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营改增办税指南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业营改增办税指南(共8篇)

金融业营改增办税指南 篇1

人办税服务指南

佰盛国际商务(深圳)有限公司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营业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为方便纳税人及时办理国税业务,现将有关事项指引如下。

一、税务登记

(一)尚未办理国税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请于2016年4月10日前到深圳市国家税务局任一办税服务厅办理国税税务登记。

1.未领取国地税联合税务登记证(联合税务登记证是指税务登记证上加盖有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公章)的纳税人,需带原税务登记证正本及副本、公章前往办理,国税受理机关打印《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人基础信息比对确认表》,此表需纳税人盖章确认,若纳税人确认此表信息准确的,不需要提供其他附件资料;若纳税人认为此表信息不准确,需要另外填写确认的,须提交相应的资料,提交资料的具体种类按照变更税务登记需提交的资料执行。由国税受理机关收缴旧证,重新发放税务登记证。变更登记需提交的资料:《变更税务登记表》、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营业执照内容无变化的不需提供)、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2.已领取国地税联合税务登记证但为纯地税户(税务登记证上没有国税纳税编码)的纳税人,需带税务登记证正本及副本前往办理。由国税受理机关收缴旧证,重新发放税务登记证。

(二)办理国税税务登记后,可以登录国税网站查询、办理相关业务,登录账号为纳税人识别号,初始密码为国税纳税编码。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

(一)2015营业税应税服务销售额超过515万元(含本数)的纳税人

1.纳税人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于2016年4月28日前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文书受理窗口递交《确认书》。试点实施前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试点纳税人,无需办理确认手续。

2.若符合《确认书》中不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条件之一的,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在《确认书》中勾选原因,并填写《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情况说明》,于2016年4月28日前到主管国税机关文书受理窗口递交《确认书》和《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情况说明》。

(二)2015营业税应税服务销售额未超过515万元的纳税人

纳税人因经营需要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的,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表》,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文书受理窗口递交登记表,文书受理窗口登记后,当场制作并送达《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通知书》。

三、发票使用

(一)试点纳税人需要使用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按以下流程办理:

1.增值税税控系统资格登记

纳税人填写《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情况登记表》,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使用增值税税控系统资格登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将参照原营业税发票使用情况,对小规模纳税人赋予增值税普通发票二联版票种、最高开票限额和数量;对一般纳税人按其勾选票种情况,赋予相应的增值税发票票种、最高开票限额和数量。

2.增值税发票票种及数量调整

赋予的增值税发票票种、数量不能满足经营需要的,纳税人填写《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携带经办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发票票种及数量调整事项。3.增值税发票最高开票限额调整

赋予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能满足经营需要的,纳税人填写《防伪税控最大开票限额变更申请表(普通发票)》,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最高开票限额调整事项;赋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能满足经营需要的,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申请单》和《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最高开票限额调整事项。

上述第2、3点可在增值税税控系统资格登记时一并办理,也可分别办理。4.增值税税控系统发行

纳税人完成增值税税控系统资格登记后,按规定购买增值税税控专用设备。纳税人支付的初次购买税控专用设备价款(金税盘或税控盘490元、报税盘230元)以及技术维护费(330元),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规定,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

纳税人携带税控专用设备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办理税控专用设备发行,并参加免费的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培训。5.增值税发票领用

纳税人需要领用发票的,可在税控专用设备发行后,携带税控专用设备、《发票领用簿》、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在深圳市国家税务局任一办税服务厅领取发票。6.增值税发票开具

纳税人领取发票后,可自2016年5月1日起开始使用,2016年5月1日前不得开具。

(二)2015享受营业税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含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经营活动需要使用发票的,可领用通用机打发票、通用定额发票(以下统称普通发票)。其中,通用机打发票应使用深圳国税网络发票开票系统(可在深圳国税网站下载)进行开具。1.普通发票核定

纳税人首次领用普通发票,需要通过普通发票核定程序核定发票种类和数量。纳税人办理国税登记后即可办理普通发票核定。

所需资料:《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发票专用章印模 2.普通发票核定调整

税务机关核定的发票种类、数量不能满足纳税人生产经营需要的,可通过普通发票核定程序进行调整。

所需资料:《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发票领用簿》、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普通发票领用 纳税人可以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发票种类和数量领用发票。纳税人领取发票后,可自2016年5月1日起开始使用,2016年5月1日前不得开具。所需资料:《发票领用簿》、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 4.普通发票验旧

非首次领用发票的纳税人,领用发票前(通用定额发票除外)需先通过发票验旧程序办理已开具发票的验销手续。

所需资料:《发票领用簿》、已开具发票存根联、红字发票和作废发票。

(三)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的纳税人,发票使用量较大或统一发票式样不能满足经营活动需要的,可以申请印有本单位名称的普通发票。纳税人应书面向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申请使用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确认印有该单位名称发票的种类和数量。纳税人领取发票后,可自2016年5月1日起开始使用,2016年5月1日前不得开具。

所需资料:《印有本单位名称发票印制表》、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发票专用章印模。

四、签订银税协议

(一)纳税人在完成国税税务登记,报告银行帐号,核定税种后,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身份证件到已与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签约的银行签署《委托代扣税款协议书》(以下简称银税联网协议),同意银行通过税库银联网系统扣缴税款。

(二)纳税人在签署完成银税联网协议后,当天起即可在办税服务窗口进行电子缴税,第二天起可在国税网站进行电子缴税。(三)可签订银税协议的银行

目前与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签约的联网银行共二十三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厦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广州银行、东莞银行。

纳税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到上述任意一家银行签署银税联网协议,但采取储蓄扣税方式缴税的纳税人请按各区分局指定银行签署银税联网协议。原已签署过扣缴国税银税联网协议的纳税人,不需要重新签订协议。

