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精选11篇)

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 篇1

周毅,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体育系团总支书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自觉把发扬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立足本职工作,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

课上是学生的师长,课下是学生的朋友,和蔼可亲,每当有同学生病,医院床前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为贫困学生找勤工俭学岗位。作为一名团干部,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年带领团总支在太平镇敬老院建立爱心服务基地,15年在儿童医院建立爱心活动中心,有计划组织体育系团总支安排学生志愿者每两周前往基地看望老人与孩子,给他们送去关爱。三年来俯首甘为孺子牛,从不叫苦从不叫累,苦心耕耘,带领体育系团总支默默奉献着!

在思想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积极要求进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敢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时刻用雷锋的标准衡量自己一言一行。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以德为本做好人,勤学苦练做能人,勇于开拓做新人”上下功夫。立足本职,勤劳务实,任劳任怨,实现自我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

第一,学雷锋与开展活动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把雷锋精神有意识地渗透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带领团总支在太平镇敬老院建立爱心服务基地,在儿童医院建立爱心活动中心,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基地看望老人与孩子,让学生在活动中以雷锋为榜样,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二,学雷锋与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相结合。

学雷锋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定期的开展“学雷锋”思想活动,在班上召开班会,出黑板报,在宣传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

第三,学雷锋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造就人才的三大要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向学生进行学雷锋的教育时,切实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与配合,以形成合力,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布置学生结合团省委“三下乡”活动在家乡多做好事、关心留守儿童,使学生到社会环境中去接受榜样教育,在更大范围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雷锋”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学习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与同事相处要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才能使生活处处都洋溢着和谐融洽的温暖。

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 篇2

他很平凡:技校生, 操作工, 班组长。

他很精彩:劳模, 标兵, 金牌, 奖章。

子承父业走进吉化

1986年, 17岁, 刘玉考入吉林化工技校化工班。1989年7月毕业, 分配到吉化染料厂25号车间。

刘玉的父亲是吉化化肥厂装卸队工人, 看到儿子按自己设计的“初中毕业上技校, 技校毕业进吉化”的“人生流程图”, 如愿以偿地穿上工作服, 成为吉化人, 甭提多高兴了。

那个时候的染料厂, 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 坛坛罐罐, 环境艰苦。刘玉所在的车间生产还原艳绿FFB, 因为有毒有害, 工人们时常是防毒面具, 大皮兜子, 全副武装, 刚刚20岁的刘玉却十分知足, 爱岗敬业, 人们总是见到他乐呵呵的在岗位上奔波、忙碌。

刘玉入厂那年, 吉林省、化工部分别做出“学吉化”的决定, 吉化公司电视有影, 报上有名, 全国各地到吉化参观学习的人, 络绎不绝, 这让刘玉感到光荣而又兴奋。

下班回家, 他跟同是吉化人的父亲谈起自己参加工作的体会:“爸, 当个吉化人真好, 真光荣!”

“儿子, 咱得当个合格的吉化人、优秀的吉化人!”

当时, 吉化党委正在组织“吉化人形象”大讨论。为了说明什么是“合格的吉化人”, 爸爸讲了“麻袋毛”的故事:“你们染料厂有个李云山, 老工人, 那真叫爱工厂, 做主人, 长年累月, 他用积攒起来的麻袋毛给厂里换回两台大解放。”

这是刘玉第一次知道李云山的名字, 也头一次听说“麻袋毛”的故事:“爸, 你放心, 不能光沾吉化的光, 我也要为吉化争光。”

从此, 李云山就是榜样, 刘玉下定决心, 要成为“麻袋毛”精神新时代的传人。

1990年5月, 进厂还不到一年。有一天, 刚接班, 氧化反应锅的法兰垫呲开了, 浓度98%的强酸夹带物料溅射出来, 刘玉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关掉阀门, 控制险情, 避免了事故的蔓延。

衣服烧碎了, 脸又红又肿地苍了起来, 从医院回家, 母亲吓哭了:“儿子, 再有这事儿你不能上啊!”

比谁都心疼儿子, 却一直没言语的父亲生气了:“他是操作工, 他不上谁上!”

“妈, 爸说的对, 我有岗位责任, 我不上谁上?”

