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共8篇)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篇1

为加强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逐步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归档范围

(一)国家、省、市下发的各类文件。

(二)中心领导参加各类会议带回的主要文件材料;中心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照片、音像资料。

(三)中心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

(四)中心人员档案、名册、奖惩及调动等资料。

(五)中心的业务资料、统计报表。

(六)中心的考勤、考核记录。

(七)其它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二、归档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卷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二)凡归档的文件资料一律采用碳素或蓝黑墨水书写,对已破损、字迹褪色及使用圆珠笔书写的重要文件,要及时修复或复制后归档。

(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按照文件形成规律和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分类、立卷,使案卷能正确反映本部门活动 的基本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

(四)归档卷宗封面的各个项目均应填写清楚,卷宗要按一定的次序系统排列,并按有关规定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三、档案的保管和使用

(一)中心档案库房和橱柜要有防盗、防火、防密、防潮等措施,确保档案资料安全。

(二)库房内的档案必须按档案门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类排列,并编制存放索引,便于查找。

(三)秘书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档案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对破损或变更的档案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四)为保护库房内整洁、美观,不准堆放与档案、资料无关的杂物,并定期对库房进行清理。

(五)中心人员借阅、复印中心档案室资料,须经秘书处批准;外单位人员查阅(不外借)、复印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并经秘书处同意。

(六)使用者必须爱护档案资料,不得拆卷、撕页、污损或在文件上勾划、涂改;查阅时不许吸烟、喝水;借阅的档案应切实保管好,不许转借,不得遗失,违者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档案的移交

各处室收集、整理、制作的材料,凡应由中心统一保存的,根据需要每半年或一年向中心档案室移交,移交时必须履行交接手续。

五、档案的销毁

(一)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准确判定档案的存毁。

(二)准备销毁的档案由秘书处编制销毁清册,经中心主任批准,报档案局备案后销毁,不得自行销毁。

(三)销毁档案须在监销人员监视下集中到指定地点监销,并由销毁人、监销人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六、档案管理体制

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对中心档案工作具体负责。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公共服务,档案行政机构,机构定位

公共服务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主体,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全体公民共同消费与平等享用公共产品的服务,是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思想,要求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提升公共服务效果。这一要求对档案行政机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行政机构在传统体制下存在管理边界不清、管理职能错位等疏漏,造成服务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缺失,导致管理方式的单一和管理效能低下等问题,表明原有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需要,需要档案行政机构积极配合各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弱化行政管理职能,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转化,不断进行适应性变革。为此,笔者认为,公共服务背景下档案行政机构的定位应当至少从其性质、理念和职能方面重新予以诠释。

一、档案行政机构性质定位

《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行政机构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然而,现行档案管理体制将档案行政机构(档案局)和档案馆作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局馆合一”,同时履行着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职能。笔者认为,公共服务背景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应当明确各级档案局的性质,应该是行政单位。虽然它一直以来都是以行政单位来看待的,但是双重职能使之在同一个活动中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难免出现各种“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此外,至今仍存在的一些档案学会挂靠在档案行政部门,经由档案行政部门而开办新型档案中介机构等现象,导致了档案行政部门身兼数职,造成了自身真正身份和职责的不明确。

笔者认为,改革档案管理体制,需要建立明晰的权责制度,需要明确不同部门的不同性质与相应职责。各级档案局作为档案行政机构,由国家授权,对社会的组织和管理具有依法行政权,在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层负责地掌管全国档案事务,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各级档案馆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以保管和提供档案服务为主,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延伸,主要满足社会公益和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具体负责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学会是档案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档案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履行档案社会化管理职能,尤其具有学术交流功能,要保持独立身份,坚决与档案行政机构脱钩;档案中介机构是独立核算的经济法人主体,为社会提供有偿档案服务,不能挂靠于档案行政机构,应当束缚于有限区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和改善自身。以上各类部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职能,应置于其应处的位置上履行其应尽之责,而不是将所有的职责都集中于同一部门或彼此之间任意融合,以避免各种混乱现象的产生。

二、档案行政机构理念定位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和所有者,这样的多重角色决定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既要宏观操控又要微观管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干。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大批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一切以政府权力支配的格局,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之后,政府便退居幕后成为真正的宏观调控者。我国加入WTO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提上了日程,档案行政机构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的更迭必然追随国家政府模式的大方向。之前计划经济时代指令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发挥效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以服务代替管理,成为各级行政机构依法行政的指导理念。

为此,档案行政机构要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自身工作宗旨,而不是仍然停留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衙门作风”状态。只有档案行政机构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其行使依法行政权力,组织、指导、监督各级档案馆等事业单位开展档案工作时才会努力践行此理念,更能使其下属各级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实现服务理念,一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需求、提供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为最终目标。具体而言,根据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的相应职责,其履行职责的过程便是实现其服务理念的过程。首先,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时,国家档案局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具体方针政策,一切以能够最佳实现为公众服务为根本宗旨,制定出有利于和方便开展公共服务的具体措施,诸如公共服务设施的齐全、免费、便利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机构负有执行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义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并将法律、法规适用于行政相对人,使优良者得以表彰和鼓励,让违法者承担责任,得以惩戒,为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提供一个健康有利的社会环境;其次,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和规章制度时,优先考虑制定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服务民众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规章制度;再次,在监督和指导本地区档案工作时,要运用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和服务型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各级档案部门的自主性和优越性,对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工作加以褒扬和宣传,对违法行为甚至是有害于档案公共服务工作开展的行为加以制止;最后,在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时,本着认真负责的严肃态度,建设更好的档案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更广的档案知晓度以及更全面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才能拥有实现更佳档案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

三、档案行政机构职能定位

明确的性质定位和理念定位是职能定位的前提。所谓职能定位,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事物和机构应该具有的最佳功能和作用。其中的“应该”,是笔者强调某一职能具有符合新社会环境,并与之相协调产生的正面作用;而“最佳”,则是强调这一职能具有为行政机构目标的实现发挥其最大效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核心职能的政府管理模式加以运营,并且,所有相关的政府行政机构都要朝着这样的方向进行改革,积极尝试“大部制”,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改变。这样将相同或相近职能的部门合并归入一个部门进行管理,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交给中介机构、交给社会,提倡政、事、中介机构职能的分工与明确。对于目前我国档案行政机构的职能与相关档案馆、档案学会、档案中介机构等存在一定职能混合的状况,笔者认为,应当以政府核心职能标准以及“大部制”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权责清晰的档案工作体系,明确档案行政机构自身的职能定位。

1.依法行政职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之前计划经济条件下具有强制性的以指令性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不再发挥效用,取而代之的是依法行政。《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颁布充分证明了此趋势。档案行政机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依法行政行为,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对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指导、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等具体的行政行为。此外,档案法规还规定了上级档案行政机构对下级档案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及对同级档案馆、下级档案馆进行监督检查和查处违法案件的职能。档案行政机构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就是档案行政机构为贯彻、执行法规而采取的一切行政行为,既包括档案行政机构为贯彻、执行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也包括档案行政机构依法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直接采取的削弱权利、加重义务的行政处理行为,还包括档案行政机构采取的档案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公共服务背景下,档案行政机构依法行政职能的践行,为实现档案工作为民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宏观管理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主角决定资源的配置,政府再也不能集所有权力于一身,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所有的事情都要管,而是要改变管理方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缩小微观领域内的过多干预、弱化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面对面指导,该放弃的放弃,该主动的坚决主动,变管理角色为服务角色,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真正实现宏观管理职能。从指导思想、政策法规、计划目标等大的方面着手管理,加强档案事业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提高整体水平,使档案事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相协调,探索并引进各种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调动各系统档案工作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法制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强化宏观管理。

