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情散文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毛情散文(精选10篇)

三毛情散文 篇1

听到一个电台节目里,突然播放一段作家三毛生前的采访录音。

彼时已近中年的她,声音如少女般清亮甜美,描述起她与荷西的故事,真挚而又热烈的情感,穿过遥远广袤的时空,有一种击透心灵的力量。

年少时读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只是佩服与羡慕这个潇洒不羁的女子,她用一生孤勇去换一生爱,用一世才情书写传奇人生,活得实在精彩。

在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也从当初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女,在滚滚红尘中历经了几着劫,更明白真爱难能可贵。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来一粒沙,从此这世界上有了撒哈拉。”

如今再看三毛的爱情,也如沙漠一般荒凉而又热情,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却震撼人心。

她没有倾城容貌,却携了书和笔就去漫游世界,坚强而又孤独的她更有魅力,征服世人。

近代有才情的女子不少,但称得上奇女子的,唯有三毛。

02

所有传奇人物,似乎都有与众不同的少年岁月。

三毛于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在重庆黄角桠出生,本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

“懋”(mào)是家谱中的字辈,“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可她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年少时的三毛偏科严重,十分厌恶数学。她所有的灵气都表现在文科上,一本《红楼梦》翻了又翻,初中时期就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数学老师对三毛充满敌意,经常羞辱她。自尊极强的孩子变得叛逆,经常逃课。

在初二那年只好休学,由父母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

03

没有上学的日子持续了七年。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那造成了生长期的一个断层。以后,那七年有如一种埋伏在身体里的病。

三毛后来在《轨外》的歌词中这样写道:

“胆小的孩子怕老师

......

没年没月没有儿童节

小小的双手

怎么用力 也解不开

是个坏孩子的死结”

还有《谜》的歌词:

当时年纪小 我的愁 我的苦

妈妈 你不要以为它不是真的

而我是这么的不明白

今生的起步 要等到什么时候

……”

三毛在这首歌的旁白中说道:

“常常,我偷看母亲,尤其当她专心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总是在猜,猜我的苦与愁,母亲总也不以为那是真的。人类生生死死了几千年,爱是一回事,了解又是一回事。写到这儿,又看了一眼母亲,我突然感到辛酸。她的苦与愁,我又明白了多少呢?”

童年时的遭遇,是三毛这一生经历的缘起,其中的压力孕育出支撑她日后流浪生活的勇气。

04

1967年,三毛只身远赴西班牙留学,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在马德里,三毛遇见了生命中的爱人,荷西。

那时荷西还在念高中,年轻的男孩对着她喊道,“Echo,你等我六年,我读四年大学,服两年兵役后,就跟你结婚!”

三毛这才意识到,这个一直被自己当做弟弟的荷西,时认真的。

于是郑重的对他说:“六年太长了,我不能保证什么。你以后不要逃课来找我了,学业要紧。而且,我们也无需再见面了。”

她说完便后悔,这话未免太重了。

荷西听完后,眼里便含了泪。但他还是装出一副很开心的样子,面对三毛,在雪地里倒着跑,一边挥舞帽子,一边喊着“Adios(西班牙语的再见)!Echo! Adios! Echo!”

这时天空中漫天飘雪,看着荷西远去的身影,三毛几次都想冲动的喊他回来,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他只是一个高中生,有更好的人生在等着他,他不该止步于此。

她便只能用手死死地捂住嘴,泪眼朦胧的看着荷西一点点走远。

三毛情散文 篇2

一、三毛散文题目的独特性

一般的散文作品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有两类, 一类是标题直接反映内容, 读者一看就知道, 比如张爱玲的《天才梦》《谈女人》《论写作》, 周国平的《父亲的死》《平淡的境界》。这类题目与内容明显吻合, 就如街头叫着“卖羊头”, 拿出来的肯定就是羊头一样。另一种是托物言志型, 比如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里的一些作家作品《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等, 是写有松树风格的人和像白杨树一样积极向上的北方人民, 再如《在狱咏蝉》《石灰吟》, 都是托物言志的佳品。但是三毛作品的题目与这两类都不同。读者往往是双眼迷茫地读着, 读完之后再看题目, 稍加思索便会会心一笑——这正是三毛散文题目的魅力所在。

(一) 三毛散文题目与读者期待大相径庭或者干脆南辕北辙

看到《温柔的夜》这个题目, 未读过的人通常给出两种猜测:一种猜测是写爱情的, 用先抑后扬型。比如前面写前面写痛苦, 后面写快乐, 最后是温柔。另一种猜测是写亲情, 长辈与晚辈之间, 或是手足之间剔除误解隔阂之后的欢欣感人场面。但是读完之后才知道所写乃是一个流浪汉追着三毛讨钱的故事, 和爱情亲情毫无干系。“温柔的夜”这四个字, 在文章末尾有所体现——“夜, 像一张毯子, 温柔地向我覆盖上来。”2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表现了三毛知道帮助的人不是无赖之后的欣慰和幸福感, 也给读者以启迪意义。再如散文《芳邻》, “芳邻”二字在中国文化中指美好的邻居, 偏重于道德人品互相谦让一类的美好意义。初看标题, 大多数人则会以为三毛是要写非洲沙漠里那些本土人怎样和三毛和谐相处, 怎样帮助和照顾千万里之外飞来沙漠的中国“游女”, 一定会让善良的三毛感动得泪流满面, 三毛以此援笔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是开卷之后才知道这和读者的阅读猜想南辕北辙——那些撒哈拉人, 没有一个是“芳邻”, 简直是“臭邻”。要不是三毛幽默、宽容的笔调感染了读者, 读者一定会破口大骂的。散文《沙漠里的饭店》, 也不是写沙漠里为客人开的饭店, 而是写三毛每天给河西做中餐, 并且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 比如粉丝叫做冻住的雨。虽然偶尔有请朋友来吃饭, 但也不是真真意义上的以盈利为目地的饭店。还有《塑料儿童》等作品, 三毛的很多作品的题目都是这样, 与读者的阅读猜想相差甚远, 但是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读完之后还没有上当受骗的不满和愤懑, 反而感觉三毛的拟题能力超强, 文学功底深厚。