刘玉始终把父亲视为“导师”。他说:“我有个好父亲, 他给我人生注入的都是爱工厂、做主人的正能量。”

2013年父亲被查出肺癌, 晚期, 刘玉打算请几天假, 在家陪陪他。但是不行, 爸爸都快要把心掏出来了:“儿子, 你一天也不能请假,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是带队伍的人, 啥时候都别忘了自己劳模、班长的身份, 尽忠高于尽孝。”

“原来咱爷俩都是吉化人, 现在我不行了, 你必须担起咱家两代人的责任, 好好干, 干出个样来。”

2015年春节, 大年初四, 父亲走了。

捧着老人的遗像, 接过老人的遗愿, 担起两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刘玉继续演绎精彩吉化的感人故事。

尽职尽责的好工人

苯酚丙酮装置是吉化30万吨乙烯的配套工程。在“96.9”开车目标明确之后, 1994年刘玉被调了过来。

吉林石化的苯酚丙酮装置引进美国UOP技术。对刘玉而言, 从还原艳绿到苯酚丙酮, 决不仅仅是个“调动”啊, 那简直就是从封建社会一下子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从手工作坊一下子到了现代技术。

他十分震撼, 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油然而生。

在新车间、新岗位, 刘玉最佩服班长吕海波。吕海波比刘玉年长10岁, 技术过硬, 名满全厂。有一次, 精馏岗位的一台设备打不出料, 谁也找不到毛病, 美国专家来了也没辙, 吕海波瞅了瞅, 胸有成竹地说:“里边结晶了, 堵了。”

大伙将信将疑地把设备拆开, 果不其然, 哗啦一声, 大夏天却淌出一堆“冰”来。刘玉佩服得五体投地:“高手, 当工人就得这样, 给工厂长脸。”

在25号车间, 刘玉已经当了3年“岗长”。但是, 到了苯酚丙酮他必须从头做起, 从“外操”到“内操”, 从“主操”到“备员”, 20年间, 装置区里的酚回收岗位、烃化岗位、氧化岗位、分解岗位、精馏岗位他干遍了, 车间里的工艺流程倒背如流, 装置里的阀门节点了如指掌, 凭着精湛的技艺, 他从初级工, 干到高级工, 2011年考取了工人技师称号。

2008年开始, 化工市场动荡, 苯酚丙酮装置无法稳产高产, 负荷频繁调整, 给工艺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

无法承受也得想法承受。刘玉和他的一线操作人员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起自己的责任, 调控运行参数, 确保平稳操作, 提升质量, 降低成本。QZ—2000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催化剂, 使用寿命3年, 但是频繁调整负荷, 势必影响其活性, 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而要恢复催化剂活性, 就必须全线停车, 进行热苯冲洗, 带来成本与消耗的巨大压力。

那些日子, 在工艺工程师的指导下, 刘玉和班组成员早来晚走, 死看死守地盯着DCS画面, 盯着AMS塔的塔板温度和焦油塔回流流量, 连续跟班分析检测1100多次, 渐进调整, 寻找最佳运行数据, 将装置的控制点优化在90%以上, 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有效降低了各项能耗指标, 为工厂创效106万元。

十几年来, 刘玉上班, 没坐过厂里的通勤车。无论上什么班, 无论白天晚上, 他必须比别人提前到岗1小时, 坐在电脑前, 对装置区成百上千个控制点、监测点, 逐个翻看其数据变化, 凭经验, 判断生产工艺的运行情况, 心中有数, 遇事不慌。

有一次, 在中控室精心监盘的刘玉发现C区中和酚回收单元PRU系统的流量指示有问题, 拿起对讲机通知“外操”:“马上确认一下, 我怀疑FRS-5017画面显示的进料量是假数值。”

“外操”到现场一看, 已无流量, 确实是“假数值”, 立刻处理, 没给生产造成损失。刘玉常说, 再现代化的技术也得靠人去精心管理, 这种假象如果不识破, 处理不及时, 就会烧坏设备, 酿成事故。

2011年10月, 利用大检修的机会, 厂里给装置加了一台空压机, 使苯酚丙酮产能从11万吨增长为13.5万吨。但试车不顺利, 启动就报警, 开不起来。新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人员来了, 也没查出毛病。一直在现场忙碌的刘玉提出了他的看法:我看这像是循环水系统的自我保护功能, 是不是管线里的盲板没有打开?

