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通用12篇)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1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王建宗老师从语文教师的上、中、下三个层次讲起,主要阐述了他概括出来的语文教学五条原则:给概念插上直观的翅膀;给原理找到生活的类比;给结构绘出思维的图示;给情感寻觅审美的认同;给意志引向至善的目的。

这是王建宗老师认为的教学根本原则,而教学就在此原则上下狠工夫。王建宗老师分析了语文教学中为技术所绑架的现象,指出语文“是什么”和”教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即:语文是艺术性语言,教学中重在解决”顺”和“美”的问题,“顺”就是文法,就是流畅性;“美”就是文学,就是形象感,这两者合起来就是——语感。

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概括直观、原理类比、结构图示、我情共情、意志向善、个性共性的教学智慧。

王建宗指出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隐性问题,即:传不明之道,自己不懂的也要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王老师主张“把生活主题化,生活就会语文化”,他列出了综合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共32个主题,在语文教学或者生活中把这些主题融入其中,学生会逐渐认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王老师还讲了作文教学的一般方法“加(找素材)、减(选素材)、乘(展联想)、除(多修改)”,讲了语文教学的一些误区等。这些内容都启发或警示了我,感觉获益菲浅。

最近王老师分享了他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一动一静一书生》、《教师上好课的学问系列谈》等。听连中国老师《生命中的课堂》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连老师认为“追求教学就是追求一种活法”,这个命题是怎么得出的呢?

首先连老师直指当前教育界“风”太多,学校、教师追风太盛,但他自己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有生命价值的语文教学之路。

连老师说,路遥的生命在他百万字的著作当中,而我们的生命在哪里?如果每节课堂是教师作品,如果教师将自己生命贯注于自己教学课堂上和生活中,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生命价值所在。不是课堂给予了教师生命,而且教师赋予了课堂生命,就像战土赋予了战马灵魂一样。

技术当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磨课,不是教师的需要,而是某些人的需要,技术可以越磨越精,灵气却会越磨越少。

教师不要把自己作为别人的传声筒,把别人的东西拼凑起来讲给学生。这种教学过程与教师本人无关,自己也一定不尽兴不快乐;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参与到学生、作者的生命共建中,才会体会到尽兴和快乐。这就是一种活法。

当教师的心与所说的话距离远时,课堂越干枯,人越烦躁;当教师的心与所说的话距离近时,课堂越高明,人越快乐。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生命参与到课堂,与学生共建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命样式时,才是好的课堂,才会影响学生一生。

连老师讲自己带学生赴台湾文化游学,启发学生感受旅途中的所见闻。他举例,当看到阿里山一池水中,一株树穿水而出,直指苍天时,连没读过书的人都发出:好顽强的生命啊!这就是最原生态的,最直接的对生命的感悟。

在讲到秋瑾,他放了视频:秋瑾带枷去刑场步过冷漠,狐疑,充满隔膜的人群,她抬头,她坚定,挺胸赴死。连老师讲,我们即便隔膜,也要尊 重这些为理想而付出勇气甚至生命的人,他们甚至不知名,我们既不要嘲笑、不要冷漠,也只要发声,只要有尊重就可以„„

讲到此时,我看到连老师在用手指掩饰自己眼镜下的泪,不能自已,我突然一种莫名悲寂袭身而来。

想到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的怜悯、关怀与尊重,不禁喟然!连老师的讲座打动了人家的心,这种对语文课堂的高度人性的理解也让人折服。

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师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过”,而是一起“体验过”、“怀恋过”、“动情过”、“活过„„”真正的师生是阔别多年之后,讲了很少很少的话,实际上已经穿心透肺般讲了很多很多话的两个人。

所以语文教学,最终给学生留下的,一定是教师真实的生命存在与自身的价值,那些说教的、片面的、虚假的东西所有学生都能听出来,而且与人之心无效。

此外,连老师还谈了几个有趣问题。关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逐渐认识父母的过程,父母的语言、行为、品质,都是孩子的认知对象。因为坚韧的意志不是学历和知识能带给你的;纯洁的内心不是学历和知识能带给你的;苦难中依然保持笑容感染家人的能力也不是学历和知识能带给你的,即使这个孩子成为硕士,博士,没文化的父母还是可以做孩子一生的老师。

关于炼字

每个动词都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界或人之间的一种独特关系的理解。他举了“早有蜻蜓立上头”,其中“立”字,反映蜻蜓与荷尖的关系,妙不可言,多少后人欲超越,查遍文典而不得。这样的字,作者赋予了其灵性,可谓一字一倾吐;一字一传神;一字一辗转„„

最后,连老师介绍了他的两本书,一为《唤醒生命》,侧重于生活,契合这次讲座;一为《语文课》,侧重于语文教学。

听师大二附中李煜晖老师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李老师目视年轻潇洒、血气方刚,语言幽默风趣、暗藏机锋,抑制不住的是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狂热崇拜。

我印象很深刻的内容是他对学生进行的大规模大数量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高中三年完成一千八百万字的阅读量,这远超一般学校的学生乃至成人。他计算了他的学生如能在高中后保持这样的阅读量,一生阅读将会达到三点六亿——仅次于钱钟书十亿以上。而要达成这一点只需要保持每天半小时(约六千字)阅读时间。

我不知这样的简单计算面对复杂的生活有没有实际意义,但他坚持做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努力值得学习和尊重。

李老师反思了西方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各种教育理念的“风”让基层教师无所适从。他希望大家重新珍视传统教育的优秀理念,而不要一味媚外。为矫枉过正,他甚至讲了一些过激的话,比如对杜威实用主义的批评,我也能理解其心情。

李老师认为持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师要重拾自信力。他对比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辉煌与近代短短百年的波折,认为这百年波折相对于五千年历史不过是大船在航行中偶然偏移了方向但很快又规正了,没什么大不了,应该拉长时间跨度,从更高处来发现民族自信力的源泉。我对他仅从时间这一维度来对比有保留意见(忽略了各民族对人类整体文明的实质贡献的大小比较),不过他这份对民族文化殷殷之心可鉴。

李老师指出,现在的课堂一般由教师预设问题学生解答问题,这种模式不可取。整个课堂中最有价值的环节“提出问题”由教师包办了,而最没价值的环节“完成答案”反而成了学生主要工作。他反思,教育最大价值在于质疑求“道”(认识论),而不是解答之“术”(方法论)。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可想想成绩的重压,感觉说之易,行之艰!李老师认为教师要起到资源库的作用,在学生学习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点拨。他引用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以为佐证。讲座中他大量引用古籍,信手拈来,深厚功底,令人折服。

其间,李老师批评了教育界的保护主义,说北师大二附中、北京四中拥有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却不愿拿出来给全国分享,令人难过!情绪激愤处着实可爱。

最后,热爱传统文化文学的李老师还推荐了一篇明儒王阳明的《训蒙大意示教读》,鼓励大家认真读。我且读读去。

听楚江亭老师《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10月25日上午,听了楚江亭教授的《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报告。楚教授的报告,理论层次高,却并不令人感到乏味。一路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时时使得听众或开怀大笑。

楚教授从一周的青少年犯罪谈起,2008年11月14——18日一周之内,在新闻网站不完全检索得到的新闻中,青少年犯罪报导竟然多达12条!单从标题上看,已经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犯罪青少年父母以第10阶层居多,约占47%左右,第7、8、9阶层约占25%左右。

这就是说,我们的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英国伯恩斯坦、曼海姆教授认为: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该儿童的语言,由此影响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

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我们自己的家庭要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文化编码?我们的学校,要怎样给孩子传递文化编码?