(二) 三毛散文题目开启读者思考人生的智慧之门

《亲不亲故乡人》是三毛散文集《背影》里的一篇。我国有句俗语叫“美不美家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是说无论身在天南海北, 见到故乡的人, 就会感到亲密无间。读者的阅读猜想是故乡人在海外亲密有加的关系。开卷之后才发现三毛不写这些, 三毛在揭露国人组团到海外观光时太多有失人格国格缺乏教养的表现。三毛作为同胞深深地不满和遗憾, 但是也是人微力薄, 无可奈何。偶尔尽最大的努力能挽回一点面子就努力去做, 依然杯水车薪, 无力回天, 这时她没有痛骂自己的同胞, 我们此时再回头看题目《亲不亲故乡人》, 便可读出三毛的无奈, 三毛的教养, 三毛的爱国情怀, 更有三毛的“家长对无知孩子”的包容。文章并不是以圣人自居的说教, 但是读者却能从这个题目中读出规劝的意味, 也能读出三毛的一颗包容的心。三毛作品题目充满着宽容和温情, 扩展读者思维的广度, 开启读者思考人生的智慧之门。

(三) 三毛散文题目浸润着三毛的浪漫风格

《爱的寻求》讲的是一个名叫沙仑的撒哈拉威男子, 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和爱, 被一个阿拉伯女子行骗的的故事。令人痛心的事是经过三毛多次的提醒和教诲, 这个男人明明知道那个阿拉伯女人在骗自己, 还是固执地心存侥幸, 只要只要那个女人给他一点温暖的话, 哪怕是骗他, 他都会义无反顾的追随而去。她把自己的全部家产积蓄给了那个女人, 之后那个女人就不知道去了哪里。过了几年之后, 女人来信说, 需要一笔钱, 买机票来看他。他为了筹足那笔钱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 超强度的加班, 在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 自己受了严重的伤, 还在坚持工作不肯休息。最后还毅然决然冒着坐牢的危险拿了哥哥店里的钱, 去找那个骗子女人。他的行为在一般人看来愚蠢透顶, 荒唐透顶, 但是三毛没有批评他。三毛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在想,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和幸福的。”3三毛的宽容和大度表现在了她给这个篇什所定的标题上:《爱的寻求》。世上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思维, 这是完全站在沙仑的立场上想问题的, 确切的说, 是站在三毛心中的爱的定义上想问题的。这个题目其实也给人们给一个启发:对于某些人做的某些事, 大家不应该用固定的思维去看待和评价。可以换个立场, 先不要盯着那个女人骗了沙仑多少钱, 先考虑一下沙仑的感觉, 沙仑在被骗时感到的是幸福, 那么大家就不会一味的责怪和嘲笑沙仑笨了。“爱的寻求”, 告诉大家失去金钱, 得到的是努力追求爱的过程, 过程里有苦也有幸福, 虽然是短暂的虚幻的, 但是当事人的感觉是幸福的值得的。“生命不在于长短, 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4, 护住金钱是某些人的幸福, 但是追求爱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尽管飞蛾扑火, 但是扑火也是向着目标扑去的, 那一刻也是幸福的。

二、三毛散文题目独特性的原因

三毛散文题目另类, 却丝毫没有造作的刻意为之的痕迹, 究其原因, 与三毛作品创作风格和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一) 由三毛的文体风格决定

学界对三毛作品的体裁颇有争议, 有人把他归结为小说, 因为是自己的真实的生活, 因此有人给它冠名为“私体小说”, 而三毛自己却不这样认为, 她大致认为自己的这些篇章为散文。我们不管它叫什么, 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重要的是作品本身。三毛的作品既象散文又像小说。由于它的叙事性不同于单纯的论述性的文体。比如, 论小说, 论音乐, 论艺术, 论穿着这样的东西, 可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读者可以有选择的目的明确的去读。而叙事性的有近似于小说的这种文体, 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大一些。比如余华的短篇小说有一些标题也很有个性的, 比如他的《蹦蹦跳跳的游戏》《为什么没有音乐》。余华的《空中爆炸》, 看题目以为是写什么重大事故或者战争之类的内容, 读完之后才知道是写几个年轻的朋友, 喝完酒, 先后把手中的酒瓶扔向空中一点, 碰撞后碎裂的无聊游戏, 就叫空中爆炸。而小说的重点也不是也这个游戏, 似乎有类似于三毛的思路之一。

(二) 由三毛的机敏聪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决定

并不是所有的叙事性文学都有一个谜一样的有个性的标题, 还得需要作者敏捷的思维, 怪异的思想模式才能想出这样的好标题。刚才用了著名作家余华的例子。但是三毛的题目和余华的风格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相同点是大门都有敏捷的思维, 怪异的思维模式。但是不同的是三毛有深厚的国文功底, 古诗词信手拈来, 随意化用而自然天成。而这个不是余华的长项, 余华读外国文学更多。所以三毛的作品题目的不同一般还有太多的诗意性, 这是打小在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中浸泡的结果。这一点和琼瑶女士倒很相似, 而琼瑶女士又稍逊于三毛的古怪刁钻的思维模式。

三毛的聪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独到的笔触, 赋予了散文题目独特性与模糊性——沙漠饭店不卖饭, 沙漠芳邻亦不芳, 使得读者在阅读之后自觉找寻题目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而就阅读本身来说, 散文更加有神秘感, 更加有悬念, 更加吸引人, 可读性更强了。她给了后世写作者一个很好的借鉴。

摘要:三毛散文的命名方式十分独特, 常常带有智慧性与浪漫性, 使人读完全文回看题目时常常会心一笑。而这种独特源于三毛的机敏聪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以及她亦散文亦小说的文体风格。

关键词:三毛散文,题目命名,独特性,启迪

参考文献

[1]莫言.《红树林·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代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2]三毛.《三毛最新精品集》.内蒙古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师永刚, 陈文芬.《三毛1943-1991》.作家出版社, 2011.

