭,再大些就让孩子自己洗小袜子,学会用剪刀等。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自信。

二、创造外界交往的条件

扩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多带孩子认识新朋友,带孩子外出游历,眼界宽了,自然也没有弱小的藏身之处了。创造条件,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多一点的小朋友交往,互相熟悉和玩耍,使孩子入学时不至于感到孤独。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空闲时多带孩子到远郊去游玩,一起走山路、跨小溪,了解自然现象,认识小动物,收集植物等。

而家长也应该以大方开朗的态度待人接物,以及告诉孩子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并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引导孩子。

在把孩子送出去的时候,还应该为他准备一个保护盾。告诉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带孩子外出时,随时随地教给他们交通规则和其他注意事项。告诉孩子怎样走危险,怎样安全,告诉孩子走丢时应该找谁,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

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纠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可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作为家长,每天工作之余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效果却不明显,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许多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在这方面不惜投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然而,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可以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

“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它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阅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写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秩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

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浅谈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篇7

1 优秀的班级文化是锤炼、完善学生良好性格的熔炉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 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教育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群体。而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良好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这种由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与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班级传统、集体舆论等组成的优秀班级文化, 能鼓舞、催动班级成员奋进;优秀的班级文化对每个班级成员有巨大的约束力量和教育力量, 感染着每位成员。因此, 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是锤炼、完善学生性格的熔炉。

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 教师首先要确立共同愿景, 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 发扬团队精神, 建立民主、开放和共享的组织文化;其次要培养班干部具有良好的性格, 以树立班干部在集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 注意班集体风气的倾向性质, 要及时肯定正确的, 否定错误的、不良的风气。通过开班会、写作文、办专栏、出墙报、组织辩论、演讲等形式, 对某种言论或行为进行讨论和评价, 确定正确的集体风气, 表达班级集体的愿望和要求。

2 教师是学生性格形成的楷模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学生良好性格的楷模。“染于苍而苍, 染于黄而黄”, 教师想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因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有一个极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而且, 人的性格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因此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由于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局限, 对周围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 因而表现出对教师的依恋感、权威感和向师性。教师对每一事物的态度、情绪, 他的意志、他的品行, 学生都会通过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 对其性格特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态度, 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应的性格特征。教师态度放任, 不控制学生行为, 也不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就会表现出放任, 无团体目标, 无组织、无纪律的倾向;教师态度专制, 任意赞誉或毁贬学生, 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 学生就表现出情绪紧张、对立, 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等倾向;如果教师采取民主型态度, 尊重学生, 使学生如沐春风, 轻松愉快, 则表现出情绪稳定, 态度友好等倾向。“己身正, 不令而行;己身不正, 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因此, 教师应当“吾日三省吾身”,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性格楷模, 以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同化和加强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 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学生的性格

人际交往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而性格缺陷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的背景因素,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 下列性格特征容易阻碍人际关系, 导致人际关系问题: (1) 不尊重他人, 对人缺乏感情; (2) 自我中心, 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3) 对人不真诚, 有欺骗行为; (4) 过分服从和取悦他人, 缺乏自尊和自重; (5) 自卑和自负, 嫉妒心强; (6) 孤僻、偏执, 不愿与人相处和接受他人规劝; (7) 目空一切, 对他人过分苛求。因此, 教师根据学生性格中存在的缺陷, 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就特别重要。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往, 真诚的交往促进学生具有安全感、自信心、合作性、关心人、同情人的性格特征, 在交往中排除个别学生消极、孤立、怯弱、不主动与人沟通的心理障碍, 走出自己狭小的天地, 积极地与他人交往, 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4 在多种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性格

