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系统说明书(精选8篇)
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1.导言 1.1编写目的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前阶段,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这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此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做了全面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应具有的数据库、功能、性能等,使系统分析人员及软件开发人员都能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概要设计说明书和完成后续设计与开发工作。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用户、需求分析人员、代码编写人员、测试人员、用户文档编写者、项目管理人员。
在下一段的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在需求分析说明书对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或发现错误时找出在本阶段的不足或错误。1.2项目背景
由于图书馆书籍多,查找、增加、借阅、归还极为不便,要浪费许多的人力、脑力、物力。图书的管理不当会严重导致图书馆书籍的遗失等问题。于是我们希望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让图书馆能够有效的管理图书馆书籍,有效的利用软件的便捷,保护好书籍,促进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我们多方听取意见、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进而了解图书馆管理的流程,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图书馆书籍多而复杂的管理系统。1.3缩写说明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图书信息管理系统。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1.4术语定义SQL SERVER: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联域。值互不相同。
需求: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功能;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权能。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5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实务》罗先文、徐军,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UML 用例驱动对象建模》Doug Rosenberg、Kendall Scott著,徐海、周靖、陈华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UML 系统分析设计应用案例》 冀振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6月 《NET语言程序设计》 陈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月 《SQL Server数据库》吕凤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网页设计与制作》于巧娥、何金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任务概述 2.1系统定义
实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让图书馆能够有效的管理图书的查询、借阅、增加、归还等操作,保护好文件,促进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图书馆的的工作效率。2.2应用环境
硬件环境:一台586 以上的微机及兼容内存16MB(最好32MB内存)
软件环境:windows 98 以上的操作系统 ;Office 2000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支持环境:IIS 5.0 数 据 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2.3假定条件与限制
本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是应用于中小型的图书馆。在功能上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可进一步实现与E-Mail和Internet电话连接起来,成为网络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1)图书信息表(book):数据结构(自动编号ID,图书编号(BookID),书号(ISBN),价格(Price),类别名(Kind),图书名(BookName),出版社(Publish),借出日期(BorrowDate),是否借出(IsBorrowed))
(2)借出图书信息表(bookoff):数据结构(自动编号ID,借书证号(LoanNum),姓名(Name),图书编号(BookID),书名(BookName),价格(Price),类别(Kind),出版社(Publish),借出日期(BorowDate))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管理员信息表(Librarian):数据结构(自动编号ID,名称(LibName),密码(Password))
(4)读者信息表(personal):数据结构(自动编号ID,读者编号(ReaderNum),借书证号(BorrowNum),姓名(Name),班级(Class),部门(Depart),职称(Tittle),罚款(Fine))
(5)图书类型信息表(type): 数据结构(自动编号ID,类别名(Kind),借出天数(BorrowedDay))3.2对性能的定义 3.2.1 精度
(1)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
(2)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3)添加记录时必须写入正确的记录字段。3.2.2时间特性要求
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应在1~2秒内,对软磁盘和打印机等的操作也应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3.2.3灵活性说明
满足图书馆使用的需求(记录量控制在100项内);对前面提到的运行环境要求不应存在困难。3.3输入输出的要求
输入数据:菜单选项,查找关键字,新建记录项。
输出数据:由查询关键字确定的数据库记录集合。(1)系统管理
1)用户登录:用于管理员或读者登录,进行图书馆书籍及资料的查询。2)用户注册:用于用户及管理员的注册,当数据库中有了用户资料之后此用户才有权限登录系统。
3)修改密码:只限于已经注册的用户或管理员的操作。以便于个人登录的识别。
(2)图书管理
1)图书的分类:主要是适合于管理员的操作,对图书进行分类以便读者查询、借阅书籍。
2)查询书籍:主要给借阅者使用,是为了方便借阅者查询自己想要的图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借阅者输入图书的相关关键字,按下按钮即可查询到于此相关的书籍。
3)图书的添加:是给管理员用的功能,如有新增书籍,可通过这项功能,在数据库中添加一项纪录,让读者预留、借阅等。
4)图书的删除:是给管理员用的功能,当图书馆没有此书籍时,在数据库中删除此图书的信息。(3)借书证管理
1)借书证的添加:仅图书管理员可以使用的功能,在数据库中添加读者的借书证信息,方便读者借阅图书。
2)借书证信息的修改:修改读者的图书证信息记录
3)借书证的删除:删除读者的图书证信息记录
4)借书证的借书上限和逾期罚金: 根据等级或其他信息规定该读者最多能借阅几本书籍,归还书籍时如果超过期限,规定超过一天罚多少钱(4)借书和还书操作管理
1)借书操作:用户借书后在借出图书信息表中添加用户信息及书籍信息等 2)还书操作:用户归还书籍后在表中删除借出信息便于他人借阅。3)续借操作:当用户图书到期后,如需再借阅则可使用此功能。(5)打印报表
1)打印单条图书记录:主要适用于一般浏览者和一般用户。他们只能打印在他们的权限和级别范围内所能查看的图书馆信息资料。
2)打印全部档案:是为管理员设置的,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打印。也可以让档案以报表或其它形式生成文本文件或HTML文件输出。打印操作人员的信息只限管理员使用。
