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通用5篇)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行政工作任务完成和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二○○三年四月二日
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行政工作任务完成和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中央、省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支出预算是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项目支出计划。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由行政事业费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大型修缮、大型会议和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
大型修缮是指连续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的房屋维修,或者是按照有关规定,经鉴定属于危险性房屋的修缮。
大型会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召开的一、二类会议。
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除大型修缮和大型会议外,为开展某种专项业务活动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项目。
第四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的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结合当年财力状况,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
(三)追踪问效的原则。市财政部门和市级各部门对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
第二章项目库的设立
第五条项目库是指由财政部门设立的对申请预算的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第六条项目申报文本和项目支出预算报表以财政部制定的统一格式为准。
第七条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实行滚动管理,项目分为上年延续项目、上年结转备选项目和当年新增项目。
上年延续项目是指以前财政预算批复确认的本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
上年结转项目是指上财政预算未安排、供本财政预算选择安排的项目;
当年新增项目是指本新增的供财政预算选择安排的项目。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市级各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汇总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后,统一向市财政部门申报。
第九条市级各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范围;
(二)属于本部门行政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
(三)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第十条申报材料及相关要求:
(一)市级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文本和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各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包括上年延续项目、上年结转备选项目和当年新增项目。当年新增项目必须填写“项目申报书”。上年延续项目和上年结转备选项目,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没有变化的,在报送项目申报文本时,可以不再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发生变化或撤销的,各部门应当在项目支出预算总报告中予以说明;变化较大的项目,需重新填写“项目申报书”。
(三)各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申报程序
(一)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
(二)市级主管部门对申报的项目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向财政部门申报的范围,在汇总本部门所有项目并进行择优排序后统一向财政部门进行申报。
第四章项目审核
第十二条项目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资格审核:项目单位是否属于市级财政预算单位;
(二)形式审核:申报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三)内容审核:申请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真实可靠,项目预算是否合理等。第十三条市财政部门对市级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排序,并纳入财政部门项目库。
第十四条对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市财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审。
第五章预算的核定与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市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市级部门行政工作任务、事业发展目标,确定当年市级部门项目安排的原则和重点,并根据财力状况和项目排序,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列入部门预算。
第十六条市级主管部门要按照核定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七条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核定,原则不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终止、撤销、变更、追加预算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项目完成后,结余的资金报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后,可结转下一使用。
第十八条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和本办法执行。
第六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九条市财政部门、市级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等要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总报送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对预算安排的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办法由财政部门制定,考评工作由市级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基本建设投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中列入各部门预算的项目,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进行管理,并纳入市财政部门项目库。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一、我国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现状
(一) 绩效评价速度缓慢
对项目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 不仅是对预算编制内容开展评价, 同时还是对项目执行进行合理的追踪问效, 可是我国当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不少缺点, 不仅没有相关的机制, 并且程序缺陷很大, 而部门单位只将工作重点内容转移到提高项目资金方面, 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 甚至将其完全忽略。
(二) 预算编制规范性低
1.没有按照实际内容对项目建设进行预算, 使预算得出来的数据不能面面俱到, 加之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 预算过程中会故意增加项目的支出, 财政部门审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由于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部门单位在具体的编制预算时, 摒弃现代化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而主要采取比较落后的“基数加增长”编制模式, 使预算发挥的作用不大, 甚至和计划脱离 (1) 。
(三) 执行约束力很低
1.一些单位的基本支出缺乏时, 会自行安排项目资金来弥补, 使专项资金不被使用在实际项目中。