性格是在客观环境的作用和主体自我教育要求相结合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积极地利用和创造条件, 让学生获得良好性格锻炼的机会, 促使他们的行为习惯化, 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例如,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 不少独生子女在家中以“小皇帝”自居, 动不动要父母干这干那、唯我独尊, 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为数不少, 同学间也缺乏合作态度。“学会尊重人”的教育对改正独生子女身上的这些缺点, 培养良好性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年龄特点, 从实际出发, 运用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家庭劳动、主题班会, 文艺活动、演讲等多种活动形式, 使学生得到锻炼, 使在家唯我独尊、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学会尊重他人, 使厌学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养成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的态度, 养成吃苦耐劳、自觉探究的习惯, 促进其良好性格的形成。

5 实施有效奖惩, 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发展

奖励与处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在奖励、惩罚、忽略、隔离控制这4种条件下, 奖励的激励作用最好, 其次是惩罚。实施有效的奖惩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外部监督的基本形式,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 矫正不良的性格特征。但奖惩的效果是相对的, 它取决于许多因素:一是学生过去的经验。过去受惩罚多的学生, 适当的惩罚对他们也许更为有用, 二是奖励与惩罚运用的频率。一般来说, 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 运用过于频繁, 作用就会降低。三是学生对奖惩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如果是态度积极、感受深刻, 则会起较大的积极作用, 如果态度消极、情绪抵触, 则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四是施教者的权威性程度。有权威、有威信的组织或教师的奖惩的作用显著。五是学生的性别因素。一般说, 女生更喜欢得到奖励, 男生承受惩罚的能力比女生更强。因此, 教师对学生施行的奖惩必须对学生有效才行, 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地利用奖惩, 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

在教育实践中, 有些教师奖惩不当, 滥用惩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任人唯亲, 惩罚不公;草率处理, 处罚不慎;恶语伤人, 简单粗暴等。极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哀莫大于心死”, 这个问题是万万不可轻视的。教师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就应当切实摒弃那些不当的惩罚, 以诱导、亲切、善意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使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 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可见, 良好性格特征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需要广大教师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 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 才能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心理健康、能担当社会重任的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历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8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陶行知曾提出,人的性格和习惯多半在六岁之间就应该培养。民间也有俗语称“三岁定性”,可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必要在幼儿时期就抓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一般在3到7岁之间,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是非常稳定的,甚至会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因此,错过在这一关键期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在3到7岁这个时期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可塑性比较高,因此特别容易接收外界传递过来的刺激。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就可以先入为主,在孩子的意识中留下良好痕迹。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有长期的培养。然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及成长环境,在其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行为标准,制定了明确的分段培养目标和措施,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做起,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日积月累的话,就可小中见大,小事情中体现高品质,小事情中成就大事业。

孩子的行为习惯应逐步培养,从最简单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从入学开始就要落实到滴滴之中: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等等。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任务来抓。它不仅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不断引导教育,也需要孩子自身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多方位,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等等。那么,作为孩子主要应该培养的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

1、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想要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就应该从小事开始做起。正所谓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身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完成自己的事,并且要在当天完成,以此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性格。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注重仪表卫生,例如注重衣着的整洁,头发、指甲的整洁,学习用品摆放的整齐等,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引导孩子注重仪容仪表卫生。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因此,除了引导孩子要保持好个人卫生以外,还需要教育孩子爱护班集体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垃圾。

2、学习习惯。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养成做事要有计划的习惯。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孩子开始学习就需要引导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期制定目标,给前进的方向竖立一面旗,以便于自己能够有足够的动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孩子学习的主要时间一般集中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来思考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必备条件,因此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

①书写规范;

②格式正确;

③正确率高;

④先完成作业,再玩耍。朗读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有感情。

3、日常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以身作则。孩子要从小就培养其形成的得体的日常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长辈;友善对待同辈;团结他人。此外,还要引导孩子懂文明,懂礼貌。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遵守交通规则等。只有从日常的小事开始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才能让孩子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家庭必须密切配合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和家长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构筑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习,育人的场地是学习,育人的主体是教师,而在家里,育人的场地就是家里,父母就是育人的主体。并且,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家庭就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孩子长期面对父母的言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以家长会,手机短信,家长培训班等方式联系家长,指导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培养孩子,使得学校和家庭能全面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都有很强的模仿性,别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家长都是他们行为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要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只有通过引导学校通过模仿、学习,加强教育、训练,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模式 篇9

