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精选10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1

五星乡一中 王金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图案等活动,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及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思想的变换,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性质。●难点:探索平移的性质。

●教学准备:半透明纸 , 画图工具。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观看动画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动画,思考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27-29,完成以下问题(1)上面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3)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例子。

(4)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平移?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

1、例1(1)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

AacbdBCP

(2)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

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一样,得到B C;

′③连接

得到 △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分析:平移的方向是A A′,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 A′.解:(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上右图,连接A A′,过点B作A 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 A 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 三角形A′B′C′。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 相等

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4、教材第33页: 2,4.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六、课堂小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厚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外线段平行且相等。

3、决定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4、平移的基本性质。

七、作业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2

【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â)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把酒问青天(端起)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赤壁》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过零丁洋》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颔联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尾联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2)中心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

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过零丁洋》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山坡羊 潼关怀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课文写作特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感情真挚,沉郁豪放。(2)结构巧妙,用典恰当。

(3)寓深刻哲理,艺术感染力强。2.《赤壁》

(1)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借物兴感,立意新奇。3.《过零丁洋》

(1)笔走龙蛇,纵横驰骋。(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直抒胸臆,慷慨悲凉。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步步设问,问天问月问人生。(2)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3)寓哲理于抒情之中。5.《山坡羊·潼关怀古》(1)以动写静,气势汹涌。(2)情景交融,情由景生。【课本习题提示】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三、这是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要求由课文中《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发开去,搜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然后开故事会。这样的练习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既可以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可渗透说和写的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侧畔()折戟()铁未销()干戈()寥落()飘絮()宫阙()琼楼()低绮户()踌躇()潼关()婵娟()

(2)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暂凭杯酒长精神()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④高处不胜寒()⑤意踌躇()(5)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赤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爱国诗人。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赤壁》中表示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 ___。(6)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3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主旨,背诵精彩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翻译课文,积累词汇。难点:当堂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作者。

1、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狼》,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蒲松龄笔下的狼。

2、简单回忆作者情况: 清朝 《聊斋志异》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法。

1、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从而确立本堂课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中得出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认读→译读→品读

(三)认读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译读

1、译法回顾

2、自由结组,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3、检测译读效果。

4、看来,通过译读这个环节,大家积累了一些词汇,做到了准确翻译课文,完成了第二个学习目标。那么,谁能用一句话?(2……)

(五)品读

1、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特点。

3、理解寓意。

(六)精彩背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哪儿?能不能试着背下来?

(七)拓展延伸

1、谈一点学习收获。

2、送一句人生箴言。

(八)推荐阅读:1.黄山《感恩狼》 2.姜戎《狼图腾》

3.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狼》教后总结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广泰中学 王利霞

《狼》作为一节公开课已经上完了,我觉得这节课有一些让我欣慰的地方:

一、学法指导比较到位。

这节课,在我的教学思想中比较注重学法指导。

首先,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并没有急于开展新课的学习,而是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法,明确文言文三步读书法:认读→译读→品读。这样,学生明确了学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其次,在译读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翻译方法,并给出例句。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时有据可循。

二、教师示范效果较好。

这节课,我没有用朗读音频和flash,而是自己加入感情背诵全文。教师的当场示范给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多媒体,事实证明,学生在后来的展示朗诵中,表现很出色。我觉得这和教师的亲自示范有很大关系。

但是,课后静思,我觉得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更多:

一、译读环节生硬不确切。

在译读环节,进行得比较生硬,有一些东西还是强加给了学生,不是自然生成的。并且,学生译完之后,没有给学生明确答案。这样,有些东西就比较虚,目标中能准确翻译课文,实际上就没有落实到位。

二、挖掘文本不够深刻。

这节课在深度上还有很大欠缺,没有把蒲松龄写《狼》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节课应该从文本的深度上再挖掘:狼仅仅指狼吗?它可以理解为恶人、恶势力,如果和学生生活联系再紧密一些,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能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那么,就将文本和现实联系了起来,使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一些思想指导。

三、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调控不够到位。译读环节中,有时候就被学生拽住了,学生你一句,他一句,最后没有定论,课堂有些失控,致使时间分配不均衡,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没有进行,这是一个遗憾。

