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共14篇)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1

温家宝总理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我们国家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我国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

我校针对要求将对教师队伍进行有目的改良。下面针对纲要做出本学期具体措施: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

第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根据《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中学来讲,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学期将教师优化组合,使每个年级组的结构更合理、更有效。

第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绩效工资已经落实到位。我校也是。我校将对本校教师的体质先进行强化,如本学期成立校教职工男女篮球、乒乓球等队以此落实和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政策,还要在“教师节”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第四,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要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实施公开招聘,完善流动退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求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

学校将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更合理、更有效地服务农村、服务学生,使各类人才得到有效的发展。

铜冶镇第二中学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2

一、对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含义与目标定位的认识

关于“双师素质”教师含义,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中曾提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 (或以上) 教师职称, 又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 (或以上) 技术职称 (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近5年中有2年以上 (可累计计算) 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5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2项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已被企业使用, 效益良好;近5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 使用效果好, 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含义来看, “双师素质”有别于“双职称”。“双职称”即同时具有教师系列和其他职业系列中级及以上的职称, 如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 (会计师、电子商务师、律师等) 。“双职称”突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了共性, 但却忽略了“双师素质”教师并不是教师与工程师 (或技师) 的简单叠加, 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双师素质”也有别于“双证书”。“双证书”是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书”从形式上强调了教师要重视实践的特点, 但在职业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 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是值得怀疑。因此, “双师素质”教师的目标定位, 应该从下列三方面加以明确:

第一, 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双师素质”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应该了解人文科学、市场资讯、消费心理、经营管理等知识, 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使用更新, 将各专业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又应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新工艺、新设备;了解各新兴学科、新型岗位、边缘学科、边缘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就业信息, 以增强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预见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第二, 能力结构的实践性。“双师素质”教师不仅要具备作为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教学能力, 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 所谓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有:基本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发展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 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 素质结构的综合性。作为“双师素质”教师应同时具备教师和作为一名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 要把这两种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双师素质”教师所特有的综合职业素质, 并将综合性的能力培养始终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二、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与规划

根据教育部[2006]第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各高职院校的师资现状, 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应完善如下制度与规划:

(1)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制度

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 也是办好高职教育体现高职特色的重要保证。为了推动专业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的转化, 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院实际,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制度。具体包括:选拔“双师素质”教师的原则与范围、选拔条件、“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措施等。

(2)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各高职院校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办学规模, 在分析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地位、持续发展的师资需求以及“双师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长的基础上, 制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 具体包括:“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数量目标规划、“双师素质”教师职称晋升计划、“双师素质”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兼职教师的聘任计划、学科带头人、骨干“双师素质”、各类短期培训计划和岗前 (上岗) 培训计划等。

(3)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

各高职院校要制定激励制度, 鼓励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如制定分配制度激励、生活、工作条件、教学安排激励、科研立项和经费安排激励和职务、职称晋升激励等制度, 以此来调动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的积极性。

2. 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

针对“双师素质”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要求, 在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方面, 应注重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指导技能以及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对“双师素质”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 各高职院校应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高校、研究生院或国外去学习、深造。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师资培训。聘请大学教授、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学校做讲座, 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 各高职院校应该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以及指导企业营销策划或产品开发等活动。

各高职院校不仅要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 掌握职业教育的理论, 同时更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提高教师的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路径。

3. 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渠道

(1) 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通过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 提高高职教师来源的质量。实践表明, 高职院校培养的教师由于缺乏长期、连续的职业环境, 在职业技能上存在着不足, 因此, 要重点引进和招聘一批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丰富、职业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专职的教师队伍中来。其次, 政府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高职教育教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尽早明确高职教育从业人员的执业条件和职业要求。

(3) 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提高教师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鼓励教师通过培训、函授、在职教育等形式,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技能水平。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 自身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探索和学习, 不断地提高适应科技进步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 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科技开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办学, 让教师主动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中去, 是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通过校企合作, 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目前技术、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可以及时补充实践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向企业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 从而提高实践技能, 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学校把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到企业, 加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教师通过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合作研发等多种合作形式, 强化实践技能, 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应智国.高职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 2002, 11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3

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81-03

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地区。随着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江苏省提出了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包括了网络、资源、人才、机制等教育信息化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突破了以往以教师培训为主的建设思路,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以教师为主体的、涵括了教育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在内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能力建设,以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和实施能力。

一、发展现状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成绩显著

江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在全国起步较早,从1997年开始,江苏就组织实施了面对广大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到2004年,已完成了以音视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省中小学45岁以下的女教师及50岁以下的男教师共计60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核。2004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即第三轮培训工作。至2006年,江苏共有7万名教师完成了此轮培训和考核。

2006年,江苏进入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的整体框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纳入全省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计划中。在江苏,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采用了全新的理念与模式,以“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为宗旨,强调“参与、动手、合作”,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等方法,鼓励教师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启发教育智慧。从2006年至今,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江苏的参考人数占全国人数的75%,合格率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

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同时,江苏一直致力于学校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特别是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从2004年开始,江苏以短期培训的方式,对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网管人员进行以知识性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江苏对全省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校共计737名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这是江苏在专任教师中开展大规模专业培训的开始。

与此同时,各类教育技术应用比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一直是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江苏建有54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506所省级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在苏州等地也有不同规模的建设。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开展仅在“十一五”期间,就设立有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11个,专项课题304个,青年课题55个,子课题近300个,参与学校近700所。