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收优惠过渡

(一)已办理营业税优惠备案手续的纳税人

已在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办理过营业税优惠备案手续,备案有效期在2016年5月1日以后且属于可享受增值税应税服务税收优惠项目的试点纳税人,填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免税备案登记表》,于享受增值税优惠的第一个申报期前或申报时,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文书受理窗口递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免税备案登记表》。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根据原营业税享受税收优惠情况直接办理备案手续。(二)未办理营业税优惠备案手续的纳税人

未在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办理过营业税优惠备案手续,但属于可享受增值税应税服务税收优惠项目的试点纳税人,应根据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网站《办税指南-税收优惠-增值税优惠办理》的列示,按照所享受优惠项目提交《纳税人减免税备案登记表》及对应资料,于享受增值税优惠的第一个申报期前或申报时到深圳市国税主管机关文书受理窗口办理备案手续。

增值税优惠备案手续从2016年5月起开始办理。

六、营改增申报纳税

(一)按月申报缴纳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应自2016年6月1日起向深圳市国税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

(二)按季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纳税人,应自2016年7月1日起向深圳市国税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由于营改增试点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申报所属期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

(三)按次纳税的纳税人,应自2016年5月1日起向深圳市国税机关缴纳增值税。

七、纳税人销售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的增值税,暂委托地方税务局代为征收。具体纳税申报等事项另行明确。

八、营改增后,纳税人的增值税实行属地管理,由纳税人所在地的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各区、分局负责征管。其中,属于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海洋石油分局管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含分支机构),其增值税由海洋石油分局管理。

金融业营改增办税指南 篇2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办税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岗位准入制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企业面临的税务环境日趋复杂, 涉税成本与风险逐渐加大, 企业迫切需要一批通晓税收政策和财务制度、法规, 又精通办税业务的专门人才。企业办税人员正是受纳税人委托, 全权负责纳税人的涉税事项, 在税收业务上接受主管税务机关指导的专职人员。企业办税人员在日常的税收征纳中, 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辩证唯物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办税人员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诚信纳税, 是否依法纳税, 体现了纳税人税收法律的遵从度;更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能否及时足额入库, 地方经济持续发展能否有足够的税源支撑, 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是否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2012年1月以来施行的“营改增”试点改革, 是我国经济向消费服务转型的重要标志。试行过程中一系列税收政策的出台与调整, 为营改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保证。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正是产业转型的根本, 也是近年来政府税收政策扶持的着力点。转型期每一个企业的办税人员应承担起及时传达税收政策, 做好上下内外沟通;精准解读和运用税收政策, 依法进行税务处理与筹划等责任, 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然而, 在实际的税收征管中, 由于各企业办税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不仅影响了企业纳税信息质量, 更影响了税企和谐关系的发展。因此, 提升企业办税人员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办税人员的素质要求

企业办税人员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纳税信息质量和政府财税政策落实的广度与深度。营改增的不断推进, 过渡性政策的试行, 直接对各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形成了考量, 对企业办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

办税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品德, 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 熟悉财税法规, 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和办税流程、方法。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 (下称指引) 中明确提出“企业涉税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 遵纪守法”, 该通知从一个侧面对企业的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

2、专业的办税、管税能力

办税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办税人员负责企业所有涉税事项的判断、分析与处理。《指引》要求“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明确职责和权限;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这就要求办税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计税、报税能力, 更要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有效管理企业税务的能力。日常工作中要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 避免因未遵从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害。

3、果断的执行能力

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企业处于变化的政策环境中, 新财税政策一旦推行, 企业办税人员要正确解读和准确落实。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时效性财税政策, 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期间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要果断落实, 充分享受政策时效性给企业带来的税收收益。

4、敏锐的应变能力

营改增推进中, 企业办税人员一方面要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 把握政策的动向;另一方面当税收政策变动时, 企业办税人员要把握政策前后变化的差异, 作出应变处理。如营改增试点扩围中, 一般纳税人购进或销售货物发生的运输费用准予抵扣进项税额政策的变化 (从财税[2011]111号到财税[2013]37号继而财税[2013]106号) , 每一次新政策的出台, 旧政策即废止, 相关涉税事项的核算应随之调整。当前逐行业推进的营改增, 对各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冲击, 办税人员应具备顺应政策变化的能力。

5、有效的协调协税能力

《指引》提出“企业税务岗位人员要与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单位保持有效的沟通, 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 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是促进税企双方良好关系构建的基础。企业办税人员作为政府财税政策的宣传、落实、执行、反馈者和企业纳税信息的报送者, 是税企信息传递的枢纽。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新涉税事项的发生、税务检查及可能引发的税收争议等, 都要求办税人员与税务专员、税务机关做好沟通与协调, 及时上传下达, 保证信息的畅通。相对于税收征管机关, 办税人员应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协税力量。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与企业办税人员的积极配合密不可分。在企业内部, 企业税务与业务、财务紧密相关, 办税人员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确保涉税信息的及时传达与处理, 促使企业内外形成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

三、当前企业办税人员素质现状

通过走访地方税务机关、企业、办税人员, 对扬州地区办税人员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当前地区企业办税人员素质呈现出不容乐观的状态, 难以顺应过渡性政策变化对税务工作的管理要求。

1、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大多数办税人员能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在地方税务专员的业务指导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大中型企业设立专岗专人负责计税、报税等税务工作, 办税人员对税收法律的主动遵从度较好, 能够顺应政策的变化, 注重内外沟通协调, 协税管税意识较强, 企业纳税信息质量较高;小微企业多为兼职或税务中介代为计税、报税, 办税人员被动遵从税收法律情形占多数, 风险意识较薄弱, 且由于办税人员兼职单位多、流动性大, 纳税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2、业务素质高下不均

