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精选15篇)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篇1

今天,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个令人欢喜的日子-因为我们将搬进新教学楼!

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新教室-这是位于新教学楼三楼东面的第二个教室。教室十分宽敞明亮,各项设施都是新的,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教室的通风设施很好,南面有几扇窗户,不时有暖风吹来,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抚摸着我们,让我们在寒冷之中,感受到了一丝让人欣慰的温暖。所以说,这个新教室初一看还真不赖!

我们的教室的地理位置挺好的,十分安静,冬暖夏凉。不过,我们的新教室也有美中不足。比如说,因为教室里刷了新漆,所以难免会有一些气味,这些气味中有微量的有毒物质,会让人产生一种晕乎乎的 感觉。我觉得这气味十分难闻-不过,每一间新的屋子总会有这一类气味的,这是肯定的。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篇2

新教材从整体框架上打破了传统模式, 不再是从古至今按编年体系统编排课程, 而是按模块、专题和课的形式分门别类地进行课程编排, 并且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专题系统性大大增强了, 每个模块都有一个专门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知识, 启发思维。新课程编写模式不仅打破了已有模式, 使高中历史学习具有新鲜感, 而且是对初中历史新教材的继承和发展。它的编写贯彻了素质教育理念, 它的知识系统来自初中, 结构继承了初中, 但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适应了高中生的发展。新教材更深刻, 更具有史学理论成分, 是对初中历史新教材更深刻的叙述和思考, 有利于高中生智力的发展。新教材内容新, 其中有许多新史学研究的成果。专家们考察了新时期国内外新形势, 立足课程改革, 运用最新史学成果使新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新教材始终贯穿人文精神, 是一套人性化的教材。新教材以亲切的对话式的、探讨式的词语,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突出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陶冶情操。

二、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 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了很大变化,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教育理念创新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 自主探究, 掌握方法。因此,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学生尊重教师, 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 新备课

教师备课的重点是教学目标, 即明确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达到什么程度:是简单了解, 还是理解, 甚至是评价, 等等。

(三) 新课堂活动模式

课堂提问可以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 有时也可以大胆地放开让学生自问自答。答案有时是唯一的, 但问题可以多种多样, 提问时应该尽量避免提出一些低水平的问题。如讲到辛亥革命时, 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而不支持孙中山? 有位学生回答:“如果我是帝国主义, 我也会选袁世凯。”学生把自己放在帝国主义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这样换位思考, 问题就简单了。

(四) 新教学总结与评价

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对比, 让学生明白要学习各民族先进的文化, 而不能产生狭隘的民族观点。新课改中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评价, 而且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教学目标其实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所以在教学评价中, 完全可以让学生谈, 这样才能知道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 达到了什么程度。还可以对着目标给学生打分, 看学生实现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找到学习历史事件与线索的方法及过程, 以便适应终身化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 运用方法达到目标, 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这样目标—过程—评价就能达到三者合一。

三、新感受

在这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中, 我碰到很多问题, 感触颇深, 也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具体如下。

(一) 碰到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衔接问题。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模块形式。这是建立在学生初中坚实的基础上的, 但事实上县农村大多学校的初中历史课还是流于形式, 学生基础相当薄弱。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新课程教学理念如要求知识注重实用性, 以学生学习为主, 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 等等, 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现在的一些历史课堂教学仍是应试教育, 大多数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模式。

(二)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1.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 变“满堂灌”为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 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的学习,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引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新课程下, 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课堂上不要只顾自己唱独角戏, 要在备课中精心备学生, 及时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摘要: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 作者从教材、理念、感受方面进行了教学初探。江西省新课程已实施了两年, 作者对新课程有了初步了解和感受。文章从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材、理念和感受方面回顾新课程教学, 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新教材,新理念,新感受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感受新课改 篇3

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新课改已经一段时间,面对新课改,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着新课改的模式进行授课,通过一学期以来都感受颇深。现就笔者本期以来的教学工作作以下反思: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应调整角色的变化,我认为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是泥土,学生是鲜花、小草。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新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三、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目标的老路。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面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离子反应”,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中不