每次带孩子上街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不要为“爱”欲买,不管有没有用,看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就要买回去,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建立一种错误的金钱观,孩子会想只要是有钱一切都能据为己有。

在孩子对钱还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就知道有钱就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爸妈都是这样做的,至于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也不会想。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商场,大兜小袋买了一堆,这时,孩子看到一双漂亮的小鞋子,非要让妈妈给买。妈妈说:“宝贝,不是刚给你买了一双吗?这次不买了,听话乖!”孩子却说:“你家里不是也有好多衣服,为什么还要买呢?我就要买”,最后,妈妈拗不过孩子,还是给孩子买了下来。这种情况妈妈说的再多也不会有效果的,因为她的行为孩子都看在了眼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合理用钱的习惯,父母就要改掉在孩子面前“乱”花钱的习惯,只有自己的行为改变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到孩子。

其次,不要即可满足孩子,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更要予以否决

今天的家庭一般都不差钱,大部分的家庭又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甚至有的父母不求也能应。可是,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有一位妈妈接到一个电话,是儿子打来的,说现在正和爸爸逛商场看到一款新玩具,价格不菲要600多,因为爸爸没有带钱非要妈妈过去买,有家长说绝对不能去给孩子买,交给爸爸处理。可是,这位妈妈还是去了,因为孩子已经打开了包装。后来了解到,孩子跟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所以,这位父亲总感觉对孩子有一种亏欠,用满足孩子愿望的方法来弥补对孩子的爱,也正是父亲这种错误的爱纵容了孩子。

从小就要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不要认为无谓的满足孩子就是爱孩子,这样做恰恰是害了孩子。

最后,利用各种方法和机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有些孩子只知道有花不完的钱,可是对父母做什么工作却一概不知,就更不要说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了。这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拉得越来越远,感情变得越来越淡。

父母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做出了榜样,如果没有了情感的纽带做连接,孩子的人格也会存在缺陷。曾有一对父母抱怨说孩子就知道花钱、上网,不好好学习,从来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见面唯一的事就是要钱。

据了解,这对父母因为做生意,需要往来几个城市之中,每个月回家一次,回来后唯一做的事就是询问孩子的成绩,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交流,孩子几乎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好比是没有根的树,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孩子把钱都用在了请同学吃饭、上网上面,因为他要从同学和网络里来寻求一丝慰藉,满足内心的空虚。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会健康的成长呢?所以,要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就要告诉孩子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要和孩子建立连接,让孩子感觉到安全。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篇10

一、教孩子做个自理自立的人

我们可以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宝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这里的独立性是指遇事有主见,有正确的是非观,可以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孩子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收拾书包,再大一点的时候可以让他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等等。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干预过多,培养出来的孩子将会有极强的依赖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

但是做这些的前提是“尊重”。是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作为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而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园里是一份子,是受到尊重与肯定的。

二、教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

我的思想观念中,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事实上我也是这样跟我的孩子说的。老师可以帮助他,引导他,但是不能替代他。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正如这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才能学会学习,实际上我们要找到“两个老师”。

(1)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动机,提升他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有了兴趣,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有动力,才能满怀激情不厌烦。然而如何引导孩子找到兴趣就是父母的任务了,这也就说到了第二个老师。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不是立刻可以显现的,它像涓涓细流一样,在时刻滋润着孩子的幼小心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他一起快乐成长;在孩子每进步一点的时候不吝赞美,帮他建立自信;在孩子失败伤心的时候抚慰陪伴,帮他分析原因,鼓励支持„„每一个孩子性格、习惯和行为的形成都和他的家庭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我深深认同这句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关键词: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勤于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23-1

从教十五年了,基本上任教低年级。低年级教学似乎简单,其实不然。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他以后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直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低年级的教学首先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如果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这一直是家长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依我这些年为人师和为人母的实践经验,我想粗略地谈一谈。