从专业背景看, 超过70%的企业办税人员为会计专业出身, 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对办税流程、税收法规的认识和掌握有一定的深度, 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力和税务处理能力, 能准确计税报税, 参与企业财务管理;近30%的办税人员为短期培训后考证进入会计行业, 这部分人员主要服务于长期疏于税务管理的服务业中, 对税务流程、税收法规等认识较浅, 办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一旦企业纳入营改增范围, 将难以胜任企业办税工作。

3、执业行为能力偏软

部分企业办税人员在涉税事项处理上与税务机关存在争议时, 对税务专员唯命是从, 明知对方处理失当甚至错误的情况下, 缺乏为企业维权、争权的意识和勇气, 损害了企业的税收利益, 也影响税务机关在纳税人心中的公正形象。另外, 个别办税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基于自身既得利益, 听命于企业负责人, 沦为偷逃税的操刀者, 此类行为在小微企业中尤其严重。

4、职业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建立了较完善的信用等级考评机制, 但对报送纳税信息、传递和落实税务政策的办税人员缺乏必要的考评。报送的纳税信息质量好与差, 税企双方法律之外均无奖惩, 导致相当一部分办税人员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很少有办税人员在企业涉税事项发生及处理上主动谋划, 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再者, 从职业发展情景考虑, 办税人员入职低门槛 (由单位指定, 凭会计从业资格证或持单位证明等即可到指定部门领取办税员证) , 其后无专门税务职称晋升机制, 必然削弱了办税人员岗位发展的后劲。

四、影响企业办税人员素质的因素剖析

松散的办税人员管理制度、缺少专业人才晋升机制以及企业办税人员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等严重遏制了办税人员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 导致企业办税人员素质参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松散的办税人员管理制度

目前地方税收征管中实行的是主管税务机关税务专员与纳税企业指定办税人员的联络制度。被指定的办税人员持单位证明、从业资格证到指定部门或税务事务所填表后即可领取办税员证, 无需培训考核可直接上岗, 办税人员日常工作中接受税务专员的业务指导。此种制度下必然使一部分专业不精、业务不熟练的会计人员混入办税岗位, 对征纳双方的信息有效传递带来隐患。部分税务专员自身素质低下可能误导办税人员税务处理方法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如引发争议时疏通关系靠人脉解决问题, 此种作风下必然导致企业办税人员能力与素质提升的懈怠。

2、尴尬的办税人员执业环境

企业办税人员工作上接受税务专员的指导, 职责是报送与传递受托单位的纳税信息。同时接受税务机构和受托单位的双重管理, 客观上要求其执业独立, 提供的纳税信息保持中立性。现实中, 在国家与受托单位发生税收利益冲突, 如税企之间引发税务争议时, 处于难以权衡的尴尬境地。办税人员由于经济利益上依附于受聘用企业, 通常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处理问题, 最终不可避免地给另一方利益带来损害。

3、职业晋升与教育机会少、路径狭窄

办税人员是负责企业涉税事项处理的会计人员, 办税能力与办税业绩应该对其职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期待。但现行的专业职称考评机制下, 企业办税人员的能力与业绩与会计人员的职称考评与聘用无直接关系。目前国家对会计人员实行通用的职称晋升制度 (从业资格证至初、中、高会计师) , 但对从事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人员缺乏专门的职称晋升考评路径, 办税人员职业发展缺乏前景期待。每年少有的集中培训也仅仅是为了年度税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办税人员缺乏思维碰撞和提升的空间, 企业税务管理水平自然难以提升。再者, 小微企业的办税人员多为岗位兼职或税务代理, 无心也无力在业务提升方面做过多努力。

4、办税人员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目前在岗的企业办税人员中年轻人占半数以上, 办税经验少, 在税收政策调整时应变能力较弱, 当前频繁的过渡性调整政策下更无招架之力, 直接影响了企业办税质量与效率。此外, 以年轻人为主力的办税人员流动性较大, 转职或跳槽是常态, 不利于办税人员队伍的稳定与成长, 更不利于办税人员能力及素质的总体提升。

五、营改增背景下提升企业办税人员素质的路径

提升企业办税人员素质是当前税务管理的迫切要求。一方面, 从制度入手严格办税人员入职制度, 建立科学的选聘机制;另一方面, 从关注办税人员职业发展的角度, 为其职业晋升铺设一条通道, 以促进其外在要求和内在动力的有机结合, 促进办税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1、建立考评与聘用结合机制

税企双方应共同设立柔性化的激励机制, 引入办税人员评估机制。对在年度纳税等级评比中评定为A级的纳税企业的办税人员给予星级评定, 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奖励。选送星级办税人员到对口院校或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 同时通报纳税人, 建议纳税人给予同步奖励, 借以激励办税人员自觉管税、协税、护税的内在动力。

2、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从保证纳税信息中立的角度出发, 税企双方应为企业办税人员依法办税、客观办税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一方面, 税务专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 以正确指导办税人员做好企业纳税工作;另一方面, 企业负责人要提升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 减少对办税人员工作的干预, 放手办税人员做好纳税工作, 在税企双方发生税务争议时, 不得以利益胁迫办税人员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

3、构建办税人员职称晋升机制

税收是国家经济运行的源泉, 是国家机器持续运转的基石。税款的征收和缴纳需要企业办税人员的持续支持。从长远考虑, 国家应建立办税员职称晋升机制, 建立类似于会计职称的考评机制, 形成办税员—初级税务师—中级税务师———高级税务师的递进职称晋升机制, 通过以考促进, 稳定基层单位税务管理队伍, 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

