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小说的研究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推荐14篇)
(专业:11语文教育 姓名:AutJackMan 学号:1111510227)
《骆驼祥子》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让人深思、让人觉悟这个社会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故事里的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可是故事是曲折的,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一切都变化的太快,让人措手不及。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所以我们应该可以明白,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由此。我们会想到让这个故事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一个角色。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
祥子——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祥子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通过他的一生来表达作品的精髓。最初的那个祥子可以说是一个有理想、敢作敢为的热血青年。他只身来到北平,无可依靠,但他要强,靠着自己强健的身子骨,拉车挣钱,挣钱买车。可他几次买了车,不是因为被抢就是因为遭勒索,还有苦于生计,被迫卖掉的。祥子空有一身力气,却处处遭人欺负,别人不和他打架,却用枪、用钱、用权势、用悲惨的命运来压迫他。他的老婆虎妞,是用计嫁给了祥子,不久,又因难产死去。邻居的女儿小福子愿意嫁给祥子,可是祥子财力甚微,便约好等祥子挣够了钱,再回来娶她。于是祥子出去拉车,这时的他已经受尽磨难,别的希望都已经破灭了,但他还尚有一丝希望——小福子,他现在拉车便也全依赖着这一丝希望。可是,小福子因为不堪忍受父亲把她买到妓院得妓女生活,上吊自杀了。祥子悲痛欲绝,他心已死,因为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祥子也在这几年的折磨中浪费了青春年华,他变得一无所有。
祥子只是一个故事里的人物。然而这个人物却给了我们一个当时的社会面貌。其实始终祥子都有梦想,有目标。可是那又哪是一个能容得下梦想、理想和目标的社会呢?那些穷苦的百姓,就是社会中一群白白被剥削的奴隶,他
们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腐朽的制度让他们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们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们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之中。祥子,正是这芸芸劳苦大众里的典型。他便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人吃人、暗无天日的社会。小说的悲情也就此表现——一次又一次的让读者看到祥子的希望,然后被一次又一次的被这样的一个社会打垮。这是祥子的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骆驼祥子;人物塑造;老舍;祥子;虎妞
《骆驼祥子》是著名剧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辛勤而且多产的作家之一。《骆驼祥子》在人物塑造上较为完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作者采用朴实无华的描述和细致的心里描写,着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让人物活起来。如祥子如何爱车,为买车如何省吃俭用,拼命奔波,买到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妙幻想,以及为攒钱再买车而不惜抢座、讨价还价所引起的内心矛盾等,都写得有声有色,真实感人。
祥子是一个由农村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他怀着强烈的生活愿望,想凭借自己的力气和意志,买上一辆车,做一个自食其力,不受车主剥削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象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他得买车!”但是,吃人的社会是无情的,来自各方面的邪恶势力,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祥子的希望:第一次,他遭到兵匪的祸害,不仅把刚买的新车丢掉,连命也几乎赔上;第二次,又因为进步的曹先生受到政治迫害的牵连,被孙侦探敲诈了打算买车的全部积蓄;第三次,妻子虎妞的死,迫使他卖掉唯一赖以糊口的人力车。在遭受第一次打击以后,他也还抱着坚强的决心,早起晚归,不顾疲劳,拼命的抢座,奔驰,“象一只饿疯的野兽”。但当他遭到特务的敲诈之后,他的生活信心骤然跌落,精神状态也起了极大的变化。
虽然他对再买一辆车还未失去最后的希望,可是,他已感到自己前途渺茫:“他好象是死了心,什么也不想,给他个混一天是一天。有吃就吃,有喝就喝,有活儿就做,手脚不闲着,几转就是一天,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虎妞的死和小福子的上吊,毁灭了他最后的一点生活欲望。他走上了堕落的道路,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借此维持他那毫无生趣的生命。祥子的悲剧命运的深刻根源,在于他是生活在一个地主、军阀当权的旧中国,而这个社会是不给劳动人民以任何自由和出路的。不管你多么要强、吃苦、耐劳,也不管你怎样忍辱、受苦、挣扎,都只能像被罩在网里的小鸟一样,逃不脱它的羁绊和绞杀。
作者通过祥子的悲惨命运,对那个黑暗社会的揭露是深刻的,对它的批判是有力的。但也应该指出,祥子的走向堕落,固然是那个社会为他安排的道路,但顽强而又无效的个人奋斗,也加深了他的悲剧性质。作者在对中国作为彻底否定,对祥子的强烈生活欲望表示深切关注的同时,也对他通过个人奋斗求得生活改善的幻想进行了批判。
虎妞是剥削阶级中的一个成员,她帮助刘四管理车厂,对车夫发泼耍刁,威风凛凛,靠着那种市侩作风管理车夫,处理事务,把车厂治理得井井有条。她虽然喜欢车夫祥子,却时刻没有把主人的架子放下来,动辄对他怒骂训斥,缺少女性的温柔体贴。她生性懒散,好逸恶劳,害怕吃苦,习惯于剥削阶级的生活作风。她为了和祥子成亲,和刘四闹番了脸,在失去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仍然游手好闲,也不许祥子去拉车,她不能忍受祥子每天流过臭汗躺到她的炕上。她过惯了不劳而获的生活,非常畏惧劳动者吃苦受累的贫困生活。
虎妞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剥削阶级妇女的地位。她是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地位的反差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态,虎妞无法逃避命运对她的规定,像许多剥削阶级的妇女一样,虎妞最终被社会所吞噬,悲剧性地结束了她的一生。虎妞这一形象的塑造,以其鲜明、独特、耐人寻味的个性化手段,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旧中国剥削阶级女性真实可信的形象。
小说围绕祥子、虎妞,还描写了当时社会中处于对立地位的两种人:一种是被吃者,如有了自己的洋车却仍然挣扎在死亡线上,最后流落街头的老马;有了妻室儿女却不得不更加苦奔的大个子;打死自己的老婆,逼女为娼的二强子;为了养活自己的弟弟被迫出卖肉体的小福子。另外一种是吃人者,如阴毒狡猾、剥削成性的车厂主刘四,愚弄、压榨、诱骗祥子的陈二奶奶、杨太太、夏太太,敲诈祥子的孙侦探等。这些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对老舍的创作来说,也显示了他的独特的风格。这部书的结构与故事发展,也是非常严谨的。虽然除了开端几章,叙述骆驼与祥子的关系,说明怎样把骆驼二字加在祥子这个名字上面的历史,似乎有些松散,但小说始终是围绕着两个线索而展开的:其一是祥子的好强,他希望自己有一辆车子,车子成为他的理想,他不断地在为完成这个理想而生活,而奋斗,以至于失败和堕落,这是属于他内心的一面。总之,全书结构严谨而又单纯,以祥子在希望中挣扎,幻灭中堕落为线索,通过他的全部動作,把笔峰伸展到下层社会各个角落,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社会图景。老舍通过对祥子的同情,从而抒发自己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和抗议,使作品产生了更大的艺术效果。
