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观后感(精选11篇)
当你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场有意义的影、视、戏,甚或你看到其中的一段(节)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产生一些联想、感慨,把它写下来,形成文章,这就是感想。[思路分析]
观后感主要是抓住其中一点进行引申和展开,写出你的思考和感受就可以了,必须和观看的内容紧密联系
如何写好感想作文呢?
一、认真审视 有感而发
不论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都要认真阅读(观看)原作,万不可空穴来风。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在或读或观或看的基础上寻找和自己的思想产生的共鸣之处,从而有感而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写出来的文章就只能是无病呻吟。古人云,首先要“感于情”方能“动于情”,可见感想作文要写得感动别人,自己首先要被感动。
二、读感结合 以感为主
这里所说的“读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观感”等。这些“感”都要与“读”、“观”、“看”相结合,“读”、“观”、“看”之后才可能有感。感想文的文体要以感为主,以读导感。切忌平均笔墨,抑或本末倒置。
三、提炼观点 独立成文
前面已经讲过,感想作文要以原作为基础,在原作上导出“感”来。这个“感”应有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它与原作的关系是:原作是“感”的引子,而“感”则是原作某一点的升华。
一、巧借由头引题
写名著读后感, 首先需要写自己如何知道这本名著、对名著的简单了解情况, 以及因何选择此名著。这一方面是介绍自己读所选名著的缘由, 同时也巧借由头入题, 使得下文对名著的叙述自然而然。其实, 选择名著本身往往也有着某种缘由,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缘由以故事的方式写出来, 就成了读后感开头破题的最佳由头。如《好书伴我成长———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一文是这样来写读书的由头的:
曾读到这样的笑话: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父亲为自己买本名著, 父亲答应了, 下班回家后扔给孩子一本书《钢铁炼制技术》, 并说道:这孩子, 迷上炼钢铁了!
这当然是笑话, 但还是对这本名著的名字非常感兴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不过也仅仅是感兴趣, 可一直没有去阅读, 却未曾想到这本名著对我影响会如此大!
作者巧借一个笑话作为由头, 在读者捧腹大笑的同时, 也就引出了自己阅读的名著, 同时又欲扬先抑, 写自己虽然感兴趣, 但是并没有去阅读, 使得叙述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却未曾想到这本名著对我影响会如此大!”一句话就故意设置了悬念, 引发读者对下文的期待, 也使得读者对名著内容更有了几分想要了解和阅读的欲望。在具体写作中, 名著读后感的开头, 我们都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名人评论等方式写出由头, 自然入题。
二、突出著作地位
名著读后感, 关键在于读。在写作读后感的时候, 可以以叙述的方式, 对读名著的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也可以将所读名著通过对比方式呈现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这样就更能凸显其重要性和特色性。如文中, 作者先是讲述自己对读书, 特别是读名著的理解:
读书不能仅浮于表面, 而要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这样我们才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现在我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 在课余时间也读了不少书, 如《西游记》《红楼梦》《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有它丰富的情感。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作者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 是为了领悟其中的真谛, 理解每一本书中的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情感, 特别指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带给自己的是“坚强”, 这就是作者对所读名著的感悟, 也是作者对这本名著的定位。接着作者又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肯定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小学三年级时, 我也曾在图书馆里看见过这本书, 不过当时幼稚的我以为那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 没必要去看, 还不如找些《马小跳》《皮皮鲁》来看看, 那多有意思啊﹗直到今年暑假, 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的封面上有着一个身穿绿衣﹑肩披斗篷﹑高举长枪的红军战士。他的身后是激烈的战争场景, 他嘴巴大张着, 好像在呐喊什么。这吸引着我翻开封面, 仔细地阅读着里面的内容, 沉浸到故事中去。
作者不直接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而是欲扬先抑, 回忆自己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看见过这本书, 但却以为是“枯燥无味的书”没有去读, 而选择读一些浅显的儿童读物来读, 但是紧跟着“直到今年暑假, 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句叙述虽然不是直接评价, 却已经凸显了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 既是照应上文的悬念, 又是进一步蓄势铺垫, 使读者更加期待。作者对名著封面图片的描述很形象, 也凸显了对作者的震撼和影响, 同时也说明了作者随着阅历和知识的丰富, 阅读的层次也得以提升, 进一步为下文的认识作铺垫。
三、勾勒主要情节
写名著读后感也需要遵从读名著的规律, 先读后感, 必须对名著情节或者主要的特色情节进行简单的勾勒和介绍, 不需要太过细致, 但是主要情节要简单勾勒出来, 对自己影响特别深刻的细节可以作简单陈述, 使下文的感悟不至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文中作者是这样来写所读名著的情节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战斗, 成功地塑造了青年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 并对其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 让人读来热血澎湃。
