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学生家访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抓学生家访

抓学生家访 篇1

——屈子祠镇中心小学“校园反邪教”专题培训资料

邪教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性问题,也是中国的历史性问题,人类的历史始终伴随着正义和邪恶的较量。邪教普遍以宗教或其它名义为掩饰,从事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勾当,是地地道道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美国的“人民圣殿教”、“大卫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和我国的“法轮功”等邪教都是如此。对于这一社会毒瘤和公害,各国政府都备加防范,严厉打击。

一、什么是邪教

——宣传“祷告能治病”“种庄稼没用”“一切靠‘神’的恩赐,信‘神’就能过好日子”,“信了神就能消灾避难”,等等,导致我们的群众上当受骗的是邪教。

——让你荒了田、抛了家、弃了学去相信“神”的是邪教;

——宣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的是邪教; ——鼓吹入了“教”能治病、能消灾避难的是邪教; ——欺骗、逼妇女受教主凌辱的是邪教;

——说传统宗教过时了、要信新“神”的是邪教; ——非法聚会时鬼鬼祟祟、乱喊乱叫、乱唱乱跳的是邪教; ——让你用骗人的手段诱使他人加入的是邪教; ——加入后不让退出的是邪教;

——把社会、政府、普通老百姓当成“魔”的是邪教; ——以“神”的名义煽动成员对抗政府的是邪教。

邪教就是指冒用宗教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的一种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二、邪教的主要特点

1999年10月,我国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给邪教下了明确的定义: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人心、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主要特点有: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邪说;神化邪教头子,进行精神控制;建立地下组织,进行非法活动;不择手段地骗敛钱财;反对政府、仇视社会;宣扬世界“末日来临”。

三、邪教的基本特征

1、崇拜教主

邪教都宣称,其教主是掌握特殊法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人,可以用他的神通和法力治病、度人。成员们把教主当成神,顶礼膜拜,绝对服从。而教主则胡作非为,独断专行,组织专制结构,建立邪教王国,神化和崇拜教主是邪教的突出特征,与宗教信仰神有着根本区别。

2、秘密结社

邪教都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行动诡秘,神不知,鬼不觉,一般都进行秘密活动,建立地下组织,发展、控制成员。

3、非法敛财

邪教组织一般是通过出版推销邪教书籍、开设邪教讲座、开展迷信服务、出售邪教音像制品、收取咨询治疗费、交纳入教费和奉献金来诈骗成员、聚敛钱财。有的邪教组织通过搞非法经营,偷税漏税,成为暴发户。

4、散布歪理邪说

最主要的是“末世论”、“劫难说”、“巫力论”和“天国说”,宣扬神秘主义,制造恐怖气氛,用以蛊惑人心、控制成员。同时宣称有一种神奇的方法,不仅可以治病、健身,使人获得超自然力,从而帮助成员躲避灾难,进入幸福的天国。一些有身心问题或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是这种歪理邪说的受害者。

5、实施精神控制

邪教诋毁宗教、贬损科学,实际上就是让成员放弃常人的思维,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以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有的邪教剥夺成员的行动自由和隐私权,用冥想、催眠、欺骗、恐吓、心理诱导、精神治疗等办法对他们进行控制。在邪教的恶意操纵下,成员的身心健康严重损害,易丧失正常人格、判断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远离家庭和社会,任凭教主和邪教组织操纵和摆布。

四、邪教的危害

(一)邪教对自身的危害

1、危及心理健康

邪教严重损害了练习者的健康和生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邪教导致的精神障碍过去称“走火入魔”、“气功偏差”,现在称为“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即邪教病理,并无器质性损害,而是一种认知缺陷或歪曲导致的心理障碍。

为什么迷信邪教容易导致精神失常呢?在心理学上如何解释这些生理、心理变化呢?这是因为修炼者较长时间的“静功”,使其进入催眠的意识恍惚中。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其大脑皮质某些区域仍可保持与施术人在思维活动方面的单线联系。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意识状态”,可使人产生思维、时间知觉、形体感觉、知觉改变,丧失自身控制感,可以出现强烈情绪、顿悟体验、不可名状感、脱胎换骨感和高度暗示性等10项心理特征。这些异常现象是一种意识变态,是一种人为的意识改变状态和精神恍惚状态,“是一种由生理、心理和药理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明显偏离正常觉醒意识状态的心理障碍”。这种意识改变被称为“神秘状态”,也是一种分离性障碍。常见的异常类型有:

类癔病型:感觉身体发热、发胀,有一股“真气”在体内运行。修炼者能感受到别人发出的“气”,并可以用自己的“气”去影响别人。有一中年男性每晚睡觉总朝向一定方向,因为“师傅”在那个方向,能“接气”,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很上层次。这种类型多属于高暗示性的人。

类精神分裂症型:可出现幻觉、幻听、幻视、被控制感,被大师控制了一言一行。如一女邪教痴迷者认为自己已经开了“天目”,可以洞察到别人的五脏六腑。某些人可出现兴奋、躁动,并可能发生自伤、伤人等暴力行为。

类神经症型:整天神经兮兮的。

由于思想长期封闭在邪教的圈子里,信徒的意识和视野变得狭窄,意识模糊,感觉敏锐性下降,正确判断力下降,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正常理解,注意力只围绕着自己心中所谓的“神”了。对着“大师”顶礼膜拜,在这种虚幻的追求中失去了理性,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正常心理。他们头脑里都被“神”的意念所支配,心理服从性极大地增强。

