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近期以来,我一直沉醉在远程研修里,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我们有专家引领、互动对话、在线交流、导师引导、作业导航等方式,每天都会快乐而充实的度过。

在研修中,我相信只有努力付出才有回报。在“网络研修”这个全新的空中平台上,我们感悟到不一样的真谛。人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大成。大家和专家、指导教师、各位老师互相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认真品读老师的感言,细心领会老师们流畅的文笔,不忘留下自己的足迹,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互相鼓励加油。只是想互相给予一份自信,一份力量,一份期待,自己也收获一份幸福。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交流,,虽然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理念、知识、方法都通通领会,但我相信,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自己的言行多多少少会有所变化,是因为那些精神、那些理念和方法都已不同程度带给我的新的`体验,这些精神和理念会时刻警示着我要多一份执着、多一点勤奋、多一些反思。

通过研修,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在为自己工作,我们在为自己研修、我们在为自己学习、我们在为自己辛苦。

感谢网络研修,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未曾谋面,我们素昧平生,但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网络让我们成长。网络研修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对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思维模式,探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有效途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不断地加强学习,才可以确保我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更新、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容,实现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体现我们作为教师的核心人生价值。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一、案例研究

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是最能体现“反思性实践”的方式。因此, 本文从案例出发, 在课堂中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

1. 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案例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选自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作为学生代数学习的起始课, 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到中学后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特殊的地位。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上课开始, 教师借助网络环境, 创设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有趣的问题情境, 通过学生熟悉的肯德基 (KFC) 、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 和广州本田车牌标志, 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字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让学生算24点, 从而引入课题, 让学生明白字母还可以表示数。在网络环境下创设的情境, 瞬间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 为后续自主学习积“势”。

(2) 顺应思维发展, 自主建构知识。有了深入学习的动力, 教师利用网络环境, 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思维空间, 建构知识。首先以摆小棒围图形为素材, 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 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些数量;接着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的体重, 让学生初步感知, 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一些数量, 而且还能表示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一个有趣的魔盒, 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通过这三个互动环节, 根据自身的经验基础和思维水平, 结合教师“一对一”的帮助, 自主学习, 自主建构。课堂呈现出差异化的和谐之美, 每个学生都有所知、有所悟、有所获。

(3) 重组文本“形态”, 以故事载规则。省略乘号的规则, 因“技术含量”不高, 学生对于这种机械的规则记忆无法借助“拐杖”达到心领神会, 容易混淆和出错。教师在线点播《“0”国王的故事》, 形象生动地介绍省略乘号的规则, 把原先空洞、繁琐的三条规则, 自然地、有条理地介绍给学生, 学生看得认真, 听得仔细, 学得形象。接着结合填空题和判断题, 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形式和内容, 加深理解, 力求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4) 串点连线成面, 助推立体建构。利用网络交互和虚拟现实的功能, 创建快乐广场游览场景, 把书后点状分布的练习, 有机地串连成线, 学生不是在完成作业式的练习, 而是在游览闯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知识的巩固, 实现能力的提升。接着结合一则儿歌和用“5x”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连线成面, 使练习的层次更加深入, 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也有了一个深入的提升, 从而建立立体式的认知结构。

2. 关于《奇妙的图形密铺》的案例分析

《奇妙的图形密铺》选自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是一节典型的综合实践课。本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 让学生在感受了图形密铺的神奇与美妙的同时, 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数学素养, 发展创新意识。

(1) 丰富学习素材, 激发求知动力, 激活数学思维。教师运用专题学习网站, 让学生通过网页浏览、上传和下载文件等方式, 改变信息来源和呈现方式。课前, 教师将从互联网上找到有关密铺现象的图片、视频等系统梳理后整合到网站中, 在新课开始阶段与学生一起欣赏, 并引导学生判断哪些是密铺、哪些不是密铺。以动态效果串联, 将静态信息还原成生活场景,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力, 而且更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驱动自主探究, 收获成功体验, 激发创新激情。首先, 教师利用网络提供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的操作模板, 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研究, 猜想并验证出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不能。接着, 让学生从七巧板模块中选出两种图形进行密铺。教师及时发现和研究学生比较典型的密铺图案, 并上传到共享平台, 学生在欣赏成果的同时, 树立了学习的自信、研究的自信、创新的自信。这种基于网络环境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模式, 使学生不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而且激发了创新的激情。

(3) 营造学习氛围, 培养审美情操, 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利用学习网站, 改变课堂管理方式, 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教学总结提升环节, 教师让学生欣赏与设计密铺图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上网浏览“美妙的密铺世界”, 自主选择欣赏内容。然后在电脑中设计出漂亮的图画, 再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对上传的图画, 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适当引导。在这种自由协作的民主氛围中, 张扬着学生的个性, 培养着学生的相互尊重, 在欣赏美的同时体验到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学习从知识层面向能力纵深迁移, 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学生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

