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干部作风建设(精选8篇)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事业兴衰。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是每一位党员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如何抓好审计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笔者认为应着重念好“学、干、实、廉、真”五字诀。
学。以学为先,把勤奋学习作为成事之基。当今时代,新的事物层出不穷,要求审计干部要树立不学习就会落伍、在学习的问题上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敏感性与自觉性。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一体化”,在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实践中走在前列,通过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作风的养成需要高度的自学性,靠主观努力,这是根本。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列宁说过“有的人在森林里不会迷失方向,有的人在三棵树下面就会走错路,关键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素养,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强弱,作风好坏,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学习的重视 程度以及是否能坚持长期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已。
干。以干为重,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追求。俗话说,实干兴帮,空谈误国。一个人只有实干,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审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干事创业,为民谋利,通过改造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最大限度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干部要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持之以恒、永无止境,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抓项目、抓创新、抓发展上,绝不当口头上的主人,行动上的矮子,在真抓实干中不断创造业绩。
实。以实为要,把务求实效作为工作要求。对于审计工作者,只有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才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审计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把握具体情况,不能教条地不变地看待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原则性,把握灵活性,一切以发展为先,以改革为先、以稳定为先,凡是有利于发展、改革稳定的事项,就应坚决维护,不吹毛求疵、不死守教条、不墨守成规;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实际行动服务大局、服务于民。
廉。以廉为荣,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操守。公生明、廉生威。能不能保持清正廉洁,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成败,而且关系到审计工作形象和权威。在审计实践中,要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维护好审计的良好形象,提升审计威信和公信。在工作中坚持将廉政建设纳入责任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经常性开展廉洁从审教育,从思想深处筑牢廉洁从审意识,提高每位审计干部的免疫能力。同时审计干部也要自觉接受监督,养成自觉监督的习惯,在监督中修正错误,改正缺点,不断增强党性,严肃党纪,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一、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不完善的机制体制
我国审计机关的机制体制还不健全, 相关制度在贯彻执行中也没有能完全落实。具体说来, 现阶段尚未建立起适应审计发展的审计管理和审计教育培训等重要的工作机制, 切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也处于空缺。不完善的机制体制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审计机关人员工作上态度不够认真, 积极性也不高, 没有什么创新意识。
2、不畅通的人员流动渠道
审计机关人员流动性小。这主要是因为审计系统要受到专业性质、人事管理体制和编制的约束, 人员的选任、离职和提拔都有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尽管审计人员的选拔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员不是走的正规渠道, 靠关系等进入到审计队伍中来的。审计机关干部的成长渠道也还比较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机关干部向上方、向健康发展, 进而影响了审计事业的发展。
3、不重视学习教育
审计机关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业务人员数量少但任务繁重的矛盾。审计机关每年要完成的审计项目众多, 审计的程序严格且繁琐, 审计过程中的案卷整理复杂, 审计之后的执行难度也很大。而审计人员数量又不多, 因而几乎每天都囿于查账、整理审计报告、执行审计决定、归档分类审计案卷。客观上的原因加上审计机关人员主观上的不重视, 导致审计人员没什么心思学习, 静不下心来专研创新。当然也就创造不出新的审计技巧和方法了。审计机关也比较少组织审计人员系统地培训, 这就使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 无法适应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绩效理念等现代审计方法。
二、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
1、坚持原则, 依法办事
审计机关干部在现实中要面对不少诱惑。此时, 审计机关干部必须坚守原则, 坚定立场, 切不能因私利而动摇。特别是,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的问题线索, 必须要如实汇报, 及时调查, 依法办事, 不能放弃原则。审计机关干部必须做到廉洁从审, 为政清廉, 维持好审计机构的公正形象。在审计工作中, 要坚持对自身严要求, 高标准, 遵守审计工作的各项纪律, 不管在什么情况什么时候都要杜绝以审谋私, 永保廉政。
2、培养奉献敬业精神
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培养奉献敬业精神。奉献, 就是要把审计工作切实当成自己的事业,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审计机关干部不仅要有将本职工作做好的基本的职业涵养, 还要有正确的审计理念, 养成好的审计作风。敬业, 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 勇于发现, 不断探索, 在探索中求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 对审计工作始终有工作热情和奋斗激情, 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3、重视协调能力
有水平的审计工作, 不仅要有扎实的审计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 而且能够具备协调能力。协调能力, 是指能妥善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部门间的关系。审计机关的形象的树立与威信的建立依赖于审计部门与这些审计对象关系协调的好坏。审计机关干部要在工作中掌握好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创造好的交流环境, 获得他人的信任, 这样才能了解到需要掌握的事实, 摸清基本情况。所以, 协调能力是审计机关干部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三、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1、完善机制体制
审计机关人员的工作成效不单单要看是否查出了违规行为, 上缴了多少财政数额, 还要看能否解决好问题, 辅助党委和政府机构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 最终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多个方面。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建设理念, 针对审计的工作特点和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完善现有的审计机关的日常工作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这两个制度的修正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提高审计的质量。此外, 审计机关要能够科学及时地调整管理手段和考核内容, 不断顺应审计发展新形势。
2、尊重和重视人才
科学人才发展观要求我们尊重和重视人才。对人才的充分尊重和重视是进行审计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的基础。在思想上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 牢记科学人才发展观的主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此外, 在感情上重视人才, 调动起各方的主动性, 鼓励更多的审计机关干部走成才之路。
3、优化人员结构
审计机关干部要带头履行《审计法》规定的各项神圣职责, 力争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合理的人才结构关系到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否能够发挥出来。人才结构要能够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不断优化。概言之, 优化人员结构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 要从实际出发, 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上下功夫, 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根本上去解决审计机关干部队伍的能力发展不均衡和知识结构失衡等问题。可以通过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方式强化沟通交流和培训学习。审计机关干部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业务知识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其次, 要改良审计人才选拔制度。在人员编制的限定下招录合适的人选。采用科学的录用方式把人才引进到审计队伍里来, 特别是审计工作中急需的人才, 要能促进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最后, 可以考虑建立起审计专家库。现在的审计机关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 但是各个审计单位很难配置全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因此, 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审计专家库, 也就是说, 审计机关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权威人士参与到审计中来, 缓解目前的审计力量不够的困境。
