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句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句(共10篇)

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句 篇1

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 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立意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又得心应手。不过,要在创作时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 “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若僚友的”气质。

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原诗》)。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篇2

42、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43、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44、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其一》

45、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其一》

46、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47、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48、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49、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王昭君二首·其一》

50、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5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5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三五七言》

53、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长相思三首·其二》

54、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55、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5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5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9、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描写天台山的诗句 篇3

琼台

玉台孤耸出尘寰,碧瓦朱甍缥缈间。

爽气遥通天际月,沧波不隔海中山。

潮平贾客连樯至,日晚耕牛带犊还。

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风驭叩天关。

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他的诗句是天台山最佳广告词——李白与天台山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家喻户晓。这位举世闻名的唐代诗人,曾经两次踏入天台山,留下了《琼台》、《天台晓望》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在《琼台》一诗中写道:“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句诗,堪称宣传天台山的最佳广告词。连帝王宫阙都不想住,却要到天台山来,可见天台山在诗人的心目中是何等的有吸引力。李白来天台山,既是来看望他的.老朋友——隐居在天台山修道的司马承祯,也是体验孙绰《游天台山赋》中描述的“山水神秀,仙源佛窟”的神秘。他在《天台晓望》一诗中所写的“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诗句中,“赤城霞”就源于孙绰“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无比喜爱与留恋,写出了“安得生羽翰,千秋卧蓬阙”的愿望,希冀自己长出翅膀,作鲲鹏,得羽化,从此生活在天台山。

诗人钟情天台山的炽烈情怀,跃然纸上。李白虽然没有在天台山长住下来,但天台山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天台、桃源、赤城、玉京、石桥、国清寺等地名,不时出现在他的诗作中。在写别的地方时,他有时会把天台山拿出来作比较。写富阳普照寺和歙县兴唐寺时,李白就把它们与天台山国清寺对比,开头一句都是“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可见天台山的景物在李白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李白、孟浩然等人,是唐代较早来到天台山的诗人,后来刘禹锡、杜牧、元稹等一批杰出诗人,都曾为礼佛问道、寻觅心灵家园而跋山涉水寻访天台山。有唐一代,共有400多位诗人游历或栖居天台山,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00余位诗人的五分之一。现在所说的浙东唐诗之路,就是由唐代众多诗人足迹与沿途景观串联而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一条由杭州到天台山的独特的旅游风景线。笔者最初思考“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诗人寒山隐居地、唐诗之路目的地、**济公降生地和徐霞客游记开篇地”这“天台六地”时,曾考虑其中一地写成“诗仙李白钟情地”,后来觉得到达天台山的唐代诗人是以李白、孟浩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因此最后改为“唐诗之路目的地”。

杨贵妃不喜欢李白是因为高力士 篇4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

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现的机会,李白也不会错过。

不过,李白清高的毛病又犯了,他写诗的时候,非得要宰相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深受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吗,那可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脱靴之事,对李白是怀恨在心。之后,他各种寻找机会,只为惩治李白。

在《清平调》三首中,李白将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如同仙女下凡。杨玉环本人,自然是非常喜欢的,也经常吟诵,觉得写得很好。在诗中还提及赵飞燕,那意思很明显,就是将杨玉环与赵飞燕相比较。这样的写法,并无恶意,反而充满了奉承,但是高力士,却抓住了报复的契机。

有一次,高力士一听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恨死李白了。”杨贵妃一听大为不解,高力士立马跟着说:“难道您没看到他把你比作赵飞燕了吗?赵飞燕是什么人,怎么能跟娘娘比呢,这分明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yinjian啊!”

当时的杨玉环,已经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他最担心的,还是地位不稳,害怕被人说yinjian,结果高力士这么一解读,李白赞美的`诗歌便成了嘲讽了。杨玉环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文化,高力士这么一说,便开始反感和憎恨李白了。

后来,唐玄宗几次欲提拔李白,都被杨玉环阻止了,最终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这对想进入政治舞台的李白来说,仕途无疑是失败的。此后的日子,李白只能借酒浇愁,赋诗抒怀,浪迹江湖。

李白长江的诗句 篇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李白《苏台览古》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 李白《清溪行 》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李白《行路难·其三》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其他描写有关长江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白沙渡》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越王楼歌》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雨二首》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王兵马使二角鹰》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梅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续巴东三峡歌》 年代:宋   作者: 曹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 李之仪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年代:明   作者: 高启

立冬的诗句李白 篇6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作者简介】

(公元7-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赏析:

唐代大诗人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

【相关阅读】

立冬阴,一冬阴;“睡懒觉”可养生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摄氏度为冬季。

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为结束之意。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作准备。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精辟地论述了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饮食调养的方法,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引入人体冬季养生的原则,它告诉我们,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李白写的诗句 篇7

