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精选11篇)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1

摘要:打工、家教、锻炼、骄傲、英语、作弊、天气、父母、坚持、大学,看我的!

实践目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大学生是一群什么也不会的群体,上了大学之后,整天除了玩就是玩,缺少了上进心。但是,我想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学,就是想让自己可以在知识上和精神上都可以全副武装。社会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方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得到锻炼,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以后的就业形势做好判断和准备。而且,爸爸妈妈为我辛苦了那么多年,我很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给爸妈买几件礼物。很希望看到他们的笑容,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女儿长大了。

实践内容:假期如期而至,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很早就打算在假期找一份工作好好的锻炼自己一番。开始的时候,我应聘到一家小饭馆做传菜生,但是刚过一天,我的腰就疼的像断了一样,加上宿舍环境太恶劣,所以不得不放弃。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我又回到了这个饭馆,但是不是以服务员的身份,而是小孩子家教的身份。这个小孩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是老板的女儿,每天要教她六个半小时。其实,暑假的时候我就当过“小老师”,在一个辅导班里教十多个六年级的小朋友,可以说,有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单独教一个学生还是第一次,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挑战。

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女孩很聪明,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很多题目你只要点一下,她就会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但是,不久,这样的小聪明让她渐渐骄傲起来,她开始不认真听讲,出现了“你讲你的,我想我的”现象,让我感到很伤心。这让我想起高三的时候我上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试卷而我在下面做其他试卷的事情,那个时候唯一能让我感到后悔的事就是我遇到了一个更难的题,不得不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认真听讲。所以,结合自己的求学的经历,我给她出更难的题让她做,不仅能杀杀她的锐气,而且还能提高我在她心中的形象。果然,这种方法很有效果。

因为小女孩才上二年级,我主要是教她数学和语文,中间穿插一些英语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对数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英语,她却是满脸的惆怅。她告诉我,虽然她还没有学习英语,但是她从心底里就讨厌英语,觉得它特别难。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想了一些方法来提高她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小孩子大多都喜欢特别幽默和好玩的东西,所以我把每个英文字母都很生动的展示给她。这样,她不仅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而且每个单词都深深的刻在她的脑海里。我会把她和其他小朋友对比,尤其是比她更优秀的同学,这样的话,她的学习劲头就会提高不少。但是,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死了许许多多的脑细胞,因为如何生动的把单词展现出来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看来当老师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不过,不管多难,我都要坚持下来,因为不坚持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的!

在这次当家教的过程中,让我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她的作弊行为。作弊这种行为,是每个人都感到唾弃的事情,这就像偷窃一样,“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如果不及时的改掉这个坏习惯,以后的学习宝塔必然会因为偷工减料而坍塌!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种行为很常见,他们往往采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取得不真实的成绩。小女孩很调皮,默写不上来的时候,就开始作弊,甚至会和我抢夺要听写的素材。我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她,但是都不管用,依旧是我行我素,所以把我弄得焦头烂额。我的忍耐力屡次受到挑战,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想放弃,早日摆脱这种让人抓狂的日子。不怕讲出来被人笑话,回到家我抱着妈妈就哭了,满肚子的委屈就像找到了一个出口,彻彻底底的毫不吝啬的倾诉出来。后来,老爸陪我一起看新闻,我看到许多比我小的孩子正面对那么大的困难都不害怕,我想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爸爸给我开导了一番,终于,我又一次坚定自己的信念。我冷静的思考这一问题,终于找到了药方。我发现,和她静静的谈话是一种很有效的内服药。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里,我们互相了解彼此,真诚和理解成为了主旋律。谈话之后,“不会咱们就学,但是绝不能抄袭,这就是我们的原则!”这句话深深的烙在她的心里。为了巩固一下,我还给她开了一副外用药,那就是来自父母的震慑力,如果她依旧作弊,我会告诉她的爸爸妈妈。这样一来,这样的现象真的就杜绝了,让我感到特别的开心!

由于教课的地方是在县城里,而我的家在农村,离得很远,所以六点半就要起。之后,我每天都要骑四十多分钟的电动车,路上很冷,尤其是遇到大雾天气和大雪天气,路上就变得特别难走。我的十个手指头全部被冻了,脚也冻了,连脸也冻了,经常花一天的时间都没法把身体暖过来。有的时候,看着自己那馒头似得手,就问自己:值吗?想想我这几天的变化,确实得到不少的锻炼,我对自己说:值!虽然每天的工资不多,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的锻炼,收获了许多,这对于以后要从事教育行业的我来说是一笔财富!现在我的能力还很有限,还没有达到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但是,我相信,我是可以的!因为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实践结果:这次家教历时18天,117个小时,可以说是比较成功。通过这18天,监督小女孩完成了假期作业,辅导她预习了下学期的课程,并且教会了他几十个英文单词。在这接近二十天的相处中,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家长对这次辅导也表示很满意。我在这次家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也更深层的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后来,我还用我的工资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买了一份礼物,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实践总结:坦白说,这次家教,吃了不少的苦,但是心里却是开心的。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难,中间最困难的时候也快要放弃了,但是我一直坚守着我的信念,不轻言放弃,咬牙坚持,终于让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其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一直在后面默默的支持我、鼓励我。他们说:“女儿,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不要总是想着有多苦、有多难,凡是要多坚持、多寻找方法,往长远来看。不要怕,爸爸和妈妈永远支持你,做你最坚实的后盾!加油!”爸爸妈妈为我辛苦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苦,他们对我的爱已经注入我的血液里„„爸妈最大的心愿就是我能把学习学好,然后找份好工作,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我知道,我能为他们做的太少太少,现在我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学业完成好!