4、拓宽审计宽度
过去的观念认为“审计就是查账”, 审计机关干部要跳出这种惯性思维, 审计事业要进一步拓宽, 审计的关注面也要扩大。审计人员要注意收集信息和积累日常的有关资料, 以便对审计项目进行深入地探讨。在宏观角度方面, 要从国家的方针政策、机制体制等方面查找深层次的原因和分析问题。审计后归纳出的报告要“高于审计”, 真正发挥出审计为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总而言之, 加强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审计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 审计工作必会开创出新局面, 树立更好的审计形象。
摘要:建设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有敬业奉献精神的高素质的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完成审计任务, 实现审计目的, 在当今社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我国的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有所启发。
关键词: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岚: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J].知识经济, 2008 (10) .
[2]焦江才: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J].审计与理财, 2009 (7) .
[3]彭银凤: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J].审计与理财, 2009 (5) .
[4]齐国生: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五点思考[J].中国审计, 2005 (2) .
摘要: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农经部门承担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职责,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宁化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农村干部;离任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87
1近年来宁化县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实绩与存在的问题
1.1近年来工作实绩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做好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宁化县纪委、组织部、农业局、监察局、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意见》,以就地审计方式对宁化县乡(镇)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本着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查找问题的态度,做到审计工作严谨细致,客观公正。通过对2012年4月~2015年3月全县所辖16个乡(镇)210个村居的干部任期和离任村集体财务收支帐目进行全面审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大方面”问题村为重点:集体土地征用面积大、经济收入支出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重大、上访涉农经济问题案件重大,由县纪委、组织部、农业局、监察局、财政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联合审计。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查阅了有关制度、会议纪录、资料,并且与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客观、公正。仅2015年对笔者参加审计的29个村2012年~2015年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资金共计3.3亿元,从审计结果中反映出不少问题。
1.2审计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把关不严。主要表现在村虽然有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但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履行监督职能,没有审核原始票据,失去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意义。(2)报刊征订数额均超过国家政策规定限额。笔者参加审计的29个行政村2012年~2014年三年间征订报刊数额合计共69.4万元,平均每村每年征订报刊数额达0.8万元。按宁化县相关减负部门规定每村每年报刊征订数额不能超过0.2万元,平均每年每村超标0.6万元。(3)对专项资金的审核发现,部分村对专项资金使用没有做到专款专用。(4)部分村村道基础扩宽等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没有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也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就私下给工程队施工。没有严格执行县相关部门规定3万元以上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程序和制度。(5)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明显做得不够,实行“零接待”制度差。村集体列支接待用餐费超标现象普遍存在,且报销手续不规范。(6)大额工程款项支出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应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的制度,出现直接现金支付现象。(7)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严格执行必须按照村务公开等相关政策要求严格履行监督职能,出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专用章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掌管的违规做法,没有很好执行支出票据必须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共同审核通过时当场盖章制度。(8)征地补偿款是农村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村经济组织对下拨到村民小组的征地补偿款没有及时公开和跟踪管理。导致出现问题引发村民不满情绪而出现社会矛盾时有发生。(9)对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偿,出现部分应收款项多年未能及时收回,甚至造成村财被个别人长期侵占现象。(10)没有严格控制新债发生,举借新债时没有严格执行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批准制度,导致个别村盲目举借新债,拖垮村集体经济。(11)村级财务人员素质文化程度差参不齐,科目使用错误时有发生。例如,安乐乡某村2013年6月30日6#记账凭证,购会议桌3500元、会议椅2660元列入了“管理费用———办公费用”,而实际应列入资产类“固定资产”账户核算。(12)滥发放津补贴,且未通过造册公示发放,而是使用付款凭证支付,未能接受村民监督。(13)单笔大额办公用品支出无物品名明细、无数量、无单价。需要列入固定资产的没有及时建档列入固定资产管理,造成公共财产流失严重。(14)普遍存在有坐支现金现象。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2审计工作改进与对策
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内容不同于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内容比较多,涵盖经济责任目标、财务收支、债权债务、村集体资产管理、粮食直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土地征用、开发、流转发包,资产处置,财务公开,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所以,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适合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改进审计方法、内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审计任务。
审计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仅对村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计,对事不对人,强调对审计过程中重证据、重数据。尽可能考虑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审计内容、评价不超范围,只审计涉及经济事项有关的内容,与审计无关如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内容不予评价,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客观公正。
2.1实行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内容不同于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握好审计方法、方式和内容。当前主要采取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两种方法。
2.2加强对农村干部审计工作
主要分任期、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考核审计和专项审计。任期内审计一般是在出现重大事项或者专题需要进行专项审计,如土地及基建工程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村集体资产发包、租赁、参股、拍卖,专项资金等临时出现的需要专项审计项目,尽量做到即时审计或跟踪审计,降低产生腐败风险。离任审计则对涉及换届选举的村“两委”成员的经济责任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endprint
