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共7篇)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篇1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优能中学初中英语优秀教师 主讲:初中英语尖子班系列课程、新概念英语系列课程 英语专业八级

篇五:散文阅读分析文章思路

理解小说·散文

一、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1、小说的主人公。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所谓典型意义是指人物的性格所具有的广泛的代表性。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语行动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入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节就是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小说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即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过程。划分情节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人手:

(1)依时空的变化划分(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

(2)依场景的转换划分。

(3)依相关材料的角度变化划分。

(4)按描述内容的角度。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6)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分析情节还要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即线索。线索有明暗之分,作正面描写的叫“明线”,作侧面描写的叫“暗线”。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分析情节结构要和人物性格的分析结合起来,看它是否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4、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描写环境有两种:一是自然环境,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地理风貌等,这些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衬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作用。一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家庭陈设、社会风俗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反映的社会情况和人物关系,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分析环境描写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起的强化作用,对主题所起的暗示作用。

5、分析和归纳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在分析小说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要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

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

三、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

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③以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

④以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前后照应。

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

3、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它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这种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联想常常贯穿全篇,起重大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或精神。

4、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句子的赏析。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

(4)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5)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有:

(6)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7)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埋下伏笔、作铺垫等),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记叙(或叙述)的作用。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描写可使人、事、景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抒情可使文章具有感人力。

恰当的穿插抒情、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作用是深化主题、感情升华、点明中心,照应题目等。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些事物有所感触而借助记叙、描写、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描写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运用象征手法(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赞扬的事物上的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抒情散文多用这种写法。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把握此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体+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格。托物言志的文章往往把大量笔墨花在对所托物的外在的形和内在的质的描绘上,以使所托之意有依附。然而这又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的目的还是“意”,即与“物”相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时要从“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人手,揭示其象征意义。第三要抓住“物”与“意”之间的类比点即相似点,看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的。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2)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3)对偶的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4)排比的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8、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五、常见题型。

1、感情变化或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

一般要求字数相等,答题时要注意在文中定位,并寻找关键词语。

2、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要说清楚理由。(要崇尚美)

3、用一句话概况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和表达的主题。语言要简洁。(注意只要求写故事,则不要写自己的感想之类的话)

(1)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概括主题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告诉人们、激励或鼓励人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3)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②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③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

(4)文章要抒发的感情,主要有赞颂、热爱、喜悦、愤怒、忧愁、哀伤、悲痛、憎恨、同情、感激、指责等。

4、写景状物的散文要能抓住其与人的共同点,特别是精神方面。赞美物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同的精神。

5、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记叙文的人称是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如: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6、注意散文会以描写物的美,到赞美,到落实到具体行动。如:

“我也愿做一只小鸟”。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向往自由、赞美生命等的思想感情。

7、给文章拟题目,一般就以文章的线索(关键性的“物”)为题。

8、亲情类。要注意常规性的词语。如:

母亲是怎么的一个人?(勤劳、善良等)

9、原因类。如:为什么流泪?

(1)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2)原因如感动,或是因为思想感情变化,由理解到不理解等。

10、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篇2

多年来,针对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时间、精力投入不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我院英语教师不断探索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测试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以切合实际的形式,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做到教与学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院B级通过率从最初为50%左右,到现在最好时候已超过80%;

阅读理解试题是为测试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而设立的题型。B级阅读理解主要测试以下阅读技能:

1.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

2.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

3.理解语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

5.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

6.了解语篇的结论;

7.进行信息转换。

在B级考试中,阅读理解试题的比分占试题总分的35%。由此可见,正确地对阅读理解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的重要条件。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位应试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

我们首先看一下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几个因素:词汇量、语法知识、背景知识。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B级考试要求掌握2500个单词,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短语。如果词汇量不够,生词就会大量增加,难以顺利进行阅读。此外,还必须正确掌握词义,掌握词的搭配关系,否则也必然影响阅读理解。我们在阅读某篇文章时,如果感觉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词汇量不够造成的。词汇不仅是语言最基本的构成材料,也是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理解的成分。有关的研究表明,在一篇短文中如果生词的数量超过了总词数的5%左右,要想顺利地阅读与理解就很困难了。因此,一个人所掌握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速度与理解的准确性,而且词汇量的大小也往往反映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