[4]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5]夏墨.《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三毛》.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闲情散文的阅读与写作 篇3

闲情散文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本文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龙应台的《目送》。《目送》是龙应台的一本抒情散文集,自出版以来,持续风靡大陆,不断再版。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家长、老师推荐给学生阅读。

从“学”写作的角度阅读《目送》,主要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提要点评

提要点评就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地从文章中选择一些有感觉的“点”进行写作方法的提炼。提要点评重点指向写作方法,而不是思想情感方面。例如下面的提要点评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1.《关山难越》的点评:

①“关山难越”这个题目十分耐人寻味。“关山”是大陆与台湾的关隘,“难越”是说难以逾越,也就是说,父亲想要回故乡,但是回不去。

龙应台的祖籍是湖南,而她在战乱时随父亲到了台湾,《关山难越》这篇文章以数个普通人生活中平凡的小故事,写了父亲对其身在大陆的母亲的思念以及对家乡湖南的思念。文章语言朴素,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娓娓道来。

②文章的形式十分有创意。这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然而全文中都只是用“他”这个字,只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爸爸,你教孩子们念诗吧”与文章开头的父亲教我念诗的场景相映照,寓意着一个新的开始,是爱无尽的循环。作者将自己称为“你”,以一种独特的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几十年的故事,道尽无限辛酸沧桑。

2.《冬,一九一八》的点评:

①文章以“我们不知道”和“我们记得”的段式排比,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个个事件串联起来,叙写了父亲的一生。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撑伞的人”,将人的一生比作“旅途”和“蜡烛”,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不舍,生动形象。

②“我们不知道”是子女未出生前父亲的生活,“我们记得”是有了子女后父亲的生活。然而不变的是生活的艰辛与辛酸,“我们不知道”这个部分里出现了很多问号,写出了这是作者第一次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看待他的生活,从前的自己其实并不怎么了解父亲。

③首尾呼应,结尾写文字被彻底删除,说明了父亲的一切都已经消失了,无法挽留。作者以这篇文章来纪念自己的父亲,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爱与不舍以及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3.《关机》的点评:

①龙应台的许多文章都是将自己称为“你”,也许这是一种与自己的独特对话。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生活,或许可以体会到更多。

②文章写了身边最普通的人和事,但龙应台却对此有着独特细腻的看法。全文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不管思绪拉得多远,最后还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先是新旧生活的对比,然后又开始寻找那个或许根本不存在的“他”,思考关于存在的生活,最后回到完全现代化的生活。生活变了,也许那个找不到的“他”便是过去消失了的生活状态吧。结尾“睡前,你关了手机”短短的一句话,把一切都结束掉了。“手机”是现代人生活的标志,关了手机,便是与生活的暂时告别。

③龙应台的描写很细腻,很清晰,没有一点废话,写出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旧生活的怀念。

二、分点梳理

分点梳理是系统地分析一篇文章,由此可以深入地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例如下面的梳理:

[作品名称\&山 路\&类 型\&借事抒情\&主 题\& 抒发对自己这代人行走在不同人生之路上的艰难、孤独及清醒,表达人生只能一个人走的感慨。\&事 件\& ①作者到露天剧场听蔡琴唱歌并遇到胡志强与马英九;

②作者想到躺在医院的中风的“才子”沈君山。\&人 物\& 我、蔡琴、沈君山、胡志强、马英九。\&思路结构\& ①描写露天剧场的环境氛围;

②蔡琴出场献歌,引人关注;

③描写坐在前排的胡志强夫妇与马英九;

④抒发对同行在一条路上的一代人命运的感慨;

⑤想到如今中风的“才子”沈君山,表达感慨。\&情感表达\& ①表达对自己这一代人行走在人生路上遭受不同磨难,经历不同命运的感慨;

②间接表现,隐性表达,如引用蔡琴的歌。\&语言表现\& ①语言雅致略带哀愁,描写蔡琴的歌声“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

②使用比喻手法,形象主动。开头将月亮比作“掰开大半边的葡萄柚”,歌声比作“柔软丝带”,十分动人。\&其他特色\& 对比手法:开头五万人剧场的隆重与结尾躺在床上的“才子”沈君山作对比,表达作者这一代人在历史“山路”上行进的明彻。\&]

三、样式归纳

在记事散文写作中,“套色法”指将文章不同层次看作不同的“色”。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叫做“主色”“辅色”“底色”。以龙应台的《明白》为例:

1.主色——核心事件。媽妈对我们的爱与依靠。文章选择并将大跨度的事件组合,写两个同龄人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中年的妈妈支撑着家庭,“强势”“嚣张”,本质都是对子女、家庭的保护和爱;晚年的妈妈病患缠身,孤独无助,时时处处需要子女关心安抚。文章事件呈现的特别之处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讲述。

2.辅色——辅助事件。“我”和朋友家萱在足浴店按摩聊天。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底色——环境映衬。本文的“底色”比较特殊,主要运用人的行为映衬。人的行为经过了作者的精心选取、设计和描摹。文章的中心是“通过聊天回忆过去和现在母亲的情况,联想过去和现在的自己,表达对女人不同时段的爱的理解”。青年的爱是自我和自恋,中年的爱是呵护与关心,老年的爱是依靠和留恋。作者以通过对窗外年轻女郎自恋神态的描摹作为文章的底色,强化了女人的美丽由浅入深的本质意旨。

三毛哥散文 篇4

三毛哥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儿,说玩伴三毛哥其实也不是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天天相伴玩耍的玩伴。

三毛哥是我舅妈家远房亲戚家的孩子。记得刚上初中的第一年,快临近寒假的时间我最期盼的一件事情就是去乡下舅舅、舅妈家里度假玩耍了。舅舅、舅妈面目慈祥和蔼可亲,表哥表姐更是对我疼爱有加,我们天天一群小伙伴们疯玩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才被大人们喊回家吃晚饭。三毛哥因在家里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喊他三毛,三毛大我两岁我由此也就称呼他为三毛哥。每当寒暑假到了三毛哥听说我来了总会屁颠屁颠的来找我玩耍,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捉迷藏、荡秋千、爬树摘桑葚、抓鸟蛋直至玩了一身的臭汗回家,舅妈看到不但不嗔怪我还笑嘻嘻的拿条湿毛巾替我擦汗换衣。

