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精选9篇)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开学,我校在上学期研究“问题课堂”的教育理念支持下,继续大力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把钻研的课改理念在全校教师和学生中广泛推广。本期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督促、科研处筹划,深化推广课改实施

我校的课改工作自一开始到始终坚持,主要得益于学校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和始终如一的支持。本学期,学校班子对课改的决心和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课改工作继续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策划、教科研处具体指导实施。组织教师和学校信息处人员联手,共同学习网上的先进方法与理念。在学校局域网上形成资源共享,方便交流、便于钻研。提高了全体教职工对课改工作的高度认识。

学校领导班子对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在“朝阳初中教科研处领导小组”的准备筹划下,深入开展“问题课堂”的推广实施工作方案。

二、制度保障、奖先评优,调动兴趣推进课改

本学期我校在上学期所制定的《课改实施方案》,《课改奖惩制度》《推门听课制度》的基础上。又重新制定了《“问题课堂”优质课大赛实施方案》《课改考评细则》《“问题课堂”优质课大赛评价表》等,让老师们有“抓手”可依,有积极性可调。以便于优质课大赛的顺利有效的开展。

三、大赛开战、论坛交流,便于课改经验互融

听课是促进深化课改钻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营造课改氛围的有

效手段,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1.方案先行,酝酿赛课:赛课由教科研处统一安排,每周一上午向教师公布赛课名单及具体时间安排。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问题课堂”之“师预设、生生问”的推广实施。开展了“问题课堂”优质课大赛活动。制定好《“问题课堂”优质课大赛实施方案》、《课改考评细则》、《“问题课堂”优质课大赛评价表》后,把它们放在“共享文件夹”里,让老师们学习领会。为赛课充分酝酿氛围。

2.领导参评,公开公平:赛课预计进行一个月时间。听课利用每个学科半天的论坛活动时间进行,第一二节听课,第三节评课议课。由各科评委统一打分。徐校长亲自做到节节听课评课,其他各级领导分组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为打人情分避了嫌。评课时重点评不足和建议,便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授课教师重点讲自己是如何预设重难点问题,预设如何让学生生发问题的。评后教研组长要总结出优点和建议。各位教师写出自己的听后心得。由于时间有了保证使听课、评课、集体备课都落到了实处。

3.及时总结,赛后表彰:我们依然利用每周一上午的第四节例会时间总结上周听课中备课组给出的建议和优点,使每个备课组和老师不断改进缺点,授课教师的课一周比一讲得好。教师们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部分同志还能创造性的应用课堂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落实了“面向全体”的目标要求。在全部科组、所有人员全部赛课结束后,学校把所有教师的大赛成绩评出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进行了公布表彰。

四、学习先进、名师垂范,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1.响应号召,决不放过每一次学习先进的机会。学校对于教育局组织的县内兄弟学校的研讨会积极参加,大力支持。每一次都极大限度的多去教师,给予每位教师多多学习的机会。

2.主动学习,学校领导搭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校际交流。本学期,我校的谢艳艳老师荣获“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的光荣称号,学校校长把他们赴商丘新华学校的照片全部放到资源网里,让老师们观看,并且在例会时专门进行学习经验讲谈。以激起教师们对奖励、荣誉的渴望,这给老师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极大地提高了老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长补短,极大地强化了学校课改的氛围。另外,学校又和中心校联手,以谢艳艳老师为榜样,以身边的名师为示范,举行了朝阳镇青年教师成长报告会。极大地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五、注重宣传、班级实验,打造优秀课改名片

本学期,学校注重积极进行课改宣传,下大力、花本钱制作了两块有关的课改版面,一块是十年来的课改发展历程,一块是“问题课堂”的具体理念及实施情况。悬挂于学校的教学楼大厅下,让全体学生关注学习,以使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学校以七一班为实验基地,校长亲自召开教科研处人员和七一班全体科任教师会议,决心进行课改常态化实施。以便打造出具有朝阳初中课改特色的优秀名片。

六、进修培训、引导学习,提升教师课改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进修,统一安排培训。学校每周一例会时,徐校长

都会统一安排一定时间,对教师们进行课改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学校还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学杂志,购买了关于创新教学设计的光盘,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学习材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业务、自修提高、切磋教艺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师的课改能力。

七、检查督促、加强督查,鞭策教师课改常态

督查内容主要为: 1.是否有教案和学案; 2.是否规范使用教案和学案; 3.是否按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课堂; 4.是否使用白板教学; 5.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八、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1.说课环节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2.评课中教师说优点多,给建议指不足少。

