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精选12篇)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篇1

(2010年3月修订)

七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

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

⑷了解我镇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

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⑵培养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

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

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

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

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

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

㈡道德行为方面

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 ⑶安全意识教育;

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

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

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

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实施途径

入学前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

⒈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上级主管部门当年的德育工作具体要求和指示,根据学生和社会具体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做相应的安排;

⒉做好新生入学的迎接准备和教育工作,进行为期一周新生入学适应训练; ⒊介绍校情校况和校史,带领学生参观校园;

⒋调查和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

⒌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培训。

㈡班主任工作

⒈研读新生入学档案,进行家访,走访学生原来所在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初步建立班集体;

⒉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⒊组织班干部召开班干部培训会议,组织班干部一起布置和美化教室;

㈢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

⒈迎新会;

⒉物色新一届少先队、学生会干部人选。

第一学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

⒈开展常规工作的考核、评比与检查;

⒉教师节活动的指导与检查

⒊学生行为规范遵守情况的督促、检查;

⒋先进个人与集体的评比与表彰 ⒌体育节、校运会;

⒍元旦“文艺汇演”;

7、主题班会检查评比;

8.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论文交流;

9.发寒假“给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等);

10.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

11.班主任工作考核。

㈡班主任工作

⒈发现和培养班干部苗子,初步成立班委会,进行班干部辅导培训,实行班干部例会制度,值日班长制度,健全班级管理;

⒉主题班会(有关《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关心集体教育、关心他人教育、传统教育等);

⒊提出具体的班风、学风目标要求;

⒋开展“集体以我为荣”活动;

⒌半期考小结与表彰,召开家长会,汇报和交流学生学习情况;

⒍学习方法指导;

⒎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检查与督促;

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节、校运会的训练与比赛。

⒐确定班委人选;

⒑学期工作总结表彰; ⒒寒假安排。

㈢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⒈共青团委派少先队辅导员,建立少先队大队、中队;

⒉组织参加少先队“雏鹰行动”;

⒊成立少先队礼仪督导队;

⒋配合搞好体育节、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

⒌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少年团校”学习。

㈣思想政治课

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

⒈利用“3·5”“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及《离开雷锋的日子》录像,并组织好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⒉“慰问母亲”活动(3·8);

⒊“植绿护绿”行动(3·12);

⒋以互帮互助互学为内容的“手拉手前进”系列主题活动;

⒌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

⒍“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⒎评选先进班级;

⒏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⒐德育论文交流;

⒑安排和组织学生暑假生活,参加夏令营、社会实践,强调各项安全要求;

⒒班主任考核。

㈡班主任工作

⒈进行学习状态与心态调整动员,重申和强调强调校规校纪、文明礼仪规范、卫生习惯等各项常规,选举班干部;

⒉按政教处的统一部署开展活动;

⒊开展学习经验交流;

⒋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⒌召开学生家长会,进行家校双向交流;

⒍期末学生自我鉴定,小组评议,班主任写鉴定;

⒎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

⒏班风工作总结;

⒐暑假社会实践组织与安排;

⒑暑期安全教育。

㈢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

⒈继续组织少先队员进行“少年团校”学习与培训; ⒉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桂平市“万人献爱心”活动;

⒊少先队组织“校园小歌手大赛”,书法、美术创作比赛;

⒋庆祝“六·一”;

⒌评选优秀少先队员,优秀中队,进行表彰。

㈣思想政治课

八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

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壮乡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

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 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

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

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

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

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

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

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

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

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

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

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

㈡道德行为方面

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

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

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

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

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

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

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

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

九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

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

⑷由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

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的人”;

⑵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

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

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

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

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的教育;

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

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

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

㈡道德行为方面

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⑵“五爱”与“五心”教育;

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

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

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㈣毕业教育

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

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

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

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篇2

一、小学与中学德育目标的和谐衔接

(1)小学与中学德育目标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小学与中学德育要按已确定的学校德育总目标,依序构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教育内容分类目标”和“德育分类目标”,注意相邻学段目标内实现目标要素在小学、中学教育阶段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例如,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体现了目标上的一致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小学生要知道自己是中国公民,要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的版图,会唱国歌。而中学生则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了小学、中学德育目标体系中整体性与层次性有机结合的鲜明特征。