在阅读过程中,除了词汇量之外,影响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法。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它包括词法和句法,即组词成句的规则和词型变化规则。熟练掌握语法是阅读理解的基础,阅读理解必须运用语法知识辨认出正确的语法关系。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看不出句子的主、谓、宾,搞不清句子结构,也就没有理解可言。只要熟练掌握了英语的语法和习惯用法,在阅读中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和难点,就可借助语法分析来理解其意义。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有一个背景知识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篇短文的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读起来就容易。相反,如果是一个我们比较生疏的话题,理解起来难度就大多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背景知识。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历史掌故,文化现象,科学知识,甚至风土人情,不一定是人人都知道的。

二.B级考试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B级阅读理解要求应试者在40分钟内完成。题型有选择、问答、匹配和填空等多种形式。B级考试有一个部分值得注意,这是其他过级考试所没有的。这是一个匹配题。分别列出汉语和英语词语,要求学生将英汉意义相符的配对。这道题往往是选择我们社会生活中常用常新的词汇,这也是非常切合“应用能力”考试的本质要求。如2008年6月考查的是各种邮件快递用语,2007年12月考查的是各种移动电话用语;2007年6月考查的是铁路服务中遇到的一些常用专业术语。

三.阅读技巧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率。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有的人读得快一些,理解得也准确,而有的人则读得慢,理解的准确率也差。这里有能力的问题,也有方法的问题。较好的阅读方法可以使人在阅读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考试时,由于时间紧,我们不可能做到把每个句子都读懂再去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考试时才能做到不仅有速度,而且也有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1.略读

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的阅读。略读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文章的大意。经过略读之后,你对所读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再仔细阅读,这时你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2.扫读

扫读是以最快的速度扫视所读材料,在找到所需信息时才仔细阅读该项内容。如查找某个人名、地名、时间、地点等,也即在寻找特定信息、寻找具体事实、寻找答题所需内容时都用这种方法。

3.研读

研读就是仔细阅读,对文章有透彻深刻理解。根据考题,运用上下文、逻辑关系、背景知识进行判断和推论。对难句的理解和翻译用得着这种方法。

这几种阅读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无论平时的阅读还是考试时,根据阅读的目的,有意识的去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果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可以用快速浏览法,如果需要做细节题,则采用查读法。但是要进行合理的推论或判断,则需要采用研读的方法,因此,解答阅读理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上述几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在一般的情况下,先了解文章的主题,然后回答细节性问题,最后解答推论题和正误判断题。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考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以下不良阅读习惯:

1.“指读”,即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读。一遇到生词,便停顿下来,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

2.“唇读”,即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喜欢读出声来,或即使不出声。嘴唇却在动,或脑子里也在想着读音,无形中影响了大脑的思维速度。

3.“回读”,即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返回句首甚至段首重读;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阅读已经产生心理定势,即认为自己第一遍肯定读不懂,因此反复多遍,浪费很多时间。

4.“译读”,即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于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对一小块文字精雕细琢,导致了逐词阅读接受信息的习惯。

四.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在快速浏览全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生要注意:抓住文章首句文章中的头一句话往往是短文中关键的语句,即文章的主题句,是探察全文内容的窗口了解首句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关键词语,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细察段首段尾每段首句和尾句,一般是表达文章中的主题和段落中心思想的,各段的段落大意往往概括在一个主题句中,其它句子只是对主题句的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因此,阅读短文之后,首先要搜索目标,即段落中的主题句,英语短文的主题句一般都在段落末尾或开头。

进行合理推断对文章有了详细全面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要求,上下文的逻辑针对主旨问题,应采用快速阅读法浏览全文,理解文章主旨大意,阅读时要注意抓住中心思想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也不同,但阅读时,文章的开头、结尾及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特别重要,因为它们往往会包含文章的中心议题。