4、拓宽办税人员继续教育路径

税企双方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纳的发展需要, 建立多渠道的办税人员培训、学习路径, 促进办税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及时对办税人员进行政策指导与业务培训。同时, 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力量, 有计划地、分批次的安排办税人员到院校课堂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 以加深对财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主张由税务机关牵头、企业协助建立“办税员之家”, 让其成为办税人员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场地, 定期请进税务专家进行政策剖析和业务指导, 通过互助学习, 提升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税管税协税能力。

六、结语

税收的征管与办税人员的奉献密切相关,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办税人员管理机制, 严格办税人员准入制度, 建立配套的职称晋升和激励考评机制, 解决办税人员的现实之忧, 才可能激发办税人员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促进其自觉护税、协税, 促进税企双方的和谐进步, 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的转型发展为税收政策的落实营造了良好的外环境, 每一个经济实体的转型为税收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内驱力。作为税收政策落实的具体执行者———企业办税人员, 肩负着企业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国家利益维护的双重责任。因而, 税企双方都应该为办税人员的成长和素质的提升从制度、机制到管理措施上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 全面提升办税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清鑫.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评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 2010, (12) .

[2]史迎凤.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征纳关系[J].中国税务, 2006, (10) .

[3]何建梁.浅谈企业办税员对税收征管的影响[J].经济师, 2010, (2) .

浅谈金融业“营改增” 篇3

【摘 要】金融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态势,实现产业结构模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我国税务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业作为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重要试点,对我国未来的税务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业税务改革模式,以及在“营改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税务改革的发展方向,并根据国际上税改革的经验,为我国金融业营改增税务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企业经营;企业税金;金融业;营业税;增值税

一、前言

我国的金融业体系中主要是由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为主体构成的,金融的组成与业务模式复杂,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经营结构不同也增加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向税务改革的难度。通过税务改革,国家对税务的宏观调控,合理的降低金融行业的赋税额度。对经济产生有力地促进作用,是当下营改增改革的要点。

二、金融业营业税缴纳现状

我国金融业在营业税改革之前赋税较重,金融行业在生产中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此项税额金融业还需被征收至少10%以上的附加税。金融企业在进行企业收益核算时还需要缴纳25%左右的企业所得税。金融业的综合赋税率在40%左右,相比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赋税更重。高额的税金,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的重大障碍。

我国通过促使企业缴纳增值税,能够改变原先缴纳营业税的税金模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值税减少了金融业的重复交税,将商品流转过程价值增加的额度作为纳税依据,是科学合理的税务统计方法。企业缴纳增值税是产品新增价值部分的税额,能够按照企业的承受能力与产品情况合理纳税,有利于企业资金正常流转,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企业纳税政策制定方面,原有的税金体制已经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不相适应。我国金融业缴纳的营业税金过重,严重阻碍行业发展,金融行业在转让中使用差额计税方法,传统的税金体制也不利于金融业的进步。

金融业涵盖多种业务,作为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领头者,对金融业存款、贷款及投资等业务产生的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往往对企业缴纳过的税金重复收取。金融业内部信息流通快,行业税务透明程度高,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具备采用增值税税务改革的基本环境。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对金融业进行税务改革是必要的。

三、金融业实行税务改革遇到的阻碍

1.金融业税收计算原理分歧

金融业在进行增值税改革过程中,存在反对意见。对增值税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增值税最终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增值税收取的税金是商品的增加价值,金融行业大多数产品不在这一范围内,很多业务是对资金的调整,没有存在直接消费的情况。目前的增值税改革反而比金融业按传统营业税缴纳税金多出1.5%,不仅没有减轻金融业税务压力,反而增加了行业生产负担。对增值税持同意意见的学者认为增值税的改革,能够减少行业所产生的负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利润。

2.行业特性不利于税务改革

金融业业务种类多,难以通过统一的增值税纳税体系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员,在收取增值税时需要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目前单一的增值税统计模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金融行业注重创新,新产品与服务形式的产生,使得固定的税收政策无法跟上行业更迭速度,导致税务空白出现,无法进行合理的税款收取。

3.税务改革税权分割不明确

我国金融业承担着保持国家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任务,金融业的纳税金额也是国家财政收入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的各大银行及保险公司的营业税属于中央的预算,直接进入国家财政系统。增值税改革影响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国家财政收取增值税的四分之三,地方财政收取增值税的四分之一。增值税改革触及国家与地方机关的权力分配问题,对税务政策的制定带来不小的问题。

四、金融业进行增值税改革可借鉴的方法

先进税收体制下的国家在收取增值税采用分类计税的模式,这种方法为我国增值税改革提供不少借鉴之处。金融业涵盖业务量大,难以核定实际价值的部分可以采取免税政策。对部分金融服务实行零税率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金融行业存在一定的隐性业务,对其进行税务征收应该制定合理的免税计算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建立合理的增值税纳税计算模式,抵扣隐性业务相应的增值税,以减轻企业的纳税压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结论

国家在金融业大力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务改革,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举措。营改增过程中,政府还应结合国际税务改革中的经验,加大税务改革力度,推动我国的税收体制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雁.“营改增”对银行业流转税负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股市银行年报的测算[J].西部金融,2015,03(23):11-15.

[2]魏志华,夏永哲.金融业“营改增”的税负影响及政策选择——基于两种征税模式的对比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08(19):71-83.

[3]吴金光,欧阳玲,段中元.“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4,02(17):81-86.

