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推荐9篇)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篇1

四项制度指的是行政负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这四项制度旨在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本领,以改变机关工作作风。

从制度的本质特点和要求来认识“四项监督制度”制度,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建立在特定社会现实状况基础上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行为主体使之符合某种要求,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在新的时期,新的背景下,面对新的任务,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这四项制度,深入理解四项制度的深刻涵义,并在工作中以这些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充实自己。通过对四项制度的学习,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四项制度在党的建设、党的干部选拔上具有重要意义。“四项制度”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这四项制度共同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为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来是社会的焦点,关系着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四项制度是防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效保证,对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四项监督制度是我们党推动党的建设,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四项制度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和严格执行这四项制度将促使各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改进增强岗位意识、工作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四项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明确和强化个人的行政责任,把权利和责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增加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恪尽职守,正确履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人民服务。

四项制度是提高工作标准的动力。工作绩效是检验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唯一标准。只有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落实好“四项制度”,真正促进工作创新发展。四项制度是提高行为要求标准的推动。工作贵在经常、贵在落实。根据上级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精神,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问、人人有责任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制度、方向有了,下来的工作就是“落实”了。我作为一个党员,一个行政行为人,一个民政人,最好的落实就是严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确保岗位工作按时高效完成;并要按

照“一岗多能”要求,多读岗外知识、多学岗外业务、多练岗外技能。正是由于四项制度实行的意义如此的重大,所以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在学习、掌握了制度精神后,才能落实贯彻代实际中去。对于四项制度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思想、实践、反思三个方面来做。对四项制度的学习,我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制度的本质特点和要求来认识“四项监督制度”制度,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建立在特定社会现实状况基础上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行为主体使之符合某种要求,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四项制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立在对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后制定出来的,体现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和要求,具有强烈的科学性,能够指导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一名党的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怀着公道、仁爱、谦逊、敬畏的心,公道能保证在选人用人、提拔干部的时候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一个人,看到他们的实际表现,不要让感情和主观意思蒙蔽了客观看待事物的眼睛,为党为人民推荐提拔好干部、好公仆;仁爱是能够关注到每一名干部的发展和利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用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对待同事、其他人员要平和、谦虚、谨慎,切忌骄傲,以势压人;对每一个制度、原则要坚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对工作标准、纪律规定要时刻牢记于心,并以此为警绳,时刻提醒自己,要求自己。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篇2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将在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月18日表示,建立绿色保险制度在操作层面将重点推进四项工作。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区市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试点工作先期选择环境危害大、最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容易确定的行业、企业和地区。具体试点方案由环保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提出。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环保部门提出企业投保目录以及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开发环境责任险产品,合理确定责任范围,分类厘定费率。保险监管部门制定行业规范,进行市场监管。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相关保险公司、环保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公开污染事故的有关信息。在条件完善时, 要探索第三方进行责任认定的机制。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2.19)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篇3

反腐倡廉“四项”谈话制度意义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腐倡廉建设也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我党不断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努力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成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尤其是四项谈话制度意义重大。

一、四项谈话制度的涵义

为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纪委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按照中央纪委提出的:一是实行提拔调整任前谈话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公示期满后,均进行谈话,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提出要求和希望,并指出他们自身存在的缺点、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是实行考核后谈话制度。每年年度考核后,分管领导充分运用年度考核结果,对下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普遍谈话。对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班子和干部重点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实行对有群众反映的个别领导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四是实行干部离任谈话制度。处级干部在退休和改任非领导职务时,党政领导坚持主动找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使离任干部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以各种形式继续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四项谈话制度意义重大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人民网》消息称,近年来,自杀官员频频出现,级别从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科级,每个层级都有。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经由媒体公开报道的全国各地就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为自杀。而今年截至目前,据媒体报道,加上童兆洪已经有8名不同级别的官员自杀身亡。看到这样的数字和结果,让人为生命的消失,感到惋惜。作为领导干部,是从人民中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由于在工作岗位上,体制转型、市场经济的作用,金钱的诱惑,一些人堕落成腐败分子,当东窗事发,只好选择出走甚至自杀。上述案例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大,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带着巨大压力工作,工作积极性减小,精神状态受到影响,产生压抑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工作。四项谈话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领导上任初期进行人性化的谈话,思想包袱放下,工作压力减轻,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反映反腐倡廉到防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四项谈话制度是加强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