[结合原文分析]
赏析一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
赏析二:
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动,象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可是又睁开了眼。他确是还往前走呢,忘了刚才是想起什么来,四外也并没有什么动静。心跳了一阵,渐渐又平静下来。他嘱咐自己不要再闭上眼,也不要再乱想;快快的到城里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可是心中不想事,眼睛就很容易再闭上,他必须想念着点儿什么,必须醒着。他知道一旦倒下,他可以一气睡三天。想什么呢?他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他想不起别的,只想可怜自己。可是,连自己的事也不大能详细的想了,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象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象在一团黑气里浮荡,虽然知道自己还存在着,还往前迈步,可是没有别的东西来证明他准是在哪里走,就很象独自在荒海里浮着那样不敢相信自己。他永远没尝受过这种惊疑不定的难过,与绝对的寂闷。平日,他虽不大喜欢交朋友,可是一个人在日光下,有太阳照着他的四肢,有各样东西呈现在目前,他不至于害怕。现在,他还不害怕,只是不能确定一切,使他受不了。设若骆驼们要是象骡马那样不老实,也许倒能教他打起精神去注意它们,而骆驼偏偏是这么驯顺,驯顺得使他不耐烦;在心神最恍惚的时候,他忽然怀疑骆驼是否还在他的背后,教他吓一跳;他似乎很相信这几个大牲口会轻轻的钻入黑暗的岔路中去,而他一点也不晓得,象拉着块冰那样能渐渐的化尽。
赏析:
累 他很累就是心里疲倦 感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黑暗中彳亍,他寂寞他无奈他有点害怕其实老舍就是想说祥子像行尸走肉一样在行走罢了,他的周围没有任何东西他没有未来。凸显了祥子的可怜啊,感慨的文字啊。
赏析三: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赏析:
这句话生动地写出社会下层在经过无尽的悲痛后,把对于社会的不公的愤恨,转嫁于金钱之上。作者痛斥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实,罪恶的不是金钱,而是不健康的心灵。也正是这种扭曲的愤世嫉俗刻画出社会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一)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赏析:
这一段人物描写,从装束、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男主人公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份普通的职位、男主人公祥子将每个细节与动作都琢磨了、仅仅花了两三个星期的功夫就可以慢慢适应研究跑法、说明男主人公祥子对这方面还是很有研究的、通过动作细节等方面滴描写塑造了人物。
(二)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男主人公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赏析: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 而是男主人公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
(三)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男主人公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赏析:
男主人公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男主人公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
(四)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悲哀中的礼貌是虚伪。
赏析:
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
(五)
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赏析:
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六)
那时候,他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
赏析:
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七)
男主人公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赏析:
这段话讲述的是男主人公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上车后的表现,从多处动作描写都能看出男主人公祥子买车后的激动的心情和对于自己车子的喜爱,如“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几乎要哭出来了”、
“细细端详”、”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和车算在一块的地方”,前三句的动词突出表现了男主人公祥子的欣喜之情,而从最后一句中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看出男主人公祥子对于自己车子很是亲密,这也是男主人公祥子辛辛苦苦攒到钱买来的回报,同时这段话也为下文男主人公祥子的车子被抢做衬托,突出了下文男主人公祥子的可怜
(八)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男主人公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赏析:
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招贴广告和标志设计两个方向。来探讨我国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又对整个当代设计有意义的东西。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现代平面设计;招贴广告标志设计;中国设计
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有无处不在的广博性,或移花接木、或一脉相承的传承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创作和发展也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
一、中国传统艺术概述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形语言。中国传统艺术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二、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在我国,平面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设计的雏形,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但是,平面设计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西方设计发展了百余年,而在中国。真正意义的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和交流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也是十分频繁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这种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现代设计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2008年北京理想设计公司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两个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同。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不仅代表着中国、中国文化、汉文化,更是汉文化的一个最直接体现,更代表了中国现代的人文精神面貌,她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汉文化,更了解了现代中国发展的进程和希望,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看到了中国对世界人们的影响和作用。2008北京奥运会是历史的新的里程碑,也是新时代文化的里程碑。大家可以想象:有什么比用2008奥运会标志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的标志更有意义呢?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影响。中国传统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我们在设计中也要“寻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但是我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特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且有助于发展真正的“中国设计”。
