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精选7篇)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篇1

优点:

(1)其分类体现了师生语言的互动性,而且它对每类语言行为都下了操作性定义,便于观察者对课堂语言行为进行甄别、归类。

(2)在记录方式上,它用“代码”客观地记录下了课堂内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序列,这些“代码”基本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原貌,为随后进行的评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大大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在处理方法上,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把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采用分析矩阵和曲线分析,形成一定的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还原为教学结论,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具有极强的诊断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弗兰德互动分析不例外,弗兰德互动分析也有它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只反映了课堂内师生的语言行为,而像身体语言、教学内容、板书等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得以体现,遗落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得出的评价结论难免不够全面。

(2)FIAS互动分析系统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共有7个类别),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共有2个类别),使研究者无法真实全面地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

(3)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教学过程当中与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丰富的交互活动,但是FIAS互动分析系统无法反映出这一类的互动。

(4)FIAS互动分析系统对评价者有较高的要求,评价者不仅需要记住每类语言行为的操作定义和代码,而且还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以及对时间的敏感性,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才能胜任。

一、弗兰德互动分析方法在量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言语互动时还存在以下缺点与不足;

(1)数量关系仅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关系,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关系,量化的结构性关系不能全面地反映课堂的真实情景。弗兰德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实质上是基于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数量关系是一种结构,它有自身的法则和构成秩序。当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量化成数据,并以数量关系描述课堂过程时,也把数量关系自身的法则、秩序、结构赋予了课堂教学研究。比如,通过对弗兰德分析方法量化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可以分析出整个课堂结构、教师语言比率、学生语言比率、课堂沉寂比率,可以综合地看出课堂的基本结构,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课堂真实结构,还应包括很多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之间的转换,以及互动的频率等其它方面的课堂关系。单凭数量关系的研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这是弗兰德互动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2)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很多不可测量的重要方面,不能反映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弗兰德分析方法采用的记录编码方法,只能记录师生语言的时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难以记录,在后期形成的矩阵及分析处理数据中,忽略了很多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如,教学的环境、课堂受干扰程度,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状态等等因素。仅从量化后的数据分析得出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最后形成的教学评价难免会出现偏差。

(3)量化后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教师的教学风格,但无法回溯。弗兰德分析系统把教师的语言分为直接及间接两类,编码1-4 所代表的教师语言行为是通过情感交流、表扬、肯定学生及提问,对学生产生态度、情绪上的影响的,其控制是间接的;编码5-7 所代表的讲授、指令和批评,则对学生具有更直接的控制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这两类语言的频次不同,表现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不同倾向和风格。这种不同的倾向可以通过弗兰德分析系统的矩阵反映出来,但是不能回溯。也就是说,矩阵中编码的排列能反映出教师的不同风格,但有同样教学风格的课堂不一定具有同样的矩阵排列。教学风格并不单纯表现在教师的语言风格上,还包括肢体语言、板书等不同的特点。分析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而弗兰德教学分析方法很难提供给教师一套标准的参照,对于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篇2

1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 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一般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1) 射线探伤 (包括X光射线探伤和γ射线探伤) ; (2) 超声波探伤; (3) 磁粉探伤; (4) 渗透探伤; (5) 涡流探伤; (6) 萤光探伤; (7) 着色探伤。

2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2.1 射线探伤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射线探伤首先是由射线发生器发出的射线穿透金属构件而起作用。这些射线虽然不会像可见光那样凭肉眼就能直接探知, 但它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也可用特殊的接收器来接收。

常用探伤的射线有X射线光、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 分别称为X光探伤和γ射线探伤。当这些射线穿过 (照射) 物质时, 该物质的密度越大, 射线强度衰减越多, 即射线能穿透过该物质的强度就越小。此时, 若用照相底片接收, 则底片的感光量就小, 若用仪器来接收, 获得的信号也弱。

因此, 用射线来照射待探伤的零部件, 若其内有气孔、夹渣等缺陷, 射线穿过有缺陷的路径比没有缺陷的路径所透过的物质密度要小得多, 其强度就减弱的少些, 即透过的强度就大;若用底片接收, 则感光量就大些。这就可以从底片上反映出缺陷在垂直于射线方向的平面投影;若用其他接收器也同样可以用仪表来反映缺陷在垂直于射线方向的平面投影和射线不同的透过量。

由此可见, 一般情况下, 射线探伤是不易发现裂纹的, 或者说, 射线探伤对裂纹是不敏感的。射线探伤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型缺陷最敏感。即射线探伤适宜于体积型缺陷探伤, 而不适宜面积型缺陷探伤。射线探伤机一般也比较昂贵, 而且射线对人体有损伤作用, 操作人员及使用环境需要防护措施, 因而使用条件有一定的限制。

2.2 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 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 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 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来, 在萤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 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超声波探伤比X射线探伤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其有操作周期短、成本低、灵活方便、效率高、对人体无害等优点。缺点是对工作表面要求要平滑, 并需富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才能准确辨别缺陷种类, 对缺陷没有直观性。超声波探伤适合于厚度较大的零件检验。

(1) 超声波探伤的主要优点有: (1) 穿透能力强, 探测深度可达数米; (2) 灵敏度高, 可探测出与直径约十分之几毫米的空气隙反射能力相当的反射体缺陷; (3) 在确定内部反射体的位向、大小、形状及性质等方面较为准确; (4) 仅须从一面接近被检验的物体; (5) 可立即提供缺陷检验结果; (6) 操作安全, 设备轻便; (7) 可应用于非金属物检测, 如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桩基的缺陷检测等。