在文章中,作者总是要通过许多具体内容来说明、解释、证明,或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读者还应该能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

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涉及who,what,when,where.how和why等问题的内容。在有关此类内容的地方要做一标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查找。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测试中要求找出主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问题,在文章中均可找到回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的表述常常不是采用文章中的原话,而是使用同义的词语来进行提问。因此,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提问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根据所涉及的问题,快速扫视到文章中相应的部分,找到与答题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或短语,再细读一、两遍。在确信理解了原文的基础上,再来确定正确答案。在查到的关键词下面应画线,以引起注意,便于参考与复查。此外,如果回答此类问题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那也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因此,切勿脱离文中内容而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或其他来源的知识来选择答案。

总之,阅读理解试题是考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试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考生按上述答题方法去做,一定会在B级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摘要:阅读理解是英语B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是每位应试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在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篇3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

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

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

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 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考点透视】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解题指津】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一般有:(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篇4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概括作品的主题

1、标题提示法

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主旨。主要用于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2、段意整合法

通过整合每段的中心意思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与归纳,归纳是从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幷提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是将每段的中心意思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他们表达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来。

3、首尾归纳法

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许多文章都是在开头、结尾部分表明其主旨,尤其是对散文来说,运用首尾归纳法,一般都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4、关键词句归纳法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文章时,常用一些词句来表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仔细分析,即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准确分析作品的结构

1.抓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将零散的片段和场景连接起来组织成篇。如散文一般以时间、空间、物件或情感为线索。

2、注意开头、结尾、过渡段、相互照应的语句

开头和结尾,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过渡是上下文之间转换的衔接,照应是前后文的关照呼应。考生把握了过渡与照应,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掌握了。

3、捕捉关联词、标志性语句

(1)关联词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

(2)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

(3)总领、总结性的语句在全篇中或是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的重要意思。明确了这些语句,文章的整体思路和结构也就变的清晰了。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赏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

1、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技巧

(1)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

(2)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

(3)情节是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来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2、赏析作品内涵的技巧

(1)从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入手。对于散文,考生应抓住抒情句、议论句,对于小说,考生则应重点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从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入手。考生应重点关注决定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和具有象征意味的自然景物的描写。

英语四级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篇5

仔细阅读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部分,共有两篇文章,每篇文章下面设置五个问题,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即可。仔细阅读是较为传统的阅读题形式,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读题干并找出关键词。由于仔细阅读的文章较长且考试时间有限,建议大家先从读题开始,明白题目问的是什么了,再到文章中找答案。

第二步,根据题干关键词,找到原文对应的答题区域,锁定答案范围。一般情况下,仔细阅读的出题顺序和段落的顺序是相吻合的,所以在读过题后,可以从第一段开始阅读,在段落中找到与题干相对应的关键词,即可定位到那一段。

第三步,仔细分析定位段落内容,选择正确选项。找出定位段落后,大家就可以开始对照选项了,排除干扰项,选出与原文表达一致的选项即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选项中可能会出现同义替换的情况,如用教高级的词汇替换原文中出现的词汇,此时就需要大家用到平时的积累,并仔细对比、分析了。

那么对于无法定位到特定段落的主旨大意题,同学们要如何处理呢?其实我们同样不需要阅读完整篇文章,一般只需阅读每段的首、尾句就可以知道每一段的大意,整合起来也就知道全文大意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真题中出现的例子。

例1: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第1套)51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how with the example of AlphaGo’s victory?

A) Computers will prevail over human beings.

B) Computers have unmatched potential.

C) Computers are man’s potential rivals.

D) Computers can become highly intelligent.

首先,在读题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找到关键词AlphaGo’s victory,再去阅读文章,可以将本题定位到第一段,第一段提到“AlphaGo的胜利是计算机智能化的一个例子。”而D选项是说“计算机可以变得高度智能化。”其中,intelligent是原文smart的同义转述,都表示“智能的”,因此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

例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第2套)50题

What can we conclude about cats from the passage?

