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习作指导教学方案(精选8篇)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
教学重点: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教具:胶片(1张)
教学设想:
前面教师与学生共同、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并且学生进行了片断练习。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写说明文方面有所进步,为了趁热打铁,提高基本的能力,我准备在此再进行一次大作文指导。其基本步骤是:
(1)讲述片断作文的`缺点,引入新课。
(2)出示作文题目,《我们的教室》,并分组讨论“我们的教室”应向读者介绍的内容。
(3)写作。
(4)交换修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次片断作文,导入新课:优点:
(1)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2)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
(1)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缺乏条理性。
(3)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二、出示练习题目:《我们的教室》
三、让学生尝试着列提纲,其中提纲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按照怎样的顺序。
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给学生作写作提示: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
1.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一、积累语言,丰富修辞
积累语言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语言积累的过程与学生感知事物、认知事物的过程十分相似,掌握好这一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词汇的积累上,以增加他们的文学底蕴,丰富他们的词汇库。积累语言同样要注意方法,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层面进行教学:第一个层面是词汇量的积累,在日常阅读中让学生将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记住,并且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如形容人物外貌的:面容清秀、白皙、红润、水汪汪、俊俏、五官端正等。形容教师的:园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等。对于一些不常见的词汇,我们就要注意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馥郁”一词,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将其与芬芳、花香联系到一起;如“绯红”一词,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将其与夕阳、火烧云联系到一起。这样的联想式记忆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个层面是修辞方法的积累,即在日常阅读中将恰当的、充满美感的修辞方法或是句子记录下来、引用过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二、借鉴学习,形成风格
在教给学生习作知识前,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章,以及文章是如何构成的。文章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一篇优秀的文章是离不开情感、词汇、修辞以及整体的写作风格的。情感是个人的,我们暂且不谈。除了上文提到的词汇和修辞方法的积累外,如何确立学生的写作风格就是习作教学的第二步。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不乏这样的教学案例:教师教学时虽注重学生习作语言的积累,但一部分学生的习作质量仍然上不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迷茫。其实这样的教学结果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教师没有为学生确立明朗的写作风格。
文章是一种整体化的艺术形式,段与段之间要求有明确的承接关系,一篇文章中的所有词句、修辞都是要为情感表达、事件叙述、情境描写而服务的。如,在习作教学中仅仅注重词汇和修辞的积累,而不注重文章的整体化,将会使文章失去主线,显得散而无神,就像是一个睡眼惺忪、精神萎靡的美丽女子,即便她的五官再精致也会让人看着不舒服,得不了高分。作文亦是如此。小学课本中的文章不仅结构精巧,而且写作风格多样,主题明确。在日常阅读练习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课文的写作风格,将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文章主题,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到“整体”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三、感受情感,领悟生活
如果说上文所述的积累语言、形成风格是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那写作教学的第三步———情感就不是光靠“教”就能形成的。情感是文章写作的初衷,也为文章的贯通提供了主要线索,可以说情感是文章的精气神,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使文章血肉丰满、熠熠生辉的关键。情感细腻的文章即使辞藻朴实,读起来同样令人动容;情感粗糙的文章即使词汇华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小学阶段,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开篇到结尾,几乎面面俱到。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依然是废话连篇,语言枯燥无味。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一潭死水,怎么也折射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传统的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强习作自信,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突破时空界限,丰富作文源泉。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长期以来的小学传统作文教学,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拟稿、修改、誊写,都要在八十分钟内在教室完成。