(2)小学与中学德育目标的阶段性与有序性的统一。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的规律之一就是品德在不同年龄阶段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和品德发展的渐进性。小学和中学德育目标体系的分解和组合,也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在小学阶段主要以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五爱”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诚实、友爱、活泼、勇敢等品质,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升入中学打好思想道德基础。中学阶段德育的重点是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观”教育。综上可以看出,从小学到中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的重点,体现了德育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若没有小学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中学阶段的“三观”教育就没有良好的基础。这种阶段性与有序性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是整体构建和谐德育目标体系的着眼点。

(3)小学与中学德育的现实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导向性的统一即适应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在一段时间里,要求小学、中学的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都要具有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结果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小学、中学德育一定要客观认识现实、立足现实,再面向未来。德育目标既要从现实出发引导学生逐渐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又要从着眼未来出发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二、小学与中学德育内容的衔接

(1)内容完整,不可割裂。德育内容要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德育的最高目标,反映德育的总体要求。用以形成学生完整思想品德结构的德育基本内容必须是系统连续的统一整体。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内容,而德育的其他基本内容也必须合理加以安排。例如,在小学阶段,除了重点安排道德教育的内容外,应适当安排一些浅显的、启蒙性的法制教育、政治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德育内容的具体组织实施中,一定要立足于把各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做到全面把握,统筹实施。

(2)螺旋上升,不可简单重复。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重视德育内容的衔接,达到积善成德。学生作为社会一员,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常会出现思想上的波动。德育工作内容的安排要有计划地循环扩展,巩固深化,内容不能简单地重复,而是要持续培养,循序渐进。

(3)循序渐进,不能跨度太大。德育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立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优秀形象体现的德育内容来教育学生,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总之,做好中小学德育衔接,能够使德育工作具有连贯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成才。

摘要:小学、中学德育目标体系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分解设计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握好小学、中学德育目标、内容的和谐衔接,这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篇3

班华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反思已有对德育目标的理解,重申培养品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优良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的视野应当更加开阔,也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上应具有全球意识、世界眼光,把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直接作为德育目标的要求纳入德育目标之中。社会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人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人的现代化就是做现代人,就是要具有世界眼光,做世界公民。

从学校教育实际看,不少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经走到了现有教育思想理论的前头,他们已经提出了先进的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灵魂”“中国灵魂”,同时强调“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等,就是要求学生的德性素养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的统一。这些学校所提培养目标代表了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的统一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自觉教育者应扩大视野,站在未来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思考德育问题,在教育思想理论上领先于教育变革。在原有德育目标内容基础上,应重视以下几方面教育,如全人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科学道德、科学精神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培育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品德能力等。

nlc202309040530

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篇4

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把德育教育内容拓展为安全育人、知识育人、环境育人。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过德育研究小组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德育研究小组的学习更新德育理念,提高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2、加强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有效利用展廊、展板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育人资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3、搞好养成教育示范生评比工作,着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纪律卫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实现校内外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无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4、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礼貌和队风队伍教育,5、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加强法制教育,继续开展自理、自护、普法系列教育活动。

8、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家教联合教育途径。

三、具体措施:

1、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思想,潜心研究,潜心工作,潜心奉献,爱生爱校,团结务实,以主人翁的态度,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不断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寻求合理的德育教育途径,争取家庭与社区配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3、科学规划德育目标,做到学校教职员工全面投入,学校行政会上研究德育为先,各线计划安排德育为主,学科教育为辅,渗透德育。

5、形成德育管理制度化,抓好班主任、辅导员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抓好后进生工作,通过教师学生反馈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初中德育管理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5

德育管理的创新重点在于充分了解德育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并不断发展成为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和德育观念,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水平。针对初中德育管理开展创新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能力,还能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初中德育管理的创新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者和领导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加强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和创新的意义

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由于学校领导者不重视德育工作,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因此无法对德育管理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德育工作存在效率低下、质量较低等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始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对象、目标和方法,但是基本没有学校将德育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德育工作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推进较缓慢。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针对目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的创新,不断探索,将德育管理工作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管理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二、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观念较为滞后

