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精选8篇)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 篇1

一,名词解释

1、支持性技巧

2、互惠式小组

3、目标树

4、参与式发展

5、政策偏离

二简答题

1、社区资源养老项目中整合资源要做哪些工作?

2、社会政策的实施模式及优缺点?

3、我国在推进民生保障一体化过程中重点领域策略?

三论述题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如何?

四选择题(比较容易,认真上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就基本没问题)五判断题(也不太难,同上)

有几个关键性概念:覆盖性误差,单位五问卷误差,样本缺失 六计算题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 篇2

目前国内外的无纸化考试软件有十多种。从1996年起, 我国开始着手进行无纸化考试软件的研制和开发, 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 一些无纸化考试软件取得了重大突破, 并处于产品化进程, 如北京无忧, 北京朔日科技等开发的考试软件产品, 不过高校使用还不普遍。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推广, 有助于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进程,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系统特点

本系统采用C/S (服务器与客户端) 的设计模式, 使用Visual Basic 6.0编程工具开发, 分为考试端和服务器端。考试端主要基于Windows XP Sp2平台, 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数据库为MS SQL Server 2005。

1.1 方便快捷

针对目前我院学科考试频繁、考试过程复杂的弊端, 本系统基于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理论考试过程无纸化, 任课老师不需要考前命题, 考后批改, 既可以减少考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也可以为学校节省教学资源, 减轻教师工作量, 全面提高考试管理效率, 通过随机组题方式, 试题灵活多变, 考试手段先进, 使考试更加公平公正,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2 系统安全

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存储试题, 可以保证多名学生考试时的系统通畅,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利用VB的强大的网络功能, 通过ODBC与数据库相连, 保证数据传输的封装安全等特点, 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 系统采用了智能的随机抽题算法, 针对考试设定的条件, 按照题库的题量、知识点分布以及题型随机组成试卷。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学生之间考试作弊,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考试的灵活度, 总体上全面考核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 程序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共包括17个数据表, 其中主要的有Exam_info考试信息设置表、P a s s w o r d_m a n a g e用户权限管理表、Student_inf考生信息表、Student_paper考生考试试卷表、Test_library题库表、Test_type题型表, 其中考试信息表如表1所示。

本软件主要采用VB设计实现的, 其中时间控制只要是用T i m e r时钟控件和DateDiff函数完成, DateDiff函数主要是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s表示时间单位, a表示开始答题时间, b表示答题用时。

2 系统难点

2.1 组卷功能

由于题库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每类题都包含多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又包含多道题, 以往的固定几套题的方法, 显然不是很灵活。对于体育学院几百人同时参加考试的实际情况, 少数几套题容易使学生摸清题目规律, 无法反馈学生的真实成绩。过多的套题又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也不符合课程的教学实际。那么, 如何在现有题库的基础上随机组成多套试卷, 同时保证试卷中试题涵盖多个知识点, 不存在重复的题目是一个技术难点。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并实践论证其可行性, 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首先采用随机函数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 使其符合本系统的要求。然后按照知识点、题型及难点进行分类, 并给每章知识点赋予一定的权重, 最后在每一类中按照系统的设置随机抽题, 同时对题目进行比较, 防止出现重复题目。

2.2 自动评分

自动评分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 客观准确的给出分数。其中难点在于填空题和简答题的评分上, 因为这两类题的答案有时并不唯一, 特别是简答题往往由许多要点组成, 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这就需要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许多可能出现的答案, 并且评分时需要根据答案中的关键字进行智能评判, 真正实现机器的智能化评分。本系统根据人工智能的思想, 利用数据挖掘原理, 通过多次模拟考试, 对学生的试题答案进行分析整理, 丰富了试题库的准确答案库, 提高了判分的准确性。

3 结语

总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究, 以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 改革传统纸笔考试方式, 不仅对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发挥推动作用, 而且会极大地减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期末批阅试卷的负担, 降低教学成本, 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体育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 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从系统的特点、程序设计及技术难点等方面详述了设计实现细节。本系统的应用不仅为体育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帮助,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节约了教学资源。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C/S,智能组卷

参考文献

[1]张跃廷.SQL SERVER应用与开发范例宝典 (第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10.

[2]张孝祥.VISUAL BASIC基础与案例开发详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7.

[3]罗天抒.基于Flex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企业家天地, 2009.7

[4]刘洋.浅议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科技创新导报, 2008.12

基于模糊理论的考试系统综合评判 篇3

关键词:模糊理论;考试系统;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The Examination System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Theory

Gao Bo

(16th High School of Jining,Jining272000,China)

Abstract:The use of fuzzy theory,a comprehensive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evaluation,the evaluation process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will not waste,so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greater scientific credibility,at the end of statistics and evaluation,its feasibility has been verified.