在心理异常的前提下,他们的社会功能必然会不足,就可能出现为维护邪教而不惜违背社会规范、社会秩序的行为。如果心理异常只表现为个体的异常或病态,导致的只是独自的行为异常;若心理异常蔓延成群体性的偏失,那就是群体心理的整体异常和病态了。这样的心理病态,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这也是全社会必须进行消除迷信和邪教影响的原因。

2、损害正常意识 所有的精神控制,肯定要导致变态意识。变态意识是指由生理、心理、药理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明显偏离于正常觉醒的意识状态,一种精神异于常态的状态。所谓“邪教变态意识”是指在长时间的感觉剥夺状态下,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被抑制,意识变形,并产生梦幻状、酩酊状的感觉。

在邪教的世界里,在信徒的冥想中,自己变成了虚幻世界里的人。在虚幻世界里,信徒时间概念混浊、思维混乱,在信徒冥想的空间只有“灵魂在运动,这种灵魂在信徒的身上升华扩展着”。信徒好像进入了一种境界,并产生恍惚的意识,心理出现怪异的感觉,俗称这种现象为神秘体验。

邪教意念因为伴随着不合理意识和反复强迫的异常行为而显示有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强迫意念,一种非这么做不可的强迫情绪和强迫行为。有些人甚至在不修炼时,只要想到或者看到大师画像,也会出现不可遏制的片断幻觉,好像看到飞天旋转的象征物,看到“师傅”的形象,听到“大师”的教诲,感到“大师”的抚摩等等。许多邪教恶性事件就是强迫性幻想和强迫性行为作用下的结果,也是强迫性心理障碍所表示出的魔幻性思维的结果;再如固执地认为腹部有东西在转,非要剖腹取出不可,这是强迫性心理障碍所表现出的自体幻视现象;把一种信念变成一种妄想,固执地认为父母和丈夫是影响自己的魔而刀劈他们,这是强迫性精神分裂现象;脱离现实地终日纵情于毫无根据的“成仙成佛”的幻想中,这是强迫性穷思竭虑的表现。强迫性幻想或者妄想是指对神秘主义信仰的崇拜,其产生的强迫行为与现实环境完全脱离,并且强迫性心理一旦形成便很顽固。

3、行为表现怪诞

有了邪教的变态意识,就会有邪教的变态行为。邪教的变态行为即是按照教义、教规行事,痴心于邪教活动,如修炼、拉功友、维护邪教组织利益等,为了维护邪教组织活动,不惜违反社会准则,也不惜损害自身、家人和社会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某地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女痴迷者每天6:30起床,先对着贴在墙上的“大师”像顶礼膜拜。继之,手捧着大师的书虔诚地诵读1小时,然后开始修炼1小时,再打坐练“静功”1小时。每天反复数次这样的程序,根本无心做生意,最后索性关了店门,整日沉浸于“成仙成佛”的幻想中,其行为表现得十分怪异。

4、幻听幻觉障碍

邪教所致心理障碍还有以下表现:

(1)幻听:如听到教主的声音,或指令,或宇宙的声音等。(2)幻视:如看见神仙,或看见教主等。

(3)内脏性幻觉:如感觉到腹部有某种象征物在转动或有气体在体内流动。

(4)其他幻觉或特殊体验:如嗅到手掌发出香气,或者感受到“大师”在向他发放“气”或传送某种信息等。

(5)幻想性表象:修练者在超价观念的支配下,在脑中出现一些想象(可以是无意识的或经过暗示的),如所谓的“开天目”、“飞天”、“坐在莲花上”等等。

(6)思维障碍:如出现妄想或强迫观念。修炼者可以出现与邪教有关的妄想或强迫观念,如坚信自己不是凡人,而是神、是佛、是教主等。(7)情感淡漠:修炼者除了参与邪教活动外,对其他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人和事均不关心,甚至仇视亲人等。

(8)神经症症状:如癔病症状、强迫症状、分裂症状、生理功能障碍等。(9)人格改变:如人格异常,因为其为人处世均受邪教歪理邪说的影响。

(二)邪教对他人的危害

1、侵犯信徒自由

邪教的罪恶,最首先和最基本的一条,就是通过对信徒进行“洗脑”,实施精神控制。信徒们经过洗脑以后,逐渐丧失人的理智,丧失人的尊严,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丧失做人的起码权利,丧失自我,陷入一种“渴望解脱”的痴迷状态,最终导致精神迷惘,任其驱使,甚至精神失常、分裂、彻底崩溃。

心理学家认为邪教成员入教后在心理和生活方面出现了许多变化,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如逐渐丧失对世俗事物的兴趣,无主见地追随教主,智力降低,最明显的是精神恍惚,像吃了安眠药或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处于催眠昏睡状态,他们是无法为自己思考、也无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简单决定的人。

许多邪教往往采取封闭的组织形式,由教徒组成共同生活的群体,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共同生活。凡参加共同生活团体的信徒,都被要求与原来的家庭和亲朋好友断绝来往,加入到新的“爱的家庭”中来,在这个“家庭”中,教主成为信徒的“父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信徒则要对教主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思想、财产乃至肉体、生命。