(2) 超声波探伤的主要缺点有: (1) 要由有经验的人员谨慎操作, 室外操作需有超声波探伤车; (2) 对粗糙、形状不规则、小、薄或非均质材料难以检查; (3) 对发现缺陷作十分准确的定性、定量表征仍有困难。

2.3 磁粉探伤

(1) 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是:铁磁性材料的磁率远大于非铁磁材料的导磁率, 根据工件被磁化后的磁通密度B=μH来分析, 在工件的单位面积上穿过B根磁力线, 而在缺陷区域的单位面积上不能容许B根磁力线通过, 就迫使一部分磁力线挤到缺陷下面的材料里, 其它磁力线不得不被迫溢出工件表面以外形成漏磁, 磁粉将被这样所引起的漏磁所吸引。当工件磁化时, 若工件表面有缺陷存在, 由于缺陷处的磁阻增大而产生漏磁, 形成局部磁场, 磁粉便在此处显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 从而判断缺陷的存在。

(2) 磁粉探伤的种类有: (1) 按工件磁化方向的不同, 可分为周向磁化法、纵向磁化法、复合磁化法和旋转磁化法。 (2) 按采用磁化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磁化法、半波直流磁化法和交流磁化法。 (3) 按探伤所采用磁粉的配制不同, 可分为干粉法和湿粉法。

(3) 磁粉探伤的优缺点主要有:磁粉探伤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检验迅速、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 可用来发现铁磁材料镍、钴及其合金、碳素钢及某些合金钢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适于薄壁件或焊缝表面裂纹的检验, 也能显露出一定深度和大小的未焊透构件缺陷;但难于发现气孔、夹碴及隐藏在焊缝深处的缺陷。

(4) 某些转动部件的剩磁将会吸引铁屑而使部件在转动中产生摩擦损坏, 如轴类轴承等。某些零件的剩磁将会使附近的仪表指示失常。因此某些零件在磁粉探伤后要进行退磁处理。

2.4 渗透探伤

(1) 渗透探伤原理是利用物理学中毛细管渗透吸附现象的显像原理, 将黄绿色荧光渗透液或有色非荧光渗透液, 渗入工件开口缺陷的缝隙, 经清洗、显像, 从而检测工件表面开口缺陷的一种探伤方法, 简称PT。对试件进行液体渗透探伤时, 首先将被检试件擦洗干净, 浸于渗透剂中, 或将渗透剂喷涂在试件表面, 使具有良好流动性和渗透能力的渗透液, 渗入到试件表面有开口的缺陷缝隙内。然后, 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 喷以显像剂, 由于毛细管渗透吸附作用, 渗入缺陷缝隙的渗透剂, 又重新渗到显像剂上, 呈现出缺陷的形象。

(2) 渗透探伤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较为容易、缺陷显现直观、容易判断、不受材料种类的限制, 可检查各类钢材, 包括奥氏不锈钢、铜、铝等非铁磁性材料。渗透探伤的缺点:不能用于检验多孔性材料, 也只能检查工件表面的开口性缺陷, 所用试剂有一定的毒性, 并对被检工件的表面光洁度有一定要求, 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2.5 涡流探伤

(1) 涡流探伤是利用导电材料的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测量感应量的变化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按试件的形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 可采用不同形式的线圈, 通常有穿过式、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3种。穿过式线圈用来检测管材、棒材和线材。它的内径略大于被检物件, 使用时使被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在线圈内通过, 可发现裂纹、夹杂、凹坑等缺陷。探头式线圈适用于对试件进行局部探测。应用时线圈置于金属板、管或其他零件上, 可检查飞机起落撑杆内筒上和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疲劳裂纹等。插入式线圈也称内部探头, 放在管子或零件的孔内用来作内壁检测, 可用于检查各种管道内壁的腐蚀程度等。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 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大多装有磁芯。涡流法主要用于生产线上的金属管、棒、线的快速检测, 以及大批量零件如轴承钢球、汽门等的探伤 (这时除涡流仪器外尚须配备自动装卸和传送的机械装置) 、材质分选和硬度测量, 也可用来测量镀层和涂膜的厚度。

(2) 涡流探伤的优点: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 可进行高速检测, 易于实现自动化。涡流探伤的缺点: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 而且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检测结果也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2.6 萤光探伤

(1) 萤光探伤原理: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的性质, 将荧光物质涂在零件表面上, 借助荧光检验零件表面缺陷, 将溶有荧光染料的渗透剂渗入工件表面的微小裂纹中, 清洗后涂吸附剂, 使缺陷内的荧光油液渗出表面, 在紫外线灯照射下显现黄绿色荧光斑点或条纹, 从而发现和判断缺陷的方法。荧光探伤应属于液体渗透探伤。荧光探伤用来检验零件表面的缺陷。可检验磁性和非磁性金属材料, 也可以检验非金属材料。

2.7 着色探伤

着色 (渗透) 探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毛细现象使渗透液渗入缺陷, 经清洗使表面渗透液去除, 而缺陷中的渗透残瘤, 再利用显像剂的毛细管作用吸附出缺陷中残瘤渗透液而达到检验缺陷的目的。着色探伤又可以分为干粉法检验和湿粉法检验。干粉法检验对近表面缺陷的检出能力高, 特别适于大面积或野外探伤;湿粉法检验对表面细小缺陷检出能力高, 特别适于不规则形状的小型零件的批量探伤。

