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精选7篇)

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 篇1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申请单位: 联合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Email:

摘要

数字·北京艺术博物馆(简称“数字·艺博”)是以确定馆藏文物数量、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为基础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文物基础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数字化基础工程。通过数字·艺博项目,将北京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物数字化展示、保护与交流的专业平台,一个集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数字博物馆,成为北京市乃至全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物管理机构。

项目背景

1.1 艺博介绍

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明清宝刹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是皇家专用庙宇,历经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几次大规模翻修,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其总分为东中西三路,共占地50余亩,有“京西小故宫”之美誉。北京艺术博物馆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八万余件,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

北京艺术博物馆日常主要提供三类展览服务,首先是体现其“博物馆”属性的馆藏文物展示,艺术博物馆定期举行各种主题的古代文物展,例如《天地之灵—商周玉器珍品展》、《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吉祥物语—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展》等;其次是体现其“艺术”属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例如《传灯者—冯耀午佛教人物造像展》、《翰墨情缘—张翁图书法作品展》、《在路上—郭大公纪行摄影展》等;最后还包括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万寿寺的保护及对外展示。万寿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将皇家行宫与寺庙结合的建筑群体,寺内建筑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1.2 存在的问题

北京艺术博物馆在响应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树立人文北京理念,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是一个合格的文物保护者,艺术传播者,和历史文化教育者。但是我们在回顾以往的工作经历,总结工作经验时,也发现我们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馆藏文物未能全部展出

受制于万寿古寺布局,艺博能够提供正常展出的场地非常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更多的文物,只能通过缩短展览时间来完成,在展览时间和展览数量两个方面之间,只能取其一,这样导致了艺博不能向参观者充分的展示馆藏珍贵文物,更不能将馆藏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参观者。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包括很多从国外来的的参观者想一睹艺博馆藏文物,但是很多情况下参观者来到艺博时他们想看的文物展示已经结束,参观者与文物最终未能一见,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这样的艺博空有一身宝藏,却受制于时空限制,不能向世人展出。这些限制,已经严重制约了艺博未来的发展,这样的艺博,更像是一个搜藏、管理文物的“仓库”,而不是一个“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的博物馆。我们作为管理者,眼睁睁看着那些凝聚了古人千百年智慧和辛勤汗水的文化瑰宝,被封存在一个个暗房里,不见天日,内心感到十分的惶恐和不安。1.2.2 文物研究欲入无门

博物馆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公众、学术界研究古代社会、人文、历史等提供必要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护文物,又要把文物提供给人反复查阅研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保护文物,那么对于学术研究的支持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术界能接触到的文物数量、质量、接触研究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接下来对文物的研究也是困难重重,传播、发扬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将文物提供给公众、学术界研究,不管怎样小心怎样保护,都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文物损坏的情况,破坏再修复,再修复再破坏,这样持续下去,后果实在难以想象,怎样破解这对矛盾,是我们正在努力和探索的地方。

1.2.3 文物承载的文化未能传达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情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当我们想通过现有手段向参观者传播这些文化内涵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感到力不从心。

首先是展示手段的匮乏,北京艺术博物馆已有的展示手段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媒体形式,这些展示方式对于参观者了解文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只能让参观者对文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流于表面,远不能达到让参观者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目的,更不用说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其次是展示时间的限制,艺博每周开放六天,每天开放八小时,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工作日由于上班没有时间来艺博,与艺博的接触只有周末两天共计十六个小时,这意味着我们所展出的文物,一周只有这么短短的十六个小时能够面对观众和游客,然后它们就被封存了,能再次出展的机会遥遥无期,这是文物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最后是覆盖范围的限制,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对于北京本地市民来说,可以乘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来参观,但是对于外地游客,来北京艺术博物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从客观上也限制了文物展示的覆盖人口数量,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突破口,能让北京艺术博物馆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知道,这样它所含有的文化内涵,它的故事才能被更广泛的传播。

1.2.4 宣传不足

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很多有意义的展览,但是由于宣传手段的单一,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知道了解这些展览的具体信息。我们除了可以在其它兄弟博物馆单位发布一下展览信息,或者请电台来做一些相关报道等等,就只剩下传统的人工海报的宣传方式。虽然我们开通了北京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但是微博只是一种有新闻传播属性的社交工具,艺博官方微博与关注者之间保持的是一种较弱的沟通关系,通过微博所发出的信息可能淹没在关注者众多的信息流之中,所以这些信息不能全部的传达给关注者,这些都是微博及其属性决定的,微博这种传播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展览宣传力度小、覆盖面积小等问题。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数字时代,这个时代有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有层出不穷的宣传方式,我们渴望: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掌握这些宣传方式,把北京艺术博物馆更好、更广泛的呈现给观众。