(4) 加强交互层级, 拓展研究视野, 助推分层提高。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教学媒体,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功能, 这种交互功能具备开放性和长效性。开放性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不但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向互动, 而且可以跨越课堂, 将互动带出课堂。在网络环境下, 交互过程都是在线进行而长期存在的, 无论是文字、语音, 还是视频, 都真实地记录下来,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反思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在网站中设置了交流天地, 每一位学生实时交流研究成果 (例如对密铺的背景、密铺的发展的认识与研究等) , 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 拓展了研究视野, 在交互过程中也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模式研究

《用字母表示数》是典型的概念教学,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综合实践课。虽然课型不同, 但是却有其共性环节, 其教学模式大致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总结交流—分层发展”, 如图1所示。

三、操作要义

1. 教师适时引领

学生作为不同个体参与到教学活动, 其经验水平、认知能力、思维层次都存在差异, 而有些课堂制作的网络课件固定统一, 不灵活, 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 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此时教师应进行适时引领, 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2. 建设一个智能的网络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灵动的, 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 建设一个智能的网络环境, 及时更新网络信息,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结果,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

3. 网络操作水平和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 依赖学生的网络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 必须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计算机操作上, 从而减少投入在数学课堂上的时间, 有的甚至整堂课都是在熟悉计算机操作上, 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正是这些原因, 网络课堂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摘要: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的协助为主导, 立足学生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能力、数学素养的自主建构。网络环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建构, 在整个学习活动场域里,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力, 培养个体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互相尊重的道德情操。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3

一、利用网络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第一位,重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由于我们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家庭并不富裕,有的同学家里并没有电脑,又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冷漠,不论教师多么着急,他们始终进入不了角色。后来我们改变了方式,不再提起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字眼,而是领孩子们有目的地一起利用网络上网。记得我第一次领孩子们一起查阅了许多网站,网络中多姿多彩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各种有趣的动画,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世界真是太有趣了。打那以后,孩子们就有了一项业余爱好,那就是上网查资料:他们从网上查到了中国境内大熊猫还有多少只,他们从网上查到了菊花有多少个种类,他们从网上查到了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受饥饿的困扰,他们还查到了……在上网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网络创设课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当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他们就利用各种时间广泛地从网上阅读各种信息,做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这一阶段只是在“玩网”,他们玩的原因只是为喜欢,并没有什么目的,这时我们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题,和他们一起研究。如研究“手表的种类”,我们先引导学生到网上查找一些有关手表种类的资料,去收集一些手表,然后再对大家的成果进行汇总,最后搞了一次展览,取名“手表大世界”。我们还照此形势一起研究了中国汉字的演变等课题。这些工作意为抛砖引玉,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接下来就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了。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蝴蝶,有的学生比较喜欢邮票,有的学生比较喜欢汽车,还有的学生喜欢恐龙……我先让他们把从网上查到的有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学生们的兴趣都很高,都把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最新奇的故事、最惹人发笑的新闻讲给同学们听。趁此机会,我就表扬他们:“你们知道的知识可真不少。你们能把蝴蝶、邮票、汽车、恐龙等这些你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做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吗?”在我的倡导下,学生们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我给他们提出了研究的要求,并从网上调出了很多的研究报告让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有了大家一起合作的基础,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就有了方向,每个人的研究性课题也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

三、利用网络资源,对研究进行有目的地扩展和延伸

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各种信息,做大量的工作收集并整理各种信息。他们可以进行实地考查,可以进行调查访问,也可以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图书资料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而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网上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资料。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杂而乱,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题研究的最初阶段,好多学生都从网上下载了相关方面的很多内容,对课题研究的展开并起不到很大的推进作用。比如,一个爱好飞机的学生就下载了各种飞机的照片、性能、使用寿命等,可以说,他是把有关飞机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全部放到了一起。但因为他所搜寻的内容面面俱到,因而就显得他的课题研究杂乱无章,没有方向也没有目的。后来通过交谈,我发现他最想知道的其实是全世界飞机的种类及名称,于是我就引导他舍得抛掉那些无用的材料,让自己的课题在飞机种类这一层面上横向展开。

还有一个学生对我们武进区的所有河流所受的污染情况进行研究。他主要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查和上武进区发布的网站,了解了各条河流的面积、被污染的情况、污染的原因等等。后来在上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选题太大,于是又对自己的课题做了重新调整——从众多的河流中挑出了一条身边的采菱河,对这条河流的环保问题做了纵向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治理的设想和方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完了课文《莫高窟》后,大家觉得意犹未尽,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制作网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我们的专题网站“世纪敦煌”建成了!这个网站主要分4个模块:学习建议、学习资源、学习讨论、成果分享。学习资源区的素材均为大家一起上网搜索而来,如影视、历史、胜景、飞天、壁画、彩塑、菩萨、人物、劫难、故事十大专题。在学习资源中我们可以寻找与自己专题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影视这个专题中有两个敦煌介绍片,可以任意点击观看;又如在彩塑这个专题中不仅有彩塑的分类,还有不少彩塑欣赏……师生共同的合作,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明确了方向,使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为一体。

小学生网络学习心得 篇4

怎样进行网络学习呢?其实就是在网络上看老师讲课的视频。虽然已经没有人盯着你了,但你依然要好好学习、做做笔记。相比在学校里,网络学习比较轻松,因为课时比较少。作业虽然有点多,但只要好好听课就能做的很快。

