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学过的数,明确因数和倍数是在自然数的范畴内。

二、新课探究:

1、学生自学。

A、教师演示自学指导的内容。

B、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帮助后进小组。

2、汇报学习成果。

根据自学作业逐步汇报。

A、新朋友的名称:因数和倍数。

它们的关系,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再请其他学生举其它的例子,说明因数与倍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强调:2是因数,12是倍数。的说法不正确。B、你能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和倍数朋友吗?说说你的方法。(可以举例说明)此处学生一定会有矛盾,主要是生成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和个数是无限的。

在学生辩论上面问题的过程中,随机检查学生找了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想乘法算式,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找到最接近的两个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想乘法算式,用这个数去乘

1、乘

2、乘……

强调:只有按顺序才能找的全面、准确。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C、最后一个自学问题: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哪个数,为什么? 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因为:任何数乘0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任何数队0没有意义。所以,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因数与倍数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很高广泛,例如: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一小时为什么是60分,1分钟又为什么是60秒?等等都是运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因数与倍数。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题和填空题。

2、课本第三题。

四、拓展运用

课件剩余的题。时间肯定不够用,其余的留到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成。

五、课堂评价。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2

导入新课

1.回忆学过哪些数?(自然数,分数,小数……)

2.哪种类型的数学起来最容易?(大部分学生肯定会说自然数学起来最容易)

其实,在数学中,真正有分量的题目,难倒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题目都在自然数领域,以至于有位数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自然数,可真不自然呀!”今天,我们将重新感受自然数,看看里面蕴藏着哪些奇妙的内容,我们又将会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反思: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法就是通过巧妙设问在谈话中让对方彻悟的。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自然而然会认为自然数学起来最容易,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而这时教师话锋陡转,适时抛出一个与之相反的观点,并有相应的论据作为支撑,这足以搅动学生的思维,激发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自然数的阐述把学生带入了数学史。让学生产生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与此同时,又不露痕迹地将本课的知识点“因数和倍数”归置到了自然数这个知识体系当中。如果把自然数比作大海的话,因数和倍数就是海面上众多的帆船之一,它只有置身于大海的怀抱才能扬帆远航。

探索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找30的因数

学生作品展示:

a.正确但不全面的作品

b.既正确又全面的作品

讨论:他们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结: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才能带来结论的准确、全面。

继续深入:

为什么找到5就不找了呢?(讨论)小结:避免重复

手势演示:

一对一对地找,成对的两个因数越来越靠近。

反思: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考虑到学生在认知背景、思维品质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学生中势必会出现不一样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或者全面、或者片面;或者有序,或者无序;或者肤浅、或者深刻。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考展示出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的对话、思辨、质疑、争论的过程中,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吸纳,使得片面的思维趋于全面,无序的思维走向有序,肤浅的认识归于深刻。思维品质在沟通中获得提升,思维方式在比照中得以修正,思维能力在对话中得到发展。而“怎么找到5就不找了呢?”这个问题又一次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诱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这就是一种本质的数学文化,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拓展延伸

1.在50、60、70、80、100中谁的因数个数最多?

当学生发现60的因数个数最多后,教师揭示60进制中的奥秘:原来天文学规定,1小时=60分,1分=60秒,与60的因数的个数有关。与24差不多大的数中,24的因数最多,1天=24小时;与12差不多大的数中,12的因数最多,1年=12个月。

反思:引领学生揭开1小时=60分、1分=60秒、1天=24时、1年=12个月等约定俗成的规则中所蕴含的奥秘,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与天文学的完美结合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便捷。也许此时,科学的种子已悄悄地在某些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假以时日,这粒种子定会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发芽,开花,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2.一个更有趣的规律——完美数。

(1)拿出2号作业纸,找出6的所有因数,把其中最大的因数划掉,再把剩下的因数加起来,发现这些因数的和恰好也是6。

小结:这种现象很罕见。数学家把像6这样的,去掉它的最大因数后,剩下的因数相加的和是它本身的数叫“全数”,也叫“完美数”。

(2)这样的数会有第2个吗?寻找第2个完美数。

学生独立完成(师提示:比20大,比30小的偶数)

板书:28;1、2、14、4、7

师:找到了第1、2个完美数,数学家会停止寻找的脚步吗?第3、4、5个完美数会是多少呢?一定超出你们的想象。

屏幕显示:6、28、498、8128、33550336、858986059……)

想想看,你们刚才找28都花了将近2分钟,那数学家要从浩如烟海的自然数中找出这些完美数,该付出怎样的艰辛呀!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完美数对生产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是什么力量吸引数学家付了毕生的心血去寻找呢?