我认为现代文学作品在初中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既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道德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现代文学作品的整体来看,作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现代文学作品又以自己特有的手法和方式将枯燥的繁难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因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所以我认为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是:
1.对社会生活的反应,通过文学作品,颂扬真善美,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会做人。
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内容:
一、必要的现代文常见文体知识二、一定的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三、对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对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
四、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语段解读
五、现代文学作品的精妙的写作手法
六、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
七、文学性现代文所蕴含的价值。
这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祥子是乡下人,他没有灵便的嘴,自然不会做生意,也不爱讲话。他没有那么聪明,也没有什么技艺,说以他只能靠拉车维持生计,但他爱拉车,他健壮,他乐观,他年轻,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拉上自己的车,不管一千天一万年,他都要攒钱买车。可当时黑暗的社会容不下他那点微薄的梦想。先是刚买上的车被一群士兵抢走,后来好不容易攒的钱全被孙侦探讹诈了,又被虎妞逼婚,祥子经过虎妞的诱惑,开始了他的结婚生活,虎妞买了一辆车给他,他又拉上了车,但好景不长,虎妞因难产死了。为了安葬,他又把车卖了,就在他快放弃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小福子,可惜小福子上吊死了。他彻底放弃,吃喝嫖赌,变为行尸走肉。同时开始了他的罪恶生活。从一开始的有心计。到虎妞难产死了的时候,他开始变得赌博、喝酒、抽烟,等恶习。使他不思进取,并始终带着中这样的思想:只要能熬过一顿是一顿的心理,四处骗钱。
使彻底变成了一个没有积极进取毫无思想的行尸走肉。原本善良,老实的祥子带着乡村特点的也消失了。这时我想起了在动荡时期,一定要学会洁身自好,不要被这些恶习给感染,被他们控制。我认为凡事都应该向好处想,比如,虎妞难产死了,他应该高兴,他结婚的时候一点也不喜欢她,现在她死了他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小福子自杀,虽然有点难过,但是他应该想想他之前是怎样生活的,把悠闲的日子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目标,不去想她们的事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就不会去想那些东西,他就会和以前一样的奋发向上。
但是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
关键词:后现代文学;无为;上善若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27—02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西方社会内部一种矛盾而又神秘的心态,是一种追求高度自由与永恒复归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反传统的策略游戏,更是一种否定、批判、颠覆、创造、超越过去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个希望与绝望共存而又相互斗争的文化生命体中所孕育的俄罗斯后现代文学却独树一帜,尽展别样的世纪风景。它根生于欧亚之地,长成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之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风光不再,它却日渐繁荣,走红文坛。其中缘由很多,但有一点值得研究:在众多俄罗斯后现代作品中呈现出解构、否定与批判意识等西方特点的同时,更显现出东方文化老子“无为”哲学思想形态,并在作品情节及人物写实上体现出“无为”而乐、“无为而治”、“以自然为宗”等论述策略。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上善若水,无为之有益
“從某种意义上讲,后现代主义者推崇古代中国老子和庄子的生活哲学,主张以女性化的无为精神来指导自己的生活。”[1]女性无为精神的体现就是在“随和”中随机应变;在“忍耐”中等待时机,创造从被动转向主动的条件;以“优柔寡断”应对复杂的变局。这种精神可归结为老子的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以无为为,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这种策略在俄罗斯后现代文学世界中得以转型再现:俄罗斯作家韦·叶罗费耶夫、弗·索罗金、维·佩列文以后现代颠覆、否定和摧毁的独有姿态,冲破传统小说的内容、形式的束缚和限制,分别以“醉酒”、“疯癫”的状态,以自然“无为”的精神创作出众多后现代佳作和人物形象,如:韦·叶罗菲耶夫的《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中的“醉酒”人维尼奇卡·叶罗菲耶夫在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的火车上不断喝酒、自由畅想;维·佩列文的《恰巴耶夫和普斯托塔》中的精神失常者任意叙事、毫无章法。
对于这些作品和人物俄国评论界始终存在争议,有人斥之为“坏文学”(乌尔诺夫语),“被制作出来的”赝品(斯杰潘尼扬语),“从地下室发出的叫声”和“淫荡的脱衣舞”(佐洛图斯基语),是反文化现象在当今的变体(索尔仁尼琴语)[2]。其实大不尽然,这些作家笔下的人物恰恰“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达到了“上善若水”的境界。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其人物叙事避免僵化和过分直接,同时给予人物本身越来越多的回旋余地,并在迂回中不断扩大自由的可能性和创造性。表面上处于弱势的疯癫、醉酒,并不是一种疾病或一种生理状态,而是一种精神的非中心化过程。它使主体逃脱社会的现实原则,逃脱压抑性的自我与超我的束缚,因此是一种具有潜在的解放力量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无规则、去中心的超越自由境界。实际上这些作品人物讲求“以无为为”,他们的身份恰似以无为为的“圣愚”。“圣愚”是俄罗斯东正教的特有人物,是既圣又愚的神圣愚人,来源于基督教和“金帐汗国”蒙古人统治俄罗斯时期盛行的萨满教。“圣愚”形象大多赤身露体或衣衫褴褛,浑身污垢,但他们却能治百病,占卜吉凶,预言未来;他们语无伦次,怪声呼吼,但这种声音却被视为神谕;他们长发不剃,头戴铁冠,颈围铁链,手持铁棍,脚锁脚镣,疯疯癫癫,却心通鬼神,能进入“超感觉状态”,与“神”相通,显现魔力,创造奇迹。因此,在每一个“疯癫”的后现代人物的影子里都隐藏着另一个让人顶礼膜拜的“圣愚”,他们以特有的方式在充满困惑与诱惑的大千世界里为迷茫的人们指点迷津。这也是俄罗斯后现代作品所留给我们的有关“圣德”的思考。