1.2.5 沟通手段落后

很多参观者来到艺博参观后,感触颇深,会在每个场馆的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些感受大多是对艺博展览文物和艺术作品的一些赞叹,一些参观者自己的感悟,这些文字传达出了游客对这些文物的喜爱之情,也是我们、艺术家和参观者最主要的沟通方式,部分游客也会提一些意见给我们,这些意见我们都会相当重视,时常统计、反馈。这么做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参观者通过留言簿与博物馆实现了沟通,但这些沟通并不是及时的,参观者在书写留言簿时,面对是一张白纸,白纸不会说话,也不能解答参观者的问题,当我们把这些收集的问题反馈给参观者时,参观者已经离开了博物馆。这种沟通是一种参观者单方面的诉说,而我们没有回应的沟通,是不完善的、不成功的沟通。有部分参观者的意见有失偏颇,他们对博物馆的部分规定非常不理解,表现出一部分抵触情绪,也给博物馆增加了一些管理难度,可以看出我们和参观者沟通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1.3 数字技术对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数字化浪潮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次大规模数字化转移的契机,人类进入了一个不同于“实物文明”、“书写文明”的数字化信息时代,肩负着负责传递历史发展信息使命的博物馆,也必将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转换和再造。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博物馆数量、藏品数量众多,对数字博物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北京艺术博物馆及万寿寺,其本身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将皇家行宫与寺庙结合的古建筑群体,其建筑风格迥异、兼容并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艺博典藏的八万多件珍贵文物,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家一、二级文物。这样一个集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一体的公众机构,推进数字化建设既是艺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保护国家宝贵文物所必需,更是艺博顺应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条件下博物馆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的自我突破。数字博物馆对于艺博的的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点:

数字博物馆是艺博向外打开的另一扇窗口,实体博物馆的丰富资讯得以从这个窗口传递出去,社会公众的需求、意见可以从这扇窗口传递进来,大大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密切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也加强了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

数字博物馆是促使艺博潜在观众变为实体博物馆观众的桥梁。数字博物馆丰富的收藏,高品质的展览和虚拟呈现的迷人的或震撼的场景,以及生动有趣的节目、活动等,激发了人们参观、体验真实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进而成为实体博物馆的真实观众。

数字博物馆是艺博广泛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渠道。路途遥远,时空阻隔,难以亲临实体博物馆的人们则可以在众多数字博物馆里遨游。数字博物馆提供的广阔视野和对艺博文化生动、深度的阐释,加深了人们对艺博的了解和热爱,促进例了艺博所涵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从而也赢得了社会对北京艺术博物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设目标

2.1 项目目标:

数字·艺博项目将通过数字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北京艺术博物馆所有活动的数字再现和延伸:包括数字重现在艺博举行的各式临展与交流展;整合艺博丰富的文物资源,用数字呈现的方式进行再展示;将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万寿寺在线上呈现给用户。

数字·艺博的远期将以初期为基础,结合各方建议,整体将艺博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内容上面,挖掘更多万寿寺本身特点展示给观众,建立健全不同清晰度文物影像展示机制,丰富藏品的文字、音频、视频信息等;在技术方面,增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感操作等技术,使数字·艺博的技术水平、使用体验领先全国。

2.2 成果和效益:

(1)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能在更广袤的范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利用方便。

(2)它能对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进行整合、加工、提升和频繁更换,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使提供的知识、信息丰富多彩。

(3)它能利用论坛、留言版、公众信箱等发表意见和建议,相比实体博物馆展厅的“观众留言”和观众调查,更为客观、真实并体现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4)观众可浏览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时间由原来的每周4×8(每周四天,每天8个小时)小时增加到每周7×24小时,万寿寺单次浏览时间由原来 2小时增加到 5小时,单个主题展观看人次是原来的20倍,文物阅览量,知名度,传播范围大幅度增加,综合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项目实施

3.1 指导思想

数字·艺博的项目实施,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艺博为公众提供历史文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艺博为艺术家提供更优质、更全面作品展示的能力,是提高艺博文物资源发掘、整合、传播的能力。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调研各类用户,从想来艺博办展览的艺术家、文化机构群体,到艺博主要服务的参观者、用户群体,还有研究万寿寺及馆藏文物的学术界群体,最后结合艺博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考虑。摒弃盲目追求最大、最多、最先进的思想陋习,力争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用最适合、最具性价比的技术和设备,在保证充分满足当前及远期使用需求的同时,选择价格适宜,皮实耐用,易于维护,可拓展性较好的数字解决方案。

3.2 流程

数字·艺博实施过程,参考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数字博物馆产品开发流程。先从艺博服务的各群体需求意见征集开始,集思广益,也充分参考其它博物馆做数字项目已有经验;接着这些收集的意见经过集体、分组讨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交予中标公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时刻沟通,确保需求意见充分满足,达到预定要求;产品成型后需经过多次严格验收,验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将所有问题及意见整改完成之后,最后交付使用。如图所示: 建设内容

4.1 数据采集、管理

包括对藏品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和研究信息的文本及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以及有条件的进行特殊功能和复杂信息的采集(如三维数据等)。藏品信息管理。既有对进入藏品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和知识整合,又有将人作用于藏品的保护、研究和管理信息不断积累,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

