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精选11篇)
"丰富内涵”当一名好“导”师。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在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实现新的突破。有很多教师从教几十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停滞不前阶段,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成型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打造特色”当一名好“研”师。
任务驱动,激活动力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修炼”。这种修炼只有来自教师个人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动力,才能让自己成长为更为开放、更为敏锐、更为与时俱进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具备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是应对这个世界变化的唯一不变的方法。
2008年以来,我校以创“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为契机,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突破口,全方位、多角度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制定了《罗山一中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目标》,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专业发展研究》来增强教师们对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理性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学校不断地给教师们分配任务,搭建平台,传导压力,激励教师依靠自身的自觉行为,把学习与提高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把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技能,善用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深度融合成为自己有效工作的思维模式。大家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提高信息素养是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是享受教育之美的重要途径。
学校结合校情制定了《罗山一中教育信息化5年发展规划》和《罗山一中教师信息素养评估细则》,将教师的信息意识素养、信息知识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伦理素养等进行细化,逐条分解到《评估细则》中,每学期末全面考核教师的信息素养,以作为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这种评价导向大大促进了教师们自觉提升信息素养的主动性。
为了给大家搭建平台,我校将校园网站的建设任务交给12位青年教师义务承担,每人承包一个模块,负责日常上传、更新和维护等工作;将每间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和备课组的每台电脑分别承包给一位教师管理;将每个月的信息技术培训任务分解给35岁以下的教师轮流承担;将每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主讲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评估;将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承包给4位教师专项负责。另外,每个月都要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况;每一个学期末,都要检查教师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历史记录;每学年末,学校都要开展微课评比活动;每年暑假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会上,各个备课组都要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个人信息素养发展的成果。2016年6月以来,我校又组织教师承担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专项重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大家学有目标,行有方向,干有动力。不仅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善环境,“用”中提升
教师的信息素养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通过优良的信息化环境得到持续的提升。近年来,我们把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建设、网络空间的拓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列为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添置了电脑、打印机;建成了学生微机房、电子备课室;成立了校园网络中心,完善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安装了OA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校园安防系统等。2015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又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在全校各个班级安装了“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这些设施设备及软件平台已成为学校各项工作必需的基本工具。在它们面前,每一位教师既有一种在这所数字化校园里工作的优越感,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让大家主动适应这样的信息化环境,首先,我们选择了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应用项目作为切入点,创设“不得不用、用之有益”的技术应用环境。如电子白板的熟练操作、“优课教学软件系统”的常态化利用,还有每周的工作安排、信息动态、事务通知、检查考核、学生成绩、图书资料查询、学科资源库建设、校讯通等,形成了“人人参与、全员应用”的信息化环境。其次,通过各种培训,让教师们更新观念,掌握技能,变“不会用”“不想用”为“我会用”“我要用”,从而让教师在“用”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再次,我们对各种设施设备及软件系统及时更新和升级,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为教师们的正常使用扫除障碍,从而调动广大教师自觉使用网络设备的积极性。真正达到“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素养,一流的应用”。最后,组织教师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引导大家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牢固树立资源意识,不断生成新的知识,为提高信息素养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实践证明,我校近几年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借助信息化这个大平台发展起来的。
深度融合,助推成长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而实现这种过程的主体是教师,这就给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在这里,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转变为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微课视频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的工具与情感体验的工具。在上述四种“转变”中,教师会面临更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挑战。在我校,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授课教师,都必须自觉地将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过程融合起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改变观念,形成能力,提高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仅仅学会了应用必备的信息技术,而且善于开发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2010~2013年,我校教师承担的省级课题《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专业发展研究》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题,并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6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围绕“利用优课教学软件系统,全面提升课堂效益”这个实践课题,展开了各种培训,并通过课堂观摩、专题研讨和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分享成果,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中体验到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在每一次培训、每一次研讨中找到提升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教师 专业素养 培养
前言: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不仅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进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会利用自身日益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1.坚定的教学信念。信念是经过教师自身肯定、确信的教学观念。主要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活动观等。教学信念对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并且对于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往往高于自身知识积累的影响。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教学信念,才能促进其自身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长久的、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扎实的专业知识。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基础专业知识外,还要对讲解的英语知识背景有更深入的研究,对相关的知识文化生活有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传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区分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特点的差异。同时,在教学、学生互动沟通等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准确的语言发音、合理的语句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新颖的教学技能。英语教学过程受心理学、教学原理,以及教育学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基本的教学原理、方式、教学规律,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并且要不断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究、创新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技能,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是每位教师内心最高尚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在英语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引导学生寻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其能够运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拉近师生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积累英语知识。
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英语教师在师范学校所学习的,大多都是教学方式的理论知识,擅长的也都是对教材知识的研究和分析,而往往缺乏实践教学方面的培养,造成英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其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方面的能力较弱。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究、创新、总结。并且充分利用好一切能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机会,不断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作为学校也应重视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大检查和督促的力度,定期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3.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也不断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能够营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情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地更加深刻。它还能够将过于繁琐、难度系数较高的知识内容,呈现的更加清晰、具体、直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灵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情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时刻掌握社会的发展动态,为学生传授最新颖、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英语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对先进教学科技的不断探究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结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从而使其能够帮助学生打牢英语基础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从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峰.探析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10):24-25.