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然而,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此看来,学生在习作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应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教学任务”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的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由此可见,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也就不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二、关注学生情感,激发作文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六一”庆祝前夕,我在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决定举行一次以“六一”庆祝为题的习作练习。结果不出我所料,就连那些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洋洋洒洒近1000字,且言辞中肯,感情真实。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犹如一潭死水。学生要完成一篇佳作,必须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所写之作才会有血有肉,才能展示出小学生天真的心灵和纯洁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已,更不用说具有个性,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是同等的重要。
三、注重指导方法,提高作文水平。
渌洋小学
于玲
教学要求:
1.抓住春游这一契机,情景再现,激发学生表达与习作的强烈愿望。
2.师生共同参与表达与习作的过程,并能根据不同的经历,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习作内容,进行自由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3.逐步丰富语言,并能学会抓住细节描写写具体、生动。4.在习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教学重、难点:
1.根据不同的经历,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习作内容,进行自由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2.逐步丰富语言,并能学会抓住细节描写写具体、生动。教学准备:课件 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1.由昨日的“春游”谈话导入。(板书:春游)
2.这次春游大家都非常期待,能说说春游前巴望着去一趟的情景吗? 3.学生说当时的情景。
4.出示诗歌《明天要去远足》,聊感受。
明天要远足
——方素珍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5.诗写得很真,三言两语把渴望春游的那种喜悦,那种忐忑,那种淡淡的忧虑写得惟妙惟肖。(板书:写真话,表真情)
二、习作指导
1.出示春游时的照片,勾起学生的回忆。
2.昨天的春游,还有什么留在了你们的记忆里了呢?细细回忆,其中一定有令你最难忘的一幕(板书:难忘的一幕),愿与大家分享吗? 别急,先试着用一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来交流。
3,学生交流,相机请学生上台板书。
这一次春游活动中发生了多少难忘的小插曲!组合起来是一幅多么有趣生动的春游花絮图啊!这么多,你可要用心选择,重点去写它,可不能写成流水帐呀!(板书:用心选择,突出重点)
4.老师最难忘的一幕是生火,知道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习作片段,指名读。说说听后有什么收获。
交流:结合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环境,注意对细节的描写。5.看视频,说细节。
三、习作练习
1.学生写重点段,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习作,师生评点。
四、总结
这一幕的前后又发生了什么?在写成完整一篇习作的时候,还需要有条理,有顺序地写出来。
同学们,记忆会随着时光流逝渐渐褪色、消失,但写在纸上的内容,只要保管得当,以后每次翻看,都会勾起当时的回忆。记下这段时光,给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吧!板书设计:
春游
写出真话,表达真情
难忘的一幕
用心选择,突出重点
执教者:泌冲小学
杨慧婵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班次习作难点在于打开思维,加上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表现力强,因此在设计上加入了情景想像,旨在打开思维,进行引导创作。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学习编写童话故事。
2、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习作的兴趣。
3、使学生在创作童话故事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写童话。
教学难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小游戏:
1、比如:我说:“水”,你能想到什么?
2、我画“~~~~~~~~”你想到了什么?
(意在打开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归纳,知童话。
1、一、激情导入,扩展思路。
(1)我们已经学习了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还有《小木偶的故事》,说一说除了这些你们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呀?(2)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这么多童话故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童话故事的特点
(1)那你们读了那么多童话故事,发现了童话和我们学过的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2)看来大家对童话了解的可真不少呀,难怪你们那么喜欢它。老师也喜欢童话。我把童话的特点归纳了一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童话的特点:①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②想象合理大胆有趣。③包含一定的道理。)
过渡:
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除了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下面老师创设了三个情境,考考同学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情境一:“书”穿着破旧的衣服,伤心地坐在角落„„
想象:“书”为什么伤心?衣服为什么是破旧的? 情境二:从此以后,人们养着狗,而狗帮着人们看守门户。
想象:为什么人们养狗看家,而不是养狼、熊看家呢?人类、狗还有其他动物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情境三:很久以前,鱼不是生活在水里的。
想象:鱼以前是生活在哪里的?为什么后来生活在水里呢?