一查, 果然如此, 让刘玉言中了。人们赞扬刘玉“技术过硬”, 但刘玉一再强调, 当个合格的吉化人, 技术业务得有李国才、侯德武的“矛盾乐”精神, 爱厂爱岗得有于德泉、李云山的“麻袋毛”精神。刘玉本人率先垂范, 爱工厂, 做主人, 始终是标杆, 是员工中的佼佼者。

2013年2月, 刘玉向车间“请战”, 把中和酚回收单元伴热系统改造任务承揽下来。他带领大家一口气换掉了中和单元36个老旧疏水器, 又把工艺管线伴热回水与暖风机回水合并为一条管线, 同时还组织大家清洗了蒸汽凝液罐上部的冷却器。这三招儿下来, 两个月, 为工厂创效16万元。

刘玉说:“节能降耗人人有责。工厂里, 能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着劲儿的用, 很多事儿其实就是个责任心问题。”

他带人把泵房的蒸汽采暖, 改为凝液回水供热, 按照零上5~10℃的标准严格控制, 在保证设备、管线安全过冬的同时, 一个月, 全车间的蒸汽消耗每班节约17吨, 每天节约50吨、每月节约1500吨, 折成人民币就是20多万元。

夏天的一个晚上, 凌晨4点, 在装置区巡检, 经过铁路专用线站台, 刘玉看到己二胺空桶参差不齐的堆放在那里, 走过去, 他想归弄归弄, 随手一搬, 感觉桶底有液体流动。一连检查了好几桶, 或多或少都有些挂壁料残留。己二胺, 进口化工原料, 一吨5万多元, 空桶没空, 就这么从眼皮底下放走了?不行!下班后, 他再次来到站台, 50多个待运空桶, 挨个“控”了一遍, 1个多小时下来, 竟然回收了价值1万多元的原料。

刘玉把他的发现跟班里的党员同志说了, 跟他一块儿回收己二胺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空桶里倒出了化工三班党小组的“第一桶金”。当时在工厂开展“党员人均创效1000元”活动中, 他所在的化工三班人均创效8000元。如今, 这个回收项目已经列为车间党支部的“党员工程”长期坚持, 每年回收己二胺价值5万余元。

家大业大, 积少成多, 节能降耗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挤总是会有的。2009年春天, 天刚亮, 站在车间控制室门前的刘玉, 看到装置区里的照明灯全都在曙光中有气无力地亮着。心想:“冬天7点钟亮天, 夏天4点钟亮天, 装置里这么多照明灯, 要是管理不好, 那得浪费多少电呐!”

于是, 他和副班长车军、运行工程师冯长满商量, 尝试着把“照明灯”纳入班组岗位责任管起来。从此, 整个装置里819盏照明灯, 被化工三班20多双“定时开关”般的眼睛死死地盯上了, 4个月下来, 节电5.64万度, 价值5万余元。

领导把刘玉班的做法在全车间推广, 使个人行为成为团队行动, “麻袋毛”精神在新时期、在他的故乡染料厂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与升华。2013年, 刘玉20年如一日点滴节约的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 获评中国石油最美一线石油工人称号。

尽心竭力的好班长

2000年刘玉被选为副班长, 2003年当上了班长, “长龄”已有15年。

也许有人会问:班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他有什么权力?能管多少事?

苯酚丙酮装置占地4.5万平方米, 安装着现代化程度很高的631台设备, 21座高塔, 28个大罐, 几千条管线, 遮天蔽日, 而里面走的物料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 当厂长、车间主任下班回家以后, 班长就是生产活动的总指挥, 他就是这片广阔天地说话算数的主宰。

2010年夏日的一天, 4点班, 晚上10点多钟, 突然风起云涌, 雷电交加, 刘玉和全班同志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 大家都明白, 面对这种天气的第一要务是严防“晃电”事故的发生。

在中央控制室, 刘玉操起对讲机, 面对DCS画面, 向外操、内操, 向各岗位发出“密切关注装置运行状况”的号令。按应急预案的要求, 当务之急是把全班人马“钉”在岗位上, 随时准备处理异常情况, 外操启动设备, 内操调整参数。

果不其然, 10点15分, 一道强烈的闪电划过, 瞬间断电, 装置停车, 12台泵全部停止运行。可是, 此时化学反应还在装置里继续, 一旦操作失误, 或处理不及时, 超温, 超压, 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刘玉在指挥各个单元内外配合、尽快开车的同时, 自己一头扎进狂风暴雨, 冒着电闪雷鸣, 朝800米开外氧化单元那个反应剧烈、开车难度最大的岗位跑去, 那里有两台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大型机组:冰机、空气压缩机, 他必须亲自处理, 亲自启动。

