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成效分析论文(精选10篇)
摘要:文章主要对天祝县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浅谈,为更好地推进当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必要性;成效;天祝县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天祝县目前有3万名农牧民生活在金强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该区域自然条件严酷,脱贫致富需求十分迫切。为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促进藏区和谐、稳定与发展,在不增加金强河现状用水指标,不减少下泄水量的前提下,对生活在高海拔区的移民进行搬迁,实施南阳山下山入川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为加快天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已成为支持天祝藏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工业园区比邻金强河,其水源主要保证金强河灌区及沿岸农村人畜饮水,水资源十分紧张,已无法满足园区工业用水的要求,严重制约工业的.发展。位于石门河下游的石门滩和华藏寺灌溉区,由于无调蓄工程,属河床式无坝引水,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通过修建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可以解决工业园区用水矛盾和草原生态灌溉问题。向工业园区供水,可以促进当地和周边地区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天祝藏区的经济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随着武威市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这就要求农业内部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要求必须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实现最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随着水权的逐步明细,农牧民要用有限的水权实现收入增加,就必须改变灌溉方式的现状,采用高效节水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亩产量及单方水产出,实现农民增收。天祝县地处黄河、石羊河源头,保护生态环境、水源涵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本地区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量,增加生态供水量,对遏制生态恶化趋势,避免河西走廊生态屏障被拦腰切断,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天祝县紧抓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的政策叠加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利项目的实施,修建(改造)渠道196.81km;铺设供水管道3418.26km;新建引水枢纽1座;泵站3座,总扬程375m;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净化水厂12座;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渠道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解决农村人口12.85万人和5555名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全县人畜饮水基本条件得到改善,人饮工程普及率达到9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使1个乡镇3.86万人在干旱时期用水得到保证;新建水库2座,总库容684万m3,使水资源利用率由9.1%提高到12%,提高近4个百分点;治理河道治理河长37.93km,新建堤防78.88km,使项目区防洪能力达到一遇的防洪标准;对3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新建农牧村护田护村堤防57.59km,使部分乡村河道防洪能力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是天祝县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通过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灌区现状发生了突破性改观,一是天祝县石门调蓄引水工程的建设,满足了天祝县宽沟工业园区、水泉―上滩工业园区及工业园区自备电厂用水要求,兼顾宽沟1.5万亩牧草灌溉及宽沟村1448人的用水;二是天祝县南阳山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骨干工程的建设,为实现将居住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8个乡镇的3万农牧民搬迁安置到南阳山片,发展节水高效的设施农牧业,同时解决现项目区2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从根本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取得的成效
(一)重点水源工程得以立项建设,水资源利用效率
大幅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县人民期盼半个多世纪的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建成试运行,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水资源保障。二道墩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结束了全县无水资源综合利用骨干工程的历史,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二)民生水利得以快速发展,水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这五年,是农牧民群众获得民生水利实惠最多的时期。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24处,建设净化水厂12处,铺设各类管道2749.2km,解决16.19万农村人口和5604名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全县农牧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人饮项目建设由分散小型向水厂集中供水转变,结束了天祝县农村供水没有净化水厂的历史,农村供水取得了质的突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16%,基本实现了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累计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牧草节水示范项目、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项目等农田水利项目11项,修建改造渠道230.55km;铺设供水管道3260.14km,改建引水枢纽4处,新增灌溉面积2.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3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8万亩,解决了13.88万亩日光温室和养殖畜棚的供水问题,农牧业生产供水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三)着力夯实防汛抗旱基础,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加强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5年来,共治理河道99.23km,新建河道堤防158.078km,山洪沟道防护工程79.2km,完成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1项抗旱引提调应急水源工程;连续四年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基本建立了全县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体系和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全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各类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有效应对了易灾地区水旱灾害。
(四)水利改革得以有效推进,水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设立了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中心、抗旱防汛服务队等水利机构,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日趋完善,建成了全县水资源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不断得以加强,严格河道建设项目及河道采砂管理,积极开展河道确权划界工作,保持了河道行洪畅通;着力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全面落实管理责任,供水保障程度和供水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形式分析
(一) 已建工程的产权改制形式
1、承包。
所谓承包即是在工程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 由承包方与发包方签订承包合同, 承包方按发包方的意愿进行管理或经营, 按合同规定向资产所有者交纳承包费。这是一种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入到水利行业的形式, 将“小农水”整体承包给个人或团体。在承包期内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承包给农户。双方签订承包合同, 在合同中写明承包费用、水价及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尤其是承包方具体的服务任务和工程的管护标准需要在合同中具体体现。从承包主体有个人和合伙两种情况, 在承包期内承包者自主经营自负赢亏。
2、租赁。
租赁就是一方向另一方支付租金, 以取得在一定时间内对另一方资产的使用权。从企业和财会角度来讲, 承包和租赁区别具体体现在: (1) 承包经营是以一定的经营利润为目的, 对象是经营成果;租赁经营则是以资产使用权的转移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标的, 对象是资产; (2) 承包的自主权不完全, 而租赁产权分离的比较彻底; (3) 由于租赁经营需要实行财产担保, 风险比承包高; (4) 经营期间新增资本属于租赁经营者, 但不属于承包经营者。
3、拍卖。
拍卖是根据工程造价和灌溉能力确定底价, 按照自愿、公平、竞争的原则, 公开竞价拍卖水利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或所有权, 年限为5~20年, 一般不超过50年。拍卖主要分为经营权、使用权的拍卖和所有权的拍卖。一般来说, 规模小的工程拍卖所有权, 规模大的工程拍卖使用权。承包和租赁相比, 拍卖属于比较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形式。
4、股份合作制。