要求:
1、小组讨论: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讨论,最后选择其中一个你们小组想象最为合理大胆有趣的情境和全班同学分享。三分钟时间讨论
三、明确要求,展开想象写童话。
1、谈话引入:同学们想象真有趣!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故事大王,把你们刚刚丰富的想象,试着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看谁编写得最棒,最受大家欢迎。
2、教师指导,集体创编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组童话人物(或题目)供大家选择。A、书
B、狗、狼、熊、人
C、鱼
D、恐龙王国
要求:A、选择其中一组人物进行编写,如果你认为人物不够,可以增加一些你需要的人物。
B、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要求字数,但是故事情节要完整。可不可以做到。
3、小组合作创编。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几个小组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编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让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动口、动脑,让学生主动地互相学习语言,培养合作能力。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多向互动,不断完善、优化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四、评习作
1、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评改1-3篇。全班欣赏、交流、评价。
2、小结:一篇好的童话必须要有语言的美,孩子们你们自己读一读会发现,你的故事里也应该许多亮点,请现在把你们精彩的开头读一读。(生自己读,师随机点评)
五、课外延伸
1、刚才呀,同学们神奇的童话也好,精彩的片段也好都给老师带来了惊喜。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孩子们的故事还没写的很完整,怎么办呢,今天之后,请把它写生动、具体。另外,你觉得自己对其它的事物特别感兴趣,那就把他们作为你童话的主人公,重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也行。如果大家写得好的话,小组还可以做成一份童话手抄报。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激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习活动更好地延伸拓展。另外,让学生自主选择,目的在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低、中、高不同程度的需求。)
六、板书:
童话的特点:
① 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② 想象合理大胆有趣。③ 包含一定的道理。
七、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作前指导】
(激活习作欲望和储备是作前指导的关键。)
一、激趣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1、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作文指导课。我先请孩子们来听一首歌。〖课件出示《猴哥》视频〗
2、听完歌曲,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变)对,我们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他能上天能入地,有七十二般变化。〖课件出示:孙悟空——上天入地,七十二般变化〗
二、出示要求,话题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关于变的作文。〖课件出示习作内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板书:变)
三、创设情境,开启思路。
1、一说到变,我们就会想起:刚才我们在歌曲中唱到的能上天入地,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你看他来了。请仔细看他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孙悟空变化》视频〗
在故事中孙悟空变成了什么? 想象中孙悟空还可能变成什么?
2、刚刚在我们的想象中,孙悟空变成了动物、植物、物体、人的造型,抽象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有的同学想法就更神奇了,变成了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孩子们,你们的想象非常的丰富,真是让李老师赞叹不已。(板书:想象丰富)生齐读
3、在你们这么丰富的想象中,无论我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如何的变化,他的目的都是:(救师父、保护师父)看来呀,在他的千变万化中,寄托着自己的美好愿望。(板书:美好愿望)生齐读
总结:这两点,在我们习作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够做到想象丰富,就会使你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在故事中,如果你能表达出自己的美好愿望就更有意义了,那样也更能打动别人。
四、唤醒储备,激活语言。
1、教师引导:刚才是孙悟空在变,现在你们想不想也变变,和孙悟空一比高下。(想!)
现在老师给你们几秒钟的时间好好想想你想变成什么?一会儿我们就看看谁想变的最独特、最与众不同!
想好了吗?请起立,跟着老师念咒语,用动作表现出你想变成的东西。〖课件出示:“请看我七十二变,想象赶紧来帮忙,菠萝菠萝菠萝蜜,大家一起变——”〗
好,孩子们,请坐。你们现在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太了不起了,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我变成了____!
2、教师示范:
孩子们,你们都变了,老师也想变。(老师转身)现在我也变了,你瞧我,我变成了全身晶莹透明的小雨点,我是刚刚从云彩姐姐身上跳下来的小雨点,你们一定想知道我为什么要变成小雨点吧?是这样的,我看到有一个农村,那儿的农民没有水喝,田里的庄稼很干旱,我想要去帮助那里的人。
孩子们,你变成了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变成现在的事物呢?快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同桌分享交流)〖课件出示:我变成了____,是因为________。〗
同桌交流后找同学起来说。
3、教师引导:我小雨点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好高兴啊!我要奖励各位朋友,带你们进行一次神奇的旅行。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了。
4、在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描述:“变身之后,也许你就是一只在丛林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也许是一条在蔚蓝大海中快乐遨游的小鱼,也许是一朵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的白云„„变身之后,你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呢?„„你周围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变身之后,你肯定拥有了一种神奇的本领,现在你最想做些什么事情呢?你是怎样做这些事情的呢?”