Keywords:Fuzzy theory;Examination system;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一、试卷考核水平影响因素和分级

(一)试卷考核水平影响因素

1.学生层次:学生层次主要是指试卷考核的对象属性,主要包括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学生还是本科学生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2.专业区分:专业区分主要是专业类别,包括考核的学生是理科、工科、文科还是管理科等。不同专业对个别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应该是不同的。

3.考点分布: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统考试卷的考核点必须涵盖其教学要求的公共部分,考点的合理分布才能体现出试卷考核的意义。

4.题型的多样性:针对学生个体特征进行出题,不同学生对题型的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做选择题,有的喜欢答论述题,有的则擅长计算题,合理的题型布局有利于增大试卷的区分程度。

5.难易程度的分布:试卷的考核基本上是以学生掌握的基本题型为基础,但在考核基础理论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统考试卷更应该在考核难度上有部分提高。

(二)试卷考核水平的分级

试卷考核水平分级是进行试卷考察能力判定的一个量度,是根据考试对象、内容和性质进行划分的,涵盖专业基础课的最高水平到一般基础课的最低水平。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考种对试卷考核水平的等级划分尚不统一,根据我院基础课统考的实际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暂将试卷考核水平现分为四级。以百分制试卷进行说明如下表。

二、模糊综合评判基本概念

(一)模糊综合评判的定义

按确定的标准,对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中的某个因素或某个部分进行评价,称为单一评价。从众多的单一评价中获得对某个或某类对象的整体评价,称为综合评价(synthetic evaluation)。综合评价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能对若干对象按一定意义进行排序,从中挑选出最优或最劣的对象,这也叫决策过程。综合评判也是一类决策过程。

(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1.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

因素就是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性能,在不同的场合,也称为参数指标或质量指标,它们综合地反映出对象的质量,人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给对象评价。

2.建立评判集。

评判集也叫评价集或决断集,它是评判者对各种总的评判结果所组成的普通集合,例如:对工业产品,评价集就是等级的集合。

3.建立单因素评判,即建立一个从X到F(Y)的模糊映射。

; ;

由 可诱导出模糊关系式R,得到模糊矩阵

则 称为单因素评判矩阵(Evaluation matrix of single factor)。于是由三元有序组 构成了

一个综合评判模型,或称综合评判空间(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pace)。

(三)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分配

1.若未明确各因素恰当的权重比分配,只知道各權重的大概或近似值,则可采用下式:

2.若明确规定各因素恰当的权重比分配,则有

实际应用中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常用统计法(如打分或投票的方法)得出。

(四)Fuzzy模糊综合评判

选择合适的Fuzzy综合函数f(如 等)进行综合,用X上的一个模糊Fuzzy集

= 表示各个因素的权重分配,若取则综合评判为记B= ,它是X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

如果评判结果 ,应归一化。

国外社会学理论阶段测试题 篇4

考试科目:《国外社会学理论》绪论至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政治篇》中指出:“每个国家中都存在着两个国家:一个是穷国,一个是富国。”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马基雅弗利 D、伊本·哈尔顿

2、博丹认为,社会起源于()。A、氏族 B、部落 C、宗族 D、家庭

3、把“自然状态”描述为和谐美好景象的思想家是()。A、洛克 B、卢梭 C、霍布斯 D、维科

4、孔德科学分类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学科是()。A、天文学 B、生物学 C、社会学 D、物理学

5、孔德所说的“西方革命”时期是指()。

A、神学阶段 B、形而上学阶段 C、实证阶段 D、基督教时期

6、斯宾塞出版的第一部社会学专著是()。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学原理》 C、《第一原理》 D、《人与国家》

7、斯宾塞主张()国家的活动范围。A、增强 B、扩大 C、限制 D、缩小

8、()说:“人步入社会就像步入某种陌生地”。A、孔德 B、斯宾塞 C、滕尼斯 D、马基雅弗利

9、下面不属于社会生活范围的是()。A、都市 B、乡村 C、国家 D、世界

10、社会集合体的理想类型是()。A、联盟 B、联合体 C、党派 D、兄弟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哈尔顿认为,各个社会和民族的不同是由于()所造成。A、生物因素 B、地理因素 C、生活方式 D、生产方式

2、博丹认为,社会就本质而言是由为了从事()等类似活动而组织起来的众多小群体合作而成。

A、手工业 B、商业 C、礼仪 D、战争

3、()构成孟德斯鸠政体分类的基本原则。A、道德 B、荣誉 C、自由 D、恐怖

4、孔德的科学分类告诉人们,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A、复杂性增加 B、一般性程度下降 C、简明性程度下降 D、一般性程度上升

5、社会有机体的联结纽带是()。A、语言 B、宗教 C、仪式 D、社会分工

6、孔德认为,破坏社会“和谐或演替自然规律”的原因包括()。A、一般原因 B、特殊原因 C、临时原因 D、意外原因

7、社会与生物有机体间的相似之处在于:()。A、生长过程 B、结构进化 C、功能分化 D、相互依赖

8、斯宾塞指出,社会进化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以()的方式进行。A、分散 B、曲折反复 C、波浪式 D、再分散

9、公社以()为纽带。

A、血缘 B、感情 C、伦理团结 D、习惯

10、社会的政治生活的特点是()。

A、国家生活 B、民主政治 C、革命立法 D、集权制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

1、亚里斯多德说:人是社会动物,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独存。()