3 各种探伤方法适用的场合

各种探伤方法具体适用的场合, 要按焊缝具体的位置和结构所处的形态, 以及产品的要求精确度, 根据检测人员的经验选择适当的探伤方法。

3.1 射线探伤

射线探伤对内部探伤适用, 不适用表面探伤。探伤环境需有防护措施, 射线速度慢效率低, 时间长, 不易探出缺陷的深浅位置, 能探出缺陷的形状及精确的尺寸大小。

3.2 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伤主要用于部件表层以下内部探伤, 一般用于要求较高的机加工部件探伤, 对缺陷的判别要求较高, 需经培训的专门人员。操作经验技术要求高, 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设备投入大。

3.3 磁粉探伤

磁粉探伤主要探表层深度3mm内缺陷。用于导磁性材料探伤, 使用成本低, 对产品表面粗糙度要求低, 探伤设备设备价值大 (比渗透探伤) 。常用于产品常规工艺检查, 大批量检查。要求高时, 也可用萤光磁粉探伤, 检查方便。

3.4 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可用于非导磁材料, 操作方便, 携带容易。有毒性, 易燃易爆。一般用于产品表面复杂零件, 受测面积较小时使用。如焊缝修补时, 常用PT查裂纹是否磨干净等。

3.5 涡流探伤

电磁 (涡流) 探伤适用于由钢铁、有色金属以及石墨等导电体所制成的制品, 如铁磁性和非铁磁性的型材和零件, 石墨制品等。能发现裂纹、折叠、凹坑、夹杂、疏松等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但它不适用于玻璃、石头、合成树脂等非导电材料。

这钟方法适用的检测项目有: (1) 探伤:工件表面和接近表面处的缺陷检测, 当配有传动装置时, 可实行自动化检测; (2) 材质检测:可用作金属的种类、成分、热处理状态等变化的分选和质量评判检测; (3) 尺寸检测:试件的尺寸、渗镀 (涂) 层厚度、腐蚀状况和变形的检测; (4) 形状检测:试件形状变化的评判。

3.6 萤光探伤

荧光探伤灯能辐射出强烈的365.0纳米波长紫外线, 玻壳内壁镀有反射层, 光线集中, 可直接进行荧光探伤和荧光分析, 产品广泛用于飞机、铁路、锻造、冶金机械等行业, 倍受赞誉。

3.7 着色探伤

着色探伤主要探工件表面缺陷 (对不锈钢探伤比较适用) 。着色探伤的干粉法检验特别适于大面积或野外探伤;着色探伤的湿粉法检验特别适于不规则形状的小型零件的批量探伤。

4 结语

随着建筑材料的应用多样化, 钢结构无损检测的手段也趋于多样化, 研究与分析无损检测的应用, 特别是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不同性能的优缺点分析应用, 可对各种建筑构件缺陷检测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进行选择, 让它们更好地为建筑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德, 范琴, 张瑞华.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与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 2005 (05) .

[2]欧曙光.不等厚板对接焊缝斜面上超声波检测的缺陷定位[J].无损探伤, 2005 (05) .

[3]孟庆海, 吉瑞德, 代有凡, 姚福生.不锈钢堆焊层剥离的超声波检测及统计分析.

[4]张轶.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N].中国石油报, 2003.

[5]于建军.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5.

[6]朱明洁.小管道超声波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5.

[7]程朝霞.高性能混凝土的超声测强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思特里克兰德与拉里的形象分析 篇3

关键词: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刀锋》;思特里克兰德;拉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28-02

20世纪是颠覆的世纪,伴随着尼采发出“上帝死了”的呼喊,人们的信仰迅速分崩离析,在一种绝望和无可寄托的情绪中,整个世界和人类陷入了一种荒诞无意义的境地。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与《刀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关于“追寻自我”的故事。 “他在不断流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终于从文明社会的种种束缚和虚伪中解脱出来,这个形象也因此放射出奇异的光彩。毛姆在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生态度和人类行为,对今天生活在物质更加丰富的现代社会里的人不乏启示。”

一、思特里克兰德与拉里的形象共通之处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穷其半生追求艺术的伟大画家,《刀锋》中的拉里是一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退役空军。二者都从原来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放弃了在常人眼中看起来更好的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追寻着自我,不管遇到了任何阻挡都始终不选择放弃。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以世俗所理解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标准,而是努力寻找到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栖息地。他们想要的都是一种精神的生活,因此不在乎物质方面的生活,也不在乎人情世故。他们最后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找到追寻的自我:思特里克兰德终于通过绘画完整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拉里也在印度教和漫长的生活、思考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隐居于茫茫人海中,寂静的生活。

二、形象的最大不同

思特里克兰德与拉里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特里克兰德的追求是毁灭性的,指向自己,当他完成了自己的目的,达到所要追求的境地,就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他的追求充满不顾一切的狂热,必须脱离人的世界,完全被原始自然的事物包裹才能实现。他在追求过程中是冷酷而自私的,任何人都不能引起他的同情,任何事物只要与他的追求无关他就不会在意。思特里克兰德是绝对的注定毁灭的天才。

