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篇1

一、三乡镇由弱变强的基本情况

这三个乡镇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远离城区,原来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非常薄弱。2002年以前,这3个乡镇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市后30名,其中**县万善和**县**还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过。但是,他们善于立足实际,选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自我加压,奋发有为,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弱变强的嬗变。

**县**镇现有人口2.1万人,3.2万亩耕地,过去曾是全市经济最薄弱的乡镇之一。2002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仅完成29万元,2003年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他们痛定思痛,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赶超目标,抓住建设“**县建材工业园”的机遇搭建载体,采取“盯人”战术死盯死靠抓招商,围绕大型企业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由弱变强的跨越发展,走进了全市经济强镇的先进行列。2006年,全镇实现民营经济税收3938万元,比2001年增长134倍。今年1至9月份,全镇民营经济税收实现614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34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8位。

**县**乡现有人口2.3万人,耕地3.8万亩,过去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2002年,全乡共有5家小型民营企业,其中两个砖厂还濒临倒闭,个体工商户137户,年销售收入仅83万元,加工税收30.8万元,财政基数、企业所得税为零,增值税2.9万元。当时该乡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后30名。近年来,他们牢牢坚持解放思想抓招商,加大投入扩总量,千方百计培骨干。目前已形成了铝加工、机械制造、密度板、纸制品、建材、纺织等六大产业,2006年全乡财政收入167万元,工商税收160.7万元,增幅列全县第一。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74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34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21位。

**县万善乡地处黄河故道,现有人口2.98万人,耕地5.6万亩。2002年,万善乡只有几个小面粉厂,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元。2003年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004年度黄牌重点管理对象。近年来,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大力改善基础条件,狠抓招商引资,切实搞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彻底摆脱了长期被动落后的局面。2006年,该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2001年的160倍;工商税收236.3万元,是2001年的3倍。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791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330万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60位。

这3个乡镇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示了后进变先进的潜力和希望,为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路子。

二、他们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这3个乡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弱变强,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了解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有一个团结务实,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这3个乡镇的领导班子有4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二是具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连续作战的创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三是具有求真务实、急流勇进、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四是具有善于发挥优势、营造优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发展的本领。万善乡和**镇面对被黄牌管理的被动局面,党委、政府一班人深知,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改变不了局面,片面强调基础差、底子薄、交通不便也不能心安理得。他们变压力成动力,把注意力放在了吃透情况,精心研究、广辟途径、求思求变上。他们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带着落后求出路、带着差距寻良策,带着课题寻思路,结合实际定措施。党委书记带头抓招商,跑项目,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时做梦还在谈项目。他们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苦干加巧干,破题、发展、壮大,几年的时间里就走出了困境,开创了民营经济工作的全新局面。

相比之下,有些乡

镇的领导班子,面对落后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有的还存在镀镀金等短期行为,往往今年一个主意,明年一个办法,后年又换个主张,没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周而复始,经济就是上不去,有的还出现了名次倒退,形成了新的后进。

第二,有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子。针对基础差、底子薄、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这3个乡镇都把突破口选在了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力发展。2003年**水泥厂新上炼焦项目时,**镇党委、政府死盯死靠,全力争取,最终使这一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户**镇,也由此拉开了该镇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序幕。他们确定了“为**集团服务,靠**集团发展”的思路,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促使骨干企业上规模,焦碳项目达到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今年5月份投产以来就增加税收2000万元。仅依靠**焦化这一项目,今年全镇就可实现民营经济税收翻番的目标。有了项目,围绕大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又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随着**焦化等一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镇新上了一批诸如**科技助磨剂、醇胺、磷石膏、橡塑抗氧剂、煤焦油深加工、医用玻璃包装瓶等生产项目,今年又新上了玻璃拉管和葡萄酒瓶项目,大大增强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目前该镇已拥有民营企业56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2家、千万元以上的6家、规模以上的10家,初步形成了以**集团为龙头,建筑材料、玻璃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加工、阿胶食品等产业群体健康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民营经济税收超亿元镇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发挥热、电、铝企业聚集的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张总量。恒信铝业边生产、边扩建,投资2亿元新建的泰信铝制品公司机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多元,另外,****纺织有限公司、**木业、**集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也都在扩建中,个别企业跨行业投资,正在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各企业也都发挥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自觉地为乡镇经济建设服务,东信装饰材料公司引来了天瑞公司,天瑞公司引来了上海纺织项目,形成了以商招商的链条。

相比之下,目前全市后20名的乡镇基本上没有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没大项目,缺少门路,办法不多。大项目引不来,小的群体项目抓不上去,形不成气候。

第三,有一套强有力的高效运行工作机制。这3个乡镇都明确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招商,不断充实招商引资人员力量,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行重奖,逐步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氛围。万善乡把工作业绩与收益挂钩,实行浮动工资,完成任务者兑现全部工资,成绩突出者优先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者扣发20—50%的工资。**镇设立了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严格按规定兑现奖励。

相比之下,目前各乡镇都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机制,可大部分后进乡镇仅仅是落实到口头上,奖惩措施停留在文件上,年复一年,就是落实不下去。

第四,有一个适宜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万善乡出台政策,凡是外商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租赁费由乡政府承担。凡是企业引进的技术、管理人才,乡政府负责免费办理调动落户手续,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对所有企业和项目,只要不违犯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一律由乡党委、政府为其解决用地、水、电等问题,协调与交通、通讯、工商、税务、劳动、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万善籍东北同乡王善志同志一直在常州做轴承生意,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很好,毅然回乡投资1700万元建起了万兴化工厂。对于每个引进的项目,该乡都明确专人靠上,搞好全方位服务。从东鼎轧钢公司奠基的第一天起,乡里就派出一名副科级干部吃住在建设工地,为企业解决土地征用、营业执照、与村庄、县直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一切影响企业进度的环境问题,使客商专心进行企业运作。他们采取同样的办法,使万兴化工项目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工期2个月。**镇设立了“优秀贡献奖”,每年对企业缴税情况进行排名,对有突出贡献的,大张旗鼓地表彰鼓励,积极营造尊重、支持企业家干好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今年该镇奖励优秀企业家30多万元。同时让优秀的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惠。目前,10余名企业家已担任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这3个乡镇的实践证明,只要班子强,认识到位,路子对头,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化落后为先进,化腐朽为神奇,就一定会迎来全市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这3个乡镇的经验做法对指导面上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推动作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除了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外,上级党委、政府还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要解决好“班子”问题。后进乡镇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很大,经济发展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后进乡镇主要领导同志的选配上,更要注重德才兼备,两个一把手的任期最好适当延长一些,同时明确任期内的发展指标,如果在任期内圆满完成,在提拔重用上予以优先考虑。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该提拔的提拔,该奖励的奖励,该免职的就免职,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在这些乡镇工作的同志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鼓起加快发展的精气神。后进乡镇固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干部群众缺乏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又是一个主要问题。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贵在精神。这3个乡镇能想的事,其他后进乡镇也能想;这3个乡镇能干的事,其他后进乡镇也能干。要建立领导干部对后进乡镇的帮包制度,给他们出注意、想办法、压担子,使他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发全体干部群众内在动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项目为切入点,对外狠抓招商引资,对内因势利导,打优势仗,走特色路,多路并进,沉下心、铆足劲、拼命干、不争论,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样,实现崛起才会由可能变为现实!