A) They have higher intelligence than many other animals.

B) They interact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much like humans.

C) They display extraordinarily high intelligence in hunting.

D) They can aid physics professors in their research work.

根据本题所在位置,以及题干中的conclude,我们可以将题目定位到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提到,“猫和人之间的鸿沟可能并不是很大”,B选项就是对这句话的同义转述,其中much like humans对应文中的the divide between cats and humans may not be that great after all,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

长篇阅读部分

问题一:要不要通篇精读?

不要。这个题型的前身就是快速阅读(12月以前的旧题型),阅读量巨大但作答时间只有15分钟。等你一字一句读完,再看10道题,然后再回到文章中逐一锁定答案,等你做完了,别人常规阅读第一篇都做完了。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没有时间通篇精读。

问题二:应该精读哪些地方?

试题特点决定我们必须精读两处:第一,10个问题(题干),必须理解得很透彻;第二,根据题干关键字定位到的地方,必须仔细阅读。因为“消化”了锁定的句子(或意群),基本就可以确定答案了(或者排除答案),本段其余部分就可以略读甚至不读了。

因此,做这个题型时,不要通篇精读,只需要局部精读。这里有必要给学弟学妹们强调一个问题:不通篇精读但要答对率,就意味对语言基础有更高的要求。说的再直白一些,对你的英语基础(句法和词汇)要求会更高。要是句法和词汇基础不够牢靠,建议先夯实基础,否则谈做题技巧都没意义。我考四级的时候,就先用巨微英语四级真题·逐句精解,全面夯实词汇和语法基础(历时1.5个月,进展非常顺利,一本书就搞定了四级词汇和语法,没带过任何工具书),随后才开始研究真题、进行局部专项训练。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这个题型的四个步骤(共15分钟):

第一步,略读文章。快速阅读文章各段首尾句,大体了解文章所讲内容和各段落主旨,并圈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和中心语(这一招有时候对快速锁定答案有帮助)。

第二步,确定关键词。认真吃透题干,并找出题目涉及的主要信息以及关键词,用笔标注出来。先整体吃透10道题目,然后回到文章从头到尾定位。记忆力不好的可以将部分关键字迅速写到试题页。提示:特殊词汇、数字、人名、专有名词等时常是关键词。

第三步,回文定位。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迅速在文章中找出与题干信息相关的内容。

第四步,分析定位点(句)。一旦发现与题干关键字“有交集”的内容,立即在段落中画出,然后综合题干信息判断其是否为对应段落。一般情况下,如果题目是对文章的同义转述、概括总结等,就可初步判定为答案。保险起见,可以再延伸略读一下段落的前后意群、直至完全确定答案。注意,有时候确定答案时需要结合本段落主旨句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句。(第三步和第四步也经常交替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伙伴们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学会用段落排除法。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对一,一个文段只选一次,选完之后,就不再将其作为备选对象(建议在已选段前画个叉叉);第二.要学会“由简到难”,对于那些答题线索较少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等到后面范围缩小以后再匹配,千万不敢死磕。

提炼题干关键字,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一:找特殊词汇。这些关键词往往具有特殊性,因而容易定位或者缩小定位范围。

1. 专有名词、数词和被标注词汇。如People’s Square,Christmas,mid-1970s,the ratio of等;

2. 研究、报告、刊物名称等。如:the study of Gtp-binding proteins;report in ,New York Times等;

3. 合成词。如:education-oriented,university-based,one-child等;

4. 形容词的最高级和一些副词,如worst,most,almost等。

步骤二:找实词。这些关键词携带的信息,通常承载了题干与文段匹配的重要信息。

1. 承载题干主要信息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短语)等。如:diploma, shortage, beneficial,incline to等。