进入大学,只是一个开始!大学生活,更多要求的是我们自己的自主性,如果我自己不甘平庸,就必须学会奋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家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指能够早找到工作,而是能够早早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大学,看我的!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2

就业按劳动关系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正规就业是指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公司等有长期的劳动关系、稳定的工作岗位、固定雇主的就业。与此相对应, 非正规就业则是指在小企业、小公司、自我雇佣等没有长期的劳动关系、稳定的工作岗位、固定雇主的就业, 我们通常称之为灵活就业 (Flexible Employment)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对这个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其主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承包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

本文提及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灵活就业, 它是指毕业生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得职业, 其特征是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 档案、户口放在学校或者人事代理部门, 而人并不闲在家中, 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选择“游击战”或“漂泊”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中, 通过个体企业就业、阶段性就业、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等用工形式获得收入。

目前, 我国大学生灵活就业形式大致有:1.正规部门的灵活就业, 如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等。2.到基层创业。鼓励毕业生下基层是国家大力开拓毕业生灵活就业空间的一个措施。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要求进一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 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要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为西部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农技推广服务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要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这种就业方式采取了灵活的用人机制, 并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3.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 在有限的环境中, 努力创新, 寻求机会, 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近两年来, 我国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4.劳务输出。劳务派遣机构, 实质就是短期就业的中介机构, 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务代办合同, 为其输送所需人才。将学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劳务输出范围, 在我国个别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有过局部的尝试。尤其是职业教育, 国内学本领, 境外去就业, 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某些职校毕业生的新追求。与劳务外派公司合作,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进行境外劳务输出, 成为职教的新亮点。

二、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灵活就业的数据不易统计, 难以科学的量化、标准化, 本文对我国大学生灵活就业现状只能作保守估计。从就业地区分布看, 大学生灵活就业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不平衡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劳动力的市场准入要求高, 大学生灵活就业率高;偏远地区、艰苦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 劳动力的市场准入要求低, 大学生外流严重, 大学生灵活就业滞后;大学生灵活就业明显集中于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从就业行业分布看, 由于国家垄断性较强的行业市场准入障碍严重, 如电力、金融保险业、文化艺术及广播影视业, 大学生灵活就业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 劳动条件恶劣, 劳动强度大, 临时性强, 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 农民工占领了极大空间, 大学生灵活就业比重也较低, 如采掘业、纺织建筑业、运输仓储业、零售贸易餐饮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咨询业等新兴行业用人机制较灵活, 工作环境较宽松, 产品的技术含量高, 对中高层次的人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大学生灵活就业比重比较高。

在我国,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 体制转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使正规就业岗位成为稀缺资源, 非正规就业往往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一点, 与西方国家灵活就业基于劳动者个人择业权利的彰显, 体现出个人择业自由度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监管不到位及全球性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下, 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很容易受到侵害。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由于很难通过组织与群体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某种程度上使劳动者处于更为被动的地位, 更容易受到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无法接续各种保险关系等伤害。此外,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没有建立适应非正规就业灵活有效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 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交纳社会保障金, 很多民营的小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给职工交纳。高校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者一般收入不稳定, 加之年轻体强, 保险意识弱, 社会保险的缺失, 增加了城市边缘群体的数量。

三、完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不断增加, 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等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 不仅会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 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 而且严重的会影响全社会稳定。探索灵活就业的思路与对策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西方学者认为, 青少年在劳动力范畴的边缘频繁地进出, 寻找和更换工作, 对于他们发现自己的技能特长、了解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都是必要的。因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非正规就业已经并将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今后就业的主要渠道, 大学毕业生首先不能回避这一事实。因而, 必须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让社会、家庭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同时, 政府应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给予优惠政策。比如, 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地方政府确定, 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凡高校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地区、农村和灵活就业的, 可以减免学费或由政府归还学生在学期间的助学贷款等。

2、健全灵活就业者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 建立和完善适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 尤其是要制定可以适度灵活处理的社会保险费缴纳和支付制度。如:在社会保险费缴纳方面, 供需双方均可以随时缴费, 缴费程序要简化。根据就业经历灵活缴费、累积计算缴费年限, 中小公司可以试行缴费基数定死、各险种一票托收、按季或按年一次缴费等。尽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能够覆盖包括灵活就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减少灵活就业的风险, 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3. 规范人才资源市场秩序, 全面保障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基本权益

实现灵活就业正规化, 各级立法部门应加快灵活就业市场的立法进程。以法的形式调节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 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大学生就业竞争环境, 建立一个没有歧视、相互信赖、平等合作的人才资源市场。加大对灵活就业市场的执法力度, 不仅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同时强化对灵活就业部门偷逃税款、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 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于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思路与对策的积极探索, 使单一的灵活就业不仅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 而且在正规就业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下使灵活就业以其多样化和低成本等特点成为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途径选择。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量过剩和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下, 除了大学生自身就业观的转变, 政府对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与环境的创造, 对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政策鼓励

参考文献

[1]、张跃豪, 马国栋.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就业指导[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袁伦渠, 林玳玳.劳动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3

【关键词】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方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各方面加强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不良影响。如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严重受创,我国经济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缓慢趋势,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机会日趋减少[1]。另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他们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分析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我国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非常高。因此,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场危机的出现也导致如今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其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影响。如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减少,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发展缓慢,对劳动力需求不大。另外,中国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也影响着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之,中国当前的就业环境是充满各种问题的,就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三、适应当前就业环境,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