第三,加大帮扶力度。加快后进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光靠自力更生不行,完全依赖外部投资来发展也不行,需要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项目布局上,对符合后进乡镇发展需要的,就要优先安排,让后进乡镇更多地担负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政策引导上,要着重从减免税费、拓宽领域、资金等方面,对后进乡镇放开搞活,并加强对政策到位情况的督促检查,真正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在交通、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其尽快改善基础条件。后进乡镇在实现崛起的初始阶段,还需要宽松适度的执法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需要各执法单位的倾斜。要坚持“少收费就是扶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能变通的尽可能变通;能不收费的,坚决不收费;能按低限收费的,务必按低限收费,真正做到“放水养鱼、先予后取”。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在未备案登记的情况下,到后进乡镇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要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尽最大努力指导和帮助办,真正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篇2

1 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了北京市朝阳、崇文、丰台和平谷等四个区县。调查对象为这些区县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医师和护士。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回收率为85.7%。问卷收据通过SPSS14.0处理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被调查者及其机构信息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8.0%,女性占52.0%;在学历分布上,中专占8.3%,大专占42.5%,大学本科占39.7%,研究生占6.9%,其他占2.6%;在技术职务类型方面,医师占52.2%,护士占13.4%,医技人员占3.5%,管理人员占24.5%,其他占6.4%;在机构类型上,以“西医”为主的占43.1%,以“中医”为主的占23.9%,中西医结合的占17.2%,其他占15.7%。2005年以前开业的占65.3%。开放床位数为30张以下的占63.6%,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占56.7%。35.6%的机构经营状况较好。在营利性医疗机构(n=250)中有13.2%的人选择经营状况差或较差,而在非营利性机构(n=90)中仅为1.1%。总之,北京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多、经营科目广泛、队伍大、覆盖面广,在品牌或服务模式上有一定的特色,规模大小也不一,管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诚信差异较大,经济效益存在较大落差。

2.2 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较高

有57.7%的人对当前工作感到满意。在当前职业认同方面,认为“神圣”的占32.4%,认为“有价值”的占50.7%,认为是“谋生手段”的占13.7%,认为“职业低下”的占3.2%。相对于2008年的一项全国医务人员(n=3665)调查结果,北京民营医疗机构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2]。

2.3 政策因素限定了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有26.8%的人认为,民间资本兴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很高。制约民间资本兴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因素中居前两位的是“行政审批程序复杂”(26.3%)和“公立医院垄断了市场”(28.9%),而选择市场准入门槛高、市场准入机制不透明和医疗机构间无序竞争的较低,介于10%~13%之间,其他调研也有类似结果[3]。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审批难、业务开展受限”的占23.6%,“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的占27.7%,同行不恰当竞争的占16.9%。在民营医疗机构准入方面,56.8%认为最难的是“医保定点”,22.9%认为“注册”较难。例如,2008年北京朝阳区401家医保定点机构中民营医院仅有21家,占医保定点的5.2%。75.2%认为,允许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能促进“非公”医疗机构的人才引进和使用。

2.4 民营医疗机构的优劣势分析

有39.8%的人认为,自己所在机构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特色疗法”,25.1%认为是“用人方式灵活”,而选择“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拥有知名专家”的均在10%左右。在调查中,课题组还识别了其他优势因素:收费合理,诊治快;就医环境好,就诊方便,人性化服务;用人方式灵活。民营医疗机构最大的劣势包括:市场定位不明(19.1%),患者不认可(15.6%)。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医疗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患者少,申请增加医疗项目比较困难,综合实力弱,管理不规范,宣传不够,社会歧视,申请医保太难,人才的不稳定和流动性,待遇低,医院规模小,交通不便,没有知名度。

2.5 民营医疗机构失信的原因分析

导致民营医疗机构“诚信”问题的主因是“夸大宣传”(28.9%)和“社会偏见”(27.4%)、“部分医疗机构的诊疗不规范”(17.8%)和“不恰当的媒体舆论导向”(15.7%)。当前,虚假违法广告泛滥,私邀公立医院医生会诊,违规“包装”医生等现象严重。个别民营医疗机构通过夸大病情、乱检查、多开药,骗取患者钱财,非法出租或承包科室,这些均诱发广大患者的不满和不信任[4]。此外,社会偏见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历史积淀、声誉、医院文化等方面均明显处于劣势。

3 政策建议

3.1 建议停用“非公医疗机构”的提法

经济改革之初,把民营经济称为“非公经济”,那是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意义认识不到位。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得到正名。“公”与“非公”,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若仍惯用“非公医疗机构”,会给人一种贬低和歧视民营医疗机构的印象,好像是只关心盈利,而缺乏“公益性”。有70%的人认为,自身的发展不会降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为此,应停用“非公医疗机构”的说法,把它正名为“民营医疗机构”。

3.2 建议在区县层次上讨论民营医疗机构的战略规划

1997年以来北京市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但各区县差异较大。在北京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问题上存在着“收”和“放”两种对立观点。(1)民营医疗放得太快、太宽,需整顿;(2)民营医疗放的不够,管的过严,统的过死,需再放开一点。实际上,“收”或“放”要依各区县情况而定。要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在民营医疗机构申请登记中,要出台针对出资人的准入规定,加强对出资人的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兴办医疗机构的资金实力、诚信程度、办医能力等。整顿是规范和提高,并不是“收”;“放”可鼓励进入,但非一哄而上。