2. 四级高频词汇及其派生词。比如:inevitability,globalization,innovative,possibility等,它们通常是文中对应信息词的变体。(透漏一下,提炼关键字的方法,本人使用的就是巨微英语·阅读满分兵法大总结中介绍的方法,很管用。)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想跟大家分享。在提炼关键字的过程中,先找“特殊词汇”,因为特殊词汇容易快速定位,定位之后再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实词,就可以很快锁定答案;在题干没有“特殊词汇”的情况下,再充分挖掘承载题干信息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其相关短语,用它们来进行定位。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从语法角度分析句子,提取关键词。

“吃透”题干准确判断关键词(中心词)至关重要。

采用由易到难的解题策略,可以提升考生的解题信心。对于那些答题线索较少的题干细节信息,可留在最后再解答。在解答这类较难的题目时,可快速阅读原文中仍未选过的段落的主题句(通常为第一句、第二句或最后一句),然后根据段落大意与题干中的细节信息进行匹配。

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一: 详略得当

对于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来说,根据题目的“题眼”快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是最关键的,这样我们就要在阅读时注意详略得当。克服精读精益求精的习惯,做到有信息处精读,无信息处略读,略读处一扫而过。

题目中数字、人名等信息(题眼)在原文中对应的部分必须详读。而对所要解释或证明的观点的细节举例处或者通常有数个名词的并列项,它们不是完整的主谓宾的句子,因此无法与问题对应的详细列举处,都可以略读。

答题技巧二:显性信息

查读的信息通常是显性信息,只要将问题在原文中进行准确定位就能得到正确答案,一般不需要做推理。

特别提示:考生对于以下一些显性信息也应注意

(1)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或词组:because, reason, due to, since, so that, therefore等

(2) 表示目的关系的词或词组:in order to, so as to, by等

(3) 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或词组:but, however, yet等

(4) 表示对比关系的词或词组:contrary to, unlike, like等

答题技巧三:题文同序

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部分,问题顺序与原文顺序一致(有时顺序不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应该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做题。答题技巧四:分解对应

分解对应四分法:快速将问题分解成4个部分(主A 谓B宾C+其他D),与原文进行对比。答题技巧五:选小不选大

四级阅读中,问题的范围必须小于原文范围,反之则不选。

不能选的选项为:

(1) 选项的信息与原文内容相反

(2) 选项将原文的意思张冠李戴

(3) 将原文中的不确定因素转化为确定因素

散文阅读常识及答题技巧 篇6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

(2)生动、形象

(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方法指导: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散文阅读具体方法、技巧

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2.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3.透析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4.研读重点: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

5.揣摩关键: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是揣摩的关键。一定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要紧扣语境来答题。

6.张扬个性和唤醒个性体验:散文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写心得往往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它一般要从内容、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发表意见,观点明晰、论据充分,要紧扣散文的主旨内容。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

言。

下面就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以及考点分析等方面略作指导。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

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有时也晃衬托,对比,饲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篇7

关键词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赏析评价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从理解、分析综合、赏析评价三个层级设计题目,结合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归纳出客观性现代文阅读的出题角度和技巧,

一、理解能力的考查

理解能力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词句含意的辨析能力,有三个层面:

1对说明对象内容的理解

一篇文章总要围绕一个主要说明对象进行说明,现代文阅读题的第一题往往就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设题,要求把握说明对象的各种属性,特别是本质属性。如2004年重庆卷对“报复效应”的理解,设置了四个选项,A项从技术造成的结果解说“报复效应”,“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是原文的意思,但根据全文和题干的意思,这句话不是“报复效应”的本质属性,所以是错误的:再如2004年全国卷对“人体干细胞一人类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的理解、湖北卷对“太空行走”的理解等。

2对文中词语临时义的理解

词语有着本身约定俗成的意义,这是词语的固定义。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设题者就从词语的概括义、语境义、情景义、指代义等进行设题。如2004年江苏卷解说“草堂的文化意义”的指代义、北京卷对“生命气息的载体”和“心灵欲望的载体”的理解等。

