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通用12篇)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 篇1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往别人身上泼水,大家谁也都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泼水节!一听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一到,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再泼水节期间,傣族的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再傣族泼水节,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并不可少的,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 篇2

一、泼水节来源与传说

傣族泼水节一般要过3—4天, 第一天是除夕, 中间的1—2天是“空日”, 最后一天是元旦。在这几天里, 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喜气洋洋的傣族群众要唱歌、跳舞, 举行各种喜庆活动。除夕这天, 澜沧江边的傣族村寨, 成千上万的傣族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澜沧江边, 观看赛龙船。在除夕和元旦之间的“空日”里, 傣族群众更是身着盛装, 在村头树下翩翩起舞, 男女青年则到广场上兴致勃勃地玩“丢包”的游戏, 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晚上, 还燃放起五彩缤纷的“高升”和“孔明灯”, 把夜空点缀得多姿多彩。元旦那天, 男女老幼沐浴更衣, 天刚亮人们就抬着供品到佛寺, 每一户人家都在佛寺旁用沙子堆成四五尺高的沙塔, 在上面插上鲜花和彩纸, 并在沙塔旁聆听佛爷诵经。之后举行浴佛礼。德宏一带, 通常在广场上摆放一条木龙, 龙身里有一条水槽通到龙口。将佛像从寺中搬出, 放在龙口之下。然后抬来清水, 倒进水槽, 清水便从龙口之中流出, 洒在佛像上。相传这是为了纪念佛祖成佛时, 神龙喷下香雨沐浴佛祖身体而举行的仪式。浴佛之后,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狂欢——泼水节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老人们相互用树枝洒水, 喻为对方洗去身上的灰尘, 在新的一年中事事如意。年轻人也为老人滴水, 表示尊敬和祝福。最后, 青年男女便互相泼水嬉戏。但见处处水花飞舞, 处处欢声笑语, “人们尽情地泼水, 互致祝福, 共同祈求疾病不生, 四季平安”[2]。沸腾的傣族村寨便成了欢乐的海洋, 变成了如诗如画的水的世界。

关于泼水节的起源, 傣族民间有着很多不同的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 在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 有一个凶恶的魔王, 他到处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他抢了七个傣族姑娘作妻子, 第七个妻子善良勇敢, 决心要杀死魔王。在探知了国王的保身秘密后, 她和六姐妹一起, 乘魔王熟睡之际, 用魔王的头发拴住他的脖子, 勒下了魔王的头。但魔王的头在地上滚到哪里, 哪里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姑娘们情急智生, 她们把魔王的头抱起来, 火就熄灭了, 就这样, 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 每人抱一年, 一年一换, 从此傣族人们才有了幸福的生活。为怀念这七位姐妹, 傣族人民每年泼水, 意为她们洗去身上的血迹, 祝她们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所以每年都要泼一次水, 世代相传, 一直沿袭到现在。

二、历史上傣族与水的渊源

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证实了傣族是古越人——“滇越”的后裔;也就是说, 傣族来自古越人。古越人从事农耕, 栽培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 河姆渡出土的栽培稻谷种, 时代距今7000年, 在南方越人分布区, 先后发现都有栽培稻谷的遗址。《水经注》卷三十七《交州外域记》称:“交址昔未有郡县时, 土地有雒田, 其田从潮水上下, 民垦食其田, 因名为雒民”[3]。可见, 从东到西的古越各郡, 都有比较发达的早期农业。而今, 古越各部后裔, 包括云南傣族皆以水稻耕作为主要农业, 并有发达的水利灌溉事业, 可以说是从古越人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滇池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红陶碗、钵, 器底往往有稻壳印痕, 说明遗址主人 (越人) 种植稻谷。滇越附近, 以及元谋滨州、剑川、普洱等地, 曾相继出土了古稻种, 距今大约四千年。在普洱凤阳出土的古稻种, 不晚于二千年前。上述出土古稻种的地区, 傣族先民都曾居住过。古籍文献《越绝书》记载十分清楚, 吴越两国都以种植水稻为立国之本, 傣族之文献载勐卯果占壁就是因为出产香软米而得名。傣族文献《雅焕毫》记载了母系氏族时代傣族祖先谷奶奶栽培水稻的传说故事。今日傣族人民每逢秋收来临, 户户都要在祭祀供奉谷奶奶后, 才开镰割稻。“傣族大“傣”字就有两层含义: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自称“滚傣”, 意为“谷仓人”, 见面则以“毫丁傣” (意为谷满 ) 相互问候祝福。另一种解释 为“傣” 是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4]两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自称与水稻有密切关系。傣族自古种植水稻, 是一个水稻民族, 而栽培水稻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水;傣族自古以来就掌握了一套水利灌溉知识和世代相传的管理水渠制度及民约法规, 这一切表明今日的傣族从古代开始就和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傣族的祭水礼及佛教活动中浴佛节对泼水节的影响

傣族人爱水, 把水视为万物的生命之源, 傣族人热情地赞美水, 称它具备了美好、圣洁、吉祥等一切世间的美德, 傣族人把水称之为“披罕南”。西双版纳景洪坝子有“闷遮来”、“闷澜兴”、“闷澜水”等12条大小水沟, 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 召片领委其内务管召尼帕萨兼管水利事务。每一条沟渠均设有不等俸禄的管水专职人员“板闷”, 带领人员修沟, 完成之后, 均用猪、鸡、蜡条、饭团和酒等祭水沟神, 是为小祭。祭后, 要放水检查各寨修沟质量, 由“板闷”用芭蕉或竹子编一小筏, 上插黄布为神幡, 意为水神乘筏巡视。“板闷”沿沟敲, 意在为神开路。神筏搁浅或遇阻拦, 或水沟边埂漏水, 均命立即重修, 并予罚款。每三年一祭是为大祭。

