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剧本(精选11篇)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四(1)班 俞飞
时 间 春秋时代。
地 点 晋国的王宫里。
人 物 晋悼公:晋国的国王。
祁黄羊:晋国的中军尉。
幕启,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祁黄羊进宫求见晋悼公,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祁黄羊 主公,我担任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可是现在我年迈体衰,腿也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已经无法再上战场杀敌攻城,训练军队也感到力不从心了。请主公准许我辞职,告老还乡吧!
晋悼公 你是我朝的一代忠臣武将,我可真的舍不得你这名得力大将呀!不过,你为我朝付出了这么多,也该让你歇歇了。可是,中军尉职责重大,由谁担任中军尉事关我们国家的兴亡呀。你在军中这么多年,谁能替代你担任中军尉,想必你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吧,那就请你举荐一位吧。
祁黄羊(认真思考一番后,十分真诚而郑重地)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晋悼公(深感意外)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祁黄羊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晋悼公 好吧,我相信你推荐的人,就照你的意见去办吧!
晋悼公立刻派使者去召见解狐,可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晋悼公只好又召见祁黄羊进宫。
晋悼公 你推荐的解狐因身患重病已不幸去世了。那就请你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你的人吧!
祁黄羊(慎重考虑后郑重且坦荡地)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晋悼公(深感意外,惊讶地)祈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祁黄羊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晋悼公(感动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那就由祁午继任你的中军尉吧!
晋悼公于是召见祁午,由祈午继任中军尉。当时的人们也都非常钦佩祁黄羊。
老百姓(众口称赞)祁黄羊真是个好官、清官哪!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以国家为重,真是难得大臣呀!幕落。
[关键词]小组合作 共同体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7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式。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构建小组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下面以《祁黄羊》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一、合理分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第一课时的重要目标。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先进行合理的分工,那么多数小组还是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各自进行朗读,小组合作学习就形同虚设。所以,在下达任务之前,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本着以下原则进行小组合作分工:一是组长的任务要具体;二是合作的方式小组自定;三是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要在小组中得到解决;四是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小组任何一位成员出现朗读问题,小组集体不得分。在分组朗读《祁黄羊》一文时,有的小组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朗读,有的小组则两两互助,还有的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小声齐读……在巡视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压根儿”这个词引发了第六小组的争论,他们一起拿出字典查找……合理分工让学生脱离了“师治”,转化为“自治”,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表现的机会,同时他们的问题都暴露在小组中,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接下来的朗读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自然就成为一个共同体,即小组任何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此时展示的就是小组共同学习的成果。每一个被指定朗读的学生都以最认真的态度、最完美地朗读来为自己的小组赢得奖励。朗读的效果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说:“学力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方式方法,尤其是动机、态度都是隐性的,看不见的。”在小组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出来,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互相印证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互相印证的方式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生字进行分类,如左窄右宽类、左右均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别在小组中在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同一类字的异同。如“悼”和“慎”同样是左窄右宽类的生字,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这两个字还同样左短右长;“霸”和“荐”虽然也同样是上小下大类的生字,但是“霸”的“雨字头”又稍微比“荐”的“草字头”要大些,“霸”的下半部在书写时就要比“荐”的下半部分稍微靠下一些。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他们对自己的发现充满成就感,自然而然就能把这种发现带到自己的写字当中,生字的书写就会越来越规范、美观。
这样就变教师的主观指导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小组汇报时,为了体现小组共同体的原则,我让小组内一个成员汇报本组对生字的观察发现,另外一个成员到黑板上示范书写,从而做到说与写的一致,做到小组内成员共同学习的互相印证。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这种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还调动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适时补充