刘玉带领班组员工一起回收化工原料

当时, 从1楼到6楼, 几乎所有的泵都被“晃”停, 要完成一个操作, 至少折腾两个来回, 刘玉和他的同事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尽快把装置开起来, 绝不能让“小故障”扩大蔓延成大面积系统停车的“大事故”。

在长800米, 宽400米, 高6层楼的硕大空间, 15名操作工, 纵横驰骋, 镇定而又准确地忙碌, 只用15分钟, 就让装置全部恢复了正常运行。

可是, 还没等大家喘口气, 第2次、第3次晃电又接踵而至, 两个多小时, 刘玉带领大家处理了4次晃电事故, 顺利切换设备31台次, 稳住了装置的运行状态, 避免了全线停车, 挽回了企业至少500万元的损失。

一个个操作工都成了落汤鸡, 但大家累得高兴:这一宿没白熬, 这一宿有价值, 大家共同经受了一次对工厂, 对岗位, 尽职尽责的洗礼和考验。

刘玉指挥若定的魄力与权威, 源自对装置的了解, 对技术的把握, 当然也包括对他的员工心里有底。

刘玉所带的化工三班, 始终是吉林石化、中国石油的模范集体、标杆班组。有人把刘玉班组比作新时期吉化染料厂的“黄埔军校”。十几年来, 手把手“传、帮、带”, 化工三班培养出许多技术尖子和走上管理岗位的基层干部。

刘玉有个爱徒叫车军, 1994年技校毕业, 机灵好学, 是个好苗子。刘玉一直鼓励他“再学习”:“咱们掌管着这么先进的装备, 你那点知识哪够用!”听师傅话, 小伙子拿到“大专文凭”, 刘玉还说“不行”, 2012年车军拿到华东理工大学的本科学历。在刘玉成为吉林石化“十大金牌”工人之后, 车军紧追不舍, 成为吉林石化第5届“十大金牌”工人, 同时还考上“高级技师”, 只有“技师”称号的刘玉比谁都高兴。他说:“这证明了一个真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杨云龙, 在苯酐车间当过多年班长, 是个“硬手”。2008年, 转岗分流到刘玉身边, 外操, 内操, 从头做起。这个人办事麻利, 闻风而动, 但刘玉强调“雷厉风行没错, 但在这么精密的现代化装置里, 不能听风就是雨, 必须思考一分钟。”经过5年磨练, 如今杨云龙也跟刘玉一样在化工一班当班长, 撑起一片天地。他说, 刘师傅让我“想好了再去”, 这对我不仅是个重要改变, 也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2013年长春工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陈刚, 入厂后, 一直放在刘玉班培养锻炼。有两次夜班, 小伙子困了, 刘玉亲切地招呼他:“走, 我带你到装置里转转。”边走边看, 边看边讲, 把困倦时刻变成了学习机会、实践课堂。陈刚说, 师傅亲兄弟一样, 用行动教育我珍惜每一天, 珍惜每一刻。

李树江, 年龄偏大, 身体不好, 转岗来到化工三班, 人生地不熟, 一直有点隔阂, 融不进这个集体。刘玉主动亲近他, 上班带他巡检, 下班一起回家, 尽量让这位老同志感到班里有温暖。一次夜班, 李师傅突然觉得头晕没劲儿, 直冒虚汗, 大家不知所措, 刘玉马上想到他有脑血管毛病, 送到医院, 诊断为重度脑梗塞。住院护理, 照料饮食, 刘玉和班里的同志全程参与, 李师傅不仅庆幸自己摊上了一个好班长, 更认可这个集体可以托付。他一再表态:“别人不愿意干的杂活儿, 我都能干。”上夜班, 他总是早来个把小时, 把食堂送来的夜餐, 每人一份, 装好, 摆好, 竭尽全力让这个班像家一样。