〖课件播放音乐〗(说话时要缓慢,适当停顿引发充足的思考。)
5、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神奇的旅行结束了,我想你们肯定知道了自己最想做什么了!赶紧和你的朋友说一说吧,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
1、认真听,夸夸他说的好的地方。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小组一起交流。〗
(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倾听他们的交流、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点拨。)
五、佳作引路,友情提示。
1、看到你们刚才那说得兴奋的样子,我小雨点也想听听你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2生讲想象最大胆的部分,其余学生提问、评价。)。
2、出示范文:经历了神奇的旅行,老师也很有感触,请孩子们一起认真听听小雨点的故事。边听边思考:我的这篇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生答:好词好句 修辞手法 起伏曲折
3、老师总结本次习作成功小秘诀:〖课件出示:李老师支招
想好题目,题目要靓。开头:简单说说你想变成什么?中间部分:大胆想象,具体说出你变成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结尾: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六、试写初稿(草稿本),一气呵成。
孩子们,让我们给心中的想象插上翅膀,让手中的笔驰骋起来,让我们享受生活,放飞梦想,快乐习作!现在,请拿出草稿本,把你的精彩故事写下来吧!
(第一课时完不成第二课时接着完成)
附:板书设计
变
想象丰富
美好愿望
第二课时
【作中指导】
(营造安静的习作环境和讲求效率的氛围是作中指导的关键。)
一、试写初稿(草稿本),一气呵成。
二、修改初稿,完善习作。
课下:继续修改初稿,用红色笔反复修改,完善习作。
【作后点评】
(修改评点典型习作)采用★级评价,最好的作文是五星级作文。星级标准是:
1、书写认真,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题目新颖,语句通顺,字数达到要求。
3、文章结构合理,详略得当,首尾呼应。
4、恰当运用好词佳句,并能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5、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心材料充实,主题明确突出。
另设特别奖:吸引眼球奖(优秀标题)、精彩开篇奖(优秀开头)、最佳结尾奖(优秀结尾)、妙笔生花奖(精彩语段)、奇妙构思奖(巧妙构思)、最佳书写奖(漂亮书写)。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在实践中能否“有效”?“效果”如何?是否“高效”?本人尝试用“读者意识”的理念在写作教学的拟制标题、习作行文、优化修改三个环节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同时, 结合自己在写作中的反复摸索、不断改进, 初步验证“读者意识”可以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写作思维习惯, 明显提升学生的习作行文水平, 显著提高参与写作修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将实践体会概括于后, 祈请方家指正。
一、聚焦“读者”靶子, 弱化习作标题的随意散漫
1. 抓住聚焦性阅读重点, 拟制准确简明的标题
读后感类文章的标题是否准确、鲜明、简洁, 谁说了算, 显然是读者而不是作者。只有读者认可了、肯定了标题, 才能最终让读者聚焦文本、不忍释卷。
试比较读后感类文章选用“实题”与“虚题”之间的差异。《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经典文章, 邹忌与齐王都可以作为“读后感”赞扬的对象。诗人臧克家写了“实题”的读后感《纳谏与止谤》, 是立足“赞齐王纳谏”的。如果将邹忌作为赞扬对象, 从课文中可以概括出哪些方面的读后感“实题”呢?深入研读课文, 观察邹忌的一系列行为———三问其美、忌不自信、孰视徐公、窥镜自视、暮寝而思, 至少可以从“认真观察”、“自以为非”、“深入思考”、“善于婉讽”, 找出四个“感点”———《成功始于“孰视之”》、《邹忌“窥镜”的启示》、《可贵的“暮寝而思之”》、《学习邹忌的“讽”劝艺术》等[2]。显然, 以上四个“读后感”“实”题, 就比“读……有感”之类的“虚”题, 来得聚焦、来得深透、来得精彩。