2.因为前期预算内容和具体的工作计划不符合, 导致在预算执行时, 一些项目的资金存在大量的结余, 可是有些项目又缺乏资金, 使用单位由于不可以对项目资金进行自主调整, 由此非常容易产生提高预算的想法, 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原有严肃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
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跟踪
1.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编制体系。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 要按照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 结合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测算,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绩效目标。
2.构建且改进绩效目标审核体系。财政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对部门提出的绩效目标组织专家组实施审核, 如果预算部门申报项目资金未按规定要求编报绩效目标的, 一律不得进入预算编审流程。绩效目标申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财政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 符合要求的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所属单位绩效目标编制工作的指导和审核。
3.建立完善的绩效跟踪及管理体系。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绩效目标实施情况, 将绩效跟踪管理意见定期反馈给预算单位, 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等情况, 及时督促其予以纠正, 并提出调整指标等建议, 增强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因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等因素需调整绩效目标的情况, 各相关单位应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调整事项, 经审核批复后按规定程序履行调整手续。
(二) 从多个方面促进预算绩效管理
1.提高宣传培训力度。政府需要尽可能使用网络平台以及媒体等资源, 大力宣传进行预算管理的作用, 使工作人员树立预算绩效意识, 并科学对管理文化进行有效的培训, 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其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业务培训, 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最终全面增加预算管理效果。
2.提高组织保障。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各方一起参加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合理进行组织, 从多个方面促动绩效管理工作发展速度 (2) 。另外, 每个部门还应该构建起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 使每项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并且不断发挥其主体作用, 完善相关的组织机构, 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拟定实际可行的方法, 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
3.构建有效的技术体系。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 不断促进预算管理相关平台的构建速度, 健全专家库以及绩效指标等相关的数据库, 为进行预算管理供给更多的技术保障。
4.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并改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 使每项管理流程具备更大规范, 进一步为预算整个过程可以与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联合起来提供确切的保障。
5.成立长效机制。政府部门需要对财政管理制度进行深度的改革, 增加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两者之间的有效联合度, 使预算信息公开可以得到有序的开展, 进而供给预算管理一个合理的平台。另外, 政府部门还应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考核力度, 使其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三) 实行绩效评价
1.对评价工作进行创新。财政部门应该坚持新思想, 不断对评价工作从根本上开展创新, 研究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从而保证绩效评价可以具体落实到位。
2.对部门预算项目进行评价。预算单位需要在项目全部建成后自主开展绩效评价, 并且将其报告呈报给相关的财政部门。
3.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科学的评价。项目单位在投资项目结束后, 进行一次全面的绩效自评且将报告上送到财政部门。然后, 财政部门应该选择对社会影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 并且将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政府制定决策供给其有力的根据。
4.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执行单位在项目全部结束后, 需要科学的进行绩效自评, 且给有关部门上报结果, 令其根据结果对项目绩效进行合理的审查。相关的资金主管部门需要对资金使用效益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然后按期上报给财政部门, 再令其就其中某部门资金进行第二次的评价, 从而得出资金实际的运行绩效。
(四) 将评价结果运用在工作中
1.建立健全绩效惩罚制度。财政部门应该严格规定的使用领域, 如果发现不合理现象则需要马上处理。
2.如实反馈制度完善效果。完善绩效评价结果, 并且将完善效果如实反馈给预算单位, 然后其再按照绩效评价结果, 对存在缺陷进行整改, 不断构建和完善管理制度, 从而使管理水平被增加, 资金合理支出, 减少支出资金。
3.成立绩效公开制度。根据法律有关规定, 不断增加预算管理的公开度, 使绩效评价结果在合理的领域公开, 可以增加社会对其的监督作用, 使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构建预决算联合制度。政府可以科学地把预算编制以及决算审查与评价结果规范联合在一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以及绩效跟踪进行年度预算和决算审查, 完全淘汰时间长、绩效差的项目。
5.构建且改善绩效问责制度。按照有关原则, 监察部门必须把效能监察问责工作重点内容转移到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并且主要对规模较大的绩效问题开展问责, 每个部门均需要对其工作人员的绩效开展问责。一旦察觉出财政违法现象, 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追究。
6.建立健全绩效报告制度。每个部门需要按期上交工作总结给同级政府, 详细列举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财政部门也需要给同级政府上报其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具体内容, 在政府制定决策时供给其部分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构建过程中, 提高部门项目支出管理面临的难度很大, 同时其也属于一项花费很多时间的任务, 但是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由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全心协力,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出合理的措施, 不断提升本部门的工作能力, 从多个方面对预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而增加预算的效益, 促进社会发展, 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当前地方部门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制度已经逐渐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这种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很有必要。文章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对我国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措施, 旨在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增加其工作效率。
关键词: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注释
1朱静.解读“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评审机制”──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J].新理财 (政府理财) , 2011, (7) , 第125-126页.
