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艾草(共10篇)
在我国,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民俗处处可见,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据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艾叶的疗效与用法。公众号脉脉养生只做最新最专业的养生知识。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
一个水里生,一个土里长,一个是挺拔如利剑,一个是曲折如花边,本是两种相异的植物,却因端午的到来,在各家的门楣上相逢了。
艾草如女 曲折如花边
羽毛状分裂的叶片,初升的艾草浑身有一层白色反光的绒毛,随着叶片的成熟伸展,叶面的绒毛会消失,而叶背的绒毛则一直保留着,风一吹过,银色的光泽泛起。绒毛温柔而细腻,像少女的脸庞,这野地里随处就能茂盛长起一大片的植物,又有着母性的坚强。
从初春采食嫩芽制成青团,到夏季长成后被用来给婴孩洗澡祛痱,再到老了后晒干用来做“艾灸”,似乎它的一生也伴随着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光辉。
艾草,就是这样在民间传统中建立起高于其他野草的影响力。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中真挚而直接的恋情,仿佛给青青艾草也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而艾草最高的识别标准还是它的味道,揉碎一片艾草,那强烈的气味,辛辣而又清凉。这独特的味道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虫类对此,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此有直接驱虫的作用,且能清热解暑、防湿止痒。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无论喜欢还是厌恶,你一定会被母亲教育道,这样浓烈的味道是好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艾草,其实包含了菊科蒿属的好几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外形、气味功用上都相似。
古诗曾这样称赞艾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看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芳香且有益健康,这样接地气的野草,百姓无不喜欢。
晋代已经开始把艾蒿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共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把从野外采来的艾蒿捆成一个人的模样挂在门上,为的是提高艾蒿辟邪的功能。
菖蒲似男 挺拔如利剑
菖蒲的叶子又直又尖,形状类似宝剑,美其名曰“蒲剑”。它的叶子含有挥发芳香油,散发出柠檬味道的清香。传说,它还是制作一款苦艾酒的添加物,还会被用来制造香水。
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的植物,又名菖阳、尧韭或水剑草。叫菖阳是因为其得阳气之先,《吕氏春秋·任地》中说: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
菖蒲清香主要来自菖蒲中含有的细辛醚及少量丁香酚和黄樟油素,其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古人会用菖蒲酿酒,这种酒也从唐代就开始盛行,唐殷尧藩诗云:“少年佳话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北宋时代,每逢端午节宫廷匠人就用菖蒲根雕刻张天师像,四周用染成五色的菖蒲叶子加以装饰。明代沿袭这种习俗。高濂《遵生八笺》记录明人习俗云:“端午日以菖蒲根刻作小人,或葫芦形,佩以辟邪。”
水生的植物带着水灵劲儿,菖蒲脆生而挺拔,菖蒲的亲戚还有石菖蒲、花叶菖蒲。花店里还有做鲜切花的“唐菖蒲”,水生的还有“黄菖蒲”,它们其实都是鸢尾科的植物,开出的花就和菖蒲的肉质花序不同。一般在端午时节悬挂的是散发着柠檬香的菖蒲。
宋代欧阳修就有词云: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古人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又因为在端午悬挂菖蒲,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古人夜读,还会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又清雅养眼。还有人取菖蒲叶尖上的露水来洗眼睛,也有很好的明目功效。