(一)依据就业形势,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其就业方向的选择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认清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業观和竞争观[3]。例如,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如果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可以选择进行自我创业,要广开思路,不能把自己的就业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时候,要树立自己敢于竞争和大胆竞争的观念,勇于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确定目标,定位准确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只有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合理的目标。进行自我定位之后,就可以为自己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依据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的变化适当做出调整,并就当前的就业政策,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努力。例如,大学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就业方向及就业观念等进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助于去实现目标。

(三)依据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就业选择方法

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选择也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大学生首先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更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SWOT分析或者是双向对比法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并结合现阶段国家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政策,选择自己最适合且满意的岗位[4]。毫无疑问,在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认清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切忌在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四、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且就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公平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这些现实问题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我国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杭生. 改革开放 30 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J].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4):45-46.

[2]董丁戈,李彦秋,关晓梅. 对大学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1):109-110.

[3]陈华,陈伟. 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12):235-236.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4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也日趋增加了无形的竞争压力,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与此同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份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实属不易。因此在新的一年中,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本人于2012年2月5号至7号对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通过与一些大学生交流以及网上讨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今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基本情况

我国大学在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二、现今大学生就业难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性别对于求职结果有影响

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1.08%。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然而面对就业压力,有23.3%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并有14.0%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更注重实践经历与工作经验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习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正

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三)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有调查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四)研究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从资料中发现,研究生的正式签约率最高,达到55.6%,而本科生、专科(高职)生的正式签约率分别只有37.3%、5.6%。可以说,就去年而言,学历越高,签约情况越好,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是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学历的。

(五)专业选择与就业水平

大学的各项专业大致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上述各专业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为37.85%、58.02%、55.44%、33.33%、53.69%、40.23%、51.85%、78.38%、46.52%、31.01%、40.35%。其中,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其中,在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似乎低于人们的预期。这一结果与人们的一般认识有一定距离。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分析出现代大学生选择专业选择现状和原因:

1.在影响中国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众多因素中,“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等三项因素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极强,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选择专业时,这些因素居于“重要”的地位。

2.就已经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高考志愿的填报,多数学生选择专业的志愿得到了实现,但未能实现自己专业选择志愿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不小。

据统计,76.60%的学生是按自己所报的志愿被录取的,23.40%的学生是被调剂录取的。

3.入读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对所读专业的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非常显著。具体地说,公办重点本科、独立学院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所读专业“达到满意”的比例超过了50%,而公办高职高专、公办一般本科和民办本科等三类院校的学生对所读专业“达到满意”的比例不如总体水平并依次递 减,满意率最低的是民办本科院校,其学生对所读专业达到满意的占46.66%。

总的来说,中国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自己的学科基础、职业潜力等因素,从这方面来看,他们对专业的选择至少在过程上是非常理性的。然而总体上说,只有一半的人对专业选择的结果感到满意,实现了专业选择的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也只有一半多一点,这意味着学生选择专业所依据的信息非常不充分,也可以说是中学生的选择能力还不足以胜任这一选择,面临极大高考压力的中国学生更是如此。

三、对于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毕业生自身能力,完善毕业生就业思想

虽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社会方方面面的,但埋怨、抱怨社会是无济于事的,最有效的也是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在严酷的制度下不被淘汰出局。但是有些人总是认识不到这一点,在求职工作中发低级牢骚,埋怨社会,抱怨别人。其实这样以来你自身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使得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实在不值得。在校大学生应该抓住在校的学习时间,使自己在学识、经验、能力等各方面都尽量向就业这个方向靠近。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还是怎样的人,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积极迎合社会需要。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根本出路。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在校大学生若积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推动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进程,相信对大学生个体求职也有不言而喻的益处。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积极从自身找原因,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作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就开始消除了。

(三)面对就业我们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不要太过于计较薪水,更注重的是工作经验和社交经验,有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和机器打交道的人,一种是和人打交道的人,而我们大多数属于和人打交道的人,可想社交经验是有多么重要了,所以,一定要在工作期间发展自己的人脉。

其次,不要攀比,应届毕业生刚出社会的工资都不高,但是很多人开始为虚荣心而故意抬高自己的薪水和职位,其实这样又打击了别人又打击了自己,从底层做起,但是一定要有“野心”要相信世界上的奇迹都只会给有准备的人,话说回来,从底层做起,我相信很多毕业生都不愿意这么做,但是往往这种“能屈能伸”的人都会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的抗压力强,只要在不触犯尊严的情况下,都要学会接受,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平等。

再次,不要怕吃苦,做人不要贪小便宜,往往我们在表面上为点小利益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往往失去更多,年轻人吃点亏是没有关系的。

不管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怎么样发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首先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加与其他大学生的交流和合作。随后,我们要对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做进一步的专研和考察,对社会的热门专业趋势进行分析和了解。最后,把握住适当的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为之努力和拼搏,那么这样,你就会在今后的就业竞争潮流取得一席之地。

就业创业在身边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5

摘 要: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信息交换更替迅速,在这个信息社会,人力不再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才的数量才是推动这个社会继续高速发展的强心剂。可以说,人才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空间。所以说,企业重视的是我们是否具有真才实学,是由具有发展潜力,是否可以给公司带来利益。

