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5高考作文范文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15高考作文范文(精选11篇)

广东15高考作文范文 篇1

工作和玩耍对人类来说是永恒的话题,人们总是一直很努力的工作,他们需要通过工作来提高生活水平,然而同时,玩耍是人们的愿望,他们打从心底愿意玩耍,但是他们知道不能没有工作地生活着。对于我来说,我在工作和玩耍之间找到平衡,这有这样,我的生活才会美好。Everyone needs to work, that’s what they should do in most of their lives. Working endows people’s lives with meaning, people work for living, they need to meet their ends meet, raise their kids. What’s more, if they want to find the amusement, they also need money to create fun.

每个人都需要工作,这也是他们在大部分时间应该做的事情。工作赋予了人们生命以意义,人们为了生活而工作,他们需要维持收支平衡,养育孩子。而且,如果他们想要找到乐子,他们也需要钱来创造。There is a saying that all work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it tells people they should find the amusement sometimes, people just can’t work all the time, even the machine needs to take a break. Working all the time bores people, the constant recycling work fades people’s passion, they need to play to breathe the new air, so that they can work better.

有一句话说,只有工作没有娱乐会让人变傻,这告诉人们应该时而找些乐子,不能一直工作,即使是机器也需要休息。整天工作让人们感到无聊,无限循环的工作泯灭人们的激情,他们需要通过玩耍来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工作。Work and play should be combined, people play to gain passion and to work in a better way.

广东15高考作文范文 篇2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 成为富翁。他为人慷慨, 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 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 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 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 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 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 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拒绝了。

要求: (1) 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 (2)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 不少于800字。 (4)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解题】

2013年广东卷作文继续采用新材料, 并体现出广东卷一贯的“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特色, 由原来的“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变为“材料引出写作要求”, 没有了以往的“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作文”, 新增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这其实是对写作范围作了更明晰更准确的要求, 与整份试卷的科学性准确性表述吻合, 明确地传递给考生的信号是:你可以思接千载, 但绝不可漫无目的。

材料内容可概括为两个关键词:“捐助”与“受助”。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妙云为代表的专家组认为, 材料的几点关键信息是: (1) 富翁捐助贫困家庭; (2) 家庭一感激, 高兴地接受; (3) 家庭二犹豫着接受但要偿还; (4) 家庭三谢谢好意, 认为是施舍, 拒绝了。而材料的含意是:第一, 慈善, 富翁是慈善而非施舍, 不是嗟来之食, 必须做正面评价, 可以与别的富翁对比, 谈对慈善的认识, 慈善的意义、慈善的本质、慈善的方式等, 也可谈慈善的最高境界是爱心, 接受爱心和传播爱心也是突破口, 还可谈财富的含义, 精神富翁和物质富翁等;第二, 如何接受?材料给出几个家庭有 (1) 受之无及的家庭一, 可引出话题:自尊、接受也是一种美、要自强自立等; (2) 受之必还的家庭二, 可引出:获得与偿还、该接受就接受、人生需要互帮互助等; (3) 只谢不受的家庭三, 可引出话题自尊、人穷志不穷、自力更生等; (4) 富翁与三个家庭的关系, 引出富人与穷人关系的思索。

“自选角度”究竟有哪些?以陈妙云教授为代表的专家组认为:第一, 富翁角度;第二, 家庭一角度;第三, 家庭二角度;第四, 家庭三角度;第五, 家庭一与家庭二对比;第六, 三个家庭对比议论。同时, “含意”可得出如下三个角度:第一, 慈善;第二, 受助, 如“论应该接受”“知恩图报”“论不应该接受捐助”;第三, 贫富, 如富人应该如何做、穷人应该如何做。不管如何, 角度都必须在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内。

【范文】

接受慈善

广东清远考生

“人之初, 性本善”, 《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 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 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 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 润物细无声, 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 天空亦会变得晴朗。

现代哲学对慈善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赎罪, 尤其是富人行善。在财富积累中, 难免会伤害了其他人生存的利益, 富人行善是一种偿还他人的心理, 是为剥削他人利益的忏悔。而对于接受慈善的人, 若处境困难, 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 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人心中的罪恶, 或许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再者, 只有人接受善心, 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所以接受一份慈善, 改变自己的处境, 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 理应是一个好选择。

一份慈善如滴水, 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接受一份善心, 为的是付出更多的善心。