金融业营改增办税指南 篇4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企业;实务操作;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的活力愈加显现,在当前时代的背景之下,“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对金融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金融企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金融企业实务操作的开展,因此,在新时期“营改增”实施的背景之下,金融企业需要正确分析“营改增”对于实务操作的影响,为金融企业实务操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金融企业“营改增”中所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实施的“营改增”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金融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企业改革的基础并不完善,对于一部分金融企业而言,在“营改增”具体落实中仍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1.税收征收问题

在当前背景下,企业在实施税制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逐步完善税基,尤其是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免税等税收政策减少所要交纳的税收。但是,这会对政府部门财政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财政收支失衡,再加上金融企业的免税程度与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水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营改增”落实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税基进行调整完善,修订风险等可预知的因素,促进金融企业的发展。

2.制度体系问题

在“营改增”的改革过程当中,企业的营业税对于当地财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政府部门的财力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在“营改增”实施之后,当地政府所受到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要想促进金融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带动当地的产业链结构,为金融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营改增”对于金融企业实务操作的影响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这一行业本身存在着业务种类多、交易频繁、金额较大以及涉税主体较多等特征。因此,在“营改增”实施的过程中,实务操作所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其中,“营改增”对于金融企业实务操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税负的影响

在当前税制改革的过程当中,金融企业在运行中最为关注的是“营改增”具体实施之后对税负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营改增”政策在落实的过程当中,小微企业受益较大,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实施改革之前营业税的缴纳以及设备购置等多个方面,早已承担了增值税的一部分进项税额,但却不能够用作抵押项目进行抵押,仅仅只能够将这部分税额纳入到成本核算中。然而,在“营改增”实施之后,进项税额能够实现抵扣,但税制改革之前能够进行的扣除的营业税以及增值税在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候无法在税前扣除,增加了所得税交纳的计征基数。因此,金融企业经营模式所存在的差异,会对税负的增降造成不同的影响,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税率的实施中采用的是6%的征收,企业税负并不能够得到降低,甚至还会出现增加的趋势。此外,在增值税征收的初始阶段,由于增值税自身的税率与营业税相比较而言较高,再加上增值税在计税之时并没有构建出较为完善的抵扣机制,在无形中增加了金融企业的税负,而在后期抵扣机制逐渐健全之后,金融企业的综合税负就会得到降低,从而起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标。

2.对利润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金融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税收以及货物等方面,还会对企业的成本以及收入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金融企业税收及利润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营改增”在实施之后,金融企业所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税负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金融企业自身利润的变化。就目前“营改增”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科学的测算分析之后,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在具体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但是从整体的角度而言,综合税负也在逐渐减轻,使得企业自身的利润获得了一定的增长。

3.对专用发票管理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工作成为了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金融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涉及客户的群体规模较大,在落实“营改增”之后,必然会面对大数量增值税发票开具的要求,而且在开具之时又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信息,就目前而言,金融企业现行的管理系统是否能够有效收集好开票信息对于发票的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发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金融企业产品种类较多,将增值税落实到每一项产品业务当中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细则,再加上增值税进项税款抵扣的存在,也会使得金融企业发票开具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三、结语

营改增培训 篇5

2013年6月28日下午,由中建四局华东分公司财务部牵头开展的”营改增”培训会在公司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

培训会由公司总会计师王振南同志主持。参加培训的主讲嘉宾是黄埔税务局财税专家陈志远教授,参加培训的公司领导有总会计师王振南、江西分公司总会计师王朋祥、贵阳分公司总会计师李晓英、财务部经理刘轶鹏、法务部经理孟宇飞、物资部经理杨超、财务部副经理刘莉莉、预算部副经理朱晓牧、市场部副经理吴迪,各部门员工代表也到场参加了培训。

培训期间,陈教授为大家详细阐述了”营改增”政策的内容,详尽的分析了”营改增”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他提到,从近期来看,“营改增”政策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主要的问题包括进项税额抵扣和增值税发票保管、税收筹划以及会计核算变更等问题。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采用的是购进扣税法。因此应重点关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专用发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开具的发票,是购买方支付增值税额并可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据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因此需结合抵扣进项税额的相关规定加强发票管理。首先,分包方是否有开具专用发票的资格,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如果对方须请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可能抵扣的比率不同。实际业务中,可能分包商多为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在合同中应当对增值税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合理转嫁税负。其次,能否在一定的期限内开出发票,这和能否抵扣或许也是相关的。现实中的税务问题并不如理论分析的简单,如拿到对方开来的发票,应注意是否为专用发票,发票上的时间,发票章是否正确等。相比营业税,增值税发票因为涉及抵扣,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无疑对施工企业财务人员,乃至经营部门工作人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一点,陈教授认为,企业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税收筹划专家,这有助于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事实上,国家也正在考虑出台一系列过度政策来缓解企业的压力。而从长远来看,“营改增”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施工企业税负,减少重复交税。总体来讲,“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

培训会于下午5点圆满结束。此次培训让公司各部门充分了解了“营改增”政策的内容及影响,为公司更好的应对”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带来的冲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营改增简介 篇6

一、基础介绍

营业税

1、营业税(Business tax),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

所谓应税劳务是指,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金融保险业、娱乐业、服务业。从事上述业务就应该缴纳营业税,不同的税目税率会有差异,税率在3%到20%不等。

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2、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中国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售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一般纳税人:17%、13%; 小规模纳税人:3% ; 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1.一般纳税人:

(1)生产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生产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即纳税人的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万的;

(2)从事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经营,年应税销售额超过80万元的。2.小规模纳税人: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即纳税人的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建成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

(2)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本数)。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进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十消费税)×税率

3、混合经营与兼营行为

在中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互不重叠,征收增值税的不再征收营业税,征收营业税的不再征收增值税。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纳税人兼营或混合经营这两种税的应税行为。

混合经营:增值税征管中的混合销售行为,指的是既涉及增值税销售行为又涉及营业税销售行为。例如纳税人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销售货物为增值税征收范围,运输为营业税征收范围。

