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精选6篇)
——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本周一,我们全校老师共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专辑《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颇深。于老师的精湛技艺和崇高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也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于老师深情地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这是于漪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于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位年轻人听了于老师两千多节语文课,发现于老师不仅把课上得神采飞扬,讲得铿锵动人。而且同一篇课文教学方法从不重复。这一点让我敬佩不已。对照自己,常常觉得现在上的这些课文我都教过了几遍,用不着花费功夫去重新设计,常常满足于照着原来的方式方法“熟门熟路”开展教学。今后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也应该不断挖掘教材内容,再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教学中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不爱念书的顽皮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对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当看到他们上课一次次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潦草、拖拉,虽然多次进行了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当时好了一会儿,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真是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有时还会头脑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头。“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促使我今后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今后,我要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于漪老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她的话语方式超越了很多前人。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来说, 哲学史研究者要照着说, 柏拉图怎么说, 那就怎么说, 孔子怎么说, 那就怎么说, 而哲学家要接着说, 康德怎么说, 黑格尔怎么说, 接下来我要怎么说。于漪老师既不是在照着说, 也不是接着说, 她是在自己说, 她在说自己的话, 那是置身于广袤的教育田野里的来自草根的带着泥土芳香的话。于漪老师的话语风格是创新的, 但是从不偏激;是公允的, 但是从不守旧。她是着眼于建设的, 着眼于解决问题的, 她的话语, 她的思想, 她的思路, 切合教育实际, 而又适度超越当前现实。因此, 无论是基层的教育局长还是上海市教委主任, 都愿意去听听于老师的话语。
从于漪老师的话语方式当中可以领悟到于漪老师的人格特质。于漪老师的人格特质是开阔的视阈、独立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看到的、没有见识到的, 她却能想到, 能看到, 能见识到;别人没有胆识说的, 她说了;别人不屑于去做的, 她去做了。这是一种优游的气度, 一种自由的情怀, 一种人文的理想, 一种追梦的执著。
再去看看于漪老师的动力方式。为什么她一辈子都能孜孜以求?她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她的永恒动力是什么?是使命, 是为学生的使命, 是为教师的使命, 是为学校的使命, 是为国家的使命。《现代汉语词典》说, 所谓使命就是“重大责任”, 《辞海》说, 所谓使命就是“重大任务”, 所谓承担使命就是承担重大责任、重大任务, 在历史的坐标上, 明确自己当下的担当。
第一, 为学生的使命。
于漪老师的工作重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超常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自己的教育, 面对自己的教学, 她总是做有过推断。她曾说过“一辈子学做教师”, 她还曾说过“上了一辈子课, 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 这就是她的胸怀。有过推断可能是使教师获得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 教师的进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过往的东西做有过推断。
第二, 为教师的使命。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 学校就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 学校就不可能持续发展。面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于漪老师总是做有为推断, 她总是相信青年教师能有所作为, 她总是相信青年教师将来肯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教师。所以对青年教师, 只要有机会, 她总是不断地帮助, 不断地指导, 不断地提携。
第三, 为学校的使命。
作为校长, 于漪老师不但自己有梦, 还让师生员工有梦, 激发所有师生员工一起为着美好的梦想去努力, 使教师成为憧憬未来的追梦之人。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 面对学校办学过程中复杂的问题, 于漪老师总是做有解推断。她从来不在困难面前退缩, 她从来不把困难事情放弃, 她总是身体力行地主持并参与解决一个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
第四, 为国家的使命。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重大政策、决策, 于漪老师总是做有理推断, 并努力宣传之、践行之, 体现国家意志。她总是能以天下为己任, 以民族为己任,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在她身上, 充分体现了中国教师的风格、中国教师的气派、中国教师的情怀。
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 担当起了为学生谋发展的使命, 担当起了为教师谋发展的使命, 担当起了为学校谋发展的使命, 担当起了为国家发展的使命。向于漪老师学习, 就要学习她这种使命感。没有使命就没有梦想, 没有梦想就没有教育, 没有未来;没有使命就没有责任, 没有责任就没有成长, 没有发展。使命, 让教师的工作变得伟大;使命, 让教师的事业变得厚重;使命, 让教师的精神得以升华;使命, 让教师的生命永不褪色。
关键词:初三学生 班主任工作 体会