这些“实”题关注了阅读的重点, 既体现了围绕思考点“邹忌”进行发散思维, 又包含着辐合到思维原点“邹忌”的思维过程, 比“虚”题更准确、更鲜明、更简洁 (不仅仅是字数的多少) , 体现出前后两者对“邹忌行为”认识程度的深浅之别、效能差异, 传达出发人深省与平淡无奇之间的思考能级。这些“实”题浮出水面的过程, 不可避免地与习作者的思维水平深浅、宽窄幅度相伴相随, 这些读后感的“实”题,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行文思路旋律和节奏的基调。
阅读者面对经过辛苦提炼、新鲜出炉的读后感“实”题, 已经行进在读者和作者心中架设起的相通彩虹之上, 初步建立了文本与读本指向一致的对话机制。在蕴涵富矿的标题引领下, 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包容和完善“文本”中涉及的信息、联想和想象。习作者也决不甘心辜负精心所得的好题目, 总是会千方百计地调动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和积累, 甚至不厌其烦地对已经成型的文本进行增、删、换、调, 长时间地激发作者写出货真价实的读后感热情, 有理由相信作者不愿意舍此而图“套子作文”。
2. 扣住选择性阅读特性, 拟制新鲜生动的标题
读者是否选择阅读文本, 标题无疑是选择指向考虑的首要因素。在阅读热点层出不穷, 阅读材料大量涌现, 甚至“信息爆炸”之时, 如何让读者选择阅读你的作品, 或者满足读者在阅读文本中的某种期待, 首先也要看标题, 看它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 从而顺利通过读者筛选的“第一关”。所谓“看报看题, 读书读皮”, “题”和“皮”都是指与标题新鲜生动要素密切相关的吸引力因子。
新鲜生动的标题, 至少表现为“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欲言”方面的特点。例如, 作文题《谁是成功之“父”?》让读者立刻联想到是对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质疑, 容易引出“失败后是否一定会获得成功”的思考。显然满足于此还仅仅停留在“怎样看待失败”的层面, 仍然难以明确揭示“失败+□□→成功”的奥秘。继续思考才可能深入到“成功之父”便是“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可能成功的层次。再深入一步, 光知道“总结”还不够, 还应该进一步探讨它是怎样的“总结”:生活中是否能真正获得成功, 既不决定于是否失败过, 失败过多少次, 也不取决于是否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它取决于失败后是否能正确总结[3]。这个标题无论是思考的深度还是选用的语词都体现了新颖脱俗的特点, 读者没有理由放弃选择阅读如此发人深思文题之下的文本文字!
一看到文题《好男须当“兵”》, 读者只要稍作思忖, 就容易体会“言人之欲言”背后的深意。“兵”, 极易让读者明白千百年间“普通战士”的地位相当卑贱, 而且生命安全难以保证, 因此, 稍有地位、有些办法的人就千方百计地去逃避当兵的基本意思。进一步联想, 更有优秀人才就根本不必去当兵, 否则就是大材小用、极大浪费的错误观点。文题《好男须当“兵”》, 尤其是加引号的“兵”字, 迫使读者在看似平淡的文题之后, 触发联系思考近年来许多人对当“兵”———包括各条战线、各类岗位普通一“兵”的光荣感、使命感在逐年淡化的现实, 彰显出文题和文本有极强现实意义的主旨所在[4]。
作者和读者在心灵契合中收获的愉悦, 引领习作者在拟制标题时放弃选择“粗”制“懒”造的简便方法, 而愿意在比较诸多候选标题之后的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反复提炼、不轻易出手背后, 作者付出的“自讨苦吃”越多, 就越有可能给读者更多“眼前一亮”的精彩。读者心中清楚, 标题的打磨, 折射着作者在立意不断提升、措辞反复推敲、思路逐渐清晰的“否定之否定”, 甚至包含文章成型之后不断修改的“艰难历程”。
二、瞄准“读者”靶心, 明晰习作行文的流畅详略
1. 挤压言之无物的空话, 写出反映读者心声的实话
不少习作者存在一种误解:不抄报纸, 不跟着人家说几句大话, 文章就没有“质量”, 政治性就不强, 就没有深度。久而久之, 习作思想愈见贫乏, 习作内容愈见空洞, 说空话、套话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时尚”。具体而言, 习作难见作者的真实思想, 多是蚂蚁搬家———搬用他文的现成思路、观点。更有甚者, 套用别人的细节、袭用他文的语言。面对面目可憎、味同嚼蜡的文本, 读者岂有不退避三舍之理?