作者先是简单地对名著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进行了勾勒, 简单而清晰, 这样读者对名著也就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同时“热血澎湃”一词穿插其间, 也是交代自己读名著的整体感受。接着作者点到部分精彩细节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 突出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地方:
保尔和朱赫来的交谈﹑加入红军参加战斗﹑在烈士墓前凭吊牺牲的战友、成功写作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这些精彩的情节让我废寝忘食, 一时间我似乎身临其境, 亲身走进书中那波诡云谲的时代, 参与每个惊心动魄的情节……特别是保尔在墓前的那段感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慷慨激昂的话语让我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作者先是点出自己记忆犹深的细节, 并且叙述自己废寝忘食、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让读者也感同身受。接着又特别指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名著细节和内容, 正是保尔在墓前凭吊战友时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并没有对此过多阐述, 点到即止, 留下想象空间。
四、传达深刻感悟
读后感, 关键在感。对于名著的感悟, 并不要求千篇一律, 只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言之有理即可, 当然如果能联系现实谈谈对自己的影响则更好。如文中作者是这样感悟的:
读完整本书后, 我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坚持, 是勇敢, 是顽强。保尔·柯察金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经过风霜雨雪的考验, 腊梅在寒冬里绽放, 彰显生命的辉煌﹔经过山雨狂风的考验, 苍松在绝壁间耸立, 谱写生命的诗章﹔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 保尔在涅槃中重生, 造就了生命的奇迹。
作者通过形象的语言, 对保尔这个名著中的人物进行了诠释, 对其中的内涵进行了自己的个性解读, 对人物“坚持、勇敢、顽强”等精神进行了提炼, 为下文写对自己的影响作了铺垫:
我是个感性的人, 直白地说就是个爱哭鬼。每当读到感人的故事情节时, 我总是忍不住流下感动的泪水。当读到保尔与病魔顽强搏斗、与命运抗争坚持小说创作, 他的小说成功时, 坚强的保尔都落泪了, 应当感动落泪的我却没有哭, 我紧紧咬住嘴唇, 不让眼泪溢出眼眶。因为我知道作者需要的不是我们感动的泪水, 而是希望我们学会坚强, 像钢铁一样。我不仅读完了整本书, 而且领悟了其中的真谛———坚强!
好书伴我成长, 成长中我学会坚强。
作者写自己这个“爱哭鬼”在保尔的感染下领悟了书中如钢铁般坚强的真谛, 特别是生动写出自己“不让眼泪溢出眼眶”, “因为我知道作者需要的不是我们感动的泪水, 而是希望我们学会坚强, 像钢铁一样”这样的感悟, 这其实也是对作者现实中的影响, 这样的感悟就由虚到实, 令人信服了, 同时也回答了文中设置的悬念, 写出了这本名著对自己的重要性。
摘要:在教学中, 我们要求初中生读名著, 但又缺乏必要的方式来检测他们阅读名著的质量与效益, 在实践中, 我觉得写读后感不失为检测的一种好方法, 但是如果学生在写名著读后感中无话可写, 甚至敷衍了事, 那么就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写简单的名著读后感, 为自己的阅读留下文字的记号。本文结合具体读后感作品, 谈谈初中生如何来写好名著读后感。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读后感
参考文献
[1]肖莉.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3) .
首先,读出真情实感。要写好读后感,自然要先读懂书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等等。所以咱们可以先准备好纸和笔,翻开书,静下心来慢慢地读,把自己读过之后深有感触的句子或词语画下来,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当整本书都读完之后,再把这些零碎的感受串在一起,就是比较完整的读后感啦。
其次,抓住重点写感悟。读过一本书之后,咱们往往会有很多的感悟,但不能面面俱到地把它们都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显得十分杂乱。所以咱们要选择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一点,把它写详细、写透彻,进而写出咱们的真情实感。比如,李喆小朋友在读过《时代广场的蟋蟀》后,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蟋蟀柴斯特的朋友对他默默而又浓郁的关爱,并通过简述让自己最感动的故事情节、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方式,把自己的读后感完整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再次,或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或根据对原文的思考,深刻地写出自己的感悟。前者是把读后感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形象地写出自己从书中获得的感悟。如何罗乐小朋友在读了《一只眼睛的鹿》后,反思了自己玩捉迷藏的经历,使自己的感悟得到了具体体现。后者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阐发作品的意义及自己的思考,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雷棋元小朋友读了《斯巴达克思》这本书后,不仅提出了鲜明的论点,还用严密的逻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
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五、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小组发言交流。
六、学生动笔写习作。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高中读后感与初中的区别何在?