[2]何源.论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191-192.
2011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011年,学校将围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确立“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立首善之师”,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育教学高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思想端正、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提高的教师队伍,力争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质的提高。
三、参与范围
全体任职教师。
四、主要内容
围绕“市南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主要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首善之师”高尚形象。
学校将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区委书记李学海“解放思想百日教育”活动动员讲话,深入开展“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为学习内容,通过摘抄、论坛、演讲等不同形式,开展以“学习、交流、规范”为中心的提升活动,对老师进行家访专题培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性家访、目的性家访、沟通性家访、使家访不流于形式,增强实效性。
结合学校帆船特色,以争创“爱心扬帆”教育服务名牌为契机,结合师德月开展“微笑在××”、“我为学校献良策”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拓宽师训空间,强“首善之师”专业素养。
学校将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使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优质轻负的和谐高效发展。
1.掌握学科“知识链”,提升专业知识。
学校将紧紧抓住“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核心,要求教师能够纵向掌握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知识链、知识结构及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学校将做到“四个有”,以确保学习的深入开展:
配备有保障:为每一位老师配备相邻学段的八册教材,除掌握本学段的内容外,还要求低年级掌握幼儿园大班和中年级知识点;中年级掌握高年级知识点;高年级掌握初中一年级知识点。
时间有统筹:以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学习由业务干部和学科组长负责,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兼周进行,每次利用一节课时间学习,一学期大约进行8-9次的专题研讨。
内容有层次:业务干部和教师一起,把相关学段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专题,在研讨中每次针对一个专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内在联系的挖掘,形成知识链,使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概括、内化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
测试有重点:为检验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不同形式的测试,如:专题试卷测试、跨学段试卷测试等,兼周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测查,计划一学期不少于八次,教师平均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尚可过关,同时把测试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2.进行“增值性评价”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1)向教研要质量——“双线并趋”强师能
学校将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教研采取“双线并趋”的方式,从深研教材和学习教材两条主线开展。
深研教材:针对以往各学科教学存在的薄弱点,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进行作文教学和“读写结合”的研究;数学学科从“规范教师数
学用语,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进行研究;英语学科从“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进行研究,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践之中的探索,找寻“突破”的策略,同时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项竞赛,语文从习作、数学从计算和应用题、英语从朗读方面进行,以检验教研的实效性。
学习教材:进行本学段和相关学段知识链的学习,达到“人人都过关”的目标,三月份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题,举办学校教学节。
(2)向常态课要质量——“三层面”指导有实效
抓好常态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学校从“三层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随堂课”,业务干部不打招呼直接推门听课,随后进行一对一指导,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听好“分段课”,采用“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的方法进行常态课调研。三月份,学校重点听四、五、六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四月份听一、二、三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五环节深挖教材,通过优化教师的“教”来落实提质减负;三是抓实“新手课”,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继续开展“三阶段——两反思” 活动,达到“抓规范,求实效,强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
(3)向课堂要质量——“三分钟”检测堂堂清
为深入实施“提质减负”工程,学校将实施“一课一过关”,即在每节课最后三分钟进行过关小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检测题目:发挥级部教研组的力量,在备课中进行“当堂检测知识点”的设计,各班检测使用统一题目。
检后反思:执教教师运用折线图等形式分析班级每一课的整体学习状况,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成绩,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要求教师每天都在备课的“教学反思”中记录对“当堂检测”的思考及改进措施,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4)向单元要质量——“三结合”把关促师生
单元检测和分析是检验教学质量、分析查找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继续推行“教学质量检测制度”,业务干部负责把关“单元检测”,做到“跟踪监控——增值性动态评价——引领反思”
三结合,即:业务干部依据教学进度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监控;运用折线图及时记录各级部、各班级每个单元的检测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及时带领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利用教研时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订措施,达成目标,从而进一步探索学校增值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三)、树立“网络前沿”新理念,丰实专业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经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将着重培养教师三种能力:一是资源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够自己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获取、分析、整理这些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校将通过网络、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微机常用故障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三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能够自己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学,并关注和利用好校园网站、班级博客,使之成为与家长、社会交流的平台,增强教师们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将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考核,促进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成立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
2、加强督查考核。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教师进行相关测查,并将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所文波
一学期的时间转眼逝去,开学初自己制定的个人素养提升计划一直牢记于心,并始终按着这一目标要求着自己,鼓励自己不要偷懒,要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总结、反思。现将一学期的努力结果做一总结:
1.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这点我自己感觉做的还是不错的。能与学生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并以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2.课堂上努力创设亲切、和谐、活跃的氛围,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课堂上做到自己少讲甚至不讲,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