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们以后现代冷峻的目光审视现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以“上善若水”的境界颠覆了传统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弱势群体”的“圣愚”声音传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无为”叙事策略表达出后现代人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亦如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可认识到“无为”的益处。老子认为,“柔弱”发挥出来的作用,在于“无为”。“柔弱”是万物最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力量的象征。最柔弱的东西里面,蓄积着人们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使最坚强的东西无法抵挡。所以,今天许多俄罗斯后现代作品中所体现的“无为”策略就是在一种能屈能伸、从容不迫、静中有动、随机应变、引而不发、后发制人、具有阴柔特性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种无规则、无主体、无目的、无中心、高度自由的人生复归。
二、无为而治,为腹不为目
20世纪90年代是俄罗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巨变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心态和追求。由此真实反映90年代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迷惘心态、激愤抗争和对精神家园的执著寻觅的俄罗斯后现代文学再掀波澜,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
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的后现代小说《野猫精》讲述的就是主人公本尼迪克在一场大爆炸之后(暗指社会变革)的混沌世界中受岳父库德亚罗夫(秘密警察头子)“愚民”政策的影响由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逐渐成为当权者和野心家的走卒和帮凶,甚至被称为“野猫精”。“野猫精库德亚罗夫之所以会说本尼迪克也是野猫精,正是因为这个阴险的野心家一眼就看出了本尼迪克除书之外别无所求的书呆子习气和乐于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的弱点。”[3]在此,作家所描写的库德亚罗夫对本尼迪克的控制方法不乏老子“无为而治”策略的影子。老子提出:“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是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所以,库德亚罗夫的治理原则是:排空本尼迪克上进的心机,填饱他的肚子,给他优越的生活来减弱他的竞争意识,增强他的筋骨体魄,使他没有欲望,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库德亚罗夫以“为腹不为目”的方法让本尼迪克保持“无知无欲”的本性,轻而易举将他控制于股掌之中。此策略揭示出如本尼迪克一样的普通知识分子们在面对社会变革时对“野猫精”的恐惧和他自身变成“野猫精”的可能性。
此外,佩列文的后现代小说《“百事”一代》同样以俄罗斯社会转型为背景,对当下社会百态和百姓生活作了描摹,尖锐地抨击了“改革”年代的种种社会弊端:吸毒幻觉、黑帮暴力不断、西方商品大量涌入、广告公司对苏联时期科研机关办公场所的占据、商业泡沫、国营企业的衰败……“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可怕的不确定”。而身处其中的主人公塔塔尔斯基,一个喝百事可乐长大的年轻知识分子,以表面上的消解一切的态度获得了“成功”,但实际上却迷失了自我,成为俄罗斯社会媚俗化、大众化趋势的牺牲品。这个人物恰恰成为老子“无为而治”的反面例证。在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塔塔尔斯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不断的努力表现出处于困惑中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终极理想的不懈追求,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仍在孜孜不倦地寻觅着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寻觅理想的过程中主人公利欲熏心,为了自己的名字“瓦维连”能有一个时髦的解释,他自己杜撰了一个和“巴比伦”有关的内涵,这显然是否定了以前的文化身份,在臆想的世界继续迷失自我。为了吸引和迷惑俄罗斯人,他不惜动用大量俄罗斯本土文化信息来包装各种消费品,他为“议会”牌香烟写的广告词引用了格里鲍耶陀夫《聪明误》中的一句话:“祖国的烟雾使我们感到甜蜜和愉快。”這显然违背了“不妄为、不非为、不强为”的“无为”思想,也是“无为”策略在该小说中人物身上的逆用。而主人公找回自我的良方就应是老子所提倡的保持“清静无为”,“恬淡寡欲”的人生态度,真正回归纯洁、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
表面而言,俄罗斯后现代作品中所展现的是一种荒谬混沌、游戏人生、毫无目标和未来可言的世界,但实质上作品却达到了一种没有目标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康德所说的“一个目的的王国”的真正途径。在这个理想的“目的王国”个人自由达到最高程度,最终可以实现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真正的思考,探寻真正的答案。这也是对老子“无为而治”策略最好的诠释。
三、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无为”策略并非完全体现于俄罗斯后现代文学中。因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无不为是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念出发,颠覆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考量。而后现代作家却彻底打破传统二元对立思考模式,在他们的理想中不存在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世界,同样也不存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道德与非道德”、“真理与谬误”和“美与丑”的对立生活模式。他们期望具有看似返回原始状态的混沌世界,实则具有高度自由创造能力的人类社会。“无为”策略在俄罗斯后现代文学中的运用旨在表现“上善若水”、“无为而治”的积极思想,即:用“向内折”的反思态度对待生活,以此作为自身随时“向外折”显示自由的灵活立足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鲍德里亚的“拟像”论中所说的“掩饰”策略,即用不断的化装层层地将自己潜入底层,也可以说是德里达所说的“延缓”和“迂回”的策略在后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建华.略谈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思潮[J].俄罗斯研究,2003,(1).
[3]陈训明.哈哈镜里的俄罗斯知识分子[J].贵州社会科学,2004,(2).
可现在的社会与当时社会一比较,像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现在没有战乱,社会安定和谐,没有当时的黑暗艰苦与不安了,但梦想还在。
可为什么,像祥子那样为了梦想不畏挫折的人,却那么稀少?
我们大多数人在当下社会中如温室里的花草,没受过多少风雨也没经历过那样沉重打击、挫折,也没有道理如书中的祥子一般最终堕落下去,成为行尸走肉,可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只是经历了一些小磕小拌就以为自己受到了天大的打击,只是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与挫折就认为自己人生黯然失色,前途绝望。
我想,其实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放弃了,退缩了吧?放弃了梦想的人也不过是屈服于生活中的困难了吧?想想祥子经历的挫折吧!想想祥子一路的坚持吧!
现在的社会中不再有那么多不公平了,不要怨天尤人了!有梦想,就不要放弃了,这只是证明给生活生活看自己的懦弱!努力吧!坚持吧!奋斗吧!你遇到的只是些小小的困难,坚持啊,不要打放弃的念头。梦想啊成功啊,你不去付出不一直坚持下去,只想想是没可能实现的呀!