建设“小农水”的关键是资金是否能够顺利筹集, 而股份合作制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 是一种农民自愿合作办水利的新形式。农民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由农民联合在承包租赁的土地上, 通过入股合作新建、购买或承包、租赁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农民可以入股, 集体和国家也可入股, 不仅资金入股, 还可以以劳力、土地和技术入股。入股农民共同出资、共同劳动, 共同拥有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既取得劳动报酬, 又按股分红 (国家股一般不分红) ,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金、技术和人力等的不足。
(二) 未建工程的产权改制形式
1、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兴建和管理。
按照水系或者村、组为组建单位先建立用水者协会, 然后具体的筹资、建设、运行和维护均由协会负责管理。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新的协会是否能够承担和胜任这些职责。
2、集体兴建, 专人管理。
指工程及配套设施全部由集体出资兴建和购买, 村委会委派专人负责管理。这种模式与原先集体兴建、管水员看护的区别在于:规划、建设时需要向农民集资, 农民就会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和维护具有发言权和监督激励, 尤其是“一事一议”制度更加促进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工程的具体管理者, 农民也有相应的选择和监督权力和激励。
3、政府、村集体与农户集体共建。
这种模式属于股份合作制的特殊形式, 指国家以一定的资金参股, 一般是鼓励性的资金投入, 希望以政府财政投资来吸引更多的其他投资, 政府资金一般是参股不分红。另外部分政府还出台优惠的政策, 鼓励农民投资搞水利。除此之外, 政府还可以技术、扶贫贷款等形式支持农民发展“小农水”, 这种建立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为纽带的股份合作制, 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有土地、有劳力但无资金、无技术的难题, 政府和集体通过投资为导向, 吸收农民的劳力和经营、维护优势达到优势互补,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扩大灌溉面积。
二、改革主要成效
1、增加“小农水”新建数量, 扩大灌溉面积,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农水”治理。改革放开建设权, 搞活经营权, 吸引了民间资本加入新建工程行列, 增加“小农水”数量。 (2) 盘活了存量资产, 拓宽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 增加“小农水的数量”, 扩大灌溉面积, 增加农民种植收入, 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 (3) 农民资本投入的增加, 相应减少国家对“小农水”的资金投入或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率, 节省的资金可以用到其他非灌溉产业, 增加其他产业的收入, 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提高了现有工程的运营效率, 提高工程的完好率和经济效益。改革将工程集中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手里, 经营者掌握了对工程的自主经营权和对工程水的使用权和处置权, 利用收取水费或种植、养殖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激励, 提高了工程管理和灌溉用水的效率。
三、小结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成效;趋势
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水利建设工程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越来越多。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普遍具有生态性、复杂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建设周期较长,这就需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否则水利工程建设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积极了施工成功的经验,因而必须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对我国未来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将有利于确保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理念不断创新。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各级政府以及广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重视,特别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涉及到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且也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理念始终走在创新的道路上。比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能够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既抓好成本管理,又抓好质量管理,更抓好安全管理,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质量较高。
二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体系建设,这一点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尽管目前我国一些中小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但这一点已经引起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入人心,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已经从传统的“人治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靠人指挥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比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着眼于增强质量管理的“协同性”,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执行力”显著提升。
三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素质较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普遍树立了“人才理念”,很多国有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还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素质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组织人员,而且还大力加强各层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因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大型水利工程单位好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发达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好于欠发达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再比如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深入分析我国不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不断加深的历史条件下,应用科技信息技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特别是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将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应当引起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重视。
二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将朝着“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这也将指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三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将朝关“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将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协同”的良好态势,这对于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国家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协调机制,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轨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各级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积极了丰富的建设与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应当坚持、丰富和发展。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创新的不断深化,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各级各类水利建设工程单位应当对这些新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并在具体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努力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蔡超.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化改革进程和形势[J].治淮,2014(09)
[2]杨春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关系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4)
[3]蒲自平.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14)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与应用势在必行,因而在设计阶段解决好相关的技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标准的生态水利工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探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并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其在水利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应用