按照惯常的行文方式, 文题《为“丧家之犬”而“额手称庆”》极易写成淡而无奇的“教训 (说理) 文”———空话充斥习作, 读者厌读不已。习作者为了摒弃空话, 写出实话, 注意从日常细致观察到的宠物小狗所受的百般呵护切入, 极写吃罐头、细食, 睡沙发, 套毛衣, 洗温水澡, 甚至还有的享受了焗油染色的“特殊待遇”。习作行文至此, 读者期待的可能是宠物似乎应该“受宠若惊”, 由此而感到欣慰, 获得极大的满足。可是习作者笔下那条伤心的小狗却偏偏不领“人情”, 居然从“另类”的脑袋里想到了另一个方面:“丧家之犬”比家犬有更大的自由度, 借题发挥地表达出对“野性”的渴望, 并且仿佛是充满黑色幽默地在代“犬子”呼唤:“还我自由”[5]。读者在寓言式的文本阅读时充分享受愉悦, 也在忍俊不禁中生发深思。习作者走出空话连篇的窘境, 开辟了现身说法、实话实说的成功之路。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希望看到文本中怎样的“不平”呢?读者固然不愿意在文本中看到寡淡如水的语句, 其实更不愿意看到新意缺乏的思想。习作者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阅历, 固然制约了色彩斑斓的文字和深刻睿智思想出现。实际上, 读者的“愿接受心理”告诉我们:读者是相当宽容的, 读者决不会苛求在习作中看到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 而更倾向于了解习作者平凡生活背后不平淡的一面, 分享习作者发掘出的当下部分独生子女生活状况与文中之犬产生的通感。
撰写行文时要反复引导习作者花大力气对素材作深刻而反复的挖掘, 让习作者充分认识到, 我们日常生活是琐碎的, 是需要习作者提炼、概括、类比的, 将生活中的片段加以整合, 找到事物与事物、人与人、事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点、共同点、相关点, 写出一类事件中的共通点, 就让文章产生了张力, 让不同的读者阅读时产生回味、咀嚼, 习作者的实话就像投进读者心湖中的石子, 在读者的心中激起波澜。
2. 抛弃言不由衷的假话, 写出吸引深度阅读的真话
考场作文为了突出“不平”, 习作者的捷径是杜撰一个破碎的家庭以凸显主人公的奋发, 或编造死去亲人突显生活的艰辛, 或设置一场车祸或火灾营造世事的艰难……似乎非如此, 就没有办法走出平淡的阴霾。殊不知, 此法看似走进新天地的同时, 又陷入更深的泥沼:都采蚂蚁搬家之法, “读者”见第一次面尚有新意, “似曾相识反复来”, 读者眼中的新鲜感必将减退, 直至荡然无存, 这些都是假话惹的祸。
跌宕起伏的故事固然可贵, 但是凡人小事对于习作者来说更是常态, 只要用心来描摹, 同样可能写出它的“真”精彩。前者是“核”武器, 后者是认识和思维水平提升、写作能力质变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威力大, 但可遇不可求;“常规”武器威力小但实惠, “近身防御”和“短兵相接”时屡建奇功。
文题《握住________的手》, 大多数的习作者难以有机会握住伟人的手、名人的手或是明星的手, 鲜有机会与他们发生动人一幕的机缘。那么, 是编造自己与名人的邂逅, 或是设计与明星的握手?“编”行不行?那要看你的“编剧”水准了, 若是还未到炉火纯青地步, 其中的破绽可能击穿高分的期盼。指一条路, 劝你握住最亲近人的手, 或者是爷爷, 可能是妈妈, 也许是舅舅, 抑或是姑姑……他们虽然是平凡人, 但是他们也许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你的任务就是花点功夫深入挖掘, 将蕴含的独特魅力呈现在“读者”面前, 你发掘出来的闪光之处绝对不至于与别人“撞车”。不论习作者发掘出来的手多么平凡:哪怕是做馒头的手、哪怕是开绞车的手、哪怕是扦脚工的手……只要是习作者用心在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心来倾诉, “不平” (独特) 的故事都将触动读者心中敏感的神经末梢。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乡邮员的质朴和坚韧,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的那份执着和坚守,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有的只是凡人深藏心中的“纯真”, 不是同样让大江南北的读者为之动容、动情?
