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寄情作文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托物寄情作文(精选15篇)

托物寄情作文 篇1

梅花身姿优美,香气袭人,花儿更是惹人喜爱,有的白里透红,犹如刚摘下来的苹果;有的白似瑞雪,就象少女的脸庞;有的红似火,热情奔放。它们香气沁人心肺。在同一棵梅树上,可以看到各种梅花的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有的才含苞欲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梅花已盛开许久,粉红可爱。

在北风呼啸的时候,梅花却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时候

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神为世人所尊重。梅花以它的坚强,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向上的精神。

啊!梅花我赞美你!,梅花

托物寄情作文 篇2

一、利用多种途径, 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进行写作的基础, 只有学生对写作有兴趣, 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的写作。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整堂课都是在讲述, 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 根据教师的要求就开始作文的写作。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的单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 不容易对写作产生兴趣。在作文的写作教学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教师就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写作目的进行明确, 并且正确对待作文的写作。作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一切的科学成果都和写作息息相关, 认识到写作对他们的重要性, 从而让学生从心里对作文的写作进行重视。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只有对作文的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够写出更好的作文。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采取多样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 例如对话式教学、演讲、辩论赛等。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之后, 才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情附加到文字之中, 使得作文更加具有情感。

二、增加素材积累, 进行大量阅读

学生在进行作文的写作时, 往往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优秀的句子素材而使得写作困难重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优秀文章的阅读, 不断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是积累素材的最好途径, 只有具备丰富的素材, 才能够在写作中进行感情的倾吐, 使得文字和句子具有感情。写作出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平时大量的阅读, 阅读和写作之间是密切联系的。阅读是一种习惯, 写作也是, 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够主动地进行大量的阅读, 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因此,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 引导学生进行更多优秀素材的积累。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 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之后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并且将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 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的差,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作文理念求新、务实

随着学生接触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 在进行写作的时候, 难免会将作文写得比较功利化, 使得写作出的作文变得假、空、大。在目前的教学中, 教育理念已经变成了以人为本, 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 自由地进行文章的写作。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 应该将写作的题目、立意、选材、语言或者形式进行创新。为了让学生的写作文章变得更加的新颖、务实, 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进行作文的写作, 而不再是被动地以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而写作。其次就是对学生的写作心态进行改变, 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写作,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资源, 让学生的写作难度得到降低。最后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 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己写作想法的交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求新、务实, 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文的文字或者句子中, 使得作文更加的具有情感。

四、优化作文修改功能, 充分利用作文评语

在作文教学中, 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作文的批改。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写作中的一些不足, 为以后的写作教学提供帮助。作文的批改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和写得好的地方, 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批改、反馈的过程中, 能够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对作文批改进行优化, 将批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文的写作情况, 进行批改的分层, 第一个层次就是学生自我的修改过程, 通过自我阅读对文章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点评。第二层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互评。第三个层次就是全班群评, 多角度地对作文进行评论。教师对作文总结出的评语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写作。

以景写人 托物寄情 篇3

一、以景写人 含而不露

在叙事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常用来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首段通过叙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变化,描写了作者生活与读书的具体环境。先前既破且漏,光线阴暗的百年老屋,“稍为修葺”,便“室始洞然”。室内“借书满架”;室外“杂植兰桂竹木”。书香竹韵,春兰秋桂,暗示着主人品性的清雅高洁。白日里,“庭阶寂寂”“万籁有声”“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以万籁有声反衬庭阶无声,动静结合,更令人心旷神怡。小鸟啄食,人至不去,惹人怜爱,又平添了许多生趣。月色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月白风清,竹影婆娑,兰桂飘香,语言清新,意境清幽,如诗如画。这段文字采用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室内室外,白天月夜,处处用笔,犹如信手拈来,不着痕迹,使人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刻画了归有光温文尔雅、好学深思而又鄙弃世俗、洁身自好的儒雅少年书生形象。作者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流露出“可喜”的情调,却又不见一个“喜”字,达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在结构上,既和前文项脊轩的破陋不堪形成鲜明对比,又和后文叙述人事变迁的悲剧氛围产生极大反差,情感上相反相成,对立中见统一。

二、托物寄情 语浅情深

篇末附记中写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只此一句,独立成段,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感慨遥深。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仿佛当年亭亭玉立的伊人,如今物是人非,怎不令作者黯然神伤?遥想过去,项脊轩中,妻“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恍如昨日。而今妻亲手种植的枇杷树早已亭亭如盖了。睹物思人,阴阳两隔,岂不令人肝肠寸断?当年苏东坡悼念亡妻时曾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正是此时归有光手抚枇杷树,百感交集的心理写照,再加上家庭的败落,科场的艰难,世事的变幻,已过而立之年的归有光一定也是“无处话凄凉”了。篇末只此淡淡一句话,却将由回忆引起的生活无奈与人生苦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这些平常语句,有了前文倾情铺垫,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强调了一个“悲”字,在内容上,呼应了前段项脊轩中夫妻共度的幸福时光;在结构上,又以含蓄深沉的笔调,绾合了全篇,深化了全文悼亡念存的主题思想。