小贴士:
端午美食——艾草烘蛋
食材:
艾草一把,菖蒲一把,青壳鸭蛋6枚。
做法:
1.艾草、菖蒲洗净晾干,取下艾草叶备用;
2.青壳鸭蛋洗净后放在阴凉处,切记不能放冰箱,不然影响后道工序;
3.用艾草将青壳鸭蛋一只只包裹起来,用菖蒲条捆绑结实;
4.取干净铁锅,锅中坐上麦麸,加刨花屑,埋入艾草蛋,用报纸引燃刨花屑,以不见明火为佳;
5.中途不时用铁棍翻动艾草蛋,这个过程相当考验人,很多心急的人往往不等鸭蛋成熟慌忙翻动,造成烘蛋次品较多。慢工出细活,从午饭吃好开始,到傍晚时分才会成功。此时,炭火已经微凉,挖开火堆,捞出艾草蛋,剥去外面焦香的艾叶,华丽丽的烘蛋就出炉了。
在端午节用艾草和菖蒲烘蛋,不仅清香可口,而且民间有个说法——小孩子吃了不长痱子。
艾草药食可两用 菖蒲茎叶可入药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菖蒲辛温而芳香,入心、肝经,与粳米冰糖煮粥,则香甜可口,可醒脑开窍,和中化湿。菖蒲虽属辛温之剂,但以芳香为用,其性走窜,具有散风湿、宣经络、开窍通闭的功效,还可以振清阳之气,聪耳目而醒神健脑,并能和中开胃,因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昏迷、耳聋不聪、头目不清、精神迟钝、记忆模糊、癫狂、痴呆以及湿浊中阻、脘痞不饥等,均可服用。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神明,也就是说神志疾变多与心脏有关,无论热陷心包,还是痰迷心窍,均从心治疗,而菖蒲入心经,《重庆堂随笔》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自古以来,均用治疗神志不清,热病神昏,癫痫,痰厥之症,久经实践,确有效验。因此,用以煮为药粥,实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的好方法。若遇痰迷心窍,神志昏迷者,可取本粥的粥油部分鼻饲入胃。
但需要注意的是:菖蒲粥性偏燥散,凡阴亏血虚及精滑多汗者,不宜食用。
“蒲剑、艾旗” 相逢去瘴
艾草、菖蒲都被民间视为防疫驱邪的灵草。《本草·菖蒲》载日:“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时人们称之为“水剑”。
在民众信仰中,宝剑具有驱魔镇妖的能力。把菖蒲称为“蒲剑”,就是看重它的辟邪作用。随着历史发展,最初只在门上挂艾蒿的习俗,慢慢发展为同时悬挂菖蒲和艾蒿,并合称为“蒲剑、艾旗”。
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以艾草和菖蒲为武器,把瘴气挡在门外,以艾草与菖蒲为药,把毒物祛除,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三记载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
端午实际上还是古人的“卫生节”,因为端阳一过,天就炎热了,蚊、蝇等害虫开始繁生、传播。古人在五月五日,将煎草蒲、艾草、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所以,在端午节以蚊虫讨厌的艾草和菖蒲做一次驱毒祛害之举也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我们今天用菖蒲和艾蒿来熬汤沐浴、结扎成束挂在门廊之上,或许已不再考虑健康或辟邪的意义,更多的,是难以割舍我们与传统、与土地的羁绊。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如剑斩千妖。这两种“灵草”,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才相伴在一起,一如男子,一如女子,也是相互融合,平衡下的合家之欢。
(完)
从前有个孝子,这天和他老娘去赶集,老娘走着走着就走不动,孝子弯下腰背着老娘就走,这情景被路过的一士匪看见了,士匪很感动。因为端午节这天士匪们要下山抢劫,土匪不想伤了这个孝子,于是土匪告诉孝子,端午这天在门上插艾蒿可保平安。孝子回去后就告诉全村的人,让他们端午节这天在门上插上艾蒿可保平安。全村人都照做了。端午节这天,土匪果然来抢劫,出发前土匪头子有命,不许碰门上插艾蒿的人家。当他们来到孝子所在的村庄时,见每户人家门上都插有艾蒿,想起头头的吩咐。所以他们就没有抢那个村庄。从此端午节门上插艾蒿防土匪的事不径而走。到后来虽然已经没有土匪了,但人们还是保留个这个习惯据说可以驱邪。
端午节各地谚语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特殊植物,有着特殊的防虫功能。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让古人远离蚊蝇的滋扰。
第二,是为了祈福健康、祝愿好运。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所以说在端午节,将艾草挂在门上,预示一家人一年中身体健康,好运随身,招福进福。