村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任期内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及债权债务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务、资产管理;村务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等。
加大对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任期内执行财经法纪情况审计,实行六必查:
(1)查任期内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主要检查各项收入、支出真实性,收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手续是否完备;检查非生产性开支情况,有无挥霍浪费,重点查有没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福建省《关于减轻基层组织负担的十条规定》。(2)查任期内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及专业项目管理情况重点查有无挪用、侵占、私分、套取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问题。(3)查任期内村务监督制度执行情况(4)查任期内村级债权、债务情况,及时清理债权、债务。避免“呆,赖、拖、挂”债现象出现。(5)查任期内集体土地发生的交易、征用、发包、担保或抵押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6)查“账外账”、“糊涂账”、“小金库”等问题。
2.3坚持审计常态化
乡经管站要改变事后审计、先离后审被动局面,及时组织人员尽量做到换届前审计到位,重大事项即时审计,信访问题突出即时审计,避免出现问题纠正难,人情审。
2.4实行农村干部离任审计结果公示制度
将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审计内容、审计时限、审计纪律、审后结果、举报方式等内容进行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审计公示分为审计目的和审计结果公示: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审前将审计依据、审计组成人员名单、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廉政纪律、举报电话等公示。目的是让被审计村农民群众了解审计内容,增强审计的公开性;有利于农民群众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审计质量;加强对审计成员监督,防范吃、拿、卡、要不正之风发生;二是审计结果公示,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向被审计村村民公开,促进被审计村问题尽快整改。
2.5加强村财务人员培训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从近三年的审计情况看,村财务人员文化程度比较低,对会计科目和有关财经制度规定不够熟悉,财务人员容易列错科目,对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管理、现金管理、往来账目理财水平低,执行财经法纪能力差,要加强村财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减少违反财经纪律事件风险出现。
2.6加强审计后的跟踪及处理工作袁严肃财经纪律
对被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依法给予处理、处罚,对触犯有关法规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或者移送处理,降低审计风险。
2.7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人员培训
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的理财和村务监督能力,提高财务理财知识水平,熟悉有关财经和理财规定,切实把握好、监督好本村经济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总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全县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实际,XX审计局党组决定,近期开展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强化组织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强化阵地建设、强化活动开展、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工作。
一、目标要求
开展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工作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加大保障力度,丰富活动内容,使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形成教育、管理、服务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坚强核心,进一步增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机制
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统一领导、机关支部牵头抓总的工作机制。局党组要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宏观指导,与审计业务、机关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由机关支部负责;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确保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开展规范化建设
1.强化组织建设。开展机关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出新一届机关支部班子。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组织委员、纪检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等。努力构建形成“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格局,努力实现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加强示范性党组织创建活动,带动全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整体上台阶。
2.强化队伍建设。定期举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培训班。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和管理,引导离退休干部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要认真做好在离退休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类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社团建强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促进党组织与社团组织互动共融。树立离退休干部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意识,重视离退休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发挥离退休干部骨干队伍作用。
3.强化阵地建设。把图书室(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全局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新改建、置换等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习活动条件。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加强师资配备、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服务质量。要坚持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把政治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场地使用效率。
4.强化活动开展。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政治学习、党性锻炼和思想交流,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定期召开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要紧紧围绕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统筹离退休干部活动开展,根据离退休干部身体状况、志趣爱好,积极组织体育赛事、合唱比赛、征文比赛、参观学习及书画摄影等活动,做到大型活动主题化、小型活动经常化。要提升机关支部服务功能,做到从严管理与关心激励相结合,组织开展生病看望、走访慰问等活动,加强对困难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帮扶力度,增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5.强化制度建设。根据离退休党员干部特点,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构建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在职干部联络员制度、党内帮扶制度、新退休党员交接制度等。要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学习、报告工作、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和管理、监督检查等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工作、靠制度推动工作。