2、黑格尔对社会学学科形成的重大贡献在于:国家与社会的概念。()

3、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

4、孔德指出,通过对病态社会现象的观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正常的规律。()

5、孔德断定,社会进步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发进步,二是人们通过合理行动加速的进步。()

6、斯宾塞相信,社会进化是必然的,是不可能倒退的。()

7、根据斯宾塞的观点,国家是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8、斯宾塞主张限制国家活动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不干涉主义。()

9、在滕尼斯看来,社会导源于本质意志。()

10、人类的总趋势是由“公社”走向“社会”。()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以 为代表。

2、重农业学派认为 和 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1、主张“自然状态”下人人相互为战的观点的,古希腊时期有,而近代则

3、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 和 的科学。

4、和 是贯穿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条主线。

5、滕尼斯将人们的共同意志分为 和 两种。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柏拉图“理想国”中有哪些社会等级?

2、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4、斯宾塞是如何理解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间的不同的?

5、简述滕尼斯关于社会本质的思想。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述孔德关于社会改造的思想。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D

3、B

4、C

5、B

6、A

7、C

8、C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ABD

4、ABC

5、ABD

6、ABCD

7、ABCD

8、AD

9、ABC

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智者派、霍布斯

2、土地、农业

3、社会秩序、社会进步

4、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

5、本质意志、选择意志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首先说明“理想国”在柏拉图思想中的地位,然后再简单回答。“理想国”是柏拉图用以质量关社会现实的政治理想主义主张。“理想国”中的社会阶层有:(1)哲学王;(2)武士;(3)劳动者。此外还有等外之人:奴隶。

2、答:以概括性方式回答。

人之秉性是天生自由的;人人皆应享有平等权利;用社会契约的形式来解释社会的产生和国家权力的本质。

3、答:先按次序列出要点,然后稍作解释。

(1)观察法;(2)实验法;(3)比较法;(4)历史法。

4、答:首先列出要点,然后再解释其含义。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区别:

(1)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结合紧密;社会有机体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组成它的个体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程度不牢固;

(2)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一定部位;社会中,意识遍布于每个分子身上,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当的感受能力;

(3)生物有机体中部分与整体关系是:部分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中,整体为部分即成员的幸福服务。

5、答:首先简单说明概念的含义,然后回答基本内容。滕尼斯的社会本质事实上是指构成社会的本质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有:①社会关系;②社会集合体;③社会集团。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答:首先说明孔德社会改建的宏观思想,然后具体介绍其社会改建思路。具体答案为:

孔德认为,社会的重建和改造需要激发三种力量:以许多人和财富为基础的物质力量;以思维形成概念为基础的理性力量;以爱为基础的道德力量。具体而言,要以下面六个原则为重建秩序的指南:

a)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一旦社会制度符合自然法则和科学精神,就会出现一个新社会; b)扩大博爱倾向。生命中真正的动力是情感,而非智力,人性的特点是,情感胜于理智,最私人的倾向胜过高尚倾向,但人类拥有博爱倾向,扩大这一倾向能把社会引向秩序与和谐; c)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通过建立人道教来把人的情感与人本主义宗教化,以之建立社会秩序;

d)扩大社会分工与合作。分工是先进社会的本质要素,社会秩序的维护离不开它; e)增强政府的权威与调节作用。f)以保护私有制为基础进行社会改造。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四至第七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美尔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第一级是()。

A.一般社会学 B.形式社会学 C.普通社会学 D.哲学社会学 2.制度和法律产生于()中。

A.二人群体 B.三人群体 C.大群体 D.所有群体 3.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属于()。

A、目的合理的行动 B、价值合理的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 4.韦伯政治社会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是()。A、权力 B、统治 C、纪律 D、权威

5.韦伯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力的是()。A、《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 D、《中国宗教》 6.()是涂尔干影响力最大的著作。A.《论社会分工》 B.《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C.《自杀论》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7.涂尔干指出,将个体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A.理性契约 B.自由竞争 C.国家强制 D.集体良心

8.华尔街一投资大亨事业破产,在办公室开枪自尽,此种行为属于()自杀。A.利他型 B.利己型 C.失范型 D.宿命型 9.剩余物的抽象性质类似于语言学中的()。A.词根 B.词尾 C.前缀 D.后缀 10.推动变化和革新的是()。

A.组合的本能 B.组合体的持久性 C.行动的本能 D.性本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齐美尔认为,社会是()。

A、社会化的个人复合体 B、社会性的人类物质 C、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和 D、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2、根据齐美尔的观点,如果研究家庭制度,重点应研究()。A、家族大小 B、人际关系特点 C、交往频率 D、家族经济关系

3、社会行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行动者 B、动机 C、以他人行为为目标 D、手段选择

4、例如,()等都是克里斯玛式的人物。A、耶稣 B、拿破仑 C、希特勒 D、毛泽东

5、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概念主要有()。A.权力 B.权威 C.统治 D.纪律

6、涂尔干所处时代社会变迁中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为()。A、经济危机 B、社会危机 C、政治危机 D、精神危机