文政发〔2009〕50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现将《文山州州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五月一日
文山州州级财政追加
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预算执行中追加预算支出事项的审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云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云南省省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州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的事项包括:(一)补充州级预算周转金和偿债准备金等后备金。
(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因预备费不足,需要增加的州级预算支出。(三)因国家和省政策调整,需要增加的州级预算支出。
(四)州委、州人民政府确定追加,但不属预备费使用范围规定的事项。
(五)州级部门在年初预算中因财力不足无法安排,在预算执行中需要安排的事项。
第三条 州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的申报和审批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州级相关部门提出追加预算支出的事项,应当有明确的项目立项依据、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编制详细的项目预算规划(重点项目还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向州财政局提出追加预算支出的书面申请。
(二)州财政局根据各部门申请,结合年初预算安排、单位经费结余和财力情况,对追加预算支出事项提出书面建议报州人民政府,由州长或者州长委托常务副州长审批,特别重大事项报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三)州级其他领导在年初预算以外签批的预算资金,由州长或者州长委托常务副州长统一平衡。
(四)州人民政府对追加预算支出事项作出审批决定后,由州财政局按照州人民政府的审批意见及时办理。
第四条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需紧急办理的追加预算支出事项,可由申请部门向州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州长或者州长委托常务副州长审批,州财政局按照审批意见及时办理。
第五条 州财政局应当根据追加预算支出项目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州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
第六条 州级相关部门对审批通过的追加预算支出项目应当加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州财政局负责对追加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
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中心,区直属各单位: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六日
—1— 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的绩效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我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据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有关规定,按照《房山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暂行)》(房政发〔2007〕32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京财绩效〔2008〕1510号),结合我区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以下简称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信息化项目绩效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原则
(一)统一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三)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体现行业管理特点的原则。第四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范围
房山区信息化发展规划范围内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支出。—2— 第五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区委、区政府重点任务;
(三)信息化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四)国家、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化投资政策;
(五)项目立项报告、项目申报书(含绩效目标等补充资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审论证材料;
(六)预算批复及调整预算的批复文件;
(七)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
(八)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计划、中期报告及完成后的验收报告;
(九)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十)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及规范;
(十一)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考评分类和方法
第六条 按项目支出类别,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分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考评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考评。
按项目执行阶段划分,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可分为实施过程考评和完成结果考评。项目实施过程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评;项目完成结果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总体执行情况以及完成后产生的效益、效果的考评。
—3— 为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实施效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可在项目完成验收后运行一段时间再实施绩效考评,具体考评年份应在申报立项时明确。
第七条 绩效考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绩效考评方法。
第三章 考评内容和指标
第八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内容分为业务考评、财务考评两部分。在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项目绩效等级。
业务考评,是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效能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规划与立项论证、建设目标、完成进度及质量、效益实现、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评。
财务考评,是指对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情况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的考评。
第九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遵循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第十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分为四个级次,根据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的要求,逐级进行分解和细化。
一、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四级指标根据项目类别设定个性化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考评分值预先设定,以便于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在综合评价计分时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业务指标权重为60%,财务指标权重为40%。—4— 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下项目的考核面指标。其中业务指标类中包括:规划与立项情况、项目业务完成程度、效益实现情况、组织管理;财务指标类中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三、四级指标为项目的考核点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以定性为主;四级指标是对三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是考评的基础考核指标。
在考评过程中如存在重要影响因素,可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作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项目考评综合得分根据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得分结果加权求和得出,按照综合考评得分结果确定项目绩效级别。绩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具体绩效级别标准依据当年考评实施方案确定。第四章 考评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分为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评和预算单位自行考评两种形式。