学习习惯的培养

1.指导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合理安排时间既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可以使得孩子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它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孩子总是很贪玩,玩不够,就我家小孩也这样,总是不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一开始我跟他讲道理,我发现他答应你,可自控能力差呀,总是出尔反尔。家长很累的。我想,老这样也不是办法呀。于是,我决定欲擒故纵。我把时间留给他自己分配,不再管他。但是有一要求,学习下降可就要按妈妈的要求去做。他欣然答应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经常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因为时间太迟了。学习也明显下降了。这时候我又和他谈判,最终他决定听从我的时间安排,并能按时完成任务。我让他心服口服,只有这样,他才能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2.指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是真正追求知识的孩子不可缺少的良好习惯。学习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项又一项的记忆工作,知识需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才能更长久地沉积在孩子的大脑里,经过思考后的知识才能被记忆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提问,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在学习时多思考,多提出疑问,不要读死书,并且指导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便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指导孩子养成工整书写的习惯,减少对电脑等外物的依赖。工整书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能展示他独特的个性。虽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日益普及,但是硬笔书写仍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孩子如果从小能够养成工整书写的学习习惯,必然能使他一生的学习生活都受益无穷。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该把书写练习当做孩子的一个专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训练。例如指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例如字的基本构成、笔画顺序和字间距的问题等。对于孩子错误的书写姿势,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如果有条件,可以送孩子去书法班练习一下,同时父母应随时对他们的书写习惯进行监督。

4.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及时吸收和积累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作业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一个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必然做事马虎,也不能形成谨慎的学习态度。因此,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写作业时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在未完成作业时邀请同学或者朋友来家里玩;写作业时应该认真进行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能蒙混过关,要及时向父母请教;写作业时态度要端正,书写要工整。

5.指导孩子养成多阅读的好习惯,不断扩展孩子的知识面。随着计算机和电视的迅速普及,现在的孩子对于网络、电视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众多教育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电脑和电视提供的许多信息是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才是积累知识的正确之道。阅读可以使孩子增长见识,体会到书中文字的魅力,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是一种使知识与精神双丰收的良好学习习惯。父母平时应该以身作则,尽量多读书看报,尽量不要在孩子作业时看电视和玩电脑,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同时父母还应该多引导、督促孩子去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学习注意事项

1.家长的以身作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模仿家长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家长自己在处理家庭中的事件时要做到有条不紊,言行一致,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引导子女。如果家长们本身做事虎头蛇尾,拖泥带水,即使是再教育子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子女没有什么实则上的帮助意义。谨防孩子的责任转离。现在有些不正常的现象是,孩子们觉得学习、生活是父母亲的事,好的习惯是为了父母亲去做的,甚至于成了跟家长讨价还价的理由。通常在培养好的习惯时,如果孩子表现了类似责任转离的现象时,家长要坚决地告诉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产生的后果应由他们本人承担,家长们切记不能在培养习惯上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

2.慎用随性教育。有不少家长崇尚对子女采用随性教育的理念,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性教育并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任意发展。家长切不可盲目崇尚随性教育,特别是孩子在培养行为习惯方向一定要做到及时加以指导,一旦错过了训练良机,再去改进已经是亡羊补牢了。

孩子的性格培养与成功 篇12

一、加强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家长以及教师对幼儿竞争表现出的担忧, 其实来自于对竞争存在的认知假设这一观点。虽然对于这种认知假设的观点鲜少有宣传, 但是大众对它是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认同的。所谓对“幼儿竞争”的认同, 是因为大众都认为幼儿教育的成功, 一定是取决于人的认知技能的高低。认知技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完成某种认知任务的能力, 类似于人们的智商测试中的智力测验。