有些科目上网课比在学校要好,比如语文,数学这些可以提高上课进度。因为在学校里老是要等所有的人把东西抄好,背好,写好。而在家里我只需停一下视频就能把老师说的内容抄下来,然后马上就能继续了。但有些课就不一样了,比如需要动手的科学和美术。科学在家里可能没有做实验需要的东西,而美术可能因为视频里的过程看不懂,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和老师的作品不一样。

网课与学校上课有许多的不同。网课的学习地点在家里,而正常学习的地点在学校里。他们的时间也不同,网课更加的自由一些。他们的学习密度不同,正常学习上午有四节课,而网络学习只有两节课。网络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晚点起床,学习进度提升,学习密度下降,作业虽然多了,但还是网络学习的生活轻松一点。在学校上课的优点在于老师可以提高你的专注度,讲到有一些有故事的地方可以互动,可以做实验,不会的还可以当场向老师请教。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在学校学习。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5

201*年*月开始,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市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受益匪浅。我体会到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参加此次培训,真是一次大好的机遇和学习机会,使我真正领悟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模式,明确了校长与学校管理、教学支持相关性尽快内在联系。这次培训,通过李局长的讲话、基层校长的现身传授、教育专家的讲解,再通过网络的研修,使我进一步了解教育管理的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学习了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提升了管理经验,为今后在规范化、创新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选择正确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培训学习有下面几个心得体会:

一、培训感受

这次培训没有走过场,而是动真格。首先此次培训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其次是学习纪律,要求学员严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得请假,每天课前课后都要签到,班主任也全程跟进,及时公布考勤。学员都认真听讲,做笔记、相互交流。这次的培训无疑是成功的。

二、课程内容

课程的安紧张而有序,而且课程的内容安排及授课人的选择不但从实际出发而且煞费苦心。有基层校长管理经验的分享,有专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有知名教授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三、培训形式 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是通过面授,第二阶段是通过网络研修。今天我主要要对第二阶段的网络研修说说我的感受。在网络上,通过学习校长如何做好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认识并研究学校如何发展、怎样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和管理校本研修、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使我对学校的发展有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对学校的发展道路更加清晰。

对过此次学习,认识到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办学条件,正确确定一定时期几何学机关报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丰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深化改革与发展中,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班级是好班级,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依据。

公东小学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心得 篇6

网络爆炸性地发展,网络环境也日益复杂和开放,同时很多安全的漏洞也暴露了出来,恶意威胁和攻击也变得多了起来,安全事件与日俱增,也让接触互联网络的人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威胁。

所以,我们上网的时候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保护好我们的个人隐私。

2、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平湖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部将今年3月28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放学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队。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7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市××区共有3所小学, 其中共有教学班20多个, 学生总数400人以上, 教职员工40人左右, 学生年龄处于6-12周岁之间。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对×××区的小学生发放了400份问卷, 对小学生的上网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调查内容以学生的上网目的、时长、地点、内容、网站类型, 以及学校、父母对学生上网的支持态度与实际行动为主。问卷的收回量为398份, 其中有效问卷量为356份, 所占百分比为84.6%。

三、问卷调查结果

1.

在接触网络的小学生群体方面, 在所有被调查的小学生中, 接触网络的学生所占比例为60.5%, 其中男生和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8.6%和31.4%;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上网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9.6%、14.3%、19.5%、24.1%;另外, 家长的学历为专科以上和专科以下的学生群体中接触网络的比例分别为2%、96%。

2. 关于小学生上网地点方面。

在上网的学生群体中, 有52.3%的比例是在自己家中, 有41.2%的比例是在网吧, 还有6.5%的比例是在父母的办公室或亲戚的家中。

3. 关于小学生的上网时间和内容方面。

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总时长在25分钟左右, 有90.1%的小学生登录腾讯、搜狐、网易、新浪等网站, 98.5%的学生会选择中文网站, 基本没有学生上过外文网站。

4. 关于小学生上网目的方面。

有40.6%的小学生用户选择有兴趣的网络游戏, 有30.5%的小学生用户是以聊天为主, 有28.9%的小学生用户的上网目的是为了寻找老师和家长未能解答的知识点、研究有意义的小百科。

5.

有90.6%的父母对子女的上网时间及上网内容加以限制, 同时有36.6%学生家长会时常陪同孩子一起上网。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首先, 随着学生年龄和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升高, 接触网络的小学生比例有着明显的升高。其次, 绝大多数小学生的上网目的是为了娱乐, 很少是为了学习或其他实用性目的。虽然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上网有着比较强的限制意识, 但是很少有家长会选择陪同孩子一起上网。再者, 小学生的上网内容比较有限, 即网络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五、有效完善小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所得结果, 如何有效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双重影响,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以期有助于健康网络氛围的建设。具体如下:

1. 学校实施安全的网络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承担小学生教育和社会化的主要部门。为了做好网络教育, 首先, 学校应设置合理的网络使用权限, 例如网络管理员通过设置防火墙、安全规则或启用相关的功能软件程序, 可以有效屏蔽色情网站、反动网站等, 限制小学生使用QQ等聊天软件。其次, 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技术课程教会小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 引导他们意识到电脑和网络不仅提供玩游戏、看动画片等娱乐性活动, 还可以提供更广阔的知识海洋。最后, 加大学校硬件建设, 开展网络教育。

2. 父母是小学生健康上网的守护神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为了孩子更好的进行网络学习, 父母应为孩子配备家庭版电脑, 尽量抽时间和孩子一起上网, 利用每次对所查到的信息进行考证、评论, 完成轻松的家庭教育, 这样在增进感情交流的同时, 可以与孩子一起取得进步。同时, 还可以及时阻止盈利性网吧及不适宜儿童网站的干扰。另外, 家长应与学校积极配合, 引导并提高孩子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 合理安排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行为, 避免孩子沉溺于电脑游戏或视频节目当中。

3. 大众媒体要做好对网络的舆论监督

媒体通过网络可以向人们传递最新社会信息, 媒体又可以及时反映网络信息的真与假, 通过媒体的聚焦作用来引发社会大众的热议与思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媒体需要提高自身的规范性建设, 使网络技术不断升级, 过滤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小学生与不良网站信息的接触机会。

综上所述, 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 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为小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才能扬长避短地发挥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萍、沈浩、涂雄悦:《网络与孩子教育-献给中国所有的父母与孩子》,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2]张轶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 现代传播, 2003年5月。

[3]陈明祥:《浅谈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年5月。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8

严格地讲,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也不是简单地把网络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真正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水乳交融的“融合”,借助高效的信息技术弥补单一教师个体、教学资源的“弱势”,发挥群体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在智能,更优地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并以此来评价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着力打破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机械叠加的局面,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泛在学习(U-Learning),也称无缝学习,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从技术层面上讲,它是指借助无线通信技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任何内容。

泛在学习带有的持续性、直接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正是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大优势所在。本文旨在探讨网络环境下,以泛在学习理念为核心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建构。

一、纠偏,教学的引领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教师更多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受体角色中。在当下的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转变理念,将原来偏轨的教学思想纠正过来,教师的身份将由原先的传授者转为设计者、引领者和评估者。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尽量个性化的任务,保证教学计划在个体中的顺利实施,以求达到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

2、引领者。教师不断地关注教学细节,监控学习状况,并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通过塑造、训练等方法引领学生取得提高。

3、评估者。教师还应该即时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推动教学行为的深化。

多媒体网络的情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多功能性使得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又要发展其能力,增强其学习动机。在目前阶段,学生是处于转型期的学习者,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感,学习的触发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除了学习环境、教师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更多地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

克拉申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有了大量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接受。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

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借助有感染力的语言,尤其是肢体性的语言、形态,完成学生学习的触发,给学生一种正能量的传递,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完成听、说、读、写,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认知。在网络环境下,在形象的画面、音效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真正做到“玩中学”,形成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学4A Unit4中跟“can”相关句式时,在学生自主阅读Cartoon time多媒体小故事后,教师出示多种道具,学生一下子跃跃欲试。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有效的知识体系,教师和某几位学生先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提取有用的语言信息:

教师饰演老鼠,学生饰演鸭子和小鸟,在活动中进行表述。S1: Quack, quack. I can swim. Can you ? T: I can swim too. S2: Tweet, tweet. I can fly. Can you? T: Ouch, ouch. I cant fly. But I can have a try.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情意盎然,潜移默化中理解了can和cant的区别与用法。可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有效的活动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创新思维的情趣,活动、游戏可以给学生创设出许多性质不同的情景,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求知活动中去。

三、主体,能力的培养

在网络环境下,依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表现,乐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要善于从网络内容中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开发。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首先,这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力的扩充。其次,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再者,这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运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1、排演经典童话剧

童话的语言简洁、生动,琅琅上口,充满童真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排演经典的童话剧,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可以从网络上选择下载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经典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皇帝的新装》、《丑小鸭》、《金手指》等等,并根据故事情节由教师共同编写童话剧本,形成《经典童话剧本集》,并以之为蓝本进行排练、演出。

2、编辑英语画册

为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每个学生都来做“小小编辑”,比如在家用电器、广告牌、各种商品的标签等等内容中寻找生活中的英语元素,编辑成“生活英语画册”;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组织学生通过手抄报记载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汇编成“社会热点时事英语画册”。

四、互动,评价的有效

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网络化相匹配,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可以以大课堂多媒体教学和课余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新型的、动态的、交际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着力体现评价的个性化、即时化和互动化。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如单元练习、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更多地关注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意在获得教学工作总效果的证据。而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反馈及时、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跟踪监控、检测、指导,突出过程评价,也就是形成性评价。

网络学习的体会与心得 篇9

去年年末,县教育局号召我们参加网络培训学习,说起网络教育,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它给我的感觉是新颖、好奇,或许就是这种好奇心,像一个强大的磁场。使我对网络学习产生很大的乐趣。

回顾几个月来的学习经历,感到收获很大,感想也颇多。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新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教学临床指导》这四门课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首先,狭窄的思路被拓宽,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一些全新的理论到实践的系统知识,对于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有了比较明确地认识。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知道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通过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课堂中去,用这些新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到了学以致用。