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在预习环节,教师通常都会指导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教学中,学生大都能按照字典或者词典上的意思来理解字词,但是他们无法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词。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在字典、词典中获得的理解,然后在小组内再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积累适时补充。“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小组的交流和研讨,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每个学生心中就变得有血有肉,异常的丰满和立体了。例如,第三小组是这样汇报“推荐”一词的:“推荐”就是介绍、推举的意思;在课文中,解狐和祁午都很有才气,祁黄羊就把他们两个介绍给悼公,让悼公重用他们。小组中的另一个成员接着站起来补充:今年开学的时候,我就给班主任徐老师推荐我们班的李梅做班长呢!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三小组对“推荐”这个词已经达到理解和运用水乳交融的境界。
教学要面向全体,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小组共同体的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顺利达成了第一课时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构建了真正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
下学期四年级《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科任教师 章鹏英
在星期三上午的教研课中我上了《祁黄羊》。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非常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当然,导读第三、第四次对话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抓住人物的对话、说话时的神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和嫉恨他的小人会说些什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三、突破措施:
1.小组成员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互相复述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jiǎn xiè)狐 召(zhāo zhào)开 落(lào lu là)下毛病
压(yà yā)根儿 兴(xīng xìng)亡 上当(dàng dāng)
(2)看拼音,写汉字。
jìn shì jiàn bì
( )级 合( ) 推( ) 躲( )
( )步 表( ) 看( ) 关( )
( )力 解( ) 宝( ) 隐( )
( )止 教( ) 修( ) 墙(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
慎重( )( ) 准许( )( )
强大( )( ) 郑重( )( )
2.导学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节新课《祁黄羊》,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出示课题:9 祁黄羊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新课标第一网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品行。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祁黄羊为什么举荐仇人和亲人?
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他呢?
③师生交流
从第四段中“想了想”、“郑重”可以看出什么?从第九段中“只有”、“想了想”、“又郑重”这些词语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
悼公为什么对祁黄羊举荐解狐深感意外?这表现了祁黄羊怎样的品德?
第十段中两处对悼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有什么含义?这句评价表达了人们对祁黄羊怎样的感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必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五、课堂检测:
1.将括号里能跟前后词搭配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工作(负责 责任) 职责(重大 严重)
(感到 感动)意外 (举荐 举动)能人
军事(才能 本能 ) (练习训练)军队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照样子分别写两组这样的词
(1) 举荐——荐举(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鸡蛋——蛋鸡(意思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拓展:
1.填一填
祁黄羊举荐解狐,晋悼公深感意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祁黄羊举荐祁午,晋悼公十分惊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祁黄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写句子。
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A“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B“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C“……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祁黄羊外举的是__________,内举的是__________。晋悼公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 。
(2)从上面三句话中的几个“想”字,你体会到什么?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中华英才录”中的《魏征直言敢谏》、《司马光荐才》。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以大局为重的人物。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 慎重( )
才能( ) 重任(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 )解狐和( )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 ),为( )着想。
四、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祁黄羊大公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祁黄羊这篇课文,通过初读你知道了什么?祁黄羊几次举荐?
2、作者写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初读感知
多媒体出示:看画面,听录音,熟悉课文内容。
<二>、细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中军尉及其职责的重要性。
(3)多媒体出示:这么重要的职责,祁黄羊为什么要辞职?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原因。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祁黄羊举荐的是谁?你从那些内容知道的?
(2)多媒体出示人物对话,抓重点词句理解。(想了想、郑重、十分惊讶)
(3)带着你的理解读人物的对话。
(4)合作探究:祁黄羊推举解狐的事被他家族的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说的?祁黄羊是怎么说服家人的?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祁黄羊顶着巨大的压力推举的将才却出现了意外,到底是什么意外?他又推举了谁?默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
(2)师生交流
(3)多媒体出示人物对话,抓重点词句理解。
(4)合作探究:当祁黄羊推举自己的儿子时,有些卑鄙小人开始说坏话了,他们说什么?祁黄羊是怎样说的?
(5)同学们来夸一夸祁黄羊。
4、学习课文第12段,晋悼公是怎样夸他的?
