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通用8篇)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篇1

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实地排查人员签名表:

安 监 科:

技 术 科:

矿 建 科:

地 测 科:

二0一0年六月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目前,我矿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抓好矿井周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为此特制定矿井周边地质灾害调查调查报告。

一、成立地质灾害调查领导组 组 长:赵俊生

副组长:宋佶和、刘补生、林广仁、谢雪峰、贺双平成 员:张建新、任虎云、李金平、王文兴、薛 兔、田蛇保、李文林、何英杰、李 刚、张敬东 白建国、李 琦、二、地质构造

井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的西缘,鄂尔多斯台拗的河东断凹部位,发育有近南北向的褶皱及高角度的正断层。区域构造主要有离石大断裂和中阳-离石向斜,本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中段东翼。

井田构造简单,基本上为一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地层倾角在1~5°之间,平均3°。在大土河村及冯家焉村附近有次一级向斜发育。

三、矿井周边采空区情况: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25号文件整合的主矿井,整合后的井田面积为13.1501km2,由山西大土河永君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吕梁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吕梁离石区永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及一些“关闭矿井”组成。

根据永君煤矿地质资料描述的采空区有4号煤层原新崖上煤矿的采空区、原贾家沟煤矿二坑口范围内的采空区、贾家沟煤矿西南部采空区、原霍家坡煤矿西部采空区。

根据师家峁地质资料描述显示的采空区有原师家峁煤矿井田西部边界采空区。

根据永兴煤矿地质资料显示原永兴煤矿井田南部4号煤采空区。

四、相邻矿井分布情况

我矿井田范围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形复杂,侵蚀冲刷强烈沟谷发育,井田内全部被第四系全新统、中上更新统,上第三系上新统所覆盖。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下至上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相邻矿井有:北邻山西吕梁离石王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西北部为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有限公司,西南部为山西吕梁中阳小土河煤业有限公司,东南部为罗家峁煤矿,东北部为张家沟煤矿,东部为贾北里煤矿,矿井周边村落有潘家沟村、冯家焉村、新崖上村、乔家庄村等,矿井周边地貌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现将各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汇报如下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五、各地点地质灾害调查情况

我矿组织安监科、技术科、矿建科、地测科于6月28日、6月29日经过俩天对矿井周边区域进行实地排查,地测科负责测量、记录数据。

1.地表采空区塌陷情况:

根据现场实地观察分析潘家沟煤业公司上部采空区、霍家坡煤业上部采空区、贾家沟煤矿二坑采空区以上地表均未发现任何地质灾害征兆,其中冯家焉村落周边,水土流失较严重,受地下采空区的影响地表有裂隙,裂隙分布较少,裂隙宽度在1—3cm,部分裂隙情况正在核查,山体有明显下沉情况,下沉高度20—30cm。我矿将对上述地区下沉情况继续做进一步跟踪调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新的情况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2.乔家庄沟由于搬山、填方导致排洪沟不畅通。3.主、副斜井排洪沟不畅通。4.厂区、煤厂涵硐口有杂物。

贾家沟煤业公司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植被,水土流失

福建省是多山地丘陵的地区, 也是多地质灾害地区, 其地处太平洋西部, 每逢夏秋之季, 天灾不断, 且台风和暴雨频繁极易引起地质灾害。在福建四面环山的农村地区, 其交通不便, 通常只有一条有效的公路。再加上山区天气极其不稳定难以预测,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 若公路因为地质灾害而封闭, 村落便与世隔绝, 不利于开展救援等工作, 因此要做到尽量减少农村地质灾害。为此,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为例, 通过调查研究当地农村潜在的地质灾害, 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力争在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1 潜在地质灾害

据研究表明:福建闽南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调查研究 (见表1) , 可以看出当地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 经过实地考察后发现, 形成潜在地质灾害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违反自然生态规律、破坏斜坡稳定的人类活动致使存在潜在的滑坡危险。常见的人为因素有:削坡扩地;除植种果树。

1.1 削坡扩地

在四面环山、平地较少、用地紧张的区域, 村民为了修建房屋、工厂等建筑物, 对周边原本坡度较缓的边坡进行人为削坡。同时, 为了增加平地面积和减少成本, 出现高陡坡的边坡———削完的边坡坡面接近垂直且未做任何支护处理, 如图1所示。这一类陡坡通常为土质边坡, 并非坚硬的岩石, 常常因为开挖坡脚使本来稳定的边坡变成不稳定, 从而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发生下滑。同时, 其被开挖的部分没有植被保护, 完全裸露在外面, 一旦经过暴雨的冲刷, 容易产生中间裸露部分被掏空, 从而失去支撑使山体坍塌和滑坡, 存在安全隐患。且离房屋较近, 一旦发生山体坍塌和滑坡可能直接冲毁房屋, 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人身安全。