1)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李白《古朗月行》

2)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 李白《山人劝酒》

4)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李白《赠孟浩然》

6)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7)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8)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李白《赠孟浩然》

9)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李白《赠孟浩然》

10)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李白《公无渡河》

11)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李白《送友人入蜀》

12)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3)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李白《秋浦歌》

14)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李白《古朗月行》

15)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6)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 李白《行路难•其三》

17)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8)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9)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20)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1)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22)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 李白《郢门秋怀》

23)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 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24)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5)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26) 长相思,在长安。 —— 李白《长相思•其一》

27)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 李白《山人劝酒》

28) 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 —— 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29)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愁的诗句 篇8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心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彼苍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复者: ♂落の寞♀ | 四级 | 二零零九-三-二九 一四:四五

青丝三千丈,三千青丝长 答复者: 芜珂璩玳 | 二级 | 二零零九-三-二九 一四:五零

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那边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答复者: 水缸一零四 | 五级 | 二零零九-三-二九 一四:五五

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复者: 香绝心无影 | 七级 | 二零零九-三-二九 一五:零六

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那边得秋霜。 答复者: SS眼镜蛇 | 五级 | 二零零九-三-二九 一七:三六

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答复者: | 三级 | 二零零九-三-二九 一七:五七

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销愁愁更愁。

碰杯消愁愁更愁

二 海水直下万里深,那个不言此愁古

三 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五 春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七 人烟寒橘柚,春色老梧桐

唐朝李白的经典诗句 篇9

2、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3、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4、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出自: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7、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8、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0、天生我材必有用。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7、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18、天生我才必有用。

1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21、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2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2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恋人!天生我材必有情,女友离去还复来!

28、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29、天生我材必有用。

30、天生我材必有用。

31、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

32、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 唐朝中秋节诗句

★ 唐朝诗人张说的诗句有哪些

★ 唐朝王维《杂诗其二》诗句鉴赏

★ 唐朝的历史作文

★ 唐朝时期成语典故

★ 回唐朝去看一位诗人

★ 梦游唐朝-抒情作文

★ 假如回到唐朝八年级优秀作文

★ 千言万语并(猜谜)唐朝人名

李白思乡的诗句及解析 篇10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

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望明月抒思乡之情

自古以来,就把月亮作为思乡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所使用。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李白的乡思最著名,甚至人人皆知。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人静,辗转难眠思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诗中没有神奇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词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望月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之上。正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思乡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在几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中,无数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对那轮高洁的月亮都会低沉的浅唱,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即使是不经意间听见那哀声叹气的轻吟也是潸然泪下。而另一首《峨眉山越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月亮也念念不忘。看见峨眉山的月亮很微小,但显得特别秀美。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显得更加明净。秀美明净的秋月倒映在晶莹碧绿的江水之中,这就比某处的月亮倒映在某处的江水中更加优美,更加美丽。这是李白在峨眉山下所见的奇特的景色,倾诉了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峨眉山的月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李白感情的依托。无论是漂泊他乡,还是游侠仙境,峨眉山月的身影总在诗人的心头环绕,徘徊。与其说秀美明净的秋月是李白对家乡依依不舍之情,倒不如说是因诗人对家乡的万般不舍的眷恋使月亮显得更加恬静清幽,秀丽唯美。

(二)览明月抒思情之感

李白的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却豪迈奔放。他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边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然而他却命途多舛,终使他壮志未了。因此诗人便把自己这种浓烈的愿望写进了诗歌的海洋中,也许正是因为诗人有着这样强大的的理想与抱负,所以李白在边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凉的悲伤,反而多了一份侠士的豪放与奔放。如《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书未下,少妇莫长嗟。”