“农业祭祀是傣族农村重要的宗教活动, 他们认为农作物本身以及灌溉农作物的水都是有精灵的, 所以在进行放水等农业活动时都要祭祀”。[5]例如红河上游的傣族过年时要杀只小公鸡, 点线香到水沟边或河边祭水神, 向水神祈祷庄稼不被水淹, 人出门不遇水灾。在元江县桥头村的曼费和那朵寨, 每年正月初二寨里男女老幼都要在召曼主持下, 沿寨头水沟走到沟头即水神所在处 (其标志为一棵大芒果树) , 杀猪杀鸡祭祀;祭毕分食祭品, 然后一起动手疏通沟梁, 以祈水源畅通, 稻谷丰收。水神大祭时以全村社成员为单位进行, 开祭时要诵读祭文, 祭文内容多为祈求水神护卫沟渠, 庇佑粮食获得丰收之意。

傣族的这些祭水之礼说明了傣族具有敬畏水, 视水为一种神秘力量的传统, 这为后来佛教浴佛节的传入及扎根于本民族之中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傣族是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 “可以推定佛教大约在公元6—7世纪就传入傣族地区”, [6]作为傣族群众精神上的一种食粮, 这种信仰已经渗透到傣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对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傣族对佛教的信仰, 还表现在大量的佛事活动上, 例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又叫浴佛节, 佛诞节或花节。泼水节中很多做法与古印度的浴佛节做法相同, 例如恭迎佛像, 安座沐浴, 龙口吐水沐浴等几乎毫无差别, 但泼水节中也有我云南傣族自身的特征, 特别在对水的崇拜上更是如此。所以笔者认为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在其自身文化信仰的基础上, 融入了古印度小乘佛教中符合我国人民心理的一些成份,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一个节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泼水节能够发展成为傣族地区最重要的节日, 一方面反映了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认知与实践, 另一方面由于小乘佛教迎合了人们希望事事如意及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便在傣族地区扎下根来;佛教的传播使浴佛节与泼水节融为一体。 泼水节作为作为傣族人民的最重要节日, 是其几千年文化与民俗的深厚积淀, 生产实践与生活内容的丰富与扩展。这是傣族泼水节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锋, 张晓琴.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傣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27.

[2]曹成章, 张元庆.傣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4:83.

[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上)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696.

[4]格桑顿珠.傣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9.

[5]江应梁.傣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和意义 篇3

关键词:傣族泼水节;由来;意义

节日是人们一同分享喜悦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团聚,我们欢笑,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着内心的幸福。那说到节日在我们的印象中最先浮现出来的恐怕是国庆、中秋、春节这些全国人民一起庆祝的日子,但不要忽视的是还有一些小众的节日对部分少数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赛马会等,它们如同传统节日一般是各民族特有的文化财富,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来自云贵高原的傣族人民自己的特色节日——泼水节。

一、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浴佛节”,在傣语中叫做“桑勘比迈”也就是汉语中新年的意思。泼水节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最为流行的来自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火魔统治着傣族人民生活着的地区,他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致使一年四季没有风雨庄稼颗粒无收,人民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情况被火魔抢走的七个姑娘再也无法忍受决定除掉这个恶魔,于是她们佯装高兴陪火魔饮酒趁他喝醉之后取下一根火魔的头发将火魔勒死。没想到的是火魔的头颅掉在地上滚到哪里哪里就会燃起大火,眼看着大火即将蔓延到附近的村庄这七个姑娘轮流抱住魔头,并轮换着用水冲洗污浊直至火魔的头颅化为了灰烬。为了纪念这七个姑娘的英勇表现,傣族人民每逢这一天便相互泼水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祝福。

每年农历清明前后在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这一传动节日,在为期三到四天的庆祝活动中,每天都有着其不同的意义。庆祝的第一天在傣语中叫做“宛多尚罕”即为汉语中送旧的意思,说起来倒是和我们的除夕有一点点的相似,他们在这一天会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转而打扫房屋清理灶台,同时为盛大的庆祝活动进行物资准备。第二天叫做“空日”很奇怪的是对于傣族人民来说这一天不属于一年中的任何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他们不再考虑生活中的种种琐事,给劳累了一年的自己留出一片净土用来反思用来享受。第三天的“元旦”就要开始进入泼水节的正式环节了,人们穿上民族的传统服饰挑上清水走上街头用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送给亲人、朋友甚至路人最真挚的祝福。人们翩翩起舞,敲锣打鼓声响彻云霄,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傣族人的熱情。

二、傣族泼水节的意义

不要以为在这个盛大的节日中只有泼水这一个简单的活动,泼水节只是一个载体,在这个体制下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美妙。“丢包”就是泼水节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在傣族文化中“包”是爱情的象征,在这个节日里,未婚的青年会男女各排成一排,女生将自己用花布精心制作的香包投掷给心仪的小伙子,小伙子再投掷给姑娘用以进行情感的传递,漫天的香包飞来飞去。爱情不是浓烈的玫瑰花,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包能替代更加贵重的礼物,朴素的傣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最唯美的爱情观。