7、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者必须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排除()的干扰。A、情感因素 B、道德判断 C、先入为主观念 D、世俗成见

8、社会分工发展带来的社会后果包括()。A、个性的发展 B、集体意识的弱化 C、相互依赖的强化 D、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

9、组合体的持久性是指人类试图()的倾向。

A、回到过去 B、拒绝变化 C、忠实接受一切命令 D、维持现有组合

10、不属于“社会性”剩余物的是()。

A、禁欲主义 B、一致的需求 C、权威论据 D、口头论据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美尔强调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

2、齐美尔认为,妒忌、贪婪、仇恨等是产生社会冲突的根源。()

3、韦伯认为,社会学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4、新教是入世禁欲主义的典型。()

5、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不同于贪婪无度和掠夺成性的资本主义。()

6、涂尔干将“集体意识”视为社会团结的基础。()

7、在机械团结的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8、培养和完善中间群体的职业道德是涂尔干解决社会危机的良方。()

9、剩余物即人之本能。()

10、事与愿违是非逻辑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与 是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

2.在齐美尔看来,与 是现代社会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3.个人魅力型领袖往往具有强烈的,而受到感召的群众则常常怀有狂热的。4.通过对法理型统治类型的分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的 和 进行了剖析。5.涂尔干将社会团结分为 和 两类。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齐美尔是如何分析社会冲突的功能的?

2、法理型统治的特征是什么?

3、简释涂尔干的机械团结。

4、简述涂尔干的社会观。

5、帕累托的非逻辑行为有哪些类别?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述韦伯科层制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B

4、B

5、B

6、C

7、D

8、B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BC

4、ABCD

5、ACD

6、ABD

7、ABCD

8、ABC

9、BCD

10、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合作、冲突

2、文化的发展、人的异化

3、使命感、效忠精神

4、组织形式、管理方式

5、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分要点简单回答。

社会冲突的功能: ① 整合功能

在不断分化、日益复杂的社会里,群体数目不断增长,以理性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取代了以感情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当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抒解矛盾。

在社会大系统中,冲突能促进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明确界限,使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冲突将社会个体连结在社会交往的网络之中,因此,冲突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② 稳定功能

冲突有利于矛盾和敌对情绪的解决和缓解,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使有敌对思想和情绪的人心理上得以放松和安慰。否则,强制或压制冲突,只能激化矛盾和对立情绪,造成社会分裂和解体。让冲突得到发泄的思想成为后来“安全阀”理论的源头。

2.先解释概念,再简单回答。

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任何一项法律的制定都是以目的合理和价值合理目标基础之上的。法理型统治的特点:1)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2)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对各级机关实行牢固的监督制度;3)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4)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5)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有效,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暂时拥有权力,服从者服从的是法律,而非某个具体的个人。

3.先解释概念,后简要回答。

机械团结是指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结纽带。原始社会和传统的农业社会是典型。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成员间同质性较高。这不仅表现在物质或经济活动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精神活动上:信奉同样的宗教、具有同样的信仰、追求同样的价值目标、接受同样的行为规范、持有同样的道德评价标准甚至于在情绪上也有一致的表现方式。这是没有社会分工或分工十分简单的社会。

4.分点扼要回答。

(1)坚决反对唯名论,支持唯实论立场,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具有超越于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无法在个人身上找到。

(2)社会的另一特性是整体性。

(3)实体性和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不涉及个体层次,只以社会层次为研究领域:“社会学家眼中没有个人”。

5.先解释概念,后分点简要回答。

指与逻辑行为相对的行为。非逻辑行为有四类:

①在主观和实际上手段与目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②行为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却误以为他采用的手段能够引出他所希望的后果; ③行为的手段与客观结果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在主观上不曾知或想像过这种联系;(本能行为)

④行为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但结果并不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事与愿违)

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非逻辑行为。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1.先解释概念,然后分点回答。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韦伯首先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进行说明:

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是由以下人员构成:1)人格上自由,仅仅服从和履行实际公务职责;2)牢固的职务等级;3)严格的职务权限;4)根据合同,以自由选择为基础,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5)实行货币化等级工资制;6)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和主要的职业;7)根据工龄、成绩决定晋升;8)管理者无特权,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9)服从严格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

在韦伯看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理性化和官僚制(科层制)化的过程。表现在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效益、效率、功能,在驱使人们行动的动机中,理想、信仰等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逐渐淡化。工业化的西方世界的现实因而是“形式的合理性和实质的非理性。”亦即理性化导致了非理性的生活方式。科层制把效益、效率、功能当作主要追求目标的结果意味着把“目的——工具理性”这一手段当作了终极目标。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八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格系统承担的是()功能。A.适应 B.达鹄 C.整合 D.维模

2.承担适应功能子系统输出的一般交换媒介是()。A、货币 B、权力 C、影响或赞同 D、价值承担和声望

3.()特别注意社会的生态学基础,尤其是个人与群体的空间分布。A.凡勃伦 B.帕克 C.帕累托 D.达伦多夫 4.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论主要源于()。A.齐美尔 B.马克思 C.帕累托 D.韦伯