这首诗虽写边关征戍,但却无半点哀怨和惆怅。且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唐朝的强势以及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无情,但文人墨客们便赋予月亮无限的深情。有的欢喜、有的忧伤、有的感慨等等。月亮的扑朔迷离使月亮成为表达情与爱的寄托和寄望,同时也是久守边关战士回归故里的依托与期望。当然边塞战士在李白浪漫的笔下并非全都是豪迈奔放的,也有久戍边关思乡的悲凉与哀叹。如《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此诗是一幅有关、山、月的辽阔的边塞诗。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把边塞所特有的雄浑景象描摹出来。没有浓浓重绘,却将戍边生活描写得如在眼前。写出了战士离别家乡之苦,怀念家乡之情,一思一叹融入那苍茫的明月中。又如凄靡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子夜吴歌》四手首诗之一,写的是秋天。但说的并不是一味凄凉。而是孤独远于超奇妙之意,给人以无际之感。皎洁的月光照在长安城,出现了一片白色的世界,是思妇们的一种凄靡。伴着秋风随处都能听见用杵捣衣的声音,起起伏伏,是思妇的哀愁。而此时的月亮便充满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可见谪仙般的李白并未抛开凡间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历凡间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笔寄托这轮如灵魂似泪的明月中。从而使月亮成了闺中悲伤的思妇,成了军中的痴情男儿。而其《长相思》更是动魄心魄,《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此诗写出了无数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人们对相思的那份深沉的执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写的是在孤灯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对月亮长叹与诉说。月亮便成为相思者们心目中的美丽佳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即。因此只能用一声声长叹来压抑着心中是我那份相思。但对美丽佳人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法控制的,即使是摧心伤肝也在所不惜。就算上有青冥,下有渌水,都不能表达心中的那份痴情。但是天长而又路远,梦魂很难到达。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全都寄托在那遥远的天边,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叹的月亮之上。因此月亮不是本来的意象了,而是幻化无数相思者的美丽佳人。

有许多的月亮,在李白的笔下便化成了边塞战士思归的家乡,也幻成了闺中少妇的孤独落寞。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怨妇们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李白并没有忘记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时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李白把对挚友的怀念和同情一起带走了,送给了远方孤独的朋友。把两颗相隔千里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便是李白中的月亮——有着凄美的思情,又有着誓言的执着。

二、月亮的独特——感知

月亮有着极其特殊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月亮便成了怀才不遇文人骚客感慨惋叹的对象,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慰藉。李白堪称天赋奇才但却怀才不遇,使他显的特别孤寂与悲壮。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独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人骚客们倾诉感叹的对象。李白更是把月亮当成了患难同行的挚友,诗人对月亮的感知、哀叹、沉思的诗歌也很多.

(一)感叹历史的苍茫

岁月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往返在淹没与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亘古不变的月亮之中,文人骚客们面对着那轮优美的月亮,总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慨。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千古传唱,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而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李白“诗仙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璀灿夺目,灿烁古今。月亮,从古至今,用它独特的神秘指引着人类无尽的遐想。千古明月,默默的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勒出种种遐想。并从这千古不变的月亮中探索历史的演变和古人的情思。如《夜泊牛渚怀古》:

与眷恋;在失意者的笔下,它则又成了失意、孤寂与落寞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幼年时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也有饮酒兴起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更有游子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在其现荐的一千余首诗作之中,涉及月亮的就达380余首,数目之多,可谓唐诗这冠。由此也足以看出李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可以说,古代诗人之中,李白对月亮的

描绘是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是最为完美的。

纵观李白的咏月诗,其笔下的月亮呈现出各种形态,如“圆月”“初月”“新月”“半月”“弯月”;各种色彩,如“明月”“皎月”“素月”“清月”“朗月”;就时间而言,有“寒月“”冬月“晓月”“夕月”“古月”“汉月”“夜月”;就地点而言,又有“天门月”“西江月”“峨眉月“巴月”“秋浦月”“秦地月”“萧湘月”等。而李白天生豪迈奔放的性格又使得他可以支“泛月”“醉月“乘月”“揽月”“寄月”甚至去“赊月”。“如此地喜月、爱月、玩月、咏月,李白可谓是古今第一,天下无双。”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更加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哲理精神融入兰中,使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月亮意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总之,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物境,更是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与独特的浪漫性,体现了自己支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以下就对李白的月

亮世界以及他的大胆开拓与创新做出的具体分析:

李白的月亮世界

首先,李白的咏月诗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月景在李白的笔下总是表现得美丽非凡。“在描写月色时,总是有水相伴。月或倒映湖中或伴随着大江溪流,月光水光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道:“万壑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月下乘舟,湖水与岸的真实感被月夜给模糊了,使诗人产生错觉,仿佛行在空中,向月亮游去。诗人如入仙境,呈现出一种超凡的境界。

其次,李白在描写物境之美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之意,使景与情有机结合,达到以景写情,以情衬景的效果。此时的月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是自然的人化。综合起来,李白的咏月诗所表达的情感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失意与孤寂的心情

李白一生历经坎坷,其性格豪迈奔放,但又高傲自大;心存远大的报国理想,无奈却报国无门,失意与惆怅伴随其大半生。此情此感也只能寄托于诗作之中以做宣泄。如他在《长相思》一诗中这样写道:“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便是借月来抒发自己沦落的惆怅,借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就的痛苦心情。李白一生都在幻想自己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能建功立业,功成身退是他的理想人生。但是,他为人真率狂放,蔑视权贵。国为不为奸佞所容,所以他的一生都不尽如人意,仕途坎坷,屡遭谗毁,他在不少诗歌中都写下了自己这种愁苦之情。如《古风》一诗中写道: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情风吹,香气为谁发?”在这里,李白也借月来抒发自己理想的失落和感叹自己仕途的坎坷。