还记得杨丽萍那支博得了无数掌声的孔雀舞吗?孔雀是傣族人最为神圣的鸟类,同时也有着幸福吉祥的寓意,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他们用肢体模仿孔雀的动作,一颦一簇间将优雅和自然带入了这个浮躁的生活。也许没有孔雀舞那么出名,但象脚舞同样是庆祝泼水节的一种舞蹈。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七八岁的小朋友在这一天他们都会穿上盛装来到村里的空旷地带参加集体舞蹈,无论是象脚舞的稳重热情还是孔雀舞的动感和唯美,幸福与爱融合上节日的祝愿,欢快的傣族人正享受着自己家乡的美好,这样的日子即使连续狂欢三天三夜也不会觉得疲惫。赛龙舟和放孔明灯也是泼水节会涉及到的活动之一,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同样的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但是不同的少数民族风情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

既然是泼水节那重头戏自然要放在这个”水”上了,不要随随便便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就对着别人泼水,这样显得太轻率了。最遵守传统的傣族人会在井里取出清水然后放入鲜花或者一些带有香味的物品,并将水带往附近的寺庙祈福,之后用树枝将水中的花瓣枝叶取出将水轻轻撒向长辈以示尊重,最后将剩下的水想要祝福的人身上表达最真挚的祝愿。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有的人会开着小货车装着水沿街泼洒,有的孩子则会用喷水枪嬉闹。

很多人会想国家有这么多缺水的地方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浪费水资源呢?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像我们在节日喜欢放烟花一样,泼水节作为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它存在的意义不亚于汉族人民的春节,忙绿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回家团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友谊在泼水节上都会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无私的祝福将自己村子间的关系调理的更加融洽。不仅如此,泼水节还如同一个纽带连接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他是这个民族的代号和象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支柱,一个并不庞大的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傣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宗教信仰的民族,他们始终相信水是圣洁的化身,神与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他们相信人是有前世今生有轮回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给别人祝福自己的来生才能获得神灵的庇护,正因为如此,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他们才能时刻保持着一颗不被世俗污染的纯净心灵。

参考文献:

[1]刘祖鑫. 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2]杨筑慧. 旅游业发展中的节日符号操弄——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傣族泼水节作文 篇4

华灯初上,漆黑的天空就已经被那一夜之间凭空出现的“星星”点亮的发白。

石滩上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青翠的树叶稀稀疏疏地遮住了满天迷人的星光,黑夜中闪烁着密密麻麻的孔明灯,点点灯光令人欢乐,让人舒服。高大伟岸的澜沧江大桥挂着一条五光十色,色彩缤纷的霓虹灯,与满天孔明灯交相辉映,使人陶醉。清澈的澜沧江上,一艘被灯光装饰的华丽多彩的观光船,慢悠悠的行驶在江面上,给这流光溢彩的.壮丽奇观增添了一份华丽。

浩浩荡荡的澜沧江荡漾着碧波,一朵朵“鲜花”开在水面上。点亮水灯,蓝色的火焰在风中跳动着,翠绿的叶子衬托着五颜六色的花瓣,置于水面上,轻轻拨动着冰凉的江水,水灯缓缓的飘荡着,越飘越远,只留下一个清新的背影。许下愿望,有什么能比期待愿望实现更美好的吗?

傣族泼水节小学作文 篇5

11:00我们准时到达大理皇宫,那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广场正中央的露天舞台上小丑正在表演杂技,四周人山人海,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像一只小老鼠一样钻到前面,现在舞台上在表演泼水节来历的传说。说的是一个作恶多端的火魔占领了傣族的一个小村落,一位善良的孔雀公主用水封印了火魔,解救了村落。村里的居民很感激,就用泼水节来纪念孔雀公主。

表演结束了,主持人大声宣布:“第三届泼水节开始。”我拿起水剑准备抽水射人,一个小女孩突然把一脸盆的水泼到我身上,我顿时成了一只落汤鸡,气得我面红耳赤回泼了她,她也不甘示弱又来泼我。这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攻击我们,我们决定先联手击败他。于是我们舀了满满一脸盆水一起泼向他,小男孩被我们泼得抱头鼠窜。

慢慢地参加泼水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可开心了。这时主持人宣布:“第三届泼水节到此结束”,我正玩得起劲,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

我感觉好像只过去了短短一分钟,但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泼水节真好玩,回到家后我还久久难忘,希望明年的第四节泼水节妈妈还能带我参加。

傣族泼水节作文800字 篇6

在天气还比较暖和的时候,我们班曾经发生过几次“世界大战”。哦,别误会,是我们干值日时候的.“泼水节”。

我们是四组,也就是星期四干值日。我是组长。有一次我们干得很迅速,离静校还有十五分钟。不知哪个人提议:“我们来泼水大战吧!”大家一致同意,我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同意了。

“开战!”我一声令下,大伙儿有的抄起水瓶子,有的拎起抹布,甚至更猛的端起水盆子准备拼命。金春晓一开始用手沾着水洒男生,后来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成泉拿着“尖叫”瓶子喷我,害得我负了几处“伤”,竟敢欺负本大小姐,不要命了,我抄起水瓶子就往他身上倒水。金春晓重新上阵,把董旭升堵到一个墙角里,闭着眼睛把一盆子水“哗”地一泼,“啊??“一声惨叫划破校园,估计全校都听见了。

张晓见形势不妙,连忙转身往瓶子里灌水。不料,都源悄悄溜到她身后,往她脖子里灌水。

“哪个白痴干的?!”张晓恼羞成怒,就差没拎起板凳砸人。

“是本大爷,你能怎么招?”