综观这两段文字,一详一略,一喜一悲,首尾呼应,高度概括了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历程。写景状物,细腻生动而又委婉含蓄,达到了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感受的真切和表现生活时精心提炼的功夫。有人评价归有光的文章:“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王锡爵《归公墓志铭》)本篇中作者着意描绘的少年时读书的项脊轩与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是最好的例证。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堪称一篇文质兼美的写作范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写真情文章;还要善于借鉴本文精巧的结构,布局谋篇,加强教材与写作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托物言志作文 篇4

它就是蜡烛。

蜡烛的长相十分普通,十分不起眼,加上现在有了电灯,它便渐渐被我们冷落了,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扔在某个角落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它始终没有再次戴上那顶金帽子,没有再为我们做出贡献,它的身上有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们也没有注意到,没有给它擦洗身体,就这样,它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摆设。

有一天晚上,我正赶着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头顶上的大灯照在我的作业本上,作业本上的一切我都看得一清二楚,使我做作业时倍感轻松。

突然,电灯灭了,没有任何心里准备,光就消失了。一瞬间,周围一片黑暗,和我们家相邻的几幢房子里也是一片漆黑,没有一丝丝的亮光。这一大片黑暗告诉我:停电了!

这可怎么办呢?没有光我可怎么做作业呀?不做作业,明天会被老师批评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多难为情啊!

我想啊想,忽然想起了蜡烛,对了,蜡烛也能释放光芒!

我立马冲出房间,在放蜡烛的地方不停地摸索着,没过一会儿,我摸到了一根矮矮的,白色的蜡烛,立刻用火柴将它点燃了。

小小的蜡烛静静地站在我的书桌上,用它头上的那小撮火焰照亮我的作业本,让我能够继续做作业。一阵微风吹过,烛光抖了抖,蜡烛流下了一滴眼泪,也许是因为自己终于派上用处而激动地流泪了吧。在蜡烛的帮助下,我做完了作业。

电来了,蜡烛已经几乎烧光了。我十分感激蜡烛,如果没有蜡烛,我根本做不完作业。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很平常,但却有很大的作用。

托物言志作文 篇5

它浑身上下长满刺,不象花儿那样美丽。但它做出了花儿所无法比拟的贡献:入药、做菜、净水。最可贵的是他呈现给沙漠过客的生命的绿色,生存的期望;供给饥渴难耐的沙漠过客甘美的汁液。花儿呢?花开时鲜艳美丽,花落时残花败柳,徒增伤感。昙花一现,虽然美丽异常,但生命确是如此的短暂。

仙人掌就像那田间的农民,不怕风吹日晒,在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而花儿则像是一个千斤小姐,每日都在温室里享受着无风无雨的生活,吸吮着甘露,吸收着养料。偶遇风吹雨打,就会立刻败下阵来。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环境恶劣,但它照样四季常青;花儿生活在温室,和煦的阳光,甘美的雨露,照样留不住短暂的灿烂。

我们个个都是独生子,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个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应对困难与挫折,知会退缩不前。我们要学习仙人掌的精神,应对肆虐黄沙,恶劣环境,不言屈服的精神。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自于困难与挫折,正如菜的味道来自于调料一样,平淡的饭菜是不可口的,平淡的人生是不精彩的。生活因为有了困难与挫折,才变得多彩。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决不轻言放下,应对挫折决不灰心,风雨过后,迎来的将是绚丽的彩虹!

托物言志作文 篇6

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托物寄情作文 篇7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中, 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这两个概念使用的频率很高, 但有些学生却常把二者混淆起来, 甚至有些教师有时也分不清这两个概念。二者同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都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寄寓某种情感, 那么, 它们又有哪些细微的区别呢?