4.2 万寿寺实景浏览系统

万寿寺实景浏览系统将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实景浏览技术,这种技术不是通过传统的三维建模来还原实景,而是采用实景拍摄+后期处理的方式,避免了3D建模给参观者带来的不真实的感觉。参观者在这套实景浏览技术上的浏览体验,与参观者来艺博实地进行的真实的参观浏览非常接近,这种体验是3D建模技术所不能提供的。我们即将采用的这种技术领先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IBM公司所做《虚拟紫禁城》项目时采用的技术,所花费的费用也更低,拓展性也更好。在真实还原场景的同时,我们还将运用更多富媒体技术,包括视频、增强现实、体感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万寿寺穿越时空洪荒,展现在全国百姓的面前。

4.3 主题展实景展示

临展、主题展也将在实景技术的基础上展开,与万寿寺实景浏览系统不同的是,我们将重点展示各个展览的艺术单品或文物,这些艺术单品和文物,根据需求不同,将分别采用单反相机、2D扫描、3D扫描等不同技术现将单品数字化,然后再在网络、触摸屏等硬件设备上,将其呈现出来。每个单品都可以被放大缩小,可以让观看者仔细观察其中的笔法、线条,当然我们也会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模糊处理,保证这套系统不会被部分非法分子当做是仿制文物、弄虚作假的数据来源。

4.4 可持续化发展

在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就考虑了数字·艺博项目如何可持续化发展:我们要求项目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一定的升级潜能,能够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对于数字信息技术的需求。数字·艺博项目不仅是文物的数字呈现,还将包括对于艺博的推广及相关数字产品的开发等,我们将借助微博、微信、搜索等现代高效的技术手段提高艺术博物馆的知名度,开发具有艺术博物馆特色的,可以将部分数字·艺博内容保存的便携式U盘,作为艺博周边旅游产品。验收

(待定,根据选择版本来确定)组织管理

(由艺博确定)进度计划

(待定,根据选择版本来确定)8 经费预算

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 篇2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电类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各类电子产品、熟练使用电子仪器仪表, 能设计安装并调试电子线路。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从事本专业生产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经过几年的教学,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实践教学脱节。理论学时较多、内容抽象, 每个环节分布在不同的章节甚至跨学期, 缺乏有机联系, 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二是内容衔接有纰漏或重复。每部分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承担, 每位教师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把握及具体安排有所差别, 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常常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丢失, 各部分知识之间无法达到最佳衔接, 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客观上造成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三是学生兴趣淡, 不能有机、系统地接受知识。

二、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 分成几项具体任务来完成的, 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教学案例见表1。

实践证明, 《数字电路》采用完全项目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 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学实、学活。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 教师岗位培训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还要采取措施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多数职校的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跨进中职校门, 专业理论知识很扎实, 但实践能力较薄弱, 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机制, 让专业教师利用基地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革中去, 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

(二) 教材不合适。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本纯理论性的教材, 内容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 比较深奥,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而且理论脱离实际, 给项目教学带来困难。《数字电路》完全教学耗材多, 生产的产品与市面上卖的产品有差距, 因而经济效益差。而目前多数职业学校都面临着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 实训经费紧张, 实习场地有限的困难。

(三) 学生情况复杂。

学生个体差异大, 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自学能力差, 进行自主学习, 加上比较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 导致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为完成项目任务带来困难。

(四) 实验设备不足。

项目教学的核心是最终完成一项任务, 这对实验实习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结语

《数字电路》项目教学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讨论, 相互帮助,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有效地杜绝了抄袭别人项目成果的行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老师介绍知识声嘶力竭,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效率低下, 死记硬背, 难以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弊端。

实施效果实践表明, 实行了项目教学之后, 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 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 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 篇3

2005年上半年,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SONCAP) 其中包括电子电气产品、某些汽车类产品、玩具、建筑材料和煤气用具产品等。出口到尼日利亚的、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所涉及的所有产品(以下简称“管制产品”)必须获得装船前产品认证和强制性合格评定认证。根据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国出口到该国的管制产品是自2005年4月16日起开始适用该程序的。

SONCAP简介

SONCAP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产品认证”(Product Certification),仅适用于初次向尼日利亚出口某一特定类别的管制产品。通过产品认证的出口商可获得“产品证书”(Product Certificate),证书有效期最长可达三年。之后,即可申请开立“M”表格(From“M”)。第二阶段称为“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认证”(以下简称SONCAP认证),适用于某一批装船前货物。上述两项认证均在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出口国办事处(SON Country Office)办理。

SONCAP证书是管制产品在尼日利亚海关办理通关手续的法定必备文书,缺少SONCAP证书将造成管制产品通关迟延或被拒绝进入尼日利亚国内市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SONCAP适用于管制产品,尼日利亚政府规定的其他进口手续依旧有效。

SONCAP办理方法

SONCAP向管制产品出口商提供了获得SONCAP证书的两种办法,出口商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选择。

第一种方法称为“有事实根据的申报”(Substantiated Declaration),适用于其产品能够完全符合尼日利亚标准法规的出口商。出口商须在货物装船前向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该出口国办事处提交检验报告(Test Report)一份和产品认证申请表(Request for Product Certification, RFPC)一份。检验报告经审查通过后,进口商将获得产品证书,有效期最长为三年,自检验报告出具之日起计算。此后,在每一批管制产品装船前,出口商须向办事处提交填写完整的船运认证申请(Request for Shipment Certification)一份和最终发票(Final Invoice)一份。SONCAP证书将出具给出口商以便办理通关手续。