曾经在化工三班当工人, 现已调到关键岗位, 当上中层干部的大有人在, 陈亚军、陈启昌、姚兵、石林等当年刘玉的徒弟, 如今都成了厂里的部门领导。

刘玉说, 一个人再能耐, 就是浑身是铁, 能打几颗钉?团队的力量, 才是实力, 才是战斗力、竞争力。

岗位学雷锋标兵优秀事迹400字 篇3

支月英

支月英,女,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在海拔1000多米、距奉新县城百余里偏远的澡下镇白泥洋教学点,年近半百的支月英孤身一人,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这人烟稀少、交通非常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帮助一个又一个山里娃实现了成才梦想。她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还是保育员,历尽人生艰辛,尝遍世间冷暖,凭的就是一股子韧劲。她所教学生,每年在全镇居同级同科前列。30多年中,支月英看着同事一个又一个走出了大山,她也曾动摇过,可当看到山里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她又放弃了下山的念头,坚定地留了下来,全身心扑在山区的教育事业上。她以雷锋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位乡村人民教师忘我的敬业精神。她被国家文明委员会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荣获江西省“张丽莉式”优秀老师。年7月16日中央教育电视台以“寻找身边的张丽莉”为题播出了她的光辉事迹。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先进事迹 篇4

他们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以爱民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本职,积极践行雷锋同志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树立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申新阳:勇挑重担 热心为民

申新阳,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12月参加工作同时入警,6月入党,本科文化,三级警督警衔,现为邓州市公安局合成研判作战指挥中心民警、指挥长。曾被评为南阳市青年岗位能手、南阳市优秀社区民警、南阳市公安局追逃先进个人,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以及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两次。

申新阳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先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10余起,逮捕35人,起诉132人,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370余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余起,为维护邓州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勇挑重担,在多起重大案件的侦破中坚持不懈,顽强攻坚,为获取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和获取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0月以来,通过深入研判、持续追踪,仅三个月时间先后抓获潜逃7年之久致2人死亡的交通肇事逃犯张某及另2名分别致1人死亡的交通肇事逃犯吕某、刘某,抓获周某、涂某、李某3名涉恶类逃犯及故意伤害类逃犯景某。

自调入指挥中心工作以来,申新阳立足实战需求,自我加压,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快速、有效、规范处置每一起警情,为后续案件突破赢得先机。在接警中,经常会遇到报警人手机欠费通话中断的情况,申新阳多次帮助停机报警号码充费,为警情处置争取主动。9月26日23时许,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邓州市范仲淹像附近12岁儿子找不到了,还没问清详细地址和情况,通话突然中断,指挥中心迅速指派辖区派出所到范仲淹像附近处警,未找到报警人,处警单位向指挥中心反馈称,报警人手机停机无法与报警人联系,接到反馈后,为了尽快找到小孩防止发生意外,申新阳迅速用本人手机支付给报警电话充费,随后拨通电话问清小孩失踪位置,迅速将小孩找到,申新阳的心才放下。

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 篇5

凡人善举,汤国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鞭策着自己前行

社区因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而得名。作为__和杨开慧的家,也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党支部的办公地,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发祥地。

,随军安置回长的汤国清扎根清水塘社区,一干就是十几年。她说,这里深受红色文化洗礼的老居民淳朴善良,他们的善行义举给了她灵魂的启迪。

她刚到社区工作时,街口蔡宗义老人的报刊亭总是围坐着许多学子。为勉励孩子们多读书,老人免费提供凳子、面包、开水、便民包,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歇业,风雨无阻。1月23日,老人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汤国清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全街人民垂泪相送,学子们泣不成声,一束束鲜花摆满报刊亭。

汤国清说,蔡爹爹就是社区居民友好善良的一个缩影。长沙市一中宿舍区,77岁高龄的党员周进,多年坚持到湘区旧址当义务讲解员,她动情的讲述感动了众多的游人;花园公寓的居民曾银祥曾是水电工,他主动找到社区,愿意免费为居民维修水电;省公路局宿舍的张家勇老人,20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岳母,他的孝行带动很多居民尊老敬贤……

凡人善举、点点滴滴,汤国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鞭策着自己前行。汤国清说:“普通党员、居民尚能如此,作为基层干部,我更没有理由不传承好红色基因,做好服务工作。”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

社区以营盘路、迎宾路、八一路和清水塘路为界,总面积仅0.32平方公里。但有汤国清微信的居民都清楚,她的步行数日均超过“两万步”,几乎每天在朋友圈排名都是高居榜首。