一、从内涵理解上来看, 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内涵易于理解, 而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内在含义却委婉曲折

要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 无需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经历及特定的环境, 往往只需明确所咏之物 (意象) 的特点即能揣摩到作者的用意, 其目的是为某种情感或哲理寻找寄托的载体, 形象地表现出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借秋风。”这里物象 (蝉) 的自然属性很容易把握:生性高洁, 啜饮清露, 居高声远。作者借咏蝉所抒发的情感就是:贤能之人, 并不需某种外在的凭借, 自然能声名远扬。这种物象的自然属性与诗人情感的内在联系和推断是很明显的, 所咏之“志”往往在字面上就有所提示。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 是含蓄深沉的, 它着重于阐明内在含义, 对内在含义的理解, 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所描绘的特定环境和具体形象, 而且这种内在的含义一般不出现, 需要读者展开联想才能委婉、曲折地表示深远的思想意义。如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要想得知“菊”的象征义, 非得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不可, 非得对诗中的一些形象展开联想不可:诗人郑思肖生活在宋元之际 , 这首诗写于宋亡之后, 文中的“百花”象征丧失民族气节, 依附新朝的人们;“疏篱”象征恶劣的政治环境;“抱香”寓指坚持民族正义;“北风”象征元朝统治者。这样一联想, “菊”的象征义就明确了, 它象征着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再如, 鲁迅《药》的结尾、茅盾《风景谈》的结尾, 整个段落是象征。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二、从形式运用上来看, 运用托物言志侧重于形似而抒情, 而象征却重在神似而明理

托物言志的特点是由实到虚, 由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 (情感、意趣) , 不苛求“神似”, 只在乎物之特点与人之情感的相通。如梅花, 它最先开放、傲雪斗霜 (自然物性) , 表达着敢为人先, 不畏权贵的情感 (意趣)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写梅花因风布远, 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梅花反映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言浅而意深。

象征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某一特定形象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 特点也是由实到虚, 以物示义, 但却苛求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神似”。如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萧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中“早雁”象征了遭射四散, 流离失所, 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表面写“雁”, 实际句句写人, 婉曲细腻。

三、从运用范围上来看, 二者也有细微的区别

寄情山水印象视觉 篇8

山水画中的白瓷

一走进学院大门,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一个白色的楼群。她就像一件瓷器,静静地躺在这精美的山水之中。教学楼、宿舍楼、阶梯教室、礼堂,都是白色的。与其说她是一所学校,不如说她是一件洁白剔透的瓷器。静静欣赏,别有一番风味。与其说她是艺术的发源地,不如说她原本就是一件艺术品。

“凹”字型的教学楼

学院的教学楼,并非摩天大楼,其造型是“凹”字型,凹口处是个圆形的喷水池,显示学院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多样建筑风格,朴素,简洁,厚重与气势磅礴,三层连接式的楼栋设计,其突出物是中间二楼的平台,具有欧式风格的护栏,三个出口楼梯连接各栋楼层,正面出口是一个拱形物,刚好衬托一楼的喷水池,实属个性独特的创意设计,外墙面以简练的白色系,成为仿古典主义的风格建筑。

半弧形的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教学楼和5号楼的中间,是一个半弧形的建筑,不要看其外观朴素,它可是“多功能”楼呢。楼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雕像,和一个树藤制作的装饰品,再往里走,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学生摄影作品,这就是学生的摄影展厅,旁边有摄影棚,黑白与彩色暗房。走到二楼,左边是周宁院长的个人摄影展厅,右边是行政办公室和会议室,墙壁装饰着学生们的各类获奖作品,起到点缀效果。

犹如明镜的七星湖

走进学校的大门,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波光粼粼犹如明镜的七星湖,芦苇点缀,宁静悠然。驻足七星湖的起点,能看到湖的转折处,立着本校的校训“精艺创新,追求卓越”。

让人着迷的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是学院的一项特色专业,高尔夫球场更是让人着迷。这样的一项贵族运动被搬进校园,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精彩的校园生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气质。你是不是等不及想加入进来,挥一杆好球呢?

阳光路上与你同行

学院教学条件优越,从英、美、德、意等国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建成了摄影棚、黑白与彩色暗房、苹果设计机房、动画制作机房、非线编辑机房、灯光素描室、数字化语音室和录音室、网络机房、影视观摩厅、演播厅、展厅和高尔夫练习场、国际艺术展厅等专业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铺垫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重难点:

1、要选好所托之物,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绘。

3、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大屏幕出示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教师提问:这两句诗经常用来赞美哪一类的人呢?

生作答:老师,比喻教师辛勤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常用来比喻老师的工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蜡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思考回答:无私奉献。

3、大屏幕出示三组词:蜡炬,无私奉献,老师。学生思考其对应托物言志中的哪部分。

4、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大屏幕出示。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有位同学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了篇作文,请大家看看,他所托之物所言之志你读得明白吗?如读不明白,能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吗?

学生习作:伸出美丽

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 ① 所托之物——根

② 所言之志——?