是在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感受 篇4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是空前的,作为一名曾经的一线教师,现今的教师学校的教师,我用自己的体会来诠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感受: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不断的诊治反思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需求,新型的教学理念是众多教师不断研讨实践的结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必须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授课、答疑、批改、检测、观议课等。作为一名与时代同步的教师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首先要把好第一个关口:备课——精细的六环备课。

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环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以下三步:通读全期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其基本要求为下列六环:

第一环

读新课程标准。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所阐述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年段的具体要求;明确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和安排;明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种教学设计和编写意图。同样是一节课,不同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法研读的深浅不同,其效果就不一样。如在2009年中小学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教师在讲解八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时,她为了体现串联和并联的电流特点,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七名穿红色服装的学生站成一排,当电流通过时,学生就乐,否则就哭,学生即兴表演的非常形象生动,那么学生对这节课就印象深刻,教学的效果就好。

第二环

熟悉并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目的是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最后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所在。钻研教材的程度不同,课题效果就不同。还是以一个案例为例来说明:同是七年级的数学课,课题同为5.3《日历中的方程》,四位教师就导课来说,由于钻研教材的程度不同,最后结果就不同。第一位教师用奥运会的时间,唤起学生的记忆,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第二位教师用的是今天上课谁考谁?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想法?从而导入新课,既朴实又直接;第三位教师用的是实物——日历,以15为例,考它的上、下、左、右都是什么数?教师让学生考她,为什么能猜出这个数呢?从而导入新课。第四位教师用的是一组数据,学生讨论,探讨数据中的关系,然后学生汇报情况,引出新课——很显然这几位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导课既到位又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就好。

第三环

明确标、考虑法。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自己学科的单元和章节的教学目标即标,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剖析教材透、解析事例实。不同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评选优秀课,教师用谁的学生是要抽签的(不用自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语言的技巧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好的来完成这节课。

第四环

把握课堂,环环紧扣。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把握好课堂的脉络。研究:怎么复习提问——怎么以旧引新——怎么做演示实验——怎么由例题联系生活——怎么变难为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布局板书——怎么突出重点——怎么突破难点——怎么布置作业。

第五环

研究对象,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备课,讲起课来才会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如09年评选区新秀、能手时有一节九年数学课——《生日相同的概率》一课时,三位教师上课,由于每位教师所面对的对象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最成功的一位教师是带着疑问思考问题、研究对象、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两个有关概率的公式,使学生做题有据可依,并能运用到实际中去,效果就好。

第六环

编写教案,开拓创新。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注意几点:内容科学、准确、全面,形式规范、合理、清晰,项目齐全,手段现代,反思到位。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篇5

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也实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多半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我们高一数学组一直困惑的问题。下面谈谈高一数学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困惑以及几点建议:

一、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全新思路和理念 首先是定位准确。

新教材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综合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自然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学生的身心并进;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使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视理性和精神。其次是理念全新。

1、打好不同的基础,让不同的学生各获最佳发展。在设计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求而设计了选修课。

2.新教材在强调师生的信息交流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3.改变封闭式教学,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维活动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内涵,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新教材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

下面是我们高一数学组在多半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和同行们商讨并望得到指正。

1、课堂教学课时紧张,每节课的容量大,课堂进度较难把握。

2、教材中的定义应该相对准确。例如在《三角函数》中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应该用角和比值的对应进行定义,然后利用终边上点的任意性,给出单位圆上的定义,这样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同时也方便后面一些习题的处理。还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都是有向线段,而不是线段。

3、教材内容跨度太大,知识结构不好衔接。

4、教材内容与习题的搭配应该合理一些。

5、新课程实施中,多利用课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思考时间。

6、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集体备课,使用打印教案,这样可以给老师一定的时间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制作整理课件。

7、硬件设施需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中,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所以课本中设置的借助信息技术描绘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的性质,就成为虚设。

8、资源匮乏,增加了教师教学中的难度

新教材的资源比较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很难及时解决,特别是必修3中的算法。教师也是先学习,再教学生,因此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9、和其他学科的协调应更合理一些

数学的实用性也体现在为其他学科的服务上,比如物理中用到的矢量、生物中用到的概率,地理中用到的经线、纬线等等,都应该在该学科用到之前学习。

10、模块检测试题应质量高一些

模块测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应该质量更高一些。不然一线教师更加无所适从。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问题,评价,有效教学