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因此德育管理实践也是由德育思想决定的,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认为德育管理难以实施的原因是学生素质太低,很多德育工作者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这说明德育工作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工作观念,忽视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特点没有正确认识。实际上学生才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但是目前初中德育工作的状况是学生在德育工作的边缘,德育工作者德育观念落后陈旧。

2.德育工作者素质水平较低

学历是决定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都不是专业出身,对于德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德育队伍整体水平低下,德育工作主观性太强,也就是德育工作比较情绪化和随意,处理问题时要求学生严格遵照自己的意见,教育学生靠的是自身的威慑作用,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德育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学生口服但是心不服,德育工作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3.德育工作者地位低下

虽然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仍然较低,这也是造成德育工作者地位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德育工作都不是很重视,并且由于德育工作难以量化,缺少科学评价德育工作的标准和体系,虽然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目前的初中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带来的巨大压力,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很难留给德育工作,学生和领导都不重视,德育工作者地位难以提高。

三、初中德育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1.提高对德育管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代社会要稳定发展,优秀的教育是基础也是必需条件,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凸显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对于初中学校的领导者来说,必须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将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管理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将其落实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德育管理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2.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应该让学校的全体职工都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根据教职工的职位为其分配具体的责任,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将德育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针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分项检查和评价,督促教职工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创新工作。

3.社会、家长和学校三位一体

学生的德育已经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德育工作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学校和家长针对学生的德育进行交流探索,可以采用家访或者家长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4.将以人为本作为德育管理的核心

加强德育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推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工作者应和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用良好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德育管理的探索和创新,将德育工作作为教育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将德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目标 篇6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大纲的核心部份,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途径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都要致力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大纲德育目标是依据绪言提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从当前中学的实际出发而科学地制定的。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初中阶段德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

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

(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

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

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

(2)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初中阶段的基本内容:

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3、理想教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

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教育。

4、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

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

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

5、劳动教育:

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

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

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

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

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教育。

《中学生守则》的教育:

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 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

升学与就业的指导。

(二)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经济常识教育。

政治常识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

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

3、国际主义教育: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教育。

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

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

4、思想教育:

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立志成才教育。

5、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

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利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

6、劳动教育: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

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

7、民主、法制与纪律的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

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

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继续行青春期教育。

加强心理保健指导。

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篇7

高中生物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范畴更广, 内涵更丰富, 实施途径更多样。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两个模块的德育目标为例, 提出教学建议, 供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参考, 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教师能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有机融合, 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生物教科书中优良的德育素材, “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范畴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 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 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六个模块内容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有关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德育范畴如下。

(1) 通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和实验、实践活动, 理解生物学“结构和功能”、“进化与适应”的思想, 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同并逐渐养成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 通过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 加深对生物学相关原理和学说的理解, 体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 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 以及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乐于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

(3) 通过“活动”和“探究性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形成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养成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今后参与社会活动和个人决策的过程中。

(4) 通过对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性成果的介绍和分析, 养成乐于将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的习惯, 自觉地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用生物学技术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5) 通过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逐渐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本质。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尊重科学, 但不迷信科学, 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生物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 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共同性的观点。

(2)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3) 认同生物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4) 认同生命运动的发展规律,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5)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6) 认同科学发展中先进技术的作用, 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7)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增强社会责任感。

(8) 关爱生命,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德育目标, 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结合实例理解不同生物细胞的物质分子组成大体相同;通过“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2]进一步验证生命的物质性, 从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的观点。

(2) 通过“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利用模型、模式图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模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收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变形虫核质分割及重组实验”等资料进行讨论分析,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认同细胞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3) 收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理解科学过程与本质, 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观。

(4) 通过“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的比较学习, 认同生命活动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 通过“酶的发现过程”和“光合作用发现史”等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认同科学知识是不断修正和变化的观点, 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6) 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实例分析, 探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认同科学对技术和社会的促进作用,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7) 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挂图、自制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 学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并通过“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2]认识到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认同生命运动的连续性以及生命运动过程中, 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8) 通过“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的资料”“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2]等活动, 制作墙报或开展学术辩论等交流方式, 关注生物知识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关注健康的科学生命观, 认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