3.3 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和政策调整

在民营医疗机构登记时,营利与非营利的简单界定较为普遍。如今不少被定级的民营医疗机构在规模和诊疗范围上已发生很大变化,而2000年制定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至今没有修改。人们对此分类管理做法分歧很大,调整甚至取消该规定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在英美国家也采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方法,例如,英国约87%的医疗机构是非营利的,13%是营利的。取消分类管理不可取,但政策调整还是必要的。为落实新医改方案的总体精神和目标,建议卫生部及时修订《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并突出重点,按照分级分类标准相统一的新医改思路,对现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进行重新评定,在具体实施时参照公立医院的分级分类标准,并兼顾北京市民营医疗机构自身的特点。

3.4 可考虑扩大民营医疗机构“医保定点”

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因不是医保定点单位而难以参与公平竞争。只要符合规定,只要资质、服务水平相当就应同等对待。北京市应增加医保定点比例,从目前的5%~10%提高到20%~30%。为了防止“一放就乱”,可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试点的范围不仅包括医院,也可包括有一定规模的门诊部和诊所。在程序上,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可先自荐,或责成行业协会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后上报,卫生行政监管部门对确实符合标准的机构进行分级分批审批验证。获得“医保定点”单位的机构要接受上级或协会的经常性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在市场准入上把好关,设定医保定点较高门槛,减少后续监管成本。

3.5 建议选择2~3所民营医院进行医改试点

新医改方案中决定要在全国选择100家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试点。这些医院在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均会有较大调整,甚至可积极稳妥地转制为民营。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性导向。即使公立医院改革成功,缺少民营医院的医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是跛足而不完美的。建议北京选择2~3所民营医院做改革试点。事实上,在医疗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改善自己,并为公立医院提供借鉴。

3.6 鼓励和引导知名专家开展多点执业

民营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缺乏优势。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短缺,流动性大,这给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打造特色品牌,造成很多困难。笔者建议广开人才渠道,创建医疗机构人才库。可先县试点,设法帮助民营医疗机构选择、聘用各类人才,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用人标准,稳定人才队伍。知名专家可以到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调整跨省、市卫生技术的技术职称证书转换等政策、简化医师和护士变更执业注册手续,方便民营医院人才引进。

3.7 探索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携手共建”机制

民营和公立医疗机构可以是合作伙伴,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区域内,与公立医院建立一种松散的协作关系。在不改变领导体制、产权制度、法人代表前提下,在学科专业建设、医护人员培养、医疗设备调配等方面联合,资源共享。双方突破体制限制,借助地域优势,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以契约关系明确责任与义务,合理分配利益。核心医院以输出品牌、技术、管理的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协作医院共同培育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朝君.民营医院渴望搭上医改直通车[J].中国卫生,2009,(1):60-61.

[2]张新庆,王洪奇,陈晓阳.中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查[J].科技导报,2009,27(18):178-179.

[3]张新庆,陈虹,刘大钺,等.十家民营医院执业环境不佳的诱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0):40-44.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3

一、民营经济发展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xx年xx月xx日,我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xx户,从业人员xx人,注册资金xx万元,总产值达xx万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xx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万元,均完成任务的xx%;个体工商户交纳税金大户20—30万xx户,30万以上xx户;私营企业发展到xx户,从业人员xx人,注册资金xx万元,总产值实现xx万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xx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万元,均完成任务的xx%;注册资本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xx户,500—1000万元的xx户,1000万以上的xx户。其中新发展个体工商户xx户,从业人员xx人,注册资金xx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xx户,从业人员xx人,注册资金xx万元。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思路,抓住重点。我区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增长点来抓,及时制定了《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实施方案》,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了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机构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全局和服务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扫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还将各项指标作为硬性任务进行重重分解,量化细化到各乡镇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形成政府宏观指导、部门全力落实的工作格局,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二)扩大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宣传月活动。今年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城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个体私营经济宣传月活动,活动紧紧围绕“抓服务、上水平、讲效能、促发展”的主题来进行,并邀请了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除主会场外,我们还出动宣传车在各乡镇进行了巡回宣传,各乡镇均悬挂了宣传横幅。宣传月期间,共悬挂宣传横幅xx条,出动宣传车xx车次,宣传人员xx多人次,使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二是表彰先进,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对获得xx先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荣获自治区级的xx户“重合同守信用”私营企业进行了表彰,通过表彰活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弘扬了诚实、做守信经营户的正气,引导广大个体私营业主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之路,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防城做出新的贡献。

(三)强化效能建设,服务民营经济。一是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方式,实行阳光审批制度。为切实改变机关作风,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按照自治区、市的要求,我区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了xx万元装修组建了政务服务中心,将所有属我区权限的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项目,进入行政中心办理。从各审批单位选拔具在大专以上学历,45岁以下的熟悉业务的xx名业务骨干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对进入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科学的整合,实行“集中、精简、高效、优质”的服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公示审批项目、流程、收费标准、办结时限等,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做法,做到“回答问题一口清、受理审批一纸清、手续齐备一次清”。实行ab岗制度,保证任何情况下人员都不缺位。组织窗口人员认真学习“三项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纪律,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方便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观念。并发放《征求意见卡》,开展服务质量评议工作,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全面推行限时办结,严格责任追究,开展机关绩效考评,我区审批机关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一至认为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且“办得公、办得快、办得廉、办得好”。政务服务中心自今年xx月xx日对外服务至今,共受理各类办理事项xx件,其中行政审批xx件,非行政审批xx件,平均办结用时xx天,较原办结用时提速xx%,办结率为xx%。

(四)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优惠政策。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市场主体入场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放宽个体私营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在主体准入方面我们还采取了一些比较灵活的方法,如对于不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般行业采取特别政策,实行低门槛准入,简化办事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市场主体入场,有效地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全面发展。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放宽技术服务范围等。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所必须的条件外,其它前置审批手续一律取消。组织协调经贸、工商、建设、文化、国土、交通、农业、技监、卫生等部门对不涉及国家社会和经济安全、自然资源开发、公共资源配置和不属于国家专营专控的行业实行“登记注册互联审批制”,按照“一家承办、抄告相关、互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政务流程帮助非公有制主体快速进入市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领域的投资与经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收购兼并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置换职工身份的形式逐步完成我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为民营企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就业再就业政策,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伍士兵自主创业。我们还在窗口部门开辟了办事“绿色通道”,提供“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快速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受理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伍士兵办理经营手续和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及企业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截止今年xx月xx日,我区共接待上述人员xx多人,共有xx名下岗失业人员和xx名大中专毕业生申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分别免收各类规费xx元。同时还对农村流动商贩实行了备案制,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政府指定的区域内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或季节性从事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和经纪活动的免于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费和各项规费,共对xx名农村经纪人进行了备案。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xx户。