2.存在问题

(1)发展不均衡

就应用领域而言,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受重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缺乏有组织的、全区域性的应用类型。比如,省级层面的学生学籍管理、校务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就应用的地区发展而言,不平衡性更为明显。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的先行条件在于计算机等设施设备较为广泛地进入教育领域。江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性经济发展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差距较大,受此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在苏州、常州、南京等地,“班班通”已基本实现,很多教师已成长为Web2.0时代的群体性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已被熟练地应用,大量教师已通过博客等形式自觉地提高教育智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技术应用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启蒙阶段,教育技术“不实用”、“不好用”、“用不好”是比较普遍的反应。

(2)机会不均衡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城市学校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的机会比较多,校本培训课程也比较丰富;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的兴趣和热情,校本培训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的机会相应也比较少。就有组织的培训来说,省级市级都比较重视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而相对较忽视对教育管理者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3)形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开展培训和各种活动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最主要的两大形式,事实证明,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两大形式。但是,就培训而言,以集中面授、集体听讲为主的形式占到了所有培训课程的95%以上,而网络授课、以课例和讨论为主的培训还处于尝试阶段。教育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怀疑精神为目的的课堂,而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 “我说你听”的旧有模式,亟需为学习者创造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4)效能有待提高

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在江苏一直开展得比较火热,但实际效果与组织者的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关活动,经常出现“当时很受鼓舞,回去一切依旧”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但也体现出培训和教研活动效能有待提高的问题。教师普遍反映,培训的实际针对性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相对薄弱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培训还不成系统,操作和讨论的时间偏少,与课堂结合的学习内容还不够,有深度的探讨也很有限。

二、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建设,江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江苏提出全面建设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和支持;要求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在加强宏观统筹的同时加强实践指导,使其与江苏的区位优势及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增创领先优势,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地位。同时,教育信息化本身的发展态势也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对各要素的组织和统筹,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效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江苏提出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子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必须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反思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思考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针对发展现状、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江苏确定了未来一个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具体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

到2012年,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教育管理应用的各个领域;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与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不断涌现。到2020年,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日趋完备,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

在这个发展目标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建设领域全覆盖。应用的范围从教学应用扩展到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教育的应用。

(2)建设对象全覆盖。改变了以往重视一线教师的建设方向,将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专业人员以学生全部纳入建设对象之中,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3)重视体系建设。将应用基地、专家队伍、教研、培训等融合为一体,体现“大培训”、“大教研”概念。强调各种应用活动对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培训和教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强调各级培训基地和应用基地的良好互动,强调对人员的分层次培训和培养。

三、具体策略

1.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在国家级、省级及地方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各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应用基地。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基地建设标准,突显各级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相应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人才和教研高地。

2.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培训基地

制订省、市、县各级培训基地建设标准,甄选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对验收合格的培训基地实行挂牌,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

3.建立各级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库

建立由国家、省、市和教学一线专家、学者、教师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省及各级培训专家库。根据省教育信息化任务要求及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承担省级培训授课及各地培训活动的指导工作。

4.实施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

(1)开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和实践重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省、市联动等形式,对各级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信息化通识培训。

(2)开展校长信息化能力培训和高级研修工作。依托学校管理平台,对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进行信息化培训;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模式为主要内容,组织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学校校长开展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

(3)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任职基本资格中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信息技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

(4)建设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三级骨干队伍。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及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省、市、县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系列培训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层层评优等方式,形成三级应用骨干教师队伍。

(5)加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省、市、县三级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及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与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及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实行专人专岗、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6)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定期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培训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和各类专题活动

(1)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各级业务机构积极组织并指导区域内以信息化实验(示范)基地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家、省、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优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

(2)组织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在教师中开展各种与信息化应用相关的专题研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职业目标.doc 篇4

就业信息:

1.具有良好品德,有责任心

2、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服装设计、服装工程、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3-5年以上外贸知名品牌公司设计经验,3、前瞻的设计理念,敏锐的时尚触觉,对流行趋势有卓越的洞察力

4、能够准确的把握产品风格,很好的整合全盘产品

5、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和统筹实施能力,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

6、通过各种媒体和现场发布会收集流行资讯:包括时装发布会、服装流行色等

7、针对市场调查,商场调查,目标品牌调查。以服装产品的旺销程度为主线思路写市场调查报告

8、结合市场调查结果和流行资讯,确定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计划书,同时确定设计师个人负责的项目开发计划书

9、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通晓服装版型和制版工艺,了解服装生产流程和服装知识;

10、为品牌营销推广部门提供产品设计明确的市场定位,流行风格,及面料、色彩、款式卖点等相关说明资料。

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目标及规划 篇5

2008年9月——2011年9月

我园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中较大的比例,全园教师共28名,只有1人是40岁以上,其余皆在35岁以下,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我园来说就格外重要。我园教师队伍情况如下:在28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7人,年轻化、知识化是我园教师队伍的一大特点。

在28名教师中有21名团员,1名党员,她们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热爱党的幼教事业,在业务上肯于钻研、乐于钻研,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她们在精神上追求进步,认同新时代对教师的新的要求,有要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美好愿望。

但她们身上也有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与浮躁。在工作中存在着怕吃苦的现象,甘愿奉献的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会情不自禁的先考虑自身得益的得失。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想的这一较普遍现象。

总之,这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可爱又存在不足的队伍,需要我们精心培养才能长大成材。

为保证我园教育水平的稳定提高,为保证我园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园特制定以下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及规划。