三毛哥长得憨态可掬,黑黒的皮肤笑起来两只小虎牙特可爱,一双浓眉大眼特招人喜欢。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没有种过地插过秧,更不懂四季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变化,小小年纪的三毛哥就带着我去田地里给我介绍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记得有一次三毛哥带我到村头一望无际的麦田里看未成熟的小麦,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的吹佛下就像波澜起伏的辽阔海洋一样壮观。三毛哥说未成熟的小麦穗用火烤熟吃起来特别香甜,我听了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三毛哥将信将疑。只见三毛哥到公路旁找到几块碎石头,支起一架简单的烤炉,然后到麦田里揪下十几朵麦穗烧烤了起来,不一会工夫麦穗烤熟的阵阵清香味道就扑面而来。三毛哥把烤熟的麦穗放在手心里边轻轻揉搓边轻轻吹去麦粒上依附的焦皮,但见一粒粒饱满的未成熟的青色麦粒呈现在三毛哥的手心里,三毛哥小心翼翼地把一捧烤熟的麦粒放到我的`手心里叫我尝尝味道,我迫不及待的把烤熟的麦粒放进嘴巴里品尝,顿觉一股清香软糯的香味溢满口腔,我人生第一次享受的一顿美味野餐让我至今回味意犹未尽......

记得有一次我刚吃完晚饭,三毛哥就兴奋地跑来喊我和表姐表哥一起出去,说是要放什么云灯。三毛哥把我们一帮小伙伴带到一片空旷的地方,我这才发现三毛哥手里有一个灯笼一样圆滚滚的东西。三毛哥用狡黠的眼神望着我并神秘兮兮对我说:“耐心等一会呗!等会带你飞天上去哦!“我听了心里一阵紧张并紧紧地抓住了表姐的手,表姐笑眯眯地安慰着我并说三毛哥是在骗我呢!

也不记得三毛哥当时忙活了多久,最后听到三毛哥大声地对大家说:“大家往后退点,我的云灯要飞天喽!”但见一个有火苗闪烁的灯笼状的东西缓缓地脱离地面升入夜空中。记得那天的夜空很美繁星点点,星光闪烁的夜空里有明亮的一轮圆月,云灯在美丽浩瀚的夜空里慢慢飞翔,我兴奋地大叫起来:“三毛哥真棒!三毛哥真棒!”三毛哥听了表情憨憨的不好意思地抓抓头皮说:“家乡的云灯很好做的。”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没有去了解云灯飞天的做法。

后来要读高中了,学习也紧张起来,寒暑假爸爸妈妈也就不让我去乡下舅舅、舅妈家了。再后来学业结束去了遥远的南方城市工作,记得有次出差外地要乘坐飞机,在飞机上看着窗外闪烁的点点星光,不知怎么就想到三毛哥对我说过的话:“耐心等一会呗!等会带你飞天上去哦!”萦绕在耳边的话语不知怎么让眼眶一阵阵湿润起来。

三毛散文《蝴蝶的颜色》 篇5

回想起小学四年级以后的日子,便有如进入了一层一层安静的重雾,浓密的闷雾里,甚而没有港口传来的船笛声。那是几束黄灯偶尔挣破大气而带来的一种朦胧,照着鬼影般一团团重叠的小孩,孩子们留着后颈被剃青的西瓜皮发型,一群几近半盲的瞎子,伸着手在幽暗中摸索,摸一些并不知名的东西。我们总是在五点半的黑暗中强忍着渴睡起床,冬日清晨的雨地上,一个一个背着大书包穿着黑色外套和裙子的身影微微的驼着背。随身两个便当一只水壶放在另一个大袋子里,一把也是黑色的小伞千难万难的挡着风雨,那双球鞋不可能有时间给它晾干,起早便塞进微湿的步子里走了。

我们清晨六点一刻开始坐进自己的位置里早读,深夜十一时离开学校,回家后喝一杯牛奶,再钉到家中的饭桌前演算一百题算术,做完之后如何躺下便不很明白了,明白的是,才一阖眼就该再起床去学校了。

这是面对初中联考前两年整的日子。

即使天气晴朗,也偶尔才给去操场升国旗,高年级的一切都为着学业,是不能透一口气的。早晨的教室里,老师在检讨昨夜补习时同学犯的错误。在班上,是以一百分作准则的,考八十六分的同学,得给竹教鞭抽十四下。打的时候,衣袖自动卷起来,老师说,这样鞭下去,皮肤的面积可以大一些。红红的横血印在手臂上成了日常生活的点缀。

也不老是被抽打的,这要视老师当日的心情和体力情况而定,有时她不想拿鞭子,便坐着,我们被喊到名字的人,跑步上去,由她用力捏眼皮,捏到大半人的眼睛要一直红肿到黄昏。当老师体力充沛的时候,会叫全班原位坐着,她慢慢的走下讲台来,很用力的将并坐两个同学的头拼命的撞,我们咬着牙被撞到眼前金星乱冒、耳际一片嗡嗡的巨响还不肯罢手。也有时候,老师生气,说不要见我们,烈日下刚刚吃完便当,要跑二十五圈才可以回来,如果有同学昏过去了,昏了的人可以抬到医疗室去躺一会儿才回来继续上课。

我们中午有半小时吃饭的时间,黄昏也有半小时吃另一个便当的时间,吃完了,可以去操场上玩十五分钟,如果是快速的吃。白天,因为怕督学,上的是教育部编的课本,晚上,买的是老师出售的所谓参考书——也就是考试题。灯光十分暗淡,一题一题印在灰黄粗糙纸张上的小字,再倦也得当心,不要看错了任何一行。同学之间不懂得轻声笑谈,只有伏案的沙沙书写声有如蚕食桑叶般的充满着寂静的夜。

标准答案在参考书后面,做完了同学交换批改,做错了的没什么讲解,只说:明天早晨来了再算帐,然后留下一大张算术回家去做,深夜十一点的路上,沉默的同学结伴而行,先到家的,彼此笑一笑,就进去了。