看来,我们做家长的,真的是责任重大啊!言传、身教!以及我们所有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都在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啊!我们的学校,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应该是从家长工作做起啊!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单薄,可是,做,总比不做好啊!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一定要做好,一定要让家长受启发,进而配合学校做工作,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而不至于让孩子在老师与家长中间无所适从啊!

细细想来,我们任重道远啊!

由此得出:要让孩子经常交流,交流精制文化编码。如果学生不好改变,就要办家长学校,改变他们的文化编码,变粗制为精制。

聆听楚教授的讲课非常有趣,真是一种享受,同时也让我感觉到楚教授的横溢才气和非凡气质。

听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员吴东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吴老师戴一黑框眼镜,儒雅风趣,说话简短顿挫,自逗自捧,有点听相声的感觉。整堂讲座感觉听得很舒服。

他从一调查问卷讲起,调查教师看待作文教学不理想的原因。结果绝大部分教师将原因归结在学生或外在因素上,少有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由此得出:问题根因在教师身上。

吴老师认为作文教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在过程而非结果。让学生把作文过程形成文字,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对写作更有深刻认识,而互相评析作文,则更提高学生鉴赏力,要交流过程不交流结果。

他认为,学生没有丰富的作文实践活动,就不会有作文能力提升。即关注作文过程,千万不要剥夺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他认为,要让学生展示写作的过程,讨论写作的过程,而教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主要是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

吴老师举了美国作文教学过程的例子:脑力激荡、收集素材、拟定中心、展示交流、小组修改、拟定大纲、重拟中心、评价大纲、修改大纲、教师 评分、再修大纲、形成初稿、互评初稿、再修二稿、教师建议、再修三稿、打印成书、展示成果。此复杂过程中对中心、大纲、稿件、多次评价修改中,学生获得了实践、成长、满足。

吴老师认为学生既要有规范的作文训练,也要有大量的生活随笔。作文训练解决写作中“怎么写”的问题,生活随笔积累写作中“写什么”的问题。

当然,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创造力,首先尊重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吴老师最后一句话颇值得玩味:语文的形式和内容如同一张纸的两面,你不可能撕开一面而不伤及另一面。

参加宣武门外国语实验学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感想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这次活动分别由我市九中教师李改花和宣外实验学校名师刘爽各讲一课《沁园春·雪》。两课对比各有千秋。

前课侧重于诗词结构的分析、字词的品味、感情的领悟,后一课侧重于朗读的指导、景情的分析、主旨的领悟。从本课诗词之文体特征讲,后一课抓住了朗读这一核心,更胜一筹。

刘爽老师的课结构上浑然一体,导入和小结均以毛主席诗词书法展示,首尾呼应,以书感人,印象深刻。

这节课尤其抓住了本文诗歌特点,从听录音、再听录音、自由朗读、个别朗读、课尾齐读这些朗读方法入手,在不断深入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断句、正音、理解内容、感受情感、分析难点,这些方法真正尊重了诗歌的特点,读中悟、读中学。

这节课针对诗词上下阙分别设计了两个共计四个问题,主问题的设计真正抓住了教学目标的重点,使学生高效掌握了诗歌内容和主题。将这首诗与其它诗对比,互文见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方法纯熟。

这节课引发了我对教材处理的深刻思考,在下一歩施教中,我一定不 拘于教材限制,而将语文知识抽离课本,灵活处理教材,变讲教材为用教材。

在与宣外老师的研讨中,几位老师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关于教材的使用

语文课本只是语文知识讲授的一个工具,其核心是语文知识而不是教材,所以为讲教材而讲教材不可取,要将知识点抽离课本,变讲教材为用教材,灵活裁剪教材。

关于应试训练

“品味语言”只是一个考查点,不是目的。手段不能变成目的。“我查遍了资料也找不到对品味语言的准确解释,它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我们知道有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做并能有所收获,就可以了。”

关于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找学生的成长点。每个学生成长经历都不同,生活阅历与感悟也不同,个性特长亦不同。启发学生寻找自己的故事作为材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风格来写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容去套题目,而不是被题目套住。

关于语言表达套式

语言表达的套式最初可能有助于学生入门,最终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用这种方法去应试有害无益,即便学生写对了套式,没有内容也得不了分。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2

2014年9月, 根据“国培计划”安排, 我省组织了农村初中物理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抽调了40名教师前往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13天的高级研修。此次培训内容丰富, 有物理教学教育理论方面讲座, 有教师教育教学实施方面心理学知识讲座, 有一线老师教学经验介绍, 有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和技能操作训练, 有课堂教学观察, 有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观摩, 有学科组建设经验介绍……这些活动形式多样, 既切合老师们的实际需要, 又符合教师们的学习特点。活动结束后, 我们采访了本次活动的参与者、研修班的学习委员、海南中学的徐建华老师。徐老师告诉我们, 这次“拜师东北师大, 问道北国春城”的参训老师收获很大:一是提高了理论水平, 二是丰富了教学经验, 三是提升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学平台”的使用, 并尝试运用这个平台进行课件制作。“中学物理教学平台”是一个制作课件的软件, 由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开发。这个平台的突出优点是素材丰富, 有大量的仿真实验、仿真器材、仿真动画, 尤其是仿真器材不仅仅是有背景的图片, 运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教师日常用的PPT也可以导入这个平台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教师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感受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巨大力量。同时, 也让教师很认真地思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大课题。在有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之后, 教师们重温这些教学教育理论, 对它的理解更加深刻,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心情更加迫切。

赴华东师大学习感悟 篇3

【關键词】规模 精致化办学 责任感 使命感

有人曾说“华东师大是校长培训中的黄埔军校”,如真是这样,我还真有点愧对这个“荣誉”,我感觉只不过是这所“军校”里一个匆匆的过客,但其精品式的培训课程和大量的参观访问见闻仍然对我产生了洗心革面的影响,也许这种影响会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也企图把这种影响影响更多的人。接下来,我就将我的浅悟浅见向各位汇报。