3.讨论主教案时很少有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往往是写成什么教什么,集体教案没有真正体现集体智慧。

4.教师被动参与课改现象突出,导致上课教师与教科研处经常在玩“躲猫猫”的游戏——查的时候按要求做,不查的时候搞老一套。

5.教学反思工作流于形式,千篇一律,质量较差。

总而言之,对“问题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经过一学期的赛课行为,教师们对如何激发学生生发问题的意识有了一定的体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我们担心的是教师们在赛课时会精心准备,而后,赛后会恢复常态,而不能将赛课行为及表现常态化。迄今为止,我们在如何将课改常态化还缺乏更好的管理理念。这将是我们未来所要钻研的课题。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篇2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 学好数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是, 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 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会遇到困难进而阻碍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久而久之, 由于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受挫, 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甚至放弃数学学习, 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在新课改下进行数学教学工作, 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笔者在初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 在新课改实施之后, 对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究。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对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以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之下, 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指导课堂教学。只有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性。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中提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一定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 学生长期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位置, 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认为课堂教学和自己无关, 自己只要按照教师讲的进行记忆、练习就行, 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 必然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把课堂的大舞台还给学生, 通过多种策略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体验, 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 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2.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教师都把目光放在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 他们希望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心, 甚至对他们讽刺、批评, 更加打击了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新课改中指出,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 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关注到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体会到自己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之后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为了关注到所有学生, 教师就要做到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数学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如果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必然不会引起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全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 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好, 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课堂上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就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知识、探究知识。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 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在进行数学学习之后, 数学知识又被运用于生活之中为生活服务。因此,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简易性, 从而坚定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也可以拿一些轴对称图形物体的图片进行展示, 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 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等有了深刻的理解。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情境教学中的另一重要方法。通过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 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 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 教师可以出示两个问题。问题1:鸡兔四十九, 一百条腿儿地里走。问鸡兔各多少?问题2:耠子耧六十三, 一百根腿儿地里钻。问耠子耧各多少?这两个问题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趣, 并且问题中出现的实物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动物和农具。所以课的开始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 并试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去解题 (这里可考虑的方法由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 。等问题有了答案后, 教师再引导:以前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但过于麻烦或不很直观,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更直接的方法去解题?很自然的学生想到设两个未知数, 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处理教材的内容就非常顺手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好的问题的提出是整个课堂的灵魂。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只要教师勤动脑, 在数学教学中敢于打破常规, 从学生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思考, 那么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并且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以来, 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独有的优越性。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能够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获得更多的直观感受, 他们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受到冲击, 在课堂上积极性高, 参与性强, 课堂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 初中生依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很难学好数学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 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实践证明,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大胆猜想, 想象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具备与地平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继而对太阳与地平线进行抽象, 太阳相当于圆, 地平线相当于直线, 进而得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 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联系, 而且把生活中的知识上升到今天学习的内容上, 使知识的顺利引出,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要求。

再如, 《三视图》 是数学教学中较难的内容, 在教学《三视图》时, 学生对在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图形不易理解, 想象困难。虽然教材上有在不同方向看的画面, 但学生很难想象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再组合成立体图形。这时候,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课件中不同的人物在侧面、上面、正面看的时候, 将他们的视线用光束表现, 直观形象, 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这样的案例很多,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 利用多媒体的推导过程, 使抽象化为具体, 化难为易, 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不能单纯评定某一种方法的好坏, 要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让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转变工作呢?首先,转变课堂主体地位。在应试教育下,课堂一直被教师主宰,以师为本则是教学的主要思想,但是,这样的思想是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其次,转变指导思想。将应试教育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要将简单的知识技能培养转变到能力水平提高和素养的培养上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教学思想的转变工作,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导入方式的转变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成败。但是,在以往的导入环节中,我们选择的仅是简单的开门见山式导入或者是以旧代新的导入法,久而久之,这样单一的导入就不能再发挥其作用了。也就是说,课改下我们要将单一的导入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导入形式,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演讲导入和多媒体导入为例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以“父亲”“母亲”或者是“亲情”为主题进行即时演讲,这样不仅能够顺势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而且对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导入时,我借助了多媒体导入法,目的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字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故宫”的相关图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雄伟和壮丽,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坚决摒弃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借助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展现学科的魅力,进而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本文以问题探究模式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问题探究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文章中描述了几件事?(2)杨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4)是什么原因促使曹操杀掉杨修?(5)杨修是否该杀?……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在小组内思考讨论上述问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除了上述转变之外,我们还要做好课堂评价的转变、评价模式的转变等,这些都是课改下应该做的转变,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新时期下,教师要做好各个方面的转变工作,以期能够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最终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白沙中学初中地理课改工作总结 篇4