每天清晨,我总不想起床,被母亲喊醒的时候,发觉又得面对同样的另一天,心里想的就是但愿自己死去。

那时候,因为当年小学是不规定入学年龄的,我念到小学五年级时,才只有十岁半。

母亲总是在我含泪吃早饭的时候劝着:“忍耐这几年,等你长大了才会是一个有用的人,妈妈会去学校送老师衣料,请她不要打你……”那时候,我的眼泪总是滴到稀饭里去,不说一句话。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么残忍,而她讲话的语气却很温柔而且也像要哭出来了似的。有的时候,中午快速的吃完了便当,我便跑到学校角落边的一棵大树上去坐着,那棵树没有什么人注意它,有粗粗的枝丫可以踩着爬上去,坐在树荫里,可以远远的偷看老师的背影,看她慢慢的由办公室出来向教室走去。远看着老师,总比较安然。老师常常穿着一种在小腿背后有一条线的那种丝袜,当她踩着高跟鞋一步一步移动时,美丽的线条便跟着在窄窄的旗袍下晃动,那时候,我也就跳下树枝,往教室跑去。

面对老师的时候,大半眼光不敢直视,可是明明显显的可以看到她鲜红的嘴唇还有胸前的一条金链子。在那种时候,老师,便代表了一种分界,也代表了一个孩子眼中所谓成长的外在实相——高跟鞋、窄裙、花衬衫、卷曲的头发、口红、项链……。每天面对着老师的口红和丝袜,总使我对于成长这件事情充满了巨大的渴想和悲伤,长大,在那种对于是囚禁苦役的童年里代表了以后不必再受打而且永远告别书本和学校的一种安全,长大是自由的象征,长大是一种光芒,一种极大的幸福和解脱,长大是一切的答案,长大是所有的诠释……而我,才只有这么小、在那么童稚无力的年纪里,能够对于未来窥见一丝曙光的,就只有在那个使我们永远处在惊恐状态下女老师的装扮里。我的老师那时候二十六岁,而我一直期望,只要忍得下去,活到二十岁就很幸福了。

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发呆,常常有声音,比老师更大的空空茫茫的声音在脑海中回响——二十岁——二十岁——二——十——岁——。想得忘了在上课,想得没有立即反应老师的问题,一只黑板擦丢过来,重重打上了脸颊;当时的个子矮,坐第一排的,那一次,我掩面从教室里冲出去,脸上全是白白的粉笔灰,并不知道要奔到哪里去!我实在没有方向。在校园的老地方,我靠住那棵大树,趴在凸出来的树根上哀哀的哭,想到那个两年前吊死的校工,我又一次想到死。风,沙沙的吹过,抚慰了那一颗实在没有一丝快乐的童心,我止了哭,跟自己说;要忍耐妈妈会送衣料来给老师,就如其他带礼物来看老师的家长一样,一定要忍耐不可以吊死,如果可以忍到二十岁,那时候令人惊慌无比的老师和学校就一定有力量抵抗了。那时候,不会这么苦了,现在——现在才十一岁,而我的现在,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我又趴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那一次,是被老师拉回教室去的,她用一条毛巾给我擦脸,笑笑的,擦完了,我向她鞠了一个躬,说:“老师,对不起。”作文课里,没有照题目写,我说:

“想到二十岁是那么的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四周没有东西可以摸触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

老师将作文念出来,大声问:“你为什么为了丝袜要长大?你没有别的远志吗?陈平,你的二十岁难道只要涂口红、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学,你们要不要学她?……。”

后来,老师要人重写,我回家又急出了眼泪。晚上放学总有一百题算术,实在来不及再写作文。简短的写了,整整整整的写说:将来长大要做一个好教师是我的志愿。老师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红并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红背后的那种意义。每天晚上,当我进入睡眠之前,母亲照例提醒孩子们要祷告,而那时实在已是筋疲力尽了,我迷迷糊糊的躺下去,心里唯一企盼的是第二天学校失火或者老师摔断腿,那么就可以不再上学。第二天早晨,梦中祈求的一切并没有成真,我的心,对于神的不肯怜悯,总也觉得欲哭无泪的孤单和委屈。当年,我的信仰是相当现实的。

有一天,老师照例来上早课了,她忘了算前一日考错题的帐,只是有气无力的坐着,挥挥手叫我们自修、背地理。老师一直在查看她的桌子。然后突然问:“今天是谁最早到校?”大家说是陈平。她盯住我,问我进教室后做了什么,我说是被一只水牛一路追赶着没命跑进学校的,后来丢烧饼给牛吃,它还是追……。“我不是问你这些,你动过了我的日记没有?有没有偷看,说?”我拚命摇头,胀红了脸,两手不知不觉放到背后去。那次没有被抽,而一个早晨的课却都上得提心吊胆,老师不时若有所思的望我一眼,她终于叫了我的名字,一叫名字,我就弹了起来。“把这封信送到后面六年甲班的李老师那里去。”

我双手接了信,发觉信封并没有粘上,是一封淡蓝的信。“不要再偷看,快快走。”老师说了一句。

走到转弯的地方,我回了一下头,发觉老师在教室的窗口看我,加快了脚步,转了弯,老师看不见人影了,我快速的将信纸拉出来,看了一眼——既然一口咬定我偷看了,就偏偏偷看一次,免得冤枉。信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日文,其中夹着两个汉字——魔鬼,看见她居然叫一个男老师魔鬼,我吓了一跳,匆匆折好信,快步向六年级的教室走去,双手交给李老师便回来了。我猜,我的老师和李老师一定为着某种特定的理由而成仇。那天吃完晚饭之后,班长气喘喘的打手势叫我们赶快出教室,我们放下了便当跟在她后面跑,若大的校园在这黄昏的时候已经空旷了,只有补习的高年级是留下来的。

三毛钱的快乐散文 篇6

都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今天我却用三毛钱买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中午快十一点了,赶紧去超市买菜。我是紧走快赶,习惯了中午十二点吃饭,所以有些心急。收银处排着长长的队伍,偶遇祖孙二人插队,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哟。大家都在说,要排队交钱,祖先二人却都无视别人的良言相劝,就站在队伍中往前挤,看样子她们好像不懂超市里的规矩。奶奶可能是第一次来超市,孙子可能还不到两岁,他们拉着手不顾大家的七嘴八舌,谁也没有真正的阻拦他们,只得由他们去了。

