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2025-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

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

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④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2.简介作者:王维(701 — 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

二、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看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

3.写作背景: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4、基本解读 :

1)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主旨)

2)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积雨,久雨不停。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炼字)

2)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3)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4)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 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野老,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写诗人澹泊宁静的心境。5 .鉴赏要点

① 2+2式结构: 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

② “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 用典。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争席”、“海鸥”二典,曲折见意。

6、小结: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诗中用典,曲折见意;语言富于色彩之美,鲜明的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7、课外作业探究: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也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你如何看?

三、学习《辛夷坞》 1.读诗歌

2.写作背景简介: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诗。这一组诗全是五绝,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从整体上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景。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3.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主旨)

2)“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写春天来到,辛夷花开。木末:指树梢。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箭。裴迪《辎(zī)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问,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3)“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4)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4.鉴赏要点

① 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何其自然,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

②寓情于景。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

③ 对比。“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此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

四、作业:背诵《辛夷坞》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2

文题解读

《积雨辋川庄作》

诗歌题目点明了写作的地点和事件。辋川庄是王维的隐居之地,就表明了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辛夷坞》

题目点明了诗歌描写的地点。辛夷坞是辋川庄的一个地名。

《送沈子福归江东》

沈子福,是诗人的朋友。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以下南岸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观猎》

诗题一作“猎骑”。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背景纵览

《积雨辋川庄作》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湖等,今已湮没。《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

《送沈子福归江东》

此诗是王维开元二十八(740)、二十九年(741)游历湖北襄阳一带所作。其集中尚有《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所游之地不止一处。

《观猎》

此诗作年不详,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来看,应当是王维前期的作品。唐朝初年西北地区常有边患侵扰,边地人民生活不得安宁,作者赞扬将军的勇武,也就是对保卫国家安定的前方将士的歌颂。它是王维爱国思想的一种表现。字词梳理 1.字音 朝槿(jǐn)东菑(zī)红萼(è)罟师(gǔ)临圻(qí).....2.多音字

3.形近字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朝槿渭觐见 

喟谨慎猥用心

爱心

渭城感喟 刺猥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3

1.3融入新集体(第一课时)

目标要求

1、 知识和能力

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知道集体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听故事,参加“回忆以前的班集体”、“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的讨论活动,感受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共同担当起建设新集体的责任。

一、导入(小水珠的故事)

故事:有一滴小水珠,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妈妈的怀抱。它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抛到了高处,刚被抛到高处时还有些害怕,但渐渐地,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阳光、亮丽的彩虹、湛蓝的大海,它陶醉了,没想到空中的景色这么美!小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呀飘呀,忘却了一切。这时,传来了海妈妈焦急的声音:“小水珠,快回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小水珠满不在乎地回答:“妈妈,我再玩会,这儿太美了…”

可还没等它说完,一束强烈的阳光照过来,小水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小水珠离开大海妈妈的怀抱后,会马上消失?

2、 如果小水珠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它该怎么办?

分析: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由这个故事了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妈妈的关系一样呢?

学生回答(略)

二、“说说原来的班集体”

过渡:雷锋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体事业紧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集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可以这样说:“我们是在集体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那么,回想一下你们原来的班集体,你们原来的班集体是怎样的呢?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略)

分析:综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里,才有归属感和力量感。相反,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涣散、一盘散沙般的集体里,对我们的成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畅谈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

同学们,我们知道,班集体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作用。为了使我们的班集体变得更好,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又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畅谈我们一下“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从旁引导)

总结:有人把班集体比喻为一个大熔炉,班里的同学则像一块块的煤炭。大家想要得到温暖,就必须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块越多,烧得越旺,那么我们的班集体也就越温暖。我们要记住,温暖的班集体不是别人给予的,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是靠全班同学的热情和爱汇聚起来的。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我们谈了一下心目中的班集体。我们都希望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而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4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时安排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课时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重点

第1页

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教学重点

实验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

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你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并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的化学更精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推进新课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起吧。[板书]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师:小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不,他在家中进行了KMnO4制O2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

一位学生用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中,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

第2页

裂。

师: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板书]

(一)化学实验安全

师: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在这些基本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思考与交流]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师: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面是我校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多媒体展示]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橱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第3页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询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时处理。

师:遵守实验室规则是我们进行安全实验的前提,同时我们还得了解一些安全措施。[多媒体播放]

1.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思考与交流]

1.你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2.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小结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代表发言: 1.曾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生: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玻璃仪器破裂划破手指;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

2.注意的安全问题

生: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师: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学生表演]

1.情景设置:一位学生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精洒在桌上并着起火来。实验模拟:在表面皿中放些酒精并点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第4页