建立和不断完善“四项”谈话制度,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了勤廉行政的意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

谈心谈话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掌握情况,及时了解谈心谈话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并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交流思想,倾听谈心谈话对象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沟通彼此间的思想和感情,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三是激励关爱,帮助谈心谈话对象解決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激励谈心谈话对象干事创业、创新创优热情。四是提醒诫勉,提醒谈心谈话对象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与苗头,帮助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实质上通过谈话的过程对用人的整个过程起着全程的监督。

(三)四项谈话制度是加强用人权力责任的作用

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选拔任用前责任主体、责权关系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致使出了问题往往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不明白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影响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四项谈话制度以谈话为较为科学的形式,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告诉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醒诫勉,提醒谈心谈话对象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与苗头,帮助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上一犯错误就严厉打击,一些领导带着情绪工作,不利于工作积极性。这四项谈话制度,就可以对用人初期,告知用人的责任,及时、有效地预防上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随时随地对用人权力责任起着加强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早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就明确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必须认真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实行惩防并举,防治结合,真正从教育、制度、监督和打击入手,形成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项监督制度学习心得 篇4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社会的呼声、现实的需要。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对规范选人用人过程,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整治选人用人过程中不正之风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我谈两点学习心得。

一、学习四项监督制度首先要深入领会内涵

四项监督制度包括《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共同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筑起了坚固的防护网。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列出了5大类责任主体、39种责任情形,并规定了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通过坚决贯彻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的原则,切实保障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规定了5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7种干部选拔情况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以事前把关、事前预防为抓手,从而杜绝选人用人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通过进一步强化“事后”监督,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长效机制的建立。

——《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详细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程序、参加民主评议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检查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监督体系。

二、学习四项监督制度关键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意识,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执行。

1、强化学习宣传,提高认识。按照领导干部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人民群众知晓的要求,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村干部集中学习,村干部和机关干部走访群众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和宣传,使四项监督制度入心入脑,在全镇上下营风清气正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氛围。

2、突出自查自纠,寻找差距。要着眼当前钱仓人事工作的实际,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逐条分析,寻找当前选人用人工作的实际与四项监督制度要求的差距,针对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地加以整改,彻底肃清干部选拔任用的死角。

3、突出社会监督,以民为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德、能、勤、绩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在选人用人时要突出社会监督,积极扩大群众参与度和公开透明度,扩大干部推荐环节的民主,把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并最终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心一意为民干实事受重用”的良好导向,永葆整个干部队伍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体会 篇5

今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裨内涵,结合现实工作实际,深感省委、省政府决策正确,措施有力,也必将收到良好效果。我以为,效能政府建设确实是一件合乎时代要求,顺应民心民意,切中问题实质,结合政府工作实际的重大决策部署。现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体会一:合乎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政府行为更为关注效能的提高,效能政府建设从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和行政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对政府施政提出了切实要求,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随着政府自身建设力度的加大,百姓对政府有了更好更高的评价,但政府自身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政府去认真地加以解决;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复杂多变,需要政府去认真地加以对待;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需要政府去认真落实。面对各种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形势,需要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廉洁、更加务实、更加有能力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引领人民大众不断前进的政府。因此,以落实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和行政能力提升四项制度为重点的效能政府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企盼。

体会二:顺应民心民意。近年来,随着诸多惠民政策的出台和不断落实,国家对民生的重点关注,一大批重大战略项目的实施,老百姓无时不在深切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但,老百姓对政府的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意。这并不是百姓要求过高,而是政府确实也存在问题。一是效率不高,办事拖拉时有发生的问题。特别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政府,一天能办的事,可能要一周,一人能办的事,可能要一伙。二是浪费严重的问题。文山会海的浪费、吃喝的浪费、重复投资建设的浪费等,诸多浪费看似穿着行政需要的外衣,实质是践踏老百姓的血汗。三是诚信危机,少数干部对群众“忽悠”、“打长把伞”、“呵哄”、“乱拍胸膛”等一些“工作方法”,使群众对政府在很多方面难以信任。四是清廉建设任重道远。不时落马的高官、大官、小官甚至村官,尤如白墙上的黑点,总是在刺痛百姓的眼睛,还有多少看不见的黑点,刺痛的不只是百姓的眼睛,而是百姓的心。诸多实质存在的问题,百姓希望能够不断好转,这就是民心民意。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落实,也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因此,提得顺民心,合民意。体会三:切中问题实质。当前,政府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实质,也正是上述老百姓看到的问题。政府也只有大胆直面问题的实质,也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绩效、成本、监督、能力,正是从本上下药,从根上开方,同时,一系列制度如何落实,重点是什么,用什么作为保障,又从治病的一个个关键环节予以高度关切。从省上到相关部门,到基层,到保单位,都给予了一一查摆,做为制度规定。这些着实要让