第三,是为了威慑水怪,期盼丰收。端午节气雨水很多,全国各地都进入了汛期,给人们生活和劳动带来了很多困扰,老百姓又不懂得科学知识就以为是水怪在兴风作浪。大家都认为刀剑能够对付水怪,恰好艾草的叶子形状像一把宝剑,于是古人端午就在家门口挂艾草来威慑水怪,期盼丰收。
第四,是为了去除不详,迎接吉祥。在民间,端午插艾草,也可以将艾草、菖蒲捆绑成一束。之所以会加入菖蒲,是因为菖蒲的叶片看起来很像一把剑,所以在民间它还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除去不吉利,迎来吉祥安康。
端午节艾草挂门口的最佳时间
一般端午节插艾蒿在早晨,主要是为了避邪驱瘴。其实关于端午节端午节插艾草在早晨还是晚上,这个没有特别的说法,早晚都可以。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在早上就插好了。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
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可见,古人插艾蒿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的楚国诗人——屈原。除此之外,也有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的说法。
纪念屈原说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 端午节挂艾草作文400字
★ 安徽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10大开运习俗
★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 端午节习俗的说明文
★ 山西端午节的习俗
★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我洗漱好之后来到厨房,看见妈妈已经把馅准备好了,里面有肉、茭白、蘑菇等,看起来就让人胃口大开。在馅料的边上还有一块绿色的面团,像是一大块黏土,但是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我看到妈妈包的青团一个个像胖娃娃似的,非常可爱,而且感觉很好玩的样子,就让妈妈也教我包青团。妈妈一边教我,一边给我做示范。她先从大面团上揪下一点,长长的细丝在妈妈的使劲拉扯下落了下来,接下来妈妈把揪下来的小面团揉成了一个小圆球,再在小圆球上戳出一个洞,接着把它捏成一口“小碗”,装上馅,最后把口收回来,一个青团就做好了。这个青团头顶上有个小尖尖,像可爱的天线宝宝,如果没有头上的那一小揪,大概就成了史莱姆了吧,真好玩。
接下来我开始制作青团了,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努力地想把小圆球捏成小碗的形状,但是不管我怎么做,试多少次都做不成小碗!这时我想:偶尔滥竽充数一下也是可以的吧,嗯,对,这叫善意的谎言!我偷偷看了一眼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我,所以就把青团揉圆后,搓出一个小揪揪,放到了大家做的青团中间。
奶奶看到了,奇怪地说:“昱成,你的青团怎么那么小啊,你是不是馅放太少了?”我听了有点心虚,紧张地说:“我怕馅放太多了,口合不上,就少放了点。”奶奶点了点头,没有再问,我才松了一口气。
青团做好后,妈妈就拿去蒸,没多久,青团就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锅旁等着。当妈妈掀开锅盖的时候,一阵白烟让我眼前一片模糊,但是一阵清香却钻进了我的鼻子里。“真香!”我砸吧着嘴说。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就给我夹了一个,青团看起来色香味俱全,吃起来油而不腻,我吃得满意极了。
吃着香喷喷的青团,我不禁想:为什么清明节要吃青团呢?当我问妈妈的时候,她给我讲了个故事:原来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曾经在清明节的时候被清兵追赶,关在城外,没有吃的,当地的一个农民做了青团给他吃,他觉得青团好吃又方便携带,跟部队汇合之后就教大家做青团,所以吃青团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我听得入迷,原来青团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呢!
艾叶香囊是端午最温暖的记忆,市面上卖的香囊大多原料来路不明,如果被加入劣质香料,反而损害健康。而自己动手做香囊一点儿都不难,将艾叶打磨成艾绒,塞入碎布缝制的袋子内即可。当然,香囊外表可以选择华丽的缎面等,挂在包上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甄嬛传》看多了以后,是不是对香囊等物都别有感情呢?