3.社会管理职能。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存在着与各种职能相混合的状况,其中包括社会团体职能挂靠档案行政机构、档案行政机构下设新型档案中介机构等。当然,档案行政机构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服务于社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服务形式并不单一,除了挂靠、下设等之外,还可以采取更好更合适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管理职能。比如,档案行政机构可以大胆地向社会组织分权,将其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的工作通过采用授予职权或行政委托的形式,将这部分职能分离出去,交由社会中介组织、企业承担,还权于市场,而档案行政机构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规范和培养。

4.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是21 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档案行政机构隶属政府机关,档案事业是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档案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均是公共文化服务。档案行政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是为了确保档案事业的顺利开展,使民众顺利实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服务。

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篇3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档案行政职权;权力清单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也必然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因此,本文就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做一下初步的探讨。

1 行政权力的主要特征

1.1 公共性。公共性是行政权力区别于一般权力的最主要的特征。行政权力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它的运作集中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为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行政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行政权力的设置和行使,是要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导向,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如果以权谋私,那就偏离了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1]

1.2 强制性。行政权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行政权力以其强制性保证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得到落实。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制性地推行政令,强制性成了行政权力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的显著特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应抵制或违抗,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制裁。“行政权力行使是以国家强制力或暴力的威慑为后盾的,它所推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是行政客体必须接受的。”[2]正是这种强制性使行政权力所制定的各种行政法规、计划、政策、命令等,对全社会都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权威性。

1.3 有限性。行政权力是有限的,“行政权有限性是指根据行政权的性质和特征,行政权应当是有限的,行政权必须以公民权利为界限,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3]对于国家行政机关来说,行政权力也是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行政权力的这种职责和义务的统一性决定了它必须受宪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社会监督。未经法律授权,国家行政机关不得擅自增加职权,否则就是乱作为,即“法无授权不可为”。如果国家行政机关放弃对行政权力的行使或消极应对则是不作为,同样也属于违法,即“法定职责必须为”。

1.4 膨胀性。从行政权力的增长趋势来看,行政权力具有明显的膨胀性。“行政权力的自我膨胀导源于行政权力的自身结构、行政权力的性质以及行政权力客体的状况。行政权力的运动是自上而下的放射状结构,且每经过一层中介,其放射都要扩大一定的范围;而各级权力行使者又常常产生扩大权力的本能冲动,这就使行政权力具有一种无限延伸的动力。”[4]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国家行政机构管理的社会事务会不断增多,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也就不断扩大,行政权力必然要随之增大。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行政权力的扩张就难以避免。这一特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行政权力的自然增长。这是由行政权力的结构功能正向发展所决定的,属正常状态。二是行政权力的恶性膨胀,属异常现象。

通过上述特征分析表明,行政权力在贯彻国家意志的同时,很容易侵害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也容易出现腐败、低效、不作为、乱作为等异化现象。只有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才能有效避免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与膨胀,保证其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之内规范运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2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特点

基于行政权力的特征,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 合法性。由于档案行政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那么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时就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设立、运行、监督、评价及调整,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不能突破法律限制进行法外行政。其一,档案行政权力要合法。即档案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授权规定,档案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即职权法定、越权无效。其二,行使档案行政权力的程序合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档案行政权力的过程,应符合法定程序,以避免违法或不当的档案行政行为。

2.2 约束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规范的是档案行政权力,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之内的行政权力是必须履行到位的职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缺位”不作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之外的,原则上是属于社会和公民的活动范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绝对不能“越位”乱作为。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缺位”不作为与“越位”乱作为都属违法行为,因此,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具有约束性,只有刚性的法律约束才能使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一旦制定公布,就将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产生强制约束力,如果违反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规定,滥用档案行政权力,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3 公开性。列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不能密而不发,不能只向内部公开,也不能部分地公开档案行政权力,而是除极少需要保密的事项外,要全面向社会公开档案行政管理的各项档案行政权力的内容、运行程序、执行主体、责任追究机制、目标结果,等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本身也体现着公开性。“权力清单应体现出及时性与公开性,即权力清单中的诸要素,诸如权力范围、行使过程、完整性、准确性等,要以特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便捷地获知权力清单的内容。这是对权力清单程序性与及时性的综合要求,更是对权力清单公开的主动性要求。”[5]

2.4 双重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具有双重性功能。一方面,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界定了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划定了档案行政权力活动的范围。可以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树立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意识和范围概念,清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对于档案行政相对人来说,它可以方便档案行政相对人了解档案行政权力运行过程,获取档案行政管理有关信息,还可以加强档案行政相对人依据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

3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内容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3.1 “清权”——全面梳理档案行政职权。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的规定,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职责进行全面清理,将每一项职责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权力事项,逐条逐项分类登记,确保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梳理出来的档案行政职权事项,规范列明职权名称、实施依据、承办机构等。同时,开展部门履职分析,重点是部门职能是否全面正确高效履行、履职方式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履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3.2 “减权”——简政下放档案行政职权。在梳理档案行政职权的基础上,对每一项档案行政职权的法律依据、行使程序、运行绩效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大力削减不合法、不合时宜的档案行政权力事项。其一,职权取消。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以及部门自行设定的职权予以取消。其二,职权转移。对档案行政相对人有关档案事务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原则上交由第三方实施或由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其三,职权下放。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档案事务事项,应当下放。

3.3 “确权”——确定规范档案行政职权。在梳理档案行政职权的基础上,确立认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规定的档案行政职权,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构建档案行政权力列表清单目录,制定相应的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法定依据等,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权力和责任与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清清楚楚地规定下来,让档案行政管理双方都明白各自权益与办事流程。

3.4 “晒权”——公开公布档案行政职权。就是公开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操作规程和流程图,将确权后的档案行政权力,编制成《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内容包括档案行政权力名称、法定依据、责任部门、运行流程图等具体事项,并以各种形式对外公布,如在门户网站公示、在办公大厅张贴,等等,主动接受档案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同时,根据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实际效果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对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及运行流程进行动态调整。

3.5 “制权”——强化监督档案行政职权。强化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构建内部监督体系。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考核和问责的主体、范围、程序,切实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并且确保在部门或个人发生超越档案行政清单擅权、违法违规行使权力、不作为等问题时,能够受到及时查处和追责。其二,搭建外部监督体系。构建适时稳定的测评机制和及时归纳来自社会各界反馈的机制,通过网络评廉、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向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或者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强化外部监督。

4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4.1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实现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依法治档、依法行政一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努力的方向。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档、依法行政,有利于推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晰自身权责、全面正确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首要工作就是厘清档案行政管理权责边界,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提供的档案事务服务内容,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现有的档案行政职权进行系统梳理,以清单的形式明确其职权范围、运行程序、责任大小,从而让每个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知晓自身到底有哪些档案行政权力,如何行使,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样就有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定责”“明责”,履行职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责交叉、相互推诿等问题;发现“缺位”“越位”的情况,克服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效能。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不仅对档案行政权力越界行为有了制约、监督、查办、惩处的明确标准,有效减少档案行政权力越界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且也给包括档案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在边界之内和底线之上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档案行政相对人遵守档案法规和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

4.2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加强社会监督制止权力滥用行为的重要工作。“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6]“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7]虽然档案行政权力相对较弱,产生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并不多见,但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滥用档案行政权力,“越位”“缺位”的现象并不少见,档案行政管理“由于没有边界意识和清晰的边界,导致档案行政管理的‘越位‘缺位现象经常发生”, [8]“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管理职能权限不够清晰,职能严重错位、越位等现象”,[9]“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错位‘缺位‘越位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10]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据法律规定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档案事务服务的实际内容划定档案行政权力范围,明确档案行政权力的空间、运行程序,使档案行政权力有法有据、流程清楚、公开透明,有利于将档案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消除各种于法无据的档案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从源头上压缩档案行政权力寻租空间,防止档案行政权力滥用。档案行政权力范围的划定,使得某个档案行政权力岗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清清楚楚,一旦越界便是“越位”,如果是不作为,那就是“缺位”失职,都会受到相应的问责与惩罚。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档案行政相对人知晓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职权内容、行使程序,使档案行政权力的运行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这就严格限制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务人员行使档案行政权力的自由度,对档案行政权力行使者起到监督和警戒制裁的威慑力。

4.3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维护档案行政相对人权利的重要途径。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维护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我国的公共权力源于人民,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让渡,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人民的利益至上,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档案行政权力是人民让渡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代为行使的公共权力。因而档案行政相对人对档案行政权力的行使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其目的就是打开档案行政权力封闭运行的“黑箱”,将档案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让档案行政权力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使档案行政管理事务成为透明公开的阳光行政。因此,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让档案行政权力执行的内容、范围、程序、结果公开。让档案行政相对人了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到底有哪些档案行政权力,其档案行政权力是如何行使的,这有利于维护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依法满足档案行政相对人的种种权利诉求。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惠岩主编.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8.