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

3对表情达意句子的理解

句子除表述客观内容外,还有结构、思想上的作用。试题对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含蓄句、哲理句、过渡句、修辞旬、总结句、复杂句或例说句等进行设问,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说这些语句的含意。如2004年福建卷对“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意思的理解。广东卷对“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的理解等,都从具体的生活和抽象的精神两方面设计题目。

句子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有整体意识,在比较中把握。把握句子的位置,理解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记叙、议论、抒情的句子间的关系,弄清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感情:根据文章本身提供的信息对文章的结构、思路进行分析: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句子的含意。

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层级的内容主要考查筛选、分析、综合等能力,出题角度有:

1对最新知识、重要概念、理论设想的筛选整合

要求辨别、筛选某概念、知识、理论的准确阐述,对相应的区间筛选等。如2004年北京卷18题“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是对新知识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的作用,合成的蛋白质具有记忆作用的考查。

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要抓住文段中的指代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句、过渡句和标题等,可以采取压缩主干,由大到小依次筛选。

2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概括

结构和思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设题一般是从对文章结构层次和感情抒发的角度人手。如2004年全国I卷18题“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就是从考查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湖北卷的20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也是考查对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要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把握语句间的组合关系和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3对人物、景象、事物和事件等内容要点的概括

文章总要记叙、描写、说明一定的内容,表达情感、传递知识等,文章内容多涉及人物、景象、事物和事件。命题从这些角度设题,要求从文章中按一定的要求筛选整合或分析概括出主要内容。如广东卷20题。“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就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全国卷I“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辽宁卷对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的筛选等。

4分析综合作者的思想观点

文章的思想观点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赞同或批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相辅相成。命题多要求从文章中提炼出隐含信息。如2004年全国卷Ⅱ第20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题就是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5推断和想像

近几年的考试中,科学类文章的最后一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文意的前提下。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地推断或想像。出题角度有根据文中的景物特征,推断时令、地域等相关要素;根据事实理论,推断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根据说明对象特征,推断出发展趋势和变化等。近几年的所有科技文的最后一题都是要求学生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选项中的内容的对错。如2004年广东卷的想像推断题的四个选项:A是从绿茶的性能上推断;B是推断白茶的特点;C是茶叶的制作中维生素含量推断:D是从咖啡和茶的经济价值推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是有一定难度的考查要点,要注意整体理解,对基本信息要准确提炼,把握文章的隐含信息,挖掘出对问题的明确看法、角度的变换和材料的内涵等。

6赏折评价

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思想观点,多在现代文阅读的五选二的客观题中出现。但从2004年的15套卷中可以看出,在主观题中也加强了对赏析评价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四卷12个题目中,有6道题涉及到赏析和评价。

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考查的题型有两个:一是选择题的单项考查,一是主观题的综合考查。如2004年全国卷I的21题五个选项中四个是考查鉴赏能力的,Ⅲ卷四个题目有两个是考查赏析能力的。

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态度的设题。要求考生是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的哲理,抒发表达的情感全面认识、分析、判断后,对文章的思想作出是非、优劣、高下的评价。如全国卷Ⅲ的第20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命题原则

1命题的层次原则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命题上十分尊重考生的阅读规律,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理解”为切入点,有层次、梯度,形成一定的规律。

一般设题的顺序是:正确理解文中的词句意义: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的语言信息并整合、归纳: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或想象;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评价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等。

2命题的设计原则

从多年高考现代文试题可以看出,在命题上有下面几个原则:

(1)设计题目能够利用文中的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遵循阅读规律,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有层次,体现由语意到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有梯度,题目由浅入深,形成系列:

(5)题型相对固定,由单项选择到简答。最后是多项选择:

(6)由单一命题向综合命题过渡,强化赏析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力度:

(7)突出人文关怀,题干设计点明重点,利于考生思考。

总之,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客观性现代文阅读的时候,在把握高考考纲的前提下,要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走向,归纳出读题干,找出处,作比较,定答案,十二字解题方法和技巧,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点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鉴赏水平,让学生解答阅读题时得心应手。

上一篇:冬至包汤圆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校企合作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