困难总能过的,挫折总会有的——这就是人生呀!那么学学骆驼祥子吧!他给你的不止是为了梦想可以去付出血汗,为了成功可以坚持到底;他给你的还有人生的启迪啊!祥子堕落是因为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那生活在与旧社会状况截然不同的当下,又有什么理由中途放弃?!奋斗吧!梦想、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2020小说《骆驼祥子》读后感2一、祥子
最早的祥子,是个年轻力壮的“高等车夫”,执着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买上车,省下钱,然后一清二白地娶个老婆。”
然而祥子不知劳苦地打拼出的日思夜想的车在一次拉客中被士兵抢了,后来赚的买车钱又被侦探截去,接着被虎妞诱惑,陷入迷乱之中。这个要强的、生机勃勃的、勤劳的、善良的汉子被社会逼迫着舍弃了他最引以为豪的自强,开始有了享乐的欲望,他对钱的渴望增强了。为了钱,祥子舍弃了恻隐之心,“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和老弱病残却养家糊口的人们争抢。“买车”成了欺负弱小、舍弃尊严的借口。“他越走越慢,好像自己已经不是拿起腿就能跑个十里八里的祥子了”,“他对她,对自己,对现在和将来,都没办法,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一个小虫,想挣扎已来不及了”,他的心被生活的不幸打击得太过疲倦了。这是社会因素。祥子对存钱“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的愚笨,这是个人因素。“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我觉得,闭塞是社会的错,是个人主义的错。个人主义也正是老舍所反对、批判的,老舍就用一段在祥子被虎妞骗诱后这个个人主义者的后悔与感悟表达了老舍批判个人主义的立场。
二、车夫的宿命
在祥子亲眼目睹老车夫“老马”与其孙“小马”穷困潦倒的处境后,“在小马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祥子终于深刻体会到了车夫的宿命——“他顾体面,要强,忠实,义气;都没一点用处,因为有条‘狗’命!”“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是对肉体的打击,更是对精神的打击。这种致命的打击,使祥子失去了挺拔的身姿、自强的精神与年轻人的活力;身处这样的社会,祥子只能“入了车夫的辙”,他学会了“喝酒吃烟逛土窑子”,最终沦落成了行尸走肉,“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不得不说,祥子的悲剧是千千万万车夫的悲剧,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是我们永远都要铭记的痛楚。铭记的不仅是下层车夫在不公道社会生活的艰辛;是20年代中国的平穷落魄与战乱;更是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即便是现在的安定年份,我们都应该团结起来杜绝产生个人主义的思想,并且庆幸我们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
2020小说《骆驼祥子》读后感3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两个主要人物“祥子”和“虎妞”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个人物的结局都是悲惨的,更可悲的是祥子所生存的那个社会,那一个是腐朽、黑暗的社会,是一个可怕、吃人的社会,是有钱人的天堂,是穷人的地狱。正是在那个一个社会背景下,憨厚能干、坚韧好强的祥子和泼辣而有心计的虎妞才落得那么可怜的下场。
如果他们是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光明、解放、和谐、美好的社会,相信两个人的命运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说祥子,他来自农村,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最终选择了拉车这一行。他有理想,肯吃苦,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车。但一连串的打击,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假如他生活在我们的时代,祥子一定会凭着自己的勤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也许还能实现他的梦想——开一个出租车厂。他会找一位善良的女子为妻,过着儿孙满堂、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平凡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啊,这也正是祥子一直追求的幸福生活。如果他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也不会遭受那么多的打击,更也不会堕落成一个行尺走肉的混子。
再说虎妞,小说里的她替父亲刘四爷掌管着“人和车厂”,性格大胆泼辣,应该说是很有工作能力的人。她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的爱情,却沾染了许多的恶习,也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假如虎妞生活在当今社会,她一个人管理着一个企业,工作作风泼辣,敢说敢为,肯定是有一定能力和头脑的,想必也是一个颇有几分气派的“女强人”呢,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谈生意,出行时身边围着几个保镖,多酷啊!如果生活在现代的社会,有这么发达的医疗设备,她也不会因为难产而死去了。
我曾学习过这样一篇课文:一只蜘蛛在一个残壁上默默地织网,尽管过了很久,依然没有成功。可这时,一阵狂风刮来,将网无情的吹走。蜘蛛只好重新织网。过了几天,它的网终于织好,可还没等它享受,一场暴雨突入袭来……之后一次次命运的不公,它没有丝毫怨言,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直到自己最终死去。也许这只蜘蛛没有好的结局,可它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战斗到底!一只毫不起眼的蜘蛛做到了,他知道织网是他生活的希望,是他一生的目标追求。而我们作为人类,又为何做不到呢?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一大批和祥子命运相同的人们坐以待毙,过着一个毫无追求的颓废人生。也许就是他们少了和命运斗争到底的精神,他们不敢去挑战,他们不敢去揭发黑恶,他们不敢站起来,引导无数受苦的人民们共同奋斗,无法给下一代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种消极的思想一代传一代,甘愿于现状,而放弃了对未来的追求!
闻一多先生在他那个黑暗,战火纷飞的年代,四处演讲,希望将一种力量传播给每一个国人,哪怕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这才是那个年代最应该拥有的一种精神品质!我想,老舍先生写下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讽刺那个黑暗的年代,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希望尽自己所能,去唤醒无数国人沉睡已久的斗志,鼓励人们站起来!
李明聪,又名李明葱,当代知名作家,湖南绥宁武阳大溪人,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因文学创作成果突出,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16次被嘉奖,50多次荣获全国性的文学大奖,目前己出版《李明聪文集》三卷,《绿洲心海》、《绿洲星火》、《绿洲霞光》、《迟缓的脚步>>、《漂浮的云》等作品集5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漂浮的云》,中篇小说《漂浮的圆》、《工作一星期>>、《实习日记》、《主任日记》、《阿呆的应变>>、《爱情的落叶》、《永远的纯洁》等,长篇散文《牛背上的童年》、《儿子的那些事》、《一封没有发出的情书》、《快乐人生>>、《生命的思索>>、《老家的铁匠铺》、《坡急时,我们不妨迂回走》、《让牛的蹄子踏实地着地》、《百元假钞》、《爱的秘密》等。基于他的创造性和优秀性,交通运输部《中国道路运输》杂志和《中国绿城文学》杂志均推出了《时代前沿一标兵—李明聪同志先进事迹》的长篇人物通讯,《当代人》、《诗词》和《世界华文作家》均推出了《湖南作家李明聪的散文作品赏析》和《湖南作家李明聪的诗歌作品鉴赏》长篇文学评论。近年来,李明聪先生才如泉涌,激情澎湃,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在全国文艺界拥有相当的知名度,这充分体现了他创作的包容性、前瞻性和代表性,他的文艺作品广泛刊于《山东文学》《当代人》、《中外故事》、《北方作家》、《散文选刊》、《小品文选刊》、《意林文汇》、《都市文萃>》、《当代文萃》、《星星》诗刊、《诗词》、《辽河》、《当代小说》、《含笑花》、《北大荒文学》、《江河文学》、《阳光》、《雪花》、《金山》、《最美文》、《故事party>》、《读者》、《现代青年》、《新青年》、《当代青年》、《新智慧>》、《涉世之初》、《名言与警句》、《涉世之初》、《思维与智慧》、《作文周刊》、《中学生作文指导》、《开心学作文》、《班主任之友》、《中国建材报》、《中国证券报》、《湖南日报》、《现代快报》、印尼《千岛日报》、台湾《人间福报》等国内外300多家期刊,个人辞条及事迹被收录《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华文艺人物大辞典》、《中国时代文艺家名典》、《世界华人名人大辞典》、《中国基层网络作家辞典》等典籍,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经典选本、语文考卷、毕业升学考题,并选入湖北《中学语文》。
之前,每次读到李先生的作品,我都收获兴奋与感动,这次集中欣赏他的小说,更让我耳目一新,兴奋异常,我也真正看到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成果与希望,欣喜之余,唯有把这种感受写出,我方觉得欣慰、觉得心安。
