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论文(共8篇)
可以说,精彩的课件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境界,有力地促进教学双赢目标的实现。
一、精彩的课件在“情境创设”上,美化了课堂教学的策略
兴趣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精彩的课件在“难点突破”上,简化了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美术课更是如此,但是,采取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化难为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如在《外貌有特征的人》教学中,教师运用课件不直接展示一个有特征的人而是出示一部分让学生想象、猜测、分析、讨论,加上直接可以动手操作进行相应的变形、夸张,让学生“游玩”于此难点教学,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最终找到突破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简化了教学,增强了效果。
三、精彩的课件在“兴趣保持”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小学生成长而言,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落实到现实,就是要好好抓住课堂教学,尽量优化其教学效果,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甚至持久下去。小学刚开始,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关注相对较强烈,孩子喜欢“涂鸦”,自由自在地表现内心的世界,若教师在注重学生动手绘画的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更好的美术图片、更多的动画视频和享受更为精彩的音乐背景,学生在视野得以开阔,各种需求得以满
足的情况下身心愉悦,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如在《我设计的卡通形象》教学中,多媒体播放一段类似《猫和老鼠》这样有趣的动画片,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开怀大笑,轻松地投入下面的学习。课件再次展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经典卡通形象图片,学生边欣赏边讨论,积极交流,感觉很过瘾,等自己绘画设计的时候就有点迫不及待了。如此教学,相对教师单一的图片展示,课件参与则更“精彩”,这样丰富的课件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精彩的课件在“自主学习”上,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经常会使用powerpoint等工具将复习、引入内容制成简易课件,特别是一些以自学为主的课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同时把问题以设问、选择、填空等题型显示出来,辅以简洁悦目的背景图片、音乐,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兴趣调动起来了,自学的效果自然显著。另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制作图文并茂、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网络型自主学习课件,这种人机交互式的学习和练习形式,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欢乐。如教学《我的地图》一课,在练习环节,制作了“闯关”游戏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测评,学生如果认错地图,计
第一步, 学生课前材料的准备和教师精心备好课是打造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美术课是利用一定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的一门艺术。大多要做较多的相关材料准备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材料的准备包括一学期的准备和一节课的准备, 教师在上每一学期美术课时, 第一课就要利用5—10分钟组织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 也就是教师学期教学计划, 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同时上每一节课前都要事先让学生做好每一节课材料的准备。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让学生有事可做,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学生没有做好材料的准备, 那就很难保证他们这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了。其次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只有课前精心备课, 做到从组织教学到课堂结束讲什么, 不讲什么、怎么讲, 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 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等, 每一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 都要精心准备, 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思路才能更加清晰, 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让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发挥效率。
第二步, 精心抓好组织教学 (课前的组织教学和上课中的组织教学) 中课前组织教学这一环节。组织教学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把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美术课由于不是考试科目, 很多学生对美术课上课前不很积极, 上课不准备, 不够高度集中, 甚至还在做其它学科作业等。但我们有些老师往往却忽略了这一环节 (只注意课中组织教学) 走进课堂就急匆匆的上课, 课中发现学生上课不准备、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的时候才去组织教学, 使该课堂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课前的组织教学每节课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督促学生做好课本和学习用具, 然后回到讲台, 用目光扫视全班, 当学生准备好了学习用具, 精神集中, 端坐好, 老师在叫“上课”, 学生起立, 坐下。如学生仍为集中精神, 起立、坐下可反复多次进行, 直到所有学生的精神都集中到课堂上在开始上课。