(二) 选修 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 关注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认同疫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 关心生活的环境状况, 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

2.教学建议

对应以上德育目标, 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 结合实例 (艾滋病、非典、H7N9禽流感等) 讨论对病原体污染的认识过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过程, 认同“预防胜于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

(2) 通过“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状况”, [3]认同绿色食品, 关注食品生产的安全问题, 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

(3) 通过“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及应用”, 关注生物技术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体验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4]

(4) 讨论“器官移植”“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问题, 关注生物科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认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的正、负面影响, 增强社会责任感。

(5) 结合“避孕的原理和方法”, 关注生殖健康, 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社会责任感。

(6) 结合日常生活现状, 讨论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污水处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讨论生物资源的消费抉择等问题, 逐步形成和发展生态文明观。

(7)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探讨危害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一种病虫害的优化防治措施”“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作出决策”“探讨PM2.5的成因危害和预防”等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丰富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感性认识, 认同生物科学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结语

本文中“德育范畴”和“德育目标”仅列出高中生物学科德育的要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高中生物学具体学习内容渗透德育。

“教学建议”属建议性质, 旨在抛砖引玉。立德树人, “德”字为先;立德树人, 师德为范;立德树人入心为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智慧, 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品质的实际, 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 充分挖掘生物学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探索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及当地的教育资源, 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以取得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7-9.

[2]吴相钰, 刘恩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3]吴相钰, 刘恩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实践思路;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

初中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身德育素质的有效方法,不仅是在体育教学中,在任何学科教学中皆可渗透。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中,学生是形成德育素质的主要时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因此,文章中笔者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对其实践思路以及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思路

(一)教师将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进行重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体育阶段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对教学的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身德育素质的重要教育策略,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然要进行重视,教师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要遵循以下内容:

(1)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进行提高。

(2)在教育中将教育观念进行改革

传统观念的体育教学只是一味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还要重点将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行渗透,教师要全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将教学观念逐渐转变为对学生素质的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篮球技能的教学,教师还要将相关的德育教育进行融合,比如在让学生进行篮球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使学生树立自身的德育教育。

(3)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对学生关于体育自身的素质进行了解,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对每个学生关于篮球的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对于那些对篮球有天分的学生要进行详细的教学,而对于那些篮球天分并没有很高的学生,教师首先对其进行兴趣教育,让学生提高对篮球的兴趣,再对其进行篮球教学。

(二)将德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只是要进行体育知识的教学,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教学,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如何遵守学校中的纪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实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了解集体意识,体会集体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体育练习合作对学生进行集体意识的教育。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努力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相关的体育名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名人事迹,激发自身努力拼搏的意识。

(三)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与教案进行有效结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材十分重要,同时教师要将学生自身的优良品质以及优秀的德育素质进行教育,首先要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进行提高,以培养学生今后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与体育教材进行有效结合,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体育的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传授,同时教师对相关动作要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篮球动作要领进行充分的掌握,再通过小组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1]。

(四)建立体育德育教学的教学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情境教学中也是对学生情感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创建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一定的集体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德育内容进行感知,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德育素质渗透时也要注意自身德育素养的提高,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初中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性还没有足够形成,在教学方面对体育教学的喜爱程度是多于其他学科的。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育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是对学生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教育学生培养爱国意识、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体育教学自身优势是进行德育内容渗透的依据

学校中体育学科存在的时间相比来说比较长,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在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体育教学自身存在的优势是进行德育内容渗透的重要依据,能够让德育教育更加完善。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可以将德育内容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练习时将德育素质进行提高。

(二)体育教学时渗透德育内容的主要途径

在初中的教学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原因在于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固定性,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场所是不固定的,教师可以在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时对学生 进行德育素质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3]。另外体育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开放性,也就是教师在进行室外教学的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相对的提高。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同时,将相關的体育竞赛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体育教学中是渗透德育内容的主要手段。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对学生自身德育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校进行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瑞华.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55-157.

[2]彭蕾.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策略和途径[J]. 教学与管理,2012,24:150-151.