拉里的追求指向一种人类共有的迷惘,像是在寻找一个绝对的真理,在这种真理的指导下,便可以开始一种与既往毫不相同的生活,因此拉里始终处在普通的人的世界里,他的追求与每一个人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当周围的人面临困难时,他所寻找到的东西就能够派上用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通过生活完成了自己的寻找,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方式。

三、形象存在差异性和共同点的原因

1、感性与理性

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是古代一个焦点问题,到了近代它就演变成科学与艺术、原始与文明、机械与生命的对立。艺术的认知方式是与理性背道而驰的,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径直把握世界的本质。印度的吠陀经也有同样的非理性,许多西方伟大的哲学家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斗争。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也是不可以以互补互助的和谐方式共存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就认为理性阻碍感性把握世界的原始本质,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生,人生必然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因对真理的无休止追求,必然要陷入绝境,所以需要从另一种角度,即审美角度看人生。

毛姆也是想借思特里克兰德和拉里阐释两种人性方向的转折以及被过去生活烙印的影响,恰恰就代表两种方向的人格,从按部就班的理性人生突然似“醍醐灌顶”一样转向另一种完全遵循内心的追寻生活。思特里克兰德是完全忽视别人的一种追寻,拉里是与人为善的一种追求。

艺术的认知方式是与理性背道而驰的,它完全不受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的制约,是艺术家纯然的内省活动,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非理性特征。因此,“与只能对世界进行表面性观察的理性主义相反,它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径直把握世界的原始本质”。

2、唯我论

毛姆个人的唯我论观点可以了解两个主人公特质的一致性。“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别人不要来管我的事,但我也发现,并非人人都是这么希望的,要是我不去管他们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冷漠、自私、无情无义。唯心论总是要涉及到唯我论的。”

在两个人物身上,这一观点体现的尤其明显,这造成了两个人物选择的相似性。而“唯我论”导致的结果是善还是恶,恰恰又反映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根源,思特里克兰德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唯我”,甚至到了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程度,做任何事全凭自己内心,丝毫不考虑他人,是一种极端的“唯我”;而拉里则不然,“唯我”是建立在一个“社会人”追求终极真理的路上,不断的通过自我更新,实现自我与他人的交汇熔融。

总的来说,思特里克兰德和拉里最后都寻到了自我,内心都是满足的,只不过前者像一个悲剧英雄,赢得了内心,输掉了身边的整个世界;后者成为了一个世俗英雄,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了社会价值。

毛姆建立在“唯我论”的自我意识通过这两部小说、两个人物实现。在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都能找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纠结斗争、相生相克的影子,也能看到梦想幻灭的悲哀和理想实现后的欢喜,这中间要经历的,不会像小说中的一样神奇,也绝对不会像小说中轻描淡写得那般容易——但这一切,都是一个平凡人要成为自我的伟人必经的征程,最后究竟是悲剧英雄,还是世俗英雄,甚至仅落得一个悲剧或世俗的结尾,都不重要了。因为,结局之前的一切,才是人生饱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 眉.《青年作家》.《从思特里克兰德看人类对命运和归宿的追寻》中外文艺版,2011(02)

[2] 毛 姆.《月亮和六便士》.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毛 姆.《刀锋》.周煦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4] 尼 采.《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

[5] 毛 姆.《毛姆读书随笔》.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6]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7] 罗宾·毛姆:《盛誉下的孤独:毛姆传》.李作军、王瑞霞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

[8] 尼 采.偶像的黄昏[A].尼采全集:第六卷[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9] 毛 姆.决定论与唯我论[A].毛姆读书随笔[C].刘文荣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篇4

当我们了解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之后,我们看到了它的一些局限性。

FIAS的局限在于重视口语行为,不重视非口语行为,而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其次,重视教师对整个班级的行为,而对学生话语的分类(仅有两个)太少,较忽略个别学生的行为;再次,FIAS所转化后的变量数据,虽然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但是无法回溯分析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

所以,第一,在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例如,引导学生做笔记,记一些容易忽略的重要信息;还可以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那里是重点需要记一下等。第二,我们应该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每次发言都是小组不同的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等。第三,我们可以在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中,分析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就是麻烦些。

什么是课堂志?课堂志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如何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运动,也是教师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优秀教师一旦成为教研员,他们既不能像理论工作者那样从事纯学术的研究,也不能像一线教师那样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成为与一线教师分离的、与理论工作者缺乏联系的中间阶层。换句话说,专业的教学论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领域中理所当然地从事纯学术的研究,教师则在他们的教学领域心安理得地扮演“教书匠”的角色,教研员则在二者的分离中难以定位,进而沦为名不副实的“非教非研”人员(即“教师成为研究者”沦为名不副实的“非教非研”人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就是固有观念的影响。教学论研究者认为他们就是应该理所当然地从事纯学术的研究,其余的,他们都不需要。所以,让他们像优秀教师一样的教学就是难事。教师认为他们就是应该在他们的教学领域心安理得地扮演“教书匠”的角色,其余的,他们都不需要。所以,让他们像教学论研究者一样进行研究学术就是难事。所以,当教师成为研究者时,他们就特别的茫然,不知该怎么走,最后沦为了名不副实的“非教非研”人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他们在成为研究者时,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者。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篇5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评估(performanceappraisal),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绩效评价、员工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

常用的绩效评估(绩效考核)方法,总体上把它们分为:结果导向性的绩效评估方法、行为导向性的绩效评估方法、特质性的绩效评估方法和其他绩效评估方法。一.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