老师要我们根据读过一篇散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没写,又因为自我觉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觉得读后感的写作有很多种,看你读后对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可以偏重思想与理趣,也可以偏重语言或结构。可以就文章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选一二细节做深入分析。若针对文章观点,可赞和,可批判,也可进一步阐发。若结合文章语言或细节,可以比较、联想、评论赏鉴。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独有的感受。这样,就会通过写作使阅读得以条理化和深化。在作业中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不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吗?其实,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那这篇文章就没白读啊!就值得写呢!
一般来讲呢,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自下的愚论不多,阁下若有更好的方法小可极盼赐教。
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与评论的异同
初学者对读后感和评论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掌握不够好,常将读后感写成了评论,或将评论写成读后惑,为此,谈谈这两种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读后感和评论的相同点
1.读后感和评论都属于议论文,都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对原文的内容或所议之事都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并能做一定的联想。
3.都有一个引出问题的引子,先概述原文的要点,简要地叙述所议之事。
(二)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读后感<一般议论文<评论性文章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 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 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 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 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 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 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 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很多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直接用“读后感”或者是“读有感”当作题目,读者看到这种题目时阅读兴趣就会减少。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拟定一个亮眼的标题,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拟定读后感的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主标题+副标题”的模式,主标题点名文章的中心,副标题来介绍所读文章的名称。
例如,逆境,更利于成才——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狭路相逢勇者胜——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读《青鸟》有感
生活的艰辛——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二、写好开头
一般情况下,在读后感的开头应该向读者表明所读的书或者文章的名字,然后简单的概括自己的感受,总结全文。也可以用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段落抒发自己的感想。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读后感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再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有的人在键盘上弹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绿荫,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喜悦,有的人却弹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哀愁,冬天的悲凉。琴音如何,全取决于弹奏者对待生活的态度。
三、引述原文
在写好文章的开头之后,就应该围绕自己的感动的点来写原文,也就是你通过哪一部分的内容来获得这个感点的,那么在这一部分就是要阐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从而为后文的叙述做好铺垫。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简洁,不能够大量的摘抄原文。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引述部分可以这样写:
海伦她虽然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正因为有了家庭教师海伦才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后来,又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说话,海伦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我每天练习,练习,练习”……
四、写明感点
在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我们会有很多的感想或者体会,这些感想和体会可以都是围绕着一个方向和中心进行阐述的,那么在写感点这一部分就要阐述自己的中心论点。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感点部分:
通过海伦的故事我们不由的惊叹:生命是如此伟大。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
通过这一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了解到作者是要从“即使生活条件再艰苦,我们也不能停止奋斗”这一方面来写这篇读后感的,给读者一种清晰明了的感觉。
五、论证感点
在论证感点这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社会实际等来论证这一感点,在选取生活中的例子时可以选择与感点相似的事件,也可以选择与感点相反的事件,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感点论证部分:
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他们仍然不去珍惜,每天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他们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苦差,不是以积极地态度去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只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自己不费什么功夫就可以一举成名。海伦双目失明,依然能够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完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呢?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六、总结感点
总结感点就是对前文的感点以及论证进行总结,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希望。总之,结感就是有效地呼应标题、感点。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结感部分:
海伦的成功,不仅是意志战胜困难、逆境走向顺境的典范,她更用行动告诉人们残疾人的自尊、自立、自强,因此海伦的身上有常人不具备的坚韧刚毅。从她身上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找到了自信、乐观,并且还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七、读后感写作技巧:
1、要反复读原作。
认真读原文,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
只有读懂原文,了解原作的写作时间、目的、特点、内容,才能有所感,有所想。
2、要紧扣原文来写。
读后感是根据原文,来谈自已的认识和感想的文章。