另外, 由于地貌原因, 使得这个地方修建的公路多沿山坡修建, 特别是在通往农村的道路, 常常是挖山或者开挖边坡进行修建, 对边坡并没有做特别的加固。削坡扩地修建公路虽然没有出现高陡坡的现象, 但削坡破坏原本稳定边坡的坡脚和已经扎根的植被, 且往往外表面的土层较为疏松, 再加上未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使得土层裸露在外表面, 在经过雨水冲刷后, 存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安全隐患。如进宝洞村的公路便是开挖坡脚修建的公路, 两边边坡未进行护坡、加固处理, 一下雨就会产生滑坡 (如图2所示) , 产生滑坡后只是一味的铲除坍塌到路面的部分, 致使原本不陡的边坡经过多次滑坡后越来越陡, 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日积月累小滑坡慢慢演变为大滑坡,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 除植种果树

随着经济的发展, 当地耕地的人越来越少, 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 为了不使耕地荒废, 改为种植不用经常养护的果树, 现主要农业经济是种植蜜柚等果树, 为了增加种植量提高经济效益, 村民将原为水田经“水改旱”后改种蜜柚、柑桔等果树, 致使改后的“旱田”出现滑坡或存在滑坡隐患。另外,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光头山”, 为了经济效应提高产量, 减少养分被其他植物吸收走, 山上仅种植蜜柚, 蜜柚周边的其他植被大多被清除掉 (如图3所示) , 致使存在许多较大面积无植被的土质山坡。福建省地处台风多发的地区, 且暴雨持续时间长, 上述区域在面对台风暴雨时, 经过暴雨冲刷植被会越来越稀疏, 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在一段时间后, 土的含水率提高, 自重加大, 没有植被根系的保护, 山体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隐患。

2 应对措施

形成潜在地质灾害原因主要是人为在违反自然规律的情况下改造自然, 改造后未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加固。

削坡扩地引起的潜在滑坡隐患是由于削坡破坏原边坡稳定性, 削坡后坡面较陡且完全裸露在外面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 坡面较陡, 若土质不好或边坡过高极易产生滑坡;

2) 坡面较陡, 雨水极易渗入坡体, 加大了孔隙水压力, 软化土体, 增大了坡体的容重。同时, 水是滑坡运移变形的加速剂, 随着滑坡体体内含水量增加, 其物理力学指标如内摩擦角、凝聚力急剧降低, 致使出现滑坡;

3) 下雨天雨水冲刷完全裸露的坡面, 致使坡面土体流失形成掏空区, 造成上部土体失去支撑发生滑坡;

4) 坡脚若有积水, 土体泡水软化, 面对未支护的高陡坡极易因坡脚承载力不足而发生滑坡。

对于此类滑坡重在预防:

1) 减少在陡坡地带或不稳定斜坡进行削坡等工程活动;

2) 强化排水, 防止水对坡体的冲刷和避免出现坡脚积水;

3) 采用坡面绿化、挂网喷射混凝土等对坡面进行护坡, 避免坡面完全裸露;

4) 避免出现高陡坡, 对于未支护的土质边坡, 坡度不宜大于1∶1;

5) 当出现高陡坡时宜进行专门的支护设计。

“水改旱”引起的滑坡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土质多为坡积粘性土, 未改旱之前其频繁灌溉水土层含水量变化较小;改旱后, 含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在旱季时极易出现龟裂缝, 而村民往往未能及时进行处理, 日积月累, 裂缝不断扩大。再加上果园排水不好, 致使台风暴雨来临时, 大量雨水迅速灌入土体, 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 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最终发生滑坡。对于此类滑坡重在疏导地表水, 旱季出现裂缝时及时修补。

“光头山”引起的滑坡主要是由于仅种植蜜柚, 蜜柚周边其他植被大多被清除掉, 存在许多无植被山坡, 虽然坡度不陡, 但其土质疏松且坡面全部暴露在外面, 在雨天极易产生滑坡。对于此类滑坡重在坡面绿化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适当疏导地表水。

3 结语

农村地区的潜在地质灾害的形成中人为因素占了绝大部分, 主要是人为的对稳定的边坡进行破坏, 使其变为不稳定, 再者就是没有科学的处理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 只是清理而没有进行加固, 不能有效防止此处再发生滑坡。对村民须加强地质灾害教育, 让村民形成地质灾害意识, 预防地质灾害的产生。在进行削坡扩地等自然改造时, 注意对坡体的保护和加固, 及时恢复破除的植被, 确保边坡安全稳定。在已经发生破坏的地区应该进行加固处理, 做到多巡查多预警, 从而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戴俊涛, 郭力群, 李安露.福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J].福建建筑, 2011 (5) :71-72.