第二种方法称为“未经证实的申报”(Unsubstantiated Declaration),适用于不能提交有事实根据的检验报告(Substantiating Test Report)的出口商。出口商须与办事处取得联系,后者向出口商提供能够对某一特定管制产品进行检验的经授权的实验室的联系方式。产品检验合格后,出口商须向办事处提交检验报告(Test Report)一份和产品认证申请表(Request for Product Certification, RFPC)一份。检验报告经审查通过后,进口商将获得产品证书,有效期最长为三年,自检验报告出具之日起计算。此后,在每一批管制产品装船前,出口商须向办事处提交填写完整的船运认证申请(Request for Shipment Certification)一份和最终发票(Final Invoice)一份。 SONCAP证书将出具给出口商以便办理通关手续。

SONCAP办理具体事项

1、 如何开始产品认证?

当你拟向尼日利亚出口管制产品,可联系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我国办事处,并提交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申请表。如果你的拟出口货物属于管制产品多个类别,则须按照类别申请,一个产品类别对应一个申请。

2、 如果出口商不能提供管制产品检验报告,该如何操作?

你的产品须在装船前按照尼日利亚相关技术法规交由经授权的实验室检验。可向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我国办事处索取实验室联系方式,或登陆www.soncap.com查询。

3、 产品认证过程如何?

收到你提交的有关文书后,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我国办事处将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符合尼日利亚相关技术法规。审查合格后,办事处将向你出具产品证书。

4、 产品证书有效期多长?

产品证书有效期最长为三年,自出具检验报告之日起计算。一定要在到期日前办理证书展期。办理展期时,请向办事处提交新的检验报告一份。

5、 SONCAP认证过程如何?

获取产品证书后,向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我国办事处提交SONCAP认证申请表(Request for SONCAP Certification, RFSC)一份和最终发票复印件一份。SONCAP认证申请表须填写有产品证书参照号码(Reference Number)。办事处对上述文书审查后向你出具SONCAP证书。

6、 如果检验不合格或未通过产品认证,如何操作?

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我国办事处将立即通知你,并给予你采取相关改进措施的机会。

7、 在获取SONCAP证书后,出口商是否可以船运管制产品到尼日利亚?

SONCAP证书是管制产品出口到尼日利亚的法定必备文书,但在尼日利亚海关办理通关手续还需要其他法定文书。除了SONCAP证书外,需要在我国经由尼日利亚授权的有关机构对管制产品进行装船前检验(Pre-shipment Inspection)。

8、 在SONCAP认证过程中,办事处是否会对拟出口的管制产品进行检验?

SONCAP保留对装船前货物进行抽样检验的权力。

9、 出口商是否需要遵守尼日利亚其他进口手续要求?

SONCAP是针对于管制产品的特别程序。因此,如前所述,出口管制产品还需要遵守其他手续要求。

10、 尼日利亚进口商是否可以启动认证过程?

可以。进口商填写SONCAP认证申请表并传真至SONCAP项目经理,后者将申请表传真至驻我国办事处。出口商完成其他手续。

SONCAP收费标准

1、产品认证收费标准

产品认证费用与产品证书有效期限有关。产品证书有效期根据出口商申请确定,但最长不超过三年。收费采取比例制,每月计收18美元。如果产品证书有效期为12个月,费用则为18×12=216美元。

如果产品证书包括多个管制产品类别,且这些产品类别包括在同一检验报告中,则对于每一个产品类别加收每月2美元的费用。

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是,产品证书收费不得少于216美元。

2、SONCAP认证收费标准

每一份SONCAP证书收费180美元,证书内容变更收费50美元,制作证书副本每一份50美元。

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是,拟对SONCAP证书增加产品或产品类别不构成前述的“证书内容变更”,需要进行新的SONCAP认证,从而获取新的SONCAP证书。

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Northern Business District, Plot 13/14, Victoria Arobieke Street, Off Admirality Way, Lekki Peninsula Phase 1, Lekki, Lagos, Nigeria

Tel: 00234-1-2708238 2708245 Fax: 00234-1-2708246

E-mail: info@sononline-ng.org

Contact: SONCAP MANAGER

驻中国办事处:

上海埔东陆家咀金融贸易区

崂山西路201号房地产大厦17楼

邮编:200120

Tel: 0086-21-68879250

Fax: 0086-21-58401622/1674

IO Manager: Alan Wang

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 篇4

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

第一章 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概况

1.1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概况

1.1.1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承办单位

1.1.4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负责人

1.1.5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地点

1.1.6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背景 1.3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产品应用领域

3.4.5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方案

4.1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内容

4.2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机器人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公证执行证书申请书 篇5

申请人:XX,女,汉族,XX年X月出生,住XXX。

被申请人:XX,女,汉族,XX年X月出生,住XXX

申请事项

一、申请办理(XXXX)郑绿证经字第XX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书的执行证书。

二、申请执行标的:

1、本金22万元;

2、利息(按每日本金万分之四自2010年8月19日算至被申请人实际付款之日);

3、罚息(按每日本金万分之五自2010年8月19日算至被申请人实际付款之日)。

事实与理由

XXX年5月被申请人与申请人及XX(身份证号:XXX)协商借款事宜。5月18日XX向被申请人出借人民币柒万元整。5月19日申请人与XX签订《联合理财协议书》约定,申请人出资15万元和XX前一日出借给被申请人的7万元共22万元,以申请人的名义出借给被申请人。申请人收回全部22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后应将其中的7万元本金和相应利息归还XX。同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借款担保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约定,借款本金人民币贰拾贰万元整,借期三个月(自2010年5月19日起至2010年8月18日止)。合同业经贵处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申请人如约向被申请人支付借款,被申请人出具了相应的《借据》。然而,被申请人并未完全履行合同,至今尚欠申请人借款本金和部分利息,其行为已对申请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向贵处申请办理执行证书。

此致

河南省郑州市绿城公证处

申请人:

年月日

欠款本金及利息、罚息计算清单

一、欠款本金:贰拾贰万元整(22万);

二、逾期还款起算日:2010年8月19日;

三、利息:本金×利息率(月千分之十二即日万分之四)×天数

四、罚息:本金×利息率(日万分之五)×天数

五、截止

息暂计为:

数字证书项目申请书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伴随信息化不断渗透入政府服务的各个部门, 电子政务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 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各业务部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政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复杂, 可访问的资源越来越多, 系统用户的类别越来越多, 权限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同时, 电子政务网络内部涉及大量的敏感、机密信息也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些原始的身份认证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 我们必须利用一些加密解密算法, 建立不同的加密通道来传输或识别这些信息, 以不断满足信息系统日益提升的数据安全要求。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 (“1831”项目) 用一个平台集成了多个子系统, 对涉及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辐射环境质量等多类数据进行了整合, 内容涉及大量环境业务信息, 平台系统延伸至省市县三级, 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种十分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 确保系统内部信息在被访问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防止恶意用户修改数据等行为的发生。

1身份认证技术的选择

身份认证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 身份认证的本质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一个过程:如何保证以数字代号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 也就是说如何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 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网络和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身份认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 我们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四大类: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以及基于数字签名的身份认证。

1.1密码认证

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技术比较原始, 但从目前来看, 大多数电子政务系统的身份认证方式都仍是采用这种基于用户名/ 密码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密码是用户自己设定, 系统实现比较简便, 用户名和口令都以明文或密文的方式直接存于数据库, 只要服务端程序接收到用户名对应的密码, 系统就认为访问者身份合法。但弊端在于, 用户设定的密码容易采用生日等个人信息, 通过社会工程学方式就可以轻易破解密码。同时, 由于密码信息驻留内存, 密码传输不是加密传输, 用户密码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极易被木马程序和网络黑客截取, 这样很容易造成密码泄漏。所以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一种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

1.2智能卡认证

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是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芯片, 芯片中存有与用户身份相关的数据, 智能卡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门的设备生产, 是不可复制的硬件。智能卡由合法用户随身携带, 登录时必须将智能卡插入专用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 以验证用户的身份。我们常见的智能卡包括公交卡、校园卡、 门禁卡等等都属于智能卡认证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每次从智能卡中读取的数据是静态的, 通过内存扫描或网络监听等技术还是很容易截取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 因此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1.3生物识别认证

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主要包括:指纹、掌型、视网膜、 虹膜、脸型、签名、语音、行走步态等。目前部分学者将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等归为高级生物识别技术;将掌型识别、脸型识别、语音识别和签名识别等归为次级生物识别技术;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优势在于识别项的唯一性, 指纹、 视网膜、虹膜等都是唯一存在, 可以直接标示一个人的合法身份的, 这些信息不能轻易被仿冒, 所以安全性较高。但生物识别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系统对生物信息的识别效率和误差率等都亟待改善, 所以并不是目前电子政务最好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1.4数字签名认证

数字证书就是网络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 用于网络身份验证, 其作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证, 所以数字证书又有“数字身份证”之称。人们可以在网络通讯中用它来识别证书拥有者的身份。

数字证书可提供4种重要的安全保证:

(1) 机密性:文件可以用密钥加解密, 以达到机密性。

(2) 完整性:文件接收者通过数字签名核对可确保此文件的完整性。

(3) 不可否认性:因只有文件发送者知道自己的私有密钥, 而且文件具有发送者的数字签名, 使其无法否认发送的事实。

(4) 身份识别:文件接收者可确认此文件的发送者身分。

尽管现在还涌现出很多新兴的身份认证技术, 如:动态口令技术、密保卡技术以及短信密码验证等等, 但这些技术从经济、安全性、便捷性等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且数字证书技术已经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得到广泛引用, 技术成熟度较高, 系统实施和整合较为便捷, 所以我们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数字签名认证作为“1831”系统的身份认证技术。