写作时,要紧紧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内容,发表感想,读后感《怎样写读后感?》。不能离开原文谈感想。
3、要抓住重点来写。
一篇文章,给人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论。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深入思考,反复琢磨,把问题谈深谈透。
4、要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必须联系实际,因此,要在读的过程中,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似或相反的现象。
联系实际要具体、恰当,要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5、要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
“读”是前提;“感”是重点,是关键。
不能有“读”无“感,”不能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
引用原文要简洁概括,要根据“感”的需要来写。
还要避免有“感”无的“读”的现象。
要联系“读”来发表“感”,二者的内容,要巧妙、自然地组织起来,使读后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八、实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散文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看见春暖花开(节选)
曹阳葵
当每一片花瓣都摘下口罩
当每一片叶子都迎来阳光
我看见春暖花开
祖国啊,你经历了怎样一个寒冬
惊恐的眼神、静默的树梢
空旷的车站、孤寂的街市
病毒、隔离和医护车
一起在朋友圈呼啸
那江边的迎春花
快告诉我
是谁,让这片热土的春天又回来了
这遍地的鲜花,是多少平凡的“无论生死”的请愿者浇灌
这春天的丰碑,由无数逆行的“武汉加油”的志愿者铸就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热点话题+明确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热点话题是全民抗“疫”。这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热点人物事件,引导青少年弘扬社会正能量并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自觉提高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追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文体是读后感,要注意必须体现读后感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如题目应体现“读《我看见春暖花开》有感”,可以直接以之为题,也可另立标题,以之为副标题;在行文中,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最好点出是读后感。
行文中应体现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诗歌材料第一节暗示控疫成功,抗疫胜利;第二节回顾疫情,形势严峻;第三节照应第一节,追问战疫取胜的原因;第四节回答问题,礼赞、铭记那些奉献的人。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和含意都紧扣抗击疫情,写作时不能偏题;重点在于礼赞、铭记那些为抗疫胜利,为民尽心服务、为国无私奉献的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请愿者、志愿者、逆行者等,突出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爱国为民的精神。若重点写出现疫情的原因、疫情中出现的问题(散布谣言、抢购物品、地域歧视、逃离隐瞒等)、疫情造成的危害等,属于偏题,42分以下。若作文重点抛开抗疫写奉献、平凡与伟大、英雄等,或当作诗歌鉴赏,重点写诗歌的语言、手法等艺术的,按严重偏题甚至跑题给分,30分以下。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有时也包括“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编写摘要时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摘要的篇幅为2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题目自拟。
【教师点拨】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或启示写下来,就叫读后感。那么,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一、读
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和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引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适当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比如:
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的一篇文章,叫《忆读书》。文章写了冰心奶奶回忆以前她自己读书的故事。在一次儿童节到来之际,她为孩子们题写了九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作者用寥寥数语介绍了《忆读书》的主要内容,同时引用了冰心奶奶题写的九个字,为下文作者要阐述的感点(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奠定了基础。
三、联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你所引的内容,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如:一学生在写《读<养花>有感》时,先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这样写道:“老舍先生仅仅是在叙述养花的乐趣吗?不,我认为,文章中有更深的思想含义。我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悟出了这样的真谛:要做好一件事或要取得事业成功,关键在于要付出辛勤劳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如此一来,引和感就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当然,读一篇文章,感点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只有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这样的读后感才是一篇成功之作。
四、结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是关键和核心。“导学案”把课堂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导学案”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教学手段。
有幸阅读《教师如何写导学案》一书,该书介绍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要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规范和导学案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等内容,事无巨细,为我们设计导学案指出了许 多光明大道。读完后有如下心得:
一、要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要想让教师设计导学案,自然得先打破观念,实现两个转变: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我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满足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课标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
三、做好学情调查和学习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导学案问题。学习内容分析上要掌握好四个度:深度、广度、梯度、角度。在学习过程设计中要掌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和相关要求。在问题设计上要做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和问题情境化。
四、导学案的设计存在问题导致用的过程必然也出现问题。即使是设计好的优秀的导学案也要学会有效使用。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
而目前使用的导学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不能贴近教材,编写的内容与教材关系不大;二是不能贴近学生,有的导学案就是教案,还有的导学案就是学生练习的罗列。三是操作性不强,与教师的备课脱离,为“导学案”而“导学案”的现象比较严重。
那么,什么样的导学案才算是真正合理实用的呢?