“为张晓报仇!!”顿时,女生们的“枪口”全部都对准了都源。金春晓端着一盆子水,使出吃奶的劲泼向都源。但是都源巧妙地一躲,毫发未伤。可黑板报的一角顿时“血肉模糊”,(可惜了那盆水啊)大家瞠目结舌。而都源却因太“灵巧”而不失时机地滑倒,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 篇7

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以傣族的泼水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8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七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顾名思义泼水节就绝对离不开水啦节日清晨,傣族18209317671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个生动的传说:

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篇9

傣族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它发源于印度,最初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吸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经缅甸进入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聚居地区,随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泼水节也成拉开当地居民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资料,你了解多少?

泼水节的英文名是Songkran Festival,是我国傣族和德昂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阳历的4月13日到15日之间举行,有地方在6月下旬或7月份举行,其盛况甚于汉族的农历新年。泼水节开始的时候,人们先到佛寺拜佛,沐浴净身,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最真挚的祝福,一个人被破的水越多,表示他得到的祝福越多。

泼水节一般持续3到4天,每一天都有专属的名称。第一天是“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物品,晚上吃年夜饭;第二天是“恼日”,也叫“空日”,这是个多余的日子,既不算在旧年内,也不算在新年内,传说这一天是魔王的头颅腐烂的.日子,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到佛寺沐佛,然后就可以开始泼水了;第三天是“麦帕雅晚玛”,据说这一天是为民除害的天女回归人间的日子,所以人们也将这一天叫做日子之王来临,这一天有“赶摆”的习俗,大家放高升,划龙舟,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上面介绍的活动外,人们还会跳象鼓舞和孔雀舞,举行斗鸡比赛,节日的气氛在第三天达到高潮。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划龙舟比赛,一般在澜沧江、瑞丽江边举行,一队队龙舟披红挂绿,在响亮的哨声中激涌前进,气氛热烈,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林间空地的丢包游戏了。心灵手巧的傣族姑娘用花布做成花包,里面塞一些棉布、棉籽,外面绣上五彩穗子,这是傣族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游戏开始的时候,姑娘有意识地输给意中人,小伙子就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两人悄悄离开,到空旷无人的林间深处谈情说爱去了。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活动,人们提前搭好高射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飞上天空,是谓放高升,火箭飞得越高的村寨,人们认为越吉利,优胜者还能得奖呢。放孔明灯是在晚上进行了,主要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人们将类似于热气球的孔明灯点亮,利用热空气的浮力,一盏盏孔明灯摇摇晃晃飞上浩渺的宇宙,引人遐思。

傣族的泼水节与象脚鼓舞 篇10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ournal of Nanjing Art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2008年1期

冯百跃,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1960-,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华民族

民间舞蹈教学与创作。

摘要 通过历史考察,梳理傣族称谓形成、傣族形成与发展、傣族象脚鼓起源等情况,在描述象脚鼓表演这一民间文艺形式基础上,着重分析象脚鼓表演中摆鼓、甩鼓、晃鼓的手、脚舞动动作,揭示傣族象脚鼓历史渊源及其舞动特征。

傣族自称“傣”。关于“傣”的含义,有的说是“自由”,有的说是“人”。在《后汉,书》中,就把傣族先民称为“掸”。“掸”从单音,本读为“胆”,后转读为“擅”。“胆”、“擅”与“傣”音相近。建国前,傣族有多种称谓。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称为“傣泐”,德宏地区的称为“傣那”,耿马、澜沧一带的称为“傣绷”,元江、新平、金平等地称为“傣雅”。汉族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内地傣族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族文化较多,称傣族为汉傣,讹传为“旱傣”,而把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的傣族名称。可见,“旱傣”、“水傣”这两种称呼本不是傣族的族名。建国后,人民政府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决定统一称为“傣族”。

一、“水”滋润下的傣族

傣族有人口1159231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区。这些地处边疆的傣族其居住地方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他们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与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山川环抱的平川上。

傣族居住地属亚热带气候,气温较高,终年无雪,霜期较短,雨水充沛,河谷平坝其地势低洼潮湿,天气炎热。这些地区森林密布,土壤肥美,四季常青,宜于农耕,物产丰富。因气候的影响,傣族人的房屋建造须适应上述特点。史书说他们“楼居无城廓”,并称他们的房屋为“干栏”。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干栏”式竹楼,是“巢居”形式的发展,以西双版纳的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的竹楼,已因民族间文化的互相影响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傣族人喜欢水,爱洁净,勤于洗濯,而炎热的天气,辛勤的水田劳作,更加深了人们对水的感情。学者高立士曾指出:“只要一提起傣族的历史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首先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史书将傣族描绘为“一日十浴”,或许并非夸张。另一位黄惠焜也说:“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被傣语称为“喃木”,雨水被称为“喃风”,井水被称为“喃播”,山箐,①水被称为“喃木慧”,热水被称为“喃还”,冷水被称为“喃嘎”,洪水被称为“喃木老”,下雨被称为“风多”……。这些都表明,傣族对水有着很细致的观察和认识。傣语称风为“垄”,称气也为“垄”,认为风和气吹在人身上是凉的,是看不见的水,风和气会在空中慢慢变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变成雾和雨,最终变成了水,成为人类生存顺臾不可缺少的东西。