[2]高惠瑛, 张铁军, 黄声明, 等.福建省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与现状分析[J].灾害学, 2010 (S1) :243-249.

[3]方东振, 林树枝, 郭子雄.福建省农村房屋现状调查及潜在危险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 (6) :60-63, 68.

[4]林春生.闽南地区主要地质灾害 (滑坡) 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 2013 (6) :130-132.

[5]张顺.山区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5) :257, 259.

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 篇3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

1.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模式分析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技术层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空间遥感、地位技术以及其他数字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当前,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1传统调查评价方法+数字地质图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传统地质勘测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录入软件系统,借助软件制图成为数字化的地质图,便于相关地质调查人员的信息查阅和使用。在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这种模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提升了地质图制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但这种模式在是对传统地质制图方法的改进,属于工具应用方法层次的改变。其使用的软件仅仅调用了图形编辑功能,没有全面发挥出当前信息化软件的整体技术优势,对于地质调查工作整体性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就整体趋势而言,这种模式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具规模的空间数据库,在充分引入融合数字地形模型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1.2基于RS、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综合了RS、GIS勘测获得的相应区域的地质水文、及其他相关空间地理信息,以此为基础将相关信息录入软件系统,借助图形处理技术,形成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在改模式的应过程中,在上述数据库内信息的支持下,GIS系统能够对调查区域进行综合性的智能化分析,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专业人员通过预测结果的运用形成相应的地质灾害图或调查报告。这种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的水平,在数据规模和分析预测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核心技术形式。

1.3 智能化的GIS、RS、GPS整合的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以GIS,RS和GPS三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整合,实现标准化统一性的空间数据和信息处理与使用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该模式实现了地质数据的动态化监测与更新,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实效性,智能化GIS系统的功能支持,在分析结果准确性方面达到了专家级识别处理水平。这种模式是当前科研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和实验的重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技术模式的覆盖性必将全面提升。

2.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2.1调查的类型与精度的确定

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工作中,相应调查类型的选择与精度的确定是基础性环节。地质环境调查相应数据和灾害预测结果的应用是以所在区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其目的在于降低地质灾害对于区域建筑物、功能性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调查人员可对区域建筑密集程度、功能性设施的重要性以及人口规模等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地质调查对象等级进行划分,从而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相应精度标准,具体的精度标准包括: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和详细比例尺等。在确定调查模式和精度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指导规范展开调查工作。

2.2地质灾害风险分级

地质灾害风险分级工作是在调查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所在区域可能形成的系列性影响所划分的,主要判断依据为生态环境损害和构筑物与经济损害的整体水平,执行标准为危害发生可能性与破坏损失两方面参数。在具体判定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主要衡量准则为相应灾害的发生几率和与受影响目标的空间距离,而破坏损失则可通过地质灾害所在区域经济价值和承灾脆弱性判别。对于地质灾害分级,当前行业主要执行依据为:按照《澳大利亚地质力学联合会规定》( AGS, 2007a)进行6个层级灾害划分,按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调查规范》等系列国家标准进行4个层级灾害划分,最终结果根据两者进行综合性判定。

2.3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的选择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完成类型精度设置与灾害分级后,可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调查项目二确定,除去传统的灾害成因、灾害规模以及发生变化趋势外,应包括一下部分数据内容:①达到一定体积规模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年频率;②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滑距和滑速;③承灾体及经济价值;④承灾体时空概率和⑤承灾体易损性。上述信息内容共同构成了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的整体目标,以此为基础结合调查精度与类型确定调查方法。当前,较为通行的调查方法分类如下:低精度的调查适用于中小比例尺(<12.5万),采用的方法也是一般性的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中精度的调查适用于大比例尺(1:2.5万-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经验办法、走访知情者、简单模型、统计技术等;高精度的调查适用于详细比例尺(> 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详细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山地工程、测试与试验、承災体资产评估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实需要的促进之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要点内容之一。多种新型地质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方面水平的提高,有效保证了地区对于地质灾害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了地质灾害发生对于经济生产和人员安全的损害,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像源,曾青石,陈辉.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05:98-101.

[2]陈亮,曹恺.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12:170-172.

[3]钮亮.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建立——在娄烦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2.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篇4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1)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危险性评估的对象(2)

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  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1)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2) 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  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 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

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

 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

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

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崩塌隐患点的区别?  没有什么区别。

 似乎崩塌、滑坡隐患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灾种;

 潜在不稳定斜坡,不知道未来可能是滑坡,还是崩塌;  目前两种叫法在评估报告中并存。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1、前言或序言

 列表详细说明评估具体工作量:

1、收集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环境资料,包括报告、图件、钻孔资料; 

2、收集有关建设工程的文件: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报告等。

3、本次完成的工作量,调查、分析和勘探。

12、“以往的工作程度”具体指什么?