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内容 篇9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内容

其实教育很简单,抓住这些东西反反复复不断深化就可以了。

英才经过十年的积淀,逐渐打造出了特色德育品牌,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为了让学校德育品牌系列化,特出台《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内容》。

一、常规管理三结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国学文化(弟子规及由其衍生而来的结合我校实际编写的《一日常规三字歌》);三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日常管理中一定把这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作为育人目标、管理手段、评价标准。

二、晨会:总结、表扬、批评、目标。

三、晨练和间操:英语广场、跑操、大摆臂、学校及班级口号;站军姿、踏步走、两套操、大摆臂。

四、传统文化教育:国学课、早诵读、晚分享(道德长跑日记)、分享大会(含广播中个人分享)及孝亲作业。

五、军歌:课前、会前、拉歌、比赛

六、看电视、读书读报:了解天下、聚焦热点、开展讨论。坚持诚信借阅制度。

七、坚持开展“六自六比”活动,坚持开展“三四六”活动,把向雷锋学习、“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落实到平时教育中,每双周要评选出标兵,并宣传事迹,号召广大师生学习。通过评比确定升旗班,用班旗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八、搞好班级环境建设,详见《关于班级建设的若干意见》。

九、定期有序开展主题班团(队)会及各种赛事活动,促班风、促校风、促个人成长。

十、组织好“三节”、“三纪念”活动,开好“三典礼”

⒈ 校园艺术节(5月)、校园感恩节(11月)、儿童节(青年节);

⒉为雷锋题词纪念日(3月5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九一八纪念日(9月18日)

⒊ 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典礼

十一、开展好夏令营活动

附:词语解释

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⑴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⑶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⑷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英才学生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学校为荣,以损害学校为耻;

以文明卫生为荣,以粗俗肮脏为耻;

以尊敬师长为荣,以目无师长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强身健体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⒉三四六

三管住:管住手,不乱写乱画;管住脚,不踩踏草坪、墙壁;管住口,不随地吐痰,不吐脏字。

四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果皮果核弯弯腰,见到石块弯弯腰,见到塑料袋弯弯腰。

六节约: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分钱,节约一截铅笔,节约一张纸。

⒊六自六比

六自立比——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立、自强;比尊师、比礼仪、比诚信、比宽容、比学习、比能力

课堂六比——比专心、比习惯、比独立、比合作、比展示、比效率

餐厅六比——比秩序、比礼让、比文明、比礼貌、比卫生、比节俭

公寓六比——比友爱、比文明、比守时、比守纪、比自理、比内务

文章

来源莲山

2017-2018学年德育目标 篇10

一、德育目标

1.围绕一个核心:立德树人,做儒雅小学生。

2.贯穿一个旋律:弘扬儒雅之风,倡导儒雅之行,内涵儒雅之心。3.强化一项工作:以“读传统经典书,做儒雅至善人”为主题,以涵养儒雅学子一日常规为载体,以“排排队、问问好、微微笑、弯弯腰、擦擦亮、静静听、慢慢行”为抓手,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外表优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儒雅之秀。

4.抓好一支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班主任沙龙、培训等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培养一支专业化德育队伍。

5.开展一系列活动:以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为载体,结合常规活动、特色活动、体卫艺活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校园文明节、体育节、开蒙礼、毕业礼等,以升旗仪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德育教育形式,着重抓好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文明守纪、心理健康等教育,进一步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6.树立一批典型:进行文明礼仪标兵、师德标兵和“创文明班级,育儒雅学子”流动红旗等评选。

7.强化一个平台: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和周边环境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8.构建一个网络: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以学校为立足点,校外为增长点,使德育工作由学校

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提升教育合力,着力打造亲情校园和快乐校园。

9.打造“一校一品”:以“传承千年儒家思想,创设百年老校儒雅”为主题,让儒雅文化在校园呈现多元化发展,打造德育工作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我与儒雅相约——文明天天见

以9月份“校园文明节”为契机,以习惯养成为主题,以涵养儒雅学子一日常规为载体,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文明话语讲起来、文明礼仪玩起来、文明行为夸起来、文明精神传起来。

(二)我与儒雅相伴——校园日日洁

优化校园文化,开展学校卫生环境清洁工程,全面打造“三无学校”(校内无脏话,课间无打闹,地面无纸屑),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我与儒雅携手——精神代代传