一、本次培训简介

(一)体验差距

本次培训在华东师大共待了24天,24天的所见所闻让我真正感觉到了走出大山怀抱拥抱现代化大都市的怡然之得之情,也让我懂得了东西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哪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繁华都市与原生态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差别,不仅表现在交通的四通八达,更深深地印在文化与意识之中,更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所展示出来的素质之中,这种差距绝不仅仅表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差距会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速而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也许看得见但永远也摸不着。具体表现在教育上是——东部抓质量西部抓规模,东部抓精致化办学和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时西部才提抓质量,也许这就叫望尘莫及吧,这种差距至少是一代人的差距,甚至更大。

(二)体验课改

本次培训班是“第24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市、区)样本校校长专题培训班”,由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校长和副校长组成(西藏的有林芝一中的伍校和我),而又以西部为主,这也是最后一期普通高中新课程校长专题培训班。我们为这期班的名字找了很多好听的原由,如:24K足金、24节气等,这实则表达了西部校长的一个共同期望——西部高中课改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本次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考察学习两种方式进行。给我们讲座的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如基础教育二司的李明外长、上海教育局主任尹后庆等;有一线课改校长,如天津中学的国赫孚校长、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等;有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知名专家,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主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教授、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以独到的视角,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用大量鲜活的事实,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二、重新认识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课程

教育活动即课程。有有形课程(文化课程),也有无形课程(各种活动,如第二课堂就是很好的活动选修课程,这也许对学生一辈子记忆深刻;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各种讲座等);选修课程不一定要有特别印制的教材;课程应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设置,选择性应更强;学校应制定完整的三年《课程纲要》(模块课程的整体体现),《课程纲要》抓住四个环节——目标,即希望到哪里;内容,即载体,素材和活动;实施,即怎样教和怎样学习;评价,即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二)课程安排(如何排课)

两节连排,分段分步。好处: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高考

考试无法回避,国外也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考得好不一定素质高,但素质高的一定考得好。新课改不回避高考,我们不能因高考而抵制新课改。新课改高考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建议:在高一重点培养学生的方法和习惯,高二注重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高三注重升学;在西藏考纲未明确之前,我们应重点研究宁夏高考。

三、关于学校管理

(一)管理

有人说管理就是把该管的事情理顺,也有人说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有人说你管我我就理你你不管我就不理你。我个人认为学校管理把事情理顺尤为重要。管理就是明确告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管理就是做正确的决定之后坚决执行。管理切忌决策错误和朝令夕改。

(二)建议

各职位权力最大化和责任最大化——加强年级组和各处室的权力和责任;推行课时津贴制和岗位津贴制;推行教师和管理人员双向聘任和双向评价机制。

北师大高级研修班总结 篇4

小店街道李家庄小学郑龙生

2013年11月18-22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小店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为期一周的培训、参观时间里,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学习中边听边记,边记边想,边想边反思,在对比中反思、在学习中提升,通过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受到很大的启发。思想的洗礼是前所未有的,心灵的震撼是无法比拟的。学习过程中分别从智慧型校长的构建、促进工程网站操作说明、特色校建设与课程发展、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创特色品牌、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实践、特色学校参观互动专家一对一指导等几个领域进行了引领,使我进一步理解了特色校的概念以及该向哪方面发展,特色校方案修改有了理论依据。现将这几天所学所悟总结如下。

一、健康 安全 快乐 学习

快乐让人有好心态去做事,健康让人有好身体去奋斗,安全让人首先校长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动上的领导,我们只有理清这个关系才能更好的处理与教师的关系,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校长领导的保证。在行动中加以指导,与教师共同前行。

校长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办学理念、办学主张、价值观上,做好设计,因为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关系决定成败,所以,我们在行动之前要把这些做好。另外,校长要有独到的思想,独特的教育实践,独立的教育筑术和独立的教育人格,不跟风,有主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路坚持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同行的认可。教师只关注技巧,只能是“匠”,只有从思想上关注,才能是“家”。启发我们:教师既要注重技巧,也要在思想上不断学习,加以提高,向教学专家方面发展。

二、做智慧型校长的构建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手段,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是我们的人无后顾之忧去做各项工作。这样才能使师生和谐发展,幸福成长。

力资源,我们要懂得识才、爱才、用才,只有赏识教师,才能让他们有动力,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的职业体现出无限的爱,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不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首先对自己角色定位,你是什么角色,你就要像什么角色,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就应该像什么。学生喜欢的学校、教师就是好学校、好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教师胜是“妈妈”,我们是学生的朋友,对于每个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懂得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选择,最重要的是管人的需要,教育只有有针对性才能有效。

在管理中,所有的规定、制度大家认同才能很好的执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会做不会做,做的好的作为经验,做的有遗憾的作为教训,在做的过程中,要有正直感和责任心,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做的工作不一定都很有兴趣,但那是责任,责任比兴趣更重要,提高教师的担当,要对所做的事敢于负责任,对内管理学会抽屉式管理。做到职责分明,可操作。对外实行拢合管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服务我们的管理。

三、特色校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发展

宋萑副所长给特色学校建设定位为一个学校在办学理念指引下找到的符合自身学校实际,适应周边环境的独特的办学之路。他有两种取向:理念型和项目型。我校特色为“理念型”,我们将从学校的内部条件优势、劣势,学校外部环境机会、威胁,政策资源进行分析,公平教育特色、特点。太原市南移西进,北展东扩,我校属于南移主要部位,大量涌入外来人口,机会和挑战共存,外来人员子女流动性强,有些心理不平衡,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给予每个学生公平,而且要从思想上、心理上给予真正的公平,不断完善我校特色建设方案。关注所有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教学观,从实际出发,定位好我校的办学理念,既“公平立校、课程育人”。校训通过专家指导,定为:“正直为人、公平处事”,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平环境。

这次使我们清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一般流程,从理念到行动发展展望教职员工学生计划,从而为我们的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是校本课程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发展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要基于学校的基础和条件,要考虑学校周边的环境和政策,要科学规范与系统的设计,要有校长的课程领导,并且使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统一起来,达成共同愿景。教师通过实际做,先改变行动,再改变理念,然后上升到理论水平,不能只靠专家指导,必须自己挖掘潜能,积累能量办出特色。

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特色文化应该是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全球意识、国际化视野、具有跨文化的理解交流,把学校建成文化的、学习的乐园,经常能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诚恳的道歉、一声真心的致谢,使师生能够实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体验学习与工作的幸福,释放生命的溢彩,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校文化由于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具有凝聚、激励、引领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最简洁、最有力的方式。它的建设过程也就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这项工作。

懂得尊重,尊重能使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尊重是一种态度,是能够从眼神、表情、动作中感受到的;尊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温暖、平静的感觉,是一种清澈流畅的感觉,是一种令人奋发向上的感觉,是一种心心相通的感觉。尊重人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有尊严的学习生活。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特长发挥的氛围中成长,将尊重的理念在管理中浸润。