近年来,生态水利工程系统逐渐被广泛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现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态水利工程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完整性,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考量工作不容忽视,对于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应用效果意义非凡,是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迈向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摘要:北魏农田水利建设是伴随着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转变而出现和发展的,并形成了代北地区、薄骨律镇地区、幽燕地区、徐淮地区、河洛地区等几大灌溉区。其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旱涝灾害的频仍发生使政府对农田水利事业关注有加,并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关键词:北魏;农田水利;建设
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北魏的农耕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几个大的有影响的农业灌溉区。随着军事力量向南推进,北魏对于前代所留存下来的灌溉设施继续加以利用,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兹对北魏农田水利分布区加以论考,并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代北地区
代北地区是北魏王朝的发迹地,也是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早进行的地区。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始于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之时,拓跋登国元年,“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所谓的“息众课农”也就是拓跋部落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必然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登国九年,拓跋“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杨塞外。”
〔1〕拓跋“命(元仪)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2〕从五原沿黄河到杨塞遍布屯田者,可以想见这里必然会引用黄河之水灌溉农田。《水经注》卷三《河水注》记载这一带的黄河时云:“河水又东迳阳城南。”“又东过临沃县南。……河水又东,枝津出焉。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河水又东迳阳县故城南。”这一带是今天的河套地区,黄河的支流密布,有石门水流过,又有枝津水,“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田南北二十里,注于河。”蛛网式的河流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迅速而普遍地开展起来。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以至于鲜卑族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慕容垂在登国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宝来寇五原,造舟收谷”,后被打败。这一带也因此成为北魏的粮仓,皇始二年四月,拓跋在与慕容宝交战时,“帝以军粮未集,乃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元仪罢邺围,徙屯巨鹿,集租杨城。”可见杨城周围地区是北魏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农田水利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到了天兴元年二月,拓跋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
〔3〕鼓励部落民迁徙到水利便利处从事农业生产,是北魏历史的重大转变。从时人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寻求水利便利之处从事农业生产的想法,拓跋因和跋“性尤奢淫”,收其而杀之,和跋在临刑前,对诸弟说:“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各相勉励,务自纂修。”
〔4〕观和跋之意,表面是要求其弟选择灌溉便利之处作为生存的居处,实际上是要其诸弟逃离拓跋的阵营,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水之南是发达的水利灌溉地区。水即今天的桑干河,发源于朔州一带,是当时灌溉便利的河流之一。到明元帝时仍然有新开辟的农耕地区,明元帝永兴五年八月“置新民于大宁川,给农器,计口受田。”
〔5〕大宁川有水的支流,以此而论,大宁川一带必然是灌溉便利的农耕地区,是明元帝新开拓的米粮仓。道武帝和明元帝在代北一带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北魏通过屯田积谷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魏书》卷二《太祖纪》。
〔2〕《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列传・元仪传》。
〔3〕《魏书》卷二《太祖纪》。
〔4〕《魏书》卷二十八《和跋传》。
〔5〕《魏书》卷三《太宗纪》。
代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以后的各个帝王时期仍然持续发展。景明四年十一月,宣武帝令源怀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他所了解的情况是“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旱俭,百姓困弊。”旱灾是百姓生活的重大威胁,在对百姓赈恤之后,源怀上表指出:“景明以来,北蕃连年灾旱,高原陆野,不任营殖,唯有水田,可少亩。然主将参僚,专擅腴美,瘠土荒畴给百姓,因此困弊,日月滋甚。”因北部边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旱灾频仍,只有水浇地可获丰收,然而军镇的“主将参僚”又霸占肥美的水浇地,使穷苦的百姓陷入困境。因此,源怀建议“诸镇水田,请以地令分给细民,先贫后富,若分付不平,令一人怨讼者,镇将以下连署之官,各夺一时之禄,四人已上夺禄一周。”源怀是欲通过对土地的重新分配,使贫穷的百姓得到灌溉便利的“水田”。宣武帝答诏:“省表具恤民之怀,已敕有司一依所上,下为永准。如斯之比,不便于民,损化害政者,其备列以闻。”这一建议的推行,使“时细民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1〕可见收效之大。贫穷的百姓因此而获得了灌溉便利的土地,对边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郑肇经说:“北魏时于五原郡因河溉田,官民因获其利。”〔2〕概为确切之言。
二、薄骨律镇地区
薄骨律镇在今宁夏灵武一带,这里有黄河穿过,但因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困难重重,再加之经过魏晋十六国的大乱,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对这一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加以修建的是刁雍。
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刁雍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四月末至镇,所看到的景象是:“时以夏中,不及东作,念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可见缺水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他指出“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饥俭”的原因在于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发挥效用。他认为:“夫欲育民丰国,事须大田。此土乏雨,正以引河为用。”即兴修水利,引黄河之水来灌溉农田,改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的状况。然而当时所存在的“旧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余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为之,高于水不过一丈。”这一自上古以来留存的灌渠,因为长期以来无人管理,“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浸射,往往崩颓。渠溉高悬,水不得上。虽复诸处案旧引水,水亦难求。”通过对旧有的水利设施的考察,他认为主要是原有的水利设施长时间无人维修而遭破坏,所以他上表称:“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为二。西河小狭,水广百四十步。臣今求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讫。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余顷。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官课常充,民亦丰赡。”刁雍不仅指出了旧有水利设施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新的水利设施的兴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太武帝接此表以后,对刁雍非常赞赏,下诏褒扬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必限其日数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3〕通过刁雍所进之言,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不仅认识到灌溉对粮食作物增产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于兴修水利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否则,刁雍不可能提出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
三、幽燕地区
幽燕地区位于代北的东部,与鲜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北魏时期这里的农田水利建设亦颇有特色。太武帝延和二年,张昭出任幽州刺史,“时幽州年谷不登,州廪虚罄,民多菜色。”在自责的同时,张昭“乃使富人通济贫乏,车马之家籴运外境,贫弱者劝以农桑。岁乃大熟。”〔4〕通过发
〔1〕《魏书》卷四十一《源贺传附源怀传》。
〔2〕郑肇经著《中国水利史》,上海书店,1984年5月第1版,第278页。
〔3〕《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
〔4〕《魏书》卷三十三《张蒲传》。
展农业解决居民的衣食问题,必然是建立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基础之上。卢道将在任燕郡太守时,“优礼儒生,励劝学业,敦课农桑,垦田岁倍。”〔1〕这同样可以理解为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促使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大。