 一般常说的“研究程度”,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地质、地貌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 新构造与地震地质

 工程选址、可研、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岩土工程勘察等

13、评估范围的确定 技术要求比较清楚。

14、地质环境条件论述

从区域出发,重点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

复杂、中等、一般。

1、跨度大的复杂地区或环境地质条件分区、分段明显的,可以分段分片评价。

2、地貌特征、新构造与地震、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地貌特征----决定灾害类型和规模。

 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地区,一定论述区域性岩溶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 地震----沙土地震液化评价与否; 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5、工程重要性有量化指标吗? 有,见评估技术要求中的表5-3

16、现状评估

 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 

1、灾害点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不要用“较”。

2、重大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

17、现状评估编写

1、分灾种进行论述;

2、每一灾种,论述成因,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

3、同时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

4、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价。

18、现状评估中如果没有地质灾害应如何评估?

没有地质灾害,就不评估。绝不要画蛇添足。

19、预测评估 针对具体的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对象,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20、预测评估的编写  按灾种分别论述

 按工程单元,分别论述。如:水利工程可分为: 

1、大坝枢纽区、导流洞、厂房区; 

2、库区。

21、现状评估的时限,69号文8.3.1现状评估……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与预测评估是何关系?

我认为,此内容应作为预测评估的内容。建议以后进一步明确条款的内容。

22、综合评估

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分区综合评估。

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的,要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2、对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提出避让或改变建设工程选择的,要提出论证;

3、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第五章第一节

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综合评估的原则 量化指标的确定

24、对某一灾种危害性、危险性是否一定要定量分析评价?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根据评估阶段的精度,评估阶段不要求一定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主要依靠地质定性评价,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5、各章小结

 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体详实。

 类似于文章摘要一样,做了那几方面的事,同时要说做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现状评估一章小结,总结性地说明评估区的灾种的成因与分布,具体地总结说明每一灾种的数量、规模大小、危险性大小。

26、结论与建议

 结论: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写入结论;不是评估得出的一定不要写入结论。

1、地质环境条件论述(地震级别不是结论); 

2、现状评估结论 

3、预测评估结论 

4、综合评估结论

 建议:一定与结论分开来写,不要混为一谈。

27、避免

 文字报告、小结以及结论严禁:  不会发生XXXX地质灾害; 我们只对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灾种进行客观评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彻底判定不会发生什么灾害,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评估中对可能的灾种一定不能漏掉。

28、附图

1、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与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图----突出岩土特征; 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突出危险性分区。 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剖面图;

 片状工程---必要的地质横剖面图。

29、评估报告跨省份如何备案?

 由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是分省份进行的,对于跨省份的线性工程或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般分省评估,分省备案。 为了方便建设单位的使用,分省报告备案后,可合成统一报告。满足甲方要求即可。

 也可以写一个总报告,分别到沿线省份备案,主要针对该工程在各省的分布地段。

30、是否出台地灾评估收费标准?  目前全国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一;各省在地灾评估时,对实物工作量要求也不一样。一时还难以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 随着地质灾害调查和易发区划分,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以及评估级别,建议政府制定地质灾害的收费标准。

特此说明

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 篇5

环境地质主要是针对各种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环境污染等)。他跟地质灾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导致的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总称(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他们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减轻和防止各种地质因素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的损失。

地质灾害按诱发原因可分成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和自然因素地质灾害灾害,常见的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有诱发地震,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滑坡,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通常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二,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下面说说几种地质灾害中的几种新技术。滑坡地质灾害的TDR监测技术研究:TDR技术是一种远程遥感测试技术 广泛应用于物体形态检测和空间定位 具有快速安全等特点,近年来TDR受到地质滑坡研究人员的重视 利用其实时监测滑坡位移量并进行灾害预警,(1)TDR基本原理:其基本工作原理为 利用电磁波发生器向同轴电缆发送极窄的电脉冲信号 信号在同轴电缆中向前传播如果同轴电缆在某处有变形或者断裂此现象 其电缆特性随之发生变化 在此处电脉冲信号会进行反射 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就会改变 通过分析计算将反射信号与发射信号比较 可以确定电缆特性发生变化的位置及类型

(2)同轴电缆信号传输原理:在TDR监测系统中 同轴电缆作电磁波信号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四分组成,可以有效地就爱那个传输信号与外部的电磁信号隔离。(3)TDR滑坡监测方法:TDR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如下图所示,首先确定需要进行监测的边坡的监测点,然后在监测点位置进行钻孔,用于安放同轴电缆,安装时完成后用砂浆填补缝隙以保证同轴电缆与孔壁间紧密接触,以便能保证准确反映坡体的变形.滑坡地质灾害远程实时监测预报技术与工程应用: 该方法主要是对边坡进行力学性质分析,应用遥感实时监测,并通过计算来确定是否会发生滑坡。工作原理如图2,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时段:

图2 工作原理

(1)开挖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2)降雨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

(3)

开挖和降雨联合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 3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综述:

地震,泥石流,其他种类还涉及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各种工业污水排放导致的灾害,地下水位降低或采矿导致地下塌陷等,其中少数小地震为人工修建各种工程如水坝等为人工诱发,很多导致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多为自然因素诱发,很多地质灾害都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的这门课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及其一些防备措施,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做些简单的介绍。

首先说说由于降雨发生的地质灾害,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典型的小流域突发性特大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程,呈现突发性能量集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一、地形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望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大。一旦小流域上游地区出现强降水,下游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引发山洪等灾害。望谟县境内河流交错,境内河流多为山区河流,河床深切,险滩急流较多,洪水陡涨陡落的特征明显。望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此次洪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

二、短时强降水是灾害直接诱因2011年6月5日夜间到6日凌晨,受低空急流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望谟县3小时内有8个乡镇出现了暴雨,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物源条件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望谟县境内的土壤多为红壤,地表岩性多为页岩和泥质岩,山高坡陡、河床深切,一旦发生山洪,泥沙就会被洪水裹挟,进而引发泥石流

四、人河争地是导致灾害的成因

防治措施:

一、建立了适应本级和本地灾害发生特点的综合防灾体制机制

二、“气象要素-灾害预警-预警处置”的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望谟县山洪灾害防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工作方式确定了乡镇准备转移、立即转移的本地降雨量预警指标。然后,结合预警模型指标确定预警等级,当监测站雨情达到响应临界值时,产生预警,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三,气象信息传播特征

四、智力决策的特征

五、传播预警信息

六、进一步提高突发性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

七、进一步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第二点说说构造 地貌和气候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以龙门山北段通口河流域为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此次地震引发龙门山地区大范围的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2 - 4 通口河作为穿过龙门山北段的一条河流 在该河流流域内也发生大量的同震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以北川县最为严重 根据震后在通口河流域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 汶川地震驱动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并具有群发性的特点 危害性极大将严重影响震后灾区的自然环境和地居民的生产建设 人身安全 那么 这些同震及震后大范围爆发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受哪些因素的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控制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的? 3 地貌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过对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貌的对

比分析 同震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河谷分布的特征 非常明显 图3 见彩插一 此外 同震地质灾害主要分 布在海拔2000m以下区域 即分布在通口河流域的东 南部 岷山东麓超过2000m的地区同震地质灾害极少 2 构造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口河由岷山东麓流向南东方向 穿过北川 映秀 地震之后 地质灾害专家在对地震灾区崩滑体数量

进行统计和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对汶川地震引发的 崩塌 滑坡数量进行的估算表明 汶川地震在10×10 4 km2 的范围内 触发约3.5万处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 3 地貌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过对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貌的对

比分析 同震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河谷分布的特征 非常明显 图3 见彩插一 此外 同震地质灾害主要分 布在海拔2000m以下区域 即分布在通口河流域的东 南部 岷山东麓超过2000m的地区同震地质灾害极少 4 气候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对震后灾区的多次野外实地考察发现 泥石流是震

后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008年9月24日北川县暴 雨导致通口河流域区域性泥石流发生 对这次 9 24 洪水和泥石流灾害的应急调查发现 此次暴雨诱发的泥 石流共有72处6 实地考察发现此次区域性泥石流的 物源主要为汶川地震引发的同震崩塌 滑坡形成的松散 堆积物 北川老县城至陈家坝一线河流以西的山谷中大 量同震崩塌 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为此次区域性泥石

流提供了物源5 讨论与结论1 构造因素 汶川地震 是导致通口河流域同震地 质灾害的根本原因 并控制了松散堆积物的空间分布

为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提供物质来源2 地貌因素是导致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的次级 因素 并为震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3 通口河流域震后地质灾害类型以泥石流为主 在

同震地质灾害提供丰富物源的情况下 气候因素 以降雨 为主 是导致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诱因 4 为了保证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

更加精确地刻画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 并加 强对地震灾区降水的监测

山区城镇规划建设勘察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以某旧城改造工程为例1 山区地基的工程地质特点 1.1 地形 地貌条件复杂

地形地貌特征是地球内外应力作用结果 在地壳

上升区 受外力侵蚀切割 风化 侵蚀等 作用 使得地表 高低起伏大 沟壑纵横 形成了山地 丘陵 山间盆地 河 谷等复杂的山区微地貌形态 使得同一建筑场地可能会 跨越几个地貌单元1.2 岩土性质和组成成分复杂多变 受地形影响 山区基岩起伏变化大 上覆土层复杂