3.4数据管理能力的需求(五个基本数据表单)
图书信息表(book)借出图书信息表(bookoff)图书编号 BookID 借书证号 BorrowNum 书号 ISBN 图书编号 BookID 价格 Price 借出日期 BorowDate 类别名 Kind 是否借出 IsBorrowed 图书名 BookName 出版社 Publish 数量 Amount 作者 Author
读者信息表(personal)管理员信息表(Librarian)姓名 ReaderName 名称 LibName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密码 Password 密码 Password 班级 Class 部门 Depart 图书类型信息表(type)职称 Tittle 图书编号 BookID 借书证号 BorrowNum 类别名 Kind 罚款 Fine 借出天数 BorrowedDay 3.5故障处理要求
正常使用时不应出错,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1)遇到跳出“数据库已经关闭”提示信息阻止程序运行时:可以查看一下进行此项操作时,操作的表是否已经被关闭了或者是在没有关闭此表的情况下又一次运用打开语句打开此表。
(2)关于空记录带来的麻烦:有些空记录往往会使程序无法运行。此时你可用“if not isnull”语句先判断一下是否为空记录,再操作。(3)有些运行错误也可用如下语句排除 On Error GoTo Erropoint
Erropoint :
Msgbox Err.Descripton
Exit sub
或用On Error resume Next 等语句进行处理。3.6其他要求
(1)系统的功能实现情况: 用户可在本系统下实现各种用户要求的功能(2)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系统的重要数据都有密码保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3)系统的容错性: 用户输错数据都有提示信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4)系统的封闭性: 用户的封闭性较好,用户基本上在提示信息下输数据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本软件不需要特定的硬件或硬件接口进行支撑;486以上PC机均可运行此软件。4.2支持软件
运行于Windows95及更高版本具有WIN32 API的操作系统之上。开发软件:Dreamweaver、SQL Server、Microsoft web developer 4.3双方签字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 系统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药品说明书Web管理系统采用ASP.Net 2.0技术进行开发,其中,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数据库平台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前端开发工具则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中的C#语言,相关的Web窗体由Macromedia Dreamweaver CS2进行设计。ASP.Net 2.0是微软公司继ASP、ASP 1.0之后推出的用于创建、管理和部署Web应用程序的理想开发平台,它通过代码隐藏的方法将页面显示和代码相分离,并允许使用任何脚本标记语言来为使用各种游览器的用户提供信息。同时,本系统采用ADO.Net来访问数据库,和传统的ODBC、ADO等数据访问方式相比,ADO.Net使用了无连接传输模式来访问数据源,从而减少了冗长的数据连接操作;而且通过A-DO.Net添加的DataSet对象,使得网络中各个用户无需独立锁定数据源,有效地避免了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后台数据库时的潜在竞争。
1.1 系统结构
药品说明书Web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不同应用需求,系统分别为他们提供了对应的操作界面及操作功能。
1.1.1 管理人员身份
1)药品说明书的信息维护:把医院所有药品说明书的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2)回复留言:根据医务人员提交的有关药品咨询请求,后台审阅后给出相应的答复。
3)基本信息的维护:维护药品说明书、用户信息等基本信息。
1.1.2 医务人员身份
1)查询药品说明书的信息: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医院所有药品说明书的信息,了解药品的药理毒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等信息。
2)提交留言:医务人员可向管理人员就某些药品进行更为深入的咨询。
3)个人资料管理:医务人员可以对个人的基本信息(如登录名称及口令等)进行维护管理。
1.2 数据库的E-R模型
根据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其E-R模型如图2所示。
把图2的E-R模型转换为以下关系模型(带下画线的字段为表的主键):
1)用户信息(工号,姓名,性别,所属科室,登录密码,角色身份);
2)药品类别信息(类别代码,类别名称);
3)药品说明书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通用名,商品名,类别代码,性状,药理毒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
4)留言信息(编号,用户,标题,发表时间,详细信息,回复状态)。
2 系统设计的主要原理
药品说明书Web管理系统采用如图3所示的分层体系结构,这种多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的功能。在图3中,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的连接和访问等功能,如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等操作;业务逻辑层在数据访问层的基础上实现业务的具体逻辑功能,如添加、查询药品说明书信息、发表留言等;页面显示层则把业务功能在游览器上显示出来,并与用户进行交互操作。这里就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的核心技术展开论述。
2.1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
在ASP.Net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数据库操作是开发人员所面对的最常见任务。为了简化相关的程序设计,并有效地实现代码重用,我们运用面向对象技术把所有与数据库交互的工作封装为一个名为Database的类,Database类的主要成员说明见表1。
以Database.ExecuteSQL方法为例,其实现代码如下:
2.2 业务逻辑层的设计
与数据访问层类似,药品说明书Web管理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被封装为药品说明书DrugInstructions类、用户UsersClass类及留言Topic类。其中,药品说明书DrugInstructions类的主要成员说明见表2。
以DrugInstructions.AddData方法为例,其实现代码如下:
从上述代码可知,DrugInstructions.AddData方法是通过调用DrugInstructionsName_Add存储过程来实现数据记录添加,为此,需要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创建如下的存储过程:
3 结束语
药品说明书Web管理系统目前已在我院正常运行,经过一年多的应用实践,证明了系统是可行的,有效的和稳定的,进而使医药人员更方便、快速、及时、准确、大量地掌握药品信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为了使医务人员能方便快捷地查询药品说明书的信息,基于ASP.Net2.0技术设计实现了医院药品说明书的web管理系统。文章讨论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及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有利于提高药品治疗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ASP.Net,药品说明书,Web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叶银梅.医院药品信息库在临床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7):718-719.