如“人民圣殿教”曾在美国加州红杉谷买地,后又迁至圭亚那丛林,数百上千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大卫教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城买下了庄园让信徒共同生活。“奥姆真理教”在日本上黎县上九一色村建立了教团基地。“统一教”和“天父的儿女”等也都在世界各地建立多处共同生活的团体。这些团体采取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信徒不能自由进出,团体内没有电视广播,看不到报纸,不许与亲友通信会面。教主不断告诉信徒,世界是邪恶的,充满魔鬼,只有教团内才是神圣而圣洁的。

加入容易退出难。一旦加入邪教组织,邪教就往往采取暴力胁迫手段,禁止信徒擅自离开。“黑魔教”对不听话或企图退教者进行教规制裁,将两个欲离教的黎巴嫩姑娘用汽车撞死。“奥姆真理教”对因不堪教规严酷折磨而想退教的信徒进行恐吓甚至绑架,致使不少人莫名其妙地消失。“人民圣殿教”教主琼斯使用肉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威压手段进行思想训练,以没收护照和在公社周围设置岗哨的办法阻止社员离开。“太阳圣殿教”建立了分三等九档的等级制秘密组织,每个人都像特务一样过着秘密生活,用假地址联络,即使对最亲密的人也不讲真话,一旦打算退教,就会遭到清洗。加拿大黎塞留市市长夫妇误入该教,提出退教,教主以索取他们无法支付的巨额赎金为手段进行阻止,最后两人在该教主策划的1994年大自杀中被杀害。

2、破坏家庭幸福

邪教在给信徒个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许多信徒造成了家庭悲剧。一个美好的家庭,只因为其中有一个家庭成员加入邪教,这一个家庭的平静生活就注定要被打破,许多信徒甚至因此家破人亡。

布鲁斯和马里恩·盖尔夫妇的家庭悲剧就是一个具体而显著的例子。他们最小的儿子拉里于1972年毕业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获学士学位。他非常聪明,和蔼可亲,很讨人喜欢。他热爱户外活动,经常与大学时的朋友们一起做长途徒步旅行、野营、滑雪,等等。他从未对科幻小说、宗教、超自然现象表现出过特别的兴趣,但离开大学后生活失去了目标。1975年9月28日,他应邀去听了一堂关于UFO的讲座,两天之后,就跟着“天堂之门”的人离家出走了。盖尔夫妇一门心思要把儿子找回来。拉里在这些年里偶尔出现一次,有时打一个电话,有时发一封信,有时还回到家里。但他对他的邪教组织则讳莫如深,每次回家往往都有另一个“天堂之门”的成员相陪,当他的父母问得太多时,此人就会干预,或催拉里回去。夫妇俩为把儿子从“天堂之门”的手中夺回来心急如焚,费尽心机甚至雇佣了私人侦探,在全国来来回回三番五次到处寻找儿子。但老俩口临去世也未能如愿,只好带着这块心病离开了人世。这只是邪教破坏家庭的一个缩影,有多少邪教信徒家庭的悲剧在同时重演着。在美国,为了找回被邪教夺走了的子女,一些父母们曾经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工作网,共同努力寻找家人。

3、非法聚敛钱财

世界上许多邪教从一开始,就是以聚敛钱财为目的。为了敛财,邪教纷纷挖空心思,采用向信徒收取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向信徒兜售书籍及其他各种产品等方式,中饱私囊,有的邪教还通过开办各种学校、企业、商业等机构,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

“在美国多如牛毛的迷信组织中,‘信仰疗法教’(即科学教派)是最残忍、最神秘的组织,也是官司最多、最能赚钱的组织。”这是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评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信仰疗法教”,创始人为美国科学幻想小说作家罗恩·哈伯德。他在一次小说创作研讨会上说:“靠写科幻小说是赚不了钱的,那太辛苦,吃力不讨好!在今天,你要想成为百万富翁,就得去创立一种宗教”,“宗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赚钱方式,一本万利。”哈伯德在创立科学教后,还在内部的指示文件中写道:“赚钱,赚更多的钱,不要问用什么方法和为什么,赚钱就是目的。”一些人被哈伯德所骗,把钱财不断投进教会,花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直至被榨干为止。而科学教则通过跨国发展,在德国拥有8座教堂、10个传教团和一些企业,成员达5-6千人;该教在法国也开设了5个教堂,一家书店,4个“特别任务行动组”,控制了一万多名信徒,并拥有14家企业,每年收入至少6000万法郎。

发源于韩国的“统一教”,更是号称“富可敌国”。该教规定每位信徒须将前3年的收入全部上交教会,3年后则每年交什一税。教主文鲜明规定教徒必须为以前的罪行作出经济上的赔偿和灵魂上的忏悔,而帮教会集资是经济赔偿的最好手段。文鲜明为此敛得大量财富,并用这些资金投资历经营工商业,为“统一教”带来了滚滚财源。据估计,“统一教”在美国、日本和韩国拥有的财富共计达26亿美元,真可谓富可敌国,文鲜明一家也因此过上了奢华贪婪的生活。据《纽约时报》报道,文鲜明的13个孩子每人每月的零花钱就高达9000美元。当一个女儿喜欢骑马时,文鲜明就花了1000万美元为她在英国建造了一座马术中心。这些孩子长大结婚时,每月还可以从文鲜明那里拿到4万美元。文家的富裕及奢侈可见一斑。