灸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夏季是四季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时温补阳气,有天地助力,最为有效。而艾条除了药店购买,同样可以自己手工制成。做法是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绒,用筛子除去艾叶梗及杂质,用圆筒压紧实,取出,再用宣纸,或者A4纸卷之。根据需求在关节处、足三里等位置打圈悬灸就可以了。
洗
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春天各种传染性皮肤病高发,尤其是小朋友,如果患了这些皮肤病,用激素类的药物和药膏毕竟有点儿不安全,用艾草煮水来一次自然疗法吧,效果会出乎意料。洗澡:取新鲜艾叶30~50g ,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足浴包: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艾绒,装入茶包内密封,晚上泡脚时先放在木桶里沸水浸泡一阵,再泡上15分钟左右,神清气爽。
抹
蚊虫肆虐的季节,靠杀虫剂和电蚊香驱蚊难免有健康隐患,正逢艾叶上市,自制几瓶艾叶防蚊液吧,送给亲友是别致的礼物,给宝宝用起来也更安心。做法是将适量艾叶浸泡于山茶油中,置于玻璃瓶里一个月(时间可相应缩短),等艾叶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后,就会散发浓郁的艾香,再将这浸泡油过滤后加入薰衣草、薄荷、柠檬草等精油,装入滚珠瓶,就是随身携带的最环保的防蚊利器了。
吃
中国古人就有食艾叶的习惯,艾叶粥清凉解暑又易消化,实为夏季之佳品。做法是将大米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将少量新鲜艾叶洗净,切碎;大米加水烧开后再加入艾叶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或者糖、蜂蜜,清香扑鼻又略带苦的口感,去火最好了。
(丁玉宝)
为什么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庆祝端午节?那是因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到迫害,被迫死在河里。为了纪念他,人们把他死在河里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在我国,端午节有许多民俗。包粽子是每个人最喜欢的习俗。这一天,一家人会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开心又开心。粽子成熟后,大家会坐在一起再吃粽子。美味的粽子会飘满整个房子。赛龙舟也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项目。亲戚和朋友一起在河边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正快速驶来,激起了沿河观众的热情。每个人都为此鼓掌欢呼。
在我的家乡,每逢端午节,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些蒿草,放在门上和窗户上。我问奶奶她为什么把它放在门上。奶奶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如果插入艾草,蚊子、蛇和蚂蚁将远离我们的房子,使我们的家庭健康。如果家里有孩子,他们也会把五毒葫芦挂在衣服上,为自己的健康祈祷。虽然这些只是一些习俗,但它们已经在我们的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12、艾叶治肠炎、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
12、艾叶治妇人: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
13、艾叶治产后腹痛,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14、艾叶治头风面疮: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15、艾叶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
1216、艾叶治盗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1317、艾叶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艾草的食用方法:
【艾叶饺子】
做法:
1、艾叶300克,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
2、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
3、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
作用:增进食欲。
【艾叶煎鸡蛋】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令人开胃。
【艾叶肉圆】
做法: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
【艾叶水糕】
做法:取艾叶、粘米、糯米、沙糖各适量。先将艾叶阴干,然后与粘米或糯米一起浸泡2小时,用打浆机磨成米浆;沙糖煮溶与米浆煮成糊状,入铜盆蒸60分钟,冷却后切件。
【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20克,生艾叶20克,生侧柏叶20克鲜生地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气、止血。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经。
【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克,艾叶1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作用:用于月经过多。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一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心悸怔仲,失眼多梦,小腹冷痛等。
9艾叶鸡蛋汤
艾叶原料:艾叶50克 鸡蛋2个 白糖适量
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功能主治:温肾安胎。
用法用量:每日晚睡前服。
10艾叶饼子
艾叶做法:将五月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为家乡父老看病是一生的梦想
钟杏菊出生于舟山嵊泗岛上的一户渔家。她从小目睹了母亲因缺医少药被病痛折磨并过早地离开人世的情形。丧母之痛激发了她矢志学医、成为一名小岛医生的强烈愿望。
16岁那年,钟杏菊在壁下岛当代课老师时,当地驻军卫生所举行短期针灸培训,她白天去学习,晚上就对照医书在自己腿上练习针灸。练熟了之后,她开始为乡亲们义务针灸治病。很快,钟杏菊会针灸治病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在岛上传开了,渔民闻讯都前来求诊。钟杏菊来者不拒,一丝不苟地扎针,还真治好了不少渔民的陈年旧病。
1974年7月,壁下乡党委、政府推荐钟杏菊上舟山师范学校,但她恳求要到舟山卫校读医士专业。经过一番“死磨硬缠”,钟杏菊如愿以偿。通过卫校两年的勤奋苦学,钟杏菊终于实现了“救死扶伤报乡亲”的夙愿。1976年8月,她到县卫生局报到时,主动要求分配到壁下乡小岛卫生院。局长有些不理解:“别人求爷爷告奶奶想要留在县城,你却自告奋勇去小岛,为什么呀?”钟杏菊笑了笑,说那是她儿时的梦想。就这样,钟杏菊回到了小岛,真正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第二年8月,为加强小岛渔村常见病多科诊疗需求,钟杏菊又到县医院进修了内科和小儿科。
10个月进修期满后,老院长见钟杏菊真心热爱医生这个职业,而且待人和善,虚心好学,就恳切地劝她留在县医院。钟杏菊何尝不知道留在县医院业务提高快、发展机会多,但想到小岛医疗条件差,家乡父老受缺医少药困扰太久,她还是拒绝了院长的好意:“院长,谢谢您!我还是回小岛,那里的乡亲更需要我。”
在舟山本岛的地图上,根本无法找到壁下岛这个地方,因为它实在太远,也太小。在很多人看来,舟山嵊泗县城已够远了,而壁下岛从县城出发,还要乘3个小时船。去小岛的船,每天只有一班,遇到风浪大时,十天半月也不能通航。返回壁下岛后的三个月,钟杏菊被任命为乡卫生院院长。壁下岛壁陡崖峭,地无三尺平,乡卫生院就设在小岛最高的山岗上。
乡卫生院所辖3个小岛上有常住居民350多户,一共1250多人。因为岛上渔业资源丰富,宁波、温州等地渔民也都前来捕捞作业,他们甚至常常带着家属在岛上搭厂晒鲞。因此,除了本乡居民,仅有3名医护人员的乡卫生院还肩负着五六千外地渔民的医疗服务重任。
钟杏菊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保证卫生院的正常运行。因为设施简陋、资金短缺,卫生院处于半瘫痪状态,那年适逢全县卫生系统实行经费单独核算,钟杏菊盘存乡卫生院家底,发现连到县医药公司采购药品的资金都没有。