只有这样学生才集中精力转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为教师下一步课中组织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第三步, 精心做好每堂新课创设情境的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能顺利的从中获取知识并感受快乐。创设情境可以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 也可以运用音乐、故事、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诱发学生联想, 加强新旧知识的链接,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应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与学生耳熟能详, 要根据课程内容、类型不同, 设计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标志》这一课, 我就联系实际把本校的学校标志、当地的道路的交通标志、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建设银行标志、农村信用合作社标志、各种车辆标志、学生穿的服装、鞋的商标等、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看到的作为情境创设, 很快的调动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和设计标志的创作冲动。总之只有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才能激发起他们求知欲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创作的冲动。我感到在美术课的教学中, 我们只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导入课题它就能化枯燥为有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就能为课堂下一阶段顺利的开展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步, 明确学习目标, 指示学法。在情景教学环节教师导入课题后, 直接在课堂上以板书和多媒体形式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教师讲解学习目标或学生默读、朗读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才有方向。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 提出相关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的指导后,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如《生活中的标志》这一课学生学习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标志的含义、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标志的类别、特点、设计标准和创意过程、学会标志的初步设计。而指示学法是标志的含义是什么?标志有什么作用?标志的类别有哪些?标志的设计应注意哪些?我们怎样去进行完成标志设计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去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事可做, 并且带着问题和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了, 从而调动了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五步, 让学生自学和互相研讨学习, 教师以学定教。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任务、目标、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就让学生转入这一环节, 学生自学和互相研讨学习按学教师的学法指导布置的内容, 学生自学可以采取“独学”“群学”“对学”请教老师等学习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思想”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要走下讲台在教室巡视, 通过“看、听、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是否每个学生都进入了学习状态;看提出的问题和指示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听学生在“对学”“群学”中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听学生谈独到的思路和方法;问学生对自学提纲问题的完成情况, 问有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答。总之在这一阶段教师尽量不说话或者少说话, 即使说也是与学生的个别交谈声音要低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哪些是学生学会的, 哪些是学生不会的以便下一阶段以学定教。教师的教要做到精讲, 讲什么?怎么讲?讲学生不会的, 会的一律不讲;讲学生暴露出来的
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
谭顺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声乐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就是让学生如何去理解歌曲、处理歌曲和表现歌曲。那如何提高学生二度创作能力, 使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达到“声情并茂”。这就需要广大声乐教学工作者去探究、去实践。
关键词:二度创作;能力培养;情感把握
在笔者十多年的声乐教学中, 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歌曲二度创作, 成了每一个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对一些声乐基础较差, 理论知识贫乏, 人文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说, 尤为重要。何谓“二度创作能力”, 也就是学生演唱者理解歌曲、处理歌曲、表现歌曲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二度创作能力, 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熟悉、理解歌词
清代著名声乐理论家李渔在《闻情偶寄》这篇著作中指出“欲唱好曲者, 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 师或不解, 不妨转询文人, 得其义而后唱”。[1]从这段话中不难发现, 作为歌唱者首先要对歌词进行熟悉和理解。第一, 先必须准确把握歌词的拼读, 对于歌词中的生字、多音字。对易读错、读混的字、词, 特别是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等, 都要有意识的进行准确拼读, 对意大利语、德语、英语、日语等在歌曲演唱中要经常使用的语言,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 不说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至少要学会拼读, 这就是声乐专业术语中的“正音”。如果不进行正音, 就很难掌握语言的要素把字咬清晰。更谈不上把歌曲的意义直接、准确的传达给听众了。第二, 理解歌词的思想内容、情感。要善于从歌