加强幼儿认知技能的培养, 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自身的练习, 采用多种方式尽早地进行练习。虽然, 目前学界对这种竞争的认知假设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明确, 它在某些方面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 它所推崇的一种线型观念的确是存在的, 即投入与产出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的情况是可以予以肯定的。如果一个家庭的书籍数量比较少, 可以一定程度地反应孩子阅读的机会比较少, 相应的阅读能力就略低。而如果家长属于沉默寡言型的, 那孩子接触到的词汇也就比较少。一般来说, 孩子在三岁时做的数学题比较多, 他在读小学时的数学成绩就会比较好。但是, 近些年来, 教育、心理、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知假设的佐证观点。他们都认为, 在孩子的幼儿成长时期, 最重要的并不是向孩子的脑子里塞多少知识内容, 而是在于帮助孩子形成一些更重要的技能和习惯。例如,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责任意识、自信心、坚持不懈的毅力等。有经济学家将这些技能定义为非认知技能, 而心理学家则将其称之为人格特征, 一般的普通大众则将自尊心、自信心等称之为性格特征。

二、如何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 同时也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样的课题: 什么样的特殊技能与特质能够为人们带来成功? 这些技能和特质如何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得以形成? 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这些特殊技能和特质? 他的研究成功极大的挑战了我们习惯性认同的所谓的认知假设。该假设认为认知技能是今后事业或人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即你拥有多少个文凭, 知识储备量的多寡。但是赫克曼教授研究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 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并非过早地接受认知技能的训练, 即并非很早地投入到大量学习知识与了解信息的阶段;而是具有终生为梦想奋斗的动力, 即受到非认知特质的影响, 这些都源于他们有专注与意志力坚定等宝贵的人格品质。

1. 加强孩子认知技能的学习, 帮助其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家长要怎样做, 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积极的技能和性格特质呢?事实证明, 传统的认知假设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幼儿教育中, 已经不是依靠时间的长短来帮助孩子控制和克服那些失望的情绪了。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过晚开始进行好奇心训练而变得落后。相反, 如果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塑造健康的性格, 家长应该减少自身对孩子成长的干预。要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时间, 让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去面对他们对遇到的困境, 给予他们面对困难的机会, 让其与困难进行正面的“搏斗”。目前, 家长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也许成为幼儿教育最大的难题。孩子们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他们无法看到困难, 感受逆境的艰辛, 因此, 他们也失去了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权力, 他们无法从困难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也无法从困难中摸索强壮自身、发展自身的机会, 更不可能从这个过程中形成坚毅不屈的顽强性格。

家长和教师要加强孩子在其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视, 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树立养成正确性格的思想意识。尤其要抓住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主性格的关键培养期, 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在不利环境中形成自我克服、自我发展的良好性格, 增强其应对外界事物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树立帮助孩子塑造性格和改造性格的观念

一般来说, 帮助孩子改造性格比塑造性格更难, 而塑造是改造的基础。所谓的塑造性格是用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和手段来帮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 因此, 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孩子塑造性格的过程中, 应该首先树立一种以塑造性格为主的理念, 加强对孩子早期性格形成方面的引导。而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重于改造, 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对孩子最初性格形成的重视, 而忽视了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性格中存在的弱点的改造。塑造性格与改造性格应该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关系, 尽可能早地对孩子的不良性格进行改善, 努力提升孩子性格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经历了40年的经济大发展后, 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可谓极大丰富。家长们势必要将自己的奋斗成果合盘奉上, 心甘情愿的交与孩子享用。因此, 那些在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儿童, 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用面对失败。当然, 他们同样也学习刻苦, 常常也会承受很多压力。但是, 实际上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更顺利,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能够不用面临任何重大挑战就顺利从大学毕业。他们的性格养成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 加强对孩子性格的改造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话说回来, 如果赫克曼的这项新研究正确的话, 那就意味着这些孩子的学校、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可能都会因为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奋斗的机会而给他们帮倒忙。克服困境是塑造性格之要素, 而性格是比智商还重要的造就真正的和长远的成功的要素。因此, 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是推动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在初始阶段, 对孩子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 才能为其今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成名当趁早。在追求成功立名的当今社会, 人们更是普遍人为今后要出人头地当从孩子抓起, 尽可能地填塞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或信息, 强调认知教育。而加强对孩子的性格培养, 也成为一项最基础的教育功课。相较于信息填塞式的教育, 性格培养或者人格毅力的培养, 将在孩子的个人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成为孩子追求卓越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孩子,性格培养,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揭水平.认知技能的新认识[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9 (4) :83-86.