2.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实验模拟:在白木棍上滴些浓硫酸,让学生学会药品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3.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实验模拟:在一布娃娃眼中滴些水,让学生学会药品滴入眼中的处理方法。4.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

实验模拟:用布包着蘸有水的海绵,让学生学会划伤事故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要想做好化学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2.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3.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遇到的实验也越来越多,希望同学们能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液。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布置作业

1.除了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安全措施外,请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安全措施。2.请查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活动与探究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对于下列实验事故,你是如何处理的?(1)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2)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3)如果酒精灯不慎失火。(4)遇到有毒气体泄漏。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第5页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O2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边加入边搅拌 答案:D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答案: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答案:C 5.下列做法有错误且危险的是()A.用钢瓶储运干燥的液氧

B.碳酸钠饱和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消除面部色斑

D.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C 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将酒精灯熄灭后,再向其中补充酒精至适量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 答案:A 7.2005年3月29 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违章驾驶相撞,使槽罐车中32 t液氯快速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片农田被毁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恶性案件。对于在事故发生时的下列各种应急处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附近居民切忌惊慌,用毛巾护住口鼻,朝顺风方向逃逸或向避风的沟塘低洼处转移 B.要快速地将翻落的氯槽罐安全起吊,并用碱液稀释中和泄漏的液氯

C.液氯的流淌速度很慢,居民不必惊慌,可以放心地撤退到家中,关紧门窗

D.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如果没有防毒面具,可以佩戴用浓的烧碱溶液浸泡过的湿口罩 答案:B

第6页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 答案:C

二、填空题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局部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BCD 10.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③检查集气瓶是否干燥

④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5

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指名回答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1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4.让生独立思考。

5.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1.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

完成相关匹配的练习租船

224=5(条)。.....2(人)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6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 课时)教学设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贡市德铭中学

赖纯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7

第一课时 单音与和声

1.理解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

2.掌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重点: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教学难点:“坚持集体主义”落实到行动上。

【课堂导入】

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山水中国美》视频剪辑,思考“美”在何处?

学生回答:风景美、人物美、声音美、歌词美、乐器美、灯光美、意境美„„个体“美”按一定的规则结合在一起构成集体“美”,奏响了《山水中国美》的和谐乐章,美不胜收。如何让我们的集体更美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2016年8月5日至21日的里约奥运会堪称俄罗斯参加的最悲情的一届奥运会。2015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发表系列调查报告,揭露俄罗斯体育界存在“系统性的”“从上到下的”兴奋剂使用情况,国际田联责令俄罗斯进行整改。俄罗斯的整改措施包括了引入独立药物检测、增加检测次数、建立新的检测规则以及重建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等。在后续调查中发现,俄罗斯的禁药使用状况依旧,面临里约奥运会全面被禁赛的危险,俄罗斯体育界的主要人士为俄罗斯能够获得赦免而奔走,希望让没有被发现服药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最终他们有超过100名运动员无缘里约奥运,其中田径队、举重队被“团灭”,游泳、赛艇、皮划艇、摔跤等优势项目被“肢解”。

1.被禁运动员对个人、集体带来哪些影响?

个人失去里约奥运会的参赛机会,个人职业生涯留下不诚信的记录,影响自己的名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荣誉(得奖);影响集体的整体战斗力,影响集体的名誉甚至荣誉„„ 2.分析被禁运动员、奥运会的不同需求,被禁运动员要想解禁,应该怎么做?

不同需求:被禁运动员:通过使用兴奋剂,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奥运会:公平竞争。

要想解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个人想取得好成绩的意愿没有错,使用兴奋剂违背了奥运会公平竞争的规则,公平竞争的规则是保证奥运赛事顺利进行的基础,理解公平竞争的合理性,积极锻炼,提高个人的竞技水平,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服从集体的要求和规则?

上下课的作息时间、午休晚休的纪律、课堂纪律、交通规则„„ 探究活动二:让和声更美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12年后重返奥运之巅。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中国女排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此后“三连冠”“五连冠”,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登上巅峰。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我们在看到她们继承和发扬老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还看到郎平“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的爱国主义情怀,看到女排队员在卧薪尝胆中走出低谷的坚守精神,看到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先进训练理念。1.“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2.“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先进训练理念”给我们什么启示? 与时俱进。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修改、完善。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3.你认为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精神;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先进训练理念。最主要的原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究活动三:学习了中国女排的事迹后,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创建最美班级”活动。同学们首先修改了班规中不太合理的条款,回忆了在集体生活中较为严重的2次冲突,分析了面对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的处理方式,全班同学朝着“创建最美班级”的目标迈进!1.你认为现有的班规有哪些不合理之处?面对不合理你打算怎么做? 不合理:结合实际情况回答。

打算: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如:向班委会反映、向老师反映、向学校反映等,言之有理即可。

2.你认为在集体中,当个人之间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不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能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课堂小结】在集体生活中,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创建美好集体从我做起!