问题, 困难之处, 疑难之处;讲过程、方法、原理、科学思想;对重点知识、重要知识要讲透讲清;“先学后教”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切实改变了课堂教师是“讲师”“话筒”, 学生是“观众”“哑巴”的低效、无效的课堂局面, 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第六步, 布置作业, 学生当场训练。当场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 由理论回到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场训练的目的就是对知识的巩固、运用,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全面落实学习目标。如课堂可以完成的作业尽量在课堂完成, 当场训练就是当场考查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完成, 教师先不辅导, 教师这时候是监考, 这样就逼学生在前几个阶段不得不主动地、紧张地、高效地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做事雷厉风行的作风等等。教师也真正看到学生美术作业不抄袭、不雷同、 (除教师布置临摹外) 的实际水平, 更有助于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进行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完成的同学, 教师及时可以当面批改, 当场给予反馈、辅导纠正、做到当堂清。这样也减轻了学生课外不必要花较多时间去完成了, 从而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 也能够及时的检测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第七步, 强化课堂小结。我们在常规教学中经常会出这样的像。听有些教师的课, 一种情形是从上课讲到下课, 下课铃响, 然后布置作业, 起立、下课。一种情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但是在下课时仍然没有一个词所交待的景、境、形和时间、地点、人物中, 发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意、神及歌曲的基本情绪和艺术形象。如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歌词:“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姐带, 郎去当兵姐在家, 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 你咯移花别处栽”。对一般的人来说 (成年人) 应理解为丈夫去当兵去了, 写信回来告诉妻子, 别等他去找一个好人家。但如果同当时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这首歌曲就得到了升华,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一九三五年, 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很多红军战士离别妻儿, 北上抗日, 由于对妻儿的愧疚, 写信回家, 告诉妻子, 自己或许会随时牺牲, 不要等他。好好嫁一个人家, 坚强活下去。第二段歌词“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 你二年不来我二年等, 春天不到花不开”。从第二段歌词中不难发现, 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坚贞。第三, 有感情朗诵歌词, 激发情感。朗诵歌词, 将诗词的感情、形象、节奏、韵律和情景意境, 越是富有形象思维的歌词, 越是要细致体会刻画入骨。但对一些年级尚小的学生或文化程度低, 分析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则可进行类似分析《马桑树儿搭灯台》那样的方式进行分析、讲述, 提高他们理解歌词的能力。
二、声情并茂的范唱,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歌唱欲望
对于学生来说, 能倾听专业教师的范唱是很有必要的, 在对学生进行歌词分析之后, 作为声乐教师要抓住时机予以范唱, 使学生在老师的范唱中去感受。随之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 但范唱力求完美, 著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曾经说过:“会唱的不一定会教, 但会教的必须会唱”。[2]如果教师的范唱质量较差, 这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 更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这就需要
小结。其实这小结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于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并且可以对知识进行梳理思绪, 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中情形教师课堂小结了, 但没有做到最好, 往往是教师自己总结, 自唱自演,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 效果不佳, 最好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 教师根据学生小结进行补充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 可以归纳为“先学后教, 当场训练, 七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 我们不能以教条主义模式化,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更谈不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了。通过几年来实践证明, 以上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采取的“七步走”教育教学途径, 是很有必要的, 他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解决了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不认真学习问题, 因为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当场训练, 还有当堂清的督促, 学生自然地认真专注的学习;学生注意力集中了, 学习认真了,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从而也就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勇正主编.《美术课程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秦元培.《“先学后教, 当场训练”的成功实践》.