业绩评定表法、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等,此类方法所做出的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的绩效,即工作的结果,能否完成任务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评估的重点对象。

1.业绩评定表法

业绩评定表法也可以称为评分表法,可以说是一种出现比较早及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所规定的绩效因素(例如,完成工作的质量,数量等)对工作进行评估,把工作的业绩与规定表中的因素进行逐一对比打分,然后得出工作业绩的最终结果,它分为几个等级,例如优秀、良好、一般等。

---优点是可以作定量比较,评估标准比较明确,便于做出评价结果。

---缺点是标准的确定性问题,需要对工作必须相当了解的评定表制定者;评估者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如实评估。

2.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最典型的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法。40多年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思想,对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目标管理法被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它评估的对象是员工的工作业绩,即目标的完成情况而非行为,这样使员工能够向目标方向努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目标的完成。

---优点是能够通过目标调动起员工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改进工作效率;有利于在不同情况下控制员工的方向;同时员工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计划和应用自己的工作方法。

---缺点是目标的设定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目标必须具有激发性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对员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定的评价。

3.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 原则:具体(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Time-based)。

---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

---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应当适当的注意。

4.个人平衡记分卡(BSI)

个人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与波士顿的顾问大卫.诺顿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的,它包括财务纬度,顾客纬度,内部业务纬度及学习与成长纬度。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平衡记分卡能够比较全面的进行评估,通过个人目标与企业愿景的平衡,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而这一平衡正是实现员工的积极性、可持续的企业绩效的前提条件。主管述职评价,述职评价是由岗位人员作述职报告,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等反映在报告内的一种考核方法。主要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考核。述职报告可以在总结本企业、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但重点是报告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即该管理岗位在管理本企业、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个人行为,本岗位所发挥作用状况。

---优点是以公司竞争战略为出发点,全面动态的评估。能有效地防止次优化行为。---缺点是对信息系统的灵敏性要求高,对企业管理基础的要求高。二.行为导向型的绩效评估方法

与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评估方法不同的是,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比较法、行为锚定评价法、360 度绩效评估法等都是以工作中的行为作为主要评估的依据,也就是说评估的对象主要是行为。

1.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客观评价体系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由美国学者弗拉赖根和贝勒斯在1954 年提出的,通用汽车公司在1955 年运用这种方法获得成功。它是通过对工作中最好或最差的事件进行分析,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工作行为进行认定从而做出工作绩效评估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针对性比较强,对评估优秀和劣等表现十分有效。---缺点是对关键事件的把握和分析可能存在某些偏差。2.行为观察比较法

行为观察比较法也叫行为观察量表法,是各项评估指标给出一系列有关的有效行为,将观察到的员工的每一项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比较进行评分,看该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的评估方法,每一种行为上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结果比较。

---优点是能够有一个比较有效的行为标准,可以帮助建立工作岗位指导书。---缺点是观察到的工作行为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3.行为锚定评价法

行为锚定评价法也称为行为定位评分法,是比较典型的行为导向型评估法。它由美国学者史密斯与肯德尔在美国“全国护士联合会”资助下研究提出的,兰迪特和吉昂在1970 年证明它可用于工作动机的评估,所以在20 世纪70 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侧重是具体可衡量的工作行为,通过数值给各项评估项目打分,只不过评分项目是某个职务的具体行为事例,也就是对每一项职务指标做出评分量表,量表分段是实际的行为事例,然后给出等级对应行为,将工作中的行为与指标对比做出评估。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明确的、可观察到的、可测量到的工作行为。

---优点是评估指标有较强独立性,评估尺度较精确;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评估,准确性高一些。

---缺点是评估对象一般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员工,对其他工作适用性较差;另外一个员工的行为可能出现在量表的顶部或底部,科学设计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但实际中难免出现类似情况。

4.360 度绩效评估法

360 度考核法,是爱德华&埃文等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后经1993 年美国《华尔街时报》与《财富》杂志引用后,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获取组织成员工作行为表现的观察资料,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它包括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及客户的评价,同时也包括被评者自己的评价。

---优点是比较全面的进行评估,易于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促进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团队建设和沟通。

---缺点是因为来自各方面的评估,工作量比较大;也可能存在非正式组织,影响评价的公正性;还需要员工有一定的知识参与评估。三.特质性绩效评估方法

除了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和行为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外,还有一类评估方法,那就是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的评估方法—特质性绩效评估方法,以图解式评估量表为例。

1.图解式评估量表

图解式评估量表是一张列举了达到成功绩效所需要的不同特质(如适应性、合作性、工作动机等)的特质表,每一项特质给出的满分是五分或七分,评估结果一般是如“普通”、“中等”、或“符合标准”等词语。

---优点是适用广、成本低廉,几乎可以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或大部分的工作和员工。---缺点是针对的是某些特质而不能有效地给予行为以引导;不能提出明确又不具威胁性的反馈,反馈对员工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一般不能单独用于升迁的决策上。四.其它绩效评估方法还有:直接排序法、强制分布法(硬性分布法)、书面叙述法、要素评定法等。1.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它的做法作法是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优点是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缺点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人接受;

2.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3.书面描述法

书面描述法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是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是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4.要素评定法

要素评定法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若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达到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规范、比较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篇6

新车异味,对很多车主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关键是找对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小编搜集了一些网友的经验和专家的建议,整理出了六种车内空气净化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希望能给广大车主带来一些帮助。