正始年间,冀、定数州,频遭水害,崔楷上疏曰:“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洪波汩流,川陆连涛,原隰通望,弥漫不已,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黎藿之色。华壤膏腴,变为舄卤;菽麦禾黍,化作q蒲,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伫立也。……自彼定、冀水潦,无岁不饥;幽、瀛川河,频年泛溢。”冀、定数州因为是平原地区,所以长期以来河流在淫雨季节常常泛乱成灾,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尤大。他进而对长期以来治水的弊病进行了总结:“计水之凑下,浸润无间,九河通塞,屡有变改,不可一准古法,皆因循旧堤。何者?河决瓠子,梁、楚几危;宣防既建,水还旧迹。十数年间,户口丰衍。又决屯氏,两川分流,东北数郡之地,仅得支存。及下通灵、鸣,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离,坟井毁灭。良由水大渠狭,更不开泻,众流壅塞,曲直乘之所致也。”因为人们没有从宏观上对黄河治理进行规划和把握,使黄河的治理仅仅局限于在原有的堤坝上作小的修补,以至于灾害频仍,百姓所有的资产毁于一旦。他建议:“至若量其逶迤,穿凿涓浍,分立堤欤所在疏通,泻其,泄此陂泽。九月农罢,量役计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县遣能工,麾画形势;郡发明使,筹察可否。审地推岸,辨其脉流;树板分崖,练厥从往。别使案检,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审通塞。当境修治,不劳役远,终春自罢,未须久功。”这样即可达到“即以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粳稻,陆桑麻。必使室有久储,门丰余积”的效果。所以他表示:“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郑白,屡想王李。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丹款,实希效力,有心萤爝,乞暂施行。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邺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诚,申于今日。”对于崔楷的请求,宣武帝下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这一奏章得到了宣武帝的赞同,“事遂施行。”因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原因,“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2]
孝明帝时,裴延y任幽州刺史,对境内旧有的水利设施也予以修补,“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由于长期的废毁,再加之“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裴延y认为“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在修造过程中,裴延y“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新修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溉田百余万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3〕说明到魏收撰写《魏书》时,重新修建的水利工程仍然发挥着作用。
四、徐淮地区
徐淮地区是北魏对南方政权用兵的一个重要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因而受到重视。太和初年,薛虎子为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入公库,任其私用,常苦饥寒。”对江南地区的用兵需耗费大量的粮食,而军队战士自带军用物资的办法显然是弊多利少。因而发展徐淮地区的农业经济是迫在眉睫的事,他指出:“徐州左右,水陆壤沃,清、汴通流,足盈激灌。其中良田十万余顷。”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若以兵绢市牛,分减戍卒,计其牛数,足得万头。兴力公田,必当大获粟稻。一岁之中,且给官食,半兵耘植,余兵尚众,且耕且守,不妨捍边。一年之收,过于十倍之绢;暂时之耕,足充数载之食。于后兵资,唯须内库,五稔之后,谷帛俱溢。匪直戍士有丰饱之资,于国有吞敌之势。昔杜预田宛叶以平吴,充国耕西零以强汉。臣虽识谢古人,任当边守,庶竭尘露,有增山海。”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4〕这主要是利用淮水、泗水的水利资源发展灌溉农业,应当说薛虎子的建议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而被孝文帝所采纳。
正始元年九月丙午,宣武帝又“诏缘淮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春种粟稻,随其土宜,
〔1〕《魏书》卷四十七《卢玄传附道将传》。
〔2〕《魏书》卷五十六《崔辩传附楷传》。
〔3〕《魏书》卷六十九《裴延y传》。
〔4〕《魏书》卷四十四《薛野月者传附虎子传》。
水陆兼用,必使地无遗利,兵无余力,比及来稔,令公私俱济也。”〔1〕宣武帝颁布诏书让驻军利用当地灌溉便利的自然条件来发展农业经济,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延昌二年夏,因雨量过多使河水暴涨,河流泛滥成灾,徐州刺史李彦“相水陆形势,随便疏通,得无淹渍之害。朝廷嘉之,频诏劳勉。”〔2〕宣武帝通过对治理水灾官员的劳勉,激励官员积极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魏书》卷七十九《范绍传》云:范绍“右都水使者,录事如故,……其年冬,使还都,值朝廷有南讨之计,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八座奏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绍勤于劝课,频岁大获。”在沿淮地区通过兴修水利,进行军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地区,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杨播自高祖迁都之始,不但“参密谋焉”,而且“又修成千斤欤引J洛二水以灌京师。”〔3〕沈文秀为怀州刺史,“而大兴水田,于公私颇有利益。”〔4〕关于这一点我在拙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中已有论证。至于说北魏时期政府利用旧有的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生产,傅筑夫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早有论述,故不在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从上述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分布地区来看,农田水利分布区遍布于北魏境域内的主要地区,且呈现出由北向南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随着北魏对北方地区的占领和北方农业生产的进步而开展的。转五、发展原因
从农田水利的分布区来看,可以说在北魏境域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而这一切全得力于政府的重视和能工巧匠的积极参与。北魏时期中央政府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构和官员之设与前代没有太大差别,沿用前代设都水使者一职。奚斤在皇始年间曾出任都水使者。〔5〕叔孙建在拓跋时也曾任都水使者。〔6〕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李思穆、程公义、蒋少游都先后任都水使者。〔7〕《魏书》卷四十五《韦阆传附孙y传》载韦y在宣武帝末年“迁都水使者。所在有声。”表明其政绩显著。卢同在元叉废灵太后把持政权,“至此始为都水使者。”〔8〕司马鸿、元让、范绍在北魏末年也曾任都水使者。〔9〕都水使者的行政级别为第四品官员。〔10〕《通典》卷二十七《职官九・都水使者》云:“后魏初,皆有水衡都尉及河堤谒者、都水使者官,至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其属员有丞,“又曰参军。”中央政府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的官员人数虽然说没有大的变化,但这些人多能尽职尽责,使北魏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因这些人的高度重视而得到发展。
在中央政府设置专门人员管理的同时,皇帝多次颁发诏书督促各地官员兴修农田水利。太和元年正月辛亥,孝文帝诏曰:“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宜简以徭役,先之劝奖,相其水陆,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11〕此即要求各地官员应尽职尽责地“相其水陆”,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孝文帝曾与文明太后引见王公以下大臣,孝文帝问:“比年方割畿内及京城三部,于百姓颇有益否?”公孙邃答曰:“先者人民离散,主司猥多,至于督察,实难齐整。自方割以来,众赋易办,实有大益。”〔12〕“众赋易办”,说明代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其前提必然
〔1〕《魏书》卷八《世宗纪》。
〔2〕《魏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彦传》。
〔3〕《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86页。
〔4〕《魏书》卷六十一《沈文秀传》。
〔5〕《魏书》卷二十九《奚斤传》。
〔6〕《魏书》卷二十九《叔孙建传》。
〔7〕《魏书》卷三十九《李宝传思穆传》。卷六十《程骏列传》。卷九十一《术艺・蒋少游传》。
〔8〕《魏书》卷七十六《卢同传》。
〔9〕《魏书》卷三十七《司马楚之传附悦传》。卷六十一《张谠列传》。卷七十九《范绍传》。
〔10〕《魏书》卷一百三《职官志》。
〔11〕《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12〕《魏书》卷三十三《公孙表传附邃传》。
是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解除了旱灾威胁的后顾之忧。孝文帝太和十二年五月丁酉“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六郡,各修水田,通渠溉灌。”到了次年八月戊子又“诏诸州镇有水田之处,各通溉灌,遣匠者所在指授。”〔1〕不但下诏要求各地兴修农田水利,而且还派专门人员具体指导,足见重视的程度。太和十二年,李彪曾上疏孝文帝说:“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民,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余财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蠲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谷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2〕而《魏书》卷一一O《食货志》则迳说:“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时有水旱,不为灾也。”说明建立屯田,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