小结:伟大的数学家高斯说过:“人们通常把数学誉为科学的皇后,而专门研究自然数性质的数学分支——‘数论’,则是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只是看到了皇冠上一粒小小的珠子,但只要你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数学看似抽象的百花园里,你一定会收获很多东西。

反思:引着学生走进和因数有着密切关系的特殊的数学现象“完美数”,感受完美数的美妙结构,领略了凝聚在数学之中的美妙绝伦的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臻善达美的数学品格。最后从“数论”的角度重新考察“因数和倍数”,使新的知识在深度和高度上获得提升。这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倍数与因数》,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课题,但我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通过水果店各种水果的单价所显示的数进行分类,得出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体现一个“实”字,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知识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历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这一游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的教学活动,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

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快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有趣。每个学生都很感兴趣,说得很努力。原来,数学也很有趣……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4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但练习反馈,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思量,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烦”,“很烦”,“太麻烦了”。

在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习概括出了一些特殊情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情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

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习时,让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5

倍数和因数

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发、教学程序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的内容。

“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 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六:教具:多媒体

七:说教学流程

(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

1、动手操作。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同时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将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

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多媒体演示相应的图形。

板书:12×1=1

26×2=12

4×3=12

设计这两步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 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

师: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12×1=12,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然后叫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某个数)=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

5、老师板书:15÷3=5 根据这个除法算式,你也能找到倍数、因数关系吗?谁愿意说一说。

教师小结: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来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6、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理念: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二、合作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想办法找出18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

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学生:你们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3、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 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4、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5、引导学生观察12、15、16、18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教师板:一个数因数个数是有限的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通过对学生书写的比较,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提问:写的完吗?那怎么办?

板书: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某个数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出4的倍数: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教师出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2、神奇的“完美数”

6的因数有:1,2,3,6 其中:1+2+3=6

28的因数有:1,2,4,7,14,28 其中: 1+2+4+7+14=28 在10000以内的数中,这样的 “完美数”有:6,28,496和8128。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6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有关概念,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相关的知识链和知识系统。

2.在开放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梳理过程, 培养学生辨析、比较、归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发展学生的个性。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相关的知识链和知识系统。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及媒体设计】

学生的座号卡及多媒体课件

【内容和过程】

一、创境激趣, 引出课题

1. 出示童谣, 师生共吟

在我们学校举行的新童谣征集活动中, 老师写了一首数学童谣, 请看:

数学是个大王国, 整数是其一家庭。有一成员自然数, 乘除引出倍因数。2的倍数叫偶数, 除此之外是奇数。因数只俩是素数, 还有第三是合数。自然数1最特别, 非素数来非合数。大王国里奥秘多, 欢迎你来多探索, 多——探——索!

让我们在掌声的伴奏下读一读。

2. 师生谈话, 揭示课题

数学王国中确实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今天

授课/袁仕理1点评/叶青2

我们就以这首数学童谣为出发点一起复习“倍数和因数”的有关知识。

[点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引入课题, 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起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二、问题引领, 梳理辨析

1. 结合童谣, 引出问题

从这首童谣中,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让学生自由说说所发现的知识, 可以说概念的含义, 也可以举例说明。如:

4×3=12, 12是4的倍数, 12也是3的倍数, 4和3都是12的因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一个数, 如果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 这样的数就是素数 (或质数) 。如果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就是合数。 (让学生举例)

……

适时让学生写出18的因数, 8的倍数, 并说说怎样做到速度快又不遗漏。

2. 梳理问题, 再现知识

依据学生的回答, 形成系统化的板书:

3. 变形练习, 辨析概念

A.座号游戏:看谁反应快。

(1) 请座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2) 请座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3) 请座号是素数的同学坐下。

(4) 请座号是合数的同学坐下。

(5) 谁能说一句话让1号同学坐下?

