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9 新人教版必修(推荐9篇)
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知识积累”(见“创新设计34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2.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1
4.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提问:课文开头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主要写了沧州遇旧,“闲话”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侠义精神。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善良本分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提问: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布置作业:
板书:
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沧山遇旧:侠义忍辱
听说陆谦到来:强烈的反抗意识又得过且过———官逼民反
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
亲闻陆谦阴谋:奋起反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
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布置作业:
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化,打倒旧文化。传统文化被一味地贬低唾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最近几十年,人们才开是看到传统对于个人生存,对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补救先进传统文化的工作也陆陆续续在进行着。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要做好文献的保护、旧址的保护之外,更应该注重的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就要有意识地使得青少年多多接触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地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分析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保存民族文化之根需要我们创造条件使得像《水浒传》这样的文学经典有较大的受众。培养具有国学素养、民族性格的年轻一代需要我们把这些文学经典向广大青少年介绍。因此,学习本课程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学生分析:
由于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图画音像产业的彭兴。学生们在课业繁重的业余时间大多选择消遣性、娱乐性较强的活动来打发时间,对于文学经典大都是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现在的学生对于经典接触少,缺乏阅读文学经典所需要的一些感受力。
此外,学生接触经典的途径大都是通过一些音像的渠道,而这些音像作品是对文学作品的二次改造,而且受市场经济影响,融入了很对商业性的成分,因此,有很多的音像作品对文学经典的阐释是一种当代视角的阐释,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读。学生对于文学经典当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精神内质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再次,现代许多中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大都有抵触心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性对待这种抵触的心理,不要强制要求学生该便。要通过对于经典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让经典自己说话。这是我们对于经典的自信,也是对于学生的自由评判的尊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学习本课后可以复述本科所讲的基本内容。
2、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林冲的性格极其变化过程有具体的把握,以此体味到本书的旨要。
3、通过本文明白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在小说叙事中的重要作用。
4、知道什么是意象,以及本文中雪的意象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
5、知道《水浒传》的成书年代,简要明了水浒传的成书过程。认识到它是一部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经典。
6、了解水浒一书的作者问题。
过程和方法:
训练学生对于经典的感受力。如人物语言的鉴赏、对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种叙事特点的理解等。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形成一种方法,在下次阅读其他经典,是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以使得阅读更有指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对于人民的蚕食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的必然。
认识到中国士人阶层的“忠君报国“理想,以及“忠义两难全”的矛盾。
摈弃之前对于经典已有的偏见,纠正对于经典的误解,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对待经典,最好是能够对经典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雪的意象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问题。
2、环境描写对于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兼用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3’’)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水浒传》,即使没有看到过原著,也从一些影视作品中多多少少有所接触。水泊梁山,有108位好汉,每个人都各有传奇,每个人的性格都极富个性。现在请同学们踊跃发言,来告诉大家你们心目中最喜爱的梁山好汉 。
(同学发言时间2分钟)
好的,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同学们喜欢的梁山好汉都不相同。刚才,有许多同学都喜欢豹子头林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请大家翻到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内容。(15’’)
现在,同学们请带着ppt上面的问题来阅读课文,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问题:1、给课文分段。2划出看不懂的字词句。)
时间到了,请同学们把你们分段的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并归纳出段落大意。五分钟后,在发言告诉大家你们小组写作的成果。
(小组展示课堂讨论的成果)
三、师生共同理清课文的内容。(3’’)
同学们的分段方法不仅相同,但是却各有道理。我们现在来一起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一起把课文的脉络理清。
开端(第1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四、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的介绍。(10)
同学们看了课文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这林冲为何就被刺配沧州?这陆虞候和富安为何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千方百计地要致林冲于死地?同学们由这些疑问,是很正常的。这篇文章是《水浒传》中截取出来的精彩片段。至于这故事的前因,还得由我来跟同学们讲讲。
(调戏思慕) (夫妻) (故交)
高衙内————林娘子————林冲————李小二
(父子) (上下级)
高俅
(走狗)
陆虞候和富安
五、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梳理。(13)
同学们现在对于这个故事情节应该都理顺了吧。现在,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林冲在这些事情中,他的性格有没有什么变化啊?(等同学们回答)。是的,林冲的性格确实是不断地在变。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从情节的发展变化来看看这林冲在各个阶段他都是怎么想的,他的性格是如何发展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林冲是如何一步步落草为寇,走上了反抗朝廷之路。
六、结语
这一节课呢,我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做了大致的梳理,对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做了归纳。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林冲骨子里愿不愿意造反,林冲为什么最终造反了?