一、总目标

建立一支爱岗敬业、道德修养高、业务能力强,教育观念新有一定教育艺术的教师队伍。

二、分期目标及措施

2008年9月——2009年8月

(一)、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1、结合青年教师喜欢“快餐文化”、喜欢“|诗情画意”、喜欢“温情的道德故事”这一特点,给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文章,并坚持在教研、保教工作研计之时,在团员学习,全园会时,利用点滴时间,持之以恒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文章。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年轻教师较反感的“说教”变的生动活泼,更适合年轻教师的“胃口”,更深入年轻人心。

2、邀请中学、小学、其它幼儿园所中的优秀青年教师为我园教师做师德报告,使青年教师在同行的身上找到具体的可鉴、学习榜样。

3、发挥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适合年轻人特点的团组织活动。如请团员自己寻找有关宽容、责任的文章,由年轻团员自己组织大家学习,并以宽容为题作画、听歌,选择能表达宽容主题的相应音乐作品„„让年轻的团员们在自己喜欢的形式中自我陶冶、自我提高。

(二)、改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

和三年前相比,我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已有了可喜的变化。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我们三年前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园目前我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为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继续深造,向大学本科的学历要求努力!并注意有关专业知识的丰富与提高(针对有些教师所学专业是中文等非幼教专业面特此提出),从而达到切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目的。

(三)提高教师教育水平面

1、以科研、教研为促进教师教育水平提高的突破口,通过科研、教研的开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2、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专家讲座、学习研讨机会,保证教师的发展权,使教师能快速获得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保证教师能站在世俗的肩膀上前进。

3、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面给予指导:给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向其它教师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与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教师定期检查自己和自己所在班级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可行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自我纠正的能务。

4、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请骨干教师指导本班年轻教师的工作,从而达到既培养年轻教师,又提高骨干教师指导他人工作能力和客观教育评价能力的目的。组织年轻教师随时抽查骨干教师的日常工作,从而达到既为年轻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又提高骨干教师责任感的目的。避免骨干教师有满足思想,督促骨干教师在踏踏实实的日常用工作中不断前进。

2009年9月——2010年8月

(-)提高教师思想素质,激发教师内在的前进动机,使良好的职业道德深植于教师内心,使广大年轻教师把树立良好的师德看作是头等大事。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前一年努力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帮骨干教师选择科研课题,并帮助她们制定科研计划,鼓励她们尝试独立开展教科研工作,从而培养骨干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骨干教师自觉针对自身特点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引导广大教师学以致用,把所学教育理论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实践当中,努力摸索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使理论提高切实服务于教育实践。

2010年9月——2011年8月

(一)帮助教师认真总结三年来的教育研究成果,提高教师总结概括的能力,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充分的认识到: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又高于实践。引导教师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所得上升到理论高度,提高教师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对骨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独立总结分析自己做的教育研究课题,感受独立科研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挑战,体会有难度的工作本身是具有深度吸引力的,使用权教师为自己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自豪,感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体会教育工作本身所蕴涵的快乐。要求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宣读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广大教师率先垂范,树立教师身边的教育研究典范。

(三)总结三年来在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中的得与失。引导全体教师关注自身发展,为自身发展出谋划策,达到既帮助领导寻找更适宜的教师培养方法,又培养教师在反思中前进的能力和意识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教学目标.doc 篇6

三年级(2)班白鸽

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坏境,为保

护家乡坏境出煤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

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 善

于思考 有所发现和创造力。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

字,用毛笔仿影.3.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200字是识字量的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

生多看课外书积累词语。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

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

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

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

察所得。

14、这个学期,根据班级情况,计划期末成绩人平分达到72分,及格率90%,优秀率50%。

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

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

浅谈教学目标与教师素质 篇7

本人认为, 为人师表, 应在各个方面堪为人师的前提下, 将如何育人, 如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真正人才的标准等, 教学将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结合起来, 将目的和手段结合起来。将教育对象的成长和成才结合起来, 教书育人, 教书教其才, 育人育其德, 教学目标就是将莘莘学子教育成德才兼备的人材。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方法应“不择手段”多多益善。

教育方法丰富多样, 体现在语文的教学上, 更应是语文教师所“耿耿于怀”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是一位性情中人, 应是一位追求至善至美之人, 应是一位经常思索人生, 追求高尚境界的大德和博学之士。

条分缕析, 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不具备诸如此类的素质。

教师应热爱生活, 切实具备博爱精神。

试想, 一位不热爱生活的人, 就必然缺乏热烈的情怀, 甚至连自己都不爱, 连家人都冷漠, 缺乏起码的亲情, 哪里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事业, 热爱自己的学生呢!反之, 只有热爱生活, 才会热爱他人, 才会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慈爱, 才会有“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的理解, 才会有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 才会真正有严父慈母般的严格教导和苦口婆心。教育工作者人格上不仅要及格, 更须优秀, 才堪为人师。才会数十年如一日, 诲人而不倦。作为一名教师, 他的身份地位, 也许太平凡了, 他也许平庸无奇, 貌不惊人, 但他决不能缺少内心的高尚并不断保持内心的高尚。他随波而不逐流, 他也许可无傲人之处, 但不缺乏傲骨。他必须疾恶如仇, 崇拜善良, 目睹灾难而心怀恻隐, 眼流热泪, 行有善举。他一定“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他当然爱钱财, 为了生活, 为了尽自己为人子, 为人父, 为人夫的一分责任。可是, 他绝不为钱财而胡为, 而丧失道德底线。他也许为有时为自己收入微薄而很发牢骚, 为自己的地位低贱而心怀愤懑, 他也许为曲高和寡孤独寂寞……, 可是, 他永远有值得自豪的人格和富足的精神财富, 他是拮据之人可也是“富有”之人。面对着翘首企盼的那些孩子, 他永远热情洋溢、口若悬河, 手中的粉笔挥洒自如, 有着对事业的永恒的热爱和不倦师德, 职业道德的份量他永远感到沉重。“误人子弟, 罪莫大焉”常萦绕在他的脑海。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的教师自己在生死存亡之际, 舍己救人的壮举证明了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吗?“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儒家的圣者的伟大教育已渗透了他们的灵魂。他们也许身体羸弱, 而灵魂却伟大而近乎纯洁, 他们有着自己的尊严, 尽管这种尊严有时不为他人所认可。