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方面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进入了青春骚动期,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初三学生综合症”,他们厌学、叛逆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成绩下滑是必然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有一个好的初三班主任非常关键。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做好初三班主任,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式下,我深感“教书育人,任道重远”,因此,我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学习了我国在2010年远景目标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适应新形形势的需要,我坚持学习《教育学》、《心理教育》、《初中生心理学》等书籍,同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同事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是做好初三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二、只有“爱生如子”,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很少与子女沟通交流,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父母关爱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得不到慰藉,容易产生厌学、叛逆心理。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交流学习、生活中的体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弥补学生缺少的父母之爱。如周末初三有部分学生住校,他们大多数都能自觉在校学习,少部分学生由于外界的影响,容易到网吧上网或街上闲逛。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到学校与他们交流、谈心,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定下一周的基调,让学生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上来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偏差,而又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极大。学生思想工作切忌唠叨,不要简单重复大道理,不要变成政治说教。所以,每周一的例会,我以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为主,尽量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心情。表扬的内容不限于学习成绩,更多关注同学们积极的心态。如:在这么紧张的学习中,科代表每天收发作业,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大家给予感谢!这样定下一周愉快轻松的基调,学生都能轻松地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上来。
四、给予学生具体可行的指导,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班主任给予学生的指导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忌模糊、空泛、大而无用。如在每次考试后,我都要和学生一对一地谈话。学生考好或者考砸了,往往都是模糊的。忽上忽下的成绩,学生也搞不清怎么回事。一贯不错的孩子下一步如何提升,自己也很困惑。这时就需要老师出手了。在班里泛泛而谈没有什么用,或者只对一部分学生有用,而一对一谈话,则能让每个学生都心中有数。一定要问出深层次的原因来,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在给予切实的指导中见成效。我尝试每次大型考试后都这么一对一地谈话,下次考试中果真有效。
五、通过激励效应,利用环境影响吸引学生好学乐学
班级如同家园,需要大家的维护。学习既是独立性极强的事,同时又是班级的事,一个强大的、充满凝聚力的班级就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样,进入初三,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合作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因为班级不是图书馆,不是临时聚在一起各自学习的地方。以笔者班级为例,我把学生分成10组,选出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课外辅导员。一个辅导员带一个中等生和两个后进生,组员在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就找辅导员,辅导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交班主任,班主任尽量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样,班级成绩整体提高了,更让学生感到班级是一个团队、一个家,不断地吸引学生好学乐学。
六、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机制,促使学生两头并进。
学生看到希望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我通过奖励机制,充分让学生看到希望。如我在班级设立了四项考试奖:①金牌奖:在年级排名前五名的,奖品为价值30元的学习用品。②银牌奖:一种是在年级初次获奖,另一种是本次年级获奖并且比上次进步一个名次的,都奖价值为20元的学习用品。③铜牌奖:在班级中进步5名以上(含5名)的,奖品为价值10元的学习用品。④友谊奖:优秀生所辅导的成员获铜牌奖或铜牌以上等级奖的,优秀生可获得友谊奖,奖品为价值10元的学习用品。人性化的奖励制度不但不会冷落每一个学生,相反,它能激励每一个学生努力拼搏、团结进取。
如我所带的071班的学生韦润,其家长找到我说:“雷老师,当初我认为韦润成绩差读不完初中,我们家长担心死了,没想到来读初中后,他做事也比以前更勤快了。即使他考不上高中,去读职校我也很满足,太感谢老师了。”这是一个后进生家长的真心话,看到家长的笑脸,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更可喜的是071班在2010年中考中10人考上了重点高中,8人考上普通高中,这在边远农村中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我本人也因此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中考质量优秀班主任奖”。可见,建立起人性化的班级环境,才能激励学生两头并进,才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当然,学生工作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更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和极大的耐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让使命与生命结伴同行,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在最近几天的师德楷模培训后,拜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书中一段段生动形象的文字,一个个令人难忘而为之动容的故事,一篇篇发自肺腑的访谈。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得到很多启迪。
故事中的老师们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一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律自勉.教书育人。
教师是一缕清晨的阳光,无私的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学生。他们视教育为一生的使命,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面对一个个灿烂甜美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王生英老师说过她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老师,有着一颗简单的心。即便这样,老师们还是耐心的去寻找,寻找着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他们时刻坚信着,只要用心去教,每位学生都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这样给给予之爱,无求之爱,忘我之爱,超越之爱,为学生们铺上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路,把一批批的学生送上了光明而无穷智慧的大道。身教重于言行,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老师用自己的无私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着爱的种子、让种子在阳光明媚的情况下茁壮发展,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另我感动之余,我也更加需要自我反思。在进行学校分配的同时,并不如自己所愿,刚踏入德政村,踏入汇南小学,怀着忐忑的心情。但在第一天报道时,林校长对着我们新老师说,家里的装修他都不在,而学校的装修,几乎整个暑假都在,只有热爱自己的.学校,才能在教师的岗位做得更出色,既来之,则安之。是啊,就是这几无心之话,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既然有缘来到这所学校,在硬件设施又毫无挑剔地情况下,我应该怀着喜悦的心情,来接受未来美好的生活和教学生涯。