由于如此种种的遭遇,使得李白也是孤独寂寞的,现实中屡遭打击却无处申诉,只能借诗抒怀。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谢尚牛渚乘月泛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所接之景(表天朗月)的巧合,便是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借。诗人面对空中明月,心情无限孤寂,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知音难觅,惟有仰空长叹。而《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徙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饱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合理现象的控诉。月亮作为皎洁真率的象征,被李白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和灵性,也成为了他倾诉苦闷的对象。在李白的一生中,月亮就像一个忠诚的朋友,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2、表现豪迈洒脱的性格和飘逸超旷的胸襟

李白兼具儒、道、任侠精神,也造就了他豪迈洒脱的个性和飘逸超旷的襟怀。如《东鲁门泛舟》中:“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诗人将月下泛舟,遨游太空看作是人生无穷的乐事。《唐摭言》甚至以“水中捉月”为李白生命的归宿点。“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水中捉月而死。”传闻虽不可信,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喜爱的程度。因此,他竟敢上天捉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中的“俱怀逸光壮思飞,欲上表天揽明月。”由此我们也看到一个想象丰富,个性洒脱的诗仙形象。而他的《把酒问月》更是逸兴豪迈,感情丰富,语言夸张。其中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引出了人与月之间若即若离,似却近的.关系,并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与思考。

人生是短暂的、痛苦的、其间有着不尽的坎坷与曲折,孤独与寂寞,但李白却可以让自己尽量忘却这一切,去享受人间的自由与快乐。如《将进酒》在自己失意之时,李白却仍能吟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旷达豪迈的诗句,我们也不得不为他有如此宽广的胸襟而感叹。又如《关山月》中“明月出天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心境开阔,因此,他的月亮也随之开阔和雄壮。读后,使人心胸一振,我们也找不到他一丝惆怅的借月咏愁情的意象。再如他在《玉壶吟》中写道:“烈士击玉壶,壮心异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这里的刀光剑影,显示出诗人那种拂剑而起的游侠豪情。

月亮在此也不再委靡惆怅,而体现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

李白生平最渴望的就是做一名儒将,驰骋沙场,但他的一生都没有机会尝试,因此就把这种强烈的愿望写入了自己的诗作之中。如《塞下曲》之五中写道:“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这类诗歌充满了一种侠肝仪胆的豪情。“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他咏边塞而悠悠闲谈,也许,这正是李白儒侠风格所在。

3、表达自己清高、皎洁的品质以及与朋友之间纯洁的友谊

月,是清高、皎洁的象征,这也正好与李白的先天秉性相契合。如《月下独酌》中这样写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为伴,表现了自己如月般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节操。也许,在现实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也只有明月能与自己进行心灵上的门交流,成为自己永远的知己。

而在与友人的交往中,皎洁的月亮更代表了彼此之间友谊的纯洁与高尚,如在《哭晁卿衡》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明月不归沉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将日本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难比作“明月沉碧海”,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痛悼之情。而在听到友人王昌龄遭贬后,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中寄予了无限的关切与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诗人以寄月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与关怀。同时也用明月象征自己和友人品质的纯洁无暇。这样的想象既奇特新异,又无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毫无做作之态,也显示了李白文学功底的深厚。

4、表达离别思念之情

自古以来,月亮就作为离别、思念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使用。如南朝谢庄《月赋》中有“美人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明月亘古如斯,而世事变幻不定,这就不可避免地滋生思念的情愫。李白最为著名,甚至妇孺皆知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沦落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文字虽然短小,但内涵却非常丰富,表达了久别故土的人的共同情感,能激发起人们的共鸣,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而真实。又如他在《赠崖待御》“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一诗中也以咏月表达了因失意愁苦而思念故乡亲人的那份深情。在他的《捣衣篇》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通过描写妇女趋月夜为亲人捣衣的心情,表达了她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怀念。而《关山月》则描写了塞外征人的见月思乡之情。“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不论是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思念,还是对故乡的留恋,也或者是借月表达他人的思念,李白都巧妙地把这种感情寄托在明月之上,无生命的月亮在如上之多的情感的浸泡下也变得情真意切,鲜活灵动了。“任何艺术境界,作为对某种生活美、自然美的提炼升华的产物,都或隐或显地渗透了诗人本身的意志。”李白的月亮世界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咏月诗中同有单纯的以月亮本身为全诗的主题,而是有着其深刻的思想和生活基础的。这也正是李白的月亮世界的特点,即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感。

上一篇: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关于唯美的爱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