5.摩斯认为,马林诺夫斯的库拉交换实际上是一种()交换。A.集体性 B.礼仪性 C.情感性 D.经济性

6.列维-斯特劳斯的限制性交换涉及到()关系。A、两人 B、三人 C、多人 D、整体

7.在詹姆斯的自我概念中,身体、衣着、房屋、财产和家庭等属于()。A.抽象我 B.精神我 C.物质我 D.社会我

8.相遇式互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们之间()相互注意。A.持续性的 B.间断性的 C.无意识的 D.有目的的 9.最早提出“中心-边陲”概念的人是()。A.普雷维什 B.保罗·巴兰 C.弗兰克 D.桑托斯 10.在社会“意图”上,后工业社会主要是()的竞争。

A.同自然界 B.同加工过的自然界 C.人与人之间 D.国家与国家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帕森斯承认,他的一般行动理论继承了古典理论家()的旨意。A、马歇尔 B、帕累托 C、涂尔干 D、韦伯

2、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维模功能的是()。A.家庭 B.教育 C.宗教 D.法律

3、米尔斯通过()概念对白领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A、阶级 B、异化 C、科层制 D、权力

4、科塞论及的社会冲突功能的内容或方面是()。A、社会功能 B、社会心理功能 C、反功能 D、潜功能

5、霍曼斯“活动”概念的特点是()。

A.追求报酬 B.经济动机 C.逃避惩罚 D.理性抉择

6、布劳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

A、社会结构对交换过程的制约 B、社会结构的交换基础

C、影响个人间交换过程的的心理因素 D、基本交换过程对社会结构形成发展的影响

7、除库利外,持有镜中我思想的学者还有()等人。

A、亚当·斯密 B、大卫·休谟 C、亚当·弗格森 D、约翰·杜威

8、布鲁默把客体分为()几种。

A、物质客体 B、社会客体 C、精神客体 D、抽象客体

9、英克尔斯从()的角度分析了形成现代人格的环境因素。A、横向 B、纵向 C、微观 D、宏观

10、贝尔所说的第五产业包括()在内。A、卫生 B、教育 C、研究 D、政府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是帕森斯一般行动理论的核心论点。()

2、反功能概念的提出,推翻了以往功能分析中暗含的功能普遍性假设。()

3、科塞认为,冲突的非物质性原因源出于“社会合法性的撤销”。()

4、外部冲突必然导致群体发展、壮大、坚强。()

5、霍曼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

6、与霍曼斯一样,布劳把一切社会活动都视为交换行为。()

7、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的观点是鲍德温对詹姆斯的根本修正。()

8、个人的装扮由仪表和举止两部分构成。()

9、在适当的环境下,任何人在成年之后都可以转变为现代人。()

10、战后的依附主要表现为对科学技术与工业的依附。()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默顿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 和。

2.一个强制性组合由两类人组成: 和,社会冲突就在他们之间产生。3.社会交换论把经济学中的利润看作是社会学中的,把亏本看作是。4.库利认为,社会学家应特别关心的主题是 与,因为这些是人类社会的特点。5.现代人具有 态度和 意识。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科塞安全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社会交换理论在哪些方面借鉴了行为主义理论?

4、简答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5、简述马里奥·列维结构关系变量理论。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析达伦多夫的权威与权威结构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B

4、B

5、A

6、A

7、C

8、A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BC

4、ABC

5、AC

6、ABD

7、AB

8、ABD

9、AB

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显功能、潜功能

2、统治者、被统治者

3、报酬、惩罚

4、精神、主观

5、乐观主义、普遍主义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分要点简单回答。

①在研究层次上,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各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②研究方向上,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③研究主题上,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④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共有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范式,不如说是共有功能分析方法。

2.分要点简单回答。

科塞安全阀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 通过释放敌对情绪,冲突可以起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

② 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机制; ③ 社会越僵化,安全阀机制越重要;

④ 安全阀可以排泄敌对情绪,但不能解决问题,能缓和矛盾,但不能解决矛盾; ⑤ 安全阀机制提供情绪的替代目标和发泄手段; ⑥ 当相互对立的利益和情绪受到压制的时候,产生的结果之一是把敌对情绪从真正的根源中转移出来,从其他渠道发泄。结果之二是导致相互关系的终结;

⑦ 没有安全阀机制或机制不完善的社会结构是僵化的社会结构,因而是潜伏危机的社会结构。

3.交换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行为主义理论成果:

1)在任何情况下,有机体的行为总是趋向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 2)有机体所重复的行为方式,通常在过去是保证报酬的有效方式; 3)有机体在与过去相似情境下,会重复以往有效的行为方式; 4)当前情境下的刺激,如果在过去是与报酬相联系,则它将唤起过去在相应情境下所采取过的行为;

5)重复某种行为是因为能够继续获得报酬; 6)如果某种行为以前在相似情境下得到报酬,现在突然没有了,有机体就会产生情绪波动; 7)有机体从特定的行为中得到的报酬越多,产生这种行为的有效性就越小,并有可能转向寻求其他报酬行为方式。