6.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符合我局实际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机制。要认真落实财政部门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三、组织保障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开展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机关支部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工作力量,配齐配强机关支部支委人员。把组织开展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制约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突出问题,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我局要发扬首创精神,在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在组织设置、制度建设、学习活动、服务管理等方面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我局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积累可资借鉴推广的经验办法,努力形成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审计人员要好学。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审计人更需要加强学习。毛主席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番话时至今日对审计人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个人来讲,审计人要自我加压,坚持以自学为主,要挤时间多读一点书,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生需要,一种生活习惯。从方法上来讲,审计人要坚持“干”中学习。读书是学习,工作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通过终生学习,使自己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尽快成为行家里手,胜任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应该加强审计理论学习,掌握审计法律法规。对于审计人员来讲就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积极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吸取优秀审计能手的审计经验,才能互相提高。
审计人员要乐学。“乐学”起初是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带有学科的意味,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喜欢”则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审计人员要把审计工作融入到审计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到审计带来的乐趣,增加对审计工作的兴趣,才能激发审计人员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审计人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形成学习型的浓厚审计氛围。
审计人员要善学。审计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支观念和思维陈旧、技能和知识单一的审计队伍,是承担不了政府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的。我们只有把学习作为起点,事业才有支点;只有让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所以,掌握新知识、新政策,及时“淘金、充电”,让学习成为“淘金、充电”的“原动力”,着实扩大我们的“内存”“储蓄能量。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审计人员所接触的被审计单位是各不相同,他们所承担的经济业务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善于学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才能为入驻审计打下基础。把每次审计当成学习的机会,审计人员把善学的心态贯穿于审计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
审计人员要勤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习是增强党性、提高本领、提升素质、胜任工作的前提。勤奋学习靠的是刻苦、靠的是钻劲、靠的是毅力。只有端正态度,踏实认真的勤奋学习,才能学出真成绩,学出真效果。审计人员要把勤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更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开拓创新,在审计事业上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现状,不甘于落后。
审计人员要思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于当今的审计人员同样重要,做好审计工作不能停留于只学习而不思考,同时也不能只思考而不学习的阶段,要在审计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就必须更好地将两者相互结合,做好学习总结工作,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创新审计思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计质量。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熟悉,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加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十分熟悉,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质,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现的主要依据,过分注重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常会忽略了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二阶段,就是参加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加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掌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根据业务操作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判断和评价。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质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始有所生疏,因为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个阶段对一些从业务操作岗位转入新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对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生疏,如何克服这个阶段的困难,本人所在处室有位同事曾经说过:“审计人员有三类,一类是刚刚从业务岗位转过来的审计人员,他们熟悉实际操作,能按操作流程来进行审计,虽然其审计发现可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如操作流程、制度的遵守。第二类就是几年前参加审计的人员,这些人在参加审计之前,有较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但由于近几年脱离了业务实际操作,对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开始有所生疏,这一类人如果不开始注重审计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可能变成既不懂业务又不懂审计,最后将被淘汰。
第三类人,就是参加审计工作多年,且对奶奶实际的原理和技能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虽然对具体业务可能不熟悉,但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按一定的审计程序,分析研究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背景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其内部控制,发现控制的弱点,这类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包括不熟悉的业务的审计。”本人对这个理解十分认同,在脱离实际业务操作几年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原有的操作经验可能会逐步淡忘,而审计工作的范围却在增加,不仅要参与原来熟悉的业务,还要参加一些不很熟悉的领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加强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较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学习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努力扩大知识面。经过这些学习和研究,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上得到提升。对一项审计活动,不再只从操作层次上去审查评价,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角度,从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合理、有效方面去寻找风险点和审计重点,从而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业务项目也能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阶段,就是经过一定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质,包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的客观性、审慎性和敏锐性。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能从风险管理角度,发现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是一个提高的长期过程,本人自认为也只处在初级阶段。对审计的理解的深入的过程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断学习有关的内部审计知识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促进这个进程,我在XX年参加了cia考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校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也不例外。目前,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差异很大,多层次并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就决定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转型不能一刀切,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乏力