数学学科作为锻炼和培养人们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 以其多变题型的形式“愉悦人”, 无限丰富的内涵“吸引人”, 高深莫测的思想“引诱人”, 润物无声的功能“教育人”。当前新课程标准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开花, 这就决定教师要实现数学学科有效教学, 就不能将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衡量有效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 而应该从教学成效和学习效率两方面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 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品质的有效提升。长期以来, 许多数学教师正是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 对实现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索。本人现结合自己近几年教学实践, 谈一谈实现初中有效教学的认识和做法, 敬请指正。

一、以趣激情,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挖掘潜能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内在动力, 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 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紧扣数学知识生活特性, 抓住数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点, 采用恰当有趣的问题实例, 创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现学生学习知识内在积极情感的激发。

如在一次函数知识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设置“小明在农工商超市买回来一叠碗具, 他把碗整齐地叠放在一起, 高度与碗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式为y=0.5x, 如果现在小明把20个碗整齐叠放在一起时, 它的高度约是多少?”的生活性问题情境,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将生活中碗具叠放与一次函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源于数学, 数学服务生活”的内在特性, 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以题为媒, 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提升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学是问题教学贯穿的过程, 一切数学的教学都是问题的教学。初中数学新课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实践、探索、体验、发展’为中心开展有效学习活动, 实现学生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要善于抓住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 将“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将问题教学作为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引导学生在接受新知过程中学习知识、探究问题、解答问题, 实现学生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等方面学习技能的有效提升。

如在反比例函数知识学习时, 教师根据反比例函数定义、图像、性质等内容, 在进行讲授知识过程中, 先出示了“1、已知点 (m, 2) 在双曲线y=-2/x上, 则m为多少?2、已知函数y=k/x的图像过点A (6, -1) , 则 (-1, -6) 是否在该函数的图像上?”的问题, 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 然后教师向学生“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1和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都经过点 (2, m) 。 (1)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求这两个函数图像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问题,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解答, 从而有效实现了学生探究效能的提升。

三、以评促思, 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思维创新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促进学生自主反思、思想交流、习惯养成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学纲要中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和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 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可以将学生主体特性进行充分激发, 采用师生点评、生生互评和集体评价等方式, 引导和指导学生遵循针对性、技巧性、风格性、多样性、肯定性等原则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使学生在评价中认清存在问题, 找准改进措施、提升学习效能、形成学习习惯, 为以后更好的进行学习活动打下能力基础。

如在解答“函数y=[ (x-3) 0-√x-3]/x2-7x+10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时, 教师先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有学生解答过程如下:“由x2-7x+10≠0且x-3≥0得x≥3且x≠5”, 这时让学生进行点评, 学生在经过思考分析后, 有的学生提出“该题解答是错误的, 问题在于在解答过程中没有对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考虑全面, 忽视了x-3≠0这一条件, 导致解答错误, 因此, 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为x>3且x≠5.”在这一学生进行评价后, 学生对如何取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再次发生。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发挥学生反思特点, 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手段, 有效实现了学生自主反思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更好学习解答知识提供了坚实基础。

搬进云朵王国_小学想象作文 篇7

“哟!搬家啦!”今天我们要搬进云朵王国啦!“喂!快走,再不走就留在这里吧。”哦,我该走了。

哇!白云王国真漂亮!房子像棉花糖一样,路都是软软的,主要色调是粉红

的.,树木也是粉红的。

“回家去。”老妈说“家在哪儿?”我很好奇,我们才搬来,哪儿有家,老妈似乎也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你还不知道吧,在这里新搬来的居民,都可以免费赠送一套房屋。我们家住在XX村XX号,在XX游泳池旁。”“哟,游泳池旁

那我可以天天去游泳了。”“哟!”。

第二天早上10:00我才起床(床太软和了躺下去就不想起来),“老妈早饭呢?”“来了!粉红云朵(粉色棉花糖)、白色阳光(牛奶)。”名字倒挺好听,不知味道如何,吃一点儿吧,恩,粉红云朵,甜甜的,白色阳光,好香阿,

这儿饮食还不错。下午1:00我想去游泳我对老妈说:“老妈,我去游泳了。”