百姓看到政府下决心解决问题的姿态。

体会四:结合自身实际。在这里,结合实际不是降低标准、变通政策的“托词”,而应是实事求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加以落实的根本点。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为,事事均应如此。一个县、一个乡镇、一个部门、一个政府官员、还是一个一般干部,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思考、去落实。比如行政绩效管理,是不是有些考核方法该修改一下,让其更能反映实绩,激励机制是否可作一调整,让其更能调动积极性等。比如行政成本控制,是否该对关乎成本的书纸笔墨、文件会议、接待、参观考察、公务用车等方面的开支作一些梳理,作一些研究,作一些规定,作一些改革,作一些大胆尝试,怎样办能更省一些,项目建设上、重大决策上是否再注重一些“慢决策、快落实”,如何慢决策、决策好,不失误、不浪费,项目的跟踪管理上,如何更实更紧一些,把钱确实用在该用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想一想,用公权力花的是什么钱,是百姓的血汗。比如行政行为监督,应该采取怎样更加有效的措施,监督谁,谁来监督,怎样监督,监督到什么程度,监督过程中如何控制等。再比如行政能力提升,如何更加科学的评价干部,合理使用干部,从干部整体层面上做到人、事协调统一,也就是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事让什么样的人去干,最能达成效果,同时要从多渠道培养学习型干部,多

渠道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

推行“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及整改措施

行政问责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这四项制度的实施,是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搞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这四项制度已在我乡践行了一段时间,从目前形势上来看,确实对我乡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行政问责制是我乡政府提速增效、提高信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乡提高行政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权必有责,政府应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行政问责制度不仅是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而且也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

二、实行首问责任制是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良好的政府机关形象的客观要求,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服务对象要求办理事项的,第一个接待服务对象来电、来访者(即首问者),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接听电话应文明、礼貌、热情,做好记录,并负责落实所问、所办之事。热情为到访者、来电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到服务对象要热情、主动,属在本人职责内的事要及时处理,首先接受办理的人员要负责到底,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并负责该事项的跟踪督办,对申办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验明和明确告知申办者,并进行详细指导和说明。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受理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该事项的具体承办部门的有关联系电话,必要时亲自引领前往,引导其找到相关部门或个人办理,直到让服务对象满意为止。对把握不准的事宜或者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及时请示领导。

三、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是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其行政部门和管理服务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的制度。限时办结制是防止办事拖拉,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制度,服务部门要理顺内部职能关系,优化工作流程,科学设置程序,规定办结时间,杜绝久拖不办、办而不结的现象。

四、服务承诺制度是服务过程和对问题解决结果的保证,防止机关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我乡将贯彻落实服务承诺制的承诺事项、具体意见和措施予以公示,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承诺,并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邮箱,以便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通晓乡政府工作职责职能,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四项制度”推行情况的监督,切实促进了机关依法行政、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

五、具体整改措施:

一是制定并实施了整改科室负责制。在整改方案中确定具体整改措施、主管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要求,实行部门责任制,由部门负责人具体落实整改问题和实际措施、整改目标和实际效果、整改时限,协办部门积极配合抓整改。

二是建立重点整改目标制度。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核心,选择1—2个近期能够完成并能取得实际效果的事项为重点整改内容,拟订出具体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和实施部门及完成时限,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三是建立整改台帐制度。按照整改挂牌消号制的办法,对整改的问题逐一进行落实,特别是对被确定为重点整改目标的事项建立台帐表,完成一件记录一件,牢牢把住整改不放松。