四、课件准备不够精细。

在这样一个大赛上,课件却频频出错,是不可原谅的。课件制作太粗糙,也反映出备课的不严谨,以后我更要端正自己的备课态度。

课已经上完了,但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的地方还很多,我将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断总结,应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

用心

爱心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4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â()待

yuān()枉

懒duò()

鸟1óng()

biàn()诉

sǒng()恿

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

chàng()然

叮zhǔ()

suān()辛

quán()伏

chãng()戒

消hào()

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 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20)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2分)

2.从第(1)、(2)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2分)

3.划线句子两次提到了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1分)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请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附参考答案

(一)虐待

冤枉

懒惰

鸟笼

辩诉

怂恿

安详

乞丐

咒骂

怅然

叮嘱

酸辛

蜷伏

惩戒

消耗

屋脊

(二)1.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2分)

2.忧郁、难看、懒惰(1分)表现出我们不喜欢这只猫,为下文冤枉猫作铺垫。3.为下文冤枉猫作铺垫(1分)。

4.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的悔恨与自责。(1分)

5.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1分)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1分)

附作文推荐

他影响了我初一(8)卢思奇

每当我看见那个水瓶时,便想起了他。

几个月前,我买了一个水瓶,谁知这个水杯既没有滤网,水还常常漏出来,于是,我拿着这个水瓶,去找商户调换。

谁知这商户蛮不讲理,反咬我说是我自己弄的,我十分生气,反驳了他,可他就是不给我换,话里还带着刺儿,盛怒之下,我走进了消协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我就看见了他。他中等身材,看样子至少有五十多岁了,头发有点乱,皮肤黑黝黝的,身材坚实而又厚重。脸上透着坚毅,那一排钢针一样的胡子,让人觉得他充满了铁一样的力量。

他见到我,却和蔼地笑了,和刚才的那尊塑像没有一点可比性。不知为什么,这一笑,反倒让我觉得不好意思了。他给我搬了一把椅子,亲切地招呼我坐下。他似乎有神力一般,觉察到了我的不好意思,先开口了:“有什么麻烦事了吧,小伙子。没关系,给我说说。”

我把事情给他说了,他认真地听着,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听着听着,他的表情变得严用心

爱心

专心 2

肃了,仿佛又回到了那尊塑像,眼中扎出尖锐的光,那卫兵一样的胡子,仿佛都立起了枪,让我觉得有些发凉。

听完后,他快步前往那个摊位,用他那同龄人罕见的记忆力,把我的话运用得得心应手,好像这事发生在他的身上。坚毅的目光把商户的辩驳堵在了空气中,那烈火一样的目光似乎一道闪电,劈开了乌云。最后,商户没法子,只得调换水瓶,并向我道歉。我走时,他还不忘提醒我是否忘拿东西,并用他那和蔼的微笑送我离开。

不知为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那个新水杯时,便把他那和蔼的微笑和坚毅的目光盯在了心上,并一直挂下去,让它永远那么新。

他影响了我

初一(8)向南

我初次看到他,只见一张标准的椭圆形的脸,还有可爱的大眼睛,额前几缕翘起的“毛”。这应该是调皮学生的经典形象,我这样想。所以当他站起来,由老师介绍说这是班长时,我还真吓了一跳。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就对他产生好感。我所知道的班长,有一出问题就找老师的,有班里成了一锅粥也无动于衷的,还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反正没有一种是我所欣赏的类型。直到一天放学的短短十分钟,我被震撼了。

那天老师有事,就让班长点评。班里收拾书包的,问作业的,侃大山的,吵吵嚷嚷,混乱不堪。班长在一片喧闹中缓缓走上讲台,像一只从鸡窝里飞出的雄鹰。中队长在声嘶力竭地喊“别说话了”,但这只能让班里更吵。班长呢?他也要喊“安静”吗?哼,没用的!班委不可能管住班。小学中我当班委的三年,使我再也不去试图做一个管理者。过了一会儿,班里的噪音竟渐渐降低了音量,收拾书包的停止了手上的动作,问作业的将目光转向了讲台,聊天的也住了口,向台上的班长望去——班长,刚才只是极其平静地说:“哪时候安静,我哪时候点评。”他让寂静持续了几秒钟,接着开始有条不紊地一件一件地说事。老师吩咐的事说完了,他又走到门边,严肃地说:“刚才我开门的时候,大家都往里边挤。钥匙挂在我脖子上,万一,万一钥匙卡在锁洞里了,门一开,人一挤,不是很危险?”他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他真的如同老师一样,竟关注到了这些细节,并且真的去提醒同学,避免危险。