[2]姚文.应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药品说明书[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6):371-373.
[3]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86-295.
关键词:地市供电企业 岗位工作说明书 岗位职责 工作流程 匹配
2012年以来,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A供电公司原有机构设置及岗位发生了变化,构建一个权责明确的岗位责任体系是适应变革的迫切需要。按照“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要求,A供电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方案,对原职能部室进行机构精简与合并。针对部门具体职责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调整,为解决好岗位与职责不匹配的问题,公司组织各职能部室开展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写工作,在传统的岗位工作说明书基础上增加了详细的工作步骤、工作流程、晋升阶梯及从时间角度对岗位工作的考评要求。岗位工作说明书颁布实施后效果显著,在规范工作流程、理顺部室间、岗位间的关系的同时,为员工明确权责、把握标准提供帮助,也为有效落实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从根本上做到了岗位与工作职责之间相匹配、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
一、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界面划分不清
工作界面划分就是要明确各层级、各部门的责权范围,确保各项工作职责不交叉、无空白,着重体现公司不同层级之间的纵向管控及各部门间的横向贯通。在“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初期,公司对原职能部室进行机构精简与合并后,经过梳理发现个别层级、个别部门存在职权范围及工作职责交叉、空白的现象,导致执行力较低,甚至推卸责任;层级之间、部室内部还会出现较严重的越级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各个层级的作用。
(二)职责范围不明确
按照《国网A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操作方案》要求,A公司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全面调整,劳动定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为实现专业化要求,达到相互监督、风险防控的目的,每一项工作都被细化为多岗位、多节点、多步骤共同完成。但是由于个别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较低,工作效率低下,不愿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导致工作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工作量被强制性增加;另外,在部门内部部分管理岗位之间工作职责存在交叉,难免会出现推卸责任、相互扯皮的现象。
(三)工作流程不规范
“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后,公司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作流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体系建成初期,部门间、岗位间对各自的工作界面、职责范围没有完全掌握清楚,各项工作还没有完全梳理顺畅,导致部分工作推进的进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在个别环节上,由于工作管理职责范围不清、甚至职责交叉,还会出现一项工作多头管理的现象。
为进一步划清工作界面、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公司紧紧围绕“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为原则,在职能部室开展工作说明书编写工作,调整和明确各岗位员工的具体工作范围、职责和工作流程,用标准化管理规范员工行为。
二、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做法
(一)成立专门机构,编制工作流程
一是成立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制管理小组。为强化责任落实,A公司成立以公司领导为组长的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制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部署、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是编制工作流程。人力资源部积极响应,周密部署,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安排此项工作。从开展专题培训到初稿编写、初审再到初稿修改、复审,各职能部室积极配合,经过人力资源部严格把关,分管领导、各部室主任审核,均按时间节点完成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写任务。
(二)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调查研究,明确思路。人力资源部积极组织本部室工作人员翻阅有关工作说明书的资料、书籍,并与以往的工作标准、同行业已有的工作说明书进行比较,理清工作说明书编写的思路、主旨、目的和作用。
二是深入学习,设计格式。根据公司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岗位工作说明书的用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书籍中相对成熟的文本格式,设计出适合本公司应用的岗位工作说明书格式,供职能部室员工通用。
三是先行试点,提供范本。遵循“客观性、对应性、规范性”的原则,在人力资源部内部进行试点,要求各岗位专业管理人员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职责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写完成后集中讨论编写过程中模板需改进的要素,并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开展第二轮讨论,由公司领导参加,最终确定岗位工作说明书范本,按岗位层级制定统一模板,供各职能部室不同岗位层级人员使用。
(三)有序组织实施,保证工作质量