第2课时
一、导入(3)
上节课我们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情节内容作了梳理。并且初步分析了林冲的性格变化特征。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的艺术特色。首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
(同学回答)
(对同学的回答作总结)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 风雪山神庙好词好句
★ 《窗》教学设计(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朱德的扁担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石钟山记》(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 jiaoan(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形象解读 教学设想:
1. 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解读林冲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2. 教学中可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培养学生通过情节、语言、行动、心理来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 本文是节选,有必要对小说相关情节作必要的交代,这样有助于了解林冲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4、文章较长,可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概括情节。课堂上可利用分组分段研读法。
5、可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容量。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好汉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主题歌。
2、《水浒传》简介。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章回体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梳理情节结构: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林教头被发配沧州,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投奔梁山。
2、本文的情节由几部分组成?请大家用相对整齐的句式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林冲这一艺术形象。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下面我们就来重点鉴赏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三、分析林冲形象
一)认识林冲之“忍”。
山神庙杀敌之前,林冲性格的核心就是隐忍。
1、那么林冲是怎样忍的?(请大家就小说情节发展中对林冲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分章分组交流,明确: 1)第一部分
解释流放的原因竟然是自己的冒犯冲撞(恶);尊称恶人为“高太尉”;自认是“罪囚”,恐怕“玷辱”李小二。这些表明他恪守封建秩序中尊卑上下的观念,善良安分,也表明了林冲性格中逆来顺受,恭敬顺从的一面。、、、、2)第二部分 得知陆谦赶到沧州要继续谋害他时,虽然一怒之下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要寻他报仇,三五日过去寻不到人,便又松懈下来,复归平静。表现出他的忍耐与苟安,得过且过,委曲求全。3)第三部分
【知识目标】
一、了解《水浒》的写作背景与全书的梗概及艺术特色
二、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掌握重点词语
朔shuò风彤tóng云赍jī发迤逦yǐlǐ沽gū酒央浼měi 【能力目标】
一、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情感目标】
一、在特定环境中正确评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体会“官逼民反”的道理。【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速读法评鉴法(配合多媒体电影观赏教学、文学评价写作)【重点与难点】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解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相关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 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救。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二、小说欣赏要素知指导
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环境:自然————————————————社会 作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
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果
三、思考与探究
1、林冲本来是怎样的人?
2、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为什么回目不叫“风雪草料场”?