感恩与感谢是人对慈善应有的心, 而偿还与报答则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他接受他人救济, 但他要以劳动去换取, 他纵使落魄, 仍保持人的尊严, 或许是他日后出人头地的一个原因。反观今天, 有不少社会上助学的私人基金都要求日后受捐助对象加入基金会, 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行善, 接受慈善, 又不会伤害他人尊严, 更让将来更多人行善。由此看来, 接受一份善心, 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一次慈善如一缕清泉, 顺流而下滋养万物, 当然也有坚石相阻、拒之门外的。

有人接受慈善, 也有人不食嗟来之食, 能自立自强, 有骨气地活着, 我们应当尊重这样的存在。那面对行善的人, 请礼貌地说一声“谢谢”。不接受一份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一种选择, 但伤害一份善心却是一种罪恶。坚石可以阻隔这缕清泉, 但至少它不会污浊这湾泉水。

芸芸众生,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接受与否, 行善的人都可以理解, 这样善心才能延续。

面对一份善心, 若你选择接受, 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

面对一份善心, 若你懂得偿还, 谢谢你为世间增添了善良与美好。

高考作文的15类“恶习” 篇3

2012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余温仍在。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频现,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较为普遍。高考作文究竟有哪些“恶习”,听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读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教授娓娓道来。

今年北京市没有一篇满分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写得好的作文很少,“高考体”文风盛行,呈现种种弊端:

赌咒发誓体,就是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以表决心显勇气;

空言泛语体,就是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一通看似高妙、实则空泛的废话,即使套在王安石、文天祥身上都适用;

小资美文体,就是用抒情的语调、无病呻吟的口吻来描述与议论;

爹死娘病体,就是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故事,目前较少;

故事拼凑体,就是事先准备四五个励志故事,无论什么题目,都用这几个故事编织成文,此类较多;

四平八稳体,就是一味求稳、“40分万岁”的作文;

龙头凤尾体,就是开头有“气势”,结尾要“升华”,中间却是段猪腹;

排山倒海体,即用漂亮整齐的排比句贯穿全文;

亮点闪光体,则过分追求文章中有亮点,以引起阅卷者注意;

副题题记体,就是作文正题之下尚有副题,开篇再用鲁迅、莎士比亚等人的名句为题记,中间再用小字标题,将一篇文章割得四分五裂,近几年最为流行;

生僻艰涩体,即故意用生僻字词与艰涩的语句,显摆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往往错别字满纸;

此外,还有时空穿越体、文白夹杂体、天书地咒体、符号图画体等。

这些体式并不是不能写,而是一旦程式化、模板化,就会僵硬而且毫无生趣可言。

如此作文充斥考场,与当今高中生社会生活感受较少有关。同时,在全社会缺乏诚实的大环境下,他们不说真话,也不会沟通,这也是导致作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不良的作文风气,该如何应对?

应该提倡用真诚、真心、真情和朴素雅洁的语言,来描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才是好作文。

另外,社会与媒体总说学生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等的作文,会受到不公平待遇,这完全是误解。我们在阅卷时发现学生讽刺与批评社会不良现象,如果针砭时弊,所论适当,还会给高分,这也是我们鼓励说真话,鼓励考生敢于表现个性与才情的一种体现。

(源自《中国青年报》,6.27 )

作者简介:漆永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主管本科生、留学生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文献学史、清代学术史、清代考据学与朝鲜《燕行录》研究等工作。

广东15高考作文范文 篇4

15年高考作文预测:慈善也需要尊重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篇5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一)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地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了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I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拒绝呢?何h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仅十二岁的小何h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h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h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h父母的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h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地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也可能会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拒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二)

俄国作家高尔基在信中曾给儿子以告诫:“施比受更快乐。”中华民族的美德中也有让我们施恩于他人的,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不顾及受予者尊严的给予行为,是谓之“慈善暴力”。慈善暴力扭曲了与人为善的本质,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认为,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才最有利于被施予者,也最为他们所接受。

对接受者而言,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不至于伤害他们的品格,践踏他们的自尊。尽管贫穷,但在道理上,贫穷者和施予者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形式的施予都不应该打破这一平衡,否则就会演变成慈善暴力,践踏他人的尊严。

中国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的说法,来表明受施者尊严的重要。()曾在报刊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也在强调同一问题。一位盲人乞讨者在别人往他的碗里扔钱时只是点头致意,而在一位女士弯腰施舍的时候会起身鞠躬。乞讨者说:“每次路过的人给钱的时候碗里都会‘哐当’一声,只有这位女士给钱时是轻微的‘叮当’声,这让我感觉到我有尊严,我还是一个人。”