2使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的优势

2.1电子签名可确认系统用户真实身份

在用户端, 通过颁发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数字证书 (电子身份证) 来确认用户身份, 保证用户身份真实可信, 不会被冒名窃取。用户验证信息被密钥加密, 且传输内容也被加密, 即使第三方获取了相关内容也无法解密, 确保了访问“1831”系统用户的真实物理身份。

2.2电子签名可确保签名数据的法律性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使用数字证书和安全中间件对电子数据信息进行了电子签名, 当事后用户可能对他当时提交的信息存在置疑, 不承认信息内容时, 通过保存的电子签名信息, 数字证书可以通过国家认可的技术手段证明其电子签名确实存在, 并且电子签名后的原文信息没有被任何改动。可以防止其抵赖, 让其无法否认电子签名内容。并且对用户所要提交的电子数据信息可以加盖时间戳, 在电子签名的基础上加上标准时间信息, 可以对时间敏感的电子数据信息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法律效力保证, 在“1831”系统的申报和审批业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电子签名将进一步推进环保信息化、无纸化

含有电子签名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重复劳动, 它可以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单独处理工作串联起来, 同时也能处理流程上多环节的任务。可以方便进行各个环节的审核、批复、签字, 同时也可以进行不同环节批复的查询。不仅解决了传统办公的效率低下和纸张浪费状况, 而且也解决了因领导无法使用烦琐的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而闲置的信息化投资。 3数字证书技术在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中的实践与应用3.1整体架构设计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应用数据机密性、身份认证强度两方面安全风险, 同时结合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场景的特点, 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使用CA客户端和身份认证网关建立加密通道, 网关代理应用数据, CA客户端显示BS页面, 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首先, 江苏环保证书服务器生成客户端证书和服务器端证书, 然后用江苏CA根证书给客户端证书和服务器端证书签名。使用时, 将自签发的客户端证书导入客户端浏览器, 通过架设在省厅的数字签名认证网关与江苏CA根证书服务器进行证书认证。当客户端首次登陆系统, 双方都要提交证书供对方验证, 验证通过之后, 双方使用协商好的对称密钥进行数据的加密传输。

3.2逻辑架构设计

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应用安全解决方案逻辑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3.3简化的B/S应用访问流程

B/S应用访问流程如图3所示。应用业务按照网关接入方案改造后, 可以使用CA客户端访问BS应用, 具体步骤如下:

(1) CA客户端向安全接入网关发起访问请求;

(2) CA客户端用户提交数字证书, 身份认证网关进行身份有效性认证, 验证证书, 获取属性信息和权限信息 (需UMS和PMS)

(3) 认证通过后, 网关安全通道建立。用户点击CA客户端中的应用列表, 向移动办应用提交访问请求;身份认证网关向服务器端代理用户的请求, 同时在请求中增加用户身份信息, 传递给应用

(4) 应用根据传递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权限, 返回客户端页面需要的数据。

3.4移动应用中间件访问模式流程介绍

除上述B/S应用模式之外, 未来,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还会存在移动客户端APP的访问模式。经过调研分析, 我们初步进行了流程设计, 流程图如图4所示。

在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应用建设厂商将客户端APP进行改造后, 集成了VPN连接客户端接口, 同时针对移动中间件平台进行必要改造, 将认证方式从用户名/口令方式改变为数字证书认证方式。改造完成后, 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用户的应用访问流程如下:

(1) 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用户通过点击客户端APP, APP集成的VPN客户端接口向VPN网关发起访问请求;

(2) VPN系统要求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用户提交数字证书, 进行身份有效性认证。认证通过后, VPN通道建立。客户端通过点击终端APP中的应用图标, 向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中间件平台提交访问请求;

(3) 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中间件平台将访问请求重定向给安全接入网关, 进行数字证书验证;

(4) 安全接入网关验证用户移动证书, 将证书解析后获得的用户信息传递给中间件平台;

(5) 中间件平台获得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用户身份, 根据用户权限, 将用户访问的信息反馈给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用户, 实现身份认证。

4结语

通过对数字证书技术的介绍, 以及数字证书技术与“1831” 系统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剖析, 我们可以看出数字证书在环保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尽管以上案例只是数字证书认证技术实际应用的很小一个部分, 目前涉及范围也仅用于用户身份的认证, 但其数据安全性和强不可抵赖性在未来完全可以满足于数据申报、数据审核、电子签章乃至环保电子政务的其他领域的数据安全需求。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数字证书技术在“1831”系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摘要:本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身份认证技术, 描述了数字认证技术的原理、特点、安全性能, 描述了数字认证技术的优势, 并以实际案例详解了数字证书技术在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数字证书,CA,身份认证,加密技术,数据加密传输

参考文献

[1]黄锐, 李涛, 王姝妲, 等.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CA证书发放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 (3) :113-115.

[2]劳帼龄.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85-193.

[3]叶新, 雷明, 张焕国.PKI及其在基于SSL的Web安全中的应用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4]张一清.电子商务中的安全基础设施PKI技术[J].商场现代化, 2006 (10) :89-90.