3.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理论知识浅薄。所以本学期我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读了余映潮的《余映潮讲语文》,正在读魏书生的《种好心田》。读书不光是用眼睛看,最主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并与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对照反思,才能取得进步。我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去想了,所以我感觉还是有收益的。
4.坚持学习和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读书的同时,我坚持摘抄名家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写了简单的读后感。
5.加强听课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专业上更进一步。
6.坚持练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课文朗读、作文。
7.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写教学随感。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我这样的一个新的保育老师来说来的及时,让我深受启迪,这次的培训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规划都做出了明确指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后期的培训和不断钻研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培训中贾老师先让我们做了目标定位,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以前我也是上述中的一员,可当自己进了幼儿园成了幼儿老师时,才惊讶的发现,即使是专门的幼师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做好都不容易,更何况我这个非专业的‘门外汉’通过这个培训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敬业的乐业的教育观。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来照顾。
其次幼儿教师体罚孩子的现象一次都不能被原谅,当我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调皮软硬不吃的时候,当我们付出努力没有回报的时候,职业倦怠感多少都会浮现在心头。是啊,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是离天使最近的人,我们怎么忍心不负责任?怎么忍心伤害他们? 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摆正心态。
为此, 学校提出了“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以“过三关”计划引领校本研修扎实开展, 积极为教师搭建广阔平台, 巧设各种活动载体, 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一、搭建广阔平台——营造研讨氛围
为促动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根据教师的自身条件的差异, 本着“培训、观摩、交流、比赛并举”的原则开展各种有深度的活动, 为教师搭好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营造教师重视教学、热爱教学、投入教学、钻研教学的良好氛围
1. 青年教师成长台, 促年青教师发展。
学校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着眼素质, 立足岗位, 面向整体, 采取思想上引导、业务上帮助、教学上拉练等措施, 培养了一支思想健康、业务过硬、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
一是开展青年教师座谈会, 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增强责任感。在“爱, 让我们如此美丽”、“插上科学翅膀, 共创五中辉煌”等沙龙活动中, 专家组成员与青年教师畅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和生活的感悟, 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心灵和业务的困惑, 引导他们快速成长。
二是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在讲求实效的原则下, 请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结成帮带对子, 签订帮扶结对协议, 与此同时, 学校出台了评比办法, 以此促进拜师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拉练活动。学校定期对青年教师开展日常课调讲以及每学期一次的说课大赛、1加1教学大赛。日常课调讲, 是指当日早晨调讲一位青年教师, 进行当天课的说课, 由专家组成员给予具体改进的建议;然后听课, 当堂布置小考卷;课后, 立即批阅,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再评课。并对该位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指导。青年教师说课大赛, 要求35周岁教师人人参加, 优胜者在全校展示。通过这些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中实际问题, 确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
2.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台, 展中流砥柱风采。
我校有骨干教师28人, 学科带头人7人。这些教师因为在本学科的教学领域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 如何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 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我校突出抓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及示范作用。
一是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日常开放课, 以及组织教学研究、读书沙龙等活动, 为教师提供研究、学习的机会, 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承担科研任务, 成为改革先锋。骨干教师都是学科带头人, 每人均承担一项或几项科研课题, 以科研促教研,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典范。
三是外派学习, 取经后结合我校实际和个人反思, 全校汇报交流。2009年, 学校共派出102人次先后到北京、上海、山东、南京等地学习考察。
3. 专家组成员引领台, 现名师名家风范。
学校专家组成员是每学科的业务精英, 学校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 发挥他们的榜样和引领作用。所有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调讲和随机听评课;开设专家讲坛;组织青年教师沙龙;家长会家长培训;做好各种课例展示的参与, 做课、评课、指导、展示;做质量分析示范;定期开展读书汇报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快速成长, 同时也促进专家组老师提高教学指导能力, 促进他们共同的专业成长, 从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
二、巧设活动载体——激发队伍活力
每月“三个一”即一次教师专业培训、一次“专题”备课组研讨课例展示、一次教学评比活动。我校结合自身实际, 在学期初制定的学校工作计划中, 明确将“三个一”活动纳入每月教学工作重点。以上学期为例。
三月份为“诊断月”。课例形式为“随机抽查课”, 培训内容为“小班化教学”培训和全体教备组长“案例教研”培训。活动载体是“评比解题能手”。
假期, 学校结合“过三关”检测内容, 布置教师重点研究本学科全学段教材的知识点, 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标准, 学科知识链及学科知识体系架构,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开学初, 按照学校既定计划, 组织全校教师参加“过三关之——学科知识点过关”的解题大赛。教师们赛后纷纷表示, 此次活动, 重要的并不是结果, 而是参与的过程, 教师们的确静下心来研究课标、研究知识点,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了业务水平, 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四月份为“示范月”。课例形式为“1+1骨干教师示范课”、“校级精品展示课”, 培训内容为“全体教师听评课培训”。活动载体是“推出校级精品展示课, 开展评课比赛”。
评课比赛是建立在教师已接受了听评课培训, 学校在骨干教师示范课基础上推出一节校内精品课, 全校教师在观摩课例之后, 以学校下发的统一表格形式当堂反馈课例分析, 学校组织专家组教师对评课记录打分, 从中评选出高质量的评课记录, 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此项活动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评课水平, 教师改变了过去听课只记知识点, 评课杂乱、无头绪的欠缺。
五月份为“研讨月”。课例形式为“组内教师研讨课”。培训内容为“全体教师学案设计培训”。活动载体是“开展学案集评比活动”。
学案作为我校区级科研课题, 自开题以来, 一直得到老师、学生的关注与认可,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案设计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这个月的活动进一步满足了教师们教学实际需求, 开阔了教师视野, 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
六月份为“备考月”。课例形式为“复习引路课”、“师徒对子汇报课”, 活动形式是“师徒结对验收评比”。
七月份为“总结月”。课例形式为“复习引路课”。培训内容是“毕业年级在教研组内汇报交流”。活动载体为“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
从师德建设、工作态度、教学常规、教学活动、教学科研、教学成绩等六个方面来考核各备课组, 本次活动为深入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加强备课组内涵建设, 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群体、个体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平台。
一、师德为先