4.先简介库利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再扼要回答具体思想。

查尔斯·H.库利,美国早期具有社会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学家。他对符号互动论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镜中我”概念。

镜中我: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自我的观念。

镜中我概念有三重含义或分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解释或定义阶段-自我反应阶段 库利的镜中我思想与其初级群体思想密切相关。

5.先简介列维其人,再简要回答理论内容。

马里奥·列维是美国社会学家,他主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现代化问题展开研究。他认为,了解社会关系结构是理解现代化变迁的前提条件。

社会发展的关系结构变量:

(1)认识方面,理性的——传统的;

(2)成员关系标准方面,普遍主义的——特殊主义的;(3)实质界限方面,功能特定的——功能弥散的;(4)感情方面,回避的——亲近的;

(5)目标定向方面,个人主义的——对他人负责的;(6)社会分层方面,等级的——非等级的。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先简要说明概念在达伦多夫理论中的地位,再具体回答基本内容。

权威与权威结构是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重要部分和前提部分。

达伦多夫认为,任何社会组织在结构上都可以看作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拥有权力的统治者和丧失权力的被统治者。人在社会地位上的这种不同源于不平等的权力分配关系。他借用韦伯的“权力”与“权威”概念来说明这一区别。

权力:克服他人阻力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

权威:在合法性基础上使某人具有一定内容的命令被既定个人执行的可能性。权威关系始终意味着一种上下级关系,一种合法的关系,它比权力关系有意义。强制性协调组合(ICAs):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和历史时期,权威关系的共同点是无可争议的:都是统治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任何社会组织或单位都是由统治与被统治两大群体组成结合体,这种依赖制度等强制手段有形资产和维持的社会结合体被称为“强制性协作组合(ICAs)。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 篇5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1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0=30分)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

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四大报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线-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

----: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学号----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封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名---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姓--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密---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级--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班---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又好又快发展

14、我国最近决定推进()开发开放 A、上海浦东新区B、天津滨海新区C、海南D、长江三角洲

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C、继续深化改革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 B、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17、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A、“三农”问题B、教育和科技问题C、基础设施问题D、工业化问题

18、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 C、生产发展、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9、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直接依据邓小平的()A、两个大局思想B、两个飞跃思想 C、三步走发展战略D、台阶式发展战略思想 20、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

A、分配公平B、再分配公平C、教育公平D、保障公平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是()。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22、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无产阶级专政 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城乡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2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线--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的---轨道上来

:------学号-A、科教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

----

2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封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积极参与经济----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5、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名--A、800美元 B、1000美元C、3000美元D、900姓-------0美元-----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密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7、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 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 级---班--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奋斗目标

A .四个现代化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2×6=10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

A、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B、中国的第二次

革命

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

3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4、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保持先进性C、把握规律性D、富有创造性

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3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

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

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4.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4、(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0分)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 篇6

2、答:1)历史条件: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创立标志: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3)两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4)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1)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

(3)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②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④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

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答: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总布局:“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新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经验,注重探索

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阶段。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只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不断的增长创造重要条件、提供基本保障;只有达到经济社会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主要包括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还包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既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变化,又涉及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次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三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解决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能力。要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文化水平和劳动者的专业生产技能,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必须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促转变是谋发展的必然要求,谋发展是促转变的重要目的。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

8、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推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全面分析和科学认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利用外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的开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更好和更多的利用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较大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爱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带来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占有之间新的不平衡。第四,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根本能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既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所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9、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答:1)基本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11、提高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答: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二,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性能。

第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第五,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第六,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第七,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第八,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连个方面:一是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二是协调各个个体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二是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怎么建设?第一,要充分考虑和统筹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的要求;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14、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答: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换届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日益突出。所以要试试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积极推进区域协调治理。

(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要大力建设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形成水权交易市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

(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要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充分考虑土壤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完善法规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并引导公众参与,制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的监管管理方法、宣传计划等。

理论课教学考试琐议 篇7

关键词:考试,考试记分法,智能的考核,应变能力,考试的品质要素

一、绪论

在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教学(其中包括基础理论课、工具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占有较大的比重。为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课考试的探讨,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理论课教学考试的研究。

所谓考试,是根据考核的目的,让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对解答的结果给予评定判分,为主试者提供考试对象某方面知识和能力状况的信息。考试这一手段,既有利用上述所提供的信息来调整和改进受试者培养工作的反馈作用,还有依据考试的结果对考试对象进行鉴定和选拔的作用,更有督促学生学习和对学生学习方式起指导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研究考试的机构,以研究考试各种形式的长处和短处,考试同考核其他手段的配合,考试对考试对象未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阅卷、评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科学——考试学应运而生。

我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曾制定过一套不尽相同的选才制度和考试方法。从战国的推荐制,汉代的推荐加考试制,隋代的考试制,唐宋的分科(文、武)考试制,直到清代的分级(科试、乡试、会试、殿试和朝试)考试制,尽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观察是日趋进步的,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无论在考试的目的上,或是在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其严重的弊端,为我们今日所借鉴之处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多年来在考试问题上,我们也曾下过一番功夫,但值得商榷和改革的地方尚多。针对当前理论教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初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二、考试形式要采取多样化