③ 只描写了花,没有描写根,想通过分析根的外形特征,从而展示其内在品质这种方法行不通。④ 看不出人与根的相通之处在哪里

4、教师指导:写托物言志的散文或记叙文首先必须有所托之物,然后紧扣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进行描写,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使物和志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三、要点点拨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文,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要明确地提炼出所言之志,切忌志趣含混不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心聪明的你,常常会对某一事物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如,“尺子——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很有限”;“板凳——一生默默奉献,却在支离破碎中结束了自己生命”;“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这些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和思考,从某类事物的背后所提炼、升华出来的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就是“志”。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志趣以及是欣赏、热爱、赞美还是厌恶、讥讽、鞭打的态度,是写好这类作文的第一步。

2、要选好所托之物,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并紧扣所选之物抒发情感,切忌无病呻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之后,还必须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恰当地抒发情感。如“竹子”,它的特征是“常青”、“有节”、“空心”,人们就抓住它的这一生物形态特征,赋予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并把它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岁寒三友”等,借以歌颂那些具有挺拔坚韧、宁折不弯、虚心上进气节和品格的人们。当然,竹子的另一生物习性或特点是“有一棵就会衍生出一大簇,漫山遍野地疯长”,这就有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诗句。那种随处乱生、侵蔓庭园的“恶竹”实际上象征了作者所痛恨的小人。从这也以看出,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生活阅历以及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和习性,会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都必须牢牢把握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和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立意,所抒发的情感才能真实可信,才能打动人,给人以启迪。

3、要对事物进行恰当的描绘,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切忌油水分离。托物言志作文出彩的关键在于描写,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善于细心地“观察”,找准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所托之志之间相通、相似的地方,然后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情感,为言志铺路架桥,使物和志水乳交融,有机结合。上面所引的文字就是很好的例子。咏物是为了言志,言志借助于咏物,志与物相称,才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体悟生活,形成见解,是一个由形象、具体到概括、抽象的思维过程,也是提炼“志”的过程;意欲言志,假托某物,是一个由概括、抽象到形象、具体的过程,即写作的过程,两者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其实,托物言志类作文的写法就这么简单。说了这么多,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有所感悟,也一定有了提笔要写的冲动,那就趁热打铁,展示以下你的才艺如何?

四、拓展延伸

任选一个物体,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150字左右。

1、教师提示几种事物供学生参考。(幻灯片投影出示图片)白杨、竹子、落叶、小草

2、学生写作。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写作。

3、学生习作班内交流。

学生写完后让学生在班内朗读自己的作文。

4、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我评价,说说所咏之物与所言之志。然后其他同学评价。

五、布置作业

学生将自己上边写的作文加以修改扩展整理,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托物言志小草作文 篇10

热气炙人的夏天,大地像个蒸笼,要把一切都蒸熟似的。树木和花儿都懒得一动,只有小草咬紧牙关抗争着,绝不低头。呀!暴风雨来临时,这对绿树红花来说是个莫大的灾难,树干被刮断,枝折花落。暴风雨过去了,树儿和花儿都垂头丧气。唯独小草更加苍翠,更加充满生机。真想不到,那小小的草儿竟有如此顽强的抗争力!寒气袭人的隆冬,小草也渐渐入睡了。我真替它们担心,担心它会被冻死。一阵春风把小草从梦乡唤醒,小草又一次回到人间了。这使我感到惊喜,小草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对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草生长在石头缝里,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生长在荒原滩涂,它的生命是那么顽强。有人做过实验,把一块石头压在草籽上面,想着这株小草会死掉,没想到小草竟然倔强的站了起来。

其实小草也是有为人类默默奉献的品格。

它在草原上任由着牛羊踩踏,任由牛羊啃食,让牛羊个个心满意足,却是牺牲了自己。小孩子在草坪上蹒跚学步,一步步摇摇晃晃的走在小草上面,小草是多么难受啊!小孩子摔倒在软绵绵的小草身上,也许不会觉得很疼,可是小草是痛苦的啊!

传颂尧舜 牡丹寄情 篇11

尧舜千古传颂,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寄情于牡丹,本着传承、发扬牡丹产业的愿景,依托菏泽市政府及牡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投资20亿元兴建了占地面积2000亩牡丹产业园,建成集现代化生产、生态园林、牡丹文化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产业园区,具有世界领先的研发、生产水平,是全球最大的牡丹综合产业配套工程,它将承载牡丹全产业的伟大理想。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园内,详细调研了牡丹产业化工作情况,就牡丹籽油的效用进行了多方面了解。牡丹籽油是利用牡丹籽提取的木本植物油,已于2011年3月22日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油用牡丹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菏泽得天独厚。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人力、物力、财力,瞄准世界一流,制定公司蓝图目标,设计远大发展战略,科技研发水平国内遥遥领先,以打造“国际最大的牡丹生态观光区、全球最强的牡丹产业研发区、世界最全的牡丹产品加工区”为发展目标,在现有年加工5万吨牡丹籽的基础上,新上一条年处理30万吨牡丹籽生产线,达到年35万吨牡丹籽的加工能力。