“好去吧。”来到XX游泳池里,换了泳装,我想都没想就跳进了游泳池里,在跳进去的一刹那,我突然想起我跳进的是浅水区,完了脑袋上又要长一个包了,哎

听天由命吧!咦?怎么不痛呀?哦我知道了,这里的东西都是软的,撞到的是软软的云,怪不得这么软,呼,这云还救了我的脑袋,谢天谢地。在这里游泳,不用担心在潜水时因看不清游泳池壁而撞上去起一个大包了。晚上9:00玩了一天

的我都快累晕了,阿,终于可以睡觉了,我一下子躺在了柔软的“棉花”床上,一下睡着了......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篇8

“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曾经插播在“超级女生”中的经典台词,你肯定不会忘记吧!超女不仅火了李宇春,同样也火了“蒙牛”这个品牌,时值初,蒙牛一举进攻冰淇淋市场,率先挑起国内冰淇淋大战。蒙牛“奔向北京-随变炫舞大赛”――蒙牛亲手打造的网络“超女”,从传统媒介复制到网络上,并根据网络的实际成效进行了调整和变革,这又将掀起一股什么样的风潮呢?

善于Web2.0 -“炫舞”与“超女”快乐PK

蒙牛冰淇淋总经理张荣表示,2008年,蒙牛冰淇淋将在贯穿一整年的品牌营销与体验营销中与所有消费者一起将“快乐”进行到底!蒙牛随变正是创造了属于大家的“精神消费品”。蒙牛炫舞不仅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更是“舞出快乐”的源泉!在活动中,年轻群体进入自己的个性世界,都可以拥有自我展现的“一页” ――在这里用户不仅可以上传自己的舞蹈视频作品、个性自我介绍、有力的参赛宣言,还可以获得大众投票、为自己拉票,像极了超级女生的运作模式,让大家 “乐”在其中。蒙牛正是用了这种Viral Marketing的方式,结合了Video Broadcast将蒙牛的快乐体验传递出去。“炫舞”与“超女”正在上演一出快乐的大PK~

“星”动你心,提高网站聚合力

蒙牛炫舞,就像超女一样,用“星”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这里有明星――透过炫舞这个网络平台,布兰妮御用舞蹈老师Jesse加油“随变”劲舞――一段特制的视频,秀出热辣的舞步,High的节拍,让坐在计算机屏幕前面的您,心也一起high起来;“音乐大顽家”吴克群作为本次大赛的代言人,为此次炫舞大赛专门填词作曲了一首新歌《动》作为背景音乐,动听劲力十足。这里可以让你成为明星――上传自己的舞动视频,就有可能舞动出自己的“星”奇迹――签约著名娱乐公司:华谊兄弟。 舞步、音乐、视频、明星图集多彩下载、明星代言视频欣赏,网络年轻一族的各大法宝提高了网站的聚合力,成为年轻人新的网络聚居地,

Web2.0的开放、参与、分享、创造的感觉,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随变短信,客户尊贵待遇初体验

全民参与投票是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成功的秘诀之一。蒙牛炫舞大赛,的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购买蒙牛欧罗旋,获得MNS#8位产品编号,1个编码=10倍投票!十倍投票,不仅让客户体验到了尊贵的待遇,更是在创造品牌形象的同时,创造了一次有力的移动营销。随便短信,这一举动,就完全将蒙牛产品、炫舞比赛、参赛选手、数以万计的粉丝团们链接到了一起,将活动的覆盖范围最大化!

《超级女声》与短信营销结合所产生的整合综效,被业界称为移动营销的经典案例。数百万的粉丝团们即便不能亲临现场加油,也可以透过电视随着比赛激烈进行,透过手机短信为参赛选手投上一票。2004 年“超级女声”在进入决赛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平均超过100万人,观众总投票数高达400万,短信总收入约1300 万元。

掌握时尚“大气候”,创建别样品牌形象

冰淇淋是个物质与情感相结合的消费品,与时装类似,因此要想引领潮流,就必须首先在观念上领先潮流,先行一步掌握流行的“大气候”。蒙牛从05年赞助超女选秀节目以来,还持续赞助了超女网络游戏等活动和节目,顿时抚育了年轻派、时尚派的气息。本次炫舞大赛,蒙牛借力自己对潮流的把握,将超女从传统媒介复制到网络,移动鼠标,婉转舞蹈,借机深化品牌的价值内涵,提升品牌含金量。成功的让蒙牛冰淇淋也成为了潮流的新代言。