根据传说,傣族的创世神王以及地球、人类都起源于水。宇宙中原有7个太阳,把地球烤成一个万物均不能生存的火球,是在天神的帮助下引来雨水,才把熊熊大火浇灭,拯救了地球,也为万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对水有一种天然的神圣感和崇敬感,并将水与土地、森林、粮食、生命等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对水的重要性的特殊认识。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但佛教传入前鬼神崇拜的原始信仰至今仍有余绪。村寨中佛寺很多,男子未成年时,要到佛寺识字、读经,过一段僧侣生活。一年中,与宗教有关的活动很多,如修功德“作摆”的佛会、斋僧礼佛的“赕佛”活动,以及原始遗存的插秧、收割时的祭祀等。这种交织的宗教观念影响着人们劳动生活,也反应在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之中。

二、“泼水节”梗概

傣族有许多与水有关的节日活动,其中最盛大的节日便是泼水节,节时人们要进行赛龙舟,比划船,跳象脚鼓舞、孔雀舞、嘎光舞、依拉贺舞、鱼舞、蜡条舞、赛诗以及泼出幸福的水等盛大民间文艺表演活动。

泼水节本是傣历年,傣语称为“楞贺尚罕比迈”也叫“金比迈”。“楞贺”指傣历六月,“比迈”即新年。“尚罕”一语,据说源于梵语Sang Knanta,西双版纳的傣族老人把这个词解释成“年岁”、“寿岁”,也有人说它是“沙卡”,即傣语历法一词的谐音。“楞贺尚罕比迈”就是傣历六月新年,也可以称为“尚罕”、“楞贺尚罕”、“尚罕比迈”,傣语“金”意为新“金比迈”意为新年。338傣历新年由太阳运行的位臵决定。每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白羊宫339的时候①,新的一年便开始了。

傣历新年要过三天或四天。第一天称为“腕多桑利”,类似汉族的除夕。第二天称“腕脑”,傣语中“脑”有腐烂之意,即让日子自己烂掉。“腕脑”即“空日”,意味这一天不属于过去的一年,也不属于新来到的一年。而是空掉之日。当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时,要有两个“腕脑”日。第三天或第四天称为“腕帕雅腕玛”,意为“日子之王”,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即元旦。339傣历岁首的“日子之王”,并无固定日期,具体日子,是用复杂的公式推算出来的,一般说来,傣历年多在夏历清明节后十天左右,相当于公历4月中旬。建国后,为安排庆祝活动方便起见,泼水节都定在公历4月份。

傣历为什么在六月过新年?祁庆富认为:“这与傣族地区自然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规律分不开。傣族分布在我国西南边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那里不像我国北方那样四季分明。一年中,二月至五月为热季,六月至十月为雨季,十一月至一月为凉季。通常,凉季和热季习称为旱季。傣历五、六月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自然界生物新陈代谢之时。到了六月,雨水又开始滋润干渴的大地,万物又恢复勃勃的生机,农事活动也随之进入紧张繁忙的播种季节。如同汉族的春节安排在春耕大忙季节来临之前一样,傣历年也规定在大自然万象更新之时。”338傣历年间,在举办的各种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中,象脚鼓舞、孔雀舞、嘎光舞、依拉贺舞、鱼舞、蜡条舞等特别受广大傣族人民以及各地来宾的青睐。

象脚鼓在傣族人民的这一泼水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双版纳的男子,从少年、青壮年,到了上了年纪的老者都会跳象脚鼓舞。一般来说,由一个男子边击鼓边领跳,其他人陆续加入舞队,踏着有力的鼓点,欣然甩胯抬脚起舞,有的象脚鼓舞还要边唱边跳。舞队逐渐壮大,每到高潮时,场面热烈,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跳象脚鼓舞的男子,身挎两头蒙着牛皮,状似象脚的长鼓,鼓的腰间系上彩带,斜挎在舞者的左肩上,边击鼓,边跳舞。随着热烈欢快的节奏,脚步踏地有力,双膝曲直交替,身体上下起伏,宛如漫步在丛林中的大象,其步法稳健有力,舞姿潇洒自如。

象脚鼓,傣语称“熬滚”,意为人的影子,象脚鼓就如美丽的傣族妇女一般,穿着紧腰、窄袖短衣,下着筒裙,显露出修长苗条的身材。象脚鼓的鼓身常饰孔雀图案,有时鼓尾中还插上几根孔雀毛,而孔雀是傣族人民最珍视和喜爱的鸟类,它代表着吉祥如意,代表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样,象脚鼓似大象的足,而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中象征五谷丰登、生活美好,从象脚鼓中我们看到了孔雀和大象,无不表现出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在傣历年的盛大泼水活动中,少不了傣族人民的民间文艺表演,作为最有代表性的象脚鼓舞、孔雀舞、嘎光舞在这民间文艺表演中绝对不可缺少,而这三种民间表演形式的舞蹈,都不能没有象脚鼓点的伴奏参与。因此,傣家有一句谚语:“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象脚鼓一响,脚杆子就痒。”象脚鼓,可以说是傣族人民的象征,它反应了一个爱好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个性格温和,一个有着美好向往的民族。它随着傣族人的心在一起跳动,永不分开。

孔雀舞的原生态表演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男子仍然占据主角的地位,他们头戴佛塔型金冠,慈祥的菩萨面具。表演时,舞者将细竹和绸布做成片片羽翼连在一起,系于腰间,左右两侧各五片做翅膀,后面三片做尾翼,并用绳子分别系在手臂和手腕上,自由操纵。充分表现着孔雀的漫步林间,水边嬉戏、飞跑追逐、展翅飞翔,以及最精彩的开屏抖翅等。各种运动姿态、动态都靠足够的臂力和手腕的功夫。