以牡丹籽油加工为龙头,延伸整个牡丹产业链,产品涵盖牡丹油、牡丹酒、牡丹茶、牡丹营养食品、牡丹软胶囊保健品、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7大类牡丹系列,牡丹深加工延伸到医药化工、日用化工、无公害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工业旅游、工艺美术、生态保护、畜牧加工、食用菌生产等10大领域。这些产业链项目到2017年建成达产达效,打造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百亿高新技术牡丹产业示范园,做牡丹产业的领航者,争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加快科技研发,提升产业进度

“为保证牡丹产业链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5个部、2个分支机构。在全国高薪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并加紧与国内外各大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公司副总经理陈利民说。在技术研发、市场销售、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等方面与国内外有实力企业、机构进行合作,以加快整个产业化的进度。例如,公司化妆品与世界前3名的德国原料企业德志馨进行配方技术合作,香料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三井物产进行技术合作等。

托物寄情作文 篇12

关键词:剪纸,历史,审美特征,寓物寄情

中国传统文化重“含蓄”, 很多艺术形式都用委婉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丰富的含义, 剪纸便是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的长命百岁、佛祖保佑、多子多孙、婚姻美满、年年有余等是剪纸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所在, 美丽的窗花、婚礼的喜纹、精致的饰品都因为剪纸艺术升华了喜庆美满的氛围。

一、起于东汉、兴于明清的剪纸艺术

剪纸是所用工具、材料最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它伴随着年节、喜庆节日等风俗活动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在中国至少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创作往往是一代传一代, 不断修改、充实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所以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

剪纸手工艺术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纸张发明之前, 人们运用薄片材料, 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 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树叶上剪刻纹样。而真正意义上的剪纸, 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到了唐宋, 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宋代造纸业成熟, 纸品名目繁多, 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 贴于窗上的“窗花”, 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 并达到鼎盛。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 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 以及刺绣的花样等, 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 美化居家环境, 如窗花、柜花、喜花, 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二、剪纸的寓物寄情

因剪纸制作简单, 创作具有广泛性, 创作者以农村妇女为主。因此, 剪纸的题材大多与妇女关心、向往的事物有关。看似信手拈来的图案, 对她们而言, 是深有讲究的。剪纸图案有:四灵 (龙、凤、麒麟、龟) 、四兽 (狮、虎、象、豹) 、岁寒三友 (松、竹、梅) 、四君子 (梅、兰、菊、竹) 及灵芝、海棠花、八仙、门神、寿星、招财童子及琴、棋、书、画、佛八宝、道八宝, 八吉祥 (盘长、金鱼、白盖、法螺、法轮、宝伞、宝瓶、莲花合称八吉祥, 是佛家八宝) 等;除图案讲究外, 文字也是刻意追求吉祥向往之意。剪纸文字一般有:福、禄、寿、喜、宝、万及“四季发财”、“万事如意”、“春福满堂”等词语。

民间艺术讲究的是“画中要有戏, 百看才不腻”。画面讲究“有看头, 有讲头”, 有的抓住故事情节铺展开去, 有的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 顾盼流连、转侧含情, 有的采用程式化的典型动作———功架来传神, 有的则以极简练的手法刻画出生动形象, 还有的在情节处理、人物描写甚至环境道具、花鸟虫鱼的表现上都有一定的寓意能引人作丰富想象。所以, 寓物寄情在民间艺术中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大致有以下几种。

佛手、桃、石榴。佛手, 在民间美术中常常寓意为幸福。桃, 象征长寿。石榴, 象征多子多孙。佛手、桃、石榴象征幸福和长寿。

梅花。梅花分五瓣, 梅花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种福。

五毒。五毒是蟾蜍、蝎子、蜥蜴 (壁虎) 、蜈蚣、蛇。在民间, 每到阴历五月初五, 人们要在房前屋后撒石灰、燃艾蒿 (一种气味极呛的草药) 、喝雄黄酒和贴刻着五毒的剪纸。姥姥还要给小外孙穿绣着“五毒”的背心。人们希望借这五种虫, 以毒攻毒, 驱病消灾。

松树、仙鹤。松树、仙鹤用来比喻长寿之人, 有松鹤延年一词。

龙、凤。龙、凤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 龙为雄、凤为雌。如《龙凤呈祥》中有龙凤、祥云。寓意吉祥如意。