3、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
4、林冲为什么走上梁山?他不去行吗?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林冲的矛盾个性?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享,谈谈自己欣赏的情节及理由
1、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刻画的妙处——动作细节语言描写
3、情节的曲折语伏笔、照应
情节脉络:赴任遇风雪——沽酒御雪寒——大雪压草屋——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意外得真相——义愤杀仇敌——走上梁山道
二、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格
武艺高强——富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软弱善良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
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思想性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真理。
三、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节选部分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也是贯穿这个情节的线索。
试简析对风雪描写的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天——时间之长。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伏笔铺垫 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描写人物动作不忘风雪】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林冲出“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烘托环境险恶林冲回来时“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烘托忠于职守林冲到山神庙时“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用人物的动作衬托风雪。
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突出林冲时时处处处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林冲性格的突变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描写风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投东而去,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犀被 风吹雪压而倒塌。杯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四、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林冲本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细节欣赏
1、林冲离开草料场的细节
2、林冲到山神庙后的细节
3、林冲杀仇人的细节
4、林冲窥听仇人阴谋的细节
六、实践与联系
1、课外阅读《水浒》全书
2、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学习目标:
1、通过提供素材,交代与文本密切相关的章回,2、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巩固相关知识。
2、通过诵读精彩片段,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水浒传》是同学们熟知的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各路英雄好汉齐聚水泊梁山,高举义旗,替天行道,梁山好汉的作风是什么样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好汉遇事都是如此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走近豹子头——林冲,看看他的梁山之路。
二、【展示学习目标并齐读】幻灯片二
1、检查预习情况,巩固相关知识。
2、通过诵读精彩片段,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三、巩固预习成果
1、以小纸条的形式检查基础知识的预习情况
2、交流预习学案中概括的故事情节,明确:林教头沧州遇故知——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
四、鉴赏伏笔之妙
(一)师:同学们,从故事情节来看,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大快人心? 明确:最大快人心的莫过于林冲手刃仇人。
找同学读一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他读得如何?关键点是什么?应该怎么处理?
在鉴赏文本中,有时几个传神的动词就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师:从全文来看这一结局你是否太过突兀?为什么? 明确:并不突兀,因为作者在小说当中层层铺垫,让这一结局显得合情合理。
师:好,说的很不错,其实同学们所理解的“铺垫”,在小说中有个专业术语叫“伏笔”,谁能说说你怎样理解“伏笔”的含义。
生:伏笔就是前有铺垫,后有照应。
师:真不错,一语中的,大家看幻灯片,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具体明确一下伏笔的含义。明确: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照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针对文章结构而言的。(幻灯片四)师:好,接下来同学迅速通读7、8、10段,找出在文章中作者都巧设了哪些伏笔,并且暗示了下文的什么情节。
明确:
1、林冲曾经在京城解救李小二并在沧州与之相遇,(李小二为林冲探秘)
2、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山神庙听密谋)
3、壁上挂一个大葫芦(外出沽酒)
4、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屋塌而入山神庙)
5、将火炭盖了(谨慎,非失火)
6、一块大石头靠住了庙门,三人推不开(三人对白
阴谋败露)师:同学们,真是细心,找的很全面,这篇文章的情节前呼(伏)后应,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这或许是《水浒》情节布局的一个亮点所在。林冲沽酒御寒、挡门遮寒,都是当时的实际需要,陆虞候三人阴谋败露,林冲手刃仇人,读起来就感到自然合理。所以伏笔的作用就在于。
1、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后面的情节感到合情合理。
2、塑造人物形象。
3、彰显主题。
师: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我们来看看林冲这个人,在预习学案中我们已经知道,他本来是干什么的?
明确: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这样一位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所作所为跟一般的草莽英雄是不一样的,我们就从沧州遇旧知开始,林冲如何向李小二解释自己获罪的原因,并请同学们注意林冲与李小二在对话中的措辞。)
① 从“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些言谈中能表现出他虽然被刺配,看来此时的林冲还是小心翼翼、委曲求全、苟且求安的。“获罪”“玷辱” 两词中可以看出从某种程度上他从内心已经认可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