首先,导学案编写要符合教材体系,符合课程标准,其中大部分课例应来自书本。其次,导学案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教,而更要满足学生的学。它的编写一定要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者最好是集体备课中的主备者,同时编写者在编写时要遵循大家的共同的思路。导学案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内容中既要有师生互动部分,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部分。第三,导学案中编写一定要注意实效性,既要有课前预习部分,又要有课堂教学部分,最后还要有课后的巩固练习。这三部分内容要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递进关系。第四,导学案编写后,同备课组成员最好集中讨论,形成定稿后,每位组员在此基础上应进行“二次备课”。
编写部分:读熟教材是编写导学案的第一步,教师应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每组课文,每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在读文本时,带着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把课文读通读熟,在读的过程中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想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想想怎样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预习部分:考虑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在编制的过程中,预习任务就必须更加明确,要让学生预习的方向性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例如:在学习新课前,我们需要学生准备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作为新课学习的补充,可设计为“请同学们利用查课外书,去网络查询,或询问身边人物的方法,找到有关xxx方面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这样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课外的收集的信息,而且也增强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所掌握的,不再是老师提供的单一的知识了。在这里是教师提供方法,学生自已习得。自悟部分:这一部分是导学案中的重点,也是课堂展示的难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为关键点,一般是要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总体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把课文中要重点理解,要重点品味的句子,放置其中。像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而是以比较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设置题目时,既要有一定的层级性,又要显示学习方法的引导,比如对一些重点句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入手,可以从句式的表达入手等。
编制导学案、预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复习反思,个人认为,按照这样的流程编制出来的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用,而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才不会成为空话。
这是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作品《绿山墙的安妮》,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安妮一生的故事。
安妮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失去爱的滋养,成了可怜的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小安妮养到6岁,便出去给一户人家看孩子,之后又被送到了一个“冰冷”的没有爱的孤儿院。当她十一岁时,鲜艳花苞欲开时,住在绿山墙岛上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这个历经坎坷的小安妮。小安妮可爱极了,马修与玛莉拉都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从没让她受过委屈。她天性活泼善良,因为天真和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但正如此,她也得到了所有爱的雨露,渐渐长大了。安妮考上了大学,但要照顾生病的玛莉拉,她放弃学业,当上了家乡的小学教师。至今,这本《绿山墙的安妮》仍回荡在许多人的脑子中;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爱,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运用爱的力量。
有时候,爱心像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有时候,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有时候,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在这里,爱心是一面清晰可见的镜子,安妮的乐观使在镜子外的自己获得幸福,拥有美好。
我曾听过一个孤独老人的屈史,独自在沙漠中,与沙为伴,以石为床,以叶为被,孤独度过了24年。风雨共歌,日月同辉,老人为沙漠以及一带的村民付出了他力所能及的爱。他每天起得比鸡早,默默无闻地开始绿化沙漠。“种上白杨,松树,柳树以及顽强的仙人掌,建设沙漠绿地。”一直都是老人所渴望的。他用爱哺育了这片沙漠,使它披上了深绿的纱衣。但正是老人所付出一切的爱时,村民们也开始共同努力了!他们携手共进,用爱种植着一切绿色的生命。从此,沙漠常伴绿声,常享绿意。用爱构起了一道奇妙无比的风景线。
从小到大,不管是在父母老师还是同学朋友的眼中,我一向是一个好脾气的女孩,本性随和大度,咱毛主席就曾说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可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实在忍无可忍啊。
我对烹饪充满兴趣,这对于80后的女孩来说可能不多了吧。为了体验亲手制作美味的乐趣,即便多洗几叠碗我也心甘情愿。有了家之后,我主动承担起做饭的家务包括洗碗,每天下班坐在公交车上就在想晚饭做什么菜。可当我回家开始兴冲冲地做饭时,我老公总是频繁地出现在厨房里指手画脚,把我的乐趣几乎剥夺殆尽。
“豆腐怎么切成条状呢”、“青菜放太多了”、“火太旺了”、“你把芹菜的嫩叶全都择光啦”、“一个茄子够了,两个人怎么吃得完那么多”……
天哪!怎么会有大男人整天在厨房围着灶台喋喋不休呢!我一气之下说:“那你来做好了。”接着他就说我推卸责任!就算领导分配任务给下属也讲究“用人不疑”啊,既然把任务交给我就要充分信任我,放手让我干,确实有问题就果断地制止,也不能没完没了地干涉啊。就算他对我做的菜不满意,也可以在我做完之后提出意见或者干脆给我示范一下啊,至少也得让我把一道菜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做完吧。
怎么说我做菜的经验也比他多,如果他的确做得好并且能够在请客的时候一个人扛下四菜一汤的话,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真正让他上时,他就一会儿要我拿盘子,一会儿问我盐在哪里,常常在菜快炒焦时冲我喊:“快,加水加水!”“难不成还要给你这个大厨专门配个助手不成?”我终于怒不可遏地冲他大嚷一声,于是我们之间连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话的机会也没有了。
如今我不仅对烹饪兴趣大减,甚至连吃饭也都没有胃口了。我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慢慢淡了,矛盾越来越多。我该怎么办呢?