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防身”“御敌”的常规武器, 立足对凡人小事的深度开掘, 平凡人的敬业, 身边人的体贴, 左邻右舍的友善, 陌路人的举手之劳……都隐含着感人的片段和精彩的瞬间。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那么每个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些“不同”和“独特”, 就是真实而生动的素材源泉。在写人之前, 需要直接或间接跟他交朋友, 深入了解他的个性;在写事之前, 就要周咨博访, 深入挖掘, 写出这件事情的独特之真。比如, 写风景, 不能光写山是如何的青, 水是如何的绿, 要写出它之所以能叫人留连忘返的奥妙。这是读者关注的, 想深度了解的。
三、校正“缺位”偏差, 优化习作修改的耗效比例
1. 教师多做“读者”:变“评判者”为“建议者”
长期以来, 教师批改作文, 花力气最多的是判分和写终结性评语。尽管教师兢兢业业, 学生获益寥寥, 但是教师却始终难以走出这些“既定规则”所划之牢。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 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 在习作未“发表”前, “第一读者”的教师将“阅读障碍”告知作者, 作为习作修改的参考凭据。习作者有了清除“阅读障碍”的清晰目标, 加上“建议者”适时的点拨, 有利于习作者找到适当的工具和材料 (带动学生在寻找“材料”中的大量阅读) , 通过增、删、调、换, 砍、削、修、剪, 铲除、填平和清扫“障碍”, 让第二读者、第三读者, 乃至更多的“读者”享受无障碍阅读的乐趣。
教师由“评判者”转变为“建议者”, 可以先区分“类型”, 然后再根据症状轻重进行快速诊治:同是感冒, 但是各人康复方案不同:或多喝水, 或多休息, 或吃感冒药, 或打点滴……显然, 开出的“药方”就不再只是清一色的吊盐水, 更不需要都去住院。习作者心中有数了, 自然会遵照“医嘱”, 找药来治, 争取早日康复, 进而或注意保养, 或坚持锻炼……
教师批改习作的生产力解放出来, 就有“下水”和理论提升的时间保证,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处在充电状态, 处理写作疑难杂症的“医术”就有望不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与指导效率的“水涨”, 带动的是习作质量的“船高”。角色与观念的转变, 带来的是“读者”与“作者”平等对话, 帮助教师走出自主权丧失、顾此失彼, 以及学生得益不多、兴趣和动力衰退的恶性循环怪圈, 有望快速步入教师掌握写作教学主动权、学生积极投入的良性发展之中。
2. 作者也做“读者”:变“旁观者”为“参与者”
目前的终结性评改“模式”, 学生大多只是看看总批和分数, 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因为不少的评改意见是点到为止, 或不得要领, 而且时间滞后的评语与习作者基本已经淡忘的事实, 可以想见其收效甚微。习作中存在的缺点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下一篇习作仍然处于自我摸索状态, 结果是:低级错误重复犯, 思维训练难实践, 习作质量转圈圈。
“读者”与“作者”平等对话机制未能建立, 制约了习作修改的质量和热情。虽然习作批语中不乏“建议”性评语, 但是, 因为缺乏继续修改的要求和机制, 教师有心出力但聚焦不够, 或者教师有心指导但学生不知情、更不领情, 效果难以实现。其结果, 教师疲于奔命、低水平重复, 愈感作文难教, 习作进步不显、应付的烦恼多于“创作”的愉悦, 厌倦、头痛或痛苦萦绕其中。缺乏“动力”的写作专列, 缓慢前行、艰难跋涉, 甚至熄火“罢工”不足为奇。
教师不妨换一种做法:习作者兼做“读者”, 在修改环节变“旁观”为“参与”, 首先扫清习作中存在的低水平障碍, 提升水准后的习作让教师再指导,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事实证明, 学生真正成为写作、修改的主人, 在修改时才能较真, 变“甩手掌柜”为“勤快伙计”, 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上反复打磨, 引进“发表” (更多读者阅读) 目标, 鼓励编撰作文集交流, 或在网上发表。学生的修改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更多的“读者”意见成为修改环节的积极因素, 事半功倍之效不再是纸上谈兵。
修改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处方”。因为, 学生习作者与学生读者的思想认识水平, 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学生习作者要写出让处于同一水平层次的学生读者有所感、有所得的习作, 一挥而就肯定难以做到。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企图一次就认识透、写得好, 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文不厌千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是学生习作呢?有了习作修改的思考点, 就有目标、有方向、有标准, 再写深、写透每一个题材, 反复修改好每一篇习作, 咬定“每篇”不放松, 最终与拟题、立意、行文等其他环节形成合力, 享受习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愉悦和成功就不再是奢望。
参考文献
[1]林一平.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2]李杏保.作文评析与扩展训练.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
关键词:习作教学;作文指导;作文评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71-1
一、教师评改
1.简评与细批相结合。
由于习作的种类多,练习的次数多,因而我们不妨采取简评与细批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们的习作。对同学们的日记和单项练习,一般采用简评,一句感受或一条意见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时也要花大气力去详细批改一篇习作,改动之大甚至可与原文对等。
2.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