靠着对教徒的经济欺诈,邪教教主们手中掌握了巨大财力。他们苦心经营的每一个邪教组织,实际上都是一个神秘的“商业王国”。他们用美妙动听的谎言欺骗信徒苦行修炼的同时,自己却过着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生活。教主们凭手中的财富对教徒们颐指气使,而教徒们在将身心、财产交付教主后倾家荡产、孤独无恃后,只好听从教主的摆布,在被迫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忍辱吞声。

政府,迎接所谓世界末日和建立地下天国,向着军事化方向发展,展示出浓厚的暴力色彩。

一些邪教还极力对政府部门进行渗透。渗透的方法包括在政府部门发展信徒,甚至不惜让一些政府人员担任邪教组织重要职务。通过打入政府机构,邪教就可以窃取国家秘密,掌握国家对付邪教的政策措施,进行对抗。

五、如何反对和抵制邪教

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是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一场严肃斗争。我们每个公民要做到“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的各种宣传和捣乱破坏活动。

1、提高警惕,认清“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反动本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科学,讲文明,树新风,积极参加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

2、态度要坚决,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反动宣传要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

3、敢于斗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4、如发现“法轮功”等邪教分子在非法串联、秘密集会、聚众闹事,印刷、偷运、散发、邮寄大量反动宣传品,书写、喷涂、悬挂、张贴“法轮功”邪教内容的反动标语、搞电视插播等,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拨打110报警。

5、如有人向您宣传“法轮功”、“三退”、“九评”等内容,或向您手中传递“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宣传品(光盘、书籍、印刷品等),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协助公安机关制止其行为。

6、当见到“法轮功”等邪教的传单、信件、邮件、光盘、传真等反动材料时,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或单位保卫部门,由公安(保卫)人员进行查证处理。

7、当收到“法轮功”等邪教宣传内容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要立即将其删除;如接到邪教宣传内容的骚扰电话,要直接挂断。

8、当发现人民币上印有“法轮功”等邪教内容的字样,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之后再到银行兑换,避免继续流通,造成恶劣影响。

9、当发现有喷涂“法轮功”等邪教内容标语、悬挂“法轮功”等邪教内容的横幅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抓学生家访 篇2

一、定好家访计划是搞好家访的前提

前提是指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因此定好家访计划是搞好家访的前提。每个学期开学伊始, 在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时, 班主任就应该把家访工作列入日程安排。 (1) 制定好家访时间。一般来说, 开学一两周、期中考试前后和临近寒暑假之际是家访的重点时间段。开学伊始, 学生刚度过热闹的寒假或漫长的暑假还没回过神来, 这时的家访有利于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快车道。期中考试之前家访是为了鼓舞学生参考的自信心, 考后家访则是为了扭转期考后渐渐松懈的情绪。对于不急着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可留到寒暑假, 那时时间比较充足。 (2) 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家访要求。在一个班级里, 总有优等生、中间生和后进生之别, 而每种类型的学生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而言, 对后进生家访最重要。有的后进生品质恶劣、成绩差, 教师一定要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 不断地促进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对优等生家访旨在勉励其再接再厉, 不要滑坡;对一般学生家访用意在于勉励他们鼓足勇气, 力争上游。 (3) 制定好每学期家访的人 (次) 。在计划中, 排出一张家访安排表, 每周一访是适当的, 全期家访的次数不少于50人次 (含寒暑假) 。同时要做好家访笔记, 包括对象、原因、经过和效果等。

二、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是搞好家访的基础

基础是指建筑物的根脚, 喻指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准备工作是指对工作的预先安排或策划, 常言道有备无患, 因此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是搞好家访的基础。有新闻采访经历的人都清楚, 从制定采访方案到正式实施采访, 还有大量的访前准备工作要做, 家访也是一样。家访计划制订好以后, 就要做好家访临行前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类似于“硬件”准备, 要统筹安排家访的政教处负责人和科任教师。政教处负责人对家长解释学校的一系列校纪班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任教师向家长谈谈学生单科学习情况;班主任全方位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家访是一项隐性的课外的教育工作, 不是吃喝玩乐, 不相干的人是没有必要去的。访前要与家长联系妥当, 以免吃“闭门羹”。特别要体谅家长, 农忙时节不必去。非访不可的, 教师要主动下到田边地角与家长沟通。有时还可以帮助家长干一两个小时的农活。另一方面, 类似于“软件”准备。换句话说, 是家访教师的“头脑”准备。以笔者之见, 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要家访的学生。除了知晓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家庭住址以外, 还要尽可能弄清他 (她) 的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父母的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状况, 以及他的乳名和家长姓名, 否则就很难找到家长。 (2) 熟悉家访地带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人情, 能说一些方言土语更好。熟悉了这些情况, 又能用方言土语同家长对话, 就可轻而易举地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半个本地人”的形象, 拉近家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距离, 谈话更容易投机。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邀请与家长同一民族同一乡镇的教师随行, 效果会更好。