(6) 座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3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7) 请座号在20以内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的同学坐下。

(8) 请座号既是3的倍数, 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坐下。

(9) 谁能说一句话让剩下的同学坐下?

B.男女生对抗赛: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 说一句话。

因数、倍数、偶数、奇数、素数、合数

C.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1) 1、13、15、29

(2) 你能写出一组数, 让同桌找出最特别的数吗?

[点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有重点地让学生通过讲述、举例等方式, 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概念、构建知识系统,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张扬。再利用学生座号开展游戏, 让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复习过程中, 对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 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 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和“人人都能成功”的教学理念。

三、实践运用, 拓展问题

1. 强化练习, 提高运用能力

(1) 这里有0、3、5、6四张数字卡片, 请按要求写数。

选择两张数字卡片, 组成一个素数:___________;选择两张数字卡片, 组成一个既是偶数, 又是3的倍数的数:___________;选择三张数字卡片, 组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既是奇数, 又是5的倍数的数:_______________。

(2) 播放录音: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 于2008年8月8日开幕, 24日结束, 历时16天。本届奥运会共有31个比赛场馆, 其中有6座位于其他的协办城市, 包括香港、青岛、天津、沈阳、上海和秦皇岛。

在以上资料出现的数字中,

偶数有:______________奇数有:______________

素数有:_______________合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倍数, 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数。

2. 深化练习, 发展综合能力

破译电话号码:ABCBDEF

A是小于10的最大偶数;

B是奇数中最小的素数;

C与B是连续的奇数, C>B;

D的最大因数是6, 最小倍数也是6;

E是小于10的最大合数;

F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点评]让学生从综合练习中发现不论是写数还是破译电话号码, 都要根据概念的特点进行判断。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汇报交流,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个性得到张扬, 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 延伸问题

今天我们从一首童谣中复习整理了倍数和因数的有关知识, 数学王国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期待着大家去研究, 比如, 为自己的座号、门牌号、电话号码等设置密码, 让其他同学破译。希望同学们今后努力学习, 继续探索!

数学课《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 篇7

本学期教研员高老师听了我一节《因数与倍数》的新授课,通过我自己的试讲、正式讲及课后教研员对这节课的点评,我的感触颇深。

首先高老师对我这节课的总体设计上给予了肯定,认为这节课在设计上,层次清晰,对重难点的把握上也很准确,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可以说是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从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上讲,这节课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下面就我对高老师的点评与各位老师进行一下交流。

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一个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然后再将他们得出的`答案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让会的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不会的同学听,以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紧接着后面我又设计了一个练习,“找出16的因数”,设计这个练习的本意是想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中如果有重复的因数时,可以只写一个”。但后来听到高老师的点评后,我觉得我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任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比如:“第一小组找1的因数;第二小组找2的因数;第三小组找3的因数……;然后让学生汇报,在学生汇报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是对找因数的方法的巩固,而且通过对比各个小组的答案,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找因数的最好方法,以及因数的特性。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真知,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找因数的最佳方法,又体验到成功了乐趣。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8

本单元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基本思维能力。

1.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

(1)注意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质数、合数与因数的关系

(3)2的倍数与偶数、奇数的关系

(4)与大数的读写相关联

如: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万位是最小的质数,千位是最小的合数,

最低位是最大的一位合数,其余各位都是最小的偶数。

这个数作( ),读作( )。

(5)2、3、5的倍数与乘法口诀紧密联系。

2.要用“活”教材

(1)教学中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学实践证明,从单数与双数入手探究奇数与偶数;从乘法口诀入手,探究2的倍数,探究5的倍数,探究3的倍数,比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单元知识特点的抽象性)

要用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

(1)偶数、奇数

(2)5的倍数:5、10、15、20、25、30——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2、4、6、8、10、12、14、16、18、20……

3的倍数:

(3)质数、合数: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进行归纳推理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列举法:

如:18因数6的倍数:

又如:P16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4.教给学生养成“有序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5.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用字母表示数的`结合。如:

数A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数B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

6.注意概念的判断

(1)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7.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

31□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75□0是3的倍数,这个有( )种情况,它们是( )

2□6□是25的倍数,也有因数3,这个有( )种情况,它们是( )

《因数与倍数》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9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意义建构

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5、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方法渗透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巩固深化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3、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5、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游戏中的发现

1、请学生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2、在这些数中,因数的个数最少的是几?(对“1”)虽然

“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但它却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除了“1”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数比较特别的?