近几年来,就业创业变得愈发艰难,原因我想有下面几点:1.由于企业改革的原因,2.由于大学生眼光高,自身不具备企业要求能达到的能力,3.缺乏创业经验。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具备了优秀的能力,能为企业带去利润,他们会不聘用我们吗?如果我们具备了足够的经验,创业还会如此艰难吗?作为当代社会最主要的潜在人才,我们在校大学生的能力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范围的知识层面上,更应该拓展到以实践为主的综合能力上。自己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就业也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社会实践对于总是处在理论知识层面的我们来说便是势在必行。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将实践地点主要选择在苍山县金鹰家电商贸有限公司。苍山金鹰家电公司是苍山县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家电销售服务行业。在金鹰家电实习,我认为我可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以及企业希望我们大学生具备的能力,为以后的创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我们团队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基本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出创业就业的必备条件,从而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就业创业,人才,能力

引言:

国家的发展需要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就业创业需要我们具有企业需要的能力,我们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就业创业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一个大的难题。就业创业虽说依靠企业,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自身。对于每个国家来

说就业创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了解国家的就业创业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的机制,有利于以后提高就业创业效率,加快人才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帮助。

本着深入了解就业创业的情况,我和王晓鹏同学于2013年2月10日-2013年2月20日在金鹰家电等相关企业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正 文: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短短的几句话,却是为我们阐述了就业创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新任务,体现了国家对创业就业的重视。

现在的社会,每年的毕业生很多,竞争十分激烈,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确实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珍惜在大学生的生活,努力学习,刻苦奋斗,为自己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大学的生活好比我们在企业的发展,我们自己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取得的成绩,名誉就好比我们在企业得到的回报,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虽然大学并不像真正地企业那样复杂,但是走进大学就相当于走进了一家企业,以后的发展空间如何关键看自己怎么做。在大学中,我们应该主动寻求机会进行实践,它将带给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了解社会的就业创业情况,就必须要投身到社会中去,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打好结实的基础,同时为我们更好地发展提供条件。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我们既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可以了解到当代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加强特定方面的能力,以便今后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究竟企业对我们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什么要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两人来到了金鹰家电商贸有限公司。来到公司后,我们在吴主任的带领下陆续参观了金

鹰家电,金鹰家电整体可分为管理层,财务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等几个主要部门。在这5天时间里,通过和吴主任的交谈,我们深刻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作为最主要的潜在人才,应该把握住大学的时光,争取在这四年之中成为一个得智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通过和吴主任的交流以及自己的了解认知,我总结了一下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些要求和建议:

个人能力要突出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得到一份工作关键在于他的个人能力是否突出。他是否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了如指掌,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关系着他能否做好一份工作,在这个社会中与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接触,通过与不同阶层的人士交流,练就自身的交际能力,这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企业除了看重你的基本能力之外,它还看重你的应变能力。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否立刻思考,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比如,我们遇到一位顾客提出无理要求时,我们不能与其争吵,争吵只能造成无以估量的后果,有损企业形象,我们应该权衡这种要求的直接后果和潜在后果,从而做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个人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就业创业。

具有丰富的知识

进入大学,我们要学习很多门的课程,它们不再是高中那些浅显的知识,而是更加深奥的知识。高中我们要求记住某种现象,现在我们需要对这种现象的成因作出解释,细致入微,不放过一点细节。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要认真学习课上的知识,而且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一些电脑方面的操作,各种软件的使用等等。此外,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这对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自身动手能力有着极好的帮助,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就业创业。

优秀的道德素质

进入企业工作,我们首先需要认真,负责,有责任心的态度。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只有真正具备了这些,他才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够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才能够真正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其次,我们要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现实中有一些大学生成为了温

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这种学生以后的就业创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大学生应该保持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结束语: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我们却是获益匪浅。我们了解到现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确实很不容易,国家现在实行多渠道就业,实行鼓励就业,这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无疑对解决矛盾,对缓解压力是极其有利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想要就业创业,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万不可能成功。现在我们尚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握好这种绝佳的机会,在大学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社会实践来拓展自己的眼界,加强自身能力,使自己在以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城市 篇6

大多数学生希望留在一线城市工作,但房价和生活、就业的压力会影响到他们的现实选择。

在对100位在校生的调查中,毕业后愿意选择在北京工作的达63.6%。关于愿意选择在北京工作的原因,依据5分制打分结果,“就业发展机会多”以4.13分居于首位。

而在对100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由于面临更现实的选择,只有11位表示会留在北京工作。对于大多数不愿意留在北京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房价太高成为首要原因,影响重要性分值达3.6分。同时,生活、就业压力大达到3.4分。

绝大多数已就业者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发展机会成为主要驱动因素,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因生活安逸流向非一线城市,并有数量增多的趋势,

据调查,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已工作1到5年的受访者中,有72.6%的人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25.8%的毕业生在国内非一线城市工作;在国外工作的仅有2人。

调查中,被问及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时,5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比现状的72.6%低了 14.4%;2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国内非一线城市工作,比现状的25.8%高了1.2%;而愿意选择在国外工作的则由2人上升至15人,由1.6%提 高至12.3%。同时还有人打算先在一线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到二线城市。

已就业的毕业生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非一线城市,工作压力大都是当下生活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在非一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略高。

已工作者的生活压力都从何而来?据调查,47.1%已工作的毕业生表示工作压力大是主要方面,45.7%的受访者表示薪酬不丰厚是生活压力来源的一 方面,22.9%感受到了生活环境不便,21.4%表示发展空间有限,9.3%表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国内一线城市还是非一线城市,工 作压力大都是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同时,调查中还显示,身在国外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明显。