第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持有一颗坚定、执著的心。语文教师要坚持“语文,天生重要”的信念,为培养人提供交流的“工具”。第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唯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处处为学生考虑。唯有相信学生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相信教师,相信语文学科的功能。唯有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利用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第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如果语文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那么还怎么谈以教师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二、理念为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行为。教学理念发挥着旗杆的指向作用,它指引着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让语文教师明白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什么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标杆。
三、知识为基
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等部分。每类知识都在这一知识结构中充当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体知识是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中所学到的关于语文本身的知识,如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等。条件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如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媒体等。实践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在一线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感悟到的默会知识,此知识是从语文教学论等书本上学不到的。通识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应当了解的关于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四、能力为重
小学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的能力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能力等。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文教科书的课文中渗透着大量的关于如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办对人民有益的事等素材,当下的语文教科书中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品德、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聚英学校 王艳
通过这次省级培训可以说使我茅塞顿开,面对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多元化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养:
一、教学态度:敬业爱岗,责任感强,具有学习研究的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于教学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取决于他的态度。敬业爱岗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音乐教师的工作特点往往直接成为教育对象的表率和楷模,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对于一个不好的老师,会因为他的失败,将会扼杀许多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感,具有坚持学习、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是一辈子都要重视和修炼的课题。
二、教学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自弹自唱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教学调控与应变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1.关于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一定是有所设计的,正如我们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所感受的那样:有对比,有起伏,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者赏心悦目,欣然接受。2.关于组织教学: 教师能否有效、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这不仅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更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素养既有无责任心的体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好课,更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良好的条件。
3.关于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是音乐教师的专项基本功之一,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手段。作为音乐教师歌唱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拥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水平是其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教师只有懂得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要素才能正确引导我们学生向着正确的艺术方向发展。歌声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的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器乐演奏方面,音乐课堂中教师准确恰当的运用乐器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钢琴是音乐教师必会的乐器之一,当然音乐教师出来钢琴之王对其他乐器也应该有所了解,甚至可以要掌握其中一两种乐器那就更好,这样有时会给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乐器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会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的气质,演奏的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所以教师富有激情的自弹自唱,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教学,音乐作品的关注和兴趣,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启迪、激励、感染、熏陶等作用。
4.关于正确使用多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了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先进的视听技术、音响、声像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学科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服务。音乐教师在享受并运用这些高科技便捷方式的同时,不要丢掉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音乐性。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适时、恰到好处,起到“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
5.关于教学调控与应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动态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调控。如何保证音乐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取决于音乐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张弛有致、兴趣盎然,充满活力,使得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效果。
6.关于教学调控与应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动态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调控。如何保证音乐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取决于音乐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张弛有致、兴趣盎然,充满活力,使得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效果。
顾老师说:“语文学习关系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习运用中华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育当然要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读写能力,发展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但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对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什么要学语文?语文是什么?语文首先是工具,运用于人们的交际交流、学习发展。语文学习关系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语文素养关系着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学做人。阅读能帮我们丰富知识、滋养心灵,认识世界,寻找人生答案。写作则让我们用文字发表观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表现人生。理想的语文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提高中华通用语运用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1.上好语文课上好语文课要做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书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这些都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多读课外书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主要不是从课堂学来的,而是靠课外阅读。新的统编语文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3.听说读写并重阅读和写作之所以受到重视,因为中考、高考都要考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尤其是信息时代,随时都需要听和说。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包括面试,考查的就是口语表达能力。不能只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倒不出来”。