(1)生读文思考
(2)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处以公心”
(3)小结:你认为祁黄羊是怎样的人?
<三>、拓展思考
1、祁黄羊为什么不现推举推举他儿子,而是推举解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摸底。了解学生预习程度和对文本视野思路,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可用资源,为深入学习探路)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预习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说说故事出自哪里,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3。读一读: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默读感悟,说说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检查。
1。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横线上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适宜 召慎重
多音字:解狐
2。通顺地读出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能够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抽查下列词语的意思
征伐郑重举荐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读一读,再抄写
1。 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祁尉慎
上下结构:晋荐召
半包围结构:选适避
独体字:亡
2。指导写字(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 用钢笔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写字本上本课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落。(调动思维情绪,引导学生多读多想)
1.反复默读课文,同桌讨论,用“祁黄羊是一个……的人,具体表此刻……”的句式说说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班级交流。
①祁黄羊是一个主动让贤的人,具体表此刻他“腿脚落下了毛病”就“请求”“辞职”;
②祁黄羊是一个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具体表此刻他“担任中军尉”时,“晋国的力量比较强大”;
③祁黄羊是一个英勇善战、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具体表此刻“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落下了毛病”;
④祁黄羊是一个“出以公心”的人,具体表此刻他向悼公举荐人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事例上。
3.归纳,板书:
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按此顺序课文分为三部分。
二、分层递进,逐段学习。(这个故事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学习过程以品读祁黄羊和晋悼公的对话为主,在对话中揣摩、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并透过扮演文中人物,努力用语气表达出主角的内心,实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读读想想: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部分(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在描述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方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十分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王者之气,郑重威严)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读。祁黄羊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郑重地说”?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心底无私,所以语气平静)
4。指名分主角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红笔标注“深感意外”)。
⑵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⑶分主角朗读对话并评价有没有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桌分主角朗读,指名分主角朗读,小组分主角朗读,男女生分主角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4.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做到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真是个心胸宽阔的人。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目的:体现课内与课外交互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的语文素养)
1。 阅读有关祁黄羊的史料记载。
1、任人唯贤: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2、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们常用荷花来比喻,襟怀坦荡,公正无私的人。
3、砥节励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砥,磨练。励,振奋;振作。
4、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5、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联系治水的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导入。
2、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缺乏像传说中大禹这样一心为公的人,近有雷锋、焦裕禄,古有祁黄羊。
3、板书课题:
3、祁黄羊
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你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一想课文写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2、检查初读情况,理清文章层次(1)读一读课文中难读的词语(2)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3、指名分段读课文,感知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简介时代背景:几个大国:秦国、晋国、鲁国等。理解“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2)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祁黄羊辞职)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3)祁黄羊第一次举荐谁?指名读有关自然段(第3—7自然段)(4)祁黄羊第二次举荐谁?指名读有关自然段(8—11自然段)(5)指名读最后自然段,悼公是怎样称赞祁黄羊的呢? 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这里的“仇”和“亲”分别指谁?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熟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在两次举荐时分别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2、指导复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如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儿子祁午?祁黄羊在想些什么?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文中三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的句子:(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祁黄羊在向悼公举荐解狐和祁午的过程中,他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不先举荐儿子祁午?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祁黄羊是个处事公正的人。
2、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3、练习分角色朗读3—112自然段,抓住悼公与祁黄羊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4、难怪悼公要称赞祁黄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出以公心)
三、指导复述
1、回忆各段大意
2、突出重点,祁黄羊两次举荐说得详细些。
3、同座互说。
4、指名复述、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小xue教师之jia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互赠名言,诱疑导读
1. 最近同学们都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一些名人名言。大家能送几句给老师
吗?
学生向教师推荐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
2. 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送一句给你们。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
亲。
指名读
3. 说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我们就会想起这个人—— 祁黄羊【板书】
你知道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吗?