三、注意家访策略是搞好家访的保证

保证是指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 不打折扣。工作策略是根据工作需要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中的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因此讲究家访工作策略是搞好家访工作的保证。家访中, 教师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工作策略。 (1) 要善于把握家长和学生的心理。一般来说, 家长见教师来了, 都希望老师能带来孩子表现突出, 各方面都有了进步的消息。在学校里表现好的学生显得有些得意、想借老师的口“表现表现”;表现不好、在学校常受老师批评的学生就内心惶惶不安, 怕老师“告状”。教师应该理解家长的这种期待心理和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2) 要善于交谈。教师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 要注意亲切和平等, 不要搞师道尊严, 摆出清高孤傲的架式, 交谈流露出“吩咐式”, 那样会达不到有效的交流。 (3) 要善于开场。如果一见家长马上就说:“你的孩子问题不少, 我们今天来向你反映反映。”这种开场白会让家长反感, 谈话难以融洽地继续下去。如果与家长聊聊今年的烤烟、水稻、玉米、柑桔等作物的收成怎样?价格如何?家长会很高兴地滔滔不绝谈开来, 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可亲的人, 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这样能很自然地导入主题。 (4) 要善于把握话题。交谈过程中, 话题好比一匹无形的“马”, “缰绳”要抓在教师手里, 但又不能生硬地抓。 (5) 要善于察言观色。教师不要连珠炮式地发言, 以免造成家长心里紧张, 情绪急躁。要善于倾听, 善于察言观色。家长爱听的多讲, 不爱听的少话, 家长反对的要绕着弯子讲, 实实在在无法讲的内容, 可留到下次讲。 (6) 善待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一般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 大多数是学生的爷爷奶奶, 他们对孙辈严格不足, 溺爱有余, 因此对他们可多报喜, 少报忧。对于关键问题, 最好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其远方的父母商量解决。

学生约我去家访 篇3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对班上的学生们说:“老师决定去家访,把你们的作业本也带去,让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我当时的本意,是想吓唬吓唬学生,要他们写作业时认真些。没想到他们竟纷纷举起小手,大声地向我发出了“邀请”:“老师,今天去我家家访好吗?”如此受欢迎,还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呢。

这一天,我去了小夏家。小夏的妈妈一见我便说:“王老师,你看这孩子,约了你来后,放学回家一直忙到现在。我平时工作很忙,已经两个星期没有休息了,家里真的不像样子。今天这样,全是她的功劳!你先看看她整理的图书吧。”

小夏主动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走进了房间。哇,多整齐!只见小夏房间的两个书橱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图书,从大的到小的,从薄的到厚的。小夏还动作娴熟地打开她的图画本,让我看了她画的画:有人物画,有风景画,还有说不出名字的画,真的好美!房间的地板,小夏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厨房、卫生间,凡是她够得着的地方,全都打扫到了。就连她爸爸的皮鞋,也用湿布擦得干干净净……我一边欣赏着小夏的各种劳动成果,一边同她的妈妈聊着,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学生家访记录(精选) 篇4

学生姓名:

家访时间:2016年4月8日 参加家访人员: 老师

家访对象:该生妈妈 家访内容记录:

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作业比较马虎,所以成绩不理想。特别是作文写不具体,常常三排五排就马虎了事。但让他重做,他总是态度端正,非常虚心,积极改正。很有可塑性。爸爸在听我讲他孩子在校表现时不时点头,表示认同。他透露,孩子在家做作业也不够自觉。不看好他做,作业就偷懒。为此,他还打过孩子好几回呢!

但我们去家访的目的决不是告状,而是本着促使孩子进步的诚意来的。所以我把我此次家访的最终目的和盘托出:三慈成绩之所以不理想,绝不是天资不足,确实不是。我坚信这孩子在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因为孩子阅读分析的能力、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可以的。也足见他平时学习之马虎。所以我们此次家访主要是提醒他,在学习上他如果肯花工夫,能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就一定能创造喜人的进步。他需要进步,也能够进步。家长表示全力配合老师及学校的工作。

学生家访记录

学生姓名:

家访时间2016年6月3日

参加家访人员:

家访对象:该生爸爸 家访内容记录:

困难学生家访记录 篇5

家访对象: 舒镨

家访原因:这名学生与别的学生“与众不同”:人很聪明,但入学后却无心学习,上课时总是很随便,管不住自己,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在他身上我也发现了一些优点:如乐于助人,尊敬老师,热爱班级,每次集体劳动,老师分配的任务他都能十分出色的完成。如果他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必定是可造之材。

访前准备:家访之前,我首先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家访的方法和策略,如平等对待家长,不与家长摆架子;公开家访内容,让学生直接参与,坚持学生在场的原则;家访内容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能把家访变成单纯的向家长“告状”等。

家访过程:10月18日中午,我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通过和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该同学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比较关心他的学习,对他的期望值也相当高。但是孩子的父亲平时打工在外,对孩子的日常照顾不是很周到,也不太注意父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正是这样的特殊的家庭背景,对于他现在所出现的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力,学习上缺少刻苦钻研精神等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坦诚地交换意见,阐明各自的想法,交流心得体会,很快地,一座信任、合作的桥梁架在了我和家长的中间。我说:“孩子好玩那是天性,应该能体会孩子的心情,尤其是男孩子更是这样,有时候犯些小错误也是难免的,碰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交流,经常检查作业,讲解问题,讨论问题,增进感情,要耐心,不要急与求成,不能用我们的思维来衡量他,认为他都应该会,所以啊,应该加以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慢慢提高,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多给他鼓励,多关心他。

学生家访感悟 篇6

家访就是老师同家长就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谈的一种形式。

平时老师都很忙,除了给我们上课外,还要备课,看作业,批写成长记录,可想而知,教师的忙绿。还要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进行家访,一个班五十多个人,住的地方各不相同,如果只有班主任一个人去,那要访到哪年哪月呀?还有其他 个导师,各自分工。