一、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课改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活动方式来划分领域。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而欣赏又分为“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综合探索”的设计体现了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二、注重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兴趣的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要体现课程标准评价的时代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评价的互动性与情感性。低年级学生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他们常常把一切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美好的,和自己有关联的。他们不知道怎样画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什么都敢画,在这里我们评价的就不是“画的是什么”“像不像”的问题了,而是把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给予评价。在执教《乘上列车去画画》这一课时,我边让学生观看幻灯图片边做游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你们在乘车过程中见到了什么?心情怎样?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对学生这种积极参与意识,我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画面进行表现,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词语表达出来,并进行评述,让他们互相提出建议,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也进行了全方位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游戏活动,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过程性、终结性和综合性评价
小学美术评价要体现整个学习过程,既要有课堂评价、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及长期评价。短期评价主要为单科评价和小单元评价,中期评价主要为大单元评价和学期评价,长期评价为学年评价和跨年级评价。由于评价融合于小学整个美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评价过程又不断变化,所以也就形成了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作为老师要对不同的思维层次给予不同评价,即以激励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创造,体验成功,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重视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自我的动态性,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平时观察指导,学期进行总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四、对学生美术作业的单一性评价变为多元性、多样性评价
1.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体现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为了突出评价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有必要对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要体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与家长的评价。在评价情境中,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是整个评价的共同建构者。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用问卷的形式,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档案的评价方法可以做到日常化,让它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家长参与评价体现课程标准所具有的时代性,也是新型评价的基本组成,它促进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1)对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情况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这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四大领域。在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中,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动物形象,能否认识常用颜色等,作品的表现是否与众不同等;在设计应用活动中,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是否对材料有大致了解,能否选择材料进行造型制作等;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活动中应评价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美术知识诠释作品技巧,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及自然的感受,能否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创作等。
(2)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材料的形、色感兴趣,是否能对材料进行联想,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利用材料进行创造等。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他们对美术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安全地使用工具,是否在学习活动结束时收拾、整理材料和工具等。
毕业论文是检验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文档,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也成为每个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论文范文
摘要:美术是门综合素质教育学科。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开发创造精神,促使其全面发展,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想得越多越好,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兴趣;美术素质
一、要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个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教学中我形成了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的新思路。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
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作品属于一类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使课堂始终保持活泼生动的局面,学生掌握知识量大,表现技能提高得快,美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觉得,普通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手课本一手参考书加上一张嘴就事论事,要本着改革发展、创新提高的思路去探讨、研究、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和任务。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上好特色课是美术教学的突出特点,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
在上手工课《大家动手制条龙》一课时,我运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借助自制的优美精致、活泼生动的教具,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制作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萝卜、黄瓜、土豆、南瓜、苹果、桔子、饮料瓶、木棒等材料。在教师的指引下,制作出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龙的作品,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补充乡土课,渗透思想教育
乡土课主要是针对本地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注意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引导学生利用泥土、石头、树枝、树根等材料上泥塑、雕刻、手工课等。农村的黄泥粘性好,可塑性强,石头可以雕刻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印章等。还有各种形状的树根进行根雕。让学生通过采集、制作、观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了智力,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样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
卢红根