[2]楚明锟主编.公共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2.

[3]赵春蕾.行政权有限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

[4]麻宝斌主编.公共行政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70.

[5]黄佳宇.行政信息公开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英]洛德·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86.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8]李宗富.档案行政管理的未来走向:行政执法为主、行政指导为辅[D].郑州大学,2012.

[9]付兴.构建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服务新向度初探[J].现代交际,2013(12):47.

[10]鹤鸣.关于做好我市“五五”档案普法的几点思考[J].档案与建设,2007(11):25~26.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有效加强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是指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实施主体履行行政许可、批准、审批、审核、审验、同意、认定、登记等职能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XX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凡在中心内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按照合法、合理、便民的原则,由中心负责确定、调整、协调和集中管理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

第六条

进驻中心的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一)各审批单位依法设立、取消、调整、变更的审批项目,应及时向中心申报;

(二)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不可无故退出进行单独审批;

(三)调整、变更审批项目,需经中心研究决定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

审批项目要以印发《项目服务告知单》等形式,实行审批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方面的公开。

(一)办事程序,应包括审批项目办理的全部过程;

(二)申报材料,应包括审批项目过程中法定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和依据;

(三)承诺时限,应依据法律程序和项目实际情况尽量缩短;

(四)收费标准,必须提供合法、有效、详实的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有幅度的一律执行下限。

第八条

进入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坚持下列原则办理:

(一)审批项目的受理、初审、缴费、发证(照)、批复等环节,应在中心内办理;

(二)已纳入中心集中管理的审批项目,受理“窗口”的主管部门一律不准在其以外的任何地点另行受理;

(三)审批项目依法调整或变动办事程序手续的,应及时报中心备案。

第三章

行为管理

第九条

审批单位要以项目受理“窗口”为中心,围绕“窗口”工作制定严密的审批规程。

(一)每个审批项目的每道程序都要明确规定审批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等操作规则;

(二)每个审批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规定接待、受理、承接、转办、督办、答复、回文等工序责任。

第十条

审批项目的受理“窗口”要以办事人为中心,为群众搞好审批服务。对纳入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四制”办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缩短时限、优质服务。

(一)对办事程序简单、条件要求简便、申报材料齐全、可以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事项,实行即时办理制。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审批程序的简化,有关部门要逐步增加进入中心的即办件数量,并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

(二)对办事程序复杂,受设施、场地等条件限制,以及需要研究、论证、咨询等,不能当场办结的复杂事项,实行前审后批承诺办理制。“窗口”工作人员按规定要求完成项目初审,“窗口”部门要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三)对涉及两个或多个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审批条件前置的相关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制。由首办部门“窗口”受理后,相关部门对本部门审批环节的时限要做出明确承诺,由首办部门“窗口”回复申请人。随着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和中心的运行,逐步实行主办责任制,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对涉及重大问题,或职责不清、意见不一的联办件,或影响较大的行政投诉,以及县政府交办的重要事项,实行协调督办制。由中心组织协调有关“窗口”部门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中心报告。

需要报上级部门审批的项目,由受理“窗口”主管部门与上级部门联系,负责全程办理。

第十一条

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审批事项,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理由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

受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不得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不准搭车收取与该项审批无关的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收费要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存入财政专用户,不得随意减免。

第四章

督察督办

第十四条

对审批单位、受理“窗口”及工作人员受理和办理审批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督查:

(一)各工作“窗口”执行审批项目分类管理操作规程的情况;

(二)承诺事项遵守规定审批时限的运行情况;

(三)联办事项上下环节协调衔接的办理情况;

(四)退办事项是否满足充分必要条件的主客观原则情况;

(五)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应当督办的事项。

第十五条

对运行中的审批事项按下列程序进行督办:

(一)对临近规定时限的审批事项,提前3个工作日向受理“窗口”发出《催办预告》;

(二)对已到规定时限尚未办结的审批事项,向审批责任部门发出《催办通知》,并限定3日内办结;

(三)对未按催办时限办结的审批事项,向审批责任部门发出《催办警告》,限定5日内办结,并报县政府领导阅示;

(四)对催办警告限期内仍未办结的审批事项,移交县行政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依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行政审批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工作人员,实行一次投诉、查实下岗制度,情节严重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严肃处理;

(二)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三)对审批部门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据《吉林省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法制政府若干规定》,从重追究部门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十七条

审批“窗口”、审批部门在履行审批职责中,凡发生下列问题之一者,应追究纪律责任:

(一)擅自设立行政审批项目;

(二)继续执行已经明令取消、暂缓的行政审批项目;

(三)擅自截留、滞留申报材料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

(四)无正当理由超越规定审批时限的;

(五)在中心以外另行受理集中管理的审批项目的;

(六)丢失申报材料,影响正常审批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擅自提高审批收费标准的;

(八)借审批之机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或搭车收费的;

(九)行政审批收费应收不收、随意减免,收取人情费、关系费的;

(十)工作态度差、服务质量低、多次受到申办单位或群众投诉的;

(十一)附加政务公开内容以外的条件,延误审批时限、影响正常审批的;

(十二)借受理、办理审批之机谋私、刁难勒卡当事人或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党群行政档案管理办法及归档范围 篇5

一、党群、行政档案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学院党群与行政类档案(以下简称党、政档案)的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为学院各项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党、政档案是学院在党群和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载体材料。

第二条 党、政档案是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历史凭证,由形成单位整理、立卷、归档,学院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保存和销毁,以确保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

第三条 党、政管理文件材料应严格实 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制度。学院各系(部)、处(室)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并确定兼职档案人员,协同学院综合档案室认真做好党政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章 归档范围(见后)第三章 部门立卷和归档工作流程 第四条 形成积累

学院党群和行政各部门均为立卷单位,分工归口立卷。

各立卷单位根据本单位历年文件材料形成规律,预计新的一年可能产生新的内容,编制案卷类目。

每一个立卷归档单位的专职文书处理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员,在平时应严格按立卷类目做好文件材料的预立卷工作。

第五条 立卷原则

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应按问题、作者、名称、地区、时间、收发文机关六大特征和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历史联系,适当照顾保存价值,分类 组卷,以能准确、全面反映学院真实面貌和部门的主要职能活动,便于查找利用为原则。

第六条 立卷分工

学院内部自制文件由拟稿主办单位负责立卷归档。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其它材料如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数据、简报、大事记等,全校综合性的仍由各部门立卷归档,其余各部门分别立卷归档。

党委和学院召开的代表大会、党委会、常委会、扩大会、办公会所形成的材料,由学院办公室立卷归档。职能部门以党委和学院名义召开的全校性专门会议、干部会议所形成的材料,由主办单位立卷。