嘎光舞、傣语意为“围着鼓跳舞”,“光”即鼓在云南的德宏、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流传。舞蹈表演形式自由、时间、地点不拘,男女老幼皆可参加,是民族风格浓郁的自娱性文艺项目。参加者合着鼓乐声自由起舞,膝部规律地屈伸、颤动、身体前俯、后仰,突出了傣族民间舞蹈的“三道弯”和“一顺边”的美学特征。依拉贺舞……,鱼舞……,蜡条舞……。

除此之外,泼水在傣历年间成为重要活动之重,我们知道傣族是个喜爱水的民族,他们近水而居,新年伊始,洁净的水在他们心目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泼水,表达了傣家人美好的祝福和追求。

泼水节时,不论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国籍,也不管相识与否,大家可以无拘无束地互相泼水。泼水又分“文泼”和“武泼”。所谓的文泼,是对长者和尊敬的人礼节性的祝福,正如一首民间叙事诗所描写的那样,用树技叶蘸水轻轻地淋洒,也可以用鲜花蘸水。所蘸的水,还要用鲜花瓣浸泡过。淋洒的部位,一般是脖颈后。在泼水前,还要向被泼者说一些吉祥如意的祝福之词。至于武泼,是名副其实的“泼”,不管是用水碗,还是用水盆、水桶;不管是在广场上、佛寺前,还是在马路上;不管对方正要泼你,还是毫不戒备;不管是劈头盖脸,还是背后袭击,你手中的水尽可以一古脑儿地泼出去,被泼者霎时间变成了“落汤鸡”。这种泼水,可以追逐、可以躲闪、可以阻挡、可以偷袭、可以拦截、可以逃避,但被泼者不能发怒。银花飞溅,欢声雷动,泼水节使节日充满了狂欢气氛。

泼水节虽然是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并不是节日期间任何时候都可以泼水。在西双版纳,只有“日子之王”那天可以泼水,时间限定在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在德宏,整个节日期间每天都可泼水,但时间必须在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七时半。

泼水是傣族的一种古***俗,这种习俗开始于何时已难考究清楚。这一习俗是怎样产生的呢?对此,傣族人民中流传者许多美好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七姐妹杀魔王”的故事,梗概如下:

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一个凶残的魔王,他魔法高超,刀砍不进,枪刺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化。这个家伙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强抢了七个美女为妻。他的第七个妻子是人间公主婻粽布341美丽、善良、聪明、勇敢。有一年六月傣历新年之际,婻粽布趁着魔王酒醉,假意奉承,从魔王口中套得一个秘密;不可一世的魔王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用自己的头发勒自己的脖子。待魔王睡熟后,婻粽布机敏的拔下一根魔王头发,勒在魔王脖颈上,这时,魔王身首分离。但他的头却变成一团烈火,滚到那里烧到哪里。为了阻止魔头之火蔓延,婻粽布和另外六个姐妹轮流把魔王之头抱在怀里,火就不再燃烧了。她们就这样轮流抱着魔头,直至它腐烂为止,为了洗掉七姐妹身上的污垢,人们向她们泼水。由此,留下了泼水习俗。这个传说表达了傣族人民憎恶残暴,歌颂善良的美好心愿,同时,考虑到傣族地区的气候特点,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魔头之火不正是烤焦大地的旱魃,而泼水不正是喜降的甘露吗?

三、象脚鼓的起源传说

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傣语称“光亚”或“光吞”,意为长尾巴鼓或短鼓,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思芽和临沧等地。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中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所说的“

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象脚鼓呈敦圆筒状,上是鼓首(鼓膛),形如菠萝;中为鼓腰,圆筒,较细;下是鼓尾,似喇叭喷口,外径与鼓面相当或稍小一些。鼓身用攀枝花树或芒果树圆木镂空制成,具有震动均匀,共鸣悦耳,轻巧和不易开裂变形的优点。鼓面蒙麂皮或黄牛皮、羊皮、虎皮、用麂皮条或牛筋条绷拉,可随时根据气候干湿度调整面皮,或松或紧,使音响适中,从鼓腰以下,镌刻似棕榈树干的圈状槽纹,层层下叠,亦可雕画南瓜藤、蚯蚓花、蕨菜花、荷花等图案。尾部不蒙皮,在喇叭口内画千瓣莲花花瓣,状如金莲盛开。一般用土漆刷成黑底或红底,以金、黄、白、蓝等色涂花。用红布带系首尾两端,挎于左肩,及胯部;挎带上有“鼓衣”装饰,“鼓衣”一般用彩色丝带、毛线绳或实心圆形布条编成菱形网状,嵌挂上小圆镜及亮珠,下垂各色缨穗绒球,恰好罩住挎鼓的肩头和臂膀,鼓尾处缚二束孔雀尾翎(或雉鸡尾毛)。敲击时飘袅飞舞,绚丽瞩目。

象脚鼓分长鼓、中鼓和短鼓。大象脚鼓,又叫长鼓,是象脚鼓中最为长大者,一般长130-160厘米。常与锣、镲合奏,不单独演奏。中象脚鼓,又名短鼓。各地规格不一,常见者长60-70厘米。可边击边舞,变称“象却鼓舞”,有单人舞、双人舞等,傣族村寨有比赛此鼓的习俗,小象脚鼓,呈矮脚杯状,仅长30-40厘米。

关于象脚鼓的起源有很多种传说,其中能被傣族民间广泛流传的有:

传说一,在很久以前,离边界不远的一个寨子里,住着两夫妇。丈夫岩相,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妻子叶罕,不但家务熟练,待人和气,而且还从她父亲那里学会了一套高超武艺。有一年,敌人常到边界烧杀掠抢,岩相从妻子那里学了三十天的武艺,披挂上阵,英勇杀敌,保卫了边界的安宁,后来因寡不敌众,战死在疆场。叶罕强忍悲痛,抽泣着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树下。叶罕悲伤极了,每过三天。她要到岩相的坟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坟时,刚祭完毕,坐在树下痴想,忽然听到一阵低沉雄壮的歌声,用心一听,原来是身边那棵埋冬罕树里发出来的:

最好的埋比欧竹哟要做箭,最好的钢铁哟要打刀,最好的快马哟要上阵,最好的男子哟要把家乡保!