②想苟且求安的人总似乎不能如愿,李小二向林冲描述了两个东京客官的言行引来了林冲的高度重视。请同学们回归原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林冲寻仇的过程中的情绪的变化。)(林冲大怒----买刀----寻仇----当晚无事----第二天----又去寻仇----又无事----寻了三五日----林冲也自心下慢了----第六日----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林冲得知陆虞侯密谋之后,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当遍寻不见仇人时,又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③林冲寻仇未果,却又被分配到草料场。当他看到草料场的破败时,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在草料场,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在古庙前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请同学们分析此时林冲的心理状态。)林冲准备去修葺这个草屋,说明他想改善一下这个环境,以便让自己过的稍微舒服一点,并且祈求神明庇佑,看来林冲只想平平安安度过刑期,这是随遇而安的心理表现。
④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
师:林冲一路向我们走来,我们见证了他的辛酸苦楚,也见证了他痛快复仇的淋漓酣畅。当你看到林冲怒杀仇人,出门投东的背影渐行渐远时,你的内心想到了什么?请用你的笔,写下你此时最真切的感受。(100字左右,)
师: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八百万禁军教头到落草为寇,为什么像林冲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最终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吗? 明确: 其实就是“官逼民反”。
高俅一步一步的逼迫,把林冲逼到了野猪林,逼到了沧州,逼到草料场。差点儿逼进了“火海”,林冲一路来能忍则忍,最后忍到了山神庙。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才如梦方醒,面对“被逼无奈的境地”,“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而林冲最终被逼上梁山,就体现“官逼民反”这个主题。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古代白话字词积累整合。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教学重点: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伏笔照应的创作技巧。教学方法:质疑导读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认识《水浒传》,了解林冲的相关情节,初步分析小说情节。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汉歌》,提问学生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歌,引出《水浒传》。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引出林冲。
3.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与原本就在底层生活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截然不同,那为什么却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呢?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题目)
三、介绍《水浒传》(参见练习册)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加工整理而成。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梁山英雄形象。因此说《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四、介绍林冲的相关情节
《水浒传》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其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林冲就是其中之一。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共有五回,即七、八、九、十、十一回。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家庭生活幸福。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同他的狗腿子富安、陆谦(陆虞侯)设下毒计,想害死林冲。高俅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判他充军沧州。在监押林冲赴沧州途中,监押公差受了陆谦贿赂要在野猪林害死林冲,被鲁智深解救。林冲和鲁智深分别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就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就从这里开始。
五、划分情节
在本篇课文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要通过情节发展展示的。
各组讨论情节发展过程,教师概括: 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林教头复仇山神庙
六、小结
人物性格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的,分析情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分析人物作准备。
七、作业
掌握本文中的古今词义不同,整理到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分析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的发展变化。
二、导入新课
林冲的性格在课文导读中概括为“由心存幻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直至奋起反抗。”我们现在就来进行具体分析。
三、分析林冲性格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文章开头交代与李小二相遇,看似闲笔,但表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1)与李小二东京相识的过程,反映出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这是林冲最终上梁山的思想基础。
(2)当李小二询问林冲“恩公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六后久后如何。”
林冲明明知道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受了这一场官司,刺配沧州。可一个“恶”字,便可看出林冲还认为自己冒犯了高太尉。这一句就表现出了林冲的善良安分。“隐忍”是林冲此时思想的基础。
2.林冲想忍,他人不许。林冲已被无辜陷害,刺配沧州,但他并无反抗复仇之意,只是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尽管这样,高俅一伙仍不放过他,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密谋陷害林冲。当林冲听说此事之后反映如何?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1)当林冲证实来人就是陆虞侯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先是“大惊”,后是“大怒”。
大惊:没想到,自己一忍再忍,委曲求全,只是要服完刑期后与家人团聚,而高俅等人仍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大怒:一忍再忍后换来如此结果,只有全力抗争,可能还有一丝活路。
(2)林冲知道仇敌已到,便“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第二天,“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林冲心中已有反抗之意。而“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又说明林冲反抗并不坚决,还幻想隐忍,委曲求全。
3.林冲被换去看守草料场的态度和到后的自白,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1)当管营换林冲去看管草料场时,林冲虽也疑惑,但还是听命而往。这还是他“忍”字当头的心理状态,只不过林冲经过前几番回合,心中已存警惕,是带了尖刀,提了花枪去的。这说明,林冲对敌人的陷害还是有准备的。
(2)但是林冲还是打算隐忍而过,所以看到自己将要长住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还想“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庇佑什么,庇佑林冲能安稳度过刑期,一家团圆。危险已越来越近,林冲却仍心存幻想。
4.林冲是怎样由一忍再忍变为忍无可忍,怒杀奸贼的?