省公路局宿舍刘爹爹常年饱受楼上租户漏水之苦,多次上门沟通无效。汤国清得知后,不厌其烦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并数十次与房主外地子女联系,最后请其女儿回长沙与父亲做工作,才彻底解决问题。

社区有个自闭症孩子小杜,汤国清常年像妈妈一样关爱他,帮他办理残疾证、申请生活补助,并多方联系服务机构为他聘请特教老师。

为让群众少跑路,,她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居民楼栋下,每月定时与社区主任、网格员一起坐班,为居民答疑解惑,调解纠纷。

汤国清说,作为社区书记,我的工作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文明创建、礼让斑马线、清堆物、除蟑螂、摆花坛……社区处处可见汤国清忙碌的身影。

“一中宿舍陈阿姨明天要去换药”“博物馆宿舍老红军生日快到了”“花园公寓宿舍1栋5楼漏水要修”……翻开汤国清的工作记录本,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居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都是汤国清心中的“大事”。社区爱心支部的老书记蔡琦说:“小汤是社区的‘知心大姐’,她始终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

蔡宗义老人离世后,他的儿子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老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离这座“雷锋号”报刊亭十几米处就是“清水塘社区红色服务站”。

汤国清说,建社区红色服务站是希望为学子们读书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地,但没想到,红色的力量如此磅礴。受此感染,社区一连成立了7个红色志愿服务队:“红课堂”“红领巾”“红绶带”“红袖章”“红艺术”“红十字”“红扳手”。清水塘社区位于闹市,既有多个省直机关大院,又有改制居民小区,还毗邻着长沙市一中和清水塘小学。汤国清认定,通过红色精神的熏陶、感染和传承,社区一定能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长沙市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联盟,汤国清积极与辖区单位对接,共同组建起一个由辖区7个单位“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区域化党建联盟,并与社区7个帮帮团、7支志愿者服务队一道,共同组成了社区红色志愿者联盟。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居民,打造团结互助的和美邻里环境。

走进汤国清的办公室,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省级同心示范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长沙市示范妇女儿童之家……一块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每一项荣誉都凝聚着汤国清和社区干部的心血。

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 篇6

吴生完,男,69岁,中共党员,“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作为西山街道桂花园社区三支部党小组长和志愿服务队领头人,他热心快肠,关心他人,在小区出了名。小区有一名退伍老战士,年老多病,他经常前去看望,陪老人聊天,关心生活情况。晚上9点多了,有居民敲门说楼上漏水,上楼敲门无人应,他马上四处联系业主,等问题解决好已到了晚上11点多了。在创文期间,他带头清理楼栋杂物和牛皮癣,开展共享单车整治等公益活动,积极为创文作贡献。

学雷锋标兵材料 篇7

珠亭小学

邹 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回荡在我们耳边,萦绕在我们脑海,沉淀在我们心中。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是我们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我们坚持以学雷锋为动力来推动自身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进取,来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逐步形成,让我们生活中的“活雷锋”无处不在。

每年的三月,为学雷锋活动月,月初我就要求学校大队部率先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同学行动起来,把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今年“学习雷锋精神 建设心灵家园”的活动又在我校蓬勃展开了。我是这次活动的带头人,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雷锋有意识地渗透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以英雄为榜样,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首先把雷锋精神和雷锋的事迹用黑板报、主题班会和中队活动等行式做宣传。向队员们提出了要进一步学习雷锋叔叔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热爱人民克已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他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的钉子精神。如“像雷锋叔叔那样„„”、“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好事从身边做起”、“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向雷锋叔叔说句悄悄话”等

等,学习雷锋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学校全面地开展起来了。

每个班都坚持让学生们学雷锋做好事,用好人好事簿登记起来,在国旗下宣读表彰。例如:同学们自主植树,打扫校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着接送幼儿园小朋友;不故意损坏学校的门窗玻璃,不会故意损坏公物;校园里的树木和劳动基地没有一个学生会乱去攀摘。相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却层出不穷。我带领并号召孩子们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自觉地为爷爷奶奶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剪指甲、唱唱歌、谈谈心;过年时给爷爷奶奶拜年,老人们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祝福语,送上一张自制的爱心卡,让他们高兴高兴;还鼓动学生们到公共所做好事,如:清扫马路、宣传大家都来爱护环境等等。