例如,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艺术加工,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激发的潜能,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将所学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达此目的,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唱歌、游戏、值日报告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手段教学词、句,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字词。

3.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注意运用日常用语和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语文会话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4.恰当而丰富的课堂用语。课堂上拖踏冗长的语言不但浪费学生的时间,更会使得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所以我通常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了我们下一步做什么及怎么做,然后直接进入正题。课堂语言的简洁并不表示语言的单调。例如学生互相问好的时候我会鼓励他们用“好,非常好,好极了……”等多种同义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及时的赞扬都是优化课堂用语所不可少的。而对学生表扬的时候,我会用“非常好,你真聪明!” 如此丰富的语言,又怎会令课堂单调呢?所以优美的课堂语言是能使课堂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5.亲切自然的教态。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每当上课铃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你今天好吗?”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非常好.”就算是回答错了,我都会微笑着鼓励他说:“好,你再试试!”或者用带疑问的表情及语言,如“你确定,真的吗?”指导学生重新思考,而学生通常都能很快反应过来,重新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当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时,我也会说“没关系,让我们再听听别人怎么说?”这时不但回答错误的学生不会感到难堪,其他同学也会乐意回答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庄重美好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手势、适当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必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明确了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现代语文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争取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每一个教师,当然也是像我这样的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第四,做一个具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教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我们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心理学知识,这对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总之,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 教育。

学习工程制图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0

安徽工业大学卢旭珍 作为一名《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能有机会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工程制图》的培训,感到非常荣幸。本次课程于2007年12月1—3日举行三天,我参加的是安徽省分中心的培训(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科技楼2楼),由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和施岳定教授主讲。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收获很大,对创建精品课程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认为有下列几方面的突破:

1.内容方面的突破

工程制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形体分析能力,具有培养工程文化素质以及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功能。目前的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采用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物体的知识架构,新的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采用从三维物体构形到二维图形表达再到三维物体重构的知识架构,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形体构形的设计创新能力,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手段的突破

实现教学手段的突破,是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中需用大量的实物模型;教学用挂图多,由于挂图较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很难看清楚,教学效果较差;教师课堂上画图多;教学中所使用的模型及挂图基本是静态示教模式,不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等等特点充分表明工程制图课程实现全面电子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因此,将模型、挂图、黑板图等制作成电子模型、电子挂图、电子讲稿等教学用CAI课件,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新型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3.教学方法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教学,注重将工程图学课程与工程实际问题、科学前沿、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注重学生参与,除课堂提问、讨论外,经常让学生做一些小设计。如在讲授平面切割体时,由于该部分内容较难掌握,有些学生难以想象出空间形状,教师就鼓励学生用一些易于切割的材料(如橡皮泥、泥土、萝卜等)自己动手,逐步将物体形状切割出来,使学生很快掌握这部分知识。

4.实践方面的突破

《工程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工程制图》课缺乏实践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去分析、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的能力。通过绘制简单模型的视图,认识和感知三维实体的结构。通过零件测绘,部件测绘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制图的综合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1

【關键词】小学生  计算机  自主学习

随着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覆盖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教育的发展脚步也需要趋同,新课程改革氤氲而生。教育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而要向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过渡。本文从小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自主学习出发,同时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提出了小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详细如下:

一、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阶段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此阶段最主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判断其兴趣所向,确立了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才。然而怎样提升小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自主学习兴趣呢,在具体教学中有如下建议:

l、合理选用计算机教学软件

所有计算机教学的初始,都免不了对键盘、指法、基本构成等常规知识的介绍,对刚接触计算机的水学生来讲难免会觉得乏味,相反,小学生对于打电玩可谓爱不释手,同步类比,教师可以选用包含字母游戏和执法通关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效会大大增强。

2、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小学生难免缺乏自制力,很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因此营造生动盎然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做到“寓 理于诙谐,寓庄于诙谐”,计算机知识与Flash  动画相结合,张弛有度,让深奥干涩的计算机术语变为易懂的兴趣词汇,这样一来,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

二、实施有效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的有效监控指的是计算机学习者监控,这种监控可以令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学习计算机的流程、路径、主体三方面,它包括步调、顺序、内容三大控制。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满足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深度思考。

此外,教师应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在学习中,少部分学生自主能力较强,自我控制较好,可是大部分小学生自主能力还是相对较差的,需要教师在学习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勤于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立导航清晰的学习网站,在网站内列举一条掌习路线的例子,可供部分经验不足的学生采纳。

三、创建学习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完成计算机学习任务时,一般需要清晰的思路、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的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是单独完成这一系列复杂并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极其困难,这个时候需要创建学习小组,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组建团队,小组成员了解任务内容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分工,每位成员独立思考最后凝聚智慧,途中遇到困难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克服。

团队合作也是培养小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初级认识,小组成员之间能力的悬殊,可以提高竞争意识,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稍微逊色的学生,创意型的学生可以和知识型的学生发生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实现自身能力,人际交往和技能目标的全方位进步,又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四、总结学习成果,引导自主评价