1.对于集体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集体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 B.集体规则是可有可无的

C.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性化需求之间找不到平衡点 D.集体规则束缚我们的发展 2.关于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是个人的错

B.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是因为集体规则要求不合理 C.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是完全对立的

D.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的利益时,我们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经过中国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中国代表团最终以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位居奖牌榜第三名。这说明(C)A.成绩的取得只是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结果 B.只有取得奖牌的体育健儿是为国争光

C.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尽力做好自己的同时为国争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取得奖牌的体育健儿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4.在班级排练集体舞时,小刚个子高希望站在第一排,老师安排小刚站在后排中间,小刚生气地退出了。老师让一起排练的小刚的好朋友小强给小刚做思想工作,小刚则认为小强位置在第一排而且是中间,他是故意来气他的,便和小强大吵一架„„ 如果你也是小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么劝小刚?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8

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案我的汉语教室第一册第二课1,2课时

第一册 第二课: 你是英国人吗?(第1-2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自我介绍。 对于基本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的学习。   教学重点:我叫…… 我是……人 ……吗? ……也……   教学难点:基本句型 人称代词   教具准备:图片-国旗,职业(见附件)      (120 分钟)   时间 教案 板书 5 话题导入:(对外汉语教案) T: Ní hǎo. Ss: Ní hǎo. T: Bobby, where are you from? Sb: I am from America. T: So, you are American. Crystal, where are you from?  Sc: I am from China. T: So you are….. Sc: I am Chinese. Today, we will learn lesson 2 in book 1. (Read the topic)           …… rén 10 国家+人 (词汇拓展):(对外汉语教案) Good, in English, we have country and nationality; In Chinese, we just need to + rén followed by the country name, it becomes the nationality.  “Rén” means the person/people. For example, Candy is from zhōng guó,I am zhōng guō rén. 通过对图片中国家名称的学习,来拓展对…人的学习。拓展6-8个常见国家名以及学生的.国家拓展。 注意:国家名分为三个group,尾音为“国”的,中英差别很大的, 和音译的。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Hán guó   Rì běn+ rén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10 利用图片对于国家和人的练习,重在让学生熟悉国家名称以及国籍的说法。 T: rì běn (show the picture of Japan) S: rì běn rén ……… 15 基本陈述句型讲解(对外汉语教案)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 中文的主谓宾句型,表示陈述。 Subject + Verb + Object. 专属名词(personal nouns)前要大写。 对于“你,我,他/她/它”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s)的简单介绍. 并让学生练习。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nǐ Hán guó  wǒ shì tā Rì běn+ rén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S+V +O 15 基本否定句型的讲解:(对外汉语教案) (Negative Sentence) 注意:“不”否定词(privative)的位置,在BE动词前面。和英语中NOT的位置不同。并让学生练习。   注意:“不”字的变调。 当“bù”遇到第四声的音节,需要变成第二声。 E.g. bú yào, bú shì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nǐ Hán guó  wǒ(bú)shì tā Rì běn + rén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5 课间休息(对外汉语教案)   10 复习(对外汉语教案) 学生进行替换联系,每个人发一张图片,并根据图片说出自己是哪国人, 不是哪国人. e.g. wǒ shìMěiguórén, wǒ bú shì Hánguó rén.   10   疑问句的拓展 (对外汉语教案) ……m?(General question)  ….. m? Means a general question, and it will add the end of the statement. No need to chang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but just add at the end of it.    疑问句的回答:1. 肯定回答(positive answer) :shì,wǒ shì……。  2.否定回答(negative answer):bù,wǒ shì……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nǐ Hán guó  wǒ (bú)shì tā Rì běn+ rén +m?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shì, wǒ shìMěiguórén. búshì,wǒ shìMěiguórén 15 对话的替换练习。(对外汉语教案) T: nǐshì Zhōngguó rén m? S: shì, wǒ shìZhōngguó rén.   T: nǐshì Rìběn rén m? S: Búshì, wǒ shìZhōngguó rén. 15 问句的拓展: (对外汉语教案) 向学生拓展基本的问句(四格问句图)。 1. …….ma? =V. + bù + V./ Adj. + bù + adj.都是 YES OR NO question.   2. E.g. 好不好,吃不吃,难不难,是不是,(*有没有)   3. …..呢?有两种意思,一种是 “你呢?”,另一种表示地点如:“我的笔呢?”   4.疑问代词的问句   1. …….ma?   2. V. + bù + V. Adj. + bù + adj. 3. ………..ne? 4. 特殊疑问代词 shén me(什么) nǎ lǐ(哪里) shén me shí hou(什么时候) shuí(谁) zěn me(怎么)  nǎ 括ǎ哪个)   10 总结(对外汉语教案)      更多对外汉语教案登录儒森汉语网站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9