绝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干部经济责任是离任审计,一般以被审计对象的任职期限为审计时限。受到高校被审计干部任职期限一般为3至4年,有的甚至连任这样干部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干部任期内各类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干部换届工作多集中在某一时期,必将导致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审计中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审计监督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审计评价依据不充分。在对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中,评价依据最充分的是财务收支活动,评价的内容也最多。除此之外,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例如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经济政策的执行等方面的评价依据就比较匮乏,评价的内容也较为单一和笼统。(2)缺乏具体的、统一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收支活动的评价由于有相关的财务数据作支撑,是非对错一清二楚,审计评价准确性高;对于高校干部经济责任中干部的经济决策、遵守财经法律、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统一的标准,审计人员就难以做出实事求是地、准确地科学合理的评价。上述问题加大了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审计的评价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三)审计结果未充分利用
由于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工作的性质以及开展的方式等原因,绝大部分高校的审计结果都未被充分的利用,“审多用少、只审不用”等审用脱节的情况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如下:(1)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结果定位不够准确,千篇一律。特别是对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的审计,审计报告如出一辙,审计结果基本没有新意,审计建议提法模糊,要求执行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被审计领导干部认为是一种例行公文式的语言,对审计结果中提及的问题不够重视,敷衍了事。(2)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问题,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在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以离任审计为主这种普遍的做法下,审计结果中提及的问题是离任者期间发生的,是针对离任者,而最终审计的建议则是针对单位和继任者提出的,问题存在的责任和处理的义务不相吻合,导致离任者不理,新任者不管,审计结果对离任和新任者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审计建议较难落实。(3)对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个别领导干部的某些问题,由于审计评价的责任不明确,在干部考察、任免中,组织部门对此判断的依据不足,影响了干部考察的准确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相对落后
当前,相比高校财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信息化程度都不断提高,高校审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就显得较为落后:除了少数高校已经开展审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审计,部分高校准备启动该项工作外,教多的高校均未启动该项工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汇总数据、编制工作底稿和出具报告等阶段,大部分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较低。对于现代的审计技术的要求如审计的抽样、审计数据的分析及计算、审计资料的完整性验证、审计项目的管理等内容审计人员在没有计算机辅助下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路径及方法
按照《2010年至2012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现代大学需要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至2010年工作规划》提出的内部审计转型的战略部署,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转型与发展的压力。在未来的工作中,高校审计部门应朝着树立现代审计理念,深化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提高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加大对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向努力,实现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转型。
(一)树立现代审计理念,营造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良好环境
审计转型从审计理念的转变开始。审计理念决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适应审计环境的理念对内部审计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首先,高校内审部门要主动关注国家、内审行业关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文件或文章,充分认识转型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现代的审计理念。其次,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应以财务会计理念为基础,逐渐树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建章立制等理念;把查处的局部问题放眼到全局和宏观的高度去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从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转变。最后,审计部门通过宣传手册、举办会议、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在高校加大宣传现代审计理念,取得高校领导层、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广大的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为审计转型为高校审计转型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深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本质,推进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当前深入贯彻两办《规定》,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审计办公室主任沈志超在《认清形势务实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中强调:“努力实现从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向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转变以及从经济事项决策的程序性监督向决策、执行和效果的综合性监督转变。”对此,高校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该认真总结过去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结合新文件的精神,转变思维的模式,方法模式,将过去干部经济审计中以财务收支为重点的审计内容转向以领导干部履职中应付的经济责任情况为重点内容。高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必须在领会两办《规定》和教育部《通知》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各个部门的情况和特点,紧紧围绕与高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直接相关的事项和环节,明确审计内容;进一步地细化、量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推进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
(三)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和质量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就是要打破原有监督体制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的滞后性、审计内容的局限性、审计目标的单一性,建立起以事前、事中、事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体,结合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审计工作,全面提高干部经济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改变过去财务收支审计依赖观察、比较、分类等查错纠弊的传统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运用数学结构法、分析法和风险控制论等方法,实行计算机联网审计,提高审计效率。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在审计方式方面,既可以逐步推行多种审计项目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可以避免审计重复,节省审计成本、实现审计成果共享;又可以开展多种审计资源相结合,校内可以利用教学、科研的师资力量,校外可以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审计工作。
