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培养对事物细小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萌发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魔术的神奇与趣味,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一个、杯子一只、三种不同颜色的皮筋、展板、操作卡等。
2、幼儿有观看魔术表演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
2、纸杯魔术展示。
二、神奇的皮筋魔术,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
1、学习单根皮筋魔术。
(1)引出疑问。
如果我把一根皮筋套在两根手指上,握住拳头,等我再打开时会怎样?(幼儿随意猜测,教师记录)
(2)揭晓秘密,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学习单根皮筋的魔术。
(4)小结:其实魔术里面藏了许多的秘密,魔术师动作比较快,许多魔术里还需要一定科学原理,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
2、探索双根皮筋魔术,掌握双根皮筋的三种变法。
(1)出示双根皮筋,同样握拳引出疑问。
(2)幼儿探索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想法或结果。
(3)通过幼儿的探索学习双根皮筋的前两种变法。
(4)幼儿再次探索,重点学习较难的一种变法。
(5)交流探索结果并小结。
三、结束活动,进一步萌发幼儿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1.小结:原来,魔术也是一种艺术,只不过有些魔术里还藏了一些科学道理,在加上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就呈现出神秘的效果了。
2.鼓励幼儿将学会的魔术表演给更多人欣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出示一些魔术道具及魔术操作卡,供幼儿探索学习,萌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亲子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简单的魔术表演。
教学反思:
魔术一直是充满着神秘,魔术表演也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娱乐节目,把魔术带入教学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动从刚开始的魔术表演导入主题,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单根皮筋的探索比较简单,孩子们学习的较快,后面的双根皮筋的探索上让孩子自己发现了两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两种层面的操作展板,让孩子探索操作。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都很投入,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索和操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结语句上,对活动重点单根和双根皮筋的科学性原理解释的不到位。
活动目标:
1.寻找、尝试、操作保护蛋宝宝的多种方法。
2.感知并体验保护事物的责任心。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鸡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彩笔、多彩泥、卡纸、皱纹纸、棉花、纸盒、绳、布等辅助材料。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7页。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装饰蛋宝宝。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材料来装饰,让它更像一个蛋宝宝,同时还能起到保护蛋宝宝的作用。
2.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7页《可爱的蛋宝宝》,开阔思路。
3.开展制作活动。
(1)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工具自由进行制作。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装饰蛋宝宝。
(2)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活动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困难,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克服困难。
(3)完成装饰后提醒幼儿收拾整理桌面材料。
4.请幼儿互相欣赏并介绍自己的蛋宝宝。
第二部分:保护蛋宝宝。
1.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方法。
提问:妈妈是怎样保护宝宝的?你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介绍护蛋行动的内容。
要求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将鸡蛋宝宝保护,放在自己身上带一天。一天结束后,看谁的鸡蛋完好无损,体验保护宝宝的辛苦。
3.幼儿操作护蛋的方法。
(1)组织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保护好鸡蛋,并想办法固定在自己身上。如用棉花包裹放在纸盒里,将纸盒四边穿上绳挂在脖子上;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等。
(2)引导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保护鸡蛋的方法。
4.幼儿体验护蛋的过程。
整个上午幼儿喝水、如厕、洗手、户外活动,都要将蛋宝宝一直带在身上并时刻关注保护好,教师随时记录鸡蛋破损情况。
5.组织幼儿检查自己的蛋宝宝,探索蛋宝宝完好和破损的原因,引导幼儿交流护蛋行动的感受,体验责任心的重要。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是《保护蛋宝宝》,活动目标是寻找、尝试、操作保护蛋宝宝的多种办法;感知体验保护事物的责任心。
事先我通过QQ与微信告知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熟鸡蛋,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准备上课用,其目的是为了装饰蛋宝宝,二是保护蛋宝宝,三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并让家长想一想怎样让孩子带到幼儿园而不容易碰破。细心的家长有的给孩子缝了布兜并用线挂在脖子上,这样便于携带;有的是用纸盒放上棉花再把鸡蛋放在里面;有的用塑料瓶,里面放上泡沫,再把蛋宝宝放进去。但大部分孩子是用手拿着来的,有的孩子还没入园就碰破了,心疼的大哭起来,由于是初次接触这样艰巨的任务,还不曾尝试过,从入园到装饰蛋宝宝这一环节中就破了11个,在装饰过程中破了2个,在户外活动中,有的孩子在拿着蛋宝宝玩玩具时感到不能好好保护蛋宝宝,就主动不玩了,但还是有9个蛋宝宝没有幸免,被碰破了。到最后只有9个蛋宝宝是完好无损的。我当众表扬了这9个孩子,并授予他们“护蛋小勇士”称号,并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
通过这次护蛋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心,我认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虽然到最后只有9个完好无损的蛋宝宝,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过程,是孩子们在护蛋过程中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它、保护它,责任心增强了,我们的活动目标也就达成了。
活动目标:
1、观察饼干放到水里的现象。
2、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来体验。
活动准备:
饼干若干、每人一杯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手洗干净。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表演唱歌曲《棉花糖》。
师:棉花糖能变魔术,我们的饼干也能变魔术呢!