针对市教科研中心提出的“学案导学”模式和“三五X”教学策略,我校地理组全体成员结合《优质课堂——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和《兰山区教研室初中学段教学常规实施要则》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现摘列如下:

一、深刻体会课改理念,切实做好教研工作。1.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度。

根据教学计划,每周都按照“三步一导”的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安排一位教师课前说课,同组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讨论,发挥集体的优势,帮助新教师把握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环节等等。还要统一进度,统一重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

2.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看图、读图、填图和用图的基本训练,用图像将地理知识系统地串联,由难变易,改变了学生以往对地理学科枯燥无味、望而生畏的感觉,增加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帮助学生记忆。

3.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我们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

地理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我们学习的是身边的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另外,我们还着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4.相互听评课。

在课堂展示月活动中,一人上课,同组老师必须听课,而且对每个老师的每节课进行及时的评价,大家聚在一起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出了骨干教师的作用,以及集体的智慧和优势。

5.写教学反思。

我们很重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为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我们重视教师的教后札记的撰写,我们把它看作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规定每个教师每节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不足,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立足于“三五X”教学策略,不断寻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成功创新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标对我们一再强调的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架子,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出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教具、时间等都尽可能地

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取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例如:

1.导入的多样化。

可包括课前谜语竞猜、复习提问、歌曲导入、诗歌导入等。如在讲授《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时,先播放了一首歌曲《爱我中华》,学生立即被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的多样化。

教材分析(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让他们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和解答);游戏问答(以游戏形式将课文内容加以理解、巩固);还有地理演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干湿地区的划分,可采取角色扮演法(学生分别扮演来自新疆、甘肃、山西、浙江的人,说出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引导学生收听、收看气象节目,及时向师生发布天气信息和天气趋势预报,给大家提供便利服务。

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思维,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课堂小结的多样化。过去只侧重于对知识的总结,现在的课堂总结除要对知识进行简单系统的总结外,更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总结,总结反思相结合,拓展升华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永无止境。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了如何去想象、去思考、去创造、去表达,多角度掌握地理学习的方式。例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南北气温差异”的学习,不再是教师让学生简单地记忆气温的变化趋势,而是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等课堂活动,达到了既熟悉掌握了知识点,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这样,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地理课堂,更显得生机勃勃。

三、深入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精神,评价方式更加人性化、多元化 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观和评价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一方面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改过去“只评分数、只看考试成绩”的评价机制为“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1、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向多样。

由过去教师的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同学等的评价,实行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由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考试评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参与各种活动的态度与表现、口头表述等的综

合评价。

3、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平时小测验的成绩、平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投入程度等,每次好的表现都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方式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泼和谐,师生双边互动更充分,课堂教学效益更高,学生更喜欢课改后的课堂,老师们更热情地投入课改,促进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篇5

保合镇中学周正彬

【摘要】近年来,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为课改付出了有效的努力,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枯燥的应对考试的教学,走向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在此文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论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并分析这四个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勉。

【关键词】语文新课改教学策略

近年来,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为课改付出了有效的努力,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枯燥的应对考试的教学,走向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在此文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论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并分析这四个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勉。

问题一: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今,我们倡导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但是依然有不少教师是为了教而设计教,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以教师的“解读”牵动甚至替代学生的“解读”。

策略:

1、从主体性出发解读教材,备好课。“语文课程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自我思考的过程,即‘我思’的过程。”(吴亮奎《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教学主体性的最好的表现就是“我思”。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思考并研究编者的意图,思考并研究教材的变化,思考并对教材精心的“加工”(建构教材结构体系,把教材呈现的死知识变为可操作的活知识)。

2、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3、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要及时“充电”,加强知识储备,开发课程新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时代“活水”。

问题二:如何进行课堂评学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分为评“教”和评“学”两部分,评“教”为评价教师,评“学”则为评价学生。在语文课堂评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过分地赏识,无端地拔高,引来学生一片“哦——”声。教师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是从学生心理感受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有的语文教师评价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常采用儿童话的语言:“你真棒”!弄得学生都不好意思回答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对问题不能作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策略: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不能“独霸话语权”。在课堂评学时,教师是主要的评价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主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纠正学生有失偏颇的地方。评价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等。

问题三:如何体现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的四个基本理念中:其中一个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生搬硬套,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让学生去“合作、探究”,简单、刻板地采用教学方式,而不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策略:

1、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努力构建多元化、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等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个人意义和价值”。

2、没有任何一种语文教学模式能完全实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只要我们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智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而非生硬地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搬进每一堂课。