第十三条 部门预算中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全部实施考评。财政部门根据当年工作重点和信息化整体发展要求,从全年预算批复的信息化项目中选择确定进行财政考评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1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财政部门组织考评范围,100万元以下项目由预算单位自行考评。考评方式于每年编制部门预算时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并在预算批复时一并批复预算单位。
—5— 预算单位自评项目由各预算单位按照项目绩效目标及管理要求实施自评,自评结果报区财政部门和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评范围。
第十四条 为保证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财政组织考评应按照《北京市财政局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暂行办法》(京财法〔2007〕926号)聘请中介机构或人员。预算单位自行组织考评可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所需费用列入部门预算。业务方面可由区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参与考评。
第五章 考评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预算单位在申报信息化项目预算时确定是否纳入财政考评范围及考评年份,并在项目库中填报绩效目标及绩效管理信息,实施绩效管理并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第十六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考评对象并下达考评通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评工作组;确定考评机构并签订委托书;实施考评工作;形成考评报告和工作报告;结果反馈应用。
第十七条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统一部署,配合实施本单位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开展自评工作,准备项目材料并按时上报,配合考评机构开展工作,并对提交的报告及相关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八条 绩效考评实施机构接受委托后,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计划,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受理并审核预算单位的绩效报告,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或非现场考评,汇总专家意见并进行综合分析,—6— 确定项目绩效等级,撰写并提交考评报告和工作总结。考评工作结束一个月内,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反馈给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报送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章 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 预算单位应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加强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揭示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为部门效能考核和领导责任制考核提供参考;完善本区及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计划,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行业管理规范,为制定信息化项目配置标准和经费定额提供依据;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用。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部门信息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以后安排信息化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新增项目决策和立项的参考。
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单位,在以后申报同类项目预算时财政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其中:运行维护类项目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可在以后两年内免于考评。考评结果为一般(含)以下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结果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下一财政部门不再安排新增同类项目预算。
绩效考评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第七章 考评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参与考评工作的有关人员应遵守考评工作纪律和规范,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开展考评工作,确保考评结果、结论的独立、客观、公正。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考评机构、考评专家及工作人员对绩效考评材料负有保密的义务,并应主动履行。
第二十四条 遵循回避原则,参与考评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得与被评项目及预算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及业务竞争、合作关系。与项目立项、验收有关的专家禁止同时担任绩效考评专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区信息办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主题词:信息化
预算
考评
办法
通知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2月6日印发
共印240份
关键词:部门预算,支出管理
一、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基本理论简述
所谓部门预算, 是指由我国政府中各个部门编制的能够反映其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的预算, 这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相比于传统预算, 部门预算有以下特点。第一, 简明性。一个部门按照年度收支状况编制一本预算, 使公众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各个部门的预算收支状况, 也有利于政府审计部门和公众对部门预算的监督。第二, 全面性。与传统预算相比, 部门预算范围更广, 既包括预算内的收支状况, 也包括预算外的收支状况及部门其他收支状况, 能够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状况。第三, 统一性。这是从预算批复的角度来讲的, 传统预算批复方法是由财政部各司单独向各部门批复, 现在则由财政部预算司来统一批复。第四, 逐级编制。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是上级部门替下级部门代编, 而上级部门难以做到对下级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此具有盲目性;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逐级编制的方法, 避免了预算中的盲目性。
部门预算支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合法原则。各部门的各项支出必须要符合我国的《预算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依法开展财务支出工作, 遵循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第二, 真实原则。政府部门的各项开支必须要符合真实情况, 有科学客观的依据, 不能以主观印象作为制订财务支出计划的依据。第三, 公开原则。部门预算支出必须做到透明公开, 防止暗箱操作。第四, 效益原则。政府部门的各项支出要讲求效益,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部门预算支出通常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 即在编制部门预算支出时, 不考虑上一财政年度的执行状况, 仅仅考虑本年度实际的支出需求及财政实力, 从“零”开始审议各部门的预算支出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订部门预算支出计划。部门预算支出的编制要经过“两上两下”的程序。
二、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现状分析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历程, 我国的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也得到了调整, 变得越来越合理, 但是仍有需改进的地方。
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费用总体上是逐渐递减的, 但还是占据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很大部分,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还远远落后 (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低于30%) 。 (2) 我国的社会文教费用支出从总体上是增长的, 虽然增长幅度很小, 但还是能够说明我国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社会文教工作。 (3) 国防支出费用呈下降趋势, 但幅度很小。 (4) 行政管理费用飞速上涨。这是我国政府部门机构重叠、人员膨胀的必然结果。 (5) 其他费用支出也逐步上升, 尤其在2006年的时候达到顶点, 其后的几年又呈下降趋势, 总体保持稳定。