四是建立整改督察制度。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召开专题会、收集相关工作信息等形式,加强对各站所改落实情况的指导和跟踪督办,及时了解掌握各站所作风建设整改进度情况,并适时提出相关建议和要求,确保整改落到实处。五是建立整改通报制度。不定期召开通报会,有针对性的对整改工作进程等工作做出安排,确保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行政问责制是依据,首问负责制是开始,限时办结制是核心,服务承诺制是保障,四项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建立和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及行政效能建设的其他配套制度,将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促使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严格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起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长效机制。将“四项制度”具体化、制度化,并将实行四项制度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我们将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严格践行落实“四项制度”,使干部作风得到切实的转变,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10年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内涵

(一)行政绩效管理制度

实施行政绩效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政府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落实,实现政府工作最佳绩效。针对当前我州部分行政机关工作效能不够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够好、重大项目建设速度不够快等问题,全州行政机关要围绕省和州政府20项重要工作和20项重大项目,充分运用审计、督查和效益评价等手段,开展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促使州和县市政府把公共财政的投入、领导干部的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用得及时、用得合理,努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政府部门工作的效能。

(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

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厉行节约、节俭理政。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精神,全州行政机关要加强对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公务用车购置、会议、庆典及论坛、出国(境)和出省、出州考察,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的管理,通过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细化部门内部控制、推行公务卡结算、规范政府会议和公车购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将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今年,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做到因公出国(境)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律不新建楼堂馆所,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出州考察经费压缩20%。

(三)行政行为监督制度

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主要目的在于以监督促效能,以制度推动廉政建设。针对当前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违纪违规、失职失责行为,全州行政机关要围绕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风险防范;要围绕重要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通过加强电子监察,开展源头治理,强化事前防范,切实防止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不规范、不勤政和不廉政行为,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干部四项制度》学习体会 篇6

XXX 201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相继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与2002年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相配套,从干部监督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选人用人监督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本人认真学习了一遍原文,主要体会有以下两点:

一、充分认识学习‚四项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些同志认为,主要领导干部熟知、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四项监督制度‛就可以了,其他干部群众不具体组织和实施干部的选拔任用,学不学无关紧要。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四项监督制度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四项监督制度的内容、深刻领会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实质,而出现的认识上的偏差。

四项监督制度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干部监督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对于促进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依法照章办事;对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追究主体、情形和实施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方法,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四项监督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构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链‛,丰富完善了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体系。但是,要真正做到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就不仅要使主要领导干部熟知、组织人事干部精通,更要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制度贯彻落实的干部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让四项制度切实成为防止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以铁的纪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努力做‚三惟干部‛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四项制度‛列出了应当追究责任的39种主要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处理措施、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哪些行为会受到追究,规定了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并且‚干部选得行不行、还要让群众评一评‛,树起了‚警示牌‛、架起了‚高压线‛、筑起了‚防火墙‛,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也反映了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从严治吏‛的由衷期待。因此,与其说‚四项制度‛是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不如说是为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干部成长成才的健康环境。可见,我们党员干部,应该正确而积极的理解‚四项制度‛,努力做‚三惟‛干部,适应干部人事改革的新趋势和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不‚惟上‛,只‚惟民‛。‚四项制度‛体现了对‚一把手‛的约束,对民意的倚重。以前有‚领导说你行,你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这种不良现象,使一些干部只看领导脸色,常常忽视人民群众要求。现在可不行了,领导说你行,还得看群众说你行不行;你本来不行,领导说你行,群众说你不行,领导要被追究责任。所以,干部应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群众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二是不‚惟私‛,要‚惟公‛。干部要始终以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为重,而不能把‚官位‛作为捞取个人利益的资本,要做国家和人民的公仆、不做领导和金钱美色的奴仆,只有这样的干部才有公信度,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正如***同志讲的:‚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篇7

“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

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通过创优争先,既能正确指导工作,又能即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既能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又能不断地带动发展。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如何来实现这“创”“争”过程?