为人师者, 对学问有着一种虔诚的崇拜, 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的真谛, 他诲人而自诲, 理解何为“教学相长”。追求博学是他毕生的座右铭, 他不矫饰, 不虚伪, 不自以为是, 更不会刚愎自用。追求真理, 崇拜真理, 可不会将知识做为骄人之资本, 更不会将其作为追名逐利之工具和手段。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铸造别人的灵魂, 也升华着自己的灵魂。只有高尚之辈才配为人师, 灵魂龌龊之人, 不应入教师之行列。他教育孩子, 自己也是一个孩子, 天真纯洁, 永远保持着孩子的特质和童心。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8

两会期间,曾有有委员问道,现在国家有中国梦,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现任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略作思考后为我们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那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他说:有教无类就是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即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人人成才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纵观袁部长为我们描绘的教育梦,其中的核心即是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必须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纲要”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今后5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面对如此繁重的培训任务和严格的规范要求,加强教师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成为保障培训数量和质量的紧迫任务,也成为建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发展、人才强教的重大战略举措。

用一组数据来分析:前面提到的5年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平均每年每位教师参训72学时;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按50人组成一个教学班,将有200万个教学班;200万个教学班平均以72学时计算,全年需要提供1.44亿学时的培训课程;如按每位培训者年均教学工作量为300学时计算,全国全年总计200万个教学法、1.44亿培训学时,起码需要48万名专兼职培训教师。即使是通过大规模网络远程培训的方式,虽然可以极大缓解师资与课程资源的不足,但更需要高质量的培训者与管理者。可见培训者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催生了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教师培训师是教师培训者专业化的必然取向。

“培训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培训任务的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培训师概念界定为: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管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想及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策划、开发培训主题与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与方案,从事培训管理、教学和相关咨询活动,并经过正规培训,通过考核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培训工作者。

教师培训师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者有什么不同呢?传统的培训者即学科教研员及培训教师。教研员的工作重心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教学研究,侧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的调整和完善,关注解决眼前出现的“一时”问题。而培训教师多是只负责组织协调沟通培训活动,绝大数时间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而中小学继续教育也正从以知识补偿为中心的成人学历教育转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特征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具体来说,几年前我们还一直是注重教师的学历培训,因为大部分入职教师的学历起点都比较低,如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等专业学历,而初中也不过是专科学历,因此培训的重点是以学历补偿为重点的,在继续教育督导评估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历提高情况,如小学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为本科及以学历等,因此我们的教研员和培训教师曾一度担当学历补偿教育培训者的角色。随着教师学历的逐渐达标,我们又进入了教师专业技术的培训,如普通话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而近几年来新入职的教师几乎第一学历就是本科学历,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不需要学历补偿,而且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及信息技术能力也都是入职的标准,可以说都是职前教育的范畴;因此做为培训者,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考虑培训是什么?为什么培训?培训依据什么?怎么培训?培训谁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国培、省培、市培还是区本培训常会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如有人曾这样嘲讽教师培训:所谓教师培训就是培训者用枯燥乏味的讲课告诉教师们如何避免在课堂上枯燥乏味的讲课。如用灌输式告诉教师们如何进行发现式教学;用被动式接受告诉教师们如何开展自主式探究;用口耳相传告诉教师们如何开展实践活动……这些现象不仅导致了培训成果的低效,更容易导致教师对培训活动的低认同,进而挫败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师培训走入不良循环。据一次不记名的调查,结果81%的被调查者提出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培训实效性不强的困惑,矛盾的焦点集中于教师培训者。可见现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迫切需要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因此教师培训师也就由然而产生。

其次,教师培训者专业化也来自于其它行业培训专业化的挑战。如我们所熟悉的司法考试培训、建造师培训、会计注册师、资产评估师培训等等,这些培训大都能够在个人和组织层面带来可观的、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行为改善,换句话说能给受培训者带来利益,因此得到受培训者的认可。另外还有的培训直接建立在行为培训的基础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发型设计师的培训。现在对发型师的称呼都在改变,不再是以前的“阿洪、阿雷、阿刚”,而取而代之的是以“老师”相称。笔者曾与一位发型师交谈,他说他每年都要多次外出参加各种培训且培训的价格都不菲,如到最近的长春培训,仅仅两三天也需几千元,如果是到广州上海则需上万元,如去香港、日本、韩国则可能是十几万元。但大多数發型师都对培训乐此不彼。一个手艺精湛的发型师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于参加“各种培训”,为什么?因为你如果不出去培训,就会被行业所淘汰,顾客需要你的变化,你的创新。因此培训付出与所得是成正比的。他们也确实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因为每天闭点后都要对店里的小工、新手进行培训。纵观我们现在的教师培训,绝大部分是免费的、脱产的、带薪的培训,但效果却事与愿违,教师并不买帐。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9