三、部门预算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法制化水平低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是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带有很多的计划经济色彩, 因此该《预算法》也难以摆脱旧体制和旧模式的影响, 不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新要求。但是, 现在我国已经实施部门预算改革十余年了, 可想而知, 由于相关的配套立法改革滞后, 许多的改革措施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最终会阻碍改革的步伐。
(二) 效率低
一方面, 这是由政府部门机构膨胀引起的。我国政府机构逐年膨胀, 政府公务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据资料显示, 1978~1996年, 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为27.1%, 而同时期的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却增长了82.3%。并且, 近年来这种趋势不但没得到遏制, 反倒是人数越来越多, 每年只用于公务人员日常开支的经费就很多。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奢侈之风, 政府部门也不例外, 铺张浪费、不计成本的现象大量存在, 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
(三) 存在占用、挪用经费的现象
我国的部门预算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 基本支出是指维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 如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项目支出是指各部门为了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由财政部门专项安排的支出。这两者是不同的, 因此各部门在使用财政资金时必须把二者分开。但在实际的资金使用过程中, 很多部门都没有将二者进行严格区分。例如, 有的部门把项目支出的资金用于改善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方面, 导致用于项目支出的资金数额减少, 影响了部门特定工作任务的完成。更有甚者, 通过胡编乱造各种项目来获取财政资金, 出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 项目评估机制不完善
管理部门预算支出时, 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估是必要的。我国目前的项目评估工作的流程大致是专家评估, 然后财政部门审核, 整个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及科学的论证过程。由于难以对各部门通过胡编乱造项目来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加以遏制, 所以各个部门申报的项目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项目重叠的现象。
(五) 对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监督不够
对部门预算支出进行监督是保证预算支出工作标准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实际的部门预算监督工作中, 监督效果并不理想。首先, 人大具有监督权, 但是人大的监督工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一方面, 人大代表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 知识、学历和能力水平也不同, 且人大代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他们进行专业的预算监督工作难度很大;另一方面, 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时间有限, 难以发现预算中的细微问题。其次, 社会舆论和公众也是预算监督工作的重要主体,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 公众能够了解财政预算状况的渠道还不多。
四、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建议
(一) 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立法工作
我国的预算法制工作严重滞后于预算改革工作, 许多的改革措施缺乏法律依据, 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的预算立法工作, 使部门预算改革有法可依。合法性原则是预算工作的首要原则, 政府预算的法制性越强, 其预算控制力就越强, 预算工作的透明度就越高。我国《预算法》的修订和完善需要各方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还应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吸取各方面的宝贵经验, 为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 提高部门预算支出效益
首先,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精简政府机构, 逐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数量, 减轻我国财政压力。在我国的公务员体系之内, 建立竞争机制, 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员进行辞退, 改变我国公务员系统“只进不出”的状况, 走出政府机构“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 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 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现阶段我国部门预算资金的拨付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 经验决策的色彩较重, 缺乏一种科学的预算考评体制。因此, 要引入绩效预算, 根据各部门上年度预算执行效果来分配下一年的财政资金。绩效预算考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预算管理手段, 通过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制, 可以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 遏制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三) 严格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用途
我国的部门预算支出按其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 基本支出是用来维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 项目支出是用于各个部门完成特定项目的。但是, 在实际情况中, 不少部门都存在资金占用和挪用的现象。因此, 要严格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用途, 严格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四) 完善项目评估机制
对于各个部门申报的项目, 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论证。虽说专家的意见具有权威性, 但是在项目评估工作中, 充分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也是很必要的。通过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给予那些确有必要和意义的项目财政资金支持, 而对那些重叠的或无意义的项目, 坚决不能拨付财政资金, 以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高校利用。
(五) 加强部门对预算支出的监督
首先, 从人大监督的角度看, 首先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预算监督委员会, 委员会的成员应挑选那些经济、金融、财政及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及科学性, 使人大切实起到监督的作用。
其次, 预算支出的详细情况要尽可能做到透明和公开, 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让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了解预算支出情况, 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使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到预算工作中来, 使预算工作更具科学性, 更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参考文献
[1]谢晓妍.定西市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 2012.
[2]陈庆海, 张瑞琰.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3) .
[3]彭建.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4]李萍.部门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09 (02) .
【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推荐阅读:
市级预算定额标准09-17
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07-20
部门预算系统11-25
项目管理部门责职10-17
部门预算编制报告07-18
项目管理部门工作总结06-18
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06-15
职能部门预算表06-26
合约预算部部门职责09-17
江西供销合作社2018年部门预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