学院内各单位向党委、学院的请示、报告正文及相应的批复、批转的原件,由学院办公室立卷归档;请示,报告的原稿及批转、批复的复制件,则由报文单位立卷归档。

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办理的文件,由主办单位立卷归档,非主办单位只保存复制本。

各临时机构、撤销机构形成的材料,应于机构撤销前做好整理工作,移交综合档案室保存,任何人不得带入其它单位。

第七条 立卷程序

按照归档的时间要求由专(兼)职档案员按立卷类目将文件收齐归卷,并对文件进行调整检查,依照如下程序进行:

检查案卷的文件成份。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完整,如有尚未办完的文件,依照如下程序进行:

检查案卷的文件成份。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完整,如有尚未办完的文件,依照第十一条第一项执行。同时检查案卷有无多余的重份文件及不需要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

检查案卷文件的联系。依照案卷类目纠正案卷之间文件不统一,相互混淆重复或拆散文件联系的现象。

检查案卷文件保存价值。检查各案卷中文件保存价值是否差异,一卷之内 应大体一致。

检查杂卷文件数量。对文件数量太多的案卷,宜酌情适当分卷,文件数量太少的薄卷,可考虑适当合并组成小卷,一卷不超过200页。

第八条 立卷分类 1. 分

先将文件按其形成或针对的分开,一般文件归入此件形成;跨的请示与批复,归入批复;跨规划、计划、一般可归入文件内容针对的第一个;跨的总结、报告、归入文件的内容针对的最后一个;跨的会议文件,一般可归入会议开幕的;跨的非诉讼案件材料,应归入结案;法规性文件归入公布或批准;按学年处理的文件归入专门。

2. 分问题

将文件按其内容所反映的问题、事物分开。3. 分期限

将文件按照规定的不同保管期限分工。第九条 立卷组合 1. 立卷组合的基本要求

立卷组合形式,一般按文件类型组合,适当分级,兼顾其它特征,使之联系紧密。

2. 立卷组合形式,一般按下述内容和顺序进行:

会议文件,按会议的届次组合,根据文件的数量,可以一会一卷、一会数卷或数会一卷;

非诉讼案件材料,按立案问题或人头组合,可以一案一卷或一案数卷; 统计、报表、名册等文件,一般可按责任者或名称组合,根据文件的数量,可组成一卷或数卷;

学院管理和业务活动形成的业务文件、调研材料等,一般按单一问题组合; 工作计划、总结等文件,一般可按责任者或名称组合; 简报按名称或期号组合;

其它文件材料可按照特殊的形式组合。

第十条 卷内文件材料按重要程度或时间顺序排列 批复、批示在前、请示、报告在后; 正件在前,附件在后; 正本在前,定稿在后; 转发件在前,被转发件在后;

非诉讼案件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 其它文件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

第十一条 对在装订线以外有字迹的文件材料或破损的文件材料,以及与本卷文件材料不可分割的照片、小字条等,要进行加边、修补和裱糊;对较大的表格,要适当的折叠。拆除文件材料上的金属物。

第十二条 成卷装订的卷内文件编页号,按件装订的卷内文件编件号。卷内文件无论单面或双面只要有书写文字,均应一面编写一个页号;页号的位臵在每页材料非装订线一侧的下角。

卷内文件应逐件加盖档号章,并填写档号章的各个项目、编制件号;档号章的位臵在每件文件首页的右上角。卷内文件数,一般以每份文件单独计算为一件;请示与批复,来文与复文一般应分别计算件数;正本、定稿、历次修改稿应分别计算件数;正件与附件,按一件计算。

第十三条 填写卷内文件目录

顺序号:以卷内文件排列先后顺次填写的序号,亦即件号。 文号: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

责任者:形成该文件的单位或对该文件负有责任的署名者。

题名:即文件标题,一般应照实抄发。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能说明文件内容的文件,可自拟标题,外加“[

]”号。 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填写时可省略“年”、“月”、“日”,在表示年、月的数字右下角加“.”号。

页号:卷内文件起止之页的编号。 第十四条 填写卷内备考表

本卷情况说明:填写卷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案卷立好后发生或发现的问题由有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填写并签名标注时间。

立卷人:由组成本卷的责任者签名。

检查人:由对案卷质量进行审核的责任者签名。

第十五条 拟写案卷标题。要求结构完整,一般应准确概括卷内文件主要责任者、问题、文种。除会议文件外,不得用“×××文件材料”;除一般函件外,不得用“×××来往文件”;除非诉讼案件材料外,不得用“×××案件”。

第十六条 归档验收

文书立卷部门整理好案卷后,填好移交目录,在次年六月份以前,提请学院档案部门派人检查合格后,双方履行签字盖章手续,办理移交,并各备一份存查。

第四章 档案管理开发利用

第十七条 根据《高校档案实体分类和档号编制方案》编制党、政档案的分类号和档号。将案卷按分类号在档案柜内依次至上而下,从左到右排放;各柜、各库应有档案资料存放标志图、示意图。

第十八条 每年定期检查库房“八防”(防火、防潮、防高温、防强光、防尘、防虫、防鼠、防盗)情况,定时记录库房温度、湿度,保持库房整洁。每二至三年对库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破损、褪变档案要及时修复或复制。根据库内条件需要添臵去湿机、空调机和吸尘器等。

第十九条 改善阅览条件并配臵必要的复制设备,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健全借阅制度,规定借阅档案的审批权限、期限、数量、手续等事项。档案查、借、归还时,由利用者和档案部门共同进行清点检查,并在档案查阅或借阅登 记薄上登记;借出档案要从严掌握,要定期催还,需续借者,应重新办理借阅手续。对无故逾期不还者,应停止其借阅。如果发现档案损坏或丢失,根据条例法规,区别不同情况,严肃处理。对调出及离退休人员,在办理调离手续前,必须清还档案;没有档案部门签署意见,人事部门不得办理调离手续。

第二十条 根据工作需要,编制配套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档案馆(室)指南等。

第二十一条 对党、政档案进行加工汇编工作,编制全宗介绍、学院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字汇编等。

第二十二条 综合档案室应根据社会和学校需要,在适当时候通过展览和新闻媒介公布一定数据的档案资料。

第二十三条 古老、珍贵的档案,应备有缩微或复制件,以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第二十四条 对开放的档案,应认真审查内容,严格区分开放与控制使用的界限;

利用开放档案,对国内利用者与台、港、澳同胞及外国人应有不同的要求; 开放党、政档案,应另行编制开发档案目录和检索工具,供利用者检索。第二十五条 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资料的检索、汇编,提高开发利用档案的能力。

第二十六条 根据党、政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在学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档案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按规定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直接鉴定法,个人审阅,集体讨论,即直接审阅每个案卷的内容,不应只看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

第二十七条 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由鉴定小组提出意见,编制销毁清册和撰写档案材料内容的分析报告,经分管院长批准后,由二人在指定地点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清册应永久保存。档案部门在档案销毁后应及时调整档案柜架且在相应的检索工具中注明。

二、党群档案归档范围

(一)党务综合

1.上级党组织有关党的建设文件材料 2.学院内部党代会文件材料

(1)党代会通知、工作报告、议程、决议、总结、记录、发言稿、领导讲话稿、照片、录音、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和代表、列席代表名单、候选人登记表、情况介绍、大会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和上级批复等

(2)提案及办理情况、会议情况、小组会议记录等

3.学院党委会、常委、党委扩大会、书记院长碰头会的会议记录、纪要、决议等文件

4.党委工作计划、报告、总结

5.党委发布的决定、办法、指示、批转、通报和通知 6.以党委名义召开的工作会议材料 7.党群系统启用印章的文件和印模 8.党群系统重要统计材料

9.党委及上级表彰的优秀党员、先进支部材料

(二)纪检、监察、审计 1.上级纪委关于纪检工作的文件 2.纪委工作规章制度

3.纪委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调查材料及重要统计资料 4.学院纪委会议记录 5.党员处分、复查材料 6.群众来信来访及处理意见 7.上级有关监察、审计工作的文件 8.学院监察、审计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