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教案

一、教学目标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大约

三个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

3.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4.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阅读摘要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

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纲要图示

情景再现

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史论结合 自主探究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梭伦改革的背景和条件: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发展和首席执政官梭伦。这就从政治、经济和人物三个角度揭示了梭伦改革的必然性,为下一课理解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做好了铺垫。本课引言首先肯定的指出雅典城邦在古希腊乃至整个世界历史当中的光荣地位,然后用了一个“然而”,话锋一转,强调这种光荣并非与时俱在,从来天成的,而是在曾经“风雨飘摇”的危机中,靠着人的觉醒、凭着人的努力创造的。杰出政治家梭伦的领导的大力改革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这里用了一个转折和一个递进的叙述手法,先扬后抑再入题,巧妙的蕴示出雅典城邦文明同任何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也是人类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的结果;也是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的体现;也是与时俱进搞改革,求真务实谋发展的又一佐证。教材提供的两个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建议教师化整为零,各个突破。探究一:“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与社会矛盾”可以化解为1.早期的雅典城邦是怎样形成的?2.贵族政治主要表现为哪些?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阶级结构呈现什么特点?4.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5.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是怎样形成的?6.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贵族的关系如何?探究二:“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可以分解为1.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客观条件有哪些?主观条件有哪些?2.从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历史学习当中,你做何感想?教师可以参照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答案。这样,阅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解疑释惑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本课需要理解的三个概念:城邦、贵族政治、债务奴隶制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以节约学习时间,也可以让学生亲自检索查询以培塑研究习惯。第一目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教材从雅典的地理位置说起,暗示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走向乃至社会政治特征的影响。《古代希腊》地图与教材正文文字相得益彰,形象直观,鲜明具体,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随后教材介绍了荷马时代和雅典城邦国家雏形的形成情况,建议教师引入一些关于荷马和荷马史诗的课外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荷马时代”和“城邦”这两个相关历史概念。接下来教材用两个自然段重点叙述了公元前8至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的成因、表现、演变和发展趋势。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教材举出了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上引用的一段[资料回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事实,以史实解析材料,理解教材。比如,可以请学生举事实说明当时雅典是否“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到了真正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一个高压力量”指的是什么?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除了“贫富不均”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为什么说“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后来历史的发展与这位历史学家的预言相一致吗?这样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注释、引申和转义,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生成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训练方法。这样的解析做得多了,学生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解题思路、阅读习惯、思维方式、探究心理等等,都会有所长进,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也才能真正达到。第二目“工商业的发展”教材从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说到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然后介绍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雅典公民中“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的来历及其政治主张是本目教材叙述的重点,建议教师借用教材插图《改革前的辩论》的场景,补充有关“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产生的背景、主张和激烈争论的课外材料,用课堂小话剧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辩论,力求情景再现,“神入”历史。随后教师总结,将三派主张对照列出形成纲要图示,作为板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最后,教师视学生发言的具体情况看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首席执政官梭伦”教材首先讲述了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承接教材前面的叙述,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萨拉米斯岛问题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形成萨拉米斯岛问题与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有着重要关系的认识。然后充分挖掘教材《历史纵横》中提供的“疯诗人事件”的材料和有关梭伦的旁白介绍的教学价值,适当插入一些素材帮助学生尽量全面的了解这位首席执政官,以暗示学生人生际遇的复杂和成功来之不易的情感取向。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的学习,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这对于陶冶学生人格情操和提升精神品位,树立实现人生价值要凭高远的理想、不懈的奋斗和抢抓机遇的价值观将起到感召示范、默识心通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迅速完成记忆目标,教师首先板书关键词:雅典地理、荷马时代、贵族政治、平民暴动,然后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别予以简释。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是:经过学生这样的一看、一读、一说和教师一点评,学习者对于“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历史时间、政治发展等都有所了解,既能强化记忆又能简化理解,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一种教少学多的选择。关于“工商业的发展”一目的教学。教材出示了三幅插图:《橄榄油出口》《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改革前的辩论》,展示了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工商业发展与贵族政治专权现状之间显见的矛盾。教学时,教师可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公民代表,以课堂小话剧的形式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历史思想的碰撞和历史思维的联系中感受和把握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随后教师总结,将三派主张对照列出,形成纲要图示,作为板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方便学生的深刻记忆和准确理解,并争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关于“首席执政官梭伦”一目的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一展身手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以陶冶学生人格情操和提升精神品位,树立实现人生价值要凭高远的理想、不懈的奋斗和抢抓机遇的生命态度。教师可以萨拉米斯岛问题为线索,提出系列问题,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有何特征?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梭伦的政治命运与萨拉米斯岛问题有何关联?能否就此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萨拉米斯岛问题,就不会有首席执政官梭伦,不会有梭伦改革”?这样有史有论,夹叙夹议,引导学生深化对梭伦人格命运的认识,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客观规律。最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集思广益,师生共同探讨:“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一展身手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以及由此我得到的历史启发。”2.教学案例案例一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做这样的谈话:西方文明,在本质上是地中海文明,它源自希腊。这个文明诞生于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的时期。梭伦改革在雅典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使受剥削的雅典公民摆脱了债务的重负,禁止使任何雅典公民因负债沦为奴隶,从而挽救了这个城市。梭伦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我们所了解的第一位雅典诗人,他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他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下面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imoomnes,quantum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案例二