(五)加强管理,规范民营经济发展。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一是加强对企业的回访。紧紧围绕企业是否按登记项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开展回访检查,重点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抽逃资金和提交虚假手续骗取营业执照和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对新开办的企业进行了回访,回访率达100%。完善大型、重点企业建立联系点制度,确定xx户私营企业作为工作联系点,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对xx户重点行业、从事危险品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率达100%。对辖区内一般企业进行实地抽查,共抽查了xx户,抽率达20%以上。二是由政府下令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炼铁、小炼油、小造纸等行业和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关闭。凡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确定的行政许可规定需要审批和颁发许可证的项目,必须持有相关许可证或批准经营项目文件,责令xx户证照不全的企业办理了经营项目变更登记,对xx户企业作取消经营项目处理。三是积极开展打假护农工作。对全区农资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产,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查处劣质化肥xx吨,不合格农药一批。四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矿山、石场、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和涉及消防安全的行业进行重点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今年共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上述类型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xx次,出动执法人员xx多人次,xx车次,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六)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一是加强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突出加强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廉政建设制度和贯彻行风评议制度,先后召集民营企业主对各部门进行行风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社会反映比较良好。二是坚决制止“三乱”(强行摊派、强行收费和乱罚款)。由监察、物价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登记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在行政中心审批的项目一律集中收费,有效防止了借各科名目乱收费、超标准收费、搭车收费的行为。三是热情受理投诉,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热情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协助解决个体私营企业投诉的有关问题。主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耐心为他们调解纠纷,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虽然今年我区在推进民营经济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更新慢,思想不够解放,没能完全冲破“左”的禁锢和旧的思维定势。二是政策到位率差,实施措施很不够完善,手脚还不够放开,有的机构办事还繁杂缓慢,具体落实差距较大。虽然近年来自治区、市及我区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及周边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相比,我区仍缺少减压鼓励,解忧助跑的宽松环境。甚至有个别人员思想上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常以管理者自居,挫伤了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在金融、税收、土地征用、能源供应和项目审批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和公有制经济成份一视同仁,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三是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资金筹措困难,民营经济自身积累的资金难于满足进一步扩张发展的需要,但又很难取得国家资金的支持,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并解决。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篇4

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反映,是思想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我们瓯海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硬环境仍相对落后、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的现实,唯有在发展软环境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用良好的软环境助推经济的大发展,促进我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务必从事关瓯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全力推动创业创新,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下大力气建立起思想环境开放进取,政策环境宽松优惠,政务环境务实高效,法治环境公正廉明,市场环境诚信有序,政治环境风清气正的软环境体系。为进一步优化服务、创优环境,有效帮助我区企业实现稳定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现就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1、狠抓清费减负。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区取消(暂停、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项目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为企业和百姓生产、生活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2、以政策创新促进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以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契机,结合瓯海实际,继续推进涉企政策创新。在积极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研究制定实施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等政策性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管理、营销、品牌创新。认真落实工业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及时做好临时性适当下浮企业社保费缴费比例,减免困难企业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税费减免及时受理、及时审批、及时退库。

3、为企业重组并购提供服务。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土地占用多、经营困难的企业,鼓励各类企业进行重组并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鼓励优质规模大企业重组兼并,扩大品牌、标准、专利的规模化生产。对可能产生债务风险的企业,金融部门要主动服务,鼓励支持其它企业重组并购,并帮助争取减免不良贷款,以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服务的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各产权交易部门要简化手续,优化服务,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税

—2— 务部门要简化程序按照企业改制重组可享受若干契税减免优惠和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的精神支持企业重组并购。对改制重组过程中发生的股权比例变化,没涉及个人货币资金所得,缓征个人所得税,对股东股份转让按实际交易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工商部门要为企业改制改组开辟绿色通道,企业因产权重组需要变更注册资本的允许其资产评估增值部分转增资本金,快捷办理相关手续。

4、推进政企银联动,努力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我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科技轻工业、休闲旅游业要求的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当中消化企业不良资产。支持金融创新,规范发展股权质押贷款,扩大动产抵押范围。允许暂闲资本向外拆借。

5、推进部门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加快行政机关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工作,即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许可科室向行政审批中心集中,项目进中心到位、部门对窗口授权到位,禁止“厅”外审批和体外循环。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并建立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对审批过程的监督。

6、完善开发区企业的相关协调服务制度。建立开发区特殊企业或项目入园决策咨询协调制度,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经贸、—3— 环保等相关部门参与,进行事先审查,提出建议要求,共同把好入园门槛。建立开发区企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度,由行政审批中心会同开发区管委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联合验收,避免多头验收、重复验收,减少扰企现象,并要加快“两证”办理。建立开发区企业项目变更协调制度,由行政审批中心牵头,开发区管委会、国土、建设、消防、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对开发区企业项目的容积率、企业总平面图的调整,根据企业投资强度的提高,按照不同行业特点,作相应变更。

7、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研究建立加强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记录共享的机制,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整合其他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掌握的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建立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及时公布经营主体的信誉情况。

8、提高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水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并要切实防止出现“部门利益制度化”问题。制定涉及公共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凡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符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不利于创业创新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文件和规定,都要予以修订或取消。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做法都可以大胆探索,在发展中逐步规范。

—4—

9、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公开、公正办理各类案件,保护各种经济成分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强化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意识,涉及投资环境和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必须依法限期办结。对困难企业的诉讼费用依法实行缓减免,降低企业诉讼成本。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对企业实施执法行为时,不随意进行封账、封户、拘传法人。逐步完善法律服务市场,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10、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合理确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企业的行政处罚行为应当公正、公开、合法,应加强行政层级监督,做好行政复议工作。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符合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原则,并要防止死抠条规,对带有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行为和标准按照不同情节进行细化分解。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事项的违法行为外,对其他行政处罚原则上要按照“就小不就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制定出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执行标准。其中:违法行为轻微,未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后果的,进行教育,不予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违法行为,按最低限处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并处一定幅度罚款的违法行为,只确定一个罚款标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标准幅度较大的违法行为,根据情节,确定具体标准;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了多个处罚标