9.监察、审计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10.监察、审计工作统计年报及重要报表 12.有关学院产权的诉讼 13.有关法律案例的诉讼

(三)组织

1.上级关于组织工作的指示、决定、通知。2.学院组织工作计划、总结、决定、报告、调查材料

3.学院组织机构设臵、变动的报告及决定、批复、通知 4.落实政策的有关材料

5.干部任免、调动和离休报告、决定、批复、通知等 6.副处级以上干部名单

(四)宣传教育

1.上级关于宣传工作的文件

2.学院宣传工作计划、决定、报告、通知和总结 3.反映学院重大活动的有关材料

(五)工会

1.上级有关工会工作的文件

2.工会工作计划、报告、决定、重要通知 3.教职工代表大会文件材料

4.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有关文件(通知、名单、报告、决议、选举结果、领导讲话、大会发言等文件)5.表彰工会先进集体、个人的材料、名单 6.有关妇女工作重要材料

(六)团委

1.上级关于团的工作文件 2.学院团代会文件(通知、名单、工作报告、决议、选举结果、领导讲话、大会发言以及大会通过的文件)3.学院学代会文件(通知、名单、工作报告、决议、选举结果、领导讲话、大会发言和文件)4.团委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及规章制度 5.团委工作典型调查材料、优秀团员的材料 6.表彰和奖励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的材料 7.团委牵头进行的重大活动的有关材料 8.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有关材料

三、行政档案归档范围

(一)行政综合

1.上级有关学院行政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2.全院性的规章制度

3.学院、学期工作计划、报告、总结 4.院长办公会、书记院长碰头会议记录、纪要 5.院务会议记录、纪要

6.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和会议记录 7.学院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参加校外会议发言稿 8.学院教育事业规划、计划及上级批复 9.学院评估材料

10.学院向上级的请示及其批复 11.学院各单位的请示及学院的批复 12.有关全院性工作的调查材料和经验总结 13.学年报表及综合统计 14.启用印章的文件及印模 15.学院历史沿革、情况介绍 16.学院大事记、简报、信息、动态等 17.校史工作材料 18.校友工作材料 19.校庆工作材料

20.群众来信来访文件材料

(二)人事档案

1.上级机关有关人事工作的文件 2.学院人事工作的规章制度

3.人事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调查材料、会议记录 4.关于机构编制规划、计划报告、上级批复 5.关于学院机构设臵、变化的文件材料 6.表彰和奖励先进集体、先进教职工的材料 7.处分教职工的材料和复查、撤销处分的材料 8.师资培养、管理工作计划、规定、总结 9.教师进修计划、安排、总结 10.教师工作量的规定和执行情况 11.人事有关统计报表 12.教职工名册

(三)保卫档案

1.上级有关公安保卫工作的文件 2.学院保卫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

3.学院保卫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调查材料、统计报表

4.学院师生员工案件的侦察、调查、处分结论材料及上级的批复、判决书5.要害部门的公安保卫、消防工作材料

(四)后勤档案

1.上级有关后勤工作的文件 2.学院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3.学院后勤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调查材料 4.房屋管理、调配使用、转户等的规定、总结 5.防震、防汛、环保、节能工作的文件材料

6.爱国卫生、公费医疗、保健工作计划、总结、规定、通知等文件 7.师生员工健康状况调查材料及统计表 8.伙食、校园绿化等有关文件

(五)图书情报

1.上级有关图书情报工作的文件 2.图书情报规章制度

3.图书情报工作计划、报告、总结

4.图书情报工作概况、发展规划、统计及统计年报 5.图书与校外交流的有关材料

(六)实训基地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篇6

一、会议制度

(一)党委会和主任办公会议

1、参加人员: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时相关科室负责人列席参加。

2、时间: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工作需要时,可临时确定召开。

3、会议内容:

(1)研究贯彻上级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指示、政策。

(2)研究落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要事项。

(3)研究以“烟台市牟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和“中共烟台市牟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委员会”名义起草的重要文件。

(4)研究审批中心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5)研究各科室日常重要工作。

(6)研究审批中心财务及其他需要研究的行政管理工作。

(7)领导之间互通工作情况。

(8)党委成员民主生活会(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

(9)其他需办公会研究的事项。

(二)室务会

1、参加人员: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的负责人。

2、时间:通常每月召开一次,遇有急需研究的重要事项,可临时确定召开。

3、会议内容:

(1)学xxx省、市、区委和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讨论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大事项。

(2)回顾总结当月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月工作任务。

(3)研究中心和各科室协调的有关工作任务。

(4)讨论中心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和阶段性重点工作。

(5)应由室务会讨论研究的其他工作。

(三)党支部会议

1、参加人员:中心管理办公室党支部成员,党支部书记主持。

2、时间:一般一个月召开一次。工作需要时,由党支部书记临时确定召开。

3、会议内容: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支部工作、党员活动内容及党员纳新问题。

(四)党员大会(支部党员大会、中心党员大会)

1、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2、时间: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工作需要时由中心党委临时决定召开。

3、会议内容: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党课、过组织生活,党员纳新表决。

(五)“三会一课”制度

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坚持经常性的“三会一课”制度,及时组织党员及纳新对象,学习贯彻上级党委的有关指示决定,汇报交流思想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强化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工会学习内容由工会按照章程自行组织

(七)会议纪律

1、与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非经领导安排,不得借故处理其他事务而缺勤。

2、保持会场严肃,会议期间要做会议记录,手机等通讯工具须关闭或调至震动状态,与会人员不得交头接耳或接待来客、来访者。

3、保守会议秘密,未经批准或形成决议向外公布前,不得泄露会议的有关内容。擅自泄露的,严肃处理。

二、会务制度

1、中心以及中心以区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整个会务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综合科科

长会同相关科室长负责具体落实。

2、会议通知的起草由综合科负责。通知拟好后交由中心领导签发,未经领导签发的通知,不得印发。

3、中心召开的会议的日程、主持词、领导讲话稿等材料由主办科室负责起草,分管领导审阅,校对装订由主办科室负责安排。

4、会议通知、传真电报由综合科负责发送。

5、会议地点、会标、席签、讨论地点由综合科和主办科室负责。

6、与会人员的签到查对、会议材料的分发,由主办科室负责。

7、科室因工作需要召集小范围会议,要事先请示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召开。

三、学习制度

1、学习时间

原则上每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遇有特殊情况,可临时确定学习时间。

2、学习形式

坚持集体和分散学习,各科室组织和个人自学想结合的原则,开展宣读、讨论、讲座、大会交流、录像教育、实地参观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具体组织旱,要根据阶段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和方法。

集体学习由中心党支部和综合科共同负责;各科室和党小组的学习,由科室负责人或党小组长负责;业务学习由相关科室负责。

3、学习内容

(1)中央和省、市、区委及业务上级的重要文件。

(2)政治、经济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现代科技知识。

(3)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4)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有关方针、政策。

(5)审批制度改革知识

(6)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其他学习内容。

4、学习要求

(1)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建立学习笔记本,做好学习笔记。

(2)凡是集体组织的学习,原则上全体机关干部都要参加,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参加,需请假的,事先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

(3)建立考勤登记簿,并定期通报。

四、工作纪律

1、文明办公,接待来人、来电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未尽事宜有回声。

2、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做到仪容整洁、着装大方、举止端庄、风纪严谨。

3、工作时间不得串岗、聚众聊天、撒播小道消息,不得在办公场所追逐打闹和大声谈笑、肆意喧哗。

4、工作时间不得用电脑聊天、炒股票、玩游戏和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务。

五、请销假制度

1、管理办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要请假,返回要销假。

2、科室一般干部需请假半天以内的,由科长批准;请假一天以内的,由分管领导批准;请假一天以上的需经主要领导批准。

3、科长请假一天以内的,需经分管领导批准;一天以上的需经主要领导批准,并明确本人联系方式。

4、分管领导请假,需经主要领导批准。

5、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包括节假日、休息日),若有特殊原因通讯联系不上的,需提前告知综合科,并指定联系方式。