一是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泛动员,培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觉悟,充分认识理清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做好整个编制任务奠定思想基础。在公司层面对各部室主任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求公司各职能部室召开动员会,进一步明确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作出统一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编制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是认真严谨,启动编写。按岗位层级制定统一模板,在公司各职能部室开展编写工作。自上而下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承担工作的每一个人,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件件有人落实。编写工作分为三步进行,初稿、二稿和终稿。要求各部室按时间节点准时报送。
三是层层落实,审核讨论。为确保岗位工作说明书保质保量完成,审核工作实行层层审核制,由公司分管领导、负责人依据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说明书内容、文字、格式进行初审、复审,并要求编写人员对不符合编写规范的工作说明书进行整改,审核通过后由公司管理小组成员对格式进行终审,终审通过后由公司领导审批。
三、成效与结论
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的岗位工作说明书,按照规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布执行,一式三份(公司人资部一份、各部室一份、本岗位人员一份),并作为公司人员招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工作评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依据。
(一)主要成效
一是A公司将所有工作进行分解后安排至各职能部室,各职能部室又将工作进一步分解至各岗位管理人员,为划清职责范围,做好工作衔接,形成闭环式管理,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公司开展本次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制工作,借助工作说明书中清晰的流程化描述,可以帮助管理层快速分析某部室、某岗位工作或者某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以迅速作出人员或工作调整,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二是创新性将工作内容进行步骤化分解、流程化描述,清楚阐明某岗位应该从事哪些工作、在企业内的权责范围、各项工作的工作步骤与要点流程,以及从事工作的员工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便于本岗位和非本岗位员工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工作步骤及工作交接单位和负责人。特别是当本岗位员工暂时性离开岗位时,翻阅工作说明书能够使非本岗位员工快速掌握工作要领,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与以往岗位工作说明书不同,该说明书新增岗位晋升阶梯部分,用职务晋升阶梯图、专业技术资格 (技能)晋升阶梯图和人才发展通道晋升阶梯图,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员工积极性,挖掘自身能力和潜能,改善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发展。
四是岗位工作说明书中加入本岗位工作从时间角度考评要求,可作为部室进行绩效管理、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对非本岗位员工暂时性从事该项工作来说,能够迅速掌握哪些工作必须按时间节点完成并报送,避免耽误工作进度。
(二)基本结论
一是岗位工作说明书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理顺了部室间、岗位间的关系,有效解决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以及上下级间越级的现象,为员工明确职责、把握标准提供帮助。
二是公司借助岗位工作说明书,根据岗位特征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与开发的条件和机会,最大限度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三是岗位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既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任职条件,又理清重点工作和辅助支持性的工作,为有效落实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周勇.浅谈人力资源工作说明书的写作[J].应用写作,2011(2)
职位名称:学校图书管理员 部门:图书馆 上级职位:图书馆馆长 编写日期:2015年11月1日
职位概述:负责学校图书报刊的编辑管理,负责图书馆室内的环境管理,做好档案管理,图书管理工作。基本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1、图书管理:
(1)负责每天定时开放图书室,向学生借阅图书、报刊,并及时登记报纸,填写图书借阅记录。
(2)做到报刊、图书帐物相符、存放有序、无霉变和虫蛀。(3)负责对书刊进行分类、编制书目索引,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4)负责图书馆的管理、监督,维持好室内管理秩序。(5)运用电脑操作对图书馆的各项运营活动进行管理。
2、读者管理:
(1)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2)生成催还图书报表,敦促逾期借书者还书,逾期者按规定罚款。(3)定期进行藏书的清点工作级图书修补工作,认真做好图书流通统计工作。
3、卫生清洁:
(1)负责对楼梯及厕所进行卫生清洁与维持。(2)及时打扫卫生,维护好阅览室环境。
4、帮助读者检索文献:
(1)解释使用库设施资源设备和服务,提供关于信息库政策的信息。(2)辅导读者查阅馆藏目录及文献检索工具担任文献研究、书目编辑的助手工作。
5、书籍维护:
(1)对书籍进行定期除尘,做好防火、防虫、防潮等工作。(2)做好书库的清洁卫生、防火、防盗工作。
6、对图书馆设备的日常检查:每天下班时必须检查门窗、电源、微机等电器的关闭情况。监督管理职责:
负责图书的整理和管内清洁,放好归还的图书,指导、协调、监督、评价勤工俭学学生的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做好图书的整理、清洁、归纳和记录整理,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上级。任职资格:
1、教育/经验要求:专科或本科毕业,档案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学生,一年以上图书管理经验。
1、知识技能:(1)图书、档案管理、文秘相关专业知识。(2)熟练掌握WORD、EXCEL知识,摄影、摄像、录音及其保存技术。
(毕业论文)
图书馆前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图书馆前绿化设计,采用了混合式设计为大家提供一个即安静又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此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林规化设计的原则做出以下设计方案; 关健词:经济、适用、美观、人文文化、美化、绿化