明确:山神庙外的一场“隔墙戏”让林冲彻底清醒,自己的一忍再忍,换来的是仇人的一再陷害,必致己于死地,若想活命,只有反抗。所以林冲才会义无返顾地手刃奸佞,投东而去,坚定地走上了反抗之路。
四、延伸林冲的性格具有的典型意义
林冲的性格,由“忍”到“反”,完全是被“逼”。试想以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身份,以林冲善良安分,委曲求全的本性,仍被逼得无路可走。那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所受的迫害,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水浒传》就用以林冲为代表的梁山好汉的“逼上梁山”的过程,昭示着它的深刻主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五、作业
在火烧草料场中,有一段“隔墙戏”,虽未说明每句话是谁说的,但细心一辨,就知分晓,请同学们试着判断一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导入新课 我们所选文字,节选自《水浒传》第10回,回目是“林教头风雪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特意标明了“风雪”二字。
三、分析景物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风雪”的句子。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定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3.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小结
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传》写出了一群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而其中的林冲,更是让人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与人性的抗争,让我们伴随着京剧的悠扬唱段,来再次感受林冲的内心。
六、思考:
福州十一中 王燕佺
上课时间:2009.9.2(星期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的有关情况。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②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①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②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师生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施耐庵与《水浒》
草莽英雄的悲壮人生——《水浒》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曾在钱塘(今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人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绎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金圣叹列为才子必 读书,享有许多美誉,如“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农民起义题材经典著作”“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等。
从秦朝的陈胜、吴广,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才产生了《水浒》这样的小说。《水浒》被称之为“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毛泽东)。
二、教师导入新课
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就是。它是一坛酒,从明代至今天,浇着天下人的块垒。难怪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轻轻地翻开,便有电掣雷鸣、瞠目震耳之势。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杨柳树,棒打洪教头,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一幅幅农民起义的伟大画卷,一个个刚毅、蛮勇、有力量、有血性的英雄形象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川吹来的一股雄风,透出一股迫人的热气,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今天就让我们以林冲之一斑窥《水浒》之全貌,品评《水浒》故事背后的故事,重温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感受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吧!
三、整体把握 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四、课文结构
全文共12段,可分为4个部分:
第1段(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交代林冲与高俅的矛
盾,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
第2~4段(发展):陆虞候密谋陷害林冲。进一步揭示林冲
与高俅的矛盾,陆虞候在文中是高俅的代理人。
第5、6段(过渡、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林冲买刀寻
仇人不得,心下渐渐怠慢了。林冲接受了看管草料场的任务,与李小二作别。
第7~12段(高潮、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第二课时
五、主题探究
作者通过林冲的人生遭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呢? 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他对现状很满足,对统治阶级也是拥护的。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设计陷害他时,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委屈忍辱,逆来顺受,他的出身、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林冲最终起来反抗,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如果说《水浒》的主题之一是“官逼民反”,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这就是课文主题的意义所在。
六、人物性格探究
林冲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① 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② 其次,他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同时又刚猛激烈,嫉恶如仇。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表现了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方面。但是,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 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仇敌时,一声怒吼,惊破敌胆,林冲威猛之中进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
③ 最后,细心、缜密也是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做事很细致;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细心探查;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
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可以说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路遇李小二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因为遇到李小二,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为林冲以后的思想变化、走向反抗道路做铺垫。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由李小二之口,引出陆谦等人的密谋,说明高俅仍不放过林冲,对林冲步步紧逼,小说在 此营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林冲知道陆谦等人到来,勃然大怒,买刀寻敌,表现出他性格刚烈的一面,为他走向反抗道路奠定行动基础。这部分情节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起来。
接下来是看管草料场,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仇人相遇,刀剑相向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相反,局势又平缓下来。林冲被派到草料场,得到一个“好差使”,不仅林冲感到奇怪,读者的好奇心也被引逗起来。形势平缓,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他复仇的念头淡了,想得更多的是熬过刑期,回家团聚。这既表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也把他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表现得更充分。看管草料场又为陆谦等人陷害林冲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陆谦等人就是要绝了林冲的活路。
雪夜杀敌,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陆谦等人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把林冲逼上了绝境。林冲终于进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七、问题探究
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 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2、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善良本分的人们生活、生命得不到保障。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那么一般的民众受欺压、迫害,进而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窗口。