五、建学校文化 创特色品牌

文化是根,特色是花,兰祖军校长从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给我们讲解了他多年的实际做法,对我们启发很大,以办学理念和校训为核心的特色理念贯穿于学校方方面面,围绕“书香校园”开展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建设,让学生一生读书,一生快乐,制度是必要的,但它来源于现实问题,应该

是少管多理,把有心的制度变成每个教职工内在的价值观,再白化为行为,制度是需要稳定的、宣传的,没有人是绝对自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要相结合,建立人本思想,学校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约束与激励并存,做到诚、正、赏、宽,教师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你对老师的好是你的职责,同时也需要用制度规范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文化建设中

1、激发教师思考;

2、进行职业规划;

3、创设高品位、高雅的文化来发展学生。不读书的人一定是走不远的,营造学习型校园,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读书质量,让书香溢满校园。兰校长使孩子们的童年伴着快乐和自由发展,他们有了无限的张力,他们的儿童生活是有诗意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生命在体验、表达、理解中存在着。

六、建设与超越

北京师范大学一附小二十七年来坚守快乐教育理念,使我们感到惊讶。这么多年来的坚持,那么早的先进理念,他们将办学目标定为:快乐学生,快乐老师,快乐学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学校充满爱心,促进人格高尚,课程体系独特,教师乐研善管、乐教善教、乐于担当、乐于争优,是一个充满活力、睿智包容、无私奉献的团队;学生乐于读书、乐于服务、乐于锻炼、乐于交往、乐于参与、乐与开拓是一群快乐健康创新的集体。

他们将课程进行微创新、学科整合、内部整合,优化了课程内容,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融入了六个快乐元素,提出了六自学习模式即: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确定,小组自愿组合,资料自己查询,问题自己探索,结论自己得出,给孩子充分的观察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关注了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争做学习的小主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倾听习惯的培养,别人在说什么?听懂了吗?有补充吗?有什么不同看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说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低、中、高年级不同要求逐步加强难度。布置快乐作业、组织快乐社团、进行快乐评价,奠基学生快乐人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在静悄悄中促进学生的变化。我们要从理念上到行为上学习他们的坚守,达到学校整体的超越。

七、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做文化

进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房山分校良乡第四小学,印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校园,楼道布置整洁大气高档,融纳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学校课程、读书栏目给人一种既赏心悦目,又能从中汲取营养的感受。学生他们奉行:“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一切行为、一切物质的起点”。哪怕是一棵树,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为了确保学生的核心地位,保障学校各级目标的实现,开展文化管理学校。实施课程文化化,建设课堂文化,开展课堂文化大讨论,用文化管理辐射全校各项工作。校长让师生迸发生命的精彩,激情退去后,靠文化!

八、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北京翡翠城分校,校长张文凤是一个讲实话、办实事、有思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校长。翡翠文化拼图文化不抛弃、不放弃。少一块就拼不成,好学校教师团队都得行。他们受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启发,开展绿色成长教育,注重团队精神,让学生的成长有规律、有尊严。孩子司空见惯的东西,不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看他们背后的东西,建设孩子需要的课堂。用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力放给学生。

教师文化大气智慧、有信优雅、智慧做事、幸福为师。对于教师的管理,管的成分少,引领的成分多,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主要让教师自主发展。从生命的角度出发,为教师的幸福着想,从细节入手,体现人文关怀,给他们专业的支持,发挥校长的一切资源,解决后顾之忧。教师综合品味提升了,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学生。

九、在学习中不断前行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5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北师大研修总结

研修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研修时间:研修班级:孝义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单位全称:孝义市驿马中心校学员姓名: 2014.4.3-2014.4.13

段文丽 学号:SX51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北师大研修总结

孝义市驿马中心校 段文丽

2014年4月3日至13日,有幸参加了我市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亲身感受到了国家一流师范院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思想,聆听了各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他们精彩的报告让我耳目一新,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讲课艺术、流利的口头表达、幽默而风趣的语言博得了我们阵阵的掌声。我虽然没有教授们那深厚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的言辞,但也想通过自己朴实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我京师悟道之真谛。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专家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陈飞星教授讲解的《小学教师执行力与儿童拓展实施方法》,通过游戏的方法让我们了解一个团队的建设离不开好的领导和组员的积极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钱守旺专家滔滔不绝的长达三个小时的讲解,让老师们对《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有了很深的了解。吴正宪教授的《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更是让老师们受益非浅。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郭立军《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更是老牛不减当年,已退休在家,还在家专研教材,设计的练习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还非常有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王岚老师讲解的《谈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我们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学习、实践加思考。她提出的“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很是有帮助。赵希斌教授讲解的《高效有趣的教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更是风趣幽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对教学的见解,引起许多老师的共鸣,三个小时的演讲,对老师来说简直是太短暂了,时间到了,老师们还想学习他的思想和方法,纷纷掏钱购买他的书。等等都是数不胜数。通过组织外出游览,让我亲自目睹了北京的古文化建筑,是多么的雄伟壮观,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不禁感叹古人的聪明智慧。北京不愧为祖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无论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堪称世界一流。通过对北京润丰学校的参观,让我不禁感叹润丰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超前的育人思维。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愁适应不了社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

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确实令人敬佩。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让人受益匪浅。给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所以我想就今天的所思所想,做一做我今后的打算;

一、做一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教师

联想到自己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这些教授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通过“ 走出去、学得来”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专业的成长。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正像吴正宪教授讲的要教给学生好吃而有营养的数学,“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 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

要让学生喜欢你,要尊重我们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去伤害他们,更不能侮辱我们的学生,雷夫老师忠告:“一个老师如果侮辱学生,就永远不配当老师,既是你有渊博的知识,假如你最后道歉,孩子也会永远记你给他带来的伤害。”要学会用儿童的语言跟儿童交流,要有耐心,宽容心,要对学生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爱自己的学生不容质疑,但是爱的方式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尊重、关心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有人称这种爱为“教育爱”只有严格要求而没有关心与尊重,那不是爱;只有关心、尊重而没有严格要求的爱是溺爱;只有关心、严格要求而没有尊重的爱是扭曲的爱。有些时候学生会对你的方法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但过段时间他慢慢会接受的。教师的个人品质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属性,热情的、有爱心、有耐心的教师往往比那些看起来冷漠、无情、烦躁的教师教学效果会更好。与学生交流要面带微笑,要永远和蔼可亲,要让学生与你有一种亲近感。爱与微笑是会传递的,今天,我们怎样对待学生,明天,学生就会怎样对待他人。我们的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的心中就有多少阳光。我们一定要学会心平气和当老师,这样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我们的动感课堂,让学生喜爱我们的课堂,只有喜爱我们的课堂,才能喜欢我们。