这个故事对于施予者有启迪作用。施予应该是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是带有爱心和帮助的施予,而不仅仅是施舍;合适的施舍甚至可以考虑让受施者付出一点“代价”,以便他们在接受时有“心安理得”之感。在这一点上,美国修建胡佛大坝的例子可供借鉴。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数十万人面临无饭可吃的困境,时任总统的罗斯福提出“以工代赈”的政策,召集众多失业者进行胡佛水坝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施以高工资的.福利,最终使千万失业者受益,美国也安然度过经济危机。适当地给予带来的积极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反观当今中国,暴力慈善的例子比比皆是。且不说陈光标亲赴日本当街派钱的恶劣行为,光是官员们扶贫派送慰问金时,让穷困百姓生活全面曝光,以至于受施者感觉颜面无存的做法就足以让人诟病了,就连中国低保制度在审查上也有侵犯贫困家庭隐私之嫌,审查可以延伸到好几代人的生活背景,这样的慈善怎会让人心安!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三)

雄鹰接受了天空的辽阔,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儿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戏于水间。人也一样,有时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王安石曾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人生要向前看。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有的可以自行解决,可有的棘手的问题就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分得清帮助和施舍,接受帮助拒绝施舍。可有的人自负,把别人的好意当做怜悯、同情,不接受。试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走出困境吗?如果有就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就放下你的自尊,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

接受也不是一味接受,没有人愿意让别人一直在自己这里索取。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反过来有一天,别人有困难时也会接受我们的帮助。这样才能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温暖走在每个人的身边。

当然,我们也应明白接受怎样的帮助。对于一箪食,蹴尔而与之,是对自尊的一种践踏。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这是一种施舍,而且明显带着一种轻视。这时,我们要竖起自己的自尊,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样的施舍。

一位富人为三家穷人捐钱,一家欣然接受;一家表明会偿还;而另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不接受。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预料。我最赞成的是第二家,他们没有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也没有认为这是靠山,表明有一天会偿还。他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接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词不断涌现。有团队,有合作,不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帮助吗。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代表你弱,没有能力。而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代表你很强大,不需要。所以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接受,该接受什么。把别人的帮助作为自己达到彼岸的有力工具。

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篇6

爱国,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当爱国作为一种基本的民族情怀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时候,爱国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后半生正值波兰沦陷,他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华沙被攻破,他的精神受到强烈震撼,浓浓的爱国感情在他心里激荡,他用音乐点燃了人民对侵略者仇恨的火焰,用音乐守护着人们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之情,“把我的心脏送回祖国”曾鼓舞了千万人奋起反抗,强烈的爱国情怀曾感动了无数的人。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富贵不淫,从吉鸿昌的誓死抗日到杨靖宇的以身报国,一代代民族英雄们用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豪情教育感染着后世的人们,让爱国情怀世代绵延,成为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民族情怀。

爱国更要承担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百年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上,当我们的民族遭受苦难,备受欺辱时,总有一些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抵御外侮,救亡图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名言就是他们的精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他们放弃了国外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国防军工建设,把中华民族的国防自卫能力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热爱祖国,担当责任,是我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一种伟大精神。

今天,中国早已走出了百年沉沦,我们现在正在完成百年复兴的伟大梦想,振兴中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广东高考作文 篇7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学校有不少同学都受过我的欺负,前天我都叫过一次家长呢?大雨滴刚落到瓦片上,就反弹起来,真像我们小朋友在“淘气堡”里玩欢乐蹦蹦跳。快点到我这来吧。没有吃的,算了,吃其它的?游玩巴东长江大桥。

广东高考作文 篇8

“黑白”与“彩色”,“胶片”与“数码”,看似不是同一等级的选手,在给人的印记上,却可能有着反转过来的效果,那么,“照片”,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

也许有人会说是时光,是风。是的,有人恶俗而真实的称“时光是把杀猪刀”,它杀死了青春靓丽而成为满目沟壑,它杀死了彩色绚丽而成为黯淡无光。但当它在得意长笑之时,却无法抹去我们心底的亮色,因为你,“相片”给它的是假象,你把真色彩珍藏于我们的内心,你和我共同保鲜着一段时光的记忆,它让我们催眠于假象之下,只要我和我爱的人轻启你那一页一页,那一段段鲜活的生活便“复活”了。

不过,有人觉得应该让“鲜活”永远鲜活,于是,他们发明了数码技术。数码,如同一切的高科技一样,它因便捷而易得,因易得而丰富,因丰富而稀释。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它无情的改变着,比如,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昔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而再不会有“骑驴过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愈清晰却愈模糊,愈丰富却愈单薄……