在学习“首席执政官梭伦”一目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梭伦早期游历经商生涯的事实,介绍一些梭伦著名的诗篇诗句和趣闻逸事。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案例三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解题关键: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到各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向的不同。思路引领:地理环境影响各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也影响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性格。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解题关键: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思路引领:政治上权利分配不均,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公。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解题关键:工商业奴隶主的形成。思路引领:促进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推动雅典社会政治改革。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篇10

快乐英语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3课

教          案 时间:      年 2月  27  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One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Learning and using “Let’s go to school.” and “Right.”   2 Grasp the words: cat, dog, rabbit. 教学重点 Learning and using “Let’s go to school.”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Difference between “rabbit” and “hare”.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T: Good morning bogs and girls. Glad to see you again! Ss: Good morning Miss Li. Glad to see you again, too.   T: Do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winter vacation? Ss: Yes. T: What meaningful things have you done? S1: I saw an interesting film. S2: I got an meaningful book. ……   T: I know you must have a good time on winter vacation.   In this lesson, you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Learning and using “Let’s go to school.” and “Right.” 2 Grasp the words: cat, dog, rabbit.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one ,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after the tape. Then make dialogue with partner.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2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two,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ape.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The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Good morning, Bob. Morning. Let’s go to school. All right.  Here you should learn how to use “Let’s go to schoo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bbit” and “hare”.     Call some students sa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lesson, and assign the homework.   板   书   设   计                                          Lesson  One   Let’s go to school.   All  right.                            cat   dog    rabbit               教 学 回 顾                 教          案 时间:2011      年 2月  27  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One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Hear understand and do the reaction to “Look carefully!.” and “What’s missing?” 2 Sing the English song “Let’s go to school.” 3 Learn invite other people do something together politely. 教学重点 Use “All right” and “OK”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Homonym “hare” and “hair”.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2 Revision 1) Call some students act the dialogue:   Good morning, Bob. Morning. Let’s go to school. All right. 2) Review the words “cat”, “ dog”, “rabbit”.     In this lesson, you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Hear understand and do the reaction to “Look carefully!.” and “What’s missing?” 2 Sing the English song “Let’s go to school.” 3 Learn invite other people do something together politely.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three ,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after the tape. Then make the dialogue with partner.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2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sing after the tape some times. Try to sing the English song by yourselves.   The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Good morning, Annie.   Morning, Bob.   Nice to see you.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Let’s go to school.   All right. Let’s go.   Here you should learn invite other people to do something together politely. And how to use “All right” and “OK”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Call some students sa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lesson, and assign the homework.        板   书   设   计                    Lesson  One   Look carefully!   What’s missing?                                    Let’s go.            教 学 回 顾                   教          案 时间:2011      年 2月  27  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Two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Learning and using “What’s this?” to ask other people.   2 Grasp the words: monkey, tiger, panda. 教学重点 Use “What’s this?” to ask other people.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Pronunciation of “tiger” “what’s” and “this”.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2 Revision 1) Call some students act the dialogue:     Morning, Bob.     Nice to see you.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Let’s go to school.   All right. Let’s go.   2) Sing the English song “Let’s go to school.”   In this lesson, you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Learning and using “What’s this?” to ask other people. 2 Grasp the words: monkey, tiger, panda.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one , listen

上一篇:让文明礼仪的阳光洒满校园下一篇:古诗词鉴赏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