我钦佩之余,忽然觉得十分羞愧。我从未把这样的小事放在心上。我老是想:“反正我管也没用,还不如不理呢!”但这只是我没有能力,没有责任心的一个可爱的借口。而班长,他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班长,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心。也许他根本不知道他给我带来了多大的触动,但我由衷地感谢他。是他在我混沌错误的对责任的认知上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他,我们亲爱的班长,我将终身难忘。

[评语]

这两篇考场作文事件叙述清楚,在“他“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上花的笔墨到位。很多同学把握不好写人和写事的文章,其实,写人必定有事,写事也必定有人。只是,侧重点在事情里表现人,还是人只是事情的组成部分。那么在刻画人物花的笔墨多,自然,人物形象也就比较饱满,情感体验也就丰富起来了。但别忘了,从人的外貌描写入手,结尾的点睛处也应该落在人身上,才叫一篇写人的文章。

用心

爱心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掌握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2.借鉴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学以致用。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

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人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教学媒体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歌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设计(二):

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文体委员指挥全体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设计(三):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设计(四):

由欣赏黄河的录像、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后感。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以下文字摘自《黄河大合唱》,选自光未然的《〈黄河〉本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子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黑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流(zhuó)狂澜(lán)山巅(diān)屏障(zhànɡ)澎湃(pài)哺育(bǔ)九曲连环(qū)

2.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内容研讨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l: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

生3: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渭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多媒体显示: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的桂冠。

明确:(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用心

爱心

专心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

生3: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此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差决定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生6: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教师总结: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颂》,教师播放《黄河颂》音乐。

六、延伸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 哺育各族儿女; 涛声回荡在天外。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从雪山走来,你用健美的臂膀, 你用纯洁的清流,我们依恋长江,春潮是你的风采; 挽起高山大海。灌溉花的国土; 你有母亲的情怀。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用磅礴的力量,惊涛是你的气概。巨浪荡涤着尘埃;推动新的时代。你用甘甜的乳汁, 你向未来奔去,我们赞美长江,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2.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的民族的屏障。(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4.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学生思考,明确:

1.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2.(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2)屏障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3)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3、4略。

七、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6

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3、品读课文,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课前准备:搜集阅读关于航天探索的资料。教学步骤:

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再次认识这些真正的英雄。

一、整体感知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录象或范读),整体感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后归纳,用100字左右文字写出。(教师提示:哀悼遇难的英雄;颂扬人类探索的精神;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激励继续探索。)

(2)在听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你记住了哪些感人的话?组内交流谈一谈。

(3)演讲稿表达了里根总统怎样的感情?(教师提示:悲痛,哀悼,敬佩。)

2、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1)理清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变化脉络。(教师提示:前半部分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部分表达继续探索的力量。)

(2)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前四节表达哀痛和颂扬之情;中间追忆英雄的故事;后八节号召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3)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来一一追忆几位英雄?(教师提示:通过回忆他们的点滴事迹,颂扬他们的英雄行为;借他们的事迹鼓舞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信心和勇气;表明总统对他们非常熟悉,增强演讲感人的力量。)

3、(1)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教师提示:1)、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2)、这里所指的美国精神,已不仅是指美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人类无畏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二、品读文章

1、再仔细品读文章,从文中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你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背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这些句子随时都能激励自己。

(教师提示:不求答案一致,但“研讨与练习”二中的几个句子应该进行分析。)

三、作业布置

课外查找关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的材料,访问美国宇航局网站,综合课文读后的感想,自由命题写一篇随笔。教案001 2005年9月1日22:15:5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和交流各种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感受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与成功,并在演讲词的换角度改写中体会航天事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课前准备:收集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资料。教学步骤:

导入:2004年1月3日,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美国的太空活动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印证了一句话:人类每前进的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的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就让我们随着里根总统的演讲,来回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的悲痛吧。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资料: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别是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罗纳德•迈克奈尔和格雷戈里•贾维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2、模拟总统角色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1)总统对英雄的感情是怎样的?划出有关语句来说明。(2)总统对这些英雄是怎样高度评价的?划出有关语句。(3)总统希望通过演讲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提示:表达哀悼,安慰家属;追忆英雄,颂扬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人心,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展探索研究。)