以往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定模式大部分是教师单方面批改,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不全面。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形成以教师思路完成作业的习惯,这种方法显得墨守成规,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成果,与此同时传授相关有价值的经验和科学建议,引导学生学会深入作品从中分析评价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继而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避免走弯路,最终实现在学习上的个性化发展。

五、结合其它学科,提高综合素质

“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大量普通课堂上接收不到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知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变得快速、高效、便捷。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在学好计算机课程时,科学结合其它学科提高综合素质。

1、与品德教育结合

小学生正值树立良好道德规范的时期,学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开设专用思想品德教育板块,具体可以设立一些思想品德知识问答题,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互动,定期评选出思想品德模范学生,增强学生荣誉感,因势利导,让道德规范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目当中。

2、与其他课程结合

计算机课程是其它学科的辅助性质的技术学科,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word工具让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在数学中,用计算器和公式模型进行教学;在美术和音乐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播放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生活方面可以应用计算机画图技术来制作电子贺卡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似改掉小学生铺张浪费送礼的陋习。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与各门学科综合起来,夯实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全面人才。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教学科目,也随着教育的发展不断进步。由于其在小学生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大胆实践,避免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倡创新的教育理念,需要研究适用于这门课程的科学创意的教学模式,以便于完美的诠释新课程改革的理。当然,计算机自主学习是一门长期发展的学科,如何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峰,公共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与研究[M].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18(22):210-213.

[2]王海娜;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冯昭军,柳素芬.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13,28(78):166-168.

[4]张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中小学教育,2012,(17):35.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2

一、呈现起点,明确目标

本节课一开始,老师就呈现了画四边形的一幕:连接4个点, 形成一个任意四边形 ,然后点击“ 保存图片 ”即可 。 保存之后 学生很快发现在大屏幕上出现 了自己画 的四边形 ,每位学生 可以看到全班36位同学画 的36个四边形 ,这对于他 们来说是 莫大的鼓舞和支持,也让学生知道 了本节课 所要学习 的内容肯 定和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络这种 快速交互 的功能是 传统教学 无可比拟的。

二、利用材料,沟通联系

学生画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四边形, 教师就从全班同学所画的四边形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以下几个图形:

你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几个图形分一分类吗? 而以往的教学中学习材料都是由教师剪好提供, 并且学生也没有动手分一分,只是看着老师贴在黑板上的图形在脑中分一分,诚然学生就没有真正地“ 动”起来。 因此,这一环节通过网络技术处理是非常到位的。 有的学生按照是否有直角来分, 有的学生按照是否凹、 凸来分,也有的学生按照平行线的组数来分,分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和对边没有平行的一般四边形。 无论哪一种分法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是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如何让学生自己能够主动获取它们之间的联系呢?老师又为学生创造了动手的机会:将各种图形的名称拖到相应的圈内,如果拖正确了,将出现“ 恭喜你,成功了! ”拖对之后,再点击“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

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各种已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包容关系,建立完善的认识结构,形成完整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脉络。 而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得的,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交互学习,探寻规律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设置了运用Flash制作的三个动画,可以移动的铁拉门、可以拉动的用小棒做成的平行四边形、无论怎么拉也不变形的三角形,学生通过移一移、拉一拉,在留言列表中写出这样的发现:

生1: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化,三角形不容易变化,具有稳定性。

生2:平行四边形是易变形,三角形不易变形。

生3:平行四边形没有三角形牢固。

生4:三角形不会变形,三角形稳定性很强……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供演示是远远不够的, 而在这样的课堂里模拟现实世界情境( 提供真实的铁拉门移动、真实的拉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 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了条件,很好地突破了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

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在网络上设计了三个操作:点四个点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选四根小棒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选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点击专题网站中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 他们通过围一围、 摆一摆、拼一拼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特征:( 留言列表)

生5: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

生6:我用量角器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生7: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相等。

生8:两个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 较好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规律。

四、巩固练习,交流反馈

在本节练习中,老师充分体现了“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思想。 学生做完练习之后,可以马上校对答案,及时发现自己做得对还是错,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查看正确人数的统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纠错,让“ 错误”马上消失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延伸课外,拓展提高

课堂是师生学习的主阵地,而单凭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那如何拓展学生学习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呢?教师还设置了拓展题,包括选择题、拼图题、研究题等,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扩充自己的知识。

摘要:网络环境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必然趋势。立足于现实的研究背景,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模式:呈现起点,明确目标;利用材料,沟通联系;交互学习,探寻规律;巩固练习,交流反馈;延伸课外,拓展提高;总结质疑,互相评价,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模式作具体说明。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3

这是在祖国第十四次阅兵,首都各界庆祝祖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在辉煌的_广场隆重举行。据我了解,阅兵式共有20万军名,以盛大的阅兵式和人们还清六十周年生日。

阅兵式开始了,礼炮“砰砰”地响声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在礼炮声中举行了升旗仪式,解放军叔叔们踏着整齐的脚步,迈向升旗台,他们的眼神严肃认真,帅气极了。升旗时,全部人都向祖国敬礼了,并且目光都投向国旗那里。升完国旗后,应该到胡锦涛同志站在一部黑色的国旗轿车上,对着44个精神抖擞的地面方队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解放军们也回答道:“首长好,为人民服务!”之后胡锦涛就在_上发布重要讲话。