4.注重社会实践青年成长离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引路、个人领悟”。
假如不读书,即使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但又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书读“活”,就要联系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包括洒扫庭除,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动手项目,也包括文学社团、编辑报刊、演讲辩论比赛、编演课本剧,甚至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其意义当然也就不限于语文了。怎样教中小学生学语文?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为学生未来着想,因材施教,充满仁爱之心,研究学生,掌握他们的特点,才能与之同“欢快”共“忧虑”;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学什么,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最关键。充分相信学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富有理想,在他们看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允许异想天开,鼓励班门弄斧,敢于质疑书本,勇于挑战权威;最后,要养成享受阅读、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教学;教育水平
一、现阶段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
体育教师的技能素养规定并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性质和组织教学、组织训练和学校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教师技术水平的体现,能使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其最佳工作效能。教师的言行仪表,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形象、语言、教态和运动技术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锻炼的热情。而高职学校部分体育教师对这方面要求不严,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节奏
有些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理念,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机会少,过多地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另外,学校对教师业务素质比较重视,但对教师的观念更新不够重视,学校在对教师评价时,也只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3.體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
由于招生途径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多数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较好,但文化素养不高,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教育类知识欠缺。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平时只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了提高文化理论,直接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4.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差
高职体育教师中进行教学研究的不是太多。有些教师认为,上好课就行了,没有时间去搞研究。原因是部分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且研究意识淡薄,不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谈及教学改革,虽说近几年高职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力度不大。部分教师认为改革创新是学校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缺乏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科研能力不高,部份教师即使想进行教学改革,也不知从何下手。
5.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老旧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还是采用旧的方法,我讲你听,我做你看,方法单一,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教学效果也差。而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则很少用甚至干脆不用,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升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应确立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应构建宽平台、宽口径的课程模式,适当削减通才教育课程,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由教学向学思转变。在教学中,通过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等因素的整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以促进其发现和发展自我,达到心智和情感的成熟。高职体育教师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积极引入或创造新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体育教师既要及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又要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层次。
2.提升信息素养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当结合高职体育教师的实际,制定出全面培养其信息素养的整体规划,建立和发展独立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评估组织,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各级高职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校而异地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培养策略,完善校园网络化信息环境建设。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要在外部客观环境上努力,更要从体育教师自身系统的培养入手,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3.完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专业培训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和运行机制要从基础性培训逐步转变为学历教育和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如采取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模式。学校要鼓励体育教师外出培训,或聘请专家在校内进行培训,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需要制订培训计划,经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培训方式可多样化,可采用专家讲座、课例展示、专题研讨、教学评析、录像观摩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安排上可利用寒暑假集中培训,平时采用分散培训的办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4.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科研成果评价中,坚持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开、公正,确保科研评价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从科学和创新的规律出发,减少数量和形式的硬性要求,适当延长评价周期。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教师教学、科研的奖励,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
总之,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依赖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这也是社会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为此,体育教师都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在学识上更丰富,精神上更独立,教学上不断创新,专业素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不断适应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承担起现代体育教师的责任,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詹阿宁.高职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2).
[2]李存健.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李飞腾.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3)
【教师专业素养】推荐阅读:
学习教师专业素养心得11-21
教师专业素养学习体会11-23
专业教师聘用合同05-29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06-24
小学教师专业07-27
生物教师专业成长07-28
教师夯实专业基础09-06
教师专业发展册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