2、让幼儿自由观察饼干。
师:请幼儿看看自己盘子里的饼干,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方形的、还有棍子一样的饼干。
师:盘子里有几块饼干?
幼:3块。
3、请幼儿从餐盘中自选一块饼干,用感官体验。
师:你拿的那块饼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幼:摸上去不平。
师:摸上去是粗糙的。
师:闻一闻是什么样的?
幼:香香的。
师:请你咬一口,是什么味道的?
幼:甜甜的,咸的,脆脆的。
老师和幼儿每人拿一块自己喜欢的饼干。
师:小饼干,真好吃,啊呜一口就变了。你的饼干有什么变化呢?
幼:月亮,小船,树叶,汽车……
师:我们再咬一口,饼干又变成什么了?
幼:手枪,小点点……
师:我们再咬一口,饼干又变成什么了?
幼:变没有了。饼干吃完了要漱口!
师:对了,我们要保护牙齿,吃完东西要漱口!
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幼:2块。
4、引导幼儿猜想。
师:这里有一杯水,如果把饼干放进水里,饼干会有变化呢?水会有变化吗?
幼:会变湿的,会变短的。
5、幼儿自由动手实验。幼儿将饼干放进水里。
师:我们现在把饼干拿出来,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是什么感觉的?
幼:饼干变碎了,软软的。
幼:我的饼干还有一点硬。
师:你是怎么把饼干放进去的?
幼:我轻轻的放进去,一下子就拿出来了。
师:为什么一下子拿出来饼干还有一点硬?
幼:因为饼干只泡了一点点水就还是硬的。
师:我们再试一试,把刚才泡过水的剩下的饼干尝一下,是泡了水的好吃还是没泡水的好吃。
幼品尝:我觉得泡了水的好吃。
幼:我觉得没泡水的好吃。
师:每个小朋友的喜好是不一样的。现在再看看盘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幼:还有1块饼干。
师:还有1块饼干,“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再试一试。
6、幼儿再次观察实验的结果。
师:现在再看看盘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幼:没有饼干了!
7、漱口。
师:看看我们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变化。
幼:水里面有一些小小的饼干末。
师:吃完了饼干,我们应该干什么了?
幼:我们要去漱口。
师幼一起拿杯子漱口: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和老师积极的互动,孩子一直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一直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观察、品尝、思考、想象,皮亚杰理论认为孩子具有从事物的混杂交错状态中走出来的需求。平时孩子们还不善于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发现思考,教师通过自然的引导,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活动进行中,有孩子提出吃完饼干后要漱口,于是很自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调整,增加漱口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活动更加自然,与生活联系紧密。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活动中孩子对于光滑和粗糙的概念,可以渗透蒙氏教育的理念,让孩子用触摸比较来感知,这样孩子更能体会用感官来感知事物。幼儿操作探索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引发幼儿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使幼儿在主动尝试中创造性地运用感官、自主的选择材料、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大胆地表现着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这才能真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努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杯、鹌鹑蛋、小勺每人各一份,放入操作盘中。
2、盐一盆,抹布一块,每组一份。
3、鹌鹑头饰一个。
4、清水一盆,空盆一只(备用)
活动过程:
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者“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清水姐姐听到了,马上使劲地把蛋宝宝往上托。可惜清水姐姐的力气太小了,蛋宝宝还是一个劲地往下沉。这时候,来了许多的盐哥哥,它们跳进水里,和清水姐姐一起转呀转,转呀转……最后,你们猜,盐哥哥能不能帮助蛋宝宝浮出水面来呢?
2、试一试蛋宝宝到底有没有得救,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一讲教师戴鹌鹑头饰,引导幼儿讲一讲:
1)蛋宝宝有没有得救?是谁救了他们?
2)盐哥哥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延伸:在区角里再来试一试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溶解在水里后也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发现魔术表演的秘密,喜欢探究魔术表演的奥秘。
2、通过尝试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体会表演魔术的快乐。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未来的魔术师》。
2、每两人一块手帕、一枚硬币。
3、玻璃杯、盛有凉水的大水杯、明信片、水盆。
4、纸袋、宽大的外套、细长形状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音乐渐低,幼儿围坐在一起。
教师:
1、刚才进教室时听到音乐了吗?是很动感有些神秘的音乐,它的名字叫《未来的魔术师》。魔术师!
2、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在哪里看到过?
(二)教师:魔术表演看上去感觉像有魔法哟!魔术师表演魔术时真的有魔法吗?
二、观察发现魔术的秘密。
(一)教师表演《听话的小磁铁》。
提问:猜一猜小磁铁为什么这么听话?(幼儿回答--请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来回答)教师:原来小秘密在这儿呢!