3、综合思考,小组讨论:说说失败对航天研究的影响。(教师提示: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美国的影响;要辨证地分析看待航天研究中成功与风险并存的现实情况。)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分类交流各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根据各国航天科技的对比,讨论航天事业(成功)对于国家(可重点结合本国谈)的核心意义。3、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预定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着陆。请你自主设计写作一篇演讲稿,用在庆功大会上演讲,借鉴、体现出《真正的英雄》中的好的写法,字数不限。

三、布置作业

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资料平台】

1、《航天史上最悲惨一日:人类最早航天飞机爆炸》、《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为全人类利益而献身的宇航员致敬》、布什的演讲稿等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报道材料。

2、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材料。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交织的一种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穷快乐,认识到学习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过程与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辨证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任职内驱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辨证得客观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并能够正确对待。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 第一框 学习新天地

导入:

教师:开学两周了,你们是否适应了中学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学生可以谈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比如对学校的、同学的、集体的等等。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中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感受到中学生活的快乐中也不免会有一些疑惑,特别是刚才一些同学谈到学习生活中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有时让我们很不适应,如何来解决这些来自学习上的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学海任我游”

板书——“学海任我游” 有人说学习是枯燥的,有人说学习是让人愉悦的。学习的甘甜正是来自于我们面对困难,不断解惑后的喜悦。下面我们分成小组,把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写出来。

活动:“烦恼大本营”

要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

内容:将进入中学后学习上的烦恼写出来,归类。让班长或者课代表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烦恼主要有:1.自己努力了,成绩没提高; 2.学习时间,精力集中不起来; 3.课上听懂了,可作业不会做。4.不知道怎样记笔记; 5.英语单词记不住。……

总结学生的问题:1.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2.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习效率低……

教师:遇到这么多烦恼,如果不解决,会影响我们以后的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班中一定有很多同学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建议吧。

活动:学习加油站

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解答刚才大家的困惑。可针对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记住单词,怎么学好数学等,也可以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于记忆:奇妙的记忆术

学生谈自己如何记忆的,一个学生介绍“爱宾浩斯 ”遗忘曲线,一个学生谈自己整理的有关记忆的方法。内容如下:

下面是有关记忆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1. 给自己规定记忆的任务,明确记忆的目标,提出记忆的要求,这是有意记忆的首要条件。认为“书上一切都有,何必去记”,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意识地记住; “一切都很重要,一切都要记住”,实际上做不到,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也失去了记忆的目标; “一次不可能记住,以后慢慢会记住的”,总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眼下的时间却放弃了,以后也是一句空话。提出了记忆任务,就要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

革命老人徐特立,43岁才留学法国。刚去时,他对法文一字不识,于是他计算,一天学记一个单词,一年就是365个,七年就是2555个,可以粗通法文;如果一天学两个词,46岁就可读通。他说: “纵然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两个字也不能的。”如果说记忆有诀窍,那么,老老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记,这就是首要的“诀窍”。那种认为只要掌握某种神秘的“记忆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一切的想法,显然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即使你当时背得很熟,也不会 保持很长时间。《学记》中就这样说: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记问之学,指的就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通向记忆的坚实途径。

3. 用思考加强记忆强度。长久而反复的思考,会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造成神经细胞兴奋的固定联系,留下深刻的痕 迹。有一段话说得好: “给学生现成答案,就像沙滩上的脚印;经老师点拨,同学自己寻找到的答案,如同巨石上的雕刻。”思考,要付出你的心血,特别是当你百思不得其解时,虽然这种思考是很辛苦的,但它所带来的,却是领悟的欢乐,那豁然开朗时的高兴是难以形容的。在一“苦”一“乐”,“苦尽甜来”之后,你所学的东西能遗忘吗? 4. 在记忆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回忆。

曾有一位中学生,他记忆东西非常快,一般3到5遍就可以记住一段文章。其中奥妙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每当他拿到所要记忆的材料看过之后放到一边,试图回忆所记内容;接着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没有记熟的内容,这样反复两三次记忆,基本上完整地记住了所学的内容。这位同学采用了一个重要的快速记忆方法,这就是不断地尝试回忆。研究和实验都证明,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不要拿到材料就只顾没完没了地机械重复。学学这种方法,它会使你的记忆效果迅速改观的,不过,在每一遍尝试回忆时一定要给自己提出任务。带着任务去记,才是有的放矢。