一、李明聪擅于在小说创作中塑造富有个性化的典型人物。李明聪的小说,主要人物都是阿呆,一系列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中篇、短篇,既独立,又整体连贯。阿呆这个小说人物的取名,想来作者也是经过一番考究的,“呆”是呆里呆气的意思,“傻”的意思,“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提过一幅“难得糊涂”的匾额,告诫世人糊涂是福,该糊涂时要糊涂,这表面看似糊涂之举,其实这是一种极度清醒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睿智和处世哲学,想来,李明聪用这个“呆”,做为小说第一主人公的名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总的来说,小说中阿呆是一个极其平凡之人,读小说,仿佛阿呆就在我们身边,他的人、他的事、他的话、他的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阿呆的影子。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往往具有更高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阿呆出身农村,家境贫寒,没有任何社会背景,虽然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最后大学毕业,但在读书和工作中困难重重,别人读书时有吃有穿有用,阿呆却饭都没有吃,常常饱一顿饿一顿,有时一天就吃三个馒头度日。别的同学新衣不断,但阿呆一年到头穿的是两套旧衣服,脏兮兮的,同学常常笑话他。当其他同学逛商场、进馆子的时候,阿呆唯有羡慕的份。但唯一让阿呆父母感到欣慰的是阿呆学习成绩优秀,总是全班乃至全年级第一名。为此,阿呆的父母对阿呆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希望阿呆可以靠读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事实上,阿呆也非常争气,小学毕业全班就仅他一人考上重点初中,高中毕业全班也仅他一人考上大学,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但由于阿呆家里穷,人长得矮小,又不善言语,所以没有几个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在长期的学习中,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大学毕业后,阿呆本以为可以改变命运,哪知道,自己的档案从省里派到市里、再从市里派到县里,当同学们纷纷留在省城、地级市工作的时候,阿呆却派到了县里工作。县里就县里吧,但因为没有社会背景,在其他人员纷纷分在行政单位的情况下,阿呆在县里也没有分到行政事业单位,连国营企业也进不了,最后进了一家集体企业,工作不到两年就倒闭了。这样,阿呆等于又回到原点,变得一无所有,成为了一名失业者,连留在乡村的小学同学都不如了。阿呆无奈之余,为了生存,只好前往沿海打工,屋漏偏逢连夜雨,阿呆刚下车就碰到了劫匪,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也尽数被歹徒搜了去。打工几个月,阿呆历尽艰辛,好在县里招考公务员,上天给了阿呆又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几次考试、考察,阿呆最终在500个参考者仅录用10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了第二名。原本以为这一次一定可以安排进一个好单位了,但命运再一次跟阿呆开了一个玩笑,在其余人员全部录用到政府部门上班的情况下,仅阿呆一人被录用到了一家事业单位,但总算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这让阿呆总算感到了一丝安慰。在工作中,阿呆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窥知了更多的社会腐败和黑暗现象,阿呆做不到同流合污,阿呆也不想欺骗百姓,所以阿呆和同事也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透过阿呆的经历,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人性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当然其中也穿插了阿呆交友、结婚、成家、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这样阿呆这个人物就更加丰满。除了阿呆,小说还塑造了定赞、真醮、良彝、李相,李桥,李梅、同锦、自华,孟荣,孟吉、可梁,可相,伦才,可桂,如清、清圣,清荣、大明,大芳,大朝,大和、宗达,宗智、世本,世支,世远,世达、荣燥,荣家,荣振,荣通,荣宝,莲芳,来秀、茂球,本先,茂玑,本虎,茂璇,本龙,顺贞、冬香、生根、黄磊、秋香、费东、李华、明葱、彩虹、德源、明苗、晓群、星汝、秀煌,姣莲、小海,桂娈,栩霖、彩云,于戈,于湉等六十多个重要人物,总人物上百个,这些人物有血有肉,各具特色,鲜活逼真,跃然纸上,令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更接近,更丰富。透过这样典型人物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让我们认识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我们认识了社会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所谓适者生存,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下来真的不容易,他们所说所做,就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有的出于本能,有的发自内心,有的是被逼无奈。对他们中的一些人物,我们在憎恨、厌恶的同时,也要更多的给予同情和谅解。
二、李明聪擅于通过小说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府败。批判意义始终贯穿于小说的主线,也是作者写作的根本所在。任何社会,任何人物,都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两者对立存在,只是看哪一面占据上风而已。因此,对于我们生活中存在的腐败和黑暗,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要学会坦然对之。反应在小说中,主人公阿呆在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创业、谋生过程中,处处充满不如意和挫折,处处遭遇腐败,这些腐败,有金钱上的、有权利上的、有吃喝玩乐上的、有干部提拔上的、有政府的、有相关部门的、有小集体的、也有个人的,总之,可以说腐败不处不在、无时不有。阿呆作为一个从农村跳出来的大学生,忠厚老实、勤奋节俭、富有学识、扎实肯干、为人热情、善良无私、开拓进取、德才兼备,在单位本该学到重用、提拔,但因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不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以长期分不到好单位和好岗位,也得不到重用,阿呆本身的命运就说明了社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公和腐败。在描写的角度上,同其它反腐小说不同是,李明聪的小说里,作者选取了一个小角度描述腐败,小说中既没有涉及到省部级高官,也没现有涉及到司局级官员,甚至县处级官员都没有涉及,最大的官仅是科级官员,腐败人员都是一些不够级别的小小官和一些办事员,在腐败内容上,李明聪更倾向于写腐败的事件和制度,从这些事件和制度上,我们自觉不自觉将腐败延伸到更高层、更广的领域,这是李明聪写作的高明之处。这种写作效果,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现有腐败小说的一种新突破。可以说,李明聪这样在细节处描写腐败,更接近于基层,更接近于现实,更接近于生活,更接近于普通老百性,这种腐败,摸得着,看得见,危害更广泛,更严重。因此,阅读李明聪的小说,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在腐败事件的选取上,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在数量上作者进行了处理,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但在危害程度上,作者并没有刻意放大,这种腐败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中,可以说,虽然表面上看这是小说文本,但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上把它看成是散文或报告文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看成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这是真实的写作效果,也是真实的阅读效果。
三、李明聪擅于小说的构思和布局,语言上也有犀利、准确、生动的表现。在阿呆系列小说中,除了写阿呆的成长、长活、工作以外,还写了同学、朋友、亲戚及其他人的命运或不幸,既写了爱情、亲情、友情的珍贵,也写了养家糊口、工作、创业的艰辛,这些事件集中反映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如何把这些事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联成一个整体,这要有相当的谋篇布局能力和驾驭水平。在小说的构思和布局上,可以说,李明聪是经过详细的考虑,花了大量精力的。人物的选取、事件的选取,横向、纵向的编排,都非常巧妙,浑然一体,既有个性化的精彩和亮点,也有全局性的统一与和谐。无论从一段、一章、一节、一句,还是从开头、中间、结尾来看,小说都实现了局部和整体的有机衔接。在长篇小说《漂浮的云》中,作者是这样开头的:“……繁星点点的夜晚,柔风轻轻拂过阿呆的眉梢,蛙虫们正演奏着一曲曲欢歌,夜色变得更加幽静和温馨。洁白的月色里,阿呆在异乡的土地上,静静地坐着,一小时,两小时……,时间似已凝固,阿呆在回忆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快乐和童趣的故乡。星星不时眨着双眼,一切都如梦如幻。阿呆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人永远长不大该有多好!……”寥寥数语,让人感觉到人生、社会的复杂与无赖,是啊,如果一个人永远不长大,该有多好!但这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而己,透过开头,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内心的那份纯真、坦然与淡定,这为全文也垫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而结尾作者写道:“……阿呆四十余年的人生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在阿呆长期的求学、打工、工作当中,阿呆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情可谓太多太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阿呆却越来越感到模糊,他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一个人既左右不了自己的生命,又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于是,在这个外表纯净内在浑浊的世界里,阿呆常常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就如一朵云,轻飘飘的,是那样的单薄,又是那样的弱小,飘来飘去,始终找不到方向……”这是神来之笔,点晴之笔,这样的结尾,既概括总结、照应开头,又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回旋空间和余地,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在小说的写作中,有的作者不注意谋篇布局,文章平淡无奇,让人没有阅读的吸引力和阅读享受。