相比书中老师,我们现在的条件好的多,为什么他们都能坚持,并且克服了一切困难,引领着孩子们,走出农村,走出大山,迈入知识的海洋。老师不应该对学校产生怀疑,不应该去选择学生,学校需要我们去发展,学生靠我们去教育和指导。就像书中徐英杰老师所说“没有差生,只有天使”。是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只是我的教育事业中新的开始。我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爱我的学生,爱我的学校,并引以为自豪。
在人生跋涉的征途中,我选择了做教师,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化,我都要用心地去做,才能无愧于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生之行。在人类薪火相传的文明史上,教师的劳动琐碎而艰辛,智慧而崇高。教师们坚守三尺讲台,放飞孩子的梦想,用生命诠释人生的价值。
还记得这么一个人,倪萍曾深深给他鞠了一躬,师生们都说他是一团火,他把温暖送给了贫困生,把关爱送给了残疾人,把真情铺满了十万里的招生和家访之路,他就是曾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王强老师。大家也一定不会忘记,汶川地震,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学生献出生命的谭千秋老师„„而我却无法忘记这样一个人,师范毕业的她,主动向组织要求回到大山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她带领着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她常对孩子们说:I want to stay with you!(我愿与你们同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所任教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前年,她带初三毕业班,父亲病危,她没请一天假去照顾瘫痪的父亲,孩子们毕业了,父亲也走了。当安葬老人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她抱着父亲的遗像失声痛哭:“爸爸,女儿来看你了,你为什么不等等女儿呢?女儿还想再给你洗洗脸,擦擦身子呢„„”。36名学生也一起长跪为老人祈祷。风吹落了她的眼泪,却吹不散她对孩子们的爱。她就是我的同事王咏梅老师。
是他们,正是他们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筑起一个希望,创造一个未来。他们的肩头扛的什么?是一份责任。然而,让我们再回头看看现实吧,生活是让人喜来让人忧。
可喜的是,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核导弹的实验成功,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向世人昭示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担忧: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与欧美国家学生相比,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少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将使中国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如果连“培养人”这一点都守不住的话,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再看看现在的课改,我们的教育界究竟发生了变化没有?有,那也最多是专家听课,观摩课、汇报课上“热热闹闹”的展示,反倒让人觉得“追求应试教育”的味道越来越浓。我弄不懂了,是课改错了?不,不是课改好不好的问题,不是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不是各级不重视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越来越多的教师失去了必要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雄鹰选择在广袤无垠的天空翱翔;鲜花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绽放;骏马选择在壮美苍茫的草原奔驰;我选择了保险,因为她教会我书写无悔的人生。从业的15个春秋,让我懂得了去追求、去奉献,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意义呢?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被这样一段名言所激励和感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我的回答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完成时代和企业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62年前,中国保险牵着共和**亲的衣襟,宣告诞生。中国人寿人用“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无形大爱,筑起了民族保险的万里长城。涌现出以沈潜、田淑君、谭德华以及义乌支公司、汶川支公司等大批优秀代表和先进集体,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寿人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示了中国人寿人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疆分公司也洋溢着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北屯支公司以 “重承诺、守信用”的忠诚、“战风雪斗严寒”的脊梁被评为“用心经营、诚信服务”先进单位。分公司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君坚持以改革创新出成效、精细化管理出实效、“节约性会计”出效率、特色文化提素质的创新理念深化财务管理,成绩突出,被评为“国寿建功立业服务标兵”。
一舟何以渡沧海,且看潮头立何人。他们是领头的大雁,吃苦在前,顾全大局;他们是矫健的雄鹰,高瞻远瞩,勇于拼搏;他们是无私的老黄牛,兢兢业业,真情奉献,他们以无穷的人格魅力感化着身边的每个人,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大好的发展局面。
从1997年大学毕业先后从事业务内勤、办公室、会计、业绩信息、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工作。经验的积累让我逐步提升,公司的发展伴我不断成长。我已将个人的发展融合到了中国人寿的朝气之中,对时代我将与时俱进;对公司我将无悔追随。
今日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保险事业昂首阔步,生机勃勃。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推荐阅读:
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12-04
勿忘国耻,让青春与使命同行01-13
让青春与使命同行(乡镇干部演讲稿)07-28
传奇与使命_观后感12-19
让安全与生命同行(初三8班)11-13
青春与使命05-27
青年的担当与使命10-14
员工的责任与使命01-25
强国时代的使命与担当07-16
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