4.读完了课本,你一定对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回答)
二、精读课文
1、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祁黄羊那个年代,看看这句名言的来由。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祁黄羊其人其事都有所了解了。请问:祁黄羊是谁?
(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尉)
3、祁黄羊是晋悼公的属下,这一天,他来到悼公面前。他为何而来? 他腿脚不便,要求悼公准许他辞职
【出示】祁黄羊()辞职。
祁黄羊(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4、这是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讲的是祁黄羊的两次举荐,知道他分别举荐了谁吗?(解狐,祁午)【板书】
5、祁黄羊推举的一个是仇人解狐,一个是亲人祁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噢,老师明白了,祁黄羊一定是个非常不负责的人。想说服老师吗?
6、请大家好好读课文,找出可以充分体现祁黄羊很负责、态度慎重的词句
来证明,这样老师才会相信。
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一)学习外举
1.汇报,相机出示研读对话一:(推荐仇人解狐的对话)
(1)初读对话,品味关键词句。
A.哪些词表明祁黄羊态度很郑重?自由读课文,思考体会交流。(想了想郑重)
B.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祁黄羊对待这件事情的“郑重”?
(2)再读对话,走进人物心理。
引读:祁黄羊想了想。质疑:那么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要如此郑重呢?
(学生可能回答: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谁才适合呢?或只有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人才能胜任或中军尉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解狐最有军有才能,他是最佳人选等等)
C.原来祁黄羊想了这么多,真可谓深思熟虑,他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读):“我看解狐就不错。”
D、感情朗读,加深体验感悟。
(3)当晋悼公听到祁黄羊居然推荐仇人解狐时,会有什么反应?
A.同桌分角色扮演朗读。要求语气、神情的变化要符合人物的心理。用深感意外的语气来读读悼公的话。
B.谁来做一回祁黄羊,有力地回复一下悼公的疑惑呢?
指名学生读:“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说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等)
C.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顿时--?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感受吗?谁能把他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4)角色扮演,提升
指名两同学表演。其余同学做导演,可提出个人意见,共同揣摩。
(二)学习内举
1、那么当解狐无法担任此职的时候,祁黄羊又推荐了谁呢?
相机出示研读对话二:(推荐亲人祁午的对话)
2、同学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祁黄羊身在高位,所有人都在觊觎他的位置,到底他会把这个位置给谁,大家都在揣测纷纷,照理说他应该避嫌,不该推举自己的亲人,不光光是悼公深感意外,我们也都感觉非常惊讶。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晋国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员,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朋好友,你会怎样议论祁黄羊的两次举荐呢? 下面让我们听听春秋时期,人们对祁黄羊的不同声音。学生练说。
3、面对这样的选择,悼公怎能不十分惊讶?读——
4、祁黄羊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读读第十一自然段。【出示】读了这一段,你能读懂祁黄羊的心吗?找出相关字词。(想了想 又郑重)现在你知道祁黄羊当时在想什么吗?(认为这是为国家的安危着想的大事,我不能不慎重)
为什么不先推选祁午而先推选解狐?
这里有一个字看得出来他非常真诚,(又 思虑了很久,是很认真的,绝无私心的)、只有(第一位、第二位;非他莫属;万般无奈)
祁黄羊想的是(谁有军事才能)(谁能担此重任)(国家的安危)
没有想的是(谁是自己的仇人)(谁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利益)„„ 这就叫——(出以公心)
5、是的,他总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对加点的词句,有没有自己的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谁再来说。
6、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课文,体会祁黄羊宽广的无私的心。
师生配合读。
四.参与实践,延伸拓展。
1.你认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一句名言或一个成语来夸赞他一下。
3.是啊,这么高贵的品质令我们佩服,更令当时的悼公感动(引读最后一段)。
4.这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由来。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以后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出示:
1.阅读有关祁黄羊的史料记载。
2.自由选择伙伴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
3.搜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荐贤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古代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