以活动为载体,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结合常规活动(如:弯弯腰行动、红领巾值周、法制教育等)、特色活动(如经典诵读、校本研究等)、专题教育活动(如诚信教育、不良习惯对号入座、安全教育日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教育。

(四)我与儒雅相随——团队节节高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①开展班主任青蓝工程结对活动。②搭建高平台。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③组织高质量的班主任工作沙龙。④对各班班主任的班级工作进行评估、考核,评出“先进班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五)我与儒雅相拥——健康常常有

本学年学校心健工作目标是利用校本资源,继续开发心健课程、拓展心健教育、心理辅导途径,增强全体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提升教与学的幸福指数。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心健课程进班级。2.辅导课程进年级。

3.亲子教育课程进家长学校。4.加强个体辅导。

(六)我与儒雅同行——安全牢牢记 1.继续强化网络安全平台的学习。2.加强反恐防暴教育。

3.强调交通安全,强化规则意识。4.加强法制教育,坚持依法治教。

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篇11

关键词:德育课程; 生活德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

小学德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部分,它的进程与整个课程改革的大局面相互推进。针对德育课程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不足,我国现有的德育课程整合原有的课程,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课程的发展趋势,对以前的《社会》、《生活实践》等进行重新编排、组织,最终形成了在小学 1-2 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在 3-6 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现有的德育课程所坚持和呈现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

一、德育课程观的转向

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是内在相连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能在生活之外进行。原有的德育教材和教学过程往往只见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未见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和学生的体验活动。这正是现代德育的困境所在,我们亟须一种新的理念来引导德育课程的转向。新德育课程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之中,课程设计注重儿童的理解、体验和实践。正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都立足于儿童的日常生活,课程内容的选择回归真实问题,把生活作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把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还原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儿童的生活既作为课程的出发点、立足点,同时也是归宿。著名学者高德胜认为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必定要有“生活的逻辑”[1]最早运用生活世界理念和思维来研究课程问题的学者派纳(Pinar,W.F.)认为,“课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生活世界独有的东西。”[2] 课程设计只有给予学生相应的、足够的体验空间,使每一个人都能首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价值,每一位学生才能发现并认识自己。儿童通过体悟、反思的方式而不是“被告诉”的方式来获得对个体或社会生活的意义,德育活动的设计注重儿童自我的理解、体验和参与。

二、生活德育理念下的德育课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已明确了现代德育课程的性质,包括“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其中,生活性是第一特性,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到:“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3]整合后的课程是一门实现了经验性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综合课程。德育课程改革推动的一项成果就表现在德育教材内容的重新编写上。

(一) 课程内容选编原则

1. 德育课程内容遵循真实性原则

新课程的根本与独特之处就是它“表征课程的生活属性”。[4]它不同于以往的德目教育,不是以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而是追根溯源,从学生的生活原型出發,选取儿童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片段和场景作为学习内容。道德定是在人的的生活当中,这是制定新课程贯穿的一个基本理念。新课程在直面儿童的生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这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生活化价值取向。“品德与生活”课(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课本中,1~2年级教材内容选择从儿童生活出发,伴随着儿童的真实生活,课程也随之展开。从儿童入学开始,到与伙伴相处,进入集体生活,再到与大自然接触。可以说,德育课程的内容都与生活相融。儿童的生活就是课程。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为“我上学了”,本单元是给刚入学的儿童上的第一堂课,这不仅是课程安排的需要,更是儿童学会在学校中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说,德育课程起源于生活。本学期末即为寒假,是中国的年假,所以学期最后一单元内容为“过新年”,在课程中提前把与“新年”相关的东西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完成了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儿童更好的生活。这样的课程是为生活服务的。接下来的课程中,涉及到儿童如何进入一个小集体生活,如:“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我在集体中生活”、“让家园更美好”等;还有关于儿童与自然的课程,如:“走进大自然”、“金色的秋天”等。课程设计路线都以儿童自身的生活标准为参照,从儿童世界入手,开展德育课程的内容编排。新课程中的德育素材都围绕着儿童,包裹着儿童的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儿童最欢快的活动,他们的生长并不是外在强加到身上的,“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5]所以,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如:进入新学期、交新朋友、成为少先队员、健康饮食等等,都作为课程内容的主题编入教材。新课程重视用现实生活中现实性的、情境性的题材去感染儿童,吸引儿童,从而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德育主题多创设情感体验的生活化情境