目前,在体院的理论教学考试中,存在着闭卷笔试的单一化倾向,而不是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考试,以笔试与口试这两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来说,它们各有短长。口试的优点是:考题一般不能重复,教师要依全部讲授内容,按理论性、记忆性和应用性比例搭配做成几十个考签,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押题”,或教师指定考试范围、暗示和“跑题”;教师可以在考试中提出补充性问题,以便深入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程度,或是通过启发,从而鉴别某一考生对某一关键问题是一时疏忽还是完全不懂;可以防止学生舞弊;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和答辩能力的培养。口试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只能在限定的比笔试少的时间内作答,不可能充分对考题做回环思考和反复推敲;难以掌握学生文笔表达能力和书写功夫;试题复盖面窄,它可能是学生最熟悉的或最不熟悉的课题,往往难以真实地、全面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情况;难以避免抽签重复带来的泄题;教师在考生回答完毕的同时给予评分,不易做到公平,教师没有最后全面平衡的余地;出题也有一定困难,常常没有那么多能使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或应用性的考题进行搭配组合;在大班上课的情况下,一个教师口试过于紧张,由其他教师协助分别主持考试则可能产生评分要求不一致,从而会引起教师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争议。口试的这些缺点,恰是笔试的长处。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打破单一化闭卷笔试的习惯做法,代之以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或口试结合实际操作,分析和处理典型问题,或笔试开卷,或笔试开卷、闭卷结合,或口试与科研论文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

三、考试评分要力求合理化

我国历史上的考试记分法,一直是采用“等第”记分法。东周是及格、不及格,唐代分上、中、下,宋代是积分法(重视平时操行和学业成绩登记,作为年终考试成绩的参考),元、明、清为学分法(试卷评为上等者给一分,中等者给半分,下等不给分,一年积满八分为及格)。之后,等次增加,或甲、乙、丙、丁、戊,或A、B、C、D、E,或优、良(上)、中、可、劣。再后,“百分制”记分法由资本主义国家输入,1955年又传入苏联所采用的“五级分制”记分法。

当今,我国通用后两种记分法,两种记分法同样各有利弊,也应互为补充。譬如,“五级分制”记分法,就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查(适用于课堂提问);各级分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从掌握知识的范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牢固程度,应用知识形成技能的情况,表达知识的能力和所犯错误的数量和性质等方面,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总评无须计算单科或各学科的总平均分数,而是按发展的观点评定单科总分(如某生平时成绩积累依次为及格、中等、中等、良好、良好、优秀、优秀,优秀、优秀则总评应为优秀);不会出现类似因59分而一分之差不及格的现象,也避免教师为此而提分照顾的现象。而“五级分制”记分法之不足在于:等级不细,不好严密区分;虽有具体标准,但适应性不强(如“五级分制”记分法中的具体标准规定“彻底理解”、“牢固掌握”等字眼,在一张卷子上难以掌握,有的题答得好;有的题一无所知,又不能平均);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成绩的评定中,假定女100米考试标准以15秒8为及格,15秒为良好,达到15秒3和15秒l的学生同15秒8的学生同样算及格)。“五级分制”记分法的这些缺点,也正是“百分制”记分法的长处。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两种记分法兼用的方式,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特殊学科的特殊记分法。

四、考试措施要实现科学化

1.要重视和加强对智能的考核

试题从总体讲一般可分为概念题和分析题,前者似乎强调记忆性,但我们应提倡理解记忆,不要要求学生的答案,不能越过教师所讲和教科书的雷池一步,概念的回答只要精神实质一致,不一定一字不差。所谓“分析”的试题,有些教师实际上也是要求学生重复所讲和重复教材,不能丝毫出轨,否则予以扣分。这些做法只能助长机械背诵之风,使学生面临考试,走路、吃饭都处于口中“念念有词”,不求甚解的紧张状态之中,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2.“标准答案”不能绝对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标准答案”本身也不一定绝对标准。应提倡对卓有创见者,不但不扣分还应给予高分。判分颇有学问,有志于教学改革的教师,要改革学生传统的“应试能力”为“应变能力”。根据当代科技的发展,教学论的重大突破还靠老办法学习和“应试”已经不适应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

3.要强化考试的品质要素

要强化考试的有效度,即强化考试能正确测出被试者实际水平的有效程度(例如:考题要符合教学大纲;考题要明确;考试形式要恰当;考试时间要适宜等);要强化考试的信度(例如:不指复习范围,不暗示,不打印象分,扩大试题的覆盖面,严格考试纪律等);要掌握试题的难度,“分数贬值”会蒙上学生的眼睛,使之盲目骄傲,影响提高,使家长受骗放松同学校的配合,而“分数飞涨”(如定90分及格)将会加大对学生的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反对“分数论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要以分数压学校,否则学校会以分数压教师,教师就会以分数压学生,以致影响特殊人才的培养。