从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的平均分来看,以40分为满分,国内非一线城市以28.31分略微领先于国内一线城市的27.49分;国外却以22.5分远远落后于国内。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7

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 其中包括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机制的转轨给大学生的劳动就业既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转轨过程中, 国家政府机关不断深化改革, 企业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 下岗分流人员不断增加。这种矛盾的长期存在, 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 就业压力增大。但与此同时, 转轨时期劳动就业的压力也给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 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条件。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 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的潜能。大学生创业可为自己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 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压力。

创业属于积极的就业形式, 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 在有限环境下, 努力创新, 寻求机会, 不断成长。这一过程不仅是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的过程, 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过程。资料表明, 通常情况下, 一个创业者能带动3至5人就业。可以想象随着创业群体, 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的增加, 劳动就业的压力必将得到很大的缓解。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带动社会就业, 而且能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为科技成果成功、快捷地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提供支撑。自主创新离不开创业精神, 更离不开以创业家为主导、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旺盛活力, 关键在于其整个社会旺盛不衰的创业精神和千百万家小型企业生生不息的创业活动。因此, 鼓励创业和创新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国竞相采纳的国家战略。创业是自主创新的催化剂。大学生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财富增长,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最终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转轨时期大学生劳动就业与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增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硬功夫。因此, 大学生要解决好自己转轨时期的劳动就业问题必须加强自主创新。

大学生转轨时期的自主创业, 大多数创办的是民营小企业, 而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又有其自身的自主创新优势。从熊彼特开始, 经济学界对大、小企业的创新优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罗斯维尔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有更复杂的管理结构及官僚体制, 这使得小企业的创新相对而言更具开放性和对市场变化更敏感灵活。大企业的行政等级制度常会窒息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 中小企业可以从其科研人才的溢出中获益。此外, 大企业对小的、不太重要的创新往往不重视, 而中小企业则对其充满热情, 这也是小企业一个优势。与国有大企业相比, 民营小企业还有其特有的体制优势。它是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决策独立自主、经营面向市场、经营与利益挂钩及人才优胜劣汰。这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 具有对市场反应灵敏、科技成果转化快的优点。另外, 高新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投入结构的改变、信息的普及等, 这些使得中小企业可以用比以往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信息, 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企业的资源劣势, 更易于其创新和成长。

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 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 许多小企业在其赖以生存的产品完成生命周期以后, 就开始走下坡路。有些小企业无视新经济潮流, 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从此销声匿迹。所以, 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了长久生存及持续壮大,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产业特点进行有效创新。在技术创新时, 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及该项技术的市场前景进行考虑, 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创新目标和创新行为, 并适时转换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合作创新和集群创新, 以克服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弱点, 缩短创新周期及克服科研与生产脱节等问题, 改善小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另外, 大学生创办的小企业资源有限, 应集中有效资源向“专、精、特”领域发展, 运用市场细分策略, 寻求大企业不愿或不能涉足的领域, 从某一工序、某个零件生产入手, 利用自己在生产和服务提供方面具有的灵活性及多样性的优势, 形成有别于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转轨时期大学生劳动就业与专家主导型企业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不在于它的物质资本而在于它们所具有的人力资本, 因此, 在所创建的企业类型上不应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为主和经理人员为主的传统企业, 而应是新型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主的专家主导型企业。所谓专家主导型企业是指创造企业的主角不是物质资本所有者, 而是具有创新和创业才能的技术专家, 与此同时, 技术专家又取代了传统的经理人员, 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者, 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方向。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同时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专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企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 “不创新, 毋宁死”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 所以企业的发展, 不单需要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员, 更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专家。

第二, 技术专家创新能力的形成, 投资期限长、学习费用高, 其他机构难以复制, 因此其市场供给特别有限。

第三, 技术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知识性劳动、试错性劳动, 与重复性的简单劳动相比, 这种劳动的可监督性、可控制性、可替代性都大大降低了, 因而其绩效最不易测评。这样, 要充分调动技术专家的创造性也有必要从产权制度上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技术专家一身。

第四, 具有较强技术发明和决策能力的技术专家可以使企业抢占行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此, 在专家主导型企业中, 技术专家的决策能力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个得力的技术专家的存在, 能够使企业在信息革命中临危不惧, 反败为胜。

第五, 专家主导型企业实现了决策者与技术专家的统一, 使技术专家具有科学地“制定技术发明的方向”的决策职能。在信息化时代, 通常不缺少一般技术, 而缺少具有重要创意的前沿性技术。在这里, 技术专家就起了带路人的作用。奈特指出, 在不确定性下, “实施某种具体的经济活动成了生活的次要部分, 首要的问题或功能是决定干什么以及如何干。”奈特进一步提出, 公司制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对做出决策的人的选择, 而其他任何一种决策或意见的实施自然归结为日常功能。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 创建专家主导型企业不仅可以解决本身的劳动就业问题, 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优化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给大学生劳动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应注意发挥自身知识和人力资本优势, 用自主创业推动劳动就业, 用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创业, 建立专家主导型企业, 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就业,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0.