首先,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地方的发展,党建工作贯彻落实,取决于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达不到一定境界,纵有发展也是缓慢的。所以,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深入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目前,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党员、干部不带头学习,惠民政策又谈何惠农?农民谈何增收?是故,在这一层面,共产党人就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在跨越式的发展。

其次,在这个“创”“争”的过程中,各级党员要认真钻研组工业务,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最急需专业知识提升水平,要深入调研,在摸清吃透工作现状的前提下,及时总结经验,强化理性思维,增强科学预见。要积极借鉴,把外地好的做法内化为我们“创优争先”的有力举措,不断提升改革创新的层次和水平。要大胆突破,做到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篇8

2010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与之配套衔接,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为全面贯彻以上“四项监督制度”,5月6日中央纪委、中组部联合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对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出部署。之后,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意见‣(武组文„2010‟68号)和•关于印发†在全市深入开展中央四项监督制度学习宣传月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武组文„2010‟69号),对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四项监督制度进行了全面部署。一、四项监督制度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1、贯彻了中央要求,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出台四项监督制度,着眼点就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党代会工程。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的作风,坚持公

些行为会受到追究,从而树起“警示牌”、架起“高压线”,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虽然实施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后”,但它会激励、约束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选人用人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对规范选人用人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离任检查办法‣将市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本身就是一项事前把关和预防制度。二、四项监督制度的功效和要点

张纪南同志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了责任追究的主要情形,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撒手锏”;•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当报告的有关事项和审核程序,前移了监督关口,为选人用人安装了“过虑器”;•“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要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强化了全委会在用人监督上的作用,为评估选人用人效果提供了“度量衡”;•离任检查办法‣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要对其选人用人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是一种“用人审计”。四项制度全面加以实施,将有力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健康进行。

(一)关于责任追究制度

权责对等、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现代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问责制度是追究官员责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度,也是公共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问责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2年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一个是中央去年颁布的•干部问责暂行规定‣规定,问责的七种情形之一,就是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关系不明,致使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究到位;还使一些地方和部门该执行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该履行的职责没有认真履行,该查处的问题没有切实查处,损害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责任追究办法‣的出台,弥补了制度上的缺漏,激活了选人用人上的问责机制,既是使违规失责的人受到从严处理的制度,也是保证各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得以严格执行的制度,还是督促干部正确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的制度。•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了责任追究的主要情形,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

在“追究谁”的问题上,•责任追究办法‣划分了5类责任主

2003年中办颁发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办法‣提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项报告制度,并规定了两条:一是在机构变动或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调动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应当向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研究决定;二是党委(党组)研究任用干部,凡在重要问题上有争议的,属于破格提拔的,超过任职年龄需继续留任的,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提拔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共计5种事项。从实际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办法,执行情况不尽人意。一些地方该报告的事项不报告,该把住的关口没把住,导致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违规用人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从实践看,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报告。•事项报告办法‣,明确规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报告的12种事项,扩大了报告事项范围;规定了报告的具体方式,即书面报告和征求意见两种。这些事项,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这些事项中,有些是确实出于工作上的特殊需要,有的是为让特别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还有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难以避免。另一方面,这些事项,如果把关不严,往往容易让人对用人不公正性产生怀疑;有的还会以种种理由突破有关规定,打“擦边球”,钻空子,做手脚,甚至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建立这项监督,就是要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上级监督和事前把关,为选人用人装上“过滤器”和“安全阀”。

一类是必须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的事项,共5种:一是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这条规定,主要是防止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临时动议决定任用干部。这条规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怎么界定“已经明确即将离任”的问题。再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界定“确因工作需要”。为了防止随意找这个借口,就需要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多把一道关口。二是越级提拔干部的。•干部任用条例‣第八条规定,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根据选拔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但报上一级职位的,需要在本级职位任满一年;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不得越两级报名。三是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依据的是•干部任用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主要是防止随意扩大“特殊需要”的人员范围,规避民主推荐程序,使一些民意基础比较差的人得以提拔重用,特别是防止借组织推荐提名之名搞个人指定提拔之实。四是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需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这里对关键岗位进行重点管理的要求,也是保持任期稳定的要求,从干部制度上防止短期心理和短期行为。五是其他应当事先报批的事项。

另一类是党委(党组)作出决定前必须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

员;本级纪委常委会成员;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及本级党委、政府派出机构的主要领导成员;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以及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三是评议方式。报告后,参加评议人员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表‣和•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表‣。民主评议表的收集、统计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四是评议对象。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的对象包括近一年内选拔任用的人员,主要是5类:下一级党政一把手;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一把手;由本级党委管理的其他正职;破格提拔(含越级提拔)的;其他提拔担任重要岗位领导职务的。五是评议结果运用。根据民主评议结果,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民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对民主评议满意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实施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要着重把握好两条:第一条,是要强化结果运用。上级组织部门要及时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并把此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中组部初步建立了“六看”的整治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首先看民意调查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指标,其次看“一报告两评议”情