三、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当张超主任刚开始问老师们下辈子谁还当老师时,举手的寥寥无几,可能有的老师认为当老师太不幸福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一个人遇到烦恼时,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改变世界,改变别人。要想着改变自己,一个人能改变自己,意味着理智的胜利;因此,不是我们面对的东西决定我们的幸福,而是我们面对的方式决定我们的幸福。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阳光思考,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阳光思考,我们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心情就会阳光灿烂,就会找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生都是好季节”的幸福感觉。我们教书也是这样,把在课堂上的时光看成是一种享受,把对孩子的交流看作是播撒爱的一种体现,要看到他们的明天,看到他们的未来,那我们就是幸福的。正像钱守旺教授所讲的教师只有享受教育,才能体验当老师的幸福。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当我们用享受的目光来 看待我们的教育时,我们就会多一些生活的诗意,把工作当作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在努力工作中静悄悄地提拔自己。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6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娄阳

2013年7月9日,我怀着期待、激动的心情,走进清华园——参加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4天里,我体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感受了百年清华厚重的文化底蕴,领略了名师大家的智慧风采,汲取了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时间虽然短暂,学习虽然辛苦,但清华文化无所不在,润物无声,让我快乐地品味着、感悟着、收获着。

一、感知清华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在国家表彰的23位

“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正是怀着对这所世界名校的敬仰、对顶级大师的崇敬、对前沿知识的渴求,学校领导安排我校69位同事走进清华大学参加培训。

走进清华,充满期待。

二、品味清华

清华精神,始于思想大家梁启超先生的一次名为“君子”的演讲,自此,清华人将浓缩于《周易》的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铭记于心。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1928年,清华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名家梅贻琦临危受命,执掌清华,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办学思想,洋为中用,会古通今,形成了人才四方云集,中外文化大融合的局面。

“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今天我以清华为荣,明天清华以我为傲”的誓言,让每位清华人时刻铭记于心,梅贻琦大师曾说:“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可见他浓郁的清华情,又云:“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二成”,细细品味,沁人心脾!

每次课后倘徉于清华园,二校门、清华学堂,古朴典雅、方正宏伟,充溢着皇家贵气;钟灵毓秀的自清亭、荷塘月色,庄美挺秀的水木清华,让人无尽遐想,真切地感受到清华文化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沧桑的变迁,清华以它低调、内敛、典雅、谦虚、博大、悠远的精神,矗立于世人面前,蕴育着它独特的精神魅力,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

品味清华,钟灵毓秀。

三、感悟清华

清华大学是孕育人,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的知识殿堂。怀揣梦想,走进清华教室,在短短的四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来自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教育考试指导培训中心、北京大学、教育部职教研究所6位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他们知识渊博、理论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激情洋溢的向我们传授当今最前沿的知识,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令听者折服。最喜欢崔和平老师的授课。崔和平教授是一个用“心”讲课的人,他旁征博引、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把他认为很敏感、很原则的内容,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讲得头头是道,引发共鸣。听了崔教授讲课,我对公共危机管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世界的严肃课题。我国正处在发展“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国家最大的利益是安定,最大的危害是**。只有社会和谐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经济繁荣。从古到今,概莫能外。

崔和平教授指出,群体性公共事件是利益诉求与利益博弈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集中对抗,是经济发展与人权进步的历史必然。他从日益频发的群体性公共事件、群体性公共事件的正当判断、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讲解了应急危机管理及其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还阐明了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类危机和诱因,通过播放相关案例新闻视频,举一反三地分析群体性公共事件的演变过程。最后把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相结合,指出政府与公众之间要建立诚信、共识、信任、协调、互让和法制等6大关系,才能将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做得更好。两天的课程,既有理

论的阐述,又有事例的分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现实性和针对性很强。崔和平教授不是用传统的说教,而是用大量为当今世人所闻听的详实案例,阐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要义,如:5.12汶川特大地震、西藏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贵州瓮安“6.28”事件等等。这些已经发生但不该发生的事情,向人们警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共安全,公共危机无处无时不在。公共危机管理,必须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担当,也必须作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此刻,我深感中国的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需要我们各级基层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精神,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对发生危及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早平息”。和谐中国,国泰民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这次研修班很有针对性,课程安排很精彩,学习获取的信息量很大,能够感到本次培训的精心设计,精彩的讲座也让人回味良久,满口余香。能在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学习,能够近距离与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顶层设计者面对面,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机敏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都令我们从中感悟颇多,大家都深感机会难得!

四天的清华学习很快结束了,总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非常留恋清华园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宁静的生活状态,喜欢朱自清先生描述的荷塘月色,静静地体验荷塘的那份安静与祥和。

北师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老马小学 霍勇

永远铭记2013年10月10-17日这段美好时光,我有幸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绵阳市中小学中层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一员。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走出四川的川军来说,别提有多兴奋,一是因为这次要去的地方是北师大,成为他的学子那是神往已久;二是因为北京是我们政治文化的中心,能亲身前往目睹更是梦寐以求;三是我从没坐过火车,却直接坐上了飞机,算是开了洋荤,北京我来了。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回想北京求学行,深感从事教育工作要时时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10月10日,进行了开班仪式,听取了张振东教授的《和平发展与防空》和朱云教授《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深感在这个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的时代,我中华的复兴成为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眼中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防务问题不单是军人的职责,而应该从小抓起,从我做起,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时时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的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中华儿女才能实现中国梦。

10月12日,我们在北师大听取了赵德成博士的专题《绩效工资背景下的教师评估》赵博士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语言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我们在笑声中开始审视自己,反省自己。教师应该关心什么?教师应更加注意教学设计及其背后的理念,关注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进展,关注自我反思和改进。他指出,我们要找准当前教学 1

需要改进的核心问题,在全面关注的前提下,开展批判性反思,构建以校为本的评价体系,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我觉得对教师的评估实际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准的评估,和谐更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人。

10月12日下午,我们听取了迟希新教授的专题《学校德育管理的误区与对策》,他指出“德育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是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直接决定教育策略的创新”。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的和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的方式所出的人才,前者注重有效发展教育,后者就是复制。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我们提了多少年,我们的孩子能力也仅仅体现在高分上。道德教育的弱化让社会怪像层出不穷,榜样从我做起,就算在你没有看见的时候也一样。

10月13日,我们听了汤丰林教授的专题《师生共同成长的心理基础》,他认为一个好老师的核心是知、行、情、三者高度融合,教育的目的就是以自助(自己需要的帮助)——助人(帮助别人达到自助水平)——自助(人的最终发展他能帮助别人)为最终目标。这样的理论我以前从未听过,仔细想想,人类发展不正是通过能合作,能互助,能传承变得傲视地球吗?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控,不轻易否定别人,做到二人行以对方为师。善于学习,无论多忙都要读书,这是对人生未来的投资。