在3月5日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张燕老师带着三四五年级的队员们主动清扫学校门口的马路,我拿着扫把冲在前面,带着他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走出校门,开始学雷锋做好事。一边扫一边指挥着同学们,两个小时都不到一条干干净净的马路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另外我们不怕苦、不怕脏、还帮助了几家村民家里清扫了臭水沟。村民们连忙道谢,我们说:“不用谢,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雷锋呀!”虽然头发和衣服被淋得湿湿的,但大伙心里面都非常高兴。这天的国旗下讲话,发言人是我,讲话中就谈到了学校里几个铺张浪费、几个爱打架说脏话、几个时常不完成作业、几个从来不爱护校园卫生和几个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孩子。提醒并教育他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品质,雷锋叔叔艰苦朴素,从不乱花零用钱,雷锋叔叔乐于助

人,雷锋叔叔礼貌待人、雷锋叔叔爱护卫生、学习雷锋就应从这件小事情学起。

刚开学不久,我们得知学校袁定辉老师身患重病,需要很多钱治疗时。我马上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提出,要为袁老师分忧解难。我说:“雷锋叔叔平时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有困难的人民。现在我们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叔叔那样,把老师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全校师生一口就答应了,专门举行了“为袁老师送温暖送祝福,愿他早日康复”的捐款活动,总计人民币3658元。学校我和校长带着大队部几位学生到袁老师家中慰问,送去了全体老师和学生们的祝福。学生们亲切地与袁老师谈心,让老师“好好养病,早日康复,所有的学生都等着您回到学校给我们上课,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负老师期望。”通过这件事,在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在闪光。”

班会、晨会课上我们把学雷锋、学赖宁与革命英雄故事结合起来,围绕“雷锋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我们该怎样做”三个步骤来使孩子们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英雄的精神实质;老师带领学生们讲雷锋故事,学雷锋日记,演雷锋节目等来唱英雄,赞英雄,让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深入人心。通过学习,孩子们懂得了我们应和雷锋叔叔一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一个有出息的中国人。

我镇先后出现的舍己救人“肖玉玲”和道德模范“杨斌圣”等英雄模范人物不正是在雷锋精神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吗?雷锋精神永垂不朽,永远不会过时。为此,学校还开展了师生读书学习活动:学习

雷锋,看一本好书让自己知识更丰富;做一件好事心中时刻装有他人;改正一个缺点使自己奋发向上;写一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作学雷锋总结。

每逢清明节,我们会组织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缅怀雷锋等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一年级小朋友还在烈士墓前宣读誓言,佩戴红领巾入队成为少先队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烈士的光辉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学雷锋,成为学生的表率。我们要求学生学雷锋,教师必须首先学雷锋,做雷锋式的好老师,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如:我们经常中午辅导班上的后进生,挑些作业中易出现错误的和孩子不知道从何入手的题目,对症下药,耐心地进行个别讲解。家长们知道这些事后,总爱千恩万谢的。我是这么说的:“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要求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当老师的更要学雷锋、做好事,这就当做是学雷锋的一种具体行动吧!作为老师是会不计任何报酬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平时,我们老师都能与学生一道投身到学雷锋的各项活动中去的。你们相信老师吧!”

老师就这样把学雷锋与养成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老师的言行举止,按照榜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们学习了雷锋的事迹后,都说:“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学雷锋就要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孩子们就是这样处处像雷锋那样去想,那样去做,坚实的走好雷锋式成长的道路。

学雷锋标兵事迹材料 篇8

“我们社区能发展得这么好,多亏了赵书记。”在铁西街道龙泉路社区,提起党委书记赵洪的名字,居民无不拍手称赞。作为优秀社区的“当家人”,赵洪在工作中有什么“法宝”?

“作为一名普通社区干部,要说咋能干好工作,没别的,就是让群众满意。”赵洪总结为两句话:“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办。”“工作不当工作,当事业来干!”七年的社区党委书记生涯,赵洪凭着这两句话和一股倔劲儿,一路走来,创造了许多“第一”。

龙泉路社区有60岁以上老人703名,其中空巢老人19名。20,在赵洪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辖区内空巢老人设立了需求信息库,发放“邻里守望卡”,组织“十分钟服务圈”。同时,建立家庭及健康状况档案,定期组织空巢老人免费体检,并在社区开辟了“日间老人照料室”,努力为他们营造温馨的养老环境。“我现在吃穿不愁,有病还有人给治。”谈起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空巢老人李淑荣高兴地说。