等他们挤到收银台正好有人在交钱,他们不管不顾,将手中的一排爽歪歪放到收银台上。今天收银员是一个新来的小伙子,业务很生疏,本来我就有些着急,再加上这样的收银员和插队的人,心里莫名地烦躁起来。不时地向前张望,我看到我前边的人也有些不满,嘴里不停地说,要排队要排队。

可能是经不住奶奶的泡磨,也可能是真得没有一点经验,收银小伙子竟然不顾后面长长的队伍,将奶奶的手中的商品扫了码,我听到小伙子说:“五块三。”奶奶手里攥着五元钱说:“五块行不,我就拿五块钱。”小伙子当然不行,然后消码,给后面的人收款了,我前面有三四个人吧,等到我时,奶奶还在那里向小伙子不停地说:“答应给孩子买爽歪歪的,就拿五块钱,行行好,帮帮忙。”小伙子不知道说什么了,一脸的尴尬,我打量了一下祖孙二人,依他们的衣着和表情看,他们可能是工地上农民工的家属,或许第一次来超市买东西,不知道超市是不能讲价的,或许是第一次进城还不知道城市的生活规则。看着孩子祈盼的眼睛,看着奶奶无奈的表情,我突然想起我的妈妈,她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对城市可以说一无所知,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多么艰难啊,何况这样一位老奶奶。虽然我心里比较着急,但是看到奶奶的样子,我不禁想要责怪收银员,也想要责怪前面几位购物者的无视。终于轮到我了,小伙子将我的菜扫了码,我说将那排爽歪歪也扫上吧。小伙子说,他的钱不够,我说我给。小伙子问:“你们一起的?”我说:“扫上吧,不就差三毛钱吗?奶奶把五块钱给小伙子,三毛钱我替你出了。”回头告诉奶奶:“以后到超市买东西,看好标签上的.价钱,超市不讲价的。”奶奶拿起爽歪歪递给孙子,连说谢谢,逃亡似的离开了超市。

当我提着菜,走出超市的时候,正看到孩子快乐地享受着他的战利品,奶奶脸上洋溢着兑现承诺后的满足感。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三毛钱买来祖孙俩快乐,超值!

说实话不想就此事作任何个人的主观猜测,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一个农村人来到大城市里的种种无知带来的尴尬与窘态。想起多年前,我一人只身一人去外地求学,大城市里的喧哗让我眼花缭乱,若大的城市,好像没有我的立足点,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生活,心理的不适和水土的不服,让我无所适从,虽然是在学校那样单纯的环境里,我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看到别的同学在那样的环境游刃有余,而我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要怎么去做。那种情况下,原来自信满满的我一下子掉进了自卑的泥坛,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天报到,别人都在父母亲人的陪伴下,而我却一个人拿着录取通知书,按照路线找了半天才找到。本来就身残,还被迎接新生的学姐学哥误认为我走错了地方,那时委屈泪在眼里打转也不敢掉下来。入校后远比我想象的问题多得多,我所准备的东西有限,和室友一比,我简单就算是空手来报名。出去买东西,又是困难重重。第一次进大城市买生活必须品,东西都贵得吓人,我左挑右选,选了几件最便宜的,让同学看在眼里,都笑话我说没见过世面。是的,我真得没有见过世面,可笑吗?可是我不敢反驳,同学们各方面适应得都比我快,而我光看都看不过来。

最困难的事,就是去热水房打开水,虽然离宿舍不远,但是提着开水瓶走路,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从小妈妈怕我烫着,从不让我动那些开水热饭。妈妈说,我两步就能把水晃到身上,一个不小心就皮开肉绽。看着热水房,我心里在流泪,自卑,自卑,还是自卑,谁让我先天就就摇摇晃晃地走路?谁让我就这样争气好强,非要报到我认为最好的学校?

虽然很艰难,但是我知道离开父母只能靠自己,我拿着暖瓶,准备打少量的水,以便不摇晃到我的身上,再难我也要面对,心里流着泪,却倔强地去打水。恰好碰室友吃饭回来,帮我提了上来,从此,打开水成了室友对我最体贴的帮助了。这一帮助就是几年从未间断。只要想到在外求学的几年我从来没有自己打过开水,对室友的感激之情就从心底流淌到手心,流到每一个我能帮助的人的身上。今天我也一样,这样一对祖孙,她们对我也许只是一个机会,一个举手之劳罢了。可是我这个举手之劳对她们来说影响应该是深远的。

下次再见面的时候我们也许不会记得彼此,但是我想奶奶一定会告诉孙子,城市里不光有车水马龙,还有陌生人之间的善良与温暖,衷心地希望孩子的内心永远快乐,充满阳光!也愿城市里的包容能容下更多无知,给予更多的宽容!

论三毛的创作态度和散文体特色 篇7

陕西电大汉中分校

汉语言文学本科

【摘要】 三毛,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用生命去写作,把人生美好诗意的东西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从创作态度去解读三毛的作品,分别从三毛的文学价值观、散文体特色等方面探讨“三毛体”的创作态度,让一个真实的三毛重现我们眼前,看她如何在生命中美丽蜕变,破茧而出。

【关键词】 三毛;创作态度;自传体散文

关于三毛,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1] 用心灵写作,用生命体验,是三毛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她热情,浪漫,真诚,甚至不失孩童般的率真,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永存。当然,与一些名作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股为时不短的“三毛热”,使她的生命永融于文学之中。一、三毛的创作态度

(一)、写作只是将个人生活做一个记录而已

从她的创作态度来阅读她,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对她的理解。创作态度,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

[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这种写作也构成了她通俗写作的核心——写于生活,在于娱乐。正如三毛的写作与她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

解读三毛,她散文世界就是她生命存在的世界。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二、三毛散文体特色