6、科长外出办公,要向分管领导打招呼,并告知综合科;一般干部因公外出,要向本科室同志打招呼,离开城区,需经分管领导批准,以便有急事联系。

六、请示汇报制度

1、所有工作人员对日常工作和其他事情的请示汇报,要坚持逐级请示汇报的原则。

2、在通常情况下,请示汇报坚持如下程序:一般干部向科长请示汇报;科长向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如有特殊情况,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灵活掌握。

3、应避免多头请示汇报。必须要多头请示汇报的,在向第二人请示汇报时,须将第一人的意见,转告第二人。

4、管理办工作人员都有向主任、副主任及时汇报、反馈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的义务。

5、请示汇报前要认真准备,请示汇报时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如实、全面的反映情况,并提出参考意见。

七、文书管理制度

1、文件的接收

(1)凡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机关的来文(包括网络传输文件),来电、信函、邮件、书刊等,由文管人员负责接收、启封、登记和分送。其他人员不得拆启信函和邮件。领导和其他同志开会带回的文件要及时交文书人员处理。

(2)文管人员要按时浏览政务信息网,及时签收文件。

(3)所有文件登记后,文管人员根据文件内容急缓程度,附上文件处理单,由综合科科长提出拟办意见后,立即送主要领导批阅(需办理件,提请领导阅示,并提出承办科室;需阅知件,提出阅知范围)。

(4)对领导的有关批示,由综合科及时通知有关科室落实,对有时限要求的文件,单独设立文件夹送领导批示后,立即送达承办科室。

2、文件、信件的分发

(1)签收文件要认真、细致,逐件清点,发现问题要及时查询处理。

(2)所有文件、材料都要按要求发放的范围及时发放,急件当日当即送出。

(3)干部档案等不得寄平信或挂号信,必须通过机要传递或专人送达,并填写发送机要登记薄。

3、文件的传阅

传阅文件由文管人员负责组织,使用专用传阅夹,送出要登记,收回要清点,保证安全无丢失。阅文人不得擅自从文件夹中取文留存。因工作需要借阅的,须经文管人员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传阅文件到科室后要及时传阅,并保证文件安全。密级文件要当天传阅完毕,不准在科室过夜,其他文件要两天内传阅完毕。传阅完毕后要立即送交综合科,所有文件不得横

传。

4、文件的督办

文件材料经领导批示给经办人后,由经办人签字收文。经办人要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要求事项并退文。承办期间,由综合科催办督查。

5、文件的借阅

借阅文件要进行登记,借阅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需长时间借阅要向文管人员讲明情况、妥善保管。送还时要注时时间。

(二)文件的起草、把关、签发、打印管理

1、文件的起草

中心各类文件必须符合《华人民共和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要求,各类公文的起草由承办科室负责。

2、文件的把关、签发

中心(中心管理办和管理办党委,下同)形成的所有文件、材料,实行科长、分管领导二级把关制度。

(1)需要科长把关的有:与本科室有关的文字材料、与本科室业务有关的通讯报道、其他不需要分管领导审核的材料。

(2)需要分管领导把关的材料有:以中心名义上报或对外印发的文字材料,包括中心发的文件、典型经验材料、重要的调研信息文章和通讯报道、各种传真电报、通知等。

承办科室起草的文件,需在本科室讨论、研究、审核无异议后再送交分管领导审阅,最后提交主要领导签发,同时要注明是否在政务信息网上发布。

3、文件的打印

(1)正式文件在送交打印前应先送综合科登记编号。文管人员接到文稿后,在登记前要再次检查文稿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文稿,文管人员应说明理由,退经办人按要求重新处理。

(2)一般文字材料的打印由承办科室负责,版面要精心设计,力求美观、清楚。其中以“烟台市牟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和“中共烟台市牟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委员会”名义起草的文件,各科室将底稿附上发文稿纸、校对完毕送交领导签发后,交综合科,由综合科负责印刷。

4、文件的校对

(1)文稿打印清样由承办科室负责校对。

(2)在校对中,如文字改动,在修改清样的同时,对原稿文件也要进行修改,涉及重要内容的修改,需经利签发人同意方可进行。

(3)经核对后印刷的文件稿,要保证不出任何差错。

5、文件的存档

文稿打印完毕后,由承办科室负责装订,并从中提取三份,连同底稿一起送文管人员保管,以备存档。

(三)文书档案的借阅

1、借阅中心文件档案,需经分管领导批准,并填写“文件档案登记薄”办理登记签收手续。

2、借阅文件档案,一般不得超过三天,如需继续借用的,应提出充分理由,并重新办理借阅手续。

3、综合科对已借出的文件档案要及时进行检查、催还,如发现缺损、丢失或泄密等违章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进行适当处理。

八、印章的管理使用

1、“烟台市牟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委员会”印章,由文书负责管理。

2、严格建立用章登记制度,用章要经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具体经办人员必须登记用章事由并签字。

3、印章应由保管人员亲自用印,其他人员未经许可无权加盖公章。需在单位外用印的,保管人员随同印章外出,亲自盖印。用印完毕,及时将印章带回,并入柜上锁。

4、使用印章要严肃认真,严禁错盖或盖章不清晰。

5、严禁利用公章假公济私,不得私自出具加盖中心印章的介绍信。严禁在空白纸上加盖印章。

九、保密工作制度

1、全体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保密法》,增强保密观念,恪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2、严格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手续。除开会及特殊情况外,不得携带文件外出,更不得带回家中或出入公共场所。废弃的纸张、材料、资料以及超过保密期的文件等,要按保密规定及时予以销毁或统一由综合科送到造纸厂打浆处理。

3、严格执行上级有关保密工作折政策规定,行文涉及保密内容,要依法确定密级。

4、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和资料,存放保密材料的桌柜要上锁。

5、严格遵守保密工作制度,不准在公开场所以及家属子女、亲友等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工作秘密事项,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记的不记。

6、办公桌上不准乱堆放档案、文件等,工作笔记要妥善保管,做到人离桌面净。

7、发现有泄密现象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扩大蔓延,并及时向组织报告,视而不见和隐瞒不报者要从宽处理。

8、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进行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加强对微机及电话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防止泄密。向国外挂电话、传真、公函等需经批准并建立登记手续。

十、廉洁勤政制度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克已奉公、廉洁从政,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牟取私利,不以任何方式袒护或包庇违法违纪的子女、亲友,不做违反原则或超出规定的事情。

3、不直接或者间接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盈利性活动,不利用职权之便为别人经商办企业提供方便。

4、外出办事、检查工作和调查研究等,按规定标准住宿,不接受宴请,不向基层索要和收受礼品。

5、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守岗位,勤奋工作,按时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6、对基层和外单位来机关办事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坚持做到“四个一”,即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个迎送声。对联系和请示的问题,要及时研究答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7、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经过集体研究,以适当的形式公开。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意见和建议。

8、要保持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尊老敬贤,团结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9、要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自觉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十一、责任追究制度

1、在中心内部实行分级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

2、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各负其责,避免工作出现失误和差错。

3、如工作出现重大差错和失误,要逐级追究责任。对工作中渎职、失职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调离工作单位或予以辞退。