双钱。双钱谐音“双全”, 常和蝙蝠、寿桃连在一起, 如:福寿双全。

鹿、鹤。鹿借“陆”之谐音, “陆”、“六”同音;鹤谐音“合”, 鹿鹤谐音“六合”, 六合者, 天、地、东、南、西、北。如《六合同春》画鹿鹤、两枚 (一双) 铜钱 (与生谐音) 组成, 寓意为封官晋爵, 高官厚禄之意。另外, 鹿又谐音“禄”, 鹿与喜鹊画在一起, “鹊鹿”谐音“爵禄”。

鸡。鸡借其谐音“吉”, 寓为大吉大利。所以在民间美术中凡涉及吉祥如意的主题时往往画上鸡的形象, 以示吉祥。另一方面鸡喻天、喻阳, 为男性, 如当代陕北民间剪纸中常见的“鸟衔鱼”图案, 作为新婚喜花剪纸。以鸟或鸡喻天、喻阳;以鱼喻水、喻阴。寓意男女相交、天地相合、阴阳相谐、化生万物、子孙繁衍、生生不息。作为葬俗剪纸, 则喻天地相通、阴阳相会、生命永生、灵魂通天。

象。象与青狮共为祥兽。象又作“万象”之意, 所以有“万象更新”一词。

蛇。古人说蛇有灵性, 为神明。相传人祖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状。在北方农村, 老房子里有蛇是不许打的, 怕冲撞了“神”。

兔。因其为嫦娥怀中之物, 象征女性。如《蛇盘兔》作品, 就是根据陕北农村谚语“蛇盘兔, 必定富”制作而成。意思是属兔的和属蛇的结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象征幸福吉祥。

蝙蝠。蝠与福同音。如《五福捧寿》, 五只蝙蝠绕着“寿”字, 五福指寿、富、康、宁、攸好德, 考终命, 寓指人们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康健, 平安幸福。

如意。如意原是佛具。在民间艺术上寓意为万事如意。如《事事如意》“柿”与事诣音, 画两三个柿子 (事事) 、如意。是寓万事如意, 一帆风顺。

喜鹊。相传闻喜鹊声, 将有喜兆降至。

鸳鸯。比喻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

比翼鸟。比喻夫妻恩爱、和谐幸福。

鲤鱼。用鲤鱼比喻龙。

鲶鱼。借其谐音“年、余”。如《连年有余》, 画中常是一个体态丰腴、神采奕奕的胖娃娃手持莲花, 怀抱金色大鲶鱼。意指希望家里人丁兴旺, 丰盛有余。

白头翁。意为成双成对的老人。

羊。《说文》:“羊, 祥也”。羊谐音“祥”, 所以在民间美术中大凡涉及长寿之人。

牡丹。花中之王, 国色天香, 比喻富贵荣华。

玉磬。古代打击乐器, 形同曲尺。谐音为“庆”。如《福善吉庆》画面上三个娃娃坐在一起, 一个以扇戏蝙蝠, 一个肩扛桔枝, 一个手持玉磬, 以蝠、扇、橘、磬, 谐意为福善吉庆, 寓吉祥富贵之意。

三、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剪纸艺术折射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风貌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 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 生生不息。最初是民间祭祀活动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 后来题材更加宽泛, 由于地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不同, 不同时代的民间剪纸艺术也呈现出手法不一、风格各异的特点, 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幸福的追求。无论是工细或粗犷的优秀之作, 都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 重意象而不拘泥于具象, 有的注重变形和夸张, 却不失民族及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 变形而不怪诞。

2. 剪纸艺术洋溢着不同地域的审美风情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以鲜明活泼的乡土色彩、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质朴纯真的田园风格, 体现中国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剪纸艺术扎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 像一面镜子, 折射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

3. 剪纸艺术展现着不同事象的审美风韵

乡野寄情作文800字 篇13

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唧唧喳喳的雀儿唱起了新歌,公鸡不甘寂寞的加入合声,这动人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人们,也唤醒了沉寂的村庄。河边的柳树垂首梳妆,嫩绿色的枝条点起朵朵水花,在太阳光的折射下犹如一朵朵七彩的琉璃花。两岸的河埠头上挤满了洗衣、淘米的阿婆阿公,打招呼声、玩笑声此起彼伏,随着流淌的河水传得很远很远……