孝文帝时司马曜代兄为云中镇将、朔州刺史,曜上表请废河西苑封,与民垦殖,有关官员认为:“此麋鹿所聚,太官取给,今若与民,至于奉献时禽,惧有所阙。”孝文帝说:“此地若任稼穑,虽有兽利,事须废封。若是山涧,虞禁何损?寻先朝置此,岂苟藉斯禽,亮亦以俟军行薪蒸之用。其更论之。”司马曜“固请宜以与民,高祖从之。”将有灌溉便利的皇家封苑给与百姓,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3〕北魏永平年间杨椿为“都官尚书,监修白沟堤堰。”在为定州刺史时,“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椿以屯兵惟输此田课,更无徭役,及至闲月,即应修治,不容复劳百姓,椿亦表罢。朝廷从之。”〔4〕定州有军事屯田,但是军队不是亲自耕作,而是征发百姓“修补畦堰”,杨椿认为屯田兵没有其他徭役,因而上表要求取缔。宋弁跟随孝文帝南讨,“诏弁于豫州都督所部及东荆领叶,皆减戍士营农,水陆兼作。”〔5〕即充分发挥戍士经营农业的长处,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前文云北魏太和末年,义阳初复,范绍为宁远将军,兼义阳太守,“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利用军士在淮河沿岸进行屯田必然是为了利用淮河水利的便利。神龟末年,袁翻上表云:“凡诸州镇应徙之兵,随宜割配,且田且戍。虽外为置蠕蠕之举,内实防高车之策。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此表奏上之后,史称“时朝议是之。”〔6〕此足以看出官府在沿边诸镇从事军事屯田,即“且田且戍”必然有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北魏统治区内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见诸《魏书》记载的水旱灾害有20余次,且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水旱灾害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众多帝王不得不以各种方式解决百姓的生活困苦。皇兴二年十一月,献文帝“以州镇二十七水旱,开仓赈恤。”〔7〕孝文帝即位后的延兴三年,“是岁,州镇十一水旱,丐民田租,开仓赈恤。”太和元年十二月丁未,“诏以州郡八水旱蝗,民饥,开仓赈恤。”到了次年“州镇二十余水旱,民饥,开仓赈恤。”〔8〕宣武帝“延昌元年春正月乙巳,以频水旱,百姓饥弊,分遣使者开仓赈恤。”“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诏开仓赈恤。以京师谷贵,出仓粟八十万石以赈贫者。”次年秋八月辛卯,宣武帝又诏曰:“顷水旱互侵,频年饥俭,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烦刑之愧,朕用惧矣。”〔9〕这说明是水旱灾害造成了百姓的饥馑,而当灾害平息以后,也使封建统治者认识到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从上面所引的诸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北魏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由游牧民族过渡而来的鲜卑族,在认识到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必然以更大的热情发展农业,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则是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亚洲的一
〔1〕《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2〕《魏书》卷六十二《李彪传》。
〔3〕《魏书》卷三十七《司马楚之传附曜传》。
〔4〕《魏书》卷五十八《杨播传附椿传》。
〔5〕《魏书》卷六十三《宋弁传》。
〔6〕《魏书》卷六十九《袁翻传》。
〔7〕《魏书》卷六《显祖纪》。
〔8〕《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9〕《魏书》卷八《世宗纪》。
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靠中央政府办理,中央政府如果忽视灌溉或者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荒废下去。这就可以说明一件无法解释的事实,即大片先前耕种得很好的地区现在都荒芜不毛。”〔1〕从北魏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出面兴修水利,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来看,可以说北魏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完全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参与。因为在当时小农经济的条件下,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显然是不能从事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的。
由于乡镇涉及的地域较广,地理位置不同,具体情况也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在乡镇发展水利事业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速度越来越慢。但是,新时期乡镇水利事业的发展给原本水利工程注入了一些新的思路,不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这种治水的新思路是当代比较适合的一种治水方式。为了保证乡镇水利事业能够健康、有序、顺利的发展,就应不断强化管理,才能很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的进展,保证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
1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面临的整体形势
目前,乡镇水利工程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为了很好地提升乡镇各项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全面改善其经济结构,使得乡镇发展能够满足自身需求,更好地满足乡镇人民的生活需求。其中水利工程建设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需要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水利工程实施好坏受多重因素影响,例如,乡镇农业生产中,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将会影响已有排灌系统的运作,导致相应的水利配套设备出现问题。日常工作中,对乡镇水利工程缺失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维护,造成水利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使水利工程无法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无法发挥最理想的功效。目前,乡镇水利事业的相关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工程体系也有有待进一步完善,保证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质量,控制并避免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发生,保证乡镇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乡镇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监督工作未能切实落实。监督水利工程的实施是乡镇水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很好地为人所用,为民服务,就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但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却未能很好地实现管理到位。水利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建设质量、保证运行畅通、保证维护维修、保证功能的发挥,也就是说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出现问题,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仍却缺少一定的力度,无法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严重影响乡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导致水利工程无法很好的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提供服务,阻碍了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2.2管理目标尚未明确。随着乡镇水利工作的不断发展,要想提高乡镇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首先应该设立明确的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方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效率。在设立管理目标时,应该在管理工作中添加一定的现代化元素,这样才能符合时代要求,比如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加入高科技技术用以增加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或在树立管理目标时增加科学意识,以保证管理工作不被时代所淘汰。借鉴乡镇水利工作发展较好地区的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和互补,“取人所长、补己之短”,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利用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促进全市乡镇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2.3缺少严格具体的规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讷河市各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众所周知,规范操作对于一项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功能的发挥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无法保证正常合理的规范性,就无法为工程提供安全保障,不仅会影响水利设施的运行安全,还会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会给企业、农户、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水利工程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不重视水利管理工作,个别人为了谋取私利而没有严格按照规国家的相关规定加以管理和操作,使水利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危害了人民群众、企业和社会的利益,给水利事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2.4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日常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工作都是由管理人员执行、完成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对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乡镇地区的水利管理工作人员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管理资格,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等均有待提高。如果不能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就无法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和解决,甚至会造成新问题、新困难的发生,影响乡镇水利工作的顺利进行。