兼营行为:增值税征管中的兼营行为指的是,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兼营非应税劳务。

对于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的应税劳务,被视为混合销售行为,如:纳税人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销售货物为增值税征收范围,运输为营业税征收范围。对此的税务处理方法是,对主营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指纳税人年货物销售的营业额占其全部营业额的50%以上),全部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而不征收营业税;对非主营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其他纳税人,全部视为营业税应税劳务,而不再征收增值税。

与混合销售行为不同,兼营行为是指纳税人在从事增值税应税行为的同时,还从事营业税应税行为,且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对此的税务处理方法是要求纳税人将两者分开核算,分别纳税,如果不能分别核算或者分别核算不准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和营业额。

二、营改增政策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相关情况

我国 1979 年引入增值税,1994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草案)》规定,对所有货物销售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收增值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于 2009 年 1 月 1 日施行,增值税由原来的生产型改为消费型,机器设备可以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是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主要对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行为征收营业税。营业税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娱乐业9大税目。其中,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邮电通信业适用税率 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适用税率 5%,娱乐业适用税率5%(杭州地区)。

2、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等地实施)。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根据试点方案,改革试点的主要税制安排为:

——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

简易征收一般人:以销售情况定4%、6%

三、营改增的背景及原因

(一)“营改增”的背景

之所以要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是由国内外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形势严峻。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带来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欧债危机则日益严峻。同时,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突然放缓,被外界普遍认为能代表经济实际发展状态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贷款总额等指标均持续保持低迷,实体经济呈现出疲软态势。而且,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推行的投资主导的“4 万亿”大规模刺激方案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即我国目前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因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是必然的出路。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所谓结构性减税,是指结合税制调整,把一些主体税种和重要税种的微观税负适当降低,同时辅以开征一些新税种和调高一些辅助性税种的税率,但算总账属于减税范畴,具有减税效应。结构性减税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

“营改增”则是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1995-2011 年,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 50.7%。简单来说,增值税是对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的货物销售、加工等的增值额征税,营业税则是对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的应税劳务等的营业额全额征税。1994 年我国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存的格局。2009 年我国增值税改革,把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允许新增设备中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营改增”的原因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重要的两种流转税,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税制安排,在 20 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适应了当时的国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制结构,其不合理性日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从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来看,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增值税主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购进扣税法,即销项税扣减进项税,间接计算出对当期增值额部分的应纳税额。而营业税则对绝大部分应税项目的当期营业额全额征收,不能抵扣。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各管各,互不通气,不能互相抵扣,容易导致重复征税,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同时也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其次,从出口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来看,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对货物销售和劳务只征收增值税,而我国对出口货物征收增值税,同时享受出口退税,出口劳务征收营业税,营业税不存在出口退税这一说法。这使得我国的出口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处于弱势。

最后,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看,国家税务局是增值税的征管部门,地方税务局是营业税的征管部门,随着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的销售和服务模式日趋多样化,形式也越来越复杂,而销售和服务又分属国地税两个征管部门,导致销售和服务界定和比例的划分也越来越难,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销售行为的识别也越来越难,使税收征管面临新的挑战,对两个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

四、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一)适用税率和计税基数的变化

咨询服务业在税制改革前归属于服务业纳税主体,即按营业收入的5%计提缴纳营业税。在“营改增”实施后,参照试点方案将采用现代服务业6%的增值税率,如果不考虑增值税“进项抵扣”的影响,服务业的税负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当然具体到一个企业是否确实会增加税负还要看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对于计税基数来讲,营业税以营业额作为计税基数计算应交税额,而应交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按照销售环节发生的销项税额减去采购环节的进项税额之差来计算应交税额。

(二)对服务业定价机制的影响

服务业的定价机制比较灵活,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所以服务业税收的变化有可能会影响到服务价格的制定。例如,对于一项当前营业税率适用5%的服务项目,其业务收费为100元,扣除5元的营业税(暂不考虑其他附加税费)后净收入为95元。营业税改革后,假设同一项服务以6%计算增值税,即同样实现95元的净收入,理论上服务价格可能需要提高至约101.1元。但是企业是否要提高服务价格,或是以此作为谈判的借口,要看企业的价格决策策略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业务细分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三)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例如,按照当前的会计准则,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金额是含营业税的“含税收入额”,而营改增后“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内容就应该是不含增值税的“税后收入额”,假设实际税负变化不大,即使净收益数据的绝对水平不受很大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数值会由于主营业务收入额的减少而上升。此外增值税不反映在损益表中,在账务处理上也与现行营业税的记账方法不同,都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结构,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

(四)对税款计算的影响

核算规范的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确认方法一般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按照完工进度)分期确认收入。在确认收入发生时,无论是否开具营业税发票,无论是否已经收回账项,按确认收入的总额作为提缴营业税基数。

营改增实施后,企业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确认业务收入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同时,会在日常采购环节上,如购买固定资产、物业服务、物流运输、设计制作服务等接受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时,从供应商方获得增值税发票上载明的税额一般可抵扣,应交增值税额是按照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计算得来,这不同于营业税的按照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应交营业税的计算方法。