为进一步严肃人事工作纪律,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步做好中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2012)7号)和县局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l、校长要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教育和引导教师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小学教师在本中心学校范围内流动的,由所在中心学校批准,报县教育局备案。

3、跨乡镇教师调动,每年暑假期间办理。必须本人书面申请,调出、调入学校签署意见,教育局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在未接到教育局调动通知之前,必须在原学校任教,不允许到新单位工作,更不允许离岗待调。

4、申请调往外县或外单位的教师,经学校同意,县教育局批准,按正常调动程序办理,在教育局调动通知书下达之前,不得无故离岗。

5、在职公办教师到县内民办学校任教的,必须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县教育局审批。

6、困学生数减少等原因富余的教师,要积极主动申请到缺编学校支教,对不愿意支教的,一律安排到偏远缺编学校任教。

7、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借调教师。县直学校园缺编需要补充教师,每年寒假开学后由学校上报所需学科教师数,教育局拟定选调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由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监察等部门,通过公开选调等方式进行。

8、凡需请病假一个月以上的教职工必须填写《教职工病假审批表》,校长签署意见,由本人凭身份证连同市级以上医院病历、检查报告单、疾病证明书、诊断治疗发票等一并报教育局审核组审批。需延长病假的,必须重新办理病假审批手续。

9、各学校要设立教师岗位监督台,全校在编教师统一照像,照片下方注明教师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岗位、教师类别,以接受社会监督。110、各单位每月15日前将当月教师变动情况书面报告中心校,上报前要在本单位公示3天以上。

11、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学校罚款五千元人民币,学校校长均考核不定等次,专业技术职务低聘一级。

①未经县教育局批准自主借用教师的。

②申请调动的教师在未接到县教育局出具的《调动干部通知》或《干部介绍信》前,擅自到新单位工作,学校隐瞒不报的。

1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所在学校罚款五千元人民币,学校校长考核不定等次,专业技术职务低聘一级。

①教师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 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学校隐瞒不报的。

②申请调动的教师未接到县教育局出具的《调动干部通知》,擅自离开原任教学校,学校隐瞒不报的。

③申请到县内民办学校应聘的教师,在未接到县教育局通知前,擅自到民办学校任教或离岗待聘,学校隐瞒不报的。

④教师以病假、事假、进修等借口,离岗30天以上,学校隐瞒不报的。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杨疃中心学校:学校:

校长(签字):校长(签字):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打基础、强后劲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加快建设“富强**、文化**、和谐**、生态**、活力**”为目标,以“实干、创新、和谐、见效”为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乡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十二五”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自检自查如下:

一、抓经济、调结构、促发展,经济发展及重点工作目标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2011年财政收入共完成197.4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2.97%;2011完成种植优质烤烟2900亩,收购烟叶364000公斤,均价18.66元,烟农收入679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

(二)畜牧业增势强劲

今年,**乡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一方面抓好我乡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狠抓畜牧产业的发展工作。

以上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2011年人饮安全共投入批复资金61万元,解决包谷山、**2个村委会、11个小组、303户、1213人、800头牲畜的的饮水困难;架设管道50.6公里,新建水池15个。

二、乡镇工作建设

(一)政治建设

1、执行力建设。围绕我县“12345”跨越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政令畅通;领导批示、“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信箱”和“市长、县长热线”按期办结率达100%。

2、切实做好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坚持统战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外干部档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3、效能建设。加强“四制一监督”建设,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彻底解决了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搞好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机关效能建设落实率测评。

4、电子政务及保密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建设,加强保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无失泄密事件发生。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始终以维护社会

1、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县下达的任务目标,坚持常抓不懈、真抓实干工作思路,加大计生政策宣传力度,完善人口信息化管理,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安排计生工作人员对13个村委会的计划生育核查工作,对当年出生、新婚、死亡、孕情进行核查摸底并入户开展访谈活动,全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率99.54%,计划生育综合节育率达93.47%。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生育清理,多孩出生率为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使我乡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

2、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乡环境整治目标任务是以乡集镇、村委会所在地和150户以上的村庄为重点整治范围,以“二渠”(排污渠、灌溉渠)、“三线”(公路、村庄主通道、河道沿线)、“四片”(集市街道、公共场所、村庄周边、房前屋后)为重点区域,开展集中重点整治,同时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及城镇主、次干道两侧临违建筑、农村违法建筑进行清理拆除。

(1)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整治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加快改善我乡农村环境质量,制定了《**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并将其下发到各村委会及站、所,要求各单位贯彻实施。

(2)明确重点,划定了具体的整治区域。乡集镇划分区域定时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维护集

义务植树6万株;完成**乡林产业种植规划任务,规划核桃面积7000亩3年内实施完成,规划板栗面积7000亩3年内实施完成;切实加强护林防火工作,重点防火期间,在重点区域设置检查站,严查野外违规用火,全年无森林火灾,实现了森林火灾为零的指标。

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申报了**乡3414人60岁以上的老人的养老金补助工作;完成农民工培训2314人,引导性培训2204人;技能培训110人,培训就业输出人数2473人。办理失地养老保险12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4人。