没有办法,钟杏菊率先将家里仅有的600多元钱拿出来,和另两名医护人员共筹集了1000元,又向岛上一家企业暂借了2000元,然后坐船赶到县城配置了岛上常用、必备药品,确保了岛上乡亲和外地渔民的诊治需要。
坚守海岛待病人胜似亲人
在钟杏菊的办公桌上有5本厚厚的健康档案,里面详细记录了乡卫生院所属壁下、安基、大盘3个小岛上居民的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为了建这个健康档案,钟杏菊整整用了5个月时间,风里来雨里去,挨家挨户调查,有的家庭她甚至跑了五六趟。对户籍在小岛、居住在县城的家庭,她专程到县城为他们建档;对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居民,她在春节期间上门补建。因此,对3个小岛上的每家每户她都特别清楚,谁家有几口人、谁有什么病,她都了然于胸。一年365天,除了去县城进药,钟杏菊至少有350多天都在岛上。
“有一次,我婆婆深夜两点多发高烧,我连忙给钟医生打电话。不到5分钟,钟医生就赶到了,她是跑步过来的。第二天,婆婆的烧就退了下来。”一位姓方的大妈说,“在壁下岛,缺了谁都行,唯独不能缺了钟医生。”
“杏菊,你可来啦!”见到钟杏菊,大盘岛年过七旬的黄发松立即搬来凳子,让钟医生帮他瞧瞧。看完后,他又扶着91岁的母亲方阿能来量血压。“杏菊真是好人,我家不管谁生病,她都能及时赶来治疗,孩子在外面也很放心。”黄发松感激地说。
量血量、测心率、把脉……一路爬山,钟杏菊挨家挨户为居民检查身体,并仔细了解大家的想法。30多年来,小岛上谁身体有什么毛病,钟杏菊已经了如指掌,大家都把她当成最可依靠的人。
1993年的一天深夜,有位外地渔民胆囊剧痛难忍,由同乡扶着到卫生院敲门求诊。劳累了一天的钟杏菊刚睡下,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后立即穿衣开门,对渔民进行了紧急救治,还加配了两天的药,渔民安然离去时已是拂晓时分。想不到三天后的清晨,钟杏菊和同事们发现大门上贴着一张用红纸写的感谢信,信中说:“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钟医生这样热心肠的人,今日一早我们开船回乡了,来不及当面道谢,特留此信表谢意……”
壁下岛条件十分艰苦,但一海之隔的大盘岛上更艰苦:既无粮店又无蔬菜供应,饮用淡水要自己挑,特别是没有固定航线,岛上乡亲一有危急病情,甚至连最后的抢救机会都没有。1989年冬,岛上专门设立了医疗服务站,由乡卫生院派医生每半月轮一次班。5年之后,年轻医生再也不肯去了,而当时的大盘岛还有107户、442位常住居民,怎么办?此时,钟杏菊挺身而出,她毅然辞去院长职务,主动请缨去大盘岛医疗站,而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大盘岛医疗服务难题的方案:由她常驻大盘岛医疗站,不领乡卫生院工资,自负盈亏。
对钟杏菊这个决定,同事们都傻眼了,家人亲友也都难以理解。那段时间,钟杏菊家中的压力很大,丈夫因肾脏疾病手术后尚在治疗保养期,离不开妻子的照顾;13岁的女儿在县城上学,更盼望母亲常去探望。但为了大盘岛的乡亲,她顾不了这些。
从2004年3月起,钟杏菊独自一人担起壁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重任。她不仅完成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还为岛上4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及70多名患有各种顽疾的重点病患提供上门服务,风风雨雨,从未间断。
2006年9月,超强台风“桑美”袭击海岛,正在大盘岛行医的钟杏菊突然接到急救电话,说壁下岛有位中年渔民突发高烧昏迷不醒。钟杏菊立即背上药箱,穿好雨衣赶去抢救。到壁下岛必须经过一座没有护栏的跨海大桥,别人劝她不要过去,但瘦弱的钟杏菊说:“人命关天,我就是爬也要爬过去!”她身体紧贴桥面,顶着狂风爬过桥,赶到了病人床前……