(五)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对金融业税负影响分析 篇7

根据2009年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金融业(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其他金融业务和保险业务)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其计税依据的核定则是依金融交易的性质有所区分:贷款、金融经纪业务、其他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务以全部收入作为营业额;金融商品转让业务以收取的价差(不得扣除已支付的费用和税金)为营业额;融资租赁业务按净额(即全部收入扣除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营业额。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目前的金融业营业税制在制度层面及技术操作层面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要求,面临以下问题:第一,重复征税阻碍专业化分工协作。在金融业(大部分业务)以营业额全额征税的环境下,购进物品、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无法扣除,抵扣链条断裂不仅使企业负担繁重,而且致使金融企业分工越细,交易越频繁,“税上税”效应则越明显。重复征税的制度设计不利于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深化(魏陆,2011),还会制约金融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第二,税负过重影响金融市场国际接轨。综合考虑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之后,一般金融业流转税综合税率超过了5.5%(高峻,2013),不仅高于国内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行业,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免税或零税率的做法相比,税负也明显处于高位,加之营业税不得出口退税的税收制约,金融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国际接轨在现行体制下难以实现。第三,内部税负失衡限制金融业务发展。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利息收入、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和其他非金融机构存款利息收入按照现行营业税规定不征税,而贷款利息收入却要征收,使得金融机构为降低税负更倾向于进行同业拆借业务,而减少对社会团体和自然人的贷款业务。营业税计税范围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业资金运用效率低下,限制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以上诸多原因,“营改增”已是我国金融业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金融业“营改增”税负变化分析

2016年金融业正式纳入“营改增”范围,金融业关系国计民生,又面临着子行业众多、产品创新频繁、核算复杂和税基难以准确界定等多方面问题,对其征增值税一直被视作“世界性难题”。介于此,增值税改革在税改方案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开展金融业试点工作,且采用何种征税方案存有争议,财[2011]110号文中提出的简易征税方法是否为最佳方案尚待论证(刘天永,2013)。根据《2015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预计金融保险业将采取6%的增值税税率,采用一般征收方法,即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但是更多消息认为,进项抵扣部分会根据服务类型不同有所区分:应税服务中利息收入的进项暂定不能抵扣,而其他收入,如服务费类收入则可以抵扣进项。小规模纳税人仍然适用3%的征收率。

综合看来,“营改增”之后税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能够抵扣进项部分而有所下降,一增一减使得税负变化趋势难以简单判断。笔者根据目前金融业增值税改革的发展方向,以银行为例测算“营改增”之后金融业税负变化。

目前各银行收入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利息收入、手续费佣金收入和其它收入,“营改增”之后,利息收入部分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计税公式如下:

应纳增值税=计税利息收入×税率(6%)

而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和其它收入则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计税公式如下:

应纳增值税=(计税收入-扣除)×税率(6%)

本文选择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分析的数据源,包括5家上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以及5家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从中截取2014年合并利润表中利息收入、手续费佣金收入和其它收入数据,并计算了这三类收入占总收入(这三类收入之和)的比重。分析发现:利息收入是银行业收入的绝对来源,平均占比85%以上,而手续费佣金收入平均占比只有12.43%,其它收入占比2.48%(见表1)。这意味着“营改增”后能够抵扣进项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4.91%(12.43%+2.48%),增值税的最大优势成本扣除在金融业效果可能十分有限(表1)。

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进一步分析各成本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发现第一类利息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计税收入)平均占比64.63%,而其余部分,如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利息收入、有价证券利息收入按照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利息支出占计税利息收入比均值为48.56%(表2)。

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而第二类手续费佣金支出占收入比均值仅为7.86%,在“营改增”之后即使支出部分能够全额扣除,其减税效果也不明显。第三类其它收入,虽然支出占收入比较高,达到39.76%,但是由于其收入本身数值太小,影响甚微(表3)。

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按照各比例均值分析金融业增值税改革之后流转税税负变化,假定某银行原为营业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5%),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6%),暂不考虑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其收入支出情况如下:总收入100万元,利息收入85.09万元(100×85.09%),其中计税收入54.99(85.09×64.63%);手续费佣金收入12.43万元(100×12.43%);其它收入2.48万元(100×2.48%)。利息支出26.70万元(54.99×48.56%),手续费佣金支出0.98万元(12.43×7.86%),其它支出0.9万元(2.48×39.76%)。假设手续费佣金支出和其它支出能够全额税前扣除。

该银行在“营改增”之前以营业额全额计税,不能扣除任何成本费用,计税收入为三类收入之和(69.90万元),应纳营业税额为3.5万元(69.90×5%)(见表4)。“营改增”之后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中不准予扣除利息成本,那么抵扣的进项只能包含手续费佣金支出与其它支出,计税依据为64.08万元【(69.90-0.98-0.99)/(1+6%)】,应纳增值税额为3.85万元(64.08×6%),相比改革之前(3.5万元)税负上涨10.02%。从这个角度来说,“营改增”后由于税率上调加之扣除项目有限,金融业税负可能略有上升。但是如果利息支出能够从收入中扣除,则计税依据减少为38.89万元,应纳税额为2.33万元,同改革之前比较税负反而会降低33.23%。

三、金融业“营改增”政策建议

从各方面来看,金融业实行增值税改革确实困难重重:既要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又要与国际规则接轨;既要体现金融业特殊性,又要结合服务业改革大环境;既要满足纳税人减税需求,亦要考虑国家财政收入情况。稳步推进金融业增值税改革,可以选择从以下方面入手。

单位:万元

(一)增加免税和可抵扣项目,贯彻结构性减税思想

经过测算,现行规划下的金融业“营改增”可能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与结构性减税理念有所背离,而且从国际竞争的需要及与国际接轨考虑,对金融业实行轻税或免税政策才是大势所趋。我国要逐步改变金融业税负过重的局面可以考虑两种途径:降低税率和降低计税依据。分析税率方面,“营改增”之前增值税为三档税率(17%、13%和0),改革之后又增加了两档(11%和6%),现为5档税率,如果为金融业单独开一档税率,一来税率档次过多不便管理,二来不利于整体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在税率方面入手确实有困难。而计税依据部分则可以作为:适量增加免税和可抵扣范围,逐步实现利息支出的扣除,以及在新型金融业务和出口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甚至给予“零税率”优惠。在保证税收收入稳定的前提下,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低税率、宽税基、结构优化的金融增值税体系。