搬进新教学楼感受 篇9

一、本市率先介绍地方戏

据中国戏曲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50堂“京剧表演课”, 不仅将邀请京剧名家孙毓敏、昆曲作曲家王大元等专家, 还将有专业院团的专业演员和戏曲学院的在校本科生参加, 为中小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功法、现场表演推荐的22段唱段, 京剧的各种唱腔、拍式、文场、武场等, 让中小学生能近距离享受国粹艺术。

此外, 参加中国戏曲学院第六期戏曲高研班的江西、广东、河南、云南、海南等各地院团的专业演员们, 还将为中小学生介绍采茶剧、豫剧、琼剧、桂剧、彩调剧、花灯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丰富中小学生的戏曲知识, 此项工作使本市在京剧进课堂的试点省份中走在前列。

二、22段唱段模样“初露”

市教委委托中国戏曲学院对本市地方课程京剧的教材进行研发, 将在教育部推荐的15段唱段的基础上调整为22段。

据有关负责人透露, 调整后的唱段将删去时代烙印强、唱词难懂的唱段, 增加传统曲目的比例和积极向上的唱段。

例如, 教育部推荐的15段唱段中选自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的《趁夜晚》中, 因有“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等政治色彩浓厚、时代特征过强的唱词, 被排除在本市将推行的22段唱段之外;此外, 选自《文成公主》的《猛志在胸催解缆》也由于唱词深奥被弃用。

据介绍, 22段唱段中增加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草船借箭》等经典唱段, 中国戏曲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22个唱段几乎表现出京剧艺术的变迁、传承。经典唱段大都难唱, 我们推荐给中小学生, 并非是为了教会他们唱这些京剧, 而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 教会他们欣赏。

新教材新感受 篇10

既给教师以鱼,又给教师以渔

新教材给小学体育教师指出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可供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和各种各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又不限制教师的创造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既给教师以鱼,又给教师以渔。比如,同一个游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玩法。以“老鹰捉小鸡为例,它是中国传统的游戏,可是在新教材中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不仅方法上提出各种游戏的变化,而且在角色、结果、评价等方面都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渗透了综合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新的教育思想。实际上,这是给教师一把钥匙,使教师用这把钥匙打开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大门。

教育教学工作,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必须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小学低年级是很重要的。新教材的重点是如何把小学体育的内容教给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同样要发挥教学民主,提倡开放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教材这本书中,每项教材都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教法建议和评价建议,可供教师参考或选用。比如,“各种姿势的自然走”就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如沿地面上不同形状是线条走(曲线、弧线、直线等);两臂放在背后、头后、*腰、上举、侧举;头顶沙袋走;加大摆动的走;模仿动物走;不同步幅的走;变化节奏的走;持物走;侧向走等;此外在教法建议中结合儿童的特点,让他们边唱边走(两臂前后摆,脚要向前迈!脚跟先着地,脚掌蹬地面!抬头又停胸,身体不能歪!同时配上音乐或歌曲伴奏,让儿童在优美的音乐节奏中练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新学期新感受作文 篇11

初3,是决定自己人生的关键时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抉择自己决定。成绩是自己升学的见证,成绩的好坏由字决定。时间由自己安排,我不想辜负家人,朋友对我的期望,更不能对不起自己。所以,我要在初3这个关键的时期努力,不论以前如何都要努力。有位伟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好坏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要端正自己对学习的态度。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缺点。

目标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地图,想取得成功,首先要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不同的目标驱动着我们相同的梦想,只有付出了行动,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才能让我们达到成功的彼岸,确定了目标,就要为它而努力拼搏,我们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我的目标是考上双峰一中,既然树立了目标,就要努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感受 篇12

1. 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新课程的几个模块涉及领域广, 知识深邃, 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一方面社会、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提升的平台、机会,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但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有丰富的文学、社会科学、地理、政治、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 因为现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变了, 新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因此更要求学科间的整合, 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我在教学之余, 经常上网看新闻了解时事动态、浏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历史教学网站更新自己的知识, 把握时代脉搏, 每节课上都有鲜活的内容教给学生。