[2]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5 (2) .

[3]刘墉.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J].金色年华, 2007, (9) :32.

[4]柳国强, 刘春魁.论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5) .

[5]陈萍.怎样提高意志力[J].初中生之友, 2002, (8) :12.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

大家晚上好!(停顿,我说错了吗?)

大家听到这个称呼感到疑惑吧?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慢慢长大的,慢慢地变为哥、姐,变为家长的,家长也是一个家庭的领导。在单位里身边的同事或你本人也陆续当上了领导,现在没当上领导的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当上领导,自己的生活角色和属性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变化着,所以呢我这个称呼在座诸位的都能接受。

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参加这次会议。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

此时此刻,我坐在这里,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准家长,相信我们对于孩子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经常能看到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苦恼,也为不知如何去配合老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而大伤脑筋。今天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PPT),把搜集整理的一些资料,以及我个人的看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一、习惯决定命运

我先两则故事说起吧。

(例子1)有一根小小的柱子,上面只有一截细细的链子,可是这细细的铁链居然能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却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这时的它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放弃了挣扎。为什么?因为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换课件页)

(例子2)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的宇航员,可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能获得如此殊荣?原来,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成全了他。当时一共有20多名宇航员被初步确定人选,这20个候选人可以说个个都很优秀,实力不相上下,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可就在演习之前,主设计师发现,在他们之中,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是脱了鞋进入机舱的,他有这么良好的习惯,怕的是弄脏机舱。主设计师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飞船有人那么倍加爱护,你想想他当时是该多么感动啊,于是,他当即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试飞。加加林也因为一个小小的习惯成就了自己。(换课件页)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有很多很多,不过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习惯决定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终生在研究习惯教育,她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一个勤奋惯了的学生,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自觉学习,如果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拒绝去打游戏机。

一个懒惰惯了的学生,别人不说,他总是懒得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了,才学一点;但如果家长老师不说,外力一停,立即又不动了。

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暂停一会儿)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

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难受。

所有的这一切再次证明了,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良好的习惯并非是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

二、什么是学习习惯?

在谈及学习习惯培养之前,我想应该首先让我们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比如:有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特殊的晚上,去亲属家做客。晚餐后,大家都聚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吃着水果,嗑着瓜子,聊着天,非常的舒心,毕竟亲人们难得一聚。可是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有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这个孩子就独自到另一个屋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这是什么?这就是良好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多少知识,成绩有多好,这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则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换课件页)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甚至是整个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

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如果说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导方面的话,那么家庭教育环境则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换课件页)

可是有很多的家长可能认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学习习惯就应当靠学校、靠老师去培养,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科学的。

应该说,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确很重要,但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生的心理依赖、行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来说,家庭和家长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的。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重视起孩子在家里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换课件页)

三、当前现象掠影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深入到班级听课,看到了一些学生们现在有许多不好的现象,部分老师和家长也反映,现在的孩子们不好的习惯太多了。那都有哪些现象呢?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一)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就不每条展开谈)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作业时边写边玩;

2、上课不会听课,讨厌学习;

3、写作业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4、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5、孩子被动学习,积极性差;

6、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7、孩子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8、孩子不完成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的作业),而且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9、孩子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不喜欢钻研;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篇14

一、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学习无序,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课外作业时边写边玩;

2、写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3、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4、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5、孩子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6、部分孩子已经出现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的征兆。

二、当前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所面临的困难

1、家长不懂何为习惯培养,缺乏相关知识;

2、家长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做不到,无法要求孩子效仿;

3、对于指导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时情绪掌握不好,容易对孩子发火、甚至会打骂孩子;