积极推行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后续审计,维护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在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审计建议的水平的能力,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和改进。该项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立、健全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与结果运用制度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扩大和高校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高校部门的行政负责人的经济决策权也逐渐增大,这就对高校内审审计评价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从单纯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向更高层次的“参谋”、“助手”、“咨询顾问”转变,审计的重点也向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等综合性方向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内部评价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国家的规定和学校的具体要求,按照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定评价指标、参照标准、计量方法等具体内容。高校干部经济责任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括院系领导、行政部门领导责任,还包括经营实体的法人、经理责任等等,不同部门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在责任的界定上主要采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区别部门之间的差异,确定出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在单位较小、评价指标比较容易建立、计算量不太大的院系(部门)试行,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部门推广。
充分利用干部经济责任成果,加强对高校干部的监督。首先,要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客观公正评价经济责任、努力提高审计结果报告质量。其次,逐步提高任中审计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所占的比重,将任中审计作为突破口前移审计关口,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时效性。最后,充分发干部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合力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运用要求、运用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据此对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审计结果运用工作落实到位。
(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审计工作
国家内审协会提出:“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审计方法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没有审计信息化的突破,就谈不上现代审计,更谈不上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审计信息化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审计信息化开展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应当建立起适合高等学校审计工作需要的软件,该软件能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完成审计的作业、审计法规查找、审计管理等审计工作,是一款综合全面的软件。(2)审计人员作为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与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审计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内部审计人员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高校内审人员计算机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使用计算机审计的工作能力。(3)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平台。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搭建信息的收集平台,不断充实、完善、更新信息资源。该项工作可以实现内审部门与学校相关部门、广大的教职员工以及国家机关审计部门、内审协会、其他高校内审部门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免疫系统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创新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4-02
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功能的“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是在科学总结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所扮演角色的全新诠释,对于指导我国审计事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具有深远意义。在“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等方面形成了新的体系,经济责任审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免疫系统”理论赋予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内涵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独有的审计制度,其基本功能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明确责任,进而落实责任,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传统的审计理论强调“微观审计”,它是从某个组织或单位的内部控制入手,因此无法解释和解决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和体制机制问题。以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表明,在传统审计理论指导下,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的审计模式对于审计领导干部一些非财政财务等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重要经济责任方面的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完整体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也无法满足纪检、组织和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进行全面了解的需求等。而审计免疫系统理论重视宏观和整体,把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看作一个运行中的系统,强调国家审计在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这个大系统中的“免疫系统”,并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功能。
因此,在“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经济责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扩展了新的职能。一是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发挥预防性作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后“救火”,而是要注重从宏观上、全局上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断“火源”,解决滞后性问题。应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积极开展任前、任中审计,并与组织部门的“离任考核”相结合,将审计结果作为是否使用任职的重要依据,有效预防领导干部任用中存在的“带病”提拔问题,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不被任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发挥揭示性作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坚决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腐败问题,必须加大对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难点问题的审计,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送制度,及时揭示存在的问题、风险和隐患。三是必须提升成果水平,发挥抵御性作用。在揭露、查处问题的基础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要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的分析原因,并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宏观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标本兼治,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明确目标,增强时效性
国家审计是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其根本任务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正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本质,决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决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一)积极开展党政一把手的同步审计,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全国各地方党委的一把手领导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工作,许多重大决策都由党委书记主持决定,形成“党委管决策,政府抓落实”的格局。如果只对政府一把手进行审计,就只能明确“落实责任”,无法对更重要的“决策责任”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结果容易出现责任错位问题。因此,国家审计要发挥对权力的“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抓住地方党委书记这个权力运行的核心环节,积极开展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不仅能够分清责任,形成公正、合理的审计评价,而且有利于在“问效”基础上使“问责”成为现实。