10月13日下午,我们听取了赵希彬教授的专题《高效和有趣的教学》,他生动有力的实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的讲述的例子都 2

是在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者亲自收集的,他指出“三流教学教知识,二流教学教方法,一流教学教素养”。想想生活中的我们大都属于三类,二类已经是出类拔萃,三类更是凤毛麟角。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传递正确先进的价值观,教师不仅要做专家,也应该是杂家。要让课堂高效,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导入要引人入胜,问题要有价值,更要善于打比方,举例子、做比较,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学生才能发展创造,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趣(乐趣、兴趣、情趣)才能让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其发现理想,坚持梦想,追求美好。

10月14日,我们听取了张红博士的专题《中小学教育现象的观察及思考》,关于当前热点问题,安全——生命高于一切和减负问题作出了深刻剖析。她指出,辛苦努力,不如静心思考,角度是工作的起点,高度是思考的水平。做一个优秀教育者的必须具备勇于实践的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怀,更要有哲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以人为本,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可以摸得着的目标。

10月14日下午我们听取了王立军教授的专题《走进常态的细节管理》,她指出细节决定成败,观察细节,研究细节的必要性;目标面再大,也要从点上落实,须从小事作细;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研更深层次的教研。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在工作中思考问题,把握方向,有计划,有规划,步步落实留下痕迹。

10月15日和16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北京丰润小学和北京中关村中学,使整个研修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理论和技能”交替中进行,3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学校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办学经验、鲜活的发展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学校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们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到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终生难忘的短暂学习之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在实践中,如果把任何一位专家所讲的内容吸取一两点,在工作中深入开展下去,坚持下来,都能够对教育工作有一个极大的推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努力去做:

1、加强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教学中以人为本,以人文化管理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3、构建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总之,北师大之行,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少些抱怨,少些指责,多一份宁静之心,减一点浮躁,减一点功利,加一份淡薄。

三台县老马小学

霍勇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8

大关一小漆国兰

8月15日至8月25日期间,我有幸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2年)” 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期10天的研修,在这短短的10天里,我们有幸聆听了鲍传友副教授、钱志亮副教授、刘京莉副教授、朱文芳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吴正宪老师、天津市特级教师徐长青、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心理专家郑日昌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范香玲等的报告,专家教师深邃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深刻而久远。通过深入学习和消化理解,收获颇丰,感触颇深。这种收获不是从书本中所能感受得到的,从专家讲座中我收获的是知识、是理念、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钱志亮教授的报告,让我们不断反省,自己教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吗?是孩子需要的数学吗?从而不断警示自己的教学要有效,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华应龙老师的报告,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动:以坚持的心态成就事业,事业之树定会鲜花绽放,以坚持的心态设计教学,生命力的课堂就会换发精彩,把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融为资源,对学生的错要包容、欣赏!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缺少坚持,缺少创新的思维,缺少胆识,缺少包容,为什么不去想?教师的工作,是良心工程。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老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专家们说过:没有好孩子,没有坏孩子,只有等待着发展的孩子。是的,只有等待着发展的孩子,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以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立足数学教学本质,简简单单教数学,“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这是徐长青老师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平时我们教学观察物体时都叫学生数能看见几个面,几个顶点,而徐老师则是教的是看不见的有几个面、几个顶点,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就体现了外肤杂乱,内深清晰的思想。听了专家的报告,我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我决定把所学的知识带到我的实践工作中,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的“上儿童喜爱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每一节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数学日记“我不再像个木头”告诉我,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儿童(特别是待进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资源,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哦,是我问得不好,我调整一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心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打开教与学良好局面的关键。爱是开启

心灵之窗的钥匙。撒下一片爱心,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更能促使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老师和蔼可亲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目光、耐心细致的启发诱导以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每一点积极因素的鼓励,都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

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篇9

2015年11月28日—12月7日梅州市民办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举行,我有幸多位幼教同仁们一起参加这次学习,很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学习的平台。学习结束,回首这几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培训中各教授、专家以及幼儿园的园长的专题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在这里我接受了思想上的又一次洗礼。

在学习的短短9天里,为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多个专题的学习,从国家政策到幼儿教育政法解读,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再转变到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同时还为我们安排了到幼儿园参观的活动,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的差距及不足。

一、专家精彩讲座

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副会长范佩芬女士的《幼儿园文化的创建与管理》让我们体会到,现在我们都习惯性地将园内的硬件设施视为“质量”,一味追求硬件高标准、重美化,但轻幼儿操作;重墙面,但轻教育图书玩具投放。并指出幼儿园一些功能室的高投入,低效能,是奢侈的“特色教育”。范会长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儿童化,不能‘化’在墙上,应该‘化’在幼儿的手上;有那么多功能室的投放,不如丰富活动室多投入图书、玩具;‘科学’融于幼儿生活,‘科学’融于幼儿游戏„„”以上种种无不指出一个质量高的幼儿园不在于硬件设施有多么高标准,也不在于有多齐全的功能室,更不在于幼儿园外观画的多漂亮,而在于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可操作材料、图书、玩具。这也是一个幼儿园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幼儿园特有的气质,是其他园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郑增仪先生的《幼儿园安全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置》讲座,首先强调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划分了幼儿园安全责任范围,详尽讲解了幼儿园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的诸多措施,提示了幼儿园安全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例如:严格门卫制度及家长接送制度、不得让幼儿独处、严格管理幼儿餐饮安全、大型活动要有安全预案等。解开了我们心中很多的盲区,对法律知识的缺失,使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某些事件时常常是茫然无措、束手无策,张文教授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解答,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学会了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正确处理各类事故,对今后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园工作正如郑增仪先生的那句话:没有了安全一切工作都是零!

二、园长的经验分享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安排了工作在一线的园长给我们分享她们的经验。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幼儿园申桂红园长给我们分享的《以故事书为主题,提高幼儿多元表达表现能力》,并通过视频让我们直观的看到她们是怎样依托图画书开展主题活动,并对如何选取图画故事书做了详细的讲解。

北京初乐元创始人马琳琳园长通过讲座《以文化为核心——幼儿园管理的构建》让我们对创设特色文化的幼儿园有了深入的了解:什么是特色文化?为什么办特色文化?形成特色文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园长们的讲座委婉细腻,理论与实践案例相连系、幽默与严谨并存的语言让我欣赏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给我们带来大量的视频片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给我很大的启发!

三、幼儿园参观学习

去珠海晨阳幼儿园、金路芭朵幼儿园参观学习,温馨、优美的环境、大厅的充分、合理的应用、活动室丰富的区域、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处处都有孩子的作品。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或跟着老师欢快地做户外活动、或认真细致的在区域中活动。老师们亲切和蔼、多才多艺,把教室的各个区域布置得美丽精致。让我更直观的明白了什么叫“学前教育改革”和我们农村幼儿园争取赶上城市幼儿园的差距,在这里同行们都用相机记录了很多的图片资料,以供参考、借鉴、学习!