问题四:如何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折射出的是教学风格,教师教学的大气、灵气也只有在教学风格中方可得以彰显。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中,有的保守的行政干预影响了教学的改革。有的学校领导从外地学习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本校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的学校采用教师“接对子”的形式来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但有部分教师一味采取“拿来主义”,使用指导教师的教案、采用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利于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

策略:

1、语文教师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努力使自己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锤炼语文教学基本功。

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篇6

汾河中学

王香萍

摘 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初中;新课改;反思;感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努力,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1语文教改感悟

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②“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③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④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2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①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②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③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3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①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②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4课堂教学建议

①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②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③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 篇7

一、语文拓展式教学不是表面的拓展阅读、拓展练习, 而是教学空间的拓展

学科的不同, 所具性质不同。性质不同, 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不同。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具体概括为基本任务和其它任务。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基本任务;由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决定了它的其他任务。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 特别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它对于塑造青年一代的灵魂, 培养青年一代的人格魅力, 是其他学科难以伦比的。所以, 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更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 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的开放教学。当然,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还必须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用多变化的教学方法。从拓展式教学的角度上讲, 由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我们学生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书写能力, 有更广博的知识, 有更活跃的思维和激进的思想。所以必须在拓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空间的延伸开拓。拓展式语文教学空间的延伸开拓其实就是突出“四个延伸”, 即: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 (包括课外阅读) 延伸;从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从学校向社会延伸;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手段延伸。

二、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要注重目的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 合理划分教学内容, 选定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 对目标进行有目的性取舍, 将拓展式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导向锁定, 突出某一侧重点, 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与共鸣, 最大限度地拓展对原作的理解。如果不注重拓展内容的目的性, 拓展内容与文章的教学目标严重脱节, 就会造成拓展的画架子, 起到得不偿失的作用。例如:我们利用学生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反过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 就课文中涉及到的某些文化现象, 人物背景等多层面地生发开去, 自觉地挖掘, 欣赏其中美的蕴含, 从而充实课堂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发展思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 从不同角度入手, 并以此为有效的载体, 在拓展活动中尽量做到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重点突出。在问题的设置上突出导向性, 梯度性, 在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 引导学生把握文脉, 理解情节, 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写作特点等内容。教师对拓展重点的具体解读和拓展内容的衔接是展教学功效落实与否的关键所在。掌握特点, 举一反三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内核。拓展就其本意来说, 是一种学习迁移, 它需要学习者对原知识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并在相似的学习情境中进一步展开。就某一篇文章来讲, 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是拓展活动的最终教学宗旨。由于学生对一些新知识从未接触, 必然地会产生茫然懵懂的感觉, 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相关特点, 尤其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掌握规律, 如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写景状物、伏笔照应、推敲文字等等, 在形成一定的认识后, 再结合课文认真分析, 细心领会, 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一般特点。要真正体现“拓展”的教育意义, 就必须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进行“举一反三”的迁移式学习, 学生在与老师一起分析技巧的同时,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经验加以运用或对照, 使学生的认识从知识性的理解上升到实践性的感悟, 尽可能地实现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三、使训练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 就我个人认为, 只要我们真正把它放在更广阔的空间来加以思考, 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突破口, 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 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开放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完全可以的。由此及彼, 学以致用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标志。如果说课内的情景式训练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的话, 那么, 课外的任务式作业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因为,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问题情境之中, 并很好地解决问题, 才能算是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基于这样的考虑, 笔者认为, “由此及彼, 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拓展教学落到实处的一个标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 从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同样, 上述的分析也试图想让更多的人能对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有一个全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这些拓展式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 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拓展式教学模式的要素, 因此, 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 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 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 尝试。

摘要: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具有适应时代的能力, 只有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 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那更广阔的空间, 才能使他们把学习之根扎在那广阔的土地上, 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才能达到语文拓展式教学的终极目的。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8-01

引言

学生成长与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同时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任务,管理着班级事务的大小,因此,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班级的管理工作如何关键要看这个班主任是否合格。可以这么说,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管理效果。本文也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

一、尊重学生、换位思考

班主任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做好学生的工作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的推进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不要把自己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要去俯视学生。尊重对青春期的学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的,青春期阶段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尊重学生既要在态度上做到尊重,同时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爱戴。我们也都能在新闻报道中得知,有些班主任因为私人的关系或者是收受礼物等原因,对这些同学比较关注与宽容。还有一些班主任特别喜欢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几个等级,这样的做法会使得等级低的学生对学习和老师甚至同学产生厌恶,还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脆弱心灵。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我检讨,要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另外,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当中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一件事情对班主任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同样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却非常的重要。班主任要学着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想像一下,要学着去理解学生,班主任的工作也就逐渐会得到全体学生的支持。