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030-04

Research 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Library of UniversityPan Hui

(Library,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The level of digital library researching and building will directly affect libraries status and role in the future of the information age.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such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fus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digital libraries will inject new vigor and vit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digital library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Keywords]digital library;project management;cost management;quality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

目前,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已经日渐渗透到图书馆领域,成为当前国内外数字图书馆领域所采用的较为普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在国内外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同时,采用何种方法来加强和完善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及发展

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1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美国最早开始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建设。1991年俄亥俄州政府投资建立州内图书馆网络中心,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尝试。1994年6月,在德克萨斯召开了以“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一次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会议。同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AKPA)联合发布《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领导、组织和资助美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开发。继美国之后,英、法、德、日等国也先后提出各自的数字图书馆计划。1995年2月25-2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全球信息社会研讨会,大会明确指出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与数字博物馆计划是全球信息社会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已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1999年6月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99数字图书馆论坛”。200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数字图书馆等8家单位联合主办“2002年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除了理论研究和思想认识,中国目前已启动了一些工程项目,进入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阶段,各高校也纷纷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

2 项目管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和应用

21 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柔性化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领导、协调和控制,使项目的全过程资源得到优化,从而顺利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过程。从项目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项目管理包括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和受项目影响的人)、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目标(包括必须满足的规定要求和附加获取的期望要求)和需求等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它通过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实施,从而使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使项目的各种预期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项目是实现创新的事业,而项目管理就是对人们为了实现事业的创新而进行的管理过程。

22 项目管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和应用

项目管理业已渗入到各行各业,并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表现出来。数字图书馆的许多业务均可归于项目,因为凡是那些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需要有效利用一定的资源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都可成为项目。在保持一些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外,数字图书馆在实施一些可以成为“项目”的工作时,如果改变传统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执行这些“项目”,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

(1)在电子资源数据库采购中的应用;

(2)图书馆特色库建库工作;

(3)图书馆的系统应用开发项目;

(4)科研课题信息咨询查新项目;

(5)图书馆读者服务、文化活动的应用。

23 图书馆项目管理的特点

(1)目标性,也称为目的性。数字图书馆各个项目的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低风险地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

(2)系统性,又称为整体性。根据数字图书馆项目目标,可分解为数据库采购、系统构建、资源加工、资源整合等子项目。

(3)一次性,也称为临时性。每一个具体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

(4)约束性。人员、经费、时间、技术、设备都是项目的约束性因素。

(5)周期性。很多项目都是周期性的工作,但是并不是机械的工作的模式,是一个周期的但是不重复的项目。

(6)要有项目主管。图书馆的大型项目主管都为馆长,但是基本的项目负责人为相关的副馆长以及部门主任,主要是这个项目是否涉及到跨部门的合作。

(7)延续性。数字图书馆的各个项目之间都是独立的,但是又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相辅相成,延续不断,针对数据的更新,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添置,这些都需要不断的成为一个个项目继续下去,这样才可以将一个庞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建成,并且继续发展下去。

3 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其应用

从项目知识体系来看,项目管理可分为9个知识领域,即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整体管理,其中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是项目管理的四大核心知识领域,它们形成了具体的项目目标;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则是项目管理的辅助知识领域,项目目标是通过这些辅助知识来实现的。在图书馆项目的管理过程,我们主要是对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这3个领域进行控制和管理。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研究May,2010Vol30 No531 数字图书馆项目成本管理

311 项目成本管理基本理论

项目成本管理即项目经费管理主要是完成对项目作业所需资源的经费管理,但也要考虑在使用项目产品的经费上的决策影响,项目经费管理贯穿于项目作业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一般项目经费管理过程可分为编制资源计划、费用估计、费用预算、费用控制、费用决算与费用审计过程。在某些应用领域中,项目经费管理还包括附加的过程和管理技术,如投资回报、折算费用流、回收期分析等。

312 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①成本管理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基本上是采用传统方法,成本管理粗放,存在非系统化的管理、不健全的责任管理体系及激励机制、人工化的支持手段、不准确的经费估计、经费预算和制定经费控制方法上没有标准和整套规则等问题。

②决策层支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这是制约图书馆数字化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2)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①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由被动式经费核算管理转变为主动的效益型经费管理,进行科学的经费预算与动态的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②对于上级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争取让学校领导认识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思想的支持;通过和其他学院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合作采购数据库,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图书馆经费的压力。

32 数字图书馆项目质量管理

321 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项目质量管理要求保证项目能够兑现它的关于满足各种需求的承诺。它包括在质量体系中,与决定质量工作的策略、目标和责任的全部管理功能有关的各种活动,并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原理,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的条件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原理,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系列活动。

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3个关键要素(质量、进度和经费)之一,是保证项目实施达到设计质量及技术指标的关键,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

322 数字图书馆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①数据库没有科学的建设流程

从数据库的试用到后来的正式使用,没有科学的建设流程。缺少使用的前期调查,对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缺乏控制和解决机制。