一、指导思想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校园生态环境,重塑校园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不可
或缺的一块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性技能的开拓性人才已成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师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图书馆是校园内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其周边景观规划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不仅仅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图书馆周边环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高水准、高标准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校园图书馆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设计时常从引导学
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广大师生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本论文共4页本页为第 1 页
二、设计原则
经济、适用、美观”园林规划设计应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
可能地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为
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三、设计理念
(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图书馆是学生和老师学习的重要场所,众所周知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安静防噪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重视现在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通过美化、绿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人在繁杂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身心得到休养;能过利用现状地形、配植色块及色叶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2)渗透文化,追求艺术;水域孕育了环境和文化,也是园林四要素之一,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活,园林因水而旷幽。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追求意境,讲究品位,注重人文景观。
四、具体设计
本设计图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前方及东侧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平面图。
整体采用混合式设计,使规则与自然有机的结合,让整个设计更加的丰富多样。
在图书馆的下前方采用以活泼自然的半圆形放射状设计,形成较大的空间,来缓解人流交通上的问题,在这基础上又把大家引入了一个即
可休息又可学习的美好环境中。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亲水性的心理,水乃生命之源泉,在每个设计中,无水而不活,此设计也不例外,在与道路相结合的扇形路上,又形成了一个扇面形的喷泉水池水池高一米,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形成了一种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在水池的前方采用了折线式设计,也就是所谓的方格网设计方法,折线式的设计开辟出了新的绿地,与半圆自然有机的过渡结合;在折线设计中开辟的小空间里放置长椅,给人提供休息之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英语角,读书角等不同类型活动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地制宜法,下沉式广场的周围采用大量的常绿矮小型树木——铺
地柏,既可达到四季可观的效果还为冬日的校园增添了几份绿意。勤劳与刻苦的学习,都将会有成功的果实,以红瑞木与金叶女贞组合种植,“好花不常开”,但是模纹,所构成的图案,却会一年四季“开”到头,花开代表希望到来,祝福每位从本校走出去的同学都能有一个锦绣的前程。下沉式广场,是学生们训练,集会等活动频繁的场所,所以在交通上采用了直路直接与主干道相连;另一端用同样的方式直接与教学楼主干道连接。
在图书馆的东侧有一块小的附属绿地,因地域较小,所以采用了自
然式的设计方式,在中央开辟了小型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了一个与地面成倾斜角的图书状雕塑,上面刻有我校的校歌,更给大家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场所。
五、结束语
通过对图书馆的设计,让我了解到在校园内的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设
计内容要健康向上,能够起到熏陶学生学习,最终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之前在很多书店里面就已经跟它谋过面,因为对作者的不熟悉,也因为书的封面上有太多“名人”的推荐,我对这本书一度产生过主观上的排斥。我并不喜欢狐假虎威的作者,如果一本书要靠这么多外在的名声作为支撑,那么我会怀疑这本书文字里的真诚度。
所以一直擦肩而过,一直无缘相识。
是在一个午后,习惯性的去图书馆逛逛,机缘巧合之下把这本书借回去了。
记得是在初夏的夜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应该是从第一页开始,我就发现,原来经验主义随时会让人犯错。的确,这个世界上太多人要假借他手为自己做嫁衣,但是也不乏有真才实干者会得到慧眼的青睐。我再看推荐者:王蒙、熊召政、苏童、陈鲁豫、陆川、孙俪……跨行跨业的名人都在同时为这本书做推荐,若非是真正精彩的故事,我觉得可能性就太小了。
两天时间里读完了整本书,眼睛润的不行。最大的感受是不虚此行,仿佛去了另一个干净纯洁的世界。所以这本书的推荐语“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一点都不浮夸。然后又读完一遍,持续的感动让我忍不住拿起手机给我相熟的朋友同学一一推荐。后来结果证明,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很多人的眼泪是不知不觉就流出来了。
为保证医疗器械标签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说明书和标签进行法制化管理。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规范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于2004年7月8日发布、实施局令10号《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FDA)早在1938年联邦药品法律中规定了药品及医疗器械标签的要求,之后发布了单独用于医疗器械的《医疗器械标签管理规范》。由于FDA在医疗器械标签监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故本文介绍和分析美国管理医疗器械标签的要求,以期为我国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提供借鉴。