—5— 准的,合并执行一个标准。要探索试行首违不罚预警制,对企业的初次违规行为,确系对社会公共利益不会造成实质性危害的,由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进行教育约谈,企业能够主动改正违规行为的,可免于处罚。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根本好转,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当成硬任务,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落实各项任务措施。各部门要从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发为企业服务的工作热情,破除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等多种干扰和阻碍,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收费与服务、监督与执法、条条与块块、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时时刻刻为工作大局着想,落实有关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规定和要求。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治理和监督,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软环境、处处培育软环境、共同优化软环境的氛围。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

党派:民革 区政协委员

界别:科技(科协)温州中源会计师事务所所长

姓名:刘旭海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对进一步增加县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县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650户,私营企业167户。截止到今年6月,全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1785户,私营企业549户,累计注册资金6.6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100—500万元的有111户,500—1000万元的有18户,超千万元的有13户。全县5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37家是民营企业,占68%,实现工业产值占72.7%,销售收入占73.2%,完成工业增加值占74.2%。

当前,我县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数量稳步增长,实力迅速壮大;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压滤机滤布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很多得天独厚条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至少有30万农村劳动力被释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医药、毛发、再生铅冶炼、木材、绳网、筛网、中药材、装饰板条、红芋三粉等十二个专业市场拉动力较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0x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亿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我县老板多,能人多,大户多,他们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发展意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优的.人才资源。

但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服务机制不健全,民间投资创业氛围不浓;家庭式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能很好地在民企中实行;思想观念滞后,人才不能向民企有效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向亟待调整等不利因素,制约或延缓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对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结合全市开展的“奋力崛起”大讨论,在广大民营企业家中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破除部分民营企业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破除部分业主“吃饱穿暖即是福”的小农守旧意识,大力倡导兴业创业、成就一番事业的社会风尚。政府职能部门要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企业评机关”活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督促政府职能部门规范管理,有效清除发展障碍,为民营企业创造发展的有利环境。

2、以技术和人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科委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与国外知名大企业联合,与拥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联合,引进科学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民营企业象贝克药业引进关键技术人才一样,不惜重金引进人才,邀请国内外著名民营经济专家学者来讲座、“会诊”、出谋划策;聘请急缺、紧缺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来就业;组织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到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学艺;由工商联负责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经验、信息共享。

3、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滤布拓展服务领域,强化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业务。在信贷资金上,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对发展前景广阔的私营企业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植。

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筹集资金。推广安徽华源医药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经验,采取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等模式,在我县再成立三至五家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鼓励民营企业调整投资方向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承包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重组,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厂房、土地、人才等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竞争力不强的民营企业,动员经营者通过出让产权与大企业联合,吸引外来技术和资金,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更新。通过循环出让产权,实现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增强民营经济实力的目的。

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拓展。譬如,投资非义务阶段教育事业,通过改善办学设施和条件,取得丰厚回报。

5、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

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着力构建民间投资信息网,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资讯等服务。

株洲市民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篇6

近年来,株洲市民营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势力、产业结构、社会贡献、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强劲。

(一)经济势力不断增强,引领发展势头强劲

株洲民营经济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整体经济势力不断增强。从株洲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和近两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分析,株洲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人数、财政税收等方面表现突出,发展动力十足,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

1.整体经济势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呈现稳步加快的发展势头。2010 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97.5 亿元,增速为15.5%,高于GDP增速0.2 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4.6%。到2013 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 128 亿元,比2010 年提高了2 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57.9%。2014 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 233.4 亿元,增速为9.6%,占GDP的比重达5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264.6 亿元,同比增长21.1%,是2010 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5 倍。

2.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10 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503.4 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2.3%。到2013 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 020.8 亿元,同比增长28.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7.8%,比2010 年提高5.5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中,民间投资类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0%,说明民间投资中产业项目投资比重更高,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更足、后劲更强。株洲市的民营经济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在领跑株洲经济发展。

3.高新技术项目转化的主战场

株洲市依托电力机车研究所,以及钻石切削、千金药业、唐人神集团等优势工业,建立了变流技术、硬质合金深加工、肉制品加工、农机装备等31 家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株洲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据初步调查,全市近60%的科技项目是民营工业企业完成的,70%的专利技术是民营工业企业申请注册的,4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也是由民营工业企业完成的。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3 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一产业增加值57.3 亿元,二产业增加值747.1 亿元,三产业增加值323.8 亿元,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1:66.2:28.7。相比2010 年的7.5:61.5:31,一产业和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4、2.3 个百分点,二产业则在整个民营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4.7 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全部经济结构比的7.9:60.2:31.9,虽然两者保持同步的二三一结构,但民营经济的一、三产业分别比全部经济低2.8 和3.1 个百分点,二产业比全部经济高6 个百分点。可见,二产业是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2.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放开,市场准入政策不断放宽。民营企业投资深入各行各业,不仅在传统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行业有了广泛的发展,而且在金融、教育、基础设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领域也得到不断拓展。

(三)社会贡献不断增加,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

1.吸纳劳动就业能力强

二、三产业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从2010 年的110.5 万人增加到2013 年的125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9%。吸纳了大量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城乡居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2.创造了大量财富,增加了地方财源

2012 年,株洲市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07 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2013 年全市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40 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占全部税收的比重高达80%。

3.在扶贫济困方面,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株洲市共有2 800 多名非公经济人士,706 家非公企业,与486 个村对接项目501 个。参与蜡烛助教和爱心助残、敬老行动,捐建“光彩学校”12 所。57 家民营企业参与全市党建帮扶工作,帮扶炎陵、茶陵县32 个国家级贫困村,帮扶资金达200 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投资各项光彩事业、捐赠公益事业超亿元[1]。

4.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1995 年以前,株洲市民营企业主要是为独资的形式,几乎没有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到了2006 年,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私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比重仍然很小。到2013 年,公司制己经成为了株洲私营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不断突破以家族为核心的管理分配方式;同时,自觉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建立了与现代化市场要求相适应的高效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株洲市从2013 年4 月开始全面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向现代企业方向转变,并出台税费减免、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截至2015 年底,全市已完成“个转企”5 783 户;新增规模企业608 家[2]。

二、当前株洲市民营经济发展值得警惕的几个问题

株洲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民营企业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具成长性、吸纳就业最多的市场主体。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加剧