7、文体广电事业稳步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各类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8、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新农合管理逐步规范,今年共补偿653人次,补偿金额达76.7万多元,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补偿住院489人次,补偿金额39万元,定额补偿114人,金额5万多元,门诊小额补偿6101人次,金额36万余元。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显缓解。

9、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切实做好鲁机厂电站、甲岩电站建设的协调工作,为投资商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确保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我乡的顺利实施。

(三)党的建设

1、基层党建工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得到加强。通过

项制度,规范党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特别是土地、经济、财务等事项都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严格执行党内民主的各项规定,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3、宣传工作。加强了理论学习、舆论导向正确;抓好新闻外宣工作,全面完成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好政治工作制度。

4、武装工作。切实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搞好2011年征兵工作。

5、党政办公室工作。认真做好督查、信息报送、值班等工作,保证了机关的正常高效运转。

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和今后工作发展方向

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我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丞待解决,一是由于我乡地理位置复杂,气候差异大,群众对地区发展的理念认识还比较淡薄,致使我乡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二是受气候垂直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小,进度慢;三是财政困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经济调控条件;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五是农民科技兴农意识低,传统种植模式根深蒂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六是农业发展受农产品和农用物资价格波动影响,农村经济风险较大;七是由于气候、地质灾害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下降;八是我乡还没有一个有特色、成规模的产业,无任何产业带动效应;九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0大力打造“平安**”、“无毒乡镇”、“文艺之乡”品牌同时加强做好“文明村寨”、“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开展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榜样示范等工作;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建设,不断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有病难治问题;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大火灾保险的宣传和收缴力度;切实做好残疾人、社会优抚、救济救助工作。

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及策略 篇11

【关键词】 小学教师;有效培训;卓越;改革创新

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优秀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配不均,基础教育要改革创新。2010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教函{2010}7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因而,积极探索卓越小学教师的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法。

一、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

1.基于“国培计划”的小学教师的培训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项目以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的方式开展,分层、分岗、分类、分科组织教师培训,让不同程度的教师都有所提升,重点为农村教师培训。分层化的教师培训在于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薄弱学科地强化,发展大量短缺资源地区的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培训目标减少或平衡小学教师自身、学科和地区资源差异。

2.基于“卓越教师”的小学教师的培训

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开拓创新,就需求越来越多卓越的小学教师,结合高层次的要求和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特点,卓越小学教师应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宽阔的眼界、人文情感胸怀和创新精神。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专业的能力和情感进行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宽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来引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以及胜任多学科地教学,创新的精神运用于实施个性化、小班化的教育以及对自身教育实践地改进和教育科研地探索。

新时代的背景下,更求多元化、全球化、创新化,教师在这样的变化下亦然,卓越教师就要有与时俱进、放眼世界的能力和全面化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结构,满足精英式教育,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3.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

农村小学教师因现实的条件以及自身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师德修养、精神层次地限制,农村教师的培训要调查实际情况和研究其理性要求,培训的内容以“按需培训”的原则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以有效并具针对性地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师资短缺的农村,胜任全面多学科的教学现状。

4.现代教师的培训目标

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普及性,发展性,国际性,多样化,教育内容科学化、更新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等特点。现代化的教育进程曲折艰难,缺乏现代教育理论,不具有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概念。现代化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在于探索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的教师素质。

二、有效的小学教师培训

1.“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

“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包括“理论、镜面、反思、实践”研修,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聚焦学者型教师培育、成果转化和引领实施,经实践验证收获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需训前准备、支持后勤系统、培训运行系统、监管系统、训后反馈之间的互相联动配合完成教师培训,推动教育兼顾统筹发展。

小学教师培训的训前准备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细则并细化,组建小组并选择机构;支持后勤系统有学校行政部门,研修单位,基地院校;培训运行系统“四阶段”培训模式研修;监管系统包括制度责任的监管,检查指导,成果质量检验;训后反馈包括校内和兄弟院校汇报,评估认定,分层次展示成效,分层次指导,持续性跟踪反馈。

2.“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

训前准备可了解小学教师存在的薄弱处,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运行系统可从不同的方面来提升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层次老师的素质。支持后勤系统、监管系统、训后反馈系统,可以保障教师培训地进行,指标性地时时反馈培训效果。

3.“三位一体”教师培训模式

“三位一体”小学教师培训为多元、个性、举一反三的模式,实施多元参与的启发式培训,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地拓宽教育理念、方法方式。这是一种注重理论到实践,讲授到参与,外化到内化的培训模式。

4.“三位一体”小学教师的有效性

“三位一体”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基于小学教师受教对象个性的特殊性,积极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具备拟童性的行为,能良好地融入到学生中,使学生接受并愿意受教。个性化地教育,不仅对学生也针对教师,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使不同老师有不同收获。启发式培训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提升空间,会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独特实用的专业技能。拓宽教育理念、方法方式,让教师能适应多样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开阔视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总之,小学教师有效的培训,可以壮大教师人才队伍,促进提升教师职业素质、职业精神,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教育事业改革的前提性、基础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刘久成.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标准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11,6—7(180-181)

[3]李源田.王正青.“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市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为例.中国教育学刊[J].2012(01)

印度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目标 篇12

关键词:印度,教师教育,历程,目标

印度教师教育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化身、教学的职业到社会的改造者的变迁, 也从“教师培训”发展到“教师教育”, 其内涵与目标的确立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由培养合格的教师到塑造新型社会的建设者, 呈现出赋予教师教育新使命、重质量、突出在职培训等特征。