经过这次家访,首先要感谢的是教师的辛勤工作,为培养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二是感谢教师把我们平时无法对家长说的一些心声通过传递给家长;三要感谢家长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这些所谓的恩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已铭记在心中。

通过家访,父母更明白了我们在学校的情况,也懂得我们小小的脑瓜装了些什么,也会懂我们的任性和叛逆,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加在乎,关心我们而已。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父母在物质上的给予,更需要他们的理解,宽容,关心。

12月2号

乔悦

家访感悟

首先,要感谢老师。不辞辛苦来我家家访。为此,我和父母都很感动。也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那份责任心。和对我未来学习的期望。

我很惭愧的是自己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上课不专心听讲,而且爱做小动作,对课后也不能做到及时,独立的完成作业,老师也在家访中提到。自己应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向父母了解了一些我平时在家的情况。认为在家中要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必要的,而且学习也不能放下。

令父母满意的是,自己在学校中比较节俭,而且团结同学,能在安稳,融洽的交际范围里学习,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与我们一同分享了他的一些学习经验。很值得推广与学习。一让我体会到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扎实基础,不论自己将来能否有好的前途,都不能让自己后悔!不能让美丽的青春荒废!

通过这次家访也让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也化解了一些我与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要谢谢老师!我要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好好学习!

12月2号

赵晶晶

家访感悟

通过家访使老师更加了解我在家里的情况,说了一些在学校出现的小问题与父母交流,沟通。

通过家访父母了解了我在学校中的表现。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值得表扬的是能够在新的班级里与新同学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父母不高兴的是:学习不努力,上课爱走神。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却因为粗心马虎,将一些事情搞砸。

通过家访老师了解到。我在家中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虽然有时会顶撞父母。与他们之间发生不愉快。但在事情过后还是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成。

看到老师与父母为了我的学习而着急的眼神。真的很惭愧。同时老师也分享了了他的一些学习经验与心得供我参考,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小目标,达到后再一点一点的加,而现在我一定要为了这个小目标而努力奋斗!

12月2号

常芯语

家访感悟

我们学校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增添了家访这一任务。老师们都在为每次家访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也许不喜欢老师家访。害怕老师告状,说一些自己不好的表现情况。其实反过来想一想,老师也未必想这么做,但是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学习,又不得不做。我感觉家访并不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事情。只是让父母多了解一些我们在学校的状况,并不是老师家访就说自己的坏话。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肚饿的一面,都会有优点。

通过家访让父母感觉这个学校很好,老师也很热情,很有责任心。同事家长也从老师的眼中看出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样的,进而更好地培养和教育。我们学生也有部分会到家之后,不愿跟父母提起在学校的事情,使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但学校有了家访就不一样了。老师亲自到学生家里访问,家长也了解了不少有关自己孩子的情况。感觉学校实施这个任务真的很好。既能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的很完美!

12月2号

张悦

家访感悟

非常感谢学校增添了家访这一活动,也感谢老师能不辞辛苦来我家家访,让我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重视。

许多同学一提及家访便会不安,害怕老师把自己在校的坏习惯告诉家长。我觉得大可不必,我们一月在家就呆两个周六周日,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家长对我们的在校情况可能会一无所知;而通过家访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在校情况,对我们更好地教育和指导,也能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通过这次家访认识到自己平时一些不好的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较多,课下不及时复习等问题;也有让父母∩满意的方面,老师在家访中提到,我们在这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也给我指点了许多学习技巧。让我体会到应更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扎实基础知识。给自己不断制定小目标,为每个目标而刻苦,努力!

家访既能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还能促进我们的学习,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12月2号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家访的成效 篇7

一、要把握家访时机, 及时掌握家庭反馈信息

俗话说:趁热打铁, 家访也是如此。把握住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应把我们的鼓励、希望, 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及时传递给他们。当学生生病在家, 及时给予探望;当学习或纪律进步时, 及时给他们送去鼓舞;当后进生稍有进步时, 及时给予认可;当学生遭遇困难时, 及时给他们送去温暖;当发现学生学习、行为反常时, 应及时了解原因;当在学校跟老师或同学发生矛盾时, 更要帮助学生解除疙瘩;当学生出现情感问题, 需及时引导……一般说来, 有些事情我们冷处理效果较好, 但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不能置之不理, 或“秋后算账”, 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正因为如此, 需要我们善于把握家访教育契机。

二、要研究家访对象, 做到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我们的学生性格各异, 家长们的性格也是各有千秋。在农村, 有的家长憨厚, 性格随和, 知情达理;有的性格直爽, 直来直去, 不会拐弯抹角。有的家长可能文化底蕴不足, 脾气暴躁, 性格倔强, 稍不注意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 要跟学生了解他们家长的脾气、个性, 准确揣摩和研究他们的心理;另一方面, 要能驾驭好自己说话的主题和语气的轻重缓急。此外, 先说优点, 再说家长和学生听起来都可以接受的不足, 再适时比较委婉地把学生的缺点、问题指出来, 是很多家访成功的不二法宝。

三、要选择家访形式, 真正全面了解学生学情

上门家访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情况, 还能增进与家长之间的情感, 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关爱, 以及对学生与家长的尊重, 这无疑给我们的教育提供家庭有力的支持。但由于农村客观原因的限制, 或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 或路途的遥远或交通不方便或教师的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到访, 因此采用电话、短信、书信等联系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实在需要详细、系统的了解学生情况的也可以约见家长到学校、商场、集市等地沟通, 只要跟他们说明原因,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要作好访前准备, 充分估计家长提问内容