2008年1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钟杏菊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安基岛67岁渔民王朝旦的家属说他病情十分危急。钟杏菊赶到王家时,王朝旦老人已经昏迷。她立即对老人进行了检查,确认为脑中风。随后,钟杏菊给老人打了止血针,配服了各种药物。王朝旦脑出血严重,按理说这种病人不宜长途运送,可单凭小小一个壁下社区服务站的设施,根本无法承担他的治疗手术,为保患者性命,唯一的办法就是等他病情稳定了,马上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那天晚上,钟杏菊忙碌了3个多小时,才让王朝旦的病情趋于稳定。随后,她又指导病人亲属小心翼翼地用担架把病人平稳地抬到船上,自己随船护送,经过3小时的颠簸航行,终于到达了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说,幸亏病人发病的第一时间处理及时、处置得当,否则不是有生命危险,就是要留下后遗症。如今,王朝旦老人身体健康,还在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如今,钟杏菊已经两鬓斑白,长年的劳累她的脊背微微弯曲,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在海岛渔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随着人员的迁移,现在岛上只剩下200多人了。时至今日,岛上依然没有蔬菜基地,电也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才有;去嵊泗县城要坐两三个小时的轮渡,如果风浪一大,往往十天半个月都出不了岛,吃的用的都成问题。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钟杏菊已经待了39年,面对岛内居民纷纷外迁,钟杏菊也有几次调动邀请,她却始终选择坚守。
嵊泗县卫生局局长俞海亮说,小岛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大中专医科毕业生都不肯来,即使来了,“逃走”的也很多。嵊泗卫生系统,这几年来了20多人,“逃”了近20人。钟杏菊一直是初级职称,她当年的很多同学,早已是副高、正高,在大医院做着院长、主任,但钟杏菊心态很好:“我没有什么不平衡,病人这么需要我,我知足了。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到这里做医生。”
嵊泗县卫生局也曾经招聘选派过驻岛医生,想给钟杏菊添个帮手,将来好接班,但青年人都待不下去。一位曾经的驻岛青年女医生说:“如果让我回家,不管是9级风、10级风都不怕,只要有船让我走。休完假,回岛时只想抱着妈妈哭,不想来。”钟杏菊只好独自坚守。
其实,钟杏菊的编制1995年就已调到嵊泗县妇保所,只要她想走,提出来就能离开,但钟杏菊从来没有要求过调动。“作为公办医生,在如此偏远孤岛里坚守这么多年,实在精神可嘉,恐怕浙江省都找不出第二个。”舟山市卫生局领导感慨万千地说。
“为什么不想回县城?况且你现在已经退休了。”有人好奇地问钟杏菊。“我也想过离开,但这里就一个医生,我离开了,他们(病人)怎么办?”钟杏菊显得很平静,她说,自己做的只是分内的工作,没什么特别的。近年来,岛上居民已从1000多人减到了不足200人,留守的多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别人可以调走,我不能走。”钟杏菊说,多年前有传闻说她将调往县城,很多渔民急吼吼地找到她抹着眼泪说:“你要是调走了,我们就去卫生局坐着等你回来!”钟杏菊的命运已经与小岛渔民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011年5月下旬的一天,已退休被返聘的钟杏菊突然接到电话:大盘岛上88岁的方小琴老太太,因年老体衰摔了一跤,额头受伤血流如注,人已昏厥,急需抢救。“救命要紧!”钟杏菊顾不上正在为患病休养的丈夫做饭,肩挎急救药箱,跨上小渔船直奔大盘岛……她仔细利索地为老人清洗伤口,缝了针输了液,老人才转危为安。“又是钟医生救了我老母亲一命!”老人的女儿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是钟杏菊千百次为渔民服务的一个镜头……
钟杏菊留守壁下岛后,只要乡亲需要,她继续以往的作风,随叫随到。2013年9月,79岁的许彭娟老人一人在家,儿女都外出了。晚上10点多,老人突然胸闷,非常难受,强撑着给钟杏菊打电话求救。钟杏菊背上药箱,立即赶到许彭娟家,及时对她进行救治。许彭娟老人含泪道谢:“没有杏菊,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唯一的遗憾是亏欠家人太多
说起家人,钟杏菊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歉意。2006年,在宁波工作的女儿定于5月1日在女婿老家吉林市举行婚礼,东北的亲家打来电话,盛情邀请钟杏菊夫妇北上相聚,且女婿将他们的飞机票都订好了。