大学生就业选择热门的行业更好 篇8

立论:

热门行业的定义:热门行业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而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永恒发展的行业。

条件:1.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某些行业潜在着巨大的商机并且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的现象,特别在西南片区,热门行业中出现严重的供给不平衡的现象;

2.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家的行业发展情况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政策,国家对这些行业的重视,使得这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急剧发展的状态,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人才供不应求,导致这些行业的工资高、待遇好,而潜力巨大,在国家政策的关照下,它的保质期较长;

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提高,特别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中国的第三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在诸多热门行业中,其种类之多,所能提供的职业之多,选择面之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与大多数人才的吻合度较高;

4.热门行业的发展速度快,在热门行业中有较大的晋升空间。在热门行业中,永远都有无止境的发展机遇,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无疑是振导社会的垫脚石,同时也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好门路;

5.从每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所肩负的是复兴民族的重任,我们应该肩负起国家和社会所给我们的重任,我们应该积极进入到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中来,在热门行业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正方可能问到的问题:热门行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可能用到的答案:首先:作为热门行业,其部分职业的就业压力大是必然的,因为热门行业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但我们不得不说压力具有相对性,在热门行业中也存在也压力较小的职业;其次:热门行业也有较大的选择面,它能提供给大多数人职业。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9

原标题:大学生就业都去了什么地方?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大概在114万人左右,而今年预计毕业生近800万人,短短十几年,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且随着产业升级逐渐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分布情况也有较大的转变。

从区域分布整体来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尤其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为主,大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5%,但是近年来,由于政策鼓励、西部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等原因,加上东部地区部分加工制造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带来中西部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很多高技术人才,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就业比例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中原区域,上升幅度最大。

从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最大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其中,2015届毕业生,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超过60%。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劳动力需求,这也符合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第三产业中,医疗、社会服务、护理业等的就业比例上升非常快,这也体现了我国居民近年来对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专注大学生就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万企千校平台调查,在半年内离职的比例较高,在35%左右。这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不稳定性,对首份工作的选择不够谨慎,对于职业生涯/ 2

的规划不够完善,甚至缺少规划。

大学生就业选择寒假报告 篇10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选择中, 坚持“有限政府的有限责任”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原则。这首先是因为教育与就业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只能承担有限责任。二战以前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可称之为“确定性时期”。在这一时期, 人们将来的就业岗位与眼前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就业对于受过特定程度教育的人而言, 几乎不成为一个问题, 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则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什么责任需要政府去承担。然而, 到了20世纪70年代,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面衰退, 由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导致的知识型劳动力的增长开始超出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 教育与就业的确定性关系开始失去其存在的基础, 个体接受教育后搜寻工作岗位, 其结果有多种可能, 有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 也有可能相反[1] 。从个体角度而言, 大部分毕业生能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满意的工作, 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 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性的最突出表现。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时不断遭遇“困难”, 正是现代教育与个人就业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的一种反映。促使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个人对教育的选择、学校办学以及劳动力市场工作搜寻的特征等[2] 。从这里可以看到, 导致当前我国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工作岗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 , 也有大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 (个人的选择, 例如教育过度等) ;不仅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办学, 例如教育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等) , 还有企业与劳动力市场本身的原因 (动力市场工作搜寻的特征, 例如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等) 。作为合理的推论, 在教育与个体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今天, 促进我国大学生充分就业单靠政府一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

其次,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也决定了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有限性。从建国至今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是一个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发展过程, 也可以说是一个从“政府包办”到“市场主导”的过程。从建国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统包统分”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具有高度统一的计划性。在大学生就业安置上, 政府掌握着“完全的绝对的权力”, 从而也承担着“完全的绝对的”大学生就业责任。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除对示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 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 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 通过人才劳务市场, 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纲要》的颁布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正式跨入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择业阶段的重要标志。2000年教育部规定停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 启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绝大多数毕业生开始自主择业。我国大学生就业全面进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变革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用人单位自主权和学生择业自主权, 也充实了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调配权。学校办学自主权、用人单位自主权、学生择业自主权, 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调配权的获得与扩充实质上都是政府权力的一种让渡, 是政府把自己在大学生就业上“完全的绝对的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 让渡给了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个体和劳动力市场。现在,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的安置上不再“拥有完全的绝对权力”, 而只保留着“有限的相对的权力”;相应的,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也不再承担“完全的绝对的责任”, 而只承担“有限的相对的责任”。

最后, 现代有限政府理论是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有限责任的第三个依据。经济学上的有限政府理论主张, 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有限政府, 因为市场“经济运转本身就可以使各个独立的个人利益和谐地联结起来, 根本不需要任何政治力量来决定资源配置、产品选择和商品分配的问题”[3] , 政府职能的范围应该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市场失灵, 从而纠正因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在于帮助市场发挥其功能, 而不是代替市场。在全球化、市场化的驱逼下, “有所为、有所不为”日渐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原则, “小政府、大社会”由此成为政府改革的主导方向。从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可以看到,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已经从政府包办走向了市场主导, 在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运作背景下, 政府只能是有限的政府。

从更深层次看, 政府责任的有限性源于政府权力的有限和政府能力的有限。因此, 从政府有限责任的视角做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选择必须分析政府有限权力与政府有限能力对应政策选择的限制。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选择的政府有限权力规制