从投资到位资金情况看,2015 年同比增长12.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的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数量占总数的比重最近两月一直保持在44%以上。由于资金紧张,企业缩减了采购活动,部分行业间相互拖欠现象增多,销售回款较慢,民间借贷风险开始凸显。据调查,2014 年11 月,先后有金汇源、财富万家、丰鑫老板“跑路”,后又有月神、星标、勇同、胜善等公司关门倒闭。短短半个月8 家投资公司出事。资金紧张、现金流不畅,对目前企业采购、生产、投资等经营活动均产生了较大影响,给社会稳定也带来了一定隐患,需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缓解资金紧张矛盾。

(二)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突出

这一方面导致工业增速回升乏力,另一方面也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稳增长要求强烈的背景下,一定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遏制盲目投资的冲动,力求避免过剩产能进一步扩大。

(三)企业成本上升

近年来,成本上升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我们在一项关于“株洲民营企业成本调查”显示:排名第一的是“人工成本”,占76%;排名第二的是“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占54.5%。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物料采购价格和环保成本也在“上升”。分行业看,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工、医药、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和金属制品等行业企业环保支出增加相对较多。

参考文献

[1]株洲市工商业联合会.凝心聚力打造非公经济升级版[Z].2015-03-06.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篇7

一、丁市长重要讲话的主要精神

就推进争创“名企、名品、名人”工作,丁大卫市长讲了三点意见:

(一)深化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活动,必须高度重视争创“三名”工作。

首先,争创“三名”是我市民营经济成功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在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南通市委、市政府把争创“三名”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在认真总结和提炼南通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更加重视“三名”工作,把区域经济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从自发地抓“三名”到自觉地抓“三名”,争取更多的名企、名品、名人脱颖而出。

其次,争创“三名”是提升南通民营经济发展质态的现实需要。从总量看,南通市个体工商户总数及其注册资金在全省领先,私营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均列全省第4位。但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南通民营经济在发展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今年1-6月份,南通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2751万元,大大低于全省4582万元的平均水平。在争创名牌方面,南通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件,分别低于苏州的30件、无锡的15件、常州的13件、南京的9件和扬州的8件;南通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苏著名商标”64件,驰、著名商标拥有量是苏州的五分之

二、无锡的二分之一,比常州少12件。因此,在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进程中,必须在强势推进量的扩张的同时,通过大力争创“三名”,全力以赴提升质态,尽快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三,争创“三名”是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子。

(二)实现“三名”工作新突破,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要研究制订南通市“十一·五”期间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争创“三名”的发展目标,并列入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每年成功创建20件以上“江苏名牌产品”或“江苏著名商标”,3-5件“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对年销售超亿元企业,逐一明确做大做强的奋斗目标,培育一大批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市场占有率等在全南通市、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属于领先地位的名牌企业。形成一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和号召力的高素质企业家群体。各县(市)还要认真分析做大做强、争创“三名”工作的现状,研究制订争先进位的工作目标,每年培育多少个国家级、省级、南通市级名牌产品、商标,培育多少家在南通市、全省、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头兵,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原则上各县(市)区每年都要力争成功创建1件以上“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3件以上“江苏名牌产品”或“江苏著名商标”,2006年各县(市)还要全面实现“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同时,要将这些目标逐一分解落实到乡镇、企业,逐一明确责任主体,真正形成层层有压力、人人想赶超的目标导向和工作氛围。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将这些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采取“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办法,解决企业的个性问题,帮助民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要加大名牌战略推进力度。对新确认为“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由政府给予企业经营层及有功人员50万元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名牌企业按照产业布局规划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对引入园区内的企业和项目,竣工后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要加大资源要素配置的倾斜力度。在资金调度、规划选址、用地指标分配、要素供给等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企业家集中。要加大争创“三名”的宣传力度。各级宣传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体要把名企、名品、名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支持“三名”的舆论氛围。要引导民营企业自身在高等级宣传媒体中加大宣传力度,对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城市及高速公路边进行广告宣传并获得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专项补贴。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要面向民营企业,加强争创“三名”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培训。要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打击假冒、规范和整治市场秩序的力度,保护名牌的声誉。要引导企业积极采取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快推进国际通行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要加快建立民营企业高级人才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家以及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既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熟悉企业情况,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要坚决杜绝一切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增加企业负担的乱评比、乱认定、乱推荐活动。

(三)确保争创“三名”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强化领导。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支持争创“三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

二是要整合力量,整体联动。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是全市民营经济争创“三名”工作的总体协调机构,要把培育“三名”作为当前深入推进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重要抓手,统一协调。市名推会要加强对各行业名牌发展工作的规划引导和创名牌工作计划任务的分解落实,把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的创建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考核、一同奖励。民发办要定期研究争创“三名”工作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强化部署,强化督查。质监局、工商局要每年都排出全市争创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滚动计划,指导企业开展创名工作。发改委、经贸委、民发办、外经贸局等有关综合经济部门,国土、国税、地税和金融等部门要加强服务,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争创“三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政法部门和相关执法部门要维护名牌声誉,打击假冒伪劣,创造有利于名牌长盛不衰的法治环境。工商联、行业商会要利用职能优势,发挥纽带作用和行业管理作用,搭建企业家之间进行商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是要强化责任,强势推进。市县都要建立争创“三名”的目标考核机制,把争创“三名”的实绩、名牌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等硬性指标纳入民营经济考核体系。

就推进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丁大卫市长也强调了三点:

一要保持强势推进态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松劲的思想、厌战的情绪,不断在高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二要扭住当前工作重点。一是围绕“六个一批”,狠抓全民创业。二是结合争创“三名”,促进做大做强。各地要总结分析今年重点培育的10家骨干民营企业运行情况,本地企业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的位次怎样,深入研究并拿出争先进位的目标、计划和措施。三是推进集约发展,做强产业集群。要在特色板块建设上求突破。要积极培育大型市场。四是加大招商攻势,推进民资招商。民资招商是今年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民资招商总体情况是好的,工作是有起色的,但不平衡性也很大,要进一步大力推进民资招商,再掀新一轮招商热潮,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要强化压力传导机制。抓民营经济,要以考核为抓手,一如既往地强化压力传导,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群众的创造性释放出来。

二、吴副市长点评1-8月份民营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1-8月份南通市民营经济发展突出亮点。

1、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至8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突破30万户,达30.9万户,高出第二位的苏州6万多户;私营企业突破6万户,达6.11万户,列全省第四位;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数突破800亿元,达821亿元,列全省第四位。上述三项指标的增幅均比全省平均增幅高约20个百分点,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