十二、信访工作制度

1、要把信访工作列入中心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中心党

委或主任办公会议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遇到重大信访案件及时召开会议解决。

2、阅信接谈。对到中心来信来访者,先由负责信访工作的同志阅处和接谈。对来信,要认真细致的阅读登记,及时送呈领导阅批;对来访人,要热情接待,耐心听取陈述,并认真记录登记,能解答的要按政策及时答复。

3、承办。各有关科室要按照政策规定,安排专人及时认真地处理信访案件,信访所提问题要在半月内答复本人,上级机关要回执的和持下级单位《答复意见》来中心上访的,有关科室必须在半月内处理完毕,并上报结果。上级机关要查处结果的案件,一个月内必须上报结果。对初信初访,力争一次妥善解决,不得造成越级上访。

4、催办、回复。承办科室要按规定要求,及时催办信访案件,有关科室要紧密配合。重要的文字回复和处理意见,要经分管领导审阅,回复意见要保留存根和有关记录。已结案的信访,应及时反馈综合科,由综合科按规定存档。

5、坚持完善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和信访制度。凡是群众来信,均由领导阅批,阅批率要达到100%。对较大或较重要的来访,由有关科室及时报告领导进行接访,疑难信访案件,实行分管领导包案制。

十三、信息调研工作制度

1、领导例会制度。中心党委将信息调研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开会研究,指导和协调中心的信息调研工作。

2、信息调研工作例会制度。每月末召开一次中层干部会,通报中心本月信息调研工作

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确定下月信息调研工作重点,以促进中心信息调研工作的稳步发展。

3、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要把信息调研工作作为锻炼每一个干部的个人文字水平、政策水平,提高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4、要提高全员办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保密性,做到快速、真实、准确、及时、保密。

5、调研报告、重要稿件和负面信息必须经分管领导审阅,确保稿件的政治性和方向性。

6、稿件采用后,凭有关材料到综合科办理登记。

十四、卫生制度

1、建立卫生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综合科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组员,平时由各科室自查,大扫除时由领导小组全面检查评比。

2、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烟头、杂物等,不乱停放车辆。

3、每天早上打扫室内卫生,每周五上上午和重大节日前对室内、外以及各自管辖的卫生区进行一次大清扫。室内卫生做到窗明几净,用品摆放整齐,地面无杂物、无积水、无痰渍,墙壁无污垢、无蜘蛛网、无乱挂,桌椅门窗无灰尘;窗外做到无杂物,无垃圾。下雪天应积极主动到单位清扫积雪。

4、自觉维护卫生间的卫生环境,不往水池内倾倒杂物。保持走廊及楼梯的清洁卫生。

5、科室按卫生区责任分工进行落实,并由中心组织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

十五、值班保卫制度

1、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防火、防盗、防泄密工作,确保国家财产安全。

2、值班时间按上级统一规定的作息时间执行。

3、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因病、因事不能到岗,应及时向综合科说明情况,由综合科负责调班,严禁出现空档现象。

4、值班人员要做好值班期间的来客、电话等各种事宜记录,属急办事项要迅速处理,遇有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按领导意见迅速办理;属于日常业务事项而本人不能答复处理的,应及时移交有关科室的同志办理。

5、值班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值班时间不得离人,不得喝酒,不得让中心以外的人员在值班室逗留。

6、夜间要加强办公楼内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夜间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办公楼。

7、安全人员要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随时保证正常的灵敏度和有效性。

8、各科室下班前必须关闭门窗,必须关闭所有电源开关,未经批准,不得使用电炉及随便插接电源。存放保密材料的抽屉和柜子要上锁,暂存放的现金要做到人走钱清。

十六、资产管理制度

1、中心所属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由综合科负责管理,经中心党委研究同意后,统一调配使用。

2、对消耗性办公用品实行购买申请和领用登记制度。各科室需要的办公用品,一律报综合科登记,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综合科统一购买,否则不予报销。

3、中心电脑、打印机等电子办公用品若需调整,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网络科登记后,再进行调整。

4、中心电话费统一结算,在打电话之前要想好内容,长话短说,严禁电话聊天,不准拨打信息台。

5、全体工作人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张纸,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功能,控制纸制文件、材料印刷数量,降低纸张消耗;尽量提倡双面用纸。提倡旧软盘格式化后反复使用;打印机、复印机机墨粉用完后,重新灌装,再次使用。

十七、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1、各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与

维护,保持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2、严格按规定操作计算机,在带电情况下,严禁拔插各电缆插头。雷雨天尽量不用或注意使用计算机。

3、新配备的计算机系统在本单位的机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彻底的病毒检测。在未检测的情况下,不得执行来源不明的程序。要对所有的系统和文件进行写保护,对外借的软盘必须加上写保护。

4、重要的文件,定期用专用磁盘或光盘备份,备份软件要妥善保管。

5、定期对本科室的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

6、计算机出现故障,要及时与网络科联系。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到指定维修部维修。

7、对现已装备的入网程序,操作人员不得随意删除,要熟练掌握并充分运用已有的应用软件。

8、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钻研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管理技能,达到人人能独立工作,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效能。

9、任何人不准在计算机上操作与业务工作和学习无关的软件,特别是“黄、毒”软件。工作时间不准玩游戏。

10、不准中心以外的人员随意上机操作,特殊情况,必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

11、严格保密制度,凡涉及密级材料,必须清理硬盘内容,并用专盘拷贝,防止泄密。

12、因使用不当,造成机器损坏,个人除写出书面检查外,还要进行赔偿。

13、计算机管理人员要规范计算机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故障,保证计算机运转正常、安全保密。

十八、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1、中心车辆由分管领导负总责,综合科负责管理安排。

2、车辆维修和油料供应,由综合科统一管理。

3、出差或节假日用车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

4、各科室区外开会或到各镇(街道)办理公务用车,应提前1-2天到综合科登记用车时间、地点和时限,由综合科统一安排,工作人员在城区办理公务,原则上不派车。

5、综合科要负责对车辆使用、驾驶员的工作情况等,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驾驶员要爱护车辆,保持车内外清洁,经常检查、保养,使车辆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并按规定要求,做好车辆年审工作。

7、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格按操作规程驾驶,所驾驶车辆未经允许,不得交给其他驾驶员驾驶,严禁开带“病”车、“呕气”车、“英雄”车和酒后驾驶,酒后开车发生交通事故,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8、驾驶人员要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顾全大局,关心集体,厉行节约,服从管理,服务周到,文明驾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9、驾驶员要严守秘密,做到不该问的事,不该说的话,绝对不问不说。领导同志在车上议论政务,严禁驾驶员插话,并做到不外传。

10、驾驶人员按派车要求,准时到达用车地点,做到车等人,不得误事,完成任务后要及时回办公室。

十九、机关工作人员“八不准”

1、不准聚众赌博,不准在工作时间打扑克,任何时间不准玩麻将。

2、不准工作“半日制”。

3、除接待区外客人及外商,且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喝酒。

4、在城区内进行公务活动,不准在工作单位就餐。

5、在镇进行公务活动,在镇政府食堂用餐。

6、不准刁难基层和企业,不准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不准到基层和企业“吃拿卡要报”。

7、除工作原因外,夜间、双休日、节假日不准公车在外停放,必须停放在单位或单位指定的停车地点。

8、不准使用公车旅游、迎亲嫁娶和接送子女上学。

二十、文明用语

1、请说具体一点。

2、别着急,请慢慢讲。

3、请稍等,我马上给您办。

4、这件事我们尽快研究,再答复您。

5、这件事我们尽快向领导汇报。

6、对不起,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不在,您可以把材料(报告、文件)留下,我转告他。

7、很抱歉,我要去开会,请**同志跟您谈。

8、很抱歉,这事不符合**规定,不能办,请谅解。

9、对不起,您找的人不在,有什么事需要转告吗?

10、很抱歉,**同志正在开会,您过一会儿来电话好吗?

11、麻烦您请**同志接电话。

12、很抱歉,让您久等了。

13、他不在,找别人可以吗?