(二)教师表演《百宝袋》。
提问:猜一猜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总结:其实魔术的秘密有时候就藏在特别制作的小道具里。
(三)教师表演《流不出来的水》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纸片托水:取一只塑料小杯,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纸片比杯口略大)。用手按住了硬纸片,迅速将水杯倒置。将按住纸片的手轻轻移开,可见纸片托住了杯中的水,使水不会流出)。
提问:猜一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魔术是运用科学的小道理来表演的。
教师总结:当然魔术师的手法应该很熟练,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
三、合作分享宝贝们今天爱动脑筋、勤思考,也积极回答问题了,表现很棒。那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表演给听课的老师,你们愿意吗?
四、结束语。
在科学区准备了几种魔术道具,小朋友可以试试。幼儿退场,出现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中感到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魔术还是太陌生,脱离生活太多了,所以表现得有点茫然,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甚至是直接给出答案。另外就是学习魔术时孩子们表现的不自信,这个和经验不多有很大关系。
改进措施:
1、让孩子们在活动前一段时间就有意识的看一些“小小智慧树”的小魔术表演。
2、让孩子们练习一个或两个简单的小魔术表演的经验。
3、在活动结束前可以有观看魔术大师的魔术,让孩子们有一个视觉上的提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活动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目标:
1、学习按群数数(以10为单位)、计数,了解多种数数的方法。
2、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商议解决问题。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
操作材料
过程:
1、欣赏与引疑: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一)--宝宝看店时发生了什么事?
“想什么办法会使生意越做越好?”
2、讨论与尝试: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宝宝,会有什么好办法?
借助操作材料,尝试按群数数。
交流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哪一种方案,最快最清楚。
3、实践与思考: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二)说说议议:爸爸介绍给宝宝一个什么好办法?
想想试试:两个幼儿同时数,一个一根一根数一个一堆一堆数(10个一堆)。“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比比哪个人数得快。
操作实践,体验按群数数的便捷。
交流各自的取货方法,相互启发。
4、迁移与创造: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三):--“除了10个10个地数,还有什么方法也很方便呢?”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算式宝宝找家》,让幼儿充满兴趣的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本次教学,我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致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度高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绳索的一头被老师牵引着,绳索的另一头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师早就设计好的路。在最后的一个操作环节中,老师设计的操作量比较多,这个也是我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废纸变好纸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启发幼儿懂得如何将废纸变为好纸,初步感知造纸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环保及合作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图片
材料:碎纸、小桶、面箩、小勺、毛巾、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废纸变好纸》
活动过程:
1、讨论:纸有什么用途,纸是怎么做的。
2、放录音,出示图片,介绍造纸的基本过程。
(1)伐木工人叔叔把大树砍伐下来。
(2)瞧,把树皮剥去,再锯成木块。
(3)木块被送进造纸厂啦。工人叔叔用机器把它捣烂,加上酸熬成木浆。
(4)然后,再把用大机器熬好的木浆倒进一个大容器里。
(5)最后,把大容器里的木浆倒在一张细网上,挤压、烘干,纸就做好了。
3、请幼儿简单说说造纸的基本过程
讨论:
①用过的废纸还有用吗?
②想一想用废纸造新纸的办法。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和理论根据。
5、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废纸造纸的方法。
(1)双手把废纸揉搓软,撕成碎片。
(2)把碎片放在小桶里,用水浸泡,再用小棒子,搓板等工具,把它变成纸浆。
(3)把纸浆放在面箩里,两手端住柜架两端,在水中轻轻晃动,把纸浆均匀摊平。
(4)慢慢从水盆中提起面箩,放在桌上。
(5)把毛巾放在框架里机的纸浆上,把纸浆上的水吸干。
(6)把半干的纸继续晒干,纸就做成了。
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都有可能干了,现在已经基本把纸做好了,那么我们一会一起把它晾在我们班在暖气架上,下节课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纸画画了。你们高兴吗?
活动延伸:在自己做的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废纸变好纸》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06字。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生活中的纸》》: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生活中的纸》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尝试做再生纸,积极主动寻找生活中用纸做的东西,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中的纸》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知道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正确的饮水安全常识。
3、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的用途”、“水污染”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谜底——水)
二、了解水的用途
1、启发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讨论水的用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啊?
2、出示相关图片,总结归纳水的用途。
三、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感受水污染的危害
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教师总结
四、知道饮水安全
那脏水能不能喝的?喝了会怎么样?<.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如果拿去养鱼、浇花行不行呢?
那怎样饮水才是安全的呢?
五、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1、河流的水被严重地污染了,那该怎么样来保护江河里的水资源呢?
2、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呢?
4、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水源。本节课结束后,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有点乏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多下功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蛋宝宝》及教学反思07-1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及教学反思07-19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蚂蚁》及教学反思05-31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及教学反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