教师进行家访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在动身前, 应作好充分准备。一方面, 要对家访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表现 (纪律、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 、学习 (作业, 各科学习、优劣势科目、平时成绩等) 、优缺点等了如指掌, 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 有哪些不良习性, 下一阶段需要朝哪些方面努力, 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另一方面, 除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 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外, 还要充分估计家长可能会对自己提出哪些问题, 应通过模拟家访的形式, 研究该如何回答。这些都应该要在出访前充分估计, 精心准备, 如果没有作好充分准备, 随随便便、敷衍塞责的话, 是不可能取得家访成功的。

五、要注意家访细节, 提高家访的工作实效

细节决定成败, 家访时也是需要注重细节的, 细节把握得好坏直接决定着一次家访的效果。笔者认为下面几个细节, 是我们每次家访时必须要注意的。

(1) 尊重意识。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随意安排家访, 必须要遵循家长的意见, 一般要通过学生事先预约, 这样家长就会认为我们很真诚, 只要我们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他们就会更加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此外, 在交流沟通过程中, 要用浅显的语言, 不要以教育家自居———打官腔, 要耐心、细致地跟他们说话, 毕竟现在的农村, 农民兄弟们的文化程度是有限的。

(2) 鼓励为主。跟家长汇报学生的表现应本着关爱、关心学生的原则, 要以表扬为主, 多鼓励, 少批评。特别是平时在学校不怎么出众的学生, 在学校难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更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让他们也享受表扬的兴奋和激动, 以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 让他和家长都看到希望。有时候, 老师的一两句话, 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当然, 对学生的缺点也要适时指出来, 但语气要尽量委婉, 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导致学生对家访的反感, 从而导致家访的失败。

(3) 通俗谦和。在和家长说话时要注意斟酌语言, 措辞要有分寸, 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态度要诚恳, 语言要通俗。特别是讲到学生缺点时, 语气不能生硬, 严肃。尽可能地不要讲高深的道理, 要把它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确保家长能理解, 不误解。

(4) 寄托希望。刚开始, 就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出发, 把学生的优点以及在学校的点滴进步, 实事求是地向家长汇报, 特别是其他学生不具有的优点或长处, 更应多讲, 这样有利于打开家访局面。要让学生明白, 老师家访不是来告状的, 是来关心和爱护自己才来的。消除他们的心理戒备, 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明白, 自己 (或孩子) 还是有希望的, 只要认识到不足, 并改正之就是好孩子、好学生。要让学生明白, 老师在乎的不是一个学生的现在所处的位置, 在乎的是这个学生是不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前进。

(5) 虚心听取。家访时, 家长们一般会提出一些意见或者要求, 无论恰当与否, 都应该虚心听取。正确的, 及时表态,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谈谈自己下一步的一些做法;不正确的或过分的, 要予以解释, 但态度要真诚, 不要让家长和学生认为我们在推卸责任。

家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是沟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应努力提高家访能力, 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

摘要:要使家访成功, 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准确把握家访时机, 仔细研究家访对象, 慎重选择家访形式, 精心做好访前准备, 注意家访细节。

抓学生家访 篇8

关键词:职校学生;心理;家庭

职校学生在大众眼里从学业到品格似乎都有问题。然而担任职校班主任多年,我逐渐发现职校学生的心理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关爱的,他们种种表现都来源于他们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多年对一些学生家庭的探访,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大都来自于家庭形式的不健全或者是家庭教育的不科学。

一、离异家庭

新生报到的时候,我就注意到王同学的父母年龄比班级里其他同学的父母年龄要小很多。他出生时他的母亲只有18岁,而父亲也才20岁。在不足以承担家庭责任的年龄组成的家庭注定是不牢固的,因此在他二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婚了。王同学的品行是出人意料得好,很乖,很懂事,也很有礼貌,不是惹是生非的学生,但是学业非常糟糕,作业经常不交,承认错误倒是很快,不是油嘴滑舌,只是带着一些不知所措的茫然,礼貌的背后让人觉得是有些刻意。

很快,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我见到了他的父亲(母亲在外地工作)。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在整个班级普遍都是打工者的家长中,他西装革履且非常儒雅,显得卓尔不群,为人很谦和,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整个家长会听得非常认真,反而周围的有些家长不怎么用心。会后,王同学的父亲主动上前表示,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留下来单独交流,希望我能家访一次。对于职校学生的家长能如此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很欣喜。然而在家访前与王同学的谈话中,我看得出这个孩子对于父亲是非常厌恶、非常抵触的,带着从小就积累起来的敌对情绪。

王同学的父亲住在非常豪华的小区内,但王同学很少来,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来。在与他的父亲交流中,我发现他内心里非常关注这个孩子。他的事业非常成功,本地、香港乃至美国都有公司,在他骄傲的事业背后他却耿耿于怀孩子的不成功,他很多商业伙伴的孩子无不来自名牌大学,他的羡慕里带有自责和无奈。他曾经给孩子找过无数的培训班,试图让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再优秀的家教团队碰上不合作的孩子也只能作罢。他既没有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孩子的学习也没有上去,而这两者的情况都越来越糟糕。