在十点三十七分阅兵分列式开始了,_广场上,一共有十三个徒步方队,三十个装备方队,都依次通过了_广场,有陆海空十二个空中飞队,一百五十一架飞机,十一点二十二分分开时,以《我们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群众_10万各界群众以各方式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祝福。这整个庆祝大会共有两小时二十五分。

看完阅兵,我的脑子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解放军叔叔们那整齐的步伐是怎么走出来的?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网里去。才知道,原来,那些一个个帅气的解放军叔叔练路队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把路队练好了,想到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练了多少个月都还练不好,练了多久都有些歪歪扭扭,过了几天又变成原型了,我们的路队非常差,想象到了解放军叔叔练队是多么辛苦,为了把背挺起来,用十字架挺着背,为了头不歪,用针扎脖子,或者用节拍器是自己的脚步变得整齐,他们真是我们小学生的典范啊!

今天阅兵的所有装备百分之一百都是我们中国制造的,想到以前被日本、美国欺辱,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欺负我们中国等,现在的中国变得强大了,我想现在的美国和日本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中华人民了,请台湾的同胞们快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吧!这样就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敢欺负大家了!

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14

我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感觉很新颖,也很有兴趣。很喜欢老师的讲解,很详细,很具体,并且老师的讲解也能抓住重点,让我的学习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没目标的乱窜。

经过在繁忙工作中见缝插针式的不间断学习,我终于基本修改好了自己的课程框架问题,完成了第一到第五模块的学习内容,这都得益于导师的鼓励和帮助。终于赶上大家的进度,没有因为出差10天而落下功课。

第六模块主要是研究适合所有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支架等,重在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如何支持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生在单元或项目结尾,是用来向教师或学生报告他们的单元目标的实现情况。形成性评价则以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贯穿整个项目始终。

进入课堂中的学生,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所拥有的能力和兴趣也差异很大,形成性评价能帮助教师运用差异性教学,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建立对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体系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其实这和我们的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异曲同工。由于长期以来受以考试成绩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而且一刀切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纵观此模块为学生构建的评价体系是对我们创新教学评价富有启发,根据能力不同层次的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缺乏评价意识,不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也不会主动对他人做出评价,就是要求他们对别人做出评价了,评价得也很简单,不知道如何评。其是实施评价的实质就是鼓励学生学会综合观点,形成新思想、新理念,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综合和评价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最高的两个思维层次,学会评价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思维的途径。我们老师不仅要构建评价学生的体系,也应该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当以评价驱动教学时,学生们能够学得更多,成为更加自信和自主的学习者。让学生在客观、科学的评价中

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我认为阻碍自己与其它学员之间建立充分的伙伴关系、实现有效沟通的障碍是彼此从没接触过太陌生,没有能实现上网学习时间和步调的统一,我的伙伴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也不多,在学习过程中,两个水平不高的伙伴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学习伙伴的搭配很重要,应该运用优势互补原则强弱搭配,通过组织增加伙伴间的面对面交流次数或让伙伴真正成为朋友,消除陌生感彼此熟悉后才谈得上进一步互助。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5

1. 能够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学习经验, 也包括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参与的各种团体或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 这些经验和活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目前, 中小学一般采取进修、听讲座、集中研讨的方式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些方式往往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 教师通常以被动的角色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通过建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能够打破教师获取知识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由同行和专家组成的学习团体之中, 在平等、自由、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 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 转变教师教学思路,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能够有效推动中小学与大学的深入合作

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关系作为教育组织间实现合作的一种典型代表形式, 对促进教育研究实践和提升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往往具有行政化、表面化、封闭化、单一化等特征, 合作的内容有限、合作的效果欠佳。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能够使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摆脱教育行政方面的束缚, 以现实教育场景中的教育问题为焦点, 以自愿、自主、平等、互敬的方式开展研讨和交流, 实现教育的互助与发展。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中小学与大学教育合作的一种方式和代表, 可以规避传统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内容简单、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这种有效的合作形式, 不仅可以在教师与教师间进行普及和推广, 同时也可以在大学与中小学管理人员之间、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等进行推广, 从而实现中小学与大学间深入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参与合作的现状调查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 共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问卷115份, 其中有效问卷110份, 无效问卷5份, 有效回收率为91.67%。

1. 调查分析

从整体调查情况来看, 有76%的中学教师认为参与大学教研合作项目的机会较多, 而只有52%的小学教师认为有参与大学教研项目的机会。从参与项目的类型来看, 有72%的教师参与的合作项目是教育见习、实习, 有15%的教师参与的是教改项目, 有8%的教师参与的是科研项目, 有5%的教师参与的是竞赛活动。中小学教师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态度方面, 有21%的教师认为参与合作项目对学校的发展很有帮助, 有65%的教师认为参与合作项目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 有14%的教师认为参与项目是为了协助大学教师完成教研任务。从中小学教师参与的动机和目标来看, 主要还是集中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方面。