2. 转变教学模式

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 历史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事无巨细, 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 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掌握材料, 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课下自己吃, 课上谈味道, 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 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 这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随文成形, 随课成型”, 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 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 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瘾, 当然准备必须充分, 教师指导, 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 循序渐进、分析比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只有善于思考问题, 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培养较强的概括能力, 才谈得上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预见可能造成的后果;紧扣时代脉搏, 联系实际, 创设情境, 内引外联,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我们认为,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清晰掌握、透彻理解, 同时又能独立完备地幅射出众多结果的知识或启示。对于基础知识要全方位、深层次地透彻理解, 就是要从它与其他知识间多种联系的广度上加以理解, 从它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 从它与某些近似知识的异同上, 在某一知识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的关系等方面加以理解。所谓深层次, 就是要从基本现象、概念、观点自身深入理解, 如基本知识点的含义、定义、内容、特点、本质、实质、特性、属性、地位、作用及产生和存在的条件、背景、原因等方面进行深挖细扣, 从而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预见可能造成的后果。例如, 世界史中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就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言, 各国既存在着共性, 又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从其共性来说, 首先, 各国革命或改革前, 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并且资产阶级随着自身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其次, 各国资产阶级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和束缚, 这种阻碍和束缚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得以爆发的最深刻的动因。然而, 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并非都是来自当时横行于世的封建专制统治, 英、法的革命, 俄国1861年改革, 主要是由于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势力的阻碍;北美等地都是饱尝英国殖民统治之苦, 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艰难;统一前的德意志和意大利都处于政治分裂状态, 严重制约着两国经济的发展;而独立后的美国, 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使用黑人奴隶劳动的大种植园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两种经济的矛盾不断尖锐, 黑人奴隶制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的巨大阻力;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却由于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成为它们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基于各国革命或改革前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 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经历, 决定了革命或改革进程中的主要对象、任务、革命或改革的领导阶级、群众基础、主要内容和经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4. 教会学生掌握识记技巧

4.1 借助拼音和已有知识———联想识记

例1:中国古代史上的重点知识———历朝在西北地区是如何设机构加强管辖的?它包括汉朝在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 唐朝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分别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设伊犁将军。这四个机构作为重点知识, 既要识记, 又要分清先后顺序, 尤其是唐朝先后设置的两个机构更易混淆。我们从这四个机构中各取一个关键字:西、西、北、犁, 即可以通过读音的谐音和已有的地理专业名词“西西伯利 (亚) ”进行识记。

4.2 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口语———口语识记

新学期新感受日记 篇13

转眼间五年级的学校生活就开始了。新学期,新感受,既然是新学期就要给老师们、同学们留下一个新的印象,既然是新感受就要给自己留新体验和好感受。为了这些我应该做到:

一、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散慢。

二、学校定下的`规律,不能擅自改动。

三、不能给同学起外号,要尊重他人。

四、认真向老师学习如何做人。

五、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说脏话。

六、多关心学习困难的同学。

七、和老师多多交往,再进一步了解老师。

八、看书时不应该:撕书、折书、乱写乱画。

九、不要嘲笑身体有毛病的同学。

十、不能往学校带小食品、小玩具。

十一、多看书,多发问,多发言。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篇14

南安武荣中学:陈永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全国38个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历史课改的发展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传统教学常常出现的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适应了这一要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全新历史教育”。①通过半年的实验教学,我由衷感受到:历史课堂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历史教材也有了新突破。

一、把握《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教师必须在心态上、在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新《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历史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②,为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如教师在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课堂上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并辅以播放背景音乐,因为就本课整体来看,说明性语言较多,趣味性不强。这样处理就可以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变教为导,克服包办代替。

(二)《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④,为消除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的弊端,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正确公正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等等。这是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上的指导。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难以计数,但历史课堂的时间不允许对每一个人物都予以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如评价历史人物,可以采取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参与的重要活动进行分类,然再予以评价。一般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也可以采取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一般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述评。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师预先设立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的双边互动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经过学生的评价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出来。

又如学生写《我看秦始皇》这一小论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使学生能从秦始皇的功和过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有的学生虽然行文较少,但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的学生观点单一,只看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没能看到他的历史功绩,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自己所观看的一些有关秦始皇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来进行评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批改后及时指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看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历史的发展。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使用历史新教材的新感受