1、汽车香水。汽车香水是一种很普及的车内空气清新的方法,很多车主都备有汽车香水,如果车内出现异味,轻轻洒点香水,异味就会被香水遮盖了,汽车香水优点:携带方便,造型美观,放在车内赏心悦目,缺点是汽车香水是遮掩异味,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引起疾病。

2、汽车桑拿。汽车桑拿是一种很普遍的汽车除异味的方法,运用高温水蒸汽将车内的尘土、细菌、异味彻底清除,价格不贵,洗车同时就能进行,缺点是时效短,一般两大三天就会再次出现味道,其次水蒸气容易对车内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害,经常做汽车桑拿也让车主感觉很麻烦。

3、制冷排风。一些车主上车后,喜欢汽车内外循环空调,制冷排风,其优点是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而且也不是特别耗油,缺点是由于将车内原有空气进行再循环制冷无法解决车内污染问题,而且很容易将车外的汽车尾气吸入空调里,对车主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4、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净化车内空气的方法,优点是无任何成本,简单容易操作,缺点是,室外温度较高或者较低情况下,会让人很难受,而且周围灰尘大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开窗通风反而会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

5、竹炭吸附。竹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表面的空隙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子,被广泛应用到汽车除甲醛中来,优点是吸附异味,价格低廉,不足之处在于竹炭除味效果较慢,时间太长,而且竹炭吸附原理以竹炭包为中心环形递减,距离越远效果越差,竹炭对多环芳烃几乎没有作用,长期使用只能对身体产生更大危害。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篇7

(一) 切克兰德方法论

从70年代中期开始, 许多学者提出了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他们强调思考方法和工作过程, 注重数学模型构成变量的经济含义和逻辑本源。其中, 英国兰切斯特大学P·切克兰德 (P?Checkland) 教授提出的方法具有代表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认清问题实质、明确根底定义、构建概念模型, 然后进行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 最后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合理化设计, 形成可操作的方案。认清问题实质就是在研究现实系统情况的前提下, 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明确利益主体。明确根底定义是指明确系统问题的核心要素, 为系统的构建确立基本看法及选择出最合适的基本观念, 根底定义所确立的观点必须要和实际问题相印证[1]。概念模型是对系统中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所提出的定性分析模型, 其结构及要素必须符合根底定义的要求。将问题实质和概念模型进行对比, 针对存在的主要差距进行设计, 形成可操作的方案。

(二)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质

1、品牌的实质。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 (AMA) 1960年对品牌的定义为“品牌是指不同竞争者为相互识别而赋予各自产品或服务的名称、说明、标记、符号、形象设计以及它们的组合”[2]。对于生产经营者而言, 品牌是为了区别同类竞争者的一种标识。对于消费者而言, 品牌是生产经营者对于其产品品质的承诺, 这种承诺必须是长期和真实的。品牌降低了消费者选购众多同类商品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消费者自然愿意为此多支付一些额外费用, 这就产生了品牌附加值。长期而真实的高品质承诺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品牌价值不断积累, 产品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在消费者享受高品质产品及产品附加的愉悦感的同时, 企业生产得以良性循环, 品牌经济带来了和谐的共赢局面。

2、农产品品牌的实质。

根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较之于工业品, 对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意义更大。所以, 农产品品牌实质是生产经营者对于其农产品品质的一贯性的真实的承诺, 外在表现为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农产品的名称、形象设计等标识。

3、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农民、消费者。在食源性疾病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频频曝光的严峻形势下, 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入WTO后, 国外农产品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攻城掠地, 国内农产品品牌因为规模、技术、资金、品牌管理等原因难以抗衡。金融危机背景下, 国内农村市场要大力开拓, 农民增收是前提。在农产品市场需求、国外农产品竞争、农民增收的三重背景下,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是坚持产品市场化和经营产业化原则, 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 由粗放式低效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农业转型。

(三)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概念模型

1、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根底定义。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政府规划与引导下,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品牌管理策略, 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活动。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纽带来规范分散农户的生产活动, 保证农产品品质统一。品牌管理主要有价格、渠道、促销和人才策略。合理而灵活的价格策略既能保证合理利润及阻击竞争者, 又能维护品牌高端形象;通畅而规范的渠道策略既能保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又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丰富而变化的促销策略既能扩大销量, 又能展示品牌的文化属性;规范而人性化的人才策略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又能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 整合以上策略会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

2、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概念模型。

根据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根底定义可知,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离不开政府规划与引导, 离不开农产品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与培训;使用品牌管理方法包括合理使用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和人才策略。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六个关键要素归纳为农产品品牌建设6P模型, 见图1。

二、基于农产品品牌建设概念模型的现实考察

将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概念模型进行比较, 发现现实情况与理想模式存在较大差距, 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 政府规划与引导策略有待规范

我国农产品品牌评定部门和机构包括国家质监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 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上出现不同理解, 这需要进行整合, 争取在国家层面上形成某若干权威机构, 以提升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各级政府注重品牌评定, 而忽视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后期的品牌维护。此外, 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采用的是多部门管理的监管模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权限分属农业、经贸、卫生、质检、工商、环保等多个部门, 也需要进行职能整合。

(二) 农产品产品策略有待完善

在确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时, 既要注重传统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提升, 又要注重新品种、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工作。农产品不仅要有品牌名称, 而且还要求好听易记, 给人美好联想。农产品产品线窄而短, 精深加工少, 附加值低。农产品要改变“白菜装筐称、萝卜按堆卖”的地摊式销售包装。