当然,数码时代的到来,没有谁能拒绝它的诱惑;科技推动的时代,没有谁做成真正的“隐者”。但是,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的神妙液体,也无法回避时光的淘洗,也无法避免时光对它的“萃取”,只要是“值得珍藏”,只要我们让内心细腻起来,被科技快捷了的生活也会成为“慢放模式”,单薄了的内心也许因此丰厚起来。毕竟今日的数码,也许就是明天的“胶片”。

当初的黑白胶片,也是科技使然,相对于数码技术,犹如竹简刻字与活板印刷。未来的科技走向何处,谁能知道呢?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技术”会替代“数码”,那里,人们会从电脑里打开数码照片,就如同耄耋老者寻找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不泛黄、不模糊”的照片,相对于“新技术”,也会一样“模糊”,一样“清晰”。

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你和我一样,“懂得”!

广东高考作文范文:且看且珍惜

无论是老照片,还是新照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刻痕,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技术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倘若丧失珍惜的态度,未必能够提升情感的品位。有了珍惜的态度,那么,寥寥可数的人生几个瞬间,就定格成瞬间的永恒,宛如绝句小令,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联珠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舒卷而流丽。

这正是:欲得人生真滋味,请君且看且珍惜。

为了人生的不朽,人类总是在和易逝的时间作斗争,由此产生了历史的、文学的、绘画的、雕塑的伟大作品。近代以降,人类有了记录人生的简便易行的工具——照相机。限于技术与物质条件,起初我们只能获得很少的黑白照片,也许是物以稀为贵,那时我们轻易不言照相,必是到了重要的时刻,才把那个瞬间定格下来,然后是一次次地翻看。在这一遍遍地翻看中,我们摩挲着消逝的岁月,不断回忆着、体味着那个瞬间的意义与价值,不断细嗅着凋落的时间的芬芳。在这个品味和沉思的过程中,情感的珍贵、事业的辉煌、生活的幸福、事物的魅力,生命的一切美好都沉淀下来,映照着岁月的静好。虽然照片像所有的物质那样抵抗不了时间的消磨,也要泛黄、模糊,但是那个瞬间却越来越清晰地活在我们的记忆中,好似一朵凋落的鲜花,永恒地夹在普希金的诗集之中。那个时候,我们匮乏,但懂得珍惜,我们不断翻看老照片,不断省察人生,人生也在不断丰富而且升华,我们平凡的人物也把人生过得如同一部不朽的作品。

今天我们拥有了数码技术,可以让照片永远如新,可以不花费什么就能把生活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我们拥有了技术与物质上的优越。但是,有一点正在动摇照相的意义,那就是我们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正在变得肤浅,正在丧失珍惜的心态。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要照相,好像是为了照相而照相,好像是为了展示而照相。珍惜的心态一失,人生突然失却了重心,一切变成了浮萍。是的,我们在快速浏览,但没有心情沉潜涵泳;我们在频繁更新,但没有时间品味。玉石在未经人手摩挲之前,终归是冥顽的石头;生活的点滴未经人心的品味之前,终归是易干的水滴。唯有经过心灵的浸渍,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才会凝结为粒粒珍珠,点缀在生命的上空,有如繁星之夜。学学曹雪芹吧,他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拾掇起来,呕之以心,沥之以血,护之以性,呵之以灵,联珠而为旷世绝作《红楼梦》。倘若我们也这样品尝生活,生活也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它的意义。

照相的真义是记录生活,翻看照片的真义是品味生活,两者都是我们珍惜生活的反映。我们一边活着,一边回味,一边看着,一边珍惜。生命就在这凝眸中泄露了真相,生活就在这咂摸中流溢出滋味。有了这样生活态度,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地活过。

2014广东高考作文范文:何事秋风悲画扇?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行走,而时代的发展总会在人类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今天的科技时代,文明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发展的一大步。但人类又是一个会思考的精灵,面对大时代,我们往往显得步履蹒跚,于是我们就会哀叹、自怜,当然也在哀叹、自怜中反思。不得不说,我们是一个情感复杂的矛盾体,对于时代的发展,我们爱之,也怨之、怜之,而其实,正如人生难以如初见,奈何秋风非要悲画扇?