3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责任制。为了保障水利管理工作质量,应在工作实施前,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责任制,利用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对目前的工作作出改进,明确管理方向和管理目标,保证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健全的质量责任制是利用强制性规范监督工作,保证管理工作的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切实按照责任制度来贯彻执行。健全的责任制就是将每一项工作都明确分配,每个员工各负其责,以落实质量监督为目的加以严格的管理。“没有制度、不成方圆”,这样的制度是每个工程所必需的,如果没有制度作为规范,就很难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很难保证工程质量。3.2制定明确具体的管理规划。强化管理规划,在管理工作中要保证管理方向的正确性,掌握完整的实施进度,对管理工作有较为明确的宏观把握。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已具有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模式,但因地域广、覆盖面较大等实际情况,与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全市乡镇水利工程仍处于基础阶段,所以设定管理规划时应把握好目前所处的地位,利用并发挥这种基础性,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设备,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时代的要求,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以保证能够对后续工作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应该重视操作规范性,制定相关的规范措施,遏制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杜绝不良风气的滋生,保证乡镇水利工作的有序进行。3.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保证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整个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不仅包括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还包括整个团队的管理理念,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专职人员定期参加学习和培训,参加统一考核,以达到水利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以水利事业、人民利益、社会责任为出发点,保证水利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之,新时期、新发展,给乡镇水利工程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升乡镇水利工程工作质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时代发展,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为乡镇水利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乡镇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我国广西、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关系着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 也是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因此, 研究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研究能尽快发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一步完善珠江生态保护工程。所以,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推动地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2 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意义
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经过长期的努力, 在工程管理、组织实施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投入资金不足
从2000年开始, 我国政府对全国各地的防护林建设工程加大了扶持力度, 在短时间内推进全国各地防护林工程快速向前发展。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也在政府的扶持下, 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政府扶持重点逐渐转移, 尤其注重农林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在投入资金分配方面对防护林工程的投入比例明显下降。由于投入不足, 使得工程规划与实际建设工程面积脱节, 工程完成速度越来越缓慢。
2.2 农村政策调整, 影响工程建设
近年来, 我国对农业水利发展方面的扶持也越来越多, 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政策调整, 对工程建设造成直接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工程建设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扰, 组织劳动力的难度增加, 工程负责单位缺乏责任心, 对自身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造林工程建设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3 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
经过工程组织管理和相关专家人员的研究和共同努力, 珠江护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取得一些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态文明方面的成效
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改善居民生活的生态环境, 珠江防护林工程从建设以来, 目前新增建设面积已经达到7450.7hm2, 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3%。护林工程建设目前能增加的蓄水面积达到279.4万m2 (按每公顷森林可增加蓄水375m2计算) 。此外, 涵养水源效益达到55.88万元, 护林工程目前能吸收的CO2的含量高达748.5万kg。每年保土固土44.7万t。护林工程建设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覆盖面积非常广。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3.2 经济效益
护林工程施工方案自从实施以来, 已经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效, 在15年时间内, 工程已经进入主伐期, 平均每公顷能生产并出品的植物按照90m2计算, 市场单价为600元/m2, 护林工程目前的总产值已经达到4.023亿元。通过工程建设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且在尊重自然发展的前提下, 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3.3 社会效益
护林工程建设和管理本身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保障和构成部分, 能有效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护林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能很好的缓解地区劳动力结业问题, 尤其是农民工就业问题, 为当地居民提供重要的生计道路。根据相关结果统计可知, 该地通过护林工程增加的农民经济收入高达1267.564万元, 带动地方投资, 促进了地方的消费和经济增长。由此可见, 珠江护林工程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 相关部门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自身工作、明确自身职责, 进而实现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4 未来发展的对策
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应积极应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 对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为进一步推进珠江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注重队伍建设和研究, 不断提高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单位可以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到专业的培训活动中, 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能更好地开展防护林工程建设工作。其次, 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科技水平, 这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 不仅能进一步推进生态工程建设, 同时, 还能节约投入成本。所以, 为了进一步推进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发展, 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 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5 结语
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与组织管理人员以及我国政府扶持对策直接相关。但是, 珠江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效益远比问题多,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 珠江防护林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更加重视防护林工程建设研究工作, 积极应对目前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加强防护林建设工艺研究, 提高护林技术水平, 或者加强防护林管理和建设队伍培训和学习, 全面提高整体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最终, 通过工作人员不断地实践探索, 必定能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华.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2]温绍能.富源县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 2012 (6) :27~29.