②数据库分类和使用问题

数据库分类不科学,读者使用时需要挨个检索,很费时间。而且随着数据库数量的增加,使用就越来越不方便。

③建设力量单薄,信息素质整体偏低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大型工程,需要各类人才一起参与。我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研究人员多来自图书馆专业,而网络、计算机、专业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较少,与国外相比,技术力量略显薄弱。另外,整体的信息素质偏低。一方面,目前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已无法适应数字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大部分图书馆员只限于表面和操作,而且知识单一,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另一方面,用户的计算机和信息能力也统一偏低。一般用户缺乏主动使用图书馆、主动获取信息能力培训的意识,使用计算机及相应设备的能力、获取信息水平都较低。

④读者信息素质欠缺

对于网络数据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往往较低,许多师生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些资源。图书馆对读者的培训还远远不够,读者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还存在很多障碍,影响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①建立科学的建设流程

首先是数据库试用:在使用数据库的选择上进行首要的质量控制。

其次是调研:

建立“学科馆员”的方案。“学科馆员”对其服务的院系的文献资源也比较了解,可以根据对口院系学科设置和科研的需求,为图书馆采购图书期刊资料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更为合理。

上网参考全国知名高校是否也购买了该数据库,并咨询使用效果,通过几个月的试用,查看使用统计,通过综合的情况得出是否购买的结论。

②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制定各种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方案来统一规范。然后对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现在的数据库按照几种方式分类:中外文,数据库载体类型,数据库数据类型,数据库专业类型等。

③改进管理人员的结构配置。加强了计算机、通信、数学、管理、外语等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④开展用户培训。针对本科生开设了《文献检索》相关课程,每周在图书馆培训中心还有数据库检索专题课程,另外组织数据库商对其推广的数据库在图书馆报告厅进行使用和检索技巧讲座。图书馆改变“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到家”的主动服务观念,深入到办公室、教研室、实验室为教师提供面对面的咨询与培训。另外针对很多学生、老师没有时间听讲座,图书馆还利用主页开设了“检索课堂”,提供检索入门与常见问题解答以及重要数据库检索指南讲座等;辟有数据库检索课件下载区,这些课件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十分便于读者自学,通过“网上咨询”、“读者留言”获得专业、实时的在线咨询解答。

33 数字图书馆项目风险管理

331 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估计和风险的控制。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安全性的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和风险管理仍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学科。成功的风险管理可以防止和减少项目中潜在问题的影响,它是处理危机的有效处方。因此,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项目管理关键之一。

332 数字图书馆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①经费风险:数字图书馆的设备以及信息资源等建设,经费需求都是比较大的。若不对经费的使用进行控制和管理,合理的利用经费,则存在着很大的经费风险。

②质量风险:对于设备而言,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读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次数,服务器的速度,存储的稳定性,网络的带宽均有很高的要求。对于购买数据库而言,购买的数据库的质量也会严重的影响着读者和图书馆的利益,文献的数量不够、文献的质量不高、数据库中找不到最新的资料等等因素都会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产生影响。

③技术风险:如果不能用最先进的技术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取,不能用最先进的手段实现数据库的搜索以及跨库所搜,那么数据库将不会得到很好的利用,不能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项目需要专业的技术来支撑。

④基础环境风险:馆舍的装修,各部门的科学分类及内部资源的分配,图书馆网站使用是否简洁方便,均对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⑤安全风险:因为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Internet或Intranet之上的,基于网络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安全是需要保障的。如果没有采取安全的措施来保障数字图书馆的环境,那么这些资源就很容易被污染或被不法份子篡改,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⑥知识产权风险:数字信息资源易于下载、拷贝、传送的特性,给读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大方便,但同时也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有些读者产权意识淡薄,对数据库资源肆意下载、拷贝,侵犯了数据库商及原作者的版权,甚至导致数据库停用或引发法律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人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和图书馆的声誉。

(2)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①严格的进行合同管理,对于服务内容、款项、售后服务及问题响应时间等细节需要详细的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合同中严格说明。

②检查购买数据库安装的内容是否与所合同提供的清单一致;数据库分配的用户数是不是够用。

③对数据库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安全问题及时上报、控制和解决。使用知名品牌的服务器,使用杀毒软件,使用UPS,将设备故障风险、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

④安装中央空调,提供良好的检索平台,开放式流通和阅览室,科学的进行馆内资源的分类和配置,方便读者查询使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⑤在图书馆主页中增加“电子资源版权的公告”;对数据库过量下载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查找IP,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警告和公布。

4 项目管理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将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运用到数字图书馆项目中,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1)能够有效地聚集各种资源要素。通过项目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将不同业务部门、甚至跨部门的人员凝合,将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音像、视频等异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2)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节约了数字图书馆的经费,保证了质量,降低了风险。

(3)明确的任务分解和责任承担,有助于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快速实现。

(4)项目团队的组织构架,有利于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形成一支快速机动部队,提高组织效率和活力。

(5)图书馆工作人员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加强了工作效率。

(6)项目经费专款专用,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渊.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2]李志毅,唐承秀.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2007,(6):64-67.

[3]任青.成本效益原则下的复合图书馆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5,(5):84-87.

[4]张玉凤.论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2):19-22.

上一篇:手机作文350字下一篇:做文明好少年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