(三) 农产品价格策略有待改进

农户由于缺乏市场预测能力, 容易跟风种植, 这就使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 导致低价竞争和产品积压;农户受眼前利益驱使, 在市场行情看好时互相抬价, 低迷时互相压价。特别是小规模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更是缺乏管理, 有的甚至销售伪劣假冒产品, 牟取一时暴利, 却严重损害品牌农产品形象。

(四) 农产品渠道策略有待提高

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两端都是分散的千家万户, 需要一张两端均非常发达的收购、分销网络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农产品购销企业受政策地域、行业限制及机制的困扰而分销效率有限;农产品运销户规模太小、组织无序而造成分销效率低下, 两者均不能为农产品创建品牌活动提供市场扩张力。我国农产品批发以“地头收购”、产地批发、中转地批发、销售地批发为主, 零售以集贸市场为主、超市和餐饮为辅, 这导致渠道运作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根据营养和健康原则, 生鲜农产品应该建立完整的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的供应链系统, 而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 农产品促销策略有待丰富

农产品经营者由于规模小、资金少, 很少利用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宣传, 即使有一些广告, 也大多制作粗糙;农产品经营者公共关系意识淡薄, 政府解决农产品公关危机的机制不健全, 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橘子蛆虫事件”就给我们一个警醒。这次柑橘事件是由于造谣者的短信传播、某些媒体的误解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恐慌所致, 引发四川、湖北、江西等柑橘主产区销售数量和价格大跌, 给国内柑橘产业造成很大损失。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销售促进技巧, 农闲时农户也较少学习农产品销售技巧。

(六) 农产品经营者素质有待提升

现行的义务教育体系中没有介绍农业技术的相关知识和专门课程, 农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又绝大多数流入非农部门, 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 导致广大农民对于现代农业技术掌握很少。农民市场意识淡薄, 缺乏经营观念和品牌管理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数据分析, 2006年我国农村家庭劳动力平均为2.31人, 其中, 文盲、半文盲占11%, 小学文化程度占34%, 初中文化程度占45%, 高中文化程度占10%, 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5%, 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人员仅占8%, 农村家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及技术素质有待提升。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设计

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理想模型进行比较, 得出六个方面差距。针对上述差距, 综合分析政府、社会、科技、从业者、资源、营销组合等因素, 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 政府要科学规划和规范引导

1、做好产业规划, 提升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程度。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优质品种和新兴品种。2008年3月农业部推介发布80个主导品种和50项主推技术, 对2008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和农民增收, 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培育主导产业。要挖掘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 从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2005年我国平均每公顷耕地上拖拉机和收割机使用量为9.7台, 仅为印度的61%、美国的32%、法国的14%、日本的3%, 但是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为341吨, 却是印度的2.6倍、美国的3.1倍、法国的1.7倍、日本的53.3倍, 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且资源消耗高。农产品品牌建设要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农业耕作设备, 提升农业集约化程度, 走高效生态农业道路。

2、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培育。

面对农民增收难的压力和激烈竞争的农产品市场, 需要整合农业流通组织加快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培育。首先, 政府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服务和收购等方式, 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服务, 规范订单农业的实施。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 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 与农户建立紧密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2008年8月农业部公布了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12家名单, 要求同前三批582家一起接受监控, 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有进有出。其次, 政府要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 行业协会可以有效地把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组织起来, 实现生产、加工、流通活动的协调及信息、技术的共享。最后, 政府要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 各地供销社可以通过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组建专业合作社、同地方龙头企业联合等方式组建农产品营销经纪公司和扶持购销大户, 促进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

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品牌权益保护, 营造品牌运作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 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重点是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技术规范、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检测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变“多头管理”为“一家为主、相关方参与”的管理方式, 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逐步建立责权一致、权威性强、效率高的管理机制。根据我国实际, 应当明确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主导地位, 并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职权[3]。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和平台, 监管部门要定期向政府和公众报告例行监控的结果, 这样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也有利于公众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还使得监控数据得到有效利用, 防止类似2008年9月“三鹿奶源污染事件”的重演。此外, 为了保证品牌农产品的权益, 政府应该规范区域农产品品牌的产地认证、加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构、加强商标印刷企业管理、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和多级预警机制、建立假冒农产品品牌案件曝光制度以及执法联动机制等, 营造农产品品牌运作的外部环境, 使农产品品质有据可查, 使假冒行为无处藏身。

(二) 改进农产品产品策略

1、突出品牌农产品发展的重点品类。

2007年9月农业部制定了《中国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 规定申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产品应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称号之一且必须是省级名牌农产品。为了适应消费者对农产品营养和健康的需求, 各地政府要支持辖区内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迅速扩大规模, 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 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逐步减少普通食品的产量。为了保证人民饮食利益, 品牌农产品发展重点是米面、蔬菜、肉蛋奶等日常生活必需的农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的需求巨大, 便于品牌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实力积累。由于国际市场上品牌农产品价格较高, 可以将特色蔬菜、瓜果、茶叶等整合为强势品牌优先出口, 提高销售利润。