叶罕听来听去。那悲壮激昂的歌声,竟像是岩相唱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叶罕简直听得入了迷。歌声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练地挥舞着祖传宝刀,高喊着向敌人冲杀过去。这以后,叶罕每次来上坟,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歌声。直到听过多少遍后,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叶罕想:既然这树会唱歌,这歌声我又永远听不够,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听到自己亲人的歌声。于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树砍了下来,那棵树的根脚有一段是空的,叶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树截下来抬回了家。从此,她就能天天听到丈夫岩相的歌声,为了不让灰尘掉进埋冬罕树里边,她就用一块结实的山羊皮把树的上端包起来,用索子扎得紧紧的。从那时候起,傣家人就学会了做象脚鼓。而且,都像叶罕做得第一个那样,一定要用埋冬罕树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绷。而且敲象脚鼓时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听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据说,敲象脚鼓时,如果你的头向左边靠一点,还能听到岩相那雄壮有力的歌声呢!

传说二,听老人们讲,有一对青年夫妇为躲避头人索要欠债逃进深山老林。一天,他俩走得精疲力竭,就在一个深水潭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嘣~嘣”响声。由于水潭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芒果落进水潭的响声,向四周发出了动人的回声,这声音驱散了他俩的忧愁,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为了摹仿这响声,他们吹下芒果树,依照大象脚的形状,把圆木挖空蒙上牛皮,制作成鼓,鼓声犹如芒果落进水潭中的响声。从此,他们俩居住在深山里,以击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有一次,正逢林外附近傣族人庆祝“泼水节”,他俩就背着鼓去跳象脚鼓舞,其鼓声和优美的舞蹈受到“泼水节”中人们的热烈欢迎。不久,象脚鼓与其舞蹈就在傣族地区流传开了。

传说三,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孟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用其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后,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制成为象脚的形状,从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

无论那种传说,都表明,从很古老的时候起,象脚鼓和象脚鼓舞,就是傣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经过不断加工、提高,使象脚鼓成为傣族民间舞蹈必不可少伴奏乐器,象脚鼓舞也成为一种节庆日比较完美的、独具傣族民间特色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

四、“泼水节”中的象脚鼓是一种完美的舞蹈表演形式

象脚鼓与舞结合在一起是傣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完美的舞蹈形式。

象脚鼓本身是傣族民间舞蹈必不可少的主要伴奏乐器,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傣族的民间舞蹈才跳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一位民族艺术家曾这样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象脚鼓声是傣族民间舞蹈的灵魂。”45这个是非常形象、贴切的,凡是到过西双版纳或德宏傣族居住区的人们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当种完谷子,田野披上绿装时,傣族人民就要敲响象脚鼓,尤如春雷来临……。收割季节,当粮食满仓,傣家人就要跳起象脚鼓舞欢庆丰收,尤其是在“泼水节”或“赶摆”时,象脚鼓敲得更响亮,象脚鼓舞跳得更欢快,有时通霄达旦地敲啊、跳啊、唱阿,使节日的气氛异常热烈。

象脚鼓舞傣语称作“光黑拉”、“烦光”,也叫做“嘎光”,168是由男子表演的自娱性民间舞蹈,妇女只跳伴舞,表演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左侧的鼓首,右手击鼓而舞,这种舞蹈可由一人跳,也可由两人对跳,还可以由许多人一起跳。舞步稳健、豪放、有力、热烈而又潇洒,其舞动特征如下:

第一,手上的舞动特征。因为鼓是靠手敲打的,手上的技艺表现得很充分。右手击鼓前要以肘部带动握拳的手猛烈向下敲打鼓面的同时,左肩要快速往前推,右肩拉回。这样,动作显得稳健有力。手在敲打鼓面时,一般用拳、掌、指三种方法敲击:拳敲,即手握成拳,用拳心、拳底、拳背、拳腕敲击;掌敲,用掌心、掌肌、掌背(鱼脊肌)敲击;指敲,用五指、四指或二指、一指敲击。击鼓时,以右手为主,敲出各类鼓点,左手配合,或敲或按,掌握音量强弱或做出某些特殊的效果。

有些技艺娴熟的鼓(舞)手,在乐极之时,也用肘部内侧,膝盖及足跟,脚趾敲鼓,跳出各种舞姿,变幻无穷的鼓点中,有共鸣瓮钟的空击(即左手不触鼓面,右手敲打鼓心),有干脆清晰的边击(用手掌或手指击鼓边)。有雨打芭蕉似的按击(一手按摸鼓皮,一手敲打),随着情绪变化,或快或慢,随心所欲。