5. 及时巩固。

知识并非一劳永逸地保留在你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头脑中记着的内容只能越来越少,减少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以往规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与遗忘做斗争的任务,这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在遗忘之前,及时地复习巩固你所记的内容。一般来说,复习可以安排在下述时间:{己忆后的两个小时,记忆后的一天之内,记忆后的第二天,记忆后的第一周末,记忆后的第二周,记忆后的一个月之后等,这样的复习巩固就会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以上内容,由学生制作成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 第二框 享受学习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美丽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四季?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3.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

4.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简单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你们都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呢?(课堂、电视、课外书……)

无论是那种途径,都是通过学习学得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以后也将不断的学习下去。在我们这十几年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一定对学习有着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咏叹一下学习。

(二)新课 1.咏叹学习

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样来咏叹学习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时读书乐> 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呢?

引出读书有苦有乐,到底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呢? 2.自由辩论:学习中苦大于乐VS学习中乐大于苦

总结陈辞:是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后甜;苦中有乐。我们学习中的苦是暂时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困苦会烟消云散。

让我们一起喊出“快乐学习吧!”

3.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讨论着学习是乐还是苦的时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却有人发出了“我要读书”的呐喊。

A.多媒体出示《我要读书》的图片资料(见课件)

讨论:1.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同龄人失学或面临失学呢? 2.请同学们想象失学后生活的种种遭遇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遗憾。3.请大家谈谈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B.看相关链接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结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C.看漫画:放牛娃的理想 说说你的感受

(三)作业:根据图画和这节课所学的,结合实际,写一点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注:

1、表格和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但不可把某一个项目调没了。

2、如果本节课采用课件上课,但教案仍应有。

3、凡采用电子稿备课的,如没有按本表统一的格式,检查将作无教案处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8

1、学生能自己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以及如何表达出这份热爱的。知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与众不同。

3、能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充满愉悦的事情。

4、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文章3、4、5、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阅读的痴迷。

【教学难点】

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话,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课文: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书:

第 1 页

读书:“香烟人”画片、真正的连环画、文化站的图书、中外名著、作文。

3、这篇文章作者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她是怎样把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表达出来的?

三、研读重点,体会写法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3~6小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黑板的相应地方写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废寝忘食。

(这一部分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读读说说,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4、5、6三小节。)

2、第三小节交流,引导学生从“美差、抢、眼羡、卖力地呐喊助威、饱览”等词感受体会。

3、师生合作运用“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等词语复述3~6小节的内容,再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痴迷:

⑴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只要„„我就„„那些书有时让我„„有时让我„„有时我读得很快„„有时书中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

⑵ 是啊,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我都看得()。他们让我(),他们让我(),他们让我(),他们让我()!我完全地被书给征服了!

师:正是有了这份牵挂、这份痴迷、这份如饥似渴的醉心阅读,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我得到了报偿和赞誉。并且我还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4、略读8~14小节:

⑴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怎么悟出的?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鲜味”指的是什么?

⑵ 作文,要真情实感„„创造:

怎么悟出来的?怎样做才会得到呕心沥血的创造呢?

师小节:是啊,作者的成功离不开书籍的帮忙。因此,当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愉悦之情充满了他的心房!师生一起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第 2 页

五、出示范文,尝试学写读后感

六、提升认识,指导实践

齐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课。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9

(一)一、填空

二、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口里填数字 9○□=13 12○□=5 7○□=14 11○□=11 6○□=13

三、应用题

(1)小明要做14朵小红花.做好了7朵,还要做几朵? 算式:______(朵)答:还要做□朵。

(2)商店有熊猫玩具11只,卖掉7只,现在有多少只? □○□=□(只)口答:现在有____只。

四、列式计算。

用心

爱心

专心

参考答案

一、4, 6, 9

二、9+4=13,12-7=5,7+7=14,11±0=11,6+7=13

三、(1)14-7=7,7(2)11-7=4,4

四、①16-7-5=4 ②5+4+7=16

用心

爱心

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13-512-615-79+8

11-714-614-816-7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上一篇:沟通口才训练下一篇:行政部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