午后,姨婆家的小黄狗咬着我的裤管,诱我一起去撒欢。绕过蛱蝶纷飞的菜园,是一大片叠翠幽深的竹林,枝干修长,亭亭玉立,竹子虽然婀娜多姿,却又凌风傲雨自强不息。铺满竹叶的地上冒着一顶顶缀有黄穗儿的褐色帽子,原来是破土而出的竹笋,它们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好奇娃娃,贪婪地吮吸着春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风中生长,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梦想着冲破云天,窥探宇宙。走出竹林,豁然开朗,一望无垠的田野种满了油菜花,大地似乎涂了一层厚厚的金箔,金光灿灿,耀眼无比。微风拂过,油菜花田就像金色的海洋荡起层层波浪。我不由自主地走进这花海,芬芳沁入我的心脾,金黄遮盖了我的眼帘,我觉得自己就像一片坠入花丛的水滴,渐渐地融化在这金色的世界里。

夕阳下,我追着水流回返。河湾里传来了渔翁的喊唱声,一艘小船荡荡悠悠地停在水中央,河里扑腾着鸬鹚鸟,鸬鹚鸟一抬头,渔翁的长杆就伸过来一勾,鸬鹚鸟便在渔翁的手里张嘴吐鱼。岸上炊烟袅袅,姨婆呼归声声,这一片鸬鹚西照,樯燕语、柳丝结……恰是最美人间烟火色。

托物寓意的作文 篇14

那副曾经是象征学识的东西,怎么现在却架在了可爱的学生的天真的脸上,在那副银光闪闪眼镜后面,我看到的却是一双双无奈的眼睛。你们戴上它后,就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活泼。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你们就不得不戴上了它,戴上了这束缚多多的手铐。素质教育的雷声在你们头顶上轰响,我却没有看见一颗滋润的雨珠落到你们干裂的土壤,只看见你们的思想被铐住了,你们的自由被铐住了,你们的童年也被铐住了呀!我什么时候才能将它从你们天真的脸上轻轻地解下呢?

我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有能力将它从你们的一生中解下呢?孩子们,视力模糊了,可以借助眼镜,观念模糊了,是否也应该戴上眼镜呢?

让眼镜挪位吧,给观念戴上一副清晰的眼镜吧。

★ 状物作文的写作技巧

★ 初中作文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作文植物

★ 托物言志作文500字

★ 初一作文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的作文

★ 托物言志小学生作文

★ 托物言志范文-竹子

★ 托物言志范文-竹子

托物寄情作文 篇15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自绍熙五年(1194年)被再次弹劾罢职以来,一直在瓢泉闲居。这首词就是为他在瓢泉所造的“停云堂”而作的题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和朱德才等编著的《辛弃疾词新释辑评》均认为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此时的辛弃疾61岁,壮志未酬,英雄迟暮,加上宦海沉浮,使他有了明显的出世思想。然而,他内心深处仍然激荡着一份忠贞的爱国之情,那份傲视古今的豪气也并未消退

这首词的词牌为“贺新郎”。浅夏的《如梦蝶恋花——词牌名的古典风情》说:“《贺新郎》的曲调要么凄郁,要么低沉,南渡后的词人最喜欢用它抒发内心郁结和豪气。”[2]P177谢映先《中华词律》谈及“贺新郎”这一词牌时说:“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后片各十句六仄韵,自第二句起一下句式相同。诸家句豆平仄颇有出入。大抵用入声部韵者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凄郁。增减有一百一十三字、一百一十五字、一百一十七字体。”[3]P775此词116字,押的就是上、去声韵,声情沉郁苍凉。