4、缺乏长期坚持的精神,往往是孩子没有放弃,却是家长却因为坚持不下来而放弃了;

5、头痛医头,一谈到习惯培养,立刻着手去套用三步曲(以前在我的博客中曾经发表过《学习培养三步曲》,在本文后面第四部分同时奉上),结果发现孩子不听招呼,这缘于家长忽略了亲子沟通关系尚没有完全疏导畅通;

6、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突出,总认为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自己无关。事实上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大都是家长问题的集中暴露。只是家长缺乏这种折射效应的认识罢了。

三、家长应该如何去理性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玩儿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一个玩儿不好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对玩儿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很多家长忽略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在为谁学习?学习好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是啊,我们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吗?不是为父母而学习吗?学习好了是不是可以证明自己是很优秀,很出色,很棒的孩子呢?我们家长平时是否激励过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2、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用脑学习的意识。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一让孩子课外学习时,便一古脑让孩子从头写到尾,有时孩子一写作业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孩子为什么在学校每节课要40分钟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大脑疲劳了家长仍不让休息,孩子也只能边写作业边玩儿了,甚至会出现糊弄家长,你在身边我就装做很认真的样子,不在身边我就玩,反正一晚上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的现象。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专注时间一般为20—35分钟,所以写作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35—40分钟,接着就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了,以利于缓解大脑的疲劳。

3、家长要给孩子预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如果家长想提高孩子的写作业或者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给孩子一个目标激励。比如告诉孩子,你如果专心写作业的话,就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供你做其他的事,比如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或者在完成作业和学习后,可以自己选择看一个动画片呢?让孩子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性,实际上就是解放了家长不停关注,唠叨的嘴,甚至烦燥的心。

4、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构建时间意识。我们经常强调时间效率,效率从哪里来?就是从时间中来。所以在这里建议家长要充分引导孩子关注你家墙上挂的钟表,或者闹钟。如果孩子对时间识认还存在问题的话,一定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当孩子在写作业的前后都关注着时间后,就很容易计算出时间成本,通过时间的对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业方面有进步,家长也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

5、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说不出来,家长又观察不到,而老师因为面对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关照,这就会无形中让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要明确责任人了,那就是我们的家长,因为孩子和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家长必须要彻底检查一下,孩子每一门功课是否能课上听得懂,课下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是不能读懂题?还是不会运算?还是识读存在困难?还是写字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一去关注。

6、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谈到纠正孩子的写字问题非常困难,为什么困难呢?是因为家长的方法不得当,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写字习惯和不良坐姿。一是对坐姿的纠正,要和孩子一起约定,用最简短的话来提醒孩子,比如:挺胸抬头!二是对执笔的纠正,采用让孩子手心里握东西,呈现中空状态,这样孩子的手在执笔时就不容易变形,比如可以给孩子找来一颗乒乓球,或者小鸡蛋,或者适当大小的桃子、李子等,来辅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执笔。

7、家长要从亲子沟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来报怨,说自己就是按着三步曲来做了,可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有时甚至根本不听我的安排,怎么办啊?其实,有这样问题的家长忽略了一层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家长没有很好地解决亲子沟通关系。你想不管你有再好的办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听你讲,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家长必须要从亲子沟通方面下手,学会倾听孩子说,巧妙回答孩子问,适时鼓励孩子保持自信,最近我在做亲子沟通的系列讲座,就是来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不妨先花上点时间来听听。然后再去着手真正引导孩子实施学习习惯的养成。

8、家长要清楚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与生活习惯养成同步进行的。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有序利用时间的过程。学习习惯是一个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必然离不开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早晨按时起床、上厕所、洗漱、吃早饭,晚上回家后写作业、吃饭、看动画片、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用电脑来学习、和家长进行娱乐比如下棋等、洗漱、睡前阅读、睡觉。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秩序,这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家长只想从学习上下手,其他的环节都忽略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被强迫学习,不利于习惯的建立和巩固。(说得太棒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进入习惯建立的轨道,请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习惯,自己必须做到,并且坚持做好,你的言传身教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激励和影响。