孩子们各不相同的生活历史背景是每个进入教育领域的人都不可忽视的内容。是否懂得“儿童的生活意义”与我们能否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作出“恰当的教育判断和行动”息息相关。[6]教材中设计的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教学便可以以此为契机,在各种情境化的活动中推进体验性学习。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家庭、学校、社区与家乡,都是学生生活的领域,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实现主要是在这几个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进行的,是通过学生与各种互动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新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此为线展开编制。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主题,总括了这几个不同的生活领域。接着就是具体性的主题内容,有关于学校生活领域的:“我在学习中长大”、“我的角色与责任”;有关于家庭生活领域里的安全、理财方面的:“安全地生活”、“花钱的学问”等。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主题,对“家乡”做了整体性的概述。接下来三单元的主题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具体方面,有:“生产与生活”、“交通与生活”、“通信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课程的内容或是围绕学生现在的生活领域,或是他们即将接触的、未来切实需要了解的领域,课程的前瞻性意义可以由此看出。endprint

(二)课程组织的原则

1.课程组织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

儿童天生喜爱游戏、童谣、图画、故事等,这些多元体裁都作为教材内容的载体被编入课程中。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框架为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品德与社会课程则以“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世界”六个学生的生活领域一以贯之。课程从儿童独特的视觉和自身世界出發,遵循用儿童自己的方式观察、体验生活的课程原则。

2.课程组织为学生“留白”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新教材编写以游戏、讨论、交流、现场调查、资料调查、实践性活动、参观访问、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等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每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以图画形式展现,将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贯穿其中。每个主题都会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展示自我表现与自我感受的空间,如教材中留有供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访谈记录、自制卡片、画图画”等空白处,以供学生自我发挥。这样“留白”,更有利益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学习中。在德育过程中,也通过道德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趣和探究生活的能力。

三、现代德育课程观

现代德育观和德育课程理念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德育的根本作为是引导人进行生活的建构。人只有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回到真实的道德情境中, 才能积极自主地思考、发现、理解和领悟道德才能形成内在的道德自觉。我们把“生活世界”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就要在教育这一土壤里赋予其独特的理解和涵义。首先,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既不是说学校德育就要抛弃、否定“科学世界”和科学知识教学[7],它否定的是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则到规则的道德学习方式;它也不是说把道德教育局限在日常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经验中,而是以此为背景和线索,引导儿童学会关注自我,关心更广阔的生活的意义。生活德育理念并不是要针对或批判某一理念,它是给德育课程和德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向,把人即儿童放在了德育的重要位置,要真正实现的是人的回归。当然,评价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要看其进入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后的效果和意义。所以,对现代德育课程理念的反思与探讨,不仅仅要从理念构想和设计来看,更要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

参考文献:

[1] 高德胜.生活德育与德育课程的创新[J].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2] 郭元祥.教育的立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6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篇1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德育管理上水平,德育工作重实效,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保持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本学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2、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和德育队伍的建设,完善德育评估体系,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三、工作要点

1、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德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确立以德育为先导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实。学校建立分管领导总体负责,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配强、配好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形成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任课教师的校内德育网络,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校外德育网络。

2、加强队伍建设

(一)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的理论篇、《教师道德教育论》为主要内容,同时根据我校的教育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其他内容进行学习,开展师德论坛、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到学以致用。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教师分散自训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学习困难的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正副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做好正副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所有班主任都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二是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1)、微笑面对自己的学生--让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2)、蹲下来与孩子交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3)、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4)、闭一只眼看学生的错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学校将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开展“结对子、传帮带”活动。

3、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当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迫切,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为什么爱国,更要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爱国,爱国首先要从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做起。

(二)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努力提高升旗仪式的效果,本的升旗仪式要求鼓号队入场,改革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和内容,做到周周有主题,力求做到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有感而发。