辛弃疾在题序中直接点明这首词是在“思亲友”,而且是在效法陶渊明的《停云》,辛弃疾的“停云堂”也是因为陶渊明的这首诗而得名。辛词中有九次以“停云”喻思念亲友。

词的上阙即从“思亲友”起意。“甚矣吾衰矣”语出《论语·述而》,词人的这一声长叹,是因为国家被侵,人民受辱,自己却只能退隐瓢泉,壮志难酬;这一声长叹,道出自己豪情依旧,却已英雄迟暮;这一声长叹,既饱含了他壮志无法得以实现的无奈,又凸显了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渊明神交的快意。缪钺《诗词散论》说:“余读稼轩词,恒感觉双重之印象,除表面所发抒之情思以外,其里面尚蕴含一种境界,与其表面之情思相异或相反,而生调剂映衬之作用,得相反相成之妙,使其作品更跻于浑融深美之境。”[4]P50出世与入世,在他内心激荡,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下文得以体现。接着,他叙述着自己交游零落、壮志难酬的感慨。1200年,好友朱熹的过世,更是让词人加重了这份孤独怅惘的情绪:一个“怅”字,极其传神地皴出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独与迷惘,充分体现了词作沉郁的意境。第三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了自己年老无成的忧愤。虽然忧愤,可是,他还能将“人间万事”都付之于“一笑”,试问这份豪情,古今豪放词家几人能及?苏轼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能泰然处之,表现出一种旷达超逸的情怀,洒脱从容地使心绪得以化解。(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而辛弃疾则不然,他在这种雄奇阔大的意境中,表现了自己的豪杰之气。第四句用《世说新语·宠礼篇》中王恂和郗超可以令晋大司马桓温喜的典故。这里的“公”既指桓温,又指作者自己。桓温三度北伐受阻,是因为他所在的衰微的晋室怕他功高盖主,有意欲代之的想法。辛弃疾所在的宋室也已经没落,大概宋主也和晋室有着相类似的考虑吧?而辛与桓温不同的是:桓温长期秉权,而且确实因意欲代主之志;辛则在罢官后寄情山水,不再追逐名利了。令桓温喜的是权欲,而令辛弃疾喜的是“青山”。“妩媚”,用魏徵事。(《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情是词人之情;貌为青山之貌。青山虽知音稀少,却有着高洁不屈的品格和峥嵘灵动的意气,所以辛觉得它“妩媚”;而辛也借青山那高洁不屈的品格,激励自己要有高洁之志和豪放之气。诚如其门人范开在《稼轩词序》中称许:“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所以“料青山”见他“应如是”,青山与词人在情感上有了共鸣,已经一而二、二而一了。

下阙借饮酒抒怀,着浓墨渲染词人清心淡薄的高蹈节操和超凡脱俗的狂放个性,点明了词人难觅知音的深层次原因。首二句化用陶《停云》:“有酒有酒,闲饮东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等诗句。辛词中大约有七分之一的词作涉及陶渊明,词人与陶渊明的神交已久,常以之自况。一个“想”字,与上阙的“料”字同妙。陶可能也是因为并无良朋而饮酒解闷。所以,在情感上,陶与上阙的青山一样,也和词人产生了共鸣。第三句化用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和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治浮。”词人以陶渊明自况,借指斥东晋名士打着追求“风流”的名号饮酒讽刺当时的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偏安一隅。这里的“江左”表面指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实指当时同样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沉酣”表面指当年的东晋名士沉酣于酒,实指当时的官僚政客沉酣于追名逐利;“名”表面指名士追求的名声,实指官僚政客追逐的名利。在这种污浊环境中,当年的陶渊明知音难觅,现在的辛稼轩自然也当如此。国运式微,忧国忧民的词人于是想起了刘邦。“云飞风起,”用《大风歌》事: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份感慨充分体现了词人热爱家国的精神。“不恨”一句,袭用《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张融(444—497),字思光,生当南朝宋、齐之间,是当时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清谈、佛学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其特立独行的个性、诙谐幽默的语言、机敏善辩的口才及风姿飘逸的名士风范对后世影响很大。张融擅长草书,齐高祖说他有二王的骨力却没有二王的笔法,他答道:“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其特立独行的个性由此可窥见一斑。词人较张融还多了一份“狂”。这份“狂”,显示了词人难觅知音而心中愤慨不平,道尽了词人特立独行的超逸豪放,点明了词人胸中的慷慨激越。“二三子”,借用孔子对弟子的称呼,指少数几个知心朋友。这句与词首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知音稀少。同样有着“三千丈”白发的李白不是自己的知音,因为李白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愤懑,而他则有“一笑”忘却万事的豪情;有着类似背景的桓温不是自己的知音,是因为桓温追求名利,意欲不臣,而他则淡薄名利,寄情山水。夏承焘等的《宋词鉴赏辞典》认为这个“二三子”为谁“已不可确知(也许陈亮算一个)”, [5]P1263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我们回归到词的本文来考究,这个“二三子”指的应该是“青山”、张融和陶渊明。只有这三者,才与作者在情感上有所共鸣。而词的主旨思亲友,思的就是这“二三子”。至此,词人的豪情更是一览无馀:正是由于词人与不识“浊醪妙理”的“沉酣求名者”不合,在当世难觅知音,只好驰骋自然,与青山为伴;沟连今古,与张融、陶渊明深交神交。词作至此,友人过世、交游零落的怅惘已全然被这份驰骋自然、沟连今古的豪情所埋葬。

辛词以豪放沉郁著称。“彭羡开云:‘《稼轩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6]P137缪越《诗词散论》也说:“稼轩词之所以佳,即在其所用含蓄比兴恰到好处。”[4]P53该词几乎句句用典,却能熔铸群言,熟练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使之以己意出,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并无斧凿之嫌,有千锤百炼之功。词人在一个个典故藻饰和意象的层叠中抒发了自己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谈夏.如梦蝶恋花——词牌名的古典风情[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7

[3]谢映先.中华词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开明书店, 民国37年初版

[5]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下一篇:广西中医药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