2. 中小学教师参与合作的方式和状态

有28.2%的合作形式是由大学教师开讲座、中小学教师听讲讨论;有41.8%的合作形式是由中小学教师奖课, 然后由大学教师点评;有14.5%的合作形式是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分工开展研究;有15.5%的合作是以网络交流平台的形式进行学习研讨。当中小学教师遇到难题时仅有36%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请教大学教师, 而其他更多的是通过自行查资料来解决问题。在合作过程中, 75%的中小学教师是以学习者自居, 而合作者、协助者和旁观者所占比例较小。当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意见产生分歧时, 有48%的中小学教师会选择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大学教师共同探讨, 有24%的中小学教师会选择认可大学教师的观点同时保留自己的观点, 有16%的中小学教师会服从大学教师的观点, 仅有12%的中小教师会最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正确。

3. 影响中小学教师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效果的调查

影响中小学教师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效果, 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了考察。从心理状态来讲, 有62%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参加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有2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很想参加但是自己的研究水平有限, 有1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参加研究是教育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有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搞好教学比参加研究更重要。从学校角度来看, 中小学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有65%是由学校和大学教师共同商定的, 有22%是由学校决策的, 有13%是由大学教师倡导的, 而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参与到决策之中。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 中小学教师未能积极参与的原因, 有56%的教师认为是自身研究水平有限, 有25%的教师认为是来学习的, 有8%的教师是受行政要求被迫参与进来的, 有11%的教师没有得到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研究过程中, 中小学教师认为对其最重要的是研究过程中大学教师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三建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施策略

1. 准备阶段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准备阶段需要中小学与大学在文化氛围和网络平台两个方面打好基础。首先, 中小学和大学都应该极力营造和谐的教师合作文化氛围。英国教育学家桑恩得斯认为, 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 每个人同组织之间都有一个无形的、心理上的契约, 这个契约就是不成文的文化规则。在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强调的就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协作分享、追求卓越的研习氛围, 因此, 中小学与大学应从制度设计和教师管理方面积极打造教师合作文化氛围。其次, 先进的网络平台是确保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建构的重要基础。中小学和大学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 引进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系统, 开发多维度的信息网络交流平台, 为教师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

2. 运行阶段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合作的重要形式, 要确保其能够长期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运行阶段必须要有良好的规则和机制作保障。首先, 要制订参与合作研习的制度约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活动的主要载体有教研平台、教学论坛、QQ群、微信群等。要确保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 必须要制订相应的参与规则和学习制度, 吸引和指导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团队活动, 充分展现自我的风采。其次,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主导者要根据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与成员的切实需求, 设计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 既要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又要解决教师最关心的教育难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最后, 参与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学校主体, 要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投入。参与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活动,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深刻, 各级学校要加强宣传和指导,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其中, 并将教师参与的程度与成效纳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之中。

3. 提升阶段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其效果会日益凸现出来,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会明显提高, 大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研究会越来越扎实。因此, 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持续的发展机制。第一, 评价机制。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评价不仅限于成果的终极点评, 而且要关注每个教师成员的参与效果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发动全体成员的智慧与能力, 为每个成员制订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第二, 可持续发展机制。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与平台, 在解决教学问题和帮助教师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当一个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发展到每个预订阶段时, 参与主体学校要聘请专家, 通过调查、访谈对共同体进行科学的评估, 根据各方面的评价与反馈, 创新和升级运行机制和模式, 保证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充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72

小学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6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课的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天举行了一次自行车比赛(独轮车),小猫骑的是直径22英寸的自行车,小狗骑的是直径24英寸的自行车,小猪骑的是直径26英寸的自行车,在比赛的前1分钟,每个选手的车轮都滚了10圈,请问这时谁跑得最快,为什么?当学生说出小猪跑得快,并说出直径26英寸的车轮滚动一圈长一些的理由时,教师就相机介绍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直径和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查找资料,自主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的新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网络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或课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得出初步结论,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协作交流,意义构建

协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共同探讨或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网络在线师生实时对话、互发E-mail、 web和 bbs论坛等形式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网络交流,进行构建新知,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可以在屏幕上广播放各小组研究的情况,这样拓宽了传统意义上的协作学习,给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知识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记录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计算周长和直径的商,利用网络自由地访问他机,与同学交流学习情况,或通过BBS论坛交流,所得到的商有的是3.14333……有的是3.136,有的是3.141625……通过网络师生实时对话交流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新知,此时老师相机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并组织学生查阅网络多媒体课件上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有关资料,进行赏读;有的学生还可以直接上网用关键字搜索相关的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已知直径怎样算周长和已知半径怎样算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在线测试,知识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习题、试题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当学生学完新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网页,在线测试网页上有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可设计两类: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做一些判断题;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已知圆的半径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网络课件中设计“闯关类”的题目,题目由易到难,分成几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进行过五关崭六将,每过一个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将及时做出反应,这样的练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齐步走”的局面,由于每关的题目都有难易之分,这样可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既可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研究、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而进行的人机交互,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使教学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上一篇:我是我写人作文600字下一篇:雅思口语评分标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