课堂上,面对孩子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都有点底气不足的感觉。是啊,他们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一学期也就十几结课不到12小时,我能满足他们的希望吗?最怕看到这样的眼神蒙上失望与不满。我多想每节美术课都能精彩纷呈,让他们期待的眼光大放异彩。给孩子们不同的精彩表现。
在孩子升入初中前,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成绩来衡量孩子,孩子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本来的天性被扼杀。美术课是玩,学习成绩最重要成为主流。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
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卡通人物。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卡通人物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常见的。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
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新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二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游戏教学,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说一下熟悉的人的相貌,把握人的相貌特点。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
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 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 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 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 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
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学科
裴松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加上美术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采用的方法以灌输和临摹写生为主。它的长处在于保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但一味灌输,往往会使学生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老师灌输的东西,自己便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造。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写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树立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新观念。经过实践与探究,体现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应逐步推广。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导入—观察.欣赏激发兴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寻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案例一:在学习《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时,我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工艺美术品图片先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被这些艺术品折服,观察艺术品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工艺,进而赞叹古人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思考其中的科学内涵,自然的引入课堂的教学之
中来。案例二:《校园风景》是一堂户外写生课,这一课型的通常教学是让学生直接对景物进行写生,下课前进行作业点评和总结。操作固然比较简单,但效果不太如人意。通过对学生的交谈了解得知其中的教学效果不好,没有达到大纲中要求的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过程:先了解有关美术的基础知识,再开展观察、探索、欣赏、体验、讨论、表现、思考和评价等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在课室里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景写生的作品,进而感知写生绘画的基本效果和方法后,再带上相关工具外出写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作品整体效果要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体现了我校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
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一、美术教具的几种主要类型
1. 图片类美术教具。
美术教学中应用最多、频率最高的属这类教具, 主要指现成的图片和教师的范作、具有示范性并可供仿效的画图, 在绘画、图案等平面教学中用得很多, 具体又分为可供学生仿效起示范作用的范画:用于分解说明绘画方法、过程的步骤图;用于欣赏经典名作或优秀绘画作品的大幅印刷品即挂图, 等等。它的特点是使用方便, 制作简单, 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限制, 而且可以长期保存。平面图片类美术教具要求画面清楚, 颜色鲜艳, 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图案或字体要足够大。
2. 手工类美术教具。
此类教具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 通过对纸张、布艺、绳线类的手工折叠、剪切、穿插等表现手法进行塑造, 使之再现和表现生活。它可以是简单的、半立体的手工作品, 也可以是将各种什物材料综合运用于一件较为复杂的手工艺术品, 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在艺术的熏陶中得以提升和发展。手工类美术教具要求色彩花而不腻味, 表现形式上要求多变, 材料的选择上要丰富而又不失搭配的协调感。
3. 多媒体类美术教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现己成为各大课堂教学, 特别是各种大小型赛课时教师们惯用的教学手段, 尽管也有很多人针对滥用多媒体教学提出了指责, 不过我始终认为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美术课堂还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按教学要求将媒体素材如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进行有机组合,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顺利完成了教学或训练过程, 就可以体会到其有效性是不可替代的。这种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的简便与费尽口舌的讲解如何取舍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功底, 提倡能常将自己的教学课件带进美术的课堂。
二、美术教具的收集与制作
1. 教师自制美术教具。
一是利用生活材料制作教具。自制美术教具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 最后定型, 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同时也是美术教师理解教材内容, 体会重、难点的过程。精彩的美术教具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同时自制美术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能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装饰瓶》一课前, 我找来了几只不同造型、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瓶子, 结合其他的什物材料, 制作出几款不同风格的装饰瓶子, 课堂上适时展示, 启发学生思考:老师是如何做的, 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 你会有其他的哪些奇思妙想呢?并引导他们思维, 既可在瓶上进行合适题材的设计创作, 也可利用瓶子本身的形状、颜色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 创作出有趣的新形象。鼓励学生要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 并加强观察和联想, 如改变观察方向和角度, 把瓶子侧过来, 倒过来, 横过来, 或几个连在一起, 等等。使学生活跃思维, 寻找创新的灵感, 以使学生能创作出个性丰富、构思巧妙、富有情趣的好作品来。