1 美国相关法律文件概况
1.1 美国法律文件类别
美国与医疗器械有关的法律文件大致分为3类:国会批准的法律(Acts);联邦政府各行政部门颁发的联邦法规(Federal regulations);FDA制定的指导原则(Guidances)。其中,法律和联邦法规是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要求,具有法律强制性;而针对企业的指导原则属于建议和指导性质,供企业参考使用[2]。
1.2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的法律文件
美国现行用于医疗器械标签的法律包括:1906年《纯食品和药品法》(Pure Food and Drugs Act,PFDA);1938年《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Federal Food,Drug,and Cosmetic Act,FDCA);1951年《Durham-Humphrey修正案》(Durham-Humphrey Amendments);1962年《Kefauver-Harris药品修正案》(Kefauver-Harris Drug Amendments);1966年《正确包装和标志法》(Fair Packaging and Labeling Act,FPLA);1988年《处方药市场营销法》(Prescription Drug Marketing Act);1997年《食品和药品管理现代化法》(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odernization Act,FDAMA)[3]。
联邦法规主要是指美国《联邦法典》(C F R),医疗器械部分主要集中于美国健康福利部(HHS)颁发的第21篇(简写为21CFR),医疗器械标签的相关法规主要收编于21CFR.801“标签通用要求”,同时也见于21CFR.809“体外诊断产品”、21CFR.812“临床试验豁免”、21CFR.820“生产管理规范”以及21CFR.1010“通用电气产品”的相应部分。
FDA的指导原则分为正式(Final)和试行(Draft)两种,医疗器械标签的相关指导原则由FDA下属的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CDRH)负责起草,分别是1989发布的“医疗器械标签管理规范”(Labeling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device)和1991年发布的“器械标签指南”(Device Labeling Guidance)。
2 美国FDA对医疗器械标签的通用要求
2.1 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的定义
按照美国现行FDCA的定义:
(1)医疗器械标签(Label、Labeling)
医疗器械标签分为两种,一种称为“Label”,是指直接接触医疗器械产品本体上的书写物、印刷物、绘制物;另一种称为“Labeling”,包括所有的Label、说明书和其他附加于医疗器械产品的书写物、印刷物、绘制物。
(2)医疗器械说明书
医疗器械说明书在美国法规中没有正式的定义,它属于标签的一部分,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可以标示在说明书上,而不必印在包装上。
综上,Labeling的定义要涵盖Label。我国规定的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都属于Labeling的范畴,但美国法规的管理对象Labeling的范围更大,还包含所有的广告及宣传物等。
F DA对医疗器械标签的通用要求集中在21CFR.801部分规定,该部分的结构如下:
–Subpart A通用要求
–Subpart B保留(空白)
–Subpart C“上架”器械要求(非处方市售)–Subpart D对“充分使用说明”的豁免情况–Subpart E其他豁免情况
–Subpart F-G保留(空白)
–Subpart H对特殊器械的特殊要求下面对其中重要的要求进行介绍。
2.2 通用标签要求
(1)企业名称和地址(801.1)
医疗器械的标签中应包括器械生产企业、包装企业和经销商的名称以及包括所在的地方、城市、州和邮政编码的详细地址;标签上出现的企业名称,应冠以关系词,如制造、包装、分销等;委托生产企业的地址也应该列出。
(2)预期用途(801.4)
预期用途是指对医疗器械标签负法律责任人或主体的客观意图。预期用途的范围是出现在法律责任人或其代表的标志、说明书、广告、口头和书面说明中。器械的生产企业、包装企业、经销商或经营者必须提供与该器械的预期用途相适应的充分标志说明。
(3)充分的指示说明(801.5)
标志中的“指示说明”应能保证普通使用者或外行(layman)能够安全地使用器械,并能达到该器械的预期用途。这包括:
(1)所有的预期用途和适用范围;
(2)各个预期用途以及不同年龄和物理情况患者的适用;
(3)使用频率;
(4)使用持续时间;
(5)器械维护周期及其他应考虑因素;
(6)应用方式或方法;
(7)使用前所必要的准备。
(4)误导性说明(801.6)
误导性说明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医疗器械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违反医疗器械标签的相关规定或包装上没有按照规定具有适当的标签;二是在医疗器械标签中有错误或误导的说明,导致使用者联想到其他器械、药品等。这类医疗器械按FDA定义属于“伪标”产品(Misbranded device)。
(5)必要标签说明的显著性(801.15)
按照FDA规定,医疗器械标签中应说明影响使用安全有效的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在标签上应具有显著性。
不具有显著性的情况包括:标志上遗漏;包装空间大而信息未超过两行;说明的字体过小,对比不明显;说明过于拥挤或模糊导致难以辨认;说明使用的语言难以理解或过于专业化;现有标识空间被非必需的信息所占据或被任何一种外语所占据等。
2.3 非处方器械(OTC)的标签要求(1)主要显示面板(801.60)
主要显示面板是指在习惯性条件下,零售时用于显示标识的那个部份。主要显示面板的面积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一个长方形包裹的情况,面积应为高度×宽度;
(2)一个圆柱形或几乎圆柱形包裹的情况,面积应为40%高度×圆周;
(3)其它任何形状的情况,面积应为40%包装的总面积(明显突起部分除外)。
(2)特性声明(801.61)
器械特性必须在主要显示板上明确声明。
(1)必须列出器械的通用名称和预期用途;
(2)必须列出使用方法;
(3)这个声明必须使用黑体字,与显示板面积相对合理的字体大小。
(3)规格声明(801.62)
OTC器械的包装标识上必须明确规格,规格可以根据重量,尺寸,大小或数字计数,也可以是数字计数与重量、尺寸或大小的组合[4]。
(4)环保警示声明(801.63)
医疗器械产品含有或生产中使用氟利昂或其他破坏臭氧物质的,应设置“含有物质,通过破坏大气臭氧层危害公众健康和环境”的警示性说明。
2.4 特种器械的标签要求
特种器械主要包括:义齿修理材料及工具、红外线发生器(热垫)、胰岛素泵、机械按摩及振动器械、蒸汽浴器械、紫外线发生器、抗撞击太阳镜和眼镜镜片、臭氧放射器、避孕用阴道栓塞剂、助听器、卫生巾、宫内节育器、乳胶避孕套等,这些器械的标识要求不仅包括通用的包装标识要求,还应包括文献报告、患者选择方式、性能测试和/或适当的允差、以及明确的禁忌说明[4]。
2.5 其他标签要求