家访过后,我基本了解了这个家庭的状况。父母的过早离异带给孩子心理上的创伤是根深蒂固的,而二年级的孩子不可能了解大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印象就是父亲的外遇伤害了母亲,进而让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照顾,而自己也只能从二年级开始和奶奶一起住。对父亲的敌对情绪严重影响了父子间的沟通,他单方面隔断了与父亲的交流。这样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只能是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全,他没有得到完整的家庭的爱,从有记忆开始就没有家庭的温暖,导致极度缺乏安全感。没有父母亲时刻在耳边的提点,他对自己的人生完全不知所措,日子很长,未来也不知道在哪里。所幸这位父亲管得很紧,王同学的品行没有偏差。根据这次家访的结果我认为,要彻底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必须从改善他们的父子关系开始。

二、极端家庭

府同学,母亲是第三者。这样的家庭是我担任职校班主任以来第一次接触,起因在于一个课间,我在校园操场的角落意外地撞见他在哭。在他断断续续的话中,我渐渐理清了他的家庭关系。他的亲生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之后他的母亲再婚,于是他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再后来他的母亲则在十年前做了一个事业单位领导的地下情人。导致他情绪失控的原因是近期由于房产的问题,他的亲生父母有了争执,而那位领导也掺和进来,他替自己的母亲觉得委屈,不知道如何去帮她。对于这个家庭的何去何从,他很困惑,他很想尽快地自食其力养活母亲,而对于那位一直养育他的称呼上的“父亲”,他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抗拒。这样的家庭让我非常意外,决定要家访一次,而契机就是这位府同学在校内谈恋爱行为不当,女同学的家长希望我能规劝一下。

府同学的家是很正常的商品房,布置简洁也很有家的感觉。这样的家庭布置确实没有让孩子产生异样的感觉,而家庭成员的关系才是导致孩子心理偏差的根源。然而不正常的家庭形式让孩子觉得正常,这才是老师要担心的问题。府同学的母亲看上去不是我预料的“第三者”的样子,首先她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土;其次她是文盲,并且没有工作。她对于孩子成长的概念就是吃饱穿暖就好,而孩子的未来她完全交给了那位支撑这个家的男人。府同学的学业还算可以,毕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一点都不担心。对于孩子谈恋爱的问题,跟我预料的一样,她没有反对,甚至还有点支持,觉得孩子大了应该如此,甚至还向我打听那位女生的家庭状况。我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心里非常担心。

家访过后,我对于这位母亲没有保持联络的想法了,家校联合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现状下是不能实现的。处在社会边缘的家庭对于孩子的直接影响就是扭曲孩子对于社会应该具有的正面的观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三者”“包养”这样的字眼让孩子觉得羞愧的同时又无力改变,而渐渐长大的同时他默认了这样的关系,甚至到最后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就行,至于是何种方式根本不在乎。所以,要解决具有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能慢慢引导他的观念,灌输正确的、正面的社会观和世界观,进而让他养成良好的人生观。

三、不科学的家庭教育

我家访过的最难约的家庭就是陆同学了。这次家访源于一个班级内部调查,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父母的生日以及工作单位,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能够写全,然而只有这位陆同学是交了白卷。在事后的谈话中,我意外的发现她已经有将近一个月没有和父母亲见过面了,她对于父母的状况一无所知,平时是外公外婆在照顾她。父亲的工作她说不上来,只知道母亲的工作是超市收银。鉴于她平时上学总是迟到,我决定家访一次。但是这次家访拖了一个多月才成功,陆同学的父亲对于我的电话不理不睬,好不容易打通听到我要家访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孩子又没有犯错没有必要到家里来,而自己工作很忙不经常在家。陆同学的母亲对于我要家访,在意外的同时也有些犹豫,她觉得要调班很困难,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才答应。

陆同学的家对于五口人来说有些狭小,并且一直由外公外婆打理房子,显得很杂乱。陆同学的母亲对于家里的不整洁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态度还是很热情。在交谈中,我了解了陆同学的父亲是个小装修队的包工头,经常不在家,而其母亲除了是一家超市的收银员之外,也兼职做家政。父亲对于家庭是尽责的,但是对于女儿的教育显得很不在意,甚至觉得只要以后找到工作嫁个人就行了,母亲还是比较在意孩子成长的,对学业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女儿品行好,将来工作不要像她那样奔波能稳定就好。外公外婆言语不多,看得出内心是喜欢这个孩子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交流。

家访过后,我对这个家庭的定义是典型的为了生计忙碌的家庭。无可否认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没有带来观念的进步,家长忙于生活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不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大多持以下观念:读书无用,挣钱才是王道;子女不是读书的料,已经考不上高中了,还不如混到毕业找个工作就算了;女孩子不用太关注学业,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对于这样的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家庭关系的淡漠,对于金钱过度追求,进而养成攀比的心态,以至毕业后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经济上的满足。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持续地关注,社会的正反两面都要渐渐让他了解,在他认识社会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当然这几个案例只是众多家访中的少数典型,通过不断的家访,我认识越多的家庭就越觉得职校的孩子是多么需要关心。学校教育是有局限性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家庭的状况老师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不断教育。在处理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家访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要通过家访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而找到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葛璐璐.浅论如何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技术,2010(3).

[2]王成忠.家校合作:中职学生成长的新视角[J].新课程学习:中,2011(3).

[3]宗绿明.对中职生是差生的再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7).

上一篇: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理想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