(找“2”或“5”号同学。)

4、你这个数特别在哪儿?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请把学号

卡举起来。

(课件显示:只有两个因数的有:2、3、5、7、11……)

5、除了这些数外,其余的数各有多少个因数?(对“4”)

你有?(对“6”)你呢?

6、这些数,它们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那一个?你觉得?理由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数尽快地找出来?

7、如果让同学们将这51个数按照它们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一分类,你们准备怎样分?其实不光这51个数,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类,都可以分成三类。

8、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9、组织学生分批退场。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退场;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退场;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离场。

设计理念:通过寻找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又让学生感知到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各有不同,为后面学习质数与合数埋下伏笔;组织学生分批退场,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正所谓“课已毕,趣犹在”。

【作业设计】

课本第15页,练习二第一题前半题15的因数有哪些?,第二题,第4题前半题填在书上。

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0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教学指导】

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1.因数和倍数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3.质数和合数

2课时

【知识结构】

第 1 课时 总序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课件

【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1)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 2 课时 总序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

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课件

【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0,„„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第 3 课时 总序第课五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5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 4 课时 总序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课件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5、6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第 5 课时 总序第七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第 1 课时 课型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练习课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

第 6 课时 总序第八课时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

学习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第 1 课时 课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质数、合数的意义。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 22 29 35

87 93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

合数:22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作业】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第 7 课时 总序第九课时

质数和合数(2)

学习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第 1 课时 课型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新课讲授】 1.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 20 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课后作业】

完成长江作业本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2)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2)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数和因数》(同时板书)我的说课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倍数和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的认知领域,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数和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本部分知识节课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习惯,并注意对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

围绕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难点(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其次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说学法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三、说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换了情景。整体的设计思路是以庆祝我校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为主线贯穿始终,从开始出示入场券到最后的抽奖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流程图),设计的情景、活动,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始终体现了在趣中学、试中悟、做中得的原则,使学生学的实在、学的轻松、学的忘返。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以“入场券”为情景,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庆祝我校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的入场券,(排:30的最小的因数 号:自己学号的最小倍数),问根据这张入场券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要运用到什么知识来解决呢?同学们观察后说:“要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设计意图:由此通过这张特别奇怪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入场券,引入课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舞蹈”排队列,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为了文艺演出能圆满成功,学校各艺术队正在积极准备着呢!瞧,舞蹈队的老师正在发愁呢,怎样给12位同学排队形,要求每排的人数一样,问每排站几人,可以站几排,能给舞蹈老师想办法?(继续追问)请你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编排出六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相对应乘法算式。在此我结合算式4×3=12,介绍像这样的乘法算式,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接着要求学生根据6×2=12同桌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再通过“能说4是因数,12是倍数吗?进行反例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为校舞蹈队编排队列,学生经历了“算式与图形相结合”的过程,为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并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理解倍数和因数意义,体会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

以“合唱队”挑队员,探讨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积极思考,给舞蹈老师想出了多种编排队列的方法,现在合唱队的老师更着急了,因为报名合唱队的人数太多了,必须筛选,最后决定挑选每个班学号数是12的因数就可以参加排练,请问我们班谁有幸被参加呢,你能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同学吗?(课件)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此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我作了充分的预设:

1、有同学的可能是用乘法想:()×()=,12乘积是12的两个数是12的因数);

2、有同学的可能是用除法想:12÷()=()除数和商都是12的因数;我及时肯定了这两种的方法,但是都出现同一个问题:无序,从而导致重复、遗漏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我再次放手,小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找才会有序,找到什么时候为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去找,最后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关键字 一一对应 有序相接近)从而在互相评价、充分比较、集体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时我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同学们想了想,摇摇头,老师这有一种方法,想学吗?于是我隆重推出U型法,举例操作。老师讲解后,同学们通过对比,观察上述几种方法后,觉得U型法简洁,易操作。