二、抓集体主义教育,实现班级体共同进步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当中,笔者也逐渐总结出“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针对全体学生的特点,笔者除了进行常规的教育之外,而且还可以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比如,在“新学期、新班级、新形象”的主题班会上,就可以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学生们在氛围的感染下也都讨论热烈。有的学生说:“迈进初中大门首先就要给教师们留一个好印象,好形象,要把自身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尽早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还有一些学生说:“要树立好班级的整体形象,就需要从自身抓起,做什么事都要从集体的角度出发,不能给班级体抹黑,全班学生都应该齐心合力,为共创良好的班级体努力。”同学们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大家的心都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也能够逐渐形成一个充满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三、开展有益活动,增添班集体的凝聚力

集体活动主要是学生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主动参加的共同活动。集体活动本身也有着较为强烈的目的性,集体活动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表现自已个性才能的机会,促使学生们都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特长发挥出来,集体活动还能够使得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有效满足,而且还能够为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也会慢慢从相识到相知、相助。活动还能激发学生拼博向上的劲头。“班会”――这个属于班主任的教育阵地,就可以把它定为一个集体活动时间,由班干部主持开展。在班级关于“交通知识”、“学校与社会”等话题进行相关的知识竞赛,讨论,然后再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通过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他们也会在班主任的鼓励下逐渐变得积极、大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也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全体学生在活动中也都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的特长也都能够表现出来。

四、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做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也要研读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要主动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这对于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学校里,家长要想获得学生的相关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和班主任取得联系,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教师在学校担任的职责也可以说就是家长的角色,既要保障学生的文化成绩,也要保障他们的安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地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引导,把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上面引导。此外,班主任也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积极地配合班主任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这样能够避免很多潜在的恶性事件或者是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比较大的进步时,教师也要及时地和家长进行交流,多进行一些经验和心得的沟通,这样也有助于家长和班主任一起鼓励学生,让学生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简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的,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这个时期的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还要应对特殊的情况,但是只要能够找准原因,及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笔者也相信,我们的班集体也会越来越优秀,而且还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悼.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学术版),2007.(2).

[2]赵永军.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2(5).

[3]康剑飞.细微之处显成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点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4).

初中数学课改报告 篇9

张莉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片及正文的“思考,探究,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通过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感受颇深:

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新课改发生的变化

1.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教师只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严格按照课程规定,亦步亦趋,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学生则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胜驱动下,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拼命地在适应“课程要求”中挣扎,而学习效果则事倍功半。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

2.感悟文本的能力增强了,授课能力提高了。

以前过于依赖教参,现在结合教参,强调学生阅读的同时提醒自己应该加强阅读,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形成更好的交流。

3.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一是在把握教学内容上,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恰当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在教学方式强调积极探究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们努力探索新教学方式的操作程序、实施步骤,改善教学呈现方式,实现包括启发式、讨论式、接受式、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

4.作业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作业,都是老师“一刀切”,而且形式单一,时间久了,学生难免感到厌烦。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上发生了变化。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不能一样齐”。走进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对学生的长处和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我们都给以关注

6.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新课改,各班学生都在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即学习状态比课改前更为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性增强了。

7.教学技巧提高了,懂得及时控制教学量。

每节课突出一两个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这样学生才不会混乱,能抓住重要的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对于难点要讲解慢一点,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8.新课改让教师更注意反思与总结。

对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更好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中,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成长

1.“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2.“玩数学”,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激发创造灵感

“问数学”,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开发创造学生潜能

实践新课标中的困惑

1.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面,指出了合作学习是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手法。重点班学生的活动开展地是比较不错的,但是普通班上的学生普遍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小组长仍然唱主角,课堂成了教师和几名尖子生表演的舞台。

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

3.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如果教师仅仅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而没有引领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数学之信心、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兴趣只能是表面的、浮燥的,而不是自发的、持久的。

4.新的教材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代数和几何的知识虽然写在了一本书里,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灵活性就大大的加大了: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面对这种困惑我在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讨:有些内容的难易程度在课时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学方式相应的偏重与学生的自学和探索,编排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组。数学自身发展总结的规律和发现的方法以及蕴涵的数学思想不能因过多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化而被忽视,如乘方的意义、运算规律等。新课程标准仍然要求注重双基但新教材在习题配备上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我就根据需要自行配备了相应的训练。

另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流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问题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

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三: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四: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上一篇:妈妈我想你作文范文下一篇:学前班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