况,特别是民调没覆盖到的地方和单位,就要重点看“一报告两评议”结果。另外,也要运用民主评议结果,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的针对性,提高检查质量。第二条,是要逐步全面推行。办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或者考核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也就是说,要把“一报告两评议”覆盖到所有有用人权的单位。

(四)关于离任检查制度

•离任检查办法‣明确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这一做法,被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用人审计”。为什么要对市、县委书记开展用人情况离任检查?主要有3点:一是市县委书记的岗位很重要、行使的用人权很重要,需要加强监督。市县党委书记在领导班子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用人上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能否正确履行用人职责,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用人质量和风气。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出的问题,大多与一把手有关。因此,要严格规范和有效监督市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二是把市县党委书记选人用人情况与其自身的进退挂起钩来,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他们慎始慎终行使好用人权。这一制度,看似亡羊补牢,实则防患未然。在离任时交用人帐、过检查关,这对离任者、继任者

314

大干部群众了解监督、参与监督、支持监督。

第二,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做到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李源潮同志强调,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要不折不扣执行四项监督制度。对报告的事项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对民主评议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做到奖优惩劣;对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要切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查实的用人问题要纠正问责,不搞下不为例。要加强监督检查,在干部选拔任用检查工作和巡视工作中,把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实施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在严肃查处问责上下功夫,加大对用人上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特别是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保持整治工作的高压态势。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不管风从什么地方来,都要坚决抵制。建立健全自查自纠机制,坚持有案必查、鼓励自查、上级督查;坚持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今年,在继续深入治理拉票贿选的同时,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行动,让卖官都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四项制度心得体会 篇9

市县委书记既是被监督检查的对象,也是对下级党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主要执行者,要带头学习,准确把握,严格执行,切实正确履职尽责,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一、准确把握《办法》规定,增强执行的自觉性

《离任检查办法》详细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程序、参加民主评议的范围,明确了市县委书记的选人用人主体责任。离任检查既要检查本级党委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开展情况,又要检查选拔任用的干部的情况,还要检查任职期间本地用人风气的情况,这就要求市县委书记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开展工作,正确履行职责;要明确责任范围,树立正确全面的职能观,自觉履职尽责;要清楚失责后果,审慎选人用人;要坚持干部任用记实制度,为离任检查奠定基础。《离任检查办法》同时规定对民主评议中,干部群众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经组织考核认定,要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委书记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这就为市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画了一条警戒线。市县委书记要深刻认识到这既是惩戒措施,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措施,从而在工作中时刻把是否符合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自觉规范用人行为,防止在选人用人上犯错误。

二、对照《办法》经常检查,体现制度的针对性

选择在市县委书记离任时进行检查,客观上消除了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思想顾虑,能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能听到更真实的声音,检查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职责的情况。离任检查,检查的是离任者,制约的是在任者,教育的是继任者,看似亡羊补牢,实则是促使市县党委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市县委书记要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检查,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及时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研究提出完善履职尽责方式、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的具体办法,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也为继任者提供借鉴。

作为市县委书记,要开展经常性的对照检查,对照检查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对照检查遵守干部任用工作“十不准”纪律的情况,对照检查群众的认可程度。通过对照检查,反思是否存在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原则、条件、程序的问题;是否有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情况;是否有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情况;是否有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情况;是否有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的情况;是否有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情况;是否有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的情况;是否有在选举中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的情况;是否有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是否有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者打击报复的情况,以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普通群众中听取对本地用人风气的反映,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纠正。

放大《办法》边际效应,发挥制度的导向性。实施好市县委书记离任检查办法,对于发挥由事后惩戒向事前追溯的倒逼作用,充分发挥离任检查的边际效应,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发挥离任检查对平时监督的牵动作用。把平时的检查作为离任检查的基础,加强任前监督、群众监督和结果监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考察、酝酿、决定、公示等各个环节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建立和落实责任制,把干部选拔任用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党委(党组)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督促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监督、带头抓好监督、带头支持监督。

上一篇:麻城市教育局下一篇:2024年种子管理站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