在习作的批改与讲评中,应处处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决不包办代替。留习作时,只做纲领性的提示和点明训练要求,其余的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全班范围内讲评习作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它方面以学生谈为主。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
3.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
对于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宜以书面批改为主。因为对这类学生谈习作的布局、过渡、照应之类,他们难以听懂。如果只改错别字,书面批改便显得简单、直截了当。总批时要指出主要缺点,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肯定,以调动其积极性,不致自暴自弃。
对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宜以当面批改、直接指点为主。因为要书面修改这类学生的习作,往往费时多、工程大,而教师的勾勾画画学生又不易理解。所以,给个笼统的评语倒不如阅后就主要问题对学生当面谈(阅后可记下修改要点),谈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或重写,这样省时、有效。对中等生,两种方式可交替使用,或结合使用。
4.直接批改与间接批改。
习作本收上来之后,教师可就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习作批改若干本,小结出此次习作同学们的一般思路和写法,找出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指出怎样创设新颖的构思,避免泛泛而谈,或提供一个范例及评分标准。然后,面对全体学生讲述后再由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习作,或同学之间互改也行,并写出评语和分数,教师最后阅定。
当然,提倡让学生自评互改习作,决不可无组织地放任自流。教师平时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培养学生认真批改的态度,要以良好的榜样和典型的示范让学生熟悉教师批改的方法,要以精心的设计使学生逐渐能正确、全面地评价习作,并提出最佳修改方案。
5.当堂口头批改。
就是指定一个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边听边记下优缺点。读完之后,评价其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办法,多用于学生完稿之后,誊写之前,其中被指定的朗读者,可以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有代表性优缺点的学生,也可以是自告奋勇要求批改的,也可以是按次序轮到的。评价修改时,如果为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口头批改能力,可组织讨论;如果为了节省时间,可由教师评论,学生静听。
二、学生评改
1.学生自评。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写习作,更要教学生改习作,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那么学生怎样评价自己写的习作呢?我给学生准备了《习作评价表》。在这张表上,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7.看文章的选材;8.看内容是否具体;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通顺、准确。每一条要求下面按不同档标明分值。学生对照着这张表可以很方便的给自己打分。
2.学生互评。
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习作,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3.小组批改。
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习作。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习作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
三、家长评改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体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目标。家长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付出不断增加,他们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而,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习作评价中,教师可以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也参与到习作评价中来。
如果说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孩子得到的是粗线条的指导,那么让家长参与批改,辅导就有粗有细多元纷呈了。家长的评价方法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如:谈心交流,写评语、评等级,提出改进意见,佳作推荐等。由于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对孩子的生活经历、习惯比较了解,有充裕的时间与孩子交往,他们的评价不仅及时,而且具有对象单一性的特点,效果比较显著。这样做既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又使校内外的教育得到了延伸。
四、网络评改
【说明文习作指导教学方案】推荐阅读:
说明文阅读的指导07-09
说明问答题方法指导10-01
高中说明文写作指导10-27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说明05-31
协会经费申请指导说明书07-01
编制岗位说明书指导意见09-30
说明文说明方法教学06-09
说明文教学建议11-20
教学设计说明文复习06-23
说明文颐和园教学反思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