一、印度教师教育发展历程

1.早期观念:知识的化身

在印度社会的文化传统里, 教师被看作是智慧、洞察力的代表和知识的化身。因而, 教师曾经享有崇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 并且具有某种先验和神启的意义。早在古代教育中, 印度就有培训师资的现象。“古儒学校”中的教师先教年龄较大的学生, 然后由他们再教其他学生, 这被看成是“导生制”的萌芽。当教学成为一种职业, 学校成为印度社会中有组织的机构时, 教师职业开始具有行业的特征并得到制度化。但教师的作用还局限于传授知识, 教师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未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联系起来。[1]

2.近现代认识:一种职业

印度师范教育的观念起源于近代。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属殖民地以后, 教育领域开始广泛接受外来理念, 教师训练成为师范教育的主要目的, 但“只是在19世纪之后, 才有了训练人们从事教学这一专业化职业的想法”, 英国殖民者的进入“以及一种有组织的带有国家性质的学校教育制度机构的设立, 具有自身的理论、课程和方法的现代师范教育体制才着手建立。”[2]

在殖民地早期, 印度曾建立过一些私人训练教师的机构, 教师培训方式大都采用由英国传教士、牧师贝尔 (Andrew Bell) 于1789-1796年在印度马德拉斯倡导的“马德拉斯制 (即后来的“导生制”) 。1802年丹麦传教士威廉·卡雷 (William Carey) 在赛拉姆浦尔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所训练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1826年9月, 第一所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师范学校在马德拉斯成立。因此, 19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印度师范教育“现代制度的开端”。[3]

1854年, 东印度公司委派了一个由管理监督局主席伍德 (Charles Wood) 领导的委员会, 调查印度的教育情况并制定了一项教育发展计划, 即“伍德教育急件” (Wood's Education Despatch) , 要求在师资培训方面“毫不迟疑地在印度的每一个管区建立教师培训学校或培训班”, 扩大导生制, 将导生送入师范学校培训, 给那些未来准备当教师的学生发放奖学金。1882年, 印度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委员会, 主席为威廉·亨特 (William Hunter) 。亨特教育委员会调查了全印包括师资培训在内的教育状况, 指出“应设立教学原则和实践的考试。这类考试的通过应作为任何一所中学聘用教师的首要条件”, [4]确认教学原理为师资培训内容之一, 从而间接回答了社会对师资培训的质疑, 结束了师范专业培训和普通教育孰优孰劣的争论。“伍德教育急件”和亨特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是印度师范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对印度形成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1947年独立的印度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局限于目标有限的课堂, 教师的资格证书仍由学校校长颁发, 社区把教师看作是生活简单的清教徒。对优秀教师的理解, 仅指行为端正的人。所以, 印度“教师的角色和师范教育观念的目标是‘适应本来的学校’”, 即教师仍安于并接受他们从事这一职业的狭隘的含义和界说。[5]

1952年废止了“师资培训” (Teacher Training) 采用“教师教育” (Teacher Education) 一词。教育委员会为改善教师职业的状况也提出了改革建议。对于大多数印度人而言, 教师不过是一种职业, 一种生活来源而已, 教师教育还停留在传授一种教学技能的水平。

3.当代教师:社会的改造者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印度教师教育开始显现出时代性和丰富性。在新德里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会议于1978年通过了政策性文件——《师范教育课程:一种框架》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A Framework) , 把教师、教师教育同国家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试图扭转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主流相脱离的局面, 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职责、教师教育发展的目标、内容与途径, 指出“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并作为社会变革的代言人主动采取行动以改造社会, 并因而帮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6]1985年, 印度的《全国教师委员会报告》进一步指出,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个性, 而且个性的形成服从于印度国家的四个目标:一个统一的、世俗的印度;一个现代的国家;一个创造性的民族;一个具有人道和人情的社会。在新的教师教育中, 教师必须起到促进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在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方面, 起鼓励、激励和支持的作用。

二、教师教育目标

印度独立后, 政府任命大学教育委员会来巩固印度教育体系。强调每个教师都要有渊博的知识, 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以及灵活运用二者的能力;强调教师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其“质量”, 教师教育目标的广泛原则是:课程知识的重新定位;专业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和评估方法的提高;学生教学的发展, 特殊课程和计划的发展;课程检查和发展。

1.教师教育的目标:

发展教育价值;成为学校和社区的纽带, 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将社区生活资源与学校工作整合起来;视自己为社区中社会变化的代理人;视自己既为儿童的领导者也是社区指导者;在校外组织教育实验学习并帮助学生与社区交流;帮助保护环境资源、历史。

2.教师教育计划的一般目标:

教师教育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发展无暴力、信任、自律、自主和劳动责任心的价值观;既使用也保护环境资源和文化遗产;意识到作为社区中社会变化的代理人的作用;发展理解力、兴趣、态度和机能以此推动孩子的发展;以热心和积极态度对待孩子学习社会情感和个人问题;理解印度背景下学习教学目标, 认识到学校在构建民主社会化社会中的作用;基于合理的学习和教学原则基础上提高能力;关注最新学科知识和教学技术倾向;发展交流、心理洞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推动课内外的教学;采取调查和实证研究计划。

3.具体目标:

①认知:知道不同社会处理与人相关问题时的不同结构和功能;理解儿童以及其发展和学习;理解儿童的发展问题;知道学校管理和组织机构的困难和程序;知道评判依据。②能力:能使用与专业科目相关的各种教学技巧;能根据特定计划转换中等教育目标并根据课程教学;能使用评价技巧;能组织交互课程活动;能有效交流。③态度:处理孩子问题时候以指导的原则, 以健康积极的态度, 对待教学;国家的、民族的世界观;解决问题具有科学的态度, 他们期望未来的老师能把国家目标转化为教育实践, 能把国家整体的重要性和感觉传达给学生, 传达对科学态度的需求, 对社会发展的承诺。

参考文献

[1]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40.