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个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这其实也是人类的矛盾之处,就如黑白胶片的时代,面对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为数不多的照片,我们深知这代表人生印记的影像的珍贵,我们希望这样的印记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而在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那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照片却又让我们觉得若有所失,

因为太容易获取的“点滴”往往也代表着无需珍惜。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焦灼的矛盾中怨之、怜之。

这是人类的“维纳斯”之憾。面对这样的遗憾,现实却替我们给出了答案。若论黑白胶片时代的代表,恐怕非柯达莫属。那一圈圈的胶卷,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父辈多少的青春年华,也留下了我们年幼时的纯真印记。一张照片背后往往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情谊。但是,再美好的记忆,再珍贵的情谊,在无情的时间面前总归渐渐淡忘、消退。而曾为我们留下无数印记的柯达,也因无法跟上数码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也走向没落、消亡。时间终归是会流逝的,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代表着的是我们的美好印记,但并不指向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可以籍照片追忆过往,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沉溺过往。我们可以怀念那纯真的青春年华,但却不应停止成长;我们可以为那流逝的过往而黯然神伤,但却不应拒绝未来。

人类那柔软的心灵,滋长了情感细腻的诗人情怀,而我们那睿智的头脑,更因引领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所以面对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我们可以怜之,但却不应对那代表新生活的数码照片拒之、怨之。

须知,当某处风景渐行渐远的同时,也有另一处风景向你款款而来。更何况,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与情感的记忆并不冲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都只是情感印记的载体,只要情感未变,那些值得珍惜的生活“点滴”又怎么可能被稀释呢?

电影《归来》中,因为女儿的不解与怨恨,几乎把所有照片中的陆焉识的头像都抠掉了,以致当失忆的冯婉瑜面对已然归来的陆焉识时视作路人。陆焉识看似归来了,但却是永远也无法归来了。而如果剧情可以假设,当那无数的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数码照片放在冯婉瑜面前时,那不是更美好的归来吗?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可以珍藏记忆,更重要的是,科技与情感并不冲突,而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提下,

思考如何维系彼此的真情,增进彼此的沟通,其实才是我们面对时代发展的应有态度与行动。

广东高考作文 篇9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钱有价, 恩情无价.

雪中送炭, 救人于危难之中, 从表面上看, 别人只是给送给了你一份炭, 或者在你危难的时候, 伸手拉了你一把. 可是这些根本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 经济学上讲机会成本. 如果他们不给予帮助, 他们可以用此碳去卖钱, 钱赚钱, 利滚利. 如果在你掉在悬崖上, 别人如果不伸手拉你一把. 你的结果将会怎样? 答案都一样: 失去生命.

一个好汉十个帮. 遇到困难, 有贵人相助, 是件幸事, 应该感谢上苍. 感谢恩人. 可是要说偿还. 你要拿什麽偿还呢? 钱 ? 前的 1000块, 跟现在的1000块, 可以比吗? 如果没有他人相助, 也许你面临的就是辍学, 做工. 有人资助上学 20年后, 改变的完全是你的命运. 也许不止你的命运, 而且是关乎你的下一代的命运. 这些可以用钱来衡量吗?

广东高考作文题 篇10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高考作文题目——广东卷:《回到原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2008年广东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7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传递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高考作文广东卷

作文试题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藏在里面的呢?

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围观广东高考作文 一起 篇11

广东2011年高考(微博)作文题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A

简答题

高考首日,语文、数学两场考下来,考生感觉如何?分值最大、最难衡量、最受关注的高考作文,今年好不好写?让我们听听,学生怎么说,老师怎么说。比去年难但不易跑题

学生反馈:

“今天一看到作文题,我就满心欢喜,因为之前在训练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题目。”广铁一中的学生小林告诉记者,在考前训练时,他们曾做过一个作文题,《平衡点与最高点》,与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对比,前者更难,因此这次写《回到原点》感觉比较得心应手“至少写作思路类似。”

在华附考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记者发现,考生的写作角度各不相同,发挥空间很大。来自东圃中学的黄同学在高考作文时,选择从电影出发,她在作文中谈及《阿甘正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电影,从这些电影中得出人生的原点。

陈同学认为,作文比较容易发挥,审题很重要,要强调“回到”,一些考生可能只写了原点。陈同学写的是议论文,写华裔音乐家谭盾为学到真正的音乐前往美国游学,和当前中国音乐界的浮躁形成对比。有同学评论现在的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和欲望,但更重要的是去追求幸福的本质,重视内心的纯净。还有学生写食品安全问题,联系最近的塑化剂事件,呼吁企业要有基本的道德感。

名师点评:

华师附中特级教师邹寿元:与去年的“与你为邻”相比,今年作文不容易离题,但是比去年要难一些,要写好也不容易,考生需要冷静理性的思考和具备一定思想水平才能拉开差距。

从审题看,“回到”就是返回并到达原来的地方,或者是恢复原来的状态;“原”是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是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这个命题属于动宾式结构,材料是对原点的阐释和说明,考生一般不至于离题。

从内容看,这篇文章可写空间很大、角度很多,可以议论、记叙、抒情,也正因为如此,考生在写作上不容易出现千篇一面的情况。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侧重写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以侧重写怎么回到原点。

从导向看,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比如当我们在面对当今社会的风气、社会上人的情感、社会文化的发展时,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思考、持何种态度,如何去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今年的作文题让考生看到就能很快兴奋起来。“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获得虚指意义。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更好地发挥水平。

总的来说,此次作文命题有格调,格局开阔,给考生较大思维空间。“回到”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能够写出有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如何构思立意,选择什么来写,反映何种社会现实或人生观,体现出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感悟。

可写诗歌但风险很大

学生反馈:

从2009年开始,广东高考作文取消“诗禁”。但近三年来,选择写诗歌的考生屈指可数。今年也不例外。

一位刚考完语文的王同学告诉记者,老师并不鼓励高考时写诗歌。第一是因为学生对诗歌的写作并不熟悉,第二是因为不同人对诗歌的赏析差别很大,即使是评阅同一首诗歌,不同的阅卷老师可能会给出落差很大的两种分数。“我留意到了今年高考作文没有限制文体。但是我们根本不敢在高考中写诗歌,我总不能拿自己的高考前途当赌注吧?”

名师点评:

华师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诚:今年高考作文没有限制文体,所以考生写诗歌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在考场里写诗歌不太合适,风险比较大。高考规定字数不少于800字,那诗歌是按字数算还是行数算?作文的评判者是一个问题,学生能不能把诗歌写好也是个问题。“原点”是网络上流行比较早的词语,用此概念创造的网站、创作的歌曲和电视剧都非常多,学生并不陌生,所以有东西可写,有感可发。作文能不能写出深度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生活认知的深浅。

写作题

除了考场上的学子,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题目也勾起了众多“非考 生 ”的 写 作 欲望。南都通过微博平台 发 起“ 微 作文”征集活动,看看有才的网友们怎 么 写“ 回 到 原点”。

温情版《回到原点》

@澈家的小喵angladevil:6岁,“妈妈,我爱你!”16岁,“妈你别吵,烦死了。”26岁,“妈我今晚不回来吃饭了。”36岁,“乖女儿,妈唠叨你是为了你好啊。”46岁,“臭丫头,今晚又跟谁出去?怎么又不回家吃饭了?”56岁,“妈,天气凉了,注意保暖„„”66岁,“在那边„„还习惯吗?„„妈,我爱你。”

爱情版《回到原点》

@五月仔:一同事今天监考语文,广东卷作文是《回到原点》。临收卷的时候,看到一张草稿纸上面写着一句话,甚有意思,就记了下来:“人的一生,最幸福的就是以爱为半径画一个圆,最后回到原点!”(说实话,我已经被这句话足足感动了)。我想这位考生作文一定会得高分的!

科幻版《回到原点》

@双番仁义猪头东:“现在进入时光穿梭倒数计时:10、9、8„„

2、1”,闯入实验室的我被一道巨大的光卷入,醒时到了一个密闭空间。黑暗中,我孤独活了十年。突然,远方一处亮起微小的光。我冲进去。“现在进入时光穿梭倒数计时:10、9、8„„

2、1”,又是一道巨大的光,醒时我回到了密闭空间。

历史版《回到原点》

@宏花2010:2007,很多东西需要传递;2008,在多秋国难前我们懂得“不轻易说不”;2009,我们学会常识也需要创新;2010,在不知不觉中,我一直在以你为邻;如今,回到原点!我们可以回到原点么?原点不就是我们一开始的那个梦想起点么?那还没准备好追梦的你,赶紧回到原点寻找你最初的梦想吧!

时事版《回到原点》

@泳_w im ing:三年前,他也如同今天高考的莘莘学子一样,为自己人生打开了新的篇章,但三年后的今天,他已去往一个永恒遥远的地方,实现了一次轮回。于情谁也不愿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轻易消逝;但于理他却必须为自己的错误履行责任。六个月,两条性命,也在今天高考与死刑下同时进行,得到终结,也算是回到原点。

过来人版《回到原点》

上一篇:致自己生日名言下一篇:90后成功创业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