四、学习习惯培养三步曲内容

在谈及学习习惯培养之前,我想应该首先弄明白习惯之含义。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指用一百次的动作去重复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了。

第一步:家长陪伴期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相伴在孩子身边,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陪伴给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陪伴周期:3周,大约21天左右。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引导孩子所做内容:

1、统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这个时间要与孩子协商确定,周末另行约定。

2、提前10---15分钟提醒孩子就要进入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间,请将手里继续的事情停下来。

3、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桌(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从书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4、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学习时间的约定,幼儿每次学习时间规定为15—20分钟;小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20—30分钟;中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30---40分钟。每一次学习时间到后,家长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让大脑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时间规定为10—15分钟。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坐姿、执笔、运笔、注意力、写作业时的难易程度等,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通过观察和比较,对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点滴进步做出总结,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进步。

7、注意事项: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发现问题就去不停地唠叨,试图去改正孩子,要采取艺术化的方式来纠正孩子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约定手势和表情等来启迪孩子。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示范,给孩子坚持好习惯以激励。要允许孩子看动画片或者喜欢的事,这是对学习或者写作业的一种有益促进,但是要将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放在学习之后,给孩子一个目标定位:按时或者超前完成作业,便会轻松得到看动画片的时间。

第二:家长渐离期

渐离,指家长离开孩子的书桌旁,在孩子目光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关注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渐离期是一个让孩子逐渐由依赖父母在旁边陪伴学习,到父母一点点离开身边而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引导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个学习习惯培养是否顺利实施。

渐离周期:4---5周,约30天左右。

渐离期内家长应该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陪伴期内学习秩序养成情况,给予孩子以肯定,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独立。

2、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爸或者妈妈要给你独立学习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但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我们会在你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陪伴你。你写作业,我们做自己手里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做针线活儿,织毛衣等,但不会弄出很大的动静影响你的学习。如果你有学习困难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帮助时,及时告诉我,我会来到你身边帮助你。

3、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情况,坐姿、执笔、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东西。在一个学习时间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提醒,注意不要超过两次,次数多了,便成了对孩子的唠叨。

4、在下一次写作业之前,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对上次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小结,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家长要注意说话态度,力求委婉和艺术化,让孩子容易接受。

5、渐离期内,家长可以加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比如家长做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6、注意事项:家长要切忌唠叨,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种行为。在纠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时,要力求语言简洁到位,不要啰嗦。提醒孩子时,莫忘了鼓励孩子:你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显的进步了,妈妈为你自豪!妈妈为你高兴!妈妈相信你会克服这些小问题,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第三阶段:家长放手期

放手,是指家长通过前两个周期的辅助和引导,基本上让孩子从心理完全依赖过度到半依赖状态,在家长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下,让孩子完全适应一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写作业的过程。

放手周期:7—8周,大约50天左右。放手期内家长应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渐离期内学习习惯培养情况,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的养成程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学习,走向独立。

2、家长与孩子约定:爸爸或者妈妈在这个周期里,只负责提醒你几个学习时间(学习前的准备、学习中的休息时间提醒、下一次开始学习时间的提醒),不会就细节进行关注,要靠你自己养成。

3、通过时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对时间的养成情况,特别是对时钟的管理,要让孩子自觉去关注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觉进入学习准备、学习中间的休息等,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固子的时间意识,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4、学习之余,要及时和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话题进行沟通,沟通时机选择要选在孩子情绪高兴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说话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委婉批评为辅,给孩子以激励。

5、要从观念上引导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妈妈对你进行好习惯培养,只是帮助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生有益。

6、尝试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之中。玩儿可以是快乐的,学习也一样,学习和玩儿都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决,去不停地关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优点拿出来,通过表扬与鼓励让孩子明确知晓,让孩子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再感受快乐的家庭氛围,对营造孩子的快乐学习非常有帮助。

上一篇:创刊贺词摘抄下一篇:目标完成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