(一)新教材的编制,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课程的“繁、难、偏、旧的现象,降低了学习难度。”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包袱中解放出来。

(二)新教材的实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创造空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及开拓性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实施,使教和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了,由老师是主体变为学生是主体了。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根据这一精神,我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意识和习惯。比如说:上“破解彩陶之谜”这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模仿做陶器,在做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古代人做陶器的苦与乐,领悟到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同时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制作各种样式不同用途不同的陶器,然后写出制作小论文。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制作展现在我的眼前,叫人大吃一惊,简直难以置信。看着那一件件精致的小作品,又看看文章中学生丰富的想象。你不由想到,若干年以后,他们中间也许会出现一个艺术家。这样的新感受让你回味无穷。

三、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变化

作为历史课程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动运作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单一,手段单一,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加上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为点缀,但教法往往并没有摆脱过去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则以知识点掌握为主,以大量的重复练习为手段。在这种教法和学法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学双方更要注重探究性学习,语言的表达锻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比如历史新教材“第8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教学:(1)学生回顾: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2)播放有关都江堰的专题资料片,为学生创设情景,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假如自己是李冰的话,将怎样修建都江堰,请把自己所设计的都江堰的蓝图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来了解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加深学生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教材中有很多“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针对这一特点,我总是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行议论、争辩,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参与到互动互惠的教学过程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变得开阔了,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下,要求学生动脑动手的多了,如学习“ 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既要求认识秦王扫六合的恢宏气势,又要研究赫赫一时的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原因,还要动手复制《秦朝疆域图》,使学生的思维在动脑动手的时候不断得到开发。半年来在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已进行过几次社会调查。如应用区分传说与历史的方法调查古丰州的历史,运用调查法来了解泉州的历史,用调查法来了解身边人口流动的情况及其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内收集资料分头进行,资料收集齐后小组成员共同整理分析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各组再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浅谈新课程下对高一数学的感受 篇15

毋庸置疑的是,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相比老教材而言, 确实有了许多崭新的变化, 从内容的安排、模块的设置、具体实例的选择等方面均渗透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选修模块的设置, 就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块, 创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还有在教法、学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 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 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知识的存储器, 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过程的主人。

现在半学期已过, 现谈谈我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及不成熟的看法:

一、优于旧教材的方面

1. 课本每一节中都有探究思考题, 确实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内容设置上与初中内容对应关系做得比较好, 使学生更容易适应于高中的学习。

3. 有些知识点方面确实降低了不少学习难度, 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因难度大而厌学的情况。

4. 课本中的引例与现实生活贴近程度

优于旧教材, 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感觉不太完善、合理的地方

1. 学习量有点大。

高一年级要学4本必修, 课程内容太多了, 学生负担太重, 对知识的理解却如“蜻蜓点水”, 学得不深入, 没时间做大量的强化练习, 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

2. 课程内容设置上有不太合理的地方。

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原先在旧教材高一数学上册上就有, 现在放到必修5里面了, 但在教授过程中发现无论教材习题还是配套练习册中, 屡屡出现此部分知识, 虽然说也降低了难度, 但总感觉让人有哽咽不快的感觉。还有必修2里第一章都出现平行平面的概念, 这都尚未学习, 给教学带来麻烦。

3. 有些内容不可操作性太强。

如高一数学第三章的内容, 本来想体现函数的应用, 但是具体操作上需要用到计算器、计算机等设备, 而且即便有这些设备, 由于需要较多的数据, 而且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一些数学软件, 给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理解操作流程, 很难让他们动手操作, 有些许遗憾。

4. 教法的实施上比较困难。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要求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 应让学生参与讨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只是组织者、指点者。当然, 这个提法是完全正确的, 但真正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5. 对知识点考查程度的疑问。

许多原先重要的知识点现在只是一笔带过或只字未提:如值域的求法、解析式的求法、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反函数的求法等。那么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会不会出现?出现不算违反考纲, 因为课本中提到了;不出现老师还讲, 纯属浪费时间, 加大学习难度, 而且即便出现了, 考查到什么程度, 没有一个标准, 让老师很是为难。

以上是本人在教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提出来供大家交流, 或许有一些偏颇或不当的地方, 也许是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吧, 不当之处, 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上一篇:大家都说普通话第一课时教学教案下一篇:大班上学期家长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