14、您好,有机会到这里来学习,我们很高兴。请介绍一下**方面的情况。

15、能把您刚才讲的重复一遍吗?

16、方便的话,请提供一份书面材料。

17、很高兴认识您,请以后多联系。

二十一、服务忌语

1、你是哪个单位的,怎么随随便便进来了!

2、门口有牌子,不认字吗?

3、急什么,没看见我正忙着吗?

4、下班了,快点!

5、这事不归我管,找别人去吧!

6、回去弄明白再来!

7、你弄不明白回去叫你们领导来。

8、我说不行就不行。

9、这是领导定的,有意见找领导去。

10、不是讲不行吗?怎么又来了。

11、今天学习,不办公!

12、喂!找谁,他不在。

13、怎么这么久才来听电话,干什么去了?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档案行政管理角度,重新认识,档案工作概念

现阶段, 国内外学者在“档案工作”基本内涵界定的认知层次之上具备着表现明显的相互分歧特征, 且其分歧的产生原因, 与不同学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内容构成结构认知存在直接相关性。档案工作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管理工作, 能够为我国现代社会建设事业开展过程中一切实践行为的顺畅有序推进提供支持性和保障性条件。随着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形成和不断深化, 我国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形态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有鉴于此, 本文将从档案行政管理的角度重新认识档案工作概念, 并展开简要阐述。

一、档案工作内涵变化的时代历史背景

随着时代社会形态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要素分工水平的不断细化, 档案工作的任务构成项目也日渐呈现了细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在这一时代环境下, 想要长期保持我国社会性档案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状态, 有必要对现代档案工作的内涵实施重新的界定和系统性划分处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书的叙述语境。“事业”通常是特定人类群体参与或者是从事的, 具备一定程度的目标性、规模性以及系统性表现特征的能够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演化路径造成显著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务”是特定人类个体正常完成或者是将要完成的事情 (具备具体性和琐碎性特征的工作任务项目) ;“业务”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或者是独立化的公民个体所承担的专业化工作”;“技术”是“开展特定实践操作行为过程中所展现的应用性技巧”。将档案事业、档案事务、档案业务以及档案技术等观念性业务描述范畴引入现代档案工作的内涵构成体系之中, 能够有效扩展档案工作内涵理解活动的宽广度。

从档案工作的整体性考量视角展开分析, 不难发现其表现鲜明的事业性属性特征, 现代档案工作的任务内容, 事实上包含了现代档案事业运作开展过程中一切分支工作项目。

在以某一具体的社会性组织单位为考量对象针对档案工作的内涵以及存在地位展开具体分析的过程中, 不难理解档案工作将会成为相应的社会组织单位实体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基础性任务项目之一, 与特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 具备着鲜明的事务性表现特征。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 可以将档案工作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之下理解为档案事务工作, 且对于专门从事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而言, 档案工作事实上是由一系列具象化的工作任务项目所共同构成的, 其中涉及了文本性信息记录资料的归档, 以及档案性记录材料对象的陈列和保存等工作任务项目。同时由于档案工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具备着一定程度的技术性或者是技巧性特征, 因而又可以在一定视角之下将档案工作与档案技术工作相等同。从宏观性认知视角展开分析, 档案工作既可以等同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档案事务工作) , 也可以被理解为档案技术工作, 彰显了现代档案工作在内涵界定与理解层次的复杂性。

二、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动态发展过程

档案资源是开展现代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业务对象和基本资源, 是我国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各项业务职能能够充分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目前条件下, 档案资料对象在我国档案工作日常业务实践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如下基本阶段:档案资料的初始生成—传递至社会组织或者是独立单位性档案管理机构—传递至独立档案馆。以上述发展演化路径为基础展开具体分析, 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路径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基本阶段:

第一, 针对档案管理对象资料的具体形成过程展开管理的历史阶段。

第二, 针对特定社会组织单位内部形成、存储和动态流转的档案信息资源对象展开管理控制活动的阶段。

第三, 针对特定行政规划区域之内的档案信息对象展开管理控制的实践阶段。

从我国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路径特征角度展开分析, 每一个具体的实践阶段, 其在常规工作任务项目的责任主体、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等描述指标方面的表现特征都具备着极其鲜明的相互差异特征, 在模糊化处理现代档案工作不同实施阶段的对象、内容以及性质等要素特征的实务背景之下, 档案工作的实际开展状态将会严重缺乏其本该具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应当引起相关领域实务工作人员的密切关注。

三、结语

围绕从档案行政管理的角度重新认识档案工作概念问题, 本文从档案工作内涵变化的时代历史背景, 以及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动态发展过程两个具体角度展开了阐释分析,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杰.从档案行政管理的角度重新认识档案工作概念[J].档案管理, 2012 (04) .

[2]覃兆刿, 张斌.“自觉”“自主”与“自我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模式?[J].档案管理, 2008 (06) .

[3]陆阳.论社会控制视角下的档案制度[J].档案学通讯, 2015 (04) .

[4]吴宝康.从一个侧面看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现状和动向--全国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专题评述[J].档案学通讯, 1982 (Z1) :10-38.

也谈档案行政管理的特征 篇8

1 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条块并存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的深入,改革前那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除少数关系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命脉的行业实行条化的垂直管理外,大多数行政管理内容实行的是区域化的属地管理。但由于档案工作内部行政事务性的特征,无论是实行条化垂直管理的行业,还是实行区域化属地管理的行业,都存在档案工作。这就使得档案行政管理仍处于条块并存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在《档案法》中有明确的条款给予规定。

对实行区域化属地管理,《档案法》第六条这样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一条,是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法律授权,也是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法律依据。

对实行条化垂直管理,《档案法》第七条这样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一条,在行政管理的某一层级中,看起来,只是对某一机关单位对其下属机构负有行政管理职责的授权。但从整个行政管理的层级体系来看,就是对条化垂直管理在法律上的认同。

这两条法律条款,使档案行政管理的区域化属地管理与条化垂直管理在同一个单位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没有说明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与上级行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使档案行政管理的条块并存成为合法存在。

2 条块并存性对档案行政管理目标的影响

《档案法》中,使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词来指明档案行政管理的主体。但并没有明确说明,这里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指国家档案局和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局,还是国务院所属部委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厅局的档案处、科、室。这就使得一个地方的档案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的责任者,可以是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局,也可以是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厅局的档案处、科、室。这种共同责任的目标管理模式,一方面,在“条”与“块”彼此都松懈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共同负责又共同不负责的情况出现,使管理责任落空,档案行政管理最终目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在《档案法》中,只有对全国档案行政管理条块并存模式认同的条款,没有对冲突情况下仲裁及仲裁机制的相关规定,在“条”与“块”彼此都认真履责,却又缺乏沟通与协调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明显甚至严重的“条块分割”,最终影响到档案行政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

3 条块并存带来的立法技术问题

按立法技术的要求,《档案法》中对于“条块并存”的认同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的管辖权必须明确且不能重复。而《档案法》中,对于“条块并存”的认同是对管辖权授权的重复,会造成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双重管辖的无所适从。二是行政管理主体应当对其行使的行政管辖权负法律责任。而《档案法》中,由于管辖权授权的重复,使行政管理者有在应当负责的情况下,将责任推给另一责任者的可能与机会,从而导致法律责任的无法落实。三是行政管理主体应当具备相同的法律主体资格。而《档案法》中,将档案行政管理权授予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单位的内设部门等多种不同法律资格的主体。四是法律中涉及的概念、专用名词应当给予说明与界定。而《档案法》中,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保管”、“监督”、“指导”等概念、名词没有给予说明与界定。

(刘东斌组稿 作者单位: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来稿日期:2011-10-16)

上一篇:淡然的忧愁诗歌下一篇:衣柜的英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