而阅读李明聪的小说,就有一种一读到底的吸引力,不看完不罢休。而且阅读时,人始终处于一种享受的状态,思考的状态,顿悟的状态。看李明聪的小说,还让人时时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在当今的文坛上,已经寥若晨星,更显弥足珍贵了。在小说的语言选择上,李明聪更有生动、犀利的表现,小说语言得体、生动、形象。在我看来,没有基层生活的体验,没有长久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历,这些语言是写不出的。从布局、构思和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作家李明聪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字功底、表达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这一切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的感觉李明聪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相当具有实力的青年作家,具有大家的风范和实力,处在当今最前沿作家的行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李明聪扎实的功底,以李明聪的博学多才,以李明聪高超的写作技巧,他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令人惊憾的作品,抚慰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祥子只是一个北京马路胡同的一个车夫,但是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自己拥有一辆车,自从有了这样一个梦想。他便拼命拉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拉着车,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这么多年,他甘心受苦。只为拥有一辆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祥子终于买到了一辆新车。
可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灾难就向他袭来,他和他的车被士兵强行夺走。自己带着骆驼死里逃生。逃过了一劫。从此以后又增加了买车的信念翔子又被虎妞骗了婚。之后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但却因为虎妞难产死了而被迫卖掉,用卖掉车换来的钱来安葬虎妞。
后来祥子随着岁月的黑暗,变得贪婪奸诈不断地去攻击与压迫他人,变得行尸走肉,当年他的买车的理想早已随着他的变化而泯灭。
祥子对梦想的追求,令人叹息祥子为了有辆车,他一直坚持了好多年。每天拼命的拉车赚钱。他这些年来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她的衣服都被汗水弄湿。无论是酷暑的夏季还是严寒的冬天,他都拼命地拉车赚钱,他之所以这样,只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终于三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时的他一定十分兴奋。老天却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士兵把祥子的车强行夺走。但是祥子并没有放弃他自己的梦想。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反而更加执着。每天拉车拉到自己拉不动为止。最后,她用虎妞的钱买到了辆车,但却因为虎妞难产死了,又把车卖了,祥子最后还是没有车。祥子本可以用一百元钱去挥霍,但他却一直坚守信念,哪怕自己吃一些苦。
祥子的一生是坎坷的,更是悲惨的。祥子以前是多么善良,淳朴,老实。但后来却变得奸诈狡猾,行尸走肉。与以前的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祥子变得奸诈狡猾,再也不是以前的祥子了。他开始向别人借钱,骗人,走向了堕落。祥子的希望随着时光渐渐消逝了。一个以前那么完美的人如今变成这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心。祥子的一生充满悲剧。
祥子的生活是痛苦的,他的梦想几次落空。祥子后来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后来支撑祥子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小福子。可是当祥子知道小福子自杀后便开始变了。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像以前的祥子一样用于拼搏。
关键词:传播;体育传播;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99-02
21世纪,当社会各项事业都突飞猛进的时候,体育也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至今,对体育的传播可以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是各城市中的公交车、房墙,随处可见对体育的宣扬,在无形中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一、传播
不同的学者对传播的定义有所不同,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人皆知且非常完善的定义。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们通过普通的符号系统交换彼此的意图。在普通意义上说,传播是与人说话,它可以是电视节目,可以是讯息的散布,可以是我们的发型,也可以是文学批评[1]。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传播。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communication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其中的masscommunication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是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2]。
麦克卢汉从人类传播的角度,把社会历史进程依不同的传播方式分成口头文化传播、印刷文化传播和电子文化传播三大阶段[3]。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传播方式不但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形态,而且不断完善人类文化的图景。
电子媒介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加速了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改写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版图,而且还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它甚至进入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智性、理念和情感,从而主动地为社会构建起包括审美在内的新的价值观。
可见,当代的传播方式,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体育传播作为其中的一种,必定也深受影响,使体育的传播也出现一些后现代的特征。
二、体育传播
目前,从体育传播的过程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来看,体育新闻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体育新闻传播,是指媒体对新近、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其中,体育事实应包含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里的所有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的信息,具体应包括体育领域里新的事情、事物、人物、信息、现象以及所有能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东西等,而不应像当前所谓的媒体体育传播仅局限于竞技体育领域的人、事、技术、战术、娱乐及其负面产品如暴力、性、兴奋剂等[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领域出现了新兴传播科技,如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传播媒介,主要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文字、音像电子、互联网络及手机等,逐渐演变成一个多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结构[4]。现代体育受到发达的大众传媒的影响,与这些传播媒介相互整合,共生共存,形成了丰富的信息空间,不但发展了当代体育,而且不断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尤其是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的成功举行不但创造了经济收益,而且成功的向全中国、全世界传播了我国的体育文化。
可见,体育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在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让人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使更多的人在认识到体育价值的同时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中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