多变 在山坡 山麓缓坡地段以残 坡积土为主 在山前 地段或较大的沟口及其附近分布有冲 洪积土 在沟谷 或某些低洼地带分布有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山洪等山区 地质灾害搬运和堆积的淤积软土 局部场地中甚至可能 存在有大孤石 这种由搬运到堆积的过程就导致了山区 土层结构 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山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和岩 溶水等类型 一般山坡 山麓的地表浅部的残坡积层 强风化层透水性大 厚度薄 水量较小 洼地的软弱夹层 透水性较弱 含水量变化大 深部残坡积层和强风化层 内的承压水水量大 断层构造带如贯通可能会成为地下 水运移的通道 因此其补给与排泄条件复杂 水量变化 大 直接影响着山区建设的稳定 1.4 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山区地层会形成各种断裂 褶 皱 节理裂隙和破碎带等复杂的构造形迹 这些地质构 造破坏了原有岩体的整体性 降低工程岩体的强度 同 时地质构造还决定着岩层在地面的出露情况及表面覆 盖层的分布 所有这些均对山区工程建设带来极为不利 的影响

1.5 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由于山区微地貌类型多 地质条件复杂 沟壑纵横 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其主要灾害是边坡问题 滑 坡 崩塌 泥石流 冲沟 断层 土洞 岩溶等 这些不良 地质现象的存在 对山区建筑构成了直接的或潜在的威 2 某旧城改造工程的地质环境背景

拟建工程傍山而建 场地内堆积有大量建筑垃圾

靠近山体一侧局部有基岩露头 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达 63m 属残积坡积区地貌单3 岩土工程问题与分析

区域稳定性评价

该场地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地台之下的扬子台坳和 江南台隆 次级构造位黄山褶断束 为查明拟建场地内 是否有断层分布 我们做了高密度电法物理勘探 共3 条剖面线 根据物探成果3条测线上均未发现明显的低 阻区域 因此可判断拟建场地内无断层通过

根据场地附近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地质调 查结果 该场地内第四纪覆盖层未受切割破坏 第四纪 以来无断层活动迹象 因此判定拟建场地属稳定的建筑 场地

2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是选择基础持力层的重要依据

山区地基土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 其成因及组成成分非

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篇6

关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的报告

三台县教育体育局: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三府办函[2013]20号《三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排查地质灾害的通知》和三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校立即行动,及时召开了预防地质灾害工作会,并认真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于下: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本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组长:李云书 副组长:龚祖国

成员:杨宽富 任千元 谢勇 张寿保 唐高诗

二、开展排查工作

1.领导小组成员3月18日包责任区组织人员先进行了隐患排查。

2.3月20日领导小组成员集体再次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复查工作。

三、排查主要内容 1.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

2.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3.学校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

4.校园校舍危房。

5.学校周边地质存在的易坍塌情况。

四、排查情况

目前,学校及学校周边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校会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师生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监测,严加防范,密切关注学校及周边地质变化情况,认真制定防地质灾害安全预案,认真落实值班、报告制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篇7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其发生后的遥感影像与周围地物的形态、影纹和色调均有明显的差别, 因此, 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解译[2]。首先,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 利用卫星可以实时的获取灾害发生地区的遥感数据, 第一时间获取灾害的破坏程度。其次, 融合多种数据时, 我们可以快速地提取出地质灾害。最后, 地质灾害在应用遥感技术时是应用Arc Gis、ENVI、ERDAS等技术平台完成的。

文章以SPOT5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 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滑坡、崩塌、塌陷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各种信息, 判定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 判定其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 最终为攸县1:5万地质灾害详查项目提供指导依据。

2 区域概况

攸县, 湖南省株洲市辖县, 地理位置为东纬113°09′09″~113°51′30″, 北纬26°46′34″~27°26′30″, 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 总人口76万。

攸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7.8℃, 多年年均降水量1484.2mm, 降水集中在4-6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45%, 年最大降雨量2202.4mm (1997年) , 年最小降雨量886.3mm (1971年) , 月最大降雨量577.6mm (1998年7月) , 日最大降雨量240.2mmmm (2000年9月2日) 。

攸县地貌以山地为主, 约占全县面积的32.3%, 其次为岗地, 约占全县面积的31.3%, 接下来依次为平原、丘陵和水面, 各占全县面积的16.9%、16.3%和3.2%[4]。

攸县位于我国新华夏系构造第Ⅱ巨型隆起带和第Ⅱ沉降过渡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 西部为断裂褶皱区。区内地层出露较全, 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下统、三迭系中、上统、侏罗系上统、上第三系外, 自板溪群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玄武岩等。其中沉积岩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砂页岩, 以白垩系红层分布面积最广。变质岩以板溪群浅变质砂岩、板岩为主。松散岩类主要是沿河谷地带及山坡分布的第四系, 其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等。