2、改进品牌农产品包装策略。

在塑造农产品品牌过程中, 包装发挥了“无声推销员”的作用。农产品包装在坚持真实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 可以运用分级包装、便利包装、配套包装、附赠品包装等策略。分级包装是指对不同等级产品使用不同包装, 适应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力水平。便利包装是指包装要方便产品运输和陈列, 方便消费者选购、携带和使用。“长丰草莓”开发了草莓的系列包装, 1斤装和2斤装便于居家购买及超市销售, 5斤装便于馈赠亲朋好友, 木箱装便于长途运输。配套包装是指将几种相关产品配套放在同一包装物内进行销售, 使购买者便捷地选购、携带与使用产品, 有利于捆绑销售企业的相关产品, 降低相关产品的推广成本。附赠品包装是指在包装上或包装内附有奖券、实物等形式的赠品, 提高消费者重复购买的积极性。

3、农产品品牌命名要体现营养、品质、绿色、文化的要求。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最重要的需求是营养, 对于品牌农产品的需求还增加了高品质要求。因此, 在农产品品牌命名时要充分考虑这种需求, 如鲁花花生油则宣传自己是压榨油专家, 小小的沙糖桔也挂上“皇家贡桔”的标识。在农产品命名时, 要注重绿色健康的要求, 让人们在接触产品及其商标时, 使人联想到葱郁的植被、诱人的花草、清彻的水源和优美的环境。消费者在要求农产品营养和品质的同时, 还希望增加浓郁的文化色彩, 如在苹果、西瓜等产品上用纸塑贴皮, 形成“福”、“喜”等天然图案。

4、适当延伸农产品产品线, 提高生产经营者收入。

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既能降低生产经营中的市场波动、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风险, 又能拓展销路、缓解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斤小麦卖一元钱, 而加工成面粉, 就卖两元, 再加工做成水饺, 则卖到十多元, 农产品深加工带来高额附加值, 近年来农产品深加工的“河南模式”引起各地重视。围绕小麦, 河南开发了方便面、挂面、速冻食品等加工产品, 培育了白象、三全、思念、双汇等品牌。白象集团年产方便面50亿包, 居全国第三;三全、思念等品牌在速冻食品上, 拥有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畜禽方面, 双汇集团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180多万吨, 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4]。

(三) 制定合理而灵活的价格策略

品牌农产品要依据成本、产品属性、市场需求来定价。由于生产成本高、分销费用大, 所以品牌农产品定价要比普通农产品高。品牌农产品面临着同类普通农产品的价格竞争, 后者较低的价格会对一些消费者产生很大吸引力, 品牌农产品企业在维持生存的前提下, 通过定价来展现质量领先和品牌高端, 使企业持续发展;由于使用高标准的生产技术、农药残留没有或者很低、营养价值较高, 品牌农产品品质要优于普通农产品, 所以定价要比普通农产品高。普通农产品如普通蔬菜作为生活必需品, 所以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品牌农产品如有机蔬菜作为生活选择品, 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一些, 品牌农产品的需求曲线斜率就相对平缓一些, 可以适当使用价格折扣与折让进行促销, 以增加销量。

(四) 实施通畅和规范的渠道策略

为了提升农产品流通规模和效率, 要把“地头收购”整合为产地批发市场, 加强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结算系统等设施建设。要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 对合作社进行兼并与联合, 强化流通合作组织的规模优势, 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增加对大卖场和大客户的直销, 还可以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 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要在农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地建立大型加工配送中心, 对配送中心实施卫生认证,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上游供应商实力的增强, 加工中心的清洗、分类和深度加工等部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52页) 分功能又向供应商回流, 使得加工中心的重点放在处理不断扩大的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业务上。这种农产品物流链是一种多品种、大批量和多频次的混合型物流链, 称之为“敏捷物流模式”[5], 如图2所示。

(五) 设计丰富而变化的促销策略

由于电视及报纸广告的传播成本高, 多数农产品品牌可以采用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售点广告、终端促销、积分卡销售等形式。农业企业可以建立网站或在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及政府农业网站上做宣传。积分卡销售、会员制等形式适合农产品反复购买的特性, 易于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农业生产企业可以无偿为灾民捐赠食品, 为一些大型会议活动提供产品, 这样既能树立企业关心社会的形象, 又能展示农产品的高品质。此外, 还可以让顾客参与品牌评选活动, 让他们发表使用感受;也可以让顾客体验某些工艺过程, 既可丰富顾客的生活, 又拉近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感情距离。品牌农产品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会展及专题展销、周年庆典、趣味体育等公关活动, 利用多种媒体来推介品牌。要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 推进名牌农产品销售专柜, 在终端展示品牌形象。

(六) 建立规范而人性化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

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不断完善政府组织推动、农民需求拉动、社会参与互动的多层次农民培训体系。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不断更新培训内容, 由以种养业为主, 转向种、养、加、销并重;由以产中培训为主, 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体培训。除了文化科技方面的培训, 还要加强对农民经营管理、卫生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工作要机动灵活, 按照农民喜好和农时来安排培训内容、形式和时间。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完善政策法规,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

摘要:本文运用切克兰德方法论, 在认清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质的前提下, 明确了其定义, 构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6P模型;在将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比较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设计, 形成可操作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法。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农业标准化,品牌管理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科特勒著, 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 (第5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3]王敏.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考察与启示[J].农业质量标准, 2006, (01) .

[4]雷闯, 张婷婷.河南农业的现代化之路.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418/08572158251.shtml.

【弗兰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考材料作文素材下一篇:2024年上期招生就业办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