2、民资招商成效显著。1-8月份,全市引进市外民营企业1530家,实际投资额120多亿元,登记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额33.8亿元,接近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新增注册资本额的一半。全市引进市外民资项目平均注册资本达221万元,分别比新发展私营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平均单体规模多98万元、94万元,其中启东引进的市外民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达到了515万元。全市引进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民资项目58个,其中启东19个,约占全市的1/3,通州16个,占全市1/4强。

3、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一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1-8月份,全市重点培育的90家骨干民营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江苏综艺股份、宝港油脂、海门光缆厂、江苏中天光缆集团、江苏英田集团等5家,超5亿元企业有南通富士通微电子等10家企业。预计全年销售达到5亿元的企业共有30家,比上年净增10家以上。二是名牌档次不断攀升。至8月底,全市民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分别是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的盖天力和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江山。中国名牌产品有6个,继去年海安鑫缘牌真丝绸之后,今年新增了海安鑫缘牌桑蚕丝、海安友帮变压器公司的三力牌浸油式变压器,通州大富豪啤酒、宝港油脂公司的禧万年牌菜籽油和罗莱床上用品公司的罗莱牌床上用品等5个中国名牌。此外到目前为止,南通市共拥有江苏省著名商标64件,江苏省名牌产品75个。三是板块经济快速增长。1-8月份,全市重点培育的22个特色板块产业中,集聚了3319家民营企业,有19个板块营业收入已超过10亿元,其中海安纺织、通州家纺、通州电子产业、海门家纺经济等4大板块,营业收入均超50亿元,以通州家纺和海门三星为代表的南通家纺板块营业收入达到215.2亿元。四是民企上市取得新进展。全市现有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7家,其中启东市2家:江苏顺天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风神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境外上市通道企业2家:通州的港德油脂有限公司和江苏中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证监会审核的企业1家,是通州市的江苏东源股份有限公司。

4、固定资产民间投资独领风骚。一是民间投资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力量。1-8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民间投资372.47亿元,同比增长了58.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产69.3%,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4.8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增长改变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格局。三是规模以上私营、个体投资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二)今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今年目标完成情况:1-8月份,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1.9万户,超出全年目标7.9万户;新增私营企业1.57万户,注册资金192.9亿元,分别超出全年目标0.57万户和42.9亿元。1-8月份,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高出24.8个百分点,超出目标19.8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考评情况:六个县(市)综合考评,第一名海安县,538.6分;第二名通州市,528.3分;第三名海门市,496.8分;第四名如东县,478分;第五名启东市,367.4分;第六名如皋市,346.7分。单项考评,净增个体工商户第一名为海门市,新增私营企业数第一名为通州市,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第一名海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营业收入第一名如东县,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第一名海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第一名通州市,引进市外民资第一名海安县。引进市外民资考评,第一名海安县引进市外民资10.08亿元,完成率84%;第二名通州市引进6.77亿元,完成率45.1%;第三名如东县引进4.99亿元,完成率41.6%;第四名启东市引进4.59亿元,完成率30.6%;第五名如皋市引进3.6亿元,完成率30%;第六名海门市引进2.57亿元,完成率17.2%。

今年以来,各地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如个别地方为了应付考核,不切实际地片面追求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少数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外资轻民资现象,对签约项目跟踪落实不到位;部分地方做大做强不明显等等。

三、贯彻落实南通市会议精神的建议

(一)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1、今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发展质量居南通市前列。截止9月20日,全市已登记个体工商户19488户,其中,今年新发展4677户;已登记私营企业4929家,注册资本额68.3亿元,其中新发展私营企业612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10.3亿元。新增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406家,占全市私营企业的66%,同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新增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3.6%,平均注册规模由去年同期的151万元上升至215万元。今年8月初,南通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的民营经济发展实绩核查中,启东市申报真实率达到100%,受到南通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今年1-8月份,启东市引进境内市外资金项目89个,注册资本额4.59亿元,平均单体注册资本额515万元,列南通市各县(市)区第一,比南通市平均注册规模高294万元。

二是民营工业运行状态明显提升。1-8月份,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1.8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0.1亿元,占全市民营工业总量的41.8%,同比增长39.6%。民营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7.98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利税总额7.17亿元,同比增长46.4%;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营业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44.9%。1-8月份,全市民营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43亿元,同比增长60%。1-8月份,电动工具、海洋经济、精细化工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06亿元、13.67亿元、23.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77%、3.1%、33.66%。中国天汾科技五金城、吕四港镇水产品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28.37亿元、4.03亿元,分别增长22.09%、3.92%。

三是“十个100工程”进展顺利。1-8月份,全市乡镇机关干部离岗创业38人,村干部创办民营企业34家,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办民营企业90家,民营企业合资嫁接44家,外地民营企业来启落户96家,实施技改的民营企业127家,拟新增民营定报企业96个。

2、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速度与兄弟县(市)相比有很大差距。截止8月底,启东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3908户,完成年计划的65.1%,新增户数居南通六县(市)最后一名,仅与海门市一个三星镇相当;新增私营企业556家,完成年计划的37.1%,新增家数仅是通州的八分之一,海门和如东的五分之一,海安和如皋的三分之一,比南通市最多的乡镇海安镇还少38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9.4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2 %,新增注册资本额仅是通州和海门的四分之一,如东的二分之一,海安和如皋的三分之一,比南通市乡镇第一名掘港镇仅多1.7亿元。在南通市民营经济综合考评中,上述三项指标总分250分,启东仅得73.7分,分别比海门、通州、如东、海安、如皋少133分、110分、92分、79分和24分。启东在南通六县(市)民营经济综合考评中得分落后,主要就是上述三项指标得分的落后。

二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和板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总量看,今年1-8月份,启东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工业销售收入79.98亿元,同比增长38%。在南通市六县(市)中,销售收入仅比如东县高3.36亿元,比通州、海门、海安和如皋分别少65亿、37亿、26亿和12亿元;增幅高于如皋和海门市,但比如东、海安和通州分别低18.8和4个百分点。从民营工业骨干企业看,今年1-8月份,在南通市前30强中,启东最高的林洋电子公司实现销售6.42亿元,仅列南通市第12名。从板块经济看,南通市重点培育的22个特色板块中,启东仅有3个;最大产业电动工具业实现营业收入30.06亿元,远远低于海安纺织、通州家纺、通州电子和海门家纺产业的营业收入水平。