除21CFR.801对医疗器械标签的要求外,联邦法规在其他章节中也提出了相应医疗器械产品的标签要求,主要包括:21CFR.809对体外诊断产品进行了规定;21CFR.812对临床研究的器械进行了规定;21CFR.1010对通用电气产品进行了规定;以及联邦法规对军用医疗器械标签的规定等。
如21CFR.812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临床研究方案的说明书和临床研究器械的标签。
临床研究方案应提供详细的产品说明信息,包括能保证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保证检测性能稳定性的信息(如存储条件、校准程序)、适当的管理方式、对临床研究者的警示性语句以及详细的预防措施和操作程序。
临床研究器械应包括以下的标签内容:
(1)产品名称、企业名称、地址、产品数量以及声明:“警告:临床研究器械,仅供联邦(或美国)法律限定临床研究使用”;
(2)产品所有相关信息的描述,包括禁忌症、危害、不良反应、干扰成分、警告和注意事项;
(3)不应出现有误导性的,影响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临床研究目的的语句;
(4)若流通产品仅用于实验室动物,必须声明:“警告:产品仅供实验室动物研究或其他不针对人体样本的测试用”。
3 中美医疗器械标签法规对比及启示
3.1 法规对比
综合对比中美医疗器械标签法规,主要存在以下不同:
(1)法规的体系结构
我国对医疗器械标签的要求基本都编制在规章《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中,其上位法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基本未单独对标签进行规定。相比而言FDA的标签法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独立文件。这个系统由法律、联邦法规和指导原则三级组成,每一级是对其上位法的解释,同时每一级内部互相补充,有机形成一个体系。如21CFR.801是医疗器械标签的通用要求,其他部分包括临床研究器械、体外诊断器械都对其标签的要求进行了补充。
再者,我国对医疗器械标签的要求基本是封闭的,在法规修订前难以改变,且一旦修订结构变化非常大,缺乏继承性。相比而言,FDA的法规结构式开放式的,可以增补条款。如21CFR.801中的B、F、G部分就是“留空”的,每个部分中的序号也是不连续的,留待法规增补时使用。
(2)法规的管理范围
我国对医疗器械标签的要求是注册时进行审查,注册后进行监管,因此管理范围是产品上市后。相比而言,FDA标签法规的管理范围是产品上市前和上市后,覆盖环节包括生产、临床研究、注册等,尤其临床研究器械标签的要求是我国法规所没有的。
FDA规定,产品在进行临床研究前,应先申请临床器械豁免(IDE),使器械在进行临床研究过程中,豁免相关法规的要求。要申请IDE,应先制定临床研究方案,临床研究方案详细说明了研究类别、数据收集类别以及提供给研究者的标签,为FDA提供了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信息。同时对临床研究用器械的标签信息也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3)法规的管理对象
我国标签法规的管理对象是以说明书为主,同时包括标签和包装标识。相比而言,FDA标签法规的管理对象要更加宽泛。按照FDA定义,标志(labeling)是所有标签和其他手写、印刷或图示,在产品本体上、包装(纸)上或者所有的随附文件(不仅是物理随附文件如使用说明书,还扩展到海报、小册子、标牌、街头招贴、技术参数表等)。由此可见,FDA标签法规通过定义对说明书、标签以外的广告宣传等方面也进行了有力的约束,且这些约束是一致的,不会引起不同规定之间的矛盾。
(4)法规的管理特征
我国医疗器械标签法规的管理特征是统一性,即对所有医疗器械统一要求,未因器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相比而言,FDA标签法规的管理特征有三点。
一是分类性。FDA对处方、非处方器械区别对待,这是与药品管理相似的。非处方器械由于使用对象不具备专业背景而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标签的使用对象是外行(layman),从而有效降低了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而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由于外行使用医疗器械不当造成的。
二是具体性。FDA规定具体,设置了特殊器械的标签要求一章,分别对每种特殊器械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其篇幅不亚于通用要求部分,以期尽可能降低器械使用风险。在法规体系的其他部分,涉及标签的内容也尽可能具体。如带辐射的器械X射线机,在21CFR1010中进行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而我国这类规定一般只能在行业标准中阐述,不宜管理[5]。
三是灵活性。FDA的标签法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标签中必须有的仅是名称、地址,以及充分的使用说明。另外法规中还设置Subpart D对“充分使用说明”的豁免情况以及Subpart E其他豁免情况。我国是没有这种豁免条款的。
(5)法规的实际使用
我国对医疗器械标签管理集中在《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再者这个规章易于操作,如规章第七条给出了说明书的具体框架,内容是否遗漏按此即可。最后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基层人员相对缺少专业知识,而这部规章在基层使用中较少产生歧义,较适合我国国情。
相比而言,FDA的标签法规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需掌握体系内的很多规章,如21CFR 801、809、812、820、1010等。同时,条款规定相对灵活,部分条款只给原则,需要管理者有较多的经验和专业背景。
3.2 启示
(1)处方器械与非处方器械标签宜分类管理
由于处方器械的标签和说明书一般是供医师等专业人员参考,内容专业性强,主要功能是向医师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非处方器械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要求该类标签必须含有足够的使用说明,用语科学且通俗易懂,普通公众易于理解。因此,美国对处方和非处方器械的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各有侧重,有效降低了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
(2)应建立医疗器械标签的指导原则
FDA在标签法规的基础上发布了针对管理机构和企业的指导原则文件,解释法律法规条款,给予标签编写格式建议,切实帮助制药商、销售商等更好地理解法规的内容和程序。我国已启动《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力求使医疗器械标签上的信息表达要求更加准确和全面,但作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难以面面俱到,也不宜过于具体,因此建立医疗器械标签的指导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Labeling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device.[EB/OL].[1997-02-27].http://www.fda.gov.