依据经典的社会契约理论, 在国家形成之前, 存在着一个自然状态。但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更加稳定和安全, 人们订立契约, 把一部分权力让渡给国家, 从而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 得以用更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拥有的财产, 因此国家是产生于人们的同意的[4] 。政府的权力是从个人自由的权利中派生出来的, 个人自由权利的不可取消性构成了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同时, 政府在保障公民自由、维护个人自主与个体尊严等方面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但是, 政府责任仅限于提供实现个体自由所需的基本条件, 至于具体选择或实际行动则由公民个人自主决定, 其选择风险与行动后果由公民个人承担, 而不能归咎于政府。在理论和实践中, 公民的个人权利均构成对政府权力的正当限制, 政府权力的设置应当以不减损、不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为底线。从宪政意义上看, 国家与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也属于人民, 政府只是人民权力的“代理人”, 政府的权力只有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才具有合法性。换言之, 政府的权力并不是没有边际的, 人民只赋予政府公共领域的权力, 却没有让渡属于市民社会能够理性自治的权力。全能型政府模式淹没了“公域”与“私域”的空间, 使政治权力侵入了市民社会的领地, 造成了触目惊心的腐败和个人生命状态的种种危机。“公域”与“私域”之间的界限正应该是政府权力的界限;如果超越这一界限, 就有可能会出现政府行为的越位或者错位。这种越位与错位, 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选择中亦有所体现。

大学生就业政策选择中政府权力的越位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企业经营活动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等干预过多, 过于强化了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和对微观活动的参与, 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行为。在微观经济运行方面, 当前政府越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通过设置人为的政策障碍 (如生源限制、外语限制、专业限制等) , 阻滞人才的自由流动, 干扰劳动力市场的自主调节。如深圳市出台的《2004年接受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商调人才若干问题通知》规定, “接受毕业生的专业与我市毕业生专业相同或相近, 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市外院校毕业生或本市院校毕业生。”这一政策规定明显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 不仅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也侵犯了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侵犯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也是政府在企业经营活动上越位的一种典型表现。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政策要求企业在雇佣劳动力时优先雇佣大学毕业生, 也是在侵犯企业的自主选择权。现实中, 很多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都有一种所谓的经验歧视, 但是正如相关学者研究所指出的, 这种经验歧视实际上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符合市场经济之本性[5] 。让企业优先雇佣大学毕业生, 实则是让它们放弃自己的经济理性, 退出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重新回到了政府“包办”大学生就业的老路上, 例如山东某市人事局便出台政策给全体干部下达“死任务”, 每名干部至少要为三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 就业市场也应该遵循的是双向选择、自由竞争的原则。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上的越位则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 从而有可能遏制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其结果可能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设, 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推进。在高校教育活动的管理上, 政府权力的越位表现为过多地剥夺了高校的自主权, 特别是招生和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从而影响了高校根据市场进行供求平衡的调节。例如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台政策要求高校就业率低于50%的专业停招。高校面临的是两个市场, 不仅有就业市场, 还有教育服务市场, 专业如何设置与调整, 招生名额的设定应该由高校自己根据对这两个市场的行情分析自主决策。

大学生就业政策选择中政府权力的错位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不是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责任, 而是把大学生就业率作为一项政绩;不是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应尽的义务, 而是作为谋求集团利益的一种手段。为了营造政绩, 某些地方政府纷纷发文给所属高校和下级政府部门硬性规定大学生就业率,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某些高校和政府部门不得不弄虚作假。如中部地区某些高校将毕业生的户档放在人才市场, 学校以此统计毕业生就业率, 随着高校就业率上升,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的指标, 形成“政绩工程”。结果不但没有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反而阻碍着大学毕业生的正常就业与工作派遣。

概言之, 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 政府不能禁止大学生自愿失业, 不能强制大学生到不愿意去的地区或者工作岗位上去就业, 不应强迫企业不顾成本 (包括培训成本等) 优先雇佣应届大学毕业生, 不应硬性地给政府工作人员、企业摊派大学生就业指标等, 这些都是政府权力有限性的表现;也是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时应该予以警醒的界限。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选择的政府有限能力规制

政府能力与权力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 权力只是一种合法性与否的认可, 那么政府能力则是相当于“物质基础”一样的力量影响着政府实际行为可以涉及的范围。正是有着这种“物质基础”的限制, 政府即使有着巨大的权力, 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又源于政府能力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以及社会支持等的有限性 [6] 。

政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财政收入, 这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保障。政府筹集资金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征税、举债和制造货币 (即通货膨胀) , 正常情况下主要依靠税收。但税收的数量是有限的, 过高的税率将会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大量举债和过高的通货膨胀又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 政府的物质基础是有限的, 有限的物质基础所能支撑的政府能力必然也是有限的。这一限定要求政府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时要考虑是否有可用的物质资源保证该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目标的达成。如我国中部某省出台政策规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 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 3年内免收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地、各部门要对在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自创办之日起, 一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 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已进行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待遇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从政策所表达的意愿上可以看到, 该省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重视, 表现出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性, 意欲竭尽所能地帮助所有大学生实现就业。然而, 问题在于该政府是否考虑过自身的财政能力能否承受这份政策承诺而不对政府其它职能的有效实施造成不利的影响。仅就“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长达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而言, 这笔经费已相当可观, 如果考虑到有些高校毕业生可能为领取这份社会保险补贴而只登记不创业, 那么这笔开支将会更大。一旦政府财政运转不灵, 无法兑现时, 社会评价不会指责大学生的“坐吃山空”, 而是更有可能指责政府“说大话使小钱”, 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看, 政府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信息过程, 政府通过信息的接收、传递、加工、处理来控制和管理行政事务, 实现政府职能。但是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既需要大量的行政开支, 又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在社会的流变性愈来愈大的当今社会, 准确、全面和迅捷地收集信息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 任何政府收集到的信息往往都具有局限性, 从而必然制约着政府能力的形成和发挥。这一限定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信息收集的有限性, 政策只能指向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指向具有共性的问题, 而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毕业生的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到由于信息的有限性而导致的政策可能出现的功能有限性,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而应该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考虑到政府支持力度的连续性, 对于政策出现的偏差要及时掌握及时纠正。