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对党委书记的审计,突出对任期内重大经济社会决策的审计,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决策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决策程序是否规范、民主、透明,发展思路是否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决策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的规定,决策实施的效果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重点是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实施效果。对政府一把手的审计,突出对任期内贯彻执行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的审计,在审计中重点关注政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民生建设、政府投资、土地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重点是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建设性。
(二)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因此,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以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
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全部政府性资金,还涵盖了所有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的,用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资产和资源。领导干部在履行行政职责、实施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必然要进行资产、资源的要素配置,这些资产、资源就是权力运行的载体。不对这部分资产进行审计,就无法对领导干部履责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才能有效监督权力运行,增强系统内生的“免疫力”。
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以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就是将全部政府性资产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通过关注领导干部在资产资源配置、项目投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经济决策过程中,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否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等,突出决策程序、决策效果和决策责任。随着政府问责制度的积极推进,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的审计实践,将有效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空间。
(三)加强领导干部任前和任中审计,增强审计的时效性
在与组织部门协商的前提下,改变过去以离任审计为主的模式,加强任前和任中审计,建立任前、任中、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增强时效性。这种审计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防、揭示、抵御功能,将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也有利于公正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使离任的干部“走得清楚”,继任者“接得明白”。
一是要完善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对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部门在与组织部门互相沟通、配合的基础上,建立“先审计,后任职”的干部任用程序。对于在任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提拔任用,业绩平平、评价不高的领导干部要提请组织部门重新考虑。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预防领导干部的“带病”提拔问题,能为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是要加强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对任期满三年的领导干部,无论岗位是否变动,都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交通、城建等重点敏感部门的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复杂、资金资产量大,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予以重点关注;尤其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更要安排主要力量进行全面审计。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预防领导干部“小错变大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在扩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域的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审计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限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无法满足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为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效率。
(一)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
一是按照“1+N”模式安排项目计划。“1”就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N”就是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相关专项审计。实施“1+N”模式,必须统一计划安排,统一进点,同步实施;必须整合审计内容,在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时明确各专业子项目的内容和分工,各专业子项目在再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避免交叉重复。
二是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统一实施,形成合力。必须打破审计机关内部的处(科)室界限,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的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和专业优势,统一调配人力资源,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建立协调领导组,统一指挥。应当建立以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子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组织,构建统一的项目组织管理平台,统一指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业子项目之间步调一致。
(二)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运用、转化力度,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只有把审计结果广泛运用到重大经济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处理等程序机制和处置机制中,才能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更好地实现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实用性。首先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多地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法规、执行政策、科学决策情况,确保审计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给有关部门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其次要努力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干部经济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供高层次的审计结果,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是创新审计结果通报形式,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和利用反馈制度。除正式审计报告之外,还可以采用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在组织、人事部门许可的前提下,将审计结果抄送人大、纪委、监察等有关单位,并逐步把审计、处理和结果运用等情况向社会公开,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三是推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前提是清楚界定他所承担的责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定责”,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意识,使那些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甚至滥用职权的领导干部得到及时惩戒,有利于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2008
2.李树廷.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和思考.审计文摘,2009(8)
3.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的基本概念辨析.2009
4.李善波,时现.基于免疫原理的国家审计监督机制构建研究.审计文摘,2009(9)
(作者单位:审计署太原特派办 山西太原 030000)
【审计干部作风建设】推荐阅读:
审计干部演讲稿:书香干部人文审计01-02
村干部离任审计内容06-07
干部离任审计述职报告07-12
的优秀村干部审计报告11-08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干部心得体会06-09
县审计局干部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05-29
建设工程财政审计09-14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协议07-18
审计廉政建设的思考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