[2][印]阿达瓦尔.变化中的师范教育观念[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359, 372, 373, 367.

[3]赵中建.战后印度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202.

[4]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52.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13

2013年食品药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防止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宁,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严格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

学校设立食品卫生监督员、食品卫生管理员,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卫 生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校长是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负责,要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层层明确责任并落实校长、分管校长、食品卫生监督员、食堂管理员、卫生室负责人的职责,严格问责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学校应积极落实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各卫生规范、卫生制度上镜上墙)。

(二)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食堂流程布局合理。

食品功能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程,并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成品通道、入口,原料通道、出口与使用后的餐具回收通道、入均宜分开设置。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

(三)严把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关

1、严把采购关,各类食品,包括肉类、蛋类等要到统一指定的单位购买,对购进的食品及原料应索取生产单位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近期合格的卫生检验

报告,严格原料出入库登记制度,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严禁购买《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各类食品原料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与水产食品分池清洗、分案加工。盛放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与容器必须标志清楚,分开使用,保持

清洁。学生公用餐具、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做到消毒合格。

3、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加工应做到烧熟煮透,熟制加工完成至食用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学校食堂不得制售凉菜、生食水产品、隔夜饭菜、改刀熟食。坚持食品留样制度,每餐留样食品应在48小时以上。

4、学校食堂一律不准承包,切实实行餐前检查和经常性卫生检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5、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 生。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便进入食堂,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环境和公共场所应保持卫生整洁。

学校应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无蚊蝇孳生地,及时清运垃圾,定期消杀蚊蝇。必须保证给学生供应热开水,学生住宿的房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

三、学校要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依据《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研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设立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建立学生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建立因病休退学档案。若发生拟似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及其它污染事故应及时上报,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患者的救治和事故的调查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内的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食物中毒隐患预报工作。

四、责任追究

依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执行。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学校负责人:办公室责任人: 总务处责任人: 教务处责任人: 政教处责任人: 电大责任人: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doc 篇14

“云岭先锋”工程目标考核责任书落实情况、二○○九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09年度假区综合执法局党支部在度假区工委、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软环境建设、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二阶段,同时按照市委、度假区工委开展的“行政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按照年初与机关党委签订的《度假区机关2009年永葆先进性〃“云岭先锋”工程目标考核责任书》的要求,围绕度假区四个全面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勇在第一线。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目标责任,依法行政,以人为本,规范程序,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强化措施抓落实,与时俱进谋发展,敢于碰硬,圆满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现将综合执法局党支部2009年上半年贯彻落实目标考核责任书的情况、200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09年上半年贯彻落实目标考核责任书情况

1、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度假区工委的统一部 署,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学习活动,撰写28篇心得体会。

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做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以及“思想大解放、昆明大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大调研,— 1 — 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执法理念,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加强综合执法,推进大渔建设”学习讨论。

3、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 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抓领导促干部,抓党员促群众,每天第一个到单位的是领导,在执法一线的是党员;节日、休息日执勤的党员带头,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的带头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支部形成长期学习讨论氛围,工作要求、执法技巧、现象苗头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使全力形成合力,讲团结、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4、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公示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接处事件限时制、大队长服务承诺制,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圆满完成了1200万元的招商任务、68起违法建设拆除、呈贡义宝红砖厂的关停、执法大队公务用车管理规定、4起诉讼案件、市容环境整治和日常监管等工作。

5、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倒逼法和“五办”工作法,圆满完成了市容整治、建筑工地、环保、旅游、劳动、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拆违零申报”、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等工作。

6、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对照检查、落实,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案例分析,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

— — 2

7、做好党建台帐规范工作,组织党员收看电教片、《机关讲坛》6次、70余人次。按时收缴党费。及时报送党建信息16篇。按时做好党内统计。开展反邪、防邪教育,目前无一人参加邪教组织。

8、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学习廉政建设会议精神、警示教育,坚决执行节日期间公务用车管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发生,实行廉政一票否决制,加强行风、队伍建设,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

9、认真做好退休人员工作。春节准备了大米、油等慰问老同志,尤其是有一名老同志,身患绝症,大队党支部将先进党支部的奖金全部慰问给他,办理免交党费申请,多次看望,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一系列的工作,队上7名老同志,思想稳定,生活愉悦,安享晚年。

总之,2009年上半年,在度假区工委、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全局同事的共同努力,认真履行行政职责,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很好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对照目标责任书,自评分98分,扣分原因:⑴党建工作台帐规范有序还不足,扣1分;⑵创造性地推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不足,扣1分。

二、2009年下半年支部工作计划

总结2009年上半年的支部工作,2009年下半年局党支部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度假区工委、机关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全局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支部工作:

1、党员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党员党性修养。

2、执法活动中,开展人人争做“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3、继续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4、继续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倒逼法和“五办”工作法,切实履行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完成2009年工作目标。

5、继续关心、支持、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工作,继续做好退休人员工作,做好稳定职工队伍工作。

中共度假区综合执法局党支部

二○○九年七月二日

上一篇:幕墙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下一篇: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