的冬天,60年不遇的严寒突袭长春。赵洪召集23名党员,组成“暖房子”志愿服务队,冒着-30℃的低温,逐个门栋安装门帘,包裹供热、供水管道,维修破损门窗……居民们都说,那年的冬天,是他们过得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学雷锋标兵事迹材料(大全) 篇9

姓名:王晨龙

班级:四(1)班

事迹简介: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千千万万雷锋式的少年儿童成长起来了。四年级(1)班的陈东同学,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雷锋精神。陈东在班里担任劳动委员。他在班上是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学生,并乐于助人。缘也特别好:同学的笔没水了,他就会主动借笔给同学使用;班里的卫生用具乱了,总是一个人独自默默地整理;同学生病了,他能及时给予关心和关照;在平时,对于有困难的同学,他会伸出手来尽他最大的能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班上的值日生有事情请假时,他能积极主动地替他擦黑板、打扫课室。见到地上有垃圾或杂物,他总是能够主动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在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月里,他的表现更是突出。3月日,他和同桌去到班级的垃圾,忽然他在学校教学楼侧面不远处看到了100元钱,100元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它可以买许许多多的零食、玩具、新衣服„„然而面对这些诱惑他没有动摇,而是异常

坚定的把这100元交给了教导处的老师。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吗?

他从不炫耀自己。老师表扬他时,他总是很腼腆的笑笑说:“一点点成绩,不足挂齿,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岗位学雷锋标兵材料 篇10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张玉滚历程,对学生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朋友们都劝他去南方大城市工作,但他看到山区缺教师,就下定决心到这个学校任教。十六年来,他尝尽了酸甜苦辣,不但为学生们传授文化课知识,还义务担当起了学生们的生活老师,对学生们的生活起居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由于条件很苦,每年学生的书本和作业本,都是他骑摩托车到四五十里外的镇上把书本和作业本运回来,然后发到学生手中,等等这些虽然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是看到一个个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学生们能够快乐地在学校成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张玉滚坚守着内心的这份淳朴执着,用无私的爱浇灌乡村的教育之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全镇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全科型教师;大山里薄弱的师资条件,并没有阻挡学生们求知的渴望——美术课,张玉滚带领学生们到校外,拿起画笔,就地取材,教同学们画山、画水、画出眼前的大自然,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放飞自己的梦想。三尺讲台,给了张玉滚诠释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也给了他传授知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懂得作为一名教师的伟大,让他清贫的人生感知到了温暖。大山深处的学生基本都寄宿在学校,中午放学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们会拿着自己的餐具,排好队打饭。为孩子们做饭的是张玉滚的妻子,妻子很朴实,不善言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学生打饭。多年前,她的中指、无名指在一次给学生做饭轧面条时被机器轧碎造成了残疾,这些年她把苦埋在心里,终日为学校90多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忙碌着,用自己那份淳朴善良,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6月,编外11年的张玉滚正式成为在编的人民教师,实现了他从事教育的梦想,而张玉滚觉得,这正是他教育之路的开始,在这条教育道路上,他能够做的、要付出的还很多很多。

学习雷锋标兵事迹材料 篇11

沈家初级中学 三年级一班 董鑫

董鑫,今年十五岁,是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三年级一班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自从他从老师那儿得知雷锋的故事,他就下决心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平时,他勤奋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他自觉遵守纪律,从不迟到,不打闹,别人不守纪律时她还提醒他们;他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他是一名小组长,作业本收发及时,整齐,带领同学做眼操时严肃认真。老师交给的其他任务,他也能带头模范地完成,老师都夸他是好助手。

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经常关爱同学,主动关心班级的事。班上每一次的黑板报或墙报的制作,他也是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课时,他还充当小老师,帮助老师维持秩序。做起值日来,他更是一丝不苟,不是她值日,他只要有时间也会帮助同学们一起做,同学们都夸他是班上的“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经常丢三拉四,如有同学什么东西丢了,他一定会将自己的东西借给需要的同学。

拾到东西或钱交给老师或还给失主,这类事情在董鑫身上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大家齐口称赞。

他不仅在关心班级的事,在家里,像一个“小大人”,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时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如此,他有时还帮助一些陌生人,上星期六,他和爸爸一道到烟台,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他在路边玩时,还主动帮助年迈的路人推车。

上一篇:小学教研室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村安全生产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