三、后现代
(一)后现代的概念
后现代并非是一个学术流派,而是一个时间概念、一种文化状态、一套价值模式,是破解现代性合法化的过程,它是对现代性的一种重整和改写,即它颠覆了现代主义的中心论,改写现代主义的某种理想性和价值观,凭借大众文化的多样性和表面性对抗现代主义所宣扬的理性主义和宏大历史的叙事观[5]。
它对有时间上的规定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现代化”过程就是指商品化、城市化、官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世界”。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现代性”通过新的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意识形态而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在文化形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后现代时代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它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后现代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与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后”可以肯定地理解为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旧的限制和压迫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否定地理解为可悲的倒退,传统价值、确实性和稳定性的丧失。在另一种意义上,“后现代”被理解为“高度现代”,它依赖于现代,是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二)后现代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思潮在当时历史发展的促进下浮出地表。到了70年代,“后现代”概念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理论领域,借以描述同现代话语相对立的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80年代后,后现代的理论和话语扩展为世界性的文化思潮。而对后现代理解的角度不同从而使后现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各学者所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出现了这些有着不同侧重面的观点。
70年代到80年代之际,中国学者对这个概念还没有完成接受,随着学者对西方国家后现代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介绍翻译,才使国内学者逐渐了解到后现代的相关学说,直到1985年各种西方话语涌进中国,后现代思潮才开始涌入国内。
可见,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发展晚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它对我国的社会却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四、后现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对于体育传播来说,体育赛事和体育产品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物质性的产品,而是将体育一系列产品通过传播的独特方式进入人们消费的领域。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后现代文化与体育浸渍了无所不在的商品意识。因此,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体育传播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
时至今日,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新型的传播工具,让人们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传播的便捷。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大量涌现,使体育的传播方式多样化。电子媒介大规模地介入体育领域,对大多数赛事直播或转播的方式迅速打破了以往单纯文字传播的局限,将动态真实的画面聚焦在屏幕信息之内,直接作用于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这种传播方式形象、直观,直接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真实的画面。电子媒介以其形象逼真的报道,使观众的目光不仅注意到赛场内,也关注到赛场外的一些事情。使体育回归到事物多元化、多样化特点中来,并逐渐走向娱乐的边缘。
(二)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平面化”和“边沿化”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对生活的要求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各体育媒体为迎合受众的需求变化,开始调整其报道的内容结构,逐渐有意识地减少对体育赛事、体育活动本身的报道,同时开始广泛关注赛场外的新闻,于是与体育赛事有关的“擦边”新闻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如体育明星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的报道,即体育新闻报道开始走向娱乐化。“黑哨事件”、“假球”等娱乐消息,成为关注度颇高的体育新闻。体育新闻内容的平面化和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需要。
(三)体育新闻报道体现出娱乐性
娱乐性也成为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后现代倾向的重要表现之一。各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种与体育有关又能传达体育信息的集娱乐与信息一体的节目,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促进了体育的传播。比如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节目,在传播娱乐的同时将体育意识深入到观众心中。
(四)体育新闻报道的大众化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体育新闻报道语言的大众化和体育新闻报道题材的大众化,进而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体育,并参与到体育中来。
为迎合广大观众的胃口与关注,体育报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与赛事有关的事情外,全民健身性活动与竞技体育大众化也都成为报道内容之一。其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运用,现在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疑问或见解,实现和嘉宾的交流,他们的角色也从纯粹被动的欣赏体育发展成为积极主动参与的互动角色,从而缩短了体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观众接收体育信息,使体育传播呈现出后现代的特点。
五、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使体育传播也到受后现代的影响,从而使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后现代的倾向,后现代不仅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体育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受到了后现代思想的影响,显现出的后现代特点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平面化”和“边沿化”、体育报道的娱乐性、体育新闻报道的大众化等特征。
此外,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商业利润的驱使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媒介对体育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变现出哗众取宠的现象,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后现代的宗旨。由此可见,后现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既有其合理积极的因素,也有其消极极端的一面。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审视,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体育传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涛.艺术传播与后现代[J].科技信息,2006,(5).
[2]江建文.大众文化传播与后现代审美[J].当代传播,2007,(1).
[3]王庆军.当前体育传播存在问题解析[J].当代传播,2008,(3).
[4]唐景丽.体育传播的新媒介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对现代小说的研究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推荐阅读:
骆驼祥子小说简介10-08
小说骆驼祥子笔记摘抄10-14
小说《骆驼祥子》小学生读后感06-04
对小说的评价英文版11-19
鲁迅的代表作品集有小说集12-01
《现代文阅读小说》优秀教案06-06
萧红小说研究06-01
道家哲学对现代医学的启示06-29
现代科技对家庭的影响10-27
浅论鲁迅小说作品中的“我”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