五、考试组织要日趋社会化

近年来,美国学校正越来越多地采用“校外考试”的形式,学校考试也逐渐趋向社会化。考试服务社便是一种负责考试的校外服务机构,该机构除承担学校委托的考试工作外,还从事有关组织:考试过程,考试形式、内容、方法和考试机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美国,教育属于各州自治范围,各地区和各学校,对采用何种教材、教法和教学形式有决定权,教育行政部门鼓励他们进行各种教育实验并通过考试服务社进行的考试以检查他们的教学质量,同时予以监督指导,决定对各校的拨款多少等等。服务社中一半成员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和教授。这种办法,对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应该说是有借鉴之处的。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试题 篇8

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CAI)正在受到整个教育领域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考试题库的管理作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要环节,是实现教考分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考试题库的管理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对题库进行全面、系统、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应用,以适应教学和考试的需要,智能题库可以为教学管理、测试、评估等提供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所以,开发一款智能性、通用性的题库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1.试题题库系统简介

系统为通用型的智能题库管理系统。它的通用性主要体现在此系统可以实现对多门学科试题的录入、管理和组卷;而智能则主要体现在组卷上,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相关信息,自动组成若干套同等难度、相同题量的平行试卷。

试题库系统中的各种试题的相关指标取值的正确率将会直接关系到最后试卷的质量,所以试题库系统开发者对试题库中试题各项指标值的评估与计算要依据合理的理论基础,如试题库系统中的试卷分析模块、成绩分析模块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它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十分复杂的工作;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Test Theory(CTT)是20世纪设计和发展起来并应用于试题库系统建设的基础理论。

2.基础理论概述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Test Theory产生于20世纪初,它是各种试题库系统开发者所采的成绩和试卷分析的理论依据。它是建立在以下三条假设基础之上的:

(1)当分数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时,便可以将真实分数用一个在大量测验中所得的分数的统计平均值来表示。

(2)任意两次测验所得的误差相对独立。

(3)对某个学生进行测验所得分数可以看成是代表该生的测验误差和实际知识水平的真实分数的线性组合。

3.成绩分析

试题库系统应该具有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对试卷的考试结果进行统计,然后从平均分、标准差、相关数、方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进行班级之间的比较和个人之间的比较,最后评价试卷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覆盖面和各题的分值是否合理。

4.试题分析

试题库系统应该具有对各种类型的试题进行分析的功能,此功能可以利用试卷的考试考试超级成绩对试题的各项指标从难度、知识点的覆盖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对试题的各项指标进行完善和修改,从而提高试题的可靠性。试题分析所涉及的理论如下所述:

(1)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是用来判断试题是否可以将成绩较差和成绩较好的考生考生进行区分。

(2)难度 难度是试题的难易程度,可以用考生的正确率或者得分率表示。试题的难易程度不仅与试题的测试内容有关,而且还与试题的组成、考试者的知识水平有关。如果由于题目意思含糊不清或考试者没有学习过,那么本来容易的试题可能变得较难,因此,试题的难易程度具有相对性。

(3)迷惑答案的效力 迷惑答案的效力是指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等)中非正确答案被挑选的可能性。迷惑力较小的答案被认为效力低,对这样的答案要修改或调整。在进行试题库建设时筛选试题时应注意尽量少选用迷惑效力低的答案,以免影响最后考试的结果。

5.试卷分析

试题库系统应该具有试卷分析功能,而且该功能可以利用考试完成后对考试的结果进行统计,然后从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能够考查试卷组成是否合理。为了保证考查组成试卷的难易程度的合理性,试题库中各类试题的难易程度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分布,而且各类试题应该有一定的离散程度。试卷的平均难易程度影响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试卷的难易程度太大或者太小,都会造成最终的考试结果相对的集中某个分数段上上,使成绩的离散程度降低,成绩的差距减小,从而影响考试结果的可靠性。

6.智能试题库系统结构分析

智能试题库系统结构采用2层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通过将各项任务进程合理的分配给Client端和Server端,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優势,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通讯开销,使得运行速度比较快,方便处理大量数据。由于Client/Server是点对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模式,非常适用于局域网,所以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保证。那么,在学校的校园网上运行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智能题库系统是非常可行的、合适的。

根据系统功能及特点,题库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把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数据库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而数据库设计则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7.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对用户提出的系统功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后,从技术角度分析实现系统的可行性。从整个系统的技术构成上来看,它还是属于一个数据库应用类的系统。其基本操作还是对存在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查找、更新等。所以就单纯的数据库应用来看,暂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问题。

(2)经济和管理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是成本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开发成本,估计开发成本是否会超过项目预期的全部利润。对于整个系统面言,在系统未运行前,主要是指系统设计方面的人力投资,在整个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只需要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维护和学科教师对题库的补充修改。因为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了,学生对该系统的使用应该说是较为方便。

(3)运行环境可行性

运行可行性分析是指对新系统运行后的良好效果进行估计和评价,同时还应考虑怪现有教师的培训、补充问题。现在,一般的教师对计算机比较熟悉,使用题库管理系统只需进行简单讲解、说明或借助于软件的帮助系统就能很快掌握和使用。

上一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小伙伴教学设计下一篇:景色的初中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