花也怜侬
花也怜侬:
总的来说,这是一封甜蜜的邮件,是普遍的灰黑悲情之中的一道快乐光芒。我估计很多男人看了会醋劲大发,80后的青春身体,60后的厨房热情,完美结合,没多少人有这份福气的。
烹饪烹得不爽,以后彻底不烹了,买份快餐将就好了。吸烟的恶习会折损一人6年的性命,戒不了而又想长命百岁,怎么办?那就结婚。据统计,婚姻能延长一人7年性命,两者相加,还赚了1年。随着全球人口荒——中国、印度除外——各类统计绞尽脑汁让人结婚生孩子。我相信快乐的婚姻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不幸的婚姻估计也是折寿的利器,怎么可能收获“7年”利润?而婚姻的好坏,在多数情况下,其实不好做黑白分明的判断,碰上大是大非的,算是运气。老公多金又多情,温柔又体贴,犀利又风趣,落水时又先救你由他妈随波沉浮的,我当然是恭喜贺喜,祝你们白头到老;而老公早上暴捶你一顿出门,上午赌输了15万,下午去抢了银行,回家吸完毒后又把孩子从七楼抛下,再当着你的面给情人打电话,你来问我吉凶,那当然是能断则断,能逃则逃,能下毒就下毒。
有句话现在被说滥了:魔鬼藏在细节当中。但我还是忍不住说一下,真实的情感特质,无论是冲突还是吸引,其实都是以细节的形式出现的,我引用我之前两封邮件里的话语,来证明这点,“连岳,不要笑我,我是真的很想尝试一次,在信里不方便讲太多关于我和他的事。他的父亲是个有权有势的人,所以他也从小就比同龄人成熟,但我不敢说他是‘熟男’,对于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会有很好的发展,可以说,在经历了好几场恋爱后,在确定自己要什么类型的男子之后,发现他80%都符合了我的标准,而那剩下的20%,是我们还欠缺真正的相处。他马上就要回国了,我很怕面对他时会不知所措。如果他还是坚持要与我‘最后一步’,我该怎么办?”
还有一封是一个伤心的男生的邮件,“一直没有勇气向自己喜欢的男生表白,因为害怕世俗的眼光。直到上了大学,逐渐知道一些网址,才开始在上面灌水。有一天,在一群老斑竹的怂恿下,我发了几张自己的照片上去,只写了简单的‘征友’二字,因为我寂寞久了。没过几天,一个人加了我的QQ,不算很帅吧,只是单纯地喜欢他的牙齿,很白很细。然后有了不可避免的落俗:电话,见面,恋爱。”
无论是现实的“有权有势”,还是唯美的“很白很细”的牙齿,这些细节都寄托着不同爱情的全部内涵,而你的细节是厨房里的打扰,它们都像是一部长篇小说的第一句话,结局幸福与否取决于细节如何演化。里面的魔鬼是什么?是贪婪、是控制欲、是监视心态。
说一个禅宗故事,一个小和尚研墨铺纸,一个大和尚挥毫写“佛”字,大和尚每写完一次,眼尖的小和尚总是能找出瑕疵,写了100张,依然没有写出圆满的“佛”字,最后小和尚内急去走肾,大和尚忽然觉得压力全无,信手写了一个“佛”字,小和尚回来,赞曰:“逸品!”
一个聪明的旁观者尚且给人带来羁绊,何况是那些刻意要显得高明以达到控制目的的“指挥”呢?情感中各自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甘愿犯自己的错误,另一个人此时适当闪开,可能是最重要的细节吧。
【如何写观后感】推荐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专题09-15
浅谈如何做好一名中层管理者读后感06-09
如何写开题报告?06-07
如何写英语邮件06-17
如何写好书评06-27
申论如何写启示07-06
育儿心得如何写07-15
如何写深度报道07-24
工作方案如何写09-07
如何引导学生写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