三是引进境内市外民资单体规模大,但项目个数少,引资总量小。今年1-8月份,启东引进境内市外资金项目89个,注册资本额4.59亿元,完成南通市下达目标任务的30.6%,引资项目平均单体注册规模515万元。其中,平均单体规模在南通市各县(市)区中遥遥领先,是南通市平均水平的2.5倍,是引资个数最多县(市)海安县平均水平的3.5倍。但项目个数仅是海安县的八分之一,是如东和海门的二分之一;注册资金到帐额不到海安的二分之一,仅是通州的三分之二。

3、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打算

一是强化民营经济是主流经济、富民经济的发展共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是培育区域产业特色,致富一方百姓,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从目前全市全民创业的完成数据看,还是从乡镇实际开展的工作看,我们启东确实与兄弟县(市)有一定的差距。据我们调查,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对民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现实意义认识不清,序时进展挂一漏万,工作措施心中无数。建议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是主流经济、富民经济的发展共识,要正确处理好培育顶天立地企业与发展铺天盖地创业,推进招商引资与现有企业技改以及吸引外资与聚集民资之间的关系,坚持内资、外资两资齐抓、两轮联动。建议结合国庆节上班后的10月份大办会议,召开全市争创“三名”工作暨民营经济推进会,对各镇乡民营经济发展要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落实更加明确的责任。

二是健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把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作为职能部门,我们民发局自8月中旬起,建立了机关干部包干联系镇乡责任制。每个局领导挂钩联系两个片,每个机关干部蹲点负责2-3个乡镇。要求每个机关干部有一半以上工作时间在乡镇开展调研、指导、督促和帮扶工作,人人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员、宣传员、统计员和战斗员。同时,我们民发局和启东工商局已经商定,将从10月份起,两个部门捆绑行动、共同工作,对全市各乡镇由两个部门共同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由两个部门共同派出专门人员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服务。共同工作开展情况坚持一周一交流、一月一汇总,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市委、市政府定期召集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成员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职能作用,把全民创业的门槛降得更低、手续减得更少、渠道拓得更宽、环境创得更优,真正实现全民“无障碍”创业。建议在条件许可时,借鉴兄弟县(市)经验,把指导、督促、支持全民创业列入市级机关各部门共同目标、任务,以机关干部、党员领导的全员指导、支持创业来激发、带动全社会的全民创业。

三是组织“全民动员、联动创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竞赛活动。今年第四季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以“全民动员、联动创业”为主题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竞赛活动。对全民创业各项指标进行再落实,对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进行再落实,对民资招商进行再落实,对“10个100工程”进行再落实。要市镇、镇村、村组上下联动,要市内市外、镇内镇外、村内村外联动,要干群、党群联动,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起来,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业潜能充分激发起来,形成一股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创业热潮,以此推动圆满完成全民创业和民资招商等民营经济各项目标任务。

四是营造立体化、全覆盖、可持续的浓厚氛围。今年4月份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民发局会同市文化局、广电局和新闻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了“五个一”的全民创业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市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从10月份起,市民发局将配合、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信息中心、广电局等部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进一步强势推进、纵深推进全民创业的宣传、引导和发动工作。要建立“启东全民创业网站”,在市电视台和电台,在《今日启东》等媒体开设规律性、固定化的“全民创业”专栏,开展启东百佳创业典型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全民创业文艺巡演等,实现全民创业宣传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上的立体化、全覆盖和可持续,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激发创业热情,培训创业技能,倡导创业精神,使更多的人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真正使全民创业成为启东江海大地上的主旋律。

(二)关于推进争创“三名”工作。

1、我市品牌培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三名”培育工程,企业创牌积极性越来越高,一大批企业走上了创品牌、促发展的路子。到目前,全市拥有驰、著、知名商标33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江苏省著名商标8件,南通市知名商标24件;拥有南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2只,其中,江苏省名牌产品10只,南通市名牌产品22只。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的“盖天力”商标在南通市第二个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我市知名商标以上件数在南通市六县(市)列第五位,南通市以上名牌产品只数列南通市六县(市)第三位。天汾电动工具曾是全国打假的重点,但近几年,广大电动工具企业商标意识、名牌意识不断增强,正在逐步实现从仿制、冒用他人品牌向自创品牌转变。目前,我市电动工具产业拥有注册商标180只,其中南通市知名商标7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件;南通市名牌产品6只,江苏省名牌产品2只。

2、我市品牌培育工程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品牌的规模优势不明显。目前,全市还没有全国名牌产品,省级品牌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到2004年底,销售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还没有,名牌的规模效应未能发挥。

二是部分传统优势行业知名品牌不多。如我市服装业、玩具业产销规模较大,但逐渐衰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度依赖贴牌生产方式,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吕四海产品加工出口量较大,但也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

三是品牌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仍有相当部分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薄弱,对品牌价值认识不足,在合资合作、改制重组中,不重视品牌的保护,一些传统的知名品牌被弃置。对品牌认识不到位也直接导致了对品牌的投入不足。

四是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制售假冒名牌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机械电子、电动工具等行业名牌产品假冒情况依然存在,极大地损害了我市品牌产品的声誉和企业的利益。

3、推进我市争创“三名”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南通市政府丁大卫市长强调,推进争创“三名”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必然要求,是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重要举措。建议市委、市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名企、名品和名人”的培育工作,建立市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三名”培育工作。

二是要完善规划,整体推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家中,产品是核心,企业是基础,企业家是根本。政府要着力于培育名牌企业,企业要着力于创立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最终会铸就名牌企业家。完善规划首先是政府要制订、完善培育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家的总体规划;其次,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制订、实施“三名”培育规划,要形成全社会立体化的培育规划,并整体协调一致地组织推进。

三是要政策激励,导治结合。培育“三名”,主要靠“导”,即政策激励、各方扶持。首先要宣传、贯彻、落实已有的各项培育、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名牌培育、申报的投入力度。其次要把“三名”培育与荣誉评定、企业办园、土地指标调拨、资金融通和人才支持等生产要素整合结合起来。建议今后制订、实施“一企一策”时,要有相应的品牌培育要求;各级各部门的各种资源配置在政策(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层面和操作层面都要向“三名”倾斜,全力扶优培强。第四要加大“治”的力度,要结合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坚决维护品牌声誉。

上一篇:土木工程概论的特点与教学探讨的论文下一篇:机械专业毕业生实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