(三)围绕学校目标突出“***”、“发展”、“阳光”“快乐”“书香”的“人本化”教育,实施神小的育人工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植树节、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等)适时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四)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好阳光读书活动

http://

4、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在“双全学校建设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从开学第二周起,以规范教师护导,学生值勤工作形成风景线为起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优化班级文化氛围。(2、)构筑师生、学生间***和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

开展道德风景线,风景点建设(校门区风景线,间操风景线,放学路队风景线,课间活动风景点)本学年开展周一“温馨问候”活动,每周一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大队委成员到门口迎接老师、家长、学生到校。

(3、)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加强管理,履行职责,评比表彰礼仪班,文明班,期末评先出文明小标兵。

规范升旗要求,优化升旗氛围,点评升旗面貌,评选最佳升旗手,升旗式。(4)本学年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守则》和《规范》上的内容为依据,组织学生广泛学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强化,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促使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班班争先的良好的氛围。

(5)结合《神小学生礼仪》,开创我校的德育特色。围绕“***”、“发展”、“阳光”“快乐”“书香”的“人本化”教育,广泛开展以“我的发明我来做、我的创意我来说、我的板报我来写、我的幻想我来画、我的活动我来搞”为主要内容的“五我”活动。

(6)本学年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交往的行为规范,要求正副班主任齐心协力抓好晨间、午间、课间的“三间”管理,并加强平时的检查评比,检查评比的结果与正副班主任的考核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和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

(7)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重视教育的实践环节。加强依法治教,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本我校将结合高区开展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具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反邪教的五个一活动,即: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反邪教宣传片;向家长下发一封反邪教的信;全体教师写一篇反邪教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各班级召开一次反邪教为主题的班队会;举行一次陶冶情操的师生演讲比赛.重视对不良行为的学习的帮教工作。班主任老师要关心全班的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学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本学年要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人文资源、环境资源,开发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阵地,发挥我校离电视台较近的优势,与校外辅导员联系到广播电台参观看看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5、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要以加强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好校外法制校长的作用,做好依法治教、综合治理工作。坚决遏制、杜绝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金色阳光广播站”设立普法专栏,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鼓励学生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另外,每位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正副班主任老师加强晨间、课间、午间管理,放学护送要到位。上室外课,有危险因素的体育活动及组织学生外出要有安全措施,确保平安。

6、加强三结合教育。

(1)开通家校沟通的管理渠道。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盟手册,发放“家校联系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本学年拟举办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及一至五年级学生家长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报告会、信息反馈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帮助家长使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年还将进行阳光家长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阳光家长”、进行“育儿一得”经验交流、表彰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激励。

(2)加强家访工作。家访是联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要求正副班主任在本学积极开展家访或是提前预约谈话,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班主任要求每周家访一次,家访率每学期班主任50%以上,每月家访情况要认真填写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家访工作纳入考核内容。

(3)开展“把你教育烦恼说给我们听,我们与你心连心”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快乐连心桥——走访家长和分周与家长会谈”活动,评选神小阳光父母。开放教学,是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学年将在各年级举办向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并召开学校、班级家长座谈会,沟通情况,交流家教经验,促进家长与教师、学校间的情感交流,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6、少先队工作:

(一)以队的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以“我的发明我来做、我的创意我来说、我的板报我来写、我的幻想我来画、我的活动我来搞”为主要内容的“五我”活动。逐步完善“金色阳光广播站”,开辟 “规范电子眼”等新栏目,举行“快乐节约”、“新童谣唱乐新童年”等主题活动。特别是以“神小六十年校庆”为主线,深化开展“争当阳光学生,争创阳光班级,共建阳光学校”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二)重视学生干部工作,本学年,学校将通过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地与集体的荣辱联系在一起,确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观念。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环境,增强对后进生的吸引力,增强集体凝聚力。优秀班集体离不开一支坚强的、有号召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我们将继续实施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除了在原大队委员中竞争产生部分大队长外,其他大队委重新在学生中***产生,实行大队长负责制,每人负责一项常规,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奖优淘劣,以培养和锻炼大部分学生的才干。

7、深化德育科研,提高工作水平

上一篇:电力公司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2024年高二政治教学工作计划