28岁的女儿结婚成家,自然是父母的头等大喜事,更何况钟杏菊只有这一个女儿。但去吉林往返至少需要10天,她放心不下岛上73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病症的乡亲,而这些乡亲听说这事后也是喜忧参半。尽管女儿、女婿一次又一次来电话,苦苦相求,但钟杏菊还是强咽愧对女儿、女婿的泪水,让女儿退掉了已订好的两张机票,她自己又打电话向远方的亲家再三道歉。5月1日凌晨,一夜未眠的钟杏菊早早起身,望着在朝霞中飞翔的海鸥,默默为远在东北的女儿祝福。
钟杏菊的丈夫张立明身体一直不好,曾患过甲型肝炎、肾脏疾病,2000年6月又查出患了尿毒症,须每天做腹膜透析。2001年春节期间,张立明病情加重住进了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杏菊日夜在病房陪护丈夫,但心里却牵挂着岛上的乡亲。当钟杏菊简单收拾行李准备回小岛时,平素理解支持她的女儿忍不住了,说:“阿妈,这里有您的女儿,还有病中的阿爹,这里才是您后半生的家,您咋这么心急住不长呢?”见母亲低头无语,女儿转过身,捂住嘴巴,泪水从眼眶里溢出。
2009年农历正月初二,是钟杏菊55周岁生日。女儿在为母亲祝福的同时,又苦苦请求母亲退休后与父亲一起到宁波,与外孙女共享天伦之乐。但到了3月初,等来的却是母亲继续留在小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息。听着电话里女儿的哭泣声和女婿教孩子学叫“外公外婆”的说话声,心头五味杂陈的钟杏菊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2011年6月中旬的一个宁波来电,让钟杏菊的心情分外沉重。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女儿只得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一次女儿抱着孩子上楼梯时因劳累过度导致头晕,摔了一跤,造成大腿骨折卧床不起,家中只得请个保姆。“都怪我没有尽到外婆的责任!”钟杏菊心疼地自责,也动了去宁波的念头,可最终还是因为放不下海岛上的乡亲们而作罢。
如今,钟杏菊仍然与丈夫住在壁下岛,为岛上的渔民服务。虽然条件艰苦,但钟杏菊却不觉得,她说:“当医生本来就是应该为人民服务的,乡亲们认可就好,只要我身体还行,渔民需要我,一个人的医院我也会一直办下去,直到有人接班为止。我唯一遗憾的就是亏欠家人太多,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实现了自己童年时的梦想!”
天刚蒙蒙亮,外婆就挎着篮子去后山采艾。山路两旁,艾草是很多的。齐腰高的艾草绿柔柔的织成一片,密密匝匝,尚挂着剔透的晨露,带着一片湿漉而又缠绵的柔意。伴着艾草丛生的,还有纤长柔韧的菖蒲,在微凉的晨风中,清凉的香味点染了整个山头,它们似有魔力般,在每一寸土地间恣意生长。
采回艾草后,外婆将去年的陈艾换下,插上两株还挂着朝露的新艾。雕了雕花的门庭前,顿时又增了几分明媚。艾香绕着门梁飘入房间,唤醒酣睡的我。外婆总会让我将多采的艾分送给邻里,这时我总会满心欢喜地答应。去时怀抱艾草,缕缕馨香盈满衣袖,回时看着家家户户门前插着的新艾,摸摸满兜的糖果,满心欢愉便凝成了诗……
记忆里的端午似乎就是这样,随处可见艾草的影子。记忆里的故乡似乎也是如此,艾香悠悠,点染着生活。
清香的艾草到了外婆手里,总能变成各种良药。外公只要一喝艾草茶,咳嗽几乎就好了。外公常笑呵呵地说:“我独爱你外婆用艾煨的茶,包治百病。”包治百病自然是夸张,可艾草茶确实是治疗感冒的良药。我每每感冒,外婆就让我喝艾草茶。《孟子》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茶清苦,但有清肺祛寒之效。我也渐渐迷恋上艾草的味道。
即使到了冬天,家里也缺不了艾草香。妈妈的手脚一到冬天便易生冻疮,外婆就会泡上一木盆的艾,让母亲泡脚。外婆一边心疼地为母亲按揉活血,一边唠叨母亲在外奔波如何如何辛苦,却不知自己也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
后来异地上学,我便离开了外婆,离开了家乡。离别的那天,外婆就站在庭前艾草旁目送我离开。之后的每一年,外婆也都站在那儿迎我回家。门边的艾草在一年年的轮回,外婆在一年年的老去……
【端午节艾草】推荐阅读:
端午节的文章故乡的端午节10-19
端午节优秀作文:快乐的端午节09-24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感怀》06-09
幽默的端午节短信,端午节搞笑短信06-10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端午吃粽子05-28
浙江端午节习俗介绍_浙江端午节有什么习俗09-14
教案端午节07-22
端午节手抄09-16
端午节体会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