如同三毛的生命是一次性的一样,三毛的散文也是一次性的,它是别人学不会的。我们可以试图把三毛那种独有的散文写作叫做“三毛体”。它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三毛散文除了具有一般散文所共有的特征,即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作品全部采用第一人称,作品里有一个永恒的主人公,即她自己——三毛——Echo,与同时期的琼瑶等作家相比,她不是着意去虚构别人的人生来描绘动荡的社会生活,而是执着地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探索。这是开创她独特的“三毛体”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毛体”的散文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三毛散文世界是一个自然流露的真实的世界

巴金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无技巧,而读者读三毛的作品时,就像是在小酌一杯茗茶,有一缕清香,却丝毫没有粉饰雕琢的痕迹。三毛在《衣带渐宽终不悔》里说:“我的人生也不刻意,一切顺其自然。说宿命,太悲观了,说是大自然的定律比较好。《老子》里有一句话:‘万物作焉不辞’,天地万物都循着自然运作而不推辞。我是个自然

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这种人生观甚至写作观的形成,源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7]她开始全心全意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真真实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也满足了读者们日益增长的消遣娱乐需要,让大家在阅读之余学会思考生活和为人的种种。

(二)自传性散文

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游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

尽致。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带有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传的色彩上,纪实、抒情。她的文章中,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等。三毛在她的作品中也讲述了一个一个的故事,但是它与小说中的叙事故事情节不同,三毛所叙述的故事大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她的散文《寂地》描写的是几位朋友野营时讨论一种叫做“脸狺”的怪物,故事没有所谓的开头、结尾,从天黑时写起到第二日天亮时便嘎然而止,整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示,仅有的两段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当时恐怖的气氛,作者只是要在其中表现她对“神迹”的看法。此外作为小说的叙事,都是一些虚构的情节,而三毛作品中的叙事却都是真实的。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从三毛的作品到三毛的自述,可见其作品最主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融纪实与文学性为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写个人志趣。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间众生、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构成奇特的人生风景。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

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我们所了解的三毛作品所具有的洒脱不羁的风格,也是从她的语言开始的。作为一种生命纪实,三毛散文的语言也刻上了她本人的痕迹,乐观向上追求自由的三毛将自己对生命的执着、对世界的认识都形成了文字,使它天然的具有一种机智、纯净的特点。

《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把粉丝做成“粉丝煮鸡汤”“蚂蚁上树”“合子饼”,而荷西却一次次上了三毛的当,以为是尼龙线、沙鱼翅膀等,荷西还把三毛的做的紫菜卷误以为是“复写纸”。我们从阅读中仿佛可以看到三毛转过身去,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她以一种不动声色的笔法写出一个主妇骄傲的情绪,塑造了一个幽默、可爱的形象。

在《芳邻》中,当三毛拒绝邻居把“小山也似的骆驼尸体”放进“自己如鞋盒一般大的冰箱”时,那句“你拒绝了我,伤害了我的骄傲”是全文最经典的语录了。精彩绝妙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怒气冲冲而又可笑的黑人妇女形象。最后姑卡强穿了三毛的鞋,当三毛说“我们这个家,除了我的‘牙刷’和‘丈夫’之外,还有你们不感兴趣不来借的东西吗?” 姑卡“如梦初醒”,忙问“你的牙刷是什么样子的?”三毛激动得把她赶出去,关上门。“姑卡在街上对另外一个女人大声说:‘你看,你看,她伤害了我的骄傲。’”三毛就是用记叙的朴素口吻,却让你完全被她的语言牵引着,哭笑不得。

《沙漠观浴记》中三毛第一次看见沙漠女人洗澡时,觉得她们全裸的身体是那么胖大,令人触目惊心,而“比较之下,我好似一根长

在仰望她。同时与琼瑶金庸的作品一起,在20世纪80年代,推动了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探讨这一特殊的文学写作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桂花情散文 篇8

我从小就生活在桂花的世界里,在桂花的怀抱中长大。

我踏入的第一个学校——贵州省紫云县大营希望小学,四周都有葱葱郁郁的桂花树,每当到农历八月的时候,校园的十里之外都有着扑鼻而来的桂花味,她吸引着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冲进校园。当迈入校园时,每一步都总喜欢停留在桂花树下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再背着书包飞快的冲进教室和同桌抢着坐在靠窗的一边。

在我母校的升旗台中间,有着一棵像蘑菇一样的桂花树,大的要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手拉着手才能将它抱住,每年到了炎热的夏天,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坐在树下乘凉。等到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才背着书包依依不舍的离开树下,迈出校园的那一步,也总是喜欢回过头来深深地吸一口气才慢慢离开,虽然离开了学校很远很远的地方。每天中午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同学喜欢在树下玩着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玩玻璃珠等游戏。在那棵树下时刻都有着同学们的笑声,总作文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在哪里可以忘记心中的一切烦恼,学习的压力,在那里永远都有欢笑声,从未有过哭泣的声音。

在大操场的篮球场边缘上也有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桂花树,树下有着老师们课下谈话的笑声,桂花味的香味让他们忘记了教学的辛苦和心中的烦恼。赛场上的老师或同学打完球,总喜欢躺在树下呼吸桂花的香味,躺在一棵棵葱茏的大树下乘凉的感觉比在电风扇旁吹风更爽,还可以消除烦恼,就会有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每当我看到哪儿有几棵桂花树时,我总是会想起我那被桂花树包围着的母校。每当我想起她时。总能给予我力量,告诉我:人生要象桂花树一样坚强,无论多大的风吹雨打,总是会给自己保持一身绿装,给予人们对生命的憧憬,给予人们振奋,不要像枫树一样,过了秋天就慢慢地将自己变得衰老,到了冬天就独自的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当人们抬头看她时,总会给你一种消沉的感觉,而桂花树的精神就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情经典散文 篇9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恋。如此便可不相怨。

最好不相守。如此便可不相离。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弃。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相恋不如从未相见。相思不如从未相知。如此便好。

免得相思苦。免得苦相思。免得衣带渐宽人憔悴。免得为君风露立中宵。

可爱情从来都不是不想便不遇的事。爱如干柴遇烈火。不遇上也就罢了,一旦遇上,挡都挡不住的汹涌澎湃。爱是鹤顶红,纵是剧毒。可有人甘心情愿赴死。无人幸免。

初夏。院落的芍药花浓艳如血。一日清晨,一阵急雨刚过。花落了一地。我看了良久。似听到了那一地的叹息。黛玉的感伤我不学即会,但葬花,我学不会。我也始终都觉得可笑。希望曹谦卑泉下有知,不要与小女子一般计较。毕竟,不是每个多愁善感的人,都会独倚花锄偷撒泪。我是粗人。不做雅事。