(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实现新旧税制顺利过渡

除了税负方面,金融业“营改增”的全面推进仍然面临着很多难题,税基难以确定、征管难度加大、增值税发票难以管控,以及金融机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都需要得到详尽考虑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尤其是增值税发票问题,由于金融业业务复杂繁多的特性,改革后在征税的原理模糊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增值税链条断裂,并使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如个人在金融机构存款不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金融机构没有发票无法进项抵扣。因此金融业的发票是否有特殊规定,相关方案应该随改革一起出台。

(三)合理规划管辖权属,平衡中央地方财政收入

营业税本身由地税征收,收入划入地方财政,而增值税却是由国税征收,“营改增”之后,出于防止区域间税收竞争、提高税收效率、节省税收征管成本的考虑,以及国税系统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方面的管理优势等原因,金融业的增值税税收权利仍然由中央政府统一支配。原本全部归属地方的税收收入变为与中央共享,政府间收入分配格局被改变。在下一步金融税制设计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营改增”后实际情况,详细规划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平衡比例,帮助地方财政稳定税源,调动地方政府对增值税政策的积极性,缓解增值税收归属压力,以便从上到下推动税改顺利开展。

摘要:随着“营改增”的深入推进,金融业已正式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本文从现行金融业营业税的弊端入手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并以银行为例测算了在现行规划下“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利息收入不能抵扣的情况下金融企业总体流转税税负会有所上升。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稳步推进金融业增值税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业,税负测算

参考文献

金融业营改增办税指南 篇8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行业;SWOT分析法;发展策略

一、前言

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避免了重复纳税的风险。自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范围在全国得到试行,其中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均被纳入营改增范围。2016年5月1日起,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已全面实行,同时涉及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各项行业。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金融行业营改增时的相关影响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以供参考。

二、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金融行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传统征收营业税的方式容易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比如银行业,银行营业额的构成主要包括3项内容,一个是贷款业务;另一个是中间业务;第三个是差价业务收入,其中贷款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前,银行业的顺利运作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和软件投入,不管是当下运作成本还是升级后的成本,在营业税税制下都是不能进行抵扣的。因此,相较于其他征收增值税的行业,银行业的纳税负担更重。但是随着营改增的推进,信息技术和软件投入的外包成本等产生的进项税额,必定能够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另外,金融行业具有明显的生产服务特性,重复纳税概率比较高,所以金融行业实行营改增将有效地避免重复纳税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业发展。

2.劣势分析

金融性企业实行营改增之后,其劣势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增值税属于流转税,主要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金融业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服务消费类(如咨询、保管服务),另一种是非直接消费类(如保险赔偿、消费者归还贷款),前者可纳入增殖税范畴,后者则不以增值税税制实施纳税,这将导致部分业务实际征收税率较高。

第二,部分金融产品交易不能遵循准确时点来完成销项税与进项税的计算,同时该交易也不能及时开具发票,可能会增大税收风险。

第三,金融业营改增的实行还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当地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实行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减轻金融行业税负,而税率变化会增宽税基并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不利影响,继而使政府财政压力不断增加,部分压力可能会对金融企业产生间接的影响。第二,增值税是一种中央地方共享税,但是地方政府也会面临分税问题,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通过引入新的税种来保证财政收入,严重影响了中央地方税权的有效划分。

3.机会分析

其一,企业可以结合增值税缴税的方式,激发金融行业的创新积极性。营改增的实行有利于金融业进一步开展产品与服务,拓展增值税抵扣链条,继而使金融企业更好地完成资源整合,有效转变运营模式。另外,企业可以进行互联网创新,提高金融行业的活力,不断研发新产品,从而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其二,营改增可以有效减少重复征税。增值税的计税依据通常为产品及服务的增值额,就算流转环节多也不会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

4.威胁分析

创新性突出是金融行业的主要特点,但同时也给营改增带来了一定难度。第一,金融业是一种现代服务业,包含各种各样的业务,其中以证券、银行、保险等3类板块为主。而每一个板块又包含一系列的种子业务,加上业务的不同增值模式也有所区别,因此难以保持统一的税收制度。第二,金融业具有创新速度快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会与税收制度的改进步伐拉开距离,进而影响征税工作的合理性,极不利于金融业的生产发展。第三,金融业普遍分支机构较多,营改增会对原有已经形成的税收模式造成冲击,部分计税依据将会模糊,难以准确界定,为合理纳税增加了难度。

三、推动金融行业营改增的发展策略

结合SWOT分析结果以及当前的经济环境,金融性企业可以从3个方面制定策略:

第一,加大金融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重视力度,并根据国家东西部的实际发展规模逐步推进。同时,在实行试点工作时可选择一些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做好申报增值税的模拟工作,如果在营业税与增值税转变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全面推进营改增的试点工作,积极拓展增值税链条。在拓展增值税链条时,将交易税收纳入其中,不仅能促进金融业与制造业共同发展,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改革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全面推动金融业发展。

第三,对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改进及完善,一来为降低征纳成本提供政策支持,二来可以对进项税额的抵扣形式进行有效确定。除此之外,对应税及免税项目做出进一步明确,积极宣传营改增的税收精神,制定相应的细则,推动金融行业营改增的积极推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实行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既存在优势与劣势,也在改革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机会和威胁。金融企业需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税收制度下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有效降低税负并且促进利润增长,从而有效地改进企业产业结构,实现长远目标和企业价值,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磊,高峻.金融业营改增税负变化预测[J].财会月刊,2013(11):28-29.

[2]张彦英.我国金融业营改增的现实考量和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3(01):37-43.

上一篇:街道办社会事务科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应聘商务主管的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