[2]胡扬,赖琪,蒋学华,等.美国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法规管理[J].中国药房,2008,19(7):490-492.
[3]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Milestones in U.S.Food and Drug Law History[EB/OL].http://www.fda.gov.
[4]马琳榕,甄辉.美国FDA对医疗器械标识的要求[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6):36-42.
《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5年8月27日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就条例制定的有关情况作一说明。
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经过
绩效管理,是指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发展目标和绩效责任单位履行的职责设定绩效目标,实施日常监控,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达到绩效不断提升的全过程管理。杭州市自1992年开始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2011年被国务院政府绩效管理联席会议列为全国政府绩效管理试点。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增挂“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牌子,同时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增挂“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综合考评和绩效管理日常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杭州市绩效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绩效管理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绩效管理方式渐趋科学化,已经形成了稳定、开放的民主参与机制,评估手段趋于多样化,评估主体多元化,公民评议趋于程序化和规范化。但是,目前绩效管理工作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缺少稳定性和规范性,已经成为绩效管理继续深入开展的瓶颈。因此,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对杭州的成功经验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3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会后,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行了大量的立法调研,召开了有关方面参加的立法座谈会,分别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以及全体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同时,还通过杭州人大网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8月12日法制委员会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分为总则、绩效管理规划和年度绩效目标、过程管理、年度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绩效问责、附则等七章共四十条。
(一)关于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的主要适用对象为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行政机关,但结合杭州实际,适用对象不局限于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适用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企业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时也会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它们也普遍使用财政资金或者接受财政补助。因此这些组织、企业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或者公共服务职责时也应当体现绩效管理的要求。
另外,除行政机关外,其他依照公务员法管理其工作人员的机构、组织(包括党委工作机构、人大工作机构、政协工作机构、群团组织),其工作也应当体现绩效管理的要求。当然,根据国家机关分工和监督的原则,将上述机构、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行为纳入绩效管理,不得影响各级党委、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政协行使其权力。同时这些机构、组织履行职责也具有特殊性,不宜作为本条例的直接适用对象。
综上,根据杭州市的实际,条例将适用范围明确为: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职责时的绩效管理,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的绩效管理,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企业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时的绩效管理按照本条例执行。其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其工作人员的机构、组织,其绩效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二)关于绩效管理机构。为了保障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条例规定市和区、县(市)绩效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绩效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统筹协调绩效管理工作;批准本级绩效管理总体规划、绩效评估制度和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批准绩效评估结果;审议、决定有关绩效管理的其他重要事项”。市和区、县(市)绩效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绩效管理有关工作”,并且明确了其拟定本级绩效管理总体规划、绩效评估制度和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批准绩效责任单位的绩效管理规划、审核和调整绩效责任单位的年度绩效目标,依法规范、协调各类考核事项等六项工作职责。
(三)关于绩效管理规划和年度绩效目标。编制绩效管理规划,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保持连续性;制定年度绩效目标,则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为了加强绩效管理规划、年度绩效目标的管理,条例规定:“绩效管理规划应当报绩效管理机构批准”,“经批准的绩效管理规划是绩效责任单位制定年度绩效目标和绩效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绩效责任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年度绩效目标报绩效管理机构审核”,“绩效管理机构认为年度绩效目标有不符合本行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者绩效责任单位职责情形的,应当向其反馈意见并进行协商,由绩效责任单位进行修改”。同时,为了保障公众参与,条例还规定“绩效责任单位在编制绩效管理规划、制定和调整年度绩效目标时,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绩效管理机构在审核绩效责任单位的年度绩效目标时,应当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四)关于过程管理和年度绩效评估。年度绩效目标的执行过程,是实现绩效的主要环节,因此加强执行过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条例按照年度绩效目标执行、监督、反馈、改进的逻辑体系,对年度绩效目标的执行过程管理作了明确规定,突出公众参与,明确“年度绩效目标进展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年度绩效评估,是对年度绩效目标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估,也是对绩效责任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绩效管理情况的总体评价。根据目前杭州市“3+1”的综合考评模式的实践,条例对目标考核、社会评价、领导考评、特色评估等评估制度进行了规范。同时,为了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条例赋予绩效责任单位对目标考核结果的复核申请权。
(五)关于结果运用和绩效问责。绩效管理结果的有效运用,激励单位和个人积极改进绩效,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条例对绩效改进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绩效责任单位应当对绩效评估中反映出的问题和社会评价意见进行分析,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并规定“绩效管理机构应当对绩效责任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重点整改目标进展情况统一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同时为了体现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管理、编制管理、奖励惩戒、领导人员职务升降任免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并明确具体措施。为了增强绩效管理的约束力,条例还确立了问责制度,对违反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工作不力的行为进行追究,强化了绩效管理的刚性。
【图书馆管理系统说明书】推荐阅读:
图书馆说明03-27
图书馆情况说明10-29
图书馆管理模式论文 现代图书馆论文06-25
图书馆卫生管理06-04
图书馆管理计划09-20
高校图书馆管理01-01
图书馆日常管理04-21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04-17
图书馆知识管理06-03
图书馆系统课程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