第二,脚下的舞动特征。舞者膝部的上下起伏富有韧性,小腿蹬地时快速有力,当舞者身背长象脚鼓做出“前点步半蹲屈伸”、“后点步半蹲屈伸”、“踏步全蹲屈伸”、“八字步半蹲屈伸”等起伏动作时,他们常常敲鼓的动作与上下起伏配合得非常紧密,一般来说用手敲击时,膝部就弯曲,而抬手时膝部立直,当以一腿为主力腿,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腿等动作时,上身显示出傣族舞蹈的“三道弯”运动特征,另外,跳“嘎光咬”①或“嘎光龙”44之前,舞者敲击各种鼓点,而后双腿微微下蹲,先退步再悠腿自转数圈,以示四面八方,听着,要起舞啦!做稳重慢节奏鹭鸶趱脚,孔雀扒沙、猴子倒退和后踏步等脚下舞姿动作时,多是向下压低重心。以大腿支撑长象脚鼓首,令其鼓尾落地,舞者呈马步深蹲且身体斜侧对鼓面边击鼓边舞蹈,表现出其舞姿稳健,铿锵有力的舞动审美特征。

第三,摆鼓、甩鼓、晃鼓的舞动特征。摆鼓、甩鼓、晃鼓是针对跳中象脚鼓而言的,跳中象脚鼓在傣族生活地区更为普及,舞姿变更加丰富多彩,德宏地区的傣族跳“嘎光”时舞者腰、腹及臀部前后晃动幅度较大,犹如大青树上附生藤子的弹性伸缩,双足屈伸灵活,上身及双臂起伏自然,有内在呼吸感,从运用鼓的动态看,跳法大致可分如下三种舞动形式。

其一,摆鼓。用基本屈伸步转圈,踢腿跨步半蹲,交替进退,摆动鼓尾。其二,甩鼓。通常二人对跳,后弓箭步左右交替进退换脚跳,进步时先扬鼓首,退步时将鼓尾甩上肩头,喇叭口朝天,面皮朝地,复原状后二人跳开,再迎面合拢,对着面上步跳成前弓箭步,将鼓尾甩高划一大圈,而后错步跳开。有的是舞伴击钹,鼓尾上甩时,钹从下绕,交替划圈,反之亦然。西双版纳的傣族甩鼓时,更具风味。二人相对,将鼓尾翘起靠近,前弓箭步屈伸颤动双腿,颠晃身躯,稍顷,转身换位,背靠背地向上甩鼓,相互晃身扭头微笑,风趣诙谐。这种舞姿常用于高潮,称作“团在”,意思是指舞姿如花,变化多端。其三,晃鼓。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均有原位上下左右晃动身子从而使鼓晃动的舞蹈动作,有时晃鼓横行,有时晃鼓进退,一般舞者都控制鼓尾的摆动幅度,还有的舞者在晃动身体和鼓首的同时小幅度地晃头,中幅度地扭腰,大幅度地摆殿。

傣族作文 篇11

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四月。泼水节的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这盛装打扮。做完这些事之后,人们要抬着贡品到佛寺里赕佛。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清水,为佛吸尘。给佛洗完陈,人们便到广场上泼水。泼水分为文泼和武泼。问迫使对长者,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衣领,让水沿脊梁淌下。武泼则无固定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

民间关于泼水节的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傣家居住的地区,有一个妖法无边的魔王,它呼气就能变成大风,风到之处就能燃起邪火,张口便能吐水,淹没大地。而且刀箭不入,水火不服。有一次,妖王抢了七个姑娘做妻子,她们十分痛恨妖王,合计杀死妖王,最小的姑娘依丹罕,从妖王口中得知用妖王的头发可以杀死妖王,晚上,她在妖王睡着时拔下它的一根头发,妖王的头发一碰到妖王的脖子,它的脑袋就掉在了地上。但是妖王的头落在哪里,哪里就大火成灾,于是这七个姑娘就抱着妖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到换人这天,人们便用清水给姑娘冲洗身上的血污,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今天的泼水节。

泼水节在傣族象征着吉祥,你有空一定要来云南体验一下泼水节的快乐哦!

傣族风俗作文 篇12

傣族的关门节是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才能结束。(这一句话自成一 段, 既是概括总结,又是过渡,引出下文,点明了关门节的时间与时长)

关于关门节还有一个传说。(很多民间节日常常与一些传说有关。有的是因为传说而演化成了节日,有的 是 因为节日而衍生出传说)相传每年傣历九月,佛祖会到西天找母亲讲经,三个月后才能重返人间。(原来关 门节 与佛教有关)有一次,正当佛祖去西天讲经的时候,佛徒下乡去传教,踏坏了百姓千辛万苦种下的庄稼。 耽误了 百姓的生产,弄得民不聊生,百姓们对佛徒十分不满。佛祖得知此事后,心里很不舒服。从此以后,每 当到西 天讲经之时,佛祖便把佛徒集中起来,让他们三个月内不许去任何地方。只能闭门思过,以赎前罪。故 人们称 之为“关门节”。(以一个生动的传说来说明关门节的来历。傣族人信仰佛教,很多风俗都与佛教文化 有关)

关门节与许多节日不一样,比如它和国庆节就不同。国庆节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还有人在这天结婚。而关 门节那三个月中,男女不得谈情说爱或进行嫁娶活动,(介绍关门节的独特之处)人们不得上佛屋去,也不可 以 沾跟佛有关的东西。(关门节因佛而产生,却在这节日期间不能做与佛有关的事,确实特别。傣族人具体怎 么过 关门节?对此再多加介绍一些就好了、

关门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共有三个月那么长的时间,不像普通的节日,一两天就过完了。(这也是关 门 节的特别之处)

上一篇:孩子教育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党员创先争优个人计划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