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看, 政府与社会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缺乏政府有效管理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社会;而缺乏社会支持的政府则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政府。社会对政府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既与政府的权威有关, 也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关, 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民可能提供的资源。因此, 并不是任何政府行为都能得到社会的支持。社会对政府的支持不是盲目的, 往往是一个权衡和选择的过程, 其依据的价值取向既可能与政府一致, 也可能与政府相背。社会对政府的支持始终是有限的, 政府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绝对的服从和支持。这一限定要求政府制定的政策内容要考虑是否与既有的社会价值观念相符, 如果只是出于政策制定主体一厢情愿, 是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的。例如, 一些学者的调查指出, 大学毕业生对于当前政府出台的诸多就业政策的态度存在着一定差异, 认为比较满意有“鼓励毕业生到中小民营企业就业”“鼓励基层就业”等政策, 而对“自主创业”“西部服务”等政策则表示不满意 (叶忠, 2008 ) 。可见, 正是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 (主要是学生及其家庭) , 尽管各级政府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支援西部的政策已经出台多年,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四、有限政府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

综上所述, 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政府做出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在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的。对于有限政府的责任范围, 福利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基本的尺度, 即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市场失灵, 从而纠正因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从经济角度来看, 政府职能的范围应该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来自市场的需要是校正市场失灵, 而来自社会的需要则源于人们对公平的渴求。”[7] 据此,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政策选择应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校正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市场失灵;二是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

在校正市场失灵方面, 政府应该着力制定和完善如下政策: (1) 在宏观方面, 加强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就业的联接, 理清产业、行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中不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性文件, 致力于宏观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 以消除教育的滞后性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 (2) 进一步推进人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放宽政策限制, 消解毕业生市场分割壁垒, 促使全国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乃至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保障大学生的自由流动; (3) 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打破信息的分割和人为封锁, 改变信息不顺畅的境地, 逐步缓解与解决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

在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公平方面, 政府政策的重点是建立公平就业的企业制度环境和立法环境, 制定权责明确的政府行政法、相应的反就业歧视法和社会保障机制;同时, 还应依据罗尔斯的“最不利群体的最大利益”原则, 从正义的角度解决特殊人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 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以及零就业家庭的大学生提供特殊的就业政策, 解决他们乃至于全家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对于女性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其他应该受到相应特殊考虑的军烈属子女, 也应在就业上享受具体的政策关怀。当然, 需要注意的是限于政府的能力, 这些政策不应该是救援性质的, 而应该是具有降低因就业问题而带来的社会风险的常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发展的历史考察[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 (2) :30-34.

[2]叶忠范先佐.教育与个人就业走向不确定的内在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1) :53-58.

[3][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286.

[4]欧阳景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J].江淮论坛, 2005, (2) :65-68.

[5]靳娟.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歧视行为研究——以经济学为分析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141-145.

[6]陈国权.论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与政府机构改革[J].求索, 1999, (4) :41-44.

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 篇11

我是一名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高中长期的在埋头学习书本知识,一心只想高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从而导致自己严重缺乏社会经验。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现在不能像孙悟空那样,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迅速分出社会里相互杂合着的善恶丑美。社会生存能力不足。

再看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现状,如入寒冬。人才过剩、竞争激励、工资不比农民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必须冷静的认识到大学生并没那么了不起。要是再缺少社会生存技巧的话,前途更是堪忧。

因此,我需要通过不断的进行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今年寒假将近一个半月的假期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想何不找份工作来锻炼一下自己呢,而且还能挣点钱来当生活费,一箭双雕。我就就近原则选择在家不远的一家超市里做售货员,推销冬衣,像保暖内衣、棉袄、厚皮夹克等等,当然还有反季节衣服,如衬衫,T恤,短袖等等。

回想自己的做售货员的经历,还是感慨万千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学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招各个工厂,公司喜欢,大学生的身价已经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而降低,这对我这个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未免还是有点残酷的。事实就是事实,你信或者不信,它就摆在那里。接受现实,主动降低自己的身骨,少点傲气,不要到哪都是牛气哄哄的,或许这才是大学生最好的出路,老师不总爱教我们这么一句话么,态度决定高度。我努力着,我知道我在这并不会因为是在读本科生而有什么特殊待遇,我和这里的售货员一样,都是在靠体力来干活,挣

钱。在这里我还碰到了一个大三的学长,听他说着就业的压力,我更加的有危机感。

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会为了这些困难的存在而降低自己对生活的要求,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要的是高贵的生活着!看着和我一块工作着的同事辛辛苦苦的大把撒汗,却挣着那么少的钱,何止一个失落能形容的了。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同事说,我真羡慕你能上大学,上了大学就不会这么累了。奈何,奈何,这样的话让我无地自容,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更比一年冷,怪谁?或许是我没能称的上大学生这个头衔,想起了和同学在学校大肆挥霍青春的种种情景。。。生活是艰辛的,这次的打工经历告诉我。

寒假很快就过去了,我在这里结识了几个好朋友,那份友谊我会记得。作了一个月左右的销售员,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学会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小技巧。我想,更多的还是面对生活的无情自己坚持着的那份对梦想的炽热。

上一篇:回忆小学的作文下一篇:水利工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