[3]陈秋华.构建绿色屏障护卫珠江生态[J].国土绿化, 2013 (7) :10~11.
[4]刘兴文, 李宝船, 郭全淑, 等.泾川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 2013 (11) :91~92.
摘要: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在防洪、灌溉、排涝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水利工程还在人民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發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近年来,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减小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引入生态理念,提升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必要性、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以及生态水利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设计;应用;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是基础项目、民生工程,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于目前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各行各业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作为直接与生态环境接壤的项目,生态设计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将设计理念与生态相融合,注重水利设计与生态相协调,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意义重大。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会从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筑坝沿顺流方向建造,使得河流出现非连续性,区域原有的流动河流被水利工程阻隔成静止的湖泊,河流的水文、水流边界、流速、水深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生物物种被淘汰,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时,会对生态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生态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如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后,减少了洪水对生态系统和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减轻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改善了水生生态系统环境。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是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于已建成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对严重污染的河道和被破坏的区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能够促进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各项功能,促进综合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以生态工程设计原理和水利工程设计原理为依据,遵循安全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自我恢复原则等。
(一)安全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应以安全经济原则为主要原则。安全经济原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时,应对建设地区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依据水利工程原理、生态工程原理、水文化原理以及力学原理等进行图纸设计,规范设计流程,比对各种设计方案,通过比对选择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都较高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设计完成后的施工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图纸不得擅自更改,严禁劣质材料流入施工场地,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1]。
(二)因地制宜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最典型的特点是对流域进行控制,但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摒弃控制自然的观念,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实现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设计规划出具有生态效益的工程设计方案,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目标。
(三)系统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设计、自我恢复的能力。保持和恢复工程区生态系统平衡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协调生态发展的前提。相关研究表明,生物空间异质性较高的地区,其能创造出的生物环境就越多,生物间的生存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先对工程区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恢复进行考虑,保持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充分遵循系统自我恢复、自我设计原则,在对生态系统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使其能与生态协调发展[2]。
三、生态水利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合理科学的进行水文分析、计算
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既要满足最基本的灌溉供水需求,又要满足生态性需求。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前,应先对工程区域的水文情况以及供水需求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不同需求。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时,应合理科学的分析工程区域的水文条件,并进行合理计算,确保工程区域的水资源能够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
(二)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
河道改造是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河道改造时,应对工程建设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并严格按照生态发展基本要求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河道能够安全、长久的运行。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河道改造时应将生态理念植入设计当中,对河道的岸边、周围绿化以及水量疏浚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性的改造,并确保改造河道能够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改造河道的安全运行。良好的生态设计能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使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3]。
(三)为工程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与生态的结合,能够将河流中的堤防、水流、河道、河畔生物等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通过充分了解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并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建立起一个土壤、生物、水环境、阳光等互惠共存的水生生物系统。河道两岸的植被、灌木为昆虫、鸟类提供了觅食的场所,而河堤护底具有一定孔隙和多流速变化带,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繁衍的场所。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也将也越来越凸显,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很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需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民生工程,它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将生态理念植入设计当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各种功能,促进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水利建设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98-199.
[2]迟长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4,01:51.
关键词:施工单位;水电工程;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电建设工程的基础建设在我国也加大了发展,施工过程面临的问题较多,比如施工单位面临的管理问题就是如今较为迫切解决的难题。要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程顺利进行,企业必须要整治管理上的问题,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较为重要,企业施工单位要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政策的规定,进一步提升施工工程的管理,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才有较好的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问题日益严重,水利水电施工根据方案设计中各项指标进行水电工作,工程特性有和土木工程建设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的实施与管理上可以参考一些土木工程施工的有关资料,从而更好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但是,水电工程一般来说工程量较一般的土木工程大,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上,不能有所懈怠,施工单位要有明确的施工计划,否则可能导致整个施工工程有所怠误,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区别于土木工程建设,水电工程施工有以下特性:(1)首先是施工的地理位置有所区别。水利水电工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要靠近水域的地区建设,由于自然条件的关系,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进行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截流或水下作业,这样导致施工难度相应增加;(2)其次,地质环境对施工单位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地基的建设是工程开始的关键,由于在水域附近,导致地基建设这一环节变得更加困难;(3)施工材料要满足防水的性质,以及抗腐蚀、抗压力、抗冻裂,与一般的土木工程相比,对材料的规格更为严格;(4)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往往需要进行水下作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的人身安全问题也需要更加注重,要根据水流的缓急进行作业,从而进行施工。
2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现存问题
2.1施工方案不完善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都会制定一个施工规划表,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方案都是根据施工工期进行规划,这样容易导致规划限制于施工工期,从而出现不科学、不严谨,导致施工方案灵活变动性较弱。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施工要求而制定的,因此,施工方案应该是企业的一个长远规划方案,实时可以根据施工情况而变动的规划性方案。
2.2施工工艺不完善
施工工艺是工程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施工工艺决定了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是要满足长久使用的,因此,施工工艺不完善是很重要的问题,目前,这也是整个水利行业的通病。施工工艺是施工中、后期重要的环节。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土方填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造成堤身之间有缝隙,这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不按标准进行,以及泥土碾压不到位导致的,这种问题会导致堤身后期坍塌,或者出现裂缝等问题。在技术方面,机具的钻头直径往往不符合工程要求;搅拌桩桩体垂直度存在一定误差,无法保障桩与桩之间的衔接质量。
2.3企业人员素质差