3 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数据源采用研究区SPOT5卫星数据, 为满足本次调查工作需要, 根据遥感图像各波段光谱特征, 选择对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反映较好的三个波段, 选出SPOT321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然后在ENVI和ERDAS图像处理系统平台上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 以地形图为基准, 结合Google Earth, 选择地面控制点, 进行几何精校正和地理坐标配准, 消除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接着利用SPOT数据与全色波段进行基于HIS彩色空间交换的方法融合, 最终图像的分辨率为2.5m, 该影像基本保留了SPOT的光谱信息, 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 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可通过图像的光谱信息及纹理特征较好的识别。最后为了满足用户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式解译等需要, 对该图像进行反差扩展、彩色增强等光谱信息增强的方法。遥感影像处理与制图流程 (图1) 。

4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

4.1 滑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

斜坡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 沿一定的滑动面 (或带) 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称为滑坡[5]。

(1) 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有一定坡度上山坡和呈马蹄形环状地形的山坡上部, 并且含水量面积较大的岩土体, 均易发生滑坡。 (2) 滑坡在遥感影像上多呈弧形、新月形、舌形和三角状轮廓等各种形态, 滑坡体上错台迹象明显, 后缘存在圈椅状陡壁, 前缘常有土体被挤出。 (3) 在遥感影像上, 由人工开挖引起的土质滑坡常呈灰白色调, 而其他老滑坡在影像上色调杂乱, 影纹粗糙。本研究区典型的滑坡有酒埠江白石冲大坡组滑坡 (图2) 等。从遥感影像上可以看出, 滑坡的形态近似于半圆形, 影像色调杂乱, 呈灰白色间杂着黄色, 影纹粗糙。从图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斜坡边缘, 坡体高低起伏, 后缘沉降, 后缘存在圈椅状陡壁, 基本无植被生长, 从植被的发育情况也可以观察到滑坡边缘, 崩滑碎石土堆积在滑坡前缘, 图像上显示为黄色, 有粗糙感。该滑坡位于公路一侧, 是由于切坡修路, 引发公路内侧上方的土体下滑以致成灾, 滑体斜长约65m, 宽度20m。

4.2 崩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

陡峻的悬崖上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 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5]。

(1) 崩塌地质灾害多发生在由坚硬岩石组成的, 坡度较大的山坡上, 或又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上, 崩塌体堆积在平缓地带。 (2) 崩塌边缘明显, 呈簸箕状, 表面呈参差状, 基本无植被生长, 有时会伴有裂缝。 (3) 在遥感影像上, 由岩块直接脱落山体的正在发展的崩塌呈较浅色调, 基本无植被生长;趋于稳定的崩塌多呈灰或暗灰色调, 且有少量植物生长;稳定的崩塌多呈深色调, 且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本研究区典型的崩塌有鸾山镇老漕村上垅组崩塌 (图3) 等。从遥感影像上可以看出, 崩塌的形态为扇形, 崩塌体上部呈亮灰色, 堆积体在坡脚, 呈棕灰色、灰色, 色调较没有发生崩塌地段浅, 且其表面比较粗糙, 崩塌体上基本无植被生长, 从植被发育情况可在地貌上分辨出灾害体边缘。该崩塌位于柳基冲铁矿区, 由于强降雨, 在重力作用、风化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下, 岩石不时与母体分离而产生崩塌。

4.3 塌陷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及赋存其中的水、气所组成的综合体系,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 产生各种破坏其稳定平衡状态的力学效应, 导致岩土体覆盖层向下陷落, 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 (洞) 的一种地质现象[6]。

(1) 塌陷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岩溶地区, 以及矿山采矿、过量抽汲地下水或其他人工活动造成的地下采空区。 (2) 在遥感影像上, 色调杂乱, 影纹粗糙, 塌陷坑边缘较清晰。

本研究区典型的崩塌有黄丰桥镇严塘村钟家里组塌陷 (图4) 等。从遥感影像上可以看出, 塌陷的形态为椭圆形, 塌陷坑边缘有一定高差的, 深色调的不规则封闭条带或环形带影像, 较为清晰, 塌陷坑内部呈绿色色调, 影纹粗糙, 有植被生长。

4.4泥石流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

在山区, 由于暴雨或融雪的急流携带着大量固体物质 (粘土、砂粒、块石、碎石) 沿着沟谷、陡坡急骤下泄的暂时性山地洪流称为泥石流[5]。

(1) 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分布在地形坡度比较陡, 并且汇水面积较大的岩土体。 (2) 泥石流包含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部分。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 地形较开阔, 出口呈瓢形或漏斗状, 有大量的堆积体, 植被不易生长, 常会伴随着滑坡、崩塌等其他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流通区多呈现瓶颈状或喇叭状, 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山坡, 这样泥石流可以快速直泄;堆积区多呈现扇形或锥形, 且常分布在山前平原或河谷接地, 这样碎屑物质可以堆积在这里。 (3) 在遥感影像上呈深色调, 表面比较粗糙, 流通区地势陡窄, 堆积区地势相对平缓, 泥石流向前流动至沟口散开扇状堆积。