也许,最好的归宿,不过如此。虽零落成泥,却也曾经暗香缠绵。

生死天命。没有谁能逃得过。不过曾经,有人平淡一生,有人叱咤风云。最后,都是一把黄土掩风流。

我捡起一片苍白的花瓣,轻轻的拭去冰凉的雨水,夹在日记本里。在那一页,我执笔写道:红尘室外多纷扰。落花空门清心静。我这样告诫自己。远离红尘。平平淡淡就好。

也许。上天才是智者。是权倾天下的君王。而我,只是身在红尘里的女子。不管怎样的远离。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柳暗花明不是为我的山穷水尽才衍生的绚烂光景。我知道。天予多情。不予长相守。我奈何不得。

我曾固执的逃离。你。不相见便可不相恋。不相恋便可不相思。不相思便可不相恨。不相恨便可不相怨。

我不会欲擒故纵。我那日的离开不是为了吸引你的到来。我也知道。纵然我真的离开。你也不会寻着我的气息走过来。我只是想要拼命的逃离你。我倔强的以为,没有你,我可以笑的很美,很灿烂。我可以不用再尝相思之苦。

原来。我的固执。实在不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你存在时,我的思念,像你手里的风筝。无论多远,都会回到你温暖的手心。我愚蠢的逃离,也弄丢了你的踪迹。我漂泊无依的爱,断了线,飞的那么高,我害怕高处不胜寒。我害怕我执着的爱恋在苍灰的天际开始慢慢坠落。坠落。然后粉身碎骨。我害怕。我到死。都不能拥有你……

我想说。我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是。此生不能嫁给你。此生不能唤你一声夫婿。

梦里。我笑开了花。你说。我的兮。若此生我不能娶你。我的邵阳宫将永远为你而空。

这样一句不是承诺的承诺。我又喜极而泣。你是我的王。而我。多情愿是与你比肩的后。亦是你盛宠的妃。

我不求此生不相见。你知道我内心深处是想见你的。迫不及待的相见。我沐浴熏香。我梳妆打扮。只为在见你的那一刻,能留得住你欢喜的眉眼。若允许我贪心。我希望你也恋着我。如我恋你一般。深深深深深深深深的思念。

请不要责怪我的口是心非。我日夜期待与你的相见,相恋,相依,相守。我只是怕极了你离去时薄凉的背影。我多么悲切的呼唤。你都听不见。我睹物思人。我泪水涟涟。因为爱。我不想见。我不想听。

夏花落了。夏雨尽了。秋风凉了。秋霜寒了。你呢。冷吗。我在想念你的时候。你是否也想起了我。

深夜。我穿的.依旧很单薄。走在院落。突然。竹影动了。篱笆庞的狗叫了。是你。来了麽?

我欣喜的转身。什么都没有。没有你的身影。没有你的气息。只有一阵很凉很冷风。穿过我的心。穿过竹林。

我对于与你的相恋。始终都不悔当初。爱过。痛过。笑过。哭过。我依然不悔。我曾说。爱如鹤顶红。那么我为你甘愿赴死。

致慈母情散文 篇10

唐代孟郊《游子吟》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记

舞台是小天地,天地是大舞台。时而潮起潮落,时而花谢花开。母亲十分伟大,时刻奉献关爱。付出自己一生,引导子女成才。

母亲,你知道吗?是你养育我逐渐长大成人。

母亲,你知道吗?你可知道我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母亲,你知道吗?你给我的爱,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母亲,你知道吗?在每一个夜里,我流了泪,失了眠。

母亲,你知道吗?你在无数个时光里,用那无私的爱来关心我。

母亲,你知道吗?如果你真的放不下我,那就请你常在梦中与我相聚。

母亲,你知道吗?我长大后懂得了珍惜生命,更懂得了怎样与他人相处。

母亲,你知道吗?我正看到了你每天早出晚归,更体会到了你内心的愁苦。

母亲,你知道吗?你在那里应该没有烦恼,更没有痛苦的地方,厮守着养育我的故土。

母亲,你知道吗?我仰望着苍茫的天空,感受匆匆而过的人流,只能向你着默默的祝福。

母亲,你知道吗?你像那天空中的一颗启明星,引导我出行的方向,鼓舞着我前进的斗志。

母亲,你知道吗?你时刻在想念着我和担心着我,如今你不在为我擦干泪水和不在为我担心了。

母亲,你知道吗?你用那一道微弱的阳光,照亮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从此它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根支柱。

母亲,你知道吗?每当在大街上我看到别的孩子,与自己母亲手牵着手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疼痛。

母亲,你知道吗?你肯定不需要什么回报,你已拥有了无比高尚的情怀。我自从与你离别以后,再也没人有像你一样疼爱我了。

母亲,你知道吗?我既感谢你让我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世界上的无限光芒,更感谢你让我享受着人间的无比温暖。

母亲,你知道吗?当我遇到挫折而不顺心时,我就会想到我是你最宝贵的儿子。我会因你而好好地生活着,世间众多的爱都难以永恒,只有伟大的母爱才能永恒不变。

母亲,你知道吗?我深深地记得在小时候,你用肩扛着我在乡间的小路上行走,那时无论我有多么的.顽皮,怎样捣蛋你都是那样的疼我。有时候我不小心摔到在地,你也总是用那双粗糙的手,把我扶起来抱在怀里安慰着,为我擦干痛苦的泪水。

母亲,你知道吗?在父亲走了以后,你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大家集聚在一块谈天说地。每当吃过晚饭,你就那么静静地一个人坐在角落边沉默不语。时不时的有一声微叹,而又时不时的对我看了一眼。你不说话只沉默着,我看你那手上则有粗糙的沧桑痕迹,而脸上却刻着念人生痛的岁月印迹。

上一篇:村 先 进 个下一篇:以春天来了为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