通过此次学习我更清晰的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科学发展,说到底就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以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为抓手,强化细节管理,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让每一个幼儿实现科学发展。如在生活课程中,让幼儿园自主参与,成为生活的主人,培养他们自理生活能力;在学习课程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探索;在游戏活动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操作,保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教师置身孩子游戏中,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使他们个性得到发展、智慧得到张扬。同时,无论生活课程,还是学习课程、游戏课程,均应在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身体发展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幼儿园的保育质量。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影响的时,更要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更要从经验型向科学研究性转轨。只有老师不断反思,才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只有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我们的孩子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学员学习心得 篇10

首先感谢xx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的教务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回眸这一年的学习历程,我的思想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理念上有了全面更新,知识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盘点学习收获,体会颇多。

一、收获知识 开拓视野

xx大学治学严谨、学风浓郁,在一年的时间里,我积极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精彩的讲授,使我真正感受到学海无涯,天外有天。专家学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让所有人听得心领会神,津津有味。我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感到身心愉悦,如春风。

二、感受风范 接受洗礼

学习期间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上课认真记笔记,课下抽出时间看讲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专家和学们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深深感染着们参加学习的每一个人,使我感受到各领域权威的大家风范,接受一次人生的再教育和心灵的洗礼,这真是一笔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三、启发思维 转变观念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虽然这一年的时间短暂,但这一年的学习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政治、经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团队建设、企业文化、领导力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像新大陆一样开阔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通过学习使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面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的完成工作,努力为xxxx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更强更大发展创新突破,奉献一切。

企业生存状态: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11

一、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授们给我们授课的内容有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教师的成长等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桂林市七星去教育局蒋才华副局长为我们讲授的《建立与新课程相适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让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我们的学员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束手束脚的,难以开展不起来”时,蒋局长给我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怕老虎就不养猪了吗?”让我们明白,教改工作并不那么平坦和顺利,我们作为一线骨干老师,担负的使命更为艰巨;蒋局长叫我们在教学上不要过分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他说,考试成绩并不就是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成绩,在新课程理论引领下,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上要学会 “不打吊马桩,不放栏栅羊”,要让学生朝着自己的个性发展下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枬讲的《教师成长与教师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自我提升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才能使我们在教学这个职业上快速地成长;桂林区教研室、特级教师彭红老师为我们讲《面向生活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们明白,教学不要忽视生活,要我们面向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课堂上还原儿童的本分;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秋教授的《语文课程改革呼唤经典文化的回归》,让我们走进历代书法大家和历代帝黄的书法世界里,感受国学的魅力;年过七旬的黄麟生老老师为我们妙趣横生地讲《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他的教学里,我们又当了一回小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

在实训基地听四位导师的课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听了四位导师的课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了低中高年级各年段的教学特点。导师们在教学上采用了多种的学习方式,激烈的竞赛式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廖黎莺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让我们深深明白“磨刀布误砍柴工”的道理;三年级的王微老师夯实的教学基本功更令我们赞叹不已;五年级的高婉琳激情地阅读教学让我们置身其中;六年级苏力勤老师的作文教学,让我们明白作文离不开生活实践……

在民主小学的一个多星期的实训中,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学生在这样优秀的老师指引下全面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收获

1、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以对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审视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对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理解。

2、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的理论层次,提高了学科专业水平和能力。

本次的专题讲座和专题研讨,渗透着导师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对于提高我们学科理论的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实训基地的导师王微老师严谨治学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折服,以她多年的研究给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梳理,使我在字理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次学习的查缺补漏,让我知道的自己往后的学习方向,感受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知识功底的紧迫性。

3、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反思能力。

民主路小学教研活动的诊断课,使全体语文老师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快速地成长起来,有效地促进了老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也使自身学到教学方法与技能。

培训给予我的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回到所在学校,我将用培训所获,积极研读新课改方面的教材,努力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参与式教学,及时记录课堂感悟,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继续学习有关新课改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新课改的浪潮中的“弄潮儿”。我悟出: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完全属于这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孩子们,老师的角色彻底换位!我茅塞顿开,浑身注入了新血液。回去,我将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一杯水”,引导学生去探寻“一桶水”,探寻那活水源头!

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篇12

我看教育

--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体会

2013年11月初至12月初,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第55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十多个课程模块,二十多个主要专题的>培训,二十来位教育专家先后给我们授课。听了这些专家的讲座,我深受启发,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了整理,现用“六看教育”进行归纳。

一看:透过人性原点看教育

教育的终点就是培养人、解放人,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就是 “人性”,就是“教人学会做人”。人性的原点是善?恶?还是善恶兼有或无所谓善恶?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应该扬善,认为人性是恶的,就应该去恶,认为人性善恶兼有的,就应该扬善去恶;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的,就应该以善化之。不管人性的原点怎样,都必须通过我们的教育让人成为真正的“人”。“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浸润。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尊重人性,尊重生命,简而言之,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要接纳学生的差异性,承认每个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的生命密码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必定有学生灵魂舒张的时间与空间,确认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被尊重。大家可能都从媒体上看过湖北孝感一中的高三“吊瓶班”,在边埋头做作业边吊瓶。这样的教育行为,把学生的生命看作成了什么呢?“以人为本”不是只是一纸文书吗?我们试想,这种践踏生命的教育能教人“学会做人”吗?

北师大教育学部钱志亮教授归纳出教育有三个境界:以工具性为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应付世俗各种考试、考核、面试,能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满足生存之需。即能站得人前,此为第一境界;以人文性为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真实个性与独立人格,能在庸俗功利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态度与不泯的人性。即能耐得住寂寞,此为第二境界;以精神信仰为主,“文以载道”,儒者兼济天下,侠者为国为民,道者独善其身,释者身体力行。即能退得人后,笑看花开花落,此为第三境界。毫无疑问,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到达第三种境界,引领学生追求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启发大众崇尚社会普适永恒的终极价值,能培养出更多为国为民,兼济天下的英才、志士。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才的不足是可以由德来弥补的,而德的不足是无法由才来弥补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性中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好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这些为人处事的品质的培养,有了这些,即便这个人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将来他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充实与幸福,甚至大有作为。然而,如果我们错过了一个人的人格塑造的机会,一味地只关注习题完成情况,考试分数情况,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会定格在什么坐标上呢?我们难以想象。是站得人前?耐得寂寞?还是退得人后,笑看花开花落?或者对社会而言只是一粒沙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难以做出肯定的答案。

二看:透过历史考察看教育

马克思说过,如果人类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学。纵览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方能真正认识教育的本,教育的根。站在教育的本源处看清教育的走向,教育的兴衰,教育的需求,从而更加理性地思索当今教育究竟该干什么,怎么干。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我们只有以古为镜,方知教育的兴替,从而更加清楚地看透教育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学校产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时至夏、商、周三代教育机构已经比较完备,分别设立了校、序、庠,均称为学。《商学书》:民之生(性),不知则学;《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广韵》:学,识也。《说文》:学,觉悟也。显而易见,“学”就是学习“不知”“不懂”“不能”“不会“„„让自己有足够多的知识,足够强的能力,足够高的修养,从而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产。无论是古还是今,这些都是学生要学会的基本内容。同时,从西周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课程也可看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学会生存、生活、生产的技能,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让孩子安全、有担当、有尊严地生存和生活!