如果选择标准改为16、36的所有因数,又有哪些同学将有幸参加呢?并观察这些被选上的学号,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学生通过练习对比,观察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从无序到有序再到自己总结方法的,充分体现,以“管乐队”找倍 探讨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管乐队的老师也在不闲着,正在制定训练计划了,规定每个月中,号数是3的倍数为训练日,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写出训练的日期吗?相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而言,找一个数的倍数就简单多了,在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怎样找才能有条理?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最后得出3的倍数从1倍开始找起,以此类推。再问:刚才我们是在一定的范围中找出了一个数的倍数,要是在自然数中找的话,能找出多少个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交流得出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大的倍数(没有),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无限个)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从有一定范围到没有范围中一个数的倍数,充分发展想象空间。

(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写出自己入场券的排数和号数(课件)

排 : 30的最小因数 号 :每人学号的最小倍数

设计意图:首尾回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二个环节 抽奖游戏环节

为了庆祝文艺演出圆满成功,准备在演出结束后有个抽奖环节(出示抽奖规则):

1、凭自己座位的号数参加抽奖,2、座位的号数符合题目的要求即为中奖,3、奖项分设一、二、和三等奖)(课件)这里要借助抽签软件,具体操作如下(介绍每奖项的设计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操作,班级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充分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自然、明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算式,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好吗?

二、探索新知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1:它们有些算式能除尽,有些不能除尽。生2:有一些算式的商是整数,有一些不是。师:你的意思是把它们分成两类:

2.师: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类算式。这一类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样的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事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比如,12÷2=6,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在除法算式12÷6=2中,我们知道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谁能像这样说说第一类中的一个算式,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请学生试着说一说,并在同桌之间说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它们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可以说5是30的因数,但不能说5是因数。

师:刚才有同学在下面提出了遇到0怎么办,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在这里,我们规定一下,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4.做一做(书本第5页)

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请学生汇报。

(二)找因数 1.出示例2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下面我们来学习怎么求因数和倍数。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三)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1,2,3,6,9,18 18的因数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2,4,6„„ 2 的倍数也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和拓展训练这三个层次的习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2.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以有序的数学思考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练习中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掌握因数与倍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能以有序的数学思考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因数与倍数练习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关于因数和倍数你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并指名说一说。)

师:这节课我们就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和深入思考。(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的练习)

二、基础训练

1.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提升巩固

(1).a、b、c都是非0的整数,如果存在a÷b=c,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2).24×6=4,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1).知识考察

书本第7页,第4题:15的因数有哪些?15是哪些数的倍数?(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找15的因数,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15的因数。)(2).答辩游戏(师问生答)。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没有)。(3).我们都是小能手(根据因数和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①书本第8页第6题。1的因数有()个,7的因数有()个,10的因数有()个。

②12的因数有(),18的因数有(),既是12的因数 又是18的因数有(),其中最大的是()。

③6的倍数有(),9的倍数有(),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有(),其中最小的是()。

三、综合训练

1.书本第8页:第7题猜数游戏。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①因为36÷4=9,所以36是倍数,4是因数。()②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③36的全部因数一共有9个。()3.对号入座(最多写3个)

①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有()②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有()③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有()4.走进生活

老师手里有些气球,平均分给13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老师手上的气球总数比13多,比70少,那么老师手上可能有几个气球?

四、拓展训练

书本第8页第8题:一个数是42的因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对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做了专门的训练,相信同学们能熟练地运用因数的倍数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了。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5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 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老师告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

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8)练一练:(出示课件)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课件出示)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5、试一试:一本30页的画册,任意翻开后看到的页码数,有一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翻开的可能是哪两页?

三、巩固深化(出示课件)

四、知识拓展

思考:一个三位偶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2,若这个偶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偶数可能是多少?

五、总结

①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教后反思

3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并说出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 35 158 200 87 65 162 4122

2、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3、好,现在我们来个竞赛怎么样?请学生任意报数,你们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师生竞赛)

4、评价: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再通过师生竞赛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创设情境,巧妙引入,自然过渡,可谓一举多得。)

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

(一)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共同来研究。

(设计意图:任何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有了猜想,就有了探索,就有了分析,就有了否定,就有了归纳,就有了验证。这里猜想,学生很快进入了问题情境,为下面观察探索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观察探索

1、看P10的表,找出3的倍数,并将这些数圈起来做上记号。

2、观察这表,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有规律吗?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4、教师引领:

①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②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③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④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5、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生回答、归纳、同桌小组互相说一说。)

6、验证结论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现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生写数,然后判断、交流、得出结论。)

①教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②一个更大的数。教师家的电话号码4870599,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设计意图:探索、归纳、验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验证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三、梯度练习,内化新知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请运用特征来检验我们的实践能力吧!