本研究区典型的泥石流有鸾山镇南岸村滴玉石组泥石流 (图5) 等。从遥感影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部分, 形成区有陡峭的山坡, 在山坡上堆放着碎屑固体物质, 影像色调杂乱, 有滑坡产生, 有一定的植被生长;流通区地段较陡, 两侧分布着坡表较稳定的山坡, 这样堆积物可以快速流下;堆积区位于沟谷的出口处, 地面开阔, 坡度较平缓, 形成洪积扇, 扇形轮廓较清晰, 且在影像上呈浅棕色。

5 遥感解译成果

5.1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过程

遥感解译, 即在基础图像上重视野外实际环境景观, 基于地学原理进行地物识别及定性和定量、时间和空间分析, 获取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信息。此次工作主要是采取了目视解译的方法, 结合Google Earth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解译, 在Arc GIS软件平台上进行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在解译过程中, 首先根据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地形地质图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滑坡、崩塌、塌陷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然后以遥感影像为依据, 采用目视解译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 根据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初步解译, 接着对初步解译结果进行野外验证 (验证率超过60%, 准确率达到90%) , 然后在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种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 对研究区进行详细解译, 编制最终的解译成果图件, 确保解译结果的可靠与准确。

5.2 遥感解译结果

通过对攸县分辨率为2.5米的SPOT5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解译, 并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初步解译结果进行修改, 共解译滑坡、崩塌、塌陷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体51处。解译滑坡20处, 占总数的39.2%, 崩塌23处, 占总数的45.1%, 塌陷7处, 占总数的13.7%, 泥石流1处, 占总数的2.0%。总之, 攸县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有少数的塌陷和泥石流。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并结合环境背景, 对攸县地质灾害分布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

(1) 攸县地质灾害多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偏西重点区, 与研究区地貌有关, 研究区东、西海拔较高, 群山环绕, 中部海拔较低, 主要是由平原和岗地构成, 城镇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很少。 (2) 攸县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断层也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区域内主要的断层有酒埠江断层 (萍乡-酒埠江) 、黄丰桥断层 (万新-昭村) 、洋滨断层 (洋滨-凤塔) 等, 其中在最大的, 长度约为60公里的酒埠江断层 (萍乡-酒埠江) 就有滑坡的发生, 并且在黄丰桥断层附近也常有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 (3) 攸县境内的地质灾害多由降雨所诱发的, 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7月, 所以地质灾害也多集中发生在这几个月。

6 结束语

(1) 通过对攸县SPOT5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 可以发现解译结果准确率较高, 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大小及数量等, 为攸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提供了指导依据。

(2) 攸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繁, 通过解译结果及野外实地考察发现, 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 存在少量的塌陷和泥石流, 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

(3) 用SPOT321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的影像, 可以较好的反映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解译标志明显, 边界清晰, 可以较好的解译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 提高了地质灾害解译工作的准确性。

(4) 攸县地质灾害多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引起, 但是暴雨和不良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会引起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建议在选择工程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种草等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修筑排水沟渠以尽快排泄滑坡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并做好灾害的预报工作, 应尽量避免因人类的不合理开挖所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陈文平, 韩小明, 范英霞.SPOT5影像数据在伊犁谷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 2008, 26 (4) :396-398.

[2]刘, 贾明.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5) :170-171.

[3]李志勇, 陈虹, 卢汉民.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 2010, 12 (1) :30-31.

[4]何海兵.“两型社会”背景下枚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宿文姬, 李子生, 乔兰, 等.工程地质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6]郭建强, 朱汝烈, 曹福祥, 等.地质灾害勘察地球物理技术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滑坡 稳定性 网格生成 试验 渗流

Abstract:The PC version of SAP84-NOLM package is completed basically and tested. The capacity of the package is that the geological body with 300000 DOFs can be simulated.The packag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unction modules:initial mesh generation for cracked geological body and the adaptive technique for crack extension;2D/3D computations for seepage;computations of material softening by arc-length metho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raining on constitutive relations of geological body and the preliminary realization of large size parallel computing.A small size of physical testing platform for slope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several in-house testing was completed.A large size of physical testing platform for slope is in construction.

Key Words:Landslide;Stability;Mesh generation;Testing platform;Seepage

上一篇:餐厅员工工作计划下一篇:第一节羽毛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