教育改革一直行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想,无论教育怎样改革,教育的根、教育的本始终是不能丢弃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抓住教育的根本问题去思考教育,我们才能说得上是真正懂教育的人在搞教育。

当前,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之所以会“无所适从”,就是受外界的干扰太多,很多人自称是教育专家而各说各话,让我们一是迷失方向。就拿我们现在为了学生的安全而不敢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说吧。现在我们的学生只能关在学校,大门不足二门不迈,对大自然的体悟,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类事物的认识的渠道都受堵,操作实践能力也没有机会与平台,得不到锻炼。连蔬菜、粮食、劳动工具等人类基本的生存事物都不认识,谈何生存、生活、生产技能的提高?正因为此,才出现大学生连苹果皮都不会削、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一些类似的闹剧吧。

三看:透过当下现状看教育

可以说当前的教育依旧十分尴尬。一是教育改革很无力,应试教育冲击>素质教育,风行如昨;二是教育改革很无奈,西方教育冲击传统教育,盛行如潮。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但是,似乎仍旧是雾里看花。我们扎根在教育第一线的不少教师都会感受到: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扎实开展素质教育,但现实呢?不少地方依旧是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家长、学校、社会,依旧一味地追求“高分”,看考试分数评价学校的办学好坏,评价老师的水平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优劣。很多地方都还在拿素质教育做幌子,背地里却依旧在扎扎实实做习题,做考卷,背知识点,被考试题。学生的身心历练、品德修养、能力培养等却被众人忽视。以至于培养出了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而雇凶杀父杀姐的高三学生高炜晟,因学习压力太大求得解脱而亲手杀害母亲的17岁河南学生成才„„拷问我们的学校及家庭教育,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六亲不认?这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吗?根因是什么?这与当下人们过分追求考试成绩而造成品德教育严重缺失是分不开的。

此外,盛行如潮的西方教育观念已经正在颠覆着中国人传统的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社会上有一大批人正在不假思索地毫无理性地追捧着所谓的发达国家的教育,被外来的“西风”吹得东倒西歪,对中国的教育压根不信任,甚至全盘否定,以至于该固守的本没守住,导致“长幼序”、“父子亲”、“兄弟悌”等重要的中国传统教育却遭受冷落。

那么当前,作为校长的我们,怎样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尴尬的局面呢?《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领会、践行。倘若我们一线的校长都不能很好地去践行,去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拥有“好身体、好心态、好成绩”的健康快乐的“新三好”学生,那么,我国的教育还有希望么?

四看:通过横向比较看教育

培训时期,安排我们先后去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中关村三小、北师大实验小学三所学校参观学习。通过横向比较,感触最大的就是地方学校与首都的学校相比,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北京学校的硬件我们是不及的。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设施设备都可以称得上“有品位,上档次”,校园建设的物质文化都是些“大手笔”。

更令人称羡的是首都学校的师资非常优秀,这与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分不开的。毕竟是首都,人才济济的地方,群英荟萃的地方。校长的见识广博,学识渊博;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科教师配备齐。学校的教研风气浓,文化底蕴厚。就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来说,校长李烈一走出来就非常有气场,一看就是学者型的校长,谈吐之间无不流露出她的见多识广,对教育的领悟独树一帜。一看简历更是有分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令人望尘莫及的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副校长华应龙也是全国名师,《我是数学》这本书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数学领域的至高地位。再看他们的老师,不管是上课还是评课,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精准到位。学生在这样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下成长,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的这几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深入到每一位孩子心中,也深入到每一位家长心中。正因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1997年开始,十几年来一以贯之的“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共识及肯定,并且这种“以爱育爱”的教育在首都北京广为人知,因此,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北京才那么“热”,那么“红”,那么“牛”。

通过横向比较,让我看到,学校只有走特色之路,品牌之路,才有出头之路!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的专业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

五看:通过校长自身看教育

校长既是教育者又是领导者,校长必须“跳出来”,跳出学校进行战略性思考;同时还要“扎下去”,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褚宏启总结出:校长要做一个大气的领导者,深入的教育者,而不只是一个亲力亲为的管理者。校长必须要有教学领导力!这方面我自认为自己一直做得不错,一直都能沉下心来进课堂,能倾力培养骨干教师。校长每学期至少要把每一位教师的课听一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校长的科学的教学思想。这是我以后要坚持做到的。我国《校长专业标准》指出:校长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规划学校发展;二是营造育人文化;三是领导课程教学;四是引领教师成长;五是优化内部管理;六是调适外部环境。其中,领导课程教学是核心。对照这六个方面、一个核心的工作,我做到了哪些方面,做好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培训之时我就在反思。校长要完全达到《校长专业标准》,必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思想。校长的专业阅读就是通向终身发展的绿色通道!

人们都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虽然说得“太满”,过于绝对,但是,也体现出校长自身的素质和理念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因此,我觉得校长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立场,坚守中国教育发展史留给我们的国粹,坚守那方属于中国自己的教育的领域,而不能人云亦云,本末倒置。对于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善于汲取与运用,不能固化自己陈腐的办学思想而一成不变,不然教育必然会僵化,学校必然会陷入沼泽。校长就是一面旗帜,挥手之间显本色,教育成效看内涵。

六看:跳出教育看教育

作为校长应高瞻运瞩、目光长远,经常跳出教育看教育。很多教育问题看不清,看不透,都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因此,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入到教育之外去审视教育,或许我们就会发现教育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跳出教育看>企业管理,我们就会发现教育与企业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苹果”手机为什么那么贵但仍然那么火爆?这就是品牌效应。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办学校,对于品牌的追求都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它是一个单位生命力的所在,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当今社会谁拥有了品牌,谁就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培训,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一校之长,自己应该经常性“跳出来”地思考一些战略性问题,善于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善于高屋建瓴,把学校教育做成品牌。“思路决定出路。”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院长余清臣告诉我们:一流领导在思想;二流领导在建章;三流领导在乱忙。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校长。学校要办好,而且要办得人人都知道她的好。那么,学校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校长要站在打造品牌的高度来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把实施品牌战略的工程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上一篇:母爱的记叙文600字作文下一篇:应急预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