当然, 自制的美术教具要体现生活化, 材料简单易取, 成本不能太高, 要尽量从身边可利用的物品中获取, 这样不仅容易得到, 而且在教学中使学生有亲切感。因此, 我们美术教师的家里应该有一个体积大一些的百宝箱, 专门用来收集废弃的工具材料, 当需要用时, 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二是电教媒体的制作。电化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优化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 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如今大部分学校都有电化教室, 这些高科技的设备进入课堂对美术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录像机的应用可使范作由单一的挂画变成可活动的立体图像, 美术教具的定义也就更广阔了。如在《动态人物》一课中除了出示各种动态人物的图片外, 还可以通过录像把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录制下来让学生看, 这要比单单看图片的吸引力强多了。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也活跃了许多, 学生作业中的动态人物也丰富起来。除了录像机外, 许多电教室都配有实物投影仪, 这对教师在课堂上即席示范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如上《动态人物》前, 我用卡纸和铆钉制作了一个小小的活动人, 上课时, 将活动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 摆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动态, 学生通过大屏幕能很清晰地看到活动人的动作, 比拎在手上操作顺利多了。还有以前为了要照顾坐在后排的同学, 总要把范画画得比较大, 比较费时, 有了投影仪后, 只要在16开大的纸上作示范, 再通过投影仪把画面放大即可。对于细小的物品可以随意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这比拿着巴掌大的实物满教室给学生看要省很多时间。
2. 从生活中收集教具。
一是从过期的挂历中收集。将挂历运用于美术教学可以说是很有价值的举动。因此, 可以在每年岁末时发动学生把家中过期的挂历收集过来, 这种不费金钱、收集面广、内容又丰富、低碳环保的事情, 何乐而不为呢?不久, 我们的身边就会拥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挂图, 无论是风景、人物、静物, 还是工笔、写意, 总有一款是我们需要的, 总有一款适合于自己的美术课堂, 终究会为我们的欣赏课增光添色。
二是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挂图、幻灯片。由于课程的更改, 语文、自然、劳技等学科配有的大量挂图及幻灯片已不再使用, 把这些收集起来用于美术教学中, 又会为你的教学资源库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三是学生优秀作业的收集。学生的美术作业、劳技制作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要比课本中作为范画的学生作业好得多, 而且更接近学生的感受, 上课时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最好不过的了。
三、美术教具在应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美术教具出示的时机很重要, 直接关系到美术课堂质量的高低, 它的出现应当是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的, 这个时候美术教具的出示更会奏效,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需要, 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2.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有所不同, 美术教具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 教师的设计观念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 适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口味”, 要时不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具资料库。
3.如果教学中需要将一些挂图留在黑板上, 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建议挂图的画面要大一些, 小的图片及实物应通过投影仪放大给学生看, 不能让教室后排的同学看得费力, 要统顾到全体学生。
一、课堂训练的重要性
1、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2、培养和加强学生技能形成、发展智力的方法
3、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4、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过程
二、课堂训练的形式
在课堂训练过程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为:课堂提问式(训练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堂图片、实物展示(训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表演展示、作业训练等形式。
三、课堂训练内容
美术课堂训练内容主要以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为主。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相互的,是同时存在的,对于两者的训练部是独立的,应同时完成。在对知识为主的训练时,应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注重学生观察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应从课堂的点滴入手。关注生活,培养能力。
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结合不同的教学课型、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课堂教学环节分为导入、新授、总结、作业训练、评价,教师应结合到不同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训练,让训练贯穿于课堂整个环节中。美术课型分为:欣赏评述、绘画表达、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针对不同课型,其训练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四、怎么进行有效的课堂训练
(一)优化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具有对训练过程进行定向和控制的作用,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训练目标把握是否准确,对训练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关系到训练的成败。
要优化教学训练,提高课堂效益,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它要求依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施设置不同水平的目标。即使是同一个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学习个性与学习要求。教学训练的目标是否当要以能否兼顾两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衡量。教学训练要研究尖子生、中游生、普通生的不同承受能力,分类施教。
(二)突出优化训练重点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必须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才能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效果。
(三)正确选择训练方法
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训练程序,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教师在选用训练方法时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差异性、科学性、主体性。使学生易学、乐学,从而提高训练的实效。从训练参与的对象看,有个别训练分小组训练、整体训练、师生合作训练等。
(四)优化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应做到“三性”(基础性、层次性、系统性)
课题训练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训练的目标,所以,训练的内容要适度。如果对某一知识点或块地训练不能在一节课完成,可再设计一节,以免学生“过饱”、“厌食”。课堂训练内容在设计中、施行中药时刻把握住学生的“脉搏”,及时调整训练,以适应训练对象,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经验的教师称这种应急性的反应为灵感。
(五)在优化训练的同时要优化学法
在优化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只有教与学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学法,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主体地位上通过有效训练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推动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并经过比较、分析、筛选,自主寻求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于问题情景,更好地驾驶所学知识,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六)应重视训练信息的反馈,强化时效性
在优化训练过程,教师应重视通过学生语言、表情、姿态等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训练的难度。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重视自我反馈,推动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训练效果,纠正操作错误的能力。
【美术课堂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10-06
美术趣味课堂学习01-11
美术课堂教学总结09-13
美术课堂管理制度12-20
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12-30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11-08
论美术课堂教学经验12-17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表01-05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05-25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