3、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丰富、细致的,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如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如②林冲在草料 场的一系列行动,叙述得非常详细。既表现了林冲细心缜密的性格,又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再如③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其他还有很多,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4、鉴赏景物描写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对风雪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1)正面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①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③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 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①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②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3)风雪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 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八、关于练习 详见注释七
九、资料“逼上梁山”的六大类型。(1)、被逼无奈。
这种类型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开始并没有想抛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他最后走上梁山是被逼无奈的。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忍、狠”,他忍得可怕,也狠得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一狠不可收,连杀三人投奔梁山。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后来晁盖他们上了山,王伦还是百般刁难,林冲忍无可忍,发狠杀了王伦。(2)、主动选择。
如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张顺、阮氏三雄等。他们设计劫取了当朝蔡太师的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只好选择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李逵、宋江等。(3)、绿林求生。
自己犯了事,到梁山落草以求生。《水浒》第四十回劫 法场以后的一批人,他们无法在社会生存下去了,只好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杨雄、石秀、孙新、顾大嫂等。(4)、形势所迫。
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战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水浒》第四十回以后的花荣、秦明等,他们所以失败也是朝廷的黑暗、腐败造成的,再加上梁山好汉的计谋武艺,还有宋江的以礼相待等。(5)、被赚(骗)上山。
在《水浒》的第五十六回徐宁上山,第六十一回卢俊义上山,这都是被赚上梁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好汉们就设计赚谁。
(6)、等待招安,比较典型的是宋江。
宋江既是江湖义士,又是胸怀忠义的小吏。《水浒》第四十回以后,水泊梁山才发展壮大起来,后来这位义军领袖,把这支强大的队伍带向了朝廷,最后全部毁灭。明朝李贽说宋江走招安的路,是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教学对象:高二的学生
起始能力分析:
①学生通过前几册中小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②对《水浒传》有一定理解,了解故事发生的前因。不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为何经常说官逼民反?
学习者特征分析: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理解文章的意境,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①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②了解关键伏笔、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③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2)情感目标
①鉴赏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行动以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②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选入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第5册,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
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
课文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以提问法贯穿始终,对重点问题加以启发。提出问题的方式包括:课前设问,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提问,让学生当堂回答;课下思考,课下思考主要倾向于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把握能力。
讲授法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流畅性,显示出江湖的快意恩仇,让学生领悟到当时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
教学过程:(3个)
导入:
课前播放《好汉歌》,然后提问。
老师:同学们最喜欢歌中的哪句歌词? 学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老师:很好,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梁山好汉个个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杨志失生辰纲!那么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梁山好汉林冲的一段传奇故事,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老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品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 2
提问:
讲课前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阅读或浏览课文,给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①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林冲的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②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③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第一部分(引子,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的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①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②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③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第二部分(开端,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4个自然段: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二人一前一后闪将进来”),说话偷偷摸摸(“不叫”“你休来”“交头接耳”),手段卑鄙阴险(诱之以酒食,贿之以金钱,并“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分为: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老师提问: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3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思考:
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特意安排“隔壁戏”,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都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是一份绝妙的“自供状”,也是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的关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风雪描写
一、描写角度多变
⑴直接描写风雪:
a.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b.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c.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②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我们一会儿再说。
⑵侧面衬托风雪:
①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a.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b.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②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
二、景物描写作用多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如下:
⑴渲染气氛——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⑵烘托人物——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3]暗示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2014年3月28日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小结: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9 新人教版必修】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2-12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 7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9-29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11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11-29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1-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标点符号教案06-30
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