我国的工程管理人才较缺乏,以至于我国工程人员普遍出现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归根究底还是人才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工程时,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进行队伍的管理。队伍的素质较差,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员工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极其的散漫,工作期间不认真及不够严谨,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许多事故,有可能怠误工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素质队伍,对于施工的整体质量具有较为促进的作用,可以很轻松的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3.1水利水电施工方案机制的有效建立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十分复杂,涵盖的工程项目较多,但是不论工程的规模大小,为了更好地完善工程,企业都需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与制度。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工程之前,需要先对施工地方的环境、地理因素进行有效考察,根据施工处的调查方案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工程实施方案,不能根据施工工期而逐步制定,这样的话,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另外,切不可可因工程较大而忽略了一些细节部分的质量管理,要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细节性的管理决定施工工程的成败,施工单位要抓好细节,不能忽视部分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除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外,也要注意对施工设备的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较多,许多设备价值不菲,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使用,施工完善后,要进行妥善的管理。即使企业各方面技术水平都较高,但是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济于事。
3.2完善施工工艺,技术管理是关键
施工工艺技术不完善,导致出现许多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必须要做好技术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工艺不完善,一方面是施工人员偷工减料造成的,因此,要有相应的管理条例,对施工工程质量有所要求,并需要相应的监察人员进行工艺的监督与管理。施工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根据施工管理条例的要求,按照施工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泥土碾压等问题,要注重,切勿存在出现难以察觉的安全隐患。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加快完善施工工程,往往强迫施工人员长时间工作,施工人员在疲劳状态下就加大了施工质量漏洞的出现,而且也容易出现人员安全事故,所以施工单位要尽量避免加班工作,一定要做好监管工作,以免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工程涉及的施工材料较多,有些材料使用完后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有些材料易燃易爆,企业需要安排必要人员,对这些材料进行妥善的管理,以免出现安全隐患,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落实好安全生产各类预案和措施。
3.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不是小事,关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需要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起到带头作用,以自身的综合素质带领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贪图一时的利益,偷工减料会导致施工工程出现安全隐患,也会由于施工人员不负责任而出现施工怠误。企业应该定期对施工管理人员做有关的培训工作,是施工人员明确管理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行考察,确保管理人员通过考核,只有上层管理人员符合要求,才有可能使下游工作者有所改善。除了从有关人才基地招收管理人才之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从施工人员中选拔出较为优秀人员,一方面这些人员对工程的各项指标较为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对整个施工工程的人员要注重安全知识的传播,要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可以提升施工质量。
4结语
通过文章的粗略概述,对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管理问题上的不足之处,相应的提出了整改措施,企业只有解决好了管理问题,才能建设出更加精细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古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方法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4).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存在问题
1.1施工对象复杂多样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较为复杂,这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度加大。部分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水利水电进行爆破施工,提高施工效果。在该过程中,安全问题多发严重制约了爆破效果。部分单位在洪水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严重洪水的影响,导致自身施工安全大打折扣。部分施工单位对基坑开挖没有进行有效安全支护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安全施工效果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操作复杂,安全施工没有渗透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是导致安全事故多发的关键原因。
1.2安全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人员素质是影响当前是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对自身的管理工作没有尽职尽责,造成施工管理效益下降。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根本无法完成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导致管理水平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专业技术、执行能力、领悟能力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的水利水电安全施工的效果。
1.3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控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效益低下,没有严格依照水利水电施工安全要求对施工进行全方面监督监测,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安全管理效果降低。除此之外,部分单位企业没有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进行监督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安全施工的落实效果。单位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自身监督专业知识不到位,直接导致施工管理效果下降。单位企业对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指导和建议,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风险加大。
二、施工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2.1明确施工责任人
项目施工责任制对提高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效益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单位企业可以对每个项目进行责任制明确,由专门安全责任人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问题进行负责,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项目、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等的管理力度。施工负责人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充分了解,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把握和控制,对降低施工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将施工责任人作为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可以有效提高对施工的管理效益,加强安全施工的落实效果。在该过程中,单位企业要对施工责任人进行全面安全管理培训,对施工责任人责任进行明确,从本质上保证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效果。
2.2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素质
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人员施工安全处理的过程中,单位企业要对自身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提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单位企业要保证施工人员树立自身的安全施工意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可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提高建设质量。要对提升安全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全面提升,确保相关人员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严格依照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操作,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和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性。
2.3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效果
常规水利水电施工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安全控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水利水电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预防。要实现对水利水电施工环境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把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突出环境控制效果。要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处理,将危险源存在的客观性和生产管理实际性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控制效果。要对危险因素进行宣传,提高人员对施工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
2.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控制
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节、作业交付状况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禁止非专业人员进行水利水电安全控制操作,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施工人员要对现场安全交接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减少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施工现场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清理,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
三、总结
【水利工程建设成效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论文06-30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渠施工技术分析论文07-02
有关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作用分析论文10-28
水利建设分析论文10-29
水利工程类论文12-20
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分析05-28
水利工程造价因素论文10-01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发表10-03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10-06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专科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