1、在下面的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2、在下面各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各有几种填法? □7、4□

2、□44、56□

3、用数字1、3、5、能组成几个三位数?哪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4、将下面这些数进行分类。548、15、2707、820、118、452、507、210、462、450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同时是2、3、5的倍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依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巩固新知的同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寻求规律性。第3题注重“说”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拓展提高。

探索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根据问题分层次展开研究。

(设计意图:设计这道题目的出发点是满足那些“吃不饱”的学生,启发他们活学活用知识,用学到的方法“猜想、探索、归纳、验证”研究9的倍数的特征。这个环节可能在课内完成不了,可以延伸到课外。)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数学上很重要的研究方法“猜想、探索、归纳、验证”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课下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研究9的倍数、11的倍数什么特征?老师坚信:只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大家的头脑会越来越聪明,思维会越来越灵活,未来的科学家一定会在我们班诞生。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24 30 18 4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342 3+4+2=9 4870599 4+8+7+5+9+9=42 教后反思 2、5、3倍数特征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练习和交流的专项训练,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2.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你能将这些数字填在合适的集合圈里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追问: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时,这要看个位就行了;而判断3的倍数时却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

小结:今天我们就上一节2、3、5倍数的特征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1.体会2、5倍数的特征

提问:观察集合圈,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小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按要求填空

(1)两个数位上的数一样,并且是5的倍数。(2)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三位数。学生先独立填写,让后汇报,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解说。

3、书本第11页第3题:圈出3的倍数,请学生圈一圈然后说一说。

(二)变式练习 1.谈话:大课间的体育活动非常热闹,请看“趣味行走”比赛(课件出示题目)。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哪个项目的报名人数分组后,没有剩余? 小结:要使分组后没有剩余,每个项目的报名人数应该分别是2、3、5的倍数。2.谈话:文艺操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提问:我们班有48人,如果每6人站成一排,我们班可以派多少人参加戏曲操表演?

追问:从这些数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根据数的特点,认真分析,发现规律,数学上常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综合练习

谈话:第9题:现在一共有22个人。3个人分成一组。至少再来几个人才能正好分完?(课件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吗?

小结: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要综合考虑题目要求,有了这种数学意识,才能兼顾全面了。

(四)发展练习: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2、3、5倍数的特征了,你能判断这个数是几的倍数吗?说说你的好方法。(出示:63966932)

提问:你是怎么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判断一个较大数是不是3的倍数时,可以用弃“3、6、9”法。2.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两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66403926 87663903 3.小结:有时候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圈出4的倍数,并说一说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只看各位,能否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4的倍数?该怎么判断?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参观我校艺体兴趣小组的活动,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3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 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醒学生仔细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媒体出示图表)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三、奇数与偶数它们的和的研究(出示第15页例2)课件出示例2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还验证自己的想法,奇数:5,7,9,11„„偶数8,12,20,24„„

1、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 2还可以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小结: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后反思

质数与合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据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练习提高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

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2.20以内有哪些质数?

3.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3,47,52,33,71,85,97,98 在练习本上写出20以内的质数,再汇报交流

二、指导练习

1、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什么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多少?它是偶数还是奇数?最小的合数是多少?

2.练习四第1题

3.第2题分类填写,并说明有些数要填入多个框内。4.第3题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并举例说明

三、巩固应用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由老师说一个大于2的偶数,同学们找出和为这个数的 两个质数,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8,12,14,20,24 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说大于2的偶数,另一个人来找和等于这个数的质数。找出后一起讨论是否正确,然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3.引导学生探究第5题,6 的倍数特征是怎么样的。

4.第6、7两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然后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四、课堂总结(5分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学生交流,畅谈所得。

五、当堂反馈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小组长的协助下当堂批改、评价,并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1.在8,15,4,13,19,2,